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石油魂观后感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庆石油魂观后感(精选4篇)

大庆石油魂观后感 篇1

立足岗位争贡献

5月25日,在公司统一组织下,我聆听了集团公司石油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西部钻探专题宣讲报告会。伴着主讲人员抑扬顿挫、富有深情的讲述,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取水保开钻、跳进泥浆制井喷、五把铁锹闹革命、干打垒、战雨季、斗严寒、“五两保三餐”等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以及“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等一句句激昂澎湃的豪言壮语,形象展现了50年代老一辈石油人为摆国家脱贫油落后的帽子,战天斗地,勇于奉献的壮烈情怀,让我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于铁人,我是有着深刻的感情的。03-07年在大庆石油学院读书期间,我先后3次参观了铁人纪念馆,在学校多次组织的“大庆油田老石油”座谈会上,也深刻感受了须首花白的老一辈石油人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大庆石油会战期间,他们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吃粗粮、住地窝、打油井、抢产量的场景。因此,对于大庆油田的创业史以及涌现出的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我已是耳熟能详。2007年大学毕业后,我到原吐哈石油指挥部钻井三公司(国际钻井公司)工作,分配到玉门青西一个井队从事泥浆技术员。入场教育时,单位组织我们到铁人纪念馆接受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教育,并参观了铁人故居,我才大悟:我是沿着铁人的脚步,从铁人精神的摇篮--大庆,走进到了铁人的故乡—玉门。

一种精神,延续了几十年,始终能让人心血澎湃,振 1

奋不已,就足以彰显她的崇高和厚重。这次宣讲,让我深刻认识了“两论”起家、两分法前进、“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五条要求”、“三个面向”、“五到现场”“三三制”等大庆优良传统的历史渊源、深刻内涵及背后感人的故事。在我近四年的工作经历中,时时都能看到这些宝贵经验的影子,处处都能感到这些优良传统的光芒。她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三年余名国际钻井中外员工,沿着铁人的脚步,在异域疆场,不畏艰难,奋勇拼搏,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纪录,树立了一个又一个丰碑。正是秉承铁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拼搏精神,我们才成功攻克了“四高一超”等世界级技术难题,圆满完成了中石油海外最深、中亚最深井—吉达4井的施工任务,并创造了十余项中石油海外钻井新纪录。正是凭着“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的困难也不怕”的英雄气概,我们才一一战胜了昼夜温差大、高寒风沙猛、长途供给难等重重超出想象的困难,在祁参1井三千八百米的无人区,竖起了隆隆钻机…….一种伟大精神的意义,在于能不断推动历史车轮的前进。深入学习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关键要以这种精神来指导工作,推动发展。我们应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一面镜子,认真对照老一代石油人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作风,全面查找自身在思想认识、履行责任和工作作风上的不足,建标准岗、干标准活,从而推动各项工作上水平。我们应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一种号角,置身于西部钻探“42111”和良性发展的征途中,置身于公司国际化经营持续稳定发展 2 的浪潮中,置身于市场开发、安全环保、精细化管理、钻井提速、员工培训等各项中心工作中,立足岗位,加强学习,勇于创新,不断进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优异的工作业绩为建设绿色国际可持续的中石油而不懈努力。

大庆石油魂观后感 篇2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讲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按照集团公司党组的部署,我们进行石油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第***场宣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峥嵘岁月,感受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

第一部分 大庆石油会战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但是到了近代,我国石油工业却远远地落在了后面。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石油工业的形势十分严峻,原油产量少得可怜。石油,作为国家建设的血脉,时刻牵动着新中国领导人的心。1953年,毛主席、周总理亲自征询李四光对中国石油资源的看法;1956年毛主席听取石油工业部汇报时又语重心长地说,“发展石油工业还得革命加拼命”;1958年,主管石油工业的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要立足天然油,要在全国更大的范围内开展勘探,把石油勘探布局向东部转移。

随着战略东移的推进,我国东北的松辽盆地成了主战场之一。1959年9月26日,位于黑龙江省大同镇高台子地区打的第三口基准井——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这对于一个长期以来被油制约、为油发愁的国家而言,是一个多么让人振奋的喜讯!这对于即将到来的新中国十周年庆典来说,是一份多么丰厚的献礼!也 正因为在新中国十周年大庆前夕发现,时任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提议,将这个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大庆油田横空出世,验证了陆相生油理论的胜利,打破了中国“贫油”的论断,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掀开了中国石油工业崭新的一页!

发现了这样一个油田,怎么把它拿下来呢?石油部决定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打歼灭战的形式,组织石油大会战。1960年2月13日,石油部党组给中央正式递交了《关于东北松辽地区石油勘探情况和今后工作部署问题的报告》,仅用了7天,2月20日中央就作了批复。于是,一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的石油大会战拉开了序幕。

搞会战,人力不足怎么办?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央军委从部队当年退伍兵中动员三万人,从玉门、青海、四川、新疆等石油系统37个厂矿、院校,组织精兵强将,自带设备,由主要领导带队,从三月份开始,奔赴冰天雪地的松辽平原,参加这场轰轰烈烈的大庆石油大会战;余秋里部长任会战工委书记、康世恩副部长任会战总指挥。

搞会战,主攻方向在哪里? 1959年底余秋里部长带领专家研究确定,在南北长138公里的大范围内部署3口探井,分别是萨66井、杏66井和喇72井。随着这三口井相继完钻,喷出高产油流,证明了大庆长垣8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都有工业性油流,令人振奋地显示出大庆油田的轮廓。由于这三口井圈定了大油田,因此被誉为“三点定乾坤”。

队伍上齐了,主战场确定了,怎么动员力量、鼓舞士气呢?接下来会战领导小组就组织召开了会战誓师大会。1960年4月29日,成千上万的石油职工以及各个方面的代表齐聚会场。余秋里 作了大会战的动员报告,康世恩宣布石油大会战第一战役从5月1日正式开始,并下达了作战任务。大会上,选树了会战中的第一个标兵——铁人王进喜。随后,会战工委号召会战职工“学铁人,做铁人”,并在7月1日总结第一战役、宣布第二战役任务的万人大会上,表彰了会战中贡献突出的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五大标兵”,后来被誉为“王、马、段、薛、朱”五面红旗。英雄群体的涌现,有力地推动了石油大会战的迅猛发展。

大庆石油会战,是在困难的时间、困难的地点、困难的条件下打上去的。

说会战处在困难的时间,是因为当时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国家极度困难;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甚至叫嚣:红色中国没有足够的燃料进行一次哪怕是防御性的现代战争,甚至连几个星期也不行,妄图扼杀红色政权;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经济建设孤立无援。不仅如此,当时国家百废待兴,各方面都需要油。当年,需求量超过1000万吨,而我们最大的生产能力才500万吨,缺口高达一半。因为缺油,汽车不得不改烧煤气,许多工厂停产,飞机不能飞,坦克不能跑。朱德总司令就曾忧心忡忡地说:“现代战争打的就是钢铁和石油。有了这两样东西,打起仗来就有了物质保障;没有石油,飞机、坦克、大炮不如一根打狗棍。”举国上下对石油的渴求真是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啊!

