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共9篇)

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

从2012年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日,我参加了人事处和高师培训中兴共同组织的新教师培训。经过了一个多月紧张的学习,我不但参加了《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里学》、《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培训和学习,而且听取了校长和几位老师主讲各种精彩的专题讲座。这些学习和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这一个多月来的学习,谈谈我的体会。

首先是关于《高等教育学》的学习体会。通过学习,我不但加深了对《高等教育学》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对高等教育的目的,高等教育的途径等方面的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了自己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我知道了同行是如何进行教学的,明白了一个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怎样的素质和修养,要呈现一堂精彩的课应该怎样去准备。脑子里面的关于如何教学变得清晰而不是原来的模糊。对于高等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作为一个高等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是一个引导者、促进者,一个组织者、调节者,一个反思者、创造者。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作为一个教师,如果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这其中就包含了许多方面的技巧。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要始终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认真备好课,有高度的责任心,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此外,我也明白了如何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是关于《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体会。通过学习,我认识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学的一些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而言,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以外,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此外,通过学习,我也明白了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大学生的心理具有过渡性,不平衡性,矛盾性等方面的特征,而影响大学生的因素等方面的因素,因此,教师要通过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特性,以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发展,培养其各种能力,促进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再次,是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体会。通过《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我明白了高校教师除了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拥有科学的执教理念,掌握开展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懂得从事教育获得的行业规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通过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还要具备有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师,有必要懂得我国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只有学习好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我们才能用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来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具备良好的师德和师风,才能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等教育教师。通过这两名课程的学习,我不但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而且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因此,可以说,这两名课的学习也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是关于听取了一些专题讲座方面的体会。在培训期间,我听取了一些专家老师做了一些专题讲座,讲座老师们的精彩的讲授,让我对师范大学很多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例如,谢校长所讲的关于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学风建设方面的讲座让我明白了师大目前的科研现状,近年来在科研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以及今后学科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刘老师所讲的关于大学教学法和教师教学守则等方面的问题也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周老师所讲的关于贵州师范大学科研现状、科研平台、科研政策和各类科研基金项目及评奖程序,让我明白了当前师大科研平台等问题。张老师则用她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给我们讲述了如何当好一名大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去和学生相处,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的问题。张老师所讲的图书馆资源利用和网络与信息服务则让我明白了如何有效利用师大现有的资源来从事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从整个培训的过程来看,老师们一个个精彩的讲座让我明白了许多以前不太清楚的问题。

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2

——题记

拿破仑曾说:“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能够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就是说一个群体的强弱取决于领导的强弱, 一所学校也是如此, 要想成就一所好学校, 就得有一个好校长。这就要求这个好校长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有打造校园文化的引领能力

一所好学校, 必有其独特的精神内涵。这往往表现在学校的校园文化方面。校园文化由文化底蕴、制度文化、特色建设等等构成。这次学习时, 我看到东胜区二中的“儒雅”教育的芳香弥漫了整个校园。它的底蕴与内涵就是“儒雅”二字。不管是校园宣传, 还是学生、老师都向“儒雅”的方向努力。诸多活动也紧紧围绕着“儒雅”这一主题。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之下, 我联想到了我们的“勤奋教育”思想。“勤奋”二字不就是整个巴拉贡人的精神内涵吗?我们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围绕“勤奋”展开。如果我们领导能一直坚持这一思想, 引领全体师生将其打造成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 那么学校就会具备自己的精神与特色。并能逐步完善各项有益的制度, 使文化与制度刚柔并济, 辅之以人文教育, 必然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老师、学生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 自然就会逐渐向着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发展, 那么品牌学校的地位也会逐步确立。

2、有课题改革的引领能力

(1) 一个好校长应能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 制定适合本学校发展的工作计划, 善于做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也能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 采取有效措施,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增强学生成就感、自豪感, 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同时, 还需要具备对学校教学、教研、课外活动等工作指导的能力。

(2) 教学永远是学校的生命线, 学校的教育活动都是围绕教学工作开展的并为教学服务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老师在课堂上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如何学。以学定教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作为校长一定要有课程改革引领的能力, 把课堂教学活动引领到“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的轨道上。区二中的“135高效幸福课堂”、我校的“八字互助导学案”都是校长带头创新, 老师们共同研究的课程改革模式。为了让改革得以顺利推行, 校长们身体力行, 举办讲座、听课、评课等各种活动, 逐步向高效课堂迈进。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 校长们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课堂中, 向课堂要效率, 向40分钟要成绩。并以此为中心开展各项活动, 课堂逐步向高效推进, 学生成绩日益提高, 老师的成就感也日益增强。学校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也就日益突显。

3、用自己的魅力影响老师和学生

校长有魅力, 学校才有竞争力;校长有魅力, 老师才有动力;校长有魅力, 学生才有活力。一个人的魅力包括:情感、品格、作风、工作能力等等。一个好校长, 能用真情聚人, 用真情换真心;能用品格感人, 用品格照人心;能用作风带人, 用作风鼓人心;能用能力服人, 用能力安人心。一个有魅力的校长, 首先能走到学生中间做学生的大朋友, 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难处, 并能及时地给予帮助。只有这样, 校园才能更和谐。一个有魅力的校长, 能与教师“打”成一片, 并研究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引导教师走向成功。只有这样, 学校才有凝聚力。

新的形势要求校长不断的学习, 提高自身的修养, 提高个人魅力。要求校长做到, 热爱学生, 尊重、团结、依靠教职工, 实事求是, 勤奋学习, 作风民主, 顾全大局, 艰苦奋斗, 严于律己, 公正廉洁, 一丝不苟, 用个人的亲和力和魅力去开展工作。

4、校长要有过人的执行力

执行力就是有简单明晰的目标和不折不扣的做。 (就是把想法变成行动, 把行动变成结果的能力) 。首先, 一个好校长, 能通过教职工大会制定民主、合理、规范的制度, 并不折不扣的按制度执行, 而不是随心所欲, 朝令夕改。如果这样, 即使策略再完美, 也会“死”在没有执行力的管理者手中。其次, 一个好校长, 能通过学习, 规划出学校课改的前进方向与课改策略, 并能以身作则, 当好制度执行的“火车头”。区二中、实验中学的执行力小组, 就能带头严格遵从各项制度, 在学校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为推进他们学校的发展作了强有力的保障。一个好校长, 该说的要说到, 说到的要做到, 做到的要做好, 通过执行力把正确的事做到更好。这样, 老师们责任意识自然就会增强, 执行制度的主动性、自觉性自然也就会提高。

总之, 一个好校长, 要通过自己的各种能力, 让学校回归到师生共同阅读的书香校园中;通过引导, 让学生成长为合作学习的受益者;通过情感沟通, 让老师成长为专业型、专家型教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校长, 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要勇于接受挑战, 向无数前辈师长学习, 不断创新, 超越自我, 就能迎来灿烂的明天!

