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风格与服装设计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上的一个概念,“意”指主体情思,“象”指客体物象。服装意象,是设计主体在从事与服装相关的活动中所生成的,集知、情、意于一体的心理活动。在服装设计中,它包括服装设计中“象”的直觉感受、服装设计中“意”的情感显现,服装设计中“意象”的交融升华三个部分。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建筑风格与服装设计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建筑风格与服装设计论文 篇1:

论电影文化对服装设计的推动作用

一、何为电影文化

“电影”与戏剧、音乐、建筑、美术、戏曲、广播电视、艺术设计构成了我国的八大艺术门类,是独立的艺术门类,由人物、故事情节、人文关怀等元素构成,包含了多种艺术形式如音乐、美术、建筑、设计等,形成了新的综合艺术形式。虽然经常和电视统称为有画面、有声音、有情节的影视艺术,但区别于电视艺术。从面对受众来看,电影一般是独立电影公司发行,针对院线观众定期定时播放的观影方式;从表现手段来看,电影有别于以还原生活为主的电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区别并超越现实的艺术呈现;从侧重内容来看,不同于电视的题材取材于现实、回归于现实的保守性,电影更具有艺术表现性,体现的是对生活精神与意义的提炼。“电影文化”则是对这种提炼的理论探讨。电影文化呈现的是主流立场鲜明的文化价值判断,在表现形式、叙事能力、技术创新及类型探索上有自己的文化内涵。主流文化价值体现在影片中,它也决定着人们在各种领域的价值判断。

二、服装设计要点及发展

服装设计属于艺术设计门类的一个分支,设计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我们俗语经常说“衣、食、住、行、用”,其中衣就是排在第一位。我们穿上衣服不仅可以遮体御寒,得体的穿着也能为自己加分起到装饰和美化的作用。在国际潮流中,服装等同于时尚,英文翻译也将服装称之为“Fashion”,因此,服装也伴随着流行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状态下,开始追求精神物质享受,对于“衣”也有了美的渴望。服装设计就是在这种状态下诞生的设计行业。它包含了对象、目的、时间以及地点和场合5个要素。是在考虑了被设计者的自身条件(如身高、体重、肤色等)和附属条件(性格、职业等),对特定人群特定使用场景进行的服装设想与构思,要具体地量体裁衣。设计场合分为街道经验丰富的裁缝师傅的手艺与工厂的专用设计师设计的成批量生产的服装,近些年随着社会发展,外来设计思想的涌入,人们对于个性化的追求,越来越多的独立设计师从初出茅庐到成立自己个人品牌服饰。

服装设计根据不同的穿着时间与场合,分类有春夏秋冬装以及职业装、运动装、泳装、礼服等;根据不同人群与材质分类有男装、女装、童装等以及皮革、丝绸、棉麻等。在这些分类里面,面料属于服装设计的载体,它与科学技术有直观联系,除了有实用功能,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通过面料的质地、色彩和触感同样能够带给人们视觉与触觉的美感。

三、电影文化对服装设计的推动作用

电影文化作为传播媒介对服装设计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推动作用。作为独立传播手段,电影是经过了艺术处理的高度浓缩以及概括的表达方式,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数量多的特点。随着新时代背景下多媒体的发展,短短的120分钟,电影给我们呈现了集视觉、听觉、体验为一体的综合盛宴,由于传播方式的多种多样,电影带给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大,相比电视而言,钟爱观赏电影的人对电影制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一部电影的制作也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精雕细琢,比如剧情的跌宕起伏、场景氛围的营造、电影表现的技术手段、人物角色的精细刻画或是电影中人物衣食住行所代表的剧中时代的典型特点。同样,电影中所引领的时代特色也潜移默化影响着观众,从剧中的建筑风格、室内的家具特色、交通工具及电子产品、人物的妆面及服饰会让很大一部分人争相模仿。以韩剧为例,近年的韩剧在我国的市场份额增大,通过韩剧我们了解到了韩国主流的服饰文化,剧中男女主角的各种风格的时尚装扮成了我国不少人群的服饰潮流指南,甚至有消费者直接做韩国产品代购,包括化妆品及电子产品也引领着整个市场,根据调查发现,在淘宝、魅力惠等我国几大主流购物网上都划分了韩流风的版面,韩流服饰大量引进,同时也对我国本土的服饰设计提出了思考。当然我国也有很优秀的服饰代表的影片,如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得主是张曼玉饰演的《花样年华》中的服装设计,片中的旗袍也达到23套之多,衬托出了张曼玉婀娜多姿的人物形象,自影片播放之日起,全国立马掀起了一股旗袍风,新古典旗袍设计在这种氛围中茁壮成长,同时也扩展了服装设计中的旗袍设计特色。

