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专业传统戏曲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创造了无数辉煌的艺术成就,其中吸取和舞蹈更是引人注目。戏曲中的舞蹈是继承前代的传统舞蹈,并吸取其精华发展了戏曲舞蹈开拓了中国新的传统舞种。戏曲舞蹈的继承,首先从时间上,传统舞蹈早于戏曲舞蹈,再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戏曲舞蹈吸收其精华显示了它们之间的传承与融合的关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舞蹈专业传统戏曲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舞蹈专业传统戏曲论文 篇1:

利用改编传统戏曲剧目促进舞蹈专业武功技巧课教学水平的提高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舞蹈教学也相继进行了多次改革,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手段的创新等都将舞蹈教学推向了发展的高潮。根据“因材施教、有效教学”的教学宗旨,在舞蹈武功技巧课的教学方面利用改变传统戏曲剧目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其教学水平。

【关键词】传统戏曲 舞蹈教学 武功技巧

前言:通过传统戏曲剧目的学习,教师通过将传统戏曲中的武功技巧改编至舞蹈专业武功技巧课程中进行教学,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对舞蹈艺术的表现及审美观,使其成为了十分有效的舞蹈教学方案。

一、利用改变传统戏曲剧目教学方法促进舞蹈专业武功技巧课教学的作用

我国戏曲艺术中包含了多种学科,音乐、舞蹈、文学、歌唱等都在戏曲剧目中有所体现,从而形成不同派别、不同种类的戏曲。不少戏曲中包含了大量的舞蹈元素,这也是我国古代舞蹈艺术的一种延续。而现代舞蹈专业课中有一种技巧性教学,即武功技巧,属于舞蹈技巧中的一种,不少学者提出可以利用改变传统戏曲剧目教学方法来促进舞蹈专业武功技巧课的教学成果。而利用改变传统戏曲剧目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舞蹈教学水平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1)传统戏曲剧目中饱含了武功技巧,对戏曲剧目中的武功技巧加以舞蹈式的改编,不仅能够体现出舞蹈专业的技艺性,还是对武功技巧的一种探索。(2)改变传统戏曲剧目的武功技巧应用到舞蹈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对传统戏曲的了解、对舞蹈的深入掌握。例如京剧《盗仙草》中包含了人物角色的武打动作、舞蹈身韵等,将戏曲剧目中的武功技巧改编,加入舞蹈的元素,使舞蹈教学增添新的内容,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的需求,从而能够达到提高舞蹈中武功技巧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利用改变传统戏曲剧目教学方法提高舞蹈专业武功技巧课教学水平的方式

1.理论课程的改进设置

由于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舞蹈专业中的武功技巧课程进行了改革。从教材方面来看,更加注重了学生的人文教育和因材施教的特点,并且提高了教师的舞蹈理论基础,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案编制与优化方面也进行不小的改变,主要可以根据舞蹈专业的学生能力和身体素质等特点为基础,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方式,教材设置中针对理论讲解方面更是增加了实践教学,以多元化舞蹈人才培养目标做到舞蹈学生对舞蹈基础的合理、完整、充分的学习。

2.舞蹈身韵课程的改进设置

身韵课程的改进主要在于身体运用技巧和韵律的掌握能力,身体运动技巧属于舞者的外在表现,韵律的掌握能力在于舞者的艺术内涵,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够真正的体现出舞蹈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征。在身韵课程的改进中,将与身韵有关的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等动作元素贯穿到身韵课中,并且强调呼吸在舞蹈中的要求与作用,在节奏的教学方面,要求贯穿手、眼、身、法、步的体现[1]。

在课程改进设置中,可以从“跑圆场”开始训练,训练初期注重身体的运用技巧及韵律的整我,要求“手”、“眼”、“身”、“脚”的变化以及“节奏”、“气息”、“神韵”等方面的能力表现,每次上课跑圆场可以设定为20~25分钟,期间组织学生变换队形和位置,同时不断变化学生的“呼吸”与“节奏”。通过这样的训练,便能够提高身体运动技巧性与韵律的掌握能力。

3.武功技巧课程的改进设置

在舞蹈武功技巧课程的改进方面,可以针对学生的身体关节、韧带的柔软度、幅度等方面进行训练,特别是对腰、髋、腿的柔韧性需要特别训练。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

(1)下肢要求有大的幅度运动,要求学生达到前、旁、后腿的180°,训练的方法可以设定为压、劈、搬、踢、悠、撩等。通常在身体柔韧度方面可以通过舞蹈中常用的“翻滚调压”四种方式来练习。

