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员职业化社会体育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以河北省为例,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面临着人员不足、年龄结构老化、成员类型不合理、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与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不相适应。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扩充指导员来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要顺应市场经济要求,适时推动社会指导员的产业化,重点在培育和引导社会需求、提高和规范供给上下功夫。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指导员职业化社会体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指导员职业化社会体育论文 篇1:

中日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的比较及对策

摘 要:中国于1994年开始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相对于日本起步较晚,且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而日本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系统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阐述中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对中日两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章立制及培训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较之日本发展缓慢、制度立法相对落后、培训方式内容单一、方式不合理等问题。针对我国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日本的相关发展经验,提出建设一支多元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加大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力度、构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化的网络管理体系等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国;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

社会体育是全民健身、群众体育活动的最基础部分,而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发展我国社会体育,促进全民健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文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社会体育开展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与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日本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政府把培养高质量、多数量,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全面振兴体育事业的一项重大举措,从1957年文部省建立体育指导员制度起,至今已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举世瞩目的成效。笔者试图通过中国与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的比较,从中发现不足,以期推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尽快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使我国的社会体育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1 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

1.1 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健全

据日本文部省1994年的统计资料,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为6万9 633人,其中社区体育指导员5万2 862人,占总数的75.9%。到2001年,日本体育指导员的总人数为12万9151人,分别在10个大类、46个大项(如田径、体操、马术、足球等)、82个项目之中,同时分归54个单项协会的管理。据统计,日本目前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大约分10类[1],见表1。

2005年,日本颁布了新的《体育指导员制度》,据日本体育协会网站2005年4月1日公告,到目前为止,根据在实施新制度半年之前的统计,包括手持复数资格者人数为8276名,实际登记注册人数为10万7705名(截至2005年4月1日)[2],见表2。

1.2 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完善

日本从1957年开始实行体育指导员制度,1961年《体育振兴法》制度化,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2005年日本实行了新的体育指导员制度。到2011年,《体育指导员知识、技能审查事项》成为日本体育振兴法的规定项目,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采用的是政府与社会团体相结合的体育管理体制,体育协会统一负责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管理。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的认定首先必须经过日本体育协会等社会团体组织的考试,在社会团体对体育指导员进行充分考核后,将合格者的资料报送日本体育协会,最后由日本体育协会审核并颁发资格认定证书。日本认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分为C级、B级、A级3个级别,除级别的划分外,还有类、型的区分。日本体育指导员的资格有效期为4年,在资格有效期限4年内,必须参加相关课程学习,使其执照更新,愈期1年未重新登记者,将被取消资格。另外,日本还引进了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美国运动医学(ACSM)指导员资格制度,设立以预防疾病和机能恢复为目的的资格,进一步提高指导员水平,促使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发展。

1.3 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作用明显

1987年,日本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知识技能考核与评审制度》,这一制度在振兴日本的体育事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由原来的社区体育指导员培训、竞技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商业体育指导员培训3个领域增添了体育活动计划指导员培训、休闲体育指导员培训、少年体育指导员培训、运动教练培训和野外活动指导员培训,增至8个培训领域。日本文部省采取的是委托培养体制,即由文部省授权,交由符合文部省规定条件的体育组织、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负责实施具体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在社会各方面的大力协助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共向社会输送了近8万名专业体育指导员。日本政府在培训落实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于取得专业资格的指导员做好岗位安置工作,同时敦促他们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以始终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需要;对各级各类体育类大学、大专及各种专科学校的实力、学历的衡量和评估与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体系相挂钩;引入了函授的培训方式,使更多的人能够参加学习。

2 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

2.1 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日趋成熟

自1994年《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正式实施以来,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壮大并取得了重大成绩,成为群众体育活动中不可缺少、赖以支撑的主力军。国家体育总局调查显示,我国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例从1996年的1∶20 398到2011年上升到1∶2 000,15年间其比例增长近10倍(见表3)。这表明如今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在不断迅速扩大[3]。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工作年限上,从事体育工作5年以内占29.38%,5~10年占38.32%,10年以上占32.30%[3];在性别上,男性占61.27%,女性占38.73%;在年龄结构上也呈现偏高现象,31~40岁仅占27.18%,而41岁以上的占到了57.55%[4],如图1所示;在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平均占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的18.10%,而大专以上体育专业毕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平均仅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13.87%[5],如图2所示。

