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教学风格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教师教学风格(推荐8篇)

幼儿园教师教学风格 篇1

摘要:教学风格是教学理论中新的关注热点。布朗芬・布伦纳借用人类发展生态学的的观点。将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系统分为宏观系统、外展系统、中间系统和微观系统的方法,探讨幼儿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能够较好地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深入认识教学风格。幼儿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因素在宏观系统层面是社会现实.在外展系统的是师生关系,基于中间系统的是园所环境,而微观系统是教师自身的特征。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学风格影响因素

关于教学风格的概念,目前有多种认识,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有人认为,教学风格是在教学中经常而稳定地表现出符合规律性和个性的教学艺术活动的凝结物和结晶品;是在适合自己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经过艰苦的反复实践,而最终形成的既具有个性魅力又具有稳定性的教学风貌;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个人特色的风度和格调;是教师的教学个性或特色。从上述的各种教学风格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认为的教学风格大都是从“教”这个角度来说的,并没有涉及其他对象和方面。而在《西方教育词典》对教学风格的定义则有所不同:“教学风格通常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不同的关系和建立各种社会风气的方式方法。”将师生关系和社会风气列人了教学风格里。但是不论教学风格的定义究竟如何,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因素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教学风格形成过程中不可能脱离物质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可能脱离历史文化的制约,不可能离开人的个体特征。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人的发展就是在一个层层叠叠、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中发生、发展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的函数。他将生态环境分为宏观系统、外展系统、中间系统、微观系统这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动营销的网络。每个系统及其与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影响。幼儿教师形成的教学风格是在该系统环境中形成的,通过这个过程幼儿教师逐渐形成在不同程度上解释环境特性、参与环境的活动、维持或改变环境的动机与能力,从而在系统互动中实现教学的高度艺术化。下面笔者从宏观、外展、中间、微观系统对影响幼儿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宏观系统―社会现实

宏观系统是个体所处的整个社会的组织、机构、制度和文化背景。宏观系统中的社会组织、机构是有形的,属于“硬件”;文化则是无形的,属于“软件”。教学风格的形成既离不开社会时代背景的“硬件”设施,又离不开文化“软件”这些“硬件”、“软件”提供了幼儿教师形成自身风格的最重要的外部生态。

任何时代中教师的教学行为都不是纯粹的个体行为,而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行为,因此,必然要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教学风格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个体心理因素与外部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矛盾运动过程。

1.社会经济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社会经济对教学风格的影响首先是通过对教师观念的影响来实现的。随着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种经济关系的改变。人们的行为就会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例如我国在将幼儿教育机构推向市场之后,为了生存和利益,幼儿园要讲质量、讲效益,教师相应地必须认真研究市场,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现实的需要。随着对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幼儿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也逐步地由灌输转向重视通过游戏、通过活动对儿童进行教育。

2.社会文化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传统观念、伦理道德、思维模式等,都在潜意识中影响着教师风格的形成。我国一直强调尊师重道,强调因材施教,这对教师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无论是有价值的还是没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思想被教师广泛接受,对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他们的教学风格的形成起到深远的影响。有些优秀教师就是因为在教学中深刻领会、灵活运用了这些思想和主张,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我们现在提倡要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兴趣、能力、爱好。这些观念正在逐步地渗人幼儿教师的意识之中,逐渐被广大幼儿教师接受,促使幼儿教师从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中走出来,走向儿童中心的教学风格,注重“一切从儿童出发”。

二、外展系统―师生关系

外展系统是指个体并未直接参与其中的一个或更多的环境,但这些环境中所发生的事件与个体成长的那些环境中所发生的事件产生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间接影响个体的发展。对于幼儿教师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来说,师生关系可以视为外展系统。

师生关系是构成教学风格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方式及其相互关系是构成教学风格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教学风格的考察,涉及幼儿在幼儿园与教师之间的互相配合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情况、教师在活动中常用的管理模式、活动中的心理气氛等。而这些内容基本上都反映了师生关系的情况。

师生关系也是形成一定教学风格的条件和依据。从幼儿园到大学,师生关系由慈母型发展到教师型再到导师型。与此相应的教学风格也表现为教导型、指导型和引导型等。这就说明了优秀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一定都是在“吃透”了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所做出的一种最佳选择。

三、中间系统―园所环境

中间系统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个体直接参与其中的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间系统是由直接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除了现在的联系外,一些内隐的联系也会影响个体的发展。幼儿教师在形成教学风格时的中间系统主要是身处的园所环境。

1.幼儿园的管理

有些幼儿园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时候,设立一个模板,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去做,认为和优秀教师做得一模一样那就是成功的教学,就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所有教师的教学风格趋同,或者说并没有形成特色。而目标设置合理,有着完备的考核评估奖惩制度,将会形成一种推动教师主动钻研业务,不断改进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这对教学风格的形成显然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量。

2.园所的经济状况会影响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

随着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条件的重要途径。对教师来说,能否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熟练地使用各种电化教具,已成为教学行为中一个极富时代特征的.崭新的组成部分,而这对教学风格的形成有不容忽视的意义。然而,在实践中,这些先进设备和教学手段的使用直接受到园所经济状况的制约。经济效益好的幼儿园也许会添置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帮助教师组织活动,进行教学,但是条件不够好的幼儿园则有心无力。这将不利于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

3.教师群体与人际关系

在幼儿园组织系统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类型的群体,如教师群体、家长群体和领导群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等。在群体条件下,个体的心理与行为会因为群体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些不同于个体条件下的明显特点,形成群体心理效应。如果在幼儿园里,某些教师积极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技巧,不断补充新知识,则其他教师也会效仿,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风气,力争教出自己的特色,这就是群体的促进效应。

人际关系的形成是人际交往的结果,而某种人际关系一旦形成,对人际交往就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幼儿园中,对教师教学行为及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的人际关系主要有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教师如果有机会与风格类型不同的优秀教师一起交流切磋,相互学习,必然会起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的积极作用。这也是促使教学风格不断发展和更加完美的重要途径。而上下级关系则对教师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态度有影响,正常、和谐的上下级关系有助于形成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心理气氛,使教师能够安心工作,一心一意钻研业务,这就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风格的形成,反之,就会给教师造成极大的精神负担,从而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态度,这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风格的形成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四、微观系统―自身的特性

微观系统是发展中的个体直接接触的和产生体验的生态环境,是个体对自身从事的活动、承担的角色及人际关系的真切感受和经历。所以,教师的心理基础、教学经验、教育观念等都属于微观系统。

教师的心理基础包括教师的认知、意向特点和个性特征。教师的认知特点,如感知觉的能力与特点,思维形式的特点,思维的灵活性,是属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观察力的敏锐程度,记忆特点,言语的表达方式,等等,都与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有密切的关系,教师的意向特点、情感的丰富程度、情绪的控制能力、意志力的强弱、持久性等,也是构成教学风格的重要因素。

教学经验是教师在执教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有关教与学的感性或理性认识和处理教学问题的行为方式。有些教师虽然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并不一定都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教学经验确实是形成风格的一个必要因素。一般来说,有着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从教的时间都比较长,实际上,考察一个教师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的参考标准就是执教的时间长短,一般认为从教以上的教师开始具有自己的风格。

观念是指导行动的向导,没有信念的教师无法坚持自身的行为,更无所谓形成自己的特点。刘晓东博士认为有着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教学风格。一个坚信“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教师不可能形成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教学风格,而一个认为儿童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教师可能更易于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来对儿童进行教育。

幼儿园教师教学风格 篇2

1 Students’Cognitive Style

The idea of learning style comes from general psychology.It refers to the characteristic ways in which individual orientate to problem-solving.(Ellis,1994)Individual’s learning style is less flexible.

