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审计成本费用分析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章对公司治理中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在公司治理结构下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提出几点建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独立审计成本费用分析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独立审计成本费用分析论文 篇1:

浅谈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现代社会发展中,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十分重要,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性,能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保障。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起步晚,构建的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文章中,根据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为其提出有效的执行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民营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下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制度促进企业事务的稳定执行和发展。保证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性,能促进审查工作、监管工作的执行,也能避免违纪现象的产生。工作中,能对企业资源合理分配,对资源充分利用,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作用

民营企业中执行内部审计工作,能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能增强人员的控制意识。企业内部的审计功能的完善性,都需要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企业做出正确评价。对于民营企业,由于在市场上面对的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在技术、资金以及队伍建设工作中都面對较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都是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缺失,在评价工作中出现一些失误,无法为其提出更合理对策。所以,在企业内发挥内部审计作用,能发现其存在的薄弱环节,也能维护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内部审计工作也能保证民营企业的合理经营。当前,最为主要的是对经济效益进行审计。当民营企业开展各个工作前期,促进审计工作的完善性,并在工作中做出更合理的统计分析,也能维护好企业成本费用预算控制,促进整体运行效益的实现。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建设监督机制,发挥领导班子队伍的作用,也能对腐败行为进行制约,为工作整体提供有效依据。在审计工作中,也能对不同时期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评价,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基于完善的审计制度,也能对各个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行维护,激发工作人员的发展积极性,抑制不规范行为的产生,促进经营工作的有序运行。内部审计工作也能降低民营企业工作成本,促使经济效益的获取。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提升下,内部审计工作也得以进步,也促使各个民营企业效益的获取。但是,实际上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无法满足现代经济发展需求,其存在的问题还需要解决。

1.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民营企业内缺乏人员的系统和培训,无法保证审计人员职业素质的提升。当面对一些困难的时候,发现人员存在严重的情绪化。同时,审计人员还存在严重的不良风气现象,在工作中,无法提高整体质量,制约民营企业的健康进步。在制度发展下,很多审计人员基于传统思维还无法适应新事物发展需求,存在明显弊端。并且,审计管理体系不完善,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高效益,达到资源的节约性,很多工作人员还处于兼职状态,没有过多时间充分应对,也无法对决策工作进行细分,从而影响工作效率的提升。

2.审计部门的人员队伍落后

民营企业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更为单一,对金融、财政等方面知识掌握不足,尽管一些人员学习会计、经济专业知识,财务方面知识更丰富。但是,审计工作中缺乏专业知识,无法应对信息技术操作,一些人员也未接受过系统培训。他们不仅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仅仅能完成简单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但无法实现更高层次审计工作的开展,会影响审计工作质量。

3.内部审计组织结构不协调

在市场经济发展下,保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公正客观发展,能促进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我国的民营企业在管理工作中,存在权力独立现象,在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人员也未参与到工作活动中,缺乏对工作的负责,在实现内部控制、治理程度等讨论会议,未给出工作的详细分析和决策,无法促进治理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审计工作存在明显的被动性。很多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实际执行期间,受负责人的干扰和影响,很多部门的领导人员仍存有明显越权现象,影响内部审计人员职责。同时,很多民营企业的审计组织机构也不合理,尽管在整体上是比较独立的,但实际上,受董事、经理层等领导人员的干扰和制约严重。内部审计部门建设的体系也不够完善,无法对责任合理划分,当工作在实际运转期间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发现环节问题,也无法对其充分解决,从而影响审计工作作用的发挥,无法保证工作的合理建设和发展。

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工作任务

第一,审阅民营企业董事会决议,并核实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第二,审阅民营企业现执行的规章制度(主要是内部控制方面制度及规定),评估内部控制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漏洞或风险,提出建议。第三,对民营企业进行实质性审计程序,重点分析财务报表、附件等,保证账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第四,对民营企业成本费用分析,维护民营企业经营效益。第五,核实民营企业资产、防范企业资产流失,保证账实、账账相符。第六,审核民营企业纳税申报表,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进行税务筹划和分析。第七,辨别民营企业的经营风险,提出防范应对方案。第八,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1.实现人员培训

