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学检验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医学检验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应用的平台,起到助力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关键作用。当前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已然充斥进医疗系统的所有环节,检测技术能迅速地初步判断疾病情况,并为下一步的诊断治疗提供最有力的前提支持。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复合技术广泛应用,都给基础医学检测技术带来更多的机遇以及更大的挑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基层医学检验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基层医学检验论文 篇1:

面向基层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医学检验

利用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 。设计染色体病诊断技术 、基因诊断和基因检测、遗传性状观察和遗传规律应用等三个知识模块单元。每个知识模块均由若干个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承的验证性 、应用性实验组成 , 这些基本实验从整体上又构成了一个设计性、 综合性的大实验, 培养学生的综合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与学之中既能让学生掌握医学遗传学的基本技术技能 ,又能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利用开放实验平台,强化学生实验技术训练,将部分科研成果转化为开放式实验 ,充分利用学校的分子生物学试验室,选取学生中动手能力强,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学生参与与遗传学相关的课题的试验操作及观察,使学生接触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通过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方法。要求学生能理解实验目的,自己动手,悉心观察,实事求是,勤于思考。通过实验教学,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实用型人才。

2.3 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查评估方式,促进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以往的教学考查多采用期末结业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大多数学生把应付考试作为学习的目的,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改革考查方法,在考查方式上不局限于期末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各个章节的知识内容,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课堂上勇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表达出自己对该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对将来临床应用的指导,对于表现突出的记入平时考核成绩,期末按比例纳入结业成绩。课下可以采用小论文的形式鼓励学生发表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对于精采的文章列入期末成绩一部分。利用休息日鼓励学生到街道、居委会、医院等进行本课程中常见遗传病,遗传现象的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列入期末技能考评的一部分。定期开展本学科的知识竞赛活动,试验技能竞赛,对于表现突出的,列入期末考核的鼓励成绩。加强实验技能操作的考核。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趣味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学习目的定位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从观念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2.4 教学改革的反馈,教学过程针对每节课课程标准采用提问,抢答,论述,课下坐谈、检验技能比赛,考试等形式进行反馈,检查教学改革目标的实施情況。

3 结果与讨论

通过学生座谈、同行反馈、学生考试成绩、实习医院对学生满意度调查等方面的综合对比,2009-1011级我校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对医学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明显得到提高,基层医院及实习、见习医院的对我校2009-2010级检验专业学生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教学改革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徐克前等 多模式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促进医学检验复合型人才培养 检验医学教育2011- 12.

[2] 张忠寿等 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

[3] 管敏鑫等 基于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探索 检验医学教育 2010- 3.

[4] 张继瑜等 构建基于医企联合培养的检验医学教育新模式 检验医学教育2010- 12.

[5] 张继瑜等 突出实践和创新能力, 培养实用型检验人才 .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 12.

作者:张群芝 李新伟 郭嘉林 周伟 赵华东 罗海澜

基层医学检验论文 篇2:

基层医学检验的现状及思考

摘要: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医学检验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应用的平台,起到助力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关键作用。当前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已然充斥进医疗系统的所有环节,检测技术能迅速地初步判断疾病情况,并为下一步的诊断治疗提供最有力的前提支持。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复合技术广泛应用,都给基础医学检测技术带来更多的机遇以及更大的挑战。本文主要对基层医院临床检验的现状作出直接分析,并在此基础探寻存在问题,思考并提出有益的建议措施,旨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医学检验;基层;现状;思考

医学检验作为现代科学实验技术和生物医学交叉的学科,涉及临床医学、物理学、临床生化、免疫及经济学等,并通过对生物医学、计算机等学科理论知识和新型技术的综合应用,成为解决有关慢性疾病的全面诊断、病程监控、治疗决策和预后的判断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基层医院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期,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广泛应用于浆液性渗出检查、前列腺液检查、羊膜穿刺、脑脊液检查、瘘管管灌洗等项目检测,其应用前景充斥各自在领域及临床活动,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力,并且可以快速完成检验操作,实现针对急慢性疾病的诊断。基于此,探究基层医学检验的发展现状及改善措施,既可以显著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与完善学科建设,又可以丰富检验医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养,意义重大[1]。

一、基层医院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新型检测技术及电子仪器的普遍应用,使得基层医院的临床醫学检测获得快速发展及进步。互联网技术、医用电子技术和激光机器等领域的综合应用,不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及可靠性,更是突出了医学检验对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基层医院的临床医学检验在文件管理、质量控制、检验人员专业知识等方面还是存在一些的问题,对最终结果的正确率产生本可避免的影响。