电影构成元素中的主体——人的塑造是影片的主线,与人相关的服饰也成了经典之制作,因此,在很多著名电影颁奖奖项上专门设立了最佳服装设计奖,如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是为了鼓励在电影中做出优秀服装设计成就的奖项,而且自奖项诞生起,大部分获奖的电影也在奥斯卡中拿到最佳影片奖项,由此可见,服装设计在影片中的重要性,对于影片中服装的准确把握决定了主角的人物塑造,如第78界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服装设计”是由章子怡主演的《艺妓回忆录》获得,片中的服装总数更是达到了250套之多,服装设计由量的积累达到了质的飞越,也把章子怡饰演的角色转变衬托的更加经典。

(一)电影文化刺激消费,推动服装市场,促进服装设计行业发展

电影文化的兴盛,不断吸收着不同艺术门类的精华,也带动了很多相关产业,也很早就形成了特定的影视服装设计,热门剧中男女主角的服装衬托着人物角色,往往人物出场时还没开口,观众直接就会被主人公的衣着气质所吸引,剧中整体服装的基调符合并引领观众的审美,甚至配角的服装款式也会在购物网站的热搜中出现,好的服装设计师需要通过经典的电影打开市场,好的电影也会让人们更加关注服装。出于对热播电影的喜爱,观众热衷于对剧中人物服装的模仿,一时间该服装款式成了爆款,需求不断扩大,相应品牌类型的服装需求也逐渐扩大,市场在扩大,对于服装设计的需求也逐渐增大,对服装的搭配、面料及款式要求越来越高。在电影事业的影响下,服装设计具有时效性,更新很快,但是当服装设计遇到怀旧电影,设计风格又会回到当初的样式,我们叫它怀旧风。身处于凸显个性化的时代,人们又不断追求在模仿中寻求创新,电影文化无形中很大程度影响了消费者的审美并推动了服装设计行业。

(二)电影文化影响服装设计发展,引导服装设计趋势

电影文化的题材有很多种,比如历史剧、喜剧、科幻剧、时装剧等等,不同的剧中塑造的人物角色不尽相同,相对应的服装也必须建立在理论依据上进行设计,比如年代剧里面讲述宋代的故事,就必须查阅宋代的服装特点进行剧中人物服装的设计,这需要对服装设计史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喜剧中烘托角色轻松搞笑的人物特色而进行的服装设计,必须是明亮清新的颜色搭配。根据剧中人物特色需要营造的氛围,服装面料也需要有所研究,比如最近上映的《灰姑娘》中主角在剧情高潮时舞会中所穿的纱裙已经让很多人惊叹不已,早已熟悉的剧情让观众在海报前驻足观赏的是灰姑娘身穿层层叠上的蓝色纱裙,灰姑娘每走一步、每跳动一个舞步,满满点缀施华洛奇水晶的层层衣裙都会飘动在空中,就像羽毛一样轻,有多少人都是冲着这条裙子看的电影,就是为了享受视觉的盛宴。看过电影的人会觉得从里到外有12层的纱裙一定非常重,实际上服装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已经想到这个问题,试了很多种面料,有真丝、尼龙、聚酯纤维等3种以上不同的面料,需要达到层叠却又轻盈有生命力的效果,这无疑又成了服装设计中一个成功的案例。电影中的服装设计既是对现有服装的颜色、款式、面料的借鉴,也是未来服装设计的雏形和探索。

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电影文化也将引领服装设计向多剧种、全方位、科技化、时尚化方向发展。

