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机房搬迁方案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网络机房搬迁方案(精选7篇)

网络机房搬迁方案 篇1

实验室搬迁及机房搬迁方案

实验室及机房搬迁原则:安全、快捷、尽量不影响实验室正常工作,保证人、财、物的安全和到位。

搬迁前的准备

1、成立搬迁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长: 组员:

2.搬迁领导小组任务:

制定搬迁具体实施方案、搬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验室资盘点及统计、实验室贵重器械物品搬迁安排,以及实验室每位人员具体负责事项及要求等。

组长一名:负责全面工作

副组长两名:一名负责原实验室调度工作,一名负责新实验室调度工作

组员:负责各项具体工作

实验室搬迁前做好仪器设备、物品的清点工作

仪器设备包括以下几类:带放射源仪器设备、生物安全相关设备、精密仪器设备、普通仪器设备、气瓶等

实验试剂包括:普通试剂、易燃易爆试剂、苛求试剂(低温、避光条件)、有毒有害试剂和感染性样本

物品包括:电脑、办公桌椅、试验台等其他物品 各项物品统一归类整理,登记备案。仪器设备、物品包装

精密仪器、具放射性危害仪器、生物安全相关设备,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适当的包装以防运输过程中设备的损坏以及对环境的危害;易燃易爆、苛求、有毒有害试剂及感染性样本按照相关要求严密包装以防泄露发生危害。普通试剂、设备等进行一般包装,以防损坏。各类试剂、设备包装后做好标记标号,登记备案,以利跟踪和拆包。

5.搬迁前人力分配

按照仪器设备物品清单,做好人力分配工作。精密仪器、具放射性危害仪器、生物安全相关设备、易燃易爆、苛求、有毒有害试剂、气瓶的搬运必须由指定负责人按相关要求全程监管及指导搬运。

运输

按照方案,依次搬运实验室各项仪器设备,相关仪器设备负责人全程监管指导搬运,确保运输安全。

原址善后工作

副组长最后负责清点是否有剩余物品,及原实验室终末消毒工作。

网络机房搬迁方案 篇2

在办公楼搬迁中, 机房与信息系统的搬迁最为复杂, 而作为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网络的搬迁则更具有挑战性。对于金融业系统来说, 业务往往需要不间断运行, 因此, 网络搬迁必须精心筹划, 否则会临影响业务的连续性, 甚至影响整体搬迁的顺利进行。

二、搬迁方案的选择

对于信息系统机房的搬迁来说, 一般有两种搬迁方案, 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种方案是一次性搬迁所有网络设备和服务器。该搬迁方案优点是一次完成, 对系统和网络的影响时间短。缺点是风险集中, 一旦搬迁开始, 搬迁过程中的任何问题 (包括非技术问题) 必须在搬迁期间 (比如周末48小时) 内解决, 且短时间内搬迁大量的服务器和网络系统对技术人员也是很大的挑战。

第二种搬迁方案是分步进行, 将系统分多个批次搬迁, 将风险分散开来, 即使搬迁过程中发生问题, 也可及时回退, 并有足够的时间解决问题, 从而将风险最小化。该方案实施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了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需要在新办公楼先搭建局域网, 并与旧办公楼局域网连通起来。这样, 无论服务器是在旧办公楼还是在新办公楼, 都能直接接入网络, 从而保障业务的连续和不中断。然后将服务器分批搬迁, 每次只需要搬迁部分甚至单台服务器, 从而确保每次搬迁中都有足够的人力。

三、搬迁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 (以下简称“合肥中支”) 办公楼于2012年11月开始搬迁, 先后持续了一个月, 在技术力量有限的情况下, 通过实施分步搬迁, 保障了整个机房的顺利搬迁。合肥中支机房由2台核心交换机和2台路由器组成, 服务器通过接入交换机接入到核心网络上, 路由器通过广域网线路连接到外部网络。

考虑到机房的服务器有上百台之多, 如果一次性搬迁, 意味着所有服务器必须在两天时间内完成下架、搬迁、上架、加电、接入网络和业务测试等工作, 而单位技术人员有限, 短时间内全部搬迁会有较大的困难和风险, 任何一台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都意味着业务中断, 会给单位带来损失。因此, 经过综合考虑, 最终选择了分步搬迁方案。具体搬迁步骤如下。

