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年度监管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思路(推荐4篇)
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XX市工商局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上级工商部门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立足工商职能,奋发有为、创新开拓,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局连续4年获评XX市“五大战役”功勋集体和绩效评估优胜单位。省工商局叶木凯局长批示:“XX市工商局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主动为企业搭建产业对接平台,勇当服务‘二次创业’排头兵,为晋江企业转型升级,立下汗马功劳,望再接再厉,继续主动作为,为‘晋江模式’不断创新,实现经济新的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市委书记陈荣法肯定:“市工商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主动,开拓创新,在服务发展、执法监管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希望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绩”。
一、创新提升服务发展水平,营造更加宽松有序的创业投资环境 落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工作要求,努力营造阳光、便捷、高质的创业投资环境,支持企业存续发展,精心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积极融入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潮。
(一)提升注册登记服务水平,促进市场主体稳步增长。一是进一步扩大预约服务范围,除原有的行政审批中心窗口之外,在办照量较大的青阳、陈埭、安海、梅园、池店、罗山等6个工商所开通预约服务。二是落实上级部署的外资企业全程电子年检业务。根据上级要求,加大业务宣传力度,引导全市2048家外商投资企业通过ca证书完成网上年检流程,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年检盖章服务。三是持续建立健全“预约服务高效通道”、“两重主体直达通道”、“网络送件快捷通道”、“咨询服务协办通道”、“局所联办便民通道”等五大通道,精简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省时省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创业。2013年,全市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13673户,同比增长42.7%,其中:内资企业3412户,同比增长20.9%,注册资本109.29亿元,同比增长37.1%;外资企业49户,同比降低9.26%,注册资本1.27亿美元、投资总额2亿美元、外方投资0.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7%、60%和1.12%;个体工商户10212户,同比增长52.24%,总金额10.47亿元,同比增长20.34%。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68120户。其中内资企业20135户,注册资本997.46亿元;外资企业2115户,注册资本84.09亿美元、投资总额118.29亿美元、外方投资80.12亿美元;个体工商户45870户,总金额36.37亿元。
(二)提升广告商标指导水平,推动品牌强市建设。一是深化提升商标品牌指导战略,按照“三个一批”原则持续促进商标品牌量质齐升。2013年,XX市新增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驰名商标7件,分别是好邻居、佶龙、锦兴、索力、yusimeng、361°和富永等,至此我市经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驰名商标数量达到41件,占XX市驰名商标数量的33.06%;新增XX省著名商标18件,有效著名商标达226件,占XX市著名商标数量的24.33%。劲霸、柒牌、七匹狼、利郎、德尔惠、361°、心相印、恒达磁砖、腾达陶瓷、盼盼等10件商标入选“2013年中国500强商标品牌”。二是加强广告监管。加强辖区广告主体审查、广告经营巡查工作,及时立案查处违法广告行为。我局加大高速路沿线、高铁站周边等户外广告监管的经验做法得到中国工商报的专题报道。
(三)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一是做好信用信息采集。利用年检、验照和走访、巡查企业之机,广泛收集市场主体规模、经营、纳税、守法等情况,全面掌握市场主体基本信用信息。二是完善信用奖惩机制。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建立全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数据库,实行动态监管,一旦发现不良行为及时补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整顿规范。目前,全市共有“守重”企业651家次,其中国家级27家次,省级184家次、XX市级270家次,XX市级170家次。三是开展创优评比活动。组织工商信用良好和信用优异企业评选认定工作,引导企业不仅要注重提高经济效益,更要注重诚信守法经营。目前,全市共有285家企业获得“工商信用良好和信用优异企业”荣誉称号,其中省级15家,XX市级180家,XX市级90家。
(四)提升创新工作水平,先行先试推进多项重点工作任务。一是创新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我局牵头组织调研论证、草案撰拟、征求意见等工作。2013年12月30日,《XX市实施先照后证商事登记改革工作方案》正式实施,本市成为省内继平潭后第二个实施该项改革的地区。该项改革包含实施先照后证、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放宽经营范围登记、实施商事主体登记信息定期抄告制度、强化商事登记主体后续监管等五大改革项目,进一步放宽了市场准入限制,有利于激发民众创业投资热情,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二是多渠道支持非法人市场主体转制。按照能简则简、能省则省、标准统一的原则,指导、鼓励、扶持辖区内符合条件的个体户、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非法人市场主体转制升级为企业法人。项目启动以来,截至2013年底已成功办理转制680家,既为企业升级提供便利,也实现了温和培养新税源的目的。三是主动对接“金改区”、“综改区”建设,支持企业融资发展。2013年共办理股权质押6宗,助企融资5715万元,办理动产抵押61宗,助企融资143299万元,两项合计帮助融资14.90亿元。四是创新实施食品生产企业产品包装装潢专项行政指导。针对近年来食品企业因违规标注被投诉日益增多的现象,实施专项行政指导。先后走访福马、好邻居等龙头企业,就企业的包装、装潢提出行政指导建议,举办相关讲座2次,试行食品包装装潢报备制度,多次为企业纠正不规范包装,累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00万元。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XX市工商局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上级工商部门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立足工商职能,奋发有为、创新开拓,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局连续4年获评XX市“五大战役”功勋集体和绩效评估优胜单位。省工商局叶木凯局长批示:“XX市工商局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主动为企业搭建产业对接平台,勇当服务‘二次创业’排头兵,为晋江企业转型升级,立下汗马功劳,望再接再厉,继续主动作为,为‘晋江模式’不断创新,实现经济新的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市委书记陈荣法肯定:“市工商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主动,开拓创新,在服务发展、执法监管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希望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绩”。
一、创新提升服务发展水平,营造更加宽松有序的创业投资环境 落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工作要求,努力营造阳光、便捷、高质的创业投资环境,支持企业存续发展,精心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积极融入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潮。
(一)提升注册登记服务水平,促进市场主体稳步增长。一是进一步扩大预约服务范围,除原有的行政审批中心窗口之外,在办照量较大的青阳、陈埭、安海、梅园、池店、罗山等6个工商所开通预约服务。二是落实上级部署的外资企业全程电子年检业务。根据上级要求,加大业务宣传力度,引导全市2048家外商投资企业通过ca证书完成网上年检流程,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年检盖章服务。三是持续建立健全“预约服务高效通道”、“两重主体直达通道”、“网络送件快捷通道”、“咨询服务协办通道”、“局所联办便民通道”等五大通道,精简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省时省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创业。2013年,全市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13673户,同比增长42.7%,其中:内资企业3412户,同比增长20.9%,注册资本109.29亿元,同比增长37.1%;外资企业49户,同比降低9.26%,注册资本1.27亿美元、投资总额2亿美元、外方投资0.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7%、60%和1.12%;个体工商户10212户,同比增长52.24%,总金额10.47亿元,同比增长20.34%。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68120户。其中内资企业20135户,注册资本997.46亿元;外资企业2115户,注册资本84.09亿美元、投资总额118.29亿美元、外方投资80.12亿美元;个体工商户45870户,总金额36.37亿元。
