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新思路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关注民生是十二五规划期间重要任务,国家将加大民生方面的投资。民生资金面广量大,涉及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方面面。存在主要问题是审计量大,审计人员少。因此要解决好审计工作中人员少、人员素质低、硬件差等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审计工作新思路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审计工作新思路论文 篇1:

大数据下金融机构非现场审计工作新思路

【摘 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金融机构工作面临着更大挑战,非现场审计工作在金融机构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本文主要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与非现场审计工作含义进行阐述,分析在大数据背景下金融机构非现场审计工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金融机构非现场审计工作的新思路,通过相关措施的实施,推动金融机构工作开展。

【关键词】大数据;金融机构;非现场审计;新思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金融机构迎来了大数据时代,相关数据的不断增多,导致金融机构工作难度不断增加,因此金融机构采用非现场审计的方式开展工作以及进行数据处理,金融机构在开展具体非现场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例如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对工作认识不足等因素导致工作发展受限,因此为推动金融工作开展,就必须要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对非现场审计工作的认识、开展相关员工培训等,通过这种方式推动工作开展。

一、阐述大数据与非现场审计含义

1.大数据含义

大数据又称巨量数据,主要是指在不使用随机调查法与抽样调查法的前提下,对所有数据都进行处理与分析,并且能够确保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在大数据环境下,除了相关方面数据较为庞大,数据表现形式也较为复杂,在数据数量不断增多的形式下,处理数据速度也在不断变快,处理数据速度变快主要是由于现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计算机技术的出现能够有效缓解金融机构非现场审计工作的难度,推动工作开展。

2.非现场审计工作的含义

非现场审计工作主要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借助一定计算机技术,对金融机构中出现的数据与资料进行处理与分析,同时还能够对金融机构其他分支机构与各项业务进行相应监测,非现场审计是对金融机构发展状况与风险进行评估的一种有效审计方式,由于非现场审计工作具有一定优势,因此被各大金融机构所采用,并投入到具体使用中去。

二、现阶段金融机构非现场审计工作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大多数金融机构都采用非现场审计推动工作开展,非现场审计在工作过程中具有较多优势,对工作开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但相关金融机构在进行非现场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阻碍工作开展。

1.认识存在一定偏差

在现阶段工作过程中,一部分审计部门的员工由于受到传统工作观念的影响,导致对非现场审计工作认识具有一定偏差,这部分员工认为,推动工作开展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现场审计,不进行现场审计就无法对各项数据把握到位,工作就无法开展。由于工作人员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就导致金融机构在推进非现场审计时,相关员工缺乏推动积极性,因此非现场审计工作的发展陷入低谷。还有一部分员工认为非现场审计工作只有具备较强专业素质的员工才能够胜任,一般的审计员无法参与到工作中,这两种错误认识就导致非现场审计工作开展缓慢。

2.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各行业都使用信息技术推进工作发展,因此金融机构审计部门也使用便捷的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化的投入使用使得工作方式发生一定改变,审计部门对员工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员工在具备一定金融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但在现阶段这种全面型人才数量较少,非现场审计人员具有较高技术能力,缺乏一定现场实践能力,现场设计人员实践经验丰富,相关技术能力却不容乐观。金融机构对人员培训不够重视,未及时针对此现状开展培训活动,就导致人才发展不符合审计要求。

3.未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

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是推动非现场审计工作发展的重要举措,但由于大部分金融机构处于发展初期,相关制度建立并不完善,并没有对审计工作流程、人员职责分工、奖惩制度等方面进行明文规定,这就导致审计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缺乏一定约束与管理,也缺乏激励因素,就导致一部分员工工作积极性较差,工作责任心不够强,最终就会导致审计工作发展停滞不前,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金融机构审计工作健康发展。

三、大数据下金融机构非现场审计工作新思路

审计部门是推动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重要部门,审计部门为提高工作效率,采用非现场审计的方式推动工作开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阻碍,就导致工作未能顺利开展,因此就需要针对阻碍工作开展的因素,提出具体解决措施,推动金融机构健康发展。