1.1文件管理不规范,缺乏标准化

检验过程及结果的文档存储与管理是审查作业的基础。总的来说,科学合理的文件管理体系是保障检验科的准确性及可靠性的关键。当前,部分管理人员并不理解文件管理的基础概念和重要性,所以在创建档案文件时,没有合理分类及规范编译的理念,常常出现原稿记录丢失的情况,难以正确保存文件[2]。因此文件管理负责人需健全文档存储与管理制度,规范文件操作标准,并采取不定期的抽查,及时发现及改正错误[3]。

1.2质量控制不严格,制度不完善

质量控制是保障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核心,如果这一环节没有合理把关,则会因为检验质量无效而难以对临床诊断提供可信赖的基础信息,更容易造成误导,使得病人承担本可避免的痛苦和损失。例如:部分检验人员未能正确、及时摆放标本,造成标本由于过时放置而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少数检验人员还未熟练掌握新技术或新仪器,不能高效率、科学使用检测方法及试剂,产生一定的误差,从而对检验结果造成部分影响。此外,还要提升检验科室的管理水平,不但要着重保障仪器与试剂的选用,还要重视检验人员、定期仪器保养及校准仪器混淆等,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保障基层医学检验的质量[4]。

1.3检验人员知识水平及经验待提升

检验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科研的整体进场状况及技术设备实践能力。由于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及设备设施的不断换代,对检验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及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基层医院来说,普遍存在缺乏综合素质强、经验丰富的高等检验工作人员的情况,对基层医院检验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造成不利的影响,限制了临床医疗工作质量[5]。此外,与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不够,人员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较低,阻碍了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加快检验人才队伍建设,定期举办实验技能培训及理论基础知识,增加不同科室的交流机会,逐步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对前景技术具有预判及分析能力。技能上相对而言,既要保障检验人员能够熟悉各种先进仪器的操作步骤,还要拥有实验诊断综合技巧。

二、提升基层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思考

2.1完善检验制度,提升质量水平

需要提升医师面临意外事件发生时的处理能力,着重对前沿技术,先进知识、新型测量方法的工作原理采取审查。不断强化标本采集流程,检验部门应严格控制质量、控制措施、标准化、系统检查,严格室内系统质量控制,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降低检测实验的误差概率[6]。实验室人员需要制度科学统一的检验操作流程,然后将得到的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后反馈给相关人员,让其执行相应的改进措施。检查部门改善环境:要定期对检验设施设备采取维护与改良,适当投入资金购买先进的设备,更新和完善检验流程,保障检验工作的顺利展开[7]。

2.2提高检验人才素质,加强沟通

检验科学的发展趋势必然适应社会与检验医学发展的需求,所以需要培养许多高素质的检验人员,要求其基础知识及技能广泛,也需要临床医生协助检验人员提升基础疾病判断能力,使其不但能够娴熟掌握电子仪器显示的实验数据,还能对产生这种数据结果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解构。同时,应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评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应促进检验工作人员与医师之间的沟通,使临床医生初步理解检验项目的数据意义及具体方法原理。万一出现不正常的检验结果需立刻提醒临床医生,并共同分析造成这种检验结果的原因,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8]。

参考文献:

[1]曾俊祥,潘秀军,沈立松.检验医学与人工智能的现状与未来[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0,43(12):1145-1149.

[2]孟祥恩,张政宇,马泽民,等.临床医学检验中心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学养生,2020,23(2):281.

[3]石豪.论临床医学检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0):112-113.

[4]陈松.分析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防护现状和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8):39-40.

[5]曹敏.我国医学检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健康前沿,2017,26(10):281.

[6]梁虹.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及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2):150-152.

[7]牛志立,张平安,李栋,等.检验医学实习生现状调查分析和工程师培训的效果评估[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4):147-149.

[8]帅红玲.检验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用现状与发展调查研究[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8,7(2):187-188.

