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体育学习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移動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是:具有便捷性的移动终端和广泛性的移动网络应用服务,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该技术,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仅仅能对体育教学管理进行优化,同时还能促进师与生之间,生与生间的交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移动互联网体育学习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移动互联网体育学习论文 篇1: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路径探索

[内容提要] 伴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作为高频使用新技术的社会群体,既创造了海量数据,又受到互联网的深刻影响。基于对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党支部建设情况的实证调研,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可行路径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關键词] 移动互联网;高校党建;学生党支部建设;大数据

[作者简介] 熊校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秦艳龙,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智能科学系助理研究员;周程,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

一、 背景回顾

20世纪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知识和信息通过多通道、多路径的方式更为快速地传播,从最初的口耳相传到近现代的报纸期刊,再到当代迅速发展的多媒体,“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理想得以实现。当今社会已经从互联网时代过渡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并继续与智能终端结合发展。[1]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人工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以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技术。[2]移动互联网作为移动通信终端和互联网结合的产物,同时具备了移动通信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融合的优势。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普及、4G和WiFi通信信号的广域覆盖,信息通过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手机APP等新媒体得到了指数级的增长和发展,人们接收信息、知识的方式和习惯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可以说,当今社会的我们正生活在互联网知识和信息的海洋中。目前我国PC互联网已日趋饱和,移动互联网呈井喷式发展。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8.47亿,2019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553.9亿GB。[3]

伴随着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类良莠不齐的思想观念通过移动互联网如潮水般地涌向了当代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尚处于“拔节孕穗期”,其思想价值观极容易受到各类不良信息的影响,高校学生管理与党建工作的思维、途径、内容和机制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4]面对这种复杂多变的形势,高校党组织迫切需要通过创新的方式,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加强党支部建设,利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多维渠道的信息传播,掌握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主导权。然而相比于传统的党建工作,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党建工作呈现出自身的特征。首先是信息量极大丰富,信息传播速度、接收速度提高,信息传播与接收快捷方便,信息覆盖范围与信息交互即时性全面提升。其次是大学生群体面对互联网环境下思潮多元、信息爆炸、交际虚拟等的特殊情境,如何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充分利用好移动互联网优势,借助新技术、新平台开展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大力推动党建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党建工作需要迫切研究的新课题。[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要求:“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6]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也应与时俱进。然而移动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应用和相关理论研究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相关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证调查,总结了学生党支部建设特点,探索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路径。

二、 学生党支部建设与移动互联网

结合的理论探索

1. 青年学生的特点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7]167当今时代是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青年是移动互联网使用的高频与引领群体,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青年密切相关。高校青年是青年群体中的优秀分子,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当代青年学生熟悉移动互联网,善于接受新事物,具有丰富的移动互联网使用经验,甚至拥有专业的网络技术,他们能随时随地接触到各类信息、多元价值和各种不同思想,是受互联网影响最大的群体。

2. 高校党建工作的特殊性

高校党建工作主体是青年学生。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青年学生通过微信、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移动互联网手段,获取时政要闻、时事热点等海量信息,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当前青年学生对就业创业、心理健康、学科创新、信息获取、思想引导的现实需求也更为迫切。高校党建工作必须立足时代特征,引领青年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7]172所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既是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机遇,也向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挑战。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基层党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所以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学生党支部建设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价值引导、思想引领已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3. 学生党支部建设和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的现实需求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模式迫切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能够把握新时代青年学生特点和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把高校党建和移动互联网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党建工作实效。其一,高校青年学生的特点要求党建工作必须重视青年在知识学习方式、思想发展路径、价值形成导向等方面的特点,以更好地服务青年学生、引导青年学生、引领青年学生。其二,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要求党建工作必须主动创新工作模式、扩大宣传途径、探索党建新思路,化挑战为机遇,找到更适合当代青年学生特点与需要的党建新路子。可见,高校党建工作和移动互联网结合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三、 支部党员对于移动互联网

环境下加强党支部建设的认识

1. 数据总体描述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生党员。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下设四个系,是北京大学最大的学院。学院共有学生2800多人,其中学生党员700多人。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04份,约占学院学生党员总数的30%。问卷对学生党员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习惯、偏好以及对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党支部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征集了他们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党支部建设的看法。