首先, 在新办公楼的机房内搭建局域网, 增加2台局域网核心交换机, 通过租用运营商的裸光纤与旧办公楼的局域网核心交换机连接起来, 如图1所示。

新办公楼局域网核心交换机与旧办公楼核心交换机之间网络通过租用运营商裸光纤连通, 使用Trunk链路将两处局域网连通, Cisco设备配置如下:

switchport mode trunk

channel-group 20 mode passive

华为设备配置如下: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2 to4094

同时在新办公楼的核心交换机上创建各业务网段的VLAN, 并设置各VLAN虚网关VRRP IP, 该虚网关与旧办公楼的网关一致, 将新交换机加入到原核心交换机的VRRP组中。这样, 服务器无论是在新办公楼还是在旧办公楼, 都无需更改任何网络配置即可接入到网络中, 并可立即投入工作。这样, 服务器可以分批次逐步搬迁, 且搬迁过程中无需网络技术人员的介入, 具体搬迁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分配, 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 一次只需搬迁少量的服务器。

其次, 将网络设备分批次搬迁。在服务器搬迁的同时, 可以同步进行网络设备的搬迁。将旧办公楼的路由器1搬迁至新办公楼, 将外联网络的一条广域网线路迁移至新办公楼如图2所示。在搬迁过程中, 由于旧办公楼内的核心交换机2和路由器2仍在线运行, 因此不会造成网络中断, 对业务无任何影响。

最后, 将路由器2和另一条广域网线路迁移至新办公楼如图3所示。在搬迁过程中, 由于新办公楼内的核心交换机1和路由器1已在线运行, 因此不会造成网络中断, 从而保障了业务的连续性。当旧办公楼内所有的服务器和客户端都搬迁完毕后, 即可拆除旧办公楼的所有网络设备。

四、小结

论通信机房搬迁工程的进度管理 篇3

【关键词】项目管理理论;通信机房搬迁工程;进度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214-01

项目管理理论已经比较完善的发展起来,适用于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项目管理的应用领域正在逐步扩大,通信机房搬迁工程也可以借鉴项目管理理论。相对于其他通信工程建设项目,通信机房搬迁工程需要在保证现有网路稳定运行的情况下,进行网络割接和设备倒换,且限于严格的工期,使得搬迁工程任务繁重。

一、搬迁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理论和方法

(一)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概念

项目进度管理也可以称为项目时间管理,它是项目管理中的主要内容,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进度管理能够确保工程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预定的目标,项目进度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时间安排。一个完整的进度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进度计划与进度控制。

(二)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主要方法

进行项目进度管理有效方法之一是项目进度计划管理。项目进度管理计划是确定项目实施的未来行动方案。它通过制订的项目进度计划,使工程项目始终处于可控制状态中。工程施工项目的进度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经济措施与信息管理措施等内容。组织措施包括对控制人员进行层层落实;技术措施包括确定工作进度的技术措施;合同措施包括对合同工期与进度目标的相互协调;经济措施包括对进度计划的资金进行的保证措施;信息管理措施包括通过收集、整理施工实际相关资料,并及时提供文件报告。

通过完整且合理的项目进度计划,可以使得整个项目始终处于可控状态。为了有效地完成项目目标,还必须对项目进度进行有效控制,对影响项目进度控制的因素加以认证分析,以便实现对项目进度目标的主动控制。

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中的动态进度控制过程实际上是一个PDCA动态循环过程,即制定进度计划、实施、检查及纠偏。在有了进度计划之后就应该贯彻执行,并不断根据项目进展的实际情况调整进度计划,进行项目的进度计划控制和管理,使得项目进程按照有序的轨道进行。

二、理论结合实际实施搬迁工程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进度计划

机房搬迁工程要召开项目启动会,通过调研和沟通,就搬迁的设备、搬迁所需条件和搬迁计划进行初步讨论。经过初步讨论沟通协调后,召开机房搬迁进度安排专题协调会,明确了各单位必须在时间点内完成所属设备的搬迁,确保在计划时间内完成整个搬迁工作。

(二)严格按照项目计划组织实施

1、做好项目实施责任落实工作

通信机房搬迁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作为核心网机房其涉及数据、传输等专业设备,承载移动、集团客户等多类业务。针对时间紧、工作量大、协调难度高等问题,必须保证在网运行设备和业务安全稳定的情况下,项目各项任务专门落实到责任部门,部门内部再落实到人。

2、设立项目矩阵式组织开展工作

在通信工程机房搬迁中,通过矩阵式组织将专业人员集中起来,集思广益,互相协调,加强组织的整体性。搬迁涉及每个每个专业都设定了负责人,各相关职能部门指定项目各个项目负责人积极配合。

3、认真召开决策型会议

对于项目启动会、进度安排落实会、问题解决协调会等各种需要进行决策和严格执行决议的会议,邀请能对问题的解决有所贡献,对决策有影响的专业骨干,以及能对执行决策做出决定的各部门分管领导参加,确保议定事项能快速决策并迅速落实。