1.转变员工传统观念,提高工作认识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审计员工对非现场审计产生了错误的认识,阻碍工作開展。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审计员工理应摒弃传统观念,转变对非现场审计的认识。金融机构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进行变革,非现场设计成为审计部门最主要的工作方式,因此审计员需要全面掌握这一技术,才能够适应行业发展需求。一部分员工认为非现场审计较难,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够胜任,针对这一现象,需要打破员工错误认识,使其认识到非现场审计技术并非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够掌握,任何一位审计人员都能够掌握并且灵活运用。只有转变员工认识,才能够推动非现场设计工作的开展。

2.金融机构需要积极开展员工培训活动

为促进非现场审计工作开展,金融机构需要针对部分员工专业素质不够的问题,积极开展培训活动,从而培养出全面型发展人才,以促进工作开展。金融机构首先需要制定科学人才培训计划,根据审计人员具体发展状况制定计划,审计员通过参加培训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素质,朝着全面型人才方向发展。其次金融机构需要经常开展交流会,组织所有员工参加交流会,交流会主要就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与经验进行交流,使员工在交流过程中增长知识,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同时也能够学习到他人工作经验,在不断交流与借鉴中完善自我。再者审计部门可采取以岗代训形式通过向业务或管理部门派遣员工实行全面的、全流程的观摩学习,保持专业性,且强调建立考评机制,由培训部门人员主动编写和演示自身工作岗位操作流程和规定。最后审计部门可对所有员工技术进行充分了解,采取技术互补原理对员工进行分配,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借鉴到他人其优势,不断对自身劣势进行改善,促进员工共同发展与进步。

3.完善管理制度

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员工工作态度散漫,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工作开展。因此为促进非现场审计工作顺利开展,金融机构就需要根据部门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对员工工作进行一定约束。例如金融机构可指定非现場审计管理条例,条例中需要对所有事项进行明确规定,包括具体工作要求、操作流程与工作对象等,管理条例的制定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员工工作的规范性,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完善相关工作奖惩制度,实施内部监督,对于工作完成较好的员工给予一定奖励,激发员工工作及积极性,对于工作不认真,易出现失误的员工进行一定惩罚,避免工作再次出现失误。由此可见,金融机构完善相应规章制度,能够有效推动非现场审计工作的开展。

4.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及时进行数据收集与处理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非现场审计工作要想得到发展,就必须要及时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非现场审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数据支持,因此金融机构必须要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只有数据具有较高正确性审计工作才能够得以发展。审计员除了需要收集与金融相关的数据之外,还需要收集一部分其他信息,并及时对数据库内的信息进行更新与处理,推动工作顺利进行。除此之外还需要提高非现场审计工作人员的模型分析工作,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结合时下最新制度与信息,不断对相关模型进行优化,提高准确度,精准提炼敏感线索,在提高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推动审计工作开展,切实防范各类金融风险。

四、总结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金融机构非现场审计工作发展滞后,因此金融机构必须要完善相应管理制度、积极开展人才培训工作、转变员工观念,才能够促进审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大数据背景下城商行信息化审计实践——信息化审计技术在小微企业贷款审计中的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7,(06):42-45.

[2]单琳琳.大数据背景下央行内审模式转变与改进路径——基于TCBS计算机辅助审计案例[J].金融发展研究,2016,(10):76-80.

[3]黄煜华,高涵.关于农行内部审计数据信息工作平台功能定位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3):173.

[4]赵红艳.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方法的编写——以农业银行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6,(05):183-185.

[5]严冬,黄煜华.大数据境遇下非现场审计的推进与转型——以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为中心[J].新经济,2015,(35):50.

[6]孙玥璠,宋迪.大数据环境下基于云计算的非现场审计模式探究——以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为例[J].中国内部审计,2015,(11):30-33.

