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世纪创新管理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的市场化特征下,体现企业的情境特征,通过管理会计框架结构的构建,可以提高企业应用和创新管理会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管理会计框架结构有助于促进企业管理的优化以及制度的创新,也能够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提供支持与帮助。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会计世纪创新管理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会计世纪创新管理论文 篇1:

试论新时期会计管理的创新精神

摘 要:新时期会计管理要坚持创新理念,与时代同步,结合新时期会计事业整天发展趋势,选择正确、有效的管理模式,切实促进会计管理的持续发展。基于新会计准则,本文就新时期会计创新管理的意义加以探讨,指出新时期会计管理务必要融入创新精神,实现会计创新管理。

关键词:新时期;会计管理;创新精神;探讨

会计管理实现创新的意义在于可优化会计管理模式,与时俱进,使会计管理始终符合当前管理要求,为事业单位提供更大的便利与效益。会计改革之后,我国颁布了新会计准则,改善了原有会计管理制度、管理手段以及管理内容,调整了管理结构,优化了管理工作,这就要求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人员对新会计管理模式作重新认识,结合时代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手段解决会计管理中遇到的新问题,创新思想,全方位做好新时期会计管理工作。下面,笔者就新时期下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创新问题作详细论述。

一、会计管理的含义

会计管理现已成为一门学科,目的在于优化会计管理模式,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管理的管理对象是运筹资金,以资金运动为主体,对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支出等行为进行管理,达到降低管理成本,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结合我国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状况分析,发现国内大多数事业单位会计管理都存在问题,实际管理中所沿用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当前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所以必须在现有的会计管理基础上进行革新,引进新理念、新技术,实现会计创新化管理。

对事业单位而言,会计管理的内涵是对单位内部财务、财务档案、资料等进行管理,同时在管理中做好记录,生成真实、客观的会计资料,为事业单位决策提供依据。会计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工作不仅会影响到事业单位日常管理活动的开展,还有可能会对单位的运营成果产生威胁,拉低事业单位的工作力度。鉴于会计管理的主要对象是资金运动,所以在实际管理时会计人员必须掌握好与财务管理有关的各项业务知识,熟练财务管理方法,力求能利用财务管理知识来决策经营管理行为,确保事业单位经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现代会计的产生

现代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理论基础上产生得到的,它是一门会计管理学,脱离了传统的会计系统,与财务会计相互并列,目的是改善企业或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状况,改进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现代管理会计产生以后,它的发展经过了执行管理和决策管理两个阶段,前者执行管理是从成本会计管理上发展起来的,后者决策管理则主要为了迎合历史条件,在时代发展以及历史变迁下形成、发展起来的。

就现代会计的概念来说,现代会计既可以是一项资金运动及管理工作,又可以是一个信息化系统,且该系统管理支配着会计行为。现代会计所包括的内容很多,既有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又有成本会计、税务会计以及社会责任会计。本文中所介绍的会计主要指管理会计。

三、会计管理创新策略

1、管理会计创新

信息系统改进决定了管理会计的发展。无论是ABC、ABM、ABB还是综合平衡记分卡,从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管理会计所依赖的信息系统,更多地关注管理会计的管理本质,重视挖掘企业经营活动信息的管理内涵,从符合管理会计的应用角度处理信息,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管理质量。如果仅仅依靠财务会计的那套对外财务报表/报告,以对外披露为目的的信息系统是不可能取得以上成绩的。只有对管理会计所依赖的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重新设计,形成以企业内外交易活动为中心的立体信息框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会计的发展问题。在这个立体信息系统中,每一个交点都是一个企业控制的中心,其中财务会计重综合,管理会计重分析,两者互相促动,相辅相成。目前,我国企业在管理会计运用的技术方面并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关键在于如何使企业增进创立管理会计系统和运用管理会计信息的意识。正如管理会计的创新只是管理会计发展的手段,真正推动发展的还应当是来自企业管理的内在力量。

