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商提高食品安全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食物是人的生命。最近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给政府和公众敲响了警钟。如何提高食品安全是一个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大问题。通过本文,对食品工程中的食品安全和供应链管理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希望能为我国的食品安全做出贡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零售商提高食品安全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零售商提高食品安全论文 篇1:

零售商提高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摘要】近年品牌零售商食品安全在我国频发,本文尝试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来研究面对消费者和工商部门的压力情形下,零售商提高对供应商的产品抽检率后,供应商生产工艺的变化、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利润水平的变化。为研究食品供应链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 食品安全 供应链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品牌零售商在我国爆发食品安全事件。据IBM2009年的调查显示,84%的中国消费者声称在过去两年里自己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提高,并且对59%的零售商表示不信任,因此零售商有动力提高食品的安全水平。面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售商并非无所作为。家乐福已经对全国门店的部分商品采取二维码追溯,并建立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因此,分析零售商在食品检测环节的作为,及其对供应商生产工艺改进的影响,进而对供应商、零售商利润水平的影响将有助于零售商在提高其食品安全水平时更好地进行决策。

系统动力学是系统科学理论与计算机仿真紧密结合、研究系统反馈结构与行为的一门科学,是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动力学的核心思想在于运用系统思考的观点,明确所研究的问题的系统边界,以因果回馈图来描述系统中元素之间的联系,并建立量化模型[1]~[3]。

二、相关文献综述

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张云华、孔祥智[4]等分析了食品供应链主体的行为选择。樊丹[5]分析了食品供应链中农户、食品加工企业、零售商、消费者彼此之间的博弈关系及其影响。费威[6]分析了零售商和生产商同时决定利润水平的情形下,各自最优的努力水平。Narrod,C.等[7]和Perry,J.等[8]从食品供应链中不同主体的协作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

可以看出,现有研究对零售商保证食品安全的作为的研究却有所欠缺。在我国,当零售商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工商部门只是对零售商进行处罚,一般并不向上追溯,因此零售商有激励通过建立可追溯系统,提高抽检率等方式来确保所销售食品的安全水平。

三、零售商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仿真模型建立

零售商从上游供应商处采购食品,其抽检率和抽检标准影响着其销售的食品的安全水平,在某个时间点处,零售商提高抽检率后,零售商将拒绝供应商提供的食品,那么供应商将改进其生产工艺,提高设备的安全食品生产能力,经过延迟后,供应商的食品安全率得到提高,能够通过零售商高的抽检率。之后,供应商提高食品安全率后,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利润水平也将继续提高。

明确了零售商提高食品安全的动力机制后,运用ithink软件画出模型的系统流程图。

四、仿真分析

面对工商部门处罚,以及消费者对零售商信任度的下降,在第10个月时,零售商提高食品抽检率,那么在供应商0.6的食品安全率情形下,供应商提供的食品不安全数不能满足零售商的标准,零售商将拒绝接受供应商提供的食品,代表了零售商的抽检率变化和接收食品的变化趋势。

供应商生产的食品被零售商拒绝后,供应商改进生产设备的水平,另外供应商生产设备的改进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生产设备水平的增加,食品安全率自然也提高,代表了供应商生产设备水平的变化情况。

随着供应商食品安全率的提高,在零售商0.2的食品抽检率的水平下,当供应商的食品安全率达到0.85时,供应商的食品将满足零售商的标准,此时供应商和零售商的交易也将再次进行,代表了随着供应商食品安全率的提高,零商接受食品的变化情况。

最后,将零售商的食品抽检率、供应商的生产设备水平、供应商的食品安全率、零售商接受的食品以及零售商和供应商的收入情况纳入一个趋势图中,可以同时观察零售商提高食品抽检率后,各个相关因素的变化趋势,增加了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收入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由于零售商提高了食品的抽检率后,供应商提高的食品不符合其标准,因此中止了与供应商的合作,零售商的收入也有一段零增长的时间,当供应商提供的食品符合其抽检标准后,零售商的收入也再次开始增加。可以看出,供应商提供的食品被零售商拒绝后,供应商在提高生产设备水平的同时,食品生产并没有停止,因此,其收入有一个下降的时段,供应商生产的食品满足零售商的抽检标准后,其收入也开始增加。

五、结论

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软件,对供应商食品生产、食品销售再到食品原材料购买,然后重新开始食品生产这个循环过程以及零售商提高对供应商提供的食品抽检率后,进而引起供应商改进生产设备、提高食品安全率这几个环节进行了仿真,模型结果基本吻合预期设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零售商提高其所销售食品的安全水平的策略选择提供支持。

由于实践经验的限制,在模型的设定上还存在欠缺,而且模型的建立仅涉及供应商和零售商两个因素,然而消费者和政府的影响并没有涵盖在内,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尝试在模型建立中增加一些其他变量,使得模型更加贴近实际。

参考文献

[1]钟永光,贾晓菁,钱颖等.《系统动力学》[M].科学出版社,2013年.

