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出口贸易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以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的月度数据为分析样本,在系统考虑影响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各种宏观经济因素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贸易结构的长短期冲击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制造业出口贸易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制造业出口贸易论文 篇1:

供给侧改革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转型升级对策

摘 要:在分析辽宁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供给侧改革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转型升级问题,提出供给侧改革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转型升级对策。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 转型升级

文献标识码:A

一、辽宁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现状

(一)出口贸易向服务劳务输出转型

当前,辽宁省在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加快了装备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投资了很多资金和实施了很多政策。辽宁省从各个产业吸引各类高端人才,来加快创新开发平台建设步伐,促进辽宁省技术创新持续开发,辽宁省装备制造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其中,出口贸易转型升级为主要模块,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出口主体随经济发展渐进变化,民营企业出口发展一般呈现上升趋势。最近辽宁省装备制造产业的出口逐渐转向服务型产业。从外商投资结构看,倾向于贸易服务的外商直接投资占40%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出租和商业服务行业,占37%。占制造业整体15.6%的外商直接投资中,以贸易服务为中心的外商直接投资也占相当比重。尤其是辽宁省的设备制造产业,服务制造的变化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是不可分离的。此外,国家鼓励中国装备和相关的服务,材料技术走出国门,实现对相关国家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所以辽宁省装備制造业服务转型是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

(二)服务贸易方式向“互联网综合型”进展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发展一直以传统、单一的模式发展。以简单的货物贸易、加工贸易为主,完全没有体现出中国制造的力量。而现在,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辽宁省推动了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的综合型发展。此外,2012年,中国商务部发布了《关于电子商务平台上对外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商务部已将跨境电子商务提升到战略水平,以促进对外贸易的转型和提升。与传统的对外贸易相比,跨境电子商务有着明显的优势。跨境电子商务不仅能推动中间环节并解决过剩能源问题,而且还能改变国际工业链条,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而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出口贸易也正围绕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基础进行“互联网+外贸”的出口贸易转型。不仅如此,2016年8月,辽宁自贸区正式成立,作为辽宁老工业基地主体的装备制造业更是产业的重中之重,赋予了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的新方向。

二、供给侧改革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转型升级问题

(一)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结构不合理

目前,辽宁地区的制造业占辽宁工业生产总值的50%,而包括设备制造在内的高制造业的增长价值较低,低端和下游产品过剩,以及不合理的工业结构,一些劣势开始显现。从资源密度的角度看,在辽宁,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产品市场份额不足,无法满足先进设备制造产品的国际市场需求。在工业资本结构方面,投资不足、供资能力不足和资本作业效率低下,资源无法充分影响设备制造工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此外,辽宁先进设备的制造也遇到了基本材料、工艺技术和备件开发不足等问题,辅助设施跟不上先进设备技术的发展。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低质量、低效率和低的初级工业产品不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加速中国的经济增长,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经济增长就迫切需要产业升级,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必须调整结构,以求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2016—2018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主要出口商品中,比重最大的是电器及电子产品,近三年一直保持上升态势,说明辽宁省应在电器电子产品投入更多要素促进其出口进一步增长。除此之外,机械设备及运输工具出口比重也较大,且波动较小。金属制品、仪器仪表及其他机电类产品对出口额贡献相对较小。因此,辽宁省应该更加注重发展装备制造业中出口占比较多的商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获得更多利润。

(二)出口贸易转型升级人才的缺失

2018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高科技技术人员仅占全体员工比例的9.5%,尽管近年来公司吸收了一批高学历人才。但是,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在员工总数中的比例仍然不到8%。公司设备人员不足,缺乏顶尖人才和具备专业技能的综合管理人才。首先,严重影响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合理的人才结构和技术人才的紧缺。一是总数,装备制造产业的技术人员供应不足。二是没有高质量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存量有限,限制设备制造产业的变化和升级。第二,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不够。企业的人力资源投资相对较少。筹措教育资金和R&D资金两方面,装备制造产业在这两项输入的优势不大,设备制造产业的人力资本投资不充分。另外,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特别是尖端及高质量、高素质人才流失的比率过大,因此人才流失问题也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出口贸易转型升级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辽宁的许多装备制造企业都是国有企业,缺乏激励机制,行业内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放缓了重组过程,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营者监督,一些企业只注重短期目标,缺乏对企业长远利益的考虑。有强大产业基础的辽宁省在装备制造方面虽然不能低估,但低价产品的大量生产和高级产品的质量低下问题仍然存在。辽宁的装备制造产业在生产、研发方面相对薄弱,创新的主要科研技术中,有一部分集中在国有或大企业。产业规模严重限制设备制造产业的整体发展。装备制造产业仍然在核心技术方面依赖于发达国家。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依赖发达国家尖端技术的引进,陷入消化吸收创新的恶性循环,缺乏独立创新能力。

