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可保利益分析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CIF贸易术语下,根据《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卖方交货和风险转移的界限是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从而货物项下的可保利益也相应的是在货物装上船以后从卖方转移到买方手中,货物所有权的转移界限则比较复杂。在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中,如果货物在运输途中遭受承保风险出现损失,谁有权利向保险公司索赔,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保险可保利益分析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保险可保利益分析论文 篇1:

财产保险可保利益探讨

摘要:财产保险中的可保利益原则,是我国《保险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但由于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保险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在我国的财产保险合同纠纷中,有关对财产保险可保利益的内容,研究的不够充分,并且存在诸多缺陷,本文的研究侧重于剖析财产可保利益的定义、特点以及运用,以期为后来的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财产保险;可保利益;探究

现代保险在最初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人们常常将保险合同与赌博行为相提并论。17世纪中期,为了将保险合同区别于赌博行为,英国最早将保险法上,要求被保险人在承担保险风险时,对保险标的要具有保险利益,也就是被保险人与保险标的之间,要有利害关系,并且这种厉害关系是建立在法律所认可的基础上的,从此保险利益的概念诞生,并逐渐被世界各国接纳。[1]

一、财产保险利益的概念

在英美法系中,1746年《英国海上保险法》中,首次提出保险利益的概念,但却迄今为止没有能够形成统一的保险利益概念。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关于财产保险利益概念的立法界定,仅仅是采用在定义中作出说明的方式,只要符合定义的规定就认定为具有保险利益。在我国的《保险法》中,关于财产保险的定义是这样规定的,财产保险可保利益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即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可能遭受的损失或失去的利益。[2]

对于我国法律中的规定,主要是从利益的角度进行的界定,它主要是注重于财产可保利益,因为财产是有可能遭受损失的利益。因此,有研究者从关系的角度,定义可保利益的定义为一种特定的利益关系,受这种关系的影响,在保险事故发生时,某些人是要遭受财产的不利益的。它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保险的积极面,在这种积极关系面中,财产可保利益可以为某些人对于特定客体的价值关系,在保险事故发生时,这个价值关系就会收到影响,使得被保险人遭受财产的损失;一种是保险的消极面,在消极关系的保险中,财产可保利益为某些人对于一种可能发生的不利益的关系,这个不利益关系,是随着保险事故的产生而变化的,这个时候被保险人是要收到财产的损失的。[3]

二、财产保险可保利益的特征

(一)合法性

可保利益在我国的法律中是被就明确规定的,属于合法的利益,既然被法律明文规定,就是符合法律的、不会与法律禁止的规定相冲突的利益。由于法律是公众的法律,因此可保利益也适应了社会公共秩序及道德的要求。

(二)经济性

可保利益的价值一般是用货币来衡量的,一般在处理财产保险时都会用到货币的形式,就是那些最终不能用货币来衡量的损失或责任,如刑事处罚、行政处罚等那些本来就是不具有可保性的。[4]所以,有关学者曾经在研究中说“可保利益是经济利益”并且这种经济利益是无比确定的经济利益。如可投保的利益,举例为租金、运费、买卖货物的收入等等。

(三)确定性

可保利益的确定性,已经是学术界一致认可的观点,因为,如果可保利益不确定,是无法得到赔偿的,也是根本不能实施保险合同的,这样,保险行业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了。[5]

因此,可保利益实在利益的驱动下,根据实践的需要而变化了不用的内容。只有保险利益具备了法律性、经济性和确定性的特征,才能称之为保险利益。财产保险的可保利益,是指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确定的经济利益。也就是在纠纷发生时,可以弥补损失、分散风险。也正因如此,才收到现代社会的认可和欢迎。

三、财产保险可保利益的运用

(一)对所有权进行的可保利益

财产所有人,指的是对所有物享有所有权,包含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因为这种对物的所有权人是享有经济利益的,所以可作为可保利益进行投保。[6]所有权要实施可保利益,必须做好量的度,就是确定交换价值的时间和地点,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可以依据当地的价格。