摘要:前段时间, 受教育局的委派, 我到东胜区二中进行挂职学习。期间我有幸结识了一位有思想、有高度、有能力的校长——秦智琳校长。他的一句“有一个好校长就会有一所好学校”, 让我获益匪浅, 我的思想也得到了升华。这句话让我深深领悟到了校长的领导力与执行力决定着一所学校的走向。下面我主要针对此谈谈我的粗浅想法。

学校教师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 篇3

一、分析了解,分类定管

1. 知人善任,集众所长,开创特色。俗语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师在素质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各自的能力大小。我们根据每个教师的差异,把他安置在适当的岗位上,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如科研型的教师,安排他们充当科组长,以带动科组的研究气氛及提高科研质量;具有组织型和学生取向型的教师安排他担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而教书匠型以及具有相当演示能力的教师,则作为学校教学形象代表,展示学校教学水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克服责备求全,也应善于将每个教师的优点、长处汇总起来,这样才能形成一所学校的力量优势。如,每年都举行一次“英语口语比赛”,学校不能只是把任务交给英语老师。应该充分分析教师的所长,安排善场景设计的教师布置场景,善舞蹈的老师进行舞台动作指导,善服装设计的老师进行舞台服装制作,善编剧的老师编写剧本,而英语老师则重点放在把剧本翻译成英文及对学生进行口语指导。这样,能将具有不同能力的教师按照互补原则组合成一个短期的教师群体,使工作更顺利地开展,并达到更佳的效果。在组建级、科组的过程中,我们注意把不同类型的教师进行合理组合,注意能力、经验、年龄、个性、品德等的互补。要把学校办出特色来,就需要把每个教师的长处集中起来,使之得到充分发挥。

2. 确定目标,把握整体,分类细化。明确、具体、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有利于激发教师动机和内驱力。在工作中要始终遵循“整体管理、过程管理、层次管理”等原则,在整体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再进一步细化学校内部各科层组织及教师个体的职责,力求达到学校管理的系统化。目标管理是一种激励机制,要求各科室、各年级、各教研组、备课组及教师个人学年初都提出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激励下,各科室成员为实现这个目标而精诚团结,形成合力,积极奋斗,既保持个性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

3. 因事择人,精简架构,扬长促短。学校的教育教学岗位是根据规定设置的,有一定的数量限定。管理者在注重发挥教师潜能时,也不能过分盲目增加岗位数量,必须因事择人,物色最合适的人选承担教育教学各项工作。这样有利于加强在岗教师的责任感,增强教师们的竞争意识,也有利于组成教师队伍的最佳结构,提高管理效能。如果一味地照顾某人的情绪,因人设事,就会造成人员臃肿,队伍庞大,人浮于事,互相扯皮的现象。

二、沟通关怀,以诚助管

1. 尊重与信任。尊重、信任可以给人以巨大精神鼓励,激发责任感,增强向心力,这比奖金更贵重。因此,作为校长,在业务上要尊重教师的创造精神;在用人上要以事业为本,信任为重,让他们在职权范围内独立地处理问题,充分发挥其才干;在日常生活中,校长要善于表达感情,不要整天板着面孔,更不要在公众面前斥责下属——即使有过错,也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他们谈心,指出错误,并给他们创造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条件。有些问题作为领导要主动承担责任,使有错误的人得到温暖的同时,也乐意接受教训。如果批评不当,言语过重过激,就会使人感到失掉威信,丧失信心,并易造成与领导的对立情绪。

2. 关怀与体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关怀体贴是人们普通的心理需求。校长关心教师要情真意切,一切从爱出发,给每人以均等的机会,一视同仁,对于与自己的思想有隔膜的、有错误的同志更应该关心。人人都有感情,人人都需要感情。“人情味”管理,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帮师生所需,要时时刻刻惦记着他们,事事处处尊重他们,见面给以真诚的问候,生日献上一盒贺喜的蛋糕,节日送上深情的祝福,困难时伸出温暖的双手,为他们多办实事,多办好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情感的投入,融入人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体现在日常生活、工作那千千万万、大大小小的事情之中。投入一分情,所得的回报是无穷的。

3. 理解与宽容。作为领导者,可以根据需要,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和个别谈话,向群众讲明学校工作情况和实际困难,倾听群众意见,就群众所关心的问题给予认真解答。有的教师教学认真负责,能力强,成绩好,但毛病也不少,有的甚至牢骚满腹。作为校长,要着重看他们的长处,注重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肯定。中国是礼仪之邦,从春秋时代人们就崇尚“礼”,礼至极至,化而为情。校长应在工作中以诚待人,以情感人,多做感人心的事,多说感人心的话,多在人成功时给予鼓励,多在人失意时给予安慰。

三、创设平台,以励促管

创设多元化的舞台。学校要让这个舞台适合各种“演员”,并把他们的“节目”安排在“节目表”上。如果这个舞台只容课堂教学实施表演,那么课堂教学设计者如何立足?如果只注重音乐教师的唱功,那么舞蹈能力强的音乐教师又该去向何从?所以,学校这个小舞台必须是多元化的,为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提供最有效的帮助和支持,才不至于学校只能成为一个模压工厂。演员只有站在舞台上表演,才能找到自身的价值,当他表演成功了,成就感就应运而生了。人总渴望被尊重,并能发挥自身的价值,善于创设舞台的管理者能不让人归属于他吗?这也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论里的高层次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确定多维度的评价。由于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所以很难用统一的模式来衡量、评价。 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可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做法。一方面制定量化管理标准,如及格率、优等率、平均分、高低分数差、达标率等;另一方面进行综合性评语式评价,如教师全面教育效果、教育思想、教育艺术及教学作风等。对教师的评价还可采取能够促进教师发展的教师自评为主、他评为辅的多元评价方法。教师自评也是采用个人档案袋评价方式,档案袋由教师自主管理,选择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最满意的资料装档,每学期末交给学校作为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参考。他评主要包括教师间的互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评价。在评价体系建立上,学校不应使用同一模式的评价标准。根据不同科级组,不同工作领域制定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化的、符合实际的评价体系。

学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4

通过这两天的培训,我认为家长课堂的开设对我们教师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我谈一谈我在本次培训中的所得:

1、提高了自己的家庭教育水准。从家庭教育培训起,就对我原有的家庭教育观和专业成长目标有了更大的丰富和提升。使我深切领悟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提高了家庭教育知识水平。深化了家庭教育基础知识,加强了对家庭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掌握了家庭教育的一些发展动态,了解到家庭教育新发展,提高了自身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

3、家庭教育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平时忙于教学,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读书,本次培训专家的讲座可谓: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学了之后确实获益匪浅。

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5

李金伟老师主讲的《解放思想转观念,凝心聚力抓课改》,更加使我明白了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满意的教师,是多么任重道远。

李老师先简要回顾了我国课改历程;接着提出为什么要课改?即教育发展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同时,还阐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的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我们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专长、微小的成绩进步,赞赏他们的善意,赞赏他们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潜能和性向。

