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变革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革新的浪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MOOC学习平台相继推出,大数据技术也在各行业广泛应用,这些都对传统的概率统计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R统计软件辅助下的实践教学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这三个方面提出了概率统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统计教学变革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统计教学变革论文 篇1:

大数据时代统计学教学行动变革的思考

摘 要:基于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学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文章针对大数据时代统计学课程创新创业教学行动变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教学行动变革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大统计学;教学行动变革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学显得日益重要。追溯到2011年,统计学科已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置为一级学科[1], 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如今的统计学现处于大数据时代的风口浪尖,依然是关于数据科学的重要学科。统计学在各大院校的发展如火如荼,如何使统计学教学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如何培养符合大数据时代要求的人才?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实施统计学创新创业教学行动变革?这是统计学教育一线的同仁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大数据与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一词最早始于1980年在《第三次浪潮》中由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夫· 托夫勒提出,2008年9月“Big Data: Science in the Petabyte Era” 在《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这是“大数据”这个词开始被广泛传播的开端。2011年6月,IDC研究报告《从混沌中提取价值》提出的三个基本论断奠定了大数据的理论基础。几乎与此同时,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了《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领域》研究报告,这是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标志。

从目前来看,我国大数据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起步较晚,学术界、企业界及政府部门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北京大学教授耿直称狭义大数据是指一个大样本和高维变量的数据集合;广义是指涵盖多学科领域,是一种多源、混合的数据集合[2]。厦门大学教授朱建平等从统计学观点出发,认为大数据指那些超过传统数据系统处理能力、超越经典统计思想研究范围、不借用网络无法用主流软件工具及技术进行单机分析的复杂数据的集合[3]。所谓大数据时代指涵盖多学科领域的巨量数据资源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网络工具实现数据存储、价值提炼、智能处理和反馈的信息时代。

二、大数据对统计学发展的影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到, 统计学工作者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如何深度开发和利用海量数据信息。一方面大数据的兴起对统计学的固有范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要求统计学能够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因为传统统计学力不能及,这是统计学在大数据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另一方面,大数据促生了统计学新的生命力,要求统计学既要在理论上又要在方法上必须做出创新,这是大数据时代为统计学提供的机遇。并且,大数据将促使传统统计学对研究具体问题的方式、方法发生相应改变,不仅改变其统计研究的工作流程,而且改变统计学研究具体科学的深度和广度。但是,大数据并没有改变其作为“数据”的本质,因此大数据也不会改变统计学的性质,即统计学依然是处理数据的有效工具。从而,就统计学层面而言,大数据带来的既有挑战又有机遇,同时也必将壮大统计学的生命力[3]。例如北京大学陈松蹊教授指出,大数据的出现将对统计学的随机抽样、因果分析和数据维度等方面在研究方法和计算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但无疑也带来了许多机遇,诸如数据分析技术的开发、隐含关系与规律的发现,以及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官方统计的精准度和可信度等。由此不难发现与大数据时代相匹配的是统计学应该是“大统计学”,即利用大数据信息进行统计推断的艺术和科学。

三、大数据对统计学教学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我国高校统计学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尤其是新时代相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而言, 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之处,主要体现在统计手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师资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适应性。

(一)统计手段不适应时代需要

传统抽样调查手段所获得的数据,一般是通过官方的各种数据库获取并用于科学研究,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果继续采取类似抽样调查方式不仅难以为继,而且如果没有更加简洁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统计分析,抽样调查的优势就荡然无存,可能还会有不少的麻烦。类似传统统计手段滞后问题不一而足,这说明亟需建立与大数据时代相适应的统计手段,以便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统计分析工作。但是推进新时代的统计手段更新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多学科大融合,其中包括计算机、数学、经济学、信息学、管理学等学科高度交叉、协作。譬如数据的获取,不再拘泥于传统统计手段,可大力采用如“爬虫”等新统计手段。又如实现数据的采集汇聚,开放数据库是最直接的一种方式等。唯有如此,才能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

