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等专科学校排名

2024-06-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安徽高等专科学校排名(共8篇)

安徽高等专科学校排名 篇1

2.20安徽二本大学排名

3.年中国十大专科学校排名

4.2016安徽一本大学排名汇总

5.-2016年中国专科院校排名400强

6.2016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排名

本省排名 学校名称 地区 全国排
1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52
2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95
3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 安徽 103
4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145
5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178
6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183
7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187
8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253
9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255
10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271
11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303
12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311
13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329
14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366
15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392
16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414
17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421
18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451
19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455
20 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472
21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安徽 503
22 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安徽 521
23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530
24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 安徽 577
25 阜阳科技职业学院 安徽 591
26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598
27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670
28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671
29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 安徽 682
30 淮南联合大学 安徽 716
31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安徽 728
32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743
33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安徽 756
34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786
35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790
36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安徽 816
37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安徽 828
38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834
38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834
40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844
41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安徽 846
42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870
43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875
44 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876
45 安徽长江职业学院 安徽 888
46 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安徽 905
47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安徽 917
48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936
49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945
50 民办万博科技职业学院 安徽 953
51 民办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安徽 966
52 安徽人口职业学院 安徽 974
53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981
54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 安徽 983
55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1023
56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安徽 1051
57 安徽公安职业学院 安徽 1054
58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1069
59 合肥科技职业学院 安徽 1072
60 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1103
60 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1103
62 民办合肥财经职业学院 安徽 1178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Anhui vocan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是直属于安徽省教育厅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截止5月,在校高职生14000多人,学院占地1598亩。学院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安徽纺织工业学校”和“安徽省轻工业学校”,曾升格为“安徽纺织工业专科学校”和“安徽纺织工学院”。,学院举办高职教育,是教育部批准的安徽省首批高职院校之一。8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安徽省轻工业学校、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和安徽工业经济学校并入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并更名为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Wu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全国首批、安徽首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为安徽省首家单独招生改革试点院校。学院创建于1983年,原名芜湖联合大学。5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改为现名。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简介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隶属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粮食局直接领导,办学历史50年,是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表彰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学院设有粮食工程系、食品生物系、工商管理系、机电工程系、信息技术系和基础学科部,建有图书馆、实验实训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职工300多人,高级职称教师占40%,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73%。近三年承担市级以上科研项目24项,有2项获省级重点课题优秀奖。

.com校园宣讲会信息一网打尽,

【更多相关内容分享】

1.20安徽高考征集志愿填报时间表

2.2015安徽高考一本院校最低投档线

3.安徽农业大学优势专业2015

4.安徽财经大学专业排名2015

官方手机版网址是m.y.jbys.com,tui555.com

5.安徽师范大学全国排名2015

6.安庆师范学院优势专业2015

7.安徽三本大学排名2015

官方手机版网址是m.y.jbys.com,m.tui555.com

8.安徽二本大学排名2015

9.2015安徽高考志愿填报系统

安徽高等专科学校排名 篇2

1 存在的问题

1.1 项目组织实施

安徽省自2010年起实施定向医学生培养项目,根据相关文件,本科定向医学生在校期间免除学费(4 290元/年·生)和住宿费(1 000元/年·生),并补助生活费(3 000元/年·生),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年6 0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不足部分(2 290元/年·生)由省财政予以配套补助;专科定向医学生在校期间免除学费(3 850元/年·生)和住宿费(800元/年·生),但无任何生活补助费用,所需经费由省财政予以补助[1]。本、专科免费医学生都为定向医学生,毕业后都面向农村基层,但在项目组织实施中明显差别对待,使得部分专科医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不认同。

1.2 招生报到情况

根据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委关于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文件,2011年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定向医学生招生计划名额为54人,实际报到学生54人;2012年招生计划名额为50人,实际报到学生49人;2013年招生计划名额为35人,实际报到学生33人;2014年招生计划名额为36人,实际报到学生36人;2015年招生计划名额为50人,实际报到学生45人。报到人数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村生源学生报考定向医学生的积极性正在逐年下降。

1.3 人才培养方案

2012年5月,《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改革面向农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强调“推进临床医学高职(专科)人才培养改革”。虽然文件都要求深化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但在随后的各类文件中对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等都没有明确的指导意见,更没有规划配套教材。各校依据自身专题调研和教学体会,结合工作岗位技能需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师资队伍,选用相关教材,制定实践教学体系,但这和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

1.4 培训基地建设

“3+2”定向医学生3年在校学习结束后,要经过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而规范化培训基地的优劣直接影响全科医生培训质量。我校2014年毕业的54名定向毕业生被分配到安徽省10所医院培训,其中中医院7所、西医院2所、中西医结合医院1所。然而培训基地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管理,都有较大差距。有的培训基地病源很少,定向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和动手操作机会很少,有的医学生甚至认为医院培训效果比在校实习还差,大大影响了培训质量。

