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独立性内部审计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上市公司的不断壮大与发展,内部审计在上市公司治理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日益突出,并且,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管理者逐渐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对于投资者而言,其掌握的信息直接关系到投资决策的高效性,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完整性需依据内部审计来实现;对于上市公司管理者而言,内部审计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上市公司独立性内部审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上市公司独立性内部审计论文 篇1:

我国上市公司实现内部审计独立性探析

到2006年底我国的上市公司已有1 440家,成为我国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自主权的不断扩大,上市公司弄虚作假,会计核算不实的现象相当普遍,扰乱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要从根本上解决和纠正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问题,仅靠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远远不够,还应依靠公司自身建立起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内部审计是这一机制重要的一环。但因涉及到各方的利益关系,其信息及管理状况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特别是当前国内外部分上市公司造假案大白天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具有的客观性、权威性,并能对审计对象作出公正判断和评价的必备条件,是企业内部审计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内涵

“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不存在影响内部审计客观性的利益冲突的状态。独立性一般指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这是2006年5月9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2006年7月1日起实施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定义。其独立性包含四方面的内容:1.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的独立性;2.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3.内部审计业务的独立性;4.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现状

1.我国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不健全。关于内部审计的只有审计署颁发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实施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以及24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法律级次明显偏低,并未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及有关制度缺乏刚性,对维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只起到指导、参考作用。我国内部审计法规对企业内部审计角色定位不清。一方面受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监督评价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又要受本单位行政领导,工资福利待遇由本单位解决,使得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得不到企业领导的信任,不容易了解到企业重大经济活动的内幕。

2.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企业的内审机构只是企业众多职能部门之一,既不能监督上司,也不能监督同级,其独立性只能取决于单位领导的认识水平和廉洁自律的程度,难以依法行使职权,影响内审工作正常开展,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在内审机构设置上,目前我国大多公司的内部审计职能由财务部门行使,难免要从管理层的利益角度考虑,受管理层干扰,难以独立开展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没有独立性,内部审计作用得不到发挥。

3.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差。(1)内部审计人员人事任免随意。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中的内审人员是由总经理任免的,内部审计人员的稳定性还得不到保障,严重制约、限制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削弱了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独立性。(2)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普遍较差。多数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部门或从其他部门改行而来,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知识结构单一,人员老化,素质偏低,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习惯于传统的审计方法,现代审计技术手段掌握不够;有些内部审计人员政治思想觉悟不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敬业精神不足、工作人浮于事,甚至有些审计人员与会计人员沆瀣一气,以权谋私,降低了内审人员的威信和形象。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1.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先天不足。我国的内部审计,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根据经济体制改革后出现的新形势,为了强化审计监督体系,建立和健全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用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建立的,采用的是“双重领导模式”,既受企业主要领导的管理,又要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政府职能已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但内部审计的设置模式、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尚未有大的改变,法律、法规不健全,级次低,导致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地位上的巨大差异,在根本上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我国内部审计理论研究的不平衡。(1)过于注重定性分析,缺乏必要的定量研究。(2)研究主要由政府部门发起,缺乏民间团体的参加。(3)研究不太符合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4)内部审计理论滞后。《内部审计法》也迟迟未能出台,法律地位无法确定。

3.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是内部治理结构。“所有者代表缺位”的制度缺陷使得公司治理结构先天不足。主要有:(1)股权结构不合理,股东大会形同虚设。(2)董事会难以对经理层进行有效约束。(3)独立董事“不独立”。(4)监事会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4.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尽合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建立较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存在多种类型:(1)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财会部门,违背了审计与会计不能兼容的原则。(2)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总经理,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难以进行独立的监督与评价。(3)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董事会(或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就形成自己审计自己、自己监督自己的现象。

5.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体制不完善。(1)我国目前还没有法律明确规定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应负责任的部门和人员。(2)在大多数上市公司中,内部审计机构只是企业众多职能部门之一,其独立性只能取决于公司领导的认识水平。(3)审计工作对本单位利益服务的依附性,造成内审人员片面理解内部审计的职责和作用,认为内部审计机构应该维护本单位的利益。(4)内部审计人员的切身利益直接受本公司领导控制,缺乏应有的独立性。(5)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内审机构成立时间较短,内部审计队伍素质偏低,大大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四、实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途径

