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事故处置(共8篇)
在石油化工生产、加工、输送、储运中常常伴随着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深冷、有毒有害和腐蚀等危险因素,由于高温、高压、深冷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石油化工的生产工艺日益向高深发展,火灾的风险也随之加大。例如石油裂解装置内的温度高达800~900℃,生产尿素的反应压力在10MPa以上,高压聚乙烯需要在100~300MPa的压力和50~300℃的高温下才能聚合生成,乙烯生产要在~103℃的低温下才能运送和储存。高温、高压、深冷易使设备材料损坏,金属材料发生蠕变、改变金相组织,降低机械强度,低温会使得设备材料变脆易裂。因此事故易发、多发性、突发性和严重危害性是石油化工装置的主要特点。1987年7月8日的石化丙烯睛装置事故,1996年6月18日的高化苯酚丙酮装置事故,1996年7月19日和2002年7月23日的石化二次乙烯装置事故,以及今年9月19日的高桥精细化工厂事故,都说明了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事故多发性和危害性。因此研究石油化工装置事故处置的基本对策,对于消防部队来说,有助于我们掌握事故处置的主动权,针对性地采取处置对策,有助于减轻或消除事故危害。
石油化工装置的复杂性、极度危险性和事故的突发性、多变性,对事故处置的有效性、安全性提出了严峻的课题。这里笔者就事故处置的基本对策作一探讨,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一、石油化工装置事故处置的基本对策
(一)冷却防爆
冷却防爆是消防队到时的首到任务。如果到场时,装置的全部或局部及地面均在燃烧,应先设法用泡沫扑灭地面火灾,并在地面及临近沟槽表面喷射泡沫,抑制流淌火灾实施泡沫覆盖保护,在此基础上对事故装置及邻近设备实施从上至下的全方位冷却。冷却中要优先选择重要装置,并分别利用装置邻近高压固定炮、半固定消火栓系统,快速出水,冷却水枪要来回摆动,不能停留在同一部位,防止冷却不均匀使装置变形,装置爆炸后防爆膜爆破,或装置开裂,冷却时要防止冷却直接进入反应器而扩大事态(许多反应催化剂忌水)。为防止物料泄漏燃爆对消防车辆和作战阵地构成的威胁,消防车辆停靠离装置距离应在50米以上,车辆停靠位置、指挥阵地、分水阵地应设置在上风或侧上风。
(二)关阀断料
关阀断料是减轻或消除石油化工装置事故危害的有效手段。实施关阀断料战术(工艺)措施时,要摸清阀门的位置和形状,物料的数量和反应时流速、阀门关阀时的技术要求(如速度、方向等),并在工厂技术人员参与下进行。如自动调节阀、紧急切断阀门还在工作,可通过自动调节阀的调节和紧急切断阀切断物料来源;人工关阀时要同时关闭自动调节阀两侧的检修阀和旁通阀。阀时操作人员必须作气密性防护并戴好手套。温度高、辐射热强时,操作人员在水枪掩护下实施关阀断料。
(三)堵漏疏转
堵漏与疏转是化工灾害控制的两种手段。在对石油化工装置实施全方位冷却的同时,要设法对泄漏部位实施堵漏。堵漏时要根据泄漏装置(管道)的具体情况,选配堵漏工具和堵漏胶。目前常用的不带压堵漏技术有焊接堵漏、粘接堵漏、压按堵漏等三种。而带压堵漏技术有夹具堵漏法、夹具注胶法、堵塞堵漏法、顶压堵漏法、引流堵漏法、缠绕堵漏法、内压堵漏法、冷冻堵漏法、顶压焊接堵漏法等十多种方法。疏转是将物料安全转移的方法,在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中,可以采用排空管、回收管将物料安全转移到其他生产装置或回收槽(罐);对于冷凝液化气或粘稠液体,转移过程中可以用氮气吹扫,加速变化,加速流动(石化高压聚乙烯装置设置了30MPa氮气系统)。地面流淌物料可通过地沟导流并回收
(四)侦检测瀑
侦检测瀑的目的是了解掌握可燃烧气体浓度,随时为作战人员提供现场危险指数,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检测确定危险等级,实施安全警戒。侦检要保持不间断,最好要相对固定、定时,至少每半小时要将侦检信息通报指挥部。有条件的,要在不同方向,尤其是下风、侧下风架架设固定检测点,通过有线、无线网络随时向指挥部提供检测情况。
(五)适时进攻
石油化工装置火灾事故,物料泄漏量不大,压力不高,短时间控制泄漏源的情况下,可实施快速灭火,先灭后堵。在泄漏量大、压力较高、一时难以断料等情况下应冷却待灭,控制灾情;当压力降低到一定值,火势明显减弱,堵漏器材到位和堵漏相关工作准备充分时,可实施灭火后快速堵漏,灭一个火点堵一个泄漏点的方法,逐步消除灾情。适时进攻要求我们抓住爆炸前、爆炸后间隙,泄漏源基本控制后的有利时机适时组织进攻,消灭火灾。进攻中,每支水枪不应多于2人,水枪手行动要遵循水枪手准则,做到“三个便于”。进攻时或冷却中装置发生异常,有爆炸征兆时,要及时组织撤退。
(六)借助先进装备
石油化工装置事故极其危险,装置本身的复杂性、物料的易爆炸性,事故的多发性,突变性,对每个指战员来都是难题,应对这样的高难度灾害,要更多地借助先进装备。目前国内国外非常注重对石油化工事故——这种高难度灾害处置方法和手段的研究,较成熟的应付大场面复杂灾害的先进装备主要有:消防卫星通信指挥车、消防机器人、消防坦克。
二、石油化工装置事故处置对策的改进建议
(一)重视个人防护
石油化工装置及物料的易燃易爆、有毒、腐蚀和事故的突变性,对指战员的防护提出很高的要求。进入易燃易爆现场,尤其是实施关阀堵漏操作人员,指战员一定要内穿全棉防护服、外穿严密性防护服。高温、辐射较强的现场还应作隔热防护;对腐蚀性物料处置还应有防腐措施;对冷冻装置的处置还应有防冻措施;对于有毒场所,尤其是毒气浓度较高、毒性较大的现场,全体人员(包括战斗员、指挥员、通信员、驾驶员)都应采取防毒保护措施,不得在污染区佩戴和脱下呼吸器。石化丙烯装置事故造成78人中毒教训深刻。
(二)加速先进装备的引进、消化和开发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传媒的优势,加快网络指挥系统的开发。建成集网络战士、有无线移动移动中心、固定指挥中心和全国及至全球专家决策系统于一体的指挥控制系统,通过网络战士的数据、图像信息采集,移动指挥控制中心的现场信息采集、分析与网格专家系统的数据、图像信息互动,提高指挥决策的准确性和事故的处置的有效性。同时在现有条件下建议主管中队甲车配备侦检仪器。
(三)加强撤退战术的研究和训练
撤退作为进攻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形成了全国消防队上下的共识,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效。既然作为战术那就有研究的必要。开展撤退训练一方面为了增强意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战术训练。在撤退训练中应抓住以下基本要素:(1)撤退准备,如进攻中预先选择撤退路线、清理障碍、车辆停靠方位有利于撤退等;(2)规定信号,如手势、舞动指挥旗、电台呼叫、传话、放炮、车辆同时鸣笛(报警)、预先架设高音喇叭(扑救时较及时)、信号枪(弹)、直升机高空喊话等。(3)确定专人观察,如在战斗展开程序中规定有人专门观察灾情突变,在制高点或相应位置随时观察火场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观察人员应当加强平时学习和研究等,一些发达国家消防救援都有专门观察灾情突变的专业人员,美国“9.11”纽约世贸中心大楼火灾时,观察人员一是没有及时到达指定位置,二是没有预感到会在这么短时间里倒塌,消防官员说:如果观察人员及时到位,如果临时指挥系统建立起来的话,不会死那么多人。(4)轻装撤退,如卸掉身上携带的装备,放下手中的水枪和水带,拆下消防车连接的水带、吸水管等。(5)取捷径撤退,如翻越围墙、跳入水沟、不绕道撤退等。(6)利用地形地物作掩护,如爆炸发生时就地卧倒,保护面部;躲藏于低洼处,利用装置、设备、消防车辆、围墙等背火面就地掩护等。
(四)进一步完善电子预案
电子预案的制订为打有准备之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电子预案起到资料保存和作战提示作用,但熟悉预案要靠用心记和用心背,比较困难如果在电子预案中增加模拟操作平台,通过模拟对抗来激发指战员对预案学习、熟悉的兴趣,也可以通过多人同时模拟对抗、网上互动操作来考核指战员对电子预案的熟悉程度,那将事半功倍。当然要有人去研究火灾发展规律,给灭火人员出难题,要有人去研究复杂情况下的灭火对策,这一切通过多媒体互动形式来实现,有惊无险。
