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精选8篇)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篇1

5.1建筑布局

5.1.1原《通则》中“建筑总平面”与“建筑布局”章节着重建筑间距的条文,现作了重要修订:本文“场地设计”新标题的诠释原于城市规划理念借人和注册建筑师场地设计知识教育的体系确定。

5.1.2本条各款重点强调建筑环境应满足防火、采光、日照、安全、通风、防噪、卫生等场地设计的要求。

第2款中对天然采光也有建筑间距要求,由于各地所处光气候区等情况不同难以作出间距具体数据。原则是天然光源应满足各建筑采光系数标准值之规定,具体计算在7.1节条文和条文说明及《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中已有规定。无论是相邻地建筑,或同一基地内建筑之间都不应挡住建筑用房的采光。

第3款中日照标准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已有明确规定,住宅、宿舍、托儿所、幼儿园等主要居室在5.1.3条也有所规定,并应执行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日照标准制定的相应建筑间距的规定。

5.1.3本条对需要日照的建筑制定日照标准:住宅、托幼、中小学教室、病房等居室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等有关规范的规定。住宅居住空间是指起居室和卧室。宿舍原《通则》规定较高,现修改成与住宅一致的日照标准。

5.2道路

5.2.1按消防、公共安全等要求对基地内道路的一般规定。

5.2.2根据原《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条文,提示路边设停车位及转弯半径等要求。

5.2.3提示基地内道路的设置应符合防火规范、城规规范等要求,一些大城市在大型基地内有设高架通路的,为此提示设置高架通路的一般要求。

5.2.4地下车库也是大型基地规划停车的一种思路,为此提示地下车库设置要求;并应符合现行的行业标准《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的规定。

5.3竖向

5.3.1第1~4款道路坡度的确定系根据《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局部修订)有关纵坡和横坡坡度的限制,山区和丘陵地区有特殊要求,也应符合上述规范的要求。 第5款无障碍人行道路设计应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有关规定。

5.4绿化

5.4.1第1款绿地面积指标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局部修订)等规范中有所规定,各地也有所规定。第4款古树是指树龄1以上的树木。名木指树种珍贵、稀有或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

5.5工程管线布置

由于现代民用建筑的设施愈加复杂,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的区别亦愈加模糊,此次修编将原“管线”一词改为“工程管线”,明确本标准所规定的管线均为与工程设计有关的工程管线。

5.5.1工程管线的地下敷设有利于环境的美观及空间的合理利用,并使地面上车辆、行人的活动及工程管线自身得以安全保证。

作为应首先考虑的敷设方式在此次修编中增加并首条列出。

有些地区由于地质条件差等原因,工程管线不得不在地上架空敷设,设计上要解决工程管线的架空敷设对交通、人员、建筑物及景观带来的安全及其他问题。同样工程管线在地上设置的设施,如:变配电设施、燃气调压设施、室外消火栓等,不仅要满足相关专业规范或标准的规定,在总图、建筑专业设计上也要解决这些地上设施可能对交通、人员、建筑物及景观带来的安全及其他问题。

5.5.2此条亦是新增的原则性条款,以确保工程管线在平面位置和竖向高程系统的一致,避免与市政管网互不衔接的情况。

5.5.3综合管沟敷设工程管线的方式,对人们日常出行、生活干扰较少,优点明显。为保证综合管沟内的各工程管线正常运行,应将互有干扰的工程管线分设于综合管沟的不同小室内。

5.5.7此条款的修编除保留原标准中工程管线之间的水平、垂直净距及埋深要符合有关规范规定的说法外,另根据现行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的有关条款,增加了工程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及绿化树种的水平净距的规定。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篇2

1.1 气候环境

气候环境及其环境因素见表1。

1.2 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及其环境因素见表2。

1.3 化学活性物质环境

化学活性物质环境及其环境因素见表3。

1.4 机械活性物质环境

机械活性物质环境及其环境因素见表4。

1.5 污染性液体环境

污染性液体环境及其环境因素见表5。

1.6 机械环境

机械环境及其环境因素见表6。

1.7 电和电磁干扰环境

电和电磁干扰环境及其环境因素见表7。

1.8 爆炸性和易燃环境

尽管含有易燃易爆物质的环境也属于环境条件的范畴, 但由于IEC把这种环境从一般的环境条件中独立出来, 作为爆炸性和易燃性环境由专门的技术委员会 (TC31) 负责, 此类环境条件的分类及要求参见GB 3836 (IEC 60079) 系列和GB12476 (IEC 61241) 系列标准 (见表8) 。

2 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

2.1 一般原则

对产品的环境条件的分级一般按照以下原则:

产品在每一使用场所都会暴露于多种不同的单一环境因素中;

产品暴露于使用场所时, 各种环境因素的组合对产品的影响尤为重要;

从标准化的目的出发, 按照不同的使用场所及其环境因素 (参数) 组的构成情况, 规定出不同的严酷程度, 作为产品环境条件及其严酷程度选择的基础;

按照产品的使用场所的环境条件, 选择合适的、规范化了的环境因素及其严酷程度, 并通过具有可比性的试验以进行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评估。

2.2 环境参数的严酷程度分级

由于产品使用环境存在很大差异, 对环境条件及其环境参数的严酷程度进行分级, 方便了对环境条件的选择以及试验, 相关的环境条件分类标准见表9。

3 环境条件在产品中的应用

3.1 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的分类及其代码

按照环境条件标准, 选择产品的应用环境条件是确定产品环境适应性的一个捷径。产品的应用环境条件的分类及其代码见表10。

3.2 环境条件的类别代码

环境条件类别的代码见表11。

3.3 环境条件及其严酷等级的组合代码

环境条件及其严酷等级的组合代码及其排列顺序见图1。

注1:严酷等级的数字所表示的可能是一组若干个环境参数的组合, 参见相应的环境条件标准。注2:某一严酷等级可能还会进一步分为高 (H) 或低 (L) 。注3:表示环境条件组合的代号用“IE+2位数字”表示, 参见GB/T 4797—2005中表7。

环境条件及其严酷等级的组合代码构成

实例1:3K5——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 气候条件, 严酷等级5。

实例2:环境条件组合代号IE31 (3K2/3B1/3C1/3S1/3M1) ——有气候防护场所的固定使用;气候条件2级;生物条件1级;化学条件1级;机械活性条件1级;机械条件1级。