2. 学生党员使用移动互联网的频率及兴趣点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党员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时间都较长。在回收的204份问卷中,每天使用移动互联网时间为1~3小时的学生党员占总人数的48.53%,32.35%的学生党员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时间为3~6小时,每天使用时间超过6小时的学生约占总数的12.75%。仅有13位学生党员每天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时间少于1小时。而通过学生党员经常浏览的内容雷达图(图1)可以看出,学生党员比较感兴趣和经常浏览的是生活娱乐、时政、社会类等内容,其次是体育、就业、考试类内容。

调查数据还显示,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博或者网站、线下老师同学宣传等方式是学生党员获取党建相关信息的主要方式(见图2)。其中,微信群、微信公众号两个选项的响应人数分别为150人和115人,均超过了总受访人数的50%。由此可以看出,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党支部成员参与党建工作的重要方式。在选择微信公众号作为获取党组织相关信息的115人中,关注了3个以上党建类微信公众号的学生占比22.61%,70%以上的学生党员关注了1~2个微信公众号。而在没有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或网站获取党组织信息的74位学生党员中,90%的学生党员表示,如果学院或者党支部开通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他们也会关注。可以说,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博和网站在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选择线下老师同学宣传渠道获取党组织相关信息的同学有100人,在所有选项中排第三位,而宣传栏、报纸刊物和邮件等渠道也是不可忽视的。可见,传统党建宣传方式在党建工作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3. 对于移动互联网与党支部建设关系的认识

对于“党支部建设是否需要同移动互联网结合起来”这一问题,35.29%的学生党员表示“非常需要”,50.49%的学生黨员表示“需要”,9.31%的学生党员表示“无所谓”,还有4.91%的学生党员表示“没必要”。这说明超过85%的学生党员认为党支部建设有必要同移动互联网结合起来(见图3)。

对于利用移动互联网在线上开展党支部活动(学习讨论、统计信息、活动报名等),70%的学生党员表示“赞成”或“非常赞成”,22.55%的学生党员选择了“中立”,只有5.39%的学生党员对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线上活动表示反对。尽管有少部分学生党员表示不赞成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党支部活动,但在党支部活动中哪些方面已经用到了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调查中(见图4),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党员表示已经在党支部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使用到了移动互联网,仅有1位学生党员表示在党支部活动中不使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所以无论从接收或通知工作信息(94.12%)、学习或讨论工作(63.24%)还是文件资料传输接收(80.88%)来说,移动互联网都已经成为日常党建工作的重要手段。

如果说接收传达信息和传输文件只是满足必要的通信需求的话,那么党支部学习或讨论工作就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中更为重要且值得研究并提升的环节。所以本次问卷调查重点调研了当前学生党员理论学习的状况和利用移动互联网加强理论学习的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在204份有效问卷中,有153位学生党员在理论学习中使用了网络,有89位学生党员在理论学习中还用到了广播和电视。这说明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加强党的理论学习的重要渠道。在党支部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好发挥好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与作用,尤其是在理论学习方面,要鼓励党员更好地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随时、随地、随身学习。

4.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问卷还对当前移动互联网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困难和建议征求了学生党员的看法。“党支部成员学习工作繁忙”“内容缺乏吸引力”成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党支部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选项应答人数超过50%)。而学生党员对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加强新媒体在党员思想建设方面的引导”“搭建交流与活动平台,增强党支部活力和凝聚力”“关注党员网上诉求问题与意见的解决”等方面。由此可见,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学生党建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优化的方面,有些党建工作更适于应用传统线下形式开展。

四、 学生党支部书记、委员对于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党支部

建设的认识  为了了解党学生党支部书记与委员对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看法,我们还对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与支部委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有41位在任支部书记与支部委员回答了问卷,约占学院总在任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的40%,另外,有19位卸任支部书记、支部委员也参与了问卷调研。

1. 学生党支部书记、委员对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认识

调查数据显示,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对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党支部建设工作的便捷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有较为统一的认识。如85%的支部书记、支部委员认为相比传统纸质学习材料,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的各类学习材料的便捷性更好,同时73%的支部书记、支部委员认为互联网的有效性更好。在党支部开展“三会一课”等党建活动与活动组织、统计时,90%的支部书记、支部委员认为移动互联网能够起到较大的辅助作用。

