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库防火设计规范(精选7篇)
车库之间以及车库与除甲类物品库房外的其他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
汽车库,修车库(一、二级)-所有建筑物(一、二级)=10
汽车库,修车库(一、二级)-所有建筑物(***)=12 来源:
停车场-所有建筑物(一、二级)=6
停车场-所有建筑物(***)=8
*高层汽车库与其他建筑物之间,汽车库,修车库与高层工业、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规定值增加3m
汽车库不应与甲、乙类生产厂房、库房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组合建造;
当病房楼与汽车库有完全的防火分隔时,病房楼的地下可设置汽车库。
为车库服务的下列附属建筑,可与汽车库、修车库贴邻建造,但应采用防火墙隔开,并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6.0.9汽车疏散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宜小于7m。
6.0.10两汽车疏散出口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0m;两个汽车坡道毗邻设置时应采用防火隔墙隔开。
1 修订主要原则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1992 (1999年版, 以下简称“99版石化规范”) 是石化工程综合性的防火技术规范, 政策性和技术性强, 涉及面广, 自1992年12月1日发布实施以来, 对我国石化企业的防火设计、安全生产和消防监督管理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保证石化企业安全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国内相关行业的消防安全工程设计也起到了积极作用。“2008版石化规范”修订的主要原则为:
(1) 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构造和谐社会;
(2) 满足国家经济发展需要, 尤其要满足生产规模大型化发展的需要;
(3) 与国际先进标准逐步接轨, 积极吸收国外先进防火理念, 结合中国国情, 适应性能化发展趋势;
(4) 注意与国内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协调; (5) 加强规范的可操作性。
2 修订主要方面
2.1加强对人员的安全保护
“2008版石化规范”修订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强调人性化设计,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避免和降低石化企业火灾事故对公众利益和企业内外人员的健康、安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1) 为了加强对人员的保护, 在术语2.0.5中, 将全厂性重要设施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发生火灾时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的设施, 如:全厂性办公楼、中央控制室、化验室、消防站等;第二类是发生火灾时影响全厂生产的设施, 如:全厂性锅炉房、变电所等。在表4.2.12中规定, 第一类重要设施的防火间距比第二类多
(2) 第4.1.9条强制性条款增加新要求:“高架火炬的防火间距应根据人或设备允许的辐射热强度计算确定”, 第5.5.21条强制性条款提出装置内高架火炬的设置“火炬的辐射热不应影响人身及设备的安全”。在第4.1.9条的条文说明中不仅根据国际API标准提供了火炬辐射热对人员影响的数据表, 还专门说明了下列二点:场外居民区、公共福利设施、村庄等公众人员活动的区域, 火炬辐射热强度应控制在不大于1.58 kW/m2;不仅要考虑火炬辐射热对地面人员的安全影响, 也要考虑对在高塔和构架上操作人员安全的影响。在可能受到火炬热辐射强度达到4.73 kW/m2区域的高塔和构架平台的梯子应设置在背离火炬的一侧, 以便在火炬气突然排放时操作人员可迅速安全撤离。
(3) 为了保护装置区生产操作人员, 第5.2.16条改为强制性条款, 规定“装置的控制室、机柜间、变配电所、化验室、办公室等不得与设有甲、乙A类设备的房间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装置的控制室与其他建筑物合建时, 应设置独立的防火分区。”
(4) 第5.2.17和5.2.18条规定, 作为人员集中场所的装置控制室、化验室、办公室等宜布置在装置外;当布置在装置区内时, 强制性条款规定“控制室、机柜间面向有火灾危险性设备侧的外墙应为无门窗洞口、耐火极限不低于3 h的不燃烧材料实体墙;”“化验室、办公室等面向有火灾危险性设备侧的外墙宜为无门窗洞口不燃烧材料实体墙。当确需设置门窗时, 应采用防火门窗。”
(5) 为了防止火灾造成毒物泄漏对人员的伤害, 第5.6.1条强制性条款补充新要求“在爆炸危险区范围内, 且毒性为极度和高度危害的物料设备的承重钢构架、支架、裙座”应采取耐火保护措施。
(6) 由于氨就地排放不仅会引发燃烧爆炸, 而且有可能造成人员中毒事故, 新增第5.5.10条“氨的安全阀排放气应经处理后放空。”
2.2 合理调整石化企业与周边设施间距
(1) 石化企业作为易燃易爆的高危行业, 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不仅造成企业内部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对厂外居民和公共设施等敏感区域也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和破坏。此次修订在表4.1.9中将液化烃罐组至居民区、公共福利设施的防火间距由120 m扩大到150 m, 并增加了对于石化企业与地区埋地输油管道、输气管道、装卸油品码头等的防火间距的要求。
(2) 石化企业总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 (表4.2.12) 规定了对企业内部各装置和设施的防火间距的要求, 也规定了对各危险设施与厂区围墙的间距的要求。因为厂内如发生油气泄漏或火灾事故可能影响到厂外, 同时厂外如出现点火源或者火灾事故也会对厂内产生不利影响。此次修订在表4.2.12中将厂内不同类别的危险设施到围墙的间距由原来的10 m扩大到15~40 m。这虽然增加了石化企业内部占地面积, 但拉开了厂内危险设施与厂外设施的间距, 降低了事故风险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石油化工的深加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使国内出现了很多统一规划的化工园区。由于这些园区的生产企业具有与石化企业类似的工艺物料及生产性质, 但具有投资主体和管理体制独立的特点, 此次修订新增了对石油化工企业与同类企业及油库的防火间距的规定 (表4.1.10) , 规定了同类企业间的防火间距从装置设施边缘计算, 而不是从企业围墙计算, 同时也缩小了相关防火间距的要求, 满足了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节约用地的要求。
2.3 满足石化企业生产规模大型化的需要
作为能源工业支柱的石化企业近年迅猛发展, 这体现在加工能力的扩大化和深度加工的多样化。大型化装置不仅增加了危险物料的储量和扩大了总图占地, 也同时大大增加了火灾事故的风险。为了使修订后的防火规范既不会束缚国家新经济形势的发展, 又能应对大型化带来的火灾高风险挑战, 经过专门的国内外调研和多次分析研究, “2008版石化规范”确定了下列修订条款:
(1) 第5.2.11条调整为“当大型石油化工装置的设备、建筑物区占地面积大于10 000 m2小于20 000 m2时:在设备、建筑物区四周应设环型道路, 道路路面宽度不应小于6 m, 设备、建筑物区的长度方向两侧的道路间距不应大于120 m;相邻两设备、建筑物区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5 m;应增加必要的安全消防措施。”同时新增第8.1.2条, 规定“当大型石油化工装置的设备、建筑物区占地面积大于10 000 m2小于20 000 m2时, 应加强消防设施的设置。”
(2) 装置规模的大型化也造成了装置内储罐容积的增加, 对第5.2.22条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液化烃罐总容积从300 m3调整为500 m3, 可燃液体罐从3 000 m3调整到5 000 m3。
(3) 为了解决大型化装置区和罐区占地扩大而使火灾扑救困难的问题, 在第4.3.4条对环形消防车道保护的区域明确规定为“装置或联合装置、液化烃罐组、总容积大于或等于120 000 m3的可燃液体罐组、总容积大于或等于120 000 m3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可燃液体罐组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在第4.3.5 条规定“液化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的罐区内, 任何储罐的中心距至少两条消防车道的距离均不应大于120 m;当不能满足此要求时, 任何储罐中心与最近的消防车道之间