在民营企业发展中,建设审计队伍,加大力度对人员进行培训。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基于制度的建设,需要保证审计人员培养政策的充分落实,认识到人才在民营企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还要重点汲取民营企业发展工作中的相关经验,并根据企业的当前发展现状,对其有效分析,保证民营企业提出的方针政策和制度等都能适合我国国情。对于管理理念,也要使其符合我国国情,促进工作的长期进步。为其在工作整体上为其发展提供保障,需要民营企业根据自身现状,构建人才培养制度,增强人员的监督意识,对企业制度和我国政策进行融合。同时,还要构建企业的考核标准,对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定位,以促使人员意识的增强和获取。在日常监督审计工作中,也要做好监督工作。如:审计人员自身职责,需要在工作中对其进行鉴定,保证审计工作在内部执行期间,能获得更高水平的提升,也能促进工作能力的获得。同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发展下符合一定要求,也要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实际情况,为其提出要求。工作中,为其建设良好风气,保证民营企业的工作质量。

2.完善监督体系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体系的执行,要在工作中更优化,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制度,促进内部审计和监督作用的实现。同时,也要对民营企业管理工作进行细化,维护工作纪律,保证能按照政策执行,对违法行为进行制约,减少不良现象,以保证能维护民营企业的健康进步和发展。同时,在对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信息进行纰漏过程中,也要及时清除其存在的弊端和错误,保证企业发布的信息都更真实、更可靠。在每个民營企业中,审计部门的各个人员职责都要充分发挥,根据准确信息,将生产工作中的经济情况充分展现出来。但是,很多单位的信息资料还存在明显错误,虚假情况也更为严重。所以,要将其消除,需要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性,为其发展提供保障,以维护企业的稳定运行。一些监督部门的作用也要充分发挥,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配合,为其提供有效信息,这样不仅能对其错误信息充分解决,避免浪费现象的产生,也能促使其作用的实现。

3.构建独立审计机构

为了使民营企业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要确保内部审计结构的独立性。当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时候,可以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促使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发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对于审计以外的地方,也要让其他部门对其管理,以免其他部门的干预。当在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招聘的时候,需要基于独立性作出分析,不能将招聘人员与企业利益进行联系,保证为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发展提供有效条件。同时,还要做好内部审计结构中责任分配工作,将具体工作进行划分,使工作人员认识到工作责任与义务,也能对其问题有效应对,以维护企业的健康发展。

五、总结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需要与内部结构在合理范围内互动。工作中,一定要为其建设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增强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保证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升。同时,民营企业还要根据自身经验,完善内部审计结构,符合现代社会的改革需要,以提升市场的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高秀元.浅谈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1(2):185-187.

[2]林克明.基于公司治理下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研究[J].商业会计,2014(15):76-78.

[3]杜巨玲.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会计之友,2011(7):105-108.

[4]高伟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3(20):51-52.

[5]孙良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某民营企业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6):21-24.

[6] 张娟.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与创新思考——以江苏某民营企业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7):69-70.

作者:缪健华

独立审计成本费用分析论文 篇2: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章对公司治理中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在公司治理结构下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确定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等公司各个利益相关者及权利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与权利责任分配,使公司决策趋于科学化,进而可以维护到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其确立依据为《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而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一种内在机制,其目的是为企业进行自身调节和自我制约提供合理的保证。目前,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在国内的理论界中还没有统一的标准,1992年美国的COSO委员会正式定义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由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机构和人员在公司内部进行的,是为保证企业经营的有效性、财务报告可靠性以及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循性提供一个合理保证的过程。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联系和区别

(一)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实施的前提基础

内部控制是否可以有效运行,与公司治理的完善程度有很大关系。在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环境当中,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够有效实施,发挥最大效用,使企业的经营效率得到提高,最终使公司的经营目标得到实现。但是如果一个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够理想,那么即使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设置的相当科学,往往也仅是流于形式,对企业的舞弊防范和经营效率的提高不会有太大帮助。

(二)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与依据

“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为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的首要元素,是公司整个内部控制系统建立的基石,它支撑和决定着其他四要素。如果公司治理不够健全,那么必然就会缺乏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使本来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无法有效运行甚至失效,使内部控制的实施失去意义。

(三)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保证

内部控制受到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公司各个利益相关方的权利制衡,利益相关方的权力的制衡构成了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对公司治理的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实现这些权利机构权力制衡的重要手段,能够为公司治理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

