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作业:案例分析报告(推荐9篇)
摘要:自从2002年友邦保险引电话营销入保险行业,各保险公司逐渐建立起电销制度,电销以其成本低、效率高、覆盖面广的优势,已被多家公司所采用,并为保险企业带来了新的渠道和利润。但不可否认的是,电销在我国保险业尚处于发展阶段,无法避免地,电销面临着如内控管理不足、社会大众抵触以及相关法律等诸多风险。
关键词:电话营销 管理风险 心理风险法律风险
电话营销自90年代初进入中国,并在大陆得到了迅猛的发展。2002年开始,友邦保险等具有外资背景的保险企业首次将电话营销应用于保险行业,开始了保险电话营销的征程。2003年招商信诺、中美大都会等也都相继涉足了电话营销领域,这个阶段标志着电话营销正式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现在,以平安为首的一批保险公司,在电话营销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尤其是平安保险公司,目前,在平安保险电话营销中,车险电销业务现已占了8成的市场份额。截止2010年5月底,平安电话车险的保费规模已突破41个亿,前6个月保费收入已超过去年全年。可见,保险电销制度将逐渐改变保险公司的经营方式,为公司获得新的发展,但是,电话营销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一是保险公司面临着对电销人员的管理风险。按照电销制度,电销人员的收入主要来自保单成交率,这就容易产生销售误导。开展电话约访销售的人员,相当一部分为营销员的自聘人员,未受到专业培训,游离于公司管理之外。往往有着个别的电销人员为了赚取利润,故意隐瞒保单等相关条款,或者直接宣传能取得高额投资回报来吸引客户,隐瞒退保损失和不确定红利,甚至通过诈骗手段骗取保险金等。因为电话营销的特点,保险公司很难对每个营销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另外,因为电销往往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所以,在电话营销过程中,电销人员一般把保险合同中比较重要又能快速表达完毕的内容告知客户,如保额、保费、合同期限等,对一些内容繁多的条款,往往为了节省时间而做简单处理。导致客户对于保单在理解不充分的条件下投保,不仅扩大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也给后续的理赔工作带来纠纷和难度。
二是因为电销刚起步不久,有鉴于我国人们的文化习惯等,人们普遍对于电销接受率不高,甚至有着抵触的心理。按照心理学来说,人们一般不希望接到陌生人的电话,更毋论是一个张口就说钱的了。最近,虽然保监会出台了相关规定,明确要求保险电销人员不得“扰民”,被拒绝后不得再次营销,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电销人员还是通过随机打电话或者以作市场调研为借口等手段进行保险营销,这造成了社会大众严重的不满,再加上新闻等媒体的肆意宣传,长此以往,必将造成社会大众对于电销的抵触,更加影响保险行业的形象。三是电销制度在运作过程中也面临着法律风险。保险公司以电话录音(录音是无形质的东西,很难把握)作为证明保险合同成立的单独证据,存在证据不足的法律风险。传统的保险合同,投保人必须在投保书上签字或盖章,而电话营销保险 合同以对话方式作出,没有投保书,甚至因为个别原因,连保单都缺乏,一旦发生纠纷,保险公司将会因为不能提供证据或者提供证据不充分,而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而且,法律比较偏向于保护被保险人,所以在纠纷中,保险公司往往处在劣势地位。
随着中国保险业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的保险公司亟待探索出一条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道路。从本质上讲,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公司之间的竞争力取决于各自业务流程的成本和质量,其中如何加强对各个产品和服务成本核算管理成为保险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作业成本制度(Activity-based Costing,ABC)作为一种先进的核算方法和管理手段在欧美发达国家已为许多制造企业所运用,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金融服务业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考虑采用或已经采用了作业成本制度,实施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ABCM)。作业成本法是确认和计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消耗资源的作业,并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到各个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进而将各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其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实质就是在资源耗费与产品之间通过作业这一“中介”来分离、归纳和组合,然后形成各种产品成本[1]。在作业成本法下,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产品(或服务)所消耗作业的成本被同等地对待。由于作业贯穿于企业价值创造的整个过程,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或服务)的最终成本更加准确客观,同时对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分析,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价值链”以增加顾客价值[2],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许多专家对作业成本法在保险公司的应用展开了研究,但大部分停留在可行性上的论证,鲜有具体的应用流程设计及分析,这正是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雷俊英(2006)从保险公司内部不同的成本角度分析了作业成本法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3]。马晋、陈政(2004)指出,中国保险业实施作业成本法意义重大,从保险公司的资金实力、信息有用程度及技术条件等多方面考察分析,作业成本法的采用具有很大的现实可行性[4]。而戴成峰(2004)利用作业成本法对保险公司的成本性态进行了分析,认为保险公司的险种产生过程如同制造企业产品的制造过程一样,需要对过程成本进行跟踪归集和分析,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来核算其成本[5]。Innes和Mitchell(1997)研究表明,作业成本法适用于服务业(包括保险业),通过作业动因,可以将成本与服务联系在一起,在确定每种服务的成本时,作业成本法更为精确。
一、中国保险公司现行成本核算方法的不足分析
中国保险公司成本核算方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简单成本核算阶段、险种简单分类核算阶段、细化险种核算阶段。现行的细化险种核算方法对所有险种进行单独损益核算,与该险种直接相关的变动费用记入该险种损益,并按收入多少分摊营业费用,核算出各险种损益。此阶段相对前两个时期来说进步了许多,分配也更加科学细化,使各个险种真正负担起自己的那一部分。但现行成本核算只对直接变动费用进行归属核算,对间接费用(营业费用)未能进行产品跟踪核算,导致成本信息失真。如保险企业的营业费用是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归集,期末按照各险种保费占比分配到各险种,因而在日常核算中,无法得知各保险产品的费用耗费情况。对营业费用采用单一的分配标准,按保费收入进行分配,形成各险种应负担的营业成本。这导致展业难度小、保费收入多的险种分摊较多的费用,成本偏高;展业难度大、保费收入少的险种分配了较少的费用,成本偏低,严重歪曲了保险公司各险种成本,得出的成本指标不能如实反映各险种的耗费,不符合配比原则[6]。所以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现有的成本核算方法已逐渐不适应发展要求,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法来使管理者更加明晰自己企业的各种成本耗费,以便作出更加有效的决策。
二、中国保险公司运用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可行性
国外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成功经验显示,一个经济组织采纳作业成本法是否可行,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成本变化的潜力。
成本变化的潜力越大,越适宜采用作业成本法。一般来说,产品种类越多、业务程序越复杂、产品产量(业务量)差异以及不同产品对支持部门资源耗费差异越大,成本变化潜力就越大。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服务品种多样,客户也十分复杂,再加上保险公司各险种业务量的差异较大等因素共同决定了保险公司成本变化潜力较大,为ABC的实施提供了客观条件。
2. 成本信息对于决策的有用性。
保险费率逐步放开后,费率(成本)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对成本费用的控制也会受到更加关注,而准确的成本信息就成为成本费用管理的首要前提和必须保证。保险公司的支出除赔付(保险公司对此控制能力有限,主要是在承保时对不合格的主体予以剔除或加费)外主要就是营业费用,营业费用不但可以由公司完全控制,而且一般所占支出也较大,其中除手续费用或佣金外的大部分营业费用是由许多产品共同承担的。因而,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控制营业费用、准确核算成本,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3. 现有信息系统条件的充分性。
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较为完善,可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由于保险公司对保户、单证、理赔等大量复杂信息和事务的管理全部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所以信息化程度高,引入作业成本法的技术接口比较容易解决。
