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阵地建设党建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建设是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网络阵地建设党建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网络阵地建设党建论文 篇1:

关于高校党建网络阵地的建设策略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网络信息技术也日益成熟,并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各行业中,对他们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对于高校党建网络工作来说,要充分意识到网络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众多优势,积极运用网络技术建设高校的党建网络阵地,使高校思想宣传工作更加完善,更符合当前时代发展形势,从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但目前高校党建网络工作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本文针对这些不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高校党建网络阵地建设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校党建;网络阵地;建设策略

引言

近年来,我国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内容,同时信息传递也更加便捷,已成为社会各领域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是当今社会变得更加智能化、信息化以及数字化现代网络型发展社会。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对于高校党建工作来说,是其发展的新机遇,为党建网络阵地的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因此,高校党建工作要充分利用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优势条件,积极加强建设党建网络阵地,既要保持党建工作的基本原则与严谨性,同时还要勇于创新,开拓全新党建网络工作模式,将党的思想与方针更好的弘扬下去,全面建立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关于高校党建网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党建网络阵地缺重视

目前,许多高校存在与党建网络工作了解不全面,认识不够深刻,缺少对高校党建网络阵地建设的思想意识,没有足够的重视党建网络,对当前社会发展趋势所产生的巨大改变并没发掘到。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网络世界对人们的价值观、道德思想以及观念意识等都产生较大影响,但很多高校党建工作人员却主观的认为,开展党建网络工作没有实际意义,只不过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一种形式而已,没有人会对党建网站过多关注。

(二)网络党建功能不完善

很多高校已经开展了党建网络工作形式,并有学校官方的党建网站,但在这些网站当中,对于信息交流、党员互动等方面,整体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网站之所以受到很多人们的喜爱,主要一大特点及优势就是方便交流,但在很多高校党建网站当中将这部分重点功能所忽视掉了,只能单纯的点击相关信息,没有搜索引擎功能,更没有在线互动功能,下载等方面也都不完善,没有积极将党建网络阵地变为开放式的新工作模式,学生以及教师想要请教具体问题,没有可寻途径,有的虽然具备留言板模块,但是却更像是摆设,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党建网的发展。

(三)网络党建管理及欠缺

还有一点在高校党建网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网络党建没有详细的管理制度,更多情况,这些党建网站只是形式,不具有实际意义存在的网站,主要是很多高校对于党建网站上的信息内容、功能使用以及系统维护升级等工作都没有及时进行,导致很多内容陈旧,甚至是几年前的旧新闻、旧政事,很多功能也出现反应不灵敏,网站系统整体处在瘫痪的边缘,对于高校的师生而言,更像是一张放在电脑屏幕里的图片。这样的党建网络阵地的建设没有任何真实能效,对党建工作的发展不仅没有起到促进推动作用,反而影响了党建工作的影响力。

二、关于高校党建网络阵地的建设策略分析

(一)加强党建网络阵地建设意识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高校的党建工作内容要充分体现出时代的发展性与党政阶级性,在党建网络阵地建设过程中,也应首先大力坚持弘扬马列主义精神、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建主要思想内容及建设中心思路,这是我国党中央的重要发展根基,在此思想前提下,才能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努力建设新时期和谐稳定的政党环境。此外,还要在党建网站当中的首页上方添加具体视频播放,主要将国家发展领导人的重要思想发言内容,以及有关马列思想的代表性历史画面循环在首页滚动播出,加大党建思想内容的宣传力度,为建设高校党建网络阵地奠定良好基础。

(二)创新党建网络阵地功能内容

高校党建网络阵地建设人员必须要明确当前网络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互动,信息的传递及时,是全面开放型发展社会,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进行党建网络阵地的建设工作,全方位优化网站各功能使用感以及内容内容方面,让党的思想、党的精神与党的政策方针融入到高校每个角落中,发挥党建网络工作的积极意义。高校可以多开设重点互动功能、党建信息管理功能以及党建网上发言视频能功能内容,有效进行互动,可以帮助党组织留住大量党内成员,解决高校党员流动快而弱化党组织力量的问题,所有党员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党建网站进行在线实时交流,也可以对其全国各地的党员进行教育指导,将党员的个人资料纳入到网络电子档案中,大家可以把想说的话发布到个人档案留言板中,其他党员看到可以随时进行回复,真正将党的思想、党的工作以及党的教育扩展到党员身边。