Cognitive styl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earning style,which includes learning strategy.Learning strategy refers to a series o steps learners adopted to achieve learning goal.It is formed gradually in the long-term learning activity,which individual based on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is influenced by social environment and education,therefore,the factors if constituting learning style are physiology,psychology and society.Among them psychology includes cognitive,emotion and motivation etc.Cognitive is virtually the embodiment of one’s cognitive style in learning.Its manifestations are perception,attention,thought,memory which individual responds outside information stimulation and problem-solving.Contemporary cognitive psychology believes tha learning is the process of processing information,from this poin of view,cognitive style is learning style.Each learner’s cognitive style is unique and stable,teacher should analyses and researches every student’s cognitive style,work out appropriate teaching style,teach them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in order to promot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ir quality.

One’s cognitive style generally operates in an unconscious manner,that is,while an individual may be aware of the outcom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cess he or she is often unaware of the mental processes used to acquire,analyze,categorize store,and retrieve information in making decisions and solving problems.

In most situations,cognitive styles and learning styles are used interchangeably.Generally,cognitive styles are more related to theoretical or academic research,while learning styles are more related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s.A major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terms is the number of style elements involved.Specifically,cognitive styles are more related to a bipolar dimension while learning styles are not necessarily either/or extremes.Cognitive/learning styles measures conventionally lie somewhere between aptitude measures and personality measures.

Field refers to the situation surrounding,which can influence people’s perception in varying extent.Field independent and field dependent are a group of cognitive styles which are divided in terms of the extent influenced by situation.Field independent is that individual depends on the internal referents in his or her own life space and from his or her point of view to obtain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Field dependent is that individual relies on the external referents in environment surround him or her to define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by external stimulation.The two categories of cognitive hav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contact with other people and in learning.Field independent people who like to be alone are less or not influenced by environment and their communicative ability is poor.On the contrary,field dependent people who are easy to be subject to environment utilize social referents to ensure their own attitude and action.They are interested in other people and good at communicate with others.With regards to special fondness for learning,the former have partiality for subjects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people like natural science,are used to individual research,thinking on one’s own and good at distinguish specific information from the whole.They are highly motivated and have strong ability to understand,analyze and infer.The latter is inclined to pay attention to subject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uch as the humane studies;they are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nd good at social intercourse,take delight in studying with other people.

Wirkin,Oltman,Raskin and Karp suggested that in a field-dependent mode of perceiving,perception is strongly dominated by the overall organiz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field,and parts of the field are experienced as“fused”.In a field-independent mode of perceiving parts of the field are experienced as discrete from organized ground.(Ellis,1994)

As learner’s main characteristic,cognitive style is the key of successful teaching,teacher cannot neglect it and should have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y of psychological analysis,action and observing,adept to understanding cognitive style of different learners,similar with their study habits,investigate the adaptive ext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yle,create the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 which can be adap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each learner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final teaching goal through making great efforts with teacher in the course of learning in appropriate speed and manner.

Any cognitive activity is an active construction of individual.In spite of the same teaching content,it is completely possible for different individuals to have different thinking proces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n knowledge background and on the way of thinking.Thus it requires that teacher cannot only keep an eye on universal knowledge of general character,but should probe deeply into specific characteristic of every student.The more importan thing is that teacher should know that reasonable teaching method to a great extent is individualized instead of putting undue chase on unity.Cognitive style is not ability,but a favorite way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capacity.Their great match can create a superiority which results in surpassing the single cognitive style or ability.Therefore,the differences of cognitive style and ability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eaching activity.It is impossible for individual to have an only one cognitive style,they often have more style.With the change of tasks and situation,cognitive style individual showed is changing,the style they showed in a place and at a time is not absolutely worthy in different place and at different time.Teacher should adopt a correct attitude towards value of many styles.Cognitive style is not mutable,and it can be acquired through studying.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llows tha teacher can teach students in multi-model wa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ituation.Field-independent learner adepts to study alone likes to initiate new things.Teacher should let them to make a thorough study to the problems they concerned in a space of free exploration which is created in modern technology in a manner they liked,or design the circumstances to create the condition for developing initiative education.Collective instruction can be combined with study on them own through digital network system.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students who have different cognitive style,motivation,interest and aptitude are allowed to separate themselves from the whole teaching framework in order to utilize their power to make their own decisions to do things they want to do and go back to the state of classroom.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an alternate learning environment,teacher and students can communicate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give feedback promptly,adjust the center for the classroom at all times to change the role each other to make students take an active part in learning and explore rather than passive receive.At the same time,it is also favorable for teacher to engage in emotion education.The efficiency of study of the field-independent and the field-dependen learner are not obvious different in the active and intensive condition,however,the study efficient of the field-dependent learner is decreased obviously.The thought and exploration that is differen from the common run is not go on successfully and often fail Teacher can encourages and guides him in time to help him to strengthen his self-confidence and avoid detours.Teacher’s respect and love to students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success in education support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gnitive style of learner is also a changeable dimension The learner who shows highly independent in a field may be dependent in another field.Most learners’cognitive style is not extreme,some of them can change his or her style in order to adap to different tasks.Meanwhile,any cognitive style will not be suitable for studying all knowledge,if learners adhere to one cognitive style in learning,they must be failure in some subjects which are unsuitable for themselves.Individual’s cognitive style is a habit;postnatal experiences and training have a great impact on it.The formation of cognitive style is influenced by society and education.The common social culture may cause a kind of general character in the same nation,class and group.We can find that Chinese traditional education lays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groups;people nurtured are lack of independent character and are dependent on the group and others.

When learners are aware of the match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istic of cognitive style and requirement of learning tasks,they will make efforts actively.A learner who has learning strategy at least can be conscious of his or her type of aptitude,know that complete study tasks requires different ways,and can adopt different learning way and strategy.Cognitive style is a way of studying which learner favorite unconsciously.Learning strategy is flexible,planned and can be did as the changing circumstances demand according to specific learning tasks.Only when teacher gives directions to students,can they fully understand themselves and maximize favorable factors and minimize unfavorable ones.While students have the awareness of learning strategy and understand their own study habits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they will adjust actively.It means that they have learned how to study.Teaching activities are extreme complex,people’s research on cognitive style reflects individualism in cognitive activity,thus supply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quality with new vision.

2 Teaching Style

Teaching style is unique combination and manifestation of effective teaching thought,teaching skills and teaching way,which forms gradually in the long-term teaching practice.It is a symbol of stable state of specific character of teaching.The essential feature of cognitive style is its uniqueness which shows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distinctive teaching language,teaching method,teaching manner and teaching resource etc.

The formation of teaching style is very complicated,but it is not mysterious.The factors of influencing and restricting the formation of teaching style can be divided into internal factors and external ones.Internal factors are cognitive level,quality of thought and specific character.External factors are environ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structure of course,system,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subjects and so on.The formation of teaching style is the result of mutual connectio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each other.External factors are the condition of forming teaching style;internal factors are the foundation of forming teaching style.In the course of forming teaching style,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teacher is the most active element for forming teaching style,which drives and effects many factors of forming teaching style,promotes teacher to remake teaching circumstances and conditions actively in order to continuous advance towards mature in teaching practice.

With regard to the formation of teaching style,we should synthesiz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social and individual factors.From the point of subjective view,firstly,teachers’special living situation,social status,life experiences and cultural education they gained not only shape their characteristic,qualities,world outlook,but form their artistic view,artistic inclination,artistic talent and artistic essential thoughts etc.All these decided the difference on teaching style.Secondly,teachers form the distinct character of grasping teaching content,shaping teaching figure,arranging teaching structure,using teaching language and showing teaching techniques through the long-term life experience and teaching practice.Thirdly,teachers’different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also will be shown by teaching,which becomes an aspect that cannot be neglected of forming teaching style.From the point of objective view,the main objective causes of forming teaching style are the changes in society,spirit of age and social convention in a certain historical time.With no exception,each teacher belongs to a nation;national tradition also influences teaching style in many aspects.Teaching style is diversity and has the unity of time and national color.