2. 学生党支部书记、委员对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建议

调查数据显示,70%以上的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在信息传达时更倾向于使用移动客户端,但是也有5%的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对传统口头通知、当面通知更为青睐。关于在使用移动互联网展开党建工作时存在的隐私权保护问题,有75%的支部书记、支部委员认为能够较好地保护党员的隐私。尽管线上开展活动具有便捷性,也能够保护学生隐私,但调查数据显示,支部书记、支部委员认为移动互联网适合开展的党建活动并不一致,大部分支部书记、支部委员认为移动互联网更适合开展要闻推送、材料学习、典型宣传和舆论引导,而民主评议、思想汇报等更适合使用线下方式(见图5)。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的回答与学生党员对于移动互联网开展党建的需求及其兴趣点刚好匹配。

3.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们也对当前移动互联网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困难和建议调研了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的看法,支部书记、支部委员认为“推送的内容缺乏吸引力”“党员参与热情不高”“支部成员学习工作繁忙”是目前通过移动互联网增强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选项应答人数超过50%)。而对于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建议,支部书记、支部委员认为“加强新媒体在党员思想建设方面的引导”“搭建交流与活动平台,增强党支部活力和凝聚力”“重视党员新媒体素养的培养,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关注党员在网络上的诉求”四个方面更为重要(选项应答人数超过50%)。

五、 对策建议

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当代青年学生处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潮流之中。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这样一种新形势、新情况之下,必然要用好移动互联网这一工具,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根据调查数据和工作实践,笔者尝试探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路径。

第一,在思路创新方面,要进一步开拓思路、实现观念创新,深化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观念、新认识和新思路。高校党建工作管理者和工作者应深入认识信息时代下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性应用对于丰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内容、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形式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传播特征的学习和掌握,从理论上把握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发布、信息传播和信息组织规律,努力使移动互联网成为新时代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沿阵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抓手,将话语权、舆论引领和思想引导权掌握在党建工作者及思政工作者手中,充分激發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在内容方面,应在移动互联网下积极整合各类资源,特别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把握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点、关注点,进一步丰富拓展移动互联网党建工作内容。一是积极整合校内外多部门、多层次的线上线下互联网、大数据资源,建立协同机制,主动精准建设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内容体系和创新内容展示体系,包括理论学习内容、学生党建风采展示内容、学生党支部建设经验、学生组织生活展示等。二是积极与政府、企业乃至社会力量等主体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引入优势互联网资源,充分发掘创造优质内容与优势媒体联合,丰富点面结合的线上线下渠道。三是使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党建工作进一步贴合学校实际、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实际,打造主题鲜明、弘扬新时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品牌性内容。四是可以将一些精品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通过微语录、微视频等方式不断推送给党员等相关群体学习,将移动互联网平台、MOOC平台和微视频等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党建效果。

第三,在形式方面,应进一步创新党建方式方法,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工作。首先,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对于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等内容,可积极运用移动互联网工具,探索开创网络化的党员发展工作形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党建工作效率和质量。其次,在开展学生党建工作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线上移动党建平台优势,积极创建学生喜闻乐见的讨论话题或讨论帖,动员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增强移动互联网平台的趣味度和感染力,提高党建工作的服务效率,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与获得感。再次,搭建高校或院系网络思政、网络党建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与线上党建管理系统形成联动效应,全方位搭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学生党建工作平台。最后,积极引导校内德望高、党性强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党员参与移动互联网党建平台建设,以提升党支部的引领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需要与时俱进地不断创新党建工作形式,利用好移动互联网,但调查数据也反映出传统党建工作方式仍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党建创新时必须双管齐下,充分利用好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和传统媒介的不可替代性,扎实做好党建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红凛.党建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与“互联网+党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32(1):34-40.

[2] 王庆刚.基于农业移动电商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研究与实现[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6.

[3]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08-30)[2019-10-21].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8750.htm.

[4] 李庆波,谢正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创新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3):34-35.