1.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制建设。(1)加强内部审计理论研究。以定量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注意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加强研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2)加强内部审计立法工作。由立法机关制定具体、明确的内部审计规范,将内部审计制度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3)修改《审计法》中的内部审计条款。加强内部审计的企业性,削弱其政府性,加强内部审计的内向型定位。(4)修改《证券法》、《公司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增加有利于确立内部审计地位的规定。(5)完善内部审计准则。对诸如内审人员的兼职、工作委派、保守秘密等涉及审计独立性的重要事项加以规范。(6)发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作用。

2.重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1)优化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降低国有股比例,改公司董事长主持股东会议为公司董事会主持股东会议,采取“累积投票制”加强对小股东利益的保护;引入CEO(首席执行官)制度,在公司法中明确规定公司董事会聘任专职CEO,在公司法中明确规定独立董事由监事会提名和聘任,结合我国国情,重构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组织模式;由股东监事、职工监事调整为大股东监事、中小股东监事和职工监督,消除公司内部和大股东对监事会的控制和影响,加强监事会职权。(2)内部审计机构管理模式重塑,即以监事会为中心的内部审计体系。公司在监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由外部监事和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组成,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审计工作,对董事会和总经理进行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及其人事任免、奖惩、工资资金、福利待遇等均由监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决定。(3)完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制定一个正式的章程,以书面形式确定内审部门的宗旨、权力和职责,并获得高级管理层的批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确认;内审部门经理必须能和监事会直接交流信息,根据已经批准的工作计划开展审计活动时,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独立行使审计职责;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立,锻造严密的内审工作制度;审计委员会加强对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

3.提高内审人员独立性。(1)完善内审人员管理体制。内部审计部门的撤并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任免应由监事会确定;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经费、人员经费单列公司预算;内部审计人员不得承担经营管理责任,不能参与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执行,而只应承担与检查、评价和建议相关的审计责任;内部审计人员应定期轮换。(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建议国家审计署制定内部审计人员考试制度,内部审计人员应通过相关的资格考试,考试合格后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同时建立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制度;扩大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点范围;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加强对内部审计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积极推进内部审计人员资格化和人员结构多元化,优化群体结构。

4.实现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其他途径。(1)适当的内部审计外部化,即组织将其内部审计职能部分或全部通过契约委托给组织外部的机构执行。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司而言,内部审计职能完全外包会产生很多种后遗症,因此,将部分内审职能外包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即公司设置内部审计部门,配备熟悉企业情况、业务水平精干的内部审计人员,再根据企业需要,聘请CPA或者其他的专门人才配合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内部审计任务不多,设置内审部门并配备内审人员将得不偿失,此时内审职能全部外包则可能是企业的最佳选择。(2)实现内部审计职业化。内部审计业务组织不再设置于企业经营者之下.而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存在于社会中;企业重大决策、经营项目等内部审计业务委托或委派和审计报告的接受、审计结果的处理等均由股东大会选举的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进行;内部审计人员全部由内部审计的社会组织管理,内部审计业务由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委托取得;在建立独立内部审计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法律、法规约束机制,保证内部审计公正客观地发表意见。

(作者单位:深圳南方民和会计师事务所江西分所)

作者:黄 斌

上市公司独立性内部审计论文 篇2:

论上市公司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上市公司的不断壮大与发展,内部审计在上市公司治理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日益突出,并且,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管理者逐渐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对于投资者而言,其掌握的信息直接关系到投资决策的高效性,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完整性需依据内部审计来实现;对于上市公司管理者而言,内部审计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审计报告