(二)统计学课程设置不适应新时代的社会需求

大数据时代以数据信息为核心,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奢望从大数据中汲取动力,这无疑对统计数据分析产生了大量的需求。而纵观我国现设有三个统计类本科专业,不管是统计学、应用统计学还是经济统計学,无论其统计理论还是统计方法都无法适应新时代需求,这正是统计学的困境所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统计学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这显然与大数据时代所呼吁的“大统计学”相脱节;另一方面,部分课程设置也有缺陷,例如某些统计课程尽管设置了上机操作的实践环节,但由于数据的局限性等原因,导致案例陈旧,与时代脱节的情况屡见不鲜,这致使学生利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的能力并没有明显的提高,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而这正是其日后工作岗位必备的基本素质。试想,如果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容易出现交叉或重复, 那么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培养方案所设定的总体学习目标必然不易完全对接。因此,高校在统计类专业与课程设置方面需要顺应时代需要,力求体现学科应用型的特点,有机整合,如开设统计类课程群,实现无缝对接。

(三)现有统计学教学模式与时代发展不合拍

由于大数据的海量性、动态性等特点,导致大数据时代统计分析工作量也相对放大,往往需要团队分工协作才能更好地完成,而在平常统计教学中,由于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居多, 可以说,学生基本都是个人案例完成,试问这种教学模式还能培养学生在大数据搜集、处理、分析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吗?而这种精神正是学生将来工作应该具备的。由于统计学实用性很强, 因此我们更应结合学科与学生学习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类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兴趣及其思维能力和实战能力。例如在课程教学中尝试以“实际案例-统计建模-思维训练-开拓创新”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行动变革,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和应用思路,又锻炼了学生的统计应用能力,何乐而不为?

(四)整合教学内容,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根据学科演进历史,不难看出,在大数据时代,统计学需要依据大数据的特征,以服务和满足各领域需求为标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数据分析方法与理论。但现实中令人遗憾的是如今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并没有紧跟时代脚步,多数教学内容还停留在侧重统计理论与统计方法的传授,而很少涉及大数据时代统计思想或统计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有关大数据、创新创业的教学内容少之又少。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现实是由于受课时所困,统计学教学主流模式依然是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即使实践如统计调查等,学生并没有真正融入社会的实践中,受制于国情、体制等原因,导致无论是实训条件,还是实训项目,学生并没有真正走出学校,更谈不上与当地政府、统计部门、市场调研公司或咨询公司以及企业建立协作或参与机制,致使学习内容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这无疑使当前统计类本科专业备受诟病、饱受争议之处。因此,这就要求开设统计类专业的高校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需要顺势而为,实现教学内容不断调整与更新,紧跟时代脚步,着重体现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有用性与创新性。结合学科的特点,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重视数据的收集工作,培养学生数据思维思想

统计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数据的收集。目前从我国统计教育的现状看,每当处理统计数据时,来自实际问题的原始数据,即“一手数据”,大多数学生是很难接触到的,而更多的只能是采用“二手数据”进行统计建模。这种收集数据的方式无疑扼杀了学生的数据统计思维,当遇到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时可能束手无策。所以,重视数据的收集工作,特别是重视“一手数据”的收集是培养学生数据思维的重中之重,因为“唯有源头活水来”。

2. 使用专业统计软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每当提及统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自然离不开统计软件的使用。学生能否熟练驾驭统计软件,不能忽视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学生的计算机技术也要达到相应水平。所以上机操作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选择,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角度看,推荐使用“R”或“SAS”等统计专业软件,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3.开设统计模型课程,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统计模型是进行数据分析的主要工具。目前许多高校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普遍都是基于结构化的小量数据展开,关于非结构化大数据的教学内容大部分缺失。因此,在课时一定条件下,教师应对原有课程进行调整,整合;适度加入与大数据相关的统计模型,注重培养学生对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在教学层面,应弱化模型的数学推导,注重模型的思想与应用,如果能善于利用经典案例引导、使统计模型寓教于乐,经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学生对数据处理的热情及其思维能力和实战能力日益增长,将会为期不远。在此基础上,很有必要打破传统的相对固化的授课模式,采用具有时代感的新鲜问题-统计模型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乐哉而乐奕,其乐无穷!

