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跨国经营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分析了石油企业目前海外投资和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石油企业跨国经营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石油企业跨国经营论文 篇1:

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战略控制力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石油企业“走出去”和实施跨国经营,这是21世纪中国能源可持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10年来,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和中国石油三大石石油企业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随着“走出去”战略和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我国石石油企业遇到了很多风险和困难。我国理论界和一些学者针对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中遇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及对策。研究重点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跨国经营具体战略的选择。(2)跨国经营的政治风险分析。(3)跨国经营的经营风险分析。

纵观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现有对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方面的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入手,或是纯粹地从战略到战略,只研究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战略本身,而不研究对跨国经营战略的管理与控制,仅停留在企业跨国经营的具体经营管理上。如何采取有效的对策控制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是我国石油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时必需考虑的一个问题。

控制力是企业生命健康的保障。从管理学角度上说,所谓控制力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对企业的战略规划和运营自觉地进行调整,对企业自身行为自觉地进行约束,降低经营风险,最终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更多的成本优势的能力。随着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不断深化,不仅要求其战略具有执行力,还要求其战略具有控制力。因此,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战略控制力问题的提出,对促进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控制力的内涵及要素

在全球化、动态化和知识化的外部经济环境中,企业的扩张战略必然高度依赖于其自身的战略控制能力。企业的战略控制力是指,企业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快速整合,重构内外部资源、塑造竞争优势以应对不断变化环境的整体能力。笔者认为跨国经营的战略控制力就是指企业在跨国经营发展过程中,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整合、重构内外部资源,提高国内竞争优势的同时塑造国际竞争优势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的整体能力。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控制力就是跨国经营的战略控制力涵义在石油企业的具体应用。跨国经营的战略控制力内涵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要素。

1、资源配置能力

企业及企业的战略优势都建立在它所拥有的一系列特殊资源以及资源使用方式上,一个企业之所以能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率,主要是因为它拥有能够支持其战略的独特资源和能力。波士顿顾问公司的创始人R.Henderson(1980)指出,战略涉及到企业所有的承诺和投入,企业对其它竞争者战略性竞争的反应并进行资源调配和使用方面的任何失败将导致竞争关系的逆转。由于跨国经营过程的复杂性,这就要求企业具有很强的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跨国经营必需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整合能力,为企业跨国经营这一目标服务。

2、市场运作能力

在跨国经营中,如何与外国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如何与竞争对手打交道。如何在国外寻找合作伙伴并进行长期的合作、如何了解并在经营中考虑文化问题、宗教问题等等,都是企业能否有效拓展和进行国际市场运作的重要条件。此外,企业产品的国际销售网络、国际市场营销技巧,国际市场占有能力以及品牌的国际影响能力等,都是企业国际市场运作能力的具体表现,也都直接影响并制约着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效果。  3、跨国经营反应能力  战略管理本质上是企业与变化着的背景或环境不断对话的过程。企业跨国经营战略实施过程中进行的控制,要求企业具备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搜寻、获取与反馈能力,监控并评估外部环境的关键因素,这是企业跨国经营战略赖以存在的基础。由此可见,培育全球化的快速反应能力,是提升企业跨国经营战略控制力的重要途径,是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4、跨国经营的组织变革能力

著名战略管理学家钱得勒在对美国70家大公司的发展历史研究后得出的结论企业组织结构要服从于战略,组织结构是为战略服务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应当建立与其战略相适应的组织结构,那么如果企业选择了跨国经营战略,就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组织的复杂性,企业在跨国经营的不同阶段,其组织结构演化重点差异很大。因此,企业在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时,其组织变革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5、跨国经营中的文化融合能力

企业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之中,处于一种多元文化并存的状态。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文化误解、文化冲突时有发生,有时会危及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应当建立与其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为企业战略的实施服务。同时企业还应注意与外国文化的融合,尤其是重视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避免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战略的失败。

上述五种控制是企业跨国经营战略实施控制中的关键制约要素,这五种力量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整合,决定企业跨国经营战略控制力的高低,也是保证企业跨国经营成功与否的核心所在。