(三)建立党建网络阵地管理制度

高校党建网络阵地建设过程中,还要注意配备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以及党建网站管理团队,技术人员主要负责网站的系统维护、软件更新以及各功能的流畅使用,在确保整个网络系统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可以与技术研发人员共同探讨党建的网站主题设计,以及开发更加适合高校党建工作的相关功能,使党建网络阵地建设的更具创新性以及独特性。管理团队则要负责党建网站的信息管理工作,及时进行信息更换、严格筛选信息内容、对网站互动平台的留言与问题要及时回复与解决,对党建网站身份验证以及重要资料的保护工作要尽职尽责,发现问题及时向技术人员反映,以免影响网站正常运行,管理人员要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安全管理意识,严格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确保高校党建网络阵地稳定运行。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党建工作要深刻意識到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将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到党建网络阵地建设当中,推动党建网络阵地建设的持续发展。同时要在党建网络运行中,加强系统维护、内容及功能及时更新完善,增强网络互动环节与活动组织安排,加强党员之间的信息交流,进一步宣传弘扬党的思想理念与发展方针,全面建设当代高校党建网络阵地,将党的精神发扬光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静;, 张国启.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网络阵地建设的策略分析[J]. 继续教育研究, 2017, (02): 26-27

[2]杜林. 高校学生党建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及可行性分析[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4, (04): 23-24

党建项目:2016年度“一院一品”和基层党组织党建创新项目“具有物联网特色的现代信息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长大组发〔2016〕13号。

作者:徐振平

网络阵地建设党建论文 篇2:

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建设研究

[摘 要]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建设是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有限的教育资源与分配机制不平衡导致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软硬件设施建设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构成各要素建设水平良莠不齐且总体偏弱,只有通过强化投入、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等方式,采取科学的针对性措施,才能有效提高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建设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新型教育服务监管制度。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1]随着互联网信息功能的强化和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变化,“一方面,多样的网络新媒体激发并满足着他们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大众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空前提高”[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既需要软件,也需要硬件。软件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数量与质量、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网站、APP 开发与使用等方面。硬件包括教室、实践基地、网络建设、设备等方面”[3]。当前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建设面临很多突出问题,资金、项目、人才缺乏等成为制约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的重要原因。

一、有限的教育资源与分配机制不平衡导致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软硬件设施建设参差不齐

贫困地区高校由于地方政府财政紧张,高校获得的资金、设备、项目的支持力度较弱,加之高校获取资源渠道少,导致高校网络软硬件设施设备建设缓慢,有的地方大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有限的资源供给条件下,由于教育资源分配机制不平衡,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硬件设施建设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现状就是参差不齐。从云南省域范圍内来看,有的学校硬件设施比较好,能更好地满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这些学校主要是地处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州和一些先升为本科的院校。这类学校因为省市地方支持力度较大,在资金投入、项目支持等方面有更大优势,加上长期积累的硬件资源比较丰富,在地州高校中优势比较明显。有的学校硬件设施较差,学校网络时断时续、网速缓慢,学校机房陈旧、电脑破旧,甚至有的学校没有学校机房可供学生上网,学生宿舍网络不通,加上学校周围没有学生上网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无疑将学生与现代网络社会进行了隔绝,从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学生与现代文明社会接触的权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条件显然非常薄弱。研究者通过对深度贫困地区的X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软硬件建设进行调研,发现了以下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所调研的X高校的网络硬件设施的建设情况问题比较突出,认为能完全满足学生需求的只占了3.8%,认为基本能满足的占28.9%,认为只能部分满足的占36.5%,认为不能满足的占了30.8%。这组数据显示学校的网络硬件设施与学生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硬件基础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大支持力度和建设力度。表2是课题组对X高校网站网速和稳定性的调查情况。

表2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校校园网网速和稳定性基本认可,但认为校园网非常好和好的比例只占23.9%,认为不好的只占16.4%,中间值占了很大的比重,这说明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较大的中间值说明学校网络的稳定性和网速并不能完全让学生满意,或只是能满足学生的基本上网需求。

贫困地区高校硬件设施参差不齐现象的出现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先发展起来的学校历史条件比较好,领导重视、资金充足、项目争取率高,硬件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研究发现,这些学校的发展速度还在加快,有继续拉开与其他落后学校差距的趋势。硬件较落后的学校因为历史欠账较大,如若领导再不重视,资金投入不能呈正向发展,这部分学校网络设施建设必然出现“弱者恒弱”的局面。

