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钢琴教学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文为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音乐学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5395)的阶段性成果。主持人:程迎接;成员:戴俊超、鲁勇、高磊、何静、艾娜。]摘要:以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多样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等学校钢琴教学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等学校钢琴教学论文 篇1:

普通高等学校钢琴教学的优化策略探析

摘要:普通高等学校钢琴教学目的包括: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一系列技能技巧训练,形成钢琴演奏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要实现这一目的,普通高等学校钢琴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和教学需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在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实施优化。以期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把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音乐人才。

关键词:普通高等学校;钢琴教学;优化策略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说过:“从解释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教学优化可以说是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进行方案。”结合学生在钢琴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基础理论知识欠缺、敏锐听觉素质不佳、即兴伴奏能力较弱的现实,普通高等学校钢琴教学要从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两个角度出发,对教学进行必要的优化。

一、教学思想的优化

现代音乐教育理念认为:普通高等学校的钢琴不仅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也是一门思维性学科,立足于全体教育对象的素质培养是钢琴教学的第一要务。为此,普通高等学校钢琴教师要注重自己教学思想的优化,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克服将钢琴教学作为一种封闭知识体系、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教学目的、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及钢琴音乐作品的多义性、非语义性和创造性等传统观念的消极影响,彻底摒弃“我讲你听”、“口传心授”、“机械训练”的旧模式。以“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为出发点,营造一个平等、自由、和谐、活跃的学术氛围,多给学生-些权力、一些机会、一种条件、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锻炼,自己向前走。

二、教学目标的优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一切具体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起着明确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优化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具体的整体掌控,能有效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学生正确把握学习导向,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普通高等学校钢琴教学中优化教学目标,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钢琴教学“以美育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使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协调并举,相互作用。在人才认定上,实现知识技能再现型人才质量观向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型质量观的转变。通过钢琴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钢琴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把钢琴课与其他相关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的优化

由于历史的原因,普通高等学校钢琴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存在着明显的偏颇,从巴赫至德彪西这一音乐时段的欧洲古典音乐作品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篇章。例如:练习曲主要选用车尔尼的作品,奏鸣曲主要选用莫扎特和贝多芬作品,复调音乐主要选用巴赫的作品,而欧洲其他不同音乐时段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钢琴文献涉及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钢琴艺术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和对多元文化融汇引发的钢琴艺术创新的认识。为此,教师要从多元文化理念出发,对通用的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拓展。不仅对欧洲钢琴艺术随机向两端延伸,让学生接触到巴洛克时期音乐、浪漫时期音乐、20世纪印象主义和近现代钢琴音乐,还要对美国的默里·佩拉希亚、罗马尼亚的迪努·利帕蒂、智利的克劳迪奥·阿劳、阿根廷的玛尔塔·阿格里奇等人的钢琴乐曲以及众多中国钢琴作品有浓墨重彩的介绍。使学生在对比中明确不同文化的艺术表现和审美差异,为更好地表达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的优化

普通高等学校钢琴教学,不可避免要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优化,以期选择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顺利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普通高等学校钢琴教学方法的优化,关键在于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发挥讨论法的参与性和民主性,演示法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谈话法的启发性和亲和性等优势,巧妙组合运用。着力弘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倡导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方式变革。例如在踏板的踩与放练习中,我们就在教师演示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感悟“轻踩快抬”、“快踩快抬”、“轻踩慢抬”和“慢踩慢抬”等踩放形式,锻炼脚腕的灵活敏捷的变化控制能力。教师更应该积极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直观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促使学生的认知自然地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五、教学过程的优化

音乐理论与演奏实践相结合是普通高等学校钢琴教学的本质特色,加强技能技巧训练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提高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根本保证。要较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系统的优化,让学生准确地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例如:尽管钢琴是一件独奏性很强的乐器,但学生合作演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强化双钢琴作品、钢琴四手联弹作品、钢琴协奏曲、钢琴与其它乐器的重奏作品等合作性曲目的练习。钢琴的伴奏与自弹自唱是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应用比较广泛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启发学生能够熟练弹奏各种常用调和弦连接、音阶与琶音,掌握不同风格乐曲的伴奏音型,形成原谱伴奏和即兴伴奏能力。另一方面注重训练学生的自弹自唱,提出了唱要字正腔圆、声情并茂,钢琴伴奏左右手配合自如,唱与弹节奏准确的严格要求。