听了李校长的精彩讲座,我有了较深的体会,那就是课改中有三个转变:

1、教师地位的转变

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2、学生地位的转变

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3、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

打破过去单一地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手段的一统天下,建立全方面、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家长学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6

本次家长会,有些细节首先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进入学校方便顺利,说明学校前期跟家长沟通到位,没有造成堵车塞车(毕竟经常听说有些学校一开会就堵成一锅粥);二是教学楼正前方的电子屏发布了“家校共育滋养童心”标语,既时尚醒目又充分体现了主题;三是整个校园干净整洁,尤其是公共卫生间清新无异味,说明小学生们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到这些,我的感觉是新开铺小学既有现代的教学方式,又着力小学生传统习惯培养,同时也注意与家长横向沟通,这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本次“家校共育滋养童心”主题家长学校培训,顺应当下教育的重点与难点,既着眼当前,又放眼长远,充分体现了学校在学习成绩与思想品德方面“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信心与决心。这也应是学校对天心区教育系统“新三年计划”具体实践与落实。在这里,先代表家长们点个赞。

进入到一甲班教室,窗明几净,光线充足,桌子上早已准备好孩子们期中考试的“成果”。家长们一边看成绩单,一边聆听校长关于“智慧”校园的报告。通过报告我们了解到新开铺小学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的工作情况,其中有狠抓教学质量的新举措,有针对课堂学习习惯和平时生活习惯养成的常规教育情况介绍,有体育、艺术模范生的培养计划,有筹建图书角、读书长廊的方案,还有“家校通、微信平台,家委会”等多种家校沟通平台的打造等等。通过这些工作推进和师生努力,细节方面体现在门锁不再老修了,花草愈来愈茂盛了,校园环境更整洁了;整体方面更体现在学生成绩、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和价值观的提升,也更加明确了将来努力的方向。

随后,班主任高老师、数学李老师就全班学习情况进行了总结,对风筝节、秋游、学习比赛等进行了点评,同时,对家长参与“优佳成长”学校特色管理和学校义工的支持配合表示感谢。值得高兴的是,吴佳钰小朋友这次获得了“优秀学生”和“优秀作业”的荣誉称号,这让作为家长的我们很是受用。但其实细细想来,从去年进入小学到现在,佳钰的进步和提高是看得到的,认识了很多汉字,开始独立阅读,自己可以买些小东西,每天自己独立整理书包、准备第二天的学习用品,舞蹈素质和绘画基础稳步提高,“优佳成长”领先了80%的同学等等,这些进步与学校培养与家校沟通息息相通!在此,感谢各位老师对学生们的负责与栽培!

回到本次家长学校培训的主题“家校共育滋养童心”。我的体会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孩子的事情基本都是父母亲和爷爷奶奶一手搞定,以至于养成了孩子们成了生活上甩手掌柜,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次,现在的孩子在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下,大多比较的自私,冷漠,不懂的关爱别人。做父母的应该做好孩子的表率,教育孩子学会关爱别人、帮助他人,也要使他们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所有的一切。还有,我们作为父母的应该多与孩子交流,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往往是我们自顾不暇,从而忽略了和孩子的交流和沟通,所以,我们需要创造或挤出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交往,听听孩子的心声,成为孩子的朋友,让孩子把你当做朋友,别因为工作繁忙而冷落了孩子。因此,老师的教育是重要的,家长的关注也不可缺少,家校共育,方得始终!

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7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

2011年12月2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首次制定印发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 , 并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中明确要求各高校把学习贯彻《规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 切实做好学习宣传、全面落实、加强教育、改进考核、组织领导五个方面的工作。但是从两年多来的实际情形看, 无论是从各高校宣传教育、组织落实的角度, 还是从高校教师响应程度的角度, 似乎都没有产生期待的效应。有效推进《规范》的实践转化, 毫无疑问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高校教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等相关实施、践行、考评、监督的主体及与此紧密相连的一整套制度的支撑, 需要包括科学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在内的整套科学的社会价值观的引领。本文拟从构建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的角度谈谈推进《规范》的贯彻落实、提升高校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建议。

一、构建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国家的发展在教育, 教育的创新在高校, 高校的根本在教师, 教师职业素质的方向在职业道德。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 颇多论述, 《规范》公开征求意见的201年10月, 在教育部人事司和中国教育报联合推出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讨论》专栏中, 亦有21位专家学者进行了阐述, 自不待言。现在的问题是《规范》如何贯彻执行?

解决《规范》如何贯彻执行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其制定的背景和目的及制定后贯彻执行中的新的时代要求。关于制定的背景和目的, 《通知》这样表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 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制定并实施《规范》, 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 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加强自身修养, 弘扬高尚师德,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可见, 制定《规范》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要求, 目的是“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加强自身修养, 弘扬高尚师德,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关于制定后贯彻执行中的新的时代要求, 就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这一问题而言, 毋庸置疑, 一是党的十八大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规范》制定的背景和目的及制定后贯彻执行中的新的时代要求来看, 贯彻执行该《规范》, 推动高校师德建设, 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最终的落脚点在于优化高校教师群体的价值观, 就其核心而言, 亦即构筑起当代中国高校教师的核心价值观。从这一意义上说, 以《规范》为文本基础构建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 更有利于凸显《规范》的时代内涵, 直接指向高校教师群体的价值观建设, 促进《规范》根本目的的实现。

尽管《规范》是首次制定印发, 但高校师德建设本身不是一个新问题, 而是一个老问题, 一个常态的问题。在2011年12月23日前, 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已超过1500篇, 公开出版的相关著作已超过20部。2011年12月23日后, 虽有不少论文在继续讨论高校师德问题, 但这些论文基本上还是《规范》制定印发前的探讨方式, 很少涉及《规范》文本本身及其贯彻执行问题。譬如《教育探索》2013年第3期《高校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 力图从政治信念、敬业精神、为人师表、育人观念、严谨治学五个方面来剖析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 但问题提出的依据却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而不是《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另外, 正如《通知》中所指出的:“在市场经济和开放的条件下, 高校师德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 教书育人意识淡薄, 缺乏爱心;有的学风浮躁, 治学不够严谨, 急功近利;有的要求不严, 言行不够规范, 不能为人师表;个别教师甚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 严重损害人民教师的职业声誉。”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但这些问题“不是主流”。也就是说,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主流是好的, 问题只是支流。或许正因为如此, 虽然《通知》要求“把学习贯彻《规范》作为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 但实践中却遭遇了冷处理。这样, 《规范》的预期目标就因为实践的窘境而被消解。比较而言, 构建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 则是一个新问题, 一个直指当前高校教师价值观现状的时代问题, 能够也必须大力研究、宣传和教育。

