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考试要点创新

2024-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基础会计考试要点创新(精选8篇)

基础会计考试要点创新 篇1

第一节 会计概论

一、会计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一)1、会计核算:指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2、会计核算的五个环节: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三项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3、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选择或是简答)(1)设置会计科目。(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狭义: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广义: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

(二)1、实施会计监督: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三、(一)、会计的对象概念(基本职能、判断):

①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工作的客体。

②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

③资金运动包括各特定对象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即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的退出等过程。

(二)、资金运动的三个基本环节: ①资金的投入:包括接受企业所有者投资和接受债权人投资两部分。②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工业企业资金运用分为供应过程(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三个阶段。③资金退出:企业实现的利润a、按规定应以税金的形式上交一部分给国家。b、还要按照有关合同或协议偿还各项债务。c、还要按照企业章程或董事会决议向投资者分配股利和利润。

·随着劳动力的消耗,企业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奖金等劳动报酬,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生产资金形态。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判断)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是企业或单位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就是法人。(能够进行独立核算)

二、持续经营:指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地削减业务。

三、会计分期: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在我国会计期间分为(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的报告期间,半年(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季度(一年四个)和月度(公历每个月份)均属于会计中期。

四、货币计量: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我国大陆境内的单位,会计核算通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要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制的账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账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第三节 会计基础

·核算制度: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一、权责发生制:基本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二、收付实现制:又称现收现付制,它是以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为依据,进而确认收入和费用归属期间的制度。·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财政全额拨款)第四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要求: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要求:应与账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三、明晰性要求:清晰明了。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项目勾稽关系清楚、项目完整、数字准确。

四、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交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相似交易,应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五、质量重于形式要求:

六、重要性要求:对提供的会计信息重要与否加以判断。

七、谨慎性要求:不应该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八、及时性要求: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第五节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一)会计要素概念: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现代企业将会计的对象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前三项表现了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后三项表现了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六类,称为企业会计的六要素。(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刚分为五类: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二)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1、资产: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包括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因定资产),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资产的分类: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①流动资产: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前二项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②非流动资产: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无形资产(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和其他资产等。

2、负债:指企业由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而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现在已经存在)(1)负债的分类: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①流动负债:指将在一年(含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和其它应付款等。

②非流动负债: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付款负债“选择题”)、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捐赠)、盈余公积(利润未分盈利所留)和未分配利润。☆(多选)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合称为留存收益。

(三)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有些交易或事项虽然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由于不属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所以其流入的经济利益不属于收入而是利得,如企业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实现的利得,以及企业接受的资产捐赠实现的利得等。

收入的分类,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以及建造合同收入。①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等取得的收入。

②工业企业的材料销售、外购商品销售、周转材料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使用权转让收入、对外提供非工业性劳务等。

2、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利润分配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企业的对外捐赠和处置固定资产发生的净损失,也使经济利益流出,但属于企业偶然发生的事项,不属于费用。

费用的构成:分为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以工业企业为例,其构成如下: ①生产成本:指企业为生产一定各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费用,即产品的制造成本,也可称为生产费用,其内容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生产领用原材料)、直接人工成本(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的职工薪酬:工资+福利)和制造费用(包括车间管理人员的薪酬、折旧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等)。②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A、销售费用包括: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以及企业为销售本企业产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费用。

B、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职工薪酬、折旧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等。

C、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短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总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及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发生的其他费用等。

·成本是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损失分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损失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两种,其中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损失应冲减当期利润,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则不对企业当期利润构成影响。

3、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的收入减去有关的成本与费用的差额。(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账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保监会变动收益(如: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二、会计要素的确认(P34)

三、会计要素的计量

(一)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选择题):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示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又称财务报告)时,应当按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以确定会计要素的相关金额。包括:

1、历史成本(实际成本)

2、重置成本(现行成本)。

3、可变现净值(减值)。

4、现值。

5、公允价值

☆考点: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当保证根据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四、企业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内容: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称为第一会计等式,资产与权益的关系(资产=权益)。是企业或其它单位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本依据。

2、收入-费用=利润。第二会计等式,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二)会计等式的应用:无论在经济活动中企业的资金发生何种形式的增减变动,都不会影响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

(1)某个会计要素内部两项一增一减。(2)会计等式左右两边的两个要素项目同时增加。(3)会计等式左右两边的两个要素项目同时减少。(4)会计等式右边的两个要素一增一减。以上四种情况均等式恒等。

第二章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

第一节 会计核算的概念

一、会计核算的含义: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或称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记账、算账、报账。为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具体管理活动。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环节

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核算的基本环节之一)、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单选)款项:指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使用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等。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此两种也是一种资产,流动性最强的两类(变现能力强)。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企业财产、物资的简称,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资产要素中的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

债务:指同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等偿付的现时义务。债务一般包括负债要素中的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

四、资本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

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它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某种劳务相联系,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1、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期末计价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3、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4、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5、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的规定。

6、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8、单位会计核算的应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9、会计核算以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二、对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要求

公司、企业不重虚列或者隐藏收入、推迟或是提前确认收入。第五节 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体系

一、企业准则:第一层为基本准则;第二层为具体准则。

·新准则;2006年2月15日制定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旅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小企业会计制度》于2004年4月27日发布,并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执行。

第三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

★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分类,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分类。

第一节 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会计对象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一)按照会计对象的经济内容进行分类,科目将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六类。

·共同类:即可核算资产也可核算负债增减变化的。资产和负债两个项目双重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

(二)按照其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可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1、总分类科目: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原材料”、“应收账款”、“应交税费”、“库存商品”等,总账科目一般由财政部门统一设置。

2、明细分类科目:补充和说明作用。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的原则:

1、合法性。

2、相关性。

3、实用性。

4、完整性。

5、稳定性。

6、准确性。

(二)常用会计科目:

1、《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规定的会计科目,(如附表P79)。

2、《小企业会计制度》由财政部制定,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进行。第二节 账户

一、账户的概念: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载体。

二、账户的分类:

(一)按照其反映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详细程度分类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1、总分类账户:指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

2、明细分类账户: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

三、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日期;凭证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账户中“借方”、“贷方”为记账符号。·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期末余额

四、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与区别

1、两者的联系: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就是账户所要登记的内容。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2、两者的区别: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账户不加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

第四章 复式记账

第一节 复式记账法

二、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和单式记账相比,特点:

1、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

2、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便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第二节 借货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二、借货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不同类别账户的借货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不同的,要根据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的性质决定。

(一)资产类账户的基本结构: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增加额)-货方本期发生额(减少额)

(二)权益类账户的基本结构: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统称为权益类账户。

权益类账户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增加额)—借方本期发生额(减少额)

(三)收入类账户的基本结构:同权益类相同,且一般期末无余额。

(四)费用类账户的基本结构:同资产类相同,且期末余额转销后一般无余额,如有刚在借方。

三、借货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四、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指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和验证所有的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

(一)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

(二)余额试算平衡法:分为期初余额平衡与期末余额平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第三节 会计分录

一、会计分录的概念:又称记账公式或简称分录。它是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对每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记录。即包括三要素:会计名称;记账方向的符号;记录的金额。

二、会计分录的分类:简单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和复合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多借一贷)。

三、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1、分析经济业务事项涉及的账户。

2、确定所涉及到哪些账户,是增加还是减少。

3、确定哪个(或哪些)账户记借方,哪个(或哪些)账户记贷方。

4、编制会计分录,并检查是否符合记账规则。第四节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一)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

(二)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三)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所谓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其要点包括:

1、依据相同;

2、借贷方向相同;

3、会计期间相同;

4、金额相等。

★ 第五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的应用

第一节 筹资与投资业务的核算

企业资金的来源渠道主要有:所有者投入的资金(投入资本);通过各种形式举借债务(负债)。第二节 材料采购业务的核算

一、核算内容与账户设置:

(一)核算内容:企业要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购买一定品种与数量的材料。在采购材料时,企业要支付购买材料的各种费用,并与供应单位发生货款结算关系。第三节 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

开设和运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应付职工薪酬、库存商品等帐户。第四节 产品销售业务的核算

开设和运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税费、应收账款、预收账款、销售费用等。·收入增加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第五节 账务成果的核算

净利润(或净亏损)=利润总额(亏损总额)-所得税费用

一、营业费用与账务费用的核算:需要设置帐户:管理费用、账务费用、应付利息。

二、营业外收支: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三、利润与利润分配的核算:需要设置帐户: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盈余公积、应付股利。

第六章 会计凭证

第一节 会计凭证的概念、意义和各类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是记录经济事项发生或完全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

二、会计凭证的意义:合法地取得、正确地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会计工作。其意义:

(一)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

(二)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

(三)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三、会计凭证的种类:会计凭证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通常按填制程序和用途的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1、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原始凭据,它是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是登记会计账簿的原始依据。

2、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的直接依据。第二节 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的概念:又称单据,是以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据,是会计资料中最具有法律效力的一种证明文件。

二、原始凭证的种类;

(一)按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1、外来原始凭证: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一次性凭证)

2、自制原始凭证: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权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二)按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

1、一次凭证:指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次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它是一次有效的凭证,一经填写完毕就不能再次填写使用。外来原始凭证都是一次凭证,自制原始凭证绝大鑁是一次凭证。

2、累计凭证:指在一定时间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其特点是一张凭证内可以连续登记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随时结出累计数及结余数,并按照费用限额进行费用控制,期末按实际发生额记账。累计凭证是多次有效的自制原始凭证。

3、汇总凭证:指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综合填制的原始凭证。EX:材料汇总表、工资结算汇总表、差旅费报销单、销售日报等。

(三)按格式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

1、通用凭证:指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

2、专用凭证:指由单位内部自行印制的、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三、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1、原始凭证的名称;

2、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

3、接受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

4、经济业务的内容(含数量、单价和金额);

5、填制单位及填制人姓名;

6、经办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

7、凭证附件。

四、(一)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判断)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必须有验收证明。

★(判断)一式几连的原始凭证,应当注明各联的用途,只能以一联为报销凭证。一式几联的发票,必须用双面复写纸套写,并连续编号。作废时应当加盖“作废”戳记,连同存根一起保存,不得撕毁。(①存根②客户③账务④记账)·职工外出借款凭据必须附在记账凭证之后。收回贷款时应当另开收据或者退还借款副本,不得奶还原借款收据。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1、记录要真实;