2、构建动态的会计管理体系

动态的会计管理体系是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紧密结合企业各时期经营情况和会计工作情况,立足于企业传统会计管理系统的基础之上构建健全的动态的会计管理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大动态会计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企业通过全面落实动态的会计管理体系不仅能够及时纠正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推进企业会计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合理性;另一方面,现代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完善管理体系、发现不足与问题的循环式管理过程,其随着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将达到动态的、时刻检查企业会计工作的、促进会计管理体系完善的目的。所以说,动态会计管理体系是企业会计管理模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推进企业会计管理科学化起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3、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面对越来越严峻能源破坏和能源缺乏难题,当前国内所有事业单位都遵循环保原则,拟定了众多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充分认识到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倡导人们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切不可以损坏后人、子孙利益为代价,一味发展经济而不重视资源保护。同时提倡人类社会要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做好各行各业会计管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事业单位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该百年,面对当前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事业单位必须吸取以前工作中的教训,同时总结经验,顺应时代发展形势,认真、慎重的领会现代会计管理内涵,认识管理中提到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切合科学发展观,利用科学发展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来指导管理决策,促使事业单位向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

总之,公司治理和管理会计相互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动关系。公司内部治理的加强与外部治理的合理化导致了对管理会计信息的巨大需求。公司治理中对于管理会计信息的需求促使企业财务工作者和研究者不断对管理会计进行完善和创新,而管理会计的持续更新与变化,十分有利于健全完善公司治理,从而形成一个循环往复和互相制约的系统。开展公司治理不能仅仅考虑到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那部分信息,还应当着重考虑到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所能提供的相应信息。唯有将以上两者相互结合起来,才会有利于公司治理的进一步完善。

四、结束语

21世纪以后,我国开始迈入信息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会计管理的地位不可撼动,几乎所有行业都将会计管理放到了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并结合社会发展时势,与时俱进的引入创新精神,实现了会计创新管理。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着重论述了新时期下创新精神在会计管理中的应用,并探讨了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管理创新策略,得出了相关结论,希望对同行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杨志芳. 关于做好会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09(08)

[2] 李秀. 现代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对策[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22)

[3] 张继增. 浅谈企业会计管理的模式及发展方向[J]. 商业经济. 2011(12)

作者:于丽娟

会计世纪创新管理论文 篇2:

管理会计的框架结构

【摘 要】 在经济新常态的市场化特征下,体现企业的情境特征,通过管理会计框架结构的构建,可以提高企业应用和创新管理会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管理会计框架结构有助于促进企业管理的优化以及制度的创新,也能够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提供支持与帮助。

【关键词】 管理会计; 情境特征; 框架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的管理会计框架结构不能不体现中国经济与企业发展的情境特征,它是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与权变性管理会计阶段。在这一演进过程中,有两个概念需要厘清,一是导入,二是变迁。中国管理会计导入的时间界限大约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其导入过程的早期,体现的形式是“自下而上”的,即主要是学术界的学者们通过发表文章等将管理会计介绍到国内来;后期则是“自上而下”的导入。即中国政府通过政策引导的形式推广诸如精益生产、目标管理、预算管理等,将管理会计推向全国的企业实践之中,且这时针对的主要是国有企业。从导入的情境看,自下而上的导入成果,改革开放后主要被民营企业所接受与采纳,即通过市场化手段使管理会计进入到民营企业的经营实践等活动之中,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的话,这是一种概念扩展的路径。自上而下的导入体现的是政府导向,通过国有企业树立标杆形成管理会计的内部标准或规范等具体形式。从理论上讲,它反映的是一种制度建设的路径。

管理会计应用于企业实践,主要反映在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体系上,带给人们的认识是“专用性”强,往往体现为特定企业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情境应用。换言之,管理会计的推广价值在实践中有不同的看法。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管理会计的框架结构认识不清晰,没法从情境特征入手加强管理会计的过程管理。因此,加强管理会计相关结构框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管理会计的情境特征与创新实践

管理会计是环境的产物,它是动态、权变发展的。“过去20年已经见证了管理会计实践相当显著的变化,管理会计从传统的强调面向价值的决策分析和预测控制,发展到包含更多战略的方法,强调识别、计量和管理影响股东价值的关键性财务和运行的动因。”(IMA,1999)管理会计的工具也从预算管理、财务控制,发展到包含全面质量管理(TQC)、适时制(JIT)、标杆法(Benchmarking)、作业成本法(ABC)、作业成本管理(ABM)、生命周期成本(LCC)、目标成本(TC)、平衡计分卡(BSC)、经济增加值(EVA)等在内的多种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体系。