(二)提升广告商标指导水平,推动品牌强市建设。一是深化提升商标品牌指导战略,按照“三个一批”原则持续促进商标品牌量质齐升。2013年,XX市新增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驰名商标7件,分别是好邻居、佶龙、锦兴、索力、yusimeng、361°和富永等,至此我市经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驰名商标数量达到41件,占XX市驰名商标数量的33.06%;新增XX省著名商标18件,有效著名商标达226件,占XX市著名商标数量的24.33%。劲霸、柒牌、七匹狼、利郎、德尔惠、361°、心相印、恒达磁砖、腾达陶瓷、盼盼等10件商标入选“2013年中国500强商标品牌”。二是加强广告监管。加强辖区广告主体审查、广告经营巡查工作,及时立案查处违法广告行为。我局加大高速路沿线、高铁站周边等户外广告监管的经验做法得到中国工商报的专题报道。
(三)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一是做好信用信息采集。利用年检、验照和走访、巡查企业之机,广泛收集市场主体规模、经营、纳税、守法等情况,全面掌握市场主体基本信用信息。二是完善信用奖惩机制。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建立全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数据库,实行动态监管,一旦发现不良行为及时补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整顿规范。目前,全市共有“守重”企业651家次,其中国家级27家次,省级184家次、XX市级270家次,XX市级170家次。三是开展创优评比活动。组织工商信用良好和信用优异企业评选认定工作,引导企业不仅要注重提高经济效益,更要注重诚信守法经营。目前,全市共有285家企业获得“工商信用良好和信用优异企业”荣誉称号,其中省级15家,XX市级180家,XX市级90家。
(四)提升创新工作水平,先行先试推进多项重点工作任务。一是创新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我局牵头组织调研论证、草案撰拟、征求意见等工作。2013年12月30日,《XX市实施先照后证商事登记改革工作方案》正式实施,本市成为省内继平潭后第二个实施该项改革的地区。该项改革包含实施先照后证、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放宽经营范围登记、实施商事主体登记信息定期抄告制度、强化商事登记主体后续监管等五大改革项目,进一步放宽了市场准入限制,有利于激发民众创业投资热情,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二是多渠道支持非法人市场主体转制。按照能简则简、能省则省、标准统一的原则,指导、鼓励、扶持辖区内符合条件的个体户、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非法人市场主体转制升级为企业法人。项目启动以来,截至2013年底已成功办理转制680家,既为企业升级提供便利,也实现了温和培养新税源的目的。三是主动对接“金改区”、“综改区”建设,支持企业融资发展。2013年共办理股权质押6宗,助企融资5715万元,办理动产抵押61宗,助企融资143299万元,两项合计帮助融资14.90亿元。四是创新实施食品生产企业产品包装装潢专项行政指导。针对近年来食品企业因违规标注被投诉日益增多的现象,实施专项行政指导。先后走访福马、好邻居等龙头企业,就企业的包装、装潢提出行政指导建议,举办相关讲座2次,试行食品包装装潢报备制度,多次为企业纠正不规范包装,累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00万元。
二、创新提升监管执法水平,整顿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13年,我局共查办各类经济违法案件3354件,案值1865.10万元,罚没1264.43万元;共接受消费者投诉、申诉、举报3084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87.12万元。
(一)多措并举深入推动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一是履行XX市查处无证无照经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组织对各成员单位查处无证无照经营工作落实情况以及“XX省企业监管管理信息抄告”信息处理情况进行监督。二是开展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工作。各工商所共立案查处无照经营案件2890起,罚没金额976万元。三是开展联合执法。联合公安局、文体新局、消防大队、卫生局等重点成员单位,组织节前无证无照公共聚集场所专项整治行动,现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公共聚集场所5家。四是加大黑网吧查处取缔力度。开展暑期黑网吧专项整治,根据日常巡查、12315投诉举报以及市长专线等渠道,收集黑网吧线索。全年共立案查处黑网吧26起,查扣用于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的电脑441台套。五是结合“五城同创”和“零无照经营一条街”创建活动,重点对校园周边、中心市区、外来人口密集区等区域进行无照排查整治,采取查处取缔和引导办照并举的办法,努力提升本市持照率和亮照率。
(二)大力开展各次专项行动。一是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共查处商标侵权案件432件,案值357.92万元,罚没382.26万元。二是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大对“傍名牌”行为以及仿冒知名商品包装、装潢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共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30起,罚没17.40万元。此外,组织部分商品滥用“特供”、“专供”标识、扫黄打非“净网”、鞋服行业、摩托车市场等专项检查,注重日常巡查与专项执法结合,取得良好社会成效。
(三)在全省率先开展汽车4s店专项整顿行动。一是梳理涉及汽车类的消费纠纷,从129件申诉、举报、咨询中提取案源,及时部署专项查处行动。二是组织摸排,全面走访调查全市40多家汽车4s店,核对其经营资质、维修资质和格式条款。三是整治典型,加快行业规范,共立案查处刷信用卡收取手续费、车贷收取调查费、汽车销售合同不平等格式条款等侵害消费者行为案件8件,罚没13.5万元。四是召开行政约谈会,督促从业者诚信经营,自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并着手引导成立行业协会,提升行业自律水平。该项工作先后得到中国工商报、海峡都市报等各级各类媒体的跟踪报道,并成为全国工商系统2013年查处品牌汽车侵害消费者权益10大案例候选案例。
(四)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有关工作。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保障执法力量投入,提高巡查频率,通过自查自纠,查摆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扎实有序推动创城工作稳步进行。立足工商职能,大力开展大型商超经营秩序整顿、集贸市场综合整治、校园周边市场秩序排查、黑网吧查处、“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
(五)严格履行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一是加大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控。认真组织食品安全抽检,合格比率为89%,并对违法食品经营案件进行立案。二是加大源头管控,创新冷冻食品仓储经营自查申报制度。针对目前冷冻冷藏行业监管难的现状,以实施自查申报制度为重点,全面规范食品冷冻冷藏业经营秩序。
(六)大力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2013年,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系统共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3084件,受理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4%。申诉案件2258件,受理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14%,其中调解成功的有2064件,调解成功率91.41%,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87.12万元。举报案件826件,受理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3.33%。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系统干事创业能力
坚持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激励人,不断提升队伍勤廉水平,罗山工商所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全国工商系统先进工商所。
(一)抓学习,以先进理论引导干部正衣冠改作风。通过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督促广大干部职工对标找差。
(二)抓落实,全面落实中央有关规定。深入研究市情和工商职能特点,找准切入点,一是常态化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教育;二是严格落实财务管理制度;三是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四是营造良好节约氛围。
(三)抓载体,推出五大主题活动献礼建党92周年。一是学习先进事迹;二是走访结对共建村的贫困党员;三是开展“走进美丽乡村,感受红色魅力”主题活动;四是加强执行力教育,邀请华侨大学张向前教授开设《干部执行力的塑造与提升》专题讲座;五是举办庆祝建党92周年乒乓球比赛。