4. 组织规模。
组织规模也就是实施作业成本的可利用资源。保险公司组织规模一般较大,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就相对较低。保险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保险公司开业时,监管部门对其资金规模、技术人员素质、信息系统条件等有严格的规定。在实际经营中,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一般是其资本额的数倍,即使规模较小的公司年保费收入也在1亿元左右。因而从资本和收入两个角度来看,保险公司完全有资源去开发和实施ABC系统。
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8月29日下发的《保险公司费用分摊指引》,对保险公司成本费用的核算进行规范,其所用的方法类似于作业成本法。该指引规定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业务的经济实质,将每项费用准确认定为专属费用或共同费用。一般将费用分摊至险种、分摊至业务类别或分摊至分支机构。该指引提到保险公司可以开发作业成本法等更为先进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模式[7]。可见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引起保险监管部门的重视。《保险公司费用分摊指引》也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提供了制度支持。
三、中国保险公司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步骤设计
为了使作业成本制度能较好地运用于保险公司的成本管理中,根据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结合保险企业的特点,可以建立如下作业成本核算步骤:
1. 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由于保险公司的产品常常以保单形式出现,可以将保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根据成本分析的需要,还可以选择险种、被保险人等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2. 确认作业成本中心。
第一类成本中心包括内部辅助部门和不直接向外部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部门,这类中心只向保险公司内部的其他部门提供支持性服务,如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第二类成本中心包括直接向外部客户提供服务和产品的部门,如承保部、营业部等。
3. 成本归集的“作业”化,作业成本强调成本的追踪过程,这就要求保险公司事先明确“作业”。
由于对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作业”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因此保险公司事先要弄清作业成本的相关概念;其次,结合企业自身的需要来对作业分类。如可将保险公司作业分为:基本作业,如应付账款、保险精算、审计、索赔管理、合规性管理、计算机操作、数据维护、财务会计、投资管理、法律事务、保单管理、保费核算、销售等;自主作业,如广告和推广、文件归档、综合管理、IT研究、管理会计、新产品开发、人员评估、公关、招聘、文秘、保安、战略规划、系统开发、培训等。
4. 确认成本动因。
(1)将资源分配到各作业中心,计算各作业成本。资源耗费可分为直接成本与非直接成本。在将资源分配到各作业中心时,如果某资源能分清是哪一作业所耗,可将该资源直接分配到该作业中心,如某作业中心发生的办公用品费;如果某资源由几个作业中心共同耗费,不能分清是哪一作业所耗,则须采用一定的资源动因,将该资源在共同耗费该资源的作业中心之间进行分配。(2)确认资源动因。根据保险公司主要的业务管理费用项目,就需要确认资源分摊到作业中心的资源动因内容。(3)确认各作业中心的相关作业及作业动因。每个作业中心都包括很多作业,为了保证准确地将资源追溯至成本标的,需要对每个业务流程加以细分。
5. 计算作业成本。
在确认出各细目作业的作业动因之后,可以把作业动因进行归类、通过作业调查,把作业中心的资源耗费分配给各类作业动因、进而求出每单位作业动因的成本,即成本动因率。成本动因率乘以保单或险种耗用的成本动因量,即得该保单或险种的间接作业成本。
6. 计算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
将各成本计算对象发生的直接生产成本及其作业成本汇总,即得总成本或单位成本。
四、实例分析及结论
假设只考虑某保险公司两个部门或责任中心,一个是薪酬部,另一个是承保部。薪酬部为第一类责任中心,承保部为第二类责任中心,薪酬部有两项作业,即薪酬处理和薪酬查询,承保部有三项作业,即保单营销、保单审核以及保单售后管理[8]。
其成本流动模式是:第一类成本中心的成本先在该成本中心内的作业间进行分配,形成第一类成本中心各作业的总成本及单位成本;然后再将第一类成本中心各作业的成本分配给第二类成本中心,加上第二类成本中心的直接费用,形成第二类各成本中心的总成本;然后在第二类成本中心内的作业间进行分配,形成第二类成本中心各作业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然后再将第二类成本中心的成本分配到各成本对象。
1. 第一类成本中心的作业成本计算
成本中心编号:****
费用期间:**年**月
第一步:把直接费用记入适当账户并接受其他辅助单位分配的费用。该成本中心的直接费用被记入适当的费用账户中。
第二步:把费用项目汇总成本。
总直接费用=直接费用+第一类其他单位流入的费用=81 000
直接费用=薪酬(42 000)+差旅费及招待费(6 000)+场地占用费(9 000)+(电话费3 000)+日常用品费用(3 000)+印刷费(1 500)+邮资(1 500)+折旧(2 000)+杂费(4 000)=72 000
第一类其他单位流入的费用=计算机(使用*分配率)6000+餐厅(使用*分配率)1 000+其他(使用*分配率)2 000=9 000
第三步:把成本分配给作业。
费用合计=薪酬处理+薪酬查询=64 800+16 200=81 000
作业A:薪酬处理(本作业耗费全部费用的80%)81 000*0.8=64 800
作业B:薪酬查询(本作业耗费全部费用的20%)81 000*0.2=16 200
第四步:确定作业计量指标并计算单位作业成本。
作业A:作业计量指标为薪酬支票数64 800/10 000张=6.48张/支票
作业B:作业计量指标为查询次数16 200/150次=108次/查询
第五步:把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
根据本中心为其他成本中心签发的薪酬支票数量及办理的查询数量,把本中心各作业的成本分配给其他成本中心。
2. 第二类成本中心的作业成本计算
第一、二步:直接费用被记入本中心的费用账户,并按费用项目予以适当归并。把承保部向第一类部门支付的服务费用(27 300元)和自己的直接费用(615 000元)相加,该成本中心共发生了638 700元的待分配费用。
费用合计=总直接费用+总辅助费用=638 700
总直接费用=薪酬(550 000)+差旅费及招待费(10 000)+场地占用费(12 000)+(电话费6 000)+日常用品费(8 000)+印刷费(10 000)+邮资(8 000)+折旧(5 000)+杂费(6 000)=615 000
总辅助费用=第一类中心流入的费用{薪酬处理(250张支票*6.48)1 620+薪酬查询(10次查询*108)1 080}+计算机(使用*分配率)10 000+餐厅(使用*分配率)3 000+其他(使用*分配率)8 000=23 700
第三步:上述待分配费用应在该中心的三项作业之间进行分配。
作业A:保单营销(本作业耗费全部费用的30%)638 700*0.3=191 610
作业B:保单审核(本作业耗费全部费用的55%)638 700*0.55=351 285
作业C:保单售后管理(本作业耗费全部费用的15%)638 700*0.15=95 805
第四步:确定各项作业的成本动因和作业计量指标,并且计算单位作业成本。
确定作业计量指标并计算单位作业成本
作业A:新保单销售数量(191 610/5 000份=38.32每份保单)
作业B:保单审核数量(351285/100000份=3.51每份保单)
作业C:售后管理账户(95 805/3 400个账户=31.94每个账户)
第五步:把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
根据成本对象与成本动因之间的关系,把作业的成本分配到最终的成本对象上,如组织单位、产品或客户等。
作业成本计算是一种十分灵活的手段,各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各种不同的个性化设计,并不局限于上面介绍的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核算方法是对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改进,但它并不排斥一切合理的成本概念,如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标准成本等。把作业成本计算与其他有用的成本概念结合起来,可以创造出更加完善的作业成本体系。同时由于作业成本的计算较传统的成本核算体系要烦琐得多,如果没有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持则不现实。对于有实力的保险公司而言,在初期阶段,可以考虑先从个别部门再到整个公司,先从个别先进分公司再推行到更多分公司,逐步开展,梯度推进。
摘要: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源于制造业,其在银行业的成功运用为保险业提供了良好的示范。结合保险公司的经营特点,构建其作业成本核算步骤,结果表明中国保险公司成本管理引入作业成本法,可以有效地避免间接费用的成本信息失真,有利于提高成本信息价值。当然目前其适用范围有限,计算也较烦琐,需要有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持。可以考虑从个别部门到整个公司,从个别先进分公司推行到更多分公司,逐步开展,梯度推进。
关键词:保险公司,作业成本,价值链,成本动因
参考文献
[1]王志辉.银行作业成本制度实施规则与办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朱莉·马伯利.作业成本管理:金融机构手册[K].陈在维,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雷俊英.企业成本核算体系评价之我见[J].职业技术,2006,(62):54.