1.5 继续教育

定向医学生通过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和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即到乡镇卫生院、农村基层一线工作,面对患者和疾病,他们普遍欠缺临床技能和工作经验,难以成为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全科医生,与熟练诊疗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地方病还有一定差距。目前,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和设备较差,缺乏较高水平的临床带教医师,且病源、病种不足,定向医学生继续教育无法得到保障。

另外,定向医学生毕业一年后参加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资格后方可合法行医。定向医学生接受的是全科医学教育,是否能参加全科医师考试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6 学习自觉性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定向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和住宿费,减轻其经济负担,毕业后就能参加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直接到乡镇卫生院等机构工作,无就业压力。这本身应该是件好事,但使得定向医学生学习自觉性降低,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学不学习无所谓,反正一毕业就有工作”。全科医生培训期间,培训基地仅安排住宿,财政专项补助等相关待遇不能落实,工资待遇偏低,定向医学生生活压力较大,加之基层医院医疗条件偏差,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甚至有的定向医学生有了毁约的想法,目前2011届毕业的定向医学生中已经有4人违约。

2 对策研究

2.1 全面完善并落实政策

目前,安徽省部分乡镇卫生院特别是村卫生室医疗设备陈旧,仍存在缺医少药的状况,致使医疗服务能力不能充分满足农民就医需求。现阶段定向医学生各项政策明显倾向“5+3”制,而农村医生培养还需依靠“3+2”制医学生。建议在解决定向医学生相关问题时,全面完善并落实政策,加大经费投入,扩大中医学专业定向医学生招生规模,平等对待专、本科医学生,免除学费和住宿费,并给予一定生活补助费;在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期间能够兑现相关待遇,不搞专、本科差别,不搞中、西医差别。

2.2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院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组织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定向医学生培养在我省还属首次,无相关经验借鉴,需要由教育主管部门主导明确定向医学生培养的指导性方针,各培养单位根据专业优势和特色,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真正适应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培养农村实用型助理全科医生,使定向医学生教育制度化、规范化。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新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高校积极开展定向医学生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工作。建议教育厅委托相关院校统一组织定向医学教育师资培训和教材编写工作,制定实践教学建设标准,逐渐形成我省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的特色教育教学,切实为农村基层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

2.4 优化培训基地建设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治本之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2015年我省明确规定中医学专科定向医学生,全部在安徽省中医院和芜湖市中医院完成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培训基地建设较前有了很大改善,但仍在本省范围内。建议进一步优化培训基地建设和时间分配,两年的培训时间一年在本省医院培训,另一年可以在省外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医院进行培训,以扩大医学生视野,提高临床技能和医疗水平。

2.5 解除毕业生后顾之忧

自国家开始实施定向医学生教育以来,对定向医学生的培养、招生录取、经费落实、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及工作岗位进行了原则性规定,安徽省相关主管部门每年出台定向医学生培养计划、培养对象、待遇和相关政策、招生录取工作程序及有关要求细则。但随着毕业的定向医学生进入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暴露出一些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如规培期间待遇、临床业务能力提升、职称评定等。要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加大后续投入,解除定向医学生走向农村基层的后顾之忧,从而培养出真正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全科医生。

2.6 提高学习自觉性

定向医学生一无经济压力,二无就业压力,如果再无学习自觉性,培养的助理全科医生可能是“半成品”“次品”,绝对不会是“合格品”。所以不管在校学习期间还是规范化培训阶段,都要调动定向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其树立明确的目标,确定努力的方向,真正认识自己;同时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农村基层培养合格的“守门人”。

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是国家贯彻《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的具体举措,是利国惠民、深化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一次契机。作为参与培养的地方医学院校,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培养质量。

摘要:2010年国家启动了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为农村基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全科医师。笔者分析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全科医生,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安徽高等专科学校排名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装潢设计;实习实训;创新教学

高职教育将深化改革,提升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作为培养总方向,尤其是在课程整合、教学理念、评价体系等方面,突出学生就业岗位能力提升。实习实训教学改革作为重点,更需要从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上,强化实训项目教学的规范性、操作性和应用性,引导学生从具体实践操作中掌握相应知识和能力,提升岗位胜任力。