[5] 丁文阁.党建工作与互联网融合创新模式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8(2):99-105.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8.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编辑:牟世晶)

作者:熊校良 秦艳龙 周程

移动互联网体育学习论文 篇2:

移动互联网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融入与运用

摘 要 移動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是:具有便捷性的移动终端和广泛性的移动网络应用服务,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该技术,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仅仅能对体育教学管理进行优化,同时还能促进师与生之间,生与生间的交流。本文首先对互联网+的含义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移动互联网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对策。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移动互联网 影响 策略

随着不断推进的素质教育,各大高校也加大了力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此高校应与时俱进,努力迎合体育教育的发展步伐。教师应与体育教学内容相结合,合理分析和研究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学习水平,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现代化教学技术的积极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1 “互联网+”的含义

具体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运用,深度融合传统行业与互联网,对新的发展生态进行创造。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各个领域中,深度融合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将社会各种资源配置中互联网的集成和优化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全社会生产力和创新力的进一步提高,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形态。通过进一步践行互联网思维,提供更广阔的网路平台,不断演变社会的各种经济形态,促进社会各个经济实体的创新发展。

2 移动互联网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2.1 帮助师生更加便捷的获取体育知识等相关信息

随着近年来不断使用和广泛普及的移动终端设备,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能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和相关信息。不单单能利用移动网络,对知识和信息随时随地的获取。同时,还能有效延伸体育课堂教学,通过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的运用,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学习,并且能很好的辅助体育课堂教学。例如: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以实践为主,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和系统的讲解体育相关知识,由此会对学生运动技术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平台上,以微课程的形式链接或者传送相关的体育知识。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了解和学习相关的体育专业的知识,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还能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锻炼,并且还极大的补充了体育教学的形式。

2.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移动网络教学

随着迅猛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人们选择应用平台的开发和体验,也发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教师可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有效运用,营造一种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形成积极互动的教学环境。移动互联网教学应用平台是是一种有益延伸,教师可在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上,以微课程的形式发布各种教学内容、任务和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对教学过程、目的和内容充分了解。教师应对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类信息进行提炼、判断和捕捉,对学生的需求认真思考,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由此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积极打造移动互联网平台,使广大师生都能主动学习和分享体育信息资源

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在教学管理和体育课堂组织上,通过与学生之间在课堂内外的互动与交流进行体现。在课堂内,师生间主要交流方式,是以学习和练习体育技能为主,教学过程是师生间交流的主要载体。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单向传输的教学方式,师生间不能形成有效的互动,使学生不喜欢体育,甚至是厌恶体育。新课改明确提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体育教师发挥着引导者的作用,而不单纯是知识的灌输者。根据当前社会的教学需求,需要彻底转变传统的一味尊师重道的旧思想,将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性降低,而充分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了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间缺少情感交流,彼此有着淡漠的感情。而通过有效运用移动互联网,能促进体育文化知识的传送。同时还能在互动的过程中,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增进彼此的情感,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来。通过有效的互动,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习的共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和启发学生,挖掘学生身上的潜力,将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出来。

2.3 促进教师对体育教学课程的创新和完善

强调团结与协作,自主与创新,是新时期对学生的要求。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给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指明方向,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开拓视野,将传统观念的束缚摆脱。通过现代化的移动互联网信息体系的构建,对体育教学需求给予满足。例如,在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上,以图片或视频等微课形式进行教学。微课程是一种免费的网上课程,利用网络平台为教学提供服务。微课程特别适用于应用在一些移动终端设备上,如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上。创新服务理念的重要手段,就是服务策略,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与开拓。例如,通过新型知识服务手段的有效运用,以构建涵盖移动知识使用与互动等模式、移动知识查询和需求在内的移动知识服务体系。通过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以此更广泛的传播知识。

3 移动互联网在体育教学中应用途径

面对移动互联网给高校体育教学带来的深远影响,必须不断发展和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及时变革体育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思维。在移动互联网思维下,打造移动互联网的教学应用平台,使体育教学模式更加丰富,以更好的服务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