作者:闵悦

建筑风格与服装设计论文 篇2:

服装设计中的“意与象”

摘要: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上的一个概念,“意”指主体情思,“象”指客体物象。服装意象,是设计主体在从事与服装相关的活动中所生成的,集知、情、意于一体的心理活动。在服装设计中,它包括服装设计中“象”的直觉感受、服装设计中“意”的情感显现,服装设计中“意象”的交融升华三个部分。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服装设计;意象;意境;美学特征

中国古典文论中最早论及“意象”一词的是《周易》:“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意象,在《辞海》中是指“主观情意与外在物象融合的心象”。意象,也是形象与情意的契合,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是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意象”也称“审美意象”,是想象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发,而在设计师头脑中形成的服装形象显现。意象又为“表意之象”,是理性思维和抽象观念主导下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艺术反映,是作者以象征手法创造的艺术形象。意象还是融合了设计者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也就是设计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合一体的艺术形象。意象美是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核心部分。它是形态美基础上的延伸,讲究提炼内在涵义。意象美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也可看作中国美学的三个层次,即以象喻意,象外之意,意象交融。

服装,从它一出现,就与人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服装是人们生理、心理的需求体现,它具有保护、装饰、精神等功能。保护功能涵盖了遮羞功能与实用功能,遮羞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要求,是服装起源的根本之一。装饰功能,服装起到了美化形象的作用。精神功能,服装是心灵与外界对话的形式。服装的所有功能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设计者必须通过一定的造型、色彩、材料、意念、情感等要素来体现,服装构成形态的各要素之间也会相互影响与渗透。服装设计中的意象是设计主体在从事与服装相关的活动中所生成的,集知、情、意于一体的心理活动。在服装设计中,它包括服装设计中“象”的直觉感受、服装设计中“意”的情感显现,服装设计中“意象”的交融升华三个部分。

一、现代服装设计中“象”的直觉感受

“象”即形象,客体物象。“象”就是设计者对物象的直觉感受。康德在其著作《判断力批判》中就对形象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在这种形象的显现里面,可以使人想起许多思想,然而又没有任何明确的思想和概念,与之完全相适应……。”服装作品内容中的“象”包括外部形象、内部结构,二者总是结合在一起的。在服装设计中可以将其分为外在形式和内在形式。外在形式又称为造型元素,是指组成客观事物的外形的形式要素,如点、线、面、体、色、质等,还包括这些要素的物理属性,如线的长短、粗细、曲直、疏密;色彩的冷暖、膨胀、收缩、前后;质感的细腻与粗糙、厚重与轻薄等等。内在形式则是指将上述这些要素按一定规律组合,来完美呈现内容的组织结构,其中包含对称、均衡、对比、渐变、重复、点缀、主次、统一等等的形式构成。具体表现在服装的色彩、面料、款式及其造型的形式美法则。例如我们通常会看到自然界中的一些动物如虎、豹、斑马、蟒蛇等毛皮的纹样,或是以抽象夸张的手法演绎,或是直接动物原皮的采用,出现在裙装、外套、大衣、手袋、箱包以及服装配饰上。而这些设计灵感实则是来源于大自然最表面的“象”——动物皮毛中所带有野性与冲击的纹样。设计大师伊夫·圣·罗兰曾以郁金香花型为灵感而设计的裙装,将衣服的廓形与郁金香的形状进行巧妙的融合。

又如,由于服装与建筑造型设计在本质上同属于三维空间设计,所以一些服装设计师通常会在设计中借鉴建筑形象,其中一些借鉴有机的形式、变化的曲线和比较柔和的外轮廓,被称之为“软建筑风格”。而另一些则借鉴了简洁与对比强烈的几何建筑造型,被称之为“硬建筑风格”。服装的立体感与建筑的体量感,都能使人在三维空间中感受到一致的空间存在感。服装造型在借鉴建筑样式的同时使服装造型在比例、廓形、结构和细节上产生了丰富的直觉感受。服装设计中的“象”在“崇尚自然”的同时不仅注重自然中万物所呈现的造型、色彩、纹样、肌理等,更应注重其物象在创意设计时,注意对自然物象进行提炼和概括,或将自然物象分解、重构。同时注意自然物象与人体的关系,让自然物象与人体完美地结合起来。

