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分析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分析(精选8篇)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分析 篇1

例1:某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自产货物经营出口销售及国内销售。该企业2005年1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取得销售额300万元,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2400万元。假设上期留抵税款5万元,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5%,假设不设计信息问题。则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1)外购原辅材料、备件、能耗等,分录为:

借:原材料等科目

5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0

贷:银行存款

5850000

(2)产品外销时,分录为:

借:应收外汇账款

24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4000000

(3)内销产品,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35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0

(4)月末,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抵扣和退税的税额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征税率-退税率)=2400 ×(17%-15%)=48(万元)

借:产品销售成本

48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80000

(5)计算应纳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51-(85+5-48)=9(万元)

结转后,月末“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账户贷方余额为90000元。

(6)实际缴纳时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90000 贷:银行存款

90000(7)计算应免抵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2400×15%=360(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360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600000

例2:引用例1的资料,如果本期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为140万元,其他资料不变,则(1)-(6)分录同上。其余账务处理如下:

(8)计算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300×17%-[140+5-2400×(17%-15%)]=51-97=-46(万元)

由于应纳税额小于零,说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46万元。

(9)计算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2400×15%=360(万元)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360万元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360-46=314(万元)

借:应收 出口退税

46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314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600000

(10)收到退税款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460000

贷:应收出口退税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分析 篇2

相当部分的企业在进行业绩考核时, 将出口退税当成企业的利润, 并且认为只要有出口就能为企业带来退税收益。但是, 在企业的利润表中, 无论在营业收入内, 还是在形成利润的过程中, 都看不出出口退税的印迹。那么, 除了降低税负外, 出口退税是怎样对企业利润进行影响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 必须从出口退税形成的过程和由此引起的财务现金流动过程及利润进行双重分析, 才能回答。

一、出口销售与国内销售的纳税与财务分析

例如:某生产企业当月实现进项税额100万元, 销售成本800万元, 产品增值税税率为17%, 出口退税率17%。

情况1:产品全部内销:产品销售货款额1170万元, 产品销售收入1000万元, 实现销项税额170万元。

在企业产品全部内销的情况下, 企业的销售现金流量的净增加额, 与企业销售利润相一致。企业因销售收到的现金为1170万元。

情况2:产品全部出口:货款额为1000万元, 销售收入为FOB价 (出口离岸价) 1000万元, 无销项税额, 实现免抵额170万元。

在企业产品全部出口情况下, 销售收入与内销相同;企业销售利润不变, 销售现金流量的净增加额由于退税额 (下划线部分) 的补充仍然与利润保持一致。由于出口是以FOB价款额为销售收入, 在此情况下, 收到的现金1000万元小于“情况1”。

情况3:产品全部出口:出口货款额与内销一致, 即为1170万元, 销售收入FOB价1170万元。

在企业产品全部出口情况下, 企业货款额与内销相同;企业销售利润增加, 销售现金流量的净增加额由于退税额 (下划线部分) 的补充仍然与利润保持一致, 但大于内销。在此情况下, 收到的现金1170万元大于“情况2”并与“情况1”相同。

二、出口退税影响企业的实质

通过以上分析, 出口退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构成影响:

1. 出口退税是对企业因出口而带来的现金损失进行的补充, 主要原因是出口货款中不包括销项税额所致, 对企业的利润没有直接的影响。

2. 当企业要求出口销售利润与内销一样时 (如情况1) , 虽然企业从利润的角度, 没有损失, 现金净增加量也会由于出口退税而得到补充, 然而企业的货款收入减少了, 同时由于出口退税有一个申报、审批的过程 (至少90天) , 使得企业资金在一定程度是被占用积压。从市场的角度:如果国内市场与国际无大差别时, 在企业未损失利润的情况下, 出口价格下降了, 有利于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 当企业要求出口销售回款与内销一样时 (如情况2) , 企业利润以及现金净额都增加了。然而从市场的角度:如果国内市场与国际无大差别, 出口价格高于内销价格, 将不利于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4. 如果企业选择低于国内市场价格出口, 可能面临利润损失与退税资金占用双重的压力。

三、出口销售定价参照

企业出口销售的目的不仅是占领国际市场, 同时还要从国际市场中获得利润。所以企业在从事出口业务时, 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 选择适当的出口价格, 才能有效地利用国家给予的出口退税政策, 在国际市场不仅能成功地拓展自己的空间, 同时还能获得丰厚的利润。

企业在考虑外销价格的时候, 一般情况下都会以国内市场价格为参照, 如以上举例所述。在对比时内销价格通常为不含税价, 外销价格为FOB价 (离岸价格) 。

1. 退税率为17%情况:内销不含税价=外销FOB价

2. 退税率小于17%情况 (如13%) :内销不含税价=外销FOB价×[1- (17%-13%) ]

3. 在退税率小于17%情况 (如13%) 采用到岸价 (CIF) 情况:

内销不含税价= (外销CIF价-运费-保险费-佣金) ×[1- (17%-13%) ]

钢管生产企业的出口营销策略分析 篇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钢管生产企业会通过不断的考察市场、拓展企业出口、完善自身发展来适应我国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对于现代的企业营销策略,我们必须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利用市场的空荡,借助自身主营业务的资源优势,让企业不仅在整个国内市场及国外市场的强烈竞争中始终能够始终不断的利用发展的营销策略来指引企业的生产、发展、营销局面,为钢管生产企业的未来扩大出口,开发与拓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钢管生产企业;出口;营销策略

一、钢管生产企业出口营销环境分析

1.钢管生产企业的国际出口形势。由于我国与世界皆处于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面对与国际经济环境的压力与发展的速度减缓,使得国际的整体需求量不断的萎缩,这样就会这届影响到我国的出口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由于国际的钢管需求量总体降低,这样我国的大部分依靠出口的钢管生产企业的就必须能够通过寻求新的营销策略来不断的扩展自身的经营发展模式,以寻求更快、更好的走出经济危机的压力,扭转出口的形式。

2.钢管出口的营销管理上问题。由于国际市场的情况十分复杂,并加之对于整个大环境经济的发展上不明确,这样就会让我国的钢管生产企业的发展与营销策略在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风险问题,由于整个企业的营销管理的不健全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让我们面对外部环境与市场的应对时,反应相对较迟缓,在整个市场占有率上始终处于弱势。我们只有通过完善与加强钢管生产企业的营销手段与管理相结合不仅利用促销、折扣等方式来帮助企业抓住市场,而是更应该在激烈的市场上适时的调整自身的营销策略,通过运用新型的科技手段去加强整个营销的全过程,让整个企业的营销发展与管理水平都能够更上一层楼。

二、钢管生产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我国的出口企业不断发展着,其中的钢管生产企业的出口量每年倚着翻倍的产量与出口量在增加,这样我国的钢管国际化占有量就在不断的提高,我们需要不断的通过寻求与磨合,让企业的发展能够顺应市场的多元化而发展,通过不断的加大生产力度与钢管的品种,让钢管生产企业能够在出口营销上具有强烈的优势与重大的突破。

1.出口营销组合模式。在我国不断的加大发展钢管力度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扩展他们出口营销策略与出口营销体系的有效结合,利用全新的多种定价模式,让全体钢管生产企业的出口营销都能够通过组合的有效方式将自身特色发挥、放大,让企业的经营与销售更加具有发展动力。

2.拓展出口营销渠道。我们的钢管生产企业要不断的丰富自身的销售信息,还要不断的通过扩展企业的销售信息资源来指导整个企业的钢管销售动向。在以前,由于收到信息的不发达,消息的滞后性,导致对于市场的整体把握都是落后于市场的发展速度,在一次次的措施发展的机会。

这样,我们必须设立专门的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等部门,让他们始终能够把握住市场发展的动态与出口国际市场的要求,加大钢管生产企业的出口营销渠道,准确掌握出口市场的情况讯息,针对需求提高生产、服务水平,创最优钢管生产企业,提高企业的出口营销水平。