(一)管理会计的情境特征

管理会计進入了权变性的发展阶段,这是就中国经济与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而言的。面对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增长由原先的非常态、超常态回归正常态、平常态,且其增长动力、发展结构、风险挑战等均具有权变性,即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动态地加以变革。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遵循着“环境——战略——行为——过程——结果”一体化的逻辑框架(胡玉明,2015),为组织的战略制定、经营决策的制度安排,全面预算与成本管理、激励机制与绩效评价等提供服务。从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等考虑,企业必须构建一套自身的管理会计框架结构。管理会计应该从情境出发,发展具有高度切合性管理会计的理论,并以此指导情境特征下的管理会计实践(Tsui,2009;Whetten,2009)。

当前,中国管理会计实践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管理会计活动受“账面利润”的困扰,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这几年,普遍现象是生态破坏和环境损失严重,并危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轻视企业控制权的合理安排。主要表现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监督机制形同虚设,企业发展缺乏长期眼光与战略导向;同时,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三是管理会计“两大系统”的协调配合不紧密,管理会计的控制系统与企业集团内部的管理体制无法有效衔接,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对公司决策,尤其是投资决策等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缺乏正确引导,致使企业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等受到损害。四是管理会计价值观的普及面窄,尤其缺乏企业的伦理价值理念,其后果是:过分追逐价值创造中的收益性或盈利性,而不考虑企业价值增值中的责任性与社会性。

经济新常态使管理会计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结合中国有企业业的情境特征开展管理会计框架结构的研究,可以提高企业对管理会计应用与创新的积极性。首先,针对管理会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强化人们的环境意识。只有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才能够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最佳,以及企业的可持续性成功。可以从关注环保、救灾等各项社会义务入手,并借助于管理会计的指标体系(如平衡计分卡的设计,将其嵌入于非财务指标体系之中等)体现这项工作,展示企业的社会价值观。事实上,在现代会计体系中,管理会计是最早具有自身道德规范要求的职业领域。许多成功企业家身上往往具有这种“伦理价值”的基因,从企业微观层面考察,一些企业家的成功典范表明了伦理价值的重要性。譬如,李嘉诚在创业的时候,许多人都比他有钱,但后来那些人不见了,或者在财富榜上排在了他的后面;比尔·盖茨创业的时候,比他钱多的人也很多,但盖茨今天成了全球首富。

其次,重视管理会计与公司治理的结合。完善公司治理,有助于组织结构的优化与精简,管理会计框架结构的安排必须考虑公司治理的特性。譬如,在企业的组织机制设计过程中,结合现代公司制度中产权制度、管理制度及相关制度环境的变革需求,突出企业文化及其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是克服企业控制权扭曲、国有资产流失等的保证。这种基于中国情境特征的管理会计框架结构既有助于克服管理会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为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建设提供实践素材。总之,适应公司治理的内在要求,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系统有必要在维护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向利益相关者进行公告,并接受外部监督。同时,进一步扩展管理会计的控制系统功能,并不断推陈出新,为满足公司治理职能的需要,提供有助于决策、激励和监督的相关信息。

(二)管理会计的创新实践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价值创造方式正在发生改变。譬如,由长期关注市场和销售份额转移到关注盈利能力和利润空间等方面。对于企业而言,现阶段的管理重点应放在存货占用成本和产品耗材成本等的控制与规划方面。这一时期,管理会计控制的主要内容有节能降耗、压缩成本、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效果等。这种与生命周期相关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能够体现中国的情境特征,认真总结、提炼并形成基本的范式,有可能会对全球管理会计知识体系作出贡献。同时,全面预算管理、精益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等管理会计工具将在企业实践中发挥出更积极的作用。