(四)抓防控,深化防止利益冲突和廉政风险惩防工作。深化防止利益冲突工作,建立干部职工廉政档案207份,梳理职权目录36项,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12幅,排查廉政风险点67个。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全市工商系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省市局以及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突出落实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关要求,着力夯实基础,先行先试、开拓进取,大力提升服务发展、监管执法、消费维权和队伍建设水平。
一、全力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工作。一是按照《关于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省市工商局有关工作要求,认真组织人员培训,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主动为办事群众答疑解惑,做好新旧营业执照、新旧办公平台、新旧办事文书的衔接过渡工作。二是加大后续监管的实践探索。探索完善基层监管模式,充分运用市场主体信用公示平台,加强部门协调协作,积极谋划商事登记改革后工商监管新模式。三是加大总结提升,立足辖区特征,形成富有晋江特色的工商登记服务体系,为企业和和群众投资创业提供最大便利,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二、全力推进广告强市、品牌强市建设。一是加快出台广告业扶持发展方案,主动运用工商职能,加大与企业互动、部门协调,参与创意广告园区建设、广告行业协会组建、广告行业规范发展行政指导等工作。二是加大新商标法宣传。利用大众媒介发布法律法规解读、提示警示,组织入户走访指导,帮助和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新商标法有关规定开展广告宣传。三是继续引导企业争创知名、著名和驰名商标,健全名优企业协作打假机制,牵头组建“企业知识产权援助中心”,为品牌企业开拓市场保驾护航。
三、全力推进个转企、创建文明城市等项重点工作。一是扩大个转企覆盖面。利用个转企工作成为市政府2014年重点改革任务的契机,加快责任分解、实践探索,认真部署入户宣传动员、引导申请转制等工作,鼓励和扶持更多的非法人市场主体转制升级。二是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各业务科室、责任工商所加强配合协作,严格按照文明办有关工作要求,认真抓好校园周边、集贸市场、大型商超等工作项目的自查、整改、落实和提升工作。
四、大力加强监管执法力度。一是大力拓展重点执法领域,教育和引导干部队伍加快思维转变、实践探索,适应商改后基层执法重点转移的新形势,深入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执法工作,查处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傍名牌等违法行为的查处。二是加大广告监管力度,组织开展户外广告、电视购物广告、医疗广告等专项整治,积极介入网络、微信等新广告发布平台的监管执法。三是全面落实交叉核审有关工作要求,加强人员教育培训和业务指导,加强业务科室和基层工商所的沟通交流,保证该项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加强网络交易监管,各工商所、业务科室和检查大队要加强协同协作,主动介入网络交易市场,积极探索新监管思路和方式方法。
五、大力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一是加大案源收集,针对媒体聚焦、群众关注的,较为集中、频发的消费投诉,及时启动诉转案,将符合立案条件的消费投诉转入立案程序。二是及时发布消费警示,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明白消费,发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及时举报。三是抓好平台建设,积极运用维权点、微信、微博等各类平台,加强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实时沟通,及时化解消费纠纷,促进消费和谐。
招商局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思路
2012年,我局(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经合办的精心指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加快转型发展、实现跨越崛起”工作要求,努力夯实工作基础,积极推进载体创新,强化优质服务措施,积极开展招商选资、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内外平阳人互动发展、深化山海协作,推进对口支援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2012年工作回顾
一、招商选资工作扎实推进
2012年,市委、市政府下达我县招商引资预期目标为:省外温商回归引进到位资金11.5亿元。截止10月份,省外回归引进项目共36个,其中新建项目11个,续建项目25个,重大产业项目8个,省内产业转移项目1个,省内产业转移到位资金1100万元,总投资43.21亿元,完成省外回归引进项目到位资金13.968亿元,完成市定全年目标任务的139.68%,完XX县定全年目标任务的116.40%,排名全市第二位。一是完善招商机制。建立责任机制,年初制定出台了《XX县支持平商创业创新促进平阳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及实施细则》,实行招商选资工作单项考绩;健全优惠政策,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持续扩大民间投资工作的意见》、招商引资“1+x”优惠政策体系;加强项目管理,制定出台《XX县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梳理包装招商引资项目共311个,并确定78个为招商引资重点包装项目,形成“建成一批、刷新一批、充实一批”的项目库良性循环机制;强化推进机制,制定《XX县重点签约项目任务分解表》,建立重点签约项目推进情况每周周报、每半月联席协调、每月分析推进的工作机制。二是拓宽招商渠道。
(一)以商招商。依托成都平阳商会平台,成立招商引资工作联络处,为省外平商回归和引进牵线搭桥。县领导亲自带队20多次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贵州等招商重点地区,鼓励、引导在外平商回乡投资创业。截止10月份,在外平阳人回乡投资项目达10个,占新建内资项目总数的90.9%,总投资36.31亿元,协议引进内资33.98亿元;
(二)园区招商。积极创新新兴产业园、中德科技园等园区建设模式,不断增强园区项目承载能力,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大中型、节能环保和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强的项目;
(三)网络招商。对平阳招商协作网进行重新改版,制定网站建设计划及管理办法,指定专人定时更新网络信息,通过整合内外招商资源,拓宽招商引资领域;
(四)产业招商。注重引进一产二产优势产业的同时,努力实现在三产现代服务业领域的突破,成功引进鳌江站前明发综合体、昆阳城东综合市场等多个商贸服务业项目,其中成都中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重庆浙商集团有限公司等项目也正在对接洽谈中;
(五)展会招商。组织参加世界温州人大会、西洽会、哈洽会、浙洽会、厦投会、海交会等大型展会,大力推介我县重点项目。三是狠抓项目推进。截止10月份,我县14个重点签约项目中,3个项目已经供地、开工,2个项目已经运营,5个项目已签订正式协议,2个项目即将正式签约并进入招投标,其余4个项目正在加快前期对接。具体情况如下:(1)鳌江荆溪山度假村、水头皇廷国际大酒店、万全紫荆花大酒店项目已供地,并已进场施工;(2)万全都市生态农业科技园一期、南雁开心农场项目已开始运营;(3)南雁翠丰五星级度假酒店、鳌江站前红星美凯龙项目、明发集团综合体、昆阳城东综合体项目已签订正式协议;(4)山门五星级酒店、南雁养生旅游项目已完成初步方案设计和前期土地政策处理,银泰城综合体项目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四是开展“送政策”服务。根据《关于组织开展为浙商“送政策”服务活动的通知》(浙商促进办〔2012〕18号)文件精神,我县于5月初开始,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为平商“送政策”服务活动。共梳理23个优质招商项目,编制2012年《平阳招商选资项目推介书》,制定《平阳招商选资政策指南》,通过邮政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温州商会(平阳分会)和省外平商企业发放资料500多份,切实发挥政策在推动平商创业创新促进平阳发展中的效应。
二、内外平阳人互动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异地平阳商会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在外平阳人和在外商会管理、联系、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确立了县领导联系在外商会制度,开展在外平阳人和在外商会的评价活动,推动内外平阳人互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二是完善信息库建设。着力开展新一轮在外工商界人士大面积普查工作,完成新版(第三版)在外平阳人通讯录编印工作,及时更新在外人士的信息,为工作上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三是加强联络交流。先后组织承办了在外工商界人士酒会、在外平阳人新春联谊会和在温平阳籍领导干部新春酒会等活动;开展了县领导节日慰问在外人士代表及参加多地商会换届和年会活动,今年指导新成立1家在外平阳商会,进一步加强了与在外平阳人的沟通交流。四是营造互动氛围。配合宣传部开展在外平阳人之商行天下栏目出访和采访活动,树立了在外平阳人的良好形象;配合组织部开展在外平阳商会的党建调查和指导工作,完善在外平阳商会党组织建设;与县残联联合发动在外平阳商会慈善助残爱心助学倡议,并取得实际效果;推荐2个在外平阳籍企业家参加XX市十大在外优秀创业青年评选并顺利当选,积极营造了良好的互动氛围。五是提高在外平阳人士政治待遇。积极邀请部分在外成功人士参政议政,推荐并获通过的县人大列席代表22人,参与人数历年之最。六是积极实施“衣锦还乡”工程。根据县委县政府文件精神,今年完成了县政府驻四川招商联络处机构的设立,并聘请商会会长为联络处主任,同时上海、北京等工作联络处也在筹建中;多次组织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参加的对省外平阳人的经济考察调研活动,以乡情亲情感召他们回乡投资。