作者:唐巧玲

审计工作新思路论文 篇2:

刍议民生审计工作之新思路新举措

[摘要]关注民生是十二五规划期间重要任务,国家将加大民生方面的投资。民生资金面广量大,涉及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方面面。存在主要问题是审计量大,审计人员少。因此要解决好审计工作中人员少、人员素质低、硬件差等问题。

[关键词]民生审计;十二五规划;社会保障

[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十二五规划期间,将进一步体察民情和关注民生。中共中央下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高度,从加强对权力运行制度和监督的高度,赋予了审计机关要强化审计监督,逐步推行效益审计,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工作新的重要职能。关注民生,必须先听民声。

众所周知,民生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最为关心的问题,彻底解决民生问题,将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重点和财政资金投入的重点,加强民生资金的审计监督,是十七大赋予审计机关的新使命,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审计机关的期盼。如何有效开展民生审计,做好民生审计工作,不断彰显审计机关紧贴民众、服务民生、服务和谐社会,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审计机关亟需思考和探索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免疫”的视角,浅议民生审计新思路。

一、目前民生审计存在的主要症结

当前,社会经济中还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其中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主要是教育、就业、社会保障、住房、医疗等民生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都在民生审计“管辖区”内。国家投入民生资金迅速增加,而民生审计工作还不能够适应民生发展的客观要求,“免疫力”不强,民生资金使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还不能通过有效的审计监督来抑制和解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审计理念亟待创新。

由于民生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大问题,民生审计的内容、范围也逐渐扩大,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千家万户。为此,加强民生审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审计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从延边州的情况看,这几年随着财政收入的逐步增长,各级安排解决民生问题的资金越来越多。比如说,2008年农业机械购置国补资金1259万元,2009年就达到5000万元;财政安排的民生项目也在逐年增加,这就需要审计机关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有效地履行职责。同时,随着延边州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老百姓对民生问题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政府安排解决民生问题的资金盯得越来越牢。审计机关如果不更多更及时地关注老百姓的需求与愿望,就不能很好地体现民本审计理念。近年来,我们对民生资金的审计大多还停留在过去的财务收支的模式,在破解开展民生审计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时,缺乏创新理念,缺少新的招法,难以在客观上满足民生发展对民生审计监督的需求。

二是审计着重点亟待调整。

目前,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仍然是社保、扶贫、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资金,如果审计机关在对民生专项资金审计时,不能更多向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上倾斜,只是简单地判断资金使用的“对与错”,就不能将资金的使用情况、效益情况真正与“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结合起来;就不能使党和政府科学地判断老百姓是不是真正在民生资金投入中得到了实惠。同时,对各类资金的管理体制、投入方式存在的问题,不能全面分析产生问题的宏观因素、剖析客观不足、提高民生审计监督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三是审计资源不足日益突出。

开展民生审计后审计机关资源相对不足,人力资源紧缺的矛盾尤为突出,目前不仅是队伍数量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个人员素质的问题。2008年2010年我局曾经先后派出8个审计小组,每个小组只有两至三人,经过对全州八个县市的扶贫资金、农村低保、城市“廉租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调查,查出违规操作、挤占、挪用等违纪违规行为,问题严重的移交到司法部门查处,对规范扶贫资金、农村低保及“廉租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审计人员、审计时间等资源有限,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没有查到位。比如,惠农强农政策的执行情况,资金的最终使用效益不能全面地反映出来。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上,如何造就一支有思想、有超前意识的审计人员是一个战略性课题。

四是审计手段、方式落后,且多是事后审计。

目前,我们主要是对民生项目的两个阶段进行审计,一个是预算执行审计,即事中审计,一个是决算审计,即事后审计。这两种审计实际上都是事后的审计监督方式,没有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对民生资金在运行过程中已经出现的问题,只能是“秋后算账”。

与计算机应用环境较好的财政审计相比,民生领域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基本处于滞后状态。虽然我们审计人员人手一台电脑,但由于专业人员的匮乏及运用计算机水平能力有限,很少使用计算机进行审计。