三、供给侧改革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转型升级对策

(一)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1.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加大扶持力度。供给侧改革针对企业端生产的转变,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制度调整以及适度帮扶。辽宁省对企业的帮扶和支持决策可以做到及时、精准、有效率、持续性推进,前提是:政府机关有一套健全的企业帮扶机制。以避免个别企业过度依赖政府、不主动寻找改革办法,同时确保真正有产品、有想法、需要发展的企业可以及时获得帮扶。供给侧改革首要的任务是去除企业低利润、高污染的落后产能。辽宁装备制造业中以钢铁、电解铝类企业的污染和消耗最为严重。对问题企业除了坚持“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战略外,还要及时辨识“遇到调查就哭穷,一有帮扶就往前冲”的企业。对真正的僵尸企业舍得“下狠刀子”,尤其是以国企为主,去枝剪叶。辽宁可对装备制造企业进行建档,实施“一、二、三”计划。即:第一,发布经营不善及落后企业名单,要求企业切实出具原因说明和未来发展报告,政企联合给出建议报告,推荐企业间进行兼并、重组,重点激发企业自主活力。第二,进行追踪调查,对具有发展前景的调整后企业进行帮扶。为避免对企业的过度保护,政府对同企业同方向改良经营的帮扶不得超过两次,二次帮扶需要相关单位开具评估证明,避免企业因改革过渡期导致统计失误,监督企业生产经营等改善情况。第三,对已确定的僵尸企业和帮扶无效的企业坚决执行退出处置,对员工进行再就业教育及相应安排。通过帮扶促进企业经营发展,通过沟通形成政企合作互促的发展优势,通过严格监督与执行退出改善企业活力,重塑国企发展的优势。

2.推动制造业产品“走出去”。从国内工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高速铁路设备和核电的生产具有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大力推广中国设备,改进设备制造行业的出口贸易结构,不仅可以促进国内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而且对于建立新的互利模式和实现双赢也非常重要。加强统筹指导,组织编制推进装备“走出去”发展规划,明确重点任务,加强装备“走出去”合作,瓶颈问题研究,制订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的合作国别指南和产业指南。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集群式“走出去”。鼓励创新发展,鼓励企业自我改革,根据自身企业主体进行多资源的整合,对标国际领先水平,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围绕创新链获取创新要素,不断地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综合服务,一方面,落实以备案制为主的境外投资管理方式;另一方面,致力于提供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投资促进、培训人才、风险防范等“走出去”公共服务,着力构筑“走出去”生态圈。

(二)积极应对

1.加强技术创新与自主研发。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在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项目上,是推动企业加快关键技术突破的关键,不断开发世界一流产品,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辽宁科研项目财政投入的追加,大大鼓励了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提高科研水平,满足国际对我国装备产品的需求。企业零部件的国产化是我们要做的主要工作,协助重点企业建立完整的产业链,确保供应链畅通高效是避免企业因进口零部件价格高、资源紧张、交货期不理想等因素而影响生产经营的有效措施。在政策的指导和支持下,通过资产重组或合并和收购,从而促进市场发展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研发能力。积极促进外国技术研发团队的引入和外国技术公司的收购,以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从供给侧的角度提高产品质量,实现设备制造工业的升级,并从初级产品转向高端创新产品。与此同时,支持中小型企业建立自己的研究中心,实现资源的分享,并降低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的成本。为了提高人们对辽宁装备制造企业独立创新的认识,只有通过增加对科学研究的投资,关注知识产权,加速生产、教育和研究的一体化,我们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加快设备制造技术的进步,提高对品牌的认识。有必要改变旧的概念,只注重数量,忽视质量,打破思维局限,将科学技术进步和独立创新能力作为企业评估标准,为企业研发中心建造立足点,以加快实现辽宁设备的工业转型和现代化升级。

2.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就要大胆创新,鼓励创新,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过程中,辽宁省装备制造产业应该发挥主导带头作用。首先,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应该加强与国际上各个国家的沟通与交流,学习国际市场上的宝贵经验和先进技术,时刻做到国际最新消息的收听。其次,辽宁省已经有了与外企的合作,拥有许多外企,其中大多数企业享有良好的优惠和不错的效益。对于交流与合作,我们要加强与海外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的联系。为提高独立创新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例如,人才介绍、工程合作等方式,积极学习他人的先进技术与经验。