2、内容要完整;

3、手续要完备;

4、书写要清楚、规范(①币种符号与阿拉柏金额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②有角无分的,分位应当写“0”,不得用符号“-”代替);

5、编写要连续;

6、不得涂改、刮擦、挖补(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7、填制要及时。

五、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

·经审核的原始凭证,应根据不同情况处理:

1、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

2、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3、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六、原始凭证错误的更正: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第三节 记账凭证

一、★(判断)记账凭证的概念:又称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记账凭证包括会计分录)

二、记账凭证的种类;

(一)按使用范围分为通用记账凭证和专用记账凭证。

1、通用记账凭证:指使用统一的格式,能够记录所有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一般情况下,规模较小、经济业务数量不多、收付款业务较少的单位,采用通用的记账凭证。

2、专用记账凭证: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1)收款凭证:指用以记录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2)付款凭证:指用以记录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3)转账凭证:指用以记录不涉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二)按填制方法分为复式凭证、单式凭证。

1、复式凭证:又称多项记账凭证,指将每一笔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及其发生额均在同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的记账凭证。

2、单式凭证:又称单项记账凭证,指每一张记账凭证只填列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一个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记账凭证。

三、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1、记账凭证的名称;

2、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

3、记账凭证的编号;

4、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摘要;

5、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记账方向;

6、经济业务事项涉及的应借应贷金额;

7、记账标记(凭证表中的√);

8、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9、有关人员的签章。

四、记账凭证的编制要求

(一)记账凭证编制的基本要求:

1、记账凭证各项内容要准确、手续要完备、以保证其正确完整。

2、填制时,应当对记账凭证连续编号(不等序号)。

3、记账凭证的书写要规范,即字迹要清晰、工整,其具体要求与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相同。

4、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者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填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但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5、除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6、一张原始凭证所列的支出需要由几个单位共同负担的,应当将其他单位负担的部分,开给对方原始凭证分割单(集团公司有子公司每个公司内有法人)。

7、填制记账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

8、记账凭证填制完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二)记账凭证的编制要求:

1、专用记账凭证的编制要求:①、收款凭证的编制要求。②、★(必考)付款凭证的编制要求:对于涉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如将库存现金存入银行或从银行提取现金,为了避免重复记账,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③略

五、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

1、内容是否真实。

2、项目是否齐全。

3、科目是否正确。

4、金额是否正确。

5、书写是否正确。此外:出纳人员在办理收款或付款业务后,应在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的戳记,以避免重收重付。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指会计凭证从取得或填制时起至归档保管过程中,在单位内部的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递程序。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每一种凭证的传递程序和方法。会计凭证的传递,要求能够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使会计凭证的传递合理有效,同时尽量节约传递时间,减少传递的工作量。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指会计凭证登记入账后的整理、装订、归档和存查工作。

(一)对会计凭证的保管要求:

1、装订会计凭证。

2、对于数量过多的原始凭证,可以单独装订保管,在封面上注明记账凭证的日期、编号、种类,同时在记账凭证上注明“附件另订”和原始凭证名称及编号。

3、各种经济合同、存出保证金收据以及涉外文件等重要原始凭证,应当另编目录,单独登记保管。

4、会计凭证不得外借,如有特殊原因,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可以复制(不能折本)。

5、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如有遗失,应当取得原开出单位盖有公章的证明,并注明原来凭证的号码、金额和内容等,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领导人批准后,才能代作原始凭证(火车、轮船、飞机票等凭证,由当事人写出详细情况,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领导批准后,代作原始凭证)

6、每年装订完成的会计凭证,在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的保管期限为15年,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调节表的保管期限为5年。

(三)会计凭证的销毁:保管期满的会计凭证,可按规定程序销毁。但保管期满而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当单独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项完成时为止。

第七章 会计账簿

第一节 会计账簿的概念和种类

一、会计账簿的概念和意义:概念:指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大纲)设置和登记账簿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与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可以记载、储存会计信息;分类、汇总会计信息;检查、校正会计信息;编报、输出会计信息。

二、会计账簿与账户的关系:账户存在于账簿之中,账簿中的每一账页就是账户的存在形式和载体,没有账簿,账户就无法存在;账簿序时、分类地记载经济业务,是在个别账户中完成的。账簿只是一个外在形式,账户才是它的真实内容。账簿与账户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三、会计账簿的内容

(一)按用途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

1、序时账簿:也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又分为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在我国大多数单位一般只设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属特种日记账)。

2、分类账簿:是对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事项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而设置的分类账户进行登记的账簿(总账、明细账)。

3、备查账簿:简称备查簿,是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中都不予登记或登记不够详细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如:登记那些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此账簿与前两种不同之处:一是登记依据可能不需要记账凭证,二是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不同,备查账簿的主要栏目不记录金额,它更注重用文字来某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

(二)按账页格式分为两栏式账簿、三栏式账簿、数量金额式账簿和多栏式账簿。

1、两栏式账簿:只有借方和贷方两栏。普通日记账和转账日记账一般采用此类。(我国无)

2、三栏式账簿: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栏。一般适用于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只需要反映价值指标的资本、债权、债务明细账。(又分为设对方科目和不设对方科目的)

3、多栏式账簿:一般适用于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和利润分配明细账。

4、数量金额式账簿:一般适用于具有实物形态的账产物资明细账。(低值易耗)

(三)按外形特征分为订本账、活页账和卡片账。

1、订本账:指在启用前就把一定数量的账页固定装订成册,并对账页进行了连续编号的账簿。手工记账的企业,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采用订本账。

2、活页账:各种明细账多采用活页账形式。

3、卡片账:单位一般只对固定资产明细账采用卡片账形式。

第二节 会计账簿的内容、启用与记账规则

一、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

1、封面(名称)、2、扉页(使用信息)、3、账页:是会计马蹄铁用来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载体,会计账簿由若干账页组成,每一账页应包括:①账户名称。②登记账户的日期栏。③作为记账依据的记账凭证的种类和号数栏。④摘要栏。⑤金额栏。⑥总页次和分页次。

二、会计账簿的记账规则(基本要求):

1、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记入账内,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字迹工整。

2、登记完毕后,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盖章,并在记账凭证的“过账”档内注明账簿页数和画对勾。

3、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应紧靠底线书写,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

4、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银行的复写账簿除外)或者铅笔书写。

5、下列情况可以用红色墨水记账:①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②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③在三栏式账页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登记负数余额。④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其他会计记录。(会计中的红字表示负数)

6、各种账簿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如果发生跳行、隔页,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行空白”、“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名或盖章。

7、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

8、每一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承前页”字样。第三节 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一、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同现金收付有关的记账凭证,按时间顺序逐日逐笔(序时账簿)进行登记,即根据现金收款凭证和与现金有关的银行存款付付款凭证(从银行提取现金的业务)登记现金收入,根据现金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支出;并根据“上日余额+本日收入—本日支出=本日余额”的公式。

·借贷方分设的多栏式现金日记账的登记方法是:①先根据有关现金收入业务的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收入日记账,根据有关现金支出业务的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支出日记账。②每日营业终了,根据现金支出日记账结计的支出合计数,一笔转入现金收入日记账的“支出合计”栏中,并结出当日余额。③④⑤⑥

二、总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一)总分类账的格式:最常用的格式为三栏式,设置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金额栏目。

三、明细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格式有: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和横线登记式(或称平行式)等。第四节 对账

·对账:就是核对账目。指会计人员对账簿、账户记录进行的核对工作。会计对账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账证核对:指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二、账账核对:指核对不同会计账簿之间的账簿记录是否相符。

三、账实核对:指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主要内容有:

1、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数额是否相符。★

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至少一月核对一次)。

3、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是否相符。★

4、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是否相符。

第五节 错账更正方法

账簿记录发生错误,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必须按下列方法更正:

一、划线更正法:又称红线更正法。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可以采用划线更正法。(如数字错了全划掉,文字错了可只划错字)

二、红字更正法:又叫红字冲账法,指用红字冲销原有错误的账户记录或凭证记录,以更正或调整账簿记录的一种方法,通常有两种情况:

1、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有错误,从而引起的记账错误(红字填写冲销,再蓝字填写补记)。

2、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红字将多记的金额填写冲销)

三、补充登记法(又称补充更正法):是在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的记录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时,采用的一种更正方法。(将少记的金额用蓝字填写补记)第六节 结账

·结账:指在会计期末(月末、季末、年末)将本期内所有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后,计算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包括两方面内容:

1、结清各种损益类账户,并据以计算确定本期利润;

2、结清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分别结出本期发生额合计和余额。

一、结账的程序:

1、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并保证其正确性。

2、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调整有关账页项,合理确定本期应计的收入和应计的费用。包括: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的调整;收入分摊和成本分摊的调整。

3、将损益类科目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平所有损益类科目。

4、结转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和金额,并结转下期。

二、结账的种类:根据结账时间不同,可分为月结、季结和年结三种。

三、结账的方法:

1、对不需按月结计本期发生额的账户,如各项应收应付款明细账和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等,每次记账以后,都要随时结出余额,每月最后一笔余额即为月末余额。

2、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的收入、费用等明细账,每月结账时,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下面通栏划单红线,结出本月发生额和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3、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某些明细账户,每月结账时,应在“本月合计”行下结出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发生额,登记在月分发生额下面,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全年累计发生额下通栏划双红线。

4、总账账户平时只需结出月末余额。(并在合计数下通栏划双红线)

5、终了结账时,有余额的账户,要将其余额结转下年。

第七节 会计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一、会计账簿的更换:通常在新会计建账时进行,总账、日记账和多数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

二、会计账簿的保管:终了,各种账户在结转下年、建立新账后,一般都要把旧账送交总账会计集中统一管理。会计账簿暂由本单位账务会计部门保管1年,期满之后,由账务会计部门编造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辅助账簿的保管期限为15年,现金和银行日记账保管期限为25年,固定资产卡片账在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

第八章 账务处理程序

第一节 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和种类

一、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会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或会计核算形式,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包括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种类、格式,会计凭证与账簿之间的联系方法,由原始凭证到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等。

二、账务处理程序的各类:我国主要的账务处理程序有:

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2、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3、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第二节 不同种类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