[4]马晋,陈政.作业成本法在中国保险企业运用的可行性研究[J].甘肃金融,2004,(8):24-26.
[5]戴成峰.论作业成本法在财产保险公司的应用[J].金融会计,2004,(3):61-62.
[6]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R].2006年年度报告,2006:106.
[7]保监会[2006]90号:关于印发《保险公司费用分摊指引》的通知[Z].
由于孩子年龄小,刚开始写作业时家长要陪着孩子写,一定要让孩子写出干净整洁又正确的作业,争取得到老师的认可。老师的肯定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最重要的是这样做能培养孩子“我能写出优秀作业”的自信和“我要写出优秀作业”的心态。
儿子纬纬的作业,开始连续八次获得三颗星(只有最好的作业才能得到),每次回来后,孩子说的第一件事总是:“妈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的作业又得了三颗星!”“妈妈,今天老师又夸我作业写得好了!”“妈妈,我已经连续八次得到三颗星了,我是我们班得星最多的!”看着儿子满脸的兴奋与自豪,我很欣慰。儿子已经坚信自己能写出最棒的作业,具备了写优秀作业的自信和心态。
由于一开始连续八次得到三颗星,儿子开始有了骄傲的情绪,写作业也没有原来认真了。一次写完作业,我无意中发现一道错题。不好,这次儿子得不到三颗星了,我的第一反应是得让儿子马上改过来。但我很快意识到,错误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训可能使孩子成长得更快,理智使我保持了沉默。
第二天,儿子回家没像往常一样兴高采烈,相反撅着嘴:“妈妈,今天我的作业只得了两颗星。”
我假装吃惊地说:“是吗?为什么呢?”
“错了一道题。”
“太可惜了。怎么错了呢?”
“没看清题。”
“真可惜,以后可得想办法避免这样的问题。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
“写作业时看清了再写。”
“说得有道理,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没有。”
“妈妈告诉你一个秘方,保证你不会出错。”
“什么秘方?”儿子一听马上凑过来。
“我们班有一个小哥哥写作业很少出错,我观察了他好长时间才发现其中的秘密。”我故作神秘状。
“是什么?”儿子有点迫不及待了。
“就是每次写完作业后要认真检查一遍,用他的话说就是给作业上保险。”
儿子听了,重重地点了点头:“那以后写完作业我也认真检查一遍,给我的作业也上保险。”
自从经历了两颗星的风波后,儿子连续几天做完作业都认真检查,因此连续几天,语文、数学作业都是最好的,儿子也很满足。但每次的作业检查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毕竟是一项负担。
一天,写完作业后,楼下小伙伴的催促声动摇了儿子的意志:“妈妈,我不想检查了,我想下楼玩。”
“可以,但你要想清楚,你的作业可能会有错题,明天可能得不到三颗星。”
儿子考虑了一会儿:“那就检查吧!,’
可以看出儿子很在乎老师的三颗星,他战胜了自己。我很高兴。
又有一次,儿子写完作业,没像往常一样马上检查,而是理直气壮地说:“妈妈,检查。”
“你的作业,为什么让妈妈检查呢?”
“老师说让家长检查。”
儿子一脸得意,如同得了圣旨一般。
“是吗,我想听听老师的想法。”
背着儿子,我给老师打了电话。我把培养儿子作业习惯的想法和做法和老师进行了交流,老师很支持我的做法。得到老师的支持后,我把电话递给了儿子,老师说:“纬纬,妈妈说你每次写完作业都自己检查,你太棒了,继续坚持,没问题吧?”
中国保险市场一直处于一种不利于竞争的寡头垄断的环境中。中国保监会成立后,进一步强调要逐渐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违规机构和违规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我们必须尽快完善相关法规和完善的保险运行机制,加快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改变国内保险业的不良现状。
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在前文中已经叙述了很多,保险行业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充满责任,能够帮助客户规避风险的一个行业,所以从业人员的素质格外重要。另外因为其素质不高已经使保险公司在公众的印象里抹黑,所以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规范,文化水平也成为发展的当务之急。
加强对保险业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保险业的认识。
作者:佚名情报来源:金融与保险点击数: 102更新时间:2007-7-5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字体:小 大】
中国保险业入世过渡期已经结束。入世以来,保险业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国内财险市场主体有了快速的增长,新公司的成立、分支机构的扩张,带动了国内财险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是保险公司开展竞争的舞台,是保险公司提升竞争力的外在动力,是促进保险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外部条件。
1国内市场上的商业财产保险公司
财产保险公司是指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财产保险业务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保险业务;财产保险公司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核定,可以经营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入世以来,国内财险市场主体的数量快速增长(表1)。截至2005年底,国内市场上共有财产保险公司35家。其中,美亚上海、广州和深圳 3家分公司统计为1家公司。
从1996年至2000年间,国内一直没有再增设新的内资财险公司。2001年,中保国际在内地成立太平保险公司,开始“恢复国内保险业务”。2003年,中国再保险公司在重组改制过程中,设立了中国大地财险公司。1992年至2004年间,外资财险公司的发展速度相对乎稳,平均每年成立一家外资财险分公司。2004年,保监会批准筹建多家财险公司。上海安信、永诚财险、天平保险、安邦保险、阳光财险、渤海财险和都邦财险等多家财险公司已经于2004年和2005年先后正式开业,财险公司又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阶段。
在监管机构的积极推动下,在保险公司的积极努力下,保险公司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内在素质不断增强。随着中华联合完成重组改制,内资财险公司全部转为股份制企业。新成立的内资保险公司均采取了股份制的组织形式。
2国内财险市场总体竞争格局分析
截至2005年年底,国内市场上已经正式开业的商业性财险公司共有35家,其中外资公司13家。以2001年以来的公开数据为基础,可以分别计算财险市场保费收入等指标历年来的 CRn和H值,分析国内财险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化情况。
2.1 2001年至2005年国内财险市场集中度(CRn指数)分析
2005年是国内财险业高速发展的一年。新兴中小型内资财险公司加快了市场扩张速度,导致了财险市场集中度的下降。2005年是近几年以来,市场集中度下降最快的一年。2001年至 2005年,国内财险市场保费收入集中度CR3和CR5.从中可以看出,2001年以来,国内财险市场保费收入集中度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特别是 2003年和2004年这两年,随着新兴主体的增加和分支机构的扩张,市场集中度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但是,对照贝恩分类方法和日本通产省分类方法,国内财险市场仍然属于“寡占I型”或“极高集中寡占型”市场结构。美国财险市场是一个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2003年净承保保费收入排在前四位的公司的市场份额总计为28.6%(01)。通过横向比较来看,也可看出国内财险市场的集中度偏高。
从国内财险市场具体的市场份额变化情况来看,保费收入排名前三位的公司一直没有变化,排名第四至八位的公司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3)。国内财险市场上,保费收入前三名一直为人保财险(2003年以前为“中国人保”)、太平洋财险和平安财险 3家公司所占据。第四至八名的市场份额争夺则比较激烈:华泰在2001年排名第四,2005年已经被挤出前八名;中华联合(2002年以前为“新疆兵团”)4年来排名持续上升,2005年已经跻身第四名;天安、永安、华安、大众等4家公司保费收入排名有升有降。
2.2国内财产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
从国内财险公司的经营现状来看,可以从市场份额和经营区域两个维度来判断某家公司的市场地位。市场份额是企业市场地位的直观体现。2005年国内务财险公司市场份额排名见表4。但是,市场份额的高低不仅与公司的经营历史和业务扩展能力有关,也受到经营区域的约束。
在2004年以前,受产业政策的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地域是存在差异的。例如,一些中小型内资财险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定位为“区域性公司”;外资财险公司大多采取分公司的组织形式,只能在一个省(市)范围内开展保险业务。根据2004年实施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在满足资本金和偿付能力要求的前提下,保险公司的经营区域不再受限。这项政策限制取消后,中小型内资财险公司明显加快了市场区域的扩张速度。由于新法规生效时间还比较短,还未对市场格局产生实质性的改变。
在国内市场上经营历史最长的、分支机构数量最多的人保财险公司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太平洋财险、平安财险和中华联合近几年的分支机构发展速度很快,市场份额相当,但与人保财险还具有较大的差距。大地财险和安邦财险的机构建设速度也很快,但是,由于成立时间较短,业务还没有达到应有的规模。农业保险公司在发展初期,其经营地域还不会迅速向全国扩张,而且由于业务特点的原因,农险公司不会对财险市场格局产生大的冲击。其他内资公司的经营地域也都还非常有限,外资财险公司目前也只在1至3个地区开展业务,这类公司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3国内财产市场竞争格局展望