上交所2010年年报工作通知中的要求是:“在本所上市的“上证公司治理板块”样本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及金融类公司,应在2010年年报披露的同时披露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以下简称“内控报告”)。本所鼓励其他有条件的上市公司(特别是拟申请加入“上证公司治理板块”的公司)在2010年年报披露的同时披露内控报告。鼓励上市公司聘请审计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核实评价,公司聘请审计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核实评价的,应披露审计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核实评价意见。”

深交所2010年年报工作通知中的要求是:“上市公司应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和本所有关规定出具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应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监事会、独立董事、保荐机构(如适用)应对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发表意见。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公司应当至少每两年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出具一次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2008年颁布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出上市公司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2010年4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指出企业“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同时给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参考格式。

上市公司是我国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其资源的独特性和稀有性,以及在资本市场上具有的融资便利性,凭借其特殊的市场地位,得到了地方政府和银行信贷的各种政策的支持和扶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国际上从“安然”到“世界通信”,这一系列的财务欺诈案件的曝光,让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信心崩溃。如何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信性,是内部审计人员要重点加以研究和解决的事情。由于内部审计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最初检验者,审计的质量如何,关系到上市公司的声誉和形象,因此,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可以说是任重道远。

一、上市公司出具内部审计报告的必要性分析

1.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现状

内部审计报告是公司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方向,其对上市公司顺利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起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内部审计报告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依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但是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出具的书面文件;其内容包括审计概况(审计立项依据、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重点和审计标准)、审计依据(开展审计时所要遵循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审计结论(依据已查明的事实,對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所作的评价)、审计决定及审计建议;其具有七大显著特征:正确性、客观性、完整性、清晰性、及时性、建设性以及重要性;其制定分五大步骤:整理分析工作底稿、拟定审计报告提纲、撰写审计报告初稿、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以及审计并签发审计报告。

2.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特征

基于内部审计报告隶属于自愿披露性质,因此,内部审计报告披露的过程实质上为健全与本公司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准确性、高效性、完整性。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内部审计报告滞后是引起财务报告质量不足或者公司未能够实现预期的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原因,从而,严重制约了上市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为解决这一不良弊端,我国上市公司聘请注册会计师提供内部审计报告,通过加强内部审计报告披露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进而,将真实、准确的内部控制信息传递给上市公司领导者,增强上市公司领导决策的高效性、正确性。

3.随着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增加的需求主动披露内审报告

随着公司总资产规模的增加,管理层会越来越倾向于披露自愿性质的内控审计报告。公司总资产的增大,使得公司有更多的资产投资于内部控制的设计、维护和实施当中,而这种做法很明显的会提供公司内部控制的质量。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增加,管理层会倾向于向市场传递公司内部控制优秀的信号,以换取市场对管理层努力的肯定。同样,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对于内部控制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大,很难想象一个跨国公司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投资者会用脚投票,只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才会吸引投资。所以出于内外两方面的压力和动力,总资产规模大的公司会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二、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存在着问题

1.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缺乏必要的审计指引

基于上市公司缺乏具体的审计指引,以至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鉴证对象不明确以及审计报告格式未确定。研究调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发现:现行相当一部分内部审计报告以“我们接受委托,对后附的XX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层在20XX年12月31日作出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进行了签证”开头;明确了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责任:以财政部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依据,设计、实施和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并对其有效性进行合理评估;明确了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责任:立足于鉴证工作的基础之上对XX公司上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可行性鉴证意见;出具鉴证结论:XX公司依据财政部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规范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于20XX年12月31日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内部控制。

2.内部审计报告中缺乏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报告由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共同构成。研究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在制定内部审计报告时,过于重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忽略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此,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内部审计报告的高效性。

3.内部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大都为标准审计意见。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中主要具有四种参考格式:标准格式、否定意见格式、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格式以及无法表示意见格式。在样本数据中,我国上市公司均采取无保留审计意见格式,究其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大都不愿意自主披露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报告,同时,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够保持独立性,多为附和被审计公司的要求而出具无保留意见,以至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流于形式,无法充分发挥其职能。

4.内审报告中极少涉及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指出.在内审报告中应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意味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应包括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然而上市公司中内审报告简单提及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其余报告均只是认为企业在重大方面保持了与财务报表或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非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并无涉及。这与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尚未正式在上市公司实施有关.更是因为长久以来人们将内部控制片面理解为与财务报告有关.忽视了非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