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一般步骤: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都要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然后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此种为最基本的处理程序)一般步骤是:

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材料汇总表、差旅费报销单、销售日报)

2、根据1编制记账凭证。后略。

(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优点: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可以较详细的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缺点: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对于经济业务较多、经营规模较大的企业,总分类账的登记工作过于繁重。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一)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定期根据记账凭证分类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

(二)一般步骤:第5条不同:根据各记账凭证编制有关汇总记账凭证。

(三)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优点:可以克服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登记总分类账工作量过大的缺点,大大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同时由于汇总记账凭证是根据许多记账凭证,按照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进行归类、汇总编制的,在总分类账中也注明了对方科目,因而在汇总记账凭证和总分类账中,可以清晰地反映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查对和分析账目,从而克服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所存在的缺点。

·缺点:按每一贷方科目编制汇总转账凭证,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该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三、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又称为记账凭证汇总账务处理程序)

(一)一般程序:第5条不同: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

(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优点:科目汇总表的编制和使用较为简单,易学易做,根据科目汇总表一次或分次登记总分类账,可以大大减少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而且科目汇总表还可以起到谋算平衡的作用,从而保证总账登记的正确性。

·缺点:科目汇总表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因而不便于根据账簿记录进行检查和分析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不便于查对账目。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经济业务量较多的单位。

第九章 财产清查

第一节 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和一般程序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

·概念: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以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加强财产清查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管理、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

(一)按财产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1、全面清查:适用于:①企业在编制账务会计报告前。②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前。③开展全面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活动。④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前。

2、局部清查:

·清查内容:

1、库存现金。出纳人员应于每日业务终了时清点核对。

2、银行存款。出纳人员每月至少同银行进行核对一次。

3、贵重物品每月盘点一次,库存商品、原材料、周转材料等,年内应有计划、有重点的抽查。

4、债权债务每年至少应同对方核对1-2次。

(二)按财产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不定期清查:其中一种:发生自然灾害或意外损失,为了查明损失情况,要对受损财产物资进行清查。

其中一种:进行临时清产核资,对某些要求清查的资产进行清查。

三、财产清查的一般程序:准备阶段、清查阶段和总结阶段。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方法

一、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一)库存现金的清查:采用实地盘点。检查是否存在挪用现金、白条抵库、超限额留存现金(日常3-5日用量)等。

(二)银行存款的清查: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常在月末进行。

·未达账项是银行与本单位之间,由于结算凭证传递时间上的差异,而造成一方已经入账,而另一方尚未接到结算凭证而未登记入账的款项。一般有四种情况:

1、本单位已收款入账,银行尚未收款入账。

2、本单位已付款入账,银行尚未付款入账。

3、银行已收款入账,本单位尚未收款入账。

4、银行已付款入账,本单位尚未付款入账。

余额调节法公式: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3-4=银行对账单余额+1-2(数字表示以上四种情况)

·银行存款双方余额调节相符后,对未达账项一般暂不作账务处理,必须在收到银行转来的有关原始凭证后方可入账。

二、实物资产的清查方法:

1、实地盘点法:指在财产物资存放现场逐一清点数量或用计量仪器确定其实存数的一种方法。

2、技术推算法:指利用技术方法推算财产物资实存数的方法。适用于煤炭、砂石等笨重、大堆,难以逐一点数、量尺、过磅等大宗物资的清查。此方法盘点数字不够准确,但工作量较小。

三、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第三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一、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一)财产清查结果处理步骤,分为两步:

1、审批之前的处理。

2、审批之后的处理。(应设置“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是资产类账户)

(二)库存现金清查结果处理步(EX:账面余额多出67元,属营业外收入;账面短缺90元,其中50元为出纳责任,另40元无法查明原因,固前50元记入其他应收款――出纳;后40元记入管理费用)

(三)存货清查结果处理步骤(EX:材料盘盈,处理后属管理费用;自然灾害导致盘亏,属于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四)固定资产清查结果处理步骤

1、固定资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①固定资产盘盈的账务处理,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确认盘盈固定资产时,不使用“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核算,而应通过“以前损益调整”科目核算,并按其重置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以前损益调整”科目。②固定资产盘亏的账务处理。③④⑤⑥

第十章 账务会计报告

第一节 账务会计报告概述

一、账务会计报告的概念: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三、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1、月度财务会计报告(月份终了后6日内出报告)

2、季度报告(季终了后15天内出报告)

3、半年报告(半年终了后60天内出报告)

4、报告(终了后4个月内出报告)·四大基本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静态报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此三种为动态表)。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略)第三节 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概念和意义

(一)利润表的概念:又称损益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二、利润表的格式和内容

(一)利润表的格式:由表头、表身和表尾等部分组成。其中表身部分为利润表的主体和核心。格式可分为多步式利润表和单步式利润表两种。我国企业一般采用多步式利润表格式。★利润表如331页表10-2

第十一章 会计档案

第一节 会计档案的概念和内容

一、会计档案的概念: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的专业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二、会计档案的内容:

1、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2、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辅助账簿,其他会计账簿。

3、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

4、其他会计资料类: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第二节 会计档案的归档

·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都应由财务会计部门按照归档的要求,负责整理立卷或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终了,可暂由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保管1年。期满后,原则上应由财务会计部门编造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未设立档案部门的,应当在财务会计部门指定专人保管。·档案部门接收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应当会同原财务会计部门和经办人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第三节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根据其特点分为:永久、定期两类。永久档案即长期保管,不可以销毁的档案;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第四节 会计档案的查阅、复制和销毁

三、会计档案的销毁

·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由本单位档案部门提出销毁意见,会同财务会计部门共同鉴定和审查,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单位负责人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以及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

基础会计考试要点创新 篇2

1 加强煤炭企业的会计核算和内部控制

我国的会计法中就明确指出生产企业应该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并以此为出发点强化会计工作的内部控制,并制定出与新时期新形势相适应的内部监督制度,完善企业会计的基础管理工作。

1.1 煤炭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

煤炭企业的资金流量较大,企业在会计内部控制中要避免假帐和乱帐现象的发生,如果出现问题造成资金链断裂,将会给企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还会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煤炭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对会计的组织结构进行控制,明确职责与权力,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由于资金流量较大,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都应该履行授权批准程序,这可以保证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具备合法性;会计工作的过程要有记录,这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追溯性,为以后的会计工作以及审计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对企业内部的资产进行保护控制,限制各级层管理者对资产的挪用和控制,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利用企业的资产,并定期对企业资产进行核查;长效机制下煤炭企业还需要对内部的会计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并形成调查结论、意见和建议,供管理部门参考,以改进内部控制。

1.2 煤炭企业会计核算的职权控制

我国《会计法》第四章中条文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煤炭企业在生产和销售阶段,企业的会计人员应该严格的按照规定来处理会计工作中的每一项业务,对于不同岗位的会计应采取相互制约的方式进行职权控制,对每月统计的会计资料进行核查、整理、分类、归档,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同时加强煤炭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力度,积极的完成内部会计监督工作和内审工作,确保帐目报表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2 煤炭企业的预算管理和预算控制

近年来,煤炭企业的生产与经营趋于多源化多产业发展,这无形中增大的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难度,抓好预算管理和预算编制是煤炭企业新时期发展的重要任务。管理过程中应由煤炭企业财务对预算报表进行指导和确认,上报管理中应由领导小组进行审核并批准,增加月考核和实绩报靠预算的监督与控制。

2.1 组织控制

煤炭企业应成立相应的预算管理机构,并由主管领导担任机构负责人,有效的组织机构内部人员完成财务、营销、生产等资金支出任务。

2.2 预算管理目标

煤炭企业的预算管理目标应从利润和资金支出管理出发,企业利润应以月预算目标值为参考目标,如果预算完成率没有达到标准,则应找出达标的具体因素,并进行整改或调整,对完成预算目标任务则应进行奖励。

2.3 预算指标的分解与考核

煤炭企业是以生产和销售为基础的企业,预算指标应该以销售为前提,在销售价格的制定上除了市场因素外,应由营销部门负责,预测成本则由财务部门负责,并结合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制定出相应的预算指标,如:季度总利润大于预算目标则进行考核,反之不予考核。

2.4 预算模式

煤炭企业的预算模式应以全单位共同预算为基础,在实行月预算分析会计办法时,应把全单位的支出费用、消耗费用、管理费用扣出,这不仅可以发挥各职能部门预算管理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控制企业的成本支出,为企业增加利润的同时突出了共同预算指标的责任性和经济性。

3 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3.1 成本管理策略

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策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规范月度成本、支出、收入、利润的管理,以预算为核心通过分析和控制来实现成本管理;其次,以成本市场理念为指导把握市场动态,尤其是煤炭品种、市场价格、利润、生产成本等,为管理者在价格、产量、品种上提供决策依据;再次,通过成本管理来核查企业生产中引发的问题,并从降低成本的角度出发进行管理,减少企业生产中的成本浪费;

3.2 成本管理特点

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特点与其他企业不同,因其以生产和销售为主体,其特点也是以实际成本的降低为出发点,通过做好生产标准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相应提高,对于成本管理措施要突出“新”特点,通过管理模式的转变来提高企业效益,同时从“严”上抓生产量和绩效。

3.3 成本管理责任制

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网络化和流程化的特点,建立成本管理网络有利于发挥生产成本的控制作用。企业生产中可以确定生产责任制,以负责人为现场降成本的主要责任人,改变单一由财务人员和核算人员进行管理的模式,促进成本的现实性管理。成本预算、分析、降低的具体措施也由责任人具体负责,实践证明生产责任人管理能够做到各项消耗数据准确、降本措施贯彻得力。

3.4 加强成本分析

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是具有周期性的,在长时间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需要定期对成本进行分析,尤其是生产中的成本指标。生产中的成本分析可以细化各生产阶段费用的支出情况,同时参考市场价格变化,提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生产模式和成本管理模式,保持企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煤炭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加激烈,企业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必须采用多样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以此才能提高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通过企业会计的基础管理可以极大的提高煤炭企业的管理效能,促进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加强煤炭企业的会计核算和内部控制出发,论述了煤炭企业的预算管理和预算控制,并详细的分析了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关键词:煤炭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要点

参考文献

[1]陈彩文.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水平[J].科学大众,2007(3).

[2]李岩.浅议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5).