2004年以来,国内财险市场准入机制的变化及各类公司的发展战略调整,正推动着市场格局的变化。公司及分支机构设立条件降低,新兴财险公司将进入快速增长期和扩张期。保险业入世过渡期已经结束,财险公司经营地域限制已经
完全取消。2004年新修订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删除了以前将保险公司分为全国性和区域性的规定,将设立保险公司的最低资本金要求统一规定为2亿元人民币,并提高保险设立公司分支机构的自由度。保险公司以法定最低资本金额即2亿元人民币设立的,在住所地以外的每一省级区域内首次申请设立分公司,应当增加资本金至少人民币2000万元。保险公司资本金总额达到人民币5亿元,在偿付能力充足的情况下,增设分公司可不再增加资本金。比原规定要求的额度5000万元和15亿元有了大幅度的降低。以资本金和偿付能力作为基本要求,使得市场准入机制更加科学合理,有助于促进保险业和保险公司的发展。在新的市场准入政策引导下,中小型保险公司开始加快扩张步伐,大批新公司开始筹建。市场原有的“区域性”保险公司和新成立的公司,都开始构建全国性经营网络。
随着经营区域的扩展,新兴财险公司和中小型财险公司的承保能力将得到释放。通过净资产占比与市场份额之间的比较(表4),可以看出各财险公司的业务发展成熟程度。人保财险、中华联合、天安、华安和永安公司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净资产占比,业务发展比较成熟,资本金得到充分利用;太保财险、大地财险、大众和太平的市场份额与净资产占比大体相当,表明其业务发展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其他新兴财险公司,特别是外资财险公司的市场份额还远低于其净资产占比,表明这些公司还蕴藏着巨大的承保能力,还有较大的业务扩张的空间。
随着新兴公司承保能力的释放,市场集中度会进一步下降。2004年以来,新成立内资财险公司,给财险业新增了58亿元的资本金,占国内财险业净资产总额的比例已经接近16.43%(以各财险公司2004年末净资产为基础)。如果这些新兴公司达到有效的保费规模,市场格局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外资财险分公司纷纷开始申请由“分公司”改建为“子公司”,以降低其增设分支机构的资本要求。中银国际和香港民安的申请已经得到批准:香港民安保险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改建为独资子公司,改建后的公司名称为“民安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保监国际[2004]800号);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改建为独资子公司,改建后的公司名称为“中银保险有限公司”(保监国际[2004]801号)。2005年,经保监会批准,韩国三星火灾上海分公司改建为韩国三星火灾海上保险(中
国)有限公司;日本财险大连分公司改建为日本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外资财险公司改建为“子公司”后,有可能会凭借其资本优势加快市场扩张速度,凭借其技术优势提供创新型产品,有可能会在短期内挤入第三类公司之列。当然,外资财险公司的区域市场选择和业务领域定位及其对整个市场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
与发达国家(地区)保险市场相比,国内财险市场的竞争程度还比较有限。但是,入世以来,国内保险市场逐步放开,保险主体迅速增加,市场竞争日渐加剧。竞争性的市场格局逐步形成并且还在不断深化,市场集中度还会进一步下降。在竞争性的市场上,财险公司追求“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愿望从未像现在这样强烈
保险发展是否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保险发展是否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保险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而保险业的发展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也引发了国内外的热烈讨论,成为许多学者关心的问题。特别是0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的日益加深,我国保险业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面对这次危机的严重冲击,保险业的发展能否促进经济发展成为一个疑问。本文将会对保险行业进行分析,从各个方面综合来看,分析保险发展是否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保险发展前景、促进经济发展
一、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保险业已经渐渐成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寿险和非寿险业务发展迅速,保险市场的主体不断增加、效益也逐步提高。
(一)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5,641亿元,是2002年的1.8倍,在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也就是说,中国保险业的国际排名平均每年上升1位。截至2007年底,中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其中外资公司43家,比2002年底的22家公司增加了21家;中国保费收入达7035.8亿元,是2002年的2.3倍,同期,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420亿元,是2002年的9.1倍;外资保险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9%,比2002年增加4.4个百分点。2008年全国各地区实现保费收入97840966.41万元。
中国中国作为一个潜力无比巨大的对外完全开放的市场,对国际保险资本有着非同一般的吸引力,许多国际知名的保险企业已把在中国发展业务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来安排,对于中国的保险企业来说,这就意味着如果要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适应这一国际化发展的潮流,中国保险行业已步入高速发展期,保险行业的经营模式也向着多元化发展,未来中国的保险业发展前景看好。
(二)投资渠道稳步拓宽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我国资金运用渠道的不断拓宽,保险业积累的大量资金通过投资银行存款、国债、企业债、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基础设施项目等。投资渠道的增多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在资本和货币市场
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增加了保险公司的利润率,优化保险公司的资产结构。
(三)保险监管水平提高
加入WTO以后,我国保险监管的法制环境将产生重大变化,保险监管将更加有法可依。与WTO规则不一致、与中国政府承诺相冲突的保险监管法律、法规和制度将得到修改或废止。同时,还将有许多反映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保险新法规面市,保险公司与市场经济体制及国际惯例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活动将得到法律的认可。
(四)维持经济社会稳定的能力迅速增强
我国保险准备金、保险赔付金增长迅速,保险准备金和保险赔付金的快速增长,不仅增强了保险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生产,维护了居民生活安定,很好体现了保险的保障作用。
二、保险业的发展前景
近几年来,中国保险业发展相当快。以中国人寿为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商业人寿保险公司,直接隶属国务院,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10月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及其分设于1996年2月的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过50余年的发展,公司的机构网络已遍布全国,成为中国寿险市场的领袖。2003年12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两地成功上市,是国内第一家同时在港、美两地同时上市的金融企业。2005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2004年全球500强排名,中国人寿销售收入排名世界500强第212位,领先中国保险业。中国人寿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成果的精华,结合自身的优秀传统,形成了以“成己为人、成人达己”为核心的新型企业文化。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保险业发展水平及保险市场潜力的两个重要指标。从保险深度来看,1990年我国保险深度为0.56%,2000年上升为1.84%,截至2009年底,我国的保险深度为3.4%,位列全球44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7.0%,而中国台湾保险深度高达16.8%。这说明我国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仍十分明显。
我国的保险密度也是相同的境况。如图4所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的保险密度121.2美元,位列全球64位,大大低于全球平均水平595.1美元。与荷兰、瑞