(2)要求学生力量练习,做到舞蹈动作要轻、飘、柔,在运动过程中紧密结合,发力集中,快、稳,讲究发力的“内劲”,也就是训练舞蹈的“爆发力”。同时要做好身体素质与控制能力的训练,为力量的练习打好基础[2]。

(3)武功技巧的要求,戏曲中武功技巧可以说是舞蹈动作的一种延伸,这种技巧与舞蹈动作十分相似,常见的武功技巧有“探海翻身”、“蹁腿翻身”等,对此方面的训练一定要求学生有舞蹈功底,然后在做大幅度慢翻身训练,保证武功技巧体现出圆润、充实、力量的表现。

三、教学结果检验

经课改以后,舞蹈教学中融入了新鲜元素,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加的科学、合理,对新课改后的教学成果的检验,有以下两方面:

1.因材施教

对于舞蹈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课堂中能够很容易的完成学习目标,然后采取拔尖教学法,对基础好的学生的主要培养方向是自主学习;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将学生的“层次”拉近,主要针对中差学生进行教学内容和项目的调整,保证了教学的效率[3]。

2.技巧锻炼

利用改变传统戏曲剧目教学方法来促进舞蹈专业武功技巧课教学水平的提高,从教学初期,便能够规范和建立出合理的教学体系,利用改变后的教材与教学方式,合理的融合武功技巧,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做到简单易懂、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建立一套合理、科学、全面的教学体系,保证了学生舞蹈技巧的学习效率。

结论:综上所述,《利用改变传统戏曲剧目教学方法促进舞蹈专业武功技巧课教学水平的提高》的实施,为舞蹈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推动力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多的将学生的需求放在主位,然后根据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在舞蹈专业武功技巧课程中实施“身韵”教学,将课程内容分层、分级的制定,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学生的技巧掌握。所以,利用改变传统戏曲剧目教学方法来促进舞蹈专业武功技巧课教学水平,能够有效保证学生的舞蹈技巧掌握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晶.舞蹈专业钢琴集体课的现状与有效教学模式的思考——以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专业为例[J].四川戏剧,2014,02(05):171-173.

[2]柳文杰.舞蹈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4,03(05):198-202.

作者:许维刚

舞蹈专业传统戏曲论文 篇2:

浅谈戏曲舞蹈对传统舞蹈的继承与发展

摘 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创造了无数辉煌的艺术成就,其中吸取和舞蹈更是引人注目。戏曲中的舞蹈是继承前代的传统舞蹈,并吸取其精华发展了戏曲舞蹈开拓了中国新的传统舞种。戏曲舞蹈的继承,首先从时间上,传统舞蹈早于戏曲舞蹈,再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戏曲舞蹈吸收其精华显示了它们之间的传承与融合的关系。例如袖舞,戏曲舞蹈中有丰富多变的袖舞动作,不但形象优美,而且能鲜明的表达各种人物不同的感情。早在周代就有“以袖舞为容”的〈人舞〉;汉代画像中又有挥动长袖漂然而舞的舞者形象,浏阳汉墓出土的汉带舞俑,扬袖而舞的形象和盛行于南朝及隋唐各代的〈白伫舞〉就是以舞袖为主的。戏曲艺术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它几乎把中国传统的艺术的主要部分都包含了进去,因此研究戏曲舞蹈对传统舞蹈的继承与发展显得很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传统戏曲的兴起、戏曲舞蹈都继承了传统舞蹈的那些部分,并研究了吸取舞蹈在继承传统舞蹈的基础上对传统舞蹈有哪些发展。

关键词:戏曲舞蹈;传统舞蹈; 继承; 发展

一、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起

戏曲是“戏中之曲”,是在戏中演唱唱词,用以与“散曲”有所区隔,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起源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逐渐形成比较完整戏曲艺术体系。戏曲成为中国传统具有各种舞台元素的戏剧形式,以代言体方式呈现表演艺术。戏曲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不同于西方歌剧、舞剧、话剧。从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的京剧、豫剧、越剧,被官方和戏迷友人们誉为中国戏曲三鼎甲。