(三)优化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相关产品结构

1.出口产品由低端到高端的转变。辽宁省必须侧重于设备制造行业,调整其结构和空间规划,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重点是发展辽宁先进设备制造工业,优化工业空间规划,利用“互联网+”促进信息和设备工业一体化,以及迅速发展电子信息实现设备制造工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先进设备工业,开发高技术设备产品,提高整个设备制造中高质量产品的比例。增加对高端产品研究和开发的投资。辽宁工业必须加快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变。多年来,中国设备制造产品以低成本占据市场,有必要在今天的国际市场上提高产品质量。劳力密集的中间产品和初级产品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为中国的劳动成本逐年上升,中国已经不再适合生产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只有先进和高科技设备的制造,才能让辽宁的航空航天、造船、触觉仪器和机器人占领国际市场。

2.开拓新兴优势产业出口局面。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电子、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和互联网信息等产业都属于新兴战略产业,促进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重大的意义。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速度、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智能”制造不仅成为一种生产方式的变革,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作为信息驱动产业的发展方向也将受到更深刻的影响。在消费者领域开展电子商务、远程设计制造、个性化定制等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企业与市场的实时、个性化互动。辽宁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要成为引领中国智能制造的先行者。装备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智能改造和远程智能监控,实现智能诊断、智能决策、智能控制和智能维护。加大对智能制造各方面的投入,不断完善制造与服务流程的集成应用,实现供应链上的精准制造、精准营销、精准供应链管理。摆脱辽宁装备制造业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的缺点,促进装备制造业供应方面的改革,并使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向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基金项目:2019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区域创新政策组合对辽宁制造业价值链空间分离演化的驱动机理(项目编号:L19BJL010)]

参考文献:

[1] 林爱琴.加快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两化融合的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

[2] 魏亞男.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辽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路径选择[J].党政干部学刊,2019(3)

[3] 马国温,王文荣.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基于互联网金融视角[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3)

[4] 温馨,扈钰鑫,殷艳娜.供给侧改革下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优势培育对策研究[J].理论界,2019(2)

[5] 刘帅帅.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辽宁中南部区域经济结构[J].大连干部学刊,2018(8)

[6] 金喜成.辽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J].辽宁经济,2017(1)

(作者单位:辽宁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辽宁锦州 121001)

[作者简介:赵立敏,辽宁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创新管理。]

(责编:贾伟)

作者:赵立敏 杨士富 王双龙

制造业出口贸易论文 篇2: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

摘要:以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的月度数据为分析样本,在系统考虑影响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各种宏观经济因素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贸易结构的长短期冲击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在控制其他宏观经济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人民币升值对体育用品制造业总出口贸易、球类制造业出口贸易、体育器材及配件制造业出口贸易均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抑制效应。就短期而言,人民币升值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贸易结构也产生了强烈的负向冲击作用。根据所得结论,探讨了导致该现象的相关原因,并就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正负面影响展开讨论。最后,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及金融工具层面出发,提出了基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应对策略,以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体育用品;出口贸易结构

文献标识码:A

作者:陈颇

制造业出口贸易论文 篇3:

人民币贬值:风口上的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

摘 要:鉴于IMF公布的人民币在满足纳入SDR的各项金融标准方面表现不一的情况,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完善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并且当日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调降1136个基点。而作为“国家名片”,占中国全部对外出口额的17%的装备制造业可谓“首当其冲”。本文依据近期人民币贬值背景下的汇率和贸易数据,将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面临的市场环境分为利、弊、机遇和威胁四个部分,并根据现有经济学原理解释其原因;最后,配合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一些可行的、模块化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人民币贬值;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SWOT

一、装备制造业及研究现状

装备制造业,是指为国民经济进行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工业的总称。改革开放之后的30年内,中国装备制造业借助国际市场迅速发展,据工信部统计,2014年全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值约20万亿,占全球比重30%以上,当年出口额为2.1万亿元。但2015年3月以来,受国际市场疲软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持续低迷,贸易数据远远低于预期,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如之前几个年度。

现有研究表明,人民币贬值对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存在显著影响。张泉,张飞翔在探讨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装备制造业影响方式时,在分析了2005年到2011年数据后发现,汇率波动对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将会产生显著影响,并指出当人民币上升比与出口贸易下降比率为1:0.3-0.4,但未具体探究汇率下降对出口的影响。招商证券分析师谢亚轩、张一平测度,此次的人民币贬值将会为装备制造业企业利润带来正面的贡献。因此本文整理了2015年相关数据,并采用SWOT分析法,继续讨论人民币贬值对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的现实作用。

二、人民币贬值对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人民币贬值对装备制造业的“红利效应”

