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总结(精选8篇)
纪律总结
我院现有在职职工16人,其中中级职称2人,开放床位25张,建制科室4个,年诊疗人次5000人次,出院500人次。近年来,我院在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走以“服务、技术、管理”强院之路,遵循“发展医院、服务人民、富裕职工”的办院理念,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围绕病人上服务,创品牌;依据服务求创新,上档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工作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我们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坚持了“以人为本”狠抓了全体干部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努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以抓“作风”促“行风”,走出了一条以德治院的新路子。
一、注重引导,把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
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建设是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永恒主题。“无德不成医”是卫生服务特殊属性的必然要求。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没有扎实的医德医风做保障,是很难做好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所以我们一直把加强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坚持不懈抓紧抓好。为此,医院专门成立了职业道德建设领导小组,由院长负总责,其他领导和有关科室负责人负责具体抓。先后制订完善了《柳桥乡卫生院医德医风实施办法》、《各级各类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医德医风考核标准》、《廉洁行医的若干规定》、《工作质量千分考核标准》、文明服务用语、服务禁语等规章制度100余条项。并规定每周五的下午定为全院政治
学习时间,系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现代医院管理知识。同时,还通过召开座谈会、庆祝会、举办有针对性的政治培训班等形式,采取日常抓与突击强化学习的方式,在全院职工当中开展敬业、爱岗、爱院教育。并通过建立医德医风考评小组、技术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等管理组织,使职业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把职业道德建设列为领导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使职业道德、医德医风建设和医疗工作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奖惩,纳入成本核算量化管理,纳入年终政绩考核,纳入科室管理项目,纳入医院的整体发展规划。并把对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考核结果,作为聘任、晋升、奖惩的重要条件和个人的经济利益与政治表现挂钩,使加强自身政治素养,变成了每个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二、加强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水平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尤其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公民行为,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服务窗口,我院在学习和实践《纲要》的过程中,紧紧结合自身实际,突出行业特点,发挥自身优势,以强化职业道德建设为载体,全面贯彻落实《纲要》要求,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职业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纲要》指出:“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要坚持在各种类型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人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为履行这一做法,我们按照《纲要》要求,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及文体活动为载体,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人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以团结奋进、助人为乐、文明健康的形象投入每天的工作。
首先是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医院文化是医院宝贵的资产,也是每个干部职工在医院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精神环境往往对干部职工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在的影响。在医院发展中,设备、资金、技术、人才虽然都是重要的因素,但要很好地发挥这些因素的作用,必须有丰富的医院文化做指导。为此,我院总结几十年来医院发展建设中的经验,结合医院当前实际,制定了“质量、爱心、奉献”六字院训,“团结严谨、求精务实、开拓创新”的十二字医院精神,“发展医院、服务人民、富裕职工”的十二字办院方针,把医院文化建设上升到理论高度,使之理论化、明确化、系统化。工作中我们以院训鞭策人,以医院精神鼓舞人,以办院方针激励人,使医院文化始终像一根纽带,把干部职工与医院的利益与追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给人以理想、以信念、以鼓励、以约束。每次一个主题,涉及医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为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开展了“三优一树”、“行风民主评议”、“行风万人评”活动;为强化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开展了创建区级文明单位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做到以事育人,学、教结合,创、建并举,在活动中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受熏陶,在不断参与中得提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我们建立健全了监督约束机制,并把对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考核结果,作为聘任、晋升、奖惩的重要条件,与个人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表现挂钩,使加强自身政治素养,变成了每个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第三是侧重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医院每年拿出业务收入的1%用于人才培养和科研。鼓励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学习,鼓励在职医务人员积极参加成人高考、脱产与非脱产学习等,弥补个别科室人才断层问题。对专业技术人员,首先加强对医院现有规章制度的学习,尤其是关于有关质量环节的规定、岗位职责、医护操作基础理论等规定。医务科、护理部坚持每季度两次的业务大讲座,每周一次的科室讲座等好的学习形式。
第四是加大外出进修人员培训力度。每年约派出1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赴区级以上医院进修深造。同时,为鼓励大家多出成绩、快出成果,医院对所有干部职工在职期间的进修费等给予一定的补助。
第五是坚持寓教于乐,强化教育效果。为让大家始终以一种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努力丰富、充实职工8小时以外的业务文化生活,积极开辟活动场所。定期举办青年交谊舞、中老年迪斯科培训班,组织大家跳跳舞、下下棋,经常举办歌咏比赛、演讲会。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起到了浴教于乐的良好效果。
三、立足本职,注重职业道德建设的成果转化
立足院内,做好便民服务工作。医院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患者至上,患者是衣食来源”,这是几年我院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努力树立的观念。“不断满足患者的需求”,也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的。根据病人就医需要,医院给所有病房安装了空调、电视、对外