中国古代的舞蹈艺术的辉煌在唐代达到最大高度,自此古代舞蹈开始逐渐衰弱,此时正好是中国的戏曲从形成到成熟的发展阶段。元明清时期,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极端激化,传统舞蹈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于是人们开始寻找新的表达方式,自此中国戏曲兴起。戏曲表演作为封建制度的产物,主要是通过剧本的方式表达了封建社会的现状、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在封建后期发展和繁荣起来的戏曲表演是在继承和融合多种前代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古代的武术、说唱、音乐舞蹈、诗词等为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素材。自此舞蹈逐渐融入到戏曲之中,成为戏曲表演组成的一部分。

二、戏曲舞蹈对传统舞蹈的继承

戏曲舞蹈继承了传统舞蹈的很多优秀的地方,更加完善了戏曲表演。戏曲舞蹈队传统舞蹈的继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戏曲舞蹈保留了古代舞蹈的传统并且吸取了民间舞蹈的有益部分。

戏曲艺术中的舞蹈大量的继承了古代舞蹈中的精华部分,例如袖舞,戏曲舞蹈中有丰富多变的袖舞动作,不但形象优美,而且能鲜明的表达各种人物不同的感情。早在周代就有“以袖舞为容”的〈人舞〉;汉代画像中又有挥动长袖漂然而舞的舞者形象,浏阳汉墓出土的汉带舞俑,扬袖而舞的形象和盛行于南朝及隋唐各代的〈白伫舞〉就是以舞袖为主的。戏曲演员所使用的长袖不仅使得舞姿优美,更重要的是在人物刻画上起到了重大作用。

戲曲舞蹈不仅吸收了古代舞蹈中的精华部分,它也吸收了民间舞蹈中的有益成分。戏曲舞蹈中吸收了很多民间舞蹈的因素,将民间舞蹈与古代舞蹈进行融合,形成了自己的戏曲舞蹈。

2、继承了传统舞蹈的形态特色。

在古大,中国的传统舞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戏曲舞蹈正是继承了传统舞蹈的诸多形态。戏曲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它分为末:男角。元杂剧中的正末是剧中的男性主角;旦:扮演女性人物。正旦(剧中女主角)、小旦、搽旦;净:俗称“花脸”“花面”,大都扮演性格或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人物。如《窦娥冤》中的公人(官府差役)即属净;丑:又称“三花脸”或“小花脸”多扮演性格诙谐的人物,有文丑和武丑之分;外:元杂剧中有外末、外旦、外净等,是末、旦、净等行当的次要角色。监斩官——外末;杂:又称“杂当”。扮演老妇人的角色名。如:蔡婆婆。(原创)等几种表现形式,但无论某种表现形式都体现了中国传统舞蹈的舞蹈形态特色,因为戏曲舞蹈是从传统舞蹈那里衍生过来的,它拥有着传统舞蹈的优雅和婉约等形态上的特点。

3、继承了传统舞蹈对动物形态的模拟。

戏曲舞蹈中不仅继承了传统舞蹈的形态特色,还继承了传统舞蹈对动物的形态模拟。如傣族的孔雀舞等形式极大的丰富了传统舞蹈的内容,使得舞蹈更加能够活灵活现的表现出人物情感,戏曲舞蹈也继承了这一点。如在戏曲中的猴子的动作等,在继承了传统舞蹈对动物形态模拟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了更加深刻的刻画,使得戏曲中的人物角色更加生动立体。

4、继承了传统舞蹈中的道具。

戏曲舞蹈不仅继承了传统舞蹈的表现形式,更是对其道具也进行了继承。在传统舞蹈中很多的表现形式都采取了运用道具来表现其人物的特质,如在姿态优雅的古代舞蹈中经常使用扇子作为道具,更加体现古代女子的轻柔之美。戏曲舞蹈也继承了这一特色,如贵妃醉酒中扇舞也是离不开扇子的。

从戏曲舞蹈对传统舞蹈的继承上可以看出,戏曲舞蹈可以说是传统舞蹈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传统舞蹈发展的一大重要分支。

三、戏曲舞蹈对传统舞蹈的发展

戏曲舞蹈不仅继承了传统舞蹈的精华部分,更是在继承的基本上对传统舞蹈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对传统舞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对传统舞蹈的发展。

对传统舞蹈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大大的拓展了传统舞蹈的表演空间。主要表现在:

1)增强了其叙事功能。传统的舞蹈更多的体现在抒情方面,戏曲舞蹈中故事的表演和发展增强了传统舞蹈中故事情节的突出地方。

2)增多了生活化的舞蹈动作。在戏曲舞蹈中增加了很多生活化的舞蹈动作,如登山、推车等动作。

3)增多了其表演方式。戏曲舞蹈不仅吸收了传统舞蹈的精华,也吸收了很多中华传统文化并将它们进行融合,如古代武术等,在戏曲表演中将古代武术和传统舞蹈相结合产生了武术舞蹈。