三、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中战略控制力的现状剖析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石油企业就开始探索国际化经营的路子,“国际化战略”作为石油企业的三大经营战略提出并实施。1993年,我国石油企业中标秘鲁塔拉尔六、七区块项目,实现“走出去”零的突破。之后的十年间,中国石油(CNPC)的触角迅速伸及苏丹,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加拿大、泰国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已形成中东一北非、中亚一俄罗斯、南美等五大海外石油勘探开发战略区域。

尽管我国石油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笔者认为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仍处于初级阶段,无论规模、渠道、市场、经验和国际化人才等方面,还是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均无法与世界大石石油企业相抗衡。在阻碍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各个因素中,战略控制力的低下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战略控制力低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适应跨国经营战略的人才及人才管理机制

人力资源是国际竞争的第一资源,而目前我国石油行业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大多数人知识面相对窄小,技能比较单一。具有高技术水平的人才普遍英语水平较差,而专业的英语人才对技术的了解又甚少。与此同时,我国石油企业的人才管理机制也存其不足之处,在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等方面与国外大石石油企业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国际化人才的准备更是不足,这些因素都将阻碍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

2、对国际石油市场变化的反应不及时

在竞争激烈,复杂的国际石油市场上,能否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成为石石油企业能否把握机会的重要因素。到目前为止,我国政府对海外

投资管理仍然实行的是审批制,石油企业缺乏自主权,同时石油企业对从事涉外项目的子公司给予的自主权也不足,因而不能及时地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

3、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有待于增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优势资源成为了跨国经营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石油企业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有待于增强。在这方面突出的表现就是跨国经营的资金不足。缺少资金,融资渠道狭窄等资源配置方面的原因,使我国石油企业在承包海外石油工程贷款及开具保函等方面存在困难,有时不得不放弃一些很好的项目。

4、缺乏适应跨国经营的灵活的管理运营机制

自1998年两大石油集团重组以来,中国石油企业已进行了多次的内部深化改革,包括减员增效、股份公司上市等等,但其经营管理机制仍不能适应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形势,从战略决策的科学和及时、信息的快速反馈和充分利用,创新环境和创新条件的形成、组织机构的扁平化,人才的有效使用等多方面来审视,我国与国外大石石油企业还有相当太的差距。

5、跨国经营的经验不足,跨国经营尚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石油企业在跨国经营时不仅要考虑经济因素,还要考虑一些非经济因素,有时还要考虑文化、法律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这就要求石油企业要具有丰富的跨国经营经验。长期以来,我国石油石化的生产和营销,基本上是封闭式运行的,融入国际石油市场的时间较短,因此缺乏丰富的跨国经营的经验。而且我国石油企业现阶段的海外投资项目大多是为了获得资源国的油气资产,上下游一体化的项目数量有限。

四、提升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战略控制力

由上面提出的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中战略控制力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跨国经营中的战略控制力水平的高低。因此,跨国经营战略控制力的提升,是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战略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

1、完善适应于跨国经营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

我国石油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就要建立起一套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跨国经营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对于那些明显滞后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应当立即进行修改。建立快速、灵敏的新型组织结构,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流程,使企业的运营机制和管理方式更为高效、和谐,适应跨国经营发展的需要。还要进一步简化海外投资的审批环节,增加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

2、建立选用,培养跨国经营人才的长效机制

国际级企业要有一个选拔、激励、培育人才的治理结构、激励体系和监督系统。只要人才的选拔和激励问题解决了,其他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国外许多大企业在长期的国际化发展历程中,总能从内部找到最合适的经营者,一代又一代地推动大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战略控制力低下与我国缺少国际级的企业家有很大关系。所以我国石油企业应当疏通人才信息渠道,建立相应的发现人才和推荐人才的组织体系。以民主评议、群众推荐的方式选拔和发现人才,同时引入选拔人才的竞争机制,鼓励人才毛遂自荐。加强企业家的选拔、锻炼和培养。

3、培养对国际石油市场敏锐的反应能力

笔者认为提高对国际石油市场敏锐反映能力的前提条件是要建立灵敏、高效的国际市场信息网络。加快信息发展的步伐,加大信息工程投入力度,尽快建立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油田纵横信息网络,充分利用国内外信息资源,为跨国经营服务。同时还要提高管理水平并建立有利于石油企业对国际石油市场快速做出反应的内部决策机制。此外,还要求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给我国的石油企业更大的决策权力和决策空间。