作者:饶萍

基层医学检验论文 篇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

【摘 要】本文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现状,阐述当前医学检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学科发展趋势,依据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以校院深度融合为基础、模块化课程体系为核心、“医教协同,就在临床”的“实境训教”模式为手段、人才质量监控考评系统为保障和“实习—就业”一体的多元化实习就业模式为导向的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培养体系,旨在提升检验专业的内涵建设和学科影响力。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医学检验 专业人才 培养体系 岗位胜任力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诊所(医务室)和村卫生室等,是我国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实现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健康中国2030”这一伟大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力度,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临床医学方面的硬件和软件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临床检验科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科室,对当前疾病的诊疗、发生发展、转归的判断和分析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医学检验。对现代临床医疗实践来说,检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职业岗位能力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临床医疗水平。

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93.6%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对象是广大基层人民群众。但当前的医学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我国的现实,重视高职和本科教育,办学视野长期滞留在服务高校、城市和大医院上,忽视了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服务基层为主要目的的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教育,对临床予以辅助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校院合作根基不牢,阻碍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医院是锻炼学生实践技能、提高职业岗位能力的重要场所,校院深度融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先决条件。目前我国缺乏相应的校企合作政策、法律法规保障,导致校院合作的深度、广度、力度和持续性以及稳定性不强,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上,这势必会严重阻碍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进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材陈旧,传统的课程体系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

目前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教材陈旧、更新慢,缺乏为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要就业方向的中职医学检验专业编写的教材,导致已经用了10多年的教材还在使用,甚至以高职、本科的教材代替。随着AR、VR等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辅助教学和学习材料开始由二维走向三维,由视听走向体验。此外,微课慕课、教学资源库等新型教学手段不断更迭,都体现出传统的课程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

(三)供给侧的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需求侧的人才要求

长期以来,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相对滞后,一直以临床医疗作为其培养的主要方向,导致专业面狭窄,就业方向单一,就业问题日渐突出。随着我国社会健康观从“以治疗疾病为中心”向“以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转变,以及临床检验已进入仪器检验时代,作为需求侧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作为人才供给侧的职业院校存在教学与临床脱节的现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理论基础不扎实、岗位能力不强、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较差,很难胜任当今的临床检验工作岗位。

二、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现状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本文提出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成长的特有规律,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以“五驾马车”保驾护航的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培养体系。“五驾马车”是指以校院深度融合为基础、模块化课程体系为核心、“医教协同,就在临床”的“实境训教”模式为手段、人才质量监控考评系统为保障和“实习—就业”一体的多元化实习就业模式为导向。

(一)建立“利益共同体”,促进“五位一体”多方协同的校院深度融合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对经济利益追求和企业自身发展考虑较多,担心自身利益受损和政策制度缺失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两大阻碍。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直面当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存在的“校热企冷”问题,强化了企业作为学校办学及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作用。基于此,广西医科大学附设玉林衛生学校(以下简称卫生学校)与市内8家合作医院进行了多次深入的沟通交流,本着对学生、对医学职业教育负责的态度和坚持医药卫生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及遵循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成长的特有规律,合作各方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按照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利益共享、人才共育、职责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了基于职业教育“利益共同体”的以政府为引导推动、专业/行业协会协调指导、学校与医院双重主体以及家庭高度参与的“五位一体”多方协同的产教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厘清了政府、专业/行业协会、学校、医院和家庭的权责边界,突破了校院合作中的瓶颈,为后续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对接临床岗位,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基于岗位任务分析与职业能力研究相结合的课程开发方式已成为中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框架之一。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既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兼顾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更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兼顾岗位胜任力的培养。所以,为协调好上述诸多目标,卫生学校根据临床实际,紧紧围绕职业岗位,编写了《基层医院检验仪器使用与维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用临床检验操作技能》等校本教材,并将这些校本教材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4门核心课程(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技术和免疫学检验技术),按照医院检验科室(临床生化检验科室、临床检验科室、微生物检验科室和免疫学检验科室)的标准,设置成与之对应并与临床实际工作岗位高度接轨的4个课程教学模块,每个课程教学模块再按照临床的检测组合及岗位要求,设计成若干个典型的临床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以完成任务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为目标,构建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同时,还积极依靠现代互联网等电子信息技术,在模块化课程体系中融入“互联网+”元素,充分开发利用微课慕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教学资源进行线上教学。

(三)实施“医教协同,建立临床”的“实境训教”教学实践模式

基于“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课程模块,按照“一早一多一反复”(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临床教学理念,以典型临床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在医院检验科的真实职业环境里,通过“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模式,使学生在臨床一线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从“医生填写检验申请单(即开始接待病人)→检验报告发到病人手中”这一实际工作过程的“六真一实”(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临床心境、真实的临床标本、真实的临床检测项目、真实的临床仪器设备、真实的检验报告作为考核标准和实际临床一线检验人员带教)的教学模式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学习(见图1)。这种“医教协同,就在临床”的“实境训教”教学、实践模式,达到了“三真”(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教学要求,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大大缩短了实习生和毕业生适应和胜任临床检验工作的时间。