2、对传统舞蹈的影响。

戏曲舞蹈在借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对传统舞蹈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对传统舞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戏曲舞蹈对传统舞蹈进行了“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拓展,对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舞蹈的发展发挥了最要的作用。传统舞蹈为戏曲舞蹈提供了一种基本的舞蹈形式,戏曲舞蹈为传统舞蹈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方式,两者相辅相成,戏曲舞蹈在不断的发展演进过程中极大的丰富了传统舞蹈的表现形式,在继承传统舞蹈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娇璐;探究中国戏曲艺术对中国舞蹈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董超;浅谈戏曲元素在舞蹈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09年33期

3、刘娅;浅谈古典舞蹈与戏曲舞蹈的联系[J];湘潮(下半月);2011年05期

4、许锐;传承与变异互动与创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作者简介:李浩,长江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舞蹈专业11101班,学号:201108479

作者:李浩

舞蹈专业传统戏曲论文 篇3:

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的关系

[摘要]中国古典舞是我国现代舞蹈的重要分支,而戏曲舞蹈则是一种极具民族性和典范性的传统舞蹈艺术。本文先分别定义了中国古典舞和戏曲舞蹈,然后重点论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戏曲舞蹈;关系

当代所称的“中国古典舞”是指在继承传统舞蹈优秀元素的基础上,彰显古典文化内涵,体现中华民族气质的舞蹈。而戏曲舞蹈作为这类传统舞蹈中的重要一支,为中国古典舞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

(一)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现代舞蹈艺术的一个独立派别,这个概念最先是由戏曲舞蹈家欧阳予倩先生在1950年提出。它不是对古代舞蹈的恢复,而是经过历代专业舞者的整理、提炼、加工、创造和长时间的艺术实践,流传下来的具有典范性、民族性和中国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

(二)戏曲舞蹈

说到戏曲舞蹈的起源[1],我国著名戏曲史学家周贻白先生认为,戏曲是从“优”扮成人演故事的时候开始,然后与说、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综合发展的产物。戏曲舞蹈则是在中国古典舞蹈的基础之上,根据剧情和人物的需要,发展形成的 。它保留了中国古代舞蹈的精髓,对今天舞蹈艺术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的关系

1950年,戏曲舞蹈家欧阳予倩首次提出“中国古典舞”的概念,得到舞蹈界的广泛认可并且流传开来。而也正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国内舞蹈界出现了一阵大规模继承和发扬戏曲舞蹈的风潮。时间上的巨大巧合性,在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天然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关系既包含两者的联系,又有其差别。

(一)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的联系

戏曲舞蹈作为一种奠基石,为中国古典舞的创建和发展输送了大量的艺术养分。而在与其相伴相生的过程中,它也从中国古典舞之上吸取了诸多精华。从舞蹈元素的相互渗透就能清晰地解释两者之间的联系。

1.戏曲舞蹈元素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运用

(1)身段和技法

身段,即舞蹈的姿态,也是指更加美化、更为精细的舞蹈技巧。“身段”是中国古典舞的精华,它要求手势、眼神和身法的巧妙配合,因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欣赏价值。而身段的主要素材来源于戏曲舞蹈,是在戏曲舞蹈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提炼、加工和舞蹈化的产物。淡化戏曲的规范,而依照舞蹈的特性进行适应性的转变,“身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露面无疑是戏曲舞蹈元素向外延伸的重大尝试;与此同时,戏曲舞蹈在技法和技巧——中国古典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方面,也具有很强的参考性。

(2)剑和水袖

戏曲舞蹈中有众多道具。中国古典舞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则选取了剑和水袖这两种“一武一文、一刚一柔”的道具[2]。剑的身法性很强,具有攻防意识和进击的本色,自然就形成了刚柔缓急的节奏感和灵活多变、进退起伏的身法;而水袖则与之相反,它的用力采用巧妙的“反衬劲”,这种逆向劲势,能给人一种人体动作千变万化的视觉冲击,达到出其不意的独特效果。

2.中国古典舞元素在戏曲舞蹈中的运用

戏曲舞蹈是一种建立在情景规定之中的程式化的舞蹈,讲求意境美和韵律美,舞蹈在戏曲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而中国古典舞能为戏曲舞蹈贡献的丰富传统舞蹈元素,因而大大增添了戏曲舞蹈的魅力。