六、教学评价的优化

教学评价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内容。没有总结和评价,就不可能有改进和提高。优化教学评价,就是要使评价的指导原则、内容方式、指标体系符合钢琴教学的客观规律,按照钢琴教学的实际情况确立指标、制定标准、赋予权重、选用方法。比如我们采取的理论知识、平时记录、指定曲目演奏相结合的考核办法,理论知识占总成绩的30%,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15%、指定曲目演奏占总成绩的55%,就较好地保证了评价的真实性和适用性。我们还经常性地安排、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钢琴音乐会,将其纳入评价范畴,促使学生走出琴房和教室,步上钢琴演奏的舞台,在艺术实践活动中相互观摩、交流和学习,教师则可由此全方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普通高等学校钢琴教学的优化是一件关系到人才培养效能的大事,我们要根据音乐人才培养的整体需要,用优化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质和高超的弹奏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高标准鉴别力和欣赏力的素质型、应用型钢琴专业人才,切实增强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性、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刘梦迪.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大学钢琴教学效果[N].齐齐哈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06).

[2]王冰.普通高等学校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路径[J].音乐大观,2013,(01).

[3]赵伟.关于高等学校钢琴教学现状及其优化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03).

[4]王佳卓.浅谈大学钢琴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05).

作者:陆晨曦

高等学校钢琴教学论文 篇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助力音乐专业大学生就业和创业

[本文为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音乐学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5395)的阶段性成果。主持人:程迎接;成员:戴俊超、鲁勇、高磊、何静、艾娜。]

摘要:以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多样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音乐专业的教学同样面对着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难题,如何破冰,本文从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转变就业观扩大就业和创业面等方面尝试给出答案。

关键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就业和创业

一、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浪潮空前高涨,一方面是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与要求的倒逼,另一方面是学校自身的快速发展使然。但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对音乐专业的改革与发展的冲击似乎不大。几十年来,高校音乐专业继续沿用传统的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即使有所变革也是微小和执行上级命令而为之。高等学校的音乐专业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主动进行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大。这在近两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大赛等活动中可以窥见,涉及音乐专业的项目非常之少。音乐专业的教学仍在传统的模式下运行,致使学生在面向社会的就业和创业中出现严重的不适应社会需求的现状,音乐专业学生走向社会面对传统就业方式爆满的场面,表现出茫然和无奈,許多学生不得不改换专业,不得不在社会的大学中重新学习。

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在音乐专业亦如此,因此,音乐专业不能封闭在象牙塔内,应该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满足社会对于“多样化音乐人才”的需求。

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重点在“多样化”。“多样化”不能盲目的、简单地理解为细分多种专业方向。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既体现于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更表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多样化。

二、音乐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推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其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是课程体系的优化,课程体系优化的落脚点在强化“实践教学”。高校教师普遍认为音乐专业的课程实践性本身就很强,无需再提什么加强实践教学。特别是普通高等学校在向本科应用型转型的阶段,面对强化“实践教学”的呼声,音乐专业的决策者大多无动于衷。这是对于当前就业缺乏了解的表现。

音乐专业强化实践教学应以优化课程体系为落脚点。除了需要增设与当前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计算机音乐、数字媒体技术等课程外,对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需要分级分类厘清并落实实践环节,如: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音乐会”课程与环节要坚持并加大覆盖面;对于 “音乐采风”等执行难课程要认识其重要性并予以落实;对“教学实习”等课程要改变组织简单与无序状态;对于“毕业论文(设计)”等理解为理论性强的课程环节要加大实践应用型选题、学生自拟选题、创新创业相关项目选题的比例。

从加强实践教学的层面进行课程体系优化,不是简单的增加技能课程的课时,而是要使实践课程达到落实与有效,形成课程间的合力。

三、音乐专业的就业创业现状及对策

人们普遍认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校学好声乐、钢琴,走向社会做个音乐教师、或在文艺团体从事音乐表演就行。然而狭窄的就业路径已经被挤满,致使音乐专业大学生走向社会后纷纷选择改行或投入其他行业,使得大学的四年专业培养成了巨大的浪费。

要改变音乐专业就业难问题,应该从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高等学校的音乐专业教育要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要优化当前的课程体系转变教学观念。强化实践教学,体现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能面向社会多行业的人才。

音乐专业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放低姿态,投身服务社会的各类社会艺术培训工作。大胆尝试,积极进行音乐类的创业,成就人生的价值。

四、拓宽音乐专业就业与创业面

现将音乐专业就业创业的层面梳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从就业的层面看,音乐专业选择的从业单位可有:中小学校、文艺团体、文化娱乐传播公司、演艺经纪公司、广播电视局、地方文体局、部队文工团、医院(音乐治疗)、广告公司、唱片公司、电影厂、娱乐公司、文化销售行业、各类无线增值运营公司等。

