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材料课程设计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设计(通用8篇)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设计 篇1

根据《建筑装饰材料应用》教学内容,以“家居室内装修工程——装饰材料选择与应用”为主题完成一份家庭装修工程方案的设计。(使用Word文档排版,字数要求5000——15000字,相互之间相同部份不能超过30%,设计完成后上交电子文档和打印好纸质文件。)

要求:

一、绘制设计图及方案规划(共20分)

1、设计原始平面图及平面布置图(选取一个装修案例,使用AutoCAD绘制原始平面图及平面布置图);(5分)

2、设计各部位施工布置图(如:水、电施工布置图、地面布置图(卫生间、厨房)、顶棚布置图及其它各部分结构节点详图等);(5分)

3、设计立面图(如:墙、柱装修立面图、家居立面图、其它展开立面图等);(5分)

4、装饰工程方案规划(如设计方案介绍、工程基本情况介绍、主要装饰材料介绍等)。(5分)

二、装饰工程材料介绍与预算(共30分)

1、列举家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所需装饰材料(主材和辅材)二类,包含材料名称、型号、规格、介绍材料功能、特点、缺点、图片等;(20分)

2、编制家居室内装修工程预算表(包含工程项目名称单位工程量单价总价、材料选择及施工工艺说明等)。(10分)

三、装饰工程施工流程介绍(共15分)

介绍本方案装修工程总流程及各分阶段施工流程介绍(要求有施工过程图片)。(15分)

四、课程社会实践(共25分)

根据到都匀市建筑材料市场调研情况,介绍本次进行调研的过程、参观到建筑装饰材料(家具)的情况:如商店名称、位置,主要销售产品介绍等(要求有调研参观过程照片并不能少于十张,本人必须在其中三张以上照片中出现)、调研总结或体会。(25分)

五、课程设计方案总结(5分)

根据本课程设计方案完成过程书写总结。(200至500字)

六、文档排版及素材准备(5分)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设计 篇2

1 改革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选用教材方面, 注重计算机辅助装饰设计的设计流程, 同时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重构, 调整教学内容的教学顺序。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操作技能教学进行相互融合,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学合一的完美组合。在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时, 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1 重组课程内容要全面。

对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来说, 由于课程内容主要侧重理论知识, 忽视实践操作能力, 因此教材中的案例数量过少, 并且案例内容陈旧, 进而难以帮助学生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对于改革后的教材, 通常是将AutoCAD、3ds Max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融合, 教学内容既能覆盖平面知识, 又能涉及立体知识,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绘制建筑装饰施工图、建筑装饰效果图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概括, 在这一过程中, 不仅可以学习软件知识, 同时还可以设计、制作综合效果图等。通过对重组后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进行学习, 可以让学生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 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协调能力等。

1.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对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内容, 在选择过程中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统一。为了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老师可以将建筑装饰公司的真实案例作为教学内容, 对于机械工具等与建筑工程联系较少的知识, 只做简单的的介绍, 在后期用到时再进行相应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同时存在一定的扩展性, 因此, 要求学生在总体上能够清晰地认识计算机辅助设计这门课, 确保在今后的工作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

1.3 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教学过程中, 需要综合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 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任务, 同时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现有的知识结构, 设置教学内容, 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并且按照由简到难的顺序讲授教学内容。

2 建筑装饰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特点

2.1 以项目为导向, 以任务为驱动。

根据建筑装饰专业的实际情况, 采用项目导向、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活动, 其中, 项目或工作任务成为这种教学模式顺利进行的关键。高职院校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时, 需要事先对课程进行分解, 将其分解成不同的任务模块, 然后分别对每个任务模块实施教学, 逐步完成项目的总目标, 可以说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完成工作的过程。通常情况下, 这种教学模式的好处主要表现为,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 为学生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2.2 根据市场用人需求选择教材。

与其他专业相比, 建筑装饰专业更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需要在项目教学法中引入装饰公司的真实案例, 进一步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在教学选材方面, 需要遵循帮助学生培养能力的原则, 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进而在一定程度是帮助初学者的认识规律的角度组织教材内容。

2.3 上机实践, 教师与学生同步练习。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传统教学方法缺少同步练习这个环节, 通过学习学生一般都是从具体方法的使用直接过度到绘制具体的图纸, 在这种情况下, 容易引发离开教师的帮助, 学生就不会绘图的问题。在上机实际操作时, 教师与学生需要人手一台电脑, 借助计算机和幻灯片老师直接进行演示, 按照老师的演示步骤, 每位学生进行同步练习,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2.4 分组讨论,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组织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活动时, 教师将工作任务分配给学生后, 需要马上对学生进行分组, 以小组为单位对工作任务进行讨论, 根据对工作任务的分析结果, 每个小组列出实施任务的计划。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 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以及创新能力, 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

3 改革教学模式

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使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并且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 同时操作过程过于复杂, 利用这种方式教学, 其效果充其量只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教学内容, 根本无法将学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 教学主体的地位由教师把控。同时, 在教学内容中没有融合相应的实例, 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 进而削弱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进一步影响了教学效果。

3.1 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在组织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活动时, 任课教师需要打破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束缚, 综合运用项目教学法、讨论分析法、自学指导教学等, 围绕教学任务, 精心选择工作任务, 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 将教学中的各个知识点融入到具体案例中进行讲解。