(五)在石油化工设备区安装自动灭火装置
自动化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对温度、压力、投料、出料、添加催化剂、数据采集、事故防范均实现了自动控制,所有操作均在中央控制室完成。但化工装置内的消火栓系统、消防炮装置没有实现自动控制,这实属一大遗憾。目前国内早已开发出了远程自动控制固定炮,国外的许多现代化化工生产装置,均安装了远程自动控制固定炮,如果在国内的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及装置周围都安装了不同口径、不同射程、不同用途的自动(遥控)消防炮,或者延伸一点讲,把安置在各层平台上消火栓箱内的水枪也改成自动控制的水枪,那可以省去我们许多一线的水枪手。从企业的安全角度考虑,安装了自动消防固定枪(炮),在装置发生事故时,中央控制室就可以操纵冷却、灭火,也许可以大大降低装置的事故风险。建议在修订规范及建审时考虑这一问题。
(1) 冷却防爆冷却防爆是消防队到时的首到任务。消防队员在进入事故发生现场后, 若发现石油化工装置局部或全部在燃烧, 首先应使用泡沫将地面的火扑灭, 同时在地面接近沟槽表面的位置喷射泡沫, 通过泡沫进行覆盖并抑制流淌火灾的发生, 在这些工作之后应对事故装置及其附近的设施进行彻底的冷却。
(2) 关闭阀门, 停止物料供给关阀断料作为消除石油化工事故装置危害的有效处理手段, 在进行关阀断料工艺时, 对阀门的形状和位置、物料的具体数量及反应时流速以及关闭阀门的速度、方向等都需要工作人员清楚了解, 并且配合工厂技术人员的参与共同进行。在关阀过程中, 若紧急切断阀门或自动调节阀门还在工作中, 可以切断物料来源进行关阀;人工关闭阀门时应同时关闭自动调节阀两侧的旁通阀和检修阀。工作人员在关闭阀门的过程中应戴好手套并且做好气密性的防护措施。在高温、高辐射热的情况下, 工作人员可使用水枪进行掩护从而进行关阀断料。
(3) 堵漏及疏转工作在灾情现场对石油化工事故装置进行彻底冷却时, 应同时设法对泄漏位置进行堵漏。根据泄漏装置或管道的具体泄漏情况进行堵漏工作, 并使用堵漏胶和堵漏工具进行操作。将物料进行安全转移的工作过程称为疏转, 可以通过使用回收管、排空管等, 将物料安全地转移到其他回收槽或生产装置中。在物料安全转移过程中, 对于粘稠液体或冷凝液化气可以用氮气对其吹扫, 从而加速其的流动及变化。
(4) 检测现场危险指数侦查、检测爆炸系数是为了对灾害现场的可燃烧气体浓度进行掌握, 从而为指挥决策工作提供依据并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危险指数信息。通过侦查、检测可以确定现场的危险等级, 进而开展安全警戒工作。侦查、检测工作应以固定的频率进行, 最少每半小时将检测到的信息向指挥部通报。
(5) 及时行动在石油化工事故装置的火灾现场, 由于火情初期的压力不是很高, 物料泄露量也不是很大, 因此, 在短时间内及时对泄漏源进行控制可以快速地进行灭火, 灭火成功后将其堵住;工作人员到达事故装置现场时, 若发现火情较为严重, 压力较高, 物料泄漏量已经过大, 那么应对现场装置进行冷却并等待火情减退并且逐步对其进行控制;当事故装置现场的火势明显减弱, 压力降到一定安全值时, 通过进行堵漏器材及堵漏相关工作的充分准备工作后, 可以在灭火后迅速进行堵漏, 有序地消灭火情。进攻中, 每支水枪不应多于2人, 水枪手行动要遵循水枪手准则, 做到“三个便于”。进攻时或冷却中装置发生异常, 有爆炸征兆时, 要及时组织撤退。
2 对石油化工事故装置的处置对策的建议
(1) 重视个人防护在指挥员进入事故发生现场时, 一定要穿全棉防护服, 同时在全棉防护服外面再加上严密性的防护服, 特别是实施关阀堵漏的操作人员, 必须做好防护措施。对现场的高温辐射现象还需进行隔热防护工作;对腐蚀性物料处置还应有防腐措施;对冷冻装置的处置还应有防冻措施;对于有毒场所, 尤其是毒气浓度较高、毒性较大的现场, 全体人员 (包括战斗员、指挥员、通信员、驾驶员) 都应采取防毒保护措施, 不得在污染区佩戴和脱下呼吸器。
(2) 加速先进装备的引进、消化和开发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传媒的优势, 加快网络指挥系统的开发。建成集网络战士、有无线移动移动中心、固定指挥中心和全国及至全球专家决策系统于一体的指挥控制系统, 通过网络战士的数据、图像信息采集, 移动指挥控制中心的现场信息采集、分析与网格专家系统的数据、图像信息互动, 提高指挥决策的准确性和事故的处置的有效性。同时在现有条件下建议主管中队甲车配备侦检仪器。
(3) 加强撤退战术的研究和训练在撤退训练中应抓住训练的几个要点: (1) 撤退训练, 例如在进攻过程中训练人员学会选择有利于撤退的路线, 并及时清理障碍等; (2) 规范撤退信号, 例如通过车辆鸣笛、打手势、电台呼叫、挥动指挥旗、架设高音喇叭 (扑救时较及时) 、信号枪 (弹) 、直升机高空喊话等。 (3) 派遣工作人员进行观察, 比如派遣专门观察并及时报告灾情的工作人员, 在较高或有地理优势的位置观察灾情变化, 使得在战斗开展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并派人处理异常突发现象。 (4) 轻装撤退, 如卸掉身上携带的装备, 放下手中的水枪和水带, 拆下消防车连接的水带、吸水管等。 (5) 捷径撤退, 如翻越围墙、跳入水沟、不绕道撤退等。 (6) 利用地形地物作掩护, 如爆炸发生时就地卧倒, 保护面部;躲藏于低洼处, 利用装置、设备、消防车辆、围墙等背火面就地掩护等。
关键词:城市燃气事故分析处置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6.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3(c)-0000-00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燃气作为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已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但随之而来的城市燃气泄漏事故和燃气爆炸、火灾等事故也逐年上升。如何科学地处置城市燃气事故,是消防部队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新课题。结合长春市一起商居两用楼天然气爆炸事故,就城市燃气事故处置对策进行探讨。
1 事故案例介绍
2010年7月30日16时49分,长春市公安消防支队调度指挥中心调度接到报警,位于高新区硅谷大街交电台街处世纪花园八佰伴发廊(共2层)发生燃烧爆炸,支队立即出动8台水罐车、2台抢险救援车、50余名指战员到场参加处置,同时通知天然气公司、小区物业、110、120及各有关部门到场协助处置。在现场指挥部的正确决策下,与社会联动部门密切配合,顺利地将泄露管道关闭,成功抢救楼上被困人员29人,疏散警戒区内住户120户、160余人。
该栋建筑共有11层,共有两个单元,有住宅54户。1—2层为商铺门市, 3—11层为民用住宅,于2005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底层有吉林农业银行(101室,322.07㎡)、婴幼儿教育中心(正在装修尚未营业)、八佰伴美容美发中心。
处置结束后,经过事故调查分析,由于地下塌陷,使燃气管道变形、出现多点裂缝,造成燃气泄露,遇火源发生爆炸并燃烧。
2 城市燃气的理化性质及危害性
2.1 天然气
2.1.1 理化性质
天然气是通过气井从地下开采出来的烃类和少量非烃类混合气体的总称。它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生成、运移,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储集在地下构造层中。天然气的主要成份83%—99%是甲烷,并含有少量乙烷、丙烷、丁烷、戊烷以上的烃类,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氢气、硫化氢等非烃组分,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扩大600倍,爆炸浓度极限为5—14%,属一级可燃气体。
2.1.2 危险性