(五)加强统计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现有师资条件下,由于大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传统的统计知识颇多,尽管其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屡有建树。但涉及到有关大数据的清洗、降维、处理、可视化;云计算、云平台、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的Hadoop、Spark、MapReduce等有关大数据的挖掘理论与技能方面,则出现短板。因此,力求在短期内培养一批在大数据处理方面有所专长的教师团队,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同时强化教师队伍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保持他们对新事物、新方法的敏锐嗅觉,也是大势所趋。

四、大数据时代统计学创新创业教学行动变革的思考

我国高校关于统计學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尤其在理念探讨、模式建构、课程设置、实践载体和运行机制等方面都有了显著进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构建新时代背景下“大统计学”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至今在大数据的处理方面还存在很多挑战与问题,面对开放的大数据系统,统计思维和分析方法正在经历创新与变革[4]。传统的统计理论体系诞生于工业经济时代,并深深打上了时代烙印。而大数据时代,许多传统统计理论依然大有用武之地,并且传统统计分析方法中所蕴涵的宝贵的统计思维模式和统计视野也是我们解决大数据问题的智库。因此,对于传统统计分析方法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其在大数据时代也有广阔的舞台。例如当数据经过预处理之后,把大数据输出转化成传统数据模式后,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就可以闪亮登场,大显神威。因此,大数据时代,对传统统计学并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革新、发扬和壮大。伴随时代发展,原本分属经济管理统计和数理统计的这两门学科正逐渐融合,“大统计学”的观念也正深入人心。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统计实践层面的“大统计学”的发展状况。由于大数据系统的数据来源主要利用物联网、人际关系网、互联网等采集,统计人员每天面对的不光是曾经熟悉的实体经济领域的调查对象,更要面对许多陌生的或更加复杂的互联网虚拟经济对象,这类数据往往以各种非结构化形式在成千上万的互联网平台呈现出来, 此时,传统的报表调查、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等统计手段都很难派上用场。因此,大数据时代统计调查体系除了传统的普查、报表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外,还需要把大数据获取方法也纳入统计调查体系。由此可见,构建“大统计学”时不我待。也许这样,大数据时代或将才会真正迎来大统计时代。

(二)构建统计学创新创业教学行动变革的教育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此,构建统计学创新创业教学行动变革的教育实践平台必须从统计学教学全过程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统计学创新教学改革方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预期目标。

1. 创建统计学教育实践平台

校企合作是目前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一条捷径。每当开展社会或企业实践活动时,首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然后再筛选和确定实践课题。这里,研究课题往往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关心的话题为主,如大学生校园价值观的调查; 也可以是社会经济中的热点问题,如生态环境保护统计监测研究等。因此,借助学校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利用学院专业共建委员会的有力支持,通过加强与当地的政府统计部门、市场咨询公司、市场调查公司、企业等单位之间的深度合作,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统计实践活动中,体会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美感,感受统计的在生活中应用的乐趣。

2. 建立统计学创业孵化基地

统计学专业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要以各种创业孵化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大学生创业项目为载体,以各种孵化服务和营造创业环境为抓手,形成“创业引导、创业孵化、创业探索、创业培育、成果共享”等为一体的开放、服务型基地和创业孵化平台。促进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促进产业振兴、促进创新人才成长,帮助创业者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将创业计划实践化。

3. 充分发挥统计学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统计竞赛或社会实践活动。 如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竞赛、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科技节活动、创业计划大赛、学生社团活动等都可作为统计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发挥统计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

总之,大数据时代不仅给统计学带来了挑战,而且给统计学的发展壮大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因此,统计学教学行动变革势在必行,需要统计教学一线的同仁不断开拓与创新,绘制大数据、大统计时代教学新蓝图。

参考文献:

[1]袁伟.机遇与挑战——写在统计学成为一级学科之际[J].统计研究,2011(11):3-10.

[2]耿直.大數据时代统计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统计研究,2014(1):5-9.

[3]朱建平,章贵军,刘晓葳.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分析理念的辨析[J].统计研究,2014(2):10-17.

[4]Fan J,Han F,Liu H. Challenges of Big Data analysis[J].National Science Review,2014,1(2):293-314.

[5]王婷婷.大数据时代下统计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7(6):9-11.

[6]陈秀芬.大数据时代下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5(20):106-107.

[7]潘保国.大数据时代地方高校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教学刊,2016(19):46-47.