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情境特征,管理会计应从供产销全过程实施创新,譬如,结合《中国制造2025》规划,加强现代化条件下管理会计工具的开发与应用。一方面,继续推行适时制(Just-In-Time)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SIMS)等手段,以发挥其对企业自动化环境的支撑效果,合理安排成本控制与折旧预算等的管理需求;另一方面,配合“互联网+”环境下的设计、生产和销售,融合社会资本、智力资本等呈现出的技术因素,如互联网经济下的品牌及技术标准对管理会计提出的新要求与新机遇等。同时,促进组织机制的完善与发展,加强经营模式的创新与拓展。这些年在上汽集团、海尔等公司推行的“小利润中心”经营模式就很好地体现了中国情境管理会计的特征要求,可以进一步结合经济新常态下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文化特征,重新加以整理与整合,目的是调动人们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管理会计可以通过股权与期权激励,以及价值分配等方式加快创新步伐,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新方法,并形成操作性强的管理会计工具系统。

21世纪最大的机会在于互联网经济。管理会计的控制系统与信息支持系统必须结合为顾客创造价值这一主题,树立标杆,通过管理会计的框架结构加以引导。互联网经济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如表1所示。

表1表明,在互联网环境下,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必须体现“三互”的特征,即互联、互相与互动,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将顾客价值创造经营(Customer Value Added Management,CVAM)”始终放在首要的位置;在企业环境方面,构建平台型组织生态圈,实现利益相关者共赢,使买卖双方及企业其他相关方都能够置身其中,尤其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在内部管理方面,采用权变式的管理会计手段或方式,充分重视市场属性。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不再依循传统的“自下而上”的管理方式,而是由市场和战略来定位,如由团队来满足市场,强调预算安排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同时,积极地调整预算,而不是主观编出预算来的;在經营目标上,从参与战略执行转变为事业合作伙伴,融入供应链发展新战略,构建经营活动的新机制,强化管理会计的“经济后果”,即在为顾客价值创造的基础上实现最大限度的价值增值。

三、管理会计体系的框架结构

管理会计作为一种以价值增值为目的的管理活动,具有综合性的功能作用,其体现出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情境化过程特征(纽曼,1995)。管理会计的目标是在“顾客价值创造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为此,管理会计需要对“过程(In Processes)”中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行甄别,关键指标目标的纠偏控制、差异分析及关键原因查找、过程行动计划和方案的再修订、核心资源要素的再配置,所有这些都需要借助于管理会计的框架结构来加以引导,并据此规范管理会计的控制系统和信息支持系统。笔者认为,现代管理会计是一种适应环境变迁而开展的权变式组织管理现象,它在组织机制、企业文化及其行为规范的配置下帮助管理者进行明智的决策,通过价值创造实现可持续的成功,最终获得企业的价值增值(经济后果)。管理会计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表明,环境是管理会计发挥功能作用的前提条件。环境因素包括内外部两个方面,外部环境主要体现为环境不确定性、产业结构调整与地区市场化进程等,而内部环境主要指企业的股权结构、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等。最近在经济全球化潮流推动下,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向全球公司(Global Corporations)的转型。其主要特征之一是围绕全球经营,吸纳整合全球各国或各地区的各种最优资源,包括资金、市场、原材料、技术、人才,打造全球产业链,采用诸如并购成长的方式将全球的资源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与全球公司的经营特征相比较,我国有企业业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偏向于对收入和资产规模的重视,而对企业收益的质量缺乏应有的关注。一方面资产规模在扩张,而另一方面资产收益率却不尽理想,甚至出现下降态势。面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以往那种高速增长,或者依靠环境资源的牺牲来获取高额回报的时期已经不复存在。企业加强成本费用控制,通过创新驱动开展价值创造,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已经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从组织机制、企业文化与行为规范上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分工形态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即由过去的产业间或产业内国际分工演变为产品内国际分工,即参与分工的国家不是在产业之间进行合作,甚至也不是在同一产业内就不同的产品进行合作,而是在同一产品内部根据价值链的划分进行分工合作。在这一背景下,任何一家企业的生产经营都再不是封闭、区域性的;以满足顾客为导向而进行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使企业与企业之间因产品、产业链的分工合作变得日趋频繁,大大强化了企业之间相互依赖程度。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全球一体化市场的资源整合,同时也激发了企业间基于竞争的战略合作、利益共享。面对新兴组织机制的各种管理活动,必须在企业文化价值观与风险观上树立“整体意识”,加强行为动机与管理会计工具的系统整合,以确保企业各项管理活动之间的匹配性、组织适应性,从而达到组织整体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有效性。