3.扩大网络营销形式。随着世界网络的发展,现代的经济与网络通过相结合,让企业的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通过利用Internet的网络进行营销策略,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还能够扩大企业的服务范围,对于市场的需求量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握,将最优、质量过硬、成本低廉的钢管商品销往世界各地。

4.让竞争时时存在。以往,我们的企业只是相互的打价格战,而不是看重企业的未来发展与发展态势,这就让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管理相当的盲目。所以,现在的企业不仅是要在价格上做到低廉,更要在质量上以及信誉度上保障最优,将市场的发展与竞争看作是规范着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准绳,让整个钢管企业的竞争是公平的、积极的,不再只是单纯的局限在价格竞争中,让良好的产品质量,优质的售后服务,良好的企业信誉等都处在相互竞争之中的范围,这样就会利于企业的营销与竞争动力,让企业的出口营销始终保持着积极的、稳定的发展态势。

三、利用其策略的优势发挥出口创汇的积极性

我国的钢管出口企业现在占据着世界第一的水平,随着我国钢管制造设备不断的提升,其钢管营销的正确策略指引,积极的迎合市场扩大钢管生产品种,让我国的钢管生产企业的出口创汇始终能够帮助国家经济的积极发展。

1.劳动力优势。通过充分利用我国的劳动力不仅能够帮助国家解决下岗再就业的问题,还能够帮助我国的西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让我国的钢管生产企业能够在生产力、价格、附加值上均占有优势。

2.产业链优势。通过我国的钢管产业不仅能够带动起钢材料的价格与生产还能够扩大就业范围,从而带动起相关企业的发展。

3.规模化优势。规模化的优势主要是指,我国的钢管生产企业的行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都是大中型企业,这样不仅能够在人力使用上做到完备,更能在其使用资源上做到大批量、低成本的完善,这样的优势是我国钢管企业出口的优势与发展的动力。

4.生产专业化优势。我们的钢管生产不仅能够在生产的品质与技术上保证先进性,更能在钢管的生产工艺与生产品种上具有先进性,由于企业的不断发展,国家的积极帮助与配合,让我国的钢管生产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相对提高,生产成本整体降低,产品质量在国家市场上最优。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分析 篇4

小规模企业出口政策

1.有进出口经营权办理了退税登记的小规模企业出口政策,也是外贸企业“免、退”生产企业“免、抵、退”么?

答:不是,根据财税[1995]92号文件规定:小规模纳税人自营和委托出口的货物,一律免征增值税,其进项税额不予抵扣或退税。

2.只要是小规模企业出口货物就是享受免税政策么?

答:不是,根据国税发[2007]123号文件规定:必须是取得外经贸的进出口经营权并在国税办理退税登记的小规模企业才可以享受出口免税政策。

3.小规模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货物,怎么征税?

答:根据国税发[2007]123号文件规定: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小规模企业委托出口按规定做免税申报,出口享受免税政策;无进出口经营权的小规模企业出口,商贸企业不免税,生产型企业在首份代理出口协议签定之日起30日内办理临时退税登记可以享受出口免税政策。

4.小规模企业出口货物申报期?

答:根据国税发[2007]123号文件规定:小规模纳税人自营或委托出口货物后,须在次月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时,提供《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货物免税申报表》及电子申报数据。

5.小规模企业出口货物除了次月需要做申报,以后还要核销么?

答:根据国税发[2007]123号文件规定:小规模纳税人应按月将收齐有关出口凭证的出口货物,填写《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货物免税核销申报汇总表》、《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货物免税核销申报明细表》,并于货物报关出口之日(以出口货物报关单上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次月起四个月内的各申报期内(申报期为每月1-15日),持相关资料到主管税务机关(负责出口退税业务的部门或岗位)按月办理出口货物免税核销申报,并同时报送出口货物免税核销电子申报数据。

6.小规模企业出口货物如果未按期申报怎么办?

答:根据国税发[2007]123号文件规定:小规模纳税人在按规定办理出口货物免税认定以前出口的货物,凡在免税核销申报期限内申报免税核销的,税务机关可按规定审批免税;凡超过免税核销申报期限的,税务机关不予审批免税。

7.小规模企业出口货物已做了免税申报,但是因为海关报关单出了问题,不能按期核销怎么办? 答:根据国税发[2007]123号文件规定:小规模纳税人无法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期限办理免税核销申报手续的,可在申报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书面合理理由申请免税核销延期申报,经核准后,可延期3个月办理免税核销申报手续。

8.小规模企业出口什么货物都是免税么?

答:不是,根据国税发[2007]123号文件规定:小规模纳税人出口下列货物,除另有规定者外,应征收增值税。下列货物为应税消费品的,若小规模纳税人为生产企业,还应征收消费税。

(一)国家规定不予退(免)增值税、消费税的货物;

(二)未进行免税申报的货物;

(三)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理免税核销申报的货物;

(四)虽已办理免税核销申报,但未按规定向税务机关提供有关凭证的货物;

(五)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不批准免税核销的出口货物;

(六)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开具《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的货物。9.小规模企业出口需要征收增值税的货物怎么计算征税? 答:根据国税发[2007]123号文件规定:

增值税应征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1+征收率)×征收率 10.小规模企业出口需要征收消费税的货物怎么计算征收消费税? 答:根据国税发[2007]123号文件规定消费税应征税额的计算公式:

(1)实行从量定额征税办法的出口应税消费品

消费税应征税额=出口应税消费品数量×消费税单位税额

(2)实行从价定率征税办法的出口应税消费品

消费税应征税额=(出口应税消费品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1+增值税征收率)×消费税适用税率

(3)实行从量定额与从价定率相结合征税办法的出口应税消费品

ァ∠费税应征税额=出口应税消费品数量×消费税单位税额+(出口应税消费品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1+增值税征收率)×消费税适用税率

11.小规模企业出口需要征税的项目,计算公式中的离岸价指什么?

答:根据国税发[2007]123号文件规定:小规模企业出口物货征税计算中出口货物的离岸价及出口数量以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或出口数量为准(委托代理出口的,出口发票可以是委托方开具的或受托方开具的),若出口价格以其他价格条件成交的,应扣除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运费、保险费、佣金等。若出口发票不能真实反映离岸价或出口数量,小规模纳税人应当按照离岸价或真实出口数量申报,税务机关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核定。

生产型出口企业基本政策:

1.生产型出口企业出口享受“免、抵、退”政策,是什么意思?

答:根据财税[2002]7号文件规定: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以下简称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2.没有进出口经营权未办理退税登记的生产型企业委托其他企业出口也可以享受出口退税政策么?

答:可以,根据财税[1995]92号文件规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一律在委托方退(免)税,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和外贸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可给予退(免)税。

3.生产型出口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是否需要办理什么特殊手续,比如合同或证明资料?

答:根据国税发[2006]102号文件规定:出口企业代理其他企业出口后,除另有规定者外,须在自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60天内凭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代理出口协议,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代理出口货物证明》,并及时转给委托出口企业。如因资料不齐等特殊原因,代理出口企业无法在60天内申请开具代理出口证明的,代理出口企业应在60天内提出书面合理理由,经地市及以上税务机关核准后,可延期30天申请开具代理出口证明。

如果是没有进出口经营权未办理退税登记的企业委托外贸企业出口,根据国税发[2002]11号文件规定:无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出口可以享受出口“免、抵、退”政策,需要办理临时出口退税登记。

4.生产企业直接购入货物再销售也一样享受“免、抵、退”么?