研究中发现,很多学校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有的学校还做了比较系统的方案设计,希望将学校的各种功能通过网络形式整合起来,实现信息沟通、加工、利用的便利性和整体性,覆盖学校层各职能部门、教师和学生群体,让教学、管理和服务的网络化功能彰显出来,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设想,如能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的建设也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软件建设方面涉及面更广,包括网页的设计与内容的充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网络思想政治软件、APP等的吸引力和功能发挥等。软件方面表现出来的结果更为突出,贫困地区高校人才引进难留不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建设水平较低、APP开发能力较弱、新技术利用能力差等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全面处于低水平状态,更为严重的是要补上软件建设这一课,比硬件建设更加艰难。

二、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构成各要素建设水平良莠不齐且总体偏弱

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主要包括校园门户网、学校BBS、贴吧、微信、微博、QQ群、电子邮箱等,常用的有校园门户网站、百度贴吧、微信和QQ群等。门户网站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官方平台,代表官方发声,内容包含了学校历史、机构设置、学校党务政务要事、学校新闻信息、通知通告、教学科研信息、招生就业信息和各类服务性信息。网站上都设有二级学院(系)的子网站,可供二级学院(系)发布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内容结构也基本和一级门户网站上设置的栏目内容类似,各学校的门户网站风格相差不大,只在导航功能设置、语言使用、色差变化等方面有所差异,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经过研究者浏览和对比分析,发现很多学校的门户网站存在栏目设计呆板、语言生硬、内容单调、服务功能较差、交互性几乎断绝等问题,还有的学校网站部分栏目内容长期没有更新,特别在二级学院子网站上更为突出,大量“僵尸栏目”存在,对学生的吸引力也非常低。除了校园网,贫困地区高校常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还有百度贴吧、微信和QQ群,这三个平台的建设更加良莠不齐,有的学校非常重视,定期组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到网上观察、统计和回答学生的各种思想问题,有的学校则顺其自然,对学生的问题看到就回一下,没看到也无人问津,这往往造成一些问题最后演变成一些负面信息到处传播。

总体来讲,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基本都有建立,一些学校由于缺乏管理,让这些平台“杂草丛生”, 但也有一些学校花了精力、投入了力量进行维护,比如Y大学门户网站上的导航功能设计、语言使用等很有特色,一些最新的网络语言(比如:精彩讲座!约吗?)时常会出现在学校门户网站首页上,且以大标题显示在醒目位置,更能吸引学生。

三、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建设要坚持强化投入、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的路径与对策

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因时而生,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下,应顺势而为,要针对基础设施薄弱、队伍配备和建设偏弱、管理体制机制落后、可利用资源匮乏等情况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一)加强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建设投入,确保基础设施设备能满足开展工作需要

贫困地区高校资金获得渠道狭窄、资金量少,一般情况下,学生人数在1万人左右的学校每年获得的常规经费有1~2亿元,而发达地区和前端高校有的每年获得的常规经费达几百亿元或几十亿元不等,远远高于贫困地区高校的资金来源,这导致贫困地区高校投入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建设的资金捉襟见肘。为切实加强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增强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效果,必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建设力度、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一是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启动专项资金和项目扶持,二是贫困地区高校应积极申报中央、省市县的专项项目,三是贫困地区高校应积极整合自有资金,加强思想政治“网络阵地”建设投入。

(二)加强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工作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的阻碍越来越大,对其传统工作观念变革的要求越来越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责任越来越沉重,如何在网络舆论的黑暗方格里探寻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生存发展之道,仍然需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与担当”[4]。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面临着更大挑战,存在整体素质不高、成长机制未立、工资待遇偏低、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懂网络技术的“双能”人才缺乏等困境,为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工作队伍建设,应启动“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育工程”:一是加强学校内部人才培养;二是给予人才政策制度供给,比如适当放宽贫困地区高校专项人才招考制度,不能一刀切,因为贫困地区人才吸引能力较弱,很多时候会出现难以“引凤筑巢”的情况;三是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高校应形成多方人才引进关联方,从资金保障、机制体制等方面提供支撑和保障;四是建立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成长机制,包括学历提升、工资待遇、职务职称晋升等人才成长机制。