的距离不应大于80 m, 且最近消防车道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9 m。”
(4) 由于装置规模的大型化也增加了生产需要的催化剂等用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以下简称“建规”) 的有关条款, 在第6.6.1条取消了甲类物品仓库储存量的限制。
2.4 增加设立事故应急措施要求
(1) 第6.2.12条修改为“防火堤内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罐组内1个最大储罐的容积, 当浮顶、内浮顶罐组不能满足此要求时, 应设置事故存液池储存剩余部分, 但罐组防火堤内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罐组内1个最大储罐容积的一半”。
(2) 在第6.3.6条新增了对液化烃全冷冻式单防罐罐组的防火堤要求“防火堤内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一个最大储罐的容积”。
(3) 吸取吉化事故教训, 第4.1.5条修改为“石油化工企业应采取防止泄漏的可燃液体和受污染的消防水排出厂外的措施”。为了使该条款具有可操作性, 在该条文说明中介绍了几种方法, 如设置路堤道路、事故存液池、受污染的消防水池 (罐) 、雨水监控池、排水总出口设置切断阀等。
(4) 对装置区内的排水设施, 补充了第5.2.27条, 要求“火灾事故状态下, 受污染的消防水应有效收集和排放”。
(5) 新增第7.3.10条, 规定“接纳消防废水的排水系统应按最大消防水量校核排水系统能力, 并应设有防止受污染的消防水排出厂外的措施。”
2.5 加强本质安全设计
为了避免以往的“重消轻防”, 此次修订根据石化工艺过程的特点, 补充了很多工艺过程防火的预防措施, 力求降低火灾事故发生频率, 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 加强本质安全设计。
(1) 泄压排放和火炬系统是石化工艺过程最重要的安全措施之一。此次修订在第5.2节泄压排放和火炬系统新增了6条, 补充修改了10条, 其中强制性条款7条。为了减少安全阀就地排放的事故隐患, 修订了第5.5.11条, 要求事故排放的可燃气体要尽可能通过火炬系统或处理系统排放, 并新增第3款, 规定“安全阀排放管口不得朝向邻近设备或有人通过的地方, 排放管口应高出8 m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3 m以上。”
(2) 紧急切断阀是防止泄漏事故发展和火灾事故扩大化的重要措施。此次修订在多个条款中明确提出了设备、机泵和储罐设置紧急切断阀的要求。参考国外标准, 新增第7.2.15条规定“液化烃设备抽出管道应在靠近设备根部设置切断阀。容积超过50 m3的液化烃设备与其抽出泵的间距小于15 m时, 该切断阀应为带手动功能的遥控阀, 遥控阀就地操作按钮距抽出泵的间距不应小于15 m。”第7.2.16条改为强制性条款, 规定“进、出装置的可燃气体、液化烃和可燃液体的管道, 在装置的边界处应设隔断阀和8字盲板, 在隔断阀处应设平台, 长度等于或大于8 m的平台应在两个方向设梯子。”第5.5.13条改为强制性条款, 规定“因物料爆聚、分解造成超温、超压, 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反应设备应设报警信号和泄压排放设施, 以及自动或手动遥控的紧急切断进料设施。”
(3) 由于装置大型化发展受到总占地的限制, 这就出现设备和储罐向空间发展的趋势。高密集的设备和管道立体布置不仅使泄漏油气难以扩散, 也大大增加了火灾扑救的困难。因此, 此次修订对多层布置提出了限制。
(4) 对高危险的液化烃等机泵布置, 补充修订了第5.3.2 条“液化烃泵、可燃液体泵宜露天或半露天布置。液化烃、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可燃液体的泵上方, 不宜布置甲、乙、丙类工艺设备;若在其上方布置甲、乙、丙类工艺设备, 应用不燃烧材料的隔板隔离保护。”
(5) 为了减少装置区内危险物料的储量, 第5.2.23条修订规定“甲、乙类物品仓库不应布置在装置内。若工艺需要, 储量不大于5 t的乙类物品储存间和丙类物品仓库可布置在装置内, 并位于装置边缘。”
2.6 与现行相关国家标准规范协调
石化防火工程作为国家防火体系的一部分, 除了“石化规范”以外, 还需要国家多个防火规范的技术支撑和协调。因此, 此次修订注意了与现行相关国家标准的协调。
(1) 鉴于国家标准《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47-2004和行业标准《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JTJ 237-1999已发布实施, 此次修订取消了99版的第七章第五节干粉灭火系统和第十节装卸油码头消防, 设计时可直接执行相关标准。
(2) 为了合理确定大型化、超大型化发展的石化产品仓库面积, 此次修订与建设部、公安部和“建规”管理组等多次协调讨论, 最终确定了第6.6.2条“单层仓库跨度不应大于150 m。每座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及塑料单层仓库的占地面积不应大于24 000 m2, 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6 000 m2;当企业设有消防站和专职消防队且仓库设有工业电视监视系统时, 每座合成树脂及塑料单层仓库的占地面积可扩
大至48 000 m2。”
(3) 参照“建规”的要求, 对大型石化仓库增加了排烟设施要求。
(4) 此次修订不仅增加了水喷淋的设计要求, 还与“建规”有关条款相协调, 在第8.11.4条规定“占地面积超过3 000 m2的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及塑料等产品的仓库及占地面积超过1 000 m2的合成纤维仓库, 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且应由厂区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供水”。
2.7 探索标准规范的性能化发展
国外消防标准一般都是推荐性技术标准, 只提出基本原则和功能要求, 由用户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确定技术方案, 提倡风险评估, 性能化设计。鉴于多年来国内已习惯于采用“处方式”标准进行消防设计与监督, 考虑到国内的技术水平和消防监督管理体制现状, 此次修订在有些条款中适当地引入了性能化设计理念。
(1) 由于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小型石化项目, 也包括新建、改造和扩建等各类工程, 不可能苛求本规范的所有条款均满足各种情况。本规范对有些大型石化项目可能有欠缺之处, 对有些小型项目又可能标准过高。因此, 应推广风险分析和评估,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 进行性能化防火设计。
(2) 表4.2.12给出了石化企业总平面布置中各主要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求, 在该条的条文说明中给出了防火间距制定原则和依据, 设计人员可依据其原则, 结合具体工程情况, 合理进行总平面布置。
(3) 表8.4.3“工艺装置消防用水量表”是为了解决在项目初期难以计算消防水量的问题。为了避免设计人员只会简单套用表格数据, 在该条款的条文说明中详细介绍了国外计算消防水量的一般做法和国外API标准要求, 使设计人员可参照其做法, 合理地计算消防用水量。
(4) 第5.6.2条规定“覆盖耐火层的钢构件, 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 h”, 取消了99版规定“采用厚型无机并能适用于烃类火灾的防火涂料”的说法, 即:仅规定耐火极限的要求, 但不硬性规定必须采用厚型无机型的防火涂料。
(5) 第6.1.1条规定“可燃气体、助燃气体、液化烃和可燃液体的储罐基础、防火堤、隔堤及管架 (墩) 等, 均应采用不燃烧材料。防火堤的耐火极限不得小于3 h。”而不是规定“应采取在堤内侧培土或喷涂隔热防火涂料等保护措施”等具体做法要求。
3 结束语
石化企业的防火工程是一个系统性综合工程, 需要设计单位、施工建设、生产管理、消防监督等多部门共同努力, 协同作战。为了将石化企业火灾爆炸风险降低到尽可能低的合理水平, 2008版“石化规范”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但还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摘要:《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的修订针对人及设备的耐受极限加强了对人员安全的保护;调整了石化企业与周边设施的间距要求;针对生产规模的扩大调整了对消防通道及消防设施的要求;强调了受污染的消防用水的收集与排放;补充了工艺防火的预防措施;协调相关规范, 调整及增加了相应内容;适当引入性能化设计理念, 强调基本原则与功能要求, 建议推广风险分析和评估。
关键词:石油化工消防,防火间距,消防供水,工艺防火,规范修订
参考文献
[1]胡晨.石化装置火灾爆炸风险最小化设计[J].石油炼制与化工, 2001, (8) :55-58.
