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改造分析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山区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与此同时,山区公路的养护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本问对山区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提高山区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和质量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山区公路改造分析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区公路改造分析论文 篇1:

对山区旅游公路改造设计实例的分析

摘 要:从路线布设、技术指标选取、交通安全设施、排水工程、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文成县百丈漈通景公路改造设计实例进行分析,对山区旅游公路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山区道路 旅游公路 改造设计

1 工程概况

文成县百丈漈通景公路是百丈漈风景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对外交通的主通道,全长11.4 km,位于海拔300~638 m之间,属山岭重丘,沿线灌木植被茂密,公路一侧傍山一侧临崖,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公路主要用于电厂大型设备运输,改造前为等外公路,路基宽度为4~5.5 m,很多路段尚不能达到准四级标准,回头弯半径小于极限半径,多处坡度大于10%,连续纵坡超过规范要求,加上年久失修,边沟堵塞,路面破损严重,不仅存在行车安全隐患,也不能满足旅游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2 项目设计实例

2.1 路线布设

综合考虑道路使用功能、投资资金、环境保护等因素,路线布设基本是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设计,尽量保护植被,避免大填大挖,尽可能减少临溪临崖路段土石方开挖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公路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款规定的极限值,如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都应严格掌握;但对于好中求好的线形指标,如曲线间的直线长度可灵活掌握,不宜片面追求高指标。

2.2 路线设计指标的选用

山区景区旅游的公路等级应根据实际地形特点和景区道路功能综合考虑确定,并合理选择技术指标。同一条旅游公路可根据实际地形不同,设定不同的车速,选择不同路基宽度,困难路段亦可适当降低公路等级,灵活选用技术指标,避免刻意地裁弯取直、大挖大填,最大限度地保护沿线原始植被和生态环境。

(1)路基宽度

路基宽度因根据景区旅游公路通行需求和使用功能合理确定,条件允许时可适当加宽。当受到条件限制,可设计单车道公路,并结合地形合理布设一定数量的错车道或临时停车道,以避免临时停车妨碍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同时,采用混凝土边沟,并对路肩进行硬化,以改善路面宽度。根据国内许多实行旅游专线景区的管理经验,山区旅游公路一般限制社会车辆进入,景区通过设置旅客集散中心,稳定驾驶员队伍,定时采用旅游大巴接送游客,并对车辆安装定位系统,甚至规定车辆交会地点,实现旅游车辆有效、有序管理。因此后期加强对景区公路的经营管理,路基宽度可根据地形条件适当放宽。

(2)最大纵坡

景区旅游公路的通行需求和功能定位,对道路最大纵坡的选用有直接的影响。考虑到山区景区旅游公路的特点,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议景区对旅游公路进行统一管理与使用。当公路设计的纵断面条件受到限制时,可根据小客车的爬坡性能作为设计参数,适当放宽对最大纵坡的限制,同时加强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这样既保证行车安全、减少工程造价,又有效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2.3 排水工程设计

由于山区旅游公路沿线植被丰富,地表水系发达,景区公路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因此路基排水设计尤显重要。调查显示,水害是使山区公路破坏的主要形式,路面积水不仅影响车辆行驶安全,还会对路基整体稳定性造成破坏,最终导致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景区旅游公路排水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在山区旅游公路设计时,为保证行车安全,避免路面过早损坏,应先对现场进行水文调查并结合原道路涵洞设置情况,再进行综合排水设计,将山水引至排水系统后,迅速、及时地排除。

2.4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安全问题是当今社会的永恒话题,公路安全离不开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交通安全设施必须从设计环节着手,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必要的安全方案论证,以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和游客、行人通行的安全。景区旅游公路应严格按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的规定进行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景区旅游公路由于受到地形地势的限制,往往难以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有时甚至突破了技术指标的下限值,因此必须通过安全设施设计方案论证以及提高防护等级予以弥补。