说会战是在困难的地点开展的,是因为这里的自然条件相当恶劣。松辽地区的雨季来得特别早,大地刚解冻,就开始下雨。1960年正赶上了40年不遇的连绵降雨。很多人没有雨衣雨鞋,只能光着脚站在水中。衣服晾不干,整天黏糊糊地粘在身上。虽然有帐篷、活动板房、牛棚马圈可以住,但四处漏雨,一天到晚,屋外大下,屋里小下,屋外不下,屋里还滴滴嗒嗒。床和被子漏湿了,拧也拧不干,睡不能睡,坐不能坐,有的人干脆就挤在了一起,几个人合顶一块雨布,坐着睡一宿。第二天一大早,地面上的积水把大家的鞋子都飘走了。就连余秋里、康世恩住的牛棚,有一天晚上,为了避雨,也把床挪了七次。大庆是沼泽地,雨季给生产带来更大的困难,许多工地和井场都被泡在水塘中,工人们都是站在没膝深的水中干活,还要保证安全和质量。土路经过车碾人踩、大雨冲刷,简直成了烂泥塘,车辆寸步难行。由于交通隔绝,生活用品上不去,器材设备上不去,支援队伍上不去,甚至连音讯都断绝了。油建有一个小分队,在荒原深处施工,被暴风雨隔绝,失去联系,困在野外。他们吃野菜充饥,用雨水解渴,坚持施工,度过了7天7夜。面对困难,会战队伍没有退缩,他们喊出:不管雨多大,哪怕天上下刀子,会战也不能停。他们抢晴天、战阴天,最终战胜了雨季,站稳了脚跟。1960年6月1日,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大庆油田生产的第一列车原油,就冲破雨幕,汇入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大动脉!

刚刚战胜了暴风雨、泥泞,无情的严冬又接踵而来。会战地处高寒地带,刚进10月,天就一下子冷了下来,最冷时可达零下40度,冻土厚达2米。住在这里的老百姓都在家里猫冬,叫“三九、四九,棒打不走”,可是石油工人们还要在野外作业,一天也不能停,泥浆水浇在身上,冻得就像穿了冰盔甲,走路前先用木棍在身上敲一遍才行。如果没有可靠的防御手段,人们是无论如何不能生活和工作的。此时,有人主张在入冬前,把队伍撤到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等来年春天再上来。但如果这样做,会战的有效时间只有6个月左右,就会变成拉锯战、消耗战。会战领导研 究决定:这次会战只许上,不许下!只许前进,不许后退!会战职工喊出了“任凭零下四十度,石油工人无冬天”。当地居民住一种叫做“干打垒”的土房子,冬暖夏凉适合居住,且施工简单,易于搭建。他们就学习这种盖房子的方法,迅速掀起了一个建 “干打垒”的热潮,打响了一个过冬突击战。上至部长,下至工人,男女老少齐上阵,下了班就卷起袖子动手挖土、打夯,挑水和泥,脱坯抹墙,一起建房子。经过120天的日夜奋战,全油田完成了30万平方米的“干打垒”,在荒原上第一次出现了一批新的村落,当年实现了“人进屋、机进房、菜进窖、车进库”的目标。“干打垒” 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体现了白手起家、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当时建造30万平方米干打垒只投资了900万元,如果建成砖瓦结构的房屋,大约需要6000万,在1960年国家经济建设最困难的时期,为国家节省了半个多亿的资金。在《大庆精神大庆人》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看到了“干打垒”就像看到了当年的延安窑洞;来到大庆,就像回到了战争年代的延安。

说会战是在困难的条件下开展的,是因为那时的各方面条件真的非常艰苦,连最基本的吃饭问题都已经无法解决。刚开始会战的时候,职工吃的粮食基本上能按工种定量供应。随着会战的逐步推进,工作量越来越大,但粮食供应却越来越少,最严重的时候 “五两保三餐”,就是一天只吃五两粮食。这一天五两粮食,就是身体再好,又能支撑多长时间呢!要知道他们每天干的都是重体力活!他们抬的都是一百多斤重的铁疙瘩啊!当时有的职工饿得难受,就跑到冰天雪地里捡秋收后的白菜帮子、甜菜叶子、冻土豆来吃。有的职工饿的实在不行了,就喝点盐水,喝口酱油汤。总机厂有个青年工人叫侍广洲,他几乎一周的时间没有吃粮食,直到他不能正常排泄时,才知道他吃的全都是野菜和青草。

由于长期缺乏营养,到1961年初已有4000多人得浮肿病,占会战职工人数的十分之一。一天,余秋里部长去医院,看到病房里躺满了得浮肿病的职工,他握着一名职工的手,发现是软软的,轻轻按了一下,塌下的地方半天都弹不起来。看到这些,余部长半天都没有说话,心里重重地压上了一块石头,他再也忍不住泪水,不停地对大家说:“同志们,会好的!会好的!”

多么好的会战将士!他们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累,一心想把贫油的帽子早早地甩掉!

多么好的会战队伍!就是在这样没有吃、没有住、青天一顶、荒原一片的极端条件下,没有停下脚步,硬是把会战打了上去!

到1963年底,大庆油田已建成146平方公里、原油年生产能力600万吨的原油生产基地,占全国同期陆上总产量51.3%,累计生产原油1155万吨。在当年召开的全国人大二届四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由于大庆油田的建成,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和人民需要的石油,过去大部分依靠进口,现在不管是在数量上或者在品种上,都已经基本自给了!

大庆石油会战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壮举,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得益于党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我们不能忘记,是党和国家调集全国力量,成就了大庆油田;我们不能忘记,全国人民对大庆石油会战的支持,特别是黑龙江省,节衣缩食,每人每月节省一斤粮支援会战;我们不能忘记,是解放军广大官兵,踏上了油田建设的征途,挺起了石油工业的脊梁;我们更不能忘记,余秋里、康世恩等老一辈石油人,为国找油,披肝沥胆,鞠躬尽瘁,他们不愧 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奠基者!

第二部分 大庆优良传统

在大庆石油会战这个大熔炉里,不但培养锻造了一支堪当重任的铁人式队伍,而且还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在2007年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上,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蒋洁敏代表党组,将大庆优良传统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两论”起家、“两分法”前进——大庆油田的基本功 在会战初期,职工的思想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的对石油会战心存疑虑;有的面对困难的环境,产生畏难情绪;有的觉得会战不正规,不像搞工业的样子。尤其是面对这样一个上千平方公里的特大油田,还缺乏勘探开发的实践经验。如何组织好会战队伍,如何科学开发油田,成为最主要的问题。面对重重矛盾和困难,余秋里等会战领导认为,针对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和困难,从领导思想上不能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为此,决定组织全体会战队伍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并号召要用“两论”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组织大会战的全部工作。学习“两论”的决定,得到了广大职工的拥护,干部读、技术人员读、工人读,到了夜间,人们围着篝火学习“两论”,整个会战现场出现了“青天一顶星星亮,草原一片篝火红;人人手里捧毛选,‘两论’学习方向明”的动人画面。通过学“两论”,会战队伍一致认识到,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这矛盾,那矛盾,社会主义建设等油用,是最主要的矛盾。学习“两论”,为取得会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由于只用三年时间就拿下了大油田,我国石油因此基本自给,大庆油田也受到了党中央的表扬,毛主席亲自号召全国“工业学大庆”。全国学大庆,大庆怎么办?在巨大的荣誉面前,会战工委很冷静,响亮喊出了“前进依靠‘两分法’。这里所说的“两分法”也就是”毛主席的“一分为二”思想,采取辩证的态度,既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差距。广大会战干部职工以“两分法”为武器,对照先进大找差距。大庆油田于3月12日召开了3000人的“五级三结合”会议,动员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两分法”,联系实际,检查工作,提高认识。随后,大庆各级领导干部走出去,到沈阳军区、解放军政治学院等全国各地先进单位学习,还专门请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来油田传经送宝!通过学习对照先进,全油田大约找了大大小小共120万个问题。会战职工讲,由于坚持“两分法”,取得成绩不骄傲,比出差距不泄气,打了胜仗找问题,遇到困难鼓干劲;我们依靠“两论”起家,又依靠“两分法”前进。