关键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策略
一、建筑设计中规范防火的意义
防火设计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所有这些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都是为保障建筑的安全而制定的,是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特别是规范中许多条文都是属于强制性条文。每项工程、每位设计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不得懈怠。
二、有效的规范设计的防火办法
社会主义建设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我国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因而,制定了在城镇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战略方针。众所周知:人民的生命安全及财产权是民之根本,但是将人权与财权放在一起相较是不可取的,无论在何时何地,以公民的生命安全为先毋庸置疑,所以,在消防人员扑灭火灾时,先救人后灭火,是每个消防队员的基本准则。自然而然,在进行设计防火设施时,必须首要考虑到人的安全疏散和保护,之后再考虑消防设施的有效与合理。
2.1 防火设计的方式
依照指定的条例去落实是目前所能使用的防火办法,因而根据所要设计的建筑的现有状况而进行设计,是设计师仅有的选择,在规范中确定设计的指标就好比教师的照本宣科,毫无新意,局限的不仅只是设计者的才能,还束缚着我国建筑方面的发展。
2.2 防火设计的性能化
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设立的新型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即是防火设计的性能化,不但要在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的同时,还要在了解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及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下,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预测和评估,得到最优的设计方案。推行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是丰富建筑艺术、推广新技术的最佳途径采用现行规范进行建筑设计禁锢了建筑师的创新思维,传统上,规范都指定或规定建筑设施的方方面面:结构要求、耐火要求、机械系统、电气系统、消防系统等等。性能化防火设计具备更广泛的一致性、性能化设计也是系统化的设计、它借助多种分析工具增加性能化设计的可靠性、性能化设计提供廉价而有效的防火系统,但同时,借助多种性能化防火设计作为一种发展中的防火设计方法,没有经过工程实例的反复检验和改进,还是一种不是很成熟的设计方法。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这一问题将被完美解决。
三、有效便捷的建筑设计
3.1 有效的疏散通道以及灭火装置
要减小火灾伤亡率,防微杜渐,那么在烟熏中毒和房屋倒塌而遭到的严重的伤害时,必须尽快撤离;因此建筑设计时要将安全的疏散纳入设计理念之中。公共建筑的安全出口一般不得少于两个,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必需经过精密的计算安放更多的出口。楼梯为楼层的安全出口,在火灾中开敞的楼梯间易导致火的蔓延,请勿行之!而且封闭的楼梯间能将烟气阻挡在外,同时也利于人员的疏散。在高层在设计中应设临时避难所,如有必要可以设屋顶直升飞机,从空中进行人员的疏散,另,疏散通道上要设紧急照明灯、疏散的方向指示灯和安全出口灯,为此应要求建筑物设有完善的安全疏散设施。
此外,灭火装置的设计应注重有效性及合理性。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的地点(能使人们一目了然地知道何处可取灭火器,减少因寻找灭火器而花费的时间,及时有效地将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灭火器更应设置在便于人们取用(包括不受阻档和碰撞)的地点、灭火器的设置不得影响安全疏散(不仅指灭火器本身,而且还包括与灭火器设置相关的托架和灭火器箱等等附件都不得影响安全疏散火器在某些场所设置时应有指示标志)、灭火器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的地点)以及应有保护措施、设置在室外的灭火器应有保护措施。
3.2 设置有效地消防通道
消防通道是类似于在居民小区里的某条环形车道,可以在火灾发生时供车辆通行。与道路的设计相结合,在建筑物四周设置适宜的消防通道,以保障火灾发生时消防车畅通行驶,且能够及时到达火灾现场,实施扑火救援受灾人民的工作,为消防扑救工作创造先决有利的条件。因此,人们在室内装修中使用的材料尽可能是不燃或者难燃化,才能杜绝火灾的发生和延缓蔓延时间和速度。
3.3 合理有效的楼梯间
楼梯是垂直疏散的唯一通道,而确定楼梯数量和楼梯总宽度是建筑防火设计的关键。疏散楼梯的合理设置很重要,应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例如在商场四周外墙设置封闭楼梯间,省去前室面积,同时,疏散楼梯间疏散有效宽度主要由前室门或封闭楼梯间门为首要确定要素,另,封闭楼梯间与地下室楼梯共用一个楼梯间时,因地上、地下楼梯间在首层作了防火隔断,地下室楼梯段不能自然通风、采光,此时地下室楼梯段按防烟楼梯间设计。疏散楼梯设计的规范非常重要,很多设计院只看到了“疏散楼梯”,却没有发现规范指的是“室内疏散楼梯”,每个疏散楼梯都有自己的最大保护面积,同时,在最大保护面积内,本楼梯疏散不了的,就得增加宽度或加设楼梯,以形成人员较为均匀疏散的结果。在实际工作中,设计者不应生搬硬套,而是要在理性、客观、全面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方案,为消防战斗员的灭火工作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环境。所以,设计者应做到设计合理,措施得当,立足自防自救,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3.4 设置有效的排烟设施
机械加压送风与开启外窗是建筑的两种排烟方式,设置专用的排烟口、排烟管道及排烟风机等是使用机械排烟的方法,将火灾发生时产生的烟气和热量排至室外。自然排烟则利用火灾时产生的热压,通过可开启的外窗或排烟窗将烟气排到室外。虽然《高规》允许并部分提倡疏散楼梯间及前室采用自然排烟,但是允许烟气排进安全保护区域,机械加压送风比之更为安全可靠,故而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建议不使用此方式。建筑设计中防火规范对于公共场所中的游戏厅和娱乐场所进行布置走道的两侧以及按要求进行设计安全出口的距离的同时满足最远房间的疏散门,都应按要求设置防烟设施,不仅如此,多层建筑及高层建筑均应设置排烟设施。多层民用建筑要在一二三层设排烟设施,可设在四层或以上的區域。由于建筑物在火灾发生时产生大量浓烟,因此,不管在地下建筑、高层楼梯间、走道及消防电梯中,都需要设置排烟设施。
四、结束语
建筑的防火设计要求复杂且综合性强,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囊括了建筑设计的一切过程,还遍布涉及了各个行业。所以,专业人员必须从方案入手,在脚踏实地地对建筑防火设计做出全面、周密的考虑和决策的同时,还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和法规,采取防火措施,杜绝和减少火灾危害性,从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的损失。这是建筑设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同时也是建筑设计人员的责任所在,需要设计者尽心尽力地投身其中,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
参考文献
[1]刘江红.消防技术标准规范汇编[M].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7.
