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研究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越来越开放,再加上各种影视及外来观念的影响,婚外情、婚前同居的现象愈发普遍。这种对社会及婚姻家庭极其不负责的态度使得非婚生子女的比例大大增加。当代中国仍处于家庭本位,孩子在家庭中常常处于被漠视的的地位。婚姻家庭关系中的子女尚且如此,而特殊法律地位的非婚生子女的权利更是得不到保護。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研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研究论文 篇1:

浅析非婚生子女保护制度的完善

摘要:我国在立法上赋予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法律地位,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非婚生子女的法律权益保护、法律地位以及法律制度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对非婚生子女的权益状况及保护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来探讨如何通过具体的措施对非婚生子女进行保护。

关键词:非婚生子女 合法权益 法律保护

随着人们性观念的开放以及责任意识的淡薄,试婚、非婚同居、婚外情等现象在我国日趋增加,使非婚生子女急剧增加。我国《婚姻法》第25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到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但是实际生活中无法实现这种法律上的平等。由于我国法律不保护婚姻关系以外的两性行为,非婚生子女一直是受到人们鄙视的。本文拟对非婚生子女的保护问题做一探索以期能改善这一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

1 我国非婚生子女的内涵

研究对非婚生子女法律保护的前提是必须对非婚生子女的内涵有一个准确的界定。什么是非婚生子女呢?大多数国家是将自然血亲子女分为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并且立法对婚生子女的定义作出明确的规定。由婚生子女的对立面可推导出非婚生子女的内涵,那么区分二者的标准在于其生父母是否存在婚姻关系,我国法律对非婚生子女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但我国学界通常认为非婚生子女是指没有合法婚姻关系的男女所生的子女、未婚男女所生子女、有配偶者与他人通奸所生子女、无效婚姻或可撤销婚姻当事人所生子女、妇女被强奸后所生的子女以及妻子未经丈夫同意采取异质人工授精方式生育的子女等。

2 我国非婚生子女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

据上所述,我国现行的《婚姻法》和《继承法》的规定都是较为先进的,较好地保护了非婚生子女的权益。但是我们通过仔细分析,仍可以发现我国对非婚生子女的保护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2.1 法律规定较为简陋

首先,我国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和笼统,没有具体化的操作规定,也没有确定一个统一的基本指导原则,因此在具体执行上存在不便,从而使得非婚生子女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

其次,我国现行的《婚姻法》和《继承法》中对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是同等保护的,都享有同等的权利,但是同等的权利并不是相同的权利,因此在实际中还是存在不平等之处;另外,我国法律规定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其子女的生活及教育费用,至于医疗费用则没有规定,相比起详尽和细致的婚生子女相关方面的权利,则显示出了不公。

最后,在对非婚生子女立法上,例如子女的姓氏、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探望的权利和方式、如何支付抚养费用、财产继承等一系列问题未做出强制性规定。这就体现出制度缺失、立法笼统;而对婚生子女在这些方面做了具体的分类和详尽的规定,表现出对非婚生子女的保护未提高到应有的高度。

2.2 对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规定的缺失

目前我国法律缺乏对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的规定,所导致的后果是非婚生子女在法律上无法真正地成为婚生子女,所以使得法律规定的 “非婚生子女的权利等同于婚生子女”的条文落空,因此我国法律在规定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的同时,应当继续规定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和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的平等。非婚生子女的认领制度,是指通过法定程序,使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母承认非婚生子女是自己子女的制度。对于非婚生子女与生母关系的确认,根据生理上的怀孕、分娩的客观事实为依据,确认子女與生母的关系。但非婚生子女与生父关系无法以分娩的事实而直接确定,而生父的认领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生父自愿认领;二是强制认领。

2.3 非婚生子女的户口申报阻碍了权利的实现

目前我国现行户籍制度规定,父母给子女入户口,须有出生证明、准生证、父母的结婚证或离婚证等这些证件。对于非婚生子女来说,显然是很难达到的要求,因为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母的行为是不合法的,他们得不到相关部门的认可,导致无法提供完备的证件去给非婚生子女办理户口登记。随之而来是非婚生子女的户口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很多问题比如上学难、社会保障权缺失、公民身份无法确认等也接踵而至,他们必然成为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2.4 传统观念很难改变