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石油职工过硬作风的集中体现 在全国广为流传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是会战石油职工过硬作风的集中体现。1977年7月21日,邓小平在谈及学习毛泽东的建党思想时说:“在延安中央党校,毛泽东同志亲笔题的四个大字,叫‘实事求是’,我看大庆讲‘三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下面,我们一起重温一下“三老四严”和“四个一样”的形成和内涵。

“三老四严”源于会战时期采油指挥部的三矿四队。会战初期,这个队组建不久,新来的徒工小孙因操作失误挤扁了刮蜡片,还让材料员为他保密。队长辛玉和认为“小洞不补,大洞尺五”,必须小题大做。他严肃地批评了小孙,小孙也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同 时在那口井上召开了“事故分析现场会”。不久,在队党支部的带领下,全队开展了“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严格要求、严明纪律”的“三老两严”活动。1964年5月,石油部把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并创造的一些经验,概括为“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干革命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的“三老四严”的革命作风,并授予这个队为“高度觉悟,严细成风”的石油部标杆单位。这一作风是大庆石油工人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科学求实精神的具体体现,是融汇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最基本、最典型、最生动的概括和总结。

“四个一样”源于会战时期采油指挥部二矿五队5排65井组。会战时油田点多面广战线长,有很多岗位需要单独顶岗,昼夜值班。5排65井组成立于1961年7月,刚投产不久,井组同志对它的规律还不掌握,冬天的夜晚经常发生冻管线的事故,井长李天照发动大家查找原因。有的同志检讨说:“自己夜里值班累了,打了瞌睡,执行制度马虎了。”也有的同志反映情况说:“白天人来人往瞧得见,夜深人静,值班的人就从思想上放松了,往往做不到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查。”通过这么一议论,大家认识到,干工作只有黑夜和白天一个样,才能避免发生事故,保证油井正常生产。在李天照带领下,这个井组在工作实践中又摸索形成了干工作“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四个一样”。凭着“四个一样”的好作风,他们所管的油井自投产以来没有发生过一次事故,月月的产量都超额完成任务,年年获油田“标杆井组”的光荣称号。几十年来,“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作为工作标准被提出、精神财富被传承,在整个油田、石油行业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 响。

五条要求——石油职工的行为规范

“三老四严”、“四个一样”是会战队伍的“严”作风,接下来的“五条要求”,则是会战工作的“硬”标准。这“五条要求”,就是人人出手过得硬,事事做到规格化,项项工程质量全优,台台在用设备完好,处处注意勤俭节约。“五毫米见作风”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1964年,油建指挥部在总机厂的建筑工地上召开了600人的现场会。会场中央放着10根10米长的钢筋混凝土大梁。这些大梁表面平整光滑,根根粗细一样,即使最能挑剔的人也难以找出什么毛病来。然而,油建指挥部指挥却代表领导首先在会上检讨,说由于缺乏高标准,工作不深入,检验不严格,这些大梁的少数地方比规定的质量标准宽了5毫米。

5毫米,宽不过一个韭菜叶,值得为它兴师动众地开一次几百人的现场会吗?值得!指挥部领导抄起榔头、扁铲等工具把大梁上宽出的5毫米铲掉、磨光。大家都说:“这铲掉的哪里是5毫米混凝土,铲除的是马马虎虎的低标准和凑凑合合的坏作风。”这真是宁要一个过得硬,不要九十九个过得去。以“自觉从严,好字当头”而闻名的油建十一中队,在大找差距中总结出一些体会:看别人的成绩,要用放大镜,点滴不漏,发扬光大;找自己缺点,要用显微镜,不放过一个低标准;前进中要用望远镜,站得高、看得远;解决问题,要用聚光镜,抓住主要矛盾,从根本上改正。油田上下狠抓这四面镜子,天天照、人人照,照出了高水平、照出了高标准,照出了前进的方向。

三个面向、五到现场——领导机关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 如果说“五条要求”是职工的行为规范,那么,“三个面向、五到 现场”集中体现了领导机关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

会战一开始,会战工委就强调领导机关工作要做到“三个面向,五到现场”,即: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生产指挥到现场、政治工作到现场、材料供应到现场、科研设计到现场、生活服务到现场。机关要“把方便送下去,把麻烦揽上来”。供应部门组织了“货郎担”,几部卡车一天到晚在前线工地来回转,既送材料上门,又回收废旧材料。还根据基层单位用料的需要,配备了“针线笸箩”,里面是零星工具和易耗器材,施工人员随意取用,感到十分方便。机关部门还设立了“三三制”的管理制度,三分之一的人员在家办公,三分之一人员跑面,三分之一人员在基层蹲点调查。做到“九热一冷”,就是工作再忙,也要坚持九天跑面上的事情,抽出一天开务虚会,学习上级指示,分析形势,总结经验,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上来。各级机关部门都有常年蹲点的单位,把蹲点作为“观察站”,把基层当成一面镜子,看领导干部的作风。

大庆石油会战中,会战工委要求所有干部和工人一起参加劳动,并形成了七种方式(一是跟班劳动,进行调查研究;二是带上问题跟班劳动,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住在落后班组,跟班劳动,改善落后;四是在最困难最艰苦的时候,跟班劳动;五是在最紧要最关键的地方,跟班劳动;六是生产上遇到复杂情况的时候,跟班劳动;七是人少打突击的时候,跟班劳动)。“工人三班倒,班班见领导”。王炳诚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钻井工程师。1960年春节刚过,他来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被任命为三探区副指挥,负责指挥钻井技术的全面工作。他每天深入到各井队检查落实情况,解决临时出现的问题。午饭和晚饭也没个定时定点。因为他是钻井司钻出身,无论什么机器出什么毛病都能亲自修理,所以 每天弄得满身泥浆、满身油污,1960年总结会战工作时,大家一致认为王炳诚在领导干部中最辛苦贡献最大,就总结他是“工人身上有多少泥,干部身上也有多少泥”。干部越是经常参加劳动,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工人的自觉性就越高,他们说:单位好不好,关键在领导;队伍行不行,先看前两名;有这样的好干部,天大的困难也不怕。

岗位责任制——大庆油田最基本的管理制度

会战队伍的作风形成,依靠的是思想上的高标准、严要求,而管理好、建设好大油田,靠的则是大庆油田的一个最基本的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