4、建立提升跨国文化融合能力的基本机制

在中外文化差异并存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渠道促进我国石油企业的领导及员工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适应和融合。加深管理者对不同文化的认识,进行文化的敏感性训练,学习语言,提高冲突规避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国际管理人员的选拔,使跨文化管理者获得使用跨文化管理知识的实践机会。

5、提高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能力

我国的石油企业要想实施跨国经营战略并最终成为跨国公司,这种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油田企业应当充分运用全球范围内的原材料、资金、人力资源等各种资源为跨国经营战略服务。以资金为例,我国石油企业可以采取利用石油输出国的贷款,利用国际金融市场和货币市场贷款,利用国内银行贷款等多种手段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给我国的油田企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如果这一战略可以成功的实施,我国的油田企业将可以跻身于世界一流石油企业的行列。而这一战略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又在于我国石油企业是否具有跨国经营的战略控制力,并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战略控制力。由此可见,提高跨国经营中的战略控制力将是我国石油企业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者:赵振智 胡婧潇

石油企业跨国经营论文 篇2:

试论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战略选择

[摘 要]本文分析了石油企业目前海外投资和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战略选择

1 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十多年来,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这一进程并不一帆风顺,而是遭遇了不少的困境、挫折,并暴露出中国石油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诸多不足。

1.1 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成本过高

由于中国海外石油投资起步较晚,那些投资风险小、前景好的海外油气资源,大多已经落入跨国石油巨头手中。作为后来者,中国石油企业进入这一领域自然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同时还有可能蒙受经济损失。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为了中标海外石油项目,普遍报价偏高,个别企业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投标,经过激烈价格竞争到手的项目利润较少。要降低成本,中国石油企业必须提高经营水平,同时要做好跨国经营的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评估工作,尽量减小投资风险。

1.2 中国石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实践证明,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石油产业发展的最持久、最根本的动力。世界油气产量每上一个台阶都依赖于新理论、新技术的推动。保持技术的领先地位,一直是国外大石油公司长盛不衰并发展壮大的秘诀。中国的石油勘探、开发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较为接近,但在炼油化工技术上还有10~20年的差距,技术上的差距大大影响了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的科研开发工作还是以跟踪、模仿为主,原始创新的成果不多。目前中国几大石油企业都加大了技术创新的投入,但与国外的大公司仍然还有很大差距,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的比例也不高,技术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技术创新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技术因素是制约中国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1.3 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经验不足,跨国经营人才缺乏

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国际上受到的争夺极其激烈,常与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结合在一起。中国石油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时不但要考虑经济因素,还要考虑这些非经济因素,有时还必须考虑文化、意识形态与法律上的差异,这就使得跨国经营经验丰富与否以及跨国经营人才素质高低对跨国经营的成效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在很长时间里,中国石油石化的生产和营销基本上是封闭式运行的,融入国际石油市场的时间较短,因为没有丰富的跨国经营的经验,缺少一支与跨国经营匹配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缺乏预见性和处理技巧,因此在国际石油竞争中经常处于不利状态。

2 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选择

2.1 继续实施企业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中国石油工业的三次大规模重组从宏观上为深化其内部改革创造了条件,但石油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思想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就中国石油工业的现状来看,企业改革不到位是制约产业重组的最大障碍。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力乃至产业竞争力的基础都是企业活力,有活力才能将规模做大。因此,如果不进一步深化石油企业改革,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而仅仅是将一些企业合起来以对付国际跨国公司,无异于画饼充饥,这反而会使一些原来尚有活力的企业被没有活力的企业拖垮。所以,中国石油企业应进一步实施企业重组,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按照市场原则,通过产权流动、整合,以及与此相伴的企业治理结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等的改造,使企业在重组中保持发展活力。