3.4 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的选用

3.4.1 产品应用环境条件选用的原则

在选择产品的环境条件和进行产品设计时, 应考虑以下问题:

a) 产品能够在其寿命期间内承受所预期的环境条件的严酷等级并正常工作。

b) 环境因素对产品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受长期的环境应力影响, 慢慢导致产品劣化, 工作不正常或失效;

——受短时极端环境影响, 使产品不能正常工作或失效。

c) 极端环境条件的出现可能对产品产生影响:

——可能出现在产品的任何寿命时间;

——由于产品使用中的老化, 虽然尚未出现极端环境, 产品也可能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失效。

d) 极端环境条件可能出现的情况:

——产品在运行状态下;

——产品在非运行状态下, 例如在运输或贮存期间。

e) 环境参数发生的时间和频率可能对某一参数产生影响:

——单次环境参数发生的最长持续时间;

——事件的次数即频率;

——GB/T 4798.10给出了持续时间和发生频率的标准值。

f) 通过适当的防护措施降低严酷环境对产品的损害:

——分析未加防护措施时产品的防护能力;

——增加防护措施后的防护能力及其经济性;

——产品在使用、运输和贮存中附加的限制条件。

g) 产品对环境适应性的试验及其合格评定应考虑以下问题:

——环境参数的选择;

——合适的试验方法或组合的试验方法 (参见GB/T2423系列标准) ;

——试验的严酷等级;

——试验程序;

——合格评定的判据以及可以接受的降级。

h) 选用方法:

——参照表10的序号3~7, 依据相应的标准确定产品使用的环境类型, 即确定产品使用在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地面车辆使用、船舶环境或携带和非固定环境使用等环境类型中的哪一种, 并确定其严酷程度;

——参照表10的序号1、2、8, 依据相应的标准考虑产品在运输、贮存中影响及其严酷程度, 以及产品微观环境的影响情况, 确定相应的严酷程度;

——综合上述条件, 最终确定产品的环境条件及其严酷程度;

——在某些技术领域, 已经按照预期的使用条件在产品标准中确定了相应的环境代码及其严酷程度, 此时可直接采用该等级, 并以此进行环境防护设计。

3.4.2 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的典型实例

实例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 (参见IEC 60255-1)

气候条件——-10℃~+50℃, 相对湿度5%~95% (近似于3K5) ;化学活性物质——3C1;机械活性物质——3S1;机械环境——0级或1级 (参见IEC 60255-21, 未用环境代码) ;电磁环境——5级, 重工业环境 (参见IEC61000-2-5/GB_Z 18039.1-2000, 未用环境代码) 。

实例2: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参见GB 14048.1/IEC 60947-1) 气候条件——-5℃~+40℃;相对湿度50% (+40℃时) , 或90% (20℃时) ;机械环境——振动、冲击、碰撞在考虑中;污染等级——3级。

实例3:微型计算机 (参见GB/T 9813)

气候条件——10℃~35℃, 0℃~40℃, -10℃~+55℃ (可选择) ;相对湿度20%~90%;机械环境——振动、冲击、碰撞均为1~3级 (可选择) ;电磁环境——有抗扰度和电磁发射要求。

实例4:工业控制屏 (参见UL 508)

气候条件——0℃~40℃;其它条件——未规定。

实例5:电气设备外壳 (参见UL 50, UL 50E)

气候条件——1, 2, 5, 12, 12K, 和13 (户内) ;3, 3R, 3S, 4, 4X, 6, 和6P (户外) .;机械条件——未规定;电磁环境——未规定。

实例6:以太网交换机 (参见YD/T 1099)

气候条件——15℃~30℃, 相对湿度30%~65%;机械条件——未规定;电磁环境——有电磁发射及抗扰度要求。

实例7:通信系统户外机柜 (参见YD/T 1537)

气候条件——-40℃~+55℃, 相对湿度5%~100%;机械条件——按照GB/T 19183.5的规定;电磁环境——分为3个可选择的等级;太阳辐射——1120 (1±10%) W/m2。

实例8:铁道客车电气控制柜 (参见TB/T 2557)

气候条件——0℃~50℃, -25℃~45℃, -40℃~+50℃ (可选择) , 相对湿度90%;机械条件——1级振动和冲击;电磁环境——有要求。

4 环境设计通则

4.1 环境条件对机械结构的影响

外部环境对机械结构可能产生以下影响:

外部的固体异物或液体进入内部, 或对机械结构产生腐蚀, 或影响电气绝缘, 或影响设备运行;外部的能量冲击对机械结构造成损坏;外部环境造成机械结构的应力破坏;外部环境造成机械结构的腐蚀性破坏。环境因素对机械结构的腐蚀及破坏影响见表12。

4.2 应用环境条件及其严酷等级的确定

机械结构作为电工电子产品的基本防护, 其应用环境条件可按照以下原则确定:

a) 按照机械结构应用领域的产品标准确定机械结构于产品标准中规定的环境条件。

的应用环境条件 (参见6.4.2) ;b) 按照GB/T 18663.1—2008的第4章确定户内机械结构的气候环境和工业大气环境等级;c) 按照GB/T 18663.2—2007选择机械结构的地震环境;d) 按照GB/T 18663.3—2007选择机械结构的电磁环境;e) 按照本标准第4章~第6章及相关的环境标准确定机械结构的应用环境条件;f) 按照GB 4208—2008确定机械结构对外来固体异物及液体的防护等级;g) 按照GB/T 20138—2006确定机械结构对外来冲击能量的防护等级;h) 按照GB/T 19183.5确定户外机械结构的应用环境条件;i) 按照GB 3836和GB 12476确定爆炸性环境条件下机械结构的环境等级;j) 机械结构的应用环境条件不应低

4.3 环境防护设计基本原则

4.3.1 腐蚀防护设计通则

机械结构的防腐蚀设计的一般要求为:

结构外形及其零部件设计宜尽量简单、光滑, 便于防腐蚀施工和检修, 以减少灰尘、水气和其他腐蚀介质的滞留;结构设计应避免渗漏水、冷凝水、各种残液滞留及沉积物富集而造成腐蚀的发生, 应使这些物质在停机状态能自然通畅地排出;根据产品的应用环境条件选择既经济又有一定耐腐蚀性的材料;根据结构材料和产品的应用环境条件, 选择合适的防腐蚀表面防护措施, 例如电镀层或涂覆层;避免结构组合和连接方法不当而加剧腐蚀, 特别应考虑连接处的不同金属电极电位造成的电化学腐蚀的影响, 必要时可采取阴极保护措施;根据结构形式和产品的应用环境条件的需要, 设计有效的密封结构对内部进行防护;根据结构形式和产品的应用环境条件需要, 设计并采取适当的工艺方法, 有针对性地防止或减缓腐蚀;选择恰当的零件表面强化技术和热处理状态, 降低结构材料对腐蚀的敏感性;采用缓蚀剂或隔离保护膜等改善局部腐蚀环境条件的措施;减小或消除应力集中和残余应力, 以减缓应力腐蚀的危险;采用无余量装配设计, 避免装配过程锉修造成的结构表面破坏;良好的通风会改善或缓解腐蚀。

4.3.2 材料的选择

机械结构材料的选择原则如下:全面考虑材料的综合性能和性能/价格比。除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 (强度、硬度、弹性) 、物理性能〈导电性、导热性、磁性、光学性能、密度等) , 冷、热加工性能和性能/价格比值等因素外, 还要考虑材料的耐蚀性能和可涂镀、防护特性, 在允许范围内, 有时宁可降低一些材料的其它性能要求, 而满足材料的耐蚀性能和可涂镀性要求;容易产生腐蚀而不容易维修的部位, 选择高耐蚀性的材料或特殊的防腐处理。组合件宜使用相同寿命的材料;选择腐蚀倾向小的材料和热处理状态。在可用硬铝也可以用防锈铝的情况下, 优先选用防锈铝;

选择杂质含量低的材料:选择氮、磷、硫、硅等有害杂质含量低的钢材;在满足强度设计要求的情况下, 宜选用含碳量低的钢材。铝材中应优选钢、铁、镇、硅等杂质含量低的铝合金;在青铜中铅的含量应低于0.02%;选择可涂镀、防护性能好、工艺性好的材料。为了选用可涂镀工艺性能好的材料, 铝合金材料尽量避免使用H112 CR状态2A12硬铝合金;铸造铝合金宜选用针孔级别为1级、2级的可进行镀液处理的最高级别铸造铝合金。需要注意的是同一牌号、不同批次的金属材料, 其镀覆性能和转化膜的外观与质量可能有所不同, 订货时一定要明确材料的名称、牌号、状态、规格尺寸和技术条件[标准编号) , 而且要选择质量信誉高、制造工艺稳定、可靠的生产厂家定点供货。进货时应检验, 必要时还要检测材料的可镀涂性能;材料的选择应与其邻近的元器件或设备的材料具有相容性, 例如电偶腐蚀的相容性、非金属材料与金属材料的环境气氛或接触腐蚀的相容性等;材料应在热膨胀系数、受外热或自发热时的补偿反应以及化学性质等方面与被密封零件互不抵触;

非金属材料除和金属材料一样, 要具有所需的功能特性之外, 也应具有所需的环境适应性, 例如耐霉性、耐高低温、耐光老化、耐水、耐油性等;避免选择易产生应力腐蚀开裂的金属材料;包括防护材料在内的选择, 应由设备体系→整机→分机→部件→零件 (即由大至小) 的方式系统地进行, 层层考虑材料之间的相容性。在设备的设计制造过程中, 应处理好元器件材料、装联材料、结构材料和防护材料等各类材料之间的相容性及彼此间的组合匹配关系, 并结合可维修性, 寿命周期综合成本等因素, 进行系统优化选择。

5 其它方面的环境防护设计

5.1 IP防护设计

机械结构的外壳防护 (IP) 设计见GB 4208。

5.2 能量冲击防护设计

机械结构的能量冲击防护设计见GB/T 20138。

5.3 电磁防护设计

机械结构的电磁环境防护设计见GB/T XXXXX (电力设备机械结构电磁屏蔽及静电放电防护设计指南) 。

5.4 爆炸性环境的防护设计

爆炸性环境的防护设计参见GB 3836、GB 12476和JB/T 10847—2008。

摘要:本文讨论了与电工电子设备机械结构环境设计有关的环境条件类别、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环境条件在产品中的应用和环境设计通则, 供电工电子技术领域的机械结构的环境设计参考。本文不涉及环境意识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 因而不适用于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设计。

分析绿色民用建筑设计的要点 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 环保节能 经济

引言:建筑行业也是一个能源消耗十分高,污染又非常严重的行业。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近几年来,绿色建筑这一词汇逐渐成为了热门的词汇。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使用空间,从而生产出和人类,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的绿色建筑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屋顶花园或者绿化,而是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又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等。但是,一些名为“绿色”的建筑,其实设计和管理方面是十分不合理的。它不仅花费了大量的资金,而且也不一定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所以,我们需要分析下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点。

一、确保人的身体健康

设计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要点是要确保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即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要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还有电磁场等因素对人体是没有影响的。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采用低毒或者无毒的材料。比如说墙和吊顶我们可以使用无甲醛的材料,采用陶瓷,硬木等硬装修地面等等;选择材料,建筑系统的时候尽量要减少使用木制品,涂料等对健康不利的潜在污染产品,要使自然通风合理,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即引风入室。要改善室内的热环境,比如说温度,湿度,辐射温度等等,从而提高人体的舒适度。提高生活用水的质量,有提哦啊见的话可以选择使用直饮水。进行合理的自然采光,既满足人体健康的需要,同时又满足审美光学的需要,又达到了节能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修改细部的设计和建造的方法,采用吸声的材料来提高建筑隔声的效果。

二、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的消耗

(一)减少建筑生产运输过程当中的能源消耗

在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过程当中,不仅要重视使用过程当中的能源节约,还要考虑建筑材料本身的能源消耗。应该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和安全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的选择生产能源消耗比较低的建筑材料,以及钢材等回收利用率比较高的建筑材料,实现可持续建筑的发展。为了减少运输郭晨当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情况,应该尽可能的选择当地的材料。

(二)减少建筑使用过程当中的能源消耗

在建筑建成了以后,使用的时候可能会消耗大量能源,所以设计师应该从建筑本身做好节能设计,可以通过建筑体形设计来达到节能的效果,比如说平面布局,进深等等,这些都和建筑的节能效果有关。除此之外,要合理的设计建筑的墙体,屋顶等有效的这样措施,提高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对于建筑的节能有着很大的意义。