(四)强化监控考评机制,严格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有国家的准入考试,毕业生必须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才能持证上岗合法执业,但从前述的调研可知,在被调研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高达66.4%的检验工作人员没有任何职称(即无证),作为供给侧的职业院校所培养的毕业生的质量达不到需求侧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必须进行严格的人才质量控制,才能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卫生学校建立了以保障体系、考核体系、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为“四位一体”的全方位、全过程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监控考评系统,从不同侧面综合评价教学质量。

建立教学条件保障和师资保障。卫生学校医学检验专业为自治区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具备良好的校内教学和实训条件。校外方面,卫生学校与市内8家三级医院建立了深度的校院融合,可以充分利用医院的真实环境和先进检验仪器设备进行“实境训教”;与本市三级医院检验科建立了持续的“理论←→ 实践”循环往返、与时俱进的终身制“双师型”师资队伍培训机制,将教学与临床岗位需求、师生与临床一线检验工作者结合起来。

建立思政品德考核和专业考核。2020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且用人单位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将个人的职业素养放在招人用人的第一位,因此,卫生学校除了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还非常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把生命教育和爱国奉献的医德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直至整个职业生涯。专业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一方面,按照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的标准和要求,反复进行模拟考试练习,对提高学生毕业后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医院检验科的真实职业环境,进行医学检验基本技能和临床检验操作技能的考核练习,能极大缩短毕业生适应和胜任临床检验工作的时间。

建立学情预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根据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学业表现,建立学情预警制度,制订学情预警的量化标准,进行学情分析、风险评估和干预措施,并按由轻到重的严重程度将学情风险警示分为Ⅰ级(Ⅰa:提醒,Ⅰb:批评)、Ⅱ级(Ⅱa:警告,Ⅱb:严重警告)、Ⅲ级(Ⅲa:记过,Ⅲb:留级)和Ⅳ级(Ⅳa:留校察看,Ⅳb:开除学籍)共四级(每级再分为两个亚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标识。对所有被列入学情预警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借助学校数字化校园教务管理系统软件,制订了以教务科、研究室、监控组、教学督导组、校内外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质量督导小组、学生等为监控体系的多种形式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系统,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并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不断地调控和优化教学过程,不断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卫生学校在督导评教、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和学生评教等校内自评以及同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政府、专业行业协会、企业、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家庭及其他社会组织所组成的第三方评价体系。通过收集汇总多方的反馈信息,认真分析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能极大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五)拓宽就业渠道,开展“实习—就业”一体的多元化实习模式

拓宽就业渠道,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有利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颁布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教理念。基于此,卫生学校进行了医疗卫生与健康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调研,从调研结果可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型的综合临床医疗单位对专科及以下层次的毕业生的需求有所减少,而基层医疗单位和企业(公司)对中职和专科的毕业生却非常欢迎。但由于受家庭及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91%的毕业生首选的工作意向单位是县级以上的医疗单位。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审时度势,基于市场需求,并从广西的经济、文化风俗及职业教育相对落后的区情、乡情、医情出发,改变传统以大医院为唯一实习方向的弊端,开展了有助于就业的“以生源地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2个阶段+多种途径”(2个阶段是指三级医院(或条件较好的二甲医院)与基层医院,多种途径是指医院、企业、公司及其他与医学相关的机构)的“实习—就业”一体的多元化实习模式,并培养学生理智而现实的就业观念。

三、实践成效及建设成果分析

本文构建的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自2016年9月开始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显著

笔者对2015级和2016级两个年级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从入学开始到毕业后的一年,进行了全方面、全过程的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其中以2015级的89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育人模式,2016级的64名学生为观察组,完全采用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即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生源情况以及授课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通过收集两组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就业情况、参加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以及用人单位的评价即岗位胜任力评价等信息,作出统计分析(调查问卷的信度、收集到的资料等均符合统计学要求,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得出如下结论。

教学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满意度高。观察组学生对学校教学条件、任课教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学习效果的满意度较高,分别为98.4%、93.8%、95.3%、100%和96.9%,均比对照组高。经X2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特别是在教学条件、实践教学和学习效果方面,满意度差异达到了极其显著水平。