2.2 进一步建立和健全石化工业技术创新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石油公司参与国际油气勘探开发市场的竞争,主要靠技术水平形成的综合实力。中国石油企业要提升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大研发的投入,进一步完善石油工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通过科技系统结构调整和专业化的重组,从体制上克服原来石油系统科研机构重复设置、力量分散、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速度过慢的毛病,以体制创新促进科技创新机制的转换,提高工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发挥企业作为石油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大中型企业要建立和健全技术开发机构,把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以及产品质量的改善、管理水平的提高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三是建立产、学、研联合的技术协作体系,积极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外系统科研机构的联合,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为原则,采用联合攻关、开发、推广和联合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创办科技企业等多种形式,促进科技资源向企业转移。

2.3 建立国内国际战略联盟

中国石油企业就其目前的实力要与国际上的大石油公司单独竞争,难免处于不利地位。但中国石油企业在所有制结构上都是以国家所有制为主,再加上利益上的趋同,具备了很好的联盟条件。如果中国石油企业在参与世界石油竞争中结成同盟,一方面可以避免在海外寻找石油项目中“撞车”,甚至进行“自相残杀”式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可以相互间进行优势互补,快速提升国际竞争力。这是中国石油企业在面对国外石油公司激烈竞争的一种较好选择,不但符合国家的利益,也符合企业自身的利益。但要建立长期的战略联盟必须协调好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

2.4 完善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政府支持体系

改革和完善海外石油投资管理体制。中国石油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先要建立起一套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运作体制。对于那些明显滞后于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实践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应当立即进行修改。如进一步简化海外投资的审批环节,增加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赋予企业更多的投资决策权,放宽对企业海外投资的额度限制和外汇管制等。

建立海外石油投资开发基金。目前中国石油企业均不具备完全用自有资金进行大规模海外石油投资的实力,需要国家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建立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基金,使中国的石油企业获得一块比较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助于其“走出去”。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基金的筹集渠道可以考虑:一是从石油地质事业费和储量有偿使用费中划出部分资金,专门用于海外石油投资;二是从中央对外贸易发展基金和对外合资合作援助基金中划出部分资金;三是从石油进口关税和增值划出部分资金。

完善海外投资的法制建设。中国政府应当尽快出台《海外投资法》,将现有的对外投资政策和条例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增加透明度,规范和管理中国的海外投资。在法律的制定上,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又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一方面要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同时,《海外投资法》还应具有前瞻性,对于海外上市、兼并、收购等国际通行投资方式应有明确的说明。

参考文献:

[1]韩涛,郝洪.中国石油公司海外经营的汇率风险管理初探[J].国际石油经济,2006(10):12-13.

[2]许庆瑞,蒋键跨.国有公司竞争优势及其相关理论的演进探讨[J].商业研究,2005(5):28-30.

[作者简介]倪秀红(1966—),女,山东人,本科,经济师,中海石油有限公司。

作者:倪秀红

石油企业跨国经营论文 篇3:

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外汇风险及防范

[摘要] 近年来,我国石油企业跨国业务空前增长,外汇的使用量和留存额也逐年增加。因而,进一步加强对具有不稳定性特征的外汇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已经成为中国石油跨国经营风险管理一个重要内容。

[关键词] 石油企业 跨国经营 外汇风险

一、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外汇风险及表现形式

外汇风险是因汇率波动造成的经济行为主体未来经营结果的不确定性,尤其指蒙受损失或丧失所期待利益的可能性,通常还将承受外汇风险的外币金额称为“受险部分”。中国石油企业在其跨国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外汇风险表现如下:

1.交易风险,也称为“交易结算风险”。其产生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交换。以外汇买卖为业务的外汇银行负担的风险主要是外汇风险。

2.折算风险或会计风险。其产生于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主要是由于汇率变动,期末进行报表合并时,对不同币种计价的公司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损益按本币折算后形成账面利得或损失。

3.经济风险。其主要是由于未预期到的汇率变动而引起的石油企業预期现金流量净现值发生变动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前述两类风险对企业的影响都是暂时或一次性的,且影响面不大;而经济风险引起的公司预期现金流量净现值的变化,常常影响到公司的方方面面,并且影响将是长期性的。