答:根据国税发[2006]102号文件规定:生产型出口企业只有出口自产产品或视同自产产品才享受出口“免、抵、退”,否则需要视同内销征税。

5.对生产企业来说什么叫“视同自产”? 答:根据国税函[2002]1170号文件规定:

一、生产企业出口外购的产品,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视同自产货物办理退税。(一)与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名称、性能相同;

(二)使用本企业注册商标或外商提供给本企业使用的商标;(三)出口给进口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外商。

二、生产企业外购的与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配套出口的产品,若出口给进口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外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视同自产产品办理退税。

(一)用于维修本企业出口的自产产品的工具、零部件、配件:

(二)不经过本企业加工或组装,出口后能直接与本企业自产产品组合成成套产品的。

三、凡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可认定为集团成员,集团公司(或总厂下同),收购成员企业(或分厂,下同)生产的产品,可视同自产产品办理退(免)税。(一)经县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为集团公司成员的企业,或由集团公司控股的生产企业;

(二)集团公司及其成员企业均实行生产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三)集团公司必须将有关成员企业的证明材料报送给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

四、生产企业委托加工收回的产品,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视同自产产品办理退税。(一)必须与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名称、性能相同,或者是用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再委托深加工收回的产品;

(二)出口给进口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外商;(三)委托方执行的是生产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四)委托方与受托方必须签订委托加工协议。主要原材料必须由委托方提供。受托方不垫付资金,只收取加工费,开具加工费(含代垫的辅助材料)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6.生产企业正式投产前委托加工收回的产品,如果符合国税函[2002]1170号第四条的规定,且出口给进口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外商,是不是可以办理退(免)税?

答:根据国税函[2008]8号文件规定:生产企业正式投产前,委托加工的产品与正式投产后自产产品属于同类产品,收回后出口,并且是首次出口的,不受《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产品视同自产产品退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2002]1170号,简称1170号文件)第四条第(二)款规定的“出口给进口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外商”的限制。出口的上述产品,若同时满足 “1170号文件”第四条规定的其他条件(即不含第(二)款),主管税务机关在严格审核的前提下,准予视同自产产品办理出口退(免)税。

7.生产企业出口业务退税申报期?

答:根据国税发[2002]11号文件规定:生产企业在货物出口并按会计制度的规定在财务上做销售后,先向主管征税机关的征税部门或岗位(以下简称征税部门)办理增值税纳税和免、抵税申报,并向主管征税机关的退税部门或岗位(以下简称退税部门)办理退税申报。退税申报期为每月1—15日(逢节假日顺延)。

8.新成立的生产型出口企业,刚办理完退税登记,还没有发生出口业务是否需要做退税申报?

答:不需要,自发生第一笔出口业务的次月开始按月做退税申报。

9.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型企业发生过委托出口业务后办理了临时退税登记,以后都需要按月做退税申报么? 答:对,办理临时退税登记的生产企业,在办理了临时退税登记后也应该按月做退税申报。

10.生产企业出口业务办理“免、抵、退”像外贸企业一样对取得的进项发票有要求么? 答:生产企业出口退税与外贸企业不同,对取得的进项发票没有要求。

11.生产型出口企业,出口的货物发生退运了,海关让出具税务机关的证明,是怎么回事?

答:生产企业出口退运的处理分两种情况:

(1)以前出口货物退税:需要补税,按免抵退税额计算补税,到主管局开具:《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理税务证明》;

(2)本年出口货物退税:不需要补税,直接冲减收入即可,到主管局开具:《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理税务证明》。

12.以前出口货物退运按免抵退税额计算补税时应采用什么汇率计算? 答:应该采用出口当时的汇率。

13.出口视同内销征税的货物,又发生退运,海关也要税务机关的证明,怎么办? 答:到主管局开具《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理税务证明》。

14.通过网络向国外出口软件,不用通过海关怎么办理免税手续?

答:应该到海关报关,取得形式上的报关单作为办理出口“免、抵、退”的凭据。15.新成立的生产型出口企业,第一年不可以享受“免、抵、退”是“免、抵、不退”么? 答:不是,根据国税发[2006]102号文件规定:2006年07月01日起,新发生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自发生首笔出口业务起12个月内出口的货物,应按统一的按月计算“免、抵、退”税的办法分别计算免、抵、退税和应退税额。税务机关对审核无误的免抵税额可按现行规定办理调库手续,对审核无误的应退税额暂不办理退库。可在退税审核期满第12个月后的第13个月开始,对上述各月的审核无误的应退税额一次性退还给企业。

生产型出口企业来料加工:

1.某生产型出口企业,受德国企业委托从事来料加工业务,是免税的吗?

答:根据国税发[1994]031号文件的规定:来料加工复出口货物,免征增值税、消费税。

从事来料加工贸易方式的生产企业,其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实行免税政策。需要按规定办理《来料加工免税证明》。

2.什么时候去税务局办理《来料加工免税证明》?

答:生产企业以“来料加工”贸易方式免税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后,凭海关核签的来料加工进口货物报关单和来料加工登记手册向主管其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办理《来料加工免税证明》。

3.到退税机关办理了证明后,还要到征税机关办理吗?

答:根据国税发[1994]031号文件的规定:需要持<来料加工免税证明>向主管其征税的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免征其加工或委托加工货物及其工缴费的增值税、消费税。

4.来料加工出口后,听说还要办理一个核销的手续?

答:是的,根据国税发[1994]031号文件的规定:货物出口后,出口企业应凭来料加工出口货物报关单和海关已核销的来料加工登记手册、收汇凭证向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办理核销手续。

5.反正都已经免税了,核销手续不办理不可以吗?

答:不可以。根据国税发[1994]031号文件的规定:货物出口后,出口企业应向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办理核销手续;逾期未核销的,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将会同海关和主管征税的税务机关及时予以补税和处罚。

6.虽然从事来料加工,但复出口的商品是国家规定的不予退(免)税商品,仍然享受免税吗?

答:根据财税[2004]116号文件的规定:出口企业以来料加工复出口方式出口不予退(免)税货物的,继续予以免税。

7.来料加工深加工结转业务怎么办理?

答:生产企业来料加工因为对保税进口料件无所有权,所以不应该存在结转业务,一般都是进料加工有深加工结转业务。

生产型出口企业进料加工:

1.生产企业从事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贸易在税收政策有何区别? 答:来科加工与进料加工是两种不同的外贸业务。

根据国税发[1994]031号的规定,对生产企业从事进料加工贸易取得的外销收入实行免、抵、退税政策,对生产企业从事来料加工贸易的,按规定办理《来料加工免税证明》后,可免征其加工或委托加工货物及其工缴费的增值税、消费税。

2.生产企业从事进料加工贸易,在手册登记、申报、核销上有哪些时限规定? 答:从事进料加工业务的生产企业,应于取得海关核发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后的下一个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申报表》;于发生进口料件的当月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并于取得主管海关核销证明后的下一个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核销手续。逾期未申报办理的,税务机关在比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务征收管理法》第62条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后再办理相关手续。

3.对生产企业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如何进行“免、抵、退”税管理?

答:根据国税发[2006]102号文件规定:为了使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的征税、退税的申报、审核、审批各个环节能够更好的衔接,保证国税退税政策得到正确贯彻执行,对实际“免、抵、退”税的生产企业开展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的免税进口料件的处理主要有“购进法”和“实耗法”两种。购进法是指生产企业在进料加工货物购进后即按照当期全部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参与“免、抵、退”税计算,待核销时系统再自动按照实际耗用的进口料件进行重新计算;实耗法是指生产企业在进料加工货物购进后当期并不参与免抵退税的计算,而是在进口料件被使用的当期按照实际用量参与“免、抵、退”税的计算。4.生产企业从事进料加工业务,报关单黄联打印有误,我企业就无法核销了,这样就办不了退税了对吗?

答:是的。根据国税发[2006]102号文件规定:单证不齐,需要视同内销征税。5.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海关办理手册后什么时候到主管局备案?

答:从事进料加工业务的生产企业,应于取得海关核发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后的下一个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申报表》。6.生产企业从事进料加工业务,将进口的料件自己加工不完的那部分,委托另一家生产企业帮助其加工,那么另一家生产企业可以享受免税吗?

答:不可以。进料加业务由海关监管,进料加工手册开给是你们生产企业,所以不可以再委托其它生产企业加工了。

7.生产企业从事进料加工业务,可以直接按成品出口价款与进料价款差额结汇吗? 答:核销信息如果就只有差额部分的信息了,那么主管局在审核过程中如能核实清楚的话也可以正常办理退税。

8.生产企业进料加工,出口的是实木地板,还需要计提销项税吗?