电话;设立了便民服务栏、监督栏、宣传栏;加强急救绿色生命通道建设、推行病人选医生制度、门诊导医服务;实行价格公开、“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实行手术限价和药品大幅自行降价等便民措施近百项。为达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的目标要求。
通过加强素质教育和开展活动,大家的思想觉悟、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使越来越多的人像《纲要》所要求的那样,懂得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正是由于我们通过加强素质教育和开展活动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增强了凝聚力、向心力,最终提高了生产力,使医院工作走上了快速、良性发展的轨道。连续3年,医院诊疗人次、出院人次、业务收入等比例进入了快速的增长。
XXX乡卫生院
职业指导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必备条件在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史上, 存在着劳动强度、复杂程度和劳动种类以及劳动环境不同的工作岗位, 由此形成了不同的职业划分。而职业的种类与结构变化是由社会生产力的技术基础决定的, 在以手工劳动为技术基础的农业经济时代, 几乎没有就业与职业的概念, 仅有的职业形式是基于简单的社会分工而形成的。当社会生产的技术基础由手工劳动转变为机器加工以后, 以加工业、采矿业和机器制造业为主的新的产业相继出现, 且各产业内部分工向纵深方向发展, 甚至同一技术工种的不同操作工序也演变成了相对独立的专业化的职业岗位。职业种类的多样化与结构的复杂化, 成为工业化国家的显著特点。由此可见, 现代职业结构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呈现出极强的智力性和流动性的特点。这一特征使得现代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更加紧迫和重要, 从而出现职业指导工作的新概念, 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探索日益迫切, 而且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 促进就业成为我国面对新的挑战。我国职业指导工作与我国的教育体制相衔接。我国职业指导开展以来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 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九年义务教育开始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 职业和技术教育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和在校学生人数占高中阶段学生人数的比例均已超过50%, 改革了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的局面, 高等教育也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各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体系。但是, 从传统的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 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仍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突出表现在通过市场调节教育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要求方面, 学校教育工作滞后于现实的需要。职业指导工作作为沟通社会经济结构、就业结构、教育结构与职业结构的关键环节带没有在学校得到足够的重视, 职业指导工作开展只是成为一种形式化的教育, 没有真正落实到学校的就业服务系统。虽然,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 在一些中学、大学开始尝试进行职业指导方面的工作, 在对大、中学生职业指导的现状调查中, 大多数教师认为目前的职业指导流于形式, 缺乏实效。学生在职业定位过程中, 更多地是受到社会宣传媒介对于某些行业的舆论引导, 盲目地崇尚和向往一些"实惠"而"热门"的职业或专业, 如合资企业、金融管理、律师、医生、商业服务等, 并把它们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或选择目标, 不能恰当的处理个人理想、特长与社会需要的关系。这是现在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职业指导的发展与改革加强学校中的职业教育与职业指导是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所必然要求, 因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1 转变观念, 将职业指导工作成为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
学校要着手转变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观念, 组建的专业队伍要有全新的职业指导观, 逐渐将职业指导工作成为学校管理的组成部分, 作为学校管理考核的内容之一。首先, 学校要建立一个职业指导工作的工作机制和工作网络, 从组织机构上保证职业指导工作的组织的实施, 有专业的队伍负责职业指导工作开展。其次, 学校要贯彻落实好就业的文件精神, 要保持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信息畅通, 争取市场主动权, 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来调整职业指导的具体工作的开展。
2 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首先, 进行学生的人生观教育。通过教育使毕业生有积极参与社会的心态、有事业心、有责任感、有渴望就业的冲动, 有服务与贡献精神, 能在社会中找到自我。第二、进行就业基本知识教育。就业基本知识包括就业形势分析、就业的意义、劳动关系的确定方法、劳动关系的确定过程、有关劳动法规等。通过教育, 使学生了解到现实形势的基本情况, 明确就业对于国家、个人的实际意义, 懂得如何与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关系及确定劳动关系的方法、步骤和过程以及在建立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如何运用法规行使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第三、开展职业兴趣的引导和择业教育。学校要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引导, 从社会需要和职业发展的角度启发学生思维, 使学生对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以积极的心态去认识、接触、培养、适应职业。第四、进行应聘教育与技巧指导培训。职业指导工作还要在学生的应聘和应试技巧指导上下功夫。指导工作除了要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基本功以外, 还要指导学生仪表、仪态、举止、语言表达、外貌等, 要注意知识面, 专业用语和操作技能规范。
3 监督和管理职业指导工作的实践与运作
首先, 抓好常规课程教育, 做好基础教育工作。常规课指原设课程, 如思想道德、职业道德课等。对新增加的课程如职业指导课, 内容针对性、实践性、可操作性要强, 知识点等要突出, 能启动学生就业激情, 全面提高学生就业前的综合知识。第二、重视抓好学生的实习和社会实践。学校要积极为学生联系实习企业, 让学生提前熟悉操作技能问题, 还要适应劳动环境, 情感交流, 企业文化感染等。通过实习, 增进个人与企业的相互了解。同时, 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及时收集学生社会实践的反馈信息, 对学生提出问题给予解答, 对有用信息进行分析使用。第三、做好桥梁角色, 抓好企、校友好交流工作。学校要根据专业设置和教学需要, 请企业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授课, 从而使企业加深对学校的了解。同时, 学校也要积极组织学生与企业进行文娱、体育、演讲等文化活动, 感染企业文化氛围, 加深学生对企业的了解, 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第四、善于引导主动接触市场, 掌握市场主动权。职业指导工作者要经常进入劳动市场调查摸底, 掌握第一手资料, 及时收集、整理、提供岗位需求, 要及时掌握就业政策动态, 组织政策咨询和岗位咨询, 为学生就业选择提供更大的空间。
总之, 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社会化工程。学校除了在枝内开发相对独立的职业指导活动领域以外, 还应当加强与社会、企业界、人事管理部门的联系, 及时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各种职业门类和专业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 从实际出发, 运用科学的、现代化的手段收集、处理社会信息, 提高职业信息的可靠性和针对性, 使职业指导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魏双燕.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辽宁教育研究, 2004, 2.