4、会议形成纪要并及时发布纪要

会议形成纪要并及时发布纪要能够确保会议精神迅速传递到每位需要执行的项目参与人员,所以不能忽视会议纪要的作用和重要性。

(三) 通过多种方式检查项目进度

1、周报制度

为了及时反映项目进展情况和内、外部环境变化状况,分析潜在的风险和预测发展趋势,要求各专业责任人每周提交专业进度报告,包括本周完成工作、下周计划和存在问题,项目经理汇总形成项目总体进度报告。

2、不定期现场检查

项目经理不定期在项目现场对实际进度进行跟踪检查,检查进度实际执行情况,为项目进度控制提供最为准确、及时的第一手资料。

3、定期召开项目进度协调会

定期召开项目进度协调会议,通报各专业完成进度,掌握项目进度动态,对进度滞后的专业采取措施以保证计划完成。

(四)多方通力合作保证项目按期完成

1、项目进度控制

通过多种方式确认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经过与计划进行进行横向对比,找出制约某专业下一步工作的因素并协调解决。对于特别情况请领导出面解决。

2、现场会议解决问题

公司领导和项目责任领导要多次召开项目活动实施负责人现场会议,以便及时、准确地了解项目实施实际进度情况,还了解到下一阶段工作实施时可能潜在的问题。

三、通信工程机房搬迁项目进度管理成效

1、保证项目按期完成

对通信工程机房搬迁项目进度实施管理能够在时间紧、工作量大、搬迁难度高、割接协调量大的情况下,按质保量地如期完成工程项目。

2、运维技能得到提升

对在网运行的设备和业务搬迁过程中,网络调整难度大,运维人员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制定详细的割接优化方案,顺利完成了各项割接及优化工作,网络割接掌控能力和技术水平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实现了各部门的相互协调

机房在搬迁工作由于采用了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因此也给各相关部门带来了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各部门人员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协作和相互了解,实现了各部门的相互协调。

4、保障网络安全

机房的搬迁工作要在用户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机房设备的迁移,搬迁工作保证通信网网络安全运营尤为重要。在机房设备的整个搬迁过程中,要配合用户完成系统测试,向用户提供技术服务。要协调各业务系统厂家维护人员做好网络设备和业务系统数据的保存工作。运维人员要克服各种困难,在安全实施各项割接和网络调整的同时,实现网络结构因搬迁合理的割接方案得到了调整和进一步优化。

5、减少搬迁成本

机房设备的搬迁要确定一个合理的迁移流程。其中包括数据备份、业务进程的停止、设备的停机、开启与设备的下架与安装等等多道流程。由于运行维修人员更了解自家机房的网络特性,因此,大部分割接与调整工作都可以自行完成,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运维成本。

结束语

机房搬迁工程项目涉及的专业设备众多,包括了数据、传输、移动、线路、IT等设备,由于网络承载业务多,而且搬迁工程涉及部门多,时间紧,工作量大,整个搬迁工程只有在利用项目管理理论合理安排搬迁工程参与人员的工作,严格按照搬迁项目进度管理安排,才能保证搬迁项目的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 范黎波,项目管理[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2

[2] 孙军,项目计划与控制[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3

网络机房搬迁实战全记录 篇4

北京 李晨光

领导重视,分工明确

2008 年,中铁咨询集团决定办公大楼搬迁,所以我们公司的网络机房也必须按照要求做统一搬迁,此次新机房的建设完全按照 IDC 机房建设标准实施,在全系统尚属首例。由于缺乏可借鉴的经验,策划人员在机房规划布局、动力系统安装、网络布线、防雷系统安装、KVM(远程控制系统)选购等关键环节上反复论证,咨询了行业内外众多专家,克服了重重困难,于2008年11月基本完成机房建设工作。

机房建设全部竣工以后,机房的搬迁工作即成为信息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机房搬迁工程复杂,不仅要把80多台生产设备安全迁移到新机房,而且要求网络系统的迁移和集中存储系统的迁移必须安全、平稳,不能过长时间影响生产应用。同时此次搬迁规模大、难度高,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为此,集团领导对机房搬迁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由总工程师任组长,信息中心及办公室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的搬迁领导小组,总体负责网络机房搬迁工作,并根据搬迁工作的特点制定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

与此同时,为保证搬迁的平稳、可靠,确定了“分批搬迁、平稳过渡”的总体搬迁方针。经过反复论证、数次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搬迁方案。为了保证搬迁工作的万无一失,各系统在制定了周详的迁移方案的同时,还分别制定了应急回退方案,确保在搬迁过程中出现异常问题时可以及时恢复生产。