5.其他问题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财务报告质量是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影响因素,其表现在于:第一,对于盈利能力和财务报告质量较高的上市公司而言,其内部审计信息披露力度越大,此时,一旦出现财务状况异常势必造成其股票交易受到证监会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偏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审计信息可能性降低;第二,上市公司缺乏足够的证据表明公司规模是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第三,上市公司未能够将内部审计信息披露落实到位,其高效性难以充分发挥。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的相关建议

1.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由上述可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够保持独立性,多为附和被审计公司的要求而出具无保留意见,针对于其现象,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需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相关专业技能知识教育、再培训,切实实现注册会计师思想和能力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需定期接受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督和管理。

2.转变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认识。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会计师事务所均需树立其正确的内部控制审计观,充分认识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确保上市公司能够立足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基础之上开展内部审计报告制定,从而,全面调动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的高效性。

3.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仍存在一定的瑕疵,大大的削弱了内部审计报告职能。该形势下,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已是不容忽视,即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完善需结合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加大内部审计报告披露力度,推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名称和格式的统一性。

4.加强上市公司内审报告披露其他措施

针对上述上市公司内审报告存在的其他问题,本文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一是强制性加大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披露力度,切实规避上市公司披露流于形式的不良现象;二是充分发挥证监会职能,确保统一对上市公司内部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持续规范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三是证监会进一步加强监督刮泥,一经发现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内部审计信息披露过程中的不法行为,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严惩。

参考文献:

[1]王艳华:浅析内部审计报告的基本模式[J].现代商业, 2010,(15).

[2]张亚琴:论如何提高内部审计报告质量[J].经济师, 2009,(06).

[3]吴华萍:浅析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

[4]张 俭:内部审计报告对象——董事会还是高管层[J].财会月刊,2009,(18) .

[5]张文秀 郭红建:集成化内部审计报告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0,(02) .

作者:黄德芹

上市公司独立性内部审计论文 篇3: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现状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迅速提高、经济实力飞速发展,作为我国经济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企业,对于市场与经济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民营企业中,民营上市公司具有相对健全的治理体系,尽管内部审计随着我国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在快速发展,但仍有不少内部审计部门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面临着难以得到重视、内部审计质量有待提高等問题。本文分析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现状特征;发展对策

上市公司作为我国经济社会的中流砥柱,推动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本文通过对民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现状的分析研究,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如何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规范日常运营并积极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有助于完善我国内部审计制度构建,促进民营上市公司的发展,推进我国审计全覆盖的进程。

一、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现状特征

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1983年9月审计署成立之后,才逐渐形成建立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在我国出台《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指出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归于国家管理范畴后,许多民营上市公司才开始建立其内部的审计部门。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加快,我国民营上市公司面临着无数的机遇与挑战的同时,也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因此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对内服务性

民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产生于受托责任关系,内部审计部门是为解决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信息不对称以及受托责任矛盾而建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公司中的地位以及职责、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权限、审计资源配置、均由董事会制定通过的内部审计章程决定。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2017年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中指出:内部审计旨在增加企业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因此,民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多在于: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根据管理层的要求提供服务,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2、内部审计范围广泛

目前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已经逐渐由合规性审计转向管理性审计,工作重点从以财务会计合规转向以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风险点为基础,计划和开展工作。由于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范围涉及涉及民营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日常管理等方方面面,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对国家重大政策实施情况审计;对任中或离任的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还要及时与外部审计师进行沟通合作,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和内部审计结果等。由此可见,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相比,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相对更加广泛。

二、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内部审计部门设置不合理的现象,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视,不了解实施内部审计工作对于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性,认为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只是对财务数据等基础信息进行简单核查,是造成这一问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很多民营上市公司管理层选择将内部审计部门设立为其他部门分支,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工作的部门,譬如,有些选择将内审部门附属于财务部门,或隶属于管理层,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无法保持其应有独立性与客观公正性。这样设置虽然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经营管理的问题及时与管理人员沟通解决,但不利于实现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管和控制,反而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不仅如此,内部审计部门由于地位权限不够,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会遇到被审单位和被审人员不配合、审计资源不足、难以进行审计活动等情况,这些都是导致内部审计职能难以充分发挥的原因。