[2]揭育通.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探[M].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
【关键词】学校 职业指导 对策
一、当前形势下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强大的人力资源大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繁荣,必然提出更高、更加急迫的人才需求。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我国高素质劳动力集中的地方,培养合格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是各级各类学校的职责。学校职业指导是指学校内的职业指导部门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职业结构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专业和职业,进行定向培训,同时帮助用人单位选择适合的劳动者就业,达到人与职业的优化结合。学校职业指导的开展,对推动学生的就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至关重要。
开展职业指导有利于学校把握市场脉搏,根据市场需求来定位自身的发展。目前很多学校属地方政府主管,学生主要来源于本地,毕业生大多数在本地区就业,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这就决定了这些学校必须是为地方经济服务,只有做到立足本地市场,就业渠道才会畅通,同时也会得到地方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开展职业指导有利于学生更新就业观念,有效促进招生、就业,增强办学活力。针对学生在求职和应聘过程中的问题,为学生进行就业心理分析、供求趋势分析,让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的就业体制和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而提高就业率。
二、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一些做法
作为山西旅游职业教育的领头军,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各项指标在同类学校中都保持领先水平,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这些年来,我们深刻感受到职业指导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职业指导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提高了学生职业素质,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1.开设职业指导课,开展就业形势教育,使学生形成崭新的就业理念。为适应社会需要,我们对三年级学生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对一、二年级学生开设职业讲座。在职业指导课上,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科学选择适合社会需要和个人条件的就业目标或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社会,在就业的道路上有备而战,防止盲目就业现象的发生;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就业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近几年,我校90%以上毕业生能够做到先就业后择业,实现顺利就业;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鼓励学生一专多能、一专多证,多渠道教会学生生存,促使学生在走向社会时能尽快做一个成功者。
2.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实现共赢。就业安置是职业指导工作的关键,也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坚持“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的就业原则,我们努力拓宽我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一是通过组织人才供需见面会、洽谈会等,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创造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便利条件。连续几年,我们每年举行双向选择洽谈会十多场,并及时把用人单位的用人信息通过网络、电话、通知等形式告知学生,方便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二是加强学校与当地人事、劳动等部门的联系,寻求一系列职业教育发展的体系,如政策扶持和倾斜,充分利用就业服务机构,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三是切实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广泛开展“定单培养”、“校企联合”,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供需合作关系。四是积极鼓励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就业,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指导。五是鼓励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服务西部经济建设,鼓励毕业生致力于基层经济建设,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服务。通过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真正把毕业生妥善安置好了,学校的发展就进入了良性循环。
3.形成良好的就业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实践中,将就业教育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首先,让就业教育的思想进入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也是进行就业教育的主渠道,就业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在文化课教学上,也注意渗透就业教育思想,尤其像语文、英语、政治、历史课的教学中,从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入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思维活跃、多谋善变的能力。其次,学校注意围绕就业教育这一主题开展活动,比如,通过专业兴趣小组、毕业实习等形式,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就业兴趣,激发就业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再次,树立就业榜样,邀请就业典型人物来校做报告,尤其是对本校优秀毕业生就业历程的宣传,对就业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职业指导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职业指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还要清醒地看到,职业指导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急于解决的问题。
1.培养的人才质量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教学质量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部分教学内容与用人单位实际要求脱节,教师的业务水平特别是实践教学水平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专业动手技能和专业知识更新能力不强,实验实习设施陈旧、落后,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教学手段落后,缺乏专业竞争的能力,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2.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中,由于人力和物力投入有限,职业指导人员比例较少,缺乏对学生职业倾向进行测评的有效和长期的方法,难以系统的全面的对学生职业教育进行指导。
3.各个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均衡,传统专业就业状况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一些热门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但社会需求量小的传统专业如法律、会计专业,就业状况则不尽如人意,毕业生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显著。
四、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总结我们职业指导工作的经验和不足,结合其院校职业指导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推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领导,形成规范化的职业指导制度。首先,要加强对职业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开展职业指导是形势发展赋予学校教育的新要求、新课题和新义务,职业指导的过程,是对领导者和职业指导者综合素质考验的过程,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负责的职业指导队伍,把职业指导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认真抓好,就业才会有显著效果。其次,制定规范化的职业指导制度。当前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着“三个没有形成”:组织化没有形成、制度化没有形成、规范化没有形成。其结果造成职业指导工作盲目性大,随意性强,有章不循,缺少约束,甚至使职业指导工作变为应付式,工作质量不高。学校可以制定相关制度,如把毕业生就业率、就业水平和就业层次等因素作为考核院(系)领导干部政绩和院(系)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与经济效益、职称评定等严格挂钩等。有了这些制度,就能把职业指导责任落实到领导和每个教职员工身上,客观上就可以督促和规范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使职业指导全员化、全程化。
2.以人为本,完善学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学校要将职业指导课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上,除了职业介绍、个性测试外,还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求职择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方法和途径上,有授课咨询、测验、职业调查和求职技能训练等。同时,学校可定期邀请本校历届优秀毕业生与学生座谈,以榜样力量激励学生,培养自我,创业发展;也可聘请劳动力市场及各用人单位有关领导来校做职业指导讲座,使学生直接了解社会对本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要求,加深毕业生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技巧的了解,从而树立起正确职业发展观、择业策略观。创业教育已成为当今国内外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理念,也可以增开有特色的创业教育课。在开设创业教育课时要考虑学科、专业和学生个性兴趣,也要考虑地方经济特色及发展状况,重点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等创业基本素质。创业教育课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创业视野,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为他们在未来成功创业提供可行的理论指导。
3.因地制宜,建立“双赢”的学校职业指导机制。学校应根据当地的产业定位及产业特点,设置、调整专业和教学内容,把教学完全融化到市场与企业中去,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与大型企业联合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可以到大中型企业就地办学,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联系吸纳社会资金,合作办学,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经常到一些中小企业去调研,就企业中存在的技术、管理等问题,组织若干攻关小组,与企业联合攻关。定期举办校内人才供需见面会,利用网络等宣传手段为学生架起就业的桥梁。
4.借鉴经验,提高职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开展好职业指导工作,需要交流经验,取长补短。这种交流包括国内院校之间的互相学习,也包括向国外高校“取经”。例如,美国的大学职业指导就非常专业化,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职业指导中心,其从业人员人数多、专业化程度高,很多人具有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博士学位。这些专业化的职业指导不仅体现在较成熟的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院系的职业指导能依托专业背景,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未来的职业领域,使学生对于专业发展和可能的职业领域有一个整体的前瞻性的了解。仅从这一点看,我国学校真正实现职业指导专业化,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另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指导人员,大都接受过广泛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知识的培训,他们的职业指导是在比较成熟的理论指导下开展的,而目前我国的学校普遍缺乏受过专业培训的合格职业指导人员,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指导需求。目前,在学校从事职业指导的教师主要是原来从事教育管理的教师以及从事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人员,他们的共同缺点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职业指导训练。学校要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就必须加强职业指导人员队伍的专业培训,逐步建立健全职业指导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强化职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增强职业指导的研究意识,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系统化和高水平的高校职业指导队伍。
综上所述,学校职业指导的开展和推动对促进毕业生就业有着重要意义,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已经展开,但还存在许多问题。职业指导形成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也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多一些研究与探讨,多一些调查与实践,使我们学校职业指导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汤生玲,曹晔.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王珍,张树桂等.职业指导.地质出版社.