(二)期待利益

期待利益,实际上是指在将来可能收货的利益,具有极大的可能性,并且这种“可能性”是很强的,属于一种积极的利益。[7]如,企业主所实施的期待利益,主要是根据目前营业和收益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所期待的利益。因为他们知道,没有营业就没有收益。所以期待利益,主要是“将来”很可能发生的利益,要保护将来的这种期待利益,就必须制定一个相应的期待利益保险。

(三)责任可保利益

责任可保利益是类似于期待可保利益的一种财产可保利益,都属于一种现时不确定的利益。[8]只不过责任可保利益是从消极利益的角度出发的,主要是随着保险事故的发生而产生的,责任可保利益具有补偿风险的性质。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的种类也在内容上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强制保险出现滞后,责任保险的目的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它不再单纯地处于消极方面的补偿,也可以保护受到侵害的第三方的权益。在无需经过被保险人的同意世界很多的国家中的法律上对此都是有明确规定的,规定受侵害的第三人,可以直接向保险人请求赔偿。[9]

所以说,责任可保利益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对财产可保利益的一种补充行为,责任可保利益具有其他财产可保利益所不具有的能力和功能。[10]可以说,只有责任可保利益,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保险的规避风险的特征,还有体现出保险具有的补偿损失的特征;也只有责任可保利益,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保险标的物的安全。(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王萍著.保险利益研究[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霍书贞.财产保险可保利益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09,(06).

[3]张琪.海上货物保险可保利益法律问题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2011,(04).

[4]陈一铮.论保险利益原则[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2).

[5]王晓华.试论保险合同中投保人和保险人的如实告知义务[J].科技创新导报,2011,(09).

[6]王濛濛.论保险利益原则对保险合同生效的意义[J].商业时代,2009,(11).

[7]朱玥.财产保险标的转让的法律效力[J].法制与社会,2009,(15).

[8]马杰.对我国财产保险企业的现状分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5).

[9]黄泽勇.影响我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

[10]杨秀春,吴洁.浅析可保利益[J].现代商业,2010,(03).

作者:谢晓璐

保险可保利益分析论文 篇2:

CIF合同下到底谁有权利向保险公司索赔

摘要:在CIF贸易术语下,根据《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卖方交货和风险转移的界限是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从而货物项下的可保利益也相应的是在货物装上船以后从卖方转移到买方手中,货物所有权的转移界限则比较复杂。在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中,如果货物在运输途中遭受承保风险出现损失,谁有权利向保险公司索赔,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弄清货物风险转移、货物所有权转移和可保利益转移之间的关系,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货运保险中的索赔事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实践意义。

关键词:风险转移;货物所有权;可保利益;索赔

在国际货物贸易实践中,买卖双方在合同中所规定的国际贸易术语决定着双方承担的风险的转移时间,而风险转移的时间又与可保利益的转移时间紧密相关。同时,保险利益的转让和货物所有权转让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关系。明确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保险人才能更好判定何时应有效地履行保险赔偿的义务,何时可对不享有可保利益的权利要求人予以拒绝。被保险人也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保险利益。

一、案情介绍

某进出口公司作为卖方,根据美国客户的订单于某年8月委托某船公司作为承运人美国发运一批货物。贸易合同规定的价格术语为CIF波士顿,付款条件是T/T。8月8日,进出口公司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一切险。8月10日,上述货物被装入集装箱运送到青岛港。装船开航之后两天货船发生碰撞事故造成货物全损。美国买方得到货物发生全损后,以货物不能满足合同要求,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为由拒绝支付货款。进出口公司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金,而保险公司认为,CIF术语下,美国买方承担货物装上船之后的风险,卖方已无任何风险且保险单已经背书转让,进出口公司已不享有可保利益,因此不享有索赔权和诉讼权,不应当向其索赔。对于到底谁有权利向保险公司索赔的问题发生了争议。