天然气成份决定它是一种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可燃气体,输气及应用过程中稍有不慎或管道破裂漏气就会逸散到空气中,碰到火源、热源就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甚至造成重大伤亡,吸入高浓度的天然气能造成人窒息死亡,与氯气、次氯酸、液氧等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2.2 城市煤气
2.2.1 理化性质
城市煤气一般是以煤炭为原料而制取的煤制气,主要成分为烷烃、烯烃、芳烃以及一氧化碳、氢气等,具有易燃易爆的性质。其比重比空气略轻,一旦从设备或管道中泄漏后易在空气中飘散,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4.5—40%,遇明火、高温等火源,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2.2.2 危险性
煤气有毒,其中含有一氧化碳、芳烃等,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缺氧,使人昏迷不醒甚至死亡,在低浓度下也能使人产生头晕、心跳、恶心及虚脱,高浓度吸入能使人死亡。
3 事故类型及其原因
城市燃气由于它本身具有的易燃、易爆、有毒等特性,其危害主要包括毒害性和易燃易爆两个方面,且极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2000年至今,长春市共发生有人员伤亡和重大影响的燃气事故10余起。综合分析,其事故类型主要分为泄漏和爆炸两个方面。
3.1 泄漏
城市燃气泄漏事故随着城市燃气的日益普及而增多,发生燃气泄漏的形式和成因也日趋多样化。
(1)贮气设备老化,贮罐、管道锈蚀,居民灶具连结管老化等造成的气体泄漏。
(2)在城市公共设施改造、施工中因作业不慎,造成地下管道破损,造成气体泄漏爆炸。
(3)燃气公司违反安全规程或用户使用不慎造成气体泄漏甚至爆炸。
(4)人为造成泄漏。如战争、恐怖分子的破坏,甚至有人使用煤气、液化气制造事故或自杀等。
(5)自然灾难,如台风、地震、地面塌陷等。
3.2 爆炸
(1)城市燃气一旦泄漏,与空气混合即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在爆炸极限内一旦碰到火源,将会引起猛烈的爆炸。
(2)燃气爆炸从性质上可分为两种:一是燃气受热体积膨胀,造成容器爆炸,如火场中液化气罐爆炸、贮气球罐受热爆炸等;二是燃气泄漏后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碰到火源发生爆炸。
4 事故处置
4.1 泄漏事故的处置措施
当接到燃气泄露事故报警时,调度指挥中心应及时通知燃气公司和电力公司及辖区公安部门到场参与处置。燃气公司应关闭煤气阀门,切断气源;电力公司应尽可能切断泄漏场所相关电源,防止电火花的出现;公安部门应配合消防部门疏散泄漏现场人员,并划分外围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
4.1.1 侦察检测
消防部队到场后应尽量从上风或侧上风处进入泄漏现场,消防车辆宜停靠在离泄漏点约200米处,车头向外。侦检人员应在上风阵地寻找知情者,了解相关情况,如是否有人员被困、人员数量、地点,泄漏原因、泄漏部位、泄漏口大小以及四周有无相关消防设施等。
4.1.2 划定警戒区域
目前一般对现场的可燃气体浓度进行检测使用可燃气体浓度探测仪,确定可燃气体浓度低于爆炸下限50%—60%以内的范围为警戒区。在使用可燃气体浓度探测仪进行检测时,应根据四周建筑物的构造、密集程度和当时的风向、风速影响,再对警戒区范围予以扩大或缩小。
4.1.3 加强个人防护
(1)警戒区内的消防人员应按照防护等级着防护服。利用开花射流与喷雾射流稀释和驱散空气中的燃气,避免使用直流水枪,以防密集射流与空气磨擦产生静电火花。
(2)在警戒区铺设水带时接口部位须用布条扎紧,以防水带在拖拉过程中与地面撞击摩擦产生火花。
(3)当燃气进入地下设施时,消防队员不必考虑风向,因为这与风向无关,而应用人工通风方法驱散和排除燃气,此时使用的通风电气设备须为防爆电气。
4.1.4降低浓度
消防人员应利用开花火喷雾水枪稀释和驱散泄露区域的燃气,必要时在开花或喷雾水枪掩护下打开门、窗以及通风设施,降低燃气浓度。
4.1.5 堵漏措施
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要认真查找泄漏点,确定堵漏方法和技术措施。可使用专用的堵漏器材,也可采用石棉板、木塞、包扎带、垫片、橡皮塞、棉纱、纸板等无火花工具及粘合剂,视情况进行堵漏。堵漏过程中一定要用喷雾射流和开花射流实施保护,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4.1.6警戒区的解除
当险情排除后,应利用检测仪器检测事故现场的可燃气体浓度。当可燃气体浓度确已低于爆炸下限时,才可恢复活动,解除警戒。
4.2 燃烧时的处置对策
(1)当燃气泄漏部位已经起火时,不宜盲目轻易去灭火,以防止更多燃气喷出,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更大的灾难。
(2)假如是居民区燃气管道发生泄漏并已着火时,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泄漏部位已着火,而堵漏工作较难实施,这时可关闭着火部位两端的阀门切断气源,用冷却水冷却相邻部位,让管道中的燃气燃尽为止;二是泄漏点较多,有些部位已着火而有些部位只发生泄漏,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危险,应防止泄漏出的燃气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遇着火部位的火源而发生爆炸。因此,在冷却着火管道切断气源的同时,须用喷雾射流或开花射流稀释现场可燃气体。
4.3 爆炸时的处置对策
当燃气泄漏并发生爆炸时,往往会引起建筑物倒塌,并产生次火灾。公安消防部队应加强同公安、医疗救护、燃气、水、电、交通、民政等部門合作,共同实施抢险救援行动。同时加强行动安全,加强现场的监护工作,严防倒塌事故和爆炸的再次发生。具体行动程序为:
4.3.1 现场询情
消防人员到场后应具体询问事故建筑的高度、层数、面积、平面布局、使用性质;建筑内人员数量、在位率;事故埋压人员的数量、大致位置等情况。
4.3.2 侦察检测
利用生命探测器、警犬等,立即搜寻遇险和被困人员;利用检测仪器检测事故现场可燃气体的浓度等。
4.3.3 设立警戒
封锁事故路段的交通,隔离围观群众,严禁无关车辆及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现场警戒的范围需据侦检情况确定。
4.3.4 救生排险
(1)迅速在现场清除障碍,开辟出一块空阔地和进出通道,确保现场拥有一个急救平台和一条供救援车辆进出的通道。
(2)立即疏散建筑结构受到影响、并可能倒塌的建筑内部的人员。
(3)协助供水、供电、供气部门切断倒塌建筑的水、电、气供给;使用开花或喷雾水扑灭事故次生的火灾。
(4)救援初期,使用扩张、切割、起重等小型工具排除障碍,全力搜寻遇险和被埋人员,并组织营救和疏散;对发现,但一时无法解救的幸存者,应提供饮食和药品。
(5)被埋人员清理结束后,使用大型铲车、吊车、推土机等施工机械车辆清除建筑废墟。
4.4 现场急救
对事故现场抢救出的窒息、休克、出血的重、危急伤员,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初步处理后,利用救护车或现场车辆迅速转送医院救治。
5 处置要求
5.1 科学施救、严禁蛮干
燃气类事故抢险救援,绝不同于一般的抢险救灾,专业技术性很强。执行抢险救援任务时,抢险救援指挥部一定要尊重专家组和事故单位技术人员的意见,周密计划,严密组织,量灾用兵,严防打“人海战术”。碰到疑难问题或情况突变,应冷静分析,听取专家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防止鲁莽从事。
5.2 统一指挥,密切协同
社会抢险救援工作涉及到众多的政府部门和单位,必须实施统一组织指挥,密切协同配合,制定抢险救援的程序,明确统一指挥要求。
参考文献
[1] 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勤务规程.
