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职能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文章梳理了世界各国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历程,指出创业教育包括三种类型:作为素质教育的创业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创业教育和作为职业教育的创业教育。在实践中,必须明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定位:创业教育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只能是一种通识教育,必须是一种创新教育,是一种有功能限度的教育,不能对创业教育解决就业问题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工会职能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工会职能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篇1:

以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工会职能拓展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任务与目标,而工会作为高校重要有机组成,充分发挥工会教育职能的作用势必将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本文阐述了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了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情况与意义,研究了工会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提供的积极推动作用,并提出了高校工会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具体措施与实施办法。

關键词:工会创新创业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在医学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中,高校工会必须充分挖掘自己的教育职能的作用,积极探索如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创业人才搭建多元化的平台,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完成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1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1.1社会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党和政府倡导创新,鼓励创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鼓励创业,支持青年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十八大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高水平的创新人才,报告提出市场在资源配调中起决定性作用,将市场提升到决定性地位,给创业释放出积极信号,创业环境将更加优越。教高[2011]6号,教学[2012]11号和教学[2013]14号文件等一系列文件和政策举措的提出,都提示着社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迫切需求。

1.2学校需要创新创业教育皖南医学:创建于1958年,是安徽省省属普通高等医学本科:校和国家首批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50余年来,学校坚持“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社会需求,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育了一大批德艺双馨,服务基层的应用型医学人才。随着学校办学理念的不断完善,形成了“以医学为主,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发展思路,专业设置由单一的医学,增加到包含医、理、工、管、经、法6个学科门类,学校正朝着以医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校的发展目标迈进。

近年来,随着学校学科门类的不断丰富,专业设置不断完善,单纯以就业为目标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所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的新要求,学校需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从而实现立足校情、服务国情、适应社会的宗旨目标。学校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并且已经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

1.3学生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如火如荼。学校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校级特色专业和重点学科等强有力的教育指导下,在逐步浓郁的大学生科研氛围的熏陶下,在各种创新创业类竞赛培训的激励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实验探索、科研竞赛、培训实践等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近几年大学生申请立项科研课题百余项,经费十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5篇,1篇论文入选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十一五”规划教材,在安徽省“挑战杯”比赛中4件作品获得银奖,8件作品获得铜奖,学校成立有“启明星”、“新起点”等学生科研兴趣小组,并且已形成品牌项目,由生理学、病原生物学等重点学科中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开展科研活动。科研兴趣小组培养了一批科研素质高、具备科学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学生,例如被北京-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由本科直接录取为博士的临床医学专业刘伟同学;毕业时同时被三所高校录取为研究生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朱宇翔同学,等等。科研兴趣小组对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助推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创业教育正方兴未艾。自2008年起,该校面向所有本科生专业开设了《职业发展》等必修课和《创业知识》选修课课程,创业课程的开设,拓宽了学生的职业视“,激发了创业热情;开展创业培训,目前已有920名在校生申请并接受了创业意识培训和创业模拟实训,通过培训增强了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了创业知识、提高了创业能力;创业类竞赛受到广泛关注,学校每年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等,参加人数年均达400余人,其中优秀个人和团体在安徽省级比赛中举得较好成绩,获金奖3项、银奖3项、铜奖6项,学校获2次优秀组织奖。

创业实践持重笃行。毕业生创业人数增加,创业项目或融入科技、或体现文化、或致力连锁、或回归生态,体现了新时代医学生敢为人先追求成功的勇气和执着、志存高远赢得市场的豪迈和智慧以及回报社会奉献青春的梦想和行动,如2006査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贵飞,结合所学专业,迎合市场需求,开办了易康达医疗信息管理有限公司,服务信息化医疗管理;2009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王犟,乐观自信,不断实践,致力于连锁经营比肩国际一流品牌,经营仟佰亿化妆品超市,服务大学生,已在芜湖开办6家分店,年营业额过百万;2012届药学专业毕业生金任俊,将知识与文化融入商业,投向文化产业,开办芜湖市暮江文化工作室,服务企业文艺汇演、宣传展示、商业演出等文艺经济;2013届预防医学毕业生吴王义,在家乡开办生态猪经营店,受预防医学专业思想的影响和熏陶,心系健康,回归生态,经营无公害蔬菜和生态猪肉,传递着健康生态的正能量。新时代医学生正用青春年华书写着多姿多彩的未来,用满腔热情奏响艰难创业中激昂的乐章。