(四)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在目标上存在差异

虽然努力实现企业的目标是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共同的最终目标,但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同。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内部控制的根本作用是用于衡量、控制所属人员的活动,保证预期的计划能够有效实施,进而达到企业预定目标。从而使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权利机构的权利能够合理配置、利益能够合理分配,明确各权利机构各自的职责,实现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制衡,使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统一对等则是公司治理的目标。

(五)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在内容上存在差异

虽然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在内容上有很多交叉点,但是两者各自还是存在很多不同的内容。公司治理主要包括内部公司治理和外部公司治理。而内部控制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组成,包含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两个层面。两者相比较,可以看出公司治理包含的内容更加注重对公司整体的把握,包含权责划分和公司所在的经营环境;而内部控制所包含的内容更加注重对公司内部的具体生产安排和经营活动的管理。

二、在公司治理中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目前对于判断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具有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在我国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另外针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目前也并没有一个专门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目前我国的内部控制法规,几乎所有都能够同时应用于企事业单位和非盈利组织,针对企业尤其上市公司专门的内部控制法规是少之又少,这种状况会使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以及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缺乏内部控制的理念

虽然有许多企业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并不是很健全,有些仅仅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效用,一些会计违反行为还是照常发生。比如内部控制制度虽然重视了对供产销环节的控制,但是却忽略了对内部控制结构进行整体协调;对实物的控制进行了重视,但是对行为者的控制却忽略了;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真正的考虑单位的实际需求,造成一些内部控制制度无法真正实行。另外,有些企业的领导对于有些规定并不遵守,对出现的一些违规情况只是一味地宽容,并没有强有力的惩处措施,使内部控制制度没有任何信任度与威慑力,最终使内部控制制度完全失效。

(三)公司的治理机制失效

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公司的大股东拥有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操纵着企业的董事会,使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缺乏独立性。另外,公司董事会的部分职权被企业的经理层所取代,使董事会的功能弱化,因此企业的经理层为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使自身的物质利益最大化,往往会采用不正当的会计行为大幅度的提高公司的净利润,虚增业绩。企业的监事会无法真正独立于大股东和企业的管理层,使其无法真正发挥监督作用。上述公司治理机制失效的情形都严重阻碍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实施。

(四)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不完善

提高企业的内部信息质量,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实际操作中,国外内部控制比较完善的国家大都是通过立法的形式强制企业对外界披露内控方面的信息,甚至还有一些国家要求注册会计师要对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独立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但是我国虽然从1999年开始,针对上市公司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审核,但是并没有针对上市公司内控信息的披露做出强制性要求,并且对于采取哪种形式披露企业的内控信息也没有明确规定,这无形之中对企业内控的执行力度不够的现象起了纵容的作用,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缺乏约束,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接受各界的有效监督,进而影响到公司治理过程中经营决策的形成。

三、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

(一)要努力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针对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对其内部控制和评价方面做出一系列规范,建立起公司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其次,还应该积极的学习与借鉴国外内部控制的成功经验和成效,使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不断向管理和控制风险两方面靠拢,并且还要将企业的内部控制纳入风险管理,将内部控制活动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只有制定出全面、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才能够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不断发展,进而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形成科学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机制,最终形成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

(二)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理念

首先,要注重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宣传,让全体员工尤其是公司的管理者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对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使企业所有岗位、人员、环节都能够按制度执行,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当成一项长期的任务来做。其次,要努力提高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因为企业的内部控制不仅需要中下层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的配合,高层管理人员的良好职业道德更加重要。

(三)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针对独立董事制定有关的实施细则与操作办法,使独立董事真正独立,发挥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应有的作用。另外,要增强公司监事会的独立性,赋予监事会更大的监督权力,使监事会在行使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行为和活动进行监督时拥有制度保障,加强监事会的监控职能,提高监事会的监控力度。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报告制度,完善企业内部信息披露的整体制度规范。企业除了要提供定期的财务报告外,还要利用各种管理会计的方法,例如,利用预测决策、责任会计以及成本控制等方法,提供关于企业资金分析、成本费用分析、筹资分析、经营决策分析等各种专项报告。同时企业还应要求监事会、独立董事或者审计委员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进行实时评价并且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加强内部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对于企业不按照规定进行披露有关内控的情形,应当予以惩处。其次,企业还应当编制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详细分析说明有关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情况,包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是否有效、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工作是否妥善执行、内部控制在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风险与处理情况、本年度内控监督工作的计划完成情况及评价、内控制度的完善措施和有关下年度的计划工作等。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既是相互影响的,又是相互制约的。企业建立起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有利于保护公司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基本权益,而且还是保证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顺利运行的基础,有利于企业建立财务、会计、资产、预算等方面的风险控制,尤其是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会计系统的业务内容,是确保企业资产安全性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最基本的手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先从完善公司治理开始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尽量避免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制度产生的负面影响。另外,在完善公司治理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努力提高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效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理念、改进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以促进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目标的共同实现。