[3]齐良书.发展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
[4]孙晓颖,江波.国外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状况.中国培训,2005,(3).
[5]张富洪.试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推动.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6).
团支部是共青团在军队中的基层组织,是基层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党支部要加强对团支部的领导,使之达到组织健全,教育落实,制度严格,活动经常,作用明显,真正成为党支部的得力助手。事实证明,一个单位团支部工作开展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其单位建设的质量高低。基层政工干部必须充分认清团支部的地位和作用,加大指导的力度,增强青年工作的活力。
一、“放手”----相信群众,充分发挥广大团员的积极性
放手的前提是放心。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唯心主义的,是不科学的,但是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放心让他们去干,能够换取广大团员的热心,用心和齐心,就能充分发挥团支部一班人的积极性。一些单位团组织工作开展得不好,存在活动偏少、层次不高、缺乏活力的问题,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是不放心,不相信群众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放手”不是撒手。首先不能盲目地放。对团支部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心,要加强对团支部骨干的教、培养,增强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其次不能一概地放。要按照条令条例和《纲要》所赋予的各级职责去放,该放的放到位,该收的收起来;再次不能一放了之。放不是为了推责任、图舒服,而是为了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工作落实。
“放手”就要尊重团支部的自主权。按照群众组织群众建,青年事情青年办的原则,尊重并支持团支部行使选举团干部的民主权,发展团员积极分子入党的推荐权,团日活动时间的支配权,团内事务的处理权,团的经费的使用权。“放手”团支部围绕中心任务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使团支部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四个作用:
1、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助手作用。把共青团真正放在助手的位置上。党支部在抓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权,同时,又要放手主助手独立地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助手的能量。该由共青团支部行使的权利,要尽可能地交给共青团支部去行使。在基层,共青团支部在抓团员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权力。即:教育内容的安排权;教育时间的支配权;团内教育经费的使用权。
2、在培养军用民用两套本领中发挥带头作用。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是新时期基层建设的重要内容,这项工作做得好,对增强连队的凝聚力,促进中心任务的完成,能起积极作用。因此,在培养两用人才的工作中,积极发挥团员的带头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在爱军习武上,发挥团员的带头作用,要示团员做出好榜样,使每个团员都能立志为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服役期间主要是学好军用本领,在此基础上学好民用本领,真正做到以军为主,军民兼顾。
3、在完成各项任务中发挥突击作用。党支部要针对形势和任务,不失时机地进行革命
英雄主义的教育,激发大家的爱国主义觉悟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适时进行鼓动,开展竞赛活动,因势利导,不断鼓舞士气,保证突击任务的顺利完成。
4、在活跃文体生活中发挥骨干作用。党支部要指导团支部积极配合军人委员会组织开展好文体活动。要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便利条件,想方设法为他们开辟活动场所,添置必要的活动器材,提供必要的活动经费,保证足够的活动时间。
二、“强手”----创造条件,切实提高团支部骨干的能力素质
“有人才才能有质量”。团支部骨干能力不强、素质不高是制约基层共青团工作上质量、上档次的重要因素。实践出真知,能力素质从实践中来。党(委)支部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团支部骨干立足三个“舞台”,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摔打锻炼,从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
1、立足“团课教育”舞台提高能力素质。指导团支部充分运用适合青年特点的形式和方法,围绕培养四有青年军人开展思想教育。团的教育,主要是利用团课时间进行,内容主要是青年思想道德修养、团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党支部要帮助团支部采取灵活方式和方法把教育搞活、搞实,使团员青年自觉做到政治方向明确,思想品德高尚,学习训练刻苦,团结同志主动,遵守纪律自觉,完成任务出色。
2、立足“组织生活”舞台提高能力素质。党(委)支部要督促团支部落实团的组织生活制度,督促和帮助团支部在落实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团员大会、至少召开一次团支委会和团小组生活会、上一至二次团课,每季度支委会向团员大会报告一次工作,每月过四个团日等七项生活制度的基础上,注重探索和坚持适合不同部队特点和不同阶段特点的其它有益制度。
3、立足各种“活动”舞台提高能力素质。共青团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靠活动来体现的,开展各种活动不仅使团支部的职能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且锻炼和提高组织者的多种能力。党(委)支部要积极支持团支部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学雷锋学英模、讲传统学传统、文明服务和值勤、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争当技术能手、小发明创造、爱本职做贡献、军地青年联谊等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并在人才、器材、时间、经费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在开展各项活动时应引导团支部遵循以下原则:(1)有利于促进基层建设,有利于推动完成任务,有利于青年健康。(2)从实际出发,因人因事因地因制宜,创造适合本单位特点的活动方式和方法。(3)既要学习和借鉴地方共青团活动的经验,又要体现军队特点。(4)注重实效,把搞活动、受教育、起作用统一起来,使青年欢迎,基层受益。
三、“动手”----积极参与,紧紧掌握领导和指导团支部开展工作的主动权
领导和指导团支部开展工作,必须妥善处理好“放”和“统”的关系,既要放手让他们干,又要实施不间断的指导。当然,不能“遥控指挥”,而应在参与工作中跟踪指导,掌握工作主动权。参与就是对团支部工作的支持,不仅有利于发挥团支部一班人的积极性,调动其他官兵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了解到青年官兵的思想情况,掌握一些平时不容易观察到的问题和动态,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参与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
进行有效的指导。
要充分发挥团支部的作用,必须帮助他们理清工作思路。只有思路清,才能效果明。通过参与,可以帮助团支部理清工作思路。一是在工作内容上要把握重点。明确团支部的工作重点是围绕中心任务,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教育和活动。共青团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靠活动来体现的,有活动才能有活力,有作为,有地位。用心在“特”字上下功夫,想点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围绕中心,配合中心,服务于中心。二是在落实制度上要掌握方法。要求团支部要根据具体的阶段特点和工作任务,既坚持按条令条例工作的原则性,又适当保有一定的弹性,灵活地开展活动。比如上团课,可以适当地换换内容,调调口味,不能老生常谈。落实也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性,否则,按上级的规定执行了,效果却不一定好。只有因地因时因人因事而宜,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三是在工作阶段上要各有侧重。在不同的工作阶段,有不一样的重点工作,不一样的具体要求,必须把握分寸,科学合理地开展工作。四是在工作程序上在善始善终。要求团支部开展一项活动,必须按照科学合理的程序,一步一步抓,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落实,防止虎头蛇尾,搞“半截子工程”,保证每项工作,每次活动都真正有效果。这样,既能真正发挥好团支部的助手作用,又能在活动中教育官兵,在活动中提高素质。
答辩日期确定后,合理安排时间,指导学生制定好答辩前的准备工作就变得十分重要:
1、前期工作要做好
正确指导学生认真严谨地写好论文,是能否顺利通过答辩的前提。
2、指导学生理清论文的内容框架
理清论文的内容框架,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论文。具体表述如下:
1)这一研究专题为什么如此重要?
2)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情况怎样?你的研究与他人的有何不同?
3)哪些是你的第一手资料,你是如何来获取这些资料的?
4)论文的最终结论是什么,主要贡献在哪里?