3.2 练习实践, 强化理论知识。

与其他课程相比, 计算机辅助设计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当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理论知识后, 需要借助任务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对于学生来说, 随着工作任务完成数量的增加, 其操作水平也会明显提升。

3.3 综合利用实训。

对于高职院校来的说, 在组织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活动时, 通过综合实训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综合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不能通过简单的工作任务进行取代。通常情况下, 学生通过对工程设计进行模拟,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绘制整套的建筑施工图, 以及制作效果图等。

3.4 考核、评价教学效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评价。对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这门课来说, 一般通过过程考核+结果考核的方式进行检测, 同时结合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在考核、评价结果中要综合考虑学生平时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 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重点考察。

4 结论

综上所述, 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技术课程,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对于教师来说, 不能简单让学生临摹建筑装饰施工图, 而是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灵活运用“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进度、学生的接受程度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实验实训的时间, 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 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在教学过程中, 综合运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学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建筑装饰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针对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建筑装饰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内容改革, 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改革特点、同时对改革教学模式并对教学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装饰,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李琼.湖南省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9, 10, 1.

[2]刘庆.高等职业专科教育中室内设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 2011, 5, 1.

[3]武霄鹏.环境工程中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研究——初步探讨虚拟技术的实际应用[D].太源:太原理工大学, 2006, 4, 1.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设计 篇3

关键词装饰 课程 改革

自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世界范围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对我国的全面渗入,建筑装饰设计这一新兴的文化形式很快受到国人的瞩目和青睐。各类层次的建筑装饰设计专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建筑装饰专业毕业生也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这无疑是为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可贵的基础。然而,随着毕业生社会信息反馈,建筑装饰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

对于怎样能使建筑装饰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相互交融,仍然还是教学中所要探讨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设计教学上,结构造型与实际施工相分离现象还较普遍。要确实做到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改进。

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的基本特征,正确处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要突出主干课的建设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比如色彩构成和专业水粉课程的内容有部分重复,就可以把重复的内容合并于色彩课中,而把三个构成课的内容合并到一门构成课中,既保持了课程的连贯性又减少了课程的重复。而把节省下来的课时针对用人单位反映的毕业生不懂管理、不知预算、不会选择材料等问题,新开设装饰材料、建筑装饰预决算、建筑装饰施工管理等课程。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

设计艺术与绘画艺术不同,设计艺术不仅具有绘画艺术形式的美学原理法则,更主要的它是以不同于绘画艺术的思维理念传达视觉形式并体现自身的实用价值。本世纪二十年代,德国现代建筑设计学校提出“艺术与工业技术相结合”,首创包豪斯体系,翻开现代设计领域新的一页。由此,西方国家的设计艺术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我国,设计艺术远比绘画艺术引进的晚,国内的设计艺术教育多年来一直受绘画艺术教育所左右,致使各类设计观念局限在绘画艺术的思维定式中。因而,在建筑装饰设计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艺术与技术的关系,确立对建筑装饰设计本质的认识,将主导着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时下,我国各类建筑装饰赛事频频,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比赛,自然是开阔了眼界,得到了锻炼。但由于这些赛事多数是注重体现创新的理念与艺术形式,具有先导性文化特征,与作为实际项目的建筑装饰尚有很大距离,以致时常出现学生参赛获奖,但却搞不好实际的项目,到企业也胜任不了设计工作,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对建筑装饰设计的理解认识不够,对建筑装饰本身实质性的技术技能掌握不到位,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在专业认识上要给予正确引导。

三、改进绘画基础教学模式

在基础理论教学中,应坚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工艺美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主要是素描和色彩。传统的素描和色彩课程,在教学中比较注重造型、表现技巧等,这很容易让学生对纯艺术创作产生兴趣,从而与教学改革所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悖离。专业在教学改革工作中,既要注重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训练,也要注意对“可迁移性”和“扩散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加强对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的高职工艺美术设计专业的教改实践与研究培养。这样既能解决通常存在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严重脱节的问题。所以绘画基础课可以控制在100-150课时左右。因为一是时间不允许,建筑装饰绘画只是建筑装饰系统工程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应该是对建筑装饰的造型及结构变化、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二是只会画纸面效果,不能依此产生合理的结构关系,设计是“纸上谈兵”,相反只学那些已定型的常规建筑装饰结构,而不能灵活变化应用,那么也不能算是学会设计。就象有许多老木匠能把衣柜制作很精美,但若按设计稿做一些有特别变化的衣柜则感到困难。

四、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

在专业技术课采用专题训练的方式以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对公寓空间、商业空间、文化空间和娱乐空间的室内设计,限于时间不可能一一讲授,但也不能降低要求。所以可以在实践中采用集中讲授,分开训练的方法,就能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还要采用个性化、人性化教学方法。“因人施教、步快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量身定做”一个恰当的目标,通过每一轮训练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较好的解决了扩招后学生入学专业水平偏低的矛盾。

建筑装饰设计教学的重点,就是要针对上述情况强化建筑装饰造型设计与结构对应变化的训练,掌握建筑装饰设计的主体核心。以此为目的的教学,从教师方面来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造型设计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建筑装饰施工工艺技术水平。这并不等于说设计教师必须要把建筑装饰做得如何如何精致,但对起码的施工工艺要有所了解掌握,尤其是对建筑装饰结构的设计、材料的选用要有很强的能力。不仅常规建筑装饰的结构、材料要懂,还要能运用建筑装饰结构原理,随意变化出新的结构形式。做到能以绘画表现造型,以造型来设计结构,再以施工验证造型的合理性。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就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建筑装饰能力。

理论教学教授的更多的是专业理论,而社会实践则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和学科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自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建筑装饰设计专业作为一个正在成长,正在完善的专业,走的每一步都是重要的,而在这之前的方向却一定是要确定的。本文提出的课程研究与整合,是对本专业的一次讨论,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性指导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梁军.论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3,3.