二、服装设计中“意”的情感显现

“意”即意义、含义,主体情思。在服装设计中,“意”引申为设计情感的体现。情感不仅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客观环境的直接反应状态,还折射出人的价值观。英国著名诗人托马斯·艾略特曾说过“要用艺术形式来表现情感,唯一的方法是设法寻找客观应和的事物,……而且当那些外在的事物置诸我们的感觉经验之时,须能立刻直接唤起人们内心相同的情感的东西。”由此可以看出形式成为了情感表现的一个载体,而情感就是作品的本质内容,它具有精神性和物质性。正如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缀满绣花和垂吊的流苏、打满粗褶细褶波西米娅风格服装,表现出嬉皮士们热爱自然、和平、轻松与浪漫以及叛逆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他们对自由的向往,以及他们对美丽姿态自由的肆意的渴求情感。

人类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设计者对情感的分类可依据其主观体验的性质划分,也可根据其客观内容投影在人的主观世界中的客观关系来划分。如从情感对象上可分对自然的情感、社会情感、审美情感等,或侧重主观感受的抽象化,体现为形式感、和谐感、超越感、自由感。或侧重客观内涵的具体化地体现为亲情、友情、爱情、乡情、民族情感、阶级情感、认同感、爱国主义情感、世界情怀、人类中心主义等。换言之,由近及远的血缘情感、亲缘情感、地缘情感。如中国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袒胸露腹的着装,表达他们对社会的蔑视和放逸情怀;唐代仕女的富丽华贵着装表现了当时时尚的博大胸怀与优雅气质;而在上世纪70年代的西方社会,以伦敦街头年轻人为代表的一身穿着镶满铁钉、大头针的皮夹克,破洞牛仔裤,高筒皮鞋,染着彩色鸡冠头造型夸张的新新人类的所谓 “朋克”文化,则体现出他们反叛社会、反传统的极端意识。

现代服装设计在表现客观世界时不是简单地再现,也不是对可视物象的照搬复制,而是设计设计者对客观世界“意”与“象”表现,是设计者内心的写照,是设计者向人们袒露宽广的宇宙胸怀的载体,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情与景、物与我两相交融的产物。

三、现代服装设计中“意象”的交融升华

意为内在,为人之所思,所欲表达者,象为外在,为人之所能借助的表达方式。两者的关系就是,意借象来表达,是象的目的与内涵,象是意的具体表现,是意的寄托。服装设计是人类用情感和想象,以审美判断的标准把握世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意象不同于“具象”,却离不开“具象”,意象在于它把对生活表象的描述引申到对生活深层的探求,需要在具象的刻画中强调人的历史内涵和内心的精神。意象主张通过“象”来追求主体的精神情趣,在追求中使服装设计灵魂得到提升与净化。“意与象”内外统一才是服装设计的最高境界。国际优秀的服装设计既能够展现出良好的服装形象,同时又可以形成情感上的感召力,以击中消费心理,激发消费者产生情绪上的共鸣。正如国际各大时装中心的服装品牌与设计师所呈现的不同风格与气质:纽约的简约、巴黎的奢华、伦敦的前卫、米兰的高雅。而正是这样的气质在情感上与消费者产生共鸣,使消费者成为其忠实的追随者。