三、合理的利用资源

(一)关于清洁能源的利用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所以我们在建筑当中可以加强太阳能的有关利用。我们可以设计并且建造太阳能光电屋顶,把太阳能转化为建筑本身所需要的电能。除此之外,风能也是一种十分方便的清洁能源,除了建筑的自然通风以外,我们还可以安装风力发电等设备,把风能转化为建筑可以直接使用的能源。

(二)回收利用旧建筑的材料

我们可以加大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程度,尽可能的降低能源的消耗量和废弃物的产出,这些都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内在。我们可以在建筑拆除过程当中的建筑材料,比如说木地板,砖石等等,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改造。我们可以在满足规范的条件下,冲次年利用到新的建筑当中去。

(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我们在建筑当中可以加大木材,纤维保温材料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建筑的投资,还可以减轻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导致的社会生态问题。

四、降低环境负荷

我们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减轻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将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还有污水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负荷降到最低。

(一)选择环境负荷量小的建筑材料

建筑生产的过程当中可能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建筑师在对材料进行筛选的过程当中,应该有生态和经济的意识,尽量选择对环境造成负荷量小的材料,比如说生态水泥,高性能的建筑材料。可以使用预制的模数构建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二)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

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要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即在建筑的造型设计,材料选择,设计工艺方面都应该使得施工方便。减少施工的能源消耗,降低它带来的环境负荷问题。

五、使得建筑使用年限更加长久

(一)選择耐久性的材料,使得建筑的使用寿命更加长久

建筑师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选择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最好实现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建筑是统一步调,以减少材料的更换,维护问题,从而大大的节约了费用。

(二)采用灵活舒适的设计手法

建筑师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充分遇见建筑的改造问题,尽量根据用户的要求来进行改造。采取适应性的改变,灵活设计等方法,提高建筑的使用年限和使用效益,以提高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样可以减少寿命周期的能源消耗和环境的影响。比如,我们可以设计两个住宅建筑,在材料和工艺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设计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户型的话,一种的适应性比较差,可能在十几年之后就没有办法满足使用功能了,没有办法进行改造那就只有拆掉重新建造了。但是另外一种因为户型灵活多变,所以使用时间更为长久。相比之下,在相同的时间以内,后者的生命周期中所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污染却比前者要小很多。

六、满足经济适应性的原则

人们通常觉得绿色建筑的投资成本要比普通建筑的成分要高很多,所以这也是推广的最大障碍。其实,如果我们立足长远的话,加强对于绿色建筑的管理,我们可以采取综合性的设计,这样就有可以大大降低建筑建造和后期运行的费用问题。取得了很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事实上,绿色建筑因为能源,资源的节约,会大大降低建造和使用的成分。它的适应性设计也会降低后期的维护和改建费用,从而降低了环境的成本,它的整体效益是非常好的。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当中,应该选择环境性和经济性相互平衡的建筑材料,从而建立了整体建筑系统投资优化的思想,从设计,建造和运行方面都应该考虑它的经济效益。

七、有关绿色建筑的认识误区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建筑并不仅仅意味着高成本。比如延安的窑洞,成本很低,却是冬暖夏凉。并不是说现代化,高科技的就是绿色建筑。把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定位的高端化,并不见得会取得成功。也就是因为绿色建筑的概念并不是很明确,所以很多房地产开发商提高房价来误导消费者。因此,现在应该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概念,通过对于建筑的节能,节材等具体的性能进行检测,给出具体的数据,对于达到标准的绿色建筑设定标识,这样不是绿色的建筑就会现出原形,也不会有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出现了。绿色建筑应该尽量走低成本的路线,不要犯乌托邦的毛病,不要缺乏整体规划的方案,不要被过去的成功锁定。应该从生态城改造的关键技术着手,才能有效地避免上述思想所产生的弊端。

结束语:总而言之,绿色建筑可以提高使用的舒适度,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问题,降低建造和使用过程当中的能源消耗,降低环境的负荷量,这样对于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这样解决能源的危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广大的建筑工作者要在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关键点,这样才能贯彻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从而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时全.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4.

[2]苏国星.浅谈民用建筑的总平面设计[J].硅谷,2010.3.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总则 篇4

? 1.0.1 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应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整体美观、维护管理方便,特制订本规范。

? 【注释】 条文阐述了编制本规范的目的,规定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不仅涉及很多领域的专业技术问题,而且要体现国家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国家根据国内有色金属的生产状况,制定了以铝代铜的技术经济政策,因此,在那个时代的工程设计中多采用铝芯电缆和导线。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能源消耗很大,能源紧缺制约经济发展,为了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这部法规是指导我国今后合理利用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煤气等能源的纲领性文件,各行各业在制定规范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应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保证电气设施运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维护管理方便这些基本要求,是设计中必须遵守的准则;而注意整体美观,则是民用建筑设计的固有特性所决定的,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的电气设计,不适用于人防工程、煤气加压站、汽车加油站的电气设计。 ?

? 【注释】 条文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和不实用范围。对于人防工程、煤气加压站、汽车加油站的电气设计,由于工程具有特殊性,涉及的技术内容并非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所能界定的。因此,将上述工程列入不适用范围。

? 《民用》在制定过程中,对其应用范围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将应用范围扩大到城乡;另一种意见是将应用范围界定在城镇。持“城乡”意见的认为现在农村民房发展较快,有的地

区农民也盖起了楼房,亦属民用建筑。

持“城镇”意见的认为,虽然农村民房发展较快,但是我国绝大多数农村的民房为农民自己修建,即无图纸也无审批,且乡村也无审批审查部门,所以《民规》规定了适用范围为“城乡”也无法贯彻实施。基于此《民规》的适用范围蜀定为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的电气设计。如果发达地区农村建造有政府部门审批审查的生活小区,亦可参照《民规》实施。

? 1.0.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对电磁污染、声污染及 光污染采取综合治理,达到环境保护相关标准的要求,确保人居环境安全。

? 【注释】 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

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良好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的追求已经成为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民规》倡导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重视电磁污染及声、光污染,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确保人居环境的安全,无疑是国家政策的生要一环。