基础会计考试要点创新 篇3

关键词 基础会计;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4-0020-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会计的国际化要求中国应当走向世界,与国际惯例接轨。因而基础会计的教学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适应培养新型会计人才的更高要求。开展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当今教育教学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下面就十几年教学工作简单谈谈笔者的看法。

1 学生现状分析

目前中职学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特别对会计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但他们却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2 教师的素质要求创新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创新。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创新教学的过程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倡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 创新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所谓创新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与研究发明创新的规律和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学活动。

3.1 运用多媒体,激发创新热情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笔者根据所讲内容积极采用多媒体、光盘进行辅助教学。在讲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时,由于没有真实的凭证和账簿,笔者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制作课件,屏幕影像和解说形象地显示所讲内容,全面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各器官,丰富学生的视听感知,使学生积极思维。其次,利用多媒体等教学系统可以拓宽学生获得信息渠道,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3.2 积极参与,形成创新意识由于基础会计教学的本质是思维活动教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笔者在讲“会计主体”前提时,让两个学生上台表演,一个扮演会计,一个扮演私营业主。业主出去采购,拿来一些“发票”,会计予以报销;业主出去旅游度假,也拿来一些“发票”,会计断然拒绝。通过轻松诙谐的表演,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所讲内容。在讲完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后,为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发挥发散性思维,根据学生的志趣爱好、性格特点、认知水平和潜能的不同,分组让学生来当教师进行试讲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和记账凭证核算程序。通过试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慢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3 设疑引导,训练创新思维“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提问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实际措施,也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笔者在讲完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后,提出这样的问题:从银行提现金应编制什么凭证?有些学生认为只应编制现金收款凭证,也有些学生认为只应编制银行存款付款凭证,还有些学生认为应编制现金收款凭证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两张。学生争论得激烈,究竟哪一个答案对呢?如果单从收款凭证、付款凭证的概念来看,这笔业务似乎既可编制银行存款付款凭证,也可以编制现金收款凭证,若这样,就会造成不同的企业可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就缺少可比性或者造成重复记账。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心中充满疑问,此时笔者再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这样让学生在设疑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掌握知识。只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的创新热情就会被激发出来。

3.4 诱导质疑,挖掘创新潜能基础会计和实际联系得很紧密,带有十分明显的“职业性”,学生必须按照会计制度的“刚性”原理进行操作,但是实际生活的复杂性,有时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而且现在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课堂上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为学生创造良机,鼓励学生对教师、对书本提出质疑,让学生的天赋和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笔者在讲借贷记账法时,要求学生预习“借”“贷”的含义,并查资料为什么这里的借贷没有中文的意义。由于学生课前有任务,并且对任务都有一定程度的完成,所以上课时他们都能很快掌握所讲内容。只要教师逐步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多向思考、科学想象等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潜能就一定能被发掘出来。

3.5 肯定自我,建立创新人格自信心是人生潜能最有力的控制者;自信心是人的个性最鲜明的执行者;自信心是创造性思维中最重要的因素。由于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问题的难度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在提问及练习上有很强的针对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提高。让大多数学生都能体验成功,从而让他们从展现自我中得到乐趣并不断完善自我,树立信心,建立创新人格。

中级统计师会计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篇4

1.会计是对经济活动的反映和监督,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

3.从一般意义上讲,会计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4.在确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可收回金额时,通常需要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5.会计计量属性尽管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一般情况下,对于会计要素的计量,应当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6.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7.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是会计要素。

8.复式记账是指对于每一项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

9.通过盘点实物,核实账面数额来确定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是指财产清查。

10.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的特征是相关性。

11.工业企业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过程包括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不包括分配过程。

12.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遵循的会计原则是谨慎性。

13.会计期间的前提是持续经营。

1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15.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16.从核算的内容看,既包括记账、算账、报账,又包括预测、分析、考核。

17.会计的监督职能,从监督的时间看,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18.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它又分为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

19.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20.企业期间分为、中期。

2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22.会计信息的及时收集、及时处理、及时传递是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

23.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

24.留存收益是指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25.会计核算方法的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

26.会计的目标是向企业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集团、单位和个人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27.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8.在会计实务中,重要性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29.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的义务。

30.会计的基本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31.登记账簿必须以凭证为依据,利用账户和复式记账的方法,将经济业务分门别类地登记到账簿中去。

32.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33.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分别设置的。

34.向银行借入期限6个月的借款,存入银行,应贷记短期借款

35.资产类账户记账规则是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36.期末结转后一般无余额的账户是损益类账户。

37.账户按照提供核算指标详细程度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总分类账户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明细分类账户能够提供较为详细的核算指标。

38.负债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余额一般在贷方。

39.预提费用属于负债类科目。

40.会计科目与账户的本质区别在于会计账户有结构,而会计科目无结构。

41.企业向银行借款10000元存入银行,导致资产增加 负债增加。

42.重记、漏记、借贷方向相反均不能通过试算平衡查找出来。但借贷金额不等就会导致试算后借贷不平衡。可以查找出来。

43.总分类账户需要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设置。

44.试算不平衡,肯定账户记录有错误,但试算平衡了,并不能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

45.应收账款是资产类账户。

46.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帖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

47.经济业务发生后,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48.用银行存款购入固定资产导致资产此增彼减,收到企业所有者投资投入的一批新设备导致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赊购材料、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会使企业资产和负债总额同时增加。

49.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或二者兼有。

50.在实际工作中,账户的结构是根据业务需要加以设计的,一般包括日期、凭证号、摘要、金额等项目。

51.通过账户记录,可以提供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四个会计核算指标。

52.反映企业损益的账户包括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期间费用等。

53.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

54.会计科目只是账户的名称,它不存在结构问题。

55.由于企业在一定期间所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都将体现在当期损益中,可以将收入、费用账户归为损益类账户。

56.在明细分类账户中除使用货币计量单位外,有时还需要使用实物计量单位。()

57.在“原材料”总分类账户下按照材料的类别分别设置“原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等明细分类账户;在“主要材料”明细分类账户下,还可以按材料的名称等分别设置“钢材”、“铝材”等明细分类账户。

58.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是: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59.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是根据每项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通过编制记账凭证来确定的。

60.在会计实务中,设置账户、运用复式借贷记账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日常账务核算是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等方法来实现的。

61.为了保持账户的对应关系清楚,一般不宜把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会计分录。

62.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不能合并记录和反映,发生的经济业务应逐项反映和记录。

63.平行登记包括三个要点:同期登记、方向相同、金额相等。

64.在我国,企业从银行取得的短期借款所应支付的利息采用按季结算方法。

65.企业用银行存款支付本月生产车间水电费等2000元,会计分录是

借:制造费用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66.生产车间发生的水电费、材料费、管理人员工资都计入制造费用。

67.完工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公式为:完工产品生产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总额-期末在产品成本

68.借贷记账法起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是以 “借”、“贷”为记账符号、建立在会计等式的基础上、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69.会计分录是指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和金额的记录。

70.会计分录应包括的内容: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记账方向符号即借方和贷方、记账金额。

71.编制试算平衡表后,如果试算不平衡,肯定记账有错误,应进一步查找原因;如果试算平衡,一般说来记账是正确的,除非记账时重记、漏记、错用科目、借贷方向颠倒等,这些错误是不能通过试算平衡表发现的。

72.筹资业务的主要核算内容是:资本的形成、负债的取得与偿还、利息(或红利)的计算与分配。

73.实际工作中,工业企业的原材料核算方法包括按实际成本计价、按计划成本计价。

74.直接费用是指为生产某一种生产对象(如产品品种)直接耗费的费用,它包括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直接工资福利费、其他直接费用。

75.间接费用是指为生产各种产品共同发生的生产耗费,统称为“制造费用”,如生产车间固定资产的磨损(折旧)费、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车间的水、电费、共同材料费、技术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等。

76.在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包括销售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工业性劳务等发生的收入。

77.工业企业的营业税金及附加,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应由销售产品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不包括增值税。

78.“营业外支出”账户,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净损失、非常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

79.记账凭证按其填制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复式记账凭证和单式记账凭证。

80.会计凭证按填制程序和用途的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

81.无论何种记账凭证都必须签名或盖章的人员不包括出纳人员

82.记账凭证的填制是由会计人员进行的

83.每月末,在最后一张记账凭证填制后,应在编号旁加注“全”字,以免凭证散失。

84.记帐凭证填制完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85.凡是不涉及到现金和银行存款增加或减少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填制转账凭证。

86.账簿是联结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其记录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

87.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二分之一。

88.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

89.会计凭证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如实反映经济业务、及时提供记账依据、便于明确经济责任、有效监督经济活动等方面。

90.原始凭证按照其填制手续的次数不同,分为一次原始凭证,累计原始凭证和汇总原始凭证。

91.专用记账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某种特定属性定向使用的凭证,一般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

92.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区别包括:填制人员不同、填制依据不同、填制方式不同、发挥作用不同。

93.记账凭证的填制,除了应符合填制原始凭证的各项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凭证摘要简明、业务归类明确、会计分录正确、日期填写准确、凭证编号连续。

94.记账凭证的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是否真实、项目是否齐全、会计分录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正确。

95.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打印出来的机制记账凭证上,应加盖制单人员、审核人员、记账人、会计主管人员的印章或者签字,以明确责任

96.“记账”就是指根据经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在账簿中全面、系统、连续、分类地登记各项经济业务。

97.账簿按其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备查账簿。

98.三栏式账簿是指设有借方(或收入)、贷方(或支出)、余额(或结存)三个基本栏目的账簿。

99.对于经济业务比较简单,规模较小,收付业务较少的单位,可以采用通用记账凭证。

100.目前,我国银行业根据其工作特点一般采用单式记账凭证。

101.原始凭证是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而记账凭证则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

102.记账凭证应按月连续编号,即每月从第一号编起,顺序编至月末。

103.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

104.数量金额式账簿是采用数量与金额双重记录的账簿。()

105.在登记总账时,对于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收付业务,只能根据这两种日记账的付出或贷方金额过记。

106.总分类账一般采用三栏式的订本式账簿,总分类账的登记方法取决于账务处理程序,由于账务处理程序的不同而不同,可根据记账凭证直接登记,也可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还可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