(二)从就业的层面看,音乐专业毕业从事的职业可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文化培训中心教师,音乐理论研究员,文化宫、青少年宫教师,民族音乐研究者,音乐环境工程设计策划宣传人员,数字音乐版权管理、经营和编务人员,唱片公司的电子音乐、MV、数字影视制作等,电视节目片头、片花、宣传片、预告片制作,网络音乐编辑,网络音乐电台主播,电影厂的音乐音响工程师 ,影视剧声音艺术设计工程师,舞台音响导演、声学工程师,音乐编辑、职业编曲 。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人,唱片公司企划,网络公司、音乐杂志编辑,音乐出版社、文化经纪人 ,节目主持人,新闻记者,音乐剧演员,歌舞剧团演员、民族舞团演员、现代舞团演员,影视剧配音演员,乐队指挥,音棚乐手,职业乐手,职业歌手、歌唱家、唱作人,琴行经理,唱片行经理,品牌乐器代理,音乐类书籍批发销售,琴行职员,乐器厂销售经理,乐器厂职员等等。

(三)从创业的层面看,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专业创业不再是新生事物,可有如下方向选择:个人音乐工作室、录音棚,音乐制作人 ,成立琴行、独立艺术学校,自由撰稿人,自由职业艺人,传媒公司,个人演绎公司 ,独立唱片公司,影音广告公司,独立音乐厂牌 ,文化传播公司 ,网络音乐电台,乐器制造厂,演出服装、音响租赁公司等。

五、结语

从音乐专业的就业和创业方向的梳理来看还是比较广的,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达到让学生在今后选定方向中确立安身之本,是当前音乐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推进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程迎接.音乐学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湖北工程学院音乐学院实施专业教学动态班级管理为例[J].春晖教育论坛,2016(07):3-7.

[2]叶清.艺术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04):36—37.

[3]龙玉祥.创业教育资源整合新平台——以湖北工程学院创业学院为例[J].春晖教育论坛,2016(07):7-12.

作者简介:程迎接,男,硕士,湖北工程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作曲技术理论,计算机音乐创作。

作者:程迎接

高等学校钢琴教学论文 篇3:

高师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探析

摘要:本文以高师音乐学(音乐教育)的舞蹈课程为视角,通过解读当前音乐教育的诸多现象,从音乐教育的招生要求、课程结构、人才培养理念等方面对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方式及音乐教育进行不断思考,寻求一种更加科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

关键词:音乐教育;复合型人才;探析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师音乐教育,肩负着培养中等及高等学校音乐教学师资、音乐表演人才、文化事业单位等音乐教育工作者及音乐专门人才的使命,高师音乐教育的优劣,尤其影响着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水平与质量。实现高师音乐教育学科建设的定位与目标,构建合理的、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学科课程体系是其关键的环节。因此,在培养师范型人才的同时,如何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问题研究

我国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正不断向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而目前高师及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生源招收要求中取消了舞蹈技能测试。如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7年招生简章中音乐学(音乐教育)部分初试科目,任选音乐技能一项(声乐、键盘、器乐演唱或演奏曲目一首,舞蹈表演成品舞或舞蹈组合)。而2009年招生简章中考试科目变为,初试科目:音乐技能一项(声乐、键盘、器乐三项任选其一),演唱或演奏曲目一首。对比两年的考试要求不难看出最大的差别在于,技能测试中舞蹈作为一项技能已被取消,这意味着原本有些舞蹈特长的音乐学考生不能发挥其专长,被迫放弃或者被动改考舞蹈学专业。这也是近年来导致音乐、舞蹈类生源质量下滑的原因之一。随着师范院校舞蹈学、舞蹈表演等舞蹈专业的扩招,音乐学专业的舞蹈教育也越来越不受重视,甚至有被忽略的危险。

(二)舞蹈课课时比例小、内容设置不合理。如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9年招生简章中音乐学(音乐教育)主要课程:乐理、视唱练耳、艺术概论、和声、音乐教学法、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外音乐史与欣赏、合唱指挥、电脑音乐、声乐、钢琴、器乐、舞蹈等。据笔者调查,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仅在大三必修一年(72课时),与声乐、钢琴技能必修课(各144课时)及其相关的声乐教学法和钢琴即兴伴奏必修课(各72课时)相比,舞蹈课时只占其中总课时的1/7。再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没有舞蹈理论、舞蹈教学法等课程,有的只是大部分沿用了舞蹈学、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内容,简化的形体活动训练、代表性的民族舞蹈组合。对于音乐学的学生来说即使能理解不同舞种的文化背景,也是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去真正掌握不同舞种的体态韵律特征,或者仅仅掌握了一两个民族组合而已,更不可能把“变味”的舞蹈动作教给学生。