?近年来,民用建筑的人居环境不断恶化,影响因素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 1 由计算机网络设备、通信网络设备、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计算机、综合布线系统和家用电器等构建的智能化建筑日益增多,这些设备和线路之间电磁辐射相互干扰及对电源的污染也日益严重。

? 2 民用建筑的建筑面积越作越大,大体量的建筑到处可见,建筑物内变压器容量很大,其产生的工频电磁辐射以及高压、超高压传输走廊产生的工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 3 建筑物内安装的.高频发射装置(如小灵通中继站)等辐射源,当超出限值对人体及敏感设备的影响。

? 4 建筑物内的水泵房和柴油发电机房产生的噪声污不适当的城市夜景泛光照明与不适当的室内照明所产生的眩光污染对人身心健

康影响。

上述这些影响因素对人居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程度。基于这种现状,本次《民规》修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072-88;《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等法规和标准制定相关条款予以限制(如第22章、

第10章等)。这些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相关条款是我们实施辐射环境管理的法律依据和评价伴有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的标准,在设计中应严格执行。

? 1.0.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装备水平,应与工程的功能要求和使用性质相适应。

? 【注释】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涉及的技术标准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工程对象,恰如其分地采用技术标准和装备水平,使其与工程的功能、性质相适应是建筑电气设计的重要环节,处理好这一问题实属关键。 ? 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着不按工程的功能要求和使用性质超标配备电气装置和电子信息设备情况,这样即增加了建设投资,设备的功能又用不上,造成了浪费是不应该的。因此,《民规》作了本条规定,其目的是提醒设计人员应根据工程的功能要求和使用性质合理选择设备,杜绝浪费。

? 如果配备的电气装置和电子信息设备标准较低,不能满足工程的 工能要求这也是不允许的。本条规定强调的是电气设计的装置水平,应与工程的功能要求和使用性质相适应,也就是恰如其分确定装备水平。

? 1.0.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应采用成熟、有效的节能措施,降低电能消耗。

? 【注释】 节能是国国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单立此条的目的,在于强调设计中要从各方面积极采用和推广成熟、有效的节能措施,配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推出《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落实,努力降低电能消耗。

? 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节能技术主要体现下列几个方面: ? 1 选择节能电气设备;

? 2 选择节能光源和附件;

? 3 采用节能控制技术。

? 据此《民规》在第1、3、4、9各章对电气设备选择时,规定了具 体节能要求外,在第10章电气照明和第18章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置了有节能专节。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总原则:应注重电能管理,采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电气设备运行中的损失和浪费,更有效、合理利用电能。

? 1.0.6 应选择具有国家授权机构认证的和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产品。严禁使用已被国家淘汰的产品。

? 【注释】 此条规定是保证设计质量的有效措施。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事关人身、财产安全,如果不能杜绝已被国家淘汰的和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劣质产品在工程上应用,无疑将给工程埋下隐患。因此,条文中采用“严禁使用”来确保产品质量。

? 在我国建筑电气设计中采用的电气、电子设备通常需要国家认证机构认证,国家授权质量认证的机构主要有:中国质量认证中心(3C认证);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高压电器认证);中国消防产品质量认证委员会;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等。

? 质量检查国家有权制定淘汰产品的部门:国家总局。

? 1.0.7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应采取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 【注释】近年来,建筑电气领域的新产品、新系统层出不穷,从理论到实践都需积累经验,不断去粗取精,尤其向国际标准先靠拢更应结合国情,不能一概照搬。因而强调采用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技术,这是一种科学精神,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民用场地建筑设计》读后感 篇5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全书共分为8章,第一章介绍民用建筑场地设计的概念,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介绍了场地设计的条件和总体布局,属于场地设计的前期分析;第四章到第七章分别介绍了民用建筑场地设计中的竖向设计、道路设计、绿化设计以及管线综合,属于具体分析与设计阶段;第八章介绍了场地设计文件编制,是场地设计的后期整理阶段。本书内容详细,从民用化建筑场地设计的各种分类到具体设计的规范,从场地设计的方法到实例的具体分析、计算,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民用建筑场地设计的方方面面,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图片说明和实例分析,并且还引入一些场地考试中的题目,通过解答来对所学的知识具体的运用和巩固,对于场地设计的学习、实际应用和考试都非常有帮助。例如,在竖向设计一章中,作者首先对竖向设计进行说明,然后按照类型分节介绍了平坦场地和坡地的竖向布置,后面几节又依次介绍了在竖向设计中的场地排雨水、竖向设计的表示方式、以及土方量计算。图文并茂,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把枯燥难懂的知识变的直观与具体。

这本书在国内场地设计学术领域礼,首次采用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并重的方式,在现有的场地设计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场地类型的划分,场地设计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作用,场地设计文件编著方法。理论系统、完整,反映当前最新的规范和设计标准,便于实际应用。同时通过40个示例,结合工程实践要求,分步骤演示设计过程,循序渐进地、条理清晰地结合扫了 常用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技巧,为初学者住粗话了切实可行的思路。示例的内容深度可以满足不同设计阶段的需要,有的只介绍到方案设计深度,有的已介绍到施工图深度。示例具有可比性,便于读者理解并在设计时间中应用。场地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场地设计是建筑师及规划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可以这样说,场地设计是营造良好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途径。

在目前的设计中,只注重建筑的外表而忽略场地形象。建筑内部功能研究透

1彻但场地功能流线组织混乱、环境设计与建筑缺乏联系等不尽如人意的状况较为普遍,这些都反映出一种整体性思维的缺失。

造成建筑设计与场地设计整体性缺乏的部分原因在于分段式的工作模式。目前国内的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几乎都是由规划师和建筑师先完成规划范围内的总体布局和建筑单体的设计,然后由园林师完善环境小品、植物配置的工作。这种分段式的工作模式由于缺乏设计者对设计流程自始至终的参与,往往容易造成建筑与场地环境的脱节在当前欣欣向荣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热潮中,无论是开发者还是设计者,对于建筑实体的功能造型甚为关注,然而对这些建筑赖以立足的场地设计却常常忽略而过,因而类似“成功的单体建筑,失败的整体环境”这样的状况屡见不鲜。问题主要出在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是整体观念的忽略。