说起这个著名的岗位责任制,想当年源自于一个注水站的一场火灾。1962年5月8日凌晨,刚建成不久的中一注水站失火,损失达160万元。当时的会战领导认为,大油田刚起步就出现如此重大事故,不是就事论事能解决了的,必须从根本上杜绝。紧接着,会战工委召开党员干部大会,总结中一注水站失火的教训,并组织“一把火烧出的问题”大讨论。同时,组织160名生产管理干部,分别到10个不同类型的基层单位蹲点调查。时任会战副指挥的宋振明来到刚建立不久的北二注水站。在组织讨论时,宋振明启发大家联系本单位实际看问题、找原因、想解决办法。大家从注水站成立以来,设备、工具一大堆,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的问题入手,彻底清查,做到心里有数。然后,按照张洪州班把每样东西、每件事情,落实到每一个人的经验,建立起了“岗位专责制”。他们又总结田发林班按固定的路线检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一点也不马虎的经验,建立了“巡回检查制”。按此办法,他们又总结了苗安安班认真交接的经验,建立了八不交接的“交接班制”; 总结一号泵断连杆的教训,建立了“设备维修保养制”;针对注水水质化验不及时的问题,建立了“质量负责制”。以后,又学习外单位经验,完善了“岗位练兵制”、“安全生产制”和“班组经济核算制”。这8种制度归纳起来,总称基层“岗位责任制”。

会战工委在全油田推广了岗位责任制,还先后建立了基层干部岗位责任制和机关干部、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并强调指出:“岗位责任制的灵魂是岗位责任心”。这一整套岗位责任制,把千千万万的具体工作同千千万万名职工挂起钩来,落到实处,体现了油田生产的客观要求,具有广泛的科学性、群众性和实践性,对石油企业的科学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基”工作——大庆油田加强基层建设的基本经验 石油大会战,思想是动力,制度是保证,而重点在基层,力量在基层。会战一开始,会战领导就狠抓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建设,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基础工作和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练,这就是全国有名的“三基”工作。

会战刚打响,会战工委就借鉴解放军“支部建在连上”的做法,逐步做到队队有支部,班班有党员。在各基层单位建立了党支部,并设立了专职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员。当时,人员紧张,余秋里部长下定决心说:“宁愿少建几个钻井队,也要把党支部书记配齐。”并明确党支部最根本的任务是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教育广大职工,坚决完成生产建设任务,随后,油田各级组织把加强党支部建设作为基层建设的核心来抓,使大量思想问题能在基层及时解决,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加强基本功训练,就是坚持岗位练兵,练就一手过硬本领。物资保管员齐莉莉,就练就了“活账本”和“蒙着眼睛发料”的硬本领。大庆油田材料库房大,材料品种多,型号规格复杂。这数千种材料别说蒙着眼睛,就是睁大着眼睛也要看标记才能把料取出来。为了练就硬功夫,齐莉莉整天在库房里钻上钻下,下班后也不休息,一遍一遍地熟悉、核对,眼睛熬得通红,最终不看账本就能对所管的7万多种器材的名称、规格、单价、库存等数据对答如流,对所管的14种机型,800多项机部件的性能、用途记得清清楚楚,练就了“识货”、“摸料”和“活账本”的硬功夫。在大庆油田,现在还保持着一个好传统,就是原始报表一律用仿宋体填写。几十年来,做到了“全站一支笔,人人仿宋体,百人如一人,练字如练心”,确保了资料填写的规范。

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大庆油田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

大庆石油会战还形成一个好传统,就是政治工作同经济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

在会战的艰苦条件下,会战工委提出企业领导对职工的吃、穿、住、行、用、休息、看病、文化生活以及职工家属的生活都要关心。干部要与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解决生产问题、同娱乐,真正做到领导心里装着工人,工人心里装着企业。为了及时掌握职工思想状况,企业领导坚持做到“四勤四看”,就是勤观察、勤摸底、勤谈心、勤开调查会;工作看干劲,走路看精神,吃饭看饭量,睡觉看翻身。晚间值班的干部到集体宿舍查铺盖被,逐床检查,看职工睡的是否香甜;发现没有盖好被子的就给盖好,发现没有入睡的,要问清原因,做好思想工作。

一年冬天,暴风雪过后,气温骤然下降了十多度。年轻的单身工人张海青,被子又薄又脏,还没有来得及拆洗,没有添絮新 棉。支部书记李安政“查铺盖被”时,发现了这个情况,趁工人们上班时,悄悄把张海青的被子抱回家,让自己的爱人拆洗得干干净净,又把家里的一床被拆开,扯出一半棉花,絮到张海青的被子里。张海青躺在他又干净又厚实的被子里,感动得掉下了眼泪。

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形成于艰苦卓绝的石油大会战,并以强大的生命力传承至今,在几代大庆人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第三部分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在大庆石油大会战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所体现的就是闻名遐迩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中共中央1981年47号文件专门将大庆精神的内涵概括为“爱国、创业、求实、献身”。1990年,江泽民同志视察大庆时,将“献身”改为“奉献”,并阐释为“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得到了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与延安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一起,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

大庆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具体地讲,就是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主旋律,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

在大庆找到油田后,一些外国人又说:“大庆油田原油又粘又稠,只有搬到赤道才能开采”,并吹嘘,离开他们“中国人就不能开发这样大的油田”。会战队伍不服输、不信邪,他们坚定地表示:我们有能力找到大油田,也一定能够开发好大油田。实践证明,会战队伍也确确实实做到了这一点。与国外同类油田相比,美国 拿下东德克萨斯油田用了9年,前苏联拿下罗马什金油田用了3年,而大庆油田从第一口井喷油到探明长垣面积只用了一年零三个月,到实现石油基本自给,才仅仅用了三年时间,真正为国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

正如余秋里部长所说,对一个国家来讲,就要有民气;对一个队伍来讲,就要有士气;对一个人来讲,就要有志气。这三股气结合起来,就会形成强大的力量,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正是凭着这种志气,大庆油田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开发建设了这个世界级特大油田,挺起中国石油工业的脊梁,让世界石油领域从此有了中国的位置。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

对于艰苦创业精神,周总理曾说:毛主席从井冈山时期起就讲自力更生,1962年我去大庆,那真称得起“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五把铁锹闹革命”就是一个生动的体现。

大庆石油会战中,三年自然灾害迫使许多灾区和贫困地区的职工家属扶老携幼来大庆,投奔亲人,更增加了粮食和住房的困难。会战工委号召家属组织起来,发扬南泥湾精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这一号召得到了职工家属们的拥护。1962年的春天,职工家属薛桂芳、吕以连、王秀敏、杨学春、丛桂荣5人扛上铁锹、背上行李,带着孩子,到30里外的地方开荒种地。到那一看,只有钻井队留下的一幢空空的房架子。5个人二话没说,就开始盖房。她们从附近的副业队借来一块帆布,把房顶和四周都盖上,到很远的地方抱些干草来铺在地上,搭起了地铺。到了晚上,几个人又困又乏,但又不敢睡觉,因为那时荒原上经常有野狼出没。为 了能让大家睡好觉,年纪最大的薛桂芳便把4把铁锹插在门口,一把铁锹枕在头下,给她们放哨。