二、对基本概念的有关规定

(一)CIF贸易术语

CIF是指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成本、保险费和运费,是《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2010)中的一个比较常用的贸易术语,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关于CIF的“使用说明”中指出:“该术语仅用于海运或内河水运。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在货物交到船上时转移。卖方必须签订合同,并支付必要的成本和运费,以将货物运至指定的目的港。卖方还要为买方在运输途中货物的灭失或损坏风险办理保险。卖方按照所选择的术语规定的方式将货物交付给承运人时,即完成其交货义务,而不是货物到达目的地之时。由于风险转移和费用转移的地点不同,该术语有两个关键点。虽然合同通常都会指定目的港,但不一定都会指定装运港,而这里是风险转移至买方的地方。卖方需要将货物在船上交货,或以取得已经这样交付运往目的港的货物方式交货。”

(二)货物所有权转移

有关货物所有权的转移问题,《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简称“公约”)在第二章第三十条有关“卖方的义务”中规定:“卖方必须按照合同和本公约的规定,交付货物,移交一切与货物有关的单据并转移货物所有权。”在CIF合同中,货物所有权的转移是通过海运提单的转让而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四章第四节第七十九条指出:“提单的转让,依照下列规定执行:(一)记名提单:不得转让;(二)指示提单:经过记名背书或者空白背书转让;(三)不记名提单:无需背书,即可转让。”

(三)货物风险转移

《Incoterms·2010》有关“卖方义务”的规定中指出:“除按照B5的灭失或损坏情况外,卖方承担按照 A4完成交货前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有关“买方义务”的规定中指出:“买方承担按照A4交货时起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如买方未按照B7通知卖方,则买方必须从约定交货日期或交货期限届满之日起,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但以该货物已清楚地确定为合同项下之货物者为限。”《公约》第四章有关“风险移转”的规定第六十六条指出:“货物在风险移转到买方承担后遗失或损坏,买方支付价款的义务并不因此解除,除非这种遗失或损坏是由于卖方的行为或不行为所造成。第六十七条:(1)如果销售合同涉及到货物的运输,但卖方没有义务在某一特定地点交付货物,自货物按照销售合同交付给第一承运人以转交给买方时起,风险就移转到买方承担。如果卖方有义务在某一特定地点把货物交付给承运人,在货物于该地点交付给承运人以前,风险不移转到买方承担。卖方受权保留控制货物处置权的单据,并不影响风险的移转。(2)但是,在货物以货物上加标记,或以装运单据,或向买方发出通知或其他方式清楚地注明有关合同以前,风险不移转到买方承担。第六十八条:对于在运输途中销售的货物,从订立合同时起,风险就移转到买方承担。但是,如果情况表明有此需要,从货物交付给签发载有运输合同单据的承运人时起,风险就由买方承担。尽管如此,如果卖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或理应知道货物已经遗失或损坏,而他又不将这一事实告知买方,则这种遗失或损坏应由卖方负责。第六十九条:(1)在不属于第六十七条和第六十八条规定的情况下,从买方接收货物时起,或如果买方不在适当时间内这样做,则从货物交给他处置但他不收取货物从而违反合同时起,风险移转到买方承担。(2)但是,如果买方有义务在卖方营业地以外的某一地点接收货物,当交货时间已到而买方知道货物已在该地点交给他处置时,风险方始移转。(3)如果合同指的是当时未加识别的货物,则这些货物在未清楚注明有关合同以前,不得视为已交给买方处置。”

(四)可保利益及转让

可保利益,在保险单背书转让之后更准确地应该称为“保险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节第十二条对规定:“财产保险的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可以为被保险人。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另外,第三节第四十八条有关“财产保险合同”的规定指出:“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不得向保险人请求赔偿保险金。”第三节第四十九条有关“财产保险合同”的规定指出:保险标的转让的,保险标的的受让人承继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保险标的转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让人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但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和另有约定的合同除外。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十二章第一节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可以由被保险人背书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合同的权利、义务随之转移。合同转让时尚未支付保险费的,被保险人和合同受让人负连带支付责任。”