目前国内的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几乎都是由规划师和建筑师先完成规划范围内的总体布局和建筑单体的设计,然后由园林师完善环境小品植物配置。从专业领域来说,我国的建筑师考虑设计的出发点往往更多的侧重于建筑和空间实体,忽视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由于多缺乏相关的景观园林教育背景,即使在对景观环境进行处理时难免有一些力所不及之处。而目前有一些建筑师对场地设计往往不能与建筑设计同样重视,致使场地设计马虎而过。因而在“规划师做规划,建筑师设计建筑,园林师设计环境”这种工作模式下,场地规划设计成为其间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

在目前的设计中,较为常见的现象是先考虑建筑的立面、造型、功能等,随后配上绿化植物和小品,场地规划设计成为一种填空游戏,缺乏必要的功能组织、使用需求、空间效果等场地设计的基本要素与建筑的统一考虑,造成建筑与场地设计的脱节。

在我国传统的城市和建筑营建中:规划——建筑——园林三位一体的理念使得我国城市体现出一种撼人至深的整体性,至今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这种整体性持久不衰的魅力。在今天的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中我们更应当有一种整体性的场地规划设计理念,以此创造出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

其次是功能组织的忽略

场地的功能组织是场地规划设计中至为重要的部分,它是对人流、车流、货流等诸多活动在空间上的合理安排,是衔接建筑与城市空间的重要环节。但是在目前的一些场地规划设计中,对交通组织、功能分区以及相关功能的忽视使得规划设计在相当多的时候仅仅成为一张缺乏细致考虑的图样,片面强调视觉效果却忽略了场地基本的功能组织,其结果是剩下混乱肤浅的表皮,在使用时有着诸多的不便。使建筑内部功能研究透彻与场地功能流线组织混乱、环境设计与建筑缺乏联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由于对场地基本功能的忽视,致使在场地内的机动车流线和步行者流线的交叉,不合理的停车场设计致使汽车停放混乱,影响交通也影响周边景观。场地设计中不同的功能分区,例如停车区域、休息区域、后勤服务区域以及场地与建筑内部功能的相互关系,都需要对其出入口、流线等等进行深入的考虑,不同的区域交通模式、景观处理都会有所不同。而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加强场地规划设计,培养整体性思维是一个有效途径。

最后是对使用者的心理感受的忽略。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规划设计中不可置疑的原则。自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兴起于西方、至今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环境—行为”学科一直致力于研究使用者心理和物质环境之间的关联,以此营造契合使用者心理的宜人环境。场地环境作为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重要连接,尊重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依据不同的需求营造适宜的环境氛围是场地规划设计中必须注重的基本问题。然而在一些建成的场地中,对使用者的人文关怀并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场地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现在却有很多建筑师在做设计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在学习时,就应该培养出良好的场地设计习惯,予以场地设计在建筑设计中以重要的地位。3 改进方式

最重要的是设计师要有社会责任感。

设计者在进行场地设计的时候,不仅仅对业主负责,更应当在设计过程中担

当起自身的社会职责。场地设计往往只是城市环境中的一个部分,设计者应当从城市整体出发,建立起更为整体的价值观念和空间观念,尽可能地以自身的设计推进周边地区的环境改善。德国哲学家谢林曾说:“唯有整体的美才是真正的美”,促进城市的整体和谐无疑是设计者应有的更高目标与职责。从场地周边环境出发整体的考虑问题,往往会引起对该场地价值的重新认识,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设计者在设计中应当持有促进社会公平的价值观,良好的场地设计不仅仅在塑造城市景观、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它更是促进城市公众生活的良好媒介,在可能的情况下为公众塑造更多的开敞空间,让不同的群体能够参与到其中。

在场地规划设计时,设计者应该从下面几点给予重视。

(1)是整体的空间关系。场地规划设计要求设计者在构思最初就有一个整体的设想并且综合考虑经济、技术等可行性,在设计过程中全面考虑整体的空间关系、整体的功能组织、整体的风格特色等,比如建筑与场地环境的空间位置、场地内的高程关系、建筑物的尺度等;

(2)整体的功能组织。在场地规划设计中,由景观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共同处理场地设计的功能问题,这要求设计者对场地的功能组织有着透彻的了解,对交通流线、基础设施以及场地布局等等有着熟练的掌握,正如同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需要对其功能流线组织了如指掌一样。

例如场地的对外交通出入口组织、建筑与周边环境的人流组织、体憩空间的设计等;

(3)整体的风格特色。例如建筑的风格应当与环境设施、植物配置的风格协调统一,达到相互融合的效果。

此外,尺度在场地规划设计也很重要,由于设计者对场地的一些基本要素尺寸缺乏推敲,致使场地使用的实际状况与设计者的初衷相去甚远。场地环境作为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重要连接,尊重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依据不同的需求,营造适宜的环境氛围是场地规划设计中必须注重的基本问题。

4感想

场地设计这门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场地规划设计的学习使城市规划专业和建筑学专业学生对场地规划设计有一个初步但全面的认识,使我们在掌握一般场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的同时,具备进行一般场地设计能力,在建筑设计中能够选择合理的场地形式,在规划设计中考虑建筑的存在。

在读完赵老师的书后,我才真正了解到场地设计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复杂的过程,不能只是仅仅简单的分析设计中的基地,还要把眼光放高放长远,从城市的角度,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不仅要注重建筑单体的功能、交通,还要注重场地以及建筑与场地的功能、交通问题。场地不仅仅是建筑的场地,它也是城市的一部分,场地分析蕴含着非常复杂与广阔的问题。

民用建筑范围 篇6

民用建筑包括除工业生产厂房及其配套设施以外的所有非生产性建筑,范围如下:

1、住宅:指住宅小区,单位、个人新建、改扩建、加层、拼接的住宅、宿舍、公寓、别墅和排屋等。

2、旅馆:包括饭店、宾馆、大厦、渡假村、山庄等。

3、招待所:各类对内对外的招待所、接待站、培训中心等。

4、院校教学楼:各类大专院校、中等专科学校、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学用房,如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馆)等。

5、办公楼:各类办公楼房,如写字楼、商务楼、专家楼等。

6、商店:凡具有商品经营或其他经营性质的用房,如商业大厦(楼)、饮食店、商场、贸易中心基地、物流基地、各类市场、经营服务部、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场所、无线或有线服务、金融、邮政营业用房等。

7、各类医院(所)、疗养院的医疗用房,如门诊、住院部等。

8、科研用房: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用房,如产品研发室、实验室、资料(档案)室、计算机房等。