[2]Forrester,J.W.Industrial dynamics[M].Cambridge Mass:MIT Press,1961.

[3]屠益民,张良政,吴定芳.《系统动力学理论与应用》[M].智胜文化,2010.

[4]张云华,孔祥智,杨晓艳,罗丹.食品供给链中质量安全问题的博弈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5(11):23-26.

[5]樊丹.供应链环境下食品安全问题的博弈分析及激励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

[6]费威.零售商和生产商的食品安全努力水平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06-115.

[7]Narrod,C.,Roy,D.and Okello,J.,et al.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and collective action in high value fruit and vegetable supply chains[J].Food Policy,2009,34(1):8-15.

[8]Perry,J.,Ahearn,M.,Banker,D.,et al.Contracts,markets,and prices: Organizing the production and use of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M].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2004.

作者:李俊龙

零售商提高食品安全论文 篇2:

食品工程中的食品安全与供应链管理

摘要:食物是人的生命。最近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给政府和公众敲响了警钟。如何提高食品安全是一个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大问题。通过本文,对食品工程中的食品安全和供应链管理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希望能为我国的食品安全做出贡献。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供应链

1 食品供应链跟踪管理的重要性

有利于食品和农业产品的差异化营销,结合小的食品质量和安全特性,区别食品类型和类型的农业产品,一些食品质量市场上很难直接歧视,没有发现质量问题,例如:对于转基因食用油,如果不加以鉴别,就很难辨别其是否为转基因食品,因此对食品进行细分和跟踪管理,从而进行差异化营销。跟踪有利于食品质量和安全,并降低召回成本,食品供应商有更强的经济驱动,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带来了更多的负面影响,以及食品供应链跟踪系统可以帮助食品供应商缩短时间来发现问题,或者食品包装相关身份信息,方便消费者认识到,当食品中出现一些问题时,标志可以充分发挥其作为轨道的作用。

2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从最初的原材料采购、食品加工,到后来的储存和销售,都对其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从食品原材料的角度来看,原材料的生产环境受到了污染,如大气、土壤、水资源等,导致原材料在生长期受到污染。

從的角度食品生产过程,食品生产商在食品中添加各种化学有害物质生产过程,并不能彻底清除药物残留的原材料,并将这些有害物质进入食物,如农药、激素、等等,这些有害物质有极大危害食品的安全。

从食品储存过程来看,生产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过量的添加剂,如防腐剂,以使食品长时间保持新鲜,使其具有更长的保质期。过量添加防腐剂对食品安全也有很大危害。

从食物的来源的角度看,如果有疾病的食物来源,如禽流感、疯牛病,等等,在这个时候,生产者没有发现疾病的食物来源,这将对食品安全造成伤害并危及人类生命安全的。

3 食品供应链优化管理策略

3.1 建立安全预警和食品跟踪制度

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检验标准,改进技术,提高食品安全信息共享系统,完成了宏观和微观的建设预警、预警管理,以便更好地应对食品安全危机,只要找到因素危害人类健康,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早期预警处置,不能等待严重破坏的情况下采取行动。此外,有必要提高食品跟踪系统,加强监控和跟踪的供应、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食品供应链,建立跟踪系统和食品生产经营记录系统,实现各个环节的跟踪从原材料供应到循环,并进一步确保食品安全。建立食品安全计划管理制度,准确记录所有食品生产和加工信息,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和污染事故,及时检查机关调查,各企业配合,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没有在流通集中销毁,一直在循环及时召回,避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3.2 供应链企业纵向协作,实现高效管理

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纵向合作包括:及时反馈食品生产销售信息,出现安全问题时及时召回食品等,这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供应链中的企业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供应链系统,使用沟通的信息平台,加强了信息的流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及时通知上游和下游企业,相互合作,应对食品供应链危机。以食品加工企业为核心,加强食品生产机构和供应基地的建设。下游也要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包括经销商和零售商,建立合同关系。合同中应明确规定食品质量问题的责任,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此外,食品供应链中的物流服务系统应该改进,和物流配送中心应该意识到食物的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这有利于统一管理,所以其质量符合标准和规定,并应充分发挥现代物流的跟踪功能,进一步保证食品安全。例如:建立第三方物流,建立专门的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集团,建立了物流产业发展示范基地等,配备冷链系统,物流运输过程中方便食品冷藏、运输和分销的新鲜食品在低温环境下,有效防止食物变质。加强食品供应链设施建设,实现供应链的高效管理,促进食品的安全发展。