《规范》文本共六条676个字。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这24个字的概括表述来看, 一方面, 有些只是涉及高等学校的职能, 而不是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另一方面, 基本上没有直接表达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区别于2008年9月1日重新修订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特殊性, 这样, 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规范》贯彻执行的紧迫性。而从其具体内容来看, “676个字”, 已经是一篇不短的文章。如果只是要求高校教师把握其大意, 则这“676个字”, 大部分是老调重弹, 因而又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规范》贯彻执行的必要性。而如果是要求高校教师完整把握其内容, 则实践中很少有教师能实事求是地做到这一步, 于是又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规范》贯彻执行的影响度。比较而言, 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 如果科学合理的话, 则必然简要、贴切、易于传播与接受。

二、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立于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实, 凝练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 至少需要明确这样一条基本原则三个基本要求。一条基本原则是:凝练的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是体现高校教师职业鲜明特点的价值观, 是易于获得广大高校教师认同接受的价值观, 是群体层面的高校教师价值观的核心。三个基本要求是:凝练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 一是必须面向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责任与使命。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布局是五位一体,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并明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表述为“中国梦”。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 对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高端和龙头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地, 对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先进科学技术、促进先进文化传承创新的高校教师群体的职业道德, 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必须面向当前高校教师群体的整体构成。在当前高校的现实生活中, 形成、影响高校学生、学生家长、社会大众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感知的, 不只是高校一线教师的言行, 还包括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教学辅助人员、高校后勤人员以及其他行业在高校兼职的人员等的言行。当大学生、学生家长、社会大众与高校打交道的时候, 尤其是遭遇不快的时候, 是不会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高校后勤人员、高校兼职人员界定为非高校教师的。而且, 在现实中而不是理论上的当前我国高校管理体制中, 很多时候,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与高校一线教师之间的关系不是“服务”与“服务对象”的关系, 而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不少时候, 高校一线教师去校内的行政管理部门办事, 还得看行政管理人员的脸色, 这样一种“道德的消极传递”, 反过来又直接影响高校教师的心理。从这一意义上说, 无论是贯彻《规范》, 还是构建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 必须明确, 面向的不只是高校一线教师, 而是包括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教学辅助人员、高校后勤人员以及其他行业在高校兼职的人员等在内的整个高校教师群体。三是必须以《规范》文本为基础。在市场经济和开放的条件下, 高校师德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在起草《规范》之前, 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进行了调研, 各地各高校组织召开了122场次座谈会;起草后又于2011年10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共收到305件信件和电子邮件, 259份反馈意见表。这些, 不仅为实施《规范》, 推进高校师德建设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而且为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凝练、构建的科学化, 优化高校教师群体价值观奠定了文本基础和实践基础。

基于以上原则和要求, 依据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关于高等学校四个方面的工作———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论述, 当代中国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可以凝练为: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大众、传承文明。

(一) 育人为本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要求:“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加大教学投入。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这就意味着, 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传承文明四者的关系上, 高校教师的首要职责, 是教书育人。这是其一。其二, 在“教书”与“育人”两者之间的关系上, 落脚点是“育人”, “教书”只是教师的职业前提, 只是“育人”的途径和方式。因而, 教师的首要职业价值或职业道德, 应表述为“育人为本”。如果只是表述为“教书育人”, 不仅无法释明“教书”与“育人”之间的关系, 而且无法显明人才培养工作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三个方面的工作的关系。至于“育什么样的人, 怎样育人”的问题, 则是“育人为本”内涵的下一个层次的问题。

(二) 协同创新

当前我国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紧缺。而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与基础教育、中等教育相比较, 显而易见, 高等教育承担着主要责任。而要践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责任, 高校教师无疑必须先开展科学研究, 进而以科学研究推进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早在1977年7月, 邓小平就指明:“重点大学既是教育的中心, 又是办科研的中心。”[1]在同年9月14日审改《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又进一步指出:“小学、中学、大专学校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重要基础, 而大专学校又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军。”[2]而且, 从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两个方面工作的关系来看, 也必须先有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 才能以新的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才能更好地传承创新文化。但是, 开展科学研究, 如果是彼此孤立、相互封锁的研究, 在今天这个科学研究走向综合化、交叉化、精深化的时代, 不仅很难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也很难取得真正具有创新性的成果。正因为如此,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 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 促进资源共享, 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 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可见, 当前关于高校教师科研道德的要求, 不只是一个秉持学术良知、弘扬科学精神的问题, 更有一个协同创新的问题, 秉持学术良知、弘扬科学精神只是科研道德的底线。

(三) 服务大众

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并且是占有社会公共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无疑必须服务于社会。而社会是一个抽象的主体, 服务于社会, 最终的落脚点必须也必然落实于组成该社会的具体的人。在原始的无阶级社会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服务于社会与服务于社会中的人是一致的。但是在当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制并存并将长期并存的时代, 服务于社会与服务于社会中的人并不一定是一致的。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执政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服务社会, 在其价值取向上, 必须是服务大众。将高校教师服务社会的职责的道德要求明确表述为“服务大众”, 不仅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我国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价值导向, 而且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我国高等教育服务社会与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本质区别。

(四) 传承文明

人类社会今天的文明是在历史文明的基础上积累而成的, 未来文明的发展也必然且必须以今天的文明为基础。因而, 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先进科学技术、促进先进文化传承创新的高校教师, 不只是传承文化, 而且应该传承文明。《周易·贲卦·彖辞》说:“刚柔交错, 天文也;文明以止, 人文也。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这就是说, 以“人化”和“化人”为实质的文化, 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协调群体关系、调节自身情感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 是文明的外在形式;作为理解人类历史进步状态的文明, 则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协调群体关系、满足自身需要和发展所达到的程度, 是文化的内在价值[3]。概而言之, 文明是焦点, 文化的最终目的是文明。从这一意义上说, 作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价值观, 在文化传承创新职责方面, 应该表述为传承文明。

三、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意识[das Bewuβtsein]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das bewuβte Sein], 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4]这就意味着, 作为面向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突出问题的社会意识建设, 培育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 必须基于当前高校教师的“现实生活过程”。

与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构建紧密相连的高校教师的“现实生活过程”是什么呢?概而言之, 至少包括这样三个要素:一是社会整体的价值观现状。高校教师应该比一般民众有更高的道德素质, 但是以道德素质为表现形式的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 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在职业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的支撑下孕育的。离开社会整体价值观念的优化而单独要求高校教师有完美的道德素质, 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二是高校教师现实生活状况。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 而是生活决定意识。”[5]高校教师和所有人一样, 首先需要生活, 首先需要吃、喝、住、穿等学习、研究、修养的基本条件。当高校教师的吃、喝、住、穿还得不到保障的时候, 当高校教师需要为了吃、喝、住、穿去拼命的时候, 要求高校教师有完美的道德素质, 是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苛责”。三是高校教师的考评方式。考评不只是对以往工作的考量, 也是对未来发展的导向。当职称评定和工作考评的“专家”都是行政领导的时候, 当职称评定和工作考评变成“关系”的比拼的时候, 当职称评定和工作考评变成论文“数量”的考核的时候, 要求高校教师有完美的道德素质, 只是一种高高在上的空洞的“说教”。