为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2‟7号),使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通过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取得初级、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并实现转移就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切实帮助农村劳动力通过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取得初级、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并实现转移就业,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二、目标任务
以我区29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滇桂黔石漠化区县和自治区21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享受国定扶贫开发重点县待遇的合山市为重点,面向全区“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培训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整合现有各类涉及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的资金,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大力开展各类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
2012-2015年,每年组织30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参加各类培训。其中: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每年培训15万人以上;
扶贫部门负责实施“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工作,每年培训8万人以上;
农业部门负责实施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工作,每年培训6万人以上;
商务部门负责实施“家政服务工程”培训工作,每年培训1万人以上。
三、组织实施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
一是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依托各类职业院校和定点培训机构,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突出劳动者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对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普遍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确保他们达到上岗要求或掌握初、中级职业技能。培训要突出实际操作技能训练,适当安排劳动者权益保护、政策法规、城市生活常识、求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各地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与就业紧密结合的培训模式,按照市场用工需求和劳动者个人意愿,瞄准我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点行业领域和地方特色产业,改革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方法,增强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培训质量,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二是重点开展创业培训。对具有创业愿望和一定创业能力的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重点开展创业培训。各地要通过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培训模式,不断提高创业培训质量。结合当地产业发 展和创业项目,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特点,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通过案例剖析、考察观摩、企业家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强培训效果,提升劳动者的创业能力。各地要为创业培训合格人员提供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和后续咨询等服务,强化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的衔接,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帮助他们提高创业成功率,带动更多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实现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三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对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积极引导和组织他们按规定参加1-2个学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提升其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劳动预备制培训要根据培训对象的个人意愿,按照不同的职业(工种)单独编班,采取全日制脱产学习方式进行培训,每学期培训时间要与学制教育规定的学习周数相同,且实训、实操时间不低于理论课时间。培训结束后,要组织培训对象到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属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参加相应等级职业技能鉴定。劳动预备制培训结束后,学员可选择相同或相近专业继续就读高一级技能教育班,接受学制教育;也可由学校或人力资源市场推荐就业。
(二)“雨露计划”扶贫培训。
一是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通过定点培训、订单培训、委托培训、定向培训等方式,取得技术技能资格证书并实现转移就业,使贫困地区的农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明显增强。二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农家课堂”、专家现场授课等方式进行,使贫困农户掌握1-2门有 一定科技含量的农业生产技术。三是学历教育。面向贫困地区就读普通高校或中高等职业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拓宽资助面,提高资助标准,采取“奖、贷、助、补、减” 等多元资助措施,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完成高等学校或职业院校的学历教育。
(三)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
围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面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农村社会管理领域的从业人员开展短期技能培训和农业创业培训,加快培育专业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劳动者队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一是种植业生产服务人员。包括病虫专业防治员、肥料配方师、蔬菜园艺工、果桑茶园艺工、割胶工等。二是畜牧和渔业生产服务人员。包括畜禽繁殖员、畜禽养殖技术员、人工草地建植员、渔业船员、水产养殖技术员、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等。三是兽医服务人员。包括村级动物防疫员、兽药经销员等。四是农机服务人员。包括农机操作员、农机维修员等。五是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沼气工、农村经纪人、农民信息员等。六是涉农企业从业人员。包括农产品贮藏加工和流通企业技术工人、乡村旅游服务员等。七是农业创业人员。包括在农业生产、服务和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领域,创(领)办企业、专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的农民。同时,辅助开展以国家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科学常识、艾滋病防治、农业安全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营管理常识、道德素质、农村消防安全、农村党员党性培育、农村青年 和妇女发展等农业农村公共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引导性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四)“家政服务工程”培训。
针对家政服务市场需求,充分运用家政服务促进政策,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发挥培训机构、家政服务企业作用,组织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家政服务员培训,为家政服务市场输送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家政服务基本技能的服务人员,促进家政服务就业,逐步形成规范、安全、便利的家政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一是重点支持大中型家政服务企业自主培训。大中型家政服务企业按照市场需求自主招收员工,依托自身资源,按照《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组织培训;学员考试合格后,由企业优先安排就业。二是依托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对不具备自主培训能力的中小企业,将用工需求报当地当地商务部门,并签订承诺安排就业的相关协议后,由当地商务部门委托承担家政培训项目的培训机构按照《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进行培训;学员考试合格后,由企业按承诺安排就业。