答:是的。复出口的实木地板,是国家不准予退(免)税的商品,出口需要视同内销征税。

销项税的计算可具体参看国税发[2006]102号文件。

9.生产企业从事进料加工业务,计算应退税额时是采用购进法还是实耗法? 现接到主管局开发区局的通知,需要改为实耗法计算应退税额,是这样的吗? 答:通常采用购进法。

是的。大连地区现在除了开发区局应用实耗法计算应退税额外,其他局都采用购进法。10.生产企业从事进料加工业务因出口货物质量不合格,现在发生退运了怎么办? 答:进料加工业务属于海关监管,不用办理《退运补税证明》,直接到海关的相应部门办理手续就可以了。

11.某生产企业从国外进口一部分原材料,再在国内再采购部分原材料,分别约占50%,组装成一台设备,再出口至另一个国家,该设备所购国内、外材料是否都可以申请退税?还是只是国内的部分可以退税?还是均不可以申请退税?

答:根据国税发[2002]11号文件规定:生产企业采购的国内原材料和进口原材料(不含免税部分)用于生产出口商品,可以按规定参与免抵退税计算。

生产型出口企业附表三填写: 1.生产性出口企业,出口的货物已经取消退税率,现需要视同内销征税,附表三中还需要填写吗?

答:需要,填写在第1栏“出口不予退(免)税货物”中。

2.生产性出口企业,由于一些原因,未在规定的期限内取得《代理出口货物证明》,此笔货物需要视同内销征税,这种情况需要在附表三哪一栏体现?

答:填写在第2栏“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退(免)税货物”中。

3.生产性一般纳税人出口企业,已经做了退税申报,但由于国外企业的原因,一直未收汇并核销,对货物视同内销征税时,填写在附表三第几栏?

答:填写在第3栏“未在规定期限内补齐凭证的出口货物”中。

4.生产性一般纳税人出口企业,现外购一批货物出口,主管局要对这批货物视同内销征税,附表三中还需要体现吗?

答:需要,填写在第4栏“生产企业出口外购非视同自产产品”中。

5.生产性小规模出口企业,现外购一批货物出口,主管局说“生产企业出口非自产的货物需要视同内销征税”,这种情况需要填报在附表三第几栏?

答:填写在第25栏“生产企业出口外购非视同自产产品”中。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操作实务指南 篇5

一、“免、抵、退”税对凭证、信息的管理

二、“免、抵、退”税的申报流程

三、“免、抵、退”税的计算

四、“免、抵、退”税的年终清算

---------

“免、抵、退”税对凭证、信息的管理

企业申报免抵退税必须提供出口报关单(退税专用联)、收汇核销单(已核销)、代理出口证明,且申报的出口数据必须同税务机关从海关、外管局、国家税务总局取得的报关单、核销单、代理出口证明电子信息对审通过后,方能办理出口退税。

企业发生出口时若未及时取得上述凭证,在申报出口时需作出相应标志,已注明何种单证还没有收到。待单证收齐后再取消该标志。

根据企业分类管理代码的不同,对缺少必备凭证及电子信息的出口货物不能参与当期的免抵退税计算,待凭证收齐时才能参与计算。

财税[2002]7号文件规定:

生产企业自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超过6个月未收齐有关出口退(免)税凭证或未向主管国税机关办理”免、抵、退”税申报手续的,主管国税机关视同内销货物计算征税;对已征税的货物,生产企业收齐有关出口退(免)税凭证后,应在规定的出口退税清算期内向主管国税机关申报,经主管国税机关审核无误的,办理免抵退税手续。逾期未申报或已申报但审核未通过的,主管国税机关不再办理退税。

国税函[上]95号文件规定:

对生产企业申报的没有电子数据(有纸质报关单的除外)的”免、抵、退”税出口额,和有电子数据但企业未在当月申报的出口额,应按企业申报的相对应的出口额或电子数据中的离岸价等计算销项税额,并在当月底前通知生产企业。生产企业须按对应的实际出口额,在次月视同内销缴纳消费税,并按计算的销项税额申报缴纳增值税。计算销项税额的公式为:

没有电子信息(有纸质报关单除外)出口额的销项税额=没有电子信息(有纸质报关单除外)的实际出口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增值税征税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已转入成本数额)

有电子信息企业未申报出口额的销项税额=企业未申报的出口报关单电子信息的实际出口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增值税征税税率

“免、抵、退”税的申报流程

1、免抵退税预申报

时间:本月免抵退税正式申报之前

资料:本月免抵退税明细申报电子数据。

后续处理:到税务机关进行预审后,将预审反馈信息读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并根据反馈疑点调整申报数据。

2、增值税纳税申报

时间:法定的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

资料:

⑴《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

⑵ 上期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汇总表》(经退税部门签字盖章)

⑶ 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资料

后续处理:

将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的数据录入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然后填报《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汇总表》。

3、免抵退税正式申报

时间:次月1日至15日,逢节假日顺延。

资料: ⑴ 免抵退税申报电子数据

⑵ 外汇核销单(退税专用联)或远期收汇证明单

⑶ 出口报关单(退税专用联)

⑷ 代理出口证明

⑸ 出口发票

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明细表》

⑺《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汇总表》

⑻《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经征税部门签字盖章)

有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业务的,还须报送以下资料:

⑼ 新办的来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原件

⑽ 新办的或要核销的进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原件

⑾《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申报明细表》

⑿《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

⒀《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申请表》

⒁《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核销申请表》

⒂ 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资料

以上资料须按照退税部门的规定要求装订成册。

后续处理:

税务机关审核通过后,生成正式反馈信息。企业将正式反馈信息读入至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并更新原申报数据。

“免、抵、退”税的计算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应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货物退税率计算。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为准(委托代理出口的,出口发票可以是委托方开具的或受托方开具的),若以其他价格条件成交的,应扣除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运费、保险费、佣金等。若申报数与实际支付数有差额的,在下次申报退税时调整(或年终清算时一并调整)。若出口发票不能如实反映离岸价,企业应按实际离岸价申报”免、抵、退”税,税务机关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核定。

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格+海关实征关税+海关实征消费税

当期应退税额和当期免抵税额的计算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新发生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自发生首笔出口业务之日起12个月内的出口业务,不计算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从第13个月开始按免抵退税计算公式计算当期应退税额。

“免、抵、退”税的年终清算

什么是年终清算?

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年终清算,是税务机关在一个公历终了后按照出口退(免)税政策和出口退(免)税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出口企业在上一已申报办理的退(免)税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重新审核、计算、清理和检查。这项工作,既是出口退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对全年出口退税工作的一次全面检查。年终清算,不但是监督和检查出口企业对出口退税的执行和管理情况,而且也是对税务机关日常工作质量、效率高低、办法措施是否得当的一次重要检验。因此年终清算,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正确贯彻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使多退的税款及时追回,少退的税款及时补足,还可以促使税企双方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扬长避短,更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管理的水平。

清算时间:

终了后三个月内。

清算范围:

出口企业在上一个内当年报关出口并在财务上作销售处理的出口货物的退(免)税款,以及以前应退未退结转至上年办理的退(免)税款。

“出口企业”指享受出口退税政策的所有企业。

特殊情况:

出口企业发生下列情况时,退税机关须在内进行及时清算。1.出口企业经营发生变化,如出口企业因某种原因停业、歇业、破产、迁移、转业、合并、分设等;

2.出口企业违反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被国家有关部门停止或暂停一定时期出口退税权、出口经营权的。

清算核查重点:

1、出口企业(包括外贸、工贸企业和自营、委托出口货物的生产企业,下同)有无从事”四自三不见”业务涉嫌骗取出口退税的问题。如存在涉嫌骗税问题,要一查到底,不受清算时间的限制。有重大涉嫌骗税问题的,要及时移送有关部门查处。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所提供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专用税票、出口收汇核销单是否规范、真实有效,有无伪造、涂改、非法购买、虚开代开和其他弄虚作假的问题;在具体办理退(免)税过程中,是否真正做到了单证相符、单证和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专用税票等电子信息相符;