士相比,差距甚大。无论是保险深度还是保险密度,我国的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中国保险业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和广阔前景,但还需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改革以及整顿和规范保险市场的经营。我国保险尽管不断增长,监管水平不断提高,但与世界同行相比,我国保险市场起步较晚,开发程度仍较低。不论是保险密度还是深度都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保险的可开发潜力巨大。我相信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努力,我国的保险业会有更加好的发展。
三、保险发展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
对于保险发展是否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许多的经济学家都一直存在争议。从经验上人们往往认为保险的发展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在1963年世界贸易与发展首届年会上,世界贸易与发展组织就正式指出“健全的保险与在保险市场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从保险市场发展有助于金融市场功能与效率的改善、保险投资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保险业对经济发展的意义的角度论证了保险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都一一进行了研究。这一研究验证了保险市场发展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就是保险市场发展水平越高,金融发展水平也越高。
随着2007年2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的日益加深,我国保险业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面对这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有关保险发展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对于保险业能否以及应该如何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和损失补偿等功能,如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运用效率等方式带动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地增长,促使我国较快平稳地度过这次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保险发展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但在我看来,保险发展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
四、保险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
保险业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越来越紧密。一方面,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奠定的外部环境,同样也依赖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安全感和保险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保险业的发展也会影响经济
增长,增加行业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两者从理论上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
上图是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全国保费收入已经由1980年的4.6亿元上升到11137.3亿元,保费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1.8%,年几何平均增长率为30.8%。与此同时,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也保持着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如上图所示,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我国GDP已达到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保险发展与经济增长呈现并驾齐驱之势。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各地区保险业的不均衡发展。
从图2可以看出各省份寿险密度和非寿险密度逐年提高,但由于发展速度不同,导致各经济区域间保险业差距不断拉大。2008年我国保险密度最高省份上海的保险密度是最低省份西藏的30倍之多,保险密度分别为3466.74元/人和113.75元/人。区域保险的不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保险业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就保险活动而言,它不仅发挥着风险转移和经济补偿的职能,也在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金融中介角色。先前有大量的理论研究文献,对金融中介如何通过影响人们的储蓄与投资决策以及技术创新行为,进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金融中介能够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管理风险等活动,来尽量消除市场摩擦,有效改进金融系统的功能,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因此,保险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方先明,孙爱军,曹源芳.基于空间模型的金融支持与经济增长研究.金融研究.2010(10)
[2]牛海.保险促进经济增长了吗.经济理论问题.2012.(7)
[3] 赵尚梅,李勇,庞玉锋.保险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保险研究.2009(01)
[4] 周海珍.保险业发展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管理世界.2008(11)
关键词:武汉市医疗保险;利弊;测算;参保方案
根据《武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2001年10月31日武汉市人民政府第126号令公布, 2005年6月20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武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决定》修订)的规定,武汉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城镇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和退休人员都应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对医疗制度的重大改革,医疗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降低了医疗费用,减少了浪费。
现行的武汉市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到底是如何规定的?按属地参加武汉市基本医疗保险会给职工带来什么影响?为此,作者对武汉市医疗保险政策及参保事宜作了深入调研,现就有关调研情况与各位共同探讨。
一、武汉市医疗保险有关规定
武汉市医疗保险主干政策为《武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126号),在此文件的基础上,就用药范围、定点医院、大病医疗、公务员医疗等分别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再加上若干实际操作规定,形成了武汉市医疗保险政策体系。与参保单位有关的主要规定如下:
(一)参保人员范围
参保人员仅限于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
离休人员、老红军、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供养的直系亲属仍按原资金渠道解决。
(二)参保缴费有关规定
在职人员逐月缴纳,退休人员一次缴纳。
人员类别
缴费基数的确定
险种名称
单位缴费比例
个人缴费比例
在职人员
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超过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以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基数。
基本医疗保险
8%
2%
本单位上年度在职职工工资总额
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
9%
--
退休人员
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
基本医疗保险
50%,一次性缴纳
--
--
大额医疗保险
--
7元/月
本单位上年度退休人员退休费总额
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
9%
--
(三)保险待遇有关规定
1.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规定
(1)门诊费用从个人账户解决。
(2)住院费用赔付问题。诊疗医疗机构必须遵循《武汉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名单》,报销项目及范围都必须遵循《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医疗费用在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下的由个人自付,社区、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住院的起付标准分别为200、400、600、800元。