因此, 构建以“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大众、传承文明”为内容的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 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首先, 需要立足当代中国的主导价值观, 直面当前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流行价值观, 优化社会整体的价值导向。社会价值观主导层面, 我们一直坚持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更是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 又进一步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 2009年12月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却显示, 未来10年我国可能面临的10项挑战之一, 就是“主流价值观边缘化危机”[6]。究其根源在于, 一方面,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成熟完善, 另一方面, 资本逻辑又在全球占统治地位, 于是在社会流行价值观层面, 封建的“官本位”思想仍有极大的市场, 同时财富基本上仍“被当作最高的价值而受到赞美和崇敬”[7]。在这一背景下, 构建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 不能只是局限于高校师德建设中的问题本身, 而是需要寻求社会整体价值观的变革与优化。

其次, 正如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中共教育党组2013年5月4日颁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一样, 着力解决高校教师工作和生活中的住房、收入、子女入托入学等实际问题。客观地说, 无论是与居民消费指数相比较, 还是与高校教师的实际付出相比较, 抑或是与同样是基于公共资源的其他群体相比较, 当前高校教师群体特别是其中青年教师群体的地位、待遇都是偏低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建设, 应该正视这一现实, 并基于这一现实探寻解决当前“高校师德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部分, 在“ (五十二) 加强师德建设”前的 (五十一) 中明确提出“提高教师地位, 维护教师权益, 改善教师待遇, 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 在其后又以“ (五十四) 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专条强调。

再次, 改革高校教师的考评方式。述及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通知》特别指出:“有的学风浮躁, 治学不够严谨, 急功近利”;“个别教师甚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 严重损害人民教师的职业声誉”。“学风浮躁”、“学术不端”, 说得直接一点, 就是近年来热烈讨论的“学术腐败”问题。而关于学术腐败的根源, 学术界基本一致的看法有:一是学术成为政治的附属品;二是当前职称评审、课题申请和科研经费、学术成果评奖中的不合理制度。针对当前职称评审中的问题, 《光明日报》2012年8月27日至31日以“论文之殇”“职称评审患了什么病?”“学术人才, 用什么度量?”“祛痼弊、创机制、荐人才”“转变人才观念, 深化职称改革”为题在头版连续做了“透视职称评审制度系列报道”, 9月12日又在第六版完成了“透视职称评审制度系列报道:让职称评定回归学术正道———职称评审三人谈”。结论是, 解决“学风浮躁”“学术不端”问题, 出路在于改革当前高校教师考评方式。

整体而言, 高校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群体, 有着忧国忧民的职业良心。只要职业条件具备, 可以相信, 高校教师群体能够做到“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参考文献

[1][2]冷溶, 汪作玲.邓小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7:167, 201.

[3][4]陈炎.“文明”与“文化”[N].光明日报, 2011-05-30.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525.

[6]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组.未来十年你我面临的挑战——“未来10年十大挑战”调查报告[J].人民论坛, 2009, (24) .

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师;体育生活;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1-1549-03

本课题通过对我国部分高校6000名各个年龄段教师的体育生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旨在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进一步完善广大教师的体育生活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北京、河北、内蒙古、湖南、江苏、山西、新疆、黑龙江、江苏、广州10个省市26所高等院校各个年龄段教师6000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调研依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查阅和检索了国内有关社会学研究和大众体育研究的文献资料180余篇,其中学术著作30余本。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根据研究的目的制定了本课题研究所需的混合式问卷。并将制定的问卷进行了2轮预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为了测定问卷的有效性,进行了重测信度检验。重测信度相关系数r=0.89,P<0.01。信度较高,符合本课题研究的要求。本课题调查的抽样范围共涉及北京、河北、内蒙古、湖南、上海、山西、新疆、黑龙江、江苏、广州8个省市,共发放问卷6 000份,有效问卷为5 530份,有效率为92.2%,其中,女性2 632人,男性2 898人。

1.2.3座谈访问法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多次与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专家进行访谈。和山西省部分高校教师就高校教师业余体育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表现出的各种现象进行座谈调查。

1.2.4实地调查法研究期间,本课题的主要成员利用开会、参加研讨、会友等机会,分别到北京科技大学、苏州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进行了实地调查,获取了一定的感性材料。

1.2.5数理统计将回收的有效问卷用SPSS11.0统计软包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高校教师参加体育健身的动机本课题设计的问卷可供选择的动机有9种:强体健身、减肥健美、丰富生活、娱悦身心、提高运动能力、陪子女运动、体弱多病、增加社会交往、感到运动不足、其他理由。调查统计结果(表1)显示,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依次排序为强体健身(47.9%)、丰富生活、娱悦身心(15.2%)、减肥健美(13.4%)、感到运动不足(9.5%)、提高运动能力(4.9%)、增加社会交往(2.7%)、体弱多病(2.5%)、陪子女运动(2.2%)、其它(1.7%)。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教师从事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和动机表现在“强身健体”,“减肥健美”,“丰富生活、娱悦身心”。而把 “增加社会交往”、“体弱多病”、“陪子女运动”作为主要锻炼动机的人数比例较小(表1)。同时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男、女教师、青年和中老年教师、不同职称的教师对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存在很大差异。以减肥健美为体育锻炼目的者,女子多于男子;以提高运动能力和增加社会交往为体育锻炼目的者,男子多于女子,差异显著;在不同职称的教师之间,以体弱多病、治疗疾病、延缓衰老为体育锻炼目的者,具有高级职称和中老年的教师明显多于中级和初级职称和青年教师;而以感到运动不足为主要锻炼者为中青年教师。

现状表明,将近半数的教师把强身健体、增强体质作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说明他们对体育的功能认识趋同,同时也说明他们对体育的认识水平处于一个最基本的状态,即良好的身体状况和旺盛的精力是保证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15.2%的教师以丰富生活、娱悦身心、消遣娱乐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说明教师希望通过体育来调节精神和释放工作和生活带来的身心压抑;13.4%的教师(其中绝大多数为女性)以减肥健美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说明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她们想通过体育健身活动保持健康的体质和健美的形体;以体弱多病、治疗疾病、延缓衰老为体育锻炼目的者,具有高级职称和中老年的教师所占比例明显多于中级和初级职称和青年教师的结果,很好地说明了中老年教师对健康的渴望。

2.2高校教师对健身活动的认知程度通过调查得出的统计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对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对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如何进行保健等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却非常低。非常了解的比例仅有5.1%,比较了解的比例为22.1%,了解一点的比例高达46.1%,不了解的比例为26.7%。这就说明高校教师对体育锻炼的方法、手段比较缺乏,是制约广大教师进行科学、有效锻炼身体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教师获得体育锻炼知识的途径调查结果显示:获得体育锻炼知识第1途径选择书籍、报刊的比例为53%,第2途径选择电视、网络的比例为42%,其它途径的比例为5%,从学校各种健身讲座中获得的锻炼知识几乎为零。