3、出口货物退税率适用是否准确,是否严格按照总局下发的退税率文库审核审批办理退税。对调整出口退税率的货物,是否严格按照出口货物的报关离境日期执行。对多退的税款,要依法扣回,少退的税款予以补退;

4、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的计算是否准确;其计税离岸价格是否正确;

5、生产企业是否存在已出口但不申报””免、抵、退””税的情况;

6、对生产企业超过规定期限仍未取得有关单证的出口是否按规定补税;

7、对借权、挂靠企业已办理的退税,是否按规定全部追缴入库;

8、对出口卷烟有无超免税计划办理免税的问题;

9、对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采用国际招标方式国内企业中标的机电产品,其申报办理退税所附送的凭证是否齐全、完整;其贷款性质是否属于限定的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10、实行A、B类退税管理的出口企业是否将出口收汇核销单等退税凭证收齐;清算时对未收齐出口收汇核销单等退税凭证的已退税款,是否已予以扣回;

11、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计税依据适用是否准确;

12、外贸出口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减免税进口原材料、零部件转售给其他企业加工时,对这部分销售材料的应交税款是否在出口企业当期办理的出口退税款中予以抵扣,是否存在漏扣、少扣等问题;

13、有无非指定外贸出口企业出口贵重货物而办理退税的问题;

14、有无出口不允许退税货物或免税货物办理退税的问题;

15、出口企业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后,发生退关、国外退货时,企业是否向退税机关办理了申报手续并补交或抵扣税款;

16、出口企业是否按期结汇,远期结汇(180天以上)的出口货物,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是否附送了外经贸主管部门出具的远期结汇证明;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分析 篇6

一、出口退税资格的认定

生产企业应在商务厅办理从事进出口业务备案登记之日起30日内填写《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表》(一式二份),并携带以下资料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认定登记(原件和复印件,审核后原件退回)

1.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或者代理出口协议; 2.自理报关单位报关注册登记证书;

3.外商投资企业需提供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

二、生产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使用前的准备

(一)出口退税申报系统软件的下载、安装、启动

1.软件下载

中国出口退税咨询网:http//:/; 安徽国税网:http//:/; 也可到主管税务机关拷贝使用。

对下载或拷贝的软件进行保存,解压,建议将解压后的系统文件放在C盘以外的盘符下。

2.安装

执行安装文件,按提示操作,按默认路径安装即可。参见下图

3.启动。点击桌面图标“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版”或执行“开始”----“程序”----“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系统”----“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版”,系统开始运行。

系统显示登陆界面后,输入系统默认的管理员用户名:小写“sa”(此用户名在设置好操作员、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口令后,不要轻易使用),密码为空,在“当前所属期”中输入本次申报期后,点击“确认”,即可进入系统主菜单。

(二)系统维护 1.系统初始化

点击“系统维护”菜单,选择“系统初始化”:

2.系统配置的设置 ①系统配置设置与修改

选择“系统维护”菜单,选中“系统配置-系统配置设置与修改”

进入下图界面: 点击修改键,根据界面所列项目和本界面下标《数据项目说明》的要求,企业按真实情况如实填列信息,设置完成后点保存键,再点退出键返回。具体如下:

企业代码:即本企业的10位海关注册登记编码,如3401960001;

纳税人识别号:即本企业的纳税识别号15位号码; 用户名称:本企业的工商登记全称;

计税计算方法:输入数字“1”,“免、抵、退” 纳税人类别:选“1”,“一般纳税人”; 进料计算方法:选“2”,“购进法”; 分类管理代码:目前统一选“C”;

税务机关代码:输入主管税务机关所在地行政编码,如合肥市瑶海区国税局“340102”;

税务机关名称:输入退税机关名称,如 “合肥市瑶海区国税局”。

以上输入完毕后,确认正确的,点击“保存”并在提示信息中点击“是”,完成系统配置设置,按提示进行系统重入。发现错误的,继续修改。②系统参数设置与修改

选择“系统维护”菜单,选中“系统配置-系统参数设置与修改”,进入如下界面,对“系统备份路径”、是否“进料加工”、“单证收齐时限”、“一致性检查”等项目进行设置确认。

系统备份路径:默认“C:退税申报系统备份”

网络数据路径:单击“更改”---“使用本地数据”---“确定”

进料加工:根据有无进料加工业务进行对应选择;

进料免税证明开具方式:默认“单证齐全开具进料免税证明”; 远程申报:选择“无远程申报”;

单证收齐时限:报关单收齐时限90天;核销单收齐时限210天;

一致性检查:在“检查商品代码”和“全部数据”项确认。以上输入完毕后,确认正确后点击“确定”保存,进行系统重新进入。

③系统口令设置与修改

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建议做如下操作:

在“系统维护”——“统配置”---“系统口令设置与修改”点击“增加”或“修改”,做如下操作:

用户名:输入数字或字母均可; 操作人姓名:录入操作人汉字名称;

操作人级别:输入 “0”,其他字段不必录入(日常操作时建议设置为1或2,避免出错);点击“保存”后按提示退出。

口令:点击“修改口令”输入数字或字母均可,如“1234”,按系统提示退出。

请操作者每次使用自己的口令进入系统。

3.代码维护

第一步:海关商品码读入:

读入存放在计算机某盘符下(一定不能放在桌面上)的comcode.dbf文件: 提示是否确实要更新版本: 点击“确认”键后,系统弹出重要提示信息窗口:

可以查看目前系统中所用的代码版本:

点击“自用商品”红色按扭,弹出如下窗口: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分析 篇7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和WTO成员国间贸易自由化竞争愈加激烈, 各国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的效应逐渐减弱, 甚至被撤除。近年来, 技术性贸易壁垒 (TBT) 和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 (SPS) 作为一种隐蔽、灵活、复杂的贸易壁垒呈明显扩散趋势, 直接或间接导致我国猪肉出口贸易摩擦逐年攀升。四川是我国生猪及猪肉主要生产地区, 2012年, 四川猪肉出口达到6633.7万美元, 但近年来猪肉出口面临TBT和SPS措施的制约, 出口企业、相关农户以及猪肉价格稳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 尤其是这些新形式、多变化的贸易壁垒措施对猪肉出口企业带来很大的决策和产值影响。目前, 猪肉健康和安全问题仍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关注的焦点, 呈现出体系化、行业化特点, 并不断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1]

目前, 理论和实践都显示SPS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具有双重影响, [2]而SPS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持续的负面影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缩小。[3]SPS措施对我国猪肉出口在各层面均产生影响, 在宏观上表现为贸易禁止、贸易抑制和贸易扭曲;[4]而微观上则要求出口国企业开展技术完善和创新, 进口国TBT的设立和限制应适度, 才能发挥TBT的中长期效应。[5]从中长期看, 则会带动中国猪肉产业整体技术、质量水平的提高, 贸易成本降低, 市场竞争力增强。有学者基于引力模型测度了中国农产品贸易成本, 结果显示中国主要农产品的平均贸易成本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6]而出口企业需要在提高质量技术的同时, 善于利用协定赋予WTO成员的各项权利, 用活、用足规则, 合理采取反制措施。[7]宋海英等研究表明国外SPS措施主要影响我国的畜禽类、水产及园艺等产品出口企业,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猪肉生产国, 猪肉的出口贸易更需要减少壁垒阻力。[8]而目前国内从微观角度出发, 基于SPS措施对猪肉出口企业影响的研究还非常缺乏, 本研究则针对四川1家猪肉出口企业进行调研问卷, 研究SPS措施对四川猪肉出口企业生产决策及出口贸易的影响。

二、猪肉出口与技术性贸易壁垒

自2002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四川猪肉出口面临更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 同时国内对猪肉进口在标准、检验程序、法律规范等方面也作了加强。本研究的基础数据来源于对四川省11家猪肉出口企业进行调研, 得到猪肉生产和出口等方面2008~2012年共计48份有效数据, 并对投入资金、出口值等数据采用平减指数以2000年不变价格进行了换算。TBT数据根据进口地区对我国猪肉进口时要求繁琐的检验检疫程序和严格的法规标准, 以猪肉出口通报次数表示TBT频数, 即为外生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每年对猪肉检测标准的提高和法规的完善次数, 作为提高我国猪肉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增加出口额的措施, 即为内生技术性贸易壁垒。