2.2 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逐步完善

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是全民健身事业的一项成功实践,是具有中国特色全民健身事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保障。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使我国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和全民健身普遍化、科学化、生活化、制度化的工作目标不断取得进展。2001年8月,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标志着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化进程迈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6]。国务院2009年10月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对全民健身活动进行科学指导”,从法规和制度层面指明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方向。2011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和推动社会力量支持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志愿服务,依法保护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宣传,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社会影响,对取得显著成绩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给予表彰、奖励。国家体育总局以此为依据,近2年在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实践中,把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作为重要突破口和工作抓,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从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规模、提高质量、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入手,更好地适应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在建章立制、组织建设、人员培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表彰激励、规范服务、交流宣传、体制创新、信息系统建设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建立起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体系。

2.3 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加大了发展力度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是群众体育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群众体育的重要人才资源,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增强全民体育意识、开展体育活动、指导群众科学健身、引导社会体育消费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扩大队伍方面,体育总局加大了对“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发展力度,2009年新增培训1 000名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壮大队伍,扩大影响,体育总局还在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的运动员中发展了99名“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各省区市也相应加大了一、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使指导员的数量大大增加。在扩大培训基地方面,体育总局积极依托体育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体育院系,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数量,到2011年,已由原有的8所体育院校发展到25所院校。在经费投入方面,体育总局加大了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除承担“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经费外,还对中西部地区的培训经费给予了补贴。

3 中日两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比较

3.1 中日两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比较分析

调查显示,日本1994年社会体育指导员与人口的比例为1∶2 000,日本组织全国的体育科学专家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探索、实验、推进“综合型地区体育运动俱乐部”,为全国人民面向健康的未来,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将2001年日本总人口35%的体育人口提高到2010年的50%。日本体育指导员的类型众多,有34个项目可以认定地区体育指导员资格,有33个项目可以认定提高竞技能力的指导员资格,有6个项目可以认定商业体育运动设施的指导员资格。而我国至2003年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2万人左右,2008年达到43万人,每年以2万的速度递增,可见,从人数上增加速度非常快,但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仅为1∶3 024。2011年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约有65万人,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才达到1∶2 000,较之日本,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发展较为缓慢。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性别相差22.54%,结构基本合理,男性稍高于女性;但男女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差距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否则,对体育工作的开展很不利。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结构不甚合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偏大,41~50岁年龄比例最高,占总数的31.43%,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呈现老龄化;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平均占总数的18.10%,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整体素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从2004—2011年短短几年时间增加了22万人,虽然近些年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壮大,有大量人员加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行列,但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年限明显偏短,工作经验不足。

3.2 中日两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建章立制的比较分析

日本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建章立制起步较早,早在1957年就开始实行体育指导员制度,1961年《体育振兴法》的颁布使之制度化,并于1988年确定了《公认体育指导员制度》,在2005年,又实行了新的《体育指导员制度》,见表4。而我国1994年才颁布《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2001年才正式颁布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直到2011年才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见表5。较之日本,我国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建章立制相对落后。

3.3 中日两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方面的比较分析

由表6[7-8]可以看出: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上,中日两国都设有专门的培训机构,且都有相应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认定制度。中国的社会指导员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组织管理,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分级不分类;但是日本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国家机关与社会团体及民间团体之间相互协作,按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级分类培训和资格认定。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上,两国也存在着差距,中国只注重体育科学理论的掌握而轻专项运动技术指导实践的培训,且没有按项目进行分类培训;而日本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内容是根据各级各类体育指导者工作的对象不同,有针对地选择培训内容,做到既重视体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又兼顾专项运动知识及指导实践的培训。中日两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对象在文化程度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中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化程度多数是高中、大专的非体育专业人群,而日本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程度较高。

4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对策

4.1 建设一支多元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是我国全民健身工程的生力军。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足、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和工作年限偏短,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质量和形象,建设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已迫在眉睫。我国应鼓励和支持那些热心体育事业希望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取得专业指导员资格;制定优惠政策,为退役运动员和待岗教练员走向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岗位创造就业条件;吸引在岗和退休的学校体育教师、各类教练员以及其他体育工作者加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事业专业队伍行业;在各类学校体育专业学生中发展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等。

4.2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建章立制是发展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根本保证;因此,国家体育总局应高度重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应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以促进社会体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各地体育部门也都应健全全民健身各项政策、法规和规章,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作出专门规定,从而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创造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环境,以保证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成为全民健身的宣传者、科学健身的指导者、群众健身的组织者、健身场地设施的维护者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使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称为全民健身的“牛鼻子”代代相传。