二、开展民生审计的几点思考

开展民生审计,是审计机关代表人民对政府部门履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审计工作只有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才能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发展;只有着力于民生审计,才能实现审计为人民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就民生审计存在的主要症结如何破解,如何调整思路,创新方法,笔者提出五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更新审计“理念”。

按照今年国家提出关于“创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机制、创新审计方式、创新审计干部队伍管理模式、创新审计技术方法”的要求,审计机关要充分认识民生问题是国家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柱和支撑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要素。通过围绕地方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开展民生审计,加强对民生审计重要性的认识,了解民生审计特点,准确把握民生各项业务的特殊性,更新知识,更新民生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方法,突显审计功能,以适应民生审计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民生审计水平,科学推进民生审计发展。

——树立“审计为民”、“审计维民”的理念。

高度重视民生审计,把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问题纳入审计视野,加大监督力度,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实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审计项目的安排上,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作为审计的重点。审计项目突出“为民、便民、利民”这一主题。2010年我局安排的对全州“廉租房”资金、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社会保障基金、物业维修基金等审计项目,充分体现了“审计维民”的理念。

——树立民生审计“重在解决百姓切身利益问题”的理念。

“民生审计”如何帮助解决百姓切身利益问题,这是“民生审计”的真谛。在全国各级审计机关所实施的审计项目中,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是事关民生的审计项目,这些项目中有的是专项资金审计,有的是工程建设项目决算审计,有的是领导交办的群众来信来访审计,但无论项目类型如何,项目实施的初衷都是一样的,即通过开展好这类审计,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审计建议,并力求使审计建议能落到实处,从而达到化解矛盾,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达到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真正实现关注民生,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目的。

2009年初,针对和龙市南坪村农民举报关于粮食直补问题,审计人员通过深入细致慎密的调查,对百姓关心的问题,提出比较到位的、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局领导为了确保审计建议能引起重视,找有关领导汇报情况,坦诚了审计的观点,细说落实这些审计建议的必要,从而使领导看到了审计机关所提审计建议的重要性,整改上大有必要,审计建议最终落到实处。

——树立“责任追究机制”的理念。

民生审计要关注问责与问效的统一,在绩效审计基础上进行责任监督和追究。同时,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要关注民生问题及其责任,行政管理上要实行层级监督和问责,问责的目的在于追究责任,实行权责对等。由此建立民生审计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势在必行,只有切实建立和落实行政问责制,才能真正实现关心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增强审计责任心,才能在审计执法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有责必问、有错必究。

第二、注重审计立项的科学性。

民生问题面广量大,但审计资源有限,下大力气谋划好民生问题审计项目至关重要。民生审计从何入手,是否切中时弊,就要善于从倾听民声中来确定审计任务,明确审计目标,检验审计成果,在项目制定上,改变以往“闭门造车”、“拍脑袋”的老办法,主动征求各级党委、政府的意见建议,通过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各界对审计的需求,以此确定审计的重头戏。实践证明,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民生问题审计项目就是好项目。如2010年4月结束的我州2008年至2009年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开展的专项审计调查,全面掌握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情况,揭示廉租住房保障存在的问题,评价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投入成效,并及时从体制和机制层面提出加强廉租房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改善百姓居住环境。不仅得到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认同,更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第三、有的放矢地开展民生资金审计。

以落实惠民政策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进一步突出民生审计,把握民生资金项目的动态。在2008年扶贫资金审计调查中,审计小组通过与财政、发改委、民政和其他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全面掌握资金征集、运营、管理使用情况。因此在加强涉农、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等各类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中,不仅着力检查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更要关注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执行的效果,促进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