(三)理顺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管理体制机制

贫困地区高校。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这与贫困地区高校的“网络阵地”平台管理水平有着重要关系。“高校应当构建好党和行政的组织系统组成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党、政协同,职能部门相互协作的机制”[5]。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有利于提高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发展水平。一是要建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架构体系,实行党政一把手的“双组长”领导机制,以学校党政办、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教育处、网络信息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各二级学院和相关部门为主要成员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架构,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二是要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发展任务和指标体系分解,责任到人,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三是实施负面清单挂账销账制度,以问题导向为指导不断创新问题解决机制。四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考核内容应从平台建设质量、受众吸引力、问题解决力、宣传动员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机制应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互结合的方式,既要有上级部门、学校领导和专家学者的考核分值,也要有社会、学生和一线教师的考核分值;考核标准上要坚持有的放矢、科学设定和导向功能原则,比如根据贫困地区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络阵地”平台建设发展阶段,划分初步建设阶段、提升阶段、完善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等不同阶段,设定每个阶段的相应考核指标体系,初步阶段应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考核,提升和完善阶段应注重内涵发展考核,高质量发展阶段应注重创新发展考核等,更应该因时因势而定。

(四)推进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建设所需资源整合共享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19年工作要点》提出:“进一步推动网络平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不断丰富网络文化产品供给”“持续推动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建设,统筹各地各高校网络文化资源普及与共享。推动高校思政网、易班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深度共建等”[6]。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建设要加强资源共享开发利用,“认真思考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及其书籍、教学、教育基地等诸多要素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过程中明显地出现了有限、稀缺等特征。通过相应网络技术的支撑,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的共享性和丰富性,能够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7]。所以,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共享可从校内外两个角度来考量。校内资源整合重点要做到:一是充分整合师资力量,特别是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网络信息技术教师相整合,让有助于网络思想政治平台建设的师资力量应进必进,形成人力大投入和大作战格局;二是充分整合关联学科,建成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库;三是整合技术手段打造强大思想政治教育支撑体系;四是整合隐性和显性教育资源,构建强大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校外资源整合重点要做到:一是整合高校之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以强带弱、以高带低、互助互促、全面进步的校际资源共享体系;二是整合高校与社会之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信息互用、信息一致、同向发力的校社资源共享体系;三是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资源优势,打造共享平台,形成弥补整合体系。

四、结语

贫困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平台建设涉及面广,存在问题突出,只有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加大资金和项目投入,强化队伍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整合资源,才能有效推进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贫困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难度很大、肩负的责任重大,应该充分发挥当前国家治国理政积累下来的创新治理模式。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19-05-26].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2] 夏守信,韩君华.网络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应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3):62.

[3] 许成坤.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143.

[4] 秦学超,秦晓波.新时代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整治网络谣言的路径探微[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8):92.

[5] 谢金迪.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5):129.

[6]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19年工作要点[EB/OL].(2019-03-27)[2019-05-26].http://www.moe.gov.cn/s78/A12/A12_gggs/s8473/201903/t20190327_375585.html.

[7] 刘金红.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89.

[责任编辑:钟 岚]

作者:崔华勇

网络阵地建设党建论文 篇3:

网络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摘 要: 随着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正日益成为一个新的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怎样推进网络文化建设的领导和管理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要切实加强党对网络文化建设的领导和管理,直面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研究并找到加强网络文化建设领导和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网络文化建设 领导 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网络化的趋势已十分明显,网络社会已经到来,网络文化必将成为21世纪人类文明的重要形式。“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新世纪中如何建设党、把党建设成为什么样的党的重大问题,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对马克思党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正视网络文化的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战略部署。网络文化的发展给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切实加强党对网络文化建设的领导,才能保证和巩固党的方针、政策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贯彻落实,确保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一、网络文化研究综述

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普及率达到39.9%。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极大地促进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同时,互联网的负面效应也引起社会广泛、深切的关注,进入党和政府決策层的视线。

2007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为主题的讲话,阐述了重视网络文化的重大意义,十七大报告提出把“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明确指出要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并就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作了专门部署,“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1]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和在信息化条件下对文化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在新的时代,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领导和管理可谓任重道远。

“网络文化”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网络时代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对应文化的最广含义(人类文明);二是人类社会中一切基于互联网的行为、现象或成果,范围更小(不包括与自然界的和人类社会中与互联网无关的);三是人类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从事的文化活动,对应文化的最小概念(仅指精神、意识层面上的)。从目前互联网的发展来看,互联网不仅是精神成果生产和传播的工具,而且深入到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人类内心深处,带来了许多新的文化现象,因此,第二个层面的定义更合理。