1 装潢设计专业实习实训教学面临的发展窘境

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近年来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发挥了积极的优势作用。总体来看,对于高职实习实训教学,往往面临相似的发展窘境,特别是在装潢设计专业实训教学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影像技术的成熟,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为装潢艺术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反观高职实习实训教学现状,问题主要归结在下几个方面。一是装潢设计教学与行业发展相脱节问题。装潢设计作为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门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人才缺口需求大,而当前高职装潢人才培养滞后于现代设计理论与实践,毕业生走向岗位后对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能力落后于市场需求,导致岗位适应性不足。二是装潢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衔接不够,从多数高职院校装潢专业课程结构设置来看,理论讲解占比较大,实践实训教学相对不足,学生缺乏应有的实践性学习,对实际岗位技能缺失严重,现有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现象突出,导致学生装潢设计技能不强。

2 构建高职装潢设计实习实训创新教学的改革对策

2.1 强化岗位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明确岗位职业能力,协调目标、任务、知识关系。对于装潢设计岗位职业能力的明确,首先要从校企合作中突出岗位特色,需要做什么,怎样去做,应该学习那些知识,应该具备那些能力,如何从校企实习实训教学中突出岗位特征,围绕就业导向来优化装潢课程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并结合校企岗位需求来组织课程教学队伍,共同研究制定岗位课程,教学目标和具体任务,最终形成以任务、目标、职业、能力、知识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2)强调校企协作,突出人才职业标准。在实习实训创新教学中,针对装潢设计专业本身的特色,在课程教学上要协同好课程任务、教育目标的关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理念上,优化师资合作,突显教材的适用性和综合性。尤其是在校企资源开发与共建上,完善教、学、做体系,将“课堂”与“店堂”,理论与实践融为“双堂双纲”标准,开发满足行业需求的实习实训教学理论与实践标准,发挥专兼职师资的职业优势,密切校企合作。

(3)强调“校企合一”,构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在落实实习实训创新教学中,将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在实习实训环境营造上,要从教学改革中融入企业环境、职业岗位操作流程,通过构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来强化装潢设计专业的操作性和应用性,提升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如,利用校企“师资整合,教学合作”模式,发挥学校科研与企业技能实操的整合优势,从课程知识实习、岗位技能实训、综合应用能力提升上做好实习与就业的衔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2.2 强化专业教育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在高职装潢设计专业教育与就业能力培养上,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着力从岗位认知、岗位能力、专业技能、实训实操等方面,无缝对接就业岗位。

(1)注重专业知识课程与专业技能的实训对接。装潢设计本身包含的知识、能力较广,涵盖的课程较多。特别是专业课程,如包装设计、广告设计、CI设计、计算机软件操作等课程,其本身的实践性较强,可以通过专题设计,与区域设计行业相衔接,也可以通过组织设计赛事,将比赛融入实践教学中,鼓励学生从参赛中来锻炼和提升设计水平。

(2)衔接好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实践教学。校内实训通常是由教师主导的结合专业课程教学,需要组织动手实践操作活动,在教学模式上多围绕具体任务来展开。而校外实习基地是对校企合作的延伸,特别是深入到企业实际,从参与企业设计师的项目实践中来体验具体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是真题真做,学生能够从中运用自我知识、所掌握的技能,从实践中来锻炼,来学习,形成职业胜任力。

(3)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的对接。顶岗实习是装潢专业毕业生参与实训、实习的有效方式,根据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将专业课程与教学目标相渗透,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例如,在企业岗位进行锻炼,从实习中来接触行业、接触社会,增强社会适应性和应变力。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要注重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实际岗位的对接,要充分利用企业环境及资源,积极拓宽顶岗实习范围,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4)构建装潢专业就业指导体系。装潢设计专业在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实习实训教学中,要不断构建就业指导体系,协同好学校、企业合作关系,特别是在岗位对接、人才流动、专业素能养成上,要密切联系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导向作用;如加强对行业骨干企业的合作办学,引入企业先进人才、加强教育设施投入,完善专业教学平台,拉近产学研互动交流。

2.3 注重动手实践操作,增强装潢设计专业特色

(1)细化工学结合,密切教学与岗位的衔接。工学结合作为装潢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明确专业教育体系,确定装潢职业能力上,要注重从课程教学上满足未来职业岗位培养需求。通过模块化教学、密切实习、实训的关系,特别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养成,要从教学、组织、实践中增强岗位竞争力。

(2)融合“教、学、做”,突出校企共育。实习实训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做”的统一,要从校企合作中,拓宽学校、设计企业、行业设计知识、技能的培养渠道,积极深入行业,了解人才需求,聘请企业有经验的专家来校授课,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同时,在教学方式上,引入项目教学、任务教学、课堂教学与实习场地的对接,深化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例如,在课程设置上,理论课程占比降至40%,实践课程占比提升至60%。在师资整合上,以人才引进和外聘企业专家任教来充实“双师型”队伍。另外,突出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完善实习实训人才培养机制。