Teaching style is not formed overnight,but the result of initiative long-term labor of teachers.It embodies teachers’aesthetic ideal and ingenuity of artistic practice of teaching.However,teaching style has a process of engendering,forming,developing and changing,which is not solid or static.It is an arduous teaching artistic practice for a long period from beginning teaching,being ripe gradually to forming finally unique teaching style.This process of develop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stage of imitating teaching,of independence teaching,of creative teaching and of having style teaching.These stages have their own features,their sequence cannot be reversed.They need necessary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 from one stage to next stage.In this kind of sequence,there are more and more elements of creative,thus only when there is certain of accumulation of quantity,can change of quality be given rise to.Developing from one stage to another stage,teaching style is formed finally.

3 Matching Teaching Style with Cognitive Style

Teach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appropriate match between students’cognitive style and teacher’s teaching style.It is the teachers’responsibility to suit their teaching style for students’cognitive style,because students may be self-centered and have little awareness to adjust their innate cognitive styles according to teachers’teaching style in the classroom.Effective matching between teach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tyle can only be achieved when teachers are,first of all,aware of their learners’needs,capacities,potentials and 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s in meeting these needs.In all academic classrooms,no matter what the subject matter,there will be students with multiple learning styles and students with a variety of major,minor and negative learning styles.An effective means of accommodating these learning styles is for teachers to change their own styles and strategies and provide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to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Rao Zhenhui,2001)

Teaching is like a catalytic agent to form and improve learner’s cognitive style,but cannot change its essential feature.Constructuralism believes that everyone is an independent subjec and constructs the world in his or her own manner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Only when teaching style and method match the style of learner’s learning and thinking can learner be more successful.Teacher should follow the sequence of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to choice,compose,manage teaching goal,content and technique and suit the instruction to the student’s leve according to individual learning style,learning inclin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opportunity for each student to show their special skill,elaborate enthusiasm and individual quality advantage of learner on different level,and put every student in the advantage of education.

Teacher may do the following steps at first so as to guide students to know their cognitive style and then observes and analyses their cognitive style.By classifying different cognitive style teacher can have an overview and adopts diversity teaching style rather than single one.Firstly,teacher should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ir cognitive style.Secondly,teacher should encoura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 cognitive style to compete.For example,cooperative learning based on the network and computer is the most concerned study model at present.It adopts that organizes students with differen style into groups,assigns tasks and divides up the work properly Each member follows a certain cooperative principle to cooperate and help one another.By doing this,students are helped to complete the complex intelligent tasks and increase their motivation It also promotes the interactive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and is beneficial to develop students’comprehension ability Thirdly,teacher should develop students’metacognitive strategy“Give a man a fish and he eats for a day.Teach him how to fish and he eats for a lifetime.”By guiding students to apply metacognitive knowledge and metacognitive experience to learning,they can master learning strategy,adjust their own way to adapt different learning tasks.Fourthly,teacher should develop students a varied personalities and cooperative spirit in order to promote individual and society harmonious.All these works are the basis o effective matching.

Teacher can observe carefully students’psychological changes.Asking them whether they are Some typical behaviors 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cognitive style are:

You feel uncomfortable when asked a question in an open meeting.After you respond,you spend a lot of time thinking about what you should have said.

In discussing problems in a meeting,one group member gets upset and storms out of the room,yelling all the way.

After analyzing a group of job candidates against the advertised criteria for selection,you are uncomfortable with the top ranked candidate and actually offer the position to the third ranked candidate.

You find yourself getting upset when a professor does not follow the syllabus.

Professor B seems to jump from one topic to another and from one example to another.You do not see the connection,but to some in the class,he makes perfect sense.

After working on a project in a meeting,the leader of the team adjourns the meeting stating the she is happy that group has developed a workable plan.You feel uncomfortable because,from your perspective,the plan contains only broad policy statements and the operational issues have not been worked out.

Teacher should provide a teaching method which can match the cognitive style according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cognitive style.When they match well,it will be beneficial to enhance students’performance.

4 Conclusion

In this thesis I have discussed students’cognitive style,teachers’teaching style and the matching of these two elementswhich can make students to get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on study in the classroom.It is so necessary for teacher tocreate relax and harmonious environment and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students’cognitive style in order toinstruct them alternatively.Teacher should develop more teachingstyle to match students’cognitive style.By doing this it reflects anew educational idea of learner-centered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摘要:认知风格是学习风格中的一种形式,是使学生学有所成的关键因素。而教师的教学风格亦是成功教学的标志。两者的完美匹配会使教育质量大步提升。

关键词:认知风格,教学风格,匹配

参考文献

[1]Rod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4.

[2]Rao Zhenhui,2001.Matching Teaching Styles with Learning Styles in East Asian Contexts[J].Online Available from:http://www.iteslj.org/Techniques/Zhenhui-TeachingStyles.html.

[3]徐晓晴.第二语言习得相关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

[4]杨党玲.对输入理论的探讨——输入、互动与二语习得之关系[J].外语界,2004(1).

[5]武和平.二语习得中”逻辑问题”的逻辑与普遍语法可及性假说[J].外语学刊,2004(3).

[6]周平,张吉生.论二语习得中过渡语的普遍性和系统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3).

[7]俞理明,袁平华.应用语言学还是教育语言学?—对二语习得研究学科属性的思考[J].现代外语,2004(3).

[8]肖云南,戴曼纯.二语习得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J].外语界,2004(3).

[9]文秋方,王立非.二语习得研究方法35年:回顾与思考[J].外国语,2004(4).

浅谈教师的教学风格 篇3

关键词:教师;教学;风格

罗丹说:“在艺术中,有风格的作品才是最美的。”同样,在教学中,有风格的教学,才能达到教学艺术美的境界。这种美的境界,不仅标志着教师的教学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由于自然地表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就会成为影响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健康成才的巨大力量。

一、什么是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个人独有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而且是教师表达思想感情、表现教学内容、体现对教育活动理解的一种方式;是在达到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是教师的能力和性格的多样性的反映;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通过较完美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观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技巧、教学作风等方面稳定地、综合体现出来的独特的教学个性特点与审美风貌。它是教师教学上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及其表现。

综上所述,教学风格应该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而且要经过很长时间逐步形成;第二,与教师的个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个性化的结果;第三,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观;第四,是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独特结合。它是指一个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技能、技巧的合理组合和运用,体现着教师个人一贯的稳定的教学心理品质。

二、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學风格

教师从开始教学,到逐步成熟,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一般经过四个阶段。

1.模仿性教学阶段。教师开始教学时,没有教学经验,开始总是模仿别人的教学方式方法,套用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对别人的教学方法、方式、教学语言、教学风度,甚至举例、手势、语调都进行模仿。但是,模仿要注意消化吸收,要善于琢磨。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无论别人经验多么好,总该领略它的精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要是生搬硬套,学习好经验可能得到坏结果”。

2.独立性教学阶段。这是教学艺术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前提。经过一段时间模仿别人的教学,通过独立思考,对他人的教学经验不断取舍、扬弃和改造、加工,开始逐渐进入佳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独立地、灵活自如地安排和处理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独立性,标志着教学风格个性化的开端,孕育着创造性教学的萌芽。

3.创造性教学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已能熟练地驾驭教材、教法,有效控制课堂教学。在独立性教学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的摸索和实践,教师创造性灵感不断地在教学中喷涌出来。这突出表现在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效果的提高上。当这种教法上的独创性,在教学过程中以稳状态表现出来时,教师的教学风格便成雏形。当然,教师在教法上的出新,决不是随心所欲,而是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原则的。大胆借鉴,让自己的长处更长、优势更优、强项更强,把最好的一点发挥到极致。