由于我国是一个受传统思想影响很深的国家,因此一直以来,非婚生子女在社会上都受到人们的歧视。我国古时的非婚生子女俗称为“私生子”,具有明显的鄙视之意。我国虽然在法律上宣告了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等同于婚生子女,但是由于法律规定笼统,这一条文的实效大打折扣。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这一传统思想虽然有所改善,但在很多国人的脑中仍占有一席之地,从而导致人们对非婚生子女随意打骂、侮辱、歧视等现象,他们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

3 完善我国非婚生子女保护制度的建议

3.1 对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的立法

目前在我国婚姻家庭中关于非婚生子女的立法较为薄弱的情况下,我们应加强对非婚生子女的立法工作。第一,在我国法律只是宣告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等同于婚生子女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不仅停留在宣告非婚生子女权利,而且要进一步对非婚生子女权利的实现途径进行一系列法律和制度的规定;第二,应该加大相应的法律监督力度,以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切实维护好非婚生子女的权益。

3.2 为认领制度中的强制认领设立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非婚生子女要求确认与其生父的父子女关系的案件有很多,如王纳文的儿子王圣文诉著名运动员,那英的丈夫高峰确认父子关系并要求高峰向其支付生活费、教育费等费用案件。这些案件都要求原告方随后举证责任,对于非婚生子女来说这样的要求是不公平的。一旦非婚生子女的生母对相关的证据没有保留而非婚生子女的生父对非婚生子女来说又不愿意认领的话,非婚生子女证明其与生父的关系只有做亲子鉴定来证明,但是其生父往往拒绝做亲子鉴定,他们的理由是为了保护其隐私权,这样,非婚生子女必须承担败诉的不利后果,就无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应该在司法实践中由非婚生子女的生父即被告负责举证责任,是与非婚生子女做亲子鉴定当然是最好的证明方法了,如果鉴定结果是父子女关系的其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与之相反,就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那么这样,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在司法实践中才能得到充足的保障。

3.3 简化非婚生子女的户口申报程序

就中国目前这样的户籍制度,每个公民的户籍都关乎他们将来的公民权、就业权、身份权、经济权利等等,没有户口这些权利都得不到保障。目前我国的宪法规定“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现代公民资格的实质是享有权利的资格。但是在我国户籍制度的条件限制下,非婚生子女户口无法落户,他们在受教育权、享受社会福利权、身份权等方面将会受到种种制约,我们说的这些权利是非婚生子女作为人权主体的基本权利,必须给予保护。因此,建议对落户口的种种限制应该在非婚生子女的父亲或者母亲居住地进行户口登记,来真正实现公民资格,使他们的权利得到保证。

3.4 加大法制宣传教育,使人们改变以往对非婚生子女的观念

首先,大家都知道尊重和保护人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国家应加大人权保护的法制宣传,让非婚生子女享有同婚生子女实质的权利,这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非婚生子女的人权不受侵害。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凡中国公民都享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非婚生子女也是我国公民,应该平等的享有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不应因出身而丧失。其次,我国在《婚姻法》中应加大对公民道德的宣传,使人们注意防止发生婚外性行为。我们要逐渐消除人们对非婚生子女的歧视,使非婚生子女的保障能够真正的从理论走向实践。

参考文献:

[1]齐爱民.婚姻家庭法学[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148.

[2]耿志强.非婚生子女人权保护现状、原因及对策[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4):16-17.

[3]蒋卓钺.我国非婚生子女保护制度的现状及不足[J].商品与质量,2012,(9):2.

[4]郑春意.浅析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护[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7):150.

[5]潘春玲.论非婚生子女权益保护制度之完善[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50.