1. 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四川猪肉出口情况

由图1可知, 2006~2009年间四川省猪肉出口呈快速下降态势,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 除2010年间断性上升之外, 之后的2011~2013年均呈缓慢下降趋势。因此, 四川猪肉出口整体呈下降趋势, 年均降速为12.91%。而出口地区对于四川猪肉出口的通报数变化波动较大, 2008年、2009年最多, 由于中国大陆处于受禽流感影响最大的时期, 畜产品生产和出口也受到较大的冲击, 出口地区也逐渐增加对我国猪肉出口提高检测标准和增加程序, 隐性的贸易壁垒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猪肉出口贸易中。随着2011年瘦肉精事件的出现, 以及民众日益对肉类安全意识的提高, 我国对于猪肉检验、检测标准也做出了相应的提高和加强。可以看出, 国内对于猪肉进出口规范次数与猪肉出口贸易量变化路径相似。

2.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四川猪肉出口影响

为了探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四川猪肉出口的影响程度, 构建了以四川猪肉出口产值为被解释变量, 以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数为解释变量。鉴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企业生产出口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本文选取滞后期为一期和两期, 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测算检验。对各变量作对数处理, 模型如下:

式中PIGt为第t年四川省猪肉出口值, TBTt、TBTt-1、TBTt-2分别表示第t、t-1、t-2年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数, β1、β2、β3为各项待估参数, α、θ分别为常数项和随机干扰项。基于2005~2013年四川猪肉出口和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数, 运用Eviews6.0软件进行检验和估计。

为避免数据的“伪回归”现象, 对指标数据进行了对数化处理, 将猪肉出口产值和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数转化为LNPIG和LNTBT。运用软件对其单位根进行ADF检验, 结果显示LNPIG、LNTBT存在单位根, 其中LNPIG和LINTBTt-2是平稳的, LNTBT和LNTBTt-1是不平稳的。但前两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数对当年猪肉出口的影响作用比较大, 先不剔除这些因素。

计算结果:LNPIGt=7.8279-0.2660LNTBTt+0.1827LNTBTt-1+0.3109LNTBTt-2, 结果中R2=0.5131。结果表明当年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对猪肉出口产值呈显著的负相关, 前一年呈正相关, 前两年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当年国外对中国出口猪肉新制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会重新提高出口标准, 抑制了出口量, 而前几年出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会促使猪肉出口商以高标准进行生产加工, 提高了质量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 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不断增强, 特别是前两年的贸易壁垒对现在的影响更大, 由于经过一年过度期研究和生产, 出口企业更能熟悉了解和创新自己的技术, 达到国际标准水平。因而虽然短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猪肉出口有负面影响, 但从中长期看, 适度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提高猪肉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同时, 也可以保证猪肉加工出口企业持续盈利发展。

三、基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企业投入产出

1. 生产函数分析

猪肉出口企业为了效益需要多种生产要素的不断投入, 分析其投入产出是否合理, 将会为企业下一步生产决策提供依据。美国经济学家保罗.道格拉斯 (P.H.Douglas) 和数学家查理.柯布 (C.W.Cobb) 研究资本投入 (K) 、劳动力投入 (L) 对产量 (Y) 的影响时, 得出了C-D生产函数, 将其模型变形如下形式:

其中, Y代表企业猪肉年产值, A为常数项, K、L、M、T分别表示资本、劳动力、土地和技术性贸易壁垒 (TBT) 数值, α1、α2、α3、α4分别表示企业资本消耗、劳动力投入、耕地面积和TBT措施的产出弹性。求得的参数弹性之和∑nt=1αi有三种可能:其一, 若∑nt=1αi>1, 则说明企业为递增报酬阶段, 按目前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有利的;其二, 若∑nt=1αi<1, 则说明企业为递减报酬阶段, 按目前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得不偿失的;其三, ∑nt=1αi=1, 为不变报酬, 此时只有提高技术水平, 效益才能提高。为求解方便, 通常将生产函数两边同时取自然对数, 转换成如下线性形式:

针对调研获取的指标数据, 通过构建的OLS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见表1。

从表1回归结果可得, α1+α2+α3+α4=1.108>1, 说明猪肉出口企业规模报酬递增, 可以通过扩大养殖和加工规模来增加收益。目前, 四川猪肉出口企业在生猪养殖和猪肉生产加工方面, 在目前技术下还是能够享受规模效益, 当各要素参数弹性之和等于1时, 企业需要做的是开始提升技术, 而不是单一地增加规模, 依靠技术来提高规模报酬。

注:R2=0.963, D-W=0.951。

结果中可以看出, 土地要素对猪肉生产的影响系数最大, 其次是劳动力和资本要素, 且都为1%的显著性正相关, 而技术性贸易壁垒则呈较小影响的显著性负相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目前收到技术性贸易壁垒和食品安全的影响, 猪肉生产更加注重生产安全, 养殖场卫生环境、猪平均占地面积、防疫等方面成为企业的重点关注, 科学合理的占地面积可以减少疫情的发生和爆发;二是目前猪肉生产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加上部分企业技术设备不够先进, 每增加一单位劳动力, 企业产值自然对数会增加0.268;三是资本对于猪肉生产的影响相对比较小, 但随着土地和劳动力因素的影响效果降低, 资本带来的科技要素将会成为企业获益的主要因素。

2. 要素投入弹性

投入要素的弹性反映了生产中各要素投入的边际效率, 可以判定要素投入是否有效。根据调研企业的投入产出数据, 将投入要素细化为劳动力投入、防疫投入、饲料投入、猪仔投入、出口费用投入、水电投入和土地投入, 分别构建企业生产产值 (模型1) 和出口产值 (模型2) 两个方面的边际弹性。计算各投入要素的边际投入效率, 公式, i=1, 2, ……i, j=1, 2。其中i表示劳动力、资本、土地及资本投入细化的防疫、饲料、猪仔、出口、水电等投入弹性, j为企业产值和出口产值。两个模型的计算结果见表2。

由表2可得, 从每个企业角度看, 总体上2008~2012年各年各要素投入弹性呈增加趋势;企业生产总值的总体要素弹性系数低于出口总值的各要素弹性。模型1中, 出口投入、劳动力投入和猪仔弹性为正值, 而防疫、饲料、水电的投入弹性为负值, 且出口投入边际效率最大, 平均值为1.22, 而饲料投入边际效率最小, 为-4.45;模型2中除了防疫和出口投入弹性系数为负值外, 其他要素投入弹性系数均为正值。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调查数据计算整理所得。

由此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各企业劳动力投入弹性几年来都有明显提升, 以出口为被解释变量的劳动力弹性明显低于以产值为产出量的弹性, 两个模型中劳动力投入边际效率差异较大;二是资本弹性系数大多数年份为正值, 各年份间差别不大, 虽然部分年份出现了负值, 但近几年有增加趋势;三是土地要素弹性系数相对较高, 大多数年份变化不是很大。土地是生猪养殖的重要投入要素, 科学合理的养殖空间会使得投入效率最大化。同时, 降低疫病风险, 生猪养殖对于土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 指标选取

猪肉生产企业出口的影响因素研究可以为企业提供预测和决策依据, 各因素影响程度也会给行业带来参考价值。猪肉出口主要受到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影响, 内部因素主要有往期出口值、生猪产量、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等4个方面, 外部因素包括汇率、技术性贸易壁垒数、猪肉出口价格、国内价格及出口成本等5个方面, 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数包括国际对我国猪肉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数和国内标准提高和法律完善次数。选取研究企业猪肉出口的影响因素指标, 由于第 (t-1) 年的出口值对第t年出口决策会产生一定的滞后影响;若第 (t-1) 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数较多、较严重, 同样会对第t年出口值产生影响;由于指标检验和文献查阅, 对于汇率对出口的影响主要还是前期汇率影响较大, 当期汇率没有通过检验, 选取第 (t-1) 年汇率;国内外猪肉价格差异是企业选择出口的最重要因素。因此, 当期与前期猪肉价格差都会对当期生猪养殖和猪肉生产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以国内与出口价格比代表价格差异。