107.账簿记录发生错误时,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更正。

108.补充登记法也称蓝字补记法,是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账簿登记错误源自记账凭证,而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和记账方向并无错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的情况。

109.按财产清查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按财产清查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110.一般来说,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时,要进行全面清查。

111.对各种应收、应付、预收、预付等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与往来单位的有关账项进行核对。

112.对于存货盘盈一般应冲减管理费用

113.现金清查后,如发现现金日记账余额大于库存实有数额,在查明系由出纳人员工作差错导致之后,确定应由出纳人员赔偿时,应借记 “其他应收款”,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14.当发现现金溢余时,借记“现金”,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部分,经批准处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贷记“营业外收入——现金溢余”。

115.未达账项是指由于企业与银行的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取得凭证登记入账,另一方由于未取得凭证尚未登记入账的项目。在银行对账时若存在未达账项,必须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根据调节后的余额来检查账实是否相符。

116.对于实物资产,应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清查,数量的清查方法,比较常用的是实地盘点法和技术推算法。

117.存货盘亏属于一般经营损失的,计入“管理费用”。

118.固定资产清查中发行的盘亏的固定资产,扣除残料及变价收入后,其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119.大堆.笨重物资的实物数量的清查方法,常用的是技术推算法。

120.对现金的清查方法应采用实物盘点法。

121.采用实地盘存制时,财产物资的期末结存数就是实地盘存数()。

122.对于盘亏和损失的存货,如果是由于计量的误差或定额内的自然损耗,经批准后可列入“管理费用”或“营业费用”;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损失的,应追究过失人的责任,由过失人赔偿部分记入“其他应收款”,其余部分经批准可列入费用;由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非可控因素造成的损失,扣除保险赔偿后经批准可列入“营业外支出”。

123.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主要有:财产物资的自然损耗、财产物资收发计量错误、财产物资的毁损、被盗、会计账簿漏记、重记、错记。

124.在财产清查的过程中,应编制并据以调整账面记录的原始凭证有现金盘点报告单、财产清查盈亏明细。

125.在财产清查中,可以使用实地盘点法清查的项目有存货、固定资产、现金。

126.实物资产的清查方法为实地盘点法和技术推算法;现金采用实地盘点法;往来款项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与往来单位的有关账项进行核对。银行存款清查亦称银行对账,是指将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面余额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的余额进行核对

127.在清查库存现金时,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查明有无挪用现金、以百条、借条、收据及待报销凭证等充抵库存现金、超限额保留库存现金、任意坐支库存现金、库存现金短缺或溢余的问题。

128.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存款对账单余额不一致的原因有某一方记账有错误、双方记账都有错误、存在“未达账项”。

129.财产清查后,会出现几种情况:实存数大于账面数,称为盘盈;实存数小于账面数,称为盘亏;实存数与账存数一致,但财产物资有质量问题,不能正常使用,称为毁损。

130.通过财产清查要求做到账物相符、账款相符。

131.财产清查中遇到有账实不符时,用以调整账簿记录的原始凭证有:实存账存对比表、现金盘点报告表。

132.查询核对法一般适用于债权债务、往来款项的清查。

133.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

134.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只起到对帐作用,不能作为调节银行存款日记帐帐面余额的凭证。

135.未达账项是指企业与银行之间由于记账的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登记入账,另一方未记的项目。

136.不定期清查既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

137.国库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的清查方法与库存现金的清查方法基本相同。

138.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函证核对法”,在清查过程中,尤其注意查明有无双方发生争议的款项、没有希望收回的款项以及无法支付的款项,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或减少坏账损失。

139.企业在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不必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核算,应按规定的程序报经批准后,直接核销应付账款并转作营业外收入处理。即借记:应付账款,贷记:营业外收入。

140.月报、季报和半年报都是中期财务报告。中期是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的报告期间。

141.财务报表某项目的省略或错误会影响使用者据此做出的经济决策的,是指该项目具有重要性。

142.长期负债一般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应付职工薪酬属于流动负债

143.利润表通常有单步式和多步式两种格式,我国采用多步式格式

144.利润表反映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计算主营业务利润、计算营业利润和计算利润总额和计算净利润

145.应收票据可直接根据有关总账余额填列。

146.“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如有贷方余额,应在预收账款项目内反映。

147.我国的资产负债表主要采用账户式格式

148.下列财务报告得使用者中,最关注投资的内在风险和投资报酬的是投资者。

149.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排列顺序是按项目流动性。

150.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表述。

151.动态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所有者权益以及现金流量情况的报表,例如现金流量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52.按照财务报表报送的时间不同,可以分为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

153.财务报表编制的基本要求包括以持续经营为编制基础、一致性、重要性及可比性。

154.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必须满足下列要求: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编报及时、说明清楚,手续齐备。

155.非流动资产项目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等。

156.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一般按照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分项列示。

157.资产类的货币资金项目,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账户的期末余额合并填列。

158.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但不包括增值税。

159.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集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购买货物、接受劳务、支付职工薪酬、交纳税款等。

160.在我国,利润表采用的是多步式的格式

161.财务报表附注是对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和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财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但不能代替确认和计量。

162.按照财务报表编制中的不得抵消要求,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损益,以收入扣减费用后的净额列示,不属于抵消。

163.资产负债表一般有两种格式,一种是报表式,一种是账户式,我国的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

164.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一张动报表。

16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

166.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利润表的编制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它不能提供现金流量信息。

167.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这里的现金是广义的现金概念,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168.比率分析法主要有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和构成比率分析法两种

169.计算速动资产时,需要扣除的资产项目是存货

170.因素分析法可以分为连环替代法和差额计算法两种具体方法

171.某企业2003年销售收入净额250万元,年末流动资产90万元,年初流动资产110万元,则该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5次。

172.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本年产品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173.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状况的基本指标是销售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

174.销售利润率计算公式如下:销售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175.已知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为60%,则该企业的权益乘数为2.5

176.资产负债比率=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权益乘数=资产总额 / 所有者权益总额,所以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比率)

177.已获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178.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如果该指标等于100%,表明资本保值。

如果该指标大于100%,表明资本增值。

如果该指标小于100%,表明资本受到侵蚀,没有实现资本保全,损害了所有者的权益

179.权益乘数表示企业负债程度,权益乘数越大,企业的负债程度越高。

180.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比率),所以权益乘数与资产负债率同向变化

181.保守的观点认为资产负债率不应高于50%,而国际上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等于60%时较为适当,如果资产负债率超过100%,则表明企业已经资不抵债,已达到破产的警戒线。

182.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如下: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18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计算公式如下: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 年末流动负债

184.速动比率指标计算公式如下: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185.用现金购买短期债券,流动资产结构发生变化,总额未变,流动负债没有变化,流动比率不变;用现金购买固定资产、用存货进行对外长期投资中,流动资产减少,流动负债不变,流动比率下降;从银行取得长期借款,流动资产增加,流动负债不变,流动比率上升。

186.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187.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

188.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股东)、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公众。

189.在运用比较分析法时,对比的指标中属于绝对数指标的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资金周转率、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都是相对指标。

190.趋势分析法实质上是对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的综合,它是一种动态的序列分析法。

191.产权比率、资产负债率是用于分析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是用于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

192.企业若要举债经营,应该具备的条件有:总资产报酬率大于市场利率、已获利息倍数至少大于1。

193.当全部资本的盈利率>借入资本的利息率时,企业举债经营比较有利,已获利息倍数至少大于表明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比较有保证。

194.财务分析的因素分析法又分为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

195.应用因素分析法应注意:因素分解的关联性、因素替代的顺序性、顺序替代的连环性、计算结果的假定性。

196.应收账款周转率提高,表明企业收账迅速,账龄较短、企业资产流动性较强,短期偿债能力强、企业可以减少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

197.应收账款周转率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缩短,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将会减少

198.权益乘数在数值上等于①1+产权比率②1/(1-资产负债率)③资产/所有者权益

199.资产负债率也称负债比率、举债经营比率,它是指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

200.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

201.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积累率等。

202.销售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00%,203.资本积累率= 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204.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存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存货平均余额=(存货期初余额+存货期末余额)/2

205.一般而言,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越快

206.流动比率和速度比率都是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的。

207.因素分析法在替代因素时,必须按照各因素的依存关系,排列成一定的顺序并一次替代,不可随意加以颠倒,否则就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

208.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209.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可以运用的指标有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每股收益、市盈率等,资产周转率属于营运能力分析的指标。

210.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211.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212.比较分析法只适用同质指标的对比。

213.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越高,对债权人就越不利,其贷款安全程度就越低,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就越弱。

214.在评价企业的负债与权益比率是否适度时,应从提高获利能力与增强偿债能力两个方面综合进行,也就是说,在保证债务偿还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这一比率。

基础会计考试要点创新 篇5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各选项中,(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属于管理的对象。

2、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最具有规范性、技术性的职能是(控制)。

3、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

4、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控制)职能能够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

5、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掌握良好的(概念技能)是最为重要的。

6、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亚当)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7、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8、“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亨利。法约尔)提出来的。

9、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经济人)。

10、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培养并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11、1993年,海默和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工程》一书,该书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即(企业流程再造)。

12、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生产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13、计划工作的核心环节是(决策)。

14、每一层级的管理者都参与组织计划的制定,这就是计划工作的(普遍性)。

15、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更短)。

16、对各种商品的规格、销量、价格的变动趋势等进行的预测就是(市场预测)。

17、当预测者能够得到足够的准确数据资料时,采用(定量预测)是可取的方法。

18、首先吧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来的是(彼得。德鲁克)。

19、企业目标并不是已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权变性)原则。

20、通过对目标变迁的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企业长寿)是成功管理的直观标志,也是企业的永恒追求。

21、企业目标具有变动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顾客至上)的企业目标日益普及。

22、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5个)以内。

23、(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目标管理制度。

24、战略管理是以组织全局为管理对象来确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总体目标,规定组织总的行动纲领。这就是战略管理的(全局性)特征。

25、关于战略远景的描述,下列选项中,(它规定了可量化的经济指标)是不准确的。

26、决策者将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寻找二者的最佳战略组合,为战略制定和战略决策提供更为直接的依据。这就是(SWOT分析)。

27、组织制定业务层战略和职能战略的依据是(公司层战略)。

28、目前,决策者用于选择战略方案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BCG矩阵法)。

29、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简单化决策,属于(程序化决策)。30、决策的第一步是(识别问题)。