2015年8月11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2298,较2015年8月10日的6.1162调降1136点,下调幅度达1.9%,开启了人民币贬值的序幕,贸易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14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接近5%。人民币贬值对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有何直接影响,招商证券分析师谢亚轩、张一平在分析了汇率变化对国内各行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后,得出结论认为人民币一次贬值2%,装备制造业平均利润提高0.26%,人民币贬值5%,则提高0.65%,远远超过全国各行业平均水平[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装备制造业受人民币贬值影响最为显著,人民币贬值5%,这两个行业分别提升利润1.09%和1.59%。此次贬值打破了人民币持续21年的“升值僵局”,将会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一个难得的盈利机遇。

2、人民币贬值短期内刺激装备制造业出口

现有诸多研究认为利用汇率杠杆来刺激出口会为经济带来诸多副作用,但对于拥有较高的价格弹性的中国装备制造业而言,借助人民币贬值来降低出口报价,将会在短期内得到较好收益。光大证券分析师发现,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贬值1%将推高出口增速1.5%左右。因此人民币一次贬值5%,将使装备制造业短期内获得比较价格优势,从而刺激出口,数据显示,2015年8月到9月,装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环比增长18.87%,交货值为7236.8亿元,这主要是因为人民币贬值使得装备制造业企业短期内获得了相对的成本优势。但我们可以从数据观察到,11、10月份的增长远不如8、9月份,可以看出,纯粹的货币政策有其时效性,很难在长期内发挥较大作用。

(二)劣势(weaknesses)

1、装备制造业企业缺乏应对汇率波动经验

人民币汇率很大程度上承担了政府意志,因此为了维护经济稳定,自1994年汇改以来,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政策,把人民币汇率波动限制在很窄的范围以内,其后果是相关汇率弹性机制彻底僵化,使得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习惯于被动接受稳定的汇率。

在经营理念上,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讲究“大且全”,注重规模而轻视精细的管理,低估汇率对企业利润的作用。上述两个原因导致在央行于8月11日宣布人民币贬值时,整个装备制造业难以采取任何积极有效的统一应对措施,导致人民币贬值的“红利效应”传导至企业时变得很小。特别是一些中小型装备制造业企业,实际操作中没有考虑汇率这一因素,更没有利用金融工具来扩大利润空间的能力,最终导致他们无缘此次“红利”。

2、人民币汇率波动导致部分资本外逃

近几个月来,人民币贬值与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愈来愈浓双重作用下,中国跨境资金流动出现了显著的异常波动。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跨境资本流出量明显增大,九月份结售汇逆差达到了6952亿元人民币,较8月份增长153.26%。同时外资利用上,2015年8月份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数环比增长16.78%,而到10月份环比增长仅10.758%,远远低于预期水平,大量外国资金仍持观望态度。鉴于装备制造业投资量大、回报时间长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装备制造业企业为吸引资金尤其是外资,在经营管理上做了较大改革。实践也证明,外资在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等诸多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民币贬值刺激出口的同时,外国投资者为了规避人民币继续贬值导致资产缩水,纷纷“逃离”中国市场,加上银行本身“造血功能”的不足,开始收紧银根,缩减业务。最终的结果是装备制造业企业由于缺乏资金,难以完成订单而放弃生产,出现企业无资可融、有单不敢接的尴尬局面,抵消人民币贬值带来的“红利”。

(三)机遇(opportunities)

1、人民币贬值将降低外商投资成本

人民币贬值直接效应,就是以人民币标示的原材料、设备、劳动力工资等等价格大幅降低,外商投资中国装备制造业成本降低。短期而言,人民币汇率波动导致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信心不足,但随着人民币汇率的渐趋稳定,外币相对人民币购买力加强,必然引发新一轮对华投资热潮。另外,李克强于2015年9月10日讲话指出,中国政府将引导外资流向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承诺为外资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力求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投资环境。随着人民币汇率“触底”,将更利于装备制造业吸引外资,缓解融资压力。

2、人民币贬值倒逼产业升级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国内工业基础薄弱,中国装备制造业采取主动向国外学习的策略,通过承担低技术含量的生产组装环节参与国际分工,短时间内取得较好成果,但也让装备制造业陷入“低端泥潭”。例如在一些关键基础零部件领域,高档功能部件70%需要进口,而大型工程机械所需的30MPA及以上液压件全部依靠进口,大型盾构机的电动液压驱动装置、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齿轮箱、高速列车制动器等几乎全部进口。2014年全年,中国低端机械设备的出口占据了装备制造业全部出口额的60%以上,利润率仅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因此人民币贬值提高有关技术和核心部件的进口成本,将迫使企业生产中由进口转向自主研发,或者采购本国产品。长期来看,将促使装备制造业企业淘汰落后生产环节,改进传统经营模式,以产业升级来弥补进口成本提高带来的损失。