就业质量和资格考试通过率明显提高。从表1可知,观察组的整体就业率、对口就业率、首次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分别为96.9%、93.5%、55.3%,都高于对照组的85.4%、69.7%、27.9%。经X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毕业生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特别是在首次参加国家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和对口就业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毕业生的基础更加扎实牢固,而且大部分从事的都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就业质量更高。其中,统计就业的截止时间为毕业当年的7月31日,升学视为就业;对口就业即工作与所学专业符合程度,是指从事医疗和与大健康相关的行业以及与检验相关的仪器试剂软件的生产、销售和维护等行业,升学视为对口就业;首次资格考试通过情况只统计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人数,不参加资格考试毕业生不在统计之列。

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岗位胜任力。经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见表2),在岗位胜任力总均分以及核心能力胜任力、通用能力胜任力和专业能力胜任力这三个维度上,两组学生存在差异,观察组学生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①岗位胜任力由核心能力胜任力、通用能力胜任力和专业能力胜任力3个维度组成,每个维度10项指标,共30项指标,其中核心能力胜任力和通用能力胜任力的每项指标按好、较好、一般和差分别赋予3分、2分、1分和0分,总分均为30分,得分越高,胜任力越强(以下同),20分及以上为胜任,低于20分为不能胜任。专业能力胜任力,前面8项每项指标按好、较好、一般和差分别赋予6分、4分、2分和0分,后面2项即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每项指标赋分为好18分,较好12分,一般6分,差0分,总分为84分,56分及以上为胜任,低于56分为不能胜任。3个维度总分即岗位胜任力满分为144分,3个维度均胜任才能胜任职业岗位。②调研时间为毕业当年的9月,调查对象为在职在岗且对口就业的当年应届毕业生。其中观察组61人,对照组63人,问卷回收率100%。

而在胜任率方面,经X2检验,结果表明同样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特别是在岗位胜任率和专业能力胜任率这个维度方面,差异都达到了极其显著水平。说明与传统的育人模式相比,采用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即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明显增强,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从对用人单位的调研可知,大部分毕业生自参加工作以后,几乎不用岗前培训就能胜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检验工作岗位且能独立开展工作,毕业1年后有将近55%的学生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

(二)专业内涵建设成效显著

教科研成果丰硕。5年来,检验专业教师围绕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丰硕教科研成果。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了检验专业成果论文13篇;参编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3本,校本教材3本;制作检验专业核心课程微课22个;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各1项,其他国家级、省市厅级奖励12项;主持5项省市厅级科研课题;撰写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调研报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校院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等报告。

“双师型”检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效显著。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培养了一批业务能力强、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优秀师资队伍。其中,在职称方面,1人升正高,6人升副高,3人升中级;学历方面,1人为本科,9人为研究生;本专业的10名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

促进了学科建设,提升了检验专业的内涵质量。随着研究和实践成果的不断开发应用,有力地促进了专业的建设发展。本校医学检验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同时也是中央财政拨款200万元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与市内8家医院进行了深度的校院融合。目前学校检验专业的仪器设备价值近千万元。

(三)以点带面,专业发展引领全校并辐射区内外

本研究成果在全区、全国范围内推广,为中高职院校的其他专业学科(特别是医学类专业)的建设及研究提供了“操作性强、可复制粘贴、可直接借鉴和参考”的理论和实践指导。该人才培养模式在本校的其他专业群推广应用,成效显著,有力地促进了这些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其中护理、药剂和助产专业还先后被评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成果经区内外多所同类学校使用,同样广获同行好评。

总之,通过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以校院深度融合为基础、模块化课程体系为核心、“医教协同,就在临床”的“实境训教”模式为手段、人才质量监控考评系统为保障和“实习—就业”一体的多元化实习就业模式为导向的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培养体系,经过4年的实践探索,卫生学校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极大地提升了专业内涵建设和学科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朱荣富,戚林,刘康海,等.广西乡镇卫生院医学检验技术人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20).

[2]李政.新时期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建设:挑战与变革[J].职业技术教育,2020(3).

[3]张继瑜,蔡贞,熊石龙,等.凝聚检验专业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南方醫科大学医学检验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5).

[4]熊立凡,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吴儒练.欠发达地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意愿、动因及影响因素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9(5).

[6]徐国庆.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型[J].教育研究,2016(3).

[7]宋保兰.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8(12).

[8]孟庆永,姚文斌.“新物流”背景下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体系重构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20(1).

[9]肖霄,张媛媛,张彬.“实境训教”实践教学改革—以石家庄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6).

注:本文系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基于政校院‘三位一体’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编号:GXZZJG2016A04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荣富(1977— ),男,汉族,广西陆川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医学职业教育教学。

(责编 施 木)

作者:朱荣富

上一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精选2篇)下一篇:宪法科技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