(3)异地医疗费用有关规定。职工长驻外地和退休人员易地安置的,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会同用人单位指定当地的医疗机构就医,其医疗费用上述有关规定审核报销;职工因公外出、探亲假期间外出或法定假期间外出,其在门诊紧急抢救和在门诊治疗重症疾病,属于《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乙类药品的医疗费用,应当先由个人自付20%,余额再按有关规则处理。
2.大额医疗保险待遇的规定
大额医疗保险(住院)
医疗费用段
大额赔付
个人自付
10万元-20万元
96%
4%
20万元-30万元
98%
2%
3.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待遇的规定
个人账户
人员
类别
年龄
计入个人账户资金
基数
划入比例
在职员工
35岁(含)以下
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
1.4%
35-45岁(含)
2.1%
46岁以上(含)
2.9%
退休人员
--
本人上年度月平均退休费
3.6%
二、参加医疗保险经费测算及比较分析
(一)近三年此单位医疗费用支出情况
最近三年此单位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医疗费用(含医疗包干费)支出情况下:
费用
类别
2011年医疗
费用(万元)
2012年医疗
费用(万元)
2013年医疗费用
(万元)
在职与退休职工
574
628
824
考虑到2013年特大疾病人数较多的特殊情况,用近三年医疗费用的算术平均值(675万元)作为此单位医疗费用正常支出较为合理。
(二)基本医疗保险经费测算及分析
1.参保费用测算
(1)退休职工需一次性缴纳575万元。退休人员参保费用由单位负担,以武汉市上年度全市平均工资作为基数,按50%的比例一次性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2012年武汉市全市平均工资为48942元,据此测算,局机关235名退休职工,需一次性缴纳575万元。
(2)在职职工每年需缴纳420万元。经测算,单位每年需为在职职工缴纳337万元,职工个人每年需缴纳83万元,共计420万元。
以上共计995万元。
2.医疗待遇评估
(1)每年划入个人账户201万元(在职人员143万元,退休人员58万元)。基本医疗保险费每年按下列比例划入个人账户:在职人员年龄在35岁(含35岁)以下,35岁至45岁(含45岁),45岁以上的,分别按本人缴费基数的3.1%(约3785元)、3.4%(约4151元)、3.7%(约4517元)划入;退休人员年龄在70岁(含70岁)以下,70岁以上的,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退休费为基数,分别按4.8%(约2386元)、5.1%(约2535元)划入。在职职工划入个人账户的金额高于现行定额标准,退休职工划入个人账户的金额低于现行定额标准。
(2)住院费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超过起付标准(社区、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住院的起付标准分别为200、400、600、800元)10万元以内的部分由统筹基金按下列比例报销:
社区及一级医疗机构,在职人员报销92%,退休人员报销93.6%;
二级医疗机构,在职人员报销89%,退休人员报销91.2%;
三级医疗机构,在职人员报销86%,退休人员报销88.8%。
可看出,在非重大疾病住院的情况下,基本医疗保险实际报销比例要高于此单位现行办法(在三级医疗机构接近持平)。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再辅以大病医疗保险,基本上可以解决30万元以内的医疗问题。
综上,我们认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对一般职工影响有限,但对患重大疾病的职工影响较为明显。
(三)国家公务员医疗保险经费测算及分析
1.参保费用测算
经测算,单位每年需为在职职工缴纳423万元,为退休人员缴纳105万元,共计528万元。
2.医疗待遇评估
(1)划入个人账户金额140万元(其中在职职工98万元,退休人员42万元)。职工年龄在35岁(含35岁)以下,35岁至45岁(含45岁),46岁以上的,分别按本人上年度月均工资的1.4%(每年1912元)、 2.1%(每年2868元)、2.9%(每年3961元)划入;退休人员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退休费为基数,按3.6%(每年1789元)划入。
(2)补助门诊、购药等费用45万元。在一个保险年度内,享受医疗补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定点零售药店购药,通过市社会保障五保合一电子政务系统记载的符合我市基本医疗保险“三个目录”的医疗费用超过1200元的,其超过部分的补助比例,工作人员为60%、退休人员为70%,补助最高限额为3000元。
nlc202309021417
退休人员按50%的概率、在职人员按10%的概率计算,统筹基金可能为此支付45万元。
(3)补助住院、门诊抢救等。受医疗补助人员住院、门诊紧急抢救和门诊治疗部分重症疾病、慢性疾病,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圍内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对工作人员补助比例为70%、退休人员补助比例为75%。在基本医疗保险中,个人负担比例约为10%-15%左右,公务员住院医疗补助相当于提高报销比例7-10个百分点。
公务员医疗保险缴交基数为本单位在职职工工资总额,对于职工整体收入比较高的单位,在职职工工资总额比较大,缴费比较多,但医疗待遇提高程度并不明显。当然,如果能争取财政支持,则可以考虑。
三、参加医疗保险的利弊分析
(一)有利的方面
(1)参保投入产出效果比较明显。
(2)职工可获得可靠的医疗保障。
(3)医疗资源浪费将得到有效控制。
(4)单位医疗费用支出将更为稳定。
此外,职工医疗结算时面对的是医保管理部门而不是本单位,可消除以前医疗报销审核产生的种种矛盾,利于单位稳定。
(二)不利的方面
(1)职工看病、用药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2)重大疾病保障水平会一定程度下降。
(3)来自退休职工的阻力可能会比较大。
四、参加医疗保险可供选择的方案
根据上述测算和分析,提出以下三个方案供参考:
方案一: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保险
参保第一年约需1000万元,从第二年起每年约需425万元。此方案投入产出比较高,但保障水平有限。此方案对门诊费用比较多的职工和年住院医疗支出超过30万元的职工影响比较大。
方案二: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保险+单位补助
参保第一年约需1000万元,从第二年起每年约需425万元。单位补助总额可根据实际情况另定。
此方案的设想是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另外拿出一笔钱来,对患特别重大疾病的职工进行补助。此方案可作为此单位分类改革正式运行前的过渡措施。
方案三: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
参保第一年约需1533万元,从第二年起每年约需953万元。
此方案保障水平较高,投入产出比较低。但如果能确定参保费用由财政负担,则此方案为首选方案。
综上,我们认为,参加所在地区医疗保险,虽然是大势所趋,并且整体上也是可行的。但是,医疗费改革涉及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对退休职工、体弱多病和患重大疾病的职工影响比较大,在目前的条件下参保,阻力不小,建议谨慎决策。在参保之前,可进一步加强医疗费用管理,特别是加强大额医疗费用的审查,以控制医疗支出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受董事长讲话发言稿启发,并结合近期煤炭市场不景气、港区生产作业量及作业效率较正常水平差距较大等原因,遂将生产业务部所统计的数据加以筛选、提炼、分析,撰写此报告。
该原因分析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公司内部因素(以下简称内因),二是公司外部因素(以下简称外因)。通过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分析影响公司作业效率因素的起因、构成、及初步解决方案。对于公司内因的分析主要以公司各个部门为单位进行因素讨论,从生产业务部组织、调度生产为出发点进行分析。对于公司外因,本着客观、实际的原则进行因素列举与分析。同时将内因与外因相结合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证。
一、操作一部因素分析:
操作一部因素列举:
操作一部主要负责我公司的翻车——堆料的生产作业。责任区域内负责的主要设备为:翻车机房、定位车、推车机、翻车机、振动给料漏斗、翻堆线皮带机(共24条)、堆料机等。
该部门生产人员构成主要为:值班长、翻控员、平台巡视、摘正钩人员(外委员工)、堆料机司机(外委员工)、技术员等。
对外接触的单位为:朔黄铁路神港站、运销公司采样部门、皮带沿线巡视、部分外委分派人员等。
1、设备因素分析: 自公司开港以来,设备故障与设备固件检修与更换在该部门设备因素中占据大多数比例。
该部门现有四套翻车系统,其中三套(CD1、CD2、CD3)为德方设计建设,一套(CD4)为我方设计并自行建设。根据目前投产情况来看四套翻车系统运行状况基本良好,主要影响效率的表现为:
1.设备固件正常损耗:例如定位车钩掌、钩销,各大型设备的液压油管、润滑油管,各种线缆老化,以及其他易损配件等。在对损耗固件进行检修和更换过程中,会发生由于配件并非原装配件,发生机能或负载能力与设备不匹配,从而导致设备维修频繁以及维修时间较长,进而影响生产业务部安排为后续船舶备货。
2.设备运转过程中的故障:设备故障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极为常见,主要表现为作业流程运转过程中因某一单机或皮带故障急停而导致整条流程或部分流程中断。大多数状况为平台巡视、值班电工维修,或皮带沿线巡视进行故障复位,该情况下维修时间与单机或皮带电机保护时间(10分钟)重叠,故影响较小,但如果故障频发则会严重影响作业效率。少数状况为设备严重故障需要技术员进行现场检查,利用电脑程序检测故障,主要表现为需要进行封点处理或进行设备的拆卸与更换,该种情况下故障影响时间一般较长,对业务部组织生产会造成较大影响。
3.设备配套设施设计不科学、配置不合理:对于为主要作业设备而配套的辅助作业设备的设计不太科学,以致于虽然有辅助设施,但是无法正常运转,或者因配置不合理运行效率低下,久而久之不但无法起到应有的辅助提高作用,在某些较特殊的情况下还会影响正常作业。