2.5 环境保护设计

旅游公路一般位于风景区、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内,沿线自然植被和生态环境较好,当地政府和社会舆论对对景区旅游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要求和关注度较高。景区旅游公路建设必须坚持“在设计上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在施工中最小程度地破坏和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态环境”的指导原则。从环保的角度讲,保护生态环境和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是该公路建设成功的关键。

(1)水土保持设计

旅游公路设计应同时进行水土保持的设计。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必须因地制宜,既要符合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要求,又要兼顾其实施的可行性,还应考虑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协调,以及各种措施之间的综合布局。在路线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填挖方平衡原则,充分利用开挖方,减少废方。在施工过程中应防止水土流失、淤塞河沟、污浊水体,及时对边坡进行防护,建立良好临时排水系统。对临时堆放场地应做好排水、防护(植树、植草)等方法防止水土流失。

(2)洪涝水利及水环境的影响设计

公路沿途设置了桥、涵等交通、水利设施,以满足防洪排涝的要求,公路两侧边沟兼有防涝及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在施工时对承包商提出必要的保护措施外,对河道的改移应确保泄洪畅通,满足泄洪要求,避免水流对岸坡的冲刷,并作必要的防护措施。

(3)施工环保措施设计

由于公路沿线下边坡坡度均大于60 °,公路下方有多处景点、居民住宅,石头因此施工期应注意环境安全,挡土墙清基和砌筑石料均采用人工开挖并结合支架垂直运输,严禁随意倾倒。山体开挖应优先采用机械开挖,由上而下逐层开挖,山体开挖之前应进行爆破施工专项方案审查,报业主、监理、设计、公安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施工,确保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山体开挖爆破施工必须采用预裂爆破并保证光面爆破效果,同时严格控制用药量,并采用搭设脚手架、挂设竹篱笆、麻袋遮盖等防护措施,确保施工无飞石,山下无落石。

3 结语

在文成县百丈漈风景区通景公路实施建设过程中,采用动态跟踪设计服务,充分坚持“安全、环保、科学”的设计理念,选择合理的公路等级和技术指标,注重交通安全设施以及环境保护的设计与运用,主要建设以拓宽路面、就势设置错车道、局部路段截弯取直、回头曲线改造、调顺纵坡、硬化土路肩、完善排水设施和交通安全防护设施为主。在实施过程中,有效地避免了对景区环境的破坏,有力地保护了沿线自然环境,赢得了地方政府的肯定和社会的好评。因而,笔者认为,该景区旅游公路项目的建设及其设计理念值得同类项目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T D81-200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S].2006.

作者:翁文林

山区公路改造分析论文 篇2:

加强山区公路养护管理的措施探析

【摘要】随着山区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与此同时,山区公路的养护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本问对山区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提高山区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和质量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山区公路;养护管理;小修保养;措施

山区公路养护效果可直接体现在山区公路路况上,且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加强山区公路的日常养护管理、提升山区公路养护质量,是促进我国山区公路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山区公路的养护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做好山区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是广大山区公路养护管理单位或者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山区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山区公路养护总体水平不高,管理严重缺位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山区公路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也逐渐突显了很多问题,由于对山区公路养护管理水平不高,再加上养护时间较少,很多山区公路等级较低下、道路状况较差。同时在山区公路管理上严重缺位,依然存在标志标线、安全设备不完善的现象。

2、山区公路养护管理主体不清晰,责任人不明确

在山区公路养护管理上,我国《公路法》并没做出明确要求,使当前依然明显存在“缺位”的问题。在很多山区公路养护管理中地方政府没有明确责任问题,尤其体现在乡村山区公路的养护管理上,认为应该由交通部门来负责养护管理,没有将养护管理工作纳入公共服务和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中。从法律方面来讲,一般由县(市)交通局负责乡镇道路的养护工作,但实际是由乡镇政府来负责乡镇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但由于乡镇政府部门存在资金不足等问题,乡镇道路并未得到有效养护管理。