学生创新的热情、创业的实践显示了90后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渴望,学生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2工会职能逐步完善

高校工作格局中,工会作为高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工会承担着教职工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任务。工会确保实现教师应有的利益,地位和作用,从而激发教师投入创新教育的新动力。因此,高校工会可以据此来确定自己服务大局的工作内容。

2.1把握好高校教师的经济利益诉求一般而言,教师对经济利益的需求,与其职业追求紧密相关。绝大部分教师,并无发财的欲望,“桃李满天下”才是其主要追求的理想。但其身心投入高于一般的社会劳动,他们所希望得到的经济回报也就自然要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这既是维持复杂育人劳动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证明其特殊劳动得到了社会认可,从而获得了精神的满足。

2.2把握好高校教师的政治利益诉求政治是社会人维护自身利益,发挥社会作用,追求社会地位的一种活动。这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表现。高校教师知识丰富,社会视“开阔,民主参与意识与能力较强,因此对高校事务的话语权有所要求,成为其体现其主体地位的一项重要利益诉求。

2.3把握好高校教师的学术利益诉求高校教师所进行的学术研究,体现的是对人类和自然所进行的一种探求活动,该活动具有创新性和开创性,需要摆脱过多的非专业的控制和束缚,有一种宽松和自由的氛围。因此其利益诉求的特点就是,要有自由探讨和表达其专业认识和主张的权利。这是高校教师从事创新型教研的一个基本条件。

2.4把握好教師的事业利益诉求作为一个育人育才者,高校教师自身成才的意愿更为强烈,对用专业成就成果展现自我价值更自觉。而从我国建设创新型的国家角度来看,迫切需要具有自身成才意愿的老师。因此,高校教师的这种事业利益诉求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更是国家的。

2.5把握好教师的生活利益需求高校教师的工作时间看似为“弹性”的,但其实质上是“全天候”的。教师承担一门课程,一个科研项目,整个过程都需要殚精竭力。因此,许多教师特别希望减轻家庭负担,以保证教学科研方面得以全身心的投入,高校工会无疑应在这方面多提供具体行之有效的帮助。

3讨论

党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已把高校这个培养专门人才的高地,推到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最前沿。大学正承担着引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崇高使命和历史重任,而高校工会作为高校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必须要带领高校职工在新形势下展示新作为,必须要在观念与思路上有个相应的转变与创新。

参考文献:

[1]人才战略高地上工会服务大局问题的探讨[A].天津市公会管理干部学:学报,2012(6).

[2]试论高校工会在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http://www. cqvip.com2005.5.

[3]宋守君.发挥工会职能营造企业和谐氛围[J].西安社会科学,2011(02).

作者:景婷 李军华

工会职能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篇2: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浅析

摘要:文章梳理了世界各国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历程,指出创业教育包括三种类型:作为素质教育的创业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创业教育和作为职业教育的创业教育。在实践中,必须明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定位:创业教育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只能是一种通识教育,必须是一种创新教育,是一种有功能限度的教育,不能对创业教育解决就业问题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文章还就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通识教育;创新教育

作者简介:许广敏(1978-),海南海口人,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人事处副处长,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原理、成人及职业教育;吴洪伟(1977-),山东郓城人,《基础教育》副主编,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哲学、成人及职业教育;应方淦,浙江诸暨人,浙江警官职业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史和成人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为“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57009)阶段性成果。

大卫·欧德里士(David Audretsh)在研究20世纪下半叶经济发展时,曾将1990年之后定义为“创业经济时代”,此前的社会状态则分别为20世纪80年代之前大规模生产的“资本经济时代”和20世纪80年代之后知识与资本并行的“知识经济时代”[1]。作为对传统就业教育、择业教育在理念和模式上的一种突破以及对时代的呼应,创业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所追求的新目标。

一、创业教育概论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在全球第一个设置了创业教育课程。至目前为止,美国的创业教育已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到大学的创业教育体系也已形成[2]。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日益高涨。今天全美已有1600多家机构开设了2200门创业课,拥有277个相关教职及100多个创业中心[3];1991年,在东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以官方身份对创业教育作出明确界定,并称其为21世纪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后又分别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领域出发,强调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许多国家也纷纷把创业教育纳入各自国民教育体系的各个层次之中,以广泛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素质。