3 结语

装潢设计实习实训创新教学任重道远,在突出学科特色,优化理论与实践关系上,一方面要强调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另一方面要从实习实训多元化评价上,从成绩考核与能力测评中融入多种评价方法,突出装潢设计专业的职业性、专业性、综合性。

参考文献:

安徽高等专科学校排名 篇4

学校实行一校四址办学(本部位于西安市长乐西路,南区校区位于西安市文艺路,灞桥校区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电厂东路,咸阳校区位于咸阳市渭城区金旭路),教学校舍总建筑面积16.35万平方米,拥有电网运行、电力营销、继电保护、变电检修等153个实训(实验)室,具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权的100个电力行业特有工种、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权的92个工种技能鉴定资质。拥有全日制在校生两千余名,年承担电网公司系统内外部各类培训4万人次。

安徽高等专科学校排名 篇5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7年分类考试招生章程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60年的“芜湖市中医学校”;,学校独立升格并于次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全国同类院校率先更名为“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整合卫生教育资源,壮大学校实力,,市政府将芜湖市中医医院成建制划归学校作为直属附属医院;,附属市牙病防治所成功创建附属口腔医院(芜湖市口腔医院)。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经成为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地方性高等院校。,学校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成功创建了“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现为教育部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安徽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安徽省药学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997亩,总建筑面积29.7万平方米,设有医疗系、药学系、康复保健系、护理系、口腔医学系、基础教学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等7个教学系部,开设中医学、中医骨伤、针灸推拿、中药、中药制药技术、药学、药品质量检测技术、护理、医疗美容技术等27 个专业,面向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专科在校生9317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50人,其中,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8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人员173人,国家级名老中医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学校还聘任国医大师李济仁、长江学者叶文才等6名专家教授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

学校下辖3所直属附属医院、1所附属药厂、1个安徽中药资源研究所、1个中药材种植基地、1个天然药用植物园和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3所教学医院以及134家校外实习基地。学校附属中医医院(芜湖市中医医院)创立于1958年,在中医界素有“江南中医一枝花”的美誉,为“全国首批示范中医院”、“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医院拥有4个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6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5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

学校现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改示范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卓越型人才技能计划1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高职高专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5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教学名师4人、教坛新秀6人。近年来,学校共承担了各类科学研究项目236项,其中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87项,获得5项国家授权专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55篇,其中核心期刊类论文191篇,14篇被SCI期刊收录;承担各级各类教学研究项目81项,其中省级以上39项;获各级获得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45项,其中省级12项;近五年,学校教师主编教材58部,其中2部教材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学校共有15名主编、23名副主编参与第三轮国家卫计委高职高专医药卫生规划教材编写、修订。学校主办的.《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内研究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领域最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之一。

学校的办学成绩获得上级党委、政府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20,安徽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和省委教育工委授予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20,安徽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连续三年授予学校“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称号;,安徽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学校“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年,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学校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安徽省教育厅授予学校“安徽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称号,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首届安徽省AA级创业孵化基地”称号;同年,学校荣获“全省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第一届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技能大赛高职组团体一等奖”;20,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芜湖市创业富民孵化基地”、“芜湖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先进单位”、“芜湖市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20,荣获“安徽省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荣获“首届全国中医药科技推广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技能大赛高职组团体二等奖”;此外,学校2011、年蝉联“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2011、年蝉联“芜湖市文明单位”。

建校50余年来,特别是升格近来,学校秉承“厚德、博学、济世、日新”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尚德重技,创新服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在中医药专业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医药对外交流、中医药产业研发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优势,为国家培养了4万余名中医药应用型人才。当前,学校正进一步解放思想,同心同德,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办学层次。

招生计划

招生简章

一、学校全称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二、办学层次 专科

三、办学类型 公办高等专科学校

四、办学地址 安徽省芜湖市乌霞山西路18号

五、身体健康状况要求

考生须参加当地县级(含县级)以上招生委员会和卫生部门组织的体检,身体健康状况应符合教育部和卫计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

六、招生计划

招生计划以安徽省教育厅下达计划为准

七、分类考试招生测试办法

分类考试招生测试分为两部分,文化素质测试由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统一组织。普通高考报名考生达到文化素质测试资格线上,按照我校招生计划1:2确定测试名单,参加由学校组织的职业适应性测试;对口高考报名考生达到文化素质测试资格线上,按照我校招生计划1:3确定测试名单,参加由学校组织的技能测试。

(一)普通高考报名考生职业适应性测试

测试为笔试,满分300分,时间2小时

1.测试内容见职业适应性测试大纲;

2.普通高考报名考生测试总成绩=文化素质测试成绩×60%+职业适应性测试成绩×40%

3.测试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7年4月8日9:30—11:30

地点:芜湖市乌霞山西路18号

(二)对口升学报名考生职业技能测试

测试为笔试,满分300分,时间2小时

1. 测试内容见技能测试大纲;