英国《1906海上保险法》第5条有关“保险利益的定义”规定:“(1)根据本法各条规定,与海上冒险有利益关系的每一个人具有保险利益。(2)一个人与海上冒险有利益关系,尤其是在他与该冒险或处在危险中的任何保险财产,具有任何法律上或衡平的关系,因而若保险财产安全或及时抵达他便能从中获取利益;反之,如果保险财产灭失,损坏,或被滞留或招致有关责任,他的利益将受到损害。”第6条有关“何时应具有利益”规定:“(1)虽然投保时被保险人无需对保险标的具有利益,但在保险标的灭损时,他必须对其具有利益。(2)如果被保险人在灭损当时不具有利益,他不能在他知晓该灭损后,通过任何行为或选择而获取利益。”第15条有关“利益转让”规定:“被保险人若转让或以其他方式放弃其保险标的利益,他并不因此将其保险合同下的权利转让给受让人,除非与受让人订有转让保险权益的明示或默示协议。但本条规定不影响因实施法律而发生的利益转让。”第50条有关“何时及如何转让保险单”规定:“(1)除非保险单中明文规定禁止转让,海上保险单可以在损失发生前或发生后转让。(2)在海上保险已经转让,以便转移此种保险单中的利益之场合,保险单的受让人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起诉,被告有权援用该合同引起的任何抗辩,好像诉讼是由订立保险单的人或代表他提起的一样。(3)海上保险单可以用在保险单上背书或用其他习惯方式转让。”第51条有关“无保险利益者不能转让保险单”:“在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已经没有或丧失利益,且在此之前或当时未明示或默示同意转让保险单之情况下,则随后保险单的任何转让均属无效。但本条规定不影响在发生损失之后的保险单转让。”

三、CIF术语下货物风险、货物所有权与可保利益之间的关系

(一)货物风险与货物所有权转移之间的关系。在CIF贸易术语下,货物风险转移是以货物装上船为界。货物装上船之前的风险由卖方来承担,货物装上船之后的风险由买方来承担。货物风险转移之后才会发生货物所有权的转移。货物所有权的转移以指示提单的背书转让来实现。

(二)货物风险与可保利益之间的关系。货物风险转移给买方当时可保利益也相应地转移给买方。货物风险转移与可保利益转移之间存在必然的直接联系。但是,在CIF贸易术语下卖方在货物装船之后,在保险单背书转让之前持续地对货物具有可保利益,而不受到货物已经装上船即货物风险已经转移给买方的约束。

(三)货物所有权与可保利益之间的关系。可保利益转让是以保险单的背书转让来实现的。在CIF贸易术语下,保险单上的被保险人是卖方,从而在保险单背书转让之前卖方对被保险货物享有可保利益,当卖方将保险单背书转让给买方时,买方就享有了保险单项下的保险利益。所以,可保利益转移发生在货物所有权转移之前或者当时,如果在货物所有权转移之后再转让保险利益,则这种转让行为是无效的。

四、对本文案例的解读

在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实践中,当货物发生了海上风险或外来风险之后造成了损失,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索赔的条件有三个:第一,索赔人与保险公司之间必须有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即索赔人必须是保险单的合法持有人(合法持有人主要是指投保人或受让人);第二,向保险公司行使索赔权利的人,必须享有保险利益;第二,被保险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遭受的损失必须是保险公司承保范围内的风险造成的。

从案情介绍中我们可以推理得知在保险单背书转让之前,保险公司和卖方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保险合同关系。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遭受的损失是保险公司承保范围内的风险造成的。卖方已经背书转让了保险单,按照以上理论分析卖方已经不是保险单的合法持有人,且货物是在装船之后出现的损失从而卖方按说也对货物没有了可保利益,从而卖方不具备索赔的条件,没有权利向保险公司索赔。但是,在本案例中,美国买方得到货物发生全损后拒绝支付货款。CIF贸易术语是“凭单交货,凭单付款”。美国买方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款拿到合格单据,然后买方作为保险单的合法持有人向保险公司索赔,从而保险公司必须进行赔偿。但是,美国买方拒收的根本违约行为下,卖方又具有什么权利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国《保险法》、《海商法》都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我国《合同法》第148条对于卖方根本违约情况下,风险承担的规定为:“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本案例中,因为美国买方根本违约从而货物风险又回转到了卖方手中,从而被保险货物的保险利益也随之发生回转,而不受到保险单已经背书转让的约束。因此,本案例中卖方有权利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保险公司应该积极给予赔偿。