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相比,本规范主要有以下变化:
1. 合并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调整了两项标准间不协调的要求,将住宅建筑的分类统一按照建筑高度划分;
2. 增加了灭火救援设施和木结构建筑两章,完善了有关灭火救援的要求,系统规范了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要求;
3. 补充了建筑外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
4. 将消防设施的设置独立成章并完善有关内容;取消消防给水系统和防烟排烟系统设计的要
求,分别由相应的国家标准作出规定;
5. 适当提高了高层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 100m 的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技术要求;
6. 补充了利用有顶步行街进行安全疏散时的防火要求;调整、补充了建材、家具、灯饰商店和展览厅的设计人员密度;
7. 补充了地下仓库、物流建筑、大型可燃气体储罐(区)、液氨储罐、液化天然气储罐的防火要求,调整了液氧储罐等的防火间距;;
8. 完善了防止建筑火灾竖向或水平蔓延的相关要求。
相关专家解读
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姜文源先生对于新规范的解读如下:
1、关于《建规》与《高规》的合并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和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两本规范的某些条文规定不一致,条文规定的不一致,有的是合理的,因为《建规》强调“外救”,《高规》强调“自救”。如:屋顶消防水箱的容积、水箱的设置高度,《建规》强调水箱储存10分钟消防用水量;《高规》是按照建筑物的性质和标准确定水箱容积。《建规》规定水箱设在建筑物最高位置;《高规》强调最不利点消火栓的静水压力。消防水泵接合器的设置,《建规》强调设置;而《高规》对超过消防车供水能力的楼层不强调消防水泵接合器的设置。消防水泵的设置,《高规》强调设置;《建规》并未规定多层建筑一定要设置消防水泵。消防备用泵的设置,《高规》强调设置;《建规》允许消防用水量少的建筑可不设消防备用泵。
但有的条文两本规范应该一致而未能一致,如:消防电梯前室消火栓是否计入同层消火栓总数的条文规定。《建规》的条文说明说不计入,《高规》在 90年代修订时将原《高规》“不计入同层消火栓总数”这句话划掉了,但是否计入在条文和条文说明中未予明确,当时考虑这可由工程设计人员自行确定消防电梯前室消火栓是专用还是兼用。如确定专用或是兼用,都应配套相应的技术措施。《建规》和《高规》合并后,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两本规范条文规定应一致而不一致的问题。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合并为新的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以下简称新《建规》)。新《建规》的主编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解释单位:公安部消防局组织天津、四川消防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2、新《建规》条文示例
1)关于前言修订内容1)的条文示例
条文示例一: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
1 厂房;
2 仓库;
3 民用建筑;
4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5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
6可燃材料堆场;
7城市交通隧道。
条文示例一的1.0.2 条“民用建筑”一词包括:原《建规》1.0.2 条包括的的四类建筑:
1、9 层及 9 层以下的居住建筑(……);
2、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m的公共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4 地下、半地下建筑(……);
也包括原《高规》1.0.3 条包括的的两类建筑:
1、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
2、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
条文示例二:
2.1.1 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其他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建筑。
“高层建筑”术语的定义,非常明确地规定住宅不按层数而按建筑高度来区分多层建筑或是高层建筑,原因:按建筑高度较为准确,而按层数则会有较大出入。同时也说明了对住宅建筑的要求宽于对公共建筑的要求(住宅建筑为27m,其他建筑为24m),定义中的其他建筑既包括工业建筑、也包括民用建筑。
为了说明按建筑高度要比按层数准确,示例如下:某工程,无架空层,9层,每层层高2.8m,总建筑高度为: 2.8m×9=25.2m;而另一工程,有架空层,高度2.1m;9层,每层层高3.0m,顶层为跃层,总建筑高度为:2.1m+3.0m×9+3.0m=32.1m。两工程层数相同都为9层,而建筑高度两者相差32.1m-25.2m=6.9m。
条文示例三:
1.0.6 建筑高度大于250m的建筑,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外,尚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更加严格的防火措施,其防火设计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
条文示例三的1.0.6条来自原《高规》,当年1990~1993年编制 95版《高规》时,突破了《高规》建筑高度100m的限制,又设定了建筑高度250m的上限,当时考虑的理由是:
1、火灾次数。高层建筑的火灾次数一般为一次,当建筑物的建筑高度再高,其面积和人数达到《建规》两次火灾标准时,火灾次数不应再按一次计算。
2、消防电梯速度。消防电梯速度要求在1min内从底层到顶层,当年消防电梯速度为2.5m/s,250m的高层建筑需时100s,即1.67min,已略低于标准要求,但未超过 2min。
3、电源保证。一类建筑和二类建筑分别对供电有明确规定,当建筑高度再高时,电源保证的要求更高,当时在我国难以做到。
4、工程案例。当时国内已建、拟建的建筑,建筑高度一般均在 250m 以下。建筑高度超过 250m 的高层建筑,有称为超限建筑(指超过上限值的高层建筑),有称为超超建筑的(指超过超高层建筑的高层建筑),国内尚未统一,本人较为倾向于称为超限建筑。一般认为建筑高度超过100m 的建筑,也有有称为超高层建筑的。达到152m的称为摩天大楼。建筑高度为 250m~1000m的高层建筑怎么命名,也是一个问题。
条文示例四:
2.1.4 商业服务网点。其定义为:设置在住宅建筑的首层或首层及二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相互分隔,每个分隔单元建筑面积不大于300m2的商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
条文示例四的2.1.4条对建筑面积不大于300m2 ,是总面积还是分隔单元面积作了明确;避免产生歧义。
2)关于前言修订内容2)的条文示例
条文示例五:
7.3.3 符合消防电梯要求的客梯或货梯可兼作消防电梯。
条文示例五的7.3.3条,意味着消防电梯今后有可能不只一台,而是有可能为多台。这就涉及电梯井底的排水问题,符合消防电梯要求的客梯或货梯当兼作消防电梯时,也应按消防电梯要求进行排水。还涉及消防电梯和兼作消防电梯的客梯或货梯排水泵专用、共用的问题。
条文示例六:
7.4.2 直升机停机坪应符合下列规定:……;
4 在停机坪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消火栓;……。
条文示例六的7.4.2条与以前规范规定停机坪设置消火栓较为详细,条文所指的适当位置指不影响直升机的升降和有利于消火栓的防冻、灭火的位置。
条文示例七:
新《建规》新增了第8章,第8章共有5节,章节名称如下:
8 消防设施的设置
8.1 一般规定(该节相当于现《建规》 8.2节“室外消防用水量、消防给水管道和消火栓”)
8.2 室内消火栓系统(该节相当于现《建规》 8.3节“室内消火栓等的设置场所”)
8.3 自动灭火系统 (该节相当于现《建规》8.5节“自动灭火系统的设置场所”)
8.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8.5 防烟和排烟设施
条文示例八:
8.1.2 民用建筑、厂房、仓库、储罐(区)和堆场周围应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
用于消防救援和消防车停靠的屋面上,应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
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且建筑体积不大于3000m3的戊类厂房,居住区人数不超过500人且建筑层数不超过两层的居住区,可不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
条文示例八的8.1.2条规定了设或不设室外消火栓系统的条件,消火栓系统是最基本、最主要的灭火设施,室外地面和上消防车的屋面都要设。耐火等级不低、建筑体积不大、生产火灾危险性低、人数少且建筑层数低的场所可不设。条文规定的第一段和第三段沿用现有条文,而第二段是新增加的。有的建筑裙房屋顶可以上消防车,这有利于高出裙房部分高层建筑消防。
室外消火栓用途有:
――通过消防车加压直接用于建筑物下层的火灾扑救(不限于建筑高度24m)
――向邻近建筑物淋水降温,防止火灾蔓延
――向水泵接合器送水,通过水泵接合器
――向建筑物的上层供水
条文涉及的消火栓系统不单指消火栓单体,而是指室外消火栓、管道、阀门、供水设施……等。
条文示例九:
8.1.7 建筑外墙设置有玻璃幕墙或采用火灾时可能出现墙体脱落的建筑材料时,供灭火救援用的水泵接合器、消火栓等室外消防设施,应设置在与建筑外墙一定距离的相对安全位置或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条文示例九的8.1.7条与现行规范的规定不相同,现行规范考虑水泵接合器、消火栓等室外消防设施与建筑外墙的距离一般为5m。考虑建筑物上部有坠落物下坠时,不致伤及消防队员。而现在考虑建筑物的墙体外倾等因素,“与建筑外墙一定距离”难以规定具体数字,改为与建筑外墙一定距离的相对安全位置或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防护措施包括设置雨蓬等措施。规定相对安全位置的目的是防止高空物体坠落(包括玻璃、广告牌、霓虹灯、幕墙、墙体装饰材料…等)。