2.3高校教师参与体育活动在闲暇时间里所占的比重通过表2可以看出,高校教师在闲暇时间里主要参与的活动排序依次是:娱乐活动、阅读活动、体育活动和社交活动。而其中频度排序依次为阅读活动、娱乐活动、体育活动和社交活动。这里阅读活动处于较前的位置,也就是说高校教师还是以阅读书报为主要闲暇时间内的活动,阅读活动虽然较为频繁,但是所占的比重却不如娱乐活动,这主要是因为娱乐活动中有很大一块是处于非正式的休闲娱乐活动。但是从表2也可以看出高校教师的闲暇时间里体育活动所占的比重要大于社交活动,而且在频度排序上也是可以看出高校教师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要高于社交活动,这说明高校教师对体育活动的认同程度较高,而且也热衷于参加体育活动。

2.4高校教师选择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从表3调查数据可看出,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选择在本校的体育场地46.6%,住宅小区22.3%,家庭室内15.4%,公共场所(公园、广场、街道等)12.5%,收费体育场(馆)3.2%。以选择本校区体育场地的教师人数最多,这主要与广大教师所居住的生活环境,以及他们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投入有关。在所调查的26所高校中,大多建有自己的教师家属楼,或居住区距离本校区较近,所以广大教师体育锻炼首选本校的体育场地。而进入收费体育场(馆)的地方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最少,说明高校教师在体育锻炼中的投入还是偏低,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校教师的工资水平还较低,除日常生活工作必需消费金额外,用于身体健康锻炼的必需消费金额较少。从总体看来高校教师在锻炼场地的选择上还处于较为简陋、健身设备器械较少的场地,在健身场地上的消费和投入上还处于较低层次,这与家庭经济状况有一定的关系。

2.5高校教师选择参加体育锻炼项目的特点高校教师在选择体育活动项目时,由于受地域、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运动场地设备的影响,运动项目以简单、不受场地、器材限制的散步、跑步、快走为主,人数比例达25.68%。统计结果显示,选择参加其它体育锻炼项目的排序依次为篮足排 19.24%、羽毛球15.85%、乒乓球11.91%、游泳9. 03%、棋牌类8.38%、体育舞蹈5.37%、体操4.19%、气功太极2.75%、其它1.18%。在第2运动项目选择中,球类项目比例明显升高。在第3、第4运动项目选择中,健身操、跳舞、武术、气功的比例较高。根据年龄、职称、性别选择体育锻炼项目,老年、高职称、女性教师大多选择传统体育项目(如气功、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棋牌、门球、台球等运动负荷较小的体育活动。而中青年则多选择跑步、羽毛球、乒乓球及足、篮、排等球类项目。依据统计结果,广大教师选择网球、游泳等项目的人数比例不是很高,与这些项目对场地条件要求高,收费较高有关(表4)。

2.6高校教师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形式个人单独活动、与朋友、同事及家人一起锻炼是高校教师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形式。调查显示有45.62%的教师采取个人单独活动,反映出他们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自主性很强,注意发展个性;38.34%的教师选择与朋友、同事共同锻炼,表现出在健身的过程中,注重情感的交流和协调人际关系;10.22%的教师是和家人一起活动的,他们把体育看作是家庭集体活动的一种良好机会,维系家庭团结、和睦的纽带,而且在锻炼过程中,精神和身体比较松驰,气氛融洽,容易沟通思想,消除隔阂,弥补裂痕,能够创造出一种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

2.7高校教师用于健身活动的费用投入经济收入对参与体育活动起着保障作用,当经济收入达到一定水准时,人的精神、物质消费意识被唤醒并决定其消费取向。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每月收入在2 000~3 000元比例最大,为63.9%,收入在3 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8.6%。而在2 000元以下的占17.5%。说明高校教师家庭收入水平总体不算很高,这必然会影响体育消费水平。问卷可供选择的每月用于体育锻炼的消费包括:无、50元以下、50~100元、100元以上。统计结果显示,高校教师每月体育消费水平依次排序为:无32.36%、50元以下22.77%、50~100元 32.42%、100元以上12.45%。经费用途依次排序为:购买体育服装、购买体育器材、订阅或购买体育图书、健身消费、观看体育比赛门票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广大教师有了“花钱买健康”的新观念。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还有很大比例的教师体育消费水平不高、不够,甚至零投入。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除了他们对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缺乏较高认识外,还与他们的月收入偏低有关。

2.8影响高校教师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因素问卷可供选择的原因有9种:没有兴趣、缺乏锻炼场所和设施、不懂锻炼作用与方法、家务忙无余暇时间、工作繁重、身心疲劳、无经费、无人组织和指导、惰性大不愿意参加、其它。从表5可以看出,影响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依次排序为:工作繁重、身心疲劳30.23%、家务忙无余暇时间18.93%、缺乏锻炼场所和设施13.52%、不懂锻炼作用与方法10.22%、惰性大不愿意参加10.16%、无经费5.73%、无兴趣5.57%、无人组织和指导4.36%、其它1.28%。工作繁重、身心疲劳、家务忙、无余暇时间是影响高校教师,特别是女教师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最普遍的原因。惰性大不愿意、无兴趣参加体育锻炼的根本原因还是体育健身意识不强,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较为严重。缺乏锻炼场所和设施、不懂锻炼作用与方法、无人组织和指导也是影响高校教师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从中也说明了学校对教师参加健身活动不是太重视,经费投入不足,当然从侧面也反映出学校对学生体育锻炼中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3对策与建议

1) 学校领导应加强对体育健身工作的领导,校工会、各级体育机构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如广播、校园网络、宣传栏、专题讲座等。大力宣传《全民健身计划》和我国群众体育的各项政策、法规,广泛传播体育健身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要充分地利用高等学校体育人才的资源优势,定期开办健身的知识讲座,提高广大教师对体育的作用和功能的认知程度和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促使广大教师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及价值,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了解体育锻炼的原理,掌握体育锻炼的内容和具体方法,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体育真正成为他们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2) 高校教师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主要是自发性的。建议各高校在加强对教师进行健身管理和对体育科学锻炼方法指导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有组织的竞赛活动,根据教师的不同年龄、性别、体质、兴趣特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择广大教师喜闻乐见的,颇具时代性、健身性、民族性、趣味性的项目进行竞赛,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健身欲望与需求。3) 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对高校教师开展健身活动项目的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缺乏锻炼场所和设施、无经费是影响广大教师健身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校要增加经费投入,加大各类活动场馆的建设力度,积极修建方便、实用、小型多样的体育设施,配置各类健身器械、器材,以各种形式向教师开放,进一步改善教师健身活动的硬件设施,吸引更多的教师投入健身场所。4) 对健身活动的低认知程度,缺乏锻炼方法和无人组织与指导是困扰高校教师参加健身活动的又一些重要因素。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培训一批高水平的业余体育骨干,是高等学校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金力.河南省知识分子健身活动组织形式和内容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4(10):15-16.