作者:康元宝

统计教学变革论文 篇2:

对信息化背景下概率统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 要:伴随着信息技术革新的浪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MOOC学习平台相继推出,大数据技术也在各行业广泛应用,这些都对传统的概率统计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R统计软件辅助下的实践教学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这三个方面提出了概率统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教学改革;信息技术;翻转课堂;MOOC

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统计软件盛行的背景下,大学概率统计教学也应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统计软件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推进概率统计教学改革。

数学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是“接受—重构”式的。它是一个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接受前人已有数学知识的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构建活动。因此,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寻找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之间的平衡,把握好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干预度”,是教师面临的一个关键性课题。因此,在当前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是概率统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另外,从2009年开始,大数据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流行词汇,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大数据的核心是数据,所有有价值的信息都源自对数据的处理,而数据也是概率统计的重要研究对象。目前,在概率统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造成学生对抽象的概率相关概念及复杂的统计计算存在畏惧,对概率统计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在当前信息技术和统计软件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探索有效的概率统计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也是概率统计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

一、创新概率统计课堂教学模式——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当前,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且正已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教育领域,推动着教学方式的变革。自2011年始,Udacity、Coursera、edX三大MOOC学习平台陆续推出,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中国大学MOOC上线,这种包含着优质教育资源的大规模在线教育模式,对当前的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既是巨大的冲击,同时也是机遇和挑战。目前,国内外MOOC学习平台已经陆续推出了国内外名校的概率统计课程,如edX平台上MIT的Introduction to Probabilit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s: Probability、Coursera平台上宾夕法尼亚大学的Probability以及中国大学MOOC上浙江大学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现有的概率统计MOOC资源,为概率统计教学改革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近年来,以“学”为本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教师所认同,并对高等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索。在MOOC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MOOC课程资源,探索适合概率统计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概率统计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1.基于MOOC视频+自制视频的课前知识传授

课程微视频是翻转课堂实施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但是自制课程视频投入很大,这成为阻碍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原因。概率统计MOOC资源为概率统计翻转课堂的实践提供了可能,任课教师可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根据碎片化处理后的知识点在MOOC平台上搜寻合适的微视频,指导学生选择性参加相关MOOC课程,观看相应视频,并进行练习、测试完成课前知识的传授。但是,现有的概率统计MOOC课程与本校的教学内容及课程进度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基于MOOC视频配合自制视频,在目前的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更为实际。任课教师通过翻转课堂网络教学平台发布MOOC视频链接或自制视频资源,布置课前视频学习任务。并结合视频内容设计、布置相应的在线测试,测试结果通过教学平台及时反馈给学生。为督促学生自主进行课前视频学习,保证课堂教学环节教学效果,在线测试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截止,并且成绩计入最终总评成绩。

2.基于课堂教学的课中知识内化

课堂教学由于其在师生情感交流、系统知识传授等方面的优势,是翻转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课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利用例题展示、交流、讨论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部分应包括复习回顾、例题引导和习题三部分。首先任课老师应对本周观看的教学视频中涉及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性复习回顾;然后通过例题,引导大家进行讨论,辅导教师进行讲解及示范。最后给出几道和视频内容相关的习题,学生在课中解答,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向辅导教师提问。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必须能够高度把握教学内容,具备准确、到位的归纳和解析能力,从而能够起到“醍醐灌顶”的效果,实现知识的进一步内化。

3.基于多种辅助环节的进一步知识内化

为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充分消化吸收,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设置在线讨论、课后练习、答疑、集中授课等多种辅助环节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巩固。通过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设置讨论版、QQ群、微信群等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供学生间、师生间及时交流的平台。教师也可通过交流平台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课堂教学环节集中解答。为督促学生课后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需设计相应的习题供学生课后练习,并采取抽查的方式,督促学生及时、高效地完成。

二、引入统计软件辅助教学,增加实践教学内容

概率统计是数学类课程中与现实世界联系最紧密、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尤其是数理统计在很多学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是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内容、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激发求知欲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概率统计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入统计软件辅助教学,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探索“案例教学+实验教学”模式。

1.采用统计软件辅助概率统计教学,使学生形象、深入理解相关概念

概率统计中有许多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另外,有些定理的证明在当前的知识体系下也无法完成,学生要理解这些概念、定理是比较困难的。R软件作为一个免费的统计软件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R软件中的随机数生成函数,或者自己编写模拟函数对这些问题进行动态模拟,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概念、定理,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探究意识。如利用泊松分布的随机函数rpois( )来向学生直观解释随机变量的随机性和其统计规律性;通过不断增加正态随机变量的随机数rnorm( )的个数以及频率直方图的区间个数,利用频率直方图的渐变来引出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密度函数的概念;通过不断增加二项分布随机数的个数,模拟检验中心极限定理。