3.1 学校提供支持与保障

随着目前各个学校不断丰富的体育场地,体育课程不仅要包括最初的田径、体操、足球等,同时还要将一些能引起学生上课兴趣的器材和体育课程类型不断增加。学校在技术、人才和资金上的保障和支持,是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始体育教学的重要条件。在这三个主要因素中,基础是资金,保障是人才和技术。首先是资金,互联网教学应用平台建设过程中,资金是开发硬件和软件的保障。而引进技术培训人才,也需要资金的支持。其次,打造移动互联网平台,必须要人才和技术的支持。基于此,学校在财政政策上应加大对资金投入,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促进软件实力和硬件设备的完善和提高。为了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教务等相关部门也应大力支持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学改革和发展,为移动教学提供优质和高效的服务。

3.2 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有效运用,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与学生的发展需求不适应。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所以,他们必须要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思想和观念。首先,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提高利用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能力。为此,高校体育教学中应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能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熟练掌握和运用。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运用移动终端,对相关知識进行学习。

3.3 积极构建移动互联网教学的新模式

首先,对教与学的新型关系进行构建。一直以来,教育界争论的问题,就是“谁是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很难厘清“以教师为中心”与“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客体关系,由于紧张的教学关系,对教学效果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在移动互联时代,教师利用丰富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的支撑,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能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避免一切不良因素干扰和影响到学生;而学生通过互联网知识的有效运用,能使自身的知识更加丰富。

其次,创建互动教学新模式。通过课堂上的互动,能将学生学习兴趣极大的激发出来。与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相比,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也有着越来越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自身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开展合理的教学,以此对体育教学效果提供保障。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组织和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教师还可利用微课这个载体,围绕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或某个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建情景化的教学模式,最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运用慕课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利用慕课进行教学,教师应与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水平相结合,而不是对西方的教学经验一味的借鉴,同时融入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更好的理解。

4 结语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体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师应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自身观念主动转变。同时,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体育教师应对移动互联网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不断总结和反思,以更好的实现移动互联网下的体育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对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荣.“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新思路[J].青少年体育,2018(06).

[2] 李卿.浅谈互联网时代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J].才智,2017(10).

[3] 王红.“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1).

[4] 刘丹,王苏伟.解析互联网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9(03).

[5] 曹宏宏.“互联网+”时代下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33).

[6] 任波.互联网理念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09).

[7] 樊克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方法[J].林区教学,2019(04).

[8] 庞全.移动互联网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探究[J].南方农机,2017(04).

作者:段晓昱

移动互联网体育学习论文 篇3: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

摘 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积极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水平,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了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变革,也在很大程度丰富了学生随时随地获取体育知识的方式。但移动互联网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利用不当不仅无法提升体育教学的水平,同时还会冲击着课堂教学模式,甚至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中,应该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全面遏制和规避其不利的一面。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高校体育教学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与发展,将移动互联网技术运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能够实现体育教学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能够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还能够全面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热情,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按照教师提供的体育锻炼内容和计划,科学合理的进行,以培养学生科学的体育锻炼意识。

一、移动互联网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积极影响

移动互联网具有快速性、便捷性、交互性等优势,将其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方式,深化师生交流,实现个性发展,这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之于高校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

1.体育知识的共享与传输,扩展了体育教学的范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仅仅是通过课堂组织的形式来开展的,这种课堂组织的方式虽然能够提升体育教学的计划性与组织性,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无法权衡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之间的时长。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体育知识的共享与传输,不断扩大体育教学的范围,不断创新体育教学的模式。手机已经成了每个成年人的必备品,在移动4G网络、无线网络的带动下,教师与学生可以轻松地通过手机实现体育信息的互传与共享。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在讲解新课程时,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来轻松的获取相关的案例,或者了解一些先进有效地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讲,可以在业余时间利用移动互联网来查阅和回顾教学内容,还可以及时就疑问向教师咨询。教师也可以将一些课堂上无法全面阐述的知识点,传输到学生的手机平台上。可见,利用移动互联网,可以有效地扩展体育教学的课堂范围,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通与交流。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来增加体育知识的学习时长,不断磨合和提升自身的体育技能。