二、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外汇风险的防范

1.外汇交易风险防范。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外汇交易风险的防范与石油企业结算的某一具体交易有关。其风险防范策略很多,总结起来主要是交易的内部防范技术和外部防范技术。交易风险内部防范技术是指石油企业内部用于防范和降低外汇风险的方法。如:外汇净头寸调整法、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在合同中订立货币保值条款、通过风险分摊防范交易风险、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资金收付时间等。交易风险内部防范技术是石油企业首先要考虑的,因为其具有较低的成本;除内部管理技术外,石油企业还要积极运用交易风险的外部管理技术。石油企业可以和银行合作或进入市场进行外部套期保值,如远期外汇合同、外汇期权交易等。开展外汇交易是一种实用、直接而科学的方法,但其成本较高,交易也较复杂。

2.外汇折算风险防范。由于折算损益是一种会计账面上的损益,一般并不涉及石油企业真实价值的变动,在相当程度上具有“未实现”的性质,除非有关的会计准则规定必须将所有外汇损益在当期收益中予以确认,一般来说石油企业不必仅为了改善会计成果而进行折算暴露的抛补,因为折算损益仅仅是一种纸面上的“薄记收益”,而抛补交易上的费用损失则是实际的现金损失。折算风险控制战略的核心是:增加硬币资产、减少软币资产,同时减少硬币债务、增加软币债务。这样的战略可以通过调整资金流量、风险对冲及资产负债表保值等方面的策略来体现。

资金调整包括改变母公司或子公司预期现金流量或币别,以减少子公司当地货币折算风险。在预期当地货币贬值时,直接的资金调整方法有:出口用硬币计价,进口用当地货币计价,投资硬币证券,用当地货币贷款替代硬币贷款;间接的方法有:调整子公司间货物销售的转移价格,加速股利、服务费、使用费等的支付,调整子公司间账款的提前与延期支付或收取。在预期当地货币升值时,资金调整的程序正好与贬值情况相反。

风险对冲是指两家子公司之间或多家子公司之间相互交易的账款进行相互抵消结算。如果结算涉及的方面较多,一般需要设立一个中央清算中心,由它把各个子公司的账户联系在一起,按照彼此抵消后的结果进行结清支付。

实行资产负债表保值也是一种有效防范折算风险的方法。它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所使用的各种货币表示的受险资产与受险负债在数额上相等,以使其风险头寸转换为零。

3.外汇经济风险防范。对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来说,外汇经济风险主要是汇率的变化导致石油企业风险暴露从而造成损失。所以对其管理,首先应该站在石油企业发展战略高度上来进行,不应该是权宜之计,需要做长远规划。可从生产调整和财务调整战略角度做出抉择。

(1)生产调整战略

①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在本币升值的情况下,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上升,国外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下降,所以石油企业应设法利用较便宜的国外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国外投资办厂,以利用当地的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等。

②转移生产。如石油企业在世界不同国家设有工厂,可以根据不同国家的汇率变动情况,将生产任务在不同国家的工厂之间进行转移,增加在货币贬值国生产,减少在货币升值国生产。

③设厂选址。单纯从应对经济风险角度看,在本币升值的情况下,一个有意设立新厂的石油企业,可考虑选在货币贬值国建厂。

④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降低生产成本、应对货币升值风险的重要措施。

(2)财务调整战略

①资产债务匹配。即石油企业将融资的来源与未来将要获得的收益进行搭配,以消除因汇率变动可能造成的损失。如若石油企业拥有以美元计价表示的大量出口业务,那么,石油企业就应当将其部分债务也以美元计价表示。

②业务分散化。石油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其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是防范经济风险的有效战略。

③融资分散化。如果两国的利率差额不等于预期的汇率变动率,石油企业就有可能通过借入利率低估的货币资本从而降低其融资成本。

④营运资本管理。其基本方法是石油企业利用转移定价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转移资金。当某子公司所在国货币发生贬值时,应当通过转移定价及早将子公司以当地货币表示的利润转到母国;反之,当某子公司所在国货币发生升值时,应当通过转移定价及早将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的利润转到该子公司。

参考文献:

[1]余倩姚雪丹:企业外汇风险及其识别与计量.特区经济.2005(4):145~146

[2] The New York Foreign Exchange Committee. Management of Operational Risks in Foreign Exchange.April 1996(4):123~145

作者:王 菲

上一篇:调查报告模板下一篇:小学安全工作计划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