(五)加强职业技能鉴定。
各地要切实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质量建设为核心,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在职业培训中的引导作用。支持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面向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有关规定和要求,为劳动者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对参加技能鉴定考核合格者,颁发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对符合条件的 劳动者,按照自治区有关规定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六)强化公共就业服务。
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人力资源市场为载体,以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依托,强化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将公共就业服务向乡镇、村屯延伸,为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完善的就业政策咨询、职业培训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实现用人单位、培训机构、劳动者个人供需信息的准确收集、快速发布、及时共享、按需匹配、有效对接。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创新服务模式和方法,针对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情况,制定专门的服务方案,加强与劳务协作省市的沟通和协作,主动与各类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积极开发适合岗位,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引导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或自主创业,提高就业稳定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扶贫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制定符合本地实际、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明确操作程序和工作步骤,严格工作要求,实行分类指导,稳步有序推进。
(二)明确工作职责。
职业培训扶贫工作以政府统筹协调为主,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进职业培训扶贫各项工作顺利开 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扶贫部门负责实施“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工作;农业部门负责实施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商务部门负责实施“家政服务工程”培训工作;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资金筹措和资金监管工作。
(三)资金保障。
2012-2015年,自治区每年筹措职业培训专项资金2.5 亿元,其中:通过整合各类涉及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的就业专项资金、“雨露计划”扶贫培训资金、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资金、“家政服务工程”培训资金等共2亿元,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0.5亿元。按照资金来源渠道和用途,用于各类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开展,保障职业培训扶贫任务的完成。
市、县财政也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安排职业培训专项资金,加大对本市、县职业培训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技能水平。
(四)加大宣传力度。
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职业指导, 又称为“就业指导”或“生计指导”是指一定的社会组织帮助人们了解个人与职业关系、从事职业定向学习和选择职业的过程, 也是帮助人们在任职中求得发展的过程, 它对于搞好人力资源的生产、开发、配置、使用都具有重要作用, 也是在我国方兴未艾的跨学科重要领域。
我国的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才刚刚起步, 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对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一些地方和学校还没有把这项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二是一些地方和学校对职业指导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内容还不够明确, 对学生实施指导的针对性不够强, 提供就业服务的形式比较少, 对学生创业扶持还缺乏有力的措施。三是机构不健全、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还没有明确相应的机构和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四是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需要加强, 否则造成无谓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在职业指导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究, 开发自我综合素质的培养。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 使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富有个性的发展。不但要发展学生的社会性, 也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现代性, 因为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要求的反映, 也是社会现代化的根木保证。“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 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职业指导不只是指导毕业班学生如何找工作, 而应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时注重帮助学生发现、培养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 把培养和输送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作为学生就业指导的核心目标和根本任务。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上掌握职业选择与事业发展的主动权, 实现以辅导者为中心的观点到以被辅导者为中心的转变, 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观念转变, 促使学生认识自我, 开发自我。
二、进一步拓展职业指导途径和方法
多数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由于是一项具体的工作, 尽管在职业指导服务工作范围内力图系统性, 但与学校整个教学尤其是专业教育相脱节, 产生“两张皮”现象。主要表现在:没有完整地把职业指导课程纳入到整个教学体系中, 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在有的学校处于“体外”循环;从事职业指导服务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学生辅导员或思想政治工作人员, 专业教师没有完全融入;囿于自己的阅历与水平, 专业教师不能在专业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本专业的特点、专业发展前景和行业、职业的状况与要求, 更谈不上与专业、学科的建设相结合, 职业指导“隔靴搔痒”。
高效易行的实践模式是职业指导工作相对成熟的标志, 也是职业指导工作实践发展的需要, 因而成为了职业指导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们的共同追求。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探索逐步形成的一些相对稳定的职业指导实践模式, 以其操作性强、实际效果明显的特点, 成为职业指导工作具体实施的有力工具。当前较为成熟的有咨询式、授课式、结合式及计算机辅助式等职业指导模式。咨询式职业指导就是咨询顾问在掌握学生材料的前提下, 通过咨询谈话向学生提供较强针对性、具体化的指导。授课式职业指导则是学校根据职业指导目的和内容制定教学计划, 以授课方式系统地加以实施的过程, 即职业指导渗透于专业教学之中。结合式职业指导包含横向结合和纵向结合, 前者将职业指导融于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 把职业指导与班主任工作、社会实践、家庭教育、课程改革和招生工作相结合, 后者依照职业指导模式的特点和相容性, 把咨询式、授课式及计算机辅助式有机结合起来。计算机辅助职业指导意味着利用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器, 在职业诊断、职业信息提供及职业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的辅助作用。职业指导工作者必须准确掌握并熟练综合运用这些模式。