3、过于重视山区公路建设,忽视养护管理

通常行政管理部门只重视山区公路建设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忽视了山区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再加上山区公路养护所需要的资金较高,投资用于山区公路养护管理的资金极少,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使养护工作不能坚持到很长时间或停滞不前,即使在山区公路出现严重损坏时,也没法实施养护管理,使山区公路难以得到有效养护。

4、路政部门管理不严,超限超载导致山区公路被损

山区公路被损坏主要是由超限超载问题所致。由于路政相关部门管理不严,而导致超限超载现象大量存在,因此路政相关部门管理必须及时采取整治改进措施。山区公路管理局应根据当前山区公路能够承载的大小及山区公路路面设计的要求,在路口设置限制超载的标识牌或提示语,在车辆超限超载的情况下不允许在该段山区公路上行驶。

二、提高山区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和质量的建议

1、采取管养分离的方式

在山区公路养护管理中,采取管养分离的分式有利于形成科学有效的山区公路养护体系。为顺利开展山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山区公路要加强分层养护与管理,做好山区公路养护管理的招标、承包及委托等工作,使之形成一系列分级养护管理的体系,这对提高山区公路养护管理效率非常有利。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养护方式

当前,我国山区公路养护管理方法主要有专业养路队养护、分段承包养护及季节性养护这三种。一般由县级交通部门负责这些养护方法的管理工作,在进行养护工作之前,需要县级交通部门与养路队意见达成一致后才能由养路队进行操作。由于养护时间较长,且山区公路地势环境各不相同,因此在选择养护方法应根据该路段实际情况而定,不断创新,并尽可能寻找更多、更节约的护管方法。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必须对高等级山区公路和低等级山区公路进行区分,且将基础管理与专业管理结合在一起,组织各地方交通局及山区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到山区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中,使山区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日趋完善。

3、提供山区公路养护管理人性化服务

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为加强山区公路养护管理,应积极向当地政府部门汇报,争取筹措充足的资金来进行山区公路建设和危路改造,以消除安全隐患。(2)确保路面交通标志、标线的完善,并将路标志或警示桩设置在交叉路口。(3)雨天加强道路巡查,组建山区公路特殊情况处置分队,保证道路安全畅通。(4)加强超限超载管制,安排道路管理工作人员在道路上值班,进行蹲点堵截,发现有车辆超限超载时应阻止行驶劝其返回,以切实加强路段的整治工作。(5)加强山区公路养护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

4、加强山区公路管养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将管养人员的养护效果与工资、福利、补助等挂钩,同时将其作为下阶段工作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坚持做到“优胜劣汰、奖惩分明”原则,由此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山区公路养护队伍;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为了保证山区公路养护资金能够用到实处,建议制定山区公路养护专项资金申领审计制度,每年定期对养护专项资金进行集中审核,从而避免养护专业资金被恶意挪用现象发生。

5、改进山区公路养护与小修保养的措施

为延长山区公路的使用期限,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对山区公路进行检修。这能够大大地降低山区公路养护成本,对于已经产生的山区公路灾害,必须经过严密的分析与讨论后,采取相应的方案:

(1)必须依据受灾程度,对路面的槽痕、裂痕、车辙采取对应的养护措施。如果情况不是很严重,则可以采用修补的方式立刻处理好问题,防止灾害程度加剧。在进行小修施工时若路面损毁严重,需要进行补强以及翻修工作。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将已损坏路面挖除,同时在路基下部垫上沙石,最后分层铺上沥青料。这样取得的效果相对明显。

(2)山区公路中的一些灾害是由于雨水冲刷引起,导致出现大量的水土流失。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开展培土工作。与此同时,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这些现象的产生。

(3)对于路面出现的翻浆现象,一般采取两种方式进行处理。第一,换土法。简单来说,即病害地段的路基,它的深度是有要求的,不能随便进行开挖。此过程中需要把翻浆土层以及路基通通清理掉,接着,在其底层,需要用粒径小于5厘米的沙砾对山区公路进行摊铺。等到其被机械压实之后,就可以浇筑沥青了。第二,打砂桩的方法。根据笔者的总结可以发现,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翻浆路面面积较小的状况提出的。绝大多数工程实例证明,采用这种方法取得的效果十分理想。