[2] 常用危险化学品应急速查手册.
[3] 伍和员.消防战训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邮寄地址:长春市南关区亚泰大街6555号(长春市公安消防支队司令部战训科)郭学东(收)邮编:130000
电话:15943031121
1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
分为隧道施工坍塌、土石方塌方、高边坡坍塌及构筑物塌方,前者一般发生在施工作业中,后者一般发生在使用过程中,在工程施工建设那过程中是较常见的伤害类型。
1.2危害程度
因塌落物自重大,作用范围大,往往伤害人员多,后果严重,容易造成重大或特大人身伤亡事故。
1.3事故征兆
当在开挖、排土等作业过程中,超过自身极限强度的破坏成因,如边坡出现裂缝,排土场明显下沉等异常现象。
2应急组织和职责 2.1应急组织
现场应急小组设组长1 人,由当班负责人担任组长,组员若干名。
2.2.1、组长负责了解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在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到达前负责指挥和组织开展现场应急抢救。
2.2.2、成员职责
(1)负责组织人员开展现场抢救
(2)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发现场。
(3)向部门领导或项目部应急办报告事故情况。
(4)参加应急培训及应急演练。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本项目的安全部门负责人、项目部负责人及现场应急处置小组,项目部负责人及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在半小时内向指挥部应急办、安监部门等报告,并同时启动本项目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当事故超出本单位应急处置能力时,由指挥部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预案或应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上级单位请求支援。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当施工现场的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等发现边坡、排土场有裂缝或发出异常声响时,应立即报告项目部负责人,并远离危险区域,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如不能处理,需将人员设备撤离至安全地带,并设置警戒线及警戒标志。
3.2.2、当塌方事故发生后,造成人员被埋、被压的情况下,应保护好现场,在确认不会再次发生同类事故的前提下,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受伤人员。
3.2.3、当少部分土方坍塌时,现场抢救组专业人员要用铁锹进行撮土挖掘,并注意不要伤及被埋人员;当较大土方坍塌,造成较大安全事故时,由现场最高级别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协调作战,保证抢险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要采用吊车、挖掘机进行抢救,现场要有指挥并监护,防止机械伤及被埋或被压人员。
3.2.4、当发现有人受伤时,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3.3、事故报告基本内容
3.3.1事故发生单位名称、地址、性质; 3.3.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3.3.3事故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
4、注意事项
4.1、在进行现场救护前,应对现场进行评估,如若有再次发生坍塌危险时,应先进行支护或采取其他加固措施,以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4.2、详细全面了解塌方事故发生的经过,了解现场中原有人数、现仍未抢救出来的人数。
4.3、应急救援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听从指挥,不冒险蛮干。
4.4、备齐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如车辆、吊车、担架、氧气袋、止血带、通讯设备等。
4.5、当核实所有人员获救后,应保护好事故现场,等待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预案
一、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校园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总务主任、教导主任、各位教师组成)。全面负责火灾事故的应急指挥、协调、救援等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工作小组:
1、通讯联络组:负责事故的报警、报告及各方面的联络沟通。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及时向上级报告事故抢险处置情况。责任领导:梁进宝;责任人:李相臣。
2、警戒保卫组:负责组织人员有序疏散,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交通,劝退围观人员。责任领导:梁进宝;责任人:席延杰
3、灭火救灾组:负责人员、财产抢救、现场灭火工作。责任领导: 梁进宝;责任人:许群阁刘云席延杰韩桂花张召盈
4、医疗救护组:负责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处置。责任领导:梁进宝责任人:张召盈。
5、物资保障组:负责及时提供灭火器材、救灾物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责任领导:梁进宝;责任人:韩桂花。
6、善后处理组:负责事故伤亡人员亲属的安抚、慰问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善后事宜,进行或配合进行事故调查,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责任领导:梁进宝;责任人:张召盈刘云。
二、报警程序:
1、发生火灾时,现场教师立即拉响警报(电铃长鸣,如遇停电则吹哨)并马上组织学生疏散。其他教师听到警报后相继拉响警报,并马上组织学生疏散。
2、责任人梁进宝立即拨打火灾报警电话“119”,报警内容为:“潭头镇大王庙小学学校几楼 几层发生火灾,着火物质为 什么,请迅速前来扑救,地址是潭头镇大王庙村小学”。待对方放下电话后再挂机。生活教师刘云(或责任人梁进宝)立即切断火灾现场电源。
3、责任人梁进宝迅速报告学校应急领导小组,并组织学生有序疏散。
4、校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向镇中心学校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责任人:梁进宝)。
三、应急处置:
1、疏散:警戒保卫组负责按预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撤离火场到达安全地带(地点:学校操场),各班教师清点人数,上报校(园)应急领导小组(责任人梁进宝)。
2、自救:校园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根据预案组织有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指令各工作小组按职责分工立即到位投入抢险(责任人:梁进宝)。
(1)灭火救灾组立即组织学校消防员和老师携带灭火器赶赴现场进行扑救(责任人:梁进宝)。打医疗急救电话120。根据学生受伤情况,通知学生家长(责任人:各班班主任)。(3)警戒保卫组组织学生及无关人员远离火场和校园内的道路,值日教师在指定路口等待引导消防车辆(责任人:梁进宝)。(4)物资保障组准备车辆和有关用品,协助抢救受伤学生(责任人:许群阁)。
3、灭火:(1)值日教师引导消防车到达学校火灾现场。
(2)校 应急领导小组成员梁进宝向消防队指挥员说明情况。
(3)校 应急工作小组人员配合消防专业人员进行扑救或做好辅助工作。
4、保护现场:
大火扑灭后,警戒保卫组拉警戒线,保护现场(责任人:刘云席延杰。
5、善后处理:按照预案善后处理组进行受伤学生及家属的安抚及善后处理工作(责任人:张召盈刘云)。
四、注意事项:
1、学校领导和教师首先要迅速组织学生逃生,原则是“先救人,再救物”。
2、火灾发生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在消防车到来之前,组织学校教师职工使用灭火器、水桶等进行扑救。
3、在火灾发生第一时间应判断原因,立即切断电源。
4、严禁组织学生参加灭火。
5、有条件的要迅速启动广播系统,学校领导用广播指挥疏散或灭火。
6、扑救固体物品火灾,如木制品,棉织品等,可使用各类灭火器具。扑救液体物品火灾,如汽油、柴油、食用油等,只能使用灭火器、沙土、浸湿的棉被等,绝对不能用水扑救。