中国古典舞从戏曲舞蹈中吸取了众多元素,有身段技法,还有剑和水袖。而戏曲舞蹈也从中国古典舞中吸收了许多精华,使舞蹈在戏曲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的差别

虽然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之间有着深厚渊源,但中国古典舞作为一种独立的舞蹈艺术,与戏曲舞蹈之间并不能画上一个等号。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抒情性与叙事性的差异

中国古典舞主要以抒情为主,通过细腻柔和的舞姿反映舞蹈者的心境变化,这种情感性的诉求往往难以捕捉;而戏曲舞蹈和其他的戏剧样式一样,其内容多在于叙事,有纷繁的故事情节和复杂的人物性格。较前者而言,这种舞蹈形式更加外显,也更易于理解。

2.虚拟性和比拟性的差异

中国古典舞多以动作的虚拟性为主。它的动作语言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动作,是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集中展现,这种动作并不是完全生活化的,而是在其中添加了感性元素,是对生活动作的概括和提炼;而戏曲舞蹈则以动作的比拟性为主。所谓比拟,即大量使用叙事的舞蹈动作来表达作品,是对生活化动作的还原和再现。如:在戏曲舞蹈中,吃饭、穿衣、睡觉、走路等等,都几乎与现实生活的动作极为相似。虚拟性的表达方式为中国古典舞蒙上了一层艺术的面纱,而比拟性的表达则让戏曲舞蹈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显得更接地气。

3.动作上“线”与“点”的差别

中国古典舞动作与戏曲舞蹈的动作有一种“线”与“点”的关系。在中国古典舞中,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并不是匀速的,而是在一种“慢而不断、快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有规律的节奏中进行。这种流动过程中行云流水、藕断丝连的独特韵律,就是强调中国古典舞动作中“线”的使用;而在戏曲舞蹈中则主要强调“点”的使用,一段舞蹈语句完成之后的有特色的造型称之为“点”。中国古典舞追求整个过程的优美与流畅,相比之下,戏曲舞蹈则显然更加注重每一个动作的到位与精准。

作为一种重要的舞蹈艺术形式,戏曲舞蹈在中国古典舞的创建和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指导性角色。戏曲舞蹈元素如身段和技法,剑和水袖等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运用,为其注入崭新的活力。但与此同时,中国古典舞作为一种独立的舞蹈艺术,必然有别于戏曲舞蹈。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抒情性与叙事性的差异、虚拟性和比拟性的差异、动作中“线”与“点”的差异三个方面。

三、中国古典舞在戏曲舞蹈基础上的创新

戏曲舞蹈作为中国传统的舞蹈艺术,对中国古典舞有很强的启示作用。但古典舞并非对传统舞蹈的恢复,而是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再创造。今天的中国古典舞,应该是在“时代性”的语境之下谋求发展。其作品创作与表演除了一味吸收继承,还要力求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这就要求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创新。

首先,中国古典舞将舞蹈演员从戏曲舞蹈繁重的服装道具中解放出来。摆脱了外部的束缚,让他们有了更大的运动空间和更加开放的表演形式,比如动作幅度加大,舞姿也尽可以追求优美挺拔,这种创新无疑更能体现一名舞者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除此之外,当代的中国古典舞更加追求舞蹈化。这主要表现在“去”、“留”、“借”[3]三个方面。如前所述,戏曲舞蹈重视叙事,而这明显背离了舞蹈受众的要求。所以“去”即指对于其中戏剧性动作语言的去除;而“留”是对戏曲舞蹈中优秀的民族性、典范性的舞蹈元素的保留;“借”则是指对于武术、民间舞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借鉴和吸收。

结语

中国古典舞从戏曲舞蹈中发展而来。不可否认,戏曲舞蹈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秀舞蹈元素为中国古典舞带来巨大的生机,但与此同时,它自身也带有某种局限性。因而只有在取其精华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中国古典舞才能在“时代性”的语境下绽放出全新的生命力。

[参 考 文 献]

[1]董江河.戏曲舞蹈在中国古典舞发展中的价值分析[J].学术探讨,2011(05).

[2]姬常虹.浅谈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之间的相互关系[J].科技信息,2010(11).

[3]龚倩.论中国“古典舞”对戏曲舞蹈的继承与背离[J].舞蹈基础理论研究,2015(10).

(责任编辑:刘申五)

作者:范琳琳

上一篇:新生开学演讲稿范文下一篇:英语课前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