3.3 促进我国食品供应链管理效率的提高

在食品供应链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食品由分散状态向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方便食品再加工,食品质量标准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充分发挥了现代流通模式,进一步保证了食品安全问题。在物流配送体系方面,要完善专业化、科学化的物流服务体系,整合中小物流企业,培育先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在冷供应链阶段,应完善低温冷链系统。食品从产品的获取、加工、后期销售和消费都应保存在适当的低温环境中,以防止食品被污染或变质,确保食品的质量。

结语

在食品科学和食品工程中的食品安全和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食品安全与供应链有着直接的联系,食品安全是否安全取决于食品供应链的完善。如今,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各个阶段,食品安全都应该得到重视和重视。因此,确保食品安全是每一个食品生产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社会乃至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食品生产商,促进食品安全生产,确保食品安全,保证从最初的原材料采购到加工、销售,每个链接在一个安全的状态,尤其是在供应链的一部分,加强管理,不仅要实现企业食品科学的生产管理,还要提高食品供应链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陶清源.我国食品工程的安全保障与监督管理[J].食品安全导刊,2020(6):24.

[2]宋宝娥.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在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乳制品供应链为例[J].中国乳业,2019(11):74-80.

[3]耿传雷.食品科学与工程中的食品安全与供应链[J].食品安全导刊,2018(15):10,12.

作者简介:

王雷-男-河北省保定市-食品

作者:王雷

零售商提高食品安全论文 篇3:

食品为什么总不安全?

轰动调味品行业的山西“勾兑醋”事件曝光后,掀起了又一波关于食品安全的讨论。

自三聚氰胺事件以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并多次“荣登”各媒体新闻头条。

同时,涉及的行业面也越来越广,几乎波及了食品供应的全产业链,遍布原料供应、品牌生产商、零售商、餐饮终端等等。

而且,每次风波基本上都由知名企业、行业领军企业“领衔”,具有相当的行业普遍性。

最严重的产业链违法 张铃

食品安全事件的成因,分为3种:个体违法;行业违法;产业链违法。

个体违法是处理成本最低的,可以通过立法,提高违法成本,加大执法力度等,予以解决。

行业违法体现的则是行业普遍的潜规则,可以通过破除行业潜规则来解决。

最严重的则是产业链违法。它通常是由多个行业的潜规则,甚至可能是多个行业的不可抗力共同作用造成的违法。

以鸡精产品为例,如果从种蛋、孵化、养殖、成年鸡销售、屠宰、鸡精生产、鸡精销售、餐饮店采购与使用环节,再加上鸡精其他原辅料的生产、供应等环节,均呈现违反常规生产周期、违反合理工艺、违反推广规则、违反销售规则、违反使用规则等情况时,必然导致整体产业链的违法。

要解决产业链违法,不是单靠解决某一环节就能完成的,而必须从源头到终端完整地解决。

当然,解决产业链违法,势必会大幅提升食品安全成本。食品安全成本的提高,必然带动整体产业链运营成本的提高,并直接导致终端消费价格的提高,从而导致整体产业链行业竞争生态的转变。

虽然如此,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处理食品安全的问题上已经有成功经验,说明食品安全问题通过一定的解决机制是能够解决的,即使是产业链食品安全问题。“三聚氰胺”让中国的食品安全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基于食品行业而言,乳制品、饮料等现代食品以及餐饮业的食品安全整顿充当了先锋,今后关于白酒、调味品等传统行业的食品安全整顿也将大刀阔斧。食品安全的成本再高,食品安全工作的工作也会持续强化、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防御体系也将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可控性将会大为增强。

随着公众监督不断强化、食品安的全灰色保护伞逐步销售、违法成本大幅提升,必将带来产业链的整体升级。应该说,一旦解决了产业链违法,新的产业链将会在更高的平台发展,进入更为良性的发展轨道。

体系升级引致行业整合 张铃

不可否认,还有许多企业处于食品安全的观望期阶段,对中国的食品安全进程还比较模糊。这种理念是要不得的。

最近几年,中国的食品安全屡次展现为全行业、大品类事件,且食品产业中的所有行业随时会成为食品安全的焦点,或再次成为食品安全的焦点。

虽然,食品安全危机出现的时间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食品安全危机对于企业的影响则是必然的,如果食品企业还抱有规避食品安全的侥幸心理,肆意按照潜规则运营,只能是短期行为,不会获得长远发展。

记者认为,十二五末,中国食品安全体系必将上升到新的台阶,整个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情况将会有个质的变化。然而,可以预测的是,十二五期间,必定是食品行业的多事之秋,食品产业的每个细分行业,均有可能伴随中国食品安全体系的升级而发生整合行为,行业内的企业座次变动也是难以预料。今天的领军企业、巨无霸企业,很有可能因为食品安全事件轰然倒台,一蹶不振。同样,大量的中小企业必将被整合或者退出行业舞台。

解决成本约束是关键 张铃

食品企业到底该如何适应国家食品安全体系的升级?