4.3 加大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力度

增强培训力度是发展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强有力措施。国家体育总局跟社会体育团体及民间体育组织之间要形成相互协作关系,并按照社会体育指导员统一的评定标准进行分级分类培训和资格认定;根据我国各级各类不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针对性选择培训内容,做到既加强体育科学理论学习,又注重专项运动知识和实践指导的培训,为我国各级各类高质量、高素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创造条件;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要调整培训的课程结构,增加学时总量,并增设专业指导课程,使培训出来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能与社会相适应;成立专业培训机构,统一全国水平考试制度和考核标准,使考生将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考试视为职业考试。

4.4 构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化的网络管理体系

网络化管理是发展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有效手段。新时期已步入全球网络化时代,既可以通过网络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教育培训活动,开设网络教程,又可以通过网络指导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体育工作,提高社会体育指导率,加强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日常管理;因此,当前我国应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工作网络化的进程,强化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网络化管理。通过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单项运动协会以及各种民间体育组织形式,建立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化的人才网络管理体系,出台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网络注册制度,加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相如.日本大众体育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概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4(4):12-14.

[2]丛宁丽.析日本体育指导员资格认定制度的重大改革[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4):21-25.

[3]项立敏.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的社会学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4):27-30.

[4]秦丽莉.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8):94-95.

[5]徐云.日本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经验给我们的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5):99-101.

[6]李相如,刘国永.关于我国2种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比较研究:兼论构建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体系的设想[J].体育科学,2005(3):78-80.

[7]黄胜,林红.中、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及资格认定制度的比较研究[J].体育学刊,2000(5):126-128.

[8]张永龙,储龙霞,赵先卿,等.中日社会体育指导员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9):88-91.

作者:周松青 何颖 胡建忠 王文华

指导员职业化社会体育论文 篇2:

论社会体育指导员产业化的必要性

【摘要】以河北省为例,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面临着人员不足、年龄结构老化、成员类型不合理、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与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不相适应。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扩充指导员来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要顺应市场经济要求,适时推动社会指导员的产业化,重点在培育和引导社会需求、提高和规范供给上下功夫。

【关键词】群众性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指导员 产业化 市场培育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生存性的需求绝大部分已得到满足,需求正在向高端发展,如社会对健身健美产生了大量的需求,使得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开来。群众性体育活动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得到了全社会的共同倡导。体育活动有很高的技巧性、知识性,没有人教授、指导和组织管理,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对人们进行运动技能和科学健身等方面的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得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意识日渐强烈,越来越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始从事经营性的有偿服务,且已有相当规模,但相应的产业化市场并没有真正培育起来。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产业化有利于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他们为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其指导和技术服务的功能。我国面临着充分培育社会体育指导员产业化市场的艰巨任务。现以河北省为例,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现状及其不足进行分析,并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产业化之路进行探索。

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现状

河北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数及分布概况。2009年底,河北省约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5万,2010年迅速增至4万。据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目前河北省总人口约为7000万,平均大约每2000人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但社会体育指导员区域分布很不均衡,与各地经济发达程度一致,经济发达城市如唐山、保定、邯郸等地人均指导员数量较多,而落后地区如张家口、承德等地人均指导员较少。依目前情况来看,尽管河北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不少地区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结构概况。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明显不够合理:61岁以上的占9.23%,50岁以上的占26.1%,41岁~50岁的占31.43%,31岁~40岁的占27.18%,30岁以下的占15.27%。社会体育指导工作需消耗大量体力,适合青壮年从事,然而这组数表明: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壮年比例偏低,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同时,社会体育指导员受教育程度严重不足,高学历体育专业人才十分缺乏:初中及小学文化比例为18.10%,而大专以上体育专业毕业的仅占13.87%;专业化程度也很低,学过体育专业的仅占总数的28.57%,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情况更不容乐观;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构成中,高中非体育专业的指导员比例最高,达总数的36.1%。同时,社会体育指导员类型构成也不合理,管理型指导员偏多,而当前迫切需要的技能型指导员明显不足。