9、其他用房:车站(不含城市公用交通站务设施)、码头、机场等旅客候车(船、机)场所、展览馆、展示厅、图书馆、博物馆及营业性仓库等。

民用住宅电气设计 篇7

1 用电负荷

正确评估、计算用电负荷是电气设计的重要内容, 也是电气设计的主要依据。现在住宅大都为两室一厅、两室两厅、三室一厅、三室两厅, 面积为100m2~160m2, 用电负荷大致包括照明负荷、家用电器负荷和安保系统的用电负荷, 还应结合当前家用电器的普及情况, 以及未来家用电器的发展情况来进行综合分析、计算。

根据历史资料, 一年中最大需用电力一般出现在夏季的7、8、9月份, 再依据人们的生活习惯, 每户家庭的照明及家用电器只会选用其中的一部分, 并且不可能同时使用, 因此实际负荷Pf是一个随时间、季节及电器运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 而导线及设备的选择却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负荷, 故存在一个同时需要的系数Kx=0.4~0.7, 住宅用电平均功率因数cosΦ=0.85。

计算方法如下:

实际用电负荷:Pf=Kx*Pn (电气设备安装容量)

住宅电气线路电流:I=P/ (U*cosΦ)

用电负荷设计过小会引起供电线路发热, 增加了不必要的线路损耗, 甚至引起火灾事故的发生。反之若用电负荷设计过大, 会导致变压器容量过剩、供电线路截面选择过大等问题, 从而增加费用, 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因此一般用户可按4kW~6kW考虑, 对面积稍大或使用电炊具可按6kW~10kW考虑。

2 配电系统

2.1 进户电源

对于380/220V低压配电系统, 我国广泛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运行方式, 而且引出中性线N和保护线PE, 即“TN”系统接地方式。小区变配电所引出的三相四线 (TN-C系统) 经重复接地后进入单元总电表开关箱, 改成三相五线制系统 (TN-S系统) 进入层配电箱, 从层配电箱到各用户采用放射式单相三线制供电方式。单相三线制供电方式的安全可靠性比单相二线制供电方式的安全可靠性高, 接在单相三线制供电方式上的设备不会受到电磁的干扰。

2.2 导线及低压电器设备的选择

导线的选择主要是确定导线的型号和规格, 应考虑环境条件、运行电压、敷设方式和经济、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住宅内的配电导线选择宜选用S≥2.5mm2铜导线。从发展方面, 用电量逐年递增, 铜导线具有较高的过载余量;从安全用电方面, 铜导线具有绝对的优势;从经济方面, 铜导线比其它导线的投资较高, 但其多投资的部分只占总投资的一小部分, 换来的却是用电的安全。

住宅低压电器设备主要指电源配电表、控制开关、电源插座、保护设备等。电表的选择应根据电压及前面计算出线路上电流来选择;控制开关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线路的用途选择, 照明线路可选择单极开关, 插座线路可选择双极或三极的开关;电源插座的选择应根据用途选择双孔、三孔或混合的安全型插座;保护设备宜选用含有相应保护类型的单极、双极或三极自动开关。

2.3 分路控制

线路上的控制开关根据不同的种类和用途, 安装的位置和控制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从供电安全可靠性方面说, 控制方式应采用分路控制。单极的控制开关应装设在相应分支回路的相线上, 双极的开关应装设在相应分支回路的相线和中性线N上, 三极的开关应装设在相应分支回路的相线、中性线N和PE保护线上, 中性线N和保护线PE上严禁装设能单独切断中性线N或保护线PE的任何单极开关。

2.4 灯具、开关、插座设置

灯具和开关的布置:主灯具及其开关基本上按照通常的布置方法即可, 其他辅助灯具应根据住宅的结构进行布置, 例如在走廊等地方应设置夜灯等;由于客厅的灯具相对较为华丽复杂, 选择的开关要能和灯具匹配。

插座的布置:插座在住宅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而在设计时通常参照建筑专业的家具布置图进行布置, 但是绝大部分业主不会按照前者方案来布置家具, 因此很多插座设计是合理的, 但其位置往往并不在需要的地方。笔者认为单以建筑专业家具布置图纸来安排插座是不够的, 而是应该尽量的多布置一些插座, 或者参照一些典型的装修方案, 现在插座的价格比较便宜, 并不会增加太多造价。住宅内的插座应全部为安全型插座, 在卫生间等比较潮湿的地方还应该附加防潮盖。

3 防雷保护、接地与安全

住宅一般属于第二类或第三类防雷建筑, 但还应根据所在地的雷电程度来设置防雷措施。一般在住宅外部装设避雷带、接闪器来防直击雷, 在住宅内配电箱内安装浪涌保护器进行二次防护。

由于卫生间的潮湿特性, 人在其中的触电风险是最大的, 为了充分保障人身安全, 局部等电位联结是必要措施。目前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墙内钢筋等与卫生间各种金属物体直接连通;另一种是利用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将各种金属物件联接, 具体方法可见相关文献, 此处不再详述。

4 结论

在我们处理人与技术这一对关系的时候, 应该牢牢记住所有技术都是为人服务的, 要充分考虑到使用的技术功能与付出的价值是否相匹配、物有所值, 也包括使用者所能承担的经济能力。在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时, 更应当以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我们只有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思想才能使我们的电气设计不至于落伍, 才能使我们的技术得到充分的体现发展, 才能设计出更为完美的住宅。

参考文献

[1]朱庆元, 高文诒编.建筑电气设计基础知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工程常用数据系列手册编写组编.建筑电气常用数据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焦留成主编.供配电设计手册[M].中国计划出版社.