管理会计由信息支持系统和管理控制系统构成,帮助管理者进行理性的决策,如产品定价等经营决策;同时,通过组织内部上下层级间的信息沟通、组织控制,增强组织的“可视性”,以及组织的控制能力(王斌等,2014)。一方面,通过管理控制系统帮助企业管理当局进行明智的决策;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支持系统为企业发展提供环境条件,使企业保持持续性的成功。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主要提供的信息是:股东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收益保障信息;CEO业绩责任的制定依据;企业经营业务的质量判断与社会责任信息;董事会的业绩考核标准;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的优化状况;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建设情况;各个管理层次的业绩评价和激励补偿系统设计(包括针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奖励与补偿合同的制定)等。

从价值创造与经济后果分析,价值创造不一定带来价值增值,或者其经济后果不一定能满足企业目标的基本要求(冯巧根,2014)。构建管理会计框架结构有助于企业正确树立价值理念,并加强企业目标体系的设计与完善。传统的目标体系如表2所示。

一种完善思路是在表2的基础上再设计一张“管理会计的奋斗目标”。这方面国务院国资委已在制度规范上起到了带头作用。2015年2月9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关于认真做好2015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对于利润总额和经济增加值指标,中央企业要在确定基本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奋斗目标,基本目标和奋斗目标将一并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与国资委签订的业绩责任书。这也再次说明,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必须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

四、结束语

从实践应用的角度来讲,管理会计要为企业实现管理效率与效果服务。管理会计框架结构的研究,可以更多体现中国有企业业个性特征和制度背景,提高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自发性与主动性;通过提升理论研究对组织管理实践的总结能力、推广能力,有助于真实落实科学研究的有用性。

围绕情境特征所开展的过程管理为管理会计框架结构的构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内在驱动力,并且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内涵与外延。实践将证明,管理会计的不断扩展与变革是企业管理发展的一种客观规律。在经济新常态下,管理会计框架结构的研究将使管理会计的内容进一步走向成熟,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从完整性上讲,管理会计体系的框架结构应该由理论结构与工具或方法结构所组成,本文限于篇幅,没有对此加以区分。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在2014年财政部颁布的《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中,已经对管理会计理论结构作了明确的规范。学术界普遍认为,《指导意见》科学地创新了一个由理论、指引、人才、信息化加咨询服务“4+1”的管理会计有机发展模式,该发展模式中各部分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既自成一体,又彼此促进。二是笔者认为,管理会计工具或方法体系的框架结构是构建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需要作深入、全面而专门性的研究。它不仅需要对国内外现有的管理会计工具进行归纳、整理与整合,还需要对中国典型企业的管理会计实践进行细致的总结与提炼。这方面笔者将后续跟进,认真研究。三是从企业情境入手开展框架结构研究,容易为广大理论与实务界所接受,同时还能为今后的理论与工具体系的框架研究提供基础条件或支撑。

【参考文献】

[1] 胡玉明.中国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过去、现在与未来[J].新会计,2015(1):1-8.

[2] W.H.纽曼.管理过程——概念、行为和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3] 罗倩,李东.基于价值维度的商业模式分类方法研究——以战略新兴产业样本数据为例[J].软科学,2013(7):10-17.

[4] 王斌,顾惠忠.内嵌于组织管理活动的管理会计:边界、信息特征及研究未来[J].会计研究,2014(1):1-9.

[5] 熊焰韧,苏文兵,张朝宓.管理会计实践发展与展望[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6] Dovev,L.,R. H. Pamela,and K. Poonam.Organizational Differences,Relational Mechanisms,and Alliance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ment Journal,2012,33(13):1453—1479.

[7] 冯巧根.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范式[J].会计之友,2014(32):56-61.