31、(头脑风暴法)决策方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

32、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5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000元,每台售价2200元,则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125台)。

33、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3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30元,产品单位售价为45元,如果现在的产销量为25000件,则该公司的经营安全状况属于(不太好)。

34、某企业拟开发新产品,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择,各种方案在各种市场状态下的损益值如下:单位:万元。那么,用冒险法选取的最优方案为(丙)。

35、在管理学中,组织的静态方面含义就是(组织结构)。

36、企业采用大批量生产,如汽车装配线,需要高度集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采用(机械式结构)。

37、M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事业部制结构)。

38、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合适的岗位。这就是人员配备的(量才使用)原则。

39、组织内部管理人员的选聘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渠道。一般而言,(高层管理者)的选聘多采用外源渠道。40、考评管理人员的理解能力和组织执行能力主要通过向(上级部门)获取信息。

41、又计划地安排管理人员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的管理职务,以此全面培养管理人员的能力,这是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即(职务轮换)。

42、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品德、学识、能力、情感)。

43、领导者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个性特征等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里和行为的力量是他的(自身影响力)。

44、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9-1型)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较多,对人很少关心,属于任务式领导。

45、根据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在下属虽然有积极性,但缺乏足够的技能的情况下,应采用的领导风格是(高工作-高关系)。

46、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

47、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48、“一个组织的成败,与其所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数有关”,这是(成就需要)理论的观点。

49、工作丰富化的重点是(一般专业人员)。

50、沟通的深层次目的是(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

51、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沟通方式是(正式沟通)。

52、不属于克服沟通障碍的组织行动有(使用反馈技巧)。

53、处理冲突策略中最有效的方法是(解决问题)。

54、控制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反馈)过程。

55、管理人员在事故发生之前就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

14、组织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组织目标具有如下性质:

(多重性,层次性,变动性)。

15、目标建立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量化企业目标,把目标控制在五个以内,期限适中)。

16、根据拉。柯。戴维斯等学者的观点,组织目标可以分为以下类型:(主要目标,并行目标,次要目标)。

17、实践表明,许多企业实行了目标管理以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管理效率提高了,组织结构设计更加合理,于未然,这样的控制活动,是控制的最高境界,即(前馈控制)。

56、依据控制措施作用的(环节)不同,控制可分为现场控制、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

57、在控制标准中,诸如单位产品产出所需工时数、耗电量、原材料消耗量,及单位机器台时产量、货运吨公里油耗等标准属于(实物标准)。

58、人员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是(员工的行为)。

59、(工作质量)控制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对经营管理生产技术工作进行的水平控制。60、对供应商的评价,(协同能力)主要涉及的是供应商响应买房需求变化的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管理二重性的原理,与自然属性相联系的是(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

2、下列选项中,(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角色)属于管理者所扮演的决策角色。

3、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就是宏观环境,它主要包括(技术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4、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它分为(宏观环境,产业环境)。

5、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

6、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它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部分组成。7、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事务》,下列选项中(系统思考,改变心智模式,超越自我,建立共同愿景)是其主要内容。

8、管理者之所以编制计划,是因为(计划是一种协调过程,通过计划促使管理者展望未来,计划为控制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9、战略计划与作业计划相比较,下列说法准确的是:(战略计划的内容具有纲领性,战略计划的对象是组织全局,战略计划的任务是设计目标,战略计划的风险性较高)。

10、任何组织的经营目标都是多元化的,比如:(高利润,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员工福利待遇)。

11、通常,影响预测准确性的因素有:(预测时间长短,预测方法,人员的知识技能,信息的准确度)等。

12、按预测属性的不同,可将预测划分为(定性预测,定量预测)。

13、计划评审技术的关键是绘制PERT网络,构成该网络图的三个要素是:(事件,活动,关键线路)。职工主要参与目标的设立,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18、“战略”一词原意是指指挥军队的(科学,艺术)。

19、确定组织的宗旨应避免(狭窄,空泛)。

20、一个组织的战略体系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正确的排序为:(职能战略,业务层战略,公司层战略)。

21、密集型发展战略的有点表现在:(经营目标集中,管理简单方便,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22、关联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关键是新业务与原有业务之间在(生产系统,产品的核心技术,顾客基础,销售渠道)等方面,有一定的关联性。

23、为了执行和实施战略目标而做出的决策,如财务决策、销售计划决策等,就是(战术性决策,策略性决策)。

24、由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对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决策,属于(业务性决策,日常管理决策)。

25、定性决策方法是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事物运动规律的分析,进行决策的方法。主要的定性方法有:(特尔菲法,头脑风暴法,哥顿法)。

26、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包括(有效性原则,分工与协作原则,责权利对等原则,分级管理原则)。

27、现代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具有弹性,也就是说(组织的部门机构,职责的规定,职位的安排)都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动。

28、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很多个,比如(战略,技术,环境,组织规模)等。

29、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比直线型和职能型都有优势,它(保持了集中统一指挥的特点,分工非常细密,注重专业化管理)。30、从组织需要的角度为其配备适当的人,这些人应该是(有知识的人,有能力的人,对组织忠诚的人)。

31、确定主管人员的需要量应该考虑以下因素:(组织现有的规模和岗位,管理人员的流动率,组织发展的需要)。

32、对管理人员的贡献考评包括(达标绩效评价,管理绩效评价)。

33、领导者基于职位的权利在其权利构成中居主导地位,主要包括(法定权力,奖励权力,处罚权力)。

34、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描述领导者行为的两个维度:(关怀维度,定规维度)。

35、领导者在协调人际关系的时候需要借助一些处事技巧,比如:(转移法,不为法,换位法,糊涂法)。

36、当一个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产生挫折感,受挫折后的防范措施一般有(积极进取的措施,消极防范的措施)。

37、需要层次理论中,下列选项属于安全需要的有(生活要得到基本保障,避免人身伤害、失业保障,年老时有所依靠)。

38、在双因素理论中,(要给职工提供适当的工资和安全保障,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安全保障,对职工的监督要能为他们所接受)体现的是保健因素。

39、强化理论中的强化类型有(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自然消退)。

40、通过沟通的含义可以看出沟通最关键的环节是(信息的传递,对信息的了解)。

41、按照沟通方式不同,沟通可以划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非语言方式沟通和电子媒介沟通)等类型。

42、下列沟通障碍中,属于组织障碍的有(地位差异,目标差异,缺乏正式沟通渠道,协调不够)。

43、组织冲突产生的基本原因有(组织中个体自以为是的态度,组织中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组织中个体假设相似的存在,组织中个体利己动机的存在)。

44、企业中应当承担控制职责的人员包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上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

45、按照控制对象的范围,可以将控制分为(全面控制,局部控制)等类型。

46、下列选项,(销售额,成本总额,工资总额)属于没有确定的实物单位而只以一定的金额予以表示的控制标准类型。

47、用于衡量工作绩效的各种信息应满足(及时性,可靠性,经济适用性,全面性)等方面的要求。

48、一般来说,对作业系统的控制主要围绕(质量,成本,采购)等问题展开。

49、单位产品的总成本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50、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预算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刚性预算和弹性预算,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总预算和部门预算)。

三、判断题

1、管理是一种有意思、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协作过程。(V)

2、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V)

3、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X)

4、处于不同管理层次上的管理者,其履行的管理职能也是不同的。(X)

5、泰罗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X)

6、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比如,在美国表现为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X)

7、彼得。圣吉教授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原因是他们的行为模式不同。(X)

8、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并传授管理学问题,被称为经验教学。(X)

9、现实中,许多中小型组织大量采用的是非正式计划。(V)

10、确定目标是计划工作的起点。(X)

11、任何一个组织的目标就是想方设法创造更多利润。(X)

12、一般而言,预测实践越短,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变化越小,预测误差也越小;反之亦然。(V)

13、企业目标为企业决策指明了方向,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

容,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思路的标准。(X)

14、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目标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利润。(X)

15、R.利克特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目标管理,他提出:工作目标=决策的质量×激发人们履行决策的动机。(X)

16、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经理的任务就是要创造一个整体,企业经理既是“作曲家”也是“指挥家”。(V)

17、麦格雷戈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提出下属人员承担为企业设置短期目标的责任,并同其上司一起检查这些目标的责任。(X)

18、定量目标比定性目标更易衡量。(V)

19、战略的实质是谋求外部环境、内部环境资源条件与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V)

20、目标和目的就是为实现组织的战略远景而设定的一套中短其期的定性指标。(X)

21、只经营一种业务的小企业,或者从事专业化经营的大大型企业,其业务层战略与公司层战略是一样的。(V)

22、组织实施稳定性战略就是保持组织的原有状态。(X)

23、实行成本领先战略,就是降低产品价格。(X)

24、战略决策,主要是由组织的中高层领导决定的。(X)

25、运用特尔菲法进行决策时,对专家成员的意见采用统计方法予以定量处理,所以说它是定量决策。(X)

26、头脑风暴法与质疑头脑风暴法,两种方法一正一反,若运用得当,可以起到互补作用。(V)

27、事业部制是一种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组织结构形式。(V)

28、组织发展是管理层的事,与普通员工无关。(X)

29、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是从事资源协调和管理,没有必要掌握具体的业务知识。(X)

30、采用外部招聘的方式选择管理人员,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X)

31、考评方法和考评系统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了管理人员考评结果的合理与否。(V)

32、管理人员要与各种人相处,可能遭遇各种事件,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冷静的处理好意外和突发事件。(V)

33、下属的成熟程度包括两个因素:工作成熟度和心里成熟度。心理成熟度高的个体不需要太多的外部激励,而是靠内部动机激励。(V)

34、目标路径理论认为,环境因素和领导风格的互为补充,下属的特质决定了他对环境因素及领导风格的评价。(V)

35、领导效率的高低取决于领导者个体素质的高低。(X)

36、在一个领导班子里,帅才应该多一些,以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领导能力。(X)

37、根据戴维。麦克利兰的研究,对一般职员来说,成就需要比较强烈。(X)

38、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如果管理者真正了解了员工的需要,依其需要来进行激励,则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V)

39、表彰和奖励能起到激励作用,批评和惩罚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X)

40、高层次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是工作丰富化的重点对象。(V)