2. 对口升学报名考生测试总成绩=文化素质测试成绩×30%+职业技能测试成绩×70%

3.测试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7年4月8日9:30—11:30

地点:芜湖市乌霞山西路18号

八、录取办法

普通高考报名考生可填报3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志愿,按照总成绩择优录取,专业按照专业优先原则,从高分到低分进行录取;对口高考报名考生可填报1个专业志愿,按照总成绩择优录取。

以下两种情况不予录取:

1.考生所填报专业都无法满足,且不服从调剂;

2.考生所填报专业无法满足且考生愿意服从调剂,但其它专业录取已满。

学生一旦参加分类考试招生被预录取且自行确认,将不能参加高考。

九、新生报到及事项

分类考试招生录取新生不得转学及转专业;报到后学校将按照规定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和新生体检,如查出不符合高考相关规定者,学校将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取消其录取资格。

十、颁发证书 普通高等学校学历证书

十一、学费标准 按照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和省教育厅文件执行

十二、联系方式

招生咨询电话:0553-4836138

学校网址:www.ahzyygz.com

安徽高等专科学校排名 篇6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高等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普通高等学校和其他单位在学校内设立(以下简称学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中的“实验室”是指学校开展教学、科研等活动的所有实验场所。

第四条

学校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应同步考虑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要认真研究实验教学和科研中的安全规律,吸收安全管理中的先进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第五条

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实验室安全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师生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要逐级落实实验室岗位安全责任制,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岗位职责,确定实验室安全岗位责任人。

第六条

学校应当将实验室安全纳入校内评估考核内容。对未依法依规履行实验室安全职责,违反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或擅自挪用、损坏实验室器材、设施等的,学校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对于屡教不改或造成损失的,应根据情节轻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通报批评或警告等相应的处分。

第七条

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出现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学校或单位,应当追究分管领导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并取消该单位当年所有评优参与资格;对因严重失职、渎职而造成重大损失或人员伤亡事故的,应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二章

实验室安全责任

第八条

学校法定代表人是学校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分管学校实验室安全的校领导是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协助学校法定代表人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其他校领导在分管工作范围内对实验室安全工作负有监督、检查、教育和管理职责。各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实验室安全责任人。

第九条

学校必须设立或者明确负责日常实验室安全工作-23

制度,确保物品台账与使用登记账、库存物资之间的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三)学校应当规范建立化学危险物品存储仓库,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化学危险物品的出入库登记、领取、检查、清理等应实施规范化管理。

(四)使用、存放化学危险物品的实验室必须建立化学危险物品使用台账,配备专业的防护装备,规范化学危险物品使用和处置程序。

(五)危险化学品管理必须做到“四无一保”,即无被盗、无事故、无丢失、无违章,保安全。对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存储必须严格安全措施,实行“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使用、双人运输、双把锁、双本帐”的“六双”管理制度。放射性同位素应当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一起存放。

(六)学校应当落实承压气瓶的存放、使用管理规定,气瓶使用前应进行安全状况检查,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气瓶严禁入库和使用。易燃气体气瓶与助燃气体气瓶不得混合保存和放置;易燃气体及有毒气体气瓶必须安放在符合贮存条件的环境中,配备监测报警装置。各种压力气瓶竖直放置时,应采取防止倾倒的措施。对于超过检验期的气瓶应及时退库、送检。

(七)废弃的危险化学品须交由有资质的单位统一收集处置。

第十五条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主要涉及病原微生物安全、实验动物安全、转基因生物安全等方面。

(二)学校应当依法依规落实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备案工作,获取相应资质,规范生化类试剂和用品的采购、实验操作、废弃物处理等工作程序。

(三)实验样品必须集中存放,定期统一销毁,严禁随意丢弃。实验动物应落实专人负责管理,实验动物的尸体、器官和组织应科学处理。

(四)细菌、病毒、疫苗等物品应落实专人负责管理,并建立健全审批、领取、储存、发放登记制度。剩余实验材料必须妥善保管、存储、处理,并作好详细记录;对含有病原体的废弃物,须经严格消毒、灭菌等无害化处理后,送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销毁处理。严禁乱扔、乱放、随意倾倒。

第十六条

实验室辐射安全管理。

(一)实验室辐射安全主要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密封型放射源和非密封型放射性源)和射线装置的管理。

(二)学校必须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在获取环保部门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后才能开展相关实验工作。

(三)涉辐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其入口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设置安全和防护设施以及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