第二天,天刚亮,她们就扛着铁锹,领着孩子下地了。4月份的早晨,天气很冷,土地还没有完全化冻,草根又深,挖起来很费劲,手很快打起了血泡,但她们没人叫苦叫累。她们三天时间,就开了5亩地。在她们的带动下,家属开荒的队伍逐渐扩大,并赶在春播前开出了16亩地,到秋天,收了1750公斤粮食。后来,这里成为家属开荒种地的基地,取名创业庄,她们这种壮举也被誉为“五把铁锹闹革命”。“五把铁锹闹革命” 同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垒精神、缝补厂精神、回收队精神、修旧利废精神一起,形成了艰苦创业的“六个传家宝”。

艰苦创业精神,体现在解决生活问题上,更体现在攻克一个又一个油田开发建设难关上。大庆油田的主要开采方式是注水开发。会战一开始,采用“温和注水,均衡开采”。结果开采三年、水淹一半,采出程度只有5%。按照一位权威专家的说法就是,这个难题不解决,这个举世瞩目的大油田就会被水淹死,就像地下埋了一个定时炸弹。

如何才能避“水害”、兴“水利”呢?大庆油田经过深入分析,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储油层多,油层性质差别大。好油层进水多,容易被水淹;差油层进水少,开采效果差。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分层注水、分层开采。大庆油田自主研发了“糖葫芦”封隔器,实现了想注哪一层就注哪一层,解决了世界油田开发上的一个重大技术难题。到1965年上半年,油田注水井全都实现了分层注水。1966年,大庆油田将这套工艺技术总结概括为“六分四清”,就是分层注水、分层采油、分层测试、分层改造、分层研 究、分层管理;分层注水量清、分层采油量清、分层出水状况清、分层压力清。这一套采油工艺技术,不仅保证了大庆油田的长期稳产,还为我国注水开发油田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正是凭着这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大庆油田科研工作者艰苦奋斗,为油拼搏,立下“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的壮志,又相继自主研发了长期高产稳产的注水开发,稳油控水、三次采油等特色技术,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开发建设大油田的新路。

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

会战职工常说:光有干劲,不讲科学,不做扎扎实实的工作,那就是一股子虚劲,不是实劲,就会好心办坏事,产生严重的后果。

石油会战一上手,会战工委就强调,拿下大油田在于狠,开发大油田在于细;讲干劲要猛如老虎,讲细劲要细如绣花。1960年4月中旬,油田召开第一次油田技术座谈会。会上,会战工委总结过去由于地质资料不足让油田受到损失的教训,认识到一定要尊重科学,重视实践,在研究认识油田时,必须把立足点放在大量的充分的第一手资料数据的基础上。

会上,通过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明确提出每口探井从打井到开发的整个过程中,一定要取全、取准20项资料、72种数据,一个不能少,一点不准错,并达到“四全四准”的具体要求(字幕:录井资料全、测井资料全、岩心资料全、分析化验资料全,同时做到各种仪表校准、压力测准、油气量准、各种资料准)。实践中还开辟了30平方公里生产试验区,会战领导提出“全党办地质、人人办地质”,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办“地宫”、游“地宫”活动,一定要 把地下情况搞得清清楚楚。会战职工严格遵守这一规范和要求,取得了大量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截止1963年底,共取岩心1万3千多米,测曲线2万多条,测压力4万多次;对这些原始资料做过55万个岩样分析,160多万次分析化验,1700多万次地层对比。通过反复分析研究,就好像在油田地下周游了一遍,把地下油层情况搞得比较清楚,给油田生产提供了比较可靠的科学依据。

“狠抓第一性资料”、“一切经过试验”这种尊重规律、严细认真的作风,在会战队伍中蔚然成风,涌现出了很多高度革命精神和严格科学态度相结合的事迹。“万里测温”就是其中的一个。

大庆地处高寒地区,原油的凝固点又高,要把原油运出去就得在油库给原油加温。为了弄清大庆原油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油温和沿途风速、气温的变化,给原油加温提供更科学的设计数据,设计院把随油罐车测温的任务交给了助理技术员蔡升和实习员张孔法。两个人接到任务后,正好赶上大冷天就出发了。就这样他们在没有任何保温措施的油罐车内开始了艰苦的测温工作。每隔一小时,他们就轮流探出身去,把风速仪和温度计伸向外面测量一次风速和气温。每到列车停车,他们又拿起温度计爬到油罐车顶上测油温。车顶上毫无遮挡,风雪又大,每测一次都冻得浑身麻木。但他们从不马虎,每次都坚持二三十分钟,把数据测准。他们就这样从大连到大庆往返了五次,行程达一万多公里,最终测得了风速、油温、大气温度等2800多个数据,掌握了油温变化的规律,获得了科学的设计依据,很好解决了原油外运问题。

正是有着像他们这样的千千万万石油人,把高度的革命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相结合,形成了石油人的倔强性格,保证了会战的最终胜利。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胸怀全局、为国分忧,是大庆人对祖国最深沉的爱,这爱之深、这爱之烈,使大庆人披肝沥胆,勇挑重担,历世纪风云,伴祖国同行。

50年来,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0多亿吨,上缴各种税费1.3万亿元,创造了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高产稳产世界奇迹,2000年以来连年位居中国纳税百强企业榜首。主力油田的采收率突破百分之五十,大型陆相砂岩油田开发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油田勘探开发技术成果与“两弹一星”共同载入我国科技发展的史册。锤炼了一支敢打硬仗、勇创一流的英雄队伍,走出一条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的成功之路。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正是在这种艰苦卓绝的石油大会战中孕育、形成,并激励着会战大军战胜千辛万苦,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而在这支会战大军中,有一个最响亮的名字,有一个最杰出的代表,那就是铁人——王进喜。

下面,由***同志,为大家宣讲铁人王进喜的英雄事迹,共同感受历久弥新的铁人精神。

铁人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在铁人王进喜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是大庆精神的具体化和人格化。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1923年10月8日,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农家里。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童年的王进喜受尽了苦难。正是这种苦难的经历、恶劣的生存环境,磨炼了王进喜刚毅坚韧、倔强不屈的独特性格;也正是这种性格,奏响了他胸怀祖国、为民争气的生命乐章。

1950年春,王进喜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党组织的培养,火热的生产实践,培育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先进思想。1956年4月29日,王进喜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不久,他担任了贝乌5队队长。贝乌5队就是现在闻名全国的1205钻井队的前身。这个队组建于1953年,建队前两年一直和先进不沾边儿,一年打井仅有800多米,不如先进队一个月打的多,被人称作“豆腐队”。王进喜当队长后虚心向先进队学习、苦干加巧干,当年带领贝乌5队打井进尺达万米,使这个“豆腐队”一举成为了先进队,这个队也就是现在闻名全国的1205钻井队的前身。1958年9月,在玉门矿务局组织白杨河钻井会战中,王进喜带领贝乌5队创出月进尺5009.3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1959年9月,王进喜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还被选为建国10周年国庆观礼代表和全国“工交群英会”代表。

10月1日这天,王进喜参加了国庆观礼。第一次幸福地见到了日夜想念的毛主席,他激动得睡不着,回到北京饭店写下了平生第一首诗:“北京见到毛主席,浑身是劲精神抖,满怀豪情干革命,永生永世不回头。”

正当王进喜浑身是劲、满怀豪情之际,一件事情却狠狠地触动了他的自尊心。群英会休会期间,王进喜参观首都“十大建筑”,路过沙滩街时,看到行驶的公共汽车上背着“大包袱”,就问身边的 同志“汽车背的是个啥?”