2008 年 7 月,在正式申请立项后,我们提交了机房搬迁方案。集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就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与咨询公司沟通,并于2008年8月批复同意。在经过前期动力、空调及网络基础环境的准备之后,信息中心于 9 月、10 月分别进行了测试服务器、测试终端及部分非重要服务器的两次小范围搬迁工作,既对机房基础环境进行了验证,同时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搬迁经验。

准备充分,实施顺利

机房搬迁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之后,集团公司召开了搬迁领导小组会议,确定涉及生产环境的网络设备、综合前置、通用网关、集中存储等80多台设备的正式搬迁工作于11月15日开始。考虑到网络环境的调整和集中存储与各个应用服务器之间复杂的系统关系,为了减少搬迁风险,信息中心对搬迁的设备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最终按照“网络先行,应用平稳,主备分开”的原则,将80多台设备分为3个批次进行搬迁。

在正式向总部进行报备后,11月14日17∶30搬迁工作如期开始。第一批搬迁工作于次日凌晨1:20顺利结束。11月16日,第二批搬迁工作由于涉及线路割接和存储系统(磁盘阵列)的搬迁,持续10个小时之久,由于涉及体积较大的磁带库的搬迁,搬迁过程非常复杂,新旧机房采取搭架吊装的方式进行。第三批搬迁于11月19日进行,涉及3台SUN服务器和IBM小型机及服务器的数百GB生产环境的数据迁移,持续时间近8个小时。工作组成员放弃了很多节假日休息,克服了重重困难,在保障正常生产运行的同时,完成了大到方案制定、人员组织分工、技术准备,小到每台设备尺寸测量、定位,相关工具准备等庞杂的工作。正是在所有参与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新机房的搬迁工作顺利完成,未出现断网情况,未出现任何生产事故。

机房搬迁,经验体会

中铁咨询对于此次机房的大规模异地搬迁进行了一次尝试,在机房建设和管理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此次搬迁我们感觉到机房的搬迁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1)搬迁技术方案必须周密细致、切实可行。其中重点是如何将生产服务器的搬迁与网络迁移方案有机结合。网络的迁移是最基础的工作,只有在网络畅通的前提下才能考虑服务器的搬迁。同时,网络迁移又势必造成维护重心的转移,最关键的应用必须随着网络的迁移而同步迁移。因此线路割接、交换机调整等网络迁移操作绝对不能与生产服务器的迁移分开而单独实施。基于上述考虑,我们最终确定了最关键的服务器、存储、网关随着线路割接而同步迁移,同时主要搬迁过程控制在1到2周以内,尽可能降低主要业务等其他关键应用因网络迁移而带来的风险。

(2)要提前预测搬迁风险。通过前几次对测试机房的测试性搬迁,我们总结出对于大型机房的搬迁主要存在4方面的风险,包括:设备故障风险,即设备在搬迁过程中所出现的损坏:操作风险,即线路割接、上联路由器切换、集中存储系统迁移、关键应用数据迁移(包括数据备份与恢复)、大型设备搬迁等均属于高风险操作,这些环节虽经反复论证在理论上可实施,但操作复杂且无法进行演练,在搬迁过程中很可能由于操作问题带来安全隐患;人员风险,即在搬迁过程中现有技术人员既要负责搬迁工作,又要负责日常生产运行的维护管理,搬迁人员少或精力不够也容易产生风险;其余不可预知风险,如系统的意外瘫痪、运营商线路问题等。在预知这些风险以后才能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3)充分调动一切资源。机房搬迁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不仅涉及行内众多的技术人员,还涉及相关业务部门、服务商、搬运公司等各个方面的人员及各种搬迁所用的器材,其中任何一项都与搬迁进度紧密相关。我们除了与各业务部门密切分工协作外(科技部和业务部门负责分发公告、测试验证),还提前召集所有相关的服务商进行了方案论证,并要求各服务厂商最大限度地准备技术支持人员和相关配件。另外,在充分总结前几次试验性搬迁的基础上,我们在装箱、搬运、装机等比较耗时的环节上增加了人力、工具、通信、车辆配备,极大提高了搬迁效率。(4)采用流程化搬迁方式。搬迁前,机房管理员专门绘制图纸,详细对比搬迁前后的情况;提前规划各个机柜、各个网络设备的摆放位置,还要事先量好机器的具体尺寸,对所有设备进行编号,并填入登记表中之后到现场规划机器的具体摆放位置,力争最合理、最充分地利用机房的有效空间。