第四、积极探索审计方法,提高民生审计的效益。

民生审计的特点是涉及面广、资金额大、部门多、环节多、违纪违规问题多,如果凡是不分巨细,平均使用审计力量,没有重点,就不会有突破。民生审计工作的重点,一是要突出对“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资金的审计。二是要在具体项目审计中突出民生资金的决策、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民生效益、重大典型问题等。 三是要转变审计人员观念,跳出传统的审计思维模式,树立绩效审计理念。四是积极探索民生资金跟踪审计模式,对民生资金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充分发挥民生资金审计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进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责和任务。五是加大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力度,传统的审计做法不再适应客观要求,目前,民生资金审计的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从手工核算、粗放管理转变到建立计算机信息化系统进行核算和科学管理。

第五、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专业人才。

民生审计的特点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基层审计机关中能熟练掌握民生方面政策法规、经办业务规程、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人员相对较少,多数审计人员只掌握通用的审计知识和审计方式,“知识恐慌”、“能力恐慌”的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必须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断丰富审计人员的知识储备,提高审计人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训。只有始终把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作为根本大计,才能不辱使命,不断提升民生审计监督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民生审计,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每一位审计人员都应以之为己任,坚持“为民审计”,始终关注民生,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更多地赢得老百姓的关注、支持和爱戴。政府各部门要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各负其责、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运转协调的监督机制。审计部门唱好监督主角,当好管理配角,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做到有威有为有位。〔责任编辑:张志臣〕

作者:杜丽颖

审计工作新思路论文 篇3:

火热英雄城 出彩审计人

南昌——军旗升起的地方,火热的英雄城市,近年来,正围绕“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目标,强力推进“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南昌的审计人紧密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和工作重心,深入落实《审计法》及“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审计工作新思路,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极大地发挥了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为维护财经法纪、监督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服务领导决策、维护群众利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显著成绩。2009年以来,该局查处违法违规金额共计26亿元,移送案件线索36起,有关责任人21人受到党政纪处分或被追究刑事责任。

一、依法审计,工作成效显著

该局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始终把审计质量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来抓,健全和完善了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加大了审计执法力度,确保了审计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好审计监督职能作用。

一是抓好预算执行审计永恒主题,审计监督不断深化。审计中全面揭示部门预算、财政资金、土地出让资金等管理、使用、效益方面一系列问题,做到年年有深入。如2013年南昌十届市委第53次常委会专门听取南昌市审计局“同级审”情况汇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涛对审计反映的15个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五大方面43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有效促进提升了财政管理、收入征管水平,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预算执行审计连续多年在市人大常委会票决中获百分之百的满意率,2013年11月18日《中国审计报》在头版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是聚焦重点资金、民生资金,服务大局能力不断增强。如:2012年,该局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对南昌市2009~2011年度市本级科技专项资金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了项目承担或资金使用单位170多家,涉及250多个项目。审计报告得到了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的重视和肯定,先后四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报送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员、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并多次在全市一些会议上做问题举例。市政府专门召开整改落实会议,根据审计出来的问题,整改工作全面落实到位,处理了6名相关责任人,推动完善制度20余项。南昌市委专题向江西省委副书记尚勇汇报了开展科技专项资金的情况,尚勇副书记作出了重要批示。该项目获得审计署表彰项目和全省优秀项目。近年来,该局对民生资金的审计成绩显箸。如:社保基金专项审计连续三年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并批转批示;2009年严肃查处了在退耕还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套取国家资金和侵害林农权益的问题,将涉嫌违法违纪的两位责任人移送市纪委处理。

三是聚焦重大重点工程,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审计。通过对投资项目竣工结算审计程序和步骤进行规范,加大了审计的力度,近五年共审计重点重大工程项目13个,核减工程的建设成本6.19亿元,平均核减率为20.08%。其中:朝阳路网工程项目核减率达到了29.71%。

四是常规审计“审深一步”,抓住关键点、发现苗头性。如发现个别执法单位财务制度形同虚设,单位出纳贪污,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等问题,及时移送检察机关。2012年对全市村级财务管理情况专项审计促成了市政府办公厅、市农业局、财政局就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村级财会规范化出台一系列文件办法,有效规范了全市村级财务管理;2013年对全市开发区(新区)政府性资金安全管理情况审计,相关单位领导被市领导集体约谈;在对企业的审计促成了市国资委对《南昌市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行办法》进行完善修订等。