条文示例十:
8.3.8 下列场所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并宜采用水喷雾灭火系统:
1 单台容量在40MVA及以上的厂矿企业油浸电力变压器,单台容量在90MVA及以上的电厂油浸电力变压器,单台容量在125MVA及以上的独立变电站油浸电力变压器;
2 飞机发动机试验台的试车部位;
3 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内,充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室。
注:设置在室内的油浸变压器、充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室,可采用细水雾灭火系统。
条文示例十的8.3.8条,区别在于加了一个注,即关于细水雾灭火系统可以采用的规定,这是细水雾灭火系统第一次上《建规》,上通用标准。既表示细水雾灭火系统得到认可,也表示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前程坎坷。因为没有单列条文,而仅仅只是一条注。但回过头来,列上总比不列要好。不管怎么说这是细水雾第一次列入《建规》条文,也是第一次在消防母规范中对细水雾作出肯定。细水雾灭火系统有比水喷雾灭火系统更突出的优点,但该条文规定适用范围较窄。
条文示例十一:
8.3.11 餐厅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餐馆或食堂,其烹饪操作间的排油烟罩及烹饪部位应设置自动灭火装置,并应在燃气或燃油管道上设置与自动灭火装置联动的自动切断装置。
食品工业加工场所内有明火作业或高温食用油的食品加工部位宜设置自动灭火装置。
条文示例十一的8.3.11条规定了餐馆或食堂的防火。原来规定厨房建筑面积,现在规定餐厅建筑面积,更便于操作。现时的厨房,烹饪设备是高能量输入的高效烹饪设备;食用油是高自燃温度的食用油。厨房火灾特点是:起火次数频繁,油温高,不易扑灭,易复燃,因此灭火必须加强。灭火装置为自动灭火装置,包括:细水雾灭火装置或泡沫灭火装置,都为瓶组式。
3)关于前言修订内容4)的条文示例
条文示例十二:
撤销第9章消防给水系统设计
第9章及第9章有关节的名称如下:
9 消防给水系统设计
9.1 一般规定
9.2 室外消防用水量、消防给水管道和消火栓
9.3 室内消防用水量及消防给水管道、消火栓和消防水箱
9.4 消防水池和消防水泵
条文示例十二的第9章如一经撤销,有关内容,分别由相应的国家标准作出规定。相应国家标准即《消规》、《喷规》……等有关专用标准。
4)关于前言修订内容6)的条文示例
条文示例十三:
5.3.6 当餐饮、商店等商业设施通过有顶棚的步行街连接,且步行街两侧的建筑利用步行街进行疏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7 步行街内沿两侧的商铺外每隔50m应设置DN65的消火栓,并应配备消防软管卷盘。步行街两侧的商铺内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每层回廊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条文示例十三的5.3.6条补充了有顶步行街进行安全疏散时的防火要求。
3、要关注新《建规》其他章节的内容
条文示例十四:
3.3.3 厂房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规范第 3.3.1条的规定增加1.0倍。当丁、戊类的地上厂房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限。厂房内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增加面积可按设置自动灭火系统部分的建筑面积减半计算。
条文示例十四的3.3.3条规定了设了喷淋系统,防火分区面积可以扩大。也就是说设置喷淋系统可以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防火、灭火、控火;一是为了扩大防火分区面积或是增长疏散距离等建筑专业的要求。
条文示例十五:
5.4.8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宜布置在首层、二层或三层。必须布置在其他楼层时,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 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灭火系统;……。
条文示例十五的5.4.8条规定,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当布置在其他楼层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灭火系统。因为这些场所人员密集,容易发生火灾,容易发生群伤群亡事故,应采取有效措施。
条文示例十六:
5.4.12 燃油或燃气锅炉、油浸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宜设置在建筑外的专用房间内;……:……;
9建筑内其他部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条文示例十六的5.4.12条规定了燃油或燃气锅炉、油浸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当建筑内其他部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条文示例十七:
5.4.13 布置在民用建筑内的柴油发电机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5 建筑内其他部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条文示例十七的5.4.13条的规定同条文示例十六。
条文示例十八:
5.5.23 建筑高度大于100m 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避难层(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6 应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
条文示例十八的5.5.23条考虑到避难层(间)应保证这些场所是安全的,因此应有灭火设施的设置,其中包括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的设置。
4、关于《喷规》与《喷施规》的三同步
《喷规》与《喷施规》也要合并,在没有合并前采取的措施是三同步。三同步指:这两本规范同步修订、同步审查、同步报批,以解决这两本规范在正式合并前的个别条文不相一致的问题。如:末端试水装置的压力表设置位置。《喷规》的图示将压力表设置在最后一个球阀的下方;而《喷施规》的图示将压力表设置在最后一个球阀的上方。工地检查装了两个压力表,装在下方的以符合《喷规》的要求,装在上方的以符合《喷施规》的要求。实际上是多设了一个压力表。再如:干式系统和预作用系统的充水时间,《喷规》规定干式系统充水时间一分钟,预作用系统两分钟。而《喷施规》的规定则与此不同。
从灭火系统的角度,我们在1990年至1993年修订《高规》时曾提出过一个观念: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水灭火系统以消火栓系统为主向以喷淋系统为主的过渡时期。首先在建筑高度超过100m 的高层建筑及其裙房全方位设置喷淋系统。同时,通过消防规范的每一次修订,扩大喷淋的设置部位和提高设置标准。
示例:02年《建规》送审稿审查会有三份专题报告涉及喷淋系统
示例:《高规》规定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及其裙房也要求全方位设喷淋系统
示例:《建规》规定从藏书量100万册的图书馆提高至藏书量 50 万册的图书馆要求设喷淋系统
按地球村的理念,按深化改革开放的精神,我们要与国际接轨,要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接轨。我国在推进喷淋系统灭火技术的主要举措是与美国规范接轨。如:设置场所火灾危险等级的划分,系统的选型,喷水强度和作用面积等设计参数,特种喷头型式,喷头与障碍物距离,配水管道控制的标准喷头数,水力计算方法……等都来自美国规范。
按“以喷淋系统为主”和“与发达国家接轨”这两个理念,反映在《喷规》中,就是《喷规》每修订一次,就推出一些新的喷头
现行《喷规》推出的特种喷头有:
――快速响应喷头;
――边墙型扩展覆盖喷头;
――早期抑制快速响应(ESFR)喷头。
《喷规》新一轮推出的特种喷头有:
――非仓库类高大净空场所洒水喷头;
――家用喷头;
――特殊应用控火型 (CMSA)喷头。
附: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公告和规范目录
现批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16-2014,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2.2、3.2.3、3.2.4、3.2.7、3.2.9、3.2.15、3.3.1、3.3.2、3.3.4、3.3.5、3.3.6(2)、3.3.8、3.3.9、3.4.1、3.4.2、3.4.4、3.4.9、3.5.1、3.5.2、3.6.2、3.6.6、3.6.8、3.6.11、3.6.12、3.7.2、3.7.3、3.7.6、3.8.2、3.8.3、3.8.7、4.1.2、4.1.3、4.2.1、4.2.2、4.2.3、4.2.5(3、4、5、6)、4.3.1、4.3.2、4.3.3、4.3.8、4.4.1、4.4.2、4.4.5、5.1.3、5.1.4、5.2.2、5.2.6、5.3.1、5.3.2、5.3.4、5.3.5、5.4.2、5.4.3、5.4.4(1、2、3、4)、5.4.5、5.4.6、5.4.9(1、4、5、6)、5.4.10(1、2)、5.4.11、5.4.12、5.4.13(2、3、4、5、6)、5.4.15(1、2)、5.4.17(1、2、3、4、5)、5.5.8、5.5.12、5.5.13、5.5.15、5.5.16(1)、5.5.17、5.5.18、5.5.21(1、2、3、4)、5.5.23、5.5.24、5.5.25、5.5.26、5.5.29、5.5.30、5.5.31、6.1.1、6.1.2、6.1.5、6.1.7、6.2.2、6.2.4、6.2.5、6.2.6、6.2.7、6.2.9(1、2、3)、6.3.5、6.4.1(2、3、4、5、6)、6.4.2、6.4.3(1、3、4、5、6)、6.4.4、6.4.5、6.4.10、6.4.11、6.6.2、6.7.2、6.7.4、6.7.5、6.7.6、7.1.2、7.1.3、7.1.8(1、2、3)、7.2.1、7.2.2(1、2、3)、7.2.3、7.2.4、7.3.1、7.3.2、7.3.5(2、3、4)、7.3.6、8.1.2、8.1.3、8.1.6、8.1.7(1、3、4)、8.1.8、8.2.1、8.3.1、8.3.2、8.3.3、8.3.4、8.3.5、8.3.7、8.3.8、8.3.9、8.3.10、8.4.1、8.4.3、8.5.1、8.5.2、8.5.3、8.5.4、9.1.2、9.1.3、9.1.4、9.2.2、9.2.3、9.3.2、9.3.5、9.3.8、9.3.9、9.3.11、9.3.16、10.1.1、10.1.2、10.1.5、10.1.6、10.1.8、10.1.10(1、2)、10.2.1、10.2.4、10.3.1、10.3.2、10.3.3、11.0.3、11.0.4、11.0.7(2、3、4)、11.0.9、11.0.10、12.1.3、12.1.4、12.3.1、12.5.1、12.5.4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同时废止。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