搬迁工作大致分为关机、拆卸、装箱、运输、装机、连线、验证等几个环节,由于每次搬迁都有严格的时间要求,而且涉及人员较多,所以搬迁要有条不紊、高效有序。为此,对新旧机房的不同特点,设立了两个搬迁总调度,分别负责两个机房的搬迁协调工作,并根据搬迁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工作设立了关机拆卸组、装箱组、运输组、装机组、验证调试组、技术支持组、后备应急组 7 个小组,在明确了各组职责的同时实行组长负责制,由组长定期向总调度汇报各组情况。

制定了搬迁例会制度,在每次搬迁结束后及时对上一批的搬迁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批的搬迁工作进行确定。在搬迁之前,对所有设备信息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每次搬迁的搬迁调度表和搬迁流程表,交由各组掌握。在搬迁过程中要求各组必须按照这两份表格进行,每完成一个环节,该组组长都必须要在搬迁调度表上确认后,下一环节才能继续进行。按照这样的流程执行之后,我们每次搬迁都没有出现因各环节的衔接问题而耽误进度的情况,更没有出现误操作的现象。

(5)做好系统的充分验证。根据每一批搬迁的特点我们提前与相关的业务部门沟通,由业务部门负责根据在变更时间内对业务的影响程度及时向外发布公告,同时,在系统恢复后进行系统验证。

机房搬迁总结 篇5

1.多次出现返工的情况,耽误进度;

2.项目连续实施时间超过24个小时,较难持续完成后续工作; 3.被建设单位前来巡视的领导发现问题;

4.资源协调欠佳,需要工具、材料时找不到相应资源,浪费大量时间。

问题主要出现在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与建设方领导、各部门间的 沟通协调上,其中质量和进度问题可以通过在项目开始实施前制定详细方 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动态控制方法予以避免:

1.运用WBS工作分解结构将总工程分解为各个小阶段,以项目实施总时间 为依据为每个阶段分配实施时间,并找到关键工作;

2.施工前,让施工人员明确每个阶段的施工目标、施工方案; 3.建立完善奖惩制度。

校园网络机房系统方案 篇6

一、概述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学校机房建设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互连技术迅猛发展。以快速稳定的网络来进行现代化科研及办公,把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至教育、科研、管理信息等领域,并实现与Internet网的汇接,实现计算机网络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管理现代化,以此提高现有人员的教学水平、技术素质、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使之为生产科研发挥更大作用。

不论是高校、企业、事业单位还是个人用户对网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信息、数据、资料的安全、稳定的交流和传输,是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主流。

校园网络中心机房是校园网络的核心枢纽,是数据交换的中心和数据存储中心, 建设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的机房,为计算机的可靠运行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课题。

校园网络中心机房环境,包括硬件与软件环境,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技术,为了保证各种智能设备与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转,计算机机房环境必须满足计算机等微电子设备和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强度、屏蔽、防漏、电源质量、振动、防雷、接地和安全保卫等要求。中心机房建设工程是一种涉及到空调技术、供配电技术、抗干扰技术、防雷防过压技术、净化技术、消防技术、安防技术、建筑和装饰技术等多种专业的综合性的产业。

二、用户需求分析

XXX校区网络中心机房,面积共约X平方米。层高X米,装修完成后要求净高达X米,包括各类功能房间,整个中心机房基本工程包括有机房装修系统、配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空调及新风系统、消防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门禁系统、闭路监视系统、KVM系统)等。机房区域规划基本可分为四大部份,主机房、配线间、气瓶间、配电间。

1)主机房:用于放置UPS电源主机及各种服务器设备等各弱电系统设备安装区域。

2)配线区:用于放置网络机柜、网络设备、光配线架、网络配线架等设备安装区域。3)配电间:用于放置电池、市电配电柜、UPS配电柜等配电设备。

4)气瓶间:用于放置气瓶等消防设备。

三、设计原则

机房建设工程,要以兼顾人机并重之原则,设计应以运行条件、安全可靠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在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系统的设计寿命、信息安全的要求的基础上保证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 先进性:立足于高起点,采用先进、成熟、实用的技术。机房系统中各个子系统软、硬件配置采用模块化、开放式结构并通过集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能耗,实现科学的机房管理。

 高安全可靠性:为保证机房能为用户提供连续不间断的服务,机房须具有高可靠性。系统设计时应尽量减少单点故障的存在。机房内部计算机系统涉及到机密信息,需要保证机房的安全性,必须具有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等安保系统以保证用户的设备和数据不受侵害。

 可扩展性:由于信息网络系统需求的不断变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在施工建设时应考虑对资源需求的改变,以使整个系统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