2.借助移动平台创设互动环境,实现学生信息的分析与研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教师可以营造良好宽松的教学氛围,教师与学生还可以在平台上实时互动,有效共享。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学校信息技术部门支持下,构建符合学校体育教学实际的移动平台,即我们通常所成的APP。在移动平台上,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及学生的性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体能训练的基本目的等,构建丰富的种类,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来有机筛选,这本身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篮球技巧的类目,喜欢篮球运动的大学生,若想提升自身的篮球技巧,可以在该类目下寻找需要的技巧视频,然后参考该技巧来进行随时随地的练习。另一方面,大学生在使用移动教学平台的过程中,会产生出大量的信息和记录。这部分信息和记录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师可以参考这些数据或信息,分析和研判学生的浏览行为和记录,并针对性地补强教学内容。比如教学视频的浏览记录,浏览记录的数值越大,说明学生浏览的次数越多,这也证明学生对该视频的兴趣和需求越大。

3.利用微课程实现多种方式的教学,全面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里,微课程是其主要的产物。微课程的运用,能够极大程度地借助于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的优势,将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视频、图片、文字、互动等多种方式来传输到学生那里,全面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微课程是借助于网络平台提供免费的网上课程,微课程特别适宜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中未完成的教学内容,通过微课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也可以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通过微课程的方式传输和共享至移动平台上,供学生及时的补充和完善。此外,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时长仍然难以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仍然有待提升。利用微课程的方式,能够实现碎片化的体育教学工作。学生可以利用零碎的个人时间来登陆移动平台,获取相应的教学内容。这种知识获取的途径,符合学生的移动网络应用心理,能够全面调动和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二、移动互联网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负面影响

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移动互联网的运用虽然能够革新教学方式,强化师生交流,提升教学质量,但同时也容易滋生一些负面的问题。

1.教学方式的整体碎片化,严重影响学生的接受能力。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得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出现碎片化。这种碎片化往往需要学生的自制力和目标性来予以抵消。但在教学实践中,仅有较少的学生会设定学习目标,并学会自我克制,以提升学习的成效。移动互联网会造成高校体育教学的三大碎片化,其一,由于移动网络平台自身内容呈现或者内存等因素的影响,原本系统连贯的教学内容在传输、共享、浏览的过程中,会出现碎片化,无法系统呈现,这势必影响学生的信息完整接受,使得学生的学习出现知识的断层。其二,学生注意力容易被碎片化。移动网络平台上的信息是纷繁复杂的,一旦学生缺乏完善的学习目标支撑,缺乏科学的自我控制能力,将很容易迷失在海洋般的信息中。其三,学生学习时间的碎片化。虽然移动互联网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知识的需求,但同时也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时间碎片化。

2.学生思维易受抑制,教学模式将受到冲击与挑战。移动互联网平台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性地获取知识和信息,这同时也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等,使得学生不愿意动脑子,依赖互联网快速化地获取信息和知识。比如学生对于某些体育技巧的理解,容易被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现有的信息给“带跑偏了”,使得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出现“先入为主”的问题。同时,移动互联网平台的产生,沖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凸显了严重的弊端,但网络教育自身也问题重重。移动互联网平台的产生,颠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传统关系,同样也会产生其他相关的问题。

三、移动互联网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移动互联网在高校体育教学送是一柄双刃剑,有利有弊。为了全面规避移动互联网的弊端,充分突出其优势,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全方位地运用移动互联网平台,积极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体育知识和理论。一旦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要及时借助网络平台,与教师进行沟通。其次。高校体育部门应该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培训,使得他们能够在应用移动互联网平台的过程中,自觉转变观念,不断提升平台的应用能力。最后,高校体育部门还应该会同教务处,结合移动互联网平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推陈出新,构建符合移动互联网平台特色的新的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的共同进步,长期发展。

四、结语

移动互联网是一柄双刃剑,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移动互联网虽然能够推动教与学的协调进步与发展,同时也容易滋生严重的问题,割裂教学方式,影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应用中,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不断提升学生的素质,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与优化。

参考文献:

[1]董文琪,移动互联网对参与式教学的双重效应分析[J],江苏高教,2014年02期.

[2]姜勇,王东海,移动互联网对高校体育教学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05期.

作者:陈玉权

上一篇:员工个人工作总结优选3篇下一篇: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三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