学生富有朝气和活力, 他们不喜欢说教式的教育, 教学组织形式应该多种多样, 如教学单元、教学模拟、小组教学、主题设计等。可以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活动, 激活学生的思维。采取职业指导课程进课堂的做法, 就是让具有就业工作经验的教师, 系统地指导学生认识社会需求, 引导毕业生进行心理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 逐步建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开辟就业心理咨询工作, 实现普遍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了职业指导教师的作用。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并以各种形式将职业指导工作渗透到教学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去。
三、注重个性, 积极开展学生素质测评工作
每一个学生由于个性的差异, 都有不同的就业目标和要求, 根据学生的这些心态, 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指导, 要求学生加深了解自我, 分析自己具备的求职优势, 找出自己的不利因素, 确立就业的范围和要求, 不断消除自己不切实际的就业倾向, 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 最终客观地确立自己的择业目标,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求职的录用率。同时, 通过个性发展的职业指导, 可以引导学生为了扩大自己的择业范围, 提高就业竞争能力。过去企业选用毕业生, 往往是集中毕业生进行简单的面试就决定聘用的名单, 造成了毕业生到企业以后, 个人特长发挥的空间过窄, 企业也未能真正找到合适的岗位人员, 从而造成员工流动过大, 人员结构不尽合理, 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行个性发展的职业指导后, 学校通过与用工单位的沟通, 帮助企业分析岗位用人的要求, 然后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人选, 有效减少了就业供求中的盲目性, 优化了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 稳定了毕业生就业情绪, 让毕业生个人有了个性特长发挥的空间, 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
现在, 学生就业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择业过程中容易受到挫折, 或是有业不就。影响的因素有很多, 归纳起来主要是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不足, 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 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 就要开展学生素质测评工作。这项工作是以调查、测试的方式, 帮助学生了解个人的兴趣、性格和能力, 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使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 达到“知己”的目的。通过对学生进行素质测评, 全面、客观、规范、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 能够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
管理、发奋成才的积极性, 规范和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 帮助学生认识社会, 了解社会, 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并为选择今后升学和就业做好准备。
总之, 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 教育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因此, 作为整个教育组成部分的职业指导工作, 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和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职业潜能的激发, 用一种有利于学生长期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学生就业, 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因此, 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 应该从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入手, 在职业测评的基础上规划职业发展, 在职业发展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拓展素质, 在职业岗位上促进人生发展。只有这样, 才能着眼未来、立足当前, 才能突出职业指导工作的指导性。
课堂提问需尊重学生
威海机械工程高级技工学校刘健
在师道尊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要尊重学生, 教师只有尊重学生, 使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 才能使学生亲其师, 进而信其道。提问是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手段, 教师可借此及时了解教学效果, 调整教学进度。课堂提问时, 教师只有尊重学生,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不唯书、不唯师, 才能不断提高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要想把握好课堂提问中的“尊重学生”以下几个方面尤为关键:
一、尊重每位学生的发言权
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 尊重每一位学生, 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条件, 使学生获得创造的安全感, 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样, 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首先, 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权, 尤其是后进生的发言权。教师在备课时要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深度的问题, 以适应不同能力的学生。如果设置的问题普遍偏难, 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能回答, 那么时间久了平时很少发言的差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经验丰富的教师会为差一点的学生适当的设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 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使他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成就感, 这会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 教师平时还要多了解学生、课堂上要观察学生的表情, 以便课堂上能针对性地“点将”, 切不可明知学生不会还叫他回答, 回答不好就批评, 即使不批评也会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二、认真对待学生的发言
有些教师学生发言时在讲台上来回走动, 目光始终没有注意发言学生, 其实这是不尊重发言者的表现。教师应用期待和鼓励的眼神仔细听其言, 对于他的正确观点、见解应及时点头以示赞同, 并对回答时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加以提醒、引导, 帮助他将问题回答正确、完整, 这是教师尊重发言者的最起码的要求。
其次, 教师要耐心听发言者说完, 鼓励其发表不同的见解, 因为创造就是与从众不同中开始的。我们经常看到, 特别是公开课上, 往往发言者还未说完, 教师就叫他坐下, 另请学生回答或干脆教师自己回答, 生怕学生的回答不同于标准答案。急于引导学生找到书上的那个标准答案, 没有尊重这位发言者, 这样做不但扼杀了这位学生的创新萌芽, 而且使他失去了继续探索学习的兴趣。须知教学过程中没有标准答案, 有的只是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解题方法。因此,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畅所欲言, 对于有创新意识而发表错误意见的学生, 应多一份耐心, 多一份谅解, 多一份引导。
第三, 教师不仅自己要尊重发言者, 还要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的习惯。课堂上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学生发言时, 有的学生的手仍然举着, 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出了一点问题, 有些学生便急不可待, 手越举越高, 甚至站起来, “我来, 我来”, “请我, 请我”地要求。此时, 发言者往往显得局促不安, 越来越紧张, 甚至失去自信。因此, 教师应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发言, 养成静静地听别人说完再举手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在健康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