4.有风格教学阶段。这个阶段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这个教学阶段,教师往往能不断总结、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既有整体上的统一性,又在个体上拥有丰富性的特点,也就是“不离其宗而万变”。教学风格由此逐步完善,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教学具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这时的教学就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教学中作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曰,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教学过程的开展有序和谐。

这些教学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从一个阶段过渡、发展到另一个新的阶段,都需要教师付出艰巨的智力劳动,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总的趋势是不断由量变到质变,模仿成分逐渐减少,创造的成分逐渐增加,创造性成分的一定量的积累就会实现质的飞跃——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直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师教学风格工作总结 篇4

对教师来说,正确的课堂自我评价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每个教师都要重视课堂自我评价。经过自我评价来进行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和自我激励,从而实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现将我自我的课堂教学做如下的自我评价总结。

品德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先决条件。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其它的一切都是空谈。所以,这一年来我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构成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进取参加各级组织的活动,对我很有帮忙。无论在什么情景下,我都没有忘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并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我。

这一年来,我一向都很注意自身的行为,努力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我们学校是农村小学,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爱模仿、依靠教师,所以必须时刻注意自我的言行。对此,我高标准要求自我:不管在课堂里还是在课外,我都努力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同时,以恰当的方式与学生做朋友,用心与他们沟通,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爱。总得来说,我所做的一切,目的仅有一个,期望能帮忙学生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如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自身的学识相当重要,一天不学习,就会落后一截,所以工作以来,我仍然不断学习,丝毫不敢松懈。所以,继续学习成为我工作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参加了新教师培训,还有各方面的技术培训。平时,我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学习、吸收他们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当然,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和经验等着我去学习呢。

首先,上课前充分准备。为了在上课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不但细致地分析学生,充分地理解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且要对学生针对这一教学资料可能出现的情景作出预期。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课堂前的充分准备是十分重要的。课前准备越充分,教师在课堂上就越能更好的发挥,教学效果也就越好。反之,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而教师却无从下手出现僵局。

其次,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牻萄是教与学得两个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而教师的教主要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教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如何让学生认真听讲、主动思维、进取配合、自觉学习。所以在课堂上我改变了教师一人唱主角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本事,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渴望和动机,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再次,使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发挥淋漓尽致的作用。教学设计是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一种事先预设,所以我精心准备,让它具备合理性,科学性和前瞻性。课堂上力争用这一设计来实施。

最终,在课堂后反思。教学不是随着下课铃声的结束而结束。要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效果不断提高,课后反思是必不可少的。课后的反思具有现实性和批判性,是教师在课后对自我的行动、想法和作法的思考,做好教学的课后反思,每一节课下来都要思考一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课堂中出现的新情景,是否应对合理;并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优秀的方面继续发扬,不好的方面逐渐纠正,从而进一步提升自我的教学水平。

然而由于刚刚步入教育领域初步接触教育事业,在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总之,及时的进行自我评价使我找出了自我的优势和不足,促进了自我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使自我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增强了自我发展意识。

教师教学风格工作总结(二):

这学期我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教师。

一、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靠为前提,要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其次,我和家长也进取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

二、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自我所教的学科,进取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本事。课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教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我的教学行为,并时常有针对性的对自我的教学进行改善。

三、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所以,我们教师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能和同事友好相处,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进取向每一位教师学习,努力构成自我的教学风格。还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帮忙同事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吸收他们好的教学理念,力求做到技术与思想的完美结合。在学校教研活动中,能够进取与本组教师研究课程,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作用。我始终相信,在课堂教学中,没有什么论资排辈,唯有不断创新,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当了一年的教师了,虽然教学方法还不是很成熟,但我已在教学中学到了很多。在这一年里,我担任小学英语三年级和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工作充实而不乏挑战。我明白:自身的学识不代表教学的好坏,教学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也是注重技巧的工作,于是我常常想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来研究。所以,我进取参与每次的教研活动,吸取前辈的教训和专家的指导,总结出自我的想法。

经过一年的工作与学习,我自感收获颇多,但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等待我去提高。首先我觉得我的教学设计本事还有待提高;其次,可能是年轻气盛吧,在处理教学中有些事情时还过于急噪,需要有更多的耐心。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经过磨练,我会改善自我的不足,越做越好,全面而不失风格。

教师教学风格工作总结(三):

我叫张**,**区第1中学教师。

思想进取,要求提高,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92年任教以来,一向以爱国心,事业心,职责心“三心”为动力,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以良好的师德形象,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广大师生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工作中我不断钻研科学育人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以不怕苦累的实际行动感召学生,以朴实端庄的人民教师形象教育学生,做到了为人师表,修德修才。

教育工作中,我把课前精备、课上精讲、课后精练作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三环节,应对有限的课时,我以改革精神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的意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时间里的教学效益。把提高教学效益当作首要任务,把课前精备、课上精讲、课后精练作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三环节。课前精备,是指上课前把功夫下在深入钻研教材,广泛搜集有关资料,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及教学方法上,异常是认真研究怎样“用最节省的时间、最简洁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最多的知识,并促使学生最快地转化为本事”。课上精讲,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本事点、思路和规律,激活课堂气氛,教得生动,学得主动,充分发挥课堂潜在功能。课后精练,是指在课后作业的安排上,本着质量高,数量少,资料精,方法活,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要求,精心设计,合理分配,严格控制作业数量。

先后担任三年时间班主任工作。进取探索班级管理新路子。所带班级班风纯正,学风较端正。倡导“严谨、求实、启智、育人”的教风,不断加强自身师德,提高业务素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国家、爱社会、爱他人的时代青年。

我大胆改革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模式,将“我讲你听”的“满堂灌”变成授课、实践和竞赛等双向交流的多种方式并存,活跃了课堂气氛。我运用录音、录像投影等现代化手段,增强了教学直观性、趣味性,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组织学生开展野外实践活动并指导学生撰写实践报告、小论文,在提高应用本事方面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学习是手段,创造才是目的。在教育学生时我以培养本事,发展智力,造就新型人才为目的。以思维本事及创造力的培养为突破口,以地理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地理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两翼,全面渗透创造力培养的教学原理、原则与策略,在探索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规律,开发中小学生创造潜能的途径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

学生思维本事及创造力培养是时代的需要。一是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本事;二是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三是能使学生养成不盲目理解、深入思考、敢于否定、勇于发表见解的优良心理品质,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本事。

学生思维力、创造力的培养,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进取性,创设生动活泼的气氛,让学生愉快思考、主动探索、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采用“引导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巧设问题,善设疑点,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说己之欲说,写己之欲写,供给其进取参与的思维空间。学生仅有在此境界中才会产生最佳心态,从而诱发潜在的创造智能,使思维趋于活跃,使灵气得到解放。

在现代科学迅速发展的今日,各学科间的横向交叉、渗透和融合趋势日趋明显,这必然反映到地理教学资料上来。“我始终是教育教学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我总是用这样的想法来鞭策自我学习和不断提高。正是一向有这样的业务上的饥饿感,培育努力学习,在学习中探索的习惯。并常以自我的读书行动体会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地理的习惯。由于自身文化底蕴逐渐厚实,95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教育学院进行数字专业本科学历函授学习,于合格毕业,三年函授学习,我阅读了大理专业书籍,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理论知识。为干好教育教学本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事业上的不断追求与创新就是一名教师的生命。如今,我的思路更加开阔,目标更加远大,步伐更加坚实。有决心在地理教研乃至普教研究这块园地中,更加辛勤地耕耘,用自我的汗水,浇灌出更加丰硕的果实,让青春在对事业的追求中焕发出光华。

教师教学风格工作总结(四):