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2-95
4、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 GB 50156-92
5、石油库设计规范(修订本)GBJ74—84
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140-90
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条文说明 GBJ140-90
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J116——88
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6-92
10、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J84-85
11、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29-95
12、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93-93
13、卤代烷121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J110-87
14、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63-92
15、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51-92
16、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96-93
1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94
1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60--92
19、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38-93
20、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J 98--87
21、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 GBJ67-84
22、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39——90
2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9-92
24、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2-92
2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93
2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95
27、氧气站设计规范 GB 50030-91
28、冷库设计规范 GBJ72--84
29、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J73--84
30、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GBJ79--85
31、工业与民用35千伏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J 61-83(试行)
32、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GBJ64-83(试行)
3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试行)
3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32-82
35、地下及覆土火药炸药仓库设计安全规范 GB 50154-92
36、烟花爆竹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GB 50161-92
37、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92
38、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GBJ 89-85
39、火灾报警设备专业名词术语 GB 4718--84
40、火灾分类 GB 4968--85
41、消防基本术语 GB 5907-86
42、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GB 6944-86
43、手提式灭火器通用技术条件 GB 4351-84
44、二氧化碳灭火剂 GB 4396-84
45、手提式1211灭火器 GB 4397-84
46、手提式清水灭火器 GB 4398-84
47、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GB 4399-84
48、手提式化学泡沫灭火器 GB 4400-84
49、手提式酸碱灭火器 GB 4401-84
50、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GB 4402-84
51、无衬里消防水带 GB 4580-84
5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GB 5316-85
53、可燃液体和气体引燃温度试验方法 GB 5332-85
54、三氟一溴甲烷灭火剂(1301灭火剂)GB 6051-85
55、石油储罐阻火器阻火性能和试验方法 GB 5908-86
56、消火栓连接器 GB 4453-84
57、车用消防泵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 6245-86
58、镶玻璃构件耐火试验方法 GB 12513.90
59、手提贮压式干粉灭火器 GB 12515-90
60、钢质防火门通用技术条件 GB 12955-91
GB50222-95 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公告 第20号
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了局部修订,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局部修订的条文,自一九九九年六月一日起施行,该规范中相应条文的规定同时废止。现予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9年4月13日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5年10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5]181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0]160号文的要求,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的《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公安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5年3月29日
目次 1总则
2装修材料的分类和分级 3民用建筑
3.1一般规定
3.2单层、多层民用建筑 3.3高层民用建筑 3.4地下民用建筑 4工业厂房
附录A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划分
附录B常用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划分举例 附录C本标准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1总则
1.0.1为保障建筑内部装修的消防安全,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 防工作方针,防止和减少建筑物火灾的危害,特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的内部装修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古建筑和木结构建筑的内部装修设计。
1.0.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应妥善处理装修效果和使用安全的矛盾,积极采用不燃性材料和难燃性材料,尽量避免采用在燃烧时产生大量浓烟或有毒气体的材料,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本规范规定的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在民用建筑中包括顶棚、墙面、地面、隔断的装修,以及固定家具、窗帘、帷幕、床罩、家具包布、固定饰物等;在工业厂房中包括顶棚、墙面、地面和隔断的装修。注:(1)隔断系指不到顶的隔断。到顶的固定隔断装修应与墙面规定相同;(2)柱面的装修应与墙面的规定相同。
(3)兼有空间分隔功能的到顶橱柜应认定为固定家具。
1.0.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2装修材料的分类和分级
2.0.1装修材料按其使用部位和功能,可划分为顶棚装修材料、墙面装修材料、地面装修材料、隔断装修材料、固定家具、装饰织物、其他装饰材料七类。注:(1)装饰织物系指窗帘、帷幕、床罩、家具包布等;