建筑装饰专业课程 篇4

我可以在这上面给你一些建议

1,装饰是一门艺术,所以在你接触他之前最好能培养这方面的兴趣

2,在学习他之前先要下定决心,因为任何一门科学都不是一学就会的,你必须的有很大的付出

3,装饰专业与建筑类的其他专业密不可分,所以如材料,构造,造价,工艺这方面的书你必须去看。

4,学相关软件。如3D,CAD,photoshop等.5,还要多留意身边的设计无论什么设计都可以观察。

最后祝你成功

(三)课程设置

主干课程:素描与色彩、造型设计基础、建筑装饰制图、建筑设计基础、建筑结构概论、建筑装饰表现技法、建筑装饰设计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装饰材料.构造与施工、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CAD、PHOTOSHOP、3D MAX等。

主要实践环节:建筑装饰工技能(木工、抹灰工)培训、装饰绘图、计算机绘图实训、建筑装饰施工图设计、家装课程设计、装饰施工方案设计、预算实训、社会实践、岗位实习、毕业设计及答辩。

(四)在校可取得的资格证书名称:

⑴ 全国计算机一级B证书(或以上等级);

⑵ 职业资格证书:室内装饰设计员,施工员,预算员

建筑装饰专业课程介绍 默认分类 2010-09-23 19:49:37 阅读33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1.素描(56 学时,3.5 学分)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学习铅笔画基础知识、素描的基本规范、线条运用、观察与理解、构图方法及规律、辅助线与形体结构、明暗规律及其运用等内容,通过大量练习使学生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认识基础素描的特点及规律;掌握对象构图、比例、形体、透视等规律。观察并理解对象,培养学生通过结构造型、明暗造型表现对象的能力,学会运用艺术规律和形式美法则表现自己的审美能力,绘画能力,以及美术情趣。为本专业以后学习设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提供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

2.平面构成(40 学时,2.5 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专业名词、基本理论、基本构成法则和技法等内容,使学生 较清晰的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专业名词、基本理论;掌握平面构成、构成关系,以及在艺术设计、建筑装饰中的应用;开拓学生思想,发挥想象力,丰富构思,培

养 学生的审美能力,绘画能力,设计能力、美术情趣以及 艺术创新能力和一丝不苟的严谨学风,为以后学习设计课程提供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设计基础。

3.建筑装饰材料(48 学时,3 学分)

本课程主要学习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复合材料、洁具与灯具、配套设备、五金等装饰材料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材料施工处理的基本方法,使学生熟悉各种装修装饰材料规格、性能、特点;具有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装饰材料的能力 ; 为以后的设计和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4.建筑室内设计史

本课程可以在建筑装饰技术专业中开设,是一门专业文史课。全课程对建筑环境艺术、建筑装饰、室内设计等的起源、发展变化作了全面的叙述,尤其对典型的建筑形制、设计风格都有着重讲解,同时还介绍了建筑环境、建筑装饰、室内装潢的材料、技术、方法及相关的家具、陈设和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学习设计史,是让学生进行一次时间和空间的旅行,从而了解中外古今不同时期的装饰设计风格,不同时期的人类文化和艺术。

5.色彩(56 学时,3.5 学分)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主要学习水粉画概述、特点、形成;色彩规律和观察方法;水粉画基本技法;静物写生;风景写生等内容,通过大量练习使学生了解风景画的特点,以及风景画与静物画的区别;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和变化规律,以及色彩造型的技能、技法、表现力,从而培养学生色彩造型能力和良好的色彩审美意识,为后继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6.色彩构成(40 学时,2.5 学分)

本课程向学生全面讲授色彩的 种类、属性及色调,色彩复合三原色,色彩的现象及感受,色彩对比,色彩对比与面积、形状、位置的关系,色彩的调和,色彩构成的肌理视觉效果等 基本概念、色彩的规律及色彩美学方面的知识。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对色彩理论有实际的认识,将对色彩的感受由个人的喜好,升华到科学的境界中,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色彩,使色彩的搭配更加合理、完美。为以后学习设计课程提供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设计基础。

7.装饰识图与 CAD(56 学时,3.5 学分)

本课程包括 画法几何、建筑制图及 CAD 三个方面,它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应用计算机进行图形处理的技术。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图形生成的基本知识和算法。培养编写绘图程序的能力,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为今后从事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8.建筑装饰构造(48 学时,深圳南山装饰公司,3 学分)