作者简介:赵楠(1981-),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助教,从事监狱学、犯罪心理学教学与研究,河南郑州 450011

作者:赵楠

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研究论文 篇2:

论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

摘 要: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越来越开放,再加上各种影视及外来观念的影响,婚外情、婚前同居的现象愈发普遍。这种对社会及婚姻家庭极其不负责的态度使得非婚生子女的比例大大增加。当代中国仍处于家庭本位,孩子在家庭中常常处于被漠视的的地位。婚姻家庭关系中的子女尚且如此,而特殊法律地位的非婚生子女的权利更是得不到保護。

关键词:非婚生子女;法律保护;法律地位

一、对非婚生子女进行法律保护的必要性

非婚生子女是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他们由于出身的原因在社会上受到诸多侵害。这个群体的数量在日益增加,对非婚生子女的权益保护问题也显得日益重要起来。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法律给予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平等的权利,并在《婚姻法》、《继承法》等法律中予以规定。虽然我国法律对非婚生子女有一系列的保护,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非婚生子女却经常受到歧视,遭受不平等的待遇。

二、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的认可

所谓非婚生子女,从广义上讲,是指父母非婚姻关系所养育的子女,包括婚前、婚外性行为所生子女和养子女,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以及未经丈夫同意、事后丈夫又不予认可的人工授精所生的子女。

(一)养子女。《婚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养父母和养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该条的规定,是对合法成立的收养关系、因此而成立的养父母子女关系。养子女的法律地位与亲生子女的法律地位相同,只有在养子女经合法手续解除关系后,这种地位才会丧失,除此,任何个人、组织、法人都不得解除这种关系或剥夺其地位。

(二)继子女。《婚姻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不得虐待或歧视。继父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对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该条的规定明确了继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有抚养教育关系的继子女与养子女的法律地位相同,即继子女取得了与亲生子女同样的法律地位。

(三)人工授精所生子女。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及一些食品添加剂的过度使用,越来越多的不孕症催生了新的科学技术——人工受精。由于我国没有明确的立法,只有最高院的几个批复,在司法实践中起指导性作用。人工受精子女的法律地位还是很难确定,目前也是我国非婚生子女中保护的最缺乏法律保护的群体。

(四)婚外或婚前所生子女。在非婚生子女的几种类型中,婚外和婚前子女是最普遍也是最需要保护的群体。关于这方面的保护,我国婚姻法很早就确定了婚外和婚前子女的法律地位。1950年我国《婚姻法》规定:“非婚生子女享受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三、法律对非婚生子女的保护

(一)《宪法》对非婚生子女的保护。在我国,非婚生子女的死亡率是比较高的,除了自然原因之外很大一部分非婚生子女的死亡都是由于人为的,迫于社会观念伦理道德以及家庭修养的压力,非婚生子女的父母或者其他人非法地剥夺了他们的生命权,弃婴、溺婴的现象屡屡发生。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做了明确规定,非婚生子女有生存权、人身权和人格权,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体现。

(二)《婚姻法》对非婚生子女的保护。《婚姻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非婚生子女是其生父母的亲生子女。有关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如抚养教育,赡养扶助和遗产继承等,同样也应该适用于非婚生子女。

(三)《继承法》对非婚生子女的保护。《继承法》第10条规定“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继承权,是自然人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遗嘱的指定享有的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资格,是继承开始前继承人的法律地位,实际上是继承人所具有的继承遗产的权利能力。它是法律基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的一定身份关系而赋予的,与一定的身份关系相联系,只有特定的亲属之间才享有继承遗产的权利。父母子女之间相互享有继承权正是基于血缘关系产生的。

四、完善对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护的建议

(一)消除“非婚生子女”的称谓。虽然我国现行婚姻法中已明确规定了非婚生子女享有和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但是仍然以“婚生”和“非婚生”来划分,说明我国的立法观念还是有所落后和不足的。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国家摒弃了“非婚生子女”这一称谓,而改成了“亲生子女”,这并非仅仅是称谓的改变,更是从根本上承认了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同等的法律地位。我们的社会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对非婚生子女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的关注与保护才能更有成效。