(2)其他装饰材料系指楼梯扶手、挂镜线、踢脚板、窗帘盒、暖气罩等。2.0.2装修材料按其燃烧性能应划分为四级,并应符合表2.0.2的规定: 2.0.3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由专业检测机构检测确定。B3
级装修材料可不进行检测。
2.0.4安装在钢龙骨上燃烧性能达到B1 级的纸面石膏板、矿棉声板,可作为A级装修材料使用。
2.0.5当胶合板表面涂覆一级饰面型防火涂料时,可做为B1 级装修材料使用。当胶合板用于顶棚和墙面装修并且不内含电器、电线等物体时,宜仅在胶合板外表面涂覆防火涂料;当胶合板用于顶棚和墙面装修并且内含有电器、电线等物体时,胶合板的内、外表面以及相应的木龙骨应涂覆防火涂料,或采用阻燃浸渍处理达到B级。注:饰面型防火涂料的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火涂料防火性能试验方法及分级标准》的有关规定。
2.0.6单位重量小于300g/m2的纸质、布质壁纸,当直接粘贴在A级基材上时,可做为B1 级装修材料使用。
2.0.7施涂于A级基材上的无机装饰涂料,可做为A级装修材料使用;施涂于A级基材上,湿涂覆比小于1.5kg/m2的有机装饰涂料,可做为B1级装修材料使用。涂料施涂于B1、B2级基材
上时,应将涂料连同基材一起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确定其燃烧性能等级。2.0.8当采用不同装修材料进行分层装修时,各层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 均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复合型装修材料应由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整体测试并划分其燃烧性能等级。
2.0.9常用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划分,可按本规范附录B的举例确定。
3民用建筑
3.1一般规定
3.1.1当顶棚或墙面表面局部采用多孔或泡沫状塑料时,其厚度不应大于15mm,且面积不得超过该房间顶棚或墙面积的10%。3.1.2除地下建筑外,无窗房间的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除A级外,应在本章规定的基础上提高一级。
3.1.3图书室、资料室、档案室和存放文物的房间,其顶棚、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3.1.4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房、中央控制室、电话总机房等放置特殊贵重设备的房间,其顶棚和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及其他装修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3.1.5消防水泵房、排烟机房、固定灭火系统钢瓶间、配电室、变压器室、通风和空调机房等,其内部所有装修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
3.1.6无自然采光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顶棚、墙面和地面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
3.1.7建筑物内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中庭、走马廊、开敞楼梯、自动扶梯时,其连通部位的顶棚、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 级的装修材料。
3.1.8防烟分区的挡烟垂壁,其装修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
3.1.9建筑内部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两侧的基层应采用A级材料,表面装修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3.1.10建筑内部的配电箱不应直接安装在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上。3.1.11照明灯具的高温部位,当靠近非A级装修材料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灯饰所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B1级。
3.1.12公共建筑内部不宜设置采用B3级装饰材料制成的壁挂、雕塑、模型、标本,当需要设置时,不应靠近火源或热源。
3.1.13地上建筑的水平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门厅,其顶棚装饰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3.1.14建筑内部消火栓的门不应被装饰物遮掩,消火栓门四周的装修材料颜色应与消火栓门的颜色有明显区别。
3.1.15建筑内部装修不应遮挡消防设施、疏散指示标志及安全出口,并且不应妨碍消防设施和疏散走道的正常使用。因特殊要求做改动时,应符合国家有关消防规范和法规的规定。
3.1.16建筑物内的厨房,其顶棚、墙面、地面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3.1.17经常使用明火器具的餐厅、科研试验室,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除A级外,应在本章规定的基础上提高一级。3.2单层、多层民用建筑 3.2.1单层、多层民用建筑内部各部位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表3.2.1的规定。
3.2.2单层、多层民用建筑内面积小于100m2的房间,当采用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窗与其他部位分隔时,其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在表3.2.1的基础上降低一级。
3.2.3当单层、多层民用建筑需做内部装修的空间内装有自动灭火系统时,除顶棚外,其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在表3.2.1规定的基础上降低一级;当同时装有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顶棚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在表3.2.1规定的基础上降低一级,其他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不限制。
3.3高层民用建筑
3.3.1高层民用建筑内部各部位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表3.3.1的规定。3.3.2除100m以上的高层民用建筑及大于800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顶层餐厅外,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时,除顶棚外,其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在表3.3.1规定的基础上降低一级。
3.3.3高层民用建筑的裙房内面积小于500m2的房间,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并且采用耐火等级不低于2h的隔墙、甲级防火门、窗与其它部分分隔时,顶棚、墙面、地面的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在表3.3.1规定的基础上降低一级。
3.3.4电视塔等特殊高层建筑的内部装修,装饰织物应不低于B1级,其它均应采用A级装修。3.4地下民用建筑
3.4.1地下民用建筑内部各部位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表3.4.1的规定。
注:地下民用建筑系指单层、多层、高层民用建筑的地下部分,单独建造在地下的民用建筑以及平战结合的地下人防工程。
3.4.2地下民用建筑的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门厅,其顶棚、墙面和地面的装修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
3.4.3单独建造的地下民用建筑的地上部分,其门厅、休息室、办公室等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在表3.4.1的基础上降低一级要求。
3.4.4地下商场、地下展览厅的售货柜台、固定货架、展览台等,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
4工业厂房
4.0.1厂房内部各部位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表4.0.1的规定。
4.0.2当厂房中房间的地面为架空地板时,其地面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B1级。
4.0.3装有贵重机器、仪器的厂房或房间,其顶棚和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和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4.0.4厂房附设的办公室、休息室等的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符 合表4.0.1的规定。
附录A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划分
A.1试验方法
A.1.1A级装修材料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的规定。
A.1.2B1级顶棚、墙面、隔断装修材料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难燃性试验方法》的规定;B2级顶棚、墙面、隔断装修材料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的规定。
A.1.3B1级和B2地面装修材料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铺地材料临界辐射通量的测定辐射热源法》的规定。
A.1.4装饰织物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纺织织物阻燃性能测试垂直法》的规定。