本课程主要学习建筑的门、窗、墙、楼板与楼地面、楼梯与电梯、屋顶等构造和组成及其设计原理,使学生了解建筑的基本知识,掌握建筑施工与结构设计所必需的建筑构造,并能识读与绘制建筑施工详图。

9 室内装饰设计(56 学时,3.5 学分)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一门重点课程,主要学习室内设计概念、建筑美学、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室内家具与陈设、庭院设计、给排水,管道及卫生器具的布置等内容,它侧重于住宅、办公室内装饰设计,研究室内人与空间、室内与室外空间的关系,对空间、环境、实体及其声、光、色、形进行艺术设计,从而达到塑造理想的室内空间环境。使学生 了解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室内装饰设计的一般方法和基本程序。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概括、设计创作能力,深圳店铺装修公司。

10.立体构成(40 学时,2.5 学分)

《立体构成》是 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课程。主要讲授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专业名词、基本理论,以及线材、面材、块材的材料的立体造型的应用等内容,深圳盐田装修公司,要求学生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以便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态,为设计活动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立体造型的构成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立体设计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在形、色、体等各方面的造型能力,深圳福田装修公司,为以后学习设计课程提供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设计基础。

11.计算机装饰设计软件(80 学时,5 学分)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一门重点课程,主要学习3DS MAX 的模型建造、场景渲染以及初步的运动命令等内容,使学生掌握 3DMAX 进行简单的三维建模;掌握在 3DMAX 中利用二维对象,采用修改工具对二维对象进行修改来生成三维实体的方法;灵活使用 3DMAX 中的编辑工具来建立三维实体;掌握摄像机,贴图坐标,材质的使用技巧;掌握 Photoshop 进行图像合成的方法以及最终的色彩调整,通过学生灵活运用软件设计制作比较优秀的室内、室外效果图,以及结合 Photoshop 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制作出建筑效果图,培养其综合能力。

12.室内装饰设计 1(64 学时,4 学分)

本课程通过主题设计内容、想法、特色为创作中心。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概括、创作能力培养。使学生自由围绕主题创作发挥,它侧重于住宅,研究室内人与空间、室内与室外空间的关系,对空间、环境、实体及其声、光、色、形进行艺术设计,从而达到塑造理想的室内空间环境。

13.建筑装饰施工技术(72 学时,4.5 学分)

本课程是建筑装饰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深圳罗湖装修公司,主要学习墙体装饰施工、楼地面顶棚装饰施工、隔墙与隔断装饰施工、门窗工程施工、店面装饰施工等,使学生了解各种装饰施工的材料要求、机具使用、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注意事项和质量通病的防治 ;熟悉现代国内外建筑装饰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成果。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14.室内装饰设计 2(80 学时,5 学分)

本课程通过主题为高档别墅设计内容、想法、特色为创作中心。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概括、创作能力培养。使学生自由围绕主题创作发挥,它侧重于高档住宅的装饰设计,研究室内人与空间、室内与室外空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塑造理想的室内空间环境。使学生掌握室内装饰设计的一般方法和基本程序;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方案设计;能够运用电脑完成一套 高档 住宅和一套公共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图纸和效果图。

15.建筑装饰施工质量标准(80 学时,5 学分)

本课程侧重于介绍建筑室内装饰的施工质量标准以及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以及一些新型材料的使用标准。各种装饰施工质量标准、机具使用、施工方法、操作要点以及质量通病的防治;现代国内外建筑装饰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成果的施工标准;现在国家出台的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等等。

16.装饰工程概预算(40 学时,2.5 学分)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设计 篇5

资料来源:大学生教育资源

摘要:《建筑装饰构造》是建筑装饰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有必要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并进行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教学实践;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及开放式、启发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建筑装饰构造;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1概述

《建筑装饰构造》是建筑装饰专业最为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之一,是建筑装饰专业课程体系主干上承上启下的课程,对今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主要阐述建筑物各装修部位的装饰要求,介绍有关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以及施工的方法和合理性。在目前室内外环境设计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的时候,建筑装饰构造作为使室内设计构思转化为实物的技术手段,就显得更加重要。

然而,现今的建筑装饰构造课程的教学效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大多都有一种不良的倾向,那便是重艺术,轻技术;重视装饰设计类课程的学习,轻视建筑装饰构造、施工等技术类课程的学习。究其原因有三:其一,建筑装饰构造课程现有的一些教材和大纲只强调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却忽视了对装饰设计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学生不能学以致用,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二,现有的建筑装饰构造教材中的知识老化,很难适应装饰设计事业的发展,也是导致学生对装饰构造课程失去兴趣的原因。其三,建筑装饰构造课程是一门技术类型课程,必然与实践紧密结合,涉及许多工程实例,而现实的教育状况仍是以教科书为蓝本,配以程式化的讲授和指导,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自然也显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优化

全国各装饰设计专业开设的建筑装饰构造课程基本上都安排了60学时左右,所用教材主要为建工出版社出版的《建筑装饰构造》,同济大学主编出版的《建筑装饰构造》,以及各校自编的教材、讲义等。但总的看来,2000年以后出版的一些教材虽然补充了一些学科发展的新知识,在内容安排上也有所调整,但整个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观念并没有多大改变。因而要改革建筑装饰构造课程的教学,关键在于更新教学内容,特别是紧跟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步伐。我们以装饰工程项目划分教学专题,围绕每个装饰工程项目的特点、功能要求来正确选择不同类型的装饰材料,并具体分析每种构造做法的特点、利弊、适应范围以及使用周期等,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学习到当前常用的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的做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专业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