(四)威胁(threats)

1、人民币贬值作用被高估

IMF和世界银行的最新研究表明,货币贬值对进、出口的影响远不如从前,在有些国家的影响较20年前下降30%,就近期装备制造业的出口贸易情况而言,2015年8月份人民币贬值5%,短期内确实刺激了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量,但由于其他多种因素影响,长期而言最终的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数据显示,中国出口额自2015年6月份连续4个月的下滑,受人民币贬值的刺激,8、9月份中国出口总额下滑幅度一度收窄至3.7%,但之后又反弹至11月的6.8%。

这是因为我国近几年来的出口贸易量下滑,除了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原因以外,还包括全球经济疲软和自身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落后等多方面因素。所以装备制造业企业如果简单依靠汇率波动来解决贸易问题,将会高估货币政策的作用,释放不当市场信号,加剧自身的产能过剩问题,进而导致整个市场的紊乱。

2、人民币贬值加剧贸易摩擦

人民币贬值压低装备制造业出口价格的同时,也让其成为反倾销调查的“重灾区”。截至2014年6月份底,我国企业共遭受国际反倾销调查1022次,占历史全球反倾销总数的22.10%。仅2015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共遭遇到了来自14个国家发起的37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35亿美元。2015年7到10月,中国企业遭受的诉讼调查共21次,其中8、9和10三个月共10次,涉案金额8.8582亿美元。而1979年到2015年,我国企业面对国际反倾销调查应诉率不足50%,高昂的应诉成本和败诉代价,使中国出口贸易蒙受巨大损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内部分行业生产不规范,产品没有达到国际标准;另外一方面,人民币贬值让装备制造业以更低廉价格“走出去”的同时,将触发进口国贸易保护机制,激烈的贸易摩擦将不可避免。

(五)建立SWOT矩阵

根据上述的分析结果,把影响因素按照SWOT分析法进行分类,可以汇总整理出下表:

结论:综合上述四个方面,我们认为人民币贬值将主要通过出口贸易环节对装备制造业产生影响,人民币贬值将会在短期内刺激装备制造业企业出口,但是如果不能正确评估人民币贬值的影响,将会向市场传递错误信号,导致严重贸易摩擦和产能过剩,进而拖累装备制造业发展。

三、应对策略

(一)SO(优势和机遇)战略

中国装备制造业内部有相当有利的成本和政策优势,外部有向好的国际市场机遇,加上人民币贬值这一红利性“杠杆”,因此应当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国际分工的参与度,“撬”动原有的国际市场格局。具体而言,企业利用人民币贬值机遇,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战略,以低成本积极对外开展产能合作,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努力实现资本和产品的双输出。

(二)WO(机遇和劣势)战略

中国装备制造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包括宏观上的制度缺陷和企业自身的管理缺陷,严重制约着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发展。所以中国装备制造业应当继续明确市场导向的原则,在发展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汇率风险的应对机制等。加大对技术和创新的投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注重专利和知识产权及品牌意识的培养。政府应正确放松对装备制造业升级方向的引导,仅仅给予企业以技术创新领域的相关支持。制度上包括税收、资金和法律保护等方面,另外要继续完善中国自身基础设施,重点是交通及数字网络领域。

(三)ST(优势和威胁)战略

人民币贬值为装备制造业带来负面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而且近期愈演愈烈。这就要求装备制造业在利用人民币贬值降低自身成本的同时,考虑好利益分配的问题,积极展开谈判和交流,避免与进口国之间的误解和冲突。另外一方面,要充分分析国际市场,与外界展开信息的交换,提升信息资源利用率,减小国际市场变动的风险。

(四)TW(威胁和劣势)战略

现阶段,装备制造业还尚未发展成熟,导致自身出口贸易存在结构性劣势,近期人民币贬值持续贬值带来的副作用下,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应控制人民币贬值的幅度,合理利用汇率杠杆对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调节的作用,构建合理有序的汇率制度,稳定国际国内市场,才符合国家长远利益。

参考文献:

[1] 祁月.人民币贬值如何影响国内各行业盈利.华尔街见闻 2015.08.12.

[2] 卢向前.戴国强.人民币实际汇率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J].经济研究.2005(5):31-39

[3] 张泉.张飞翔.人民币汇率对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影响方式[J],现代商业.2013(3):82-83.

作者:杨珂

上一篇:农网工程建设论文下一篇:现代服务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