参考文献:

1.谷玉霞.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J].财政监督,2011(5).

2.肖琪.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2).

3.马颜.浅析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11(17).

4.程新生.公司治理中的内部控制[J].会计之友,2006(12).

(作者单位:浙江日华化学有限公司)

作者:陆靛

独立审计成本费用分析论文 篇3:

民营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

摘 要: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民营企业所扮演的角色正在不断突出。随着民营企业自身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关乎其发展命运的财务审计层面的问题也引起了业绩的广泛关注。本文聚焦民营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探究其今后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审计;问题及优化策略

在改革开放以后,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在十几年的发展中,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国民收入,带动就业,促进经济产业的转型和改革等层面不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随着企业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原有的运营管理模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财务审计制度逐渐在很多民营企业推行,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发展的态势并不乐观。因此,探究民营企业当前在财务审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今后的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民营企业财务审计的现状

和国有企业对比而言,民营企业由于其直接面向市场,因此,企业可以通过高薪聘请的方式来吸引到大批的优秀人才来为其服务。同时,企业在经营的项目种类上也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市场需要什么,民营企业就会发展什么。所以,民营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扮演着一个非常灵活和积极的角色。但是在面对较大的市场波动或者是危机时,民营企业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还需要提高。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小企业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是究其根本,中小企业的资金少,底子薄,短期内很难让公司规模扩大。如果企业以这种状态长时间运作的话,企业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企业的劣势也会日趋明显,突出表现为:所有制结构单一、数量多、经营方式多变、规模小、与市场发展不协调等。

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其自身所具备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水平仍然不够完善,这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如此,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大多数中小企业因为只在乎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工作,进而使得财务风险加大,再加上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因素,这些对中小企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在中国的很多的民营企业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色体现在管理方面就是家族观念。在很多家族观念比较中的民营企业,企业领导层的任命和相关战略决策的制定带有很大的家族主观色彩,甚至在家族继承中也沿袭了这一特点。如何将企业顺利地实现代系的交接与继承是今后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上述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民营企业在进行财务审计制度与优化审计策略等方面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民营企业在运营的过程当中,其财务信息的真实与正确与否对企业本身及行业的整体发展的稳健都有着重要的关联性。在我国企业财务审计制度实施以来,审计已经构筑了检验会计信息及相关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防线。从当前的市场实体运营中可以看到,一些产品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借助外观的观测和相关的检测仪器来进行产品质量的研判。但是,财务审计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服务行业,在进行相关财务数据审计的过程当中,由于行业数据的敏感性和保密的需求,这就在客观上导致其审计动作的隐秘性。在不公开的动作之后,民营企业关于财务审计的质量和水平上也很难为公众所知晓。近几年来,国内外发生了多起民营企业财务审计数据造假的恶性案例,让提升财务审计的质量成为当前经济研究领域的重要关注点。

二、民营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1.财务审计缺乏独立性

财务审计制度在设立之初,其主要的出发点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与公平,避免管理层权力的过于集中而出现操作风险系数比较高的事件发生。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财务审计在经济上对于所在民营企业或者公司的依附性依然比较强。一方面,作为企业管理部门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每一财务审计工作人员都理应从企业的发展中获利,或者拿到自己的报酬。但是,就是基于这种财务审计个人报酬及收益之间与相应企业之间存在的前丝万缕的联系,这种经济上的不独立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影响了其独立性的体现及发挥。如何摆脱经济上的依赖性是未来发展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同时,民营企业财务审计在职能行使方面的独立性也较差。在一些民营企业的实际操作中,很多财务审计的存在大多是作为一种符号或者是象征性的存在,对于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的监督等方面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这种带有一定虚假操作的财务审计运行机制,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一个缺乏科学独财务审计运行机制的民营企业是很难在市场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助力的。