五、案情假设情景下的赔偿问题延伸思考

(一)假设情景一:货物是在装上船之前发生损失

如果货物是在装上船之前发生了保险公司承保责任范围内的损失,谁有权利向保险公司索赔。此时,货物尚未装上船从而货物风险未转移,卖方承担风险,可保利益也自然掌握在卖方手中,卖方投保,从而是保险单上的被保险人即合法持有者。因此,此时卖方有权利向保险公司索赔。

(二)假设情景二:美国买方付款之后发生损失

买方有权提出索赔的前提是保险事故是在卖方背书转让保险单给买方之后发生的,否则即使货物已经装上船买方也没有权利向保险公司索赔。因此,如果美国买方付款之后,发生保险事故当时尚未拿到卖方背书转让的保险单,他是没有权利向保险公司索赔的,此时只有卖方可以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相反,如果发生保险事故当时买方已经拿到了经卖方背书转让的保险单,从而就可以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

在实际业务中,保险合同一般是指保险单,保险单是保险公司出具的书面证明。但是保险单是保险公司单方面签发的,因此,它应当和被保险人填写的投保单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合同。只有保险单的合法持有人有权向保险公司索赔。合法持有人主要是指投保人或受让人。

参考文献:

[1]马有才.由一则案例引起的对国际贸易中风险转移的再认识[J].国际贸易问题,2001(7)

[2]徐进.从CISG第四条看国际贸易中的货物所有权转移[J].商场现代化,2009(3)

[3]郭学斌.谈国际贸易中货物所有权与风险转移[J].北方经贸,2010(10)

作者:蒲阿丽

保险可保利益分析论文 篇3:

警惕互联网保险被“玩坏”

近几年,赏月险、摇号险、雾霾险、贴条险、股票跌停险纷纷映入我们的眼帘,这些披着“互联网保险产品”外衣的奇葩险种,实质上违背了保险产品的“可保利益”的基本原则,它们其实不能被称为“互联网保险产品”,而仅仅是保险公司制造的营销噱头甚至是赌博了。用咱们时下的网络术语来说,上述那些互联网保险产品就是被“玩坏”了。广大保险公司要警惕,在对互联网保险产品设计时,不能一味地追求“新颖”,从而背离了保险的基本原则。

被“玩坏”的互联网保险产品

中秋赏月险

“中秋赏月险”是一款既与节日相关又与天气相关的保险产品。该产品的主要保险责任是在中秋节当天,投保人因意外伤害导致的身故、残疾或者烧烫伤,最高可获得赔付10万元。附加保险责任是在中秋节当天的20:00到24:00,投保人指定的赏月城市的天气情况导致投保人不便赏月,则保险公司向投保人支付赏月不便津贴。

这款产品的保险价格分为两档:一档的保险价格是20元,若投保人在赏月城市(上海、广州或者深圳)由于天气原因看不到月亮,则可以获得50元的赏月不便津贴;另一档的保险价格是99元,若投保人在赏月城市(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41个城市)由于天气原因看不到月亮,则可以获得188元的赏月不便津贴。

从这款产品的主要保险责任来看,这是一个保障期限为1天、保险价格为20元或者99元的人身意外险;从附加保险责任看,这款产品的确有违规的嫌疑。

保险行业有一个“可保利益”原则:即投保人认为自己的合法利益(比如人身安全、健康、财产安全等)存在潜在风险并与保险公司达成保险协议时,他的这些利益就是可保利益。

仔细研究“中秋赏月险”的附加保险责任后会发现,这款产品已经明显违反了“可保利益”原则。所谓的“中秋赏月险”,基本上就是保险公司的营销噱头,甚至有可能沦为一款博彩产品(赌天气,跟赏月没有一点关系)。

摇号险

“摇号险”是一款专门针对车辆摇号政策的保险产品,保险价格从10元到2000元不等,分四个档位,保障期限是2个月。如果投保人在小汽车摇号时中签了,则可以获得保费100倍的偿付(最高20万元);如果没中签,则可以获得返券和驾驶员意外险。这款产品明显违反了保险的“可保利益”原则,脱离了保险的本质。投保人购买这款产品,基本不会有人去关注其中的驾驶员意外险,更多人看重的是100倍的偿付(即2000元可中20万元),就像购买彩票一样。