三、国内经济合作交流日益频繁
一是积极参与国内重大经贸活动。我局(办)积极组织了4家我县企业参展“西洽会”、“海交会”、“渝洽会”、“西博会”等国内经济交流活动;推荐并组织了我县10位企业客商作为嘉宾赴宁波参加“海恰会”系列活动,宣传我县的产业、投资环境,促进了我县的对外开放工作。二是积极做好接待考察和服务指导工作。主动深入开展西部地区平阳籍企业家情况调查,今年共推荐1家在外平阳籍企业“阿克苏大自然棉业有限公司”参与西部大开发省财政贴息资金的申请,并主动做好多批次经贸团来访接待工作和出访考察的对接工作,积极培育区域经济合作的渠道和层次,寻找我县优势产业更大的市场空间。
四、双对口和山海协作工程稳步开展
一是做好对口地区互访及援助工作。完成四川藏区“两州一县”帮扶资金的筹集并落实对口支援帮扶资金共35万元,其中对口帮扶四川XX县20万元,对口支援重庆涪陵15万元。促成由雷文多副县长带队的党政代表团赴双对口地区考察互访,并为重庆XX区珍溪镇带去了30万元项目帮扶资金。二是积极推进山海协作工作。今年与XX市共达成4个合作项目,强化了两地间产业项目的合作,为村居、企业和社会团体间搭建了协作交流的平台;举办山海协作劳动力转移培训共500人,实现劳务输出200人,落实山海协作新农村建设项目共58个,结对助学20人,同时对山海协作帮扶资金落实使用情况实行全方位的指导与监督;组织XX县锦绣花边厂、XX县超平皮革有限公司、XX县知照围巾厂三家企业参加18届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开展山海协作项目推介。
五、机关自身建设不断强化 一是完善干部管理制度。梳理和完善了《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公车管理制度》、《考勤和请销假制度》等汇编文件,对干部日常上下班实行指纹打卡考勤,进一步促进干部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深化干部学习制度。根据年初制定的学习计划,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十八大等重要会议精神,积极开展了“解放思想、敢于担当,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主题教育、“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向吴斌学习、创建“五型机关”等活动。三是落实干部廉洁责任制。制定并印发《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细则》,明确细分了廉政建设责任,落实了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并与各科室签订了责任书,开展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全面推进廉洁机关建设。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局(办)在各项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较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招商引资方式需进一步创新、内外平阳人互动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国内经济合作交流领域需进一步拓宽、山海协作关系需进一步深化、双对口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二、2013年工作思路
2013年,我局工作的总思路和举措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十八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立足提高招商量与质的双重突破,优化招商载体和引资结构,加强对外宣传推介,精心构筑引资平台,努力引进一批符合平阳产业发展方向的招商项目,为平阳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崛起而不懈努力。
(一)全方位开展招商选资工作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基础工作。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推介、准入考察评审、绩效评估、责任考核、招商引资“1+x”优惠政策等一系列规范政策体系,建立招商引资项目“挂牌摘牌”机制,切实发挥招商引资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完善县领导分地域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在外商会、在外华侨的网络优势和桥梁作用,大力引进平商回归项目;结合以平引外和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加强对大型央企、知名房企、国内外500强企业的招商工作,积极扩大民间投资,确保完成省外平商回归资金15亿元,力争25亿元。二是创新招商方式,推进实施代理招商。在推进产业招商、项目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的同时,大力推行代理招商,推进招商引资市场化运作。主动借力内外有关商会、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专业代理机构、在平有较大投资项目或长期合作关系的外来投资者和友好人士,开展招商引资、引荐,宣传介绍平阳投资环境、优势及优惠政策,实行招商引资有偿代理服务,进一步掀起全域全员招商热潮;三是狠抓大项目建设,推进大开发大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强化大项目谋划、包装和储备,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着力放大和提升项目运作能力;强化领导挂帅,建立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机制,统筹协调解决要素保障、政策处理等问题,促进大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建立完善项目责任体系,把大项目建设情况作为“互看互学”、“互学互比”的重点内容,强化督查考核,形成奋勇争先的良好局面。四是完善项目包装,强化项目推介力度。完善动态项目库建设,精心包装一批成熟商住地块,加大土地推介出让力度,通过招商网站、推介会、在外商会联络处、投资洽谈会等载体进行宣传,为扩大民间投资项目包装奠定基础,做到项目等待资金、项目对接资金。
(二)鼓励在外平阳人回乡创业
一是全力组织好2013年在外平阳人士新春联谊会。认真细致地组织好2013年在外人士新春联谊会,借助新春联谊会的宣传平台,积极开展亲情招商,乡情招商,以商招商等活动。二是积极指导在外平阳商会的成立。在平阳籍人士相对集中的地方,引导他们成立平阳人自己的商会,健全商会党的组织建设,并依托商会成立招商联络处。三是积极引导、鼓励在外人士回乡创业。充分发挥我局(办)的政府职能,组织县领导和有关部门赴外地召开在外人士座谈会,考察在外平阳籍企业,增进相互信任和了解,宣传推介我县招商项目,引导、鼓励在外人士回乡创业。
(三)提升山海协作和区域经济合作实效
国资委年度工作总结与来年工作思路
一、2013年主要工作成效和亮点
2013年,市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十大举措”决策部署,着力增强国资监管能力,引导提升企业运营效益,助推政府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顺利完成全年任务,为我市“赶超发展、再创辉煌”作出积极贡献。
(一)国资公司规模实力迅速增长,国有投融资平台作用有效发挥。一年来,我委通过完善投融资管理制度,加强投融资人才引进,指导培育新的融资渠道等举措,引导帮助国企全力完成投融资任务。截至2013年底,我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13家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量达到1358.28亿元,同比增长23.8%;所有者权益651.83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资产超百亿的国资公司已达6家,市城投集团超过320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10.28亿元,同比增长20.1%;累计实际完成投资316.30亿元,占市本级政府性投资一半以上;实际完成融资356.39亿元,其中企业债、股权票据等非银行贷款融资比例占52.46%,国资公司已成为政府性项目建设投融资主平台。
(二)全面开展制度修编,打造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升级版。全面开展原“1+11+8”制度体系修编。原温委办发〔2011〕87号文件共有11项制度,本次新增了6项、修订了4项、4项保持不变,修订后制度增加到14项,共4万7千余字。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同时,与之配套的国资委发“8+3”监管制度,以及55项办事流程也已全部修订、编制完成并印发,国资监管将更加规范。
(三)研究二级企业分类管理制度,规范提升国资公司治理模式。深入推进划转中介机构及设计监理类企业重组规范,全部完成设计集团挂牌前期工作。创新出台二级企业“1+3”分类管理文件,指导国企按投资建设、资产运营和生产经营3种类型对所属企业分类管理。出台市属国有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两套工作规程,董事会、监事会的决策制衡机制初步形成。积极探索股权多元化改革,开展第一家市级国企集团由国有独资向多个国有股东的改造,引进省金控集团入股温州金投集团。
(四)打造国企党建人才保障工程,招才引智等工作成效显著。组织开展国资系统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完成14家市级国企党政校规范化建设,举办2013年国资国企文化月活动,近5000人次干部职工参与。与北大、浙大等名校合作举办了6期培训班,参训379人。组织国企组团赴多个城市的“985”、“211”大学招聘,反响良好。
(五)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积极为国资公司搭建项目平台。出台国企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引导建立国资系统招商引资项目库,组织国企先后赴北京、杭州与央企、省企对接;牵头组织国企参加“世界温州人大会”、“世界浙商大会”,“2013年XX*台湾合作周”等推介活动,项目被省国资委列入重点推介名单。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4个,其中内资19个,外资5个,到位资金分别为12.6亿元与980万美元。