1997年,法国成立了创业学院,设立在法国国家企业管理教育基金会(FNEGE)旗下,有五条重要的工作原则:一是在教育的各个层次及终身教育领域鼓励创业;二是开发并推广创业教育的教学法;三是促进科技发展及其成果转化;四是促进国际创业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五是促进各类教育机构开设创业课程,刺激政府出台相关的公共政策。1999年,法国政府颁布了《创新与科技法》,鼓励大学教师、研究员、博士生及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2001年,为了继续促进“创业”,法国研究与工业部成立了创业教育实践观察站(OPPE)。2002年,罗纳-阿尔卑斯行政大区的大学合作创办了“创业之家”,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法国政府通过公共政策对创业予以支持。比如,1999年,设立了“年度全国创新技术性企业规划设计比赛”;2000年,出资支持1000多个大学与企业合作的孵化器,参与的企业共800多家;2008年8月4日,公布了新的《经济现代法》,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国家允许个人,包括工薪阶层、失业退休人员及在校大学生从事营业活动,成为个体经营者,申请手续简便,并且可以享受国家相应的税收优惠;同年8月10月,法国议会通过了《大学自治与责任法》,该法在重新定义大学职能时,要求大学对学生进行职业导向和入职教育,并发展创新教育,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法国政府希望到2012年,所有高等教育机构都能够将创业精神、创业课程和创业服务融入到教学生活中。为此,法国政府提出五条措施:(1)高等教育与研究部和法国经济、工业与就业部共同投资20万欧元用于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特别是设立在高等教育与研究中心内的创业中心;(2)每所高校创立一份《创业参考》,引导学生进行创业规划;(3)将全国大学生创业竞赛“一起来创业!”作为一项长久措施保持下来;(4)由国家青年公司联盟(CNJE)支持在每所大学内建立一家“青年公司”,由学生和校友共同运营;(5)国家将派专职人员来协调各地创业教育组织[4]。

我国也在逐渐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了创业计划大赛;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于2002年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北京大学成立了以鼓励、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创业为主要职能的创业中心;上海市各高校也已逐渐形成了各项配套措施,使创业计划大赛成为学校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课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在政策层面,我国已出台多部事关创业教育的政策法规。1999年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我国首次较完整地提出了创业教育概念,“要创造条件在高校周围,特别是高校集中的地区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并发挥科技开发孵化器的作用,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职业学校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开展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农村就业或自主创业。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

二、创业教育类型

就世界各国的创业教育实践来看,具有非常明显的层次或者类型特征,亦即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创业教育设置了不同的目标定位。综合各类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创业教育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一)作为素质教育的创业教育

对大多数未成年学生而言,创业教育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其接触各种不同的知识类型。这从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政策,推动创业教育从小学一直延伸到高校即可看出。比如,2005年英国政府发起一项“中学生做生意”计划,要求所有12岁到18岁的中学生必须参加为期两周的商业培训课程。根据该计划,全英各中学将利用暑假向学生开设商业课程,培训内容包括制订商业计划、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方法等。中学生们将有机会听取知名企业家讲述商业诀窍。

(二)作为通识教育的创业教育

对高等院校的大多数学生而言,创业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有研究指出,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美国大学关于“为了每个学生的自由发展服务”的承诺,大学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服务,并非仅仅是获得一份工作的“就业式教育”。正如百森商学院创始人蒂蒙斯教授所言:“学校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的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应当着眼于为未来的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创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5]欧洲委员会对创业教育的开展所做的定义也能给我们以启示,它认为“只有少数人生来就是创业家,但是教育却可以激发年轻人的创业理想。应该让那些愿意自主创业的年轻人掌握基本的技术和市场能力,以帮助他们实现这一愿望。创业不应仅仅看作是自己开公司,事实上,创业是每个公民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取得成功所应具备的一种普遍素质”[6]。在日本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中,有一种创业通识教育类型,主要设置商务实践课题为主,学生修满规定学分该课即可结业。此外,还有主要针对非商科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训练的技艺辅助型,以及针对商科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经营技艺综合练习型的,大致也属于这种类型[7]。