互联网保险发展中的问题

上述被“玩坏”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实则挂羊头卖狗肉,将非保险产品挂上“互联网”的标签来糊弄客户,制造产品营销的噱头。看来,加深对互联网保险的认知,保险企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广大保险企业必须正视互联网保险在发展中的问题。

产品同质化严重

互联网保险产品的透明度比较高,标准化程度也比较高,这是其产品自身的特点。由于我国的互联网保险市场还不成熟,出于规避风险等因素,目前市场上主要的互联网保险产品有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其中人身保险有意外险、简单定期寿险、短期健康保险等,财产保险有车险、家庭财产险、货运险等。这些产品中,有很多只是简单地将传统保险产品搬到网上去销售,真正具有互联网创新精神的产品凤毛麟角。这些产品的单一化、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给这个行业带来一系列威胁: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客户更倾向选择品牌知名度较高的保险公司,以期获得更好的售后保障,而直接导致小型互联网保险公司难以存活;同质化严重的产品,使各个保险公司之间容易陷入价格战的红海,严重破坏市场秩序。

互联网保险产品同质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山寨”文化比较发达,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往往一个真正具有互联网创新精神的产品一面世,就会被同行业的很多公司所模仿。创新的成本很高,而模仿几乎不需要成本。2013年,一款互联网金融产品“余额宝”横空出世,迅速被消费者接受,并赢得消费者的一致好评;也几乎与此同時,“零钱宝”“理财通”等一系列“宝宝”类金融产品陆续出现。我国互联网保险产品也存在着类似的同质化问题。

条款设计过于专业化

大部分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只是简单地把线下传统保险产品搬到线上去卖,其本质上还是传统保险产品,没能从根本上分析互联网消费的需求。传统保险产品条款的设计都比较严谨,其中涉及很多金融学、医学、法律学等学科的专用术语,一般的客户对此根本无法完全理解。在传统保险产品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会给客户当面解释保险条款,把其中涵盖的风险逐一告知客户,方便客户理解;而在互联网保险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客户面对网络和陌生的条款,对于其中的含义极有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会产生一种“处处是陷阱”的恐惧心理,又没有继续咨询的冲动,进而放弃购买。

产品的选择比较被动

现有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很多是由传统保险产品演化而来,必然继承了传统保险产品的某些基因。以某保险公司的一款人身意外险为例,其保障年限是一年,保费是380元,其保障权益包含意外身故/伤残、意外医疗、意外住院津贴、航空意外身故/伤残、火车意外身故/伤残、轮船意外身故/伤残、汽车意外身故/伤残、意外住院医疗垫付服务等。这属于市场上的一款主流保险产品。

但是即使是这样一款产品,有很多互联网消费者还是觉得对其的选择比较被动。他们期待的是保费38元的、保障期限是1天、保障权益只有“航空意外身故/伤残”的一款简单的人身意外险。

对于这一类需求的客户,有一部分保险公司已经做出了改变,尽可能地对产品进行细化,满足客户自主选择的欲望。不过总体而言,由于历史和现实利益等原因,客户对保险产品的选择比较被动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信息安全难保障

只要是互联网产品就必然要面临病毒入侵、黑客攻击、信息泄露等风险。互联网保险产品在线交易过程中会涉及客户个人隐私、银行账号、密码等信息,这些信息一旦泄露,会使客户遭遇很大损失。

目前以运动手环等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发展非常迅速,保险公司对投保人的个人信息将掌握得更完备,通过这些可穿戴设备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地对投保人的生活起居、一举一动进行监控,再经过大数据、云计算、分布式等互联网技术分析,可以挖掘出一些个性化的保险产品。对于这种模式所涉及的个人隐私问题,本文不做评价。只是这其中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保险公司该如何保证?万一出现安全事故,该如何追责?