(三)受社会大众文化的影响,现今中小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如对流行歌曲、韩国歌舞极度青睐,然而对学习音乐课却不感兴趣甚至多有抵触心理。他们认为音乐课就是看看电影、休息放松的时段。据笔者调查,目前很多中学音乐课都是观看影视片。对充满好奇与探索欲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对影视还是流行歌舞的热衷,都体现出当今社会文化现象及发展趋势对青少年学生心理的高度影响。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仍限于中、西方音乐史,和声、曲式分析(基本是西方音乐作品)等实用性差的专业课程学习;对于声乐、器乐、键盘的课程除了即兴伴奏课具有师范性,其它基本是按表演方向的模式培养的;学生对当前流行音乐及各类流行舞蹈多属“门外汉”,只能道听途说。他们自己都无从接触,怎么谈得上学习与研究呢?面对信息时代的中小学生该如何应对,学到的知识又如何施展它的用武之处呢?舞蹈作为音乐教师必备的一种技能,则是诸多音乐师范学生共同的盲区。

二、对策探析

舞蹈教学可以说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师音乐教育的舞蹈教学既要以舞蹈知识技能与实践应用的高度统一为目标,又要使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增强师范意识。学生既要掌握音乐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声乐、键盘、舞蹈等基本技能,还要学会表达和传授这些知识技能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审视高师人才的培养方式,寓教于乐与寓乐于教相结合,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协作与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舞蹈课程的教育理念。

1.寓教于乐,寓乐于教

舞蹈艺术的趣味性容易让人集中精力,经过学习后学生会表现得更加自信,通过肢体语言能善于表现自我。目前我国音乐教学在新课标的引领下,音乐舞蹈教育的综合性更加凸现出来,如广泛借鉴世界范围内优秀音乐教育思想,像奥尔夫游戏式课堂就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理念,使儿童音乐教育更具有娱乐性,符合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唤起纯真、快乐的心灵。另外结合动作的音乐教学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包括身势、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形体表演、以及即兴的民族民间舞蹈等[2]。这种综合性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舞蹈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另外,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也强调了“体态律动”,将视听训练、体态律动、即兴创作形成整体综合性作用的三个阶段来进行。由此可见,肢体语言的趣味性、娱乐性在音乐教育中,尤其是普及的音乐审美教育中是不容忽视的。

2.审美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从现今学生对艺术的需求来看,他们的需求不仅仅是出于审美的需要,而是也是为了实现自我的需要。如韩国歌舞明星李孝利、Rain的歌舞让无数少男少女目瞪口呆,甚至如痴如醉;由街舞文化引发的“嘻哈”风格的服装、发式装扮等等。青少年对街舞、流行音乐及明星的青睐,这其中除了劲歌热舞、时尚前卫的元素冲击,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简单而不失韵味的舞蹈动作,创意新奇、灵活美观的舞蹈形式,既体现了舞蹈艺术的魅力也让观众感觉鲜活和真实,激发观众的共鸣,能让多数人参与模仿和学习,继而满足了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舞蹈教育培养的不仅仅是舞蹈艺术家,而重要的是培养舞蹈艺术的欣赏者、参与者,高师音乐教育肩负培养未来师资的重任,对学生审美教育及学生自身价值的体现,应该引起学校教育高度的重视。

3.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传播、交流功能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直观、生动的视觉形象[4]。舞蹈艺术作为人类的另一种语言,它的传播信息、交流情感的功能,虽然与一般语言有共同性,却是不能完全等同的。舞蹈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效果,是一般语言无法取代的。正是一般语言难以表达或无法表达,才体现出舞蹈艺术的特殊之处。从先秦葛天氏之乐,至汉代的“以舞相属”,再到今天的街舞文化,舞蹈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情感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方式,如今舞蹈艺术不仅可以成为文化、艺术、商业等各个领域的代言符号,更重要的是舞蹈本身也通过各种形式在潜移默化的融入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目前网络中流行的街舞娱乐软件D-Play,它运用计算机感应技术捕捉人体运动时各关节点的影像位置,并运用3Dmax技术编辑而成的人体仿真运动形式,让更多的人通过键盘就感受到街舞的魅力。因此,笔者认为,在音乐教育的学习中,可以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交流功能,在学习中通过肢体的律动与学生形成互动、交流。