4.设备临时维修:该种情况通常出现于周一至周五工作日,维修大班人员会对临时发现的设备损坏进行更换或维修。虽然可随时撤离但是会对中控调度员安排流程造成较大影响。且由于维修人员的原因导致原本申请的维修时间不够,需要延长维修时间,或者由于疏忽以致同一设备需要进行反复维修。该种情况一般会造成压车现象。
2、人为因素分析:
1.翻控员:该岗位为翻堆线作业最前线岗位,主要负责操作翻车机房的各种作业设备。
翻控员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个人工作思路和模式上。每位翻控员对于工作有着不同的理解,由于经验或者能力原因导致对于处置突发事件或特殊作业的情况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
这种情况的主要表象为对待同一种特殊作业情况有的翻控员需要通过停止流程进行处置,有些翻控员只需要在线处置,目前看来很难说清楚具体哪种类型更好。
启停一次流程利在中断了作业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换来了设备的单位时间利用率,弊在增大了设备和电能损耗。在线处置利在保持流程连续作业,保护设备节省电能,弊在往往由于在线时间过长而导致流程空转,效率低下。
2.平台巡视: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对故障判断和维修能力上。因平台巡视人员个体差异而造成的对设备认知不同、技术水平不同、处理方法不同,而导致的维修时间或长或短、维修效果或好或坏。
比如,有些平台巡视本身专业所学就是机械、电气或自动化专业,这些员工对于设备的认知就要更好,对于排查和解决故障会更快更好。有些平台巡视本身并非科班出身,且在工作中没有做到很好的学习、培训、总结,这样就导致维修过程需要耗费较多时间。
目前平台巡视岗位都会遇到的难点在于没有人懂德语,或者是只有少部分人懂英语,这就导致了在查看设备说明书时看不懂、吃不透,对于设备的认知一知半解,看一半猜一半。
3.堆料机司机:主要表现在对于因能力不同导致对垛位的利用率不同和对垛型的把握不一致。
比如有些能力较强的司机可以充分利用垛位空间,最多可将单一垛位堆存7列车,而能力较差的司机可能只能堆存6列乃至更少。而堆存后的垛型也不一样,这样就会给取料作业造成困难,从而造成取料效率低。
4.摘正钩人员:主要表现在于人员数量在极限作业情况下稍显不足。某些时候由于列车集中到港,导致需要四台翻车机同时作业,而目前摘正钩人员数量只能满足三台翻车机同时作业,这样会发生有一台翻车机虽然具备作业条件,但是由于摘正钩人员数量不足而只能等待其他翻车机流程,造成设备利用率下降。
5.技术员:因技术员不随班组倒班,导致在遇到复杂和特殊故障时,平台巡视和值班电工无法解决,通过手机等通讯设备联系技术员,在技术员指导下仍然无法解决,必须等待技术员进港维修,浪费了宝贵的维修和作业时间。
3、外单位因素分析:
1.铁路系统:主要表现在于列车集中到港,导致积压重车,且由于只能三台翻车机同时作业导致港前重车过多。
空车线满:铁路不能及时排空车,导致即使重车已经交付翻车机,但是翻车机出端有空车未排,从而不能作业的现象。
列车自身各种因素:例如风管断裂、或者放风人员摘错风管、车体本身变形、损坏,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识别信号而无法作业。车厢内煤高度过高导致无法正常作业。
对重、排空、作业信号紊乱导致的无法正常作业情况。2.运销采样:因人员较少,采样时间过长。保护措施不齐全,属危险作业。
3.皮带沿线巡视:总体表现较好,但会存在错拉拉绳造成流程非正常停止、对讲机讲话和用语不清晰,影响沟通等问题。
4.外委人员:总体表现不够理想,经常存在清扫设备不通知中控,私自、频繁触碰拉绳或其他开关导致流程非正常停止,清扫设备时野蛮作业,不注重对设备的保护。
二、操作二部因素分析:
操作二部因素列举:
操作二部主要负责我公司的取料——装船的生产作业。责任区域内负责的主要设备为:取料机(6台)、装船机(3台)、取装线皮带机(共12条)等。该部门生产人员构成主要为:值班长、取料机司机、装船机司机、技术员等。
对外接触的单位为:运销公司采样部门、皮带沿线巡视、部分外委分派人员等。
1、设备因素分析:
1.在线生产设备故障:该部本此项故障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占绝大多数比例。由于取装作业是连续性作业,因此在线故障是影响作业效率的最主要原因。
比如,双线作业某船舶,其中一条流程某一设备故障导致该条流程无法正常作业,如果在线维修速度较快(较快的概念为15分钟以内),对作业影响不大,基本可以忽略。如果维修时间较长,或需要停流程维修,会造成单机作业效率明显下降。更严重时会直接影响船舶的连续作业(表现为
1、双线变单线
2、结舱必须使用的装船机或流程无法作业)、船舶动态兑现率、作业总量等。
2.设备配件更换:由于该部门单机机型较大、机构较复杂,设备部件的拆卸及更换、保养需要较长时间,一般更换维修时间基本上会≥3小时,给调度员安排作业造成较大困难。
2、人为因素分析:
1.取料机司机:该岗位员工的水平对作业效率影响较为明显。比如,固定作业量单位时间内,有些员工的作业效率可以达到4000t/h,而有些员工的作业效率可能只有2200-2600t/h,这样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在保证船舶双线作业的前提下,效率高的作业流程需要刻意控制流量,或完工后等效率低的流程,造成了流程空转时间较长,或在作业一段时间后需要重新更换流程。无形中降低了平均作业效率。
工作思想问题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公司开港以来,随着作业工龄的增长逐渐产生了消极怠工的惰性思想。主要表现为“能少干就少干、能不干就不干”,怕工作、躲工作、推脱责任。能一次干完的工作会分成两次乃至三次,直接影响设备利用率和作业效率。
2.装船机司机:装船机司机的工作强度对于取料机司机而言相对较小,但是对作业效率的影响依然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于,工作过程中精神不集中,在移舱作业过程中发生忘记呼叫舱口指挥,或者自己本身忘记移舱指令,导致移舱过程占用时间过多,无形中导致流程空转时间过长,直接影响作业效率。
3.技术员:技术员的技术能力决定了设备维修和在线故障排查所需时间的多少。由于技术员能力原因导致故障维修时间过长,或者故障并不严重但是由于误判造成小故障频繁出现或逐渐演变为大故障。
同样于操作一部技术员,该部门技术员也是不随班组倒班,以至于夜间发生故障时所需的维修时间会延长更多。
3、外单位因素分析:
该部门外单位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外委队伍,目前外委队伍对该部门的影响主要在于外委员工整体素质不高,对于整体生产作业不重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清扫经常无故触碰拉绳、设备临时清扫不报中控,随意动作开关,待中控需要使用时不及时撤离,使得需要用到的设备不能及时启用。
三、操作三部因素分析:
操作三部因素列举:
操作三部主要负责我公司的生产服务等辅助性生产作业。责任区域内负责的主要设备为:装载机(6台)、泵房、蓄水池、堆场洒水系统、清扫车辆、洒水车、静电除尘系统等。
该部门生产人员构成主要为:值班长、库场员、流机司机(外委职工)、泵房人员(外委职工)、现场清扫人员等。
对外接触的单位为:外委服务队、需要回收压舱水的靠泊船舶等。
1、设备因素分析:
该部门设备因素对生产作业影响较小,主要以堆场辅助作业为主。最为常见的辅助作业设备为装载机,主要用途用于攒垛、清垛等辅助工作。
影响作业效率的主要方面为:清攒垛、处理高温煤、着火煤的速度和实效。
2、人为因素分析:
人为因素在该部门影响效果较弱,主要表现为攒垛时间忽长忽短,使中控调度不易把握时间。或者各班组之间对是否符合清垛的条件标准不一,容易造成原本符合清垛条件的垛位需要重新再取,造成取料效率低下。
3、外单位因素分析: 该部门管理的外委人员较多,普遍表现为装载机司机和泵房控制人员工作较稳定。清扫队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经常会发生在上述操作一部和操作二部外委清扫人员所常见的情况。虽然某一次对生产影响不大,但是频率较高,会对作业效率造成影响。
四、生产业务部因素分析:
生产业务部因素列举:
生产业务部主要负责我公司的生产计划制定、组织生产、现场调度、保持与外单位联系等作业任务。
责任区域内负责的主要设备为:中控室各项电子电气设备等。该部门主要生产岗位构成为:计划员、值班主任、中控调度员、装船指导员、卸车指导员等。
对外接触的单位为:外理公估、神华调度指挥中心、天津港局调度室、天津港海事局、天津港引航站、天津海关、天津南疆边防检查站、朔黄铁路神港站、运销公司、锚地及在港船舶等。
1、设备因素分析:
业务部所涉及的机械设备较少,主要用于生产的监控系统、PLC柜、工控机以及各台计算机运行均较为稳定,极少出现故障情况。但是由于中控室电子设备较多,容易引起信号干扰,经常会发生对讲机跳台或突然无信号的现象,虽然不严重但是会轻微影响作业。
大机间防碰撞信号的影响:目前港区内涉及到的防碰撞单机主要有堆料机——取料机、取料机——取料机,单机相距较近时会有防碰撞报警信号。由于单机间防碰撞警报距离较大,且由于操作一部和操作二部将单机防碰撞报警采取了急停的处理方法,因此导致了单机间一旦发生防碰撞报警就致使单机无法动作。此处理方式看似安全,但由于单机无动作而后续流程依然运转,故会对后方运转的流程造成较危险的状况。同时由于无法动作导致流程空转,会对效率造成较大影响。
建议可将防碰撞距离缩短,且出现防碰撞信号后单机可做小范围动作,等待中控临时调度避让。
2、人为因素分析:
员工思想状态问题。很多员工在公司这几年的生产运营过程中,在积累了丰富工作经验的同时,也助长了懒惰思想的蔓延。这种思想导致很多员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能省事就省事,能偷懒就偷懒,铸成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懒惰思想。并且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公司生产任务不饱和,这就更导致了大部分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状态不稳定,致使工作效率较低。
中控调度员交接班未进行全面及时的交接,导致该换垛的取料机未及时换垛,该换舱的装船机未及时通知换舱,造成流程空转。
交接班前后作业两班组中控调度员思路不统一,导致流程更换,作业准备工作不充分。各班组在交接班时不同程度存在生产暂缓阶段,不能及时对(换)舱、对(换)垛、清(攒)垛。
调水尺之前指导员未将船舶保持正杆,船方要求看外杆水尺,影响流程空转。
装船指导员交接班时作业思路未达成一致,交接班时遇到装船机频繁换舱,造成作业延误。
调水尺期间用时过长,影响效率。
3、外单位因素分析:
1.天津海关、天津南疆边防检查站、靠泊船舶对作业产生影响: 边检检查外轮人员需要消耗一定时间,该段时间内我公司指导员不能登轮,主要会影响了解船舶各项数据。海关主要需要签发外轮放行许可,只有该许可通过后,公司才能开展外轮作业。
靠泊船舶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有:操作三部回收压舱水、船舶老旧排压舱水时间较长、特殊船体。