意是虚无飘渺的东西,象就是其载体。服装作为艺术形象,可以表达设计者所要传达的意。如若服装设计作品没有超以象外的艺术效果,意就是不深远的。意象是介于物象和艺术形象中的一个环节,是消融着认识因素的心意情状,其中包含了理解、情感、想象、表象等诸多因素。设计师川久保玲的“body meets dress”设计、三宅一生(IsseyMiyake)的折皱装设计,以及候塞因·卡拉扬的蜂巢设计,无论是材质还是设计都打破了传统的服装的设计模式,转向对材质的体积探索,通常用不对称的结构处理,打散服装常规分割布局,在人体与服装空间中探寻不稳定性的视觉错乱,来创造一种全新的服装面貌。在无关“外形”的意识主导下,让“神似”的主观意象发挥得淋漓尽致。正如法国罗兰·巴特所说:“任何一个特定的物体都有三种不同的结构:技术的、肖像的和文字上的;相应的也应该有三种‘转换语’供人们支配:从真实到意象、从真实到语言以及从意象到语言。”服装设计也具有这三种结构,从真实到意象到语言的交融升华。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上的一个概念,而“意”与“象”两字是两个并列的概念。“意”指客体化了的主体情思,“象”指主体化了的客体物象。“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意象即“意”与“象”这彼此生发的两个方面的相融和契合。所谓意象是与实象相对而言的,即不是设计者客观描摹现实的再现性形象,而是“意”中之像,是由设计者的感觉,想象和表现意图所呈现出来的形象。服装设计意象作为统一概念,其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指设计者运用形象思维创造出来的心物相契、虚实统一、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形象;其二指在审美中,“意”与“象”交融合一,升华所成就的服装表象。服装意象设计的情感体现是服装构成要素意与象之间艺术化后的审美张力的释放,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合力构成”。整体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服装意象设计以是要提供一个完整的包括人体形象和服饰品在内的整体视觉形象。各个要素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将意、象、形、神等各种艺术效果体现出来,产生一种完整的情感气氛和深刻的精神体验。在服装设计中应充分体现意与象的魅力,展示其神韵,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言有尽而意无穷。设计主体应追求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言外之旨,方可把握服装设计的内在精蕴。

(责任编辑:徐智本)

作者:徐蓉

建筑风格与服装设计论文 篇3:

筑梦、缘梦:学校服装设计社团活动刍探

摘 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福建省厦门五缘实验学校创新发展特色校园文化,让学生通过服装设计社团的实践活动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服装设计社团;美术素养;个性;创意

初中阶段学生正值青春期,思维活跃,主观意识强,表现欲望强烈,拥有自己对美的感受、对时尚潮流的感知。福建省厦门五缘实验学校针对学生对美的追求,创新发展特色校园文化,开办服装设计社团,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充分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美术学习自信心,提升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一、筑梦之初——从志同道合开始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福建省厦门五缘实验学校创新美术课程教学形式,积极发展特色校园文化,开办服装设计社团,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在服装设计社团中实践创作,表现自我,设计属于自己的百变服装,开启对服装的寻美之旅。

二、探梦路上——不断尝试与改变

社团开设之初,社员急于买布料缝制衣服。学生的心浮气躁是教师遇到的第一大问题,无论教师如何强调欲速则不达,学生的创作热情都十分高涨,特别希望能在短期内做出服装,实现自己的创作理想。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尊重学生自发的探索活动,并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与学生一起策划他们所探索的相关活动。因此,教师尝试让学生借助1:1的模特衣架,用大块的布料进行裁剪、缝制,并在学校艺术节上进行现场走秀。这是服装设计社团在学校的第一次展示,虽然效果比较理想,但教师经过反思,还是发现社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手绘基础一般、服装的款式没有特色、针线功夫不到位、剪裁手法不熟练等。发现问题只是一个开始,寻求解决方法才是探索路上的重点。于是,教师带领学生做了诸多尝试。

1.尝试一:手绘服装效果图

只有夯实基础才能为后续的独特设计做准备。教师重点夯实的是学生手绘服装效果图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人体的基本比例,明确自己的设计观点,而这也是服装设计的第一步,其次才是服装的款式、图案和色彩的设计。

学生的手绘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采取了如下的训练方法:第一,将教室的玻璃当成拷贝机,引导学生拷贝服装模特的基本站姿图,感受人体的基本比例,让学生进行基本站姿的临摹。第二,训练学生手绘简单的服装褶皱。

2.尝试二:不同创作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从平面到立体的转换是服装设计的必经之路,在1:1的服装设计中,裁剪和缝制工序是重点和难点,于是教师让学生设计制作服装小样,让服装小样的人台成为学生的小模特。教师让学生从创作材料入手尝试设计制作服装小样。第一,开设扎染课程,拍摄“扎花宝典”微视频,让学生学习扎染的不同扎花方法,感受不同力度、不同方向的扎花产生的神奇多变的图案。鼓励学生利用扎染布料独一无二的图案,选择合适的角度融入服装小样的设计制作中。第二,收集生活中的旧纸张,如包装纸、环保纸巾等,回收再利用作为服装小样的设计图纸。第三,旧衣服的回收利用。让学生选择旧衣服中比较独特的部分重新裁剪、缝制,巧妙改造成新的服装。