2.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在概率统计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和实际问题有关的案例,向学生展示概率统计在工业、农业、军事、经济管理、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使学生充分认识概率统计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在加法公式部分,引入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作为教学实例;在贝叶斯公式部分,引入根据甲胎蛋白法检验结果来判断患者真正患癌的概率的例子;在数学期望部分,引入“哈里斯投标”问题,等等。另外,可以适当引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涉及到的和概率统计相关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具体,贴近实际生活,有效降低概率统计的抽象程度。

三、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化背景下概率统计教学改革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MOOC、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对当前概率统计教学的冲击下,教师也应积极接纳并探索创新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模式,并针对概率统计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1.探索创新教学模式

概率统计教学需要任课教师积极接纳、研究、实践新型的教育模式,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素养。基于MOOC的概率统计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教师对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具有深刻的认识,对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这样才能结合课程教学目标、本校学生的特点在现有的教学资源基础上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探索合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概率统计的理论来自于实践,其教学更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因此,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实践教学能力。实践教学环节需要教师收集实际生活中相关的应用性问题,或对自己实际科研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简化,设计合适的实践教学案例,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也可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中,选择涉及概率统计相关内容的问题,如彩票问题、排队问题等,将这些问题融入概率统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熟练的统计软件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吸收学术前沿知识,拓宽知识视野,完善知识储备。

在“互联网+”的时代,开放性教育资源迅猛发展,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呈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促使概率统计教学要适应当前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趋势,基于信息技术手段,借助MOOC平台的优质概率统计教学资源,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将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创新概率统计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概率统计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课程特点。

参考文献:

[1]李玲,昌国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理论与应用,2015,35(2):123-128.

[2]张玉武,王毅,彭杰.高等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法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5(4):20-24.

[3]武勇,吴瑞武,高鑫.以短视频为基础构建高等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20):113-115.

[4]都琳.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5(13):110-111.

[5]李晓彬.案例教学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应用及思考[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8(5):101-103.

[6]段晓君,杨文强.概率统计课程的递进式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分析[J].大学数学,2015,31(2):39-43.

作者简介:陈建丽(1978- ),南京工业大学数理学院应用数学系讲师,研究方向:应用统计。

作者:陈建丽

统计教学变革论文 篇3:

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首选分析统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理念、考核方式等所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经济管类学生的培养目标提出构建“理论+实践”的教学体系,探讨如何通过统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统计教学 经济管理类专业 教学改革

0 引言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和挖掘社会经济现象下的内在数量规律性,进而为宏观国民经济管理部门或微观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的到来,统计已成为人们认识身边自然经济社会规律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统计教育受到高等教育的重视,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经济管理类专业设置统计学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原理和统计分析方法,在定性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基础上,运用相关量化分析方法处理实际问题;并为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提供分析工具。统计软件开发使统计分析变得越来越简单和普遍,内容也逐渐从描述性分析侧重于推断分析。然而,根据笔者多年的统计教学来看,现行的统计学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培养目标的实现,多数统计教学课堂往往注重理论和方法上的讲解而忽略了实践和应用能力的训练。而且学生对统计课程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统计学也是数学,充满了大量的难以理解的公式和概念,枯燥无味,降低了学习兴趣和效率,也就难以达到课程设置的初衷。因此,面对现今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如何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力显得尤为迫切。

1 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统计数据的学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量的案例及数据需要给予演示与分析,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其中。并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具体教学方法,比如描述统计学的内容常用案例教学法或项目教学法,而推断统计学则多用项目和问题教学法。但是,现实的教学模式大多是“B+C”(黑板(Blackboard)+粉笔(Chalk))的传统单项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按照数学教学模式,用一支粉笔在黑板上演绎统计推导公式和过程,一张嘴巴讲完通篇统计教材,使学生被动处于静态的、抽象的统计理论接受过程中。这种单向的、说教式的讲授,逐渐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大家都意识到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尝试教学改革,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只不过是把教材内容搬到PPT上而已,反而使学生认为老师懒惰,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统计学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需大量的课外专题训练进而加深课堂内容的理解及运用,同时也锻炼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问卷调查分析、产品市场调查分析与预测等。但现状是,多数课堂教学结束后没有相应专题练习,即使有也大多仅仅是针对统计公式的强化记忆,而不是让学生尝试运用相关统计分析方法解决社会经济现象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1.2 教学理念陈旧,考核方式简单