(六)围绕分类考核要求完善业绩考核制度,有效发挥引导激励作用。结合国资公司定位和方向的转变,首次引入分类考核办法,13家国资公司分别按投资类(4家)、经营公益类(9家)两大类别考核。建立健全业绩考核“同升降”落实机制,根据2012年度考核结果,6家业绩考核为a级的企业有关人员薪酬增发原水平5%;5家b级国企持平;1家c级与1家d级国企分别下降5%与8%,业绩考核结果有效导传递到国企基层。
(七)完成市属企业国有产权三级管理体系建设,实现产权管理全覆盖。提前完成包括县市区在内的全市886户企业国有产权登记基本信息重新录入工作,摸清全市国资家底,建立起企业国有产权“产权树”结构体系,并完成新系统试运行,实现市属企业国有产权的三级管理,实时把握企业经济行为和股权流动情况,实现产权管理全覆盖,走在全省前列。
(八)实施国企采购阳光工程,为国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优化全国首创的“国有企业采购管理”,通过完善采购信息平台建设、规范审批程序和工作流程,严格自行采购行为等,不断增强国企采购透明度,全年共审查完成采购项目、采购方式55项,节约资金2842万元。
(九)扎实开展三大专项检查,规范市属国有企业廉洁从业行为。针对14家市属国有企业落实《国企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利益冲突回避制度”以及“资产租赁管理制度”的情况,组织开展三大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三方面问题督促相关企业提出五方面整改措施,有效企业规范廉洁从业行为。
(十)建设国资监管信息化云平台,提升国资管理信息化水平。借助网络技术,建设覆盖各国资公司的“国资监管信息化管理系统”,将资产、财务、人事、廉政等全部信息纳入联网监督与实时管控,系统已于2013年底试运行,并成为我市电子政务管理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2014年重点思路
2014年,XX市国资委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的决策部署,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强化举措,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探索地市级国资改革。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我委将认真抓好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学习贯彻,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积极谋划温州国资、国企下一轮改革蓝图与规划,认真探索相关改革路径。
(二)适时调整国资公司的职能定位和投资方向。按照市委十一届五次与六次全会报告精神,适时调整国资公司投资的定位和方向,包括逐步退出竞争类项目,集中力量抓好政府公共品的供给,防止过度投融资。同时,将通过新的业绩考核办法的实施,对市属国企实行分类考核,改变业绩考核的纯投资导向。
(三)多管齐下促进国资公司可持续发展。支持做大主业,出台并落实《市属国有企业主业管理办法》;提升企业经营能力,确保利润增长,实现足够的现金流保障投资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严格控制融资规模及成本;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切实防范债务风险。
(四)抓好“招资、招才”借助外力壮大我市国资。统一建立“招资”项目库和“招才”需求库。同时,搭建“招资、招才”平台,主动与央企、省企对接,争取在高速公路、港口、燃气、轨道交通、能源等领域引进大资本、大项目。
(五)从完善制度入手,全面提升国资监管能力。进一步完善国有产权、财务监管。在完成全市所有出资企业产权登记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构建产权基础管理市本级全覆盖体系。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财务决算审计、对外捐赠、财务负责人委派、财务风险控制等关键财务领域的监督。并重点围绕强化工程建设领域监督、企业租赁行为监管等环节,出台专门监督程序或细则,加强廉政监督,确保国资不流失。
一、2013年亮点工作
2013年,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十大重点项目为抓手,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被评为全省低收入农户监测调查工作先进集体,XX市法治政府工作、节能工作、扶贫开发工作、政务信息工作等先进单位(集体),XX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等,获市直单位2012年度优秀管理创新项目二等奖。主要亮点工作如下:
(一)围绕中心工作,统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按照全市发展战略及领导决策需求,及时跟进提供针对性服务,发挥了重大决策参谋作用。截止目前,市统计局共撰写统计分析、信息715篇,得到市领导批示31篇次;调研分析获省、市奖项8项,其中一等奖4项。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坚持季度全面分析、重点领域专题分析,新增月度分析,及时跟踪掌握主要经济指标动态以及部门统计指标,提前预警,为党政领导把握经济形势提供参考。建立gdp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为提高gdp核算数据质量打下良好基础,该做法被国家、省统计局推广。加强海洋经济统计监测工作,获市长重要批示,XX市联合调研组来温学习交流。二是做好党政领导决策参谋。按月收集全省各地市主要经济指标,编制横向比较表,供市主要领导参考,被多次肯定并引用资料。开展温州与杭甬绍台对比监测分析,及时反映温州与标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情况。开展“扶工兴贸”、发展实体经济、促进有效投资、城乡统筹发展等4个专题监测分析,报领导决策参考。完成《2012年以来温州经济发展情况》及相关统计数据资料,作为市委中心理论组务虚会学习材料。编制的《温州经济发展图表》作为市委经济形势分析会惟一指定材料,这种创新方式广受好评,在鹿城、文成等地推广。三是抓好民情民意重点调查。完成市民最关注热点问题、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效能评价、浙商回归发展环境、“六城九市”、“幸福社区”创建等民情民意调查项目23项,调查对象达到25万人次,居全省前列,越来越多的部门将民情民意调查引入到部门考核和日常管理工作。首次编印《2012温州民情民意调查报告选编》,取得良好社会效应。四是服务考核考绩工作。按考绩办要求及时提供2012年104家市直单位工作绩效民意调查考核得分、“三生融合·幸福温州”评价体系各单位年度考核得分。受市委组织部委托,完成11个县(市、区)2012年度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评价分析。做好粮食生产安全责任制、耕地保护责任制和新农村建设等各项考核工作。配合做好市直考绩法的完善和细化工作。做好半年度各项考核工作。及时向市考绩办提交月度、季度相关排名指标数据。做好全年九大主要指标排序工作。
(二)突出抓早抓实,经济普查工作有序开展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市统计局高度重视,强化经济普查政府行为,在全省率先抓好普查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工作。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业务培训和宣传活动,在全省独创对重点乡镇“一把手”进行普查业务知识培训。扎实开展前期调研工作,9篇调研报告被国家局采用。及时组织业务骨干对各县(市、区)经济普查工作开展督查指导,高质量完成普查区划分和电子地图绘制、单位行政登记资料收集整理和比对、规范单位基础信息工作,基本达到了“单位摸全、行业摸清、总量摸准”的要求,为普查登记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因我市经济普查前期工作扎实有效,乐清柳市镇被确定为全省经济普查综合试点区,8月下旬圆满完成了省级综合试点工作任务,受到省经普办充分肯定。
(三)狠抓重点领域,统计监测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有效促进投资统计创新提质。完善投资考核办法及统计制度,市委市政府专题听取我局投资统计考核工作汇报,9月开始按新办法做好投资主要指标月度排序工作。提请市两办联合印发《XX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监督办法(试行)》(温委办发〔2013〕28号),把投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常规工作,在全国全省都属首创之举。市政府牵头组织两轮全市投资统计数据质量大检查,共检查243个项目,整改110个项目,立案查处7个单位,检查结果由市府办发文通报各县(市、区)政府,市统计局及时督促抓好整改,其力度和规模均属全国罕见,有力保障了投资统计数据质量。配合做好省统计局对温州的三次专项检查,得到省局好评。加强投资统计分析,得到市主要领导肯定,如市委书记陈一新对《我市高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分析》作了重要批示,市委办《温州信息》第58期全文印发,分析主要结论及重要数据被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报告采纳。杭州、丽水等统计局来温考察学习。二是服务业统计不断完善。积极捕捉当前我市服务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热点及苗头性问题,开展调研分析,获市领导批示11篇次,为市政府出台若干扶持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如《2012年我市担保业经营业务大幅回落》报告上报后,市委常委朱忠明带队开展专题调研,促成市政府出台“升级版”的《进一步处置化解风险企业担保链问题的若干意见》,扶持担保业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形成商贸经济新的增长点》报告,促成市政府出台“升级版”的扶持电商企业发展政策。拓宽服务业统计监测领域,率全省之先在鹿城开展电子商务企业统计监测试点;建立高技术服务业统计监测制度;首次组织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统计调研;定期开展小贷行业、担保业等新兴产业统计监测。强化企业定期检查、新增限上单位排查两项常态化机制,全年新增限上单位700多家,新增单位数居全省首位。三是节能降耗预警落实到位。完善能源核算制度,加强节能降耗监测分析,按时保质完成各种考核的数据提供。在国内地级市首创节能降耗月度预警监测制度,提高了区域节能降耗的监测力度。建立节能降耗“红、黄、绿”灯三级预警通报制度,弥补了我市节能降耗非季度月份监测预警的空白。同时,积极探索研究低碳经济的统计模式和指标体系。四是加强各专项统计监测评价。粮食生产统计监测创新电子地图绘制方法,在全省粮食监测总结会议上做专题经验介绍。高度重视科技统计监测评价工作,由全省排名末位上升到第5位,创近十年来最好水平,得到市主要领导高度评价。做好低收入农户、社会发展水平、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文化发展指数、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监测评价工作。开展投入产出调查、5‰人口变动和群众安全感调查各项工作。五是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创新。企业一套表直报工作顺利并轨,相关工作经验被全省推广。城乡住户一体化改革有序实施,在省总队组织的分省账本数据质量集中互查中位列全省设区市前列。对居民消费价格中特殊规格品价格采集方法调研成果,省调查总队决定在全省部分城市进行试点推广。提出生产者价格中规格品、电子台账、询价机制网上“三备案”要求,得到省调查总队肯定并将在全省推广。建立民营企业集团监测制度,专项调研报告得到市长批示。