三、及时巧加评论
教师要尊重学生,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发表的见解, 作出恰当的回答或评价也非常重要, 是教学过程中处理信息反馈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回答了提问后, 教师准确而有分寸地进行回答或评价, 能进一步有效地加深学生的理解深度, 加强记忆, 提高教学质量。肯定的回答或评价, 使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 能进一步激起学习的兴趣;否定的回答或评价, 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 让学生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关键词:职业生涯设计 职业法制教育 择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674-098X(2012)01(c)-0246-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在不断地分化,重组,新的职业层出不穷,传统的职业面临着消亡。在我国,由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多元特征并存,目前,第一、第二产业的社会职业已消亡变动和谐组为主,第三产业正在迅猛发展。这些新兴行业的出现和兴起,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由于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推广应用,为传统行业有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这就使毕业生就业时面临一些新情况:
(1)劳动岗位中脑力劳动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2)与传统专业绝对对口的岗位越来越少;
(3)岗位所需要职业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加速,复合程度提高。
这些特征,使宽口径,复合型、通用型专业的毕业生择业余地变宽,也使用人单似对毕业生的非专业综合素质的要求空前提高。同时对学校如何对学生针对现如今职业发展特点进行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如何抓好在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情况,几年来,我院的毕业生就业率在全疆一直名列前茅,同时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非常的高。大部分学生就业后工资水平居地区前列,这为我院的招生工作带来了可喜的一面,已逐渐形成招生就业良性循环,稳步发展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得力于我们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中主抓学生入校职业生涯指导教育,进行合同法规教育、毕业生择业教育等工作。
1 加强学生职业指导教育。坚持给学生做好职业生涯指导工作
职业指导是一定社会组织帮助人{门走上职业道路的各种措施体系的总称,是对将要就业的学生和职业岗位不适应的已就业者的毕力,智力、体力、个人性格,经历、志向以及家庭与社会环境等各种条件全面进行分析与了解,然后根据社会职业需要情况作出职业方面的建议,使其能够选择合适的职业和胜任工作,从而较好地完成个人职业定向的过程。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主抓这些工作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美国生涯理沦专家萨珀的观点是: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大学生而言,在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基础上,从大学生自身实际和社会的需求出发,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大学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阶段人生目标、步骤,尽其可能地规划未来生涯发展。
让大学生作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通过大学学习和专业训练,以掌握自己的现实和未来,主要解决第一、使大学生接受并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这一全新概念。第二、使大学生准确察觉自己所偏好的生活型态和工作价值观,并认识自己的个人特质,个人期望和抱负,建立和完善适切的价值观念。第三、培养大学生的生涯抉择技巧,使大学生根据规划和选择,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与自己生涯目标匹配的生涯路径。第四、使大学生具有面对社会变迁,科技不断发展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2 大力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空前强烈,培养好适应企业需要的毕业生是我们的责任。按照“四个统一”的要求,培养造就大批“四有”新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目的。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就是通过一种记录的方式,督促和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学院和社会的各类活动,每个新生入校以后通常都会购买一本《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通过此证书将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参加素质拓展的情况。其中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科学技术与创新、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与其他。学生每学期末填写一次,总结一学期参加活动的情况,并公示。
在学院,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不清楚如何实现证书中的要求,往往每个学生的填写资料大相径庭,没有达到我们的月的。在工作中。我一般要求我的学生要通过这么几个步骤来实现自我的素质能力的提高:正确认识,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总结汇报。
3 在常规教学过程中。开设与就业相关的法规课程
我们知道《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对用人开始谨慎起来。但事实证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并不会阻碍大学生就业,只是对大学生提出了更合理的要求,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不能厚此薄非,要具备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提升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同时要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习并具备责任意识、遵守社会规范等,这些都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要学习和掌握的。在学生中开设相关法规课程,让学生了解企业用工重要遵循的法规,学生在就业时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为校企联合,学生就业开辟通道。
4 毕业生择业指导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学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19%。逐步从“精英化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我国的高等院校招生年年扩招,从2000年到2005年,我闻人学扩招了本专科生1000万人;而到2010年,将增加本专科生438万人。现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已达2000多万人(含高校的各种层次的在校生)。在这样的招生速度和规模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已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难题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毕业生择业也应该有一个规律遵循,那就是择业的时间范围,区域范围、单位性质范围等方面的约束。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有步骤的进行这方面的指导。这里我们主要应该主要以下几点问题。
(1)做好学生就业准备阶段教育:一股是应届学生最后一年的第一学期,这段时间,要给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择业心理咨询、就业推荐材料制作等方面的教育。
(2)落实就业实践阶段工作:一般在最后一学期,这段时间里,毕业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就业招聘会和供需见面会,与用人单位广泛接触、把握时机签订就业协议。
(3)安排好就业派遣阶段工作:在这一阶段,要为学生办理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帮助学生办理户口迁移工作。
5 结语
【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开展实作教学工作总结01-17
幼儿园游戏开展与指导05-24
如何开展对学生学习能力指导09-12
财务工作如何开展09-19
开展禁毒工作汇报09-23
个人工作开展计划10-14
关于开展工作方案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