1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根据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结果,在生产过程中可能由于山体、采剥平盘及排土场滑坡引发事故,会造成设备、人员被掩埋运输道路被堵塞等安全事故,造成财产损失及人员受伤。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名称
外排土场14180平盘南侧排土边缘,发生滑坡事故。
1.3事故发生可能造成危害程度
由于1480排土平盘为临时倒入虚土,未经过夯实处理,一旦沙岩排放比例不均、暴雨袭击或压力过大,就会造成滑坡事故。造成排土车辆或辅助设备滑入坡底,或设备设施及人员被掩埋,造成财产损失人员受伤。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排土边缘或边坡等出现小面积的下滑,或地面平盘出现裂隙。
2.组织机构及职责
组 长:现场值班矿领导及值班人员。
副组长:现场值班段领导
成 员:现场各个班组成员、现场工作人员。
职责:现场发生事故后,值班矿领导负责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指挥现场抢险救灾,处理突发灾变以及事故汇报,并启动相关的救援小组,进行救援行动。现场灾难矿内无法处置的向上级汇报,上级指挥部判断灾情大小并组织救援或向上一级汇报。如果现场符合级别时应简化报告程序,直接通知到救护大队。矿级指挥部及救援小组负责组织全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监督检查各系统应急救援过程。
3.应急处置
3.1滑坡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及时汇报,汇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现象、人员撤离与被困情况及人员所在具体位置,现场是否进行抢险,有无灾害扩大的可能。
3.1.2积极抢救,根据生产指挥的命令立即阻止其它车辆进入滑坡平盘,并实施现场救援。
3.1.3安全撤离,当滑坡无法控制时,按照避灾路线立即安全撤离,找最近的路线撤到无滑坡区域中,并随时与生产指挥中心调度室联系告知人员撤离情况。
3.1.4妥善避灾,当无法撤离时,应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并发出求救信号。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生产指挥中心调度室接到滑坡事故讯号后,立即按照《神山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中电话通知顺序通知矿领导和有关部门,迅速通知救灾指挥部,指挥部根据滑坡性质及滑坡部位,立即通知滑坡区域人员按规定的撤退路线撤退,指挥部根据滑坡情况及影响区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总指挥做出决定。
3.2.1命令生产指挥中心通知排土场各作业地点切断电源,并撤到安全地点。
3.2.2立即通知到采坑各个作业地点。
3.2.3汇报神东煤炭集团总调度室。
1)各区队跟班领导和安检员接到指挥部下达撤离命令后,将排土工作面照明电源切断、锁好开关,运输车辆及辅助排土设备撤到安全地点后,组织工作人员全部撤到安全地点,并报告生产指挥中心。
2)指挥部派遣救灾小组立即赶往事故现场,救护队员开始对遇险人员实施现场急救,接送遇险人员到生活区,其余现场监察,是否有可能扩大滑坡面积。
3.3应急指挥办公室设在矿生产指挥中心调度室,联系电话:(0477)8110066。汇报人员要汇报清楚灾情所发生的时间、地点、现场自救情况和灾情扩大的趋势等重要信息。
4.注意事项?
4.1是救援人员要以组为单位开展救援行动,正确操作使用器材装备,严格落实安全措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4.2是救援车辆停放、人员装备集结要听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选择在安全地点或区域,不能盲目行动。
4.3是救援初期,在没有弄清楚人员被困情况时,不能直接使用大型铲车、吊车、推土机等车辆机械清理现场,防止对受困人员造成更大的伤害。
1 江苏省化工产业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江苏省共有各类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约3.7万家,各类罐区5 431个,储罐27 126个;易燃易爆化学品长输管线297条、总长4 476km;化工集中区58个,注册化工生产企业5 055家(其中,已在化工集中区的企业有1 743家,占总数的34.5%);港口危险货物经营企业439家,港口危险货物码头泊位755个,危险品集装箱堆场10个,面积近10万m2;省内高速公路、等级公路每天行驶的危化品车辆超万辆。此外,全省现有原油综合加工能力超过1 500万t/a的大型石化企业2家,15万m3的原油储罐2个,16万m3的LNG储罐3个。
全省规模以上化工企业中,有65家设立了专职消防队,配备各类消防车148台,有专(兼)职消防队员1 379人。58个化工集中区均建立了园区消防队(站),其中公安现役队16个、政府专职队41个、企业联建队1个,共配备各类消防车245台、消防队员1 276人。此外,全省公安消防部队一次可组配重型化工处置编队6个。
2 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2.1 分布面广量大
江苏省化工企业点多、线长、面广、量大,多数分布在城市边缘,并呈沿江、沿海、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空间分布的“四沿”格局,平均每3km2就有1家化工企业。特别是长江江苏段800km的水道岸线上聚集了34个重大危险源单位、85家危化品企业、1 647个危险货物储罐,沿江地区化工灾害致灾风险始终高位运行。全省石化行业呈现“两极化”发展态势,一极是产业集约化、装置大型化、工艺复杂化的大型企业,安全风险防范难度大;另一极是工艺相对落后、人员素质不高、装备水平偏低的中小型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弱,事故易发多发。
2.2 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力
一些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降低安全门槛,不少化工企业在建设之初就留下先天性安全隐患。部分企业未依法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强,安全责任制不健全,隐患排查不主动、不彻底,动火等特殊作业管理不规范。据调查,“4·22”靖江德桥爆炸火灾事故的原因就是作业人员违规动火,造成排污沟内残留的易燃可燃液体起火燃烧,引发相连管线爆炸燃烧。大部分民营化工企业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安全投入少,安全操作规程不完善或不合理,安全设施改造就低不就高,生产设备陈旧老化。此外,企业自身消防力量建设严重滞后,应建专职消防队的没有建,即便是有专职消防队的也不同程度存在车辆装备差、队员素质低等问题。
2.3 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缺位
部分化工企业集中区未编制消防专项规划,消防安全总体布局不尽合理,消防站、消防水源等建设滞后。有的城乡建设规划不深不细,对化工行业发展缺乏长远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有的消防专项规划涵盖于总体建设规划,但因经济发展减速、地方财政紧张以及土地指标不足等因素影响,已编制的规划往往不能落地实施。全省危化企业进区入园集中度不高,入园率仅30%。公安现役消防队(站)基本设置在远离厂区的城市,发生灾害事故时难以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2.4 技术标准滞后
GB 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074-2014《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183-2004《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等现行技术规范的某些规定要求,已不能适应石化企业灾害防控的实际需要。无论总图布置、管道敷设,还是消防扑救、电气防爆防静电等方面均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本质安全的真正实现。特别是仓储物流行业危险品堆垛、集装箱堆场、非石油产品的仓储储罐区、精细化工及煤化工、盐化工企业等场所,还缺乏专门的设计防火规范。同时,企业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完善、不合理或执行实施不到位,致使企业本质安全大打折扣。
2.5 装备结构落后
消防部队的车辆装备以针对城市建筑火灾扑救需求的车型装备为主,应对超大油罐、超高装置和集中储存罐区等事故的大吨位、大流量、远射程的泡沫车以及泡沫输转泵车、高喷车、远程供水系统、三相射流(多剂联用)消防车等装备配备不足。各地应对化工灾害事故的药剂储备,种类杂多、配备不平衡,火场各类泡沫灭火剂种类、比例往往不统一,直接影响灭火效果。此外,泡沫原液的输送往往采用人工搬运,费时费力效率低。
2.6 专业队伍建设有待推进
江苏省消防部队中化工及相近专业的干部仅90人,占干部总数的3.2%。58个化工集中区消防队中,公安现役队仅16支,化工专业干部仅9人。其余政府专职队或企业联建队,队员待遇偏低,人员流动频繁,骨干难以保留,专业训练缺乏,整体素质不高。