我国目前的保险产品消费者还是以“60后”“70后”为主,这些人年龄在40~60岁,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对于保险的保障功能比较看重。同时,由于观念的根深蒂固,他们对于互联网保险产品这个新生事物比较抵触,害怕在交易过程中给自己的财产和信息带来损失。他们还是比较习惯传统保险产品,觉得传统保险产品比较安全。

与此相对,目前比较能够接受互联网保险产品这个新生事物的消费者以“80后”“90后”为主,这群人年龄在20~40岁,他们正好赶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年代,因此对于互联网相对熟悉很多,懂得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对于交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也淡定很多。但是这群人的经济基础比较差,他们中的很多人正忙着解决“房”“车”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问题,根本不可能为未来投资。即使是最近几年风生水起的“退货运费险”“求关爱险”等互联网保险产品在这群人中间很受欢迎,也只能说明保险公司暂时推出了几款满足他们一定需求的产品。如果保险公司把大部分互联网保险产品开发的对象定位在这群人身上,其产品市场反应会好很多。

社会道德风险

传统保险产品要求保险公司和客户双方如实告知自己的真实情况,这称为保险的“最大诚信”原则。对于互联网保险产品,该原则同样适用。但是由于互联网保险产品自身的特点,保险公司和客户并不能直接面对面接触、交流,因此保险公司没有直观了解客户风险水平和能力的机会,客户的真实性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是互联网保险产品的社会道德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比如,保险行业曾经发生过一起男子开车坠入山谷身亡的“意外事件”,在行业内一石激起千层浪:该男子去世前6个月内在十几家保险公司投保,通过电话或者网络渠道购买自驾意外险或者意外险,总的投保金额高达3500万元。这十几家保险公司的信息系统互相独立,投保人也没有履行“最大诚信”原则。

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互联网保险在发展中的问题,广大保险企业必须积极解决,从而使互联网保险在前进的轨道上不至于“跑偏”。

确定产品创新方向

以“退货运费险”为例,该产品是指在网上交易的过程中,买卖双方产生退货纠纷以后,保险公司根据投保人提供的商品订单号对退货过程中产生的单程运费提供保险。这款产品的特点是高频、小额、碎片化:高频指的是该产品的购买频次很高,购买高峰期达到每天几千万单;小额指的是该产品的单价很低,每单最低价格只有几毛钱;碎片化指的是该产品只保障退货运费这一个场景,覆盖面很窄。“退货运费险”具有上述的这些特点,也就注定了它不能走传统保险产品的开发、销售流程,它只能按照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开发思路“摸着石头过河”。不出所料,这款产品在诞生的两年内遇到了很多问题:在大多数的时间里,保险公司是亏损的。究其原因,客户网上购物的不理性、“逆向选择”的道德风险等因素使保险公司在开始的两年内处于亏损状态。后来保险公司联合购物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分布式等技术分析,对退货频次比较高的客户调高了产品价格,使得用户购物回归理性,同时压缩了“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的利润空间,让该产品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保险产品有别于传统保险产品的地方:客户的需求是核心,任何产品的开发都必须以客户的需求为基础;客户的需求在变,任何产品都必须按照客户的需求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对于不同的客户,即使是同一款产品,也可以做到差异化定价,“因人而异”。

“高频、小额、碎片化”应该是一部分互联网保险产品在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保险公司应及时根据客户的需求,适时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完善產品形态

保险条款的设计过于专业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发展。很多保险产品的保障权益都比较全,其相应的条款必然会比较复杂。一般的客户面对专业性极强的条款,近似于在看“天书”,如果其内容更多、更复杂,客户对于其中的某一条或者某几条条款必然会有疑问,这种情况肯定会使客户的购买欲望大打折扣。因此,为了促进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发展,当务之急是完善保险产品形态,增加业务展示内容。

保险公司可以推广自己公司的APP、制作一些动画视频、开发一些趣味游戏,通过这些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客户展示相应的保险产品,方便客户对于保险产品的了解。在互联网时代,保险公司完全可以采用当下流行的一些产品推广方式,比如“微博”“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等。