(四)夯实统计基础,统计支撑保障得到加强
一是不断巩固统计基层基础。探索建立企业统计基础建设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等三位一体的电子信息体系。在全市开展制造业企业统计诚信示范企业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重点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水平。提请市政府首次下发《XX市直部门统计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加强部门统计巡查工作,促进部门统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二是扎实推进依法统计工作。深化“六五”普法,建设统计继续教育与从业资格认定网上平台,免费提供使用。扎实推进统计执法,截止10月,全市共稽查1037家单位,立案处理253起,罚款90.9万元,均居全省前列。全面推广统计行政处罚案件网上监督系统,定期曝光典型统计违法案件。建立乡镇(街道)统计数据质量责任约谈制度,对当地较多企业存在统计违法行为的有关街道以及统计工作存在较大问题的有关单位进行了约谈。获得市第二批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称号,市级机关仅3家。三是统计信息化建设走在前列。作为全省唯一自主开发统计网上直报系统的地市,在实行企业一套表之后,继续坚持免费提供给各非一套表专业企业使用。为投资、工业品价格等专业主自开发新功能,根据制度变化,为各专业修改表式和审核公式。为全市考绩工作提供考绩软件支持,帮助数据处理,有效保障了考绩结果的精确性与及时性。自主开发统计信息共享平台。四是机关党建工作成效明显。创新学习方式,开设“统计讲坛”,打造学习品牌,已举办“统计讲坛”8期;组织参加全市“力学力行,筑梦中国”为主题的辩论赛,荣获季军。深化文明机关和“五型机关”建设,进一步深化“求真求新求精”统计服务品牌建设。制订全员绩效考核办法,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深化推进即办制,建立电子政务平台,全面推行电子化办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开展全局作风建设自查自纠;建立岗位督查长效机制,今年以来已开展局内卫生、岗位作风明查暗访19次,并与考核挂钩,有效提升了机关工作效能。
二、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市统计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决恪守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求实、求真上狠下功夫,加大统计改革创新力度,不断完善统计体制机制,加快改进统计调查体系,加快建立全面反映经济转型升级的统计调查制度,加快建设现代化服务型统计,更好得发挥统计“数据库”和“参谋部”作用。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以服务大局为宗旨,全面提升统计服务能力
一是健全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机制。围绕温州经济、社会、农村等重点、改革领域,增强经济运行分析深度,提高预判能力,及时提供预警。准确捕捉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加强城乡居民收入、社会消费价格等方面的调查分析,为党政领导掌握民生提供参考。二是积极开展统计课题调研分析。围绕我市经济运行、特色行业生产运行、循环经济发展、服务业聚集区、现代物流业、网络经济、小微企业园建设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完善杭甬绍台比较分析机制,定期专题开展温州与标杆城市比较研究分析,及时为党政领导提供参考依据。三是配合做好考绩考核工作。围绕我市考绩工作,认真做好由市统计局负责的各项考核指标数据的测算评价,确保各种考绩的统计数据质量。客观真实反映省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对我市各项考核指标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分析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四是打造民情民意优质服务品牌。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把握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以打造温州统计民情民意调查服务品牌为核心,整合系统调查、评价与咨询服务资源,构建反映迅速、贴近民生、沟通政府、服务发展的社情民意调查与评价体系,实现满意度常态化测评,为党委政府工作提供民调依据和民意基础。
(二)以“应统尽统”为导向,积极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创新
新形势下,我局将以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创新为突破口,不断完善统计体制机制,全力推进各项统计工作。全面推进以“企业一套表”改革为核心的统计“四大工程”建设,平稳推进房地产经营单位“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全面实施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真实、准确、全面反映温州城乡住户的收支情况。加强对新兴行业和新兴业态的统计制度建设,努力做到统计制度的全覆盖。如围绕网络经济“一号新产业”战略,探索建立电子商务服务产业的增加值核算制度和限(规)上单位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统计监测制度,加强城乡居民网络消费支出统计工作,从电子商务服务规模、行业电商应用水平、居民参与度等方面,真实、全面地反映我市网络经济发展状况,按季提供有关网络经济运行分析。研究制定“规(限)下转规(限)上”、“个转企”的相关统计政策和制度,切实解决“应统尽统”问题。完善民营企业集团发展监测制度,追踪研究我市民营经济主流企业生存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以实事求是为准则,全力打好经济普查攻坚战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坚持科学普查,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想方设法解决好我市个私企业的瞒报数据问题,严格依照《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扎实做好普查登记、数据审核处理和普查结果发布、资料开发等各项工作,查清温州经济家底,真实反映温州二三产业发展情况,为科学制定我市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为各级党委、政府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四)以监测评价为抓手,扎实做好各项重点统计工作
一是创新投资统计工作。深化完善投资考核工作,推进项目库管理,建立完善投资统计常态化检查机制,开发建立投资统计网络培训平台,确保投资统计数据规范真实可靠。及时反映投资统计工作新情况新问题,当好领导决策参谋助手。二是强化服务业统计工作。关注新兴行业和新兴业态发展情况,探索建立全市网络经济统计实施办法,建立限上单位电子交易额、网络零售额统计制度,探索专业市场个体经营户如何整合纳入限上单位的统计办法,拓宽统计监测领域。抓好限上单位排查、单位统计数据检查两项“常态化”工作,规范服务业统计工作。三是推进节能降耗预警工作。完善能耗核算制度、节能降耗月度预警和三级预警通报制度,真实全面反映市、县两级节能降耗工作进程,及时提供预警预测服务。建立“下转上”监测制度,建立准规上企业数据库,保证工业数据质量。四是抓好其他统计监测评价工作。抓好低收入农户、粮食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妇女儿童发展、文化发展指数等各类监测评价。