3.1 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学习的动机除了对自己专业的热爱,职业技能的培养,更多的是对未来职业生涯的知识贮备。尽管每年级都会有部分学生对建筑装饰构造课程有极大的兴趣,出于爱好努力学习,但毕竟这门课程实践性很强,而学生们刚刚接触专业课程,对工程案例了解甚少,空间想象力差,课堂上的教学有时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最终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各种装饰材料的性能用途,各种装饰构造的规范做法,从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这就需要任课教师突出建筑装饰设计的主线,强化装饰构造知识的技术性功能,使学生切实地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是用于解决何种问题,并与个人的工作性质、职业前途息息相关。

3.2 加强与建筑装饰设计等相关课程的融合对学生而言,尽管在学校中,是分成若干门课程单独学习,但对于实际工程实践中,却是要综合地运用这些知识服务于建筑设计。实践证明,要使建筑装饰构造课程的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围绕着主干课程——建筑装饰设计课程安排教学计划。

例如,室内设计的题目为庭院设计时,则可有针对性地讲解室外庭院地面、水池的构造做法。当教学安排使建筑装饰构造与室内设计课程不能同步时,则在讲授建筑装饰构造时,举一些室内设计的实例或出一些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应用构造的知识。另外,在高年级的装饰设计课上,还可进行专题式的技术性构造的讲座。

实践证明,将建筑装饰构造课程与装饰设计课程相结合,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了构造等技术课的重要性,更宝贵的是,还使学生懂得,技术不仅仅是工具,还可作为建筑装饰设计创思的源泉,也就是说,技术也能促进设计,与相关课程的融合必定能取得共赢的效果。

3.3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综合能力

建筑装饰构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对实际材料的接触,施工现场的参观,参加一些工程实践才能逐步熟悉建筑装饰构造,最后才能绘制出有水准的装修施工图纸。由于学时的限制,不可能所有的知识都在课堂上获取,因此,带学生走出课堂,组织学生参观已经建成的实际工程或正在装修工程,引导学生进行建筑装饰材料市场调查,了解各类材料的性能、价格、种类。学生在现场参观过程中,对各种装饰材料和装饰构造非常好奇,不断提问,通过在场指导教师或专业人士的现场讲解;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实践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强化教学方法改革。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1)开放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采用开放式的讨论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促进师生间的互动,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交流氛围。给学生开出学习参考书,提出各种学习专题,引导利用网络到各种装饰材料网站吸收专业知识,收集最新材料和构造技术,同时利用学校的教学平台加强与学生的课外交流,达到师生互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掌握收集各种专业资讯的方法。

(2)启发式教学。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可以启发学生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如在参观实习环节中,笔者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书本上的知识,同时,学生们也会发现书本与实践相出入的地方,这时,笔者就适时地启发他们去找寻“为什么”和“怎么办”。这种启发式教学方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学生互相交流,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创新能力www.188i.net。

(3)情景式教学。

是将课程内容置入具体的环境情景中,让学生体验环境,评价环境,设计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学习的元素。装修工程中吊顶金属龙骨类型较多,结构复杂,学生从未见过实际工程,很难用语言讲述清楚,而用视频、动画、施工现场教学的方式,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大大提高课堂学习信息量。通过情景式教学,可以把各种装饰材料的形状规格、结合方式很好地展示出来,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全真或仿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零距离”的学习吊顶装饰材料的选用和构造的方法,在现场情景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问现场的技术人员和指导老师,学生还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构造,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结语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设计 篇6

伴随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对装饰材料的实际应用, 以不仅局限在实际应用上, 越来越多的重视材料自身美感, 在最大限度发挥材料功能的前提下, 使其艺术价值得以充分展现, 这是材料发展的基本需要。莫里斯极力推崇手工产品, 注重产品的艺术性, 反对固定生产模式带来的机械化, 在艺术风格的后期, 注重材料属性和审美, 通过对新材料的合理应用对材料美感予以丰富。20世纪20年代, 多学科相互交叉与协作逐渐形成, 艺术家开始和匠人们积极合作, 在材料使用方面确保艺术和技术达到统一, 为后续的工业化生产奠定良好基础。如今, 全球化得到快速普及与发展, 新材料及其工艺层出不穷, 而且其传播速度也是达到顶峰[2]。

对于装饰材料, 其发展从最早的陶器与石器逐渐发展至当前的工业化材料, 均是人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通过改造得到的。目前, 现代装饰材料主要可以按照以下属性进行划分: (1) 自然材料, 如木材、石材和植物等; (2) 合成材料, 如石膏、乳胶漆、油漆等; (3) 绿色材料, 如抗菌涂料、人造板材、塑料门窗等; (4) 复合材料和智能材料, 如调光玻璃、光合作用系统、风能利用与控制系统。选用以上材料时, 除了要充分考虑材料的功能, 还应兼顾环保性、美观性与经济性。