2、内部审计评价标准不明确

目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报告中存在审计评价意见不严谨,不能准确客观、公正独立地反映出审计结果的现象。在民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过程中,时常出现将严重的内部控制缺陷大事化小,在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中一笔带过,而不上报给审计委员会或是董事会的现象,对于小的控制漏洞,有时则干脆不提,导致内部审计相关信息使用者对公司运营情况存在误解,难以发现组织面临的潜在风险和管理缺陷等问题。除此之外,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还存在着内部审计评价标准不统一,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完全按照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的问题,降低了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导致民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质量普遍不高。

3、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性不足

民营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多由会计财务人员担任,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够全面,缺乏其他专业领域的经验和处理困难时的耐心,如:无法提供咨询以及经营审计等需要相关经验及专业知识的内部审计工作;处理冗杂繁琐的基础工作时不熟练和粗心等,这都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难以顺利有效开展,无法达到预期审计成果。此外,内部审计人员并无定期培训教育,较少使用现代化审计技术和手段,现有的内部审计工具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需求,许多民营上市公司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仍采用手工查账的方式,用主观判断代替科学的统计抽样,没有借助计算机软件开展审计工作。在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中,发现的审计风险不能以量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没有归纳形成公司内部的信息数据库,未能充分利用大数据环境下可利用的云数据库、网络审计、数据挖掘等新型审计技术,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的效率。

三、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对策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经营的保障,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内容有着很重大的影响,首先,需要提高管理层和董事会对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视程度,认识到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加企业价值,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必须由企业较高的权力机构垂直领导,内部审计机构地位越高,审计的有效性则越强,在保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方面发挥的作用就越大。其次,可以设置由董事会直接管理的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工作负责,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效识别和控制风险,通过审计结果的直接汇报来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最后,在企业内部也应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在民营上市公司内部达成加强完善内部审计部门建设的共识。

2、明确内部审计评价标准,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完善我国内部审计相关法制体系,为提高民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质量提供法律保障,其中包括内部审计相关法律、相关行政法规、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形成一套由上至下,完整科学,符合我国发展需求的内部审计法律体系,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和巩固内部审计的地位,界定内部审计职责义务,确定内部审计范围,为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其次,民营上市公司的领导层与董事会应协助内部审计工作,积极建设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明确规定单位内部审计的审计流程、审计问责、审计整改、审计质量控制以及审计结果等各项制度及评价标准,以规范标准的形式,开展民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3、改进内部审计技术方法,优化内部审计效率

民营上市公司若想充分发挥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技术,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研发力度,充分借助计算机构建审计控制网络和审计系统,构建数据库、加强信息化建设,采用现代化审计技术降低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提升审计效率。通过完善的信息技术能方便审计人员快速查找信息,利用更加有效的审计方法,保障审计时效性,同时也应注意在运用现代科学的审计方法过程中,要做好防范和应对未知风险的工作。

4、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对内部审计团队要提出拥有丰富专业知识,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要求。除了要掌握必备的行业知识之外,还应不断提高对其他领域知识的掌握程度。民营上市公司不仅需要加强内外部审计人员之间的交流,促进从业人员之间的探讨和学习,提高对审计人员资格认定标准,在企业内部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活动,努力调动从业人员的学习积极性;还应要求企业内部审計人员在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熟知公司战略目标、发展方向、经营流程等环节内容。因此,多角度选拔人才,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储备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民营上市公司也需要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在面对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中,能够准确识别风险,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王玉兰,简燕玲.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履行职责情况研究[J].审计研究,2012(01):110-112.

[2]周美霞.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问题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6):145.

[3]中国审计协会. 内部审计基础[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3.

作者:吴一禾

上一篇:农委农业全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