(二)建立我国的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婚姻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上述规定与1980年婚姻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增加了“不直接抚养”及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母”也有负担非婚生子女生活费、教育费的义务。其含义是:(1)对非婚生子女,任何人不得加以歧视和危害;(2)非婚生子女的生父和生母均负有扶养教育非婚生子女的义务;(3)非婚生子女有扶养和扶助生父母的义务;(4)非婚生子女与生父母之间又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非婚生子女继承生父母遗产的应继分与婚生子女相同。在现行婚姻法下,关于非婚生子女地位婚生化的做法是:基于分娩的事实,非婚生子女与生母之间的关系一般无需加以特别证明,非婚生子女按生母的婚生子女对待。非婚生子女与生父之间的关系,一般可由生父表示认领,非婚生子女或其生母有要求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的非婚生子女,也同样有扶养和扶助生父母的义务。由于我国尚无认领制度,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在具体执行上难免发生一系列问题。因此,依据我国国情及社会实际需要,建立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十分必要。

五、结束语

任何人来到世间都是平等的,非婚生子女也不例外,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同等的权利。宪法规定人人平等,我国应该建立完善关于非婚生子女的规定,建立认领制度。同时尽量消除对非婚生子女的歧视,简化非婚生子女的准正手续和改变非婚生子女的这一歧视性的称呼,以真正的实现非婚生子女的法律思维与婚生子女法律地位同等。

参考文献:

[1]杨大文:《亲属法》(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魏振瀛:《民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史尚宽:《亲属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

[5]梁慧星:《民商法论从》,法律出版社,1997年

作者简介:陆晓昱(1989—),汉族,女,陕西西安人,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12级法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益立法。

作者:陆晓昱

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研究论文 篇3:

公民权利平等视角下的非婚生子女权利保护问题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3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公民权利平等视角下的非婚生子女权利保护问题研究”(项目研究编号:13C226)研究成果。

摘要: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与现代道德价值观的不断冲突,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出现了变化,试婚、婚前同居、婚外情等社会现象层出不穷,导致非婚生子女人数增长迅速,问题日益突出。非婚生子女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长期处于被社会歧视的地位,大多数非婚生子女甚至没有合法的公民身份,对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已然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非婚生子女;地位变迁;准正与认领

“非婚生子女,即俗称的‘私生子’,是指在婚姻关系以外受胎所生的子女。例如,未婚同居、通奸、强奸等所生子女。”[1]受传统封建宗法思想的禁锢,由于非婚生子女父母之间的关系为人不齿,非婚生子女长时间不为社会承认和接受。近年来随着人们婚恋观念的变化,非婚生子女逐渐为社会所接纳。但非婚生子女的权利保护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如何从根本上消除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的差别,切实保障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真正实现人人平等,是建设人民民主的法治国家的不可忽略问题。

一.非婚生子女地位的变迁

“纵观世界各国亲自立法的发展史,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受虐待和歧视的‘无亲之子’阶段、被消极肯定的‘形式平等’阶段、以至于发展到今天一些国家对子女的完全平等保护——实质平等。”[2]非婚生子女无论是在中世纪的西方国家,还是古代中国,都一直受到歧视和虐待。英国普通法最初称非婚生子女为“无亲之子”,认为非婚生子女与其父母不发生任何的法律关系,其既不对父母承担赡养义务,亦无资格享有继承等权利。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规定非婚生子女不得主张婚生子女的权利,即使经过认领的非婚生子女,如与婚生子女同时继承,其应继承份额只为婚生子女的三分之一。中国古代秉承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嫡子为正妻所生,自然地位不可动摇;庶子虽然地位低于嫡子,但因其血统的纯正,依旧是为社会所承认,对非婚生子女权利还是有所顾及的,并没有完全剥夺其合法权益。1931年5月施行的“中华民国”民法的亲属编废除了嫡子、庶子、嗣子和私生子等名分,首次将子女分为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并对非婚生子女的准正及认领作出了规定,但仍旧没有摆脱亲本位思想的束缚[3]。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自由平等思潮的兴起与传播,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对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护逐渐发展完善。虽然1804年《法国民法典》不承认非婚生子女的地位,“但同时却有任意认领之规定,私生子被认领之后,虽不是父母的继承人,但却有相当于婚生子女应继份1/3的权利。”[4]“在英国,非婚生子女可依1962年政府法规和1976年《非婚生子女获取合法地位法》,由其父母的事后结婚而取得合法地位,变为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相同的一切权利。”至此,世界各国对非婚生子女的权利保护均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基本上实现了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的实质平等。