记者认为,中国市场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驱动因素在于恶性逐利与成本约束两大方面。

恶性逐利是指企业不满赚取合理利润,过度追逐暴利,违反商业伦理而进行的违反食品安全的行为。

而成本约束则是企业通过控制成本,违反国家的食品安全规定和消费者正常的心理定义进行食品原料的采购、食品的生产、食品的销售。成本约束导致的往往是普遍现象,因为每个行业中,高附加值品牌毕竟在少数,更多的企业还是在从事价格竞争。成本约束引致的食品安全是最需要行业自身去研究与解决的,具有全行业的普遍性。

快速消费品作为食品产业的大细分行业,涉及品类极多,很少像高端白酒那样具有高附加值的品项。即使白酒行业,由于市场运作消耗了高额的费用,企业过多地利用于市场竞争,企业的发展也因此呈现严重的不均衡状态。因此,解决成本约束是食品企业应对食品安全、应对行业整合的关键。

成本约束解决之路,主要体现为四大措施,即整合产业链、技术与管理创新、产品结构调整、品牌升级。

食品企业可以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降低上下游的利润率预期,保持稳定的供应链关系,从而实现产业链的整合。

技术与管理创新解决的质量与效率的问题,通过提高出品率,降低耗损率、残次率等,从而打破成本约束。

整合产业链、技术创新需要特定的条件与机会,而产品结构调整与品牌升级则为很多企业快速采用。产品结构调整的重心,就是要实现产品结构的中高档化,通过中高档化提高盈利能力。

而品牌升级则是去解决品牌的市场规模扩张与支撑产品结构升级。通过品牌的市场规模扩张,自会增加企业在整体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从而建立或强化产业主导地位的角色。同样,产品结构升级必然伴随品牌的升级,通过品牌升级支撑产品的中高档化。

除此以外,食品企业必须建立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体系,提升危机管理能力,才能在行业危机中自保,尽可能降低连带风险。这对企业来说,是关系自身未来生存的核心问题。

食品安全的法律解读 高志玲

事故频发的法律原因(一级)

立法缺位(二级)

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开始正式实施,它为以后有关食品方面的法律的制定提供了一个框架,也标志着我国的食品安全立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后于7月20日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进一步对部分问题做了细化。

但是,但总体来看,其内容还是纲领性的规定比较多,配套的法规规章不完善,在一些具体的制度上仍缺少相关实体和程序上可操作性的规定。

而在此之前颁布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立、改、废的清理。诸如食品信息公开的具体程序、方式,保健食品的监管等,都没有做详细的规定,需要有配套的法规规章填补立法空白。

另外,虽然《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但是,具体标准的制定和规范目前仍处于盲区。

如食品添加物问题,“牛肉膏”、“一滴香”、“漂白面”等都是由多种食品添加剂复合调配组成的添加成分,这些“前所未闻”的复配添加剂没有被收录进“命令禁止使用”的法规范围,关于剂量和合法性在法规上都是空白。每当有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对食品添加物的争议最终都会落点在法规和标准上,拿法规和标准说事成了这些人开脱责任的最好籍口。

立法的缺位、矛盾及滞后现象,制约了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有法不依(二级)

“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才能使法律落到实处。

《食品安全法》及《产品质量法》、《农业产品质量法》、《农业法》等,形成了一个保障食品安全的法规体系,对食品安全的实现提供了法律保障。但这些法律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法律得到遵守才能体现出价值。参与市场竞争的个人或组织缺乏对法的敬畏,为了逐利不惜以身试法,使得法律法规形同虚设,这是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

守法的另一个层面,是消费者能够主张自己的权利,揭露违法犯罪行为。但在社会转型时期,面对食品安全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广大消费者由于自身对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和信息的缺乏,受时间、金钱等现实条件的限制,对自己所消费食品的安全性的辨别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整体来看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比较淡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销售等人员的行为,成了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因素。

多头执法,相互制约(二级)