2.审计管理人员缺乏对审计的认识

审计管理人员,或者是企业审计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当从企业的成长的角度正视对财务进行审计的意义。要在相干法令与律例的基础上,拟定公司财务审计的详细章程。在加大财务审计监管与控制力度的同时,要借助国家审计以及第三方独立核算部门,定期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等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与分析。但是,从民营企业当前的财务审计表现来看,企业的审计管理人员对审计的认识不到位。在日常的财务审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玩忽职守等违反审计制度和审计纪律的事情。

在财务审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审计管理人员对审计的认识。但是从目前一些民营企业审计部门的职工表现来看,企业职工队伍思想动态相对懈怠,缺乏危机意识。同时由于民营企业缺乏足够的财务审计体系的培训,导致审计部门职工对财务审计的相关理论、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不清,认识不到位。这种财务审计意识的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利的气候,导致财务危机到来之时,呈现出更大的市场创伤与危害。

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不够广泛

从市场运行体制上来看,民营企业在日常的运营和管理层面存在着很大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同时,国家关于民营企业的财务审计制度层面的约束也没有明确的界定。在这一发展环境中,民营企业在内部的财务审计的内容和范围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例如,目前,很多民营企业在财务审计内容上还停留在比较初级和浅显的阶段。其财务审计关注的重点是相关账务及财务审计的责任主体。这一审计层面设计的出发点是保护民营企业的财产安全,避免各种人为的资金流失或者损失。但是,现代财务审计制度则将审计的重心更多的放在了企业的运营效益和企业的管理层面的审计。这种审计的范围贯穿到了企业发展个运营的全过程。在审计的效果和指导层面的意义也更加提升。同时,也对企业的审计人员的业务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

在任何个体参与的活动或者工作之中,个体的主观因素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从财务审计的角度来看,其员工的工作水平和敬业精神就是影响其审计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会计行业的培训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学科设置中的一个主要的学科之一。由于在教学及培训质量方面的不足,导致每年有大量的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但每年依然有大量的该专业的学生无法找到专业相关的工作。与之相对应的是,很多民营企业却在为缺乏财务审计的胜任者而苦恼。在这种正反的比对之下,缺乏专业胜任能力的会计人才成为当前影响民营企业财务审计制度向前发展的主要不利因素。

三、民营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改进措施

1.增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1)要设置独立的财务审计机构

当前,一些在经营中出现会计造假问题的民营企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内部财务审计的缺陷。在进行内部财务审计的进行中,由于涉及到一定的公司发展机密和企业的发展战略,因此,一些企业不打希望第三方的独立审计机构来进行介入。这种在主观层面上所表现出来的排斥和拒绝,就会在客观上为其审计数据及过程和结果的不真实埋下了严重地隐患。民意企业财务监管体系中,进行客观公正的审计是其确立起科学财务监管体系运营的最后一环。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民营企业应该设置对立的财务审计机构来保障其财务审计工作的稳健发展,从而为企业的战略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更为科学和完善的审计数据支持,避免由于财务管理中出现的诸多影响企业财务运营体系安全的事件发生。

(2)单独配备专职的财务审计人员

财务审计人员在行使职权进程中所呈现的被动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前的财务审计人员的市场运营机制存在着必然的局限性所致使的。这就需要,一方面,民营企业应该从市场发展的长远发展角度,不断地强化企业中财务审计的独立性,为财务审计人员职责的发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财务审计人员作为一个企业的重要部分,应当增强本身的专职扶植与科学管理。这种专职化的运营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由于财务审计人员与民营企业之间的经济层面的关联而影响其独立性的发挥。同时,可以借助第三方的派出机构,引导民营企业财务审计人员更好地履行自身的职责。

2.重新确定财务审计地位

财务审计在民营企业管理中的专重要地位,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地位的确定,这种转变也是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适应性的表现。这类适应性的表现是匹配市场中客观存在的诸多风险和企业发展的挑战。跟随着民营企业当代科学管理制度的建立,财务审计已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运营区间。此中包罗庞大的企业内部各方面的程序和其它细节管理。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落实各项财务审计的指标,特别是完成财务审计计划指标。这种审计计划指标的完成并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围绕其它的企业组织管理活动,这些管理活动之间互相配合,互相渗透,缺一不可。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在上文中,强调了财务审计在整个企业管理活动中的意义与地位,并不是否认企业的其它管理活动,例如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的产品营运及业务拓展方面的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只是,由于财务审计控制自身的重要性与特殊性,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企业最终发展的命运,有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之说,所以,我们才会更加强调财务审计在整个民营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3.扩大民营企业财务审计范围