4.体现时代特征

舞蹈作为人类永恒的艺术,它应健康、进步符合时代潮流。任何艺术作品,只有在现代流行开来并流传下去,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和接受,才能充分实现艺术的价值和发挥艺术的功能。目前我国众多青少年沉溺于韩国文化的氛围中,对自己国家的、民族的舞蹈不感兴趣,既缺乏参与热情,又缺乏参与能力。因此,我们不得不关注时下青少年思想观念的追求与变化。当然,不管舞蹈形式如何改变它都应展示出这种“身体文化”的时代化与民族化的特征。如:韩国将街舞本体文化在舞台艺术方面加以放大,并融入东方民族文化气质进行本体化改造,创造出不同于美国街舞的韩国街舞变体文化就是其成功之举。因此,高师音乐学的舞蹈教学也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将流行的文化元素注入传统舞蹈艺术之中,既别具一格,又不盲目追求时髦。让学生接触更前沿、更系统的知识。

(二)舞蹈课程的设置。目前,热门专业的设置越来越成为高师学科建设和改革、吸引生源、扩大办学规模的优先考虑,流行音乐、街舞、国标舞等方面的社会办学已经走在高师前面,很多艺人、机构投资办学,培养音乐舞蹈艺术人才。而学校音乐教育要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从根本上全面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教材的制定、学生的需求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需要考虑这样一些因素:目前学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期待什么?教师自身的优势又是什么?学校条件和特色是什么?学生的基础怎样?制(下转268页)

(上接267页)订的新课程标准又提出了哪些要求?等等。我们应该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应该多听听基层教师的建议。充分了解这些问题之后,再因材施教地组织教学内容。当然,学科课程的内容设置也不排除其它诸多方面的影响,如学校师资构成、教学设备、社会环境等因素。笔者认为就舞蹈课程而言,首先,要注重教学法的传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如适当压缩两年的钢琴、声乐技能课,增加即兴伴奏、合唱指挥、舞蹈体态动律训练等实用性较强的技能课程,另外可以结合音乐教学法开展流行音乐演唱、流行舞蹈及分析并贯穿于前三年的学习中。将舞蹈理论基础与舞蹈剧目、舞剧鉴赏并为一体,在舞蹈、舞剧的赏析中,通过欣赏、分析、知识链接不仅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时避免了空洞的理论传授,还使学生学习了相关的姊妹艺术,如音乐、戏曲、美术等方面的内容。其次,在舞蹈组合的学习中融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舞种的代表性舞蹈组合。学习相关舞种的体态动律组合,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不同舞蹈的特征和文化背景,掌握基本动作与其特殊的体态动律。通过启发式教学,教师教授基本的舞蹈语言,最终让学生根据变化的音乐节奏自行编创与编排。舞蹈教材要不断更新修订,根据高师学生的特点选择具有时代特征的代表性舞蹈组合或舞蹈片段。再次,形体韵律训练要与音乐、钢琴及教学法相结合。在形体训练中每个学生轮流弹伴奏;除基本的舞蹈形体训练外,学生根据教师教授的组合动作,自选音乐,由易到难自主做韵律组合练习。这样既达到了形体训练的目的,也让每个人参与了自主创作,使舞蹈学习不再是灌输和被动接受。分等级将更复杂、难度更高的不同舞种的舞蹈作为选修,让学生凭兴趣及个人能力继续选择学习。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舞蹈剧目排练与编创。对于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来说,舞蹈编创的确有一定难度,但这里所讲的舞蹈剧目编创是简单、分层次的,剧目编创内容可分为,体态动律组合、舞蹈片段、舞蹈成品及小型歌舞剧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及个人能力所及进行选择,通过音乐教学法课堂、教育实习等途径体现并测试。

综上所述,当前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设置必须进行改革,审视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方式,高度重视音乐及舞蹈课程的设置与价值,构建合理的、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高师音乐学学科课程体系,按照师范性、时代性、创造性、实用性的教学理念,构建符合当前教育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的、未来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关韶华,《高师音乐学(教师教育)学科的现代意义与课程研究》[G].丽水学院学报,2006.12

2.金奉,《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7

3.李甜甜,《关于高师音乐专业舞蹈课程设置的思考》,音与时代,2008.11

4.奚传绩,《艺术教育丛谈》,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7

作者:葛萍萍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2篇)下一篇:教师剖析材料(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