射线装置的生产调试和使用场所,应当具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

(四)学校应当落实辐射装置和放射源的采购、保管、使用、备案等管理措施,规范涉辐废弃物的处置。

(五)学校应当做好安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组织涉辐人员参加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培训及职业病体检。涉辐实验室管理和操作人员上岗前应当进行专项培训,持证上岗。实验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操作规程。

第十七条

实验废弃物安全管理。

(一)学校应当依法依规科学规范地做好实验室废弃物收集和暂存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实验室废弃物储存回收站,实行专人管理,并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清运处置。

(二)学校实验室应当对实验废弃物实行分类收集和存放,做好无害化处理、包装和标识,定时、定点送往符合规定的暂存收集点,不得随意排放废气、废液、废渣和噪声,不得污染环境。

(三)学校实验室应根据实验操作过程中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的特点,选择正确的吸收和排放方式,配置排放设备,强化通风、除尘和个人防护设备的管理,确保人身和环境安全。

(四)学校实验室对含有病原体的实验废弃物,须事先在实验室内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后,方可交由具有资质的专业单位外运处置。对于放射性废弃物必须严格按照《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

和《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规定进行安全处置,不得随意丢弃或作为一般废弃物处理。

第十八条

实验室仪器设备与操作安全管理。

(一)学校应当建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落实专人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仪器设备安全运行,并做好相应台账。

(二)实验室必须对具有危险性和安全隐患的设备采取严密的安全防范措施。精密仪器、大功率仪器设备、电气仪器设备必须有安全接地等安全保护措施;对于超期服役的设备应及时报废,消除安全隐患。

(三)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人员应当接受业务和安全培训,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特点、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开展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危险性的特殊仪器设备,须在专职管理人员同意和现场监管下,方可进行操作。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等承压类特种设备和电梯、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机电类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通过有相应培训资质的单位的专门培训,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持证上岗。机械和热加工(含金属铸造、热轧、锻造、焊接、金属热处理、热切割和热喷涂等)设备的操作人员,作业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穿戴好工作帽、工作服及安全鞋(必要时须配备呼吸装备)。

第十九条

实验室水电安全管理。

(一)学校必须规范实验室用电、用水管理,按相关规范安装用电、用水设施和设备,定期对实验室的电源、水源等进行检查,排查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并做好相关记录。

(二)实验室内必须使用空气开关,并配备漏电保护器;电气设备应配备足够用电功率的电气元件和负载电线,不得超负荷用电;电气设备和大型仪器须接地良好,对电线老化等隐患应当定期检查并及时排除。使用高压电源工作时,操作人员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垫上。严禁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和用湿布擦电门,擦拭电器设备前应确认电源已全部切断。

(三)实验室固定电源插座未经允许不得拆装、改线,不得乱接、乱拉电线,不得使用闸刀开关、木质配电板和花线等。

(四)实验室严禁使用电加热器具(包括各种电炉、电取暖器、热得快、电吹风等)。确因工作需要,必须选择具有足够安全性能的加热设备,并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使用完毕后拔掉插头。

(五)化学类实验室不得使用明火电炉。确因工作需要且无法用其它加热设备替代时,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的前提下,经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使用。

第二十条

实验室设施安全管理。

学校应当根据实验室类别、潜在危险因素等配置消防器材、烟雾报警、监控系统、应急喷淋、洗眼装置、危险气体报警、通风系统(必要时需加装吸收系统)、防护罩、警戒隔离等安全设

施,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部分重点实验室和使用危化物的实验室应加装紧急报警装置。安全设施应当定期检查,做好设备更新、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并建立台账。

第二十一条

实验室的消防安全管理。

(一)学校应当结合自身实验室工作实际,制定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和学生实验安全守则等,严格落实各项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二)学校应当落实消防器材管理职责和措施,保证消防器材定点存放,性能良好,任何人不得损坏、挪作他用。过期的消防器材应当及时更换。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等应保持畅通,禁止堆放杂物。

(三)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知识和相关技能培训,了解不同火源所对应的灭火方法,熟悉本岗位的防火要求,掌握所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保证安全教学。学校应当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学生)开展防火安全教育。

(四)学校及校内各单位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第二十二条

实验室科研项目涉密安全管理。

学校应当加强科研项目涉密工作管理。严格执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国家相关保密规定,建立完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相关保密工作管理制度,落实保密工作管理责任制,完善保密防护措施,规范涉密信息系统、载体和设备等的管理,加强对从事

涉密科研项目的科研人员和学生的管理、教育和培训。在项目申报、立项和验收时,及时提出定密建议。对于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实验室内务管理。

(一)学校应当建立实验室卫生检查管理制度,组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和督查,减少安全隐患。

(二)实验室应当建立卫生值日制度,保持实验室内的整洁,仪器设备布局合理。实验材料、实验剩余物和废弃物应当规范、及时处置。实验结束或人员离开实验室时,实验室管理或操作人员必须查看仪器设备、水、电、气和门窗关闭等情况,并按规定采取结束或暂离措施。