2.2 节能、环保材料发展带来的冲击影响

在建筑的装饰设计过程中, 常会用到节能材料和环保材料, 此类材料应用能使建筑具有环保低碳特征。比如在当前的光环境设计过程中, 正大量使用光导纤维、中空玻璃、热反射玻璃, 这些产品的应用, 在很大程度上使用了自然能源, 减少建筑照明等方面的能耗;墙体装饰方面, 通过对硅藻泥类材料的合理应用, 将其作为粉体涂料, 在涂抹后形成平面, 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制作肌理图案。对硅藻泥而言, 它是具有传统材料无法比拟优势的新材料, 不仅功能齐全, 而且施工简单, 不会造成任何形式的污染。材料的物理属性直接决定了它可以分解和吸附, 还能吸收空气当中的小颗粒与异味, 减小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其它类型的材料, 如使用合成石材, 彻底取代天然石材, 不仅能克服天然石材各项缺点, 还能表现出良好的色泽与花纹, 且持久耐用, 更为关键的是可以减少成本, 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3]。

2.3 材料发展带来的冲击影响

材料发展趋势:

(1) 绿色材料

所谓绿色材料, 主要是指在原材料的采取、制造与使用过程中实现绿色环保, 使材料自身具有一定净化功能。对于绿色材料, 主要具有下列几个特征: (1) 将垃圾、废渣与废料作为原材料, 避免其它自然材料大量消耗; (2) 最大限度利用自然能源, 在生产制造方面避免浪费与污染, 保证能源实际利用率, 使自然生态保持平衡; (3) 利用清洁绿色的生产工艺, 有效处理环境问题, 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4) 绿色产品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及安全性, 能为建筑的节能降耗创造良好条件。绿色材料主要源于自然, 而且和自然环境良好融合, 减少现代建筑带来的冷漠, 充分体现自然材料具有的美感和质感。以某建筑为例, 它利用竹子取代建筑材料, 通过适当的加工利用, 能在展现材料美感的同时, 连接起人和自然环境[4]。

(2) 复合材料及智能材料

除上述提到的绿色材料以外, 复合、智能也是材料发展重要趋势, 与传统意义上的材料相比, 复合材料及智能材料具有优越的使用性能, 同时还能减少原材料实际消耗。比如, 通过对复合纸质材料、人造石与木塑材料等的使用, 能克服单一材料表现模式单一的不足, 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复合, 表现不同材料各自的优势, 在满足装饰设计基本要求的同时, 更便于施工操作和控制。相比之下, 可以表现出明显优势。而智能材料主要是指可以感知外部作用与刺激, 可正确判断并有效处理的新材料。例如, 充分利用自然的光合作用和风能, 将建筑所在环境中包含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在内的有害物质转换成无害的水与氧气, 在丰富建筑装饰素材的基础上, 为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5]。

(3) 建筑装饰设计工作受材料发展的主要应用

无论是材料创新, 还是建筑装饰设计, 都是处在持续发展状态的, 伴随材料不断发展, 装饰设计工作将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与进展, 在这一发展进程中, 将更加重视人类生活和自然之间的结合与协调发展;重视并做好绿色环保与低碳,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重视历史文化、人文关怀及地域文化具体表现。在建筑外进行装饰设计, 除了能将材料和自然充分融合, 还能是建筑的风格及构造更加新颖。掌握材料的基本属性, 对材料构造方式予以创新, 深入探索材料具体使用方法, 对装饰设计的整体风格予以丰富, 使材料与装饰设计均得到快速发展, 满足社会与城市的高速发展对环境质量提出的要求[6]。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材料实际发展对当前的建筑装饰设计工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 需要以发展的眼光认识到材料基本特性, 在充分利用传统材料的前提下, 敢于尝试新材料, 尤其是环保材料、高新技术材料与绿色材料, 并抓住当下城市高速发展的难得契机, 通过合理的设计, 得到低碳环保、适宜居住且风格显著的装饰风格。

参考文献

[1]白晶宝.材料发展与应用对建筑装饰设计影响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 (13) :200.

[2]周逸平.浅谈建筑材料发展对建筑装饰设计的影响[J].建材与装饰, 2017 (13) :112~113.

[3]肖欣荣.材料发展对建筑装饰设计产生的具体影响分析[J].门窗, 2017 (03) :154+156.

[4]田广平.试分析材料发展与应用对建筑装饰设计影响[J].绿色环保建材, 2016 (08) :7.

[5]刘雁宁.材料发展与应用对建筑装饰设计影响的研究[J].现代装饰 (理论) , 2015 (10) :16.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设计 篇7

首先从终身教育的理念看, 高职教育既要着眼于学生当下的就业, 也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人文素养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能纠正工科专业所偏重的逻辑思维和实验理性思维带来的负作用。相关素养的提升, 有利于个体完善知识结构, 对于将来从事技术开发也有重要的辅助作用。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自身情况, 以专业为依托, 探索并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人文课程体系。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构建人文课程体系的意义和价值

(一) 本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

世界各国都注意到专才教育的缺陷, 在课程设置上出现了人文教育的复归, 我国也借鉴国外的经验增加人文教育, 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 推动高等教育改革,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提倡高等教育促进文理融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则明确提出要“弘扬科学精神, 加强人文关怀”、“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