二、解放思想,审计工作创新

创新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动力,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审计实践,该局注意研究新课题,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采取新措施,在审计的内容、方法和技术手段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推进。

一是在审计计划管理上创新。在确立全年审计工作计划时,一问计于民,依托局网站、报纸等媒体,公开征集审计项目计划;在审计中征求被审单位意见;在调研时征求群众意见;二问计于政,向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纪检和市委组织部等主要领导人的意见,确保将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列入全年审计工作计划。

二是在审计内容上创新。如2013年,对以BT模式建设的工程项目创新采取跟踪审计方式。围绕“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BT项目审计思路、资源环境审计内容”进行创新突破。审计报告从机制、体制、制度层面提出建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涛作出批示。市政府为此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落实,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制定出《BT项目投资建设管理办法》。该项目切实发挥出审计“倒逼”各项制度健全完善的功能,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如实行大规模“协同作战”,创新审计方式,增强审计的广度和深度;借力补力,注重利用内部审计和审计外包服务的作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创造性开展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同步审计工作方法,对全面科学评价领导干部、客观界定责任、节约审计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在审计手段上创新。创新电子审计技术,如组建计算机审计攻关小组,大力推行联网审计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能力;抓好信息化技术培训,加强审计专业人才建设。全局共14人通过了国家审计署及省审计厅计算机审计中级考试,居全省设区市前列;全面提升计算机审计应用。共有12篇AO应用实例在省审计厅获奖并被选送至审计署,其中1篇获审计署应用奖,9篇获鼓励奖;有13篇计算机审计方法入选省审计厅“计算机审计方法库”,其中5篇被评为全省优秀计算机审计方法,有4篇入选审计署方法库,入选数和获奖数均居全省设区市之首。

三、强基固本,科学管理出成绩

该局始终按照“外提形象、内控风险”的要求,全面规范内部管理,把“建设审计铁军、打造一流的业绩”作为全局各项工作的总目标。

一是打造学习型机关,全面提高审计队伍综合素质。坚持把正思想、重品行、提作风作为机关建设的抓手,重点突出打造学习型机关。如:局领导带头学习调研,积极深入基层;把学习作为机关建设的硬性任务,采取多种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2013年参加江西省法宣办、省审计厅举办的全省审计法规电视竞赛活动,获得了全省审计法制宣传组织奖和全省审计法规知识电视竞赛唯一一等奖。

二是打造审计铁军,大力弘扬廉洁高效审计作风。以“八不准”规定为警戒,廉政建设常抓不懈。局领导班子凝聚力强,作风民主,团结和谐,带头执行中央和审计署关于党政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反腐倡廉工作的一系列规定和指示精神,时刻教育大家自觉抵御腐朽落后思想和不正之风,并加强监督检查。涌现了市劳模、市模范法制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全市“十佳处长”等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赢得社会各界的肯定和支持。

三是严格内部管理,切实落实八项规定。该局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内部管理考核制度,对机关各项工作作出规范,加强公务经费的管理,切实落实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特别是2013年在全省审计系统内率先实施《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制度》,将工作目标细划到分值,分解到所有人员和岗位,确保每项工作都有人落实,每位干部都有责任、有担子、有压力。以制度管人管事,使全局各项秩序井然、气正风清。

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提出了“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2014年10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对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推动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有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切实维护经济秩序和促进廉政建设进行了重大部署。两个文件就像强劲的东风,振奋了南昌审计人的精神和斗志,他们决心要乘着这股东风,顺势而上,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在推进国家治理中,为南昌市实施“三年强攻计划”,打造核心增长极提供强有力的审计支持,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南昌市审计局)

作者:王昌燕

上一篇:研发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新闻学创新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