 易管理维护:通过使用先进和可靠的管理工具来实现系统的高质量管理,以节约人力资源,实时监控、监测整个中心机房的运行状况、语音报警,实时事件记录,迅速确定故障,提高可靠性,简化机房管理人员的维护工作。

 高性能价格比:保证在保证机房的高可靠性的基础上,机房的材料产品、设备的选型应合理选择材料与设备;以较高的性能价格比设计机房,提供高效能与高效益。

舒适性:机房设计中对空调、照明、声响及环境进行优化调整,为管理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四、电气设计依据

● 国标GB2887-89《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 ● 国标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 国标GB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 国标GBJ52-82《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 ● 国标GBJ54-83《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 国标GBJ 232-8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及验收规范》

五、建设目标

整个网络建成之后,将达到如下目标: A、网络运行稳定、速度快

B、整个网络完成后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为以后升级余留了空间。

C、只要添加外接设备,就很容易实现所有电脑接入INTERNET,并能与更多的教育站进行互联,实现网上资源共享。D、整个教学网通过INTERNET或其它连接方式都可以访问其它城域网。E、在每一台工作站都可以运行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

F、网络管理容易,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

六、网络设计方案

1网络体系结构

在整个网络建设中,网络采用快速以太网技术,保证数据的传输的带宽保持在100M上。运用超五类双绞线连接网络主干,采用混合式100/1000M快速以太网连接到桌面。此种结构具有灵活的扩充性,可满足用户在以后网络增长的需要及方便的接入;易于维护,在不影响整个网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自由插拔与更换;保证网络主干数据的快速传输,减少网络数据的传输“瓶颈”,提高网络性能。

整个网络以服务器做为该教学网的网络数据中心,运用双绞线(或光纤)接连各个学生机及教师机。1000M双绞线(或光纤)主干连接各个工作站。

2、网络总体设计

本方案中,将以服务器为中心,其它各工作站作为网络主干用户。桌面采用100M交换速率传输,服务器的主要任务是提供Internet信息服务、数据服务和文件服务。

3、机房接地设计

根据《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及CECS72-97综合布线工程规范,机房所在楼宇应有联合接地体,在主配线间应有3欧以下的接地端子。

4、机房电器系统设计

充分考虑所设计的机房系统的工作性质和任务,以电源供配电的质量、电气装置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技术上的先进性、人员工作环境的舒适性为设计原则。机房内用电设备供电电源均为三相五线制及单相三线制,采用双回路供电; 用电设备作接地保护,并入土建大楼配电系统;

机房用电设备、配电线路装置过流过载两段保护,同时配电系统各级之间有选择性地配合,配电以放射式向用电设备供电;

成功案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宣武区广播电视大学宣武分校

海淀区育新学校 宣武区三义里小学

民建中央办公厅 丰台蒲黄榆三小

香厂路小学 后孙公园小学

南刘中学

宣武政府采购中心

顺义教委教育装备部

角门中学

青年湖小学

六十六中学

师范学校附属一小

郎府中学

西城培智学校 通州区贡院小学 宣武太平街小学 长辛店三中

网络机房搬迁方案 篇7

“三网融合”不断地向前推进,加速了广电网络自身业务的不断发展,从数字电视、互动电视、全媒体电视到宽带上网、专线互联和其它各种增值应用等等。为了满足这些不断增长的应用,原有广电网络的核心传输机房在不断的增添各种设备,而这些机房大部分都是按照传统的电视业务模型来设计的,因此从机房的容量到业务的设计模型等一系列因素都已经不能适应新业务的发展需求。

特别是随着时间的累积,原来可能有部分广电网络核心机房的强电与弱电系统都分布在一起,这给业务的长期运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综合以上因素,广电网络的核心传输机房的改造搬迁势在必行,本文介绍江苏有线苏州分公司 (以下简称苏州有线) 核心传输机房的实际改造搬迁工作的一些经验,希望能给同行提供部分借鉴。

1 改造搬迁前整理工作

苏州有线核心传输机房的此次改造搬迁完全是在原有机房的基础上,将原来前端播控机房搬迁后留下的机房空间按照核心传输机房的规划要求设计,然后将原传输机房设备均搬迁过来,为了控制成本,需要搬迁原有的设备到新机房,而且要保证对在用的业务造成的影响最小,这无疑为方案的设计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为此前期的整理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前期的设备整理工作也是搬迁方案设计中的一部分。

1.1 物理子系统的整理

1. 各业务平台电源系统的整理

苏州有线核心传输机房含盖的业务平台主要有国干、省干、市县密集波分系统,省市县电视信号编解码调度系统,城域传输系统 (SDH、MSTP) ,城域IP网系统,城域ATM网络系统 (少量业务) ,各业务平台服务器系统,各业务平台接入网系统 (MSAP、集中以太收发器等) 。这些业务系统或采用-48V直流供电,或采用220V交流供电,在整理时要了解其供配电方式、功率大小,为整个机房配电系统提供设计依据。