“煤气包!”

“背那家伙干啥?”王进喜又问。“国家缺油,汽车改烧煤气了!”

王进喜听了大吃一惊,他的头嗡的一下大了起来。他说:“我在玉门觉得油很多,可出来一看,油缺得很。连首都北京——毛主席住的地方都没有油用了。作为一名钻井队长真是有愧呀,还有什么脸开大会,受表扬!”想着想着,这位坚强的西北汉子,蹲在北大红楼附近的街头流下了热泪。

这是知耻后勇的英雄泪,这是忧国忧民的赤子泪。这个煤气包压在了公交车的背上,更重重地压在了王进喜的心上,成为他后半生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思想动力。

正是在这次“群英会”上,王进喜得到松辽发现大油田的消息。1960年3月15日,他带领全队带上所有家当,从甘肃玉门出发,日夜兼程、恨不得一下子飞到大庆。3月25日,下了火车,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又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让原油咕咚咕咚往外冒。得知井位具体位置后,立即带队步行两个多小时来到井场。在一望无际的大荒原上,他以西北人特有的豪迈呼喊到:“这回咱们掉进大油海里啦,甩开膀子干吧,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1960年4月2日,1205队的钻机终于运到达了大庆火车站,可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部钻机总重60多吨,正常情况下拆散搬家,要大吊车、拖拉机各4部,大型载重汽车10辆。可刚组建的萨中探区吊运设备非常少,怎么办?面对重重困难,让 我们听一听当年王进喜是怎样说的——(同期声:革命不能等,我们几十个工人,就是几十台吊车;我们几十个人,就是几十个拖拉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一场人与钢铁、力量与困难的较量开始了。3天3夜,王进喜带领队友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硬是靠双手和双肩把这60多吨的钻井设备卸了下来,装上汽车,搬运到井场,靠人力把井架立在了茫茫的荒原上。

在人拉肩扛的过程中,他们喊出了“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的豪迈诗句。

王进喜的这一声吼,曾经受到了毛主席的称赞。当年,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访华,斯诺问毛泽东:“对当前反华大合唱,你有什么要告诉世界的?”毛泽东回答:“我国东北新开发了个大油田,有一个钻井工人说‘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我们一发言,世界就有人受不了。”

正当王进喜带领1205队摩拳擦掌准备开钻时,他们又遇到了新的困难。打井离不开水,正常情况,打一口井大约用水50多吨。但当时水管线没有接通,等罐车送水大约要3天。

为争取早日开钻,王进喜把队员集合在一起,他说:“还是那句话,有也上,无也上,端水也要打井!”

附近老乡家的水井被淘干了,王进喜就带领全队职工到距井场一公里外的水泡子,把厚厚的冰砸开一个大窟窿,盆端、桶提,连铝盔、灭火器外壳也用来装水运水。指挥部的机关干部和附近的老乡也都闻讯赶来,组成了100多人的运水长龙。零下20多度,水溅在衣服上,顷刻成了冰铠甲,手也被冻的失去了知觉。可大家心中像装着一团火,不顾寒冷、一刻不停,一盆盆、一桶桶把 水运往井场。天渐渐黑了,运水的人们点亮马灯,挑灯夜战。经过一天一夜的艰苦奋战,终于端足了打井用的50多吨水,井场上一片欢腾。王进喜带领他的钻井队,仅用了5天零4个小时,就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生产井。我们现在把它称为“铁人一口井”。

当时,王进喜被安排住在房东赵大娘家,可他整天领着工人不分白天黑夜的拼命大干。赵大娘给他做好了西北人爱吃的面条,他不回去吃;给他烧好了热炕,他不回去住。累了就在钻杆儿上枕着钻头打个盹儿。赵大娘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心疼地对工人们说:“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呐!”赵大娘称王进喜为铁人的事儿汇报到余秋里部长那里。余秋里高兴地说:“大娘叫得好,我看大会战第一个英雄就树王进喜,名号就叫‘王铁人’。”铁人名号就这样传开了。

王进喜在石油大会战中舍生忘死,冲锋在前。1960年4月29日天刚亮,王进喜在指挥工人放井架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时,不小心被滚落的钻杆砸伤了右腿,当即昏了过去。醒来看到工人们在哭,他说“不要紧,我又不是泥捏的,哪能碰一下就散了。”他不顾伤痛继续指挥,并让大家替他保密。当天,他带伤参加了万人誓师大会,忍着剧痛走上主席台,面对万人发出了“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钢铁誓言。

开完大会回来,王进喜的伤腿肿的碗口粗,尽管全队上下都替他保密,可还是被检查工作的领导发现了,派人强行把他送到了当地的医院治疗,可没过半天,他就偷偷跑回了井场。为了让他安心养伤,领导又把他送到150公里以外的齐齐哈尔住院,可就在两天后的深夜,王进喜冒着大雨又跑了回来。看着队长浑身沾满泥水,腿上的纱布也不知去向,大家心疼地流下了眼泪。王 进喜却说:“你们别急,我挺好的。这里是高压区,容易井喷,我坐着看你们干,觉得放心!”

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在钻至700米深时,突然发生井喷,如果不及时制止,就可能井毁人亡。

下面这段短片,真实再现了王进喜带伤跳进泥浆池制服井喷的惊险感人场面。(视频)在井喷的危急时刻,王进喜和队友们用血肉之躯,勇跳泥浆池制服井喷,谱写了一曲石油儿女的英雄赞歌。

在铁人老队长的带领下,1205钻井队坚持多打井、快打井,1958年就实现钻井进尺“月上五千、年上双万”,1966年创下年上10万新记录。

铁人是吃苦耐劳的实干家,也是科学求实的典范。1961年2月,铁人被任命为钻井指挥部生产二大队大队长,负责管理12个钻井队。他经常向工人们强调:“干工作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要经得起子孙后代的检查”。

会战初期,铁人曾带领过的1205队打斜了一口井。铁人向会战领导作了深刻检讨,还组织干部、工人背水泥,把那口刚刚超过规定斜度的井填掉了。有人说:“填了这口井,就给标杆队的队史写下了耻辱的一页。”铁人说:“没有这一页,队史就是假的。这一页不仅要记在队史上,还要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我们要让后人知道,我们填掉的不光是一口井,还填掉了低水平、老毛病和坏作风!”