(五)以提高统计公信力为目标,全力维护统计数据质量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区农办围绕区委、区政府打造“质量新鄞州”、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目标,按照建设美丽镇村幸福家园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突出工作重点、加强调查研究、加大工作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各项工作顺利平稳推进,全面完成省、市及年初提出的工作目标任务。(一)面上推广与点上突破并进,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1、稳步推进旧村改造新村建设。2013年,全区投入新村建设资金33.5亿元,签订旧房拆除协议面积86.6万平方米,拆除旧房68.7万平方米,新开工新村面积222.3万平方米,主体结顶98.1万平方米,安置农户7840户。新经区镇村建设联席会议讨论通过美丽镇村幸福家园建设村40个,累计达59个。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2013年9月14日农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中国特色的美丽乡村之路》,详细介绍了鄞州村庄建设经验,并在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会场内作版面展示。一是破解“四难”。破解融资难。加大对村庄改建项目补助力度,尝试“五权一房”抵(质)押贷款,开展银农合作、村企结对,探索建设多元投融资模式;破解用地难。注重村庄内部挖潜,推行先拆后建、边拆边建等建设方式,规定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总量的10%以上用于镇村建设,并允许镇乡将工业区块用地调整为镇村建设用地;破解审批难。深化镇村建设项目申报审批制度改革,设定4种旧村改造新村建设项目申报审批程序,申报审批程序大幅简化;破解拆旧难。强化“联拆联建、共享共富”新理念,把广大农民结成多元化的利益共同体,通过拆旧购新、拆旧建新等途径,提升农民拆旧积极性。强化示范引领,激发周边村庄农民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热情。二是创新机制。推进模式上,从全村拆建向整体改建、异地迁建等多种形式转变;推进方式上,村民自主的联户改建(联拆联建)逐渐推广,特色项目、特色区块正在逐渐形成;推进方法上,以横溪镇梅岭片、章水镇为主要代表的镇村联动、拆建分离式积极兴起,镇为主建设集中居住区,村为主拆旧房,促进人口集中;参与主体上,许多镇村委托社会机构、企业参与新村建设,提供科学化、专业化服务,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三是提升服务。提升服务效率,建立专职申报员、新村建设指导员、审批一窗式办理、中介机构准入等六方面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方式,建立新村建设分片联系制度,将18个镇乡(石碶街道)分成三个片区,三个副主任为责任人,开展进度督查、指导服务、解难释惑、调查研究等工作。
2、不断深化“三村一线”创建。一是明确目标任务。结合镇村申报和创建标准,确定创建对象,成功创建2013年市级全面小康村创建村4个(古林镇礼嘉桥村、石碶街道联丰村、洞桥镇沙港村、东吴镇小白村),启动市级中心村培育村4个村(古林镇薛家村、姜山镇井亭村、姜山镇翻石渡村、东吴镇西村)、市级特色村创建村3个(龙观乡李岙村、咸祥镇里蔡村、鄞江镇金陆村),东吴镇的小白—童一—勤勇列为市级精品线创建对象,东吴镇、云龙镇创建为市级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先进镇创建对象。二是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探索村庄整治建设长效管理机制,组织开展市级以上全面小康村“回头看”活动,全面通过市农办组织的复评。三是加强培训指导。组织创建单位参加相关培训,认真开展面上指导督促工作,帮助制定创建计划,共落实工程项目31个,完成投资1.14亿元。加强对2012申报的3个中心村(云龙镇甲村、高桥镇联升村、古林镇葑水港村)、4个特色村(洞桥镇沙港村、鄞江镇悬慈村、龙观乡山下村、章水镇李家坑村)和龙观乡的桓村—后隆—龙谷(满垄桂香)田园宜居精品线的督促检查,并已顺利通过市验收。
3、深入实施高速公路沿线村庄房屋整治。制定实施方案,狠抓督促检查,整治工作成效明显,在高速公路沿线村庄环境整治综合考评中得到充分肯定。至2013年6月底,已全面完成工作任务,共拆除乱搭滥建和残垣断壁3.22万平方米,涂刷外立面34.3万平方米,改建屋顶5281平方米,沿线村庄绿化15.84万平方米。一是明确整治标准和时限。在姜山镇上张村完成工作试点的基础上,制订下发《高速公路沿线村庄房屋整治实施标准》,并进一步明确时间节点。二是加强指导督查。定期不定期开展实地督查、电话询问督查,建立qq工作交流群,实施工作进度月报制,建立“区级督查镇级、镇级督查村级”的全方位督查网络。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安排1000万元专项整治资金,并制订出台《XX区高速公路沿线村庄房屋整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二)加强调查研究与综合协调并重,提高服务“三农”实效。
1、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发挥作为区委、区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参谋部的作用,落实“三定”(定课题、定任务、定时间)责任,推行全员调研,将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农村融资问题、新村建设申报审批程序改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涉农资金绩效整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复兴实证研究等列为重点调研课题,撰写了一批有份量、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有15篇文章被省、市级期刊录用。同时,积极促进调研成果转化,根据调研掌握的第一手资料,高标准、高质量地起草了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主报告、全国美丽镇村现场会宣传材料、全省农家乐和全市农房“两改”工作现场会交流材料。重新设定新村项目申报审批程序,提请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旧村改造新村建设项目申报审批工作的试行意见》;积极尝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水域滩涂养殖权、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的“五权一房”抵(质)押贷款,满足美丽镇村幸福家园建设和农民创业经营的资金需求,提请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XX区农村“五权一房”抵(质)押工作的试行意见》;明确新一轮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四大重点任务,通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优化配置城乡资源,打造发展质量好、融合水平高、内生动力足的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草拟了《关于加快新一轮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意见》,并已提交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审阅。
2、加强综合协调。积极履行牵头、协调工作职责,定期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分析研究,扎实做好指导督查工作。同时,总结典型经验,积极收集各类参考性、实践性强的优秀调研文章及基层工作信息,及时加以刊登,为领导决策服务,共刊发《鄞州新农村建设》24期。认真完成区委、区政府有关新农村建设的督办任务,较好完成23件区人大、区政协代表的建议、提案的办理。制定出台《XX区区派农村工作指导员考核实施办法》,新选派区级农村工作指导员48名,促进所驻村加快发展。
3、加强作风建设。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区委“三下三沉三提升”活动的要求,组织开展联镇、联村、联户,评作风、评创新、评业绩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三评”活动,建立班子成员联镇乡(街道)、全体干部联村、联农户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团队服务活动,每季度由办主任带领科长以上干部,逐个乡镇开展科室联动下乡调研活动,通过实地查看重点项目、召开镇村干部工作座谈会等,全面掌握村庄整治建设、欠发达村扶持等实施村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共同探讨发展思路、工作建议,努力做到思路在一线优化、难题在一线破解。(三)扶贫济弱与提升内在素质并行,加强农村区域协调发展。
1、着力增强帮扶对象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开展欠发达扶持。完成2013项目论证,在10个项目中论证筛选了7个作为2013欠发达村产业扶持项目,其中标准厂房项目2个、农家乐和养老物业项目3个、商业用房项目1个,外来民工公寓项目1个,预计总投资2094万元、年收益211万元,村均30万元。目前,7个项目已进入开工建设阶段。加强对2012年已实施项目的督促检查。10个项目中已对外出租项目6个,年租金达187万元,已竣工未出租项目3个,正抓紧建设项目1个。深入推进对口帮扶。组织做好与贵州省黔西南州XX市对口帮扶对接工作,签订帮扶协议,明确2013年对口帮扶项目和2013-2015年帮扶计划,落实帮扶资金240万元;切实抓好XX县对口帮扶的落实工作,组织做好首南、石碶、中河街道和姜山镇与象山4个镇(乡)的帮扶对接,共落实帮扶资金600万元。
2、积极部署新一轮低收入农户帮扶。一是确定对象。召开动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调查内容,组织专人逐户进行调查,填写《低收入农户状况调查表》。18个镇乡(街道)共确定低收入农户17724户30623人。二是建档立卡。及时将数据录入数据库,建立新一轮低收入农户电子档案。并根据各村低收入农户状况调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帮扶建议。三是强化督查。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意见,把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列入镇乡(街道)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和新农村建设绩效考核,及时将帮扶任务分解到18个镇乡(街道),建立考核奖惩和建立跟踪督查制度,年终实行情况通报。
3、大力倡导农家乐转型升级。全年实现直接营业收入1.42亿元。一是开展各类创建活动。浅水湾农庄、竹海休闲农庄列为省级示范点创建对象,天地生态农庄、鸿溪森林农庄通过市级示范点验收。龙观乡山下村列为全区农家客栈发展的工作试点,起草农家客栈发展相关实施方案,组织乡村干部到象山、宁海等地学习考察农家客栈发展工作。二是加强指导服务。组织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制作印发宣传画、温馨提示牌700多份;举办系列农事节庆活动、网络推介、参加省市组织的推介活动等方式多方位进行推介,还与飞跃时空合作发放了4000份农家乐画册。三是开展绩效自评。全面评估2012全区农家乐休闲旅游业项目工作成效,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4、扎实推进农民培训工作。全区培训各类农村劳动力16203人。一是制定培训计划。将农民素质培训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起来,明确培训任务,落实培训责任,及时制定印发2013农民培训计划至有关职能部门。二是加强分类培训。将农村实用人才、青年农民创业、转移技能提升等三类培训作农民培训工作的重点,共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3090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581人,培育新型农民101人。三是规范培训机制。统筹整合各类群体的培训政策,推进培训机构的规范化管理,累计确定职业定点培训机构50家,淘汰不合格培训机构5家。实行培训任务公开招投标制,推出69个政府培训补贴项目。