三、结语

总之,山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山区公路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中各山区公路相关管理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山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山区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中将责任落到实处,加强管理和监督,才有利于延长山区公路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刘景明.公路养护管理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05)

[2]孙三民,金宏忠.浅议编制公路养护工程定额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和方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2)

[3]周良吾,谢程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建设信息,2009(08)

[4]陈云奇.沥青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问题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5

[5]李博.浅谈公路养护的科学管理[J].科技资讯,2011(01)

作者:杨峰丽

山区公路改造分析论文 篇3:

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问题与改进措施

摘要: 对黑龙江省的山区公路交通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山区公路存在的一些交通安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山区公路;交通安全;改进措施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山区经济和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山区公路运输越来越繁忙。 但山区复杂的自然环境、落后的交通设施和淡薄的交通安全意识等许多因素导致山区公路交通事故日益增多。据统计, 70%以上群死群伤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在山区道路上,山区公路上的较高事故率已成为新闻报道的焦点,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解决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问题非常迫切。本文分析了山区公路交通存在的安全的问题, 提出了山区公路交通安全的改进措施。

2 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问题

2.1自然环境问题

与城市和平原地区的公路相比,山区公路存在诸多先天性的不足,虽然今天山区公路的建设质量与服务水平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整体而言,仍然存在许多交通安全的不利因素。

(1)山区公路周边自然环境恶劣,许多路段依山傍崖修筑,道路线形复杂多变,坡多坡陡,弯多弯急,弯道半径小,不少路段存在连续弯道与大长纵坡同时出现,路面普遍较窄,道路视距不良,导致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水文、气候对山区公路有较大的影响,夏季突然爆发的山洪和泥石流给公路设施带来毁灭性破坏;冬季经常出现持续的大雾、阴雨,路面积雪结冰,严重影响路面抗滑能力和能见度,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2.2安保设施不规范问题

安保设施对于保证山区公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山区公路安保设施不完善,没有综合考虑整体布局,部分设置布局不合理。

(1)危险路段两侧缺乏防撞设施,如临崖路段,路侧有池塘、河流路段等;以及公路改造過程中出现的宽路窄桥,路面或车道发生变化的路段都缺乏相应的路侧防撞设施。有些桥梁护栏的结构十分单薄,仅能起到保护行人和对车辆的警示作用。

(2)交通标志设置问题较多,交通标志设施简单, 标志版面模糊不清,标志设置位置随意而为,不完善、不规范,不合理,不方便驾驶人员识别;有些陡坡急弯处,甚至一些危险路段前缺少必要的交通警示标志。

2.3安全意识淡薄问题

山区人的交通安全知识相对贫乏,交通法制观念较淡薄。交通违法行为十分普遍,见怪不怪。

(1)在山区公路上, “马路晒谷场”、 “马路菜市场 ”、“马路停车场 ”、“马路施工场”等交通违法行为十分普遍,这些违法占路行为不仅降低了公路运输效率,而且增加了交通不安全因素。

(2)山区经济相对落后,交通工具的性能状况普遍较低,有安全缺陷、超期使用车辆、与废旧车辆仍然被大量使用,这些行驶在山区公路上的问题车辆随时有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

2.4 对山区公路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

山区公路区域广、范围大,由于交通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对一些偏远山区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不到位,形成交通管理的死角与盲点。

(1)国家对山区交通的资金资助较少,交通管理人员配备较少,现有交通监管方式主要是交管人员定时或不定时地对辖区内的路段进行巡视,导致对山区公路缺乏有效的监控管理。

(2)监督管理方法不当,某些地方监管人员法律意识较低,部分监管人员假公济私,发现违规驾驶者仅仅处以罚款或没收车辆,并不对违规驾驶者进行安全教育,这种监管方式对降低交通安全事故无明显作用。