二.我国非婚生子女保护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项立法均得到了完善,在婚姻家庭继承方面,从1950年的《婚姻法》到1980年《婚姻法》,再到现在正在实行的2001年《婚姻法》和1985年《继承法》,我国坚持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法律地位的平等,法律赋予了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的相同的权利。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同时,我国《继承法》第十条第四款规定:“本法所称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从此可以看出,我国当下对非婚生子女的权利有一定的立法保障,但与世界先进的非婚生子女制度比较,我国在非婚生子女权利保护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我国法律虽然规定了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但依旧存在所谓“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的认知区别,从本质上来说,社会对非婚生子女仍保留有一定程度的歧视。由于户籍的严格制度,我国非婚生子女几乎不能取得合法公民的资格,无法解决户口问题,则学籍问题也无法解决,往往会导致其下一代同样受这个问题的困扰。这些非婚生子女自出生便等不到与婚生子女同等的关注,在其成长期间亦要面对旁人的“另眼相待”。对此,我国应放松户籍制度中关于非婚生子女进入户口的限制,从根本上消除对非婚生子女的歧视。

三.关于我国非婚生子女权益保护之准正与认领制度的构想

(一)建立完善非婚生子女的准正制度

准正制度是指因生父母结婚或司法宣告使非婚生子女取得婚生子女资格的制度。“一般认为,准正需要两个要件:第一,非婚生父母与子女之间需要具有其身份赖以确定的血缘关系,第二,其父母需要有结婚的事实或经过司法宣告。”[5]这两个条件对于部分单亲家庭的非婚生子女无疑使无法达到的。非婚生子女子女的父亲或者母亲大多不愿意对非婚生子女承担责任,自然不能通过结婚或者司法宣告的方式解决非婚生子女的准正难题。因此,在我国民法体系中的家庭亲属部分应增加非婚生子女的准正制度,从立法层面规定准正制度,使得非婚生子女能够通过生父母结婚或者司法宣告的方式“转正”,消除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的差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二)设立非婚生子女的认领制度

我国法律关于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也没有具体的规定。由于非婚生子女出生时其父母之间并没有合法的婚姻关系,故其与生父母之间没有法律上的关系,“为使自然血缘之父母子女关系与法律上的父母子女关系能保持一致,就产生了认领制度。”[6]而在我国,通过认领而使非婚生子女成为婚生子女的情况少之又少,大部分孩子之所以成为非婚生子女是因为其父或者其母不愿意承担监护、抚养义务,在此情况下,自然不愿认领非婚生子女。由此,国家应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外国关于认领制度的先进经验,采取自愿认领和强制认领相结合的方式,填补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的空缺,从而最大程度的保护非婚生子女的权利。

四.结语

“从世界范围来看,未成年人的生存、保护与发展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主题,国际社会为此采取诸多富有成效的共同行动,昭示出未成年人人权保护的国际化、全球化态势。”[7]我国同样应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贯彻落实《宪法》等法律中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以《婚姻法》为基础,同时加强其他部门法的配套设施,从准正、认领、户籍等制度出发,加快完善我国非婚生子女权利保护体制。

参考文献:

[1]刘耀东.非婚生子女的准正与认领制度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2]黄娟.从歧视走向平等——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的变迁[J].政法论坛,2006(04).

[3]李志敏.比较家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

[4]何菊花.论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04.

[5]甘晓倩.反思与前进:论非婚生子女权益的法律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12.

[6]陈雪萍,杨仲姬.我国非婚生子女准正与认领制度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3).

[7]李烨.我国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护[D].湘潭大学,2008.

作者简介:

李品雅(1995.01-),女,安徽滁州人,本科,现就读于江苏大学文法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法学。

作者:李品雅

上一篇:学生会竞选演讲稿-下一篇:振兴中华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