审计制度的出现是为了助力企业实现更大层次的发展。当前,民营企业在财务审计范围上的局限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财务审计功能的实现。按照现代财务审计制度的要求,财务审计不能仅仅局限在表层的账目对照和责任追就,应该将审计的重点更大程度的放在民营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及市场的拓展效果上。基于宏观角度的财务审计,可以有效的规避民营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出现的任意性和盲目性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通过对企业整体的市场运营效果的审计,可以引导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实现更好与更高水平的发挥。同时,在企业不断发展与壮大的进程中,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践行情况,其中就含有企业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层面所作出的努力等内容。这些对于民营企业今后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那些有着上市背景的民企来讲,其审计范围的全面性与透明性也是其在投资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信任与支持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4.加强财务审计队伍建设

在民企的发展中,人力资源是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具备了一大批专业化的发展人才队伍,企业未来的市场业务的拓展才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民营企业实现优化审计的道路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财务审计队伍素质的参差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整合队伍体系管理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民营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审计队伍人员整体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5.建立企业财务审计监督、激励机制

(1)建立监督机制,完善规章制度

在当前的很多民营企业中存在着一个会计抓全盘的现象,这种不成体系和缺乏有效监管的财务审计制度,在具体的操作规程中具有潜在的风险。例如,一旦这个财务审计的人出现了思想或者操作上的问题,再加之缺乏制度上的约束与制约,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要建立健全财务审计管理制度,确保职工分工明确,避免一人多职,形成了有效的内部牵制;其次,企业要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最大限度的及时处理过时的库存物资,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再者,企业要加强成本控制,提高成本的预算工作,搞好成本费用分析,使企业的资金得到充分地利用,从而保证了企业能够取得更好地效益。同时,应当依照商品经济的运行法则,将轨制走在业务的前面,把财务监管的信息,实时的举行企业内部的公示,做好企业财务审计源头上问题的防备。特别是,在一些思维意识还相对比较传统与守旧的民营企业中要不断完善相关财务审计制度。

(2)建立内部审计奖惩机制,增强工作积极性

对企业财务审计要,立足于相干法律法规,对违反相关财务审计制度的职员要果断予以清退,一样对表示比较突出的职员要实施必要的嘉奖与必然的肯定。在这种监督体制的制约下,可以有效预防企业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内部审计会计造假行为的出现。这种内部审计奖惩机制的作用还应该体现在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监管。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企业的逐步确立,会发现这种公司内部审计奖惩机制进一步的完善,才有利于企业的终究久远成长,这也是将来企业成长的必定步调。具体来说,在企业内部审计奖惩机制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公司会计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明确与分割,把财务审计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会计人员的个体身上。当前,一个较为有效的发展思路是将会计从业人员的审核、录用及提拔作为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来进行对待。经由这种长期的综合的会计人才的发展和提升体系,企业在今后的内部财务审计体系中,所出现的源于人的主观错误而导致的问题所发生的概率会降低或者控制到一个比较低的阈值。当然,在操作层面上,一个更为长远的做法是将企业人才的使用计划和企业的文化建设恰好的融合在一起。

四、结语

民营企业在财务审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其今后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结合民营企业的特点,探讨了其在制度、观念、队伍等层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希望能助力民营企业管理优化、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满四.民营企业管理制度的动态变革[J].生产力研究,2013(08).

[2]王桂莲.改善家族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的措施[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12(07).

[3]薛天山.家族治理——中国民营企业不得已的选择[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4(03).

[4]时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治理功能透视[J].审计研究,2013(04).

[5]韩晓梅.西方内部审计十大发展趋势[J].中国审计,2012(01).

[6]石贵泉,王凡林著.现代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李佳桐(1993- ),女,辽宁省沈阳市,大学本科学历,财务管理专业

作者:李佳桐 张桂仁

上一篇:青年志愿者团队工作计划下一篇:少先队中队工作计划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