41、沟通过程中有了反馈,表明信息接受者收到并完全理解了信息发出者的信息。(X)

42、非语言沟通主要包括身体语言和语气语调等。非语言沟通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身体语言等非语言方式能够令人信服地表达人的真情实感。(V)

43、研发部门想要达到最好的技术状态,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市场部门需要尽快地把产品推向市场,需要赶时间。双方在沟通时就容易出现争执。这是由于目标不同导致的沟通障碍。(V)

44、在组织管理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管理者需要运用管理技巧有效地解决冲突。千万不能激发冲突。(X)

45、控制就是为了确保既定的组织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V)

46、前馈控制实际上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控制。(X)

47、一般来说,高层管理人员主要从事例外性的、非程序性和重大的程序性控制活动,而中层和管理人员集中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V)

48、为了提高控制的有效性,确保计划不择不扣的执行,就要使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刚性。(X)

49、人员控制系统的控制主体是各级管理者,招聘、培训、报酬、绩效考评等人事工作主要有人事部门负责。(X)50、采购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输入品进行评价和挑选,以确保输入品的质量、数量和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X)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答: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包含以下基层意思: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主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3、管理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目标不明确,管理便无从谈起,目标是否切合实际,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成败或成效的高低。

4、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5、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制订科学的作业方法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5、实行职能工长制

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7、战略的构成要素有哪些?一项有效的组织战略应包括五个基本要素:战略远景、目标与目的、资源、业务和组织。

3、什么是管理理论的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重视,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形成众多的学派。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渊源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他们包括: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

4、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是:1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5、什么是计划工作?它具有怎样的性质?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环节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定计划。计划工作具有如下性质:

1、目的性

2、主导性

3、普遍性

4、效率性

5、灵活性

6、创造性

6、什么是目标管理?它有哪些优势与缺陷?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主要有以下优势:

1、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

2、有助于组织机构的改革

3、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组织目标

4、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目标管理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1、目标制定较为困难

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

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完全一致

4、职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

8、发展型战略的三种基本形式是什么?发展型战略,也称为扩张型战略,是一种在现有战略起点基础上,向更高目标发展的总体战略。主要有三种形式:

1、密集型发展战略

2、一体化发展战略

3、多元化发展战略。

9、竞争战略的三种类型是什么?竞争战略,也就是业务层战略。波特教授提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一般性竞争战略,分别是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

10、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准确理解决策需要把握以下问题: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2、决策要有可供挑选的可行方案

3、决策要作分析评价

4、决策具有科学性

5、决策要遵循满意原则。

11、德尔菲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德尔菲法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初发明的一种预测、决策方法,是一种改进的专家意见法,其实质是有反馈的函询调查。它有两个基本点,即函询和反馈。采取多函询与反馈的方法,集中意见,得出结论。

12、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利弊。亦称M型结构或多部门结构,有时也称为产品部式结构或战略经营单位。它是一种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组织形式。事业部制的优点:A、总公司领导可以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考虑全局问题B、事业部制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更能发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更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实现组织的内部协作C、各事业部之间有比较、有竞争,有利于组织的发展D、事业部内部的供、产、销等职能之间容易协调E、事业部经理要从事业部整体来考虑问题,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全面型管理人才。事业部制的缺点:A、总部与事业部的职能机构重叠,构成管理人员浪费B、事业部实行独立核算,各事业部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影响事业部之间的协作C、由于科研资源的分散使用使得深层次研究活动难以开展。

13、如何理解组织结构的含义?组织结构,就是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正确认识组织结构的含义,必须把握三方面的要素:

1、组织结构决定了组织中的正式报告关系

2、组织结构明确了将个体组合成部门、部门再组合成整个组织的方式

3、组织结构包含了确保跨部门沟通、写作的制度设计。

14、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是什么?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一个正式组织为了实现其长期或者阶段性目标,设计或变革组织的机构体系的工作。设计组织结构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有效性原则

2、分工与协作原则

3、权责利对等原则

4、分级管理原则

5、协调原则

6、弹性结构原则

15、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受哪些因素影响?确定主管人员的需要量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组织现有的规模、结构和岗位

2、管理人员的流动率

3、组织发展的需要。

16、内部提升管理人员有哪些优缺点?内部提升制度具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调动组织内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

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顶

4、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内部提升制度也存在弊端,具体表现为:

1、引起同事之间的不团结

2、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并抑制组织创新力。

17、外部选聘管理人员有哪些优缺点?

1、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如果他确实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便可迅速地打开局面。

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外部招聘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外聘人员很难迅速打开局面

2、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

3、外部招聘会打击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18、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业务培训

2、管理理论培训

3、管理能力培训

4、交际能力及心理素质培训

19、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有哪些?领导者的权利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基于职位的权力来源;另一种是非职位的权力来源,个人自身影响力。

1、职位权力包含三种:法定权力、奖励权力和处罚权力。

2、自身影响力。包括:品德、学识、能力和情感。

20领导者用人的艺术表现在哪里?

1、唯才是举

2、用人所长

3、知人善任

4、要有勇气选拔名望和才学超过自己的人。

23、激励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物质激励

2、精神激励

3、职工参与管理

4、工作丰富化。

21、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应符合哪些要求?合理的领导班子构成需要符合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年龄结构。不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看问题的视角不同。老中青三代配置在一起,能够优势互补,提高管理效能。

2、知识结构。不同领导者的知识结构不同,应根据工作要求对不同的领导人员进行配置。

3、能力结构。要按照能力互补的原则,把具有各种能力特长的干部配合在一起,组成领导能力齐备而又高强的领导班子。

26、控制是什么?它有哪些作用?

控制是管理者对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如果发现偏差,及时采取纠偏措施的活动。控制的作用如下:

1、控制是完成计划任务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有力保证

2、控制是及时解决问题、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手段

3、控制是组织创新的推动力。

24、如何理解沟通的含义?沟通是指连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交流并理解信息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激励或者影响人的行为。沟通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

1、沟通包含了信息的传递,如果信息或想法没有被传达到接受者,则意味着沟通没有发生。

2、沟通包括对信息的了解。要使得沟通成功,信息不仅要传递出去,还需要被理解。

22、需要层次论、双因素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

1、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归为生理、安全、友爱或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大类。一般的人都是按照这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去追求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已经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因此,管理者应根据需要层次,确定激励行为。

2、双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有两类因素影响人们的行为。一种是与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相关的因素,即保健因素;另一种是与工作内容紧密相连的因素,即激励因素。

25、什么是现场控制?实现有效的现场控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现场控制:又称即时控制,是指在某项活动或者某种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行为给予必要的监督、指导,以保证活动和行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的管理活动。有效的现场控制需要具备如下条件:较高素质的管理者、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适当的授权、层层控制、各司其职。

27、什么是全面质量控制?它包括哪些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成员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和全过程质量管理两个方面。

28、什么是零基预算方法?与传统预算方法相比较它有哪些优势?

零基预算法就是:在每个预算年度的开始时,把所有还在继续开展的活动视为从零开始,重新编制预算。与传统的预算管理相比较,零基预算的优点是预算编制依据科学,按照变化后的实际情况考虑预算大小,有利于资金合理配置和节约支出。

29、控制工作的原则

1.目标明确原则:控制工作必须围绕既定的组织目标及为达成目标而制定的计划展开。

2.控制关键点原则: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最为重要的事项、活动或环节上。

3.及时性原则:一方面要求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控制所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纠偏措施的安排应具有一定的预见性。4.灵活性原则:控制要有弹性,要制定多种应付变化的预案且留有一定的后备力量,并采取多种灵活的控制方式和控制方法来达到控制的目的。

5.经济性原则:要把控制所需的费用与控制所产生的效果进行经济上的比较,只有当有利可图时才实施控制。一方面要求应有选择地实施控制,另一方面,要努力降低控制的各种耗费而提高控制效果。

五、案例分析题涉及的知识考点

基础会计考试要点创新 篇6

考试重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理想与实现理想的途径;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人生态度与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第五章第一节 三)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第五章第三节 一)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八章第一节 三)民事法律行为(p220)犯罪构成理论排除犯罪的事由(p233)

考查重点:除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外,注重考查学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和思考的深度。考试题型:

一、法律案例分析题(40分)其中一题30分,一题10分;

二、修养材料分析题(60分)其中一题30分,一题30分;

所涉及的材料将结合今年的时事热点中与伦理道德法律紧密相关的事件,时间跨度从1月1日到11月30日。

答题要求:

基础会计考试要点创新 篇7

一、新课改下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1. 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会计专业是一个不断发展、日新月异的学科, 会计制度也在不断修订、不断变化, 这也导致不少会计教师的教学经验难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一部分教师由于常年从事理论教学工作, 实践知识较为匮乏, 还有些教师大学毕业后直接上讲台缺乏“实战”经验。由于这些教师在操作真实的经济活动上缺乏实践经验, 致使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而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职生影响很大, 因为中职生理论知识薄弱, 如果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 对他们的学习无异于雪上加霜。

2. 教学方法滞后。

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法皆是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学生完全处于附属地位。教学中, 教师通常都是对会计的理论知识以及各种操作方法从理论层面展开阐述, 之后选取一些例题对所讲解的理论进行论证, 最后依据教参布置练习题, 让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解决虚拟实践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单向式的灌输模式, 长此以往, 刚接触该门课的高一新生就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上教师更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教学创新的内涵

1. 教学理念的创新。

《基础会计》教学理念的创新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合作式、探讨性、研究性以及情境式等先进的教学理念。例如教师讲授完某一专题知识, 都可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 并写出学习心得, 在课堂上同学间进行沟通交流。此外, 对于所学内容, 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例子让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 自行解决问题, 以此为媒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最大限度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例如在讲解错账更正法的相关内容后, 可让学生相互查找各自的登账错误, 并指出错账的类型, 选用更正方法, 最后进行错账更正。

2. 教学方法的创新。

《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复杂性。对广大中职生而言, 既感到新鲜, 又感到晦涩难懂。因此该学科教学方法创新的内涵应包括以下两层含义:第一, 教师在教学中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教学法, 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其在温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基础会计知识;第二, 该课程的教学应保持优势学科的发展趋势, 从创新出发, 实施各种适合学生要求和会计改革要求的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理论实践结合教学法) , 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创新实施方法