2. 各业务平台的硬件设备整理

其实在整理各业务平台电源系统的同时,就可以对其设备进行归类,并做好相应标签。在此次整理业务平台设备的时候,我们做了一张表格,包含所属平台系统、设备类型、光电接口类型、现机架位置、规划机架位置、与其互联设备接口、电源类型、功率大小等等。这张表为物理资源的统计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3. 各业务平台内部和互相之间的物理连接资源整理

各业务平台内部和互相之间的物理连接,本质上,就是所有业务的走向。因此,我们分别从大颗粒骨干业务、本地接入网业务按图索骥,了解清楚各个业务在机房的物理走向。为了确保业务可能产生的疏漏,我们分别从网管系统和机房实际设备来和原机房图纸核对,保证所有实际在用业务都有物理设备对应,所有物理设备在网管系统中都有记录。这虽然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非常有必要。

4. 光缆连接系统的整理

由于光缆系统包含了出局的骨干路由和本地接入路由,有数根大芯数 (48至144芯) 光缆,因此非常庞大复杂,为了保证搬迁顺利,负责光缆部门将已有的光缆业务资源表与已进行整理的业务设备统计表进行核对,查缺补漏,为光缆资源的割接方案设计制定提供了最准确的资料。

1.2 逻辑子系统的整理

逻辑子系统的整理,其实就是在物理子系统的基础上,进行逻辑资源的清理,它是建立在物理子系统之上,为搬迁方案的设计提供除硬件搬迁以外的软操作,它是整个搬迁方案的核心设计。

1. 所有业务占用的逻辑资源整理

因为涉及到机房所有设备的搬迁,所以在搬迁方案设计前必须对所有设备包含的逻辑子系统资源进行整理,考虑到本次是设备搬迁,因此很多逻辑资源系统都保存在网管系统中,这为业务的搬迁带来一定的便利。

2. 业务占用不同系统平台的逻辑连接整理

在前期整理业务占用不同系统平台的物理连接过程中,就可以对业务占用不同系统平台的逻辑资源进行整理,包括前期对设备物理系统进行整理等,都可以并行操作,最大化地提高工作效率。

1.3 相关业务的提前合并优化工作

在广电网络传输机房各种业务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很多零星的小颗粒业务不断积累,特别是省、市、县部分DS3电视信号业务和很多的集团大客户专线业务,在不同的业务平台上都占用了很多低阶资源,因此将其与大颗粒资源进行关联然后统一从本地低阶接入资源连接出去,可为各系统平台之间的物理连接减少很多光电线缆,极大地方便了搬迁方案的设计。

2 改造搬迁方案设计

2.1 搬迁前新机房总体设计

对于新机房的总体设计规划,考虑原有业务设备的放置,遵循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先进性原则,本次搬迁后机房还要满足核心传输相关业务的若干年发展需求。而且考虑到搬迁实际情况,需要将很多设计准备工作提前细致落实到位。

为了满足搬迁设备需求,在前期必须要完成:机房装饰系统工程、机房供配电系统工程、机房通风系统工程、机房防雷接地系统工程、机房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机房门禁系统以及机房机柜系统工程。下面就和搬迁关系较大的几项系统设计作相关阐述。

1. 电源供配电系统设计

按照国家和省广电相关技术指标,对处在非楼底层的电源设备间的承重特别进行了改造,达到了8k~10k N/m2,满足蓄电池对地板的承重要求。由于传输机房包含的设备有220V交流供电和-48V的低压直流供电,在满足原有搬迁设备的供电设计同时,保障未来若干年的电源需求。

对于苏州有线本次核心传输机房的搬迁,分别通过苏州广电总台两个配电间引入两路不同电源利用KVM切换系统供电,两路供电系统分别引入机房220V配电列头柜,对所有需要220V交流供电机架进行2路供电,同时配备15分钟的UPS (不间断电源) 系统;而对于需要-48V直流供电平台,同样通过主备两路电源系统引入机房配电列头柜,配备4小时左右的UPS系统,对有相关需求的设备进行双路供电。而且配备了柴油发电机以防万一。

为了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设备的搬迁,对于需要-48V供电的核心传输设备,提前放置好电源线,包括连接头等一些细小环节也落实到位。

2. 机房机柜系统设计

在原有广电核心传输机房中,由于绝大部分都是电视信号业务,因此对于机柜功能区域划分并不是很明确。但由于各种增值业务的不断发展,对机房区域功能的划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是日常维护的方便性,另一方面是机房综合布线等简洁性和条理性。