作者:冯巧根

会计世纪创新管理论文 篇3:

我国高科技产业和谐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高科技产业和谐发展的必要性;其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从原始性创新和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两个方面指出了当前我国高科技产业和谐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和谐发展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高科技产业 和谐发展 问题 对策

我国高科技产业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有关发展的理念是继承关系,三者之间一脉相承,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高科技产业要全面调整发展的战略思路,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自主创新、深化改革、统筹兼顾,加快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和谐发展,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一、我国高科技产业和谐发展的必要性

1.为迎接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挑战,必须加强高科技产业的和谐发展。为了适应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高科技产业必须尽快改革传统的管理方式,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府管制政策,建立起我国高科技产业管理的新体制,进一步增强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和谐发展。首先,从国际国内形势来看,新的军事革命正促使武器装备向着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方向发展。世界主要军事大国纷纷提出面向新世纪的国防和军事管理战略,重新设计我国高科技产业,改革管理体制和方式,增强我国高科技产业管理能力,以增强在新的领域引发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中竞争力。

2.为增强军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加强高科技产业的和谐发展。进入21世纪,我国将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增强,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高科技产业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高科技产业不仅要为新时期的国防建设提供现代化的武器装备,而且还应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发展,国际竞争国内化趋势将进一步显现,国内买方市场的状况将仍持续下去,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逐渐加大,包括国防科技产业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3.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实现科学研究各项功能的协同发展,必须加强高科技产业的和谐发展。在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科学创新管理已逐渐显示出超越其他学科的巨大威力,成为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许多国家的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与该国管理水平的发展与提高是同步的,没有科学的创新管理能力,就不可能有现代社会的一切重大成就。管理在经济、社会以及科技进步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已被人们普遍接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创新管理的目标、对象与手段等诸多因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必须对管理行为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对现有的学科、人员、科研设施等资源进行正确引导,以适应新形势下我国高科技产业自主创新活动的需要,才能发挥科学研究的带动作用,实现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三项功能的协同发展。

4.为实现我国高科技产业科研资源有效、优化配置,必须加强高科技产业的和谐发展。我国高科技产业科研资源配置效率是加快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速度、提高武器装备高科技含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科技资源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国防科研投入产出效益的重要标志。因此,如何提高国防科研资源的配置效率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国防科研资源配置效率主要通过创新管理能力的资源配置功能来实现的,在国防科研资源配置过程中,只有切实加强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才能有效克服当前国防创新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不足,在国家、军队和科研之间形成良性的循环,既能确保国防科研活动的高效率,也就是用最少的国防科研资源使国防科技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又能确保国防科研成果鉴定能获得有效应用,将科研成果充分运用到国防活动中去,从而使无论是微观领域还是宏观领域内的国防科研资源的配置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实现帕累托效应有效。

二、我国高科技产业和谐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基础研发亟需突破。长期以来,我国高科技产业工作主要跟随型号研制需要,在基础性科研和共性技术的超前研发方面投入有限,导致知识积累与技术储备不足,缺乏不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防高新武器装备发展和军工产业做强做大的关键因素。以我国船舶工业为例,作为创新的源泉和发展动力,船舶科学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能力与应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船舶工业的发展速度。

2.原始性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从科学技术发展的实践来看,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往往都最先来自或应用于国防科技领域,国防科学技术对一国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和引领作用。而高科技产业特殊的产业性质,以及军事技术领域的高度对抗性,特别要求把原始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鼓励奇思妙想,积极探索新概念、新原理、新思路、新方法,这也决定了国防科技领域是一国原始性重大创新成果的重要来源之一。但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科技产业尚未有效承担起这一重任,原始性技术研发能力还很薄弱,许多领域关键技术需要进口,受制于人。

三、促进高科技产业和谐发展的战略对策

1.增强对高科技产业创新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与服务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高科技产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掌握主动,求得发展。国防科技需要创新,创新也需要管理,创新管理是高科技产业自主创新活动取得成功的保证,是高科技产业创新活动井然有序、健康发展的坚实壁垒。在新的形势下,高科技产业各级创新管理人员必须改变对创新管理的传统片面的认识,要深刻领会创新管理的内涵及其重要性,正确认识创新管理在科研活动中的角色以及新的环境中的新的功能定位,关注创新管理的发展趋势,强化创新管理现代化的意识,明确创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直接影响创新工作效率的提高,创新管理标准化是提高创新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根本保证,必须把创新管理放到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并重的位置上,做到管理与创新齐头并进、并驾齐驱。要在国防科工委相关政府机构、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委属高校中形成正确的认识氛围。