(三)作为职业教育的创业教育

对少数具有强烈的创业动机或创业潜质的学生来说,创业教育是一种兴趣教育,更是一种“技能”教育,是一种培养成功企业家的精英教育,概而言之,是一种培养创业能力的职业教育。瑞典查尔摩斯技术大学的创业教育就是这种类型。该校每年从工程学院、商业学院以及设计学院的本科生中选出20-25个学生,经过严格的选拔后只有1/3的学生能够参加为期一年半的研究项目,接受创业教育。最后每个项目产生的新企业要在查尔摩斯技术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立稳脚跟,走向成功[8]。日本高校针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专门训练,设置专业必修课和专业课,也属于这种类型[9]。巴黎中央理工大学除了将创业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之中,还设立了专门的创业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比如第2学年开设的“主题”课和第3学年开设的创业课。创业课旨在帮助有创业计划的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开创自己的公司,开课时间为每年9月和4月,每次持续两周[10]。可见,作为职业教育的创业教育是针对少数人的,是一种小众教育。这与创业本身的特点有关,或者说,创业有自身的特定人群。据新华网报道,2009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610万,但大学毕业生参与自主创业的人数比例一直保持在0.3-0.4%。一部分受过相当教育的知识劳动者找不到工作或降低工资标准、放弃专业技能优势与其他劳动者竞争工作岗位[11]。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利教授说,“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比例高达75.22%,但全国大学毕业生每年真正创业的人数只占到1.94%,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1-5.13%”[12]。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注意事项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就我国的高职院校而言,创业教育首先是通识教育而不是职业教育。至于是否能够通过创业教育有效解决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有很多研究予以讨论,本文不再展开。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创业能力而不是是否能够创业才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创业成功只是教育目标的副产品。

(一)明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定位

创业教育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只能是一种通识教育。只有对少数有创业冲动和创业能力的学生而言,才是一种职业教育,需要持续强化、加深。只有树立这种观念,才能更为有效地利用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才能有利于继续推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师资建设。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既需要理念上的重视,也需要措施上的得力,更需要资源上的支持。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改革来看,资源不足是首先要面对的现实。无论是从目前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来看,还是从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来看,抑或是从师资队伍建设来看,均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资源供给的不足。高素质教师团队建设不力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改革的进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创业教育的实施。而寄希望于建立一支促进全体学生成功创业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不仅对我国而言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对于所有的国家而言也困难重重。

创业素质与创新能力密不可分,因此创业教育必须是一种创新教育。关于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人们已有很多研究,在此强调的是,有效开展创业教育要求高职院校提供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校园文化。陆有铨教授指出,创造力是人之为人的一种本质力量,是与生俱来的。对于学校教育来说,问题不在于如何培养,而在于不压制,不压制就是培养。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往往教师在“好心”、“帮助”的旗号下,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老老实实、辛辛苦苦地做坏事。所谓创造,就是解决对现实的批判中产生的问题(批判的能力和动力都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力量)。尽管学校、教师不能直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但不等于学校、教师就无所作为;相反,学校、教师可以在这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目前最重要的是不压制[13]。在实践层面,国外的具体举措也能够为我们提供借鉴。如美国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是围绕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需求和职业创新需求而设置的,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14]。

教育功能是有其限度的,教育价值是有边界的,因此,创业教育是一种有功能限度的教育。从社会现实来看,创业能否成功既依赖于学生自身的素质,更依赖于社会的支持。有研究认为,即使教育系统内部采取多种措施,大学生创业比率低、成功率更低的状况依然无法根本改观。因为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最重要的条件尚未具备。这个条件不是大学生经高校所谓的创业教育形成的诸多创业品质,而是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15]。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世界各国知名企业家很少有从纯粹的创业教育学校或者班级中培养出来的。或者是因为,创业既是个人努力所致,也是个人天赋所限,同时受到社会文化环境和地方文化传统的影响。比如,温州大学的创业教育很有特色,也获致了较好的结果[16],但这和温州本地的历史文化环境密切相关,未必所有地方的高职院校或者高等学校都能够复制。