回收压舱水和船舶排水时间长主要影响泊位利用率,而特殊船体会对作业效率产生较大影响。
特殊船舶类型1:船舶自有吊杆较高。该种船舶具备自卸吊杆,主要影响装船机换舱,因吊杆高装船机在换舱过程中需要将大臂涨到较高角度(大约30°)整个换舱需用时20~30分钟不等,换舱期间流程处于空转状态,致使作业效率降低。
特殊船舶类型2:船舶舱盖高。该种船舶舱盖呈前后立式开启,舱盖打开后造成装船机移舱时耗时较多(15~25分钟不等),换舱期间流程处于空转状态,致使作业效率降低。
特殊船舶类型3:船舶较小,各舱舱容小。该种船舶由于舱容较小,导致每轮作业上料基数小,取料机还未达到作业的最佳流量时就已经到数,因此效率低下。
特殊船舶类型4:舱内具备自卸皮带的船舶。该种船舶舱内有自卸皮带,作业过程中不能单舱一次性装载,需要将舱盖来回开关(等同于同一个舱作业四轮),导致换舱次数翻倍且每次上料基数很小,极为影响作业效率。
特殊船舶类型5:船舶配载发生变化或者百吨变化量不准确,导致调水尺参数不准影响装船指导员对调水数据的计算,导致等待流程空转。
2.外理公估、运销公司对公司作业的影响: 外理公估的影响较弱,主要是出外签吨快慢的问题。
运销公司的影响较大,主要在于两点:一是临时更改作业煤种和配煤比例。二是在外理公估出外签吨后和船方有水尺争议,导致有上限船舶需要等运销数据再继续作业,或影响船舶离港动态。
3.天津港局调度室、天津港海事局、天津港引航站对公司作业的影响:
以上三个单位主要是对公司进出港船舶有限制,比如因环境因素影响而导致的封航,或者由于交通管制以及引水员的原因导致的船舶完货后不能按时离港,后续船舶不能如期进港。直接影响了业务部安排备货和组织作业。
五、天气、堆场因素分析:
1、天气因素分析:
影响公司作业的天气因素主要有:潮水、大雾、大风、暴雨、雷电、大雪、风暴潮等。主要影响:装船机流量、取料速度、停工、封航等。
2、堆场因素分析:
堆场因素主要有:堆场维修、限高、轨道维修、管道施工、高温煤、现场喷淋洒水系统等。主要影响:堆料机、取料机正常作业及保证垛型。
六、提升作业效率的建议:
1、解决人为因素的建议:
绩效管理作为现代企业最根本的管理手段,应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建议将作业量和作业效率的因素作为KPI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并适当提升其所占比重,从根本上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这方面生产业务部一直在做,但是作为影响作业效率最直接的操作一、二部做的相对薄弱一些。
例如:
生产业务部分为翻堆和取装两方面考核,分别对应的岗位如下:取装(取装线中控、装船指导员);翻堆(翻堆线中控、卸车指导员)。分月度进行轮换,实现绩效工资与自身作业状态的同步。当然这是抛开作业计划安排的影响(根据作业计划的安排,可能各班组在某个月的作业量有所差异,但上升到作业量上,各班组基本是持平的,保证了此项目的可行性)。充分体现了业务部作为生产一线主导部门,对提升作业量和作业效率所作的努力。
如果操作一部、二部同样采取积极手段,将作业量和作业效率考核到每一位员工身上,相信将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员工的作业状态,大大提升工作积极性。在工作时间一样的背景下,多劳者多得、少劳者少得,在权重合理得情况下,我想更多得人会选择前者。毕竟作为一个企业,抛开工资待遇去谈激励是不现实的。
但是,这样的考核也会带来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生产与安全之间的矛盾。考核力度的加大,必将造成员工拼抢作业量,从而给安全生产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也是此项目弊端的体现。
总而言之,由于能力和认识上的局限性,这只是我们的一个不够成熟的建议,具体的可行性还需要领导您加以权衡。
2、解决设备因素的建议:
1.某人投保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某天在回家的路上被汽车撞伤送往医院,在其住院治疗期间因心肌梗塞而死亡。那么,在这一死亡事故中的近因是
被汽车撞倒 心肌梗塞
被汽车撞倒和心肌梗塞
被汽车撞倒导致的心肌梗塞 以上都不对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心肌梗塞 标准答案: 心肌梗塞
2.与责任保险密切相关的法律是
民法 刑法 公司法
金融法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民法 标准答案: 民法
3.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订立保险合同的一种证明文件是
保险单 暂保单
投保单 临时保单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保险单 标准答案: 保险单
4.仅对再保险人具有强制性的再保险形式是
合同分保 临时分保 预约分保 固定分保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预约分保 标准答案: 预约分保
5.委付主要适用于
农业保险 火灾保险 海上保险 工程保险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海上保险 标准答案: 海上保险
6.在人身保险合同中,如果被保险人的自杀发生在合同成立的两年内,保险人应
给付保险金 退还已交保险费
退还扣除手续费后的保险费 退还保单现金价值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退还保单现金价值 标准答案: 退还保单现金价值
7.近代火灾保险起源于
英国 意大利 古希腊 古巴比伦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英国 标准答案: 英国
8.下列不属于按照保险金额标示方式分类的保险合同的是
超额式合同 特定式合同 总括式合同
流动式合同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超额式合同 标准答案: 超额式合同
9.限额赔偿方式是指
按照保险金额和出险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的比例来计算赔款的赔偿方式
只要损失在保险金额限度内,都按实际损失金额赔偿的方式 保险人仅在保险金额限度内计算赔款的方式
保险人仅在损失超过一定限度时才负赔偿责任的赔偿方式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保险人仅在损失超过一定限度时才负赔偿责任的赔偿方式 标准答案: 保险人仅在损失超过一定限度时才负赔偿责任的赔偿方式
10.以其财产或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是
投保人 被保险人 受益人 保险人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被保险人 标准答案: 被保险人
11.财产保险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作为
保险责任 保险利益 保险金额 保险标的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保险标的 标准答案: 保险标的
12.下列属于保险人绝对不予承保的财产是
房屋 土地
金银首饰 家用电器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土地 标准答案: 土地
13.再保险是一种契约关系,确立这种契约关系的双方是
被保险人与保险人 被保险人与分保接受人 投保人与保险人 保险人与分保接受人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保险人与分保接受人 标准答案: 保险人与分保接受人
14.在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是
受益人 保险经纪人 保险人 投保人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受益人 标准答案: 受益人
15.人身保险属于
商业立法范畴
贸易立法范畴 经济立法范畴 社会立法范畴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经济立法范畴 标准答案: 经济立法范畴
二 判断题
1.流动式保险合同在承保的各项财产价值不易分清的情况下适用。
错 对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错 标准答案: 错
2.公众责任保险主要承保被保险人在各固定场所因发生意外事故而造成他人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
错 对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对 标准答案: 对
3.定期人寿保险是承保一定时期内死亡事故的保险,保险费率相比较低。
错 对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对 标准答案: 对
4.投机危险所致损失是绝对的,纯粹危险所致损失是相对的。
错 对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错 标准答案: 错
5.运输保险的最大特征是保险标的并非存放在固定处所而是处于运行状态。
错 对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对 标准答案: 对
6.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中,被保险人遭受意外伤害的概率的决定因素是健康状况。
错 对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错 标准答案: 错
7.损失赔偿原则也适用于人身保险。
错 对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错 标准答案: 错
8.保险代理人上门推销保险时向投保人出具投保单的行为是一种要约行为。
错
对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0.0 用户解答: 错 标准答案: 对
9.保险的基本职能是一切社会形态下共有的。
错 对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对 标准答案: 对
10.判定投保人是否违背如实告知义务,主要是看他们主观上有无故意或过失。
错 对
【保险学作业:案例分析报告】推荐阅读:
保险分析报告10-01
中国保险产业分析报告05-31
保险理赔月度分析报告10-22
保险学案例分析题库09-29
保险法第一次作业10-28
职工保险案例06-08
保险销售经典案例分析06-03
保险学实训报告11-21
保险诉讼典型案例10-13
十大保险理赔案例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