国外对网络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学者认为经过了三个研究阶段。第一阶段是克林顿政府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引发的对网络及文化的探讨,主要是关于网络及其文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争论;第二阶段是90年代中期以后对网络文化的研究,称为本体研究阶段,这一阶段主要集中于对虚拟社区和在线身份的研究;90年代后期,国外网络文化出现了综合研究的趋势,研究视野更加广阔,进入了网络文化研究的第三阶段。

我国学术界对网络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时间虽短,但发展迅速,出版和翻译了大批的网络文化著作,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网络文化基本理论研究,包括网络文化的概念、内容的界定,探讨网络文化的特性、伦理制度等。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分析网络文化的兴起对政治、经济、文化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分析网络文化在某一行业和领域的应用、影响和对策。

二、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从来没有一种技术能够如因特网这样迅速、彻底地改变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改变整个世界的文化格局。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虚拟化”、“时空压缩性”等特点,它前所未有地拓展了人类的实践能力,提供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新空间,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往和交流。但同时,科学技术不是解决人类问题的“万灵丹”。科技发展史也不断显示:作为手段和工具的技术发明往往是一柄双刃剑,在其表现出对人类社会积极作用的同时,如不加以合理地应用、管理和引导,必然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有的已经出现,而有的或许将以人们始料不及的速度出现。目前,网络文化建设面临如下几方面的严峻挑战。

(一)工作场所是人们社会交往的主要场合,但在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的社会中,交往的机会将会减少。人们终日与个人终端打交道,将增加与外界隔离的危险,有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个人也会产生紧张、孤僻、冷漠及其他健康问题。另外,如果把一种虚拟的环境当成真实的来体验,在某种程度上会逐渐脱离真实的实在,对现实世界产生某种疏远感、淡漠感、甚至不信任感。尤其是,过度沉溺于虚拟环境,会失去人的许多真实的感情,甚至患上“网络综合征”。如在许多暴力游戏中,人们为了“生存”会尽可能多地去“杀”人。在这种“虚拟的”环境中,人们根本体会不到“杀”人的残酷性,感觉就像做游戏一般。许多参加过海湾战争的士兵就有这种体会,一切似乎就像在平时搞军事演习一样,忘乎所以时,甚至区分不出自己是置身于真实残酷的战场,还是在放纵自己的游戏厅。

(二)由于因特网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信息发布和接受越来越方便,因特网正成为全球最大的创作、交流、出版、发行园地,但方兴未艾的边缘文化(黄色文化、黑色文化等)的泛滥,以及各种虚假信息、不负责任的信息和无聊信息的传播,网上漫骂与人身攻击等现象的出现,污染、毒化了文化环境,对主流文化构成了威胁。特别是,网络用户中青少年(包括儿童)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这些不良文化资源消极影响使人忧心忡忡。

(三)由于利用网络信息搜集的便利性,网络上的个人生活在技术上极可能成为“通盘为文件所记录的生活”,它可能细致到令人恐怖的程度。如果这些信息泄露出去或不能被正确地使用,个人隐私权将受到极大的侵犯。当然,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权,可以立法规定网络上的个人信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被泄露,也可以通过普及加密技术来实现。可是这样一来,个人隐私与社会安全就出现了矛盾:一方面,为了保护个人隐私,磁盘所记录的个人生活应该完全保密。另一方面,个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他的网上行为应该记录下来,供人们进行道德评价和道德监督,甚至用作执法的证据,以保障社会安全。

(四)网络时代建筑在信息化、数字化和全球知识共享之上。现代信息通讯工具已经把世界各地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它具有向世界每一个角落辐射的强大力量。在信息“全球村”里,能够完全躲避这种辐射作用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几乎不存在。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极不均衡,风俗、法律、宗教信仰等各异,在信息内容上存在程度不一的对立和冲突。如何在面对具有地域性的信息内容(如具有宗教色彩的信息内容)和网络行为(如色情服务)时,解决网上这种种文化的对立和冲突,同时抑制目前占有明显优势的“英语文化”的霸权,需要及时加以研究。