发展人文教育, 促进文理交融, 已成为国家高校素质教育的长期方针。但从高职院校总体课程体系布局看, 专业技能教育体系比较完善, 而作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类课程的设置却相对单一、陈旧, 未成体系。构建人文课程体系, 有助于高职院校在注重实用性、技术性为代表的专业教育的同时,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着力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自身情况, 参考世界各国专家学者提出的课程设置方法, 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人文类课程体系, 促进专业建设。

(二) 研究本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 科学与人文都是以人为出发点并以人为归宿, 两者共同构成完整的价值体系, 高职院校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存在着融合的可能性。

第二,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自身的历史、价值、规范和社会现象, 在高职院校特定专业领域, 如建筑设计类专业中, 跨学科合作构建人文课程体系有其独特的优势。

第三, “科技以人为本”, 须树立综合教育的思想。人文类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推广, 有助于培养学生从整体和大局、从“人本”角度考虑问题。

第四, 结合专业构建人文课程体系, 有助于教师跨学科合作, 提高自身素养。

第五, 人文课程体系的构建, 能进一步激发学习主体的学习兴趣, 拓展专业知识面。

第六, 在构建人文课程的实践过程中, 跨学科、跨系科、跨学校、跨部门之间的合作, 有助于发挥群体优势, 提高研究工作的组织程度与集成度。

二、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课题在实地调查, 与多个省份高职院校相关专业交流的基础上, 主要以上海思博美术设计学院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为研究对象, 比较分析上海与江苏两地、公办及民办高职院间人文类课程的开设情况, 结合特定专业探索高职院校人文课程体系的构建。从课程建设、教学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及评价机制的建立等方面, 发挥集群优势, 进行跨学科、跨系科、跨地区间的合作, 对课程涉及面进行人文教学资源的整合及开发。

构建建筑装饰、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文课程体系, 综合采用以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现象学研究法。通过对实践过程中的资料加以分析, 针对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总结带有普适性的教育原理, 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课题从政治理论、语言文字、文明礼仪、文学艺术、哲学和历史修养、心理健康等方面, 挖掘学科的人文内涵, 从建筑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建设、教学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及评价机制的建立等方面, 围绕核心课程, 建立与之关联的课程群。强调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完整规划, 形成多样性教育情境, 在实践中探索建筑装饰、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文课程体系的构建。

第一, 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 对多个省份相关专业人文类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论证和分析。主要以上海思博美术设计学院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为研究对象, 分析论证区域间、公办及民办高职院间人文类课程的开设情况, 在此基础上就如何结合专业构建人文课程体系进行准确定位, 从理论层面探讨课题实施的可行性。

第二, 结合专业特点, 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人文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案, 处理好人文课程体系与专业课在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中的辅与主、点与面、质与量、教与学等方面的辩证关系。 (1) 课程建设。包括在专业技术基础课模块如《素描》、《色彩》、《建筑初步》, 技术应用课模块如《建筑装饰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结合专业特点的人文类公共必修课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语文》、《公共英语》、《应用写作》等课程的优化;针对专业的人文类公共选修课如《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建筑史学》、《儒道互补 (职场修身法则) 》、《职场心理》等系列课程的开发;以及有人文针对性的系列讲座、学生社团、校企合作、行业协会合作等涉及面都是建筑装饰、艺术设计类专业构建人文类课程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 (2) 教学队伍建设。跨系科合作, 通过人文类课程体系的构建, 促进建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 (3) 课程资源建设。以构建人文课程体系为依托, 重视教材建设, 建设系列化、一体化、多种媒体有机结合, 具有校本特点的立体化教材;积极开发网络教学与管理资源,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提高人文课程体系的教学效率。 (4) 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人文类课程的评价体系, 如针对人文课程体系的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制度的建立及方法的推广, 促使人文类课程体系不断完善。

第三, 结合专业对高职院人文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实践论证。课题实践具有以下特色: (1) 上海、江苏地域差异及公办、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不同, 使人文课程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具有更多可参照性。构建课程体系的同时更多兼顾到市场价值理念, 可提升研发成果的内涵与质量。 (2) 课题组成员自身的专业及教科研特长有助于对课题实践细节的具体把握。比如徐增英先生为中国美协、上海美协及中国版画工作委员会会员, 上海明圆文化艺术中心艺术顾问, 有丰富的国内外个展联展交流经验, 作品被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图书馆、浙江美术馆等多家艺术机构收藏, 多年来在一线系统讲授《设计学》。其加盟课题组, 对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资源的开发所发挥的借鉴及指导作用。 (3) 课题研究组跨学科、跨系科、跨学校、跨地区间的合作, 有助于发挥集群优势, 从而为专业建设服务。 (4) 学生自课题实践过程中, 于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思想及人文方法习得的隐性价值。

正如《纲要》所提出的“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 是实现人的尊严、择业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终身教育。”高职院校需要在研究中实践, 在实践中提升, 变通借鉴, 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 以专业为依托, 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点及专业特色的自己的人文课程体系。

摘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促进文理交融, 符合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也符合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自身情况,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跨学科合作, 以专业为依托, 探索并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文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研究

参考文献

[1][英]马尔科姆·泰特著.高等教育研究——进展与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美]伯顿·克拉克主编.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6.