2.根据高科技产业创新的特点,建立健全高科技产业创新管理机制。高科技产业自主创新活动的管理,应从总体出发、宏观调控,形成结构合理、运作协调、高效灵活的管理体系,将管理创新的目标定位在适应国防建设需要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上。

就国防各类科研机构运行的基本规律而言,基础性研究类、国防高技术研究类等科研计划的运行路线一般是:论证——研究——成果评价。技术开发研究类的運行路线是:论证、研究、开发、生产。两个系统的运行规律是不同的。只有根据两者的特点,实施不同的科研管理体制和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才能发挥各自的功能。从“大科学观”出发,国防科研——生产活动作为一个大系统,包含科学研究、开发研究和中试、创新产品开发与生产、创新产品营销4个互为联系的阶段,构成两个相对独立而又有联系的分系统,只有当两个分系统按照各自的规律运行,才能互相促进,使整个大系统处于最佳状态。

3.完善高科技产业创新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与管理方法。在新时期,我国高科技产业所承担的大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时代使命,对高科技产业创新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客观上要求高科技产业也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新的经济环境的要求,不断探索并构筑新的创新管理方法,与时俱进,以保障自主创新活动开展与实施。构建我国国防科技报告管理工作流程确定协调、管理以及参与部门、单位的职责,以工作制度的形式体现。整理关于国防科技报告制度的现有政策,研究国防科技报告管理体系是否与当前的知识产权、保密等政策、法规存在冲突,提出协调机制,补充出台保障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管理体系的管理政策或法规。

4.强化对高科技产业科技创新资金的科学管理与有效监督,充分发挥创新效益。创新项目费用的增加与创新活动产出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此,建立健全创新资金的“风险意识、风险评估、风险顶防、风险控制”的管理机制是对创新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为有效预测和防范技术风险,当务之急是强化国防创新项目的早期论证,有关部门在创新项目立项决策时,必須树立风险意识,要求对创新资金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技术经济问题加以全面考虑。只有各个方面可行性研究得到妥善的协调、肯定和通过时才能决策。此外,必须打破国防科研领域业已形成的垄断局面,实行公平、公正、有序的竞争,必须努力创造适宜的竞争机制和条件,加强竞争过程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竞争结果的评估、鉴定的组织和手段。在鼓励和运用竞争的同时,应积极促进达成相关科研单位的合作,借助和利用彼此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分担研究经费,联合研究、联合开发,减少重复研究与浪费,缩短研究周期,创造出各自无法独立完成的开发、创新成果,从而大大提高科研创新水平,以有限的创新资金投入获得更大的产出效益。

5.提高创新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支优秀的高科技产业创新管理队伍。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国防科技事业是以人才为主导的,国防科技创新管理的主体和对象是人,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创新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员素质的高低。因此,从事国防科技创新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和能级条件,不断学习,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尽快提高和更新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学会为高科技产业创新工作服务的各项本领。

我国高科技产业创新管理部门要树立大科研意识,要清醒地认识到,提高管理效率,除了有一批精干的研究人员外,还要求有一些精干的管理人员,不少部门引进一批高学历或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旨在充实管理队伍。但是仅依靠个别“尖子”,是不够的,还要从科研综合能力培养的战略高度,来看待管理人员提高素质的问题。选拔适合科研管理工作的人才,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科研管理队伍,是提高科研管理综合能力的基础。没有稳定的科研管理队伍,提高科研管理综合能力的努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参考文献:

1.陈求发.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开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新局面.国防科工委新闻宣传中心,2006(1)

2.许冰梅,陈宏坤.关于我国军工企业集团资本动作的几个问题[J].国有资产管理,2003(05)

3.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2003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6)

4.张建华,侯正礼,习振中.试论军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问题[J].高科技产业,2002(01)

5.雷厉.我国军工研究所新产品开发管理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2

6.程骏.质量管理在军工企业中的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3

(作者单位: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责编:芝荣)

作者:吕 超

上一篇:班级简报模板下一篇:工会集体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