(五)由于网民们都是以“符号”作为身份在活动,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一台联网的计算机进行某种网络行为,其过程无需登记,完全匿名,因此主权国家、地区及其相应组织的现行的那种分地域设卡、设点管辖、控制的文化管理方式,往往遇到极大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失效了。这需要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应对之策。

三、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领导和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党对网络文化建设的领导和管理,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阵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领导核心,在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网络文化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文化形态,必然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加强党对网络文化建设的领导和管理,把党的文化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网络文化建设之中,克服网络文化中的消极影响,最大限度地控制不良文化的传播和蔓延,让网络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为巩固和加强党的思想文化建设服务,不仅要繁荣网络文化,不断丰富其内容,而且也要把网络文化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阵地,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使网络文化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中心和载体,加强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在全社会倡导和形成正确的网络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加强网络道德宣传教育,提高网民的“网德”,引导网民作文明网民。江泽民同志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表明了法治和德治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网络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以重点建设。江泽民同志在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进一步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必须认识到,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2]由于受网络文化传播速度快、不易控制、覆盖面宽等的影响,网民处于一个虚拟的世界中,存在無人监管、控制和互相约束的空当,网民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会出现放纵自己,容易放松对自己的道德要求,甚至丧失基本的道德约束,以至于把网络当做发泄私欲的场所,污言秽语、色情恐怖、暴力反对等内容的词句充满各种网页之中。如果网民放松了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一些内容不健康、格调低下的信息就会通过网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所以,必须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加强对网民的道德宣传教育,否则,就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三)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网络文化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21世纪里,网络文化将成为人类社会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将一定程度地实现网络化,诸如:办公、购物、交友、商业、贸易等。只有充分认识网络文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管理网络文化,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体系,用法律和制度来管理网络文化,应尽快制订《网络传输法》、《网络经营场所管理法》等法律,及时修改《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方面的法律,确立网页设计、制作、使用制度,严格网络信息使用中的保密制度,严厉打击利用网络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对于一些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行为,要依照刑法定罪量刑,给予刑事处罚,从制度上保障网络文化向好的方向发展,确保党对网络文化的领导。

(四)加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增强抵御破坏网络行为的能力。网络具有其快速、便捷的一面,也有其脆弱的一面。它的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全部瘫痪,造成巨大的损失。为此,一是必须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网络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正确使用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树立坚决同破坏网络的行为作斗争的意识;二是必须加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研制相应的防范病毒传播和破坏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技术,增强网络自身的抵御能力;三是加大对网络信息传输的监管力度,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四是严厉打击利用网络实施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五)加强文化的反渗透工作,防止敌对势力利用文化进行破坏活动。在网络传输中,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混合文化,其中既有优秀的人类文化成果,也有糟粕,甚至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网络中大肆散布、传播具有反动、暴力、色情、恐怖、封建迷信等性质和内容的信息,将大量具有消极影响的文字、图片在网络中进行传播,严重干扰了网络的正当性和正义性,给网络文化蒙上了一层阴影,容易使一些网民产生误导,沉溺于其中,最后成为不良文化的俘虏。当前,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更为严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和杜绝不良文化的传播和蔓延,要重点打击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实施破坏活动,包括散布反动信息、传播病毒、网络犯罪等,确保网络文化的纯洁性,巩固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阵地。当前以西方意识形态为主要特征的网络霸权主义甚嚣尘上,“西方网络霸权主义行径已经越演越烈”,“网络霸权主义是指计算机网络技术发达的国家或组织利用其资金、网络技术、网络管理、语言和网络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控制国际互联网,把符合本国或自己集团利益的意志、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信息通过网络强加于其他国家及其公民,妨碍、干涉或有意压制其他国家及其公民对网络信息的自由运用,以谋求和扩大自身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利益。当今世界,搞网络霸权主义的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发达国家”[3]。网络霸权主义打着“网络自由”、“文化多元”的幌子,大肆宣传和植入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严重干扰了人们的认识视角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要抵制西方网络霸权主义的文化影响,就必须加紧建设彰显我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网络文化精品,坚持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灵魂,提升网络文化的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北京:人民日报,2011-10-26.

[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60.

[3]王正平,徐铁光.西方网络霸权主义与发展中国家的网络权利[J].思想战线,2011(2):150.

基金项目:2012年度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济南市网络文化建设实证研究》(12BSG19)阶段性成果。

作者:鹿 军 王乃圣

上一篇:干部考察安排下一篇:审计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