以专业中介代理平台小雨伞联合中国平安推出的一款“动力保”保险产品为例,该产品的保险期限和保险价格可选(保险期限30天的产品价格是60元、保险期限1天的产品价格是1元),产品购买及理赔的流程:购买→计步→领津贴→领保险,全程在手机微信端操作。其中,计步和领津贴的方法是:首先,关注“微信运动”公众号,根据其指引设置记录运动数据的来源;其次,每日0:00之前购买“动力保”,并确保微信运动会记录你当日的步行数据;最后,当日点击公众号“领取津贴”菜单可以查看当前步数和对应的津贴金额,点击“立即领取”将发放津贴红包。领保险的方法是,当月累计有7天步数>6000步,以下保险福利可二选一:30天成人综合意外险原价8元可免费领取;保障25种疾病的成人重疾险购买立减10元。这款产品的产品形态设计非常具有代表性,是一款对互联网保险产品的新形态的有益探索,它增强了保险产品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完善了保险产品的形态。

可见,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保险公司以及相关合作方的努力,原本专业性很强的保险条款也能被普通的客户所接受,进而促进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发展。

消费便利化

传统保险产品的保障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其保障周期一般最少一年,保费几百到几千不等。比如上文中举例的传统人身意外险,其保险期限是一年,保险价格是380元。但现在可能有的消费者会有一个碎片化的需求:他只要求保险期限是一个月,只要求航空意外身故致残的保障权益,只能接受38元的保险价格。这就形成了一个个性化需求,原先主流的人身意外险被碎片化。

传统的保险公司不愿意或者不能够开发这些碎片化的保险产品,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被引入到保险产品的开发中,这些碎片化的需求已经能够实现。在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保险公司应该学会做“减法”,将传统保险产品大而全的保障权益分割出来,满足客户的碎片化需求。保险产品碎片化以后,原先复杂的条款变成一条条相互独立的条款,在相同的情形下,这些碎片化的保险产品显然更有利于保险公司的销售。这种碎片化的保险产品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方便客户的自由选择,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对一系列碎片化的保险产品进行“DIY”,以期达到自己想要的保险效果。

保障信息安全

一方面,国家需要在信息安全的大环境下提供法律、执法等必要的保障,在整个社会提倡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使信息安全的意识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要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通过自己的硬件设施的改进、软件算法的提升、管理流程的完善等措施,对信息安全问题采取一种主动的预防措施,这些措施将可以有效地降低互联网的病毒入侵、黑客攻击、信息泄露等风险,很好地保护客户个人隐私、银行账号、密码等信息。

客户也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识,妥善保管好自己的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防止其被别有用心者所利用。

防范社会道德风险

建立一套完善、适度开放的征信系统是防范社会道德风险的一个有效手段。

目前在我国,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只有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这个系统存在的问题是数据单一、开放性不够、查询和使用受到严格限制,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中,可以查询到客户的信用信息,但是除了贷款还款情况的信息,很难获得其它有用的信息。仅仅依靠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提供的这些信息,保险公司依然会面临巨大的社会道德风险。

在征信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方面,我国可以参考美国的一些成功经验。美国现有三大征信所:Equifax、Experian、Trans Union。這些征信所存储的信息与中国人民银行的信息有很大区别,甚至可以用五花八门来形容。这些信息包括:客户的婚姻状况、家庭住址、机动车违章记录、住院记录、犯罪记录、购物清单等。保险公司如果掌握了这些信息,再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分布式等互联网技术,就可以把它面临的风险比较精确地计算出来。比如一位客户频繁更换家庭住址,并且有很多犯罪记录,那么就可以认定这位客户是高风险客户;又比如通过对一位客户的住院记录进行研究,就基本可以判断这位客户的身体状况。

在建设和完善征信系统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客户的个人隐私问题,这需要监管部门、保险公司、征信企业、客户这四方共同配合解决。最终的目标肯定是要建立一套完善、适度开放的征信系统,同时又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

总之,互联网保险产品有很多先天的优势,比如降低保险企业的经营成本、减少营业时间和对网点的依赖、缩短研发周期、提高创新能力等,但是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其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笔者认为,适应市场需求应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则。

作者:赵艳丰

上一篇:县总工会意见下一篇:放射肿瘤医学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