2.7 水域处置力量亟需构建
省级和跨区域船舶载运危险货物事故的应急预案尚未建立,船舶载运危险货物事故应急反应能力不足。虽然交通运输部在江苏省建立了4个国家级溢油应急设备库用于应对重特大船舶溢油事故,但应对船舶载运危险化学品货物事故的水上应急装备和物资几乎空白。此外,水上公安消防队伍和社会应急力量只能应对一般性的船舶火灾事故,面对船载危险化学品货物事故,难以做到快速有效处置。
3 提升化工灾害事故防范效能的意见建议
3.1 实行区域联防联治
应督促各类化工集中区整合精通安全管理、熟悉工艺流程的人员,尽快建成区域安全联防联勤组织。制定并严格落实值班轮巡、联防互查、定期会商、隐患共治、救援互助等制度,开展常态化的安全巡查。整合成员单位应急力量、器材装备、灭火药剂等资源,建立初起化工灾害联合处置队伍,开展灾害事故处置实战演练。
3.2 依托专家队伍
按照“财政出资、专家检查、部门监管、企业整改”的思路,从大型化工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监管部门中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专家组,深入企业开展“会诊式”检查,检查结果形成“会诊单”报执法监督部门。消防部门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依法对企业违法违章行为进行查处。同时,拟制《建议实施监督执法函告书》抄告安监、环保、交通、治安等部门,加大联合监督执法力度。
3.3 深化企业风险评估
分类制订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等《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标准(CFMS)》、《化工企业消防安全评估导则和风险评估分级标准》,大力推行化工企业消防标准化管理工作。积极发展化工行业消防安全专业评价机构,开展全面评价并形成报告。评估报告监督执法部门可予以采信,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公告内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针对性开展安全风险隐患综合治理。
3.4 优化规划布局
督促各地开展化工集中区消防安全状况普查,提请政府依据火灾风险评估结果,科学编制化工集中区消防专项规划,并进一步细化消防黄线规划或消防详规。加大各类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力度。对零星分布、散落城乡的化工企业督促实施优化改造,有效淘汰工艺设备落后的企业,其他企业尽可能地实现规划搬迁、退城进园。
3.5 立足科技前沿
依托江苏消防大数据平台,整合危险化学品物流企业GPS监控平台、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监控系统、公安交警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及危化品企业DCS、HSE系统等信息系统资源,建成危化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融合安监、交通运输、港口、海事等相关部门信息系统、危化品企业DCS、HSE及化工园区动态监测系统信息数据。同时,分类分级建模研判,实现化学灾害事故风险预知预警。
3.6 厘清权责边界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各监管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安监部门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化工行业及协会实施直接监督管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工、延长集团等大型连锁型企业、集团,负责实施本行业及下属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其余类似煤化工、盐化工等企业成立行业协会,消防部门依法对企业实施消防行政许可、消防监督检查、火灾事故调查等。
4 完善现行国家规范标准的意见建议
4.1 总图布置
储罐与储罐,储罐与装置,储罐(装置)与厂内主要生产设施(装卸栈台、交换站、配电室、消防泵房、泡沫站、控制室等)之间的防火间距应加大,并考虑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影响。“4·22”靖江德桥化工仓储有限公司爆炸火灾(储罐与储罐,交换站与罐区、交换站与管廊)、“6·12”南京德纳化工有限公司多乙二醇装置爆炸火灾事故(厂区与厂区、装置与配电室、装置与储罐)、“6·9”南京扬子石化有限公司酸水罐爆炸火灾事故(储罐与储罐、储罐与装置)、“4·21”南京扬子石化有限公司环氧乙烷爆炸事故(装置与配电室、装置与控制室)、“4·26”延安炼油厂油罐爆炸燃烧事故(储罐与储罐、储罐与消防泵房、储罐与配电室、储罐与控制室)等灾害事故中,尽管事故现场的总图布置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但与石化企业的灾害事故防控实际严重脱节。
4.2 结构防火保护
石油化工企业中,甲、乙类生产、储存、输送的各类装置、设备、储罐、管廊等,承重结构构件均应进行防火保护。在防火保护措施中,首选钢筋混凝土结构类型,当构件为全钢结构时,应采用水泥砂浆包覆等方式进行防火保护。可燃液体、可燃气体、液化烃管道不得采用管沟敷设,当敷设在地下时,应采用沙土等填实。管廊结构应首选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或钢管混凝土结构形式,且构件耐火极限应大于一级耐火等级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4.3 消防车道和消防扑救场地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第4.3.4条的规定要求应予以提高,装置或联合装置、液化烃罐组、可燃液体罐组、可燃液体的储罐区、可燃气体储罐区、装卸区及化学危险品仓库区无论储量大小均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装置或联合装置、液化烃罐组、可燃液体罐组、可燃液体的储罐区、可燃气体储罐区、装卸区及化学危险品仓库区应至少沿两个方向设置长度不小于两个长边长度,宽度不小于10m的消防扑救场地。消防扑救场地与装置、罐组防火堤、厂房外墙的距离不应小于5m,坡度不应大于3%,且应坡向防火堤;防火堤与堤外地坪之间高差大于1.2m时,应在堤外设置台阶。消防车道、消防扑救场地及其与生产装置、储罐防火堤之间的场地、储罐区之间的场地应采用硬质、不发火花地面,能承载大型消防车的操作使用,不能有妨碍消防车操作的各种架空或地面设施,跨越管沟等的桥梁不得采用无保护的金属构件。现行规范规定液化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的罐区内,任何储罐的中心距至少2条消防车道的距离均不应大于120m,当不能满足此要求时,任何储罐中心与最近的消防车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80m。现实中如遇罐组双排布置,较远罐发生事故处置困难,建议适当减少距离。
4.4 火灾延续时间和消防用水量
建议大、中、小型石油化工企业(含石油库、石油天然气工程、煤化工等企业)火灾延续供水时间分别不应低于10、8、6h。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时间发生火灾次数(大型2次,中、小型1次)和最大设施、装置或储罐发生火灾灭火及冷却用水量之和计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考虑将相邻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供水管网连接。消防水池应设置可供多辆消防车或供水泵组取水和补水的取水口。化工企业附近天然水源特别是地表水丰富的,应就近设置消防取水设施或码头。
4.5 泡沫灭火系统
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和泡沫灭火系统的设置范围应予扩大。500m3以上的固定顶储罐、1 000m3以上的浮顶、内浮顶储罐应设置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和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其他储罐均应设置半固定式灭火系统;甲、乙类厂房、装置、装卸栈台、交换站,应设置泡沫喷淋灭火系统或泡沫栓灭火系统;对于石油化工企业泡沫站的设置,也应根据企业规模、占地面积、末端泡沫发生装置距离等予以多点合理布置。现行规范关于泡沫灭火强度和泡沫用量的理论计算值标准应予以提高,泡沫灭火强度应在现行规范的基础上明显提高,特别是移动式泡沫灭火强度应至少提高1.5倍。泡沫产生器数量应进一步增加,且应均匀布置。储罐液上泡沫灭火系统每个泡沫产生器均应采用独立的供液竖管,在罐体顶部不宜形成闭环分配管,每个储罐要有独立的供液配管,并应引至防火堤外,供液配管应沿泡沫混合液的供给方向设置单向阀,单向阀后设置泡沫泵接合器的连接管,在防火堤外安装泡沫泵接合器。泡沫泵接合器宜与防火堤保持5m以上的间距。泡沫灭火系统的安全性规定应进一步增强。设置泡沫灭火系统的储罐,除浮顶罐和水溶性固定顶罐外,有条件的可采用液下、半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统。固定顶罐、内浮顶罐的氮封系统也可与储罐泡沫发生器的吸风口连接,当泡沫混合液进入泡沫发生器后,也可吸入氮气进行发泡。泡沫灭火系统和冷却水系统安装的闸板阀,其阀杆宜水平安装,防止闸板跌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泡沫灭火系统中泡沫混合液的主干线管径不宜低于300 mm,泡沫站泡沫原液储量不宜低于200t。在厂区设置消火栓的位置同时设置泡沫混合液栓,间距不应大于30 m。同时,泡沫原液储罐应设置快速补液口,并引出室外。储罐喷淋冷却系统不宜直接使用未加过滤的池塘、河流作为水源。