3.尝试三:源于生活,探索服装图案设计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尝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服装图案设计的元素,如打印几款不同风格的服装设计图案,将其中适合设计图案的部分镂空,然后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些图案在校园里寻找创作灵感。学生尝试把镂空的部分放在平时随处可见的地方,透过镂空部分感受不同的图案组合形成的不同的服装设计风格,以及带来的不同的视觉盛宴。创造意味着突破,更传递着新的设计理念。于是,校园中的花草树木、风景特色等都成为服装社团最好的创作题材。

以植物为题材的图案设计:例如学校的心鉴池中有荷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写生,提取荷花这一创作元素,运用到不同风格的服装设计中。春去秋来,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各异的形态也不失为好的创意元素。

以动物为题材的图案设计:例如学校心鉴池中的金鱼可以成为图案设计的题材。还有的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作为设计的对象,如凤凰、孔雀等。学生从这些对象中提取有代表性的局部,并对其进行概括和整理,融入服装图案设计中,形成全新的视觉形象。

以文字为题材的图案设计:文字的设计是服装图案设计的另一大突破。校园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是他们熟悉的场所,教师尝试引导学生从校园文化入手,进行相关的设计,如校徽图形、校训、学校楼宇名称、校园活动场所的名称等。有的学生把学校的建筑风格和校园VI主色系提炼出来,融入到校训的设计中,极富有特色。有的学生利用卡纸剪出T恤的形状,并把设计出来的图案或画或粘贴上去,形成简易的样衣,充分体现服装图案的设计理念。

美术活动是富有情感的活动,只有赋予了情感,才能更好地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当学生的服装设计基本功逐渐扎实之后,社团辅导教师提出一个“实现我的魅力衣橱”的设想。学生积极抓住这次实现梦想的机会,创作欲望瞬间爆发,主动翻阅各种资料,关注生活中各种对象的造型,搜集各种各样的面料和装饰物,充分将可以利用的因素融入到设计中。然后,教师让学生整理各自的服装设计作品,策划了一次小型的成果展,并设计了专属于社团的标识、富有社团作品特色的海报,最重要的是分类布置了“魅力衣橱”,服装设计社团以全新的面貌再一次进入全校师生的视线。通过这次活动,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再一次被激发。学生的兴趣才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只有感兴趣才有创作的欲望。

三、缘梦愿景——种下希望的种子

艺术是永无止境的,藝术创作更是没有最高点。飞速发展的社会让一些人逐渐淡忘了优秀的中华传统艺术。教师积极引导服装设计社团的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积极把传统元素融入服装设计,让学生在追寻时尚潮流往前走的同时,也不忘传承传统艺术。在继续探索的道路上,服装设计社团师生初步的愿景是把传统的剪纸、农民画等作为服装图案的探索之一。教师带领学生实地感受民风民俗,然后用画笔记录下来,整合成具有特色的图案,运用到服装设计中。

四、结语

总之,服装设计社团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应给予学生全新的美术学习体验,让学生不受束缚地创作和探索,不断丰富审美认知。校园文化、传统文化的渗入拓宽了学生创意实践的渠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探索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路上,福建省厦门五缘实验学校一直致力于让学生成为艺术创作的主体,不断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任娜.物尽其用——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综合材料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

[2]孙君彦.以积极情感为切入点,提升初中美术教学成效[J].吉林教育,2020(01).

[3]许丽青.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学生美术创作潜能的实践[J].广西教育,2018(45).

[4]俞晓红.传统与流行相结合 增强美术教学有效性[J].山西教育,2017(12).

[5]邵利萍.初中美术教学中创意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06).

作者:柯静缘

上一篇:安全工作季度总结(通用3篇)下一篇:学生会纪检部工作总结(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