A.1.5塑料装修材料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垂直燃烧法》、《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的规定。
A.2等级的判定
A.2.1在进行不燃性试验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材料,其燃烧性能等级应定为A级:
A.2.1.1炉内平均温度不超过50℃; A.2.1.2试样表面平均温升不超过50℃; A.2.1.3试样中心平均温升不超过50℃;
A.2.1.4试样平均持续燃烧时间不超过20s; A.2.1.5试样平均失重率不超过50%。
A.2.2顶棚、墙面、隔断装修材料,经难燃性试验,同时符合下列条件,应定为B2级:A.2.2.1试件燃烧的剩余长度平均值≥150mm。其中没有一个试件的燃烧剩余长度为零;
A.2.2.2没有一组试验的平均烟气温度超过200℃; A.2.2.3经过可燃性试验,且能满足可燃性试验的条件。
A.2.3顶棚、墙面、隔断装修材料,经可燃性试验,同时符合下列条件,应定为B2级;A.2.3.1对下边缘无保护的试件,在底边缘点火开始后20s内,五个试件火焰尖头均未到达刻度线;
A.2.3.2对下边缘有保护的试件,除符合以上条件外,应附加一组表面点火,点火开始后的20s内,五个试件火焰尖头均未到达刻度线。A.2.4地面装修材料,经辐射热源法试验,当最小辐射通量大于或等于0.45W/m2时,应定为B1级;当最小辐射通量大于或等于0.22W/cm2时,应定为B2级。
A.2.5装饰织物,经垂直法试验,并符合表A.2.5中的条件,应分别定为B1和B2级。
A.2.6塑料装饰材料,经氧指数、水平和垂直法试验,并符合表A.2.6 中的条件,应分别定为B1和B2。
A.2.7固定家具及其他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其试验方法和判定条件应根据材料的材质,按本附录的有关规定确定。附录B常用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性能 等级划分举例
附录C本标准用词说明
C.0.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作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C.0.2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附加说明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加单位:建设部建筑设计院 北京市消防局 上海市消防局
吉林省建筑设计院
轻工业部上海轻工业设计院
石油石化装备业是一个技术密集行业, 随着国际油价攀升, 石油节能研究逐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来看, 石油库节能设备总体上技术含量低, 抗风险能力差, 已成为困扰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转型进级的首要瓶颈之一。高油价刺激下, 节能石油装备成为全球炙手可热的行业之一。在重点行业成立一批节能减排示范工程, 以带动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以及大面积推广成熟的节能减排新技术, 降低能源耗损和削减污染物排放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开辟智能制造技术, 包罗各类类型的传感器、节制系统等, 对于晋升石油石化装备整体水平很重要。天然气供应和使用是节能减排的措施之一;在节能设计方面, 企业应增强自立常识产权技术与装备相联系, 实现产、研、工程设计制造一体化, 将研发出的设备适用性和针对性增强, 同时可以对装备进行试车检验和改良。
2 不等高地形油库设计存在的问题
不等高地区建库的投入与在平原地区建设相同规模的油库相比, 单在土建工程方面的投资就有明显增加。实现油品的自流作业。要实现自流作业, 必须满足一定的高程差, 所以在进行场地平整前, 要进行所需高差的设计计算, 确定高程的基本面标高。采用自流作业, 不但可以保证生产不间断进行, 而且用电量较少, 可节省大量的动力。但平原地区建库要保证生产作业的连续性, 就必须增加相关的供电、增压设备 (如高架罐泵及动力源等) 。因此, 有高差的自流作业工艺流程是一种经济易行的建库方案。油库总体方案设计是整个油库设计的前导和基础。在进行油库的总体方案设计时, 要考虑油库内各单元的特点及工艺过程。特别是在不等高地区建造油库时, 还要考虑现有的自然地理条件。
3 油库总图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在有地形高差存在的情况下, 应注意回水系统的设计, 锅炉房应设置在相对较低的水平面上, 而收油作业区应置于最高点区域, 包括油品的计量及消防水源设施。如果地形等条件允许, 可在最高点设置消防水罐。发油区应置于最低区域, 管理、维修及污水处理部分可考虑安排在较低的区域, 这样能充分利用自然高差的有利条件实现自流作业。在长输管道建设中, 线路用钢管占相当大的比例, 一般情况下线路钢管投资约占工程总投资的35%~40%。从工艺角度考虑, 虽然增加高差是有利的, 但也增加了护坡处理的难度和费用, 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护坡的形式, 做到既安全可靠、投资少, 又便于建设施工。用于大口径的制管形式有螺旋埋弧焊、直缝埋弧焊两种。油库固定及半固定灭火系统主要由供水冷却系统和泡沫灭火系统组成。个别油库根据自己的需要, 在铁路收发油栈桥配备了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
4 油库消防管理及消防设备、设施存在的问题
虽然石化公司等的直属油库有专职消防监督管理部门, 但却没有配套的油库消防检修机构, 油库一般仅编制一个消防班或与其他专业混编为一个班, 专职消防员以职工或退伍兵为主, 人员编制少, 消防专业知识欠缺, 无法也没有能力承担消防装备器材的检定检修工作。各级各类油库由于工作性质有差异, 有的仅建有简陋的油库维修班组, 有的即使建有专门的油库检修所, 但也没有配备专门的消防器材检修设备。消防器材装备的检修工作只能委托地方专业维修部门完成, 由于种种原因, 一些地方检修单位检修设备简陋, 检测手段落后, 人员技术素质较低, 同时受利益驱使, 个别检修单位不按规定项目和作业程序操作, 造成检修质量差, 为石油库安全管理工作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5 信息化有助提高工效
部分油库内部业务模块、公司有关业务领域在信息化建设上没有对信息系统的接口方式、接口内容进行统一规定, 使油库的内外数据交换和信息对接形成障碍。2010版标准对此进行了统一设置, 实现了销售ERP系统、IC卡系统、物流配送系统的对接, 通过对油库信息化系统建设一次同步实施, 防止了重复性建设, 也解决了工作中的信息流通不顺畅的问题。油库发油人员只要在控制室内控制发油量和发油品号就可以了, 整个过程都是无纸化作业。实行“一卡通”后, 单个车次的作业时间减少, 汽车发油的周转速度必然会加快, 这对油库提高劳动效率作用十分明显。油罐区邻近铁路专用线布置, 运输公司要邻近汽车发油区布置, 办公及辅助生产设施应集中布置在库区边缘、地势较高地带。合理的布局, 必然会节约用地。在油库内部进行整合, 明确规范操作站的设置数量, 一般包括安防监控系统、消防系统、罐区系统、发油系统和油气回收系统等操作站。通过集中建设, 可以实现业务、功能上的整合, 进而推动油库操作岗位的整合, 最终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
6 高技术保障安全环保
在主要工艺管道上设置了压力自动检测仪表, 压力信号可以远传至中心控制室, 实现管道高低压报警, 并可以随时监控管道的运行工况。为了确保安全, 2010版标准增加了库区监控系统摄像头的配置, 包括汽车发油区、汽车发油岛、火车装卸栈桥等重要位置, 对重要部位的摄像头明确要求要具备红外夜视功能。另外, 2010版标准对巡更系统、门禁系统、周界报警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的配置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并将它们集中在安防系统的操作站上, 一旦发现报警, 可以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对建设在敏感地区的油库, 利用油罐区防火堤、事故缓冲池和道路、围墙、拦油坝等形成三级防控体系, 防止事故水乱排乱流, 造成污染和扩散。在节能降耗上, 采用一些新技术。在设计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很多设计细节都体现出了对员工生产条件和生活的关怀。对位于炎热地区或多雨地区的铁路油库, 员工在进行铁路装卸作业时如果长时间在室外工作, 生产作业环境较差, 因此特意为这些地区的油库设计防雨 (晒) 棚, 从而改善了员工工作条件。油库总平面设计是在油库选址总体规划的基础上, 根据油库工艺流程、防火、安全、防护、建设条件等要求, 结合内、外部条件和生产使用功能, 建设程序以及远期发展等因素, 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来确定。
摘要:当前, 石油库节能设计成为行业发展的最新热点之一;但目前设计过程中往往忽视一些细节, 因此本文基于客观现实的相关基础工作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分析。
关键词:安全视角,石油库,节能,设计
参考文献
[1]王丰, 尹宝宇, 车旭东.油库消防管理与技术.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1]王丰, 尹宝宇, 车旭东.油库消防管理与技术.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
[2]GBJ74—1984, 石油库设计规范 (修订本) .[2]GBJ74—1984, 石油库设计规范 (修订本) .
[3]GBJ140—199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3]GBJ140—199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石油库防火设计规范】推荐阅读:
油库消防安全防火措施09-28
人民防空设计防火规范10-22
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09-27
油脂库防火管理制度07-12
木质防火门规范11-03
高层建筑防火规范95版07-23
防火建筑设计论文07-09
防火墙的知识介绍防火墙技术07-25
被动防火措施05-25
防火安全经验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