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场所、时间和工作概况。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主要指导场所有健身房、运动场、公园、广场、街道活动中心,无固定场所。90%左右为义务指导,指导对象多为老年人,活动地点多选择在公园、广场,而非健身房,运动场、街道活动中心利用率偏低,很多被空置。据亲身体验,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喜欢在形成规模的健身网点进行健身指导的约占62.5%,喜欢在自己组织的新健身网点进行指导的约占37.5%。活动时间多安排在早晨、晚上,分别占50%、46.9%,因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两个时间段较为闲暇,方便健身。总之,空余时间、传统习惯、身体状况、距活动站的远近及家庭环境是影响社会体育活动的最主要的五个要素。同时,尽管目前服务方式以义务为主,有偿为辅,但无偿有偿兼有指导者日渐增多,说明社会体育指导员观念发生了变化,追求个人利益的意愿日渐强烈。

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存在的不足

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不高。1993年12月4日,国家体委第19号令发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在其管理下,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只是一种荣誉称号,主要提供公益型服务,制度上缺乏与该制度相应的公益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就业安排,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证书者,除少数体育院校学生外,大多为在职者。因此,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多为兼职,且指导不稳定,很少到最需要指导的基层群众体育锻炼站点,难以满足人们的健身需要。在该制度下,即使在经营型体育场所、学校、事业单位、行政部门,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证书,也不能对职称评定、工资提升、职业资格有所助益。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对获得者基本上是一张废纸,无法调动其从事社会体育指导的积极性。况且,这些专职的体育行政人员、体育教师,其本职工作就很忙,也根本抽不出时间到基层指导群众开展体育锻炼,无法成为社会体育工作的真正骨干。总之,制度问题与现实利益追求的冲突导致公益型社会体育指导员积极性不高,实际指导率不高,不可能解决基层社会体育指导者缺乏的局面。

培训方式和内容不合理。目前,我国对于二级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实行的是自学与统一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国家级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则实行集中培训的方式,在国家体育总局及各省、市、自治区体育局的授权、委托下,由体育院校一年举办一次培训班,用九天时间学习十门课程,受训者来自各地区推荐的二、三级指导员。这种培训方式,便于知识的系统传授,效率也较高,但学习科目多、培训时间短,参与性、实践性不足,不利于知识的接受和消化。加之培训次数少,人数有限制,使得高层次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速度太慢,导致目前国家级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偏少、总体等级结构不合理的状况。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按照社会体育学的学科领域进行培训,分政策理论知识、社会体育理论知识、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知识与能力、锻炼指导知识与能力、社会体育基本科学知识以及各地自定教材六块,整体而言,过于偏重理论知识,实践技术类偏少,群众健身实践急需的健身锻炼技术指导、运动损伤医疗等知识和技能被忽视。

河北社会体育指导员产业化市场的培育

鉴于市场包含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充分培育社会体育指导员产业化的市场,自然也需从培育和引导社会需求与提高和规范供给两个方面入手。

培育和引导社会需求。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是健身健美需求提高的前提条件,因此,培育社会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首先需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虽然生存性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发展性、享受性的高层次需要会自动凸现出来,但发展性、享受性的高层次需要毕竟是多样的,不会必然转化为对健身健美的需求,这就需要引导,尽量将人们的视线转移到健身健美等良性行为上来。另外,健身健美也不一定就是从事体育活动,也可以是饮食保健、医药保健、化妆美容等,这就需要通过宣传让人明白体育活动在健身健美中的独特价值和不可代替性,引导人们积极从事体育活动。

提高和规范供给。鉴于目前河北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从业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增加其数量,提高其素质,规范其行为:

第一,推进职业化。目前,社区体育辅导站、晨晚练点等数量众多,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有巨大需求,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一种职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市场需求和法律依据。职业化也是调动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事社会体育指导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应努力推进。同时,我国各地的体育院校也可以作为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基地。总之,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化不仅要合理合法化,也要在职业制度上逐步完善。

第二,完善制度。要逐步建立完备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法规制度,一方面着手修订现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法规制度,另一方面则根据需要制定新的法规。要在制度上明确体育行政部门的协调、监督职能,使社会群众体育的科学管理具备法律依据,推动其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化,使群众体育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目前,最急需的是制定一套可详尽评定各省(区)、市、县体育局群众体育工作的标准和办法。鉴于当前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多头管理引起了系列混乱,建议从速建立专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机构。应根据《标准》大力推广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书制度;结合实际,着手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制度;优化培训内容,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设立专门的社会体育指导管理机构,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推进其行业自治。

最后,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组织和管理功能。群众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系统庞大,人员复杂,单靠国家无力承担其繁重的管理任务,应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群策群力,为群众体育出谋划策。对于群众体育,国家应做好宏观方向的指导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各类社会组织则负责具体组织管理,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大家的事情大家管。(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体育部;本文为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市场经济下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产业化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B10TTY040)