第五章

实验室隐患排查整改与事故处理

第二十四条

学校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实验室安全检查。校内各单位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实验室安全检查。检查应当做好记录。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及培训情况;

(二)实验室安全制度及责任制落实情况;

(三)实验室安全工作档案建立健全情况;

(四)实验室安全设施、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

(五)实验室安全隐患和隐患整改情况;

(六)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第二十五条

学校应当在定期、不定期检查的基础上,对发现的安全问题和隐患进行梳理,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督查整改情况。对不能及时消除的安全隐患,隐患单位应当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提出整改方案,确定整改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安全隐患尚未消除的,应当落实防范措施或者停用整改,保障安全。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应当对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实验室进行通报,责令限期整改并督查整改完成情况。

第二十六条

学校应当加大对废弃实验室处理的审批监管力度。对于搬迁或废弃的实验室,要彻底清查实验室存在的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及时处理,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在确认实验室不存在危险品后,按照实验室废弃程序,选择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对废弃实验室进行拆迁施工。

第二十七条

学校必须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学校实验室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做好应急处置工作,防止事态扩大和蔓延。发生较大险情时,应立即报警,并逐级报告事故信息,不得隐瞒不报或拖延上报。对隐瞒或歪曲事故真相者,从严处理。

第二十八条

发生实验室事故后,实验室所在单位应当配合相关职能机构,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分清责任,写明事故调查报告,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并上报整改情况。

第六章

第二十九条

学校应当根据本管理办法,结合本校工作实际,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第三十条

安徽高等专科学校排名 篇7

据英国《卫报》2007年11月8日报道,英国一份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杂志《MBC》上月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称《泰晤士高等教育副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所作的大学排名有误导公众之嫌,应该停止使用。研究者将200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副刊》的排名结果与上海交通大学对世界各大学的排名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在前200名的大学中只有133所大学同时出现在了两份排名中,而交通大学有4所排在前50名的学校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副刊》的前500名中根本没有出现。

研究者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研究方法不科学,同时指标体系制定得也不合理。上海交通大学的指标体系用学校教师中获得过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授人数来衡量学校的优异程度很不科学,因为这种做法并不能保证学校一定有非常好的本科生教育。研究还认为,这一指标不过是在衡量大学在挖获奖者方面的技巧而已。而《泰晤士高等教育副刊》的研究方法则是,发问卷给19万名学者,请他们列出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被认为是最好的30所大学。这种研究方法的缺陷在于它只重视个人意见,因而很容易产生偏见,况且问卷的回收率连1%都不到,这很难保证统计上的有效性。

该项研究的主持者约翰·埃尔安尼德斯(John Ioannidis)认为,对大学排名不应把不同的因素混为一谈,然后强行计算平均数。同时,所谓的“优异”对不同的大学而言具有不同的内涵,不应为了计算方便,就将其过于简单化。要想真正提高一所大学的品质,不能只盯着各种数字不放。

安徽农村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篇8

关键词:农村;高等教育;研究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安徽在全国农村改革中首先试点了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全国农村改革的成功。在新的中央文件指导下,我们需要将改善农村民生,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农村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小康的重大战略,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需要大量的农村高科技人才。高等农业教育担负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使命,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安徽农村乃至中国农村发展的大方向。在这个背景下,笔者对我省农村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构想。

一、安徽农村高等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文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即由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小学文化水平为主转变为目前以初中文化水平为主。但总体来讲,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还较低。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6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约为5.3亿人,按文化程度分,文盲占9.5%,小学占41.1%,初中占45.1%,高中占4.1%,大专及以上占0.2%。我省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截止2010年相比之前虽有大幅度提高,但仍然较低,尽管初中以上的农民家庭劳动力占到了54.9%,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也仅仅是9.3%,大专以上为10.6%。而法国7%以上的农民具有大学文凭,60%的青年农民具有中专水平;德国7%的农民具有大学文凭,53%的农民受过2.0~3.5年的职业培训;日本农民中大学毕业的占5.9%,高中毕业的占74.8%,初中毕业的占19.4%。长期以来,我省广大农民还停留在传统农业模式上,大多数有能力的人或通过读书走出农村,农村子女上大学就是“跳出农门”、“端上金饭碗”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农村非常缺少真正懂技术、具备良好素质的“新型农民”。为此,高等教育在农村人才培养中力度亟待加强。