作为一名教师,本人能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进取响应党的号召,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关心团体,乐于助人。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教师。

一、做一个学习型教师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本人能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进取投身于教科研工作,大胆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教改尝试。在每上完一篇课文后,我都会写下自我的反思,以不断督促自我提高。工作之余,我尽量每一天挤一点时间阅读专业类的书籍,不断给自我充电,努力丰富自我的文学。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靠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作为班主任,我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找一些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谈心,努力进入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其次,我和家长也进取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或上门家访或主动打电话给家长,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我所教的学科,进取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英语课上,我把英语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本事。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教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在教学工作中,一贯重视学生本事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本事,并联系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进取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外活动中,我常带领学生完成一些数学实践活动,不但培养学生的动手本事,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本事,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性。所以,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教育教学工作,我尽职尽责,并在教学工作中,多次创造出优异的成绩,成为一名学校重视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在得与失中思索,自我一向奉行踏实工作、虚心学习的原则,而这或喜或忧、或得或失的点点滴滴必将成为我生命中的绚丽色彩,点缀着我的人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避短,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但我从不言弃,我苦苦地耕耘着,辛勤地收获着,在完成自我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也不断为自我充电。一年来,我所带班级的语文在全校评比中屡次获得第一,为学校撰写新闻通讯、典型材料三十多篇,其中有近二十篇在《张家界日报》上发表,指导三名学生的习作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在学校举办了文学知识讲座,在县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生廉洁教育读本》读书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有论文获得市、县一等奖。并于今年上半年被县教育局评为优秀宣传员。

总之,这些成绩都是微不足道的,我的路还很长,我必须更加努力,争取在以后的日子里,争取做得更好。

教师教学风格工作总结(五):

这学年来,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学校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本事,工作职责心强,服从领导的分工,进取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广泛获取各种知识,构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头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明白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研究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景。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坚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这方面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比如课后给学生辅导,晚自习下班查看,同时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7、进取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二、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我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进取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我分内的工作。在工作上,我严格要求自我,工作实干,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为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不但进取参加各项培训,到各地听课学习,平时,经常查阅有关教学资料。同时经常在课外与学生联系,时时关心他们,当然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须在以后进一步的努力。

在体育专业上,我擅长篮球、排球和羽毛球;在素质拓展中,我曾参加过北大青鸟accp专业的学习,并获得北大青鸟和国家劳动部联合办法的“初级软件工程师”证书,比较精通网络知识,侧重于动态网站的建设和管理,能熟练运用office软件和dreamweaver、flash等软件,曾独自为xx区司法局和组织部建立了单位网站。

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 篇5

(一)形成教学风格的四阶段操作法

一名教师从开始从事教学职业的无风格教学到逐渐成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一般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其间的发展又可划分为若干阶段。由于人们考虑的角度和确定的划分标准不同,教学风格也会有不同的阶段之分。但无论哪一种方法划分,所论述的每一段的本质特征是相同的。教学风格的最本质的特征(独特性)和教学风格构成因素的核心内容(教学个性)两者合二为一,共同作为教学风格的划分标准,这样,教学风格的形成一般经历了下述几个阶段:

(1)模仿阶段

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与经验,模仿较多,创造较少,对课堂教学的规律性、学生的学习特点还处于了解阶段和认识阶段。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模仿是必要的,但教师自身不能消极停在这一水平上,而应在模仿、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思考,消化、吸收适合自己特点的有益的“内核”,努力发现和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以充实自己在课堂上的“自立”因素。

模仿既有积极主动的模仿,也有消极被动的模仿。优秀教师的成长表明,他们一开始任教就避免不顾实际和自身特点而消极模仿别人教学经验的做法。钱梦龙老师从任教伊始,就一方面注意模仿别的优秀教师的先进做法与经验,另一方面注重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对当时语文教学中流行的“讲派”进行批判借鉴,终于形成了自己“三主”“四式”语文异读法,在全国语文教学园地异花独放。因此,不考虑自己个性特点,自己任教学科的性质、学生实际等,采取盲目、消极模仿别人教学方法等的做法,是不可能最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教学风格的。

(2)探索阶段

随着教师的积极努力和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开始摆脱模仿的束缚,逐步进入探索阶段,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形式与效果。例如开始钻研教学语言和表达艺术、教学板书板画艺术、示范性艺术等。在这一阶段,教师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增强,教学个性特征开始外露。

第一,教学个性的培养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心理特点,教学中注重发挥自己个性心理特片中的优势。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虽然不是绝对地不可改变,但个性心理特征一般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旦成型,很难改变。因而教师教学个性的培养要特别注重“因性以练才”。有的教师感情丰富,善于表达,思维结构中形象思维占优势,想象力丰富,性格外向等,那么这个教师就要注意在教学中发挥自己个性的这些优势,向“情感型”或“表演型”教学个性方面发展。有的教师性格深沉,理性思维占优势,善于质疑和推理等,那他就应该向“理智型”或“表演型”教学个性方面发展。有的教师性格深沉,理性思维占优势,善于质疑和推理等,那他就应该向“理智型”或“科学型”教学个性方向发展。如果违背自己的个性特点,那就很难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第二,要有改革与创新精神,敢于向传统的教学现、教学方式挑战。

有很多教师虽然教龄不短,教学经验也很丰富,几十年的教学工作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教学僵化,固守老一套教学观点和教学方式方法,缺乏改革和创新精神,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一直处在独立性教学阶段,而很难上一个新的台阶。与此相反,有的教师勤于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善于对传统教学的某些弊端进行分析,并时刻思考和组织自己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案。大量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是否具有这种教育改革和创新精神对一名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要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对一个寻求形成自己独特个性教学和教育风格的教师而言,具有改革和创新的精神还不够,重要的还需教师把自己的教改方案和思路付诸于实施。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检验自己的教改方案和方法的有效性,也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较快地进入独特性阶段,并使自己的教学个性更鲜明地表现出来。大量的材料表明,国内大多数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都是从教学改革与实验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

(3)创造性阶段

这一阶段突出表现在教师改革与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方法及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效果,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与开拓,使教学艺术发挥明显的效应。

第一,教师教学的独特性不断地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并且经教学效果和评价的检验,教师的独特性教学行为与方法大多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二,教师的教学个性已较明显地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第三,教师课堂教学的整体安排与效果已开始反映出一定的审美风貌,使人能够较明显地体验出教师教学的“韵味”。

第四,通过教师教学培养出来的大多教学生在本学科的学习中表现出思维活跃、个性充分发展、富有创造性思维等共同特征。

(4)独特风格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独特而稳定的表现,呈现出浓厚的个性色彩,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在教与学的规律指导下,教师能和谐恰当地把课堂教学艺术风格融入教学实践之中,教学效果与质量不断提高。这一阶段的教学特征主要表现为:

第一,教学的独特性和教学个性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具有科学而稳定的表现,教学活动中处处闪烁着创造性的火花和浓厚的个性色彩。

第二,整个课堂教学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教学成为真正的研究教学艺术的科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处于一种美的艺术陶醉与享受之中。

上述每个教学的发展阶段都各有特点。教师的教学从“无风格”到形成“有风格”一般总是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发展。在这种顺序的发展过程中,教学的摹仿性越来越少,而独特性和教学个性成分越来越多。教学的独特性和教学个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呈科学的、稳定的状态时,也就标示着教学风格的形成。

(二)追求风格时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著名作家孙犁说过:“风格的形成,带有革新的意义。”又说:“创造一种风格,是在艺术的园林里栽培一株新树。”创造一种教学风格,也是在教学艺术的园林里栽培一棵新树,教学风格的形成,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因此,它是一切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所孜孜以求的。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早日成熟呢?航天部066基地一中程少堂老师研究认为有以下几条原则是应该遵循的:

(1)必须对自己所教的专业充满激情

因为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是以情感人,教学既然是一门艺术,当然也应如此。一个不喜欢甚至厌恶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师,即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激情是一切艺术风格之母。作为教师,没有对事业的执着的爱,只有技巧而无感情的教学,顶多只能成为教书匠,成不了艺术家。

(2)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识

这一点相当重要。马克思主义认为:复杂的社会生活进程里,要求人们控制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人不仅要认识外部世界,而且也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在事业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评价自身行为的社会意义。自我意识是把自己当做认识的对象,是对自己的心理、思维以及行动过程、内容、结果所进行的认识感觉和评价。自我意识主要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目的。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在智力方面,要全面了解自己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之所在。不仅如此,还要了解自己的智慧品质的诸多方面:

①智慧的广度(指的是完成认识课题过程中智力所能涉及的范围); ②智慧的深度(指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智力作用所能达到的深刻和深远的程度);

③智慧的敏捷性(指的是完成认识课题的速度); ④智慧的准确性(指的是完成认识课题的确切程度); ⑤智慧的灵活性(指必要的智力改变活动方向的能力); ⑥智慧的条贯(顺序)性(指遵循逻辑顺序完成认识课题的坚定程度);

⑦智慧的独立性(指的是确定完成认识课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自主程度);

⑧智慧的依从性(是指完成认识课题是否善于汲取他人的有关成果和经验的程度);

⑨智慧的批判性(指认识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认识材料和精细地检查认识过程的能力);

理想的智慧品质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这个系统由上述九大要素组成,因此理想的智慧品质应当是上述九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另外,对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也要全面了解。首先是遗传和生理因素。据研究,独立的大脑左半球同抽象思维、言语、计算、书写、分析细节等活动有关;而右半球则在具体思维(形象思维)能力、直觉能力和想象能力方面胜于左半球。虽然大脑两半球的和谐发展与协同作用是创造力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大多数人要么是左脑较发达,要么是右脑较发达。其次,是环境与教育的因素,主要指家庭、学校、社会在教育方面对自己的创造力的发展有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

第三,是个体主观因素(包括情绪、意志、兴趣、性格等因素)。比如,应该比较清楚地了解自己属于四种气质(暴躁、活泼、沉静、忧郁)中的哪一种(或哪几种的综合)。因为不同的气质体现了不同的个性特点,因而分别适合于创造不同的教学风格。可见,这种“知己”是相当重要的(当然,“知己”的目的还包括不断完善自己)。

(3)模仿

有人在论教学艺术的文章中夸大教学风格的直觉性,说它是“不可能也不容得超前的预想、进行中的深思甚至过后的反省”,认为教学风格是不可模仿的。这种看法不仅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如拿来指导实践,则危害非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如果单凭自己的经验一条暗胡同,一任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结果绝大部分人是浪费光阴。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澳大利亚著名教育家斯坦托姆才说:经验是最好的老师。这个看法对吗?……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二十次重复。无数事实证明,对绝大部分人而言,没有一个模仿的过程,独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人心中的联想和类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思维的模仿。科学上的仿生也可以说是模仿带来的创造。中国佛教是“模仿”印度的,但中国的佛教决不是印度的佛教,其影响也比后者大得多。模仿并不必然导致没有创见,恰恰相反,模仿往往诱发创见,因为任何一个有主体意识的人,其模仿决不会也不可能像复印机。可见,关键不在于可不可以模仿,而在于模仿什么,如何模仿。这方面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拿来主义”的态度。要有“识”,即对成熟的教学风格要有鉴赏力、有眼力。因为成熟的教学风格内部结构也不是一个层次的。既然不能完美,就必有瑕。模仿借鉴要“取法乎上”,得其精髓。国画大师齐白石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说的就是模仿要注重“神似”。

②模仿借鉴要适合自己的条件,要灵活运用所学到的技巧和方法,因为“最好的方法,在若干情况下,必然成为最坏的方法”。

③要不拘一家,博采众长。总之,知己知彼,模仿才能做到“不殆”。

(4)学而不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应付裕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最重要的来讲。陶行知先生也说:“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到疲倦是很困难的了。”又说:“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孔子说过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际上,“知之”可以导致“好之”,“好之”可以导致“乐之”。

(5)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定势

幼儿园教师教学风格 篇6

青年教师,在面临经验、教学理念、教材把握、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困扰和压力下,“如何担任好教师这个重要的社会角色”是我们应该且必须要思考的首要问题,而其中对于青年 教师来说,最有效、最重要的便是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为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吸引学生的法宝。青年教师经验不足,教学理念尚未成熟,教材把握又难免有时不够到位,这些问题都不是一时就能解决的,是要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要弥补这些暂时存在的问题,就只有用独特的教学风格来吸引学生、增加自信,展我年轻教师风采。我是一位年轻的英语教师,所以就基于英语这门课程谈谈青年教师怎样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一、青年教师要博学识广,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与业务素质

1、青年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需要加深。作为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育教学理念需要不断的学习,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理解和把握不到位,对必修课的要求与新课程要求之间的差距的把握不到位,也都是在摸索中前进。需要通过认真学习和准确把握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双基”内容有哪些,避免教学中知识点的遗漏。在研究新课标的时候,要仔细分析“内容目标”和“提示和建议”,从中提取出重点和主干。

2、青年教师要不断学习本学科理论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青年教师要博学多才,避免出现解答不了学生问题的情况。课标上要求的要讲,并且要做重点讲;课标上未要求的,而有些知识的讲解非常有助于理解课标要求的重点知识的,也应该讲;与时代相吻合,体现国家近年来大政方针政策的知识也应该讲。新课标突出特点在于教师的拓展,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博学识广,每节课要有吸引学生注意的问题和素材。

3、青年教师获取信息的方式要多渠道。教材已经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随着现代社会的信息数量的急剧增加,信息传播速度的越来越快,信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搜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传统的报纸仍不失是良好的备课材料,教研组活动,教师结队也是青年教师获取信息和经验的重要途径。而在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制作教学课件,把影音文件、重要新闻、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搬进课堂,以满足学生情感体验、直接感知、真实感受的需要。这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展示政治知识的真实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新课程的改革浪潮中,只有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满足于过去“用

二、青年教师要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向课堂要效率

1、要认真研读教材。上课之前要多看看教材,对教学重难点要把握好,尽量对书本的主干知识要重点关注,对主干知识的前后联系要好好把握。作为新教师要抓住每一框的主要知识点,不要遗漏,避免该讲的没讲或没讲透,不该讲的讲了许多。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教材中的“课堂活动资源”,教学资源选用要精当、适度、集约,英语课堂要注重情境教学,而情境主要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有话好说。教学资源要有时代性、丰富性和开放性。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教材中的可以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资源。多与同事们进行教学研讨,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2、要有适合必修教学的教案。必修课的教案与选修课的教案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要有区别。必修课的教案可以参照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说明的要求来组织对教案的设计,可能更有针对性。可能这时的教案没有选修课教案内容那么丰富,但对本课的主干知识的分析 1 一桶水去教学生一碗水”的理念,是绝对行不通的。

一个都不能少,要简约而又不简单。对于上过的课要及时教学反思,可以与组内的同事们交流心得体会,这也是有利于自身成长的有利途径。在学案编制复印后,新教师应根据自己上课特点、习惯和班级学生的特点对自己的教案以后的想法可以进行二次备课,提高教学环节的质量。

3、要有高质量的课后或课堂练习。特别注意题目的质量。不能出现错题、有争议题目和特别困难的题目。对重点知识考查要全面,不能出现有的知识点被考查几次,而有的知识点没有考查到。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可制定双向细目表。针对“双基”的考查,练习是夯实“双基”传统而有效的方法。