作者:侯杰 白健华

指导员职业化社会体育论文 篇3:

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

摘要 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社区体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相关社会调查.分析了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现状以及对社会体育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为更好的完善社会体育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社会体育指导员 社区体育 发展影响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科学健身成为人们日益迫切的需求。但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各种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群众体育锻炼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无组织性,并且缺乏专业的社区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社会体育指导员对于社区体育进一步朝着社会化、科学化、制度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以及充分发挥其在社区体育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以及对社区体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对更好的完善社区体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定义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定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和国家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定位,二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自我定位。社会体育指导员就是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2.2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社区体育发展的作用

2.2.1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带领群众开展体育活动

在社区体育活动中,群众的参与往往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无组织性,因此,需要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有序的组织带领。作为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要主动配合社区体育的各项体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体育活动,带领社区居民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社会体育指导员还应当采取多种方式、手段来调动和提高社区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要不断增加各种活动的趣味性,从而更好的吸引居民参与其中,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

2.2.2对各项体育活动提供技能指导

体育活动中的每项运动都有各自的动作技术,练习方法以及保护的措施等等。例如各种健身器械的使用,都必须注意方法和保护措施的应用,以免意外的发生。在对动作的描述中,主要讲解动作的要领,练习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要根据练习者的年龄、性别、体育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活动,要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和练习内容,及时发现和纠正练习过程中的错误。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正确的保护帮助方法,确保参与者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

2.2.3为居民提供健身咨询,指导居民进行科学健身

健身咨询主要包括体育保健健身知识的宣传,健身方法的介绍,常见疾病的体育康复指导等,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及能力,指导居民进行科学健身,提高健身指导水平,成为社区居民的良师益友。作为一个优秀的社区体育指导员,要善于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的人群,选择、制定和推荐因时因地的健身运动项目,要采用科学、有效、适量的方法进行指导。

2.2 4积极宣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树立居民终身体育的意识

良好的锻炼习惯应该是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作为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要积极宣传体育锻炼为人们所带来的好处以及进行体育锻炼和终身体育的必要性,以更好的树立居民的终身体育的意识。

2.3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现状

(1)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身需求的不断增长,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始在全国各个体育场馆活跃。为了适应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建立一支有一定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者队伍。1993年国家体委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断发展,并且在较短的一个时期内取得了重大的成绩,形成了在社区群众体育活动中不可或缺,赖以支撑的十分重要的力量。

(2)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和职业化。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起步发展较晚,随着《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的颁布和实施,结束了我国体育工作者管理法规长期处于空白的状况,标志着我国体育工作的管理开始走向法制和规范化的轨道。199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进一步確立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法律地位,明确的赋予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开展社会体育活动的指导职责,促进了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发展和队伍的建设,标志着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建设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进而也标志着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朝着职业化方向迈出了新的步伐。

(3)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要求。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8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者的基本任务”,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建设好群众健身场地,为群众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基本的设施;二是健全群众体育活动组织,为群众进行体育活动提供有利条件,要能够带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三是要经常性的举办各项体育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在新时期,新的阶段,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

2.3.2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公益型与职业型两类指导员之间的界线模糊。公益型指导员在每年增加的同时也存在着流失的现象,很多拥有资格证书的人由于培训费个人承担的问题不再参加更高级别的培训。二是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率低。虽然很多社区都配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作用发挥的不是特别充分,大多数社区的居民进行体育锻炼还是自发性的,同时也具有一些盲目性。三是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层次普遍偏低。

3 结论与建议

3.1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促进社区体育发展

针对我国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现状,我们应该不断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不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工作能力素质,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为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J和培养工作提供相应的条件。同时,要不断加快公益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双轨发展的步伐。另外,要充分发挥体育院校大学生的作用,以社区体育活动场所作为实习基地,通过建立一支专业性强,素质高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完善社会体育建设,构建和谐社区发挥作用。

3.2加强社区体育的管理,树立人们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目前,我国社区体育还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没有专业的社区体育管理员和指导员,在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漏洞,另一方面,人们对于体育生活的价值在广度上和深度上的认识还不够,所以要通过各种渠道来宣传体育健身的方法和观念,加强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让人们明白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增强人们的体育意识,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

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和完善体育管理,设专门的社区体育管理人员以及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机构,不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素质,从而能更好的组织和管理社区体育的各项活动。

作者:王慧文 黄晓灵 李剑

上一篇:县委督查室履职工作总结下一篇:机房管理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