1. 实施项目教学法。

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指将课程中的内容转化为多个项目, 并且围绕这些项目实施教学, 让学生全程参与的一种实践性强的教学模式。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运用该教学法可如下操作:教师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框架模式, 并制定项目的培养目标, 以及以项目任务为核心的单元教学内容。这种把教学单元设定为项目的教学方式突破了教材原有章节的限制, 把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成了具体形象的项目任务, 能大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也培养了中职生的职业能力。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实施这一教学法必须根据任务目标创设一个具有连贯性、实践性强, 目标任务明确, 利于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 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筹集资金核算》时就运用了项目教学法, 创设了一个实践性强的教学情境。首先问学生:你毕业后要创办一个企业, 第一件要做什么事?学生会很快答:筹资。教师再进一步问:怎么个筹法?有几个途径?以此引出“筹集资金核算”这一主题, 这仅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第一个步骤。第二步骤则是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 把教学内容分解成几个教学项目, 分配给学生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概括总结, 得出最佳的结果。具体可分为如下两个环节实施:首先按照教学目的从教学内容中分解出四个学习项目:1.筹集资金的途径;2.可以采用几种筹资形式;3.撰写会计分录, 根据会计分录填写用于记账的会计凭证;4.开展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的活动。根据这四个项目把全班同学分为四部分, 每部分的同学负责完成一个项目, 针对这四个项目, 每部分学生之间可进行交流讨论, 教师则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适时点拨, 最终师生共同完成四个项目的探究, 得出最佳结果。其次再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各投资者的所占份额的核算”的内容分解为三个项目 (以货币资金投资按实际收到的款项计入“实收资本”账户;接受实物、无形资产投资按双方协商价记入“实收资本”账户;接受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部分计入“资本公积”账户) , 让上述三部分同学分别探究, 其实这三个项目就是三种具有差异的账务处理方法, 如果学生能够探究清楚, 定能深刻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

2. 实施理论实践结合教学法。

《基础会计》这一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单纯的理论教学让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减。这不但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而且也违背了新课改理念。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可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实施理论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具体可如下操作:在日常教学中, 把整个班级看成一个大的企业, 把学生分成迥异不同的部门, 然后再模拟实际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事情让学生按照财务处理的相关程序进行操作, 让学生形成特别深刻的印象,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融为一体, 有效提升学生的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生产过程的核算》这一内容时, 学生往往对“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两个账户性质不能很好地理解。如运用理论实践结合法对这节内容进行操作, 教学效果则大为改观。在教学中可准备如下案例:教师可借鉴学生平时经常在实践的事情来讲解本课内容, 先设置一系列问题, 问一:班级支付一个月的饮水费120元时先记在谁的账上?学生很快回答:班费 (以班级为单位承担的费用) 。问二:学期结束后班费怎么分摊?学生答:平均分配给每个学生, 即以学生个人为单位承担的费用。问三:分配班费时选了哪个分配标准?学生答:人数。由此教师总结:“制造费用”账户相当于班费, 是以“车间”为单位发生的费用, “生产成本”账户相当于每位学生分配到的费用, 是以“产品”为单位发生的费用。每月末“制造费用”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给本车间生产的产品, 增加每件产品的“生产成本”。至此学生能轻松理解“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两个账户的性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亦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公式:制造费用分配率=本月制造费用合计/分配标准之和, 并能根据计算结果编制“制造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

在新课改时代的今天, 会计教师应彻底抛弃传统的教学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实施与新课改理念一脉相承的创新教学法, 从而实现“教师创造性地教, 学生探索性地学”, 促进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郝文君.浅谈中职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新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05期

[2]陈东波“.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在职业高中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2010年03期

[3]和志远.浅谈如何加强财务会计教学效果[J].中国商界 (下半月) .2010 (.09)

[4]王婧.中职会计专业与财务会计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集体经济.2010 (.15)

大型设备基础监理控制要点 篇8

摘要:建设独立的工业体系,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技术政策。故此,相应的要建设大量的大、中型工业厂房和复杂的大、中型设备基础。

关键词:设备基础施工工艺 监理控制节点 大体积砼浇筑 预埋螺栓

一、大型设备基础的定位放线;

在设备基础区域一般采用钢管龙门桩进行定位测量放线,不仅提高了工程测量放线的速度,而且也减少了工程测量的误差。

1、在基础密集区,离基础基坑外边缘3m左右,在基础四周对称钉设钢管龙门桩。

2、钢管龙门桩的长度,由密集区基础横向轴线累计尺寸及纵向轴线累计尺寸的长度确定。用一根长6m的水平钢管,以及两根牢固钉入土中并露出地面50~60cm的竖向钢管,由钢管扣件牢固连接。两根水平钢管的接口處用钢管扣件连接。

3、在钢管上,各轴线的位置处用细线画一道轴线标记,基础的轴线两旁一左一右用墨汁依次把基础的各轴线尺寸,轴线桩号标在钢管上。

4、基础各施工工序定位测量时,根据对称龙门桩上的轴线标记,依次拉线绑扎,进行定位测量放线。这样,再密集的设备基础一经拉线,其基础横向、纵向轴线就一目了然了。

设备基础采用钢管龙门桩进行定位放线,与常规钉木桩进行定位测量相比,可少钉桩、稳定、不易破坏和减少误差,从而提高了施工质量。

二、大型设备基础中的预埋螺栓施工控制要点

测量放线:在该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放线应在每个基坑的四面上钉十字线控制桩,用经纬仪测设轴线中心点,钉上小钉子作为十字线的控制桩标记,复核准确后用素混凝土包裹固定防止碰撞发生位移,并在邻近建筑物上,以固定性标记作为校核之用,对于按轴线槽型开挖的基础,在地槽的两端位置砌筑龙门桩,待龙门桩复核准确后,应及时弹上墨线。便于随时校验之用。螺栓组的轴线位置至关重要,如有偏差,钢柱的垂直度将无法保证,会给上部结构和设备安装造成困难。

待基础模板安装完毕后,再安装槽钢。在槽钢上安装螺栓架或在柱顶模板上口安装螺栓架#螺栓架安装完毕,先在基槽外木桩的小钉上拉施工线,控制螺栓架的位置。然后用经纬仪复核测量螺栓组正确无误后再拧紧固定好螺母或卡具。

三、大型设备基础大体积砼浇筑监理控制要点:

1、施工准备

① 混凝土浇筑前,现场根据底板混凝土总量和浇筑计划与商品混凝土公司共同做好商品混凝土进场计划和现场准备计划确保混凝土连续供应,避免出现施工冷缝。

② 对施工所有机械进行全面检查、维修并做好备用措施。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机械故障。

③ 编制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案,明确混凝土浇筑的施工顺序和方向,工长、技术负责人对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

④ 注意收集近期天气情况,尽量避免在恶劣天气情况下施工。

2、施工工艺

① 商品混凝土浇筑前及时上报配合比,混凝土要用低活性集料配制,其混凝土含碱量不得超过5Kg/m?。

② 为保证混凝土的缓凝时间达到4~6小时,满足混凝土浇筑时间要求,混凝土的入泵塌落度应控制住120±20mm;

③ 底板不留施工缝,地下室墙体施工缝按设计要求留置,采用焊接止水钢板防水措施。

3、施工要求

① 按后浇带划分施工区段,各区段连续浇筑,如必须间歇,间歇时间尽量缩短,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振捣完毕;

② 混凝土由料斗、泵管内卸出时自由倾浇筑高度不得超过2m,混凝土浇筑时不等直接冲击模板。

③ 混凝土浇筑时由专人看护模板、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当发现变形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④ 使用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插点成梅花型布置,按顺序进行,不得漏振,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的1.5d,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够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及不出现气泡、下沉。

⑤ 对本工程大体积抗渗混凝土施工,重点是:一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温升,二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根据《块体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YBJ224-92),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基础上最大温升值为35℃,混凝土浇筑块体内外温差为25℃,混凝土块体降温速度为1.5℃/d。

⑥ 泌水处理:大流动性混凝土在浇筑和振捣工程中,必然会有游离水析出并顺混凝土坡面下流至坑底。至此,在基坑边设置集水坑,通过垫层找坡使泌水流至排水沟内,再由排水沟流入集水坑内,用潜水泵将过滤了的泌水排出坑外。同时在混凝土下料时,保持中间的混凝土高于四周边缘的混凝土,这样经振捣后,混凝土的泌水现象得到克制。当表面泌水消去后,用木抹子压一道,减少混凝土沉陷时出现沿钢筋的表面裂纹。

⑦ 表面处理: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浇筑后须在混凝土初凝前用刮尺抹面和木抹子打平,可使上部骨料均匀沉降,以提高表面密实度,减少塑性收缩变形,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也可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闭合收水裂缝,促进混凝土养护。在终凝前再进行搓压,要求搓压三遍,最后一遍抹压要掌握好时间,以终凝前为准,终凝时间可用手压法把握。

⑧施工缝的处理:

a.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本地下室底板不设施工缝。

b.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垃圾、杂物、表面积水、松动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同时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在施工缝位置附近回弯钢筋,要做到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不受松动和损坏。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等杂物应清除。

c.在混凝土浇筑前水平施工缝上先铺上50~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d.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机械振捣时,直向接缝处逐渐推进,并距80~100mm处停止振捣,但应加强对接缝的捣实工作,使其紧密结合。

3、温度控制:

加强温度监测,辅以应变观测,对该底板混凝土温度,进行数天的监测。分别对底板、混凝土外部气温、养护水温设置测点。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早期升温较快,后期降温较慢的特点,采用先频后疏,即前混凝土升、降温速度快、温差较大时每2小时测量一次,当混凝土降温速度缓慢,内外温差小25时,每4小时一次,混凝土降温速度缓慢并温差趋向平和时每8小时一次。

本工程混凝土浇捣后第一天采用二层草袋和一层塑料膜覆盖保温,以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5℃的范围内,若8小时内测得内外温差大于25℃且温差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则在混凝土表面增加覆盖草袋,且采用与表面温高差在10度之间的热水蓄养,提高混凝土表面温度,减少温差。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单位等各方面的紧密配合,准备工作要充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相应的补救措施,加强温度控制,这样才能保证设备基础大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上一篇:商务礼仪与行为规范下一篇: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