三、青年教师要培养一定的人格魅力

1、教师人格魅力的性格特征。个人品质的吸引力,根本在于一种使学生喜爱、仰慕并渴望接近的性格品质,这种反映一个人的精神和品德的内在属性——人格魅力,能像磁石般地使众多学生聚集在他的周围。具有教师人格魅力的性格特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在对待现实的态度或处理学生关系上,表现为对学生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关心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待自己严格要求,有进取精神,自信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表现得勤奋认真。第二,在理智上,表现为感知敏锐,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第三,在情绪上,表现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情绪稳定而平衡,与学生相处时能带来欢乐的笑声,令人精神舒畅。第四,在意志上,表现出目标明确,行为自觉,善于自制,勇敢果断,坚韧不拔,积极主动,不卑不亢等一系列积极品质。具有上述这些良好性格特征的老师,往往是在学生中受欢迎和受倾慕的人。当然,任何老师都不可能完全具备这些良好品质,人们之间在具备这些性格特征的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异,就决定了个人对他人的吸引力的不同。

2、教师人格魅力的道德修养。第一,“诚”。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作为老师只要以诚待人,会在可以信赖的学生之间架起心灵之桥,通过这座桥,打开对方心灵的大门,并在此基础上并肩携手,合作学习。第二,“信”。《晏子春秋·内篇存下》中就有“信于朋友”的话,把“信”看成是朋友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信”,在封建社会被视为五常之一,是人的一种美德。所谓恪守信义,即对许诺一定要承担兑现。“人无信不立”,答应了学生什么事情,对方自然会指望着你,一旦学生发现老师开的是“空头支票”,说话不算数,就会产生强烈的反感。“空头支票”,会给他人增添无谓的麻烦,将使自己名誉受损。华盛顿曾说过:“一定要信守诺言,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这位先贤告诫人们,因承担一些力所不及的工作或为哗众取宠而轻诺别人,结果却不能如约履行,是很容易失去依赖的。第三,“宽容”。一个以敌视的眼光看待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心胸窄小,不能宽大为怀的老师,必然会因孤独而陷于忧郁和痛苦之中;而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宽容待人,能主动为学生着想,肯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则讨人喜欢,被人接纳,受人尊重,具有魅力,因而能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教师的人格魅力的个人形象。第一,精力充沛,神情自然。在教学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大方自然的神情,是优化教师形象的首要因素。与学生交往,神采奕奕,精力充沛,显得富有自信,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教学气氛。如若老师萎靡不振,无精打采,显得疲惫不堪,使学生会感到兴味索然乃至不快。一个精神饱满、神情自然的老师往往也会给人留下自信、乐观、进取和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印象,神情倦怠、精神涣散或者表现出紧张局限、手足无措,都会给学生留下不成熟、不专注、看不起人的印象。因此,教学中始终要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学生,对他所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并随对方的言谈举止做出自然得体的反应。也就是要别人喜欢自己,自己要先喜欢别人,要吸引对方的注意,先要注意对方。第二,仪表整洁,衣着得体。根据人际吸引的原则,一个人风度翩翩,俊逸潇洒,能产生使人乐于交往的魅力。不修边幅、肮脏、邋遢的人是不会吸引学生太多注意的。英国哲人约翰·洛克所说:“礼仪的目的与作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敬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衣着服饰能反映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如果一个人的服饰能与自己的气质、职业一致,与自己的形体、年龄协调,与当时的气氛和场合相符,那将使得他显得更潇洒精神,更讨人喜欢。第三,举止大方,温文尔雅。举止稳重,文明得体,能正确地表现出一个老师良好的教养,给人留下成熟信赖之感。粗俗不雅的举动则令人生厌。分寸得当的交往距离使彼此心理上都感到舒适坦然,过度亲热和冷谈则容易引起对方误会。一个老师的潇洒举止还来自其平时的修养,该行则行,该止则止,该说而说,做事稳重而有份量,待学生热情而又有分寸,礼貌而又不拘小节。

四、青年教师要注重语言魅力

1、运用丰富多彩的词句使语言富有新鲜感。教师要善于选择最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入耳入心。为此,语言要新鲜。新鲜的语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求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谈吐幽默,言语高雅。谈吐能直接反映出一个老师是博学多识还是孤陋寡闻,是接受过良好教育还是浅薄无知。一个不善言谈、沉默寡言的人很难引学生注意。在课堂外能侃侃而谈,用词高雅恰当,言之有物,对问题见解深刻,反应敏捷,应答自如,能够简洁、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就表现出其不同凡响的气质和风度。然而,高雅的谈吐是无法伪装出来的。卖弄华丽的词藻,只会显得浅薄浮夸;过于咬文嚼字,又会使人觉得酸味十足。教师要善于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讲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使课堂充满笑声,充满和谐、愉悦的气氛。如果学生抄袭作业,怎么教育呢?课上教师说了这样一段话:“天工造物真是无比奇妙,即使是同一种同一类的物也会千差万别。人们常说,天底下绝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可这一次我们班上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批改作业时我发现不少人的面孔一模一样,比如这个嘴角往下歪,那个嘴角也往下歪,孪生兄弟姐妹也没有达到这样相近的程度呀。你们能帮我解答一下这其中的原因吗?”学生先是煞有兴趣地听,接着表情有点紧张,最后大声笑着说:“抄。”毛病由学生自己诊断,教师顺势引导,指点良药就行。学生在学习中发生差错,厉声厉语地指责和批评,定会使学生感觉窘困。如果说一两句富有幽默感的话,不仅能缓和气氛,而且能起到安慰剂、定心丸的作用,最终能帮助他们逃脱困境。因而在恰当场合、恰当时机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达到催化感情、深化理智的良好效果。

3、以娓娓而谈的讲授方式轻轻叩启学生的心扉。娓娓而谈,就是要敞开心扉,或叙述,或议论,语调平和,一字一句都要轻轻叩启学生的心扉。如此一来,就会如同小河流水,淙淙潺潺,悦耳动听;犹如春风化雨,吹拂学生的心田。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通过娓娓道来的方式,会使学生会渐渐进入学习佳境。

浅谈英语教师的教学风格 篇7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风格,英语教师,幼儿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较为客观地阐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 课堂教学必须改革, 在新的教学观念下, 课堂教学应该气氛热烈, 对于幼儿园的教学同样提出了创新。在教育改革的大氛围下,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需寻找新的路子、新的方法投入到教学中去, 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那么英语教师要怎样才能做到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呢?笔者个人认为教师的教学风格要体现十二个字:放飞激情, 张扬个性, 展示魅力。

一、激情是创新的直觉思维, 是情感的直接表象

有激情就显活力, 有激情就能滋润每一颗心灵, 有激情就能迸发出智慧的浪花。英语教学需要年轻的心态, 教师要带着饱满的激情走进课堂, 因此教师走进课堂前, 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带着微笑, 带着童心, 走向学生。每天带着好心情去上课, 一进教室首先是热情的问候, 上课的时候就把自己投入到课堂中, 用我们的眼神、表情、夸张的动作去表扬孩子,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好的英语教师还必须是“演员”, 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适当运用体态语言, 能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 感染孩子的情绪。孩子是最天真的, 会最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老师讲得没有感染力, 没有吸引他们的兴趣, 他们就不听。所以不论上课还是课后, 教师都要和幼儿一起享受他们的快乐, 只有教师富有激情了, 孩子才会很有激情地去学习。因此, 教师要做到根据不同教学内容, 选择夸张语调、丰富表情、多变动作来演绎抽象的语言符号, 帮助孩子理解、感悟。如中班在教授“Unit 10What's wrong with you?”中一些关于I am Sick, Thankyou, doctor等的句子、词组、词时, 考虑到孩子对词、词组和句子的掌握程度, 在教授新词、词组和句子时, 我配上一些道具, 把自己打扮成一位医生, 手拿听诊器把医院情景在孩子面前表演起来, 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浓厚起来, 一下就理解了这些词和句子的意思, 并积极地配以动作读出句子, 教学难点也就轻易攻破了。又如在教授日常问候语“How are you?”及两种不同答句“I’m fine.”“Not so good.”时, 教师可以微笑着说“I’m fine.”让孩子会意。教师也可以皱着眉头装出难受的样子说“Not so good.”孩子从老师的样子一下就明白这是“感觉不舒服”。在下一次跟老师对话的时候, 他们也会一边说一边惟妙惟肖地表演。