统计学是一门分析数据的方法论学科,是培养学生处理数据、解决现实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传统统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更多的是理论知识传授,关心的是学生公式的掌握和推导,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近年来,统计软件的广泛应用迫使统计教学产生变革,多数高校相应开设统计软件课程,如Excel、Spss、SAS等。但在实际软件应用教学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统计学和统计软件应用分开授课,分为不同的时间、老师讲授,导致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或是统计软件授课课时设置过少,只是老师在课堂上演示而已。现在有些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改善了课程设置,但所用的教材或数据、案例缺乏针对性。在同一所高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采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软件和案例。老师在软件授课中更多的是直接告诉软件的操作过程和技巧,忽略了软件输出结果的解读,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理解统计分析结果,面对一堆输出图表而束手无策。

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增设软件应用方面的课程后,学生的考核仍然比较单一,考核内容依旧过于注重理论方面。考核方式也常常是通过期末考试的一次性考核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及方法的掌握情况,难以涉及统计知识在实践领域的应用方面的检验。简单的认为只要期末考取高分就掌握了统计学知识,具备了统计素质和能力。

2 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分析

2.1 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统计学教学不仅仅是讲授统计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统计思维的培养。经济管理类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而统计学又需要数学知识作为基础,但是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并不需要数学逻辑的演绎和公式的推导等。学生需要的是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软件的应用发展改变了处理数据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应该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实践应用的讲授,构建完整的教学模式。

首先,统计教学在理论教学上做出变革。传统的理论教学过多注重数学公式的推导、计算方法的讲解,导致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学习兴趣,尤其是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推断统计分析内容。统计软件的应用发展使推断分析等越来越简便,只需具体数据输入和选项选择就可以得到丰富的结果,不需掌握相关数学公式和计算方法,只要理解统计理论能够解读输出结果就可以。因此,理论教学的重点是统计方法的讲解和统计思维方式的培养。讲授内容上,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来理解统计原理,而不是复杂的数学推导。讲授方式上,利用多媒体结合教学内容把反映现实问题的统计图表、数据结论呈现给学生,促使其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其次,统计教学中应该加入案例和实验课形成实践教学。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所用的统计学基本知识都是一样的,但针对具体内容需要选取和本专业相关的案例进行讲解。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统计基本理论、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统计思维的形成。具体章节内容讲授完后让学生在机房进行上机实验练习,培养其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的应用。在上机过程中,指导学生熟悉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操作步骤,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输出结果的解读。重点是将重要的统计原理和软件操作方法结合起来,讲授不同统计方法的具体应用,旨在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经济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后应安排专项课程设计课。课程设计可以巩固学生统计理论知识,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具体来讲,首先让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安排相应调研任务并收集数据;然后要求学生利用统计软件整理分析数据;最后让各小组形成调研报告。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指导学生,让其不断总结,最终具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2 考核方式的改革

统计学是应用性、实践操作性较强的一门学科,简单通过期末考试方式无法达到考核目标,而且考核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知识掌握的有效手段。统计学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但是如果没有考核方式的改革,教学改革是不完整的,教学目标也终将难以实现。因此,为了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和引导其学习的方向,考核方式应做相应改革:首先,考核内容不再局限于统计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上,应该多元化。除了期末考试、课后作业以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定期指定综合性训练任务,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不再是一考定成绩,而是实验考核和理论考试相结合。实验考核可分为平时上机练习和软件操作,定期分组指定训练任务的综合分析能力检验,以及最终实验课上机考核。而理论考试采取课后作业的练习、统计分析方法的讨论以及期末笔试相结合的方式。

3 小结

通过近几年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也得到学生和相关教师的认可。教学改革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讨论和实践操作;最终培养并提高了学生调查研究与收集、处理数据及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卫,刘超.统计学教材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统计研究,2011,09:9-12.

[2]曾五一,肖红叶.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研究,2010,9:3-6.

[3]王育晓,张明亲.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1,19:196-197.

[4]赵艳霞,李宇鹏,王晓巍.改革统计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中国成人教育,2010,4:157-158.

[5]唐志.统计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11:17-19.

基金项目:

重庆师范大学教改项目“师范院校经管类学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可行性及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1323。

作者简介:

段俊(1977-),男,河南邓州人,重庆师范大学讲师,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投融资决策与管理。

作者:段俊

上一篇:辅导员年度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银行个人年度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