[2] 乔培基.我国广播电视工作者体育锻炼与休闲活动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6):738-740.

[3] 袁尽州,黄海,刘新民,等.我国西部城市居民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3(5):72-76.

[4] 王崇喜,张慧清,王朋.河南省群众身体健康状况与参与体育锻炼关系的调查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11):39-42.

[5] 曾吉,吴明智.普通高校青年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17-18.

[6] 张勇.我国老年人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J].体育科学,2003(5):77-81.

[7] 张西平,等.西安市教师参与健身运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4):452-454.

[8] 邱 春,翟德平,杨永明.山东省成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10):29-33.

[9] 王雪峰,吕树庭.广州市城区老年人体育生活的现状及未来走向研究[J].体育科学,2004(4):59-61.

[10] 冯守东,王朋.我国知识分子参与体育活动状况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3(5):6-9.

[11] 王 岗.对山西中型城市不同年龄、群体体育锻炼状况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5):19-23.

[12] 张小林.湘西地区群众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现状与需求趋向研究.中国体育科技,2005,41(6):56-60.

暑假培训学校教师心得体会 篇9

我带着激动的心情荣幸的参加了省级班主任培训学习,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对班主任这一名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进一步认识了班主任工作的总要性及其本质。

听了长春师范学院教科院赵院长的《新时期班主任与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杨老师的《中小学班主任规定》、王教授的《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附小王廷波校长的《新时期学校德育问题与对策》、李教授的《小学班主任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及柳教授的《规划纲要的新要求及发展的期望》讲座后,让我对班主任工作又有了更新的认识。

也让我知道学校是传播文化和文明的阵地、是与时代最贴近的场所;教师是文化和文明的传播者、是这个场所的主要份子;而班主任则是学校与教师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班主任日常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那么作为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该注意那些问题及如何来更好的工作呢?

首先、班主任应该具有环保意识——注意与自然的整合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是词人辛弃疾的一句词,大意是说:我看到青山的妩媚多姿,料想青山看到我也应该是如此。由此可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彼此体会得到真正的美。

所以,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工作中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要教育学生保护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肆意破坏自然。

其次、班主任应具有社会责任感——注意与社会的整合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是陆游的一句诗。人们虽然给了教师太多的光环,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教师的地位仍须提高,我们虽然位卑,但我们特殊的身份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如今的社会发展日趋激烈,残酷的国际竞争给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如此的社会需求,我们的教育要结合社会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所以,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工作中要结合我们正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次、班主任应该正确对待自己的教学事业——注意与教育职业的整合1,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2,班主任要追求和谐教育。追求和谐教育,就是要把个体生命的发展主动权还给孩子,关注孩子们个性的发展和张扬,让每一个甜美的梦想飞起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要给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张扬创造良好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老师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用孩子的情感去体验,切实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考虑问题,避免武断地终止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为孩子创造一个自由舒展的平台,给他们心灵的自由、精神的自由、生命的自由,让每一个梦都能放飞。

3,班主任要追求有效的教育教学。进行有效教学必须做到:①清晰授课②多样化教学③注意任务导向④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⑤确保教学成功率。因为只有有效的教育教学的实施,班主任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才能树立起威信。有效教育教学实施的关键是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这样就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也就是:为掌握而学,为提高自身水平而学。另外,有效教育教学的实施还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再其次、班主任应该作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的良好相处是做好班主任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1,要真诚地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爱学生。夏丐尊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要像母亲一样慈爱、在行为规范中要像父亲一样严格、在以行导人中要像兄长一样典范,用宽容、理解、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

2,要严格地要求学生。班主任工作应该具有双性的气质——既像母亲,又像父亲,要慈严相济: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

3,要尊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4,要正确地与学生家长沟通。在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中要真诚相待,主动参与。

最后、班主任应该处理好与自己、与同事的关系——注意与自己、同事的和谐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的事情,往往它们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情,也必然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所以我们要永葆一颗平常心,淡泊地面对各种诱惑的刺激,要懂得知足常乐。

另外,我们还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强化自己生存的体能、强化自己的信心,从不同的方面来提高自身素质。

在与同事的相处中要互信互尊、积极合作、共同发展,还要有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同事的不同意见,要尊重自己的对手,只有这样才能和同事和睦相处,在和谐中共同发展。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不但使我在理论上提高了认识,而且结合各位教授在讲座中的案例也为我在实践中运用理论指明了方向,我相信,在我以后的工作中有了这些理论基础,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再创辉煌。

暑假培训学校教师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二】

八月的天空,骄阳似火,期待已久的暑期培训已悄然进行了两天。

在这两天的学习中,专家们那丰富的案例、精深的理论,让我深深地叹服;而他们在自我专业成长路上所付出的努力和达到的境界,更是深深地感染了我的内心。对于教育我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对于人生我又有了新的起点与目标。

首先,xxx老师的专题讲座犹如雪中送炭,及时地给正在研究自主教育的我指点了迷津。自主教育正是我最近一段时间苦苦思索而不得其果的一个问题,听了x老师的讲座,我茅塞顿开。

他的一靠感情二靠制度三靠文化的自主教育管理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仔细琢磨,认真思考,通过反复摸索,不断实践,研究出更多的有效的可以共享的自主教育管理模式。除此之外,老师所讲的“以人为本,信任学生,依靠学生,激励学生,发展学生”也让我感触颇深,尤其是“信任学生,依靠学生”这两点,很多的时候,我们教师都会自觉不自觉包办了教[此文转贴于育中关乎学生的一些事,对学生的能力和自觉性往往会持怀疑态度,长久以往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被动性,削弱了他们的自信心,而学生的个性也会在这不自主中难以凸显出来。

“充分给学生位置,有位才能有为;充分给学生放权,有权才能做事”,x老师的这一观点和做法给喜欢一手操办班级事务的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其次,xxx老师“诗意栖居做人师”的教育理想深深地打动了我,能把教师这一职业和诗意放在一起,我觉得这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既让我佩服,也让我向往!正如x老师本人诗意的人生追求一样,他的讲座亦是别开生面地诗意盎然。在教育的路上,我明白了原来我们也可以这样幸福。“好的教育靠欣赏,靠唤醒,靠期待。”

“植物总是朝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孩子永远向着赞美的方向发展。”如何看待教育如何对待工作如何看待学生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日日在做却并不在乎实效的问题,我们的心不知何时已变得麻木,我们的身体不知何时已疲惫不堪,“愚者以为幸福在遥远的彼岸,而聪明的人却总能把周遭的事物营造成自己的幸福园地。”

让我做一个教育的智者,去除那些浮躁与不安,赶走那些虚华与不平,在x老师的感染下,爱教育,爱工作,爱家庭,爱生活,爱学生,淡定地享受育人的快乐!