3 改进措施

3.1通过工程改造,改善山区公路质量

各级政府加大山区公路的投资力度,对安全隐患路段进行适当的工程改造,以消除山区公路存在的安全隐患。山区公路工程改造主要是线形改造和路面改造,对山区公路的陡坡和急弯进行工程改造,提高位于陡坡路段的平曲线的超高横坡度来减少不安全性,对急弯道路,依据实际情况使平曲线的超高加强,注意避免反向横坡的存在。对线形改造比较困难的弯道,采取弯道加宽的方法,增加弯道半径减小行车危险性。

对山区陡坡路面进行防滑性能进行工程改造,山区公路遇雨、雾、雪天气,路面泥泞或者潮湿,机动车辆上、下坡比较困难,甚至打滑或者控制不住车速而发生事故。因此,有对山区公路陡坡地段有进行防滑性能改造十分必要。

3. 2开展安全宣传,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山区人们长期处在一个不良的交通环境中,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观念相对薄弱,各种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冒险行为长期普遍存在,无证开车、驾驶报废车、超载超速、客货混装等危险驾驶行为大量存在,沿线村民占道晒谷或堆物、占道经营、占道施工的现象普遍存在,行人随意横穿公路等不良习惯十分常见,这些不良的交通习惯成为交通事故的温床。

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山区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是增强山区公路交通安全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政府部门发挥领导作用,在山区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采取灵活有效的宣传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利用报刊、宣传栏、电影、电视等形式面向全社会进行宣传,让广大群众从中了解交通安全常识。还可在山区的中、小学校开设一定量的交通安全课,让山区人从小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

3. 3 建设道路安全设施,改善交通运行条件

山区道路运行条件较差,车辆行驶常常处在危险之中。对山区公路进行彻底改造不太现实,建设道路安全设施,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在山区公路陡坡、急弯、临涯路段因缺乏防护设施的保护而导致失控车辆翻出路外的事故时有发生。所以在这些危险路段修建的防护墙或防护栏能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同时对失控车辆的方向具有一定修复作用,可以有效防止失控车辆越出道路发生坠车翻车事故。防护墙墙体刷有黑黄相间的警示色,还可以利用防护构造物线形和颜色对驾驶员的行车起警示和视线引导作用。

在山区,地形复杂,因为山嘴暗弯等地理条件限制,很多路段的行车视距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科学规设视距不足路段是山区公路交通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不能保证行车视距的危险路段,采取设置警告标志,会显著减少交通事故会。在有视线盲区的急弯路根据每个弯道的转弯半径和坡度不同而量身定做可视镜,驾驶员驾通过可视镜能够观察对向道路和来车情况,从而有效避免因视距不足造成的交通事故。

3.4完善交通监管体制,提高道路监控效果

增加山区公路管理人员,提高交通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完善的人-车-路-环-管数据库,争取做到不间断的巡逻监控,进行全程数字化监管,提高道路交通监管力度。

完善交通从业人员奖惩制度,对多次违章驾驶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违规驾驶人员吊销其驾驶资格; 而对于较少违章的驾驶人员酌情给予奖励,尽力保证山区公路驾驶人员时刻注意交通安全,不敢进行违规操作。

4 小结

山区公路地形复杂,路况较差,安保设施不规范,山区人生活相对闭塞,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监管体制待完善,致使山区公路行车安全存在较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希望能为山区公路的车辆运营安全提供一点思路。

参考文献

[1] 冯杰,邵毅明,江爱民 周陶. 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分析及对策. 2014, 34(4):362-364.

[2] 常百灵. 山区公路交通工程及安全设施设计. 交通工程,2015, 20(7):142-143.

[3] 崔庆红. 山区公路安全隐患分析和改善技术研究. 交通安全, 2011, 6 (14): 138-139.

[4] 杨永红, 吕大伟, 符锌砂. 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分析与改善措施研究, 公路. 2015, 1(1):94-99.

[5] 李利, 孙策. 高速公路雨天事故分析与对策研究.公路. 2013, 8(10) :244-247.

作者:张宏宇

上一篇:经济和发展计划下一篇:配网技术电力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