4.6 其他固定消防设施
建议生产装置及储罐区应设置带有自我防护盔甲的固定消防炮、自摆炮、遥控炮(遥控炮应防爆)。室外消火栓管道管径不应低于300mm,室内消火栓管道管径不应低于100mm。装置内部应确保2支水枪能够同时到达任一点,水枪应具备直流、开花、雾化功能。消火栓、消防炮等固定消防设施与被保护对象的距离不应小于15m,并宜结合防火堤或其他墙体设置掩体。
4.7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
石油化工企业应严格执行GB 50493-2009《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并将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探测数据纳入DCS系统,并联动控制相关设施、设备、阀门等。对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探)测器,应规定最低检验、标定时限。
4.8 电气防爆及防静电
石油化工企业具有爆炸危险区域的0区、1区、2区应清晰界定,并对其区域电气和配电线路的防爆等级进行明确,加强防静电设计。门、窗不应采用钢门、钢窗,甲、乙类生产装置内的钢制楼梯踏步、平台等部位均应铺设橡胶铺垫。装置内、储罐区、管廊上敷设的电线、电缆应穿管、封堵,在上述部位敷设的电缆桥架也应严密封堵,且在其内部分段加以严格分隔。
4.9 防火堤
现行规范要求防火堤有效容量不应小于罐组内1个最大储罐的容积,但火灾扑救时,除了泄漏的化工液体外,大量灭火或冷却用水全部流入防火堤,一旦超出防火堤容积,极易产生流淌火。在“6·9”南京扬子石化炼油厂酸水储罐爆炸火灾事故中,砖混结构的防火堤在爆炸及流淌火双重影响下,发生破裂垮塌,导致流淌火蔓延到堤外。另外,由于储罐区未设置隔堤,爆炸破裂后液体流入防火堤,导致堤内其他储罐起火。而“4·22”爆炸火灾事故中的防火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大火烘烤18h仍未发生破裂和垮塌。因此,防火堤容积应适当增加,按罐组内1个最大储罐容积(浮顶、内浮顶油罐容量不减半)的1.2倍计算。现行规范规定5万m3以上的可燃液体储罐区需单罐设置隔堤,建议将标准提高至2 000m3。防火堤及隔堤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防止爆炸时或火灾扑救过程中垮塌。水封井容积和排水管径应能满足事故状态下的排水需求,防火堤内的污水向事故存液池输送宜采用密闭管道,并应经过不少于3次水封到达事故存液池,第一次水封应设置在防火堤内。在防火堤底部应考虑设置带阀门的U型紧急排液管,排液管不应直接穿越防火堤,底部应埋地。
4.1 0 消防用水的收集、处理和再利用
除现行规范已规定的需要设置事故存液池的情形以外,所有石油化工企业均应设置事故存液池,其容积可按一个最大罐总容积或最大装置中的物料体积与消防用水量之和考虑。事故存液池应设置污水快速净化或油污分离装置。事故存液池的位置不应影响灭火救援行动。
4.1 1 增设储罐冷却水的收集装置
为防止火灾状态下储罐冷却水直接进入防火堤,破坏泡沫覆盖层,建议在接近储罐底部位置增设收集储罐冷却水的装置,并通过管道将其直接排至地面。
4.1 2 移动式灭火设备泡沫液的储备
用于移动式灭火设备的泡沫液的用量储备,应按一次最大罐发生火灾和最大流淌火燃烧面积,且按泡沫混合液连续供给时间60min计算,并按6倍的计算量作为移动式泡沫液的储存备用量。
4.1 3 厂区内地下管沟的防火防爆
地下管沟不应横穿消防车道,必须横穿时,应采取防爆措施;应逐段水封,实现油水分流,隔断距离建议缩短至150m,并应采取防止气体窜入措施。检查井的井口应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和氮气或蒸气甩头。
4.1 4 阀门控制
在“6·9”南京扬子石化炼油厂酸水储罐爆炸火灾事故中,爆炸导致管道控制装置失效。“4·22”爆炸火灾事故中,储罐阀门全部设置在防火堤内侧靠近中心位置,事故发生后,关阀断料十分困难。控制进出物料的主要阀门、关键性设备,应采取远程控制和可靠的备用控制措施,或在一定间距采用双阀双动力控制,并设置明显标识,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关阀断料。可燃液体、可燃气体、液化烃储罐进出物料的管道上应设紧急切断阀,其阀门的启闭应具备多种形式,且应置于便于观察和安全操作的位置。紧急切断阀的控制应纳入DCS系统。
4.1 5 危险化学品车辆停车场
现行规范对危险化学品车辆停车场未提出相关要求。如南京江北新区超过50个危险化学品车辆停车场,与周边建筑、明火地点间距不足。危险化学品车辆停车场应按停放车辆的火灾危险性确定其火灾危险性,并与周围建筑保持相应防火间距,危险化学品车辆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每排车位之间应至少保持6m间距,并设置灭火设施。
4.16危险品堆垛和集装箱堆场
应组织对仓储物流行业危险品堆垛、集装箱堆场、非石油产品的仓储区、精细化工及煤化工、盐化工企业火灾事故防控特点进行研究,抓紧制定相关的设计防火规范。
4.17消防站建设
制定《石化企业专职消防队(站)建设标准》,具有一定规模的石油化工企业,都应按其建立专职消防队(站),并配备针对性较强的消防车辆装备及个人防护装备。专职消防队还应配备一定数量熟悉生产工艺、物料理化性质和相关紧急事故处置要求的技术人员。
4.18其他方面
生产装置、储罐等进出物料管及分隔阀门,应在明显位置设置永久性标志。在石油化工企业中,消防水泵等消防动力设备的配电负荷均不低于一级负荷,且宜配备柴油发电机、柴油泵等应急动力源。石油化工企业工艺装置内固定消防炮不能有效保护的特殊危险设备、场所,以及生产介质中有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助燃气体、液化烃,且有效容积超过5m3的设备设施,应设置水喷雾或水喷淋灭火系统。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前提下,主要装置、固定顶罐、内浮顶罐、全压力储罐、管道内等密闭空间都应设置氮气吹扫系统。可燃液体、可燃气体、液化烃储罐区内应综合考虑储罐容量和厂区道路情况储备一定数量的沙袋。
5 强化特殊灾害事故实战能力
5.1 构建专业处置力量体系
江苏省依托6个省级区域性灭火应急中心建设重型化工处置编队,58个化工集中区全部建成化工专业消防队,邻近化工集中区的公安现役消防队提档升级为化工灾害事故特勤处置编队。化工集中区消防队(站)按照灭火、救援、供水、战保、参谋决策等分队编配,装备配备以大功率泡沫水罐车、高喷车、干粉泡沫联用车、大吨位供水车、泡沫输转泵车、化学救援车、洗消车等为主。综合考虑企事业单位的规模、性质、生产危险性等因素,加快制定出台企业专职消防队建设标准。
5.2 提升化工处置实战水平
立足“营区、单位、基地”三级实训平台,建立常态化的“三级”组训体系。立足营区开展实战训练,以装备实操和化工知识学习为主,配备移动式侦检、堵漏等简易模拟训练设施,做到“五知一能”(即知装备名称、知技术参数、知功能用途、知操作程序、知维护方法,能熟练操作使用)。结合单位开展实战训练,加大化工单位熟悉演练频次和力度,实时掌握单位生产、储存危化品的种类、数量、理化性质、生产工艺、阀门管道、处置方法等信息,从战术、技术、编成三个层面,制订完善灭火救援预案,开展联勤联战演练。数字化预案要在大数据平台上实现实时、动态、自动修复和调整。依托基地开展实战训练,建成9大类危化品仓库事故处置训练设施,模拟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现场;建成综合性化工训练基地,建设生产装置、油罐、液化烃储罐事故处置等训练设施;建成移动式危险源专训基地,模拟槽车颠覆、气体和液体泄漏或燃烧。
5.3 提升部队专业处置能力
组织专班开展化工灾害实战测试、人才培养、处置规程、装备研发等专题攻关研究,形成训、培、研一体的能力提升体系。注重实战测试,开展重点化工企业专项调研,准确评估重点部位和风险节点,逐家建立档案;分专题聘请化工专家开展事故处置战术研训;开展单位固定消防设施及力量编成、供水供液、物资调运实测。组织官兵学习事故处置5类实战系列手册,培养专业人才,推进化工专家队伍建设,建立事故处置人才库。规范处置规程。推广应用危化品事故处置应用APP。强化装备配备。
5.4 完善社会联动响应机制
发挥江苏“5+1”区域性灭火应急中心优势,积极拓展战勤保障、应急联动、业务培训等综合功能,广泛汇集统筹各类社会资源。建设区域性战勤保障基地,实行模块化集中投放和输送,确保重点化工区域泡沫液1h投放能力超500t、储备总量达1 000t。建立社会化协同保障机制。与车辆维修、药剂、油料、医疗及餐饮保障等单位签订联勤协议,共享各类保障资源。重点落实灭火药剂生产企业战时调用机制,确保泡沫常备总量超2 000t、4h内投送全省任一指定地点。健全部门应急联动处置机制。推进水上消防站和消防码头泊位建设,深化沿江8市协作联战机制,开展联合演练。
摘要:针对江苏省化工产业单位多、分布广、规模大、发展快的实际,深入分析全省化工产业的消防安全形势及存在问题,结合典型化工灾害事故案例,从预防、处置以及完善现行规范标准三个方面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化工事故,消防管理,事故处置
参考文献
[1]GB 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S].