(二)关于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

课程是落实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创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人们普遍关注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问题。目前较为有代表性的是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该将创业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他各类课程之中;一种认为应该设置独立的创业教育课程。前者如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协会(ASHE),该协会在其2009年新发布的高等教育报告中指出,大学生获得创业教育的最佳途径在于跨学科教育模式,即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能独立于学科专业课程之外,它不是一个独立专业研究领域,而是对该学科专业知识的整合与重新定位[17]。后者是我国很多研究者普遍认同的观点。

基于创业教育作为一种通识教育的判断,本文认为这两种策略均可行,而且这两种策略本身都处于摸索阶段,尚谈不到孰优孰劣。其重点并不在于是否应该单独设置这类课程(无论多么希望开设单独创业课程的论者都必须面对创业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即便大力提倡也未必能够设立成功)或者是否应该通过其他课程来落实创新教育,而在于如何发挥它们的功效。

从第一种观点来看,必须至少解决如下问题:如何协调创业教育内容和专业知识内容的关系问题;如何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来完成创业教育的目标;如何让专业课程师资具备创业教育素养;等等。

从单独设立创业教育课程来看,具体内容可以包括创业形势分析、行业分析、项目选择、资金筹措、具体杂务或者撰写企业创设方案等,这些大多都可以归结为知识教育。而知识教育是否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创业素养,尤其是创业心智模式,尚须继续研究。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高职课程改革推崇以岗位任务流程设置课程、规定课程呈现模式,本文认为,至少在创业教育课程方面,不适于采用这种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不是企业家,而是企业注册服务公司的职员。此外,既然对于大都数学生而言,创业教育都是一种通识教育,因此,这也决定了一般的通识教育课程应该设置为选修课程而非必修课程,毕竟,在这种意义上,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它更多地是一种兴趣课程。

(三)创业教育内容选择的建议

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高职院校在设置创业教育内容时,至少应该关注如下方面:创业兴趣和能力倾向的辨析、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知识的传授以及创业能力的训练,其中,创业能力至少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18]。我们可以从国外比较成型的创业教育中获取一些借鉴。比如,创业课是巴黎中央理工大学的特色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从创办公司和公司管理的角度对战略决策、市场财务进行综合性讲解,培养学生的创业者气质和能力,比如全盘地考虑问题,质疑接收到的信息,学会创新性思维,树立自信,学会如何说服别人,学会团队管理,进行挫折教育等。创业课会特别聘请一些企业总裁,特别是企业的创始人亲自传授经验。课程结束时学生要向专家评审团陈述其创业计划,1年之内每个计划都会有1名专家跟踪指导。参与该课程的学生职业往往有三类职业走向:自己创业、在创业型企业工作或者在传统企业的研发部门工作[19]。

作者:许广敏 吴洪伟 应方淦

工会职能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篇3:

论工会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发展的命运已经和员工紧紧联系起来,工会代表员工的利益和诉求,作为企业的具体职能部门,有责任维护员工权益,增强员工使命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对工会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会管理;企业发展;同题;作用

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企业工会组织要紧紧围绕实现“双赢”的工作目标,不仅仅要做到工会工作有效为企业管理服务的目的,还要帮助广大职工群众做好维护自身权益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工会组织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实情况,积极推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工会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性化的工会管理能够促企业发展

工会管理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现代企业都强调人性化管理,因此,工会管理也应该提倡人性化。工会人性化的管理不仅要注重对象,还应该注重管理范围和管理方法。首先要肯定员工的作用,并实施多层次的管理方式在具体的管理工作当中协调好企业内部管理并激励员工。总之,工会人性化管理必须要树立企业、员工利益最优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促进企业发展。

(二)以维护职工文化权益为动力,构建和谐的企业精神氛围

工会注重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树立职工群众新形象。同时,通过开展理想纪律教育、形势任务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二次创业教育等活动,有效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质。

(三)以维护职工生命权益为天职,构建和谐的安全生产氛围

工会注重深化安全教育,从思想上落实安全意识。以民主管理、职工积极参与的方式,群策群力开展群众安全活动,开展全员签安全公约活动,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

二、当前我国企业工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劳动关系协调难度加大

我国企业机构在近年来的改革逐渐深化,大部分企业的人事制度和劳动分配制度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这些改革和变化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企业内部员工劳动关系的复杂化。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近几年出现的企业劳动纠纷和争议急剧增加,其劳资关系也逐渐的呈现出由个人劳动纠纷向集体劳动纠纷方向转变的特征。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企业为了自身发展在改制的过程当中,没有协调好各方面利益而导致的劳务纠纷,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纠纷争议事件也呈逐渐增加的态势。而且我国当前很多企业经常由于买断工龄、解除劳务合同、裁员等措施导致了很多劳资纠纷事件,而企业工会在作为重要的协调部门由于这种复杂的劳动关系无法开展具体的协调工作。