本模型选取t年猪肉出口产值 (EXP) 为解释变量, 以第 (t-1) 年猪肉出口值 (EXP) 、技术性贸易壁垒数 (TBT) 、第 (t-1) 年技术性贸易壁垒数、生猪产量 (PROD) 、出口成本 (COST) 、第 (t-1) 年汇率 (ERAT) 、出口价格/国内价格 (PRAT) 、第 (t-1) 年出口价格/国内价格、劳动力 (LAB) 、资本投入 (INVEST) 等10个因素为解释变量。为了更深入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猪肉出口的影响反应, 构建以技术性贸易壁垒总数、国外对我国猪肉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数和国内标准提高次数为分类的3个模型。公式如下:

其中α、βi均为各影响因素的系数。根据对四川猪肉出口企业调研的47份有效数据, 对其进行自然对数处理, 运用EViews6.0软件对上式进行回归分析。

2. 实证分析

通过软件处理得到回归结果, 如表3所示。通过分析可知, 当以总技术壁垒数为自变量时, 企业猪肉出口值与当期技术性贸易壁垒总数呈系数较大的负相关, 而与前期呈较小影响的正相关, 前期汇率对当期猪肉出口的影响最大, 前期和当期的国内外价格比对猪肉出口影响较大。当期受到贸易壁垒总数限制, 抑制了猪肉出口, 而前期总数则会迫使企业提高生产标准, 摆脱技术壁垒, 当期每增加1项通报数, 猪肉出口值相应对数则会减少0.659, 而前期提高会带来0.064的增加。说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企业出口正向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对企业发展和行业进步长期具有促进作用。前期汇率趋势判断对猪肉出口贸易影响较大, 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 猪肉出口会出现大幅降低。猪肉出口边境价格与国内价格比对猪肉出口值影响系数较大, 当期系数大于前期, 因为企业会根据价格差和运输出口成本进行衡量, 决定是否作出口贸易, 而前期价格比是当期养殖生产的参考。

在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数为自变量时, 猪肉出口值与当期、前期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数均呈负相关, 且当期系数是模型1的一半, 与汇率的相关系数也是模型1的一倍左右, 与当期和前期国内外价格比都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当自变量变为在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数时, 当期猪肉出口受到的影响明显减小, 前期的促进作用稍有增强。同样受到汇率的影响较大, 但系数值已经减小了一倍左右, 由于当同时受到国内外技术标准时, 企业更愿意、更容易接受达到国内标准, 其次才是选择出口销售, 而当只针对出口时, 汇率对其的影响会明显降低。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调查数据计算整理所得, 表中括号数值为T值。

五、结论与对策

本文基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四川省11家猪肉出口企业的调研数据, 对猪肉生产的投入要素效率和出口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得到以下结论:一是近几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数与出口值变化趋势大致相反, 而国内对于猪肉进出口规范次数与出口值路径相似;二是短期看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猪肉出口有负面影响, 但中长期看, 适度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提高猪肉产品质量、企业获得高盈利和提高国际竞争力;三是土地要素对猪肉生产的影响系数最大, 其次是劳动力和资本要素, 而技术性贸易壁垒则呈较小影响的显著性负相关;四是由于进出口双方信息不对称,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多变性和复杂化, 出口占用了更多的投入要素资源, 造成了一定的要素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 各要素出口时的投入弹性明显低于非出口时弹性;五是企业猪肉出口值与上期猪肉出口值、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生猪产量、出口成本、汇率、国内外猪肉价格比、上期贸易壁垒通报数等因素均呈正相关, 与当期贸易壁垒通报数呈负相关;六是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数对猪肉出口的影响强于国内法规标准完善次数, 汇率、国内外猪肉价格比对出口影响最大。

针对本文研究和上述结论, 针对四川省猪肉出口提出以下对策。一是企业需要根据出口有针对性地增加投入要素, 加强标准化养殖和生产, 做好防疫和检疫, 提高要素投入边际效率;二是猪肉行业、企业应积极主动学习国际和国外标准, 及时更新进口方制定和实施的外生技术性贸易壁垒, 自身应积极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加强行业自律意识, 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三是政府、企业应加大采用国际猪肉检验检疫标准和法规, 并不断提高和完善我国猪肉生产标准体系;四是打造国际猪肉品牌, 提高世界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带动越来越多的四川猪肉走向国外市场。

参考文献

[1]张秀娥.后金融危机时代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国际金融, 2012, (11) .

[2]张小蒂, 李晓钟.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双重影响[J].管理世界, 2004, (06) .

[3]詹晶, 叶静.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VAR模型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3, (03) .

[4]董银果.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影响农产品贸易的理论模型——以猪肉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 2006, (02) .

[5]李春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国的经济效应综合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5, (07) .

[6]许统生, 李志萌, 涂远芬等.中国农产品贸易成本测度[J].中国农村经济, 2012, (03) .

[7]陈彦长, 谭力文.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出口企业的影响力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11, (02) .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分析 篇8

出口谈判中,当明确出口商品的要求后,交易成功的重要条件就在于报价是否合理;在报价的各项指标中,除成本、费用和利润之外,其他主要因素还有退税、运费以及佣金等。从理论上说退税、运费和佣金都有相对固定的算法,但在实务中这几个方面从理解和计算的角度看,都有着和理论不同的变化与解释。本文在通过间接税、重/泡货、计佣基数等内容解析的基础上,重点对报价中的退税、运费和佣金进行具体核算和分析,以期从不同的角度提供针对性的借鉴和解读。

一、运费的实际算法

当前,国际贸易中大多数运输是通过班轮来完成,班轮运输主要又分为集装箱和散货。就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来看,散货运输主要集中在以重量为计量单位的大宗或能源类商品上;集装箱运输则集中在以件数为计量单位的传统出口换汇的一般性商品中,这也是我国对外贸易商品出口的主要结构,所以在此以集装箱运输为主要研究对象。

按照国际航运惯例,凡货物积载因数小于1.13CBM(立方米)每吨的货物,称为重量货;反之则称为轻泡货。我国现行的规定是每立方米货物的重量大于1吨的为重量货;小于1吨的为轻泡货。

集装箱根据装箱方式不同又可分为 FCL(整箱)和 LCL(拼箱),其中FCL计算一般采用的是包厢费率,先区分重货还是泡货;再根据实际计算习惯,一般体积超过55立方米以上的多考虑装40尺柜,35-55之间的20和40尺柜都有可能,20-35之间采用20尺柜,低于20以下的更多选择拼箱。

LCL运费计算主要采用“W/M”方式。通常货物运费吨分重量吨(W)和尺码吨(M)。按商品的毛重以1000千克为1重量吨;以1立方米为1尺码吨;计费标准“W/M”是指按商品的重量吨和尺码吨二者择大计费。在理论上一般默认单位费率是固定的,求解时更多只考虑运费吨单个变量的比较。

但在实际业务中,不同货代给出的拼箱费率按重量吨和尺码吨往往是不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双重变量,根据不同费率、运费吨组合计算后再行比较。比如说,某商品重量5吨、体积8立方米,“W/M”费率是 USD100/60,那么最后的运费总额就不能只看W和M的比较,而是5×100和8×60的比较,最后按总额高者重量吨的标准收取500美元。

举例:A公司出口商品从上海到洛杉矶,体积为20×30×40CM,数量是100000PCS,其中20PCS/CTN,单位重量8KGS/CTN,费率是W/M-USD35/45,20'FCL(USD2000)-40'FCL(USD4000),按照标准装箱尺寸20'FCL(25CBM/17TON),40'FCL(55CBM/25TON);现在求该笔运费总额。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先求出 W和 M:W=(8÷1000)× 100000÷20=40吨(TON);M=0.2×0.3×0.4×(100000÷20)=120立方米(CBM)。