本次新机房机柜系统的设计,按功能区域进行了划分:电视信号区、核心传输设备非标机架区、接入网区、服务器区、光配线架区等。特别是非标机架的核心传输设备,为了保证搬迁,我们留出两排机架位置,设计好高度,将走线桥架按照承重要求提前固定在天花板上,也为以后可能增加的新的非标传输设备预留了空间。

对于标准机柜走线槽设计,按照机柜顶部电、光缆槽位分开、供配电系统电缆全部走机柜下方槽位原则来设计。另外按照功能划分原则,将原有机房设备在新机房位置进行细化明确,并在新机房立面图进行说明。

3. 机房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机房综合布线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参照了国标《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规范》后,根据原有机房各业务平台系统的物理拓扑连接图进行线缆敷设设计,包括各系统平台内部和相互之间的电、光缆连接线、光电缆连接头类型等都做了详细标注。

另外由于机房设备搬迁无法一次性完成,所以在方案设计中考虑到了临时线缆的放置,这些临时光电线缆主要是为不同系统平台在新老机房进行业务沟通而敷设的,因此这项工作在搬迁方案设计中也非常的关键且必不可少。

2.2 搬迁基本原则设计

机房搬迁设计的基本原则:首先按照不同业务系统平台先后搬迁方式来设计,然后根据本业务系统平台和其它平台业务关联量,量越少的越先进行搬迁方式来设计。譬如我们对于业务相对独立的国干传输平台就最先安排了搬迁。

2.3 搬迁步骤设计

1. 光缆先期割接设计

在前期设计中,曾考虑光缆割接跳纤和设备搬迁同步,但在仔细核商后,发现工作量太大,无法利用搬迁当天较短时间内完成,为此对光缆部分设计了独立的先期割接方案。所有涉及到本次搬迁的光缆都提前割接到新机房ODF机架上,然后利用临时尾缆跳接到老机房的ODF机架。当设备搬迁至新机房时,只要把新机房ODF的尾纤更换为已预留放置到搬迁设备的尾纤即可。通过此种方式就避免了搬迁当晚的大量割接工作,也为业务搬迁后业务是否完好的处理预留了足够的时间。

2. 分批实施步骤设计

综合各种因素考虑,我们按照分四批次搬迁来进行设计。

国干传输系统的搬迁:完成了前期的大量准备工作后,就可以对业务系统进行分批实施设计了。按照搬迁的基本原则,首先可以对独立的国干传输系统搬迁,搬迁前一天确认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就绪,包括非标机架底座的安装、对光电线缆的通断测试、对接头类型的核对等等所有细节性工作。

省干传输系统和电视信号编解码设备搬迁:由于本次搬迁涉及到和本地传输系统的很多业务对接,因此在搬迁前更需要核对各种相关连接。包括明确需要光缆部门的ODF跳纤工作。搬迁完成后要利用网管系统核查告警并进行业务通断确认工作。

本地传输系统和接入网系统:在此次搬迁设计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集团客户,因此搬迁前提前和用户的沟通以及搬迁后和用户的确认更显得重要。

城域IP、ATM系统和各服务器系统:本次搬迁可以参照前几次设计,考虑到服务器系统在搬迁后需要重新启动,因此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要求进行开闭系统,以免不当的操作引起的系统崩溃。

在各搬迁步骤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譬如需要准备好各种备份板卡,防止在搬迁后设备无法重新工作。只有周全考虑,搬迁工作才会进行得更顺利、更完美。

3 结束语

苏州有线的此次核心传输机房搬迁,涉及到包括五县市在内的近200万数字电视用户和大量数据集团客户,影响面极大。因此为了积极稳妥的完成搬迁,成立了相关领导小组和实施协调小组。从整个搬迁方案的制定到具体实施的完成,历时半年。特别在方案设计上,细致入微,并借助项目管理方面知识对方案设计进行指导,充分利用各部门各方面力量来对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确保方案设计的完备性、可靠性。在后期利用此设计方案具体实施过程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通过此次搬迁方案设计,也为广电网络提供了相关方面可行的实施参考。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广电核心传输机房改造搬迁的必要性, 然后介绍了搬迁方案设计前的各种系统整理工作以及需要进行的相关业务合并优化工作, 接着说明了搬迁方案的设计基本原则和分批实施步骤, 最后对搬迁方案设计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改造搬迁,子系统,资源整理,设计

参考文献

[1]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93) [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工程设计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上一篇:高三毕业典礼班主任感言下一篇:人性的弱点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