(二)收入分配不均,维权难度加大

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同时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当前我国很多企业为了提高自身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吸收入培养,在企业内部的收入分配上也过多的向高级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倾斜,但是企业中大部分的一、二线员工仍然处于较低的收入水平,企业内工资分配两级分化程度不断加深。由于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很多企业员工产生不满情绪,进而逐渐加大了分配收入差距过大等引发的一系列矛盾。但是工会作为协调部门并没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协调沟通上,尤其是随着协调难度的不断增加,无法切实保障企业员工利益,甚至只能做到这一问题的了解和参与层面上,无法开展具体的协调管理工作。

(三)新形势下传统管理方式不适应企业发展

我国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和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高速的经济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给企业工会的管理工作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为其提出了更高水平的工作要求。因为我国当前企业工会的管理水平和理论比较落后,需要进行大量的优化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其次,工会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同当前企业的发展情况相适应,无法贴近企业和员工的实际需求,在工作中甚至一度处于被动的状态。另外,工会在具体的管理工作当中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广阔,但是往往浮于形式,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效,甚至为企业增添负担。

三、工会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策略

(一)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激发职工创造活力,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在企业里,企业的发展与职工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这么说,企业的利益就是职工的利益。工会组织作为广大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只有打开新的视野,立足现状,顺应时代,不断创新观念,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方法,才能使职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聚集在一起,从而推进企业经济的发展,使职工的利益获得保障。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调动广大职工积极地进行创新活动是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工会组织要成立专门技术创新领导小组,负责职工创新活动的各项事宜,同时要制定各项措施,狠抓落实,使各项措施得以实施;要广泛开展各类主题竞赛活动,搭建职工创业创新平台。创新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形式和方法,设计好载体,打造工会系统的名牌,在活动中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精神鼓励与物质利益并重、晋职晋级与利益挂钩并举、成果推广与社会宣传共济;要海纳百川,广开言路,充分吸收广大职工的智慧。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活动,在职工的建议中接受那些有益于企业发展的建议,是职工的聪明才智在企业中得以发挥;要认真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同时顺应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化大生产特点,有成效地开展技术协作、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注重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不断提高职工的创新素质,提升职工创新能力。

(二)加强工会同企业沟通

从某种成熟度上讲,企业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工作当中的最基本途径就是沟通。现代大多数企业治理结构学者认为企业必须要由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来管理。而企业员工作为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更应该进来。但是考虑到员工本身所处的较低级位置,和管理者具有不对等的权益,实际上员工要想参与直接管理工作难度非常大,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员工参与这一工作当中能够起到维护自身权益的效果。总之,如果要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接受员工的一件,必须要具备以下几点:首先是员工要有一个统一的组织,即工会,因为员工个体直接与企业上层对话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形成一个统一的组织后就具有的强大力量支撑,从而使得管理人员不得不加以考虑。其次由于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甚至较差,所以在向上层提出要求的过程中难免有不合理的因素出现,因此要不断加强工会同企业的沟通,为员工提供意见的保护措施,尽可能的科学合理化,从而有效的维护员工权益。

(三)以思想观念引导促企业凝聚力

一般来说,企业的高校运行和相适应的企业价值观念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如果工会管理当中能够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这对于提高企业凝聚力的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员工思想观念的提升,能够更好的运用法律和知识来维护自身利益,同样对于企业而言,员工思想素质的提高一定程度上能够反作用于企业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我国当前企业环境正处于体制变革的重要阶段,而且由于各种思想观念的普及,员工思想活跃度异常高涨。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工会作为企业的重要管理和协调部门要通盘考虑,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切实做好引导和转变员工思想观念的相关工作。比如帮助员工树立 企业的发展壮大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峥.新时期企业工会工作的几点思考 [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0(02)

[2] 李芳玉.企业工会工作现状的调研分析及对策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0)

作者:周东

上一篇:村委班子换届选举方案下一篇:机电学院新生代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