“徒法不足以自行”,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还需“执法必严”。

《食品安全法》颁布之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采取的是分段管理模式,食品监管职能分解在农业、工商、卫生、质检、商检等多个部门。这种多头、分段监管带来的最大问题是,执法部门过多会引起各部门职责交叉和权力真空,各部门之间不能实现相互制约,而且也无法实现紧密配合,其结果是执法部门数量多但合力小,监管效果不能令人满意,社会上流传的“八个部门管不住一头猪”,即是对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形象写照。

《食品安全法》考虑到了这些问题,在第四条专门规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在“附则”部分对国务院做出了授权,“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做出调整”。

但是,可能出于对我国各地发展差异较大的现状及工商、质检等部门垂直领导管理的现实等因素的考虑,《食品安全法》仍然在第四条第三款规定:“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立法者权衡利弊后的现实选择,但是只要分段、多头管理的体制不变,则其弊端就无法避免。

以罚代刑,司法威慑力不强(二级)

食品安全违法及犯罪行为带来的法律后果即法律责任问题。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安全违法可能要承担三种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及时、有效的对违法者的行为做出制裁,一方面是对食品违法行为人的惩罚,使其对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预防其以后继续从事食品违法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警示其他人,预防其他人效仿其行为。

但是,现行立法的规定在司法中有一些难以操作的问题,法律规则在实施中的约束软化,尤其是以罚代刑的问题,是刑罚成为纸上谈兵,不能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不仅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也助长了制售有毒有害食品之风。

如何从法律层面应对?(一级)

完善食品安全立法,做到“有法可依”(二级)

我国当务之急是要以《食品安全法》为核心,建立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坚持以预防为主,地方政府提供法律支撑,尽快制定保健食品监管条例、食品与食品添加剂标签管理规定、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及小作坊、小摊贩监管规定等,为市场监管部门及食品从业者的行为提供法律标准。

另外,完善相关标准、产品认证、信用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法规。就食品安全标准而言,尽快对目前的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立、改、废的清理,以解决当前标准欠缺、交叉混乱等问题,为食品市场监管提供有力的支撑。

《食品安全法》授权卫生部把几种标准统一整合为唯一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卫生部在制定标准时,要与其他监管部门密切配合,并力求在食品安全的指标上尽快与国际水平接轨。

切实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水平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做到“有法必依”(二级)

一方面,要正确引导食品从业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做到诚信守法;建立信用自律和风险防范制度,着力打造诚信企业,深入推进食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健全监督机制,规范经营行为,引导食品生产、加工者自觉接受消费者监督和执法部门监管。

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大对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的防范意识和知识水平。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并发动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遇到问题食品积极投诉、举报,努力营造人人提升食品安全意识,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氛围。同时,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信息,保障群众消费的知情权,引导群众购买放心食品、名优食品,为社会提供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

完善监管体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做到“执法必严”(二级)

要解决目前的分段、多头管理带来的问题,就需要对目前的食品监管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实行统一管理的监管体制,是解决食品安全的明智选择。

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整合农业、质检、工商、药检、卫生、检疫等部门的监管资源,建立由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对地方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实行垂直领导的管理机制,即由食品安全委员会直接管理、而非笼统地协调,明确卫生部门为食品安全的监管主体,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在监督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配合工作,突出卫生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主体地位,发挥现有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经验作用,又无需对现行法律作重大修改,由国务院修订行政法规即可实现。

另外,加强食品市场的市场准入管制,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做好事前审查和事后监督。对各部门的检验能力进行适当整合,成立统一的食品安全检验机构,统一利用监测人员、仪器设备,统一监测计划、统一监测信息发布,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

及时有效地严惩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做到“违法必究”(二级)

一方面,加重食品违法者的违法成本。行政处罚方面,提高食品安全违法的罚款数额,使其得不偿失;刑事处罚方面,在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判处自由刑甚或生命刑的同时,重视罚金刑和没收财产刑的适用,使其获利的目的彻底落空,消除其犯罪动机,真正起到惩戒、教育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人的作用。《刑法修正案(八)》对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及生产、销售有毒有害的食品罪做了重大修改,即是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刑法回应,加大了对食品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对食品安全相关责任人的形成心理威慑,使其不敢轻易以身试法,以达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目的。

另一方面,实行食品监管责任追究制度,依法打击食品安全相关的职务犯罪,加大惩治和预防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的力度,对重大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对涉嫌犯罪但不依法移送或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重罪轻判的,要依法予以监督和惩罚。

(作者单位:河南新郑西亚斯国际学院法学院)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3篇集合)下一篇: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