2.求出单位立方米与重量的比值:40/120=0.333吨/立方米,每立方米重量小于1吨,所以该货为轻泡货,如果涉及到LCL计算,标准采用M计费。

3.总体积大于20CBM:先考虑 FCL,由 120÷55=2.18得出,可先安排2个40'FCL(固定体积下,可装载空间越大,运费越低)。

4.商品剩余的重量体积为:120-55×2=10CBM,0.333×10=3.33吨。

5.剩余商品按尺码吨计收:100×10=USD1000;

剩余商品按重量吨计收:115×3.33=USD382.95;所以,总运费=2×40'FCL+LCL=8000+1000=USD 9000。

在计算FCL包厢费率时,要根据体积大小按照(40尺-20尺-拼箱)的先后比较顺序。同时有两方面一定要注意:一是涉及到LCL时,要注意“W/M”是将运费吨和费率的乘积进行比较,按拼箱运费高者计价;二是总运费计算时,不管是FCL还是FCL+LCL,一定要按总运费最低价来核算。

二、出口中关于佣金计算的解析

外贸中有时需要支付进口商相应的佣金,佣金=计佣基数 x佣金率。但从实务的角度上看,佣金计算的重点在于明确计佣基数,下面以FOB、CFR和CIF三种主要贸易术语为例具体解析。

(一)FOB术语项下的佣金计算

佣金=计佣基数 x佣金率;计佣基数可以是FOB净价,也可以是FOB含佣价。

1.以FOB净价为基数:FOB含佣价 =FOB净价+FOB净价 ×佣金率 =FOB净价× (1+佣金率)。

2.以FOB含佣价为基数:FOB含佣价 =FOB净价+FOB含佣价× 佣金率 =FOB净价÷ (1-佣金率)。

举例:出口谈判中我方对某产品报价为FOBNanj ing10000美元,对方要求3%的佣金,此时我方需要改报含佣价,此时如以FOB净价为计佣基数:

含佣价 =10000美元 x(1+3%)=10300美元;

应付佣金额 =10300美元 /(1+3%)x 3%=300美元。

如果按FOB含佣价为计佣基数:

含佣价 =10000美元 /(1– 3%)=10309.28美元;

应付佣金额 =10309.28美元 x 3%=309.28美元。

通过比较,后者的含佣价和应付金额都比前者多出9.28美元,原因就是根据后者的方法计算,佣金本身也被抽取了佣金,可以给与进口商多一些佣金。虽然上例中以10000美元为基数,2种不同的算法差额只有0.28,很容易被忽略,但从逻辑方法上说是根据不同的基数求出,是不能混淆的。

(二)CFR与CIF术语项下的佣金计算

CFR术语项下加入了运费,围绕运费是否计佣,主要也可以分为两种方法:

1.以FOB含佣价为基数:CFR含佣价=CFR净价+FOB含佣价× 佣金率,即:

=CFR净价+(CFR含佣价-单位运费)× 佣金率,即:

=(CFR净价-运费×佣金率)÷ (1-佣金率)。

2.以CFR含佣价为基数:CFR含佣价 =CFR净价+CFR含佣价× 佣金率 =CFR净价÷ (1-佣金率)。

举例:出口谈判中我方对某产品报价为CFRNewYor k11000美元,其中运费1000美元,对方要求3%的佣金,我方需要改报含佣价,此时:如以FOB含佣价为计佣基数:

CFR含佣价 =(11000-1000 x3%)÷ (1-3%)=11309.28美元,

应付佣金额 =CFR含佣价-CFR净价 =309.28美元。

如果以CFR含佣价为计佣基数:

含佣价 =11000美元 /(1– 3%)=11340.21美元,即:

应付佣金额 =11340.21 x 3%=340.21美元 。

通过比较,在CFR术语下以FOB含佣价为基数所得佣金比以CFR本身含佣价为基数所得佣金多了340.21-309.28=30.93元,这30.93元是以运费本身含佣价为基数求得的佣金(1000÷ (1-3%)x3%)。

CIF术语关于佣金的计算除了增加保险费之外与CFR基本一致,保费在计佣基数中的比重很低,在此就不再专门列举。

上述分析说明在佣金计算时有多种方法,重点在于计佣基数的选择,事实上买家或者中间商都不会排斥自己收取更多的佣金,同时对于出口商而言,佣金二次计佣以及运保费作为基数所多付的佣金和出口总金额相比数额很小,影响甚微;因此在实务中涉及佣金时双方基本上都会采用以含佣价为基数的计佣方法。

三、出口退税计算的原理与表示方式

出口退税是把商品在生产流通环节中所缴纳的增值税按照国家出口退税政策,根据不同的税率退还给出口商的一种贸易鼓励措施。出口商向供应商采购的商品一般都含有17%增值税,假如退税率是13%,出口后国家会退还原来17%中的13%。例如出口商以含税价1000元买进商品(商品的实际价格要把含税的价钱扣除,1000÷(1+17%)得出的也就是不含税价854.7元,),就算以采购原价1000元出口,出口商也能从国家那里拿到大约111元(854.7×13%)。这就是出口商从国家拿到的退税。

(一)增值税的转嫁分析

增值税本身是一种间接税,在外贸中具体来说是指纳税义务人(商品的生产方、原料的供应方)用提高价格或收费标准等方法把自身需要交纳的增值税转嫁给出口商,而自己属于间接税的纳税人,表面上负有纳税义务,但实际上已将需要交纳的税款加在商品售价上由出口商来负担,即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

举例:假设某种商品从无到有,从原始材料到出口产成品/消费品经历了A/B/C/D四个生产加工阶段,最后出口商购买转销到国外或者由消费者购买并消费,它在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增值以及税负承担人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通过上表可以详细看出,在假设增值幅度相同的情况下每一个生产商的理论纳税额都比之前多了1.7元,商品从0到最后的40元共计纳税6.8元,对于每个生产商而言,他们实际纳税额是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相抵后的余额,但在外贸中由于出口商最终将产品销售到国外,不在国内流通环节产生增值(性质和消费者购买商品后使用消费一样)。所以出口商(消费者)成为了间接税最终且实际的承担者,这就是增值税具体的转嫁过程。

(二)出口退税计算的不同表示方式

出口退税的计算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 [商品税后价格 ÷(1+17%)]× 出口退税率;二是[出口退税率 ÷ (1+增值税率)]× 商品税后价格。

第一种方法是常用的退税计算公式,第二种方法理论解析中少见,但在实务应用中较为常见即:(退税率÷1.17),所以有必要在此对公式2做具体解析;

表1 增值税转嫁过程分析(单位:元)

例如某出口商品税后成本23400元,退税率13%,求退税额;用公式1求出退税额=(23400÷1.17)×13%=2600元。

用公式2求出退税额=(13%÷ 1.17)× 23400=2600元。结果肯定相同,但公式2的计算原理是在于 (13%÷ 1.17)的换算,即 (13%÷ 1.17)=(1÷1.17)× 13%,而在实务的表示中往往会把其中的1给省略掉。

公式1中 (23400÷ 1.17)的含义是将税后价格还原成税前价,本质含义是根据税后价格总额来计算退税;而在公式2中的(13%÷ 1.17)=(1÷1.17)× 13%本质含义是先将税后价格23400元理解成23400个1元钱,然后求出每1元钱里成本是多少,退税是多少,是按照税后价格的单价来计算退税。所以只分析[出口退税率÷ (1+增值税率)]是不够的,必须理解成(1÷ 1.17)× 13%这样才具备正确的计算意义。▲

[1]张艳英.出口货物退税计算方法理论与实际差异分析.《商业经济》.2006年第5期.

[2]杨秀玉.出口退税增值税的会计核算及计算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7期.

[3]覃娜. 进出口业务中几项重要价格计算问题分析.《对外经贸实务》.2010年第8期.

[4]邵作仁.商品出口价格核算方法的再研究.《对外经贸实务》.20011年8期.

上一篇:软件测试年中总结下一篇:诚信守信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