小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要点 篇8

关键词: 高层建筑供电 设计内容 设备选取

一、高层建筑电气系统设计

1、供电系统电源的选择

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电力供应基础就是电源,因此电气设计的首要内容就是电源的选取。高层建筑的供电系统,均与市政电源条件有关,高层建筑应有两路高压电源,国内的高层建筑所采用的电压都是10KV标准,并且两路高压电源需独立运行,采用两路同时供电互为备用的方式,并要求其中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或检修)另一个电源不致同时受到损坏(或检修)。另外依据高层建筑的定位及供电方案的要求,有时需要配备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保证高层建筑中特别重要的一级负荷、一级负荷、消防负荷等的设备用电。

2、建筑的电力负荷估算

电气设计的下一步就是确定整个建筑的用电负荷容量,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也不例外。在这里对电力负荷的估算是否准确将关系到整个系统的设备、安全和经济性,因此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离不开负荷计算,普遍采用的方法是负荷密度和需要系数这两种计算方法。

3、高压变配电系统

高压变电配电系统是设计中的重点环节,因为建筑中的电气设备用电大部分为低压设备(220V-380V),所以需要将高压电(10KV)经过变压器进行电压转换才能正常使用。这些任务就由建筑中的高压变配电系统来完成。

1)高压配电系统的实现

高压配电系统:现代高层建筑均是采用两路独立的10KV电源同时供电。一般高压采用单母线分段,自动切换,互为备用。母线分段数目,与电源进线回路数相适应。只有当供电电源为一主一备时,才考虑采用单母线不分段的结线。电源进线几乎全部采用电缆进线。

2)电路的计费方式

电路的计费方式普遍采用的是高供高计的形式(或依据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进行设置),但是在低压侧仍需要安装电表进行计费,以便将动力和照明系统分开进行计费。这主要是为了适应供电部门的计费差异,有的地方将空调设备也划入到照明用电计价中。因此在电气设计中应安装总电表和动力电表合理的管理电能,了解电能的使用情况。

3)变压器的选择

针对变压器的选择,应当按照前面的估算的负荷来进行选用,包括容量和台数的确定。这里应注意对变压器经济运行和节能需求进行着重的考虑,尽量让变压器能在经济运行的条件下工作,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为减少变压器台数,单台变压器的容量选择一般都大于1000KVA。为限制低压侧的短路电流,正常时变压器解列运行,中间设联络开关。照明和动力分开设变压器,当动力用电容量太小时,动力变压器可不分开装设,而在低压侧应对动力负荷分类计费。

4、配电系统的线路设计

在建筑的电气设计中还应对整个电路的分布和敷设形式进行设计。原则上,高压和低压干线的配电都是以放射式来进行设计,楼层配电则以树干式或放射式进行配电。配电设备中的主要部分就是“干线”,对高层建筑来说,配电竖井一般优先采用插接式的母线槽,布线方便。而水平的干线铺设较为困难,多采用的是全塑电缆和竖井中的母线相连。每个楼层都需要配置小型的配电间,以保证配电和用电安全。层间的配电箱进过空气开关从母线上取电,并经过预埋线路管进入到室内。这时如果建筑的层数较多应合理设计实现分区供电,或者将变压器进行分散设置。

5、其他配电系统设计

1)低压配电系统的控制。在低压配电系统中应当注意对断路器的应用和设计,这主要是对分路系统进行必要的安全保护,防止一些人为或者意外事故造成大面积的停电或者短路事故,而且在设计中应当合理分级,合理选择断路器的过流标准,防止随意配置造成隐患。

2)电梯系统的设计。在对电梯的供电系统设计中,电梯的配电应当采用两路专用电缆,且两路电缆应引自不同变压器的低压柜馈线回路,并在电梯机房末端配备自动切换装置。

二、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关键设 备选取

1、高压开关柜的选用

目前的现代化高层建筑的配电室一般都在地下。应根据高层建筑的地下室的标准选用适合建筑负荷的真空高压开关柜,以保证整个供电系统的安全。

2、变压器的选择

变压器在选择中除了根据负荷需求进行选用外,还需要考虑防火要求,在主楼内不允许装设大容量的油浸电力变压器。

3、低压配电屏和发电机组

配电屏一般的形式都是采用抽屉式的结构,大容量的出线则采用车式结构。在发电机组的选择中应当采用较为先进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其优势为体积小、反应快、故障率低,采用这一类型的几组可以延长机组寿命、提高备用供电的能力。

4、对变电所的位置设计

高层建筑的用电特点就是需求的电量较大,在确定变电所的位置时应当考虑负荷的中心位置,尽量使之靠近负荷中心,这主要是为了降低大负荷供电而造成的线损,也提高了供电的质量。

5、照明电器设备的选择

照明系统是高层建筑的重要基础设备,在设计和选取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光源、照度、美观、位置等的合理配合,并且尽量采用可以实现智能控制的灯具,以便节能。

6、系统的防雷和接地系统

电气系统的防雷和接地是十分重要的保障措施,处理采用避雷针和避雷带等传统措施外,还可采用消雷器、放射性避雷针,这两项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得到了推广,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的设计方向是将防雷、接地、电气设备接地保护、工作性接地等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应当按照要求设计,保障在1Ω以下。可以采用建筑物本身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作为接地极,但同时也要额外的敷设接地扁钢,负责将小区内其他临近的建筑物基础连接形成一个接地网络,提高安全性能。

7、消防系统的构建

目前的高层建筑都需要配备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具体包括:火灾探测器、分区消防报警控制器、消防中心和气体自动喷射灭火及自动洒水灭火系统等,以此形成自动报警、灭火的自动化。在电气设计中应当保证必要的专用线路来维持这些系统的日常伺服性能,使其在火灾中能够发挥作用。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信号后转换成电信号,进入分区报警器和消防中心,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消防中心负责整座大楼火灾的监控和消防指挥。

三、高层电气系统设计应保证最大化节能

在高层电气设计中应当充分体现节能的思想,保证建筑用电的经济性。首先,应当在设计中指导施工采用先进的技术、材料、设备、工艺在增加合理投入的同时最大化的实现节能,并保证设备投入运行后的低能耗。其次,在设计中尽量采用科学的控制手段,降低高能耗系统的能耗指标,如:采用变频技术对空调、水泵的电动机进行控制降低能耗。第三,对照明系统的合理设计,要求既能保证日常的使用需求,又可以实现对光源、自然光、太阳能等的合理利用,配合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节能。

参考文献:

[1]陈存礼.浅析高层建筑物的电气设计[J].广东科技,2009,(22).

[2]胡隆才.现代建筑电气设计的具体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09,(33).

[3]徐燕.建筑电气设计要点及常见问题分析[M].建筑电气技术,2009(2).

[4]王宇平,卢松龄.浅谈高层民用建筑的电气设计[J].科技信息,2006,5.

[5]商建民,商航.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及节能原则[J].科技咨询导报,2007,(07).

上一篇:十二岁生日演讲稿.2范文下一篇:血液科进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