二、安徽农村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思想落后。发展农村高等教育不仅仅完全等同于办大学,不仅仅等同于学历教育,是要将发展农村“职、成、普”教育统筹起来,对农村需要人才的多层次性、多种类性分类出来。几千年来在封建思想支配下中国农民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即父母培养子女读书,其目的就是为了“跳龙门”,离开农村,找份体面、稳定的工作。这导致现行高等教育体系筛选出来的高级专门人才进了城,而淘汰下来的众多人一部分留在农村另一部分成为了农民工,数量供给充裕的农村劳动力大军往往伴随着低素质。这样的农村教育无法承担起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人才的任务。同时,高校院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识不强,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城市,农民素质较低,不可能对农民进行有效的高等教育,高校主要任务是传授理论知识,与农村、农民实际技能需求不一致,这严重影响了农村人才的培养。

2.发展不均衡。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和体制的束缚,我省的高等教育机构在产品提供的多样化和接受教育的渠道多样化方面仍然存在缺陷,不能很好地满足公众对教育产品的需求,这种缺陷所导致的矛盾在面对农村的高等教育体系尤其是职业高等教育体系中最为突出。农村高等教育供给的不足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机构数量偏少。二是高等教育提供的产品和渠道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

3.办学质量难以保障。虽然我省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GDP保持高速增长。但是财政性教育经费在GDP比重中增长缓慢,特别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有待提高。我省的农村教育投入相对不足,而且农村教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为城市培养人才的偏差,造成了农村教育投资的隐性流失,有限的农村教育投资没有用在目前农村最为稀缺的人才的培养上。办学的质量上也就难以保证。

三、发展安徽农村高等教育建议和构想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①教育经费。高等教育要在农村人才培养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调整现有的教育经费分配制度,加大农村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大力调整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素质,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准公共服务,纳入公共财政框架,加大对农村高等教育特别是农民教育的投入力度,以公共财政支持来完善农村高等教育体系。②师资力量。目前面向农村的高等教育机构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我省可以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从事农村高等教育的师资扎根农村。③学费支付。我省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非常有限的,并且对于大多数农村居民来讲,都具有教育的意愿,但高等教育的投资则属于一种非必须性投资,并且具有周期长特点,这决定了农村居民在实际选择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投资非常谨慎,因此,根据需要根据我省的实际状况制订合理的农村居民的学费支付方案。

2.教育形式的多元化。①高等农业院校向农村的延伸。高校因为它独特的条件,承担着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强农村科技培训和技术普及的重任。在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需要重视推广培训农村青年,以非学历教育的形式,开展的农技推广,为具备一定志向的农村青年创造接受更高教育的条件,以使他们立足于农村,自主创业,发展农业经济。面向广大农村青年开展开放式的教育势在必行,也是合理整合有效资源,走高校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②整合现有专科院校和农村职业教育。可以借鉴国外社区学院的发展模式,将我省现有的专科(职业)院校合理布局,解决好专科和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扩展办学功能,实现鲜明的办学特色,使其办学专而精,打通与本科院校升学的道路,积极结合企业和地方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和完善特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重视实践教学。为农村大量的需求开辟另一条好出路。③办好分校。尝试以办分校的方式,融合高校和地方的不同办学资源,把初级层次的高等教育、实用性的技术教育延伸到各个贫困、边远的山区,是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有效办法。发展农村高等教育实质上是一个理论结合实际,把教育提高到社会实践认识高度的问题。农业教育只有转向生机勃勃的农村,才会得到现实的积极回应。

3.学科和学习的多元化。农村的高等教育发展必须走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科多元化道路,现有的高等教育学科设置远远满足不了现有农村居民对实际工作的需要。由于农村居民的特点,决定了其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时间不固定等特点,因此,要制订出符合农村居民需求的多元化学习体系。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新农村建设做出应用的贡献。

4.重视实用技术培训。根据农民实际需求,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科学种田,切实把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充分利用高等农业学校、职业学校、农技站的优势,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通过集中培训、专家讲座、网络教育、科技人员下乡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促进农村人才不断健康成长。加强农村高等教育的实践环节,重视应用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的学习,注重各种学习途径和学习方式的结合。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对农民的培训。通过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其生存的本领,不断提高收入和整体素质。

在我省广大农村的现实条件下,发展农村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上大学,走出农村,更要重视对新生代农民的教育和培训,不仅使他们学到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专门的技术。农村问题的根本解决靠提高大量农村人口素质,而政策不仅仅是一个投入的问题,更应是一个研究如何保障人才、科技扎根农村的有效机制。只有机制体制双管齐下,才会推进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永德.农村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18.

[2]张松.高等农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高等農业教育,2008,(4):5-8.

[3]郭书君.我国农村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实证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10).

[4]刘尧.农村现代化与农村高等教育[M].群言出版社,2005.

[5]2010年中央1号文件.

上一篇:副总经理优秀竞聘演讲稿下一篇:珍藏的感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