二、2014年主要工作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美丽镇村幸福家园建设为抓手,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主线,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优作风、抓调研、强落实,联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提速提效,加快美丽镇村幸福家园建设。
主要目标:每个镇乡(街道)启动建设1个以上全村拆建或整体改建村,拆除旧房55万平方米,完成主体结顶60万平方米;创建市级全面小康村3个、中心村4个、特色村3个、精品线1条、先进镇乡2个。
主要举措:一是抓谋划。尽早谋划,筛选排定今后3年实施村名单,确保完成区下达的每个镇乡(街道)每年启动建设1个以上村的工作任务。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推进全村拆建、异地迁建的同时,突出整体改建这一主导模式,重点推进镇乡建成或核心区内村、高速公路沿线涉及村、大江大河及堤防工程涉及村、高山及边缘山区村和历史文化底蕴的特色村、边缘村、山区村等五类村的改造。二是抓集聚。结合“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专项行动、农业产业调整优化和区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提升,稳妥推进镇中村改造、小型村合并、自然村缩减、空心村拆除和高山村迁移。探索“联村连片”改造新模式,通过集聚改造,统筹安排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一批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农村新社区。加快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允许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行宅基地置换和异地安置,跨行政区域入住。三是抓推进。对于已开工建设的项目,强化节点管理,确保按时保质完工;对于尚未实施的建设项目,抓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努力形成项目梯队。对列入美丽镇村幸福家园建设的59个村,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对照原先确定的时间进度表,查找问题,寻求对策;对无法按期开展工作的,试行淘汰制。同时,要进一步抓好东雅、民乐等10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试点用地工作,针对工作进展缓慢的状况要签订工作责任状,督促相关镇村保质保量完成新农村建设试点用地复耕工作。四是抓提升。重点完成东吴镇的小白—童一—勤勇市级精品线的创建工作,并按要求做好新一批小康村、中心村、特色村和精品村的培育工作。注重把创建工作从量的增加转向质的提高,不断扩大示范效应。五是抓服务。加强日常的协调和服务,组织开展联镇联村送服务活动,完善新村建设分片联系制度,建立新村建设全程服务机制,推进新村建设项目申报审批改革,健全专职申报员、新村建设指导员、审批一窗式办理、中介机构准入等六方面工作制度,努力做到最短时间报批、最快速度实施、最低费用收取。六是抓细节。切实加强项目实施中的资金使用、房屋分配、质量安全和后续物业管理,真正把项目办成民生实事工程;着眼整体,注重细节,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风格、套型和立面色彩,既保持建筑风格协调一致,又充分展示各自的品味。
二、深入调研,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主要目标:进一步贯彻落实“三农”工作相关政策,并结合我区实际,制订出台《关于加快新一轮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意见》,形成加快新一轮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1+x”政策和保障体系。主要举措:一是抓贯彻。要加强现有“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强化宣传监管,重点加强旧村改造新村建设项目申报审批、“五权一房”抵(质)押工作、新村物业社会化管理等政策意见的贯彻落实。旧村改造新村建设项目申报审批要在杜绝相关程序反弹的同时,进一步协调供电、供水、排水、燃气、通讯、广电、邮电等公用服务单位优化申报审批程序、减免相关规费;“五权一房”抵(质)押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安居宝”,设立“创业宝”,积极尝试农房按揭贷款和农房抵押贷款;新村物业社会化管理要进一步推进城乡物业管理一体化机制的形成。二是抓改革。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去年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关于加快新一轮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意见》(初稿),指导督促相关单位尽快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和操作办法,加快形成新一轮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1+x”政策和保障体系。三是抓实施。作为推进全区农村改革的牵头部门,认真履行综合协调、政策制定、督促检查等工作职责,并争取建立由区级有关部门组成的指导服务体系,每年组织召开一至两次工作会议,研究政策措施,推进改革试点和工作落实。
三、注重实效,加强欠发达村扶持。
主要目标:积极引导已完工项目做好招商引资,加强对2012-2013年未完工项目的节点管理,完成2014年项目的调查论证工作,并筛选7个左右投资规模在200万元以上、年回报在10%左右、符合相关手续的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建设标准厂房、养老公寓、外来人口公寓和三产用房等,提升欠发达村发展实力。
主要举措:一是拓模式。抓紧做好2014年项目的论证工作,引导欠发达村根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建设规划,有侧重地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重点和产业项目,支持欠发达村在本村区域内因地制宜建设经营项目,引导欠发达村所在镇乡安排集中地块,帮助欠发达村在小城镇、中心村、工业功能区、异地搬迁小区等区位条件较好的地方建设集体物业项目。二是强督查。继续把欠发达村扶持工作纳入镇乡(街道)目标管理考核和新农村建设绩效考核范畴,实施工作督查和跟踪问效,加强对项目施工质量监理,倒排时间节点,倒逼工程进度,确保按规定时间、规定要求完成任务。三是抓效益。做好项目投资回报的前景预期工作,强化产业扶持项目投资招商信息搜集和追踪,引导欠发达村主动加强与企业、商会、旅游公司等的联系,多渠道搜集项目投资招商信息,提早做好招商引资的准备工作。并按照“统一招商、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理念,对项目实行整体打包招商,确保稳定的投资回报率。四是重扶智。强化干部人才支撑,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农村青年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为欠发达村注入充足的人才力量。对村级换届选举后新当选的欠发达村主要干部,要以结对帮扶为载体,坚持“洗脑”先行,摒弃“等靠要”思想,拓展发展思路,培育造血致富能力。
四、创新创优,提升农家乐发展水平。
主要目标:全区农家乐直接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创建省、市级农家乐示范点各1个,启动1-2个以“农家客栈”为主体的农家乐特色村建设。
主要举措:一是重特色。组织开展农家乐特色项目评选活动,引导有关乡镇、村、经营点、经营户,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服务主题,精心打造出一批亲子游、农耕体验游、养生健体游、疗养度假游、修学养心游等具有丰富活动内容和文化内涵的农家乐村、点。二是重效应。切实做好资源整合文章,做大做强农业(林业、渔业)特色产业,为农家乐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又以农家乐经营实现一产与三产的融合,延伸产业链。三是重规范。探索共建结对新模式,健全农家乐标准化的评定办法,完善农家乐各项管理制度。四是重突破。加强对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的扶持,特别要加强对农家客栈发展的扶持。全面启动龙观乡山下村农家客栈发展的试点工作,发挥示范效应,推动周边村庄农家客栈的发展。
五、虚实结合,注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效。
主要目标:坚持把抓好教育实践活动和推进农办重点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优化机关作风,提高干部服务“三农”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推动全区“三农”发展再上新台阶。
【工商局年度监管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思路】推荐阅读:
2024年市工商局市场监管工作总结12-11
玉环县工商局2011年工作思路10-05
工商局年度工作07-28
乐清市工商局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思路11-15
工商局2011年度工作计划12-22
工商局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06-27
县工商局XX年度宣传工作总结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