1964年底,铁人王进喜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66年2月,他被中组部任命为大庆会战指挥部副指挥;1969年4月,他出席党的“九大”,并当选为中央委员,但他位高不自居,功高不 自傲。他常说:“我从小放过牛,知道牛的脾气,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要老老实实地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铁人爱工人。他发现天冷时工服不保暖,工人们弯腰或蹲下干活时,总是会露出后腰,就到缝补厂建议把棉工裤后腰加高加厚,还给工人做了皮背心和皮护膝。

在这张汇款单背后,有着一个关于铁人铁骨柔肠的故事。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1205队的青年钻工张启刚不幸牺牲,铁人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到井场,他含着泪对工人们说:“启刚连婚都没有结就走了,他的父母就是我们的父母。”安排完张启刚的后事,他掏出30元钱和20斤粮票,让人每月要按时给张启刚的父母寄钱。可半年后,张启刚的父母寄来一封信,信上说今年收成不好,生活没有着落,信中还夹着三根长长的白发。老母想儿,白发揪心。原来每月寄去的钱让别人给领走了。在大队干部会上,王进喜手捧来信和三根白发哽咽着说:“启刚走了,我们连老人家都养不好,咋能对得起为石油牺牲的同志?”铁人和1205队干部重新定了供养老人的具体办法,重新核实了老人的地址并按月寄钱给老人。铁人直至去世前还叮嘱1205队的干部一定要把张启刚的父母照顾好,奉养百年。

铁人爱孩子。会战职工的家属和孩子陆续从老家搬到油田,铁人看到一些孩子在荒原上乱跑,他说:“我自己尝够了没文化的苦,决不能再耽误了孩子们”。于是他带人在大队机关附近支起一顶帐篷,垒起土台子,搭上木板当课桌,建起了油田的第一所小学——帐篷小学。第一批只有6个学生,铁人亲自任校长,并为学生们上了第一课。学生越来越多,教室也由帐篷变成“干打垒”,变成了红砖房,又变成了楼房。后来,为了纪念铁人,这所小学 被命名为“铁人小学”。

铁人对职工和家属关怀备至,对自己和家人却严格要求。他家10口人,母亲、妻子、弟弟、妹妹和五个孩子都住在一起,全靠他一人供养。像他家这样的特困户,每月可以得到30元钱的长期补助,可是铁人把这些钱全都补助给了其他困难职工。

铁人同母亲商量后给家里定下了一条规矩: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能沾。由于劳累过度,铁人患了严重的胃病和关节炎,上级为照顾他的身体,给他配了一台威力斯吉普车,可他却把这台车当成了大队的生产、生活用车,全大队谁都能用,唯独自己家里人不能用。老母亲病了,大队领导瞒着铁人把车派去准备送老人看病。可老人家说:进喜定下的规矩,我当妈的不能破!最后还是铁人的大儿子用自行车推着奶奶去看的病。

王进喜从普通钻工成长为全国闻名的铁人;从朴素的报恩思想发展形成铁人精神、铸就了石油之魂。他的思想在不断升华。

铁人曾在笔记本上这样写道:“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

1966年国庆节期间,铁人应邀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做报告,演员李光复在后台见到铁人,就请他签名,铁人就在这本毛主席语录上写下了内涵丰富、充满哲理的“五讲”:讲进步不要忘了党,讲本领不要忘了群众,讲成绩不要忘了大多数,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讲现在不要割断历史。铁人的“五讲”,体现了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谦虚谨慎、胸怀博大、实事求是的高尚品质,是铁人毕生学习和实践的结晶,也是他为我们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时隔40多年,铁人“五讲”仍然绽放着光彩,具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 义。

1970年4月5日,“全国石油工作会议”在玉门召开,铁人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大会。会议期间,铁人参观了玉门油田,回到了阔别10年的家乡赤金。可谁都没想到,这是铁人最后一次回故乡。

会议期间,铁人胃病发作,疼得很厉害。大家劝他好好检查一下。他说:“老病啦,挺一挺就过去啦!。然而,铁人的病情越来”越重,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多次劝说下,1970年4月17日,铁人离开玉门到北京看病,在周总理的关怀下,他住进解放军301医院,经检查,确诊为胃癌晚期。

得知病情以后,铁人平静地对大夫说:“癌症也是纸老虎。你们把我治好了,我回大庆再干它20年,治不好也可积累些经验。”

周总理十分关心铁人病情,他指示301医院要慎重诊断,积极治疗,还亲自到医院看望了铁人。

10月1日,铁人以中央委员的身份参加了国庆观礼。在天安门城楼,他遇见了邓颖超,邓大姐关切的询问他的病情,他乐观地对邓大姐说:“请转告总理,等我病好了,一定回大庆再干20年!请总理放心!”畅想着未来的铁人哪里知道,此时癌细胞已经扩散,大夫们正在为治不好这位英雄的病而流泪。

国庆节刚过,铁人的病情急剧恶化。弥留之际,他想到的还是党和国家的利益!一天,铁人用颤抖的手取出一个小纸包,交给探望他的一位领导同志。里面是他住院后各级组织给他的500元钱补助费,一笔笔记得清清楚楚。这些钱,铁人一分也没有动。他说:“请组织把它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不困难。”这五百元钱在当时可是个不小的数目。铁人家上有老、下有小,全家人靠他一人的工资供养。这样的家庭是多么需要补助呵。可铁人心里装的 永远是组织和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随着病情加重,铁人更加思念亲人,尤其想念老母亲。那是他心中最大最重的牵挂。因为父亲去世得早,铁人常想,一定要好好孝敬母亲。所以他把电唱机放在母亲屋里,让母亲听秦腔。他怕冬天被子薄冻着老人家,就给母亲买来毛毯。一次,在北京开会,有人送给他一块儿蛋糕,他自己没舍得吃,千里迢迢带回来给了母亲。此时的铁人多么想为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再做点事情啊!他强撑病体,把积攒的300元钱交给了弟弟王进邦,断断续续地说:“看情况,我可能看不到咱妈了,妈这一辈子很苦。我回不去了,你就用这点钱替我尽尽孝道吧。”

临终时,他还嘱咐家人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1970年11月15日23时42分,铁人王进喜因医治无效不幸病逝,享年47岁。

正在开会的周总理得知铁人病危的消息,立即休会赶往医院。当他赶到病房时,铁人已于8分钟之前停止了呼吸。周总理俯下身深情地望着铁人,悲痛地说:“我来晚了,我来晚了!”“铁人呀,你怎么瘦成这个样子?”“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铁人走时才只有47岁,正当盛年!铁人曾经发出“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其实,他岂止是少活了20年!他把一生都交给了祖国的石油事业。

1970年11月18日,大庆油田和玉门油田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社会各界纷纷发来唁电唁函,一个个花圈表达深切悼念之情,一幅幅挽联寄托人们无限哀思。同一天下午,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向王进喜同志告别仪式。铁人的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正堂一室。今年,铁人离开我们已经整整40年,如果现在他还健在的话,他已经是87岁的老人了。

铁人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业绩和精神,却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建国40周年之际,王进喜与雷锋、焦裕禄、史来贺、钱学森一起,被誉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2000年10月,铁人与孙中山、鲁迅、雷锋、焦裕禄、李四光、毛泽东、邓稼先、邓小平、袁隆平共同入选 “百年中国十大人物”。建国60周年之际,铁人又被评为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英雄风范塞沧溟,一代铁人石油魂; 铮铮铁骨昭青史,国强莫忘开拓人。各位领导、同志们:

以上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会战时期形成过程和具体内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我们石油工业战线的宝贵财富,是激励百万石油员工不断奋进的重要力量。

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激励和引领下,中国石油英模人物辈出。“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当代青年榜样”秦文贵同铁人王进喜一起光荣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在全国、全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科技界榜样”侯祥麟、“中国石油科技楷模”苏永地等石油英模享誉全国。“铁人精神的传人”李新民、“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束滨霞、“班组长的榜样”王海、“销售榜样”王萍等“中国石油榜样”群体,继续鼓舞着百万石油员工立足岗位,艰苦奋斗,为加快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多做贡献。

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激励和引领下,几代石油人艰苦奋斗、为油拼搏,中国石油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规模实力显著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度提升,在全球500强的排名上升到 第10位,在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上升到第5位。2008年,集团公司党组提出了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奋斗目标,2009年又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完善,进一步明确了主要目标:即到2015年或稍长一段时间,实现公司国内外油气总当量基本翻一番,巩固发展松辽、鄂尔多斯、新疆、渤海湾、四川5个规模油气生产区,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炼化业务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营销得到加强;中亚、中东、非洲、南美和亚太五个海外油气合作区快速发展,建成亚太、欧洲、美洲3个国际油气运营中心;东北、西北、西南、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覆盖全国的油气骨干管网、油气储备基地及储运配套设施基本建成;工程技术、工程建设及装备制造等业务,技术水平、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发展方式明显转变,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安全环保形势根本好转;全面履行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切实抓好发展、转变、和谐三件大事,增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大庆石油管理局二次创业指导纲要 篇3

大庆油田波澜壮阔的一次创业,历时四十年,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99年11月,大庆油田重组分立,大庆石油管理局踏上了面向市场、二次创业的新征程。如何以创业精神,谋求企业持续发展,是全局广大干部职工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

大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始终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得到了中油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党委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央领导同志要求我们“发扬大庆精神,搞好二次创业”;“珍惜大庆光荣史,再创大庆新辉煌”;“要把铁人精神一代代传下去,把‘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发扬光大,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保持下去”。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实现持续发展,是我们在新时期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旗帜,传承大庆油田辉煌历史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更是我们必须自觉担当起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大庆石油管理局二次创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所进行的全新实践。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任务艰巨繁重。我们既有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加快进入国际市场的机遇,也面对着与国外大公司直接竞争所带来的风险与挑战;既有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资源型企业转型期的矛盾与困难给企业持续发展带来的压力与考验。要承担起维护国家石油战略安全、努力推进企业持续发展的重任,我们就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规律,丰富理性认识,坚持以更加完善的战略指导二次创业实践。企业重组分立后,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全局上下团结一致,负重奋进,历经风雨见彩虹,走上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同时,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在国有企业如何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国有企业能不能搞好、怎样搞好等重大问题上,不断加深认识,积累经验,为二次创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进入新时期,全局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遵循集团公司总体战略部署,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升华思想认识,逐步形成完善了《大庆石油管理局二次创业指导纲要》,作为指导全局二次创业总的行动纲领。

一、二次创业的战略方针

发扬大庆精神,搞好二次创业,实现持续发展,再铸企业辉煌。

二、二次创业的奋斗目标

总的目标是把大庆石油管理局逐步建成国内一流、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以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为主,加速向新经济领域迈进,全面实施国际化经营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

本世纪头二十年,实现三个阶段性目标:

第一步是“十五”期间。全局经营总收入保持年均4.6%的增长速度,“十五”期末达到270亿元。

第二步是“十一五”期间。全局经营总收入在“十五”期末的基础上保持5%左右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达到450亿元以上。

第三步是从2011年到2020年。全局经营总收入到2020年,达到600亿元以上。

三、二次创业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发展,构建和谐。靠创新求发展,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灵魂,与时俱进建设先进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好、实现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工作实践中,要“深刻认识一个道理,正确处理两个三者关系,认真实践四条指导原则”,确保企业实现健康发展。

四、二次创业的战略任务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按照集团公司总体战略部署,紧紧把握宏观环境变化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战略机遇,全力以赴推进发展、构建和谐。

在推进发展上做好“三篇文章”:

——着眼维护国家石油战略安全,做好创建百年油田的文章。

——着眼企业持续发展,做好发展接续产业的文章。

——着眼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做好“走出去”的文章。

在构建和谐上抓好“三个关键”:

——建设安全文明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

——加强区域内石油石化企业间、地企之间的沟通协调,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维护好、实现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五、二次创业的发展观

二次创业的发展观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有利于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的标准,努力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价值取向,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行为规范,实现职工全面发展。实践中要切实

树立以下发展观:

树立不断创新求发展的观念。

树立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求发展的观念。

树立靠比较优势求发展的观念。

树立安全稳定发展的观念。

树立以合作促发展的观念。

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

六、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

根据企业面临的新形势,结合未来发展的奋斗目标,重点实施七项战略:

实施百年油田共建战略。

实施产业优化战略。

实施外部拓展战略。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实施集约经营战略。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实施企业文化战略。”

七、二次创业的战略措施

“三转一调整”即观念转变、机制转换、体制转型、结构调整,是管理局着眼实现二次创业宏伟目标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带有根本性、长远性、全局性的战略选择。

八、二次创业的队伍建设

全面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按照“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标准,结合二次创业实际,继承发扬“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优良传统作风,培养职工队伍良好行为规范,加强基层建设,强化基础管理,不断提升岗位职工基本素质,努力建设爱岗敬业、素质一流、作风过硬的“铁人式”职工队伍。在全面加强职工队伍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加强“三高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建设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建设高技能操作人才队伍。

九、二次创业的精神动力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庆石油管理局的企业精神。其核心内涵就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

分忧的奉献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庆石油人在艰苦创业实践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要始终保持旺盛的创业激情。

要始终树立决胜市场的坚定信念。

要始终坚持敢于负责的过硬作风。

要始终激发创新发展的活力。

十、二次创业的政治保证

二次创业进程中,要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继承发扬大庆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通过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党风建设和丰富有效的群团工作,充分调动和保护好全局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创造力,为二次创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大庆石油魂观后感 篇4

大庆石油高级中学英语组听课评课记录(报告)

2002年

日英语教研组组织了以听评

老师的 课(汇报课/模式课/公开课)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参加听评课的领导和老师(他们是:)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入细致认真的评价。

认为这节课具有以下的优点和成功之处: 1/ 2/ 3/ 4/ 5/ 6/ 认为这节课还存在这一下值得改进和商榷之处: 1/ 2/ 3/

教务处

大庆石油高中

英语备课组

艺体处

2002年

日(时间比讲课时间推后几天即可)

大庆石油高级中学英语组听课评课记录(报告)

2002年

日英语教研组组织了以听评

老师的 课(汇报课/模式课/公开课)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参加听评课的领导和老师(他们是:)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入细致认真的评价。

认为这节课具有以下的优点和成功之处: 1/ 2/ 3/ 4/ 5/ 6/ 认为这节课还存在这一下值得改进和商榷之处: 1/ 2/ 3/

教务处

大庆石油高中

英语备课组

艺体处

2002年

上一篇:运输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下一篇:赞颂母亲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