[3]叶立群.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6.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设计 篇8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设计;人才培养;课程教学

建设工程技术管理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有效地解决信息共享和协同设计的问题,建筑设计公司面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团队需要高效地完成设计任务,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被引入中国,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设计团队的重视,业界也需要越来越多的能够掌握BIM技术的人,然而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需要好的BIM教学模式。本文主要从BIM与传统CAD的区别、BIM课程体系架构两个方面来谈BIM技术在建筑装饰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BIM和CAD的主要区别

(1)BIM并不意味着只是一个软件,是多种软件之间协同工作的结果,所以需要有集成技术框架来支持BIM;CAD技术可以用单独一个软件来代表,如AutoCAD。在传统的 CAD 设计模式下,建筑设计的不同阶段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和衔接都靠 CAD 图纸来进行,这些图纸都采用二维的方式进行呈现,造成设计人员之间沟通不畅,专业之间配合不紧密。BIM 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 CAD 设计中存在的问题,BIM 技术将协同设计的思想融入到整个设计的全过程中。

(2)BIM具有相关联的特性,一个部件信息的变化会引起其他相关联的部分被自动更新;而CAD不具有这种功能,每个相关联的部分都需要单独修改。

(3)CAD可以创建3D模型,但单一的3D模型并不是BIM,BIM不仅是一个三维形状的表达,BIM表达可以是多维的。

(4)BIM具有参数化建模功能,以项目的基本单元(例如墙、梁)为对象利用参数形式进行表达,既有几何信息,而且还包括非几何信息,如材料、成本和设备的信息;CAD不具备此功能,只是表示基本单位的几何信息,几何信息又通过点、线、面来表达。简而言之,BIM的建模方法是通过组装元素,CAD更多的是绘制。

(5)BIM涵盖工程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统一了不同阶段和行业间共享的信息;CAD模型只能在不同行业的不同阶段分别搭建模型,由人工完成模型间联系。

(6)CAD 绘图是静态的,不能对数据进行分析,更不要说进行模拟。但是借助BIM 技术制作的虚拟建筑模型,则可以提供大量的数据信息,把这些信息输入到模拟软件中,就可以对建筑物的结构和相关性能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建筑物的空间效果进行模拟。

二、BIM课程体系的架构

在建筑装饰设计课程中引入BIM教学内容为了保证BIM课程开设的效果和充足的教师力量,BIM技术的引入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对建筑装饰设计课程的内容事实变革,合理安排该课程的内容,引入BIM教学内容,在实施过程中观察 BIM 的教学效果。

设置BIM课程内容时,必须考虑到现有的课程,如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建筑装饰制图与识图,CAD教学,建设装饰施工,建筑装饰工程量计量与计价。上述课程内容可以并入BIM的教学中去。由于BIM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BIM知识,设计教案要合理,有丰富的信息来源,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建议从理论课程教学和案例课程教学两个方面来入手:理论课程教学由在校老师来承担;在案例教学中,可从专门做BIM项目的公司聘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来辅助指导。

根据目前BIM的主要应用领域,并结合实际学生就业情况,案例教学可通过对支持BIM的多种设计软件的介绍,并辅以实际项目工程BIM案例和学术讲座来满足学生对实际应用技能学习的需求,具体如下:

(1)介绍目前支持BIM的各类设计软件,如Revit,Architecture,ArchiCAD,PKPM系列软件等。

(2)讲解BIM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可以选择美国Architectural Resources公司皇后社区精神病服务中心为节能设计案例进行演示教学。

(3)讲解BIM在建筑结构设计的典型应用,例如上海中心大厦,墨尔本Eureka大厦,北京水立方等。

(4)邀请业内知名学者结合实际案例进行BIM工程应用学术讲座。

(5)讲解BIM在建筑生命周期的管理的作用,如采用BIM技术如何提高建筑物预防自然灾害的性能,做好建筑生命周期成本控制和评估。

(6)介绍BIM在施工过程和管理中的典型应用,如Graphisoft公司的Virtual Construction虚拟施工软件的4D 施工管理模拟。

三、BIM课程教学建议

(1)结合现有教学计划,合理规划BIM授课顺序以及课程体系。BIM的内容应实现跟各种学科专业知识的融合,科学设置高职三年中的BIM课程内容,开设时间,实现课程间的合理衔接。

(2)结合已有的BIM教学条件,合理设置覆盖BIM知识体系的课程范围。对于已有BIM教师资源,已开设过BIM基础课程,尤其是想把BIM技术作为培养人才的特色工程管理的专业,可以适当增加BIM相关的知识内容,提高相关课程的涵盖比例;相反,可适当缩减BIM的内容。

(3)重视BIM工程专家讲座的作用。通过开设专家讲座,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改变一些教师的态度,为进一步BIM课程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减少BIM教学改革各方面的阻力。

参考文献:

[1]赵晓刚,周力坦.将学习进行到底--BIM为建筑院校构建完整教学案例[J].建筑技艺,2011,(Z1):121-125.

[2]何永祥,潘志广.BIM技术在施工图绘制中的应用研究[J].土木工程信息技术,2013,5(2):15-22.

[3]刘照球,李云贵.土木工程专业 BIM 技术知识体系和课程架构[J].建筑技术,2013.10:913-916.

上一篇:灌南中学下一篇:产品营销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