[2]GB 50074-2014,石油库设计规范[S].
[3]GB 50183-2004,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
[4]GB 50151-2010,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S].
[5]GB 50974-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S].
[6]GB 50493-2009,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
[7]刘晅亚,秘义行,田亮.石油化工园区消防安全规划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5):383-387.
[8]刘静,李莉.化工园区事故分析及消防安全管理[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4,33(11):1343-1347.
关键词:体育项目;体操;安全保护方法
在开展各种体育项目时,安全保护非常重要,有效的安全保护方法能够减少运动损伤。如果出现安全事故也必须及时进行科学的处置。体操、投掷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教学和训练中都可能会出现一些伤害事故,例如,器械脱手、从器械上摔下、撞在器械上等。因此,采取安全保护非常重要,能够更好地保障练习者的安全。
一、不同体育项目的安全保护方法
在体育项目中安全保护共有3种基本方法,分别为自我保护、利用器械保护和他人保护。他人保护指的是安排专门人员在合适的位置上对练习者的动作进行观察和指导,以便能够及时帮助练习者纠正动作、摆脱危险。利用器械保护指的是使用海绵垫、护套等器械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自我保护指的是练习者在意外发生时随机应变,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摆脱危险,避免受到伤害。
在体操运动中,常用的保护器材包括海绵坑、海綿包、海绵垫、护掌等等。要正确地使用这些保护器材,以免使用不当反而造成运动损伤。在利用海绵坑时要注意摆放合理,避免练习者摔到海绵坑的边缘。如果要练习有较长助跑距离的动作还应该预先量好步点。海绵包主要是用来缓冲练习者落地的冲击力,要注意避免海绵包造成练习者崴脚,可以在上面加上一块垫子,并且选择准确的摆放位置。压缩海绵垫是最常见的保护器材,垫与垫之间要衔接紧密、不要出现缝隙,根据相应的规则来摆放海绵垫,保障其能够发挥保护作用。在体操的单杠、双杠项目中还要使用护掌,以免练习者手掌损伤。
在体操运动中减少和防止运动损伤的主要方法是自我保护。无论是正式比赛还是平时练习,都可能会出现一些小失误,小失误致伤的概率较低,但如果酿成大失误,就可能造成危险。体操练习者要掌握科学的自我保护技能,首先要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例如颈部、头部。当出现失误时可以利用抱团紧小腿、低头的姿势来减少伤害。
体操运动者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自我保护方法:(1)利用
运动惯性进行自我保护。练习者可以利用惯性进行下蹲、滚动、团身、曲臂的动作,这是为了避免头部直接着地,通过全身肌肉的紧张使地面冲击的力量得到减缓。(2)改变身体姿势。如果出现动作失误,及时改变身体的姿势,以免头部着地而受伤。(3)跳下器械或者停止练习。如果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有动作失去节奏、机械故障、护掌断裂、手滑等问题,可以立即跳下去接或者停止练习。如果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到身体不适也要立即停止练习。(4)握住器械。如果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松手会有危险,那么就要紧紧地握住器械,以免摔伤。如果在器械上动作时发现一只手脱手,另一只手必须紧握不放,避免自己被甩出去而受伤。
在投掷运动中,练习者同样也要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例如,在进行抛掷练习时必须掌握一定的高度,如果抛掷失误,要及时躲避,避免误伤自己或者他人。在开展投掷教学之前,教师就必须向学生讲明运动的规则,例如,实心球的投掷练习中,要让学生开展圆内自有运球游戏,就要对学生提出“不碰人、不丢球”的安全性要求,防止跌伤、砸伤、碰伤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不同体育项目的安全事故处置手段
在各种体育项目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尽管小的失误造成安全事故的概率较低,但是如果练习者的安全保护不当,或者失误过大,也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较轻的安全事故包括拉伤、肌肉抽筋、关节损伤、擦伤、挫伤等,严重的安全事故可能会出现呼吸紊乱、骨折、严重休克甚至死亡。田径、体操、投掷以及各种球类运动都可能会出现安全事故。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在场人员要立即向教练或者老师报告之后,立即通知校医赶来处理。校医要对伤者采取基本的处置措施,先对伤者的情况进行了解,并对伤情进行判断,再进行急救。如果情况复杂或者情况紧急还要上报校领导。如果校医难以治疗或者不能判断伤情、伤情过于严重的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者送入医院进行检查和急救。在发生安全事故之后要第一时间通知练习者的监护人,并做好安慰工作,以便作出下一步的紧急救治决定。如果安全事故过于重大要立即上报上级部门,如果是由于器械故障原因或者教师、教练没有尽到应尽职责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学校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及时报告保险公司。学校要指派专门人员前往医院探视伤者,掌握伤者的恢复情况。
本文以体操为主,简要介绍了体育项目的安全保护方法和安全事故处置手段。在体育项目的练习和比赛中出现一些失误在所难免,为了避免这些失误造成练习者的人身伤害,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保护方法。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必须妥善处理,尽量减轻练习者受到的伤害,不计一切代价挽救生命。
参考文献:
[1]王敏,王学文.再谈体操教学中保护与帮助的运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12).
【石油化工事故处置】推荐阅读:
兰州石油化工学校05-27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工认识实习报告10-08
石油化工管道安装论文06-30
石油化工行业污水处理11-11
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执行情况自查报告06-15
化工安全事故及分析06-10
石油集输过程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对策11-17
山东德州化工厂爆炸事故案例分析06-2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11-14
化工化工职业规划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