今天的学习让我充实,明天的学习值得期待!仰望星空,名师们身上那种从不停止追求教育理想的精神正在闪烁!俯瞰大地,我们正把初长的根须努力植进贫瘠的土地!在和名师共舞的时刻,让我们一路欢歌!

暑假培训学校教师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三】

短暂的暑期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应试教育已不能适应新形式的发展,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要精心呵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那种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标准,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模式必将被淘汰,素质教育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的教育,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理应得到教师全方位的尊重,学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和信任,才有可能主动进入学习情境中,参与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激发起求知欲,可见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这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第一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马卡连柯认为:“我的基本原则是永远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多地尊重一个人。”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教师要有作风,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不能把教师的话当作命令强加给学生,让学生绝对的服从,反之,教师就会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大家都知道孩子天性顽皮,爱恶作剧,经常做错事是他们的“特权”,但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过去在学校不听话的孩子听话了,有出息了,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对后进生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地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终身受益,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在教育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点滴小事抓起,严格要求,以身示范,培养学生见到老师或长辈要主动问好,行走时注意右行礼让,参加集体活动要穿校服,遵守纪律,按时参加卫生值日,讲究个人卫生,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学生这些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地培养,看似简单,其实需要老师们付出很多的努力和心血,天长日久,日积月累,集腋成裘,一旦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为他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再发展奠定根基,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学会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学会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拓展学科知识,孟子曰:“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教师不能满足已有的知识,在不断学习本学科最新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其它学科知识发展的最新动态,以科学知识不断武装自己,以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触类旁通,而且还应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发展,教师以丰富的知识塑造人格魅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育内容,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通过学习,可以较熟练地制片、积极的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使教学更直接、更生动,对提高教学质量事半功倍;另外,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通过微机备课,发挥集备组集体力量取长补短,使教学资源共享,这不仅节约了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而且使教师之间增进了合作意识,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随着校园网的建立,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将有新的改革和突破,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任务任重道远。

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新世纪,学生无论在思想还是在学习上,有许多过去我们曾未遇到的新问题,我们切不可“一把掌了之”或“罚写几十遍了之”,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损害了教师形象,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吸取教训,要把良好的动机和有效的结果紧密地结合起来,“育人要先育心”只有心与心的交流和融合,才能真正把教育做到人的心坎上,教育才会有成绩的回报。当然,教师拥有一个健康地心理将有积极地指导作用,它可以使教师在社会、工作和生活等压力下,学会调控、宣泄和转移不良的情绪,老师们在平日可以多看一些名人传记,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文体活动,保持积极乐观的思想和较轻松的心理状态,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爱岗敬业

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二、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三、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暑假培训学校教师心得体会精选模板【四】

今年暑假我很荣幸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培训活动,感觉真是受益匪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对我们的教学和认识都有很大的提高。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

在通过这次骨干教师的培训,我才发现自己的认识不系统、不全面。让我认识到了只有努力,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做好一名教师。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而且语文教师还要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去感受,去创造美。

一、教师要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专家们的讲座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那么在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使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加强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认识,净化灵魂。

培训其实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次的培训,走进教学大师们的心灵世界,感叹于他们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丰富的教育经验……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不仅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更懂得只要我们教师是一个幸福并快乐着工作的人,才会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并快乐,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幸福并快乐的人。

三、加深反思,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了反思的作用,知道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一定离不开反思。反思让我认识了自身在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反思也让我认识到了怎样才能做好一名教师。好的语文教师是一座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我们要设计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从而让学得到学习的快乐,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

暑假培训学校教师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五】

在这次班主任培训中,全国十佳小学班主任于伟利老师以‘三心三化’教育观为主旨,用自己平实又不失生动幽默的语言,为在座的各位老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讲座中,于伟利老师强调:班级管理要用心,班级管理要有爱心,班级管理要细心等等。我知道,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实行素质教育,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完整人格,这是班主任肩上责无旁贷的重任。通过我这几年做班主任的观察、实践,经验的积累,再结合于老师的讲座,我觉得班主任需要“五心”,包括:爱心,细心,操心,耐心,以及热心。我认为每一个班主任都应该从这“五心”做起。

第一,班主任需要“爱心”。

要有爱心,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突出一个“爱”字。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书工作,热爱自己从教的学校,热爱班主任这个岗位,热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只要有一颗爱心,才会有爱的奉献,才能干好自己所爱的事业和工作。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班主任就不能管理好一个班级。学生们的心灵需要爱心去守望。班主任的管理要有一定特色,不一味严板;班主任需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困难,并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样学生才会打从心里认可。班主任要关心、爱护、帮助学生;要把心理学用于实践,用爱心打动学生;要正确引导学生,使其体会到别人的爱,更学会去爱父母、爱家人、爱同学、爱老师等等。

第二,班主任需要“细心”。

要细心,做好班主任工作不但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家庭、身体状况,更要求班主任注意每一个学生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与他们心心相印、肝胆相照,在感情领域里产生共鸣,甚至于学生的喜怒哀乐班主任都要了如指掌。对性格内向,情绪低落,又犯了非原则性错误的学生,班主任要本着正面疏导的原则,更多的进行个别谈话;对脾气暴躁、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要心平气和,循循善诱,推心置腹,防止出现抵触情绪和“顶牛”局面。

第二,班主任需要“操心”。

班主任的工作是繁琐的,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融入多种元素、自身特色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达到更好的教育成果。班主任需要有诚信、说话算数、处事公正、赏罚分明、张弛有度,培养能干的、得力的、有战斗力的班干部;广见博识,能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语言幽默、真心付出。

第三,班主任需要“耐心”。

耐心,是教育永恒的希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制力。牢记给学生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教育学生循序渐进,不急于一时。在与学生谈话,有计划、有准备、有针对性。谈话是了解学生心声的手段,不是个人交流或训话。发火也不等于尊严,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只会让学生“敬而远之”。从过去灌输型、顺应型教育模式,转变为指导型、选择型的新模式。

第四,班主任需要“热心”。

热心,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重要因素,有利于教师更进一步了解学生。面带微笑、注意推销自己、讲求艺术化是与家长交流时的关键。因人而异,面对不同性格家长,采取不同交流方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热心”是我们每一个班主任所必须的。我们冯楼小学是所农村小学,学校学生全部来自周边农村,针对这种实际,我就牢固树立了为他们知识改变命运服务!为他们今后能有个好前途、好出路服务!为最大可能实现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愿望服务!这些都是我和学生家长“热心”沟通的基础上了解到,并且一直做下去的。

班主任既是学生的授业解惑者,又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者学校的工作.那么,如果我们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都能做到以上“五心”,那么可称谓一名名副其实的班主任。

上一篇:高校师德建设探讨下一篇:我爱家乡的人民公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