二、个性是一个教师教学经验、教学特色和灵性的折射

有个性就显灵性, 就有特色, 就有创新, 做好这点至关重要。

1.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实际出发, 透彻理解教材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材进行适当地调整和取舍, 教学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如果教师的教学没有自己的思想, 没有自己的方法, 备课就是抄写教案, 上课就是照本宣科, 那么教师的教学不可能给幼儿带来愉悦的学习体验, 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教学只是按教学程序完成任务, 没有多少价值可言, 也无法通过自己的教学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 教师要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

课堂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把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激活他们的思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不仅要熟悉思维运动的规律, 还要善于点拨、引导、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从而推动幼儿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 为课堂教学的精彩作充分的准备。设计一个良好的引入 (presentation) 尤为重要, 一堂课刚开始, 幼儿的注意力往往比较集中, 教师如能设计一个优秀的导语来吸引幼儿, 拨动学生的心弦,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活动就往往能顺利进行, 课堂气氛也会变得生动活泼、和谐轻松, 那么这堂课基本上已成功了一半。如在教授大班Unit9 Weather中的Let’s go and row a boat时, 本课的重难点是Today is be句型的一般疑问句及回答。在引入时我就先让幼儿看几幅图 (晴天、阴天、雨天、大风天等) , 看完后, 让孩子来说说图上都有什么, 引导他们用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来提问, 用Today is be……来回答。然后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孩子的问题并在黑板上把景物图逐一展出。这样孩子不但很乐于去学, 而且重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3. 教师提问、启发引导的艺术与营造“亮点”都很重要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水平。在课堂上经常会发现教师“逼供”式提问, 还有一些没有实际思维含量的提问, 如教师不停地问学生:Yes or no, Do you think so?Is that right?等, 非要按自己的设计回答Yes;一味地把孩子往自己预设的“框子”里面“逼”;而孩子则费尽心思地揣摩教师想得到的“供”。这样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孩子的思维, 造成他们没有主见。因此, 老师不要局限孩子的思维, 多用一些why、what、where、why、how等的特殊疑问词来引导提问他们, 让其发挥想象力, 扩展他们的思维。

课堂教学的“亮点”是指教师的教学给幼儿留下最深刻鲜明的印象并得到幼儿最富于感情反应的时刻, 要不失时机地精心制造教学的亮点, 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课堂“亮点”可以是事先设计的, 最精彩的往往是课堂随机生成的。通过两只老鼠和单词卡的对比, 让孩子直观地了解city和village的含义。如在教授课程中的单词city、village、building、house、road、bridge等时, 老师用著名的《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的故事展开教学, 吸入孩子注意力。边讲故事边在黑板上用简笔画表现故事情节, 并征求孩子意见, 推动故事发展, 让孩子参与到故事中来, 使其积极发挥想象, 气氛热烈, 课堂始终处于交互状态中。

三、教师人格、道德、知识、智能等品位的综合体现体即是魅力

有魅力就显形象, 就有气质和风度, 就能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 就能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首先作为一名幼儿英语教师, 要以满腔热情去热爱英语教学事业, 并以此去感染自己的幼儿。最重要的是, 我们要热爱幼儿, 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只有这种无私的、真诚的爱, 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对自己产生敬佩之情;有了真诚的爱, 才会有宽容, 才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容纳孩子的种种过失;有了真诚的爱, 才会有忍耐和信心, 有了真诚的爱, 也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幼儿、爱护学幼儿、关心幼儿。“爱”是英语教师人格魅力的源泉。

其次, 要做到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教学理论修养, 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应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教学个性的新路子;要博采众长、虚心求教, 使自己的教学路子越走越宽, 越走越顺畅。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 在课堂上处理、应对得好, 把握得好, 也可有利于正常教学, 课堂经过教师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 能够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增效的作用。

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 篇8

(1)模仿阶段

模仿是教师进行教学艺术活动的最初萌芽阶段,也是教师教学艺术实践活动的起点。开始从事教学工作的新教师,一般来说由于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和独立教学工作的能力,所以习惯或被迫模仿自己所敬佩的名师或周围同事的教学设计方式、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往往是从搬用或套用他人成功教学模式、教学经验开始。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显著的特点是模仿性成分较多,而没有或缺乏有个性的独立性成分。这些教师对教学的规律还处于了解和初步认识阶段。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还是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状态,这一阶段的教师在准备教学工作中对教学参考资料和集体备课活动具有依赖性,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处理方法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比较单一,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将自我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如何正确、清楚地向学生呈现教材内容上,很少有精力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在教师这种模仿性教学的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基本是处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状态。在这一阶段的教师,他们对教学艺术的探索,还仅仅处于萌芽和自发状态,他们需要外界给予的刺激,来诱导教师步入新一阶段。

新教师在教学的模仿阶段停滞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他的模仿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教师在教学的开始阶段,积极的模仿是必要的,但教师自身不能消极地停留在这一水平上。模仿性教学随着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入,教师应积极思考和不断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教师自身的独立思考、独立处理教学中的相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在课堂教学的自立因素和能力也不断增强。教师对教学独立性的积极追求和努力实践,促使其课堂教学水平开始向高一个层次跃进。

(2)独立教学阶段

伴随着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师教学自立意识与自立能力的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逐步由模仿教学进入到独立性工作阶段。独立性教学是教师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教学艺术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开始不再受他人教学模式的影响和束缚,对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这一阶段的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独立地设计教学过程,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能够独立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堂教学开始呈现出比较鲜明的节奏感。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有意识地实施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有意识地关注学生在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并努力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注意调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一阶段,教师开始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探索寻找个性特征与教学艺术的结合点,通过积极的思考、领悟、体验,逐步将他人的优秀经验有机地吸收,并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特征之中。

(3)创造性教学阶段

比较扎实的独立教学能力和独立的教学个性特征,使得教师教学的自信心增强。在这一阶段教师已经具备较强的能力,从自己的个性特征出发,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艺术的创新,展现出教学艺术的独创性特色,教学艺术进入了个性化的发展阶段。教师在不断地突破自己,不断对周围同事或以往经验的超越。创造性教学阶段,教师追求最佳的教与学效果;教学内容的衔接、教学节奏的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设计都努力体现新颖独特的创新。教师有意识地研究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规律与心理活动特征,有效地利用直接或间接的教学信息反馈,充分地利用情感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力争通过教学活动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4)风格教学阶段

教师的教学艺术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着独特稳定的表现,教师的教学艺术呈现出浓厚的个性化风格,在教学中经常反复表现出来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标志着他的教学风格的形成。这种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风格的形成。形成自己独特教学艺术风格的教师,其教学活动能与教学自身规律和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相吻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艺术风格,能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环境,进入自由充分的发挥状态。

教师由模仿教学到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学艺术风格的实践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向上跃进的,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内在素质、主观追求与不断地开拓创新,这是决定教师在某一阶段“停滞期”长短的最主要的因素。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和教学研究活动,是不断提高自身课堂教学风格水平的重要途径。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特点,学习、研究和吸收他人的优秀经验,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充实和提高自己,才能将教学艺术做到长青不衰。

上一篇: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下一篇:村养殖产业推进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