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精选6篇)

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 篇1

妇联是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是党密切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县妇联就全县基层妇联组织建设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组织健全。一是在全县211个行政村中,2008年村妇代会主任积极参加村“两委”

换届选举。她们勇敢参选,大胆竞争,有180名进入党支部,31名进入村委员会,进入“两委”的比例达到100%。通过岗位培训,村妇代会主任工作认真,办事公道,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另有110余名村妇代会主任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能够引导妇女群众走上致富之路。二是在全县22个乡镇建立了妇联组织,通过组织选配和推优上岗,做到了有岗有编有人,其中年龄30岁以下8人,30-40岁14人;本科学历的16人,大专学历6人,享受副科待遇6人。三是在县直机关单位中,有64个单位建立了妇委会组织,组建率达98%。其工作成员中年龄30岁以下18名,30至40岁38名,40岁以上8名;大专学历14名,本科学历50名。四是在12个居委会,1个社区中均建起了妇代会组织。我们全县这支妇女工作队伍在年龄结构和受教育程度上来说总体达到了较高的要求。

2、工作有活力,妇联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全县基层妇女组织普遍开展了“巾帼建功”,“双学双比”,“文明和平安家庭创建”等活动,把妇女工作做的有声有色。乡村妇女组织在带领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她们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积极在“生产发展”中创佳绩,在“生活宽裕”中建新业,在“乡风文明”中作贡献,在“村容整洁”中显身手,在“管理民主”中有作为,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在全县三个文明建设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广大妇联干部积极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主动为妇女群众排忧解难,尤其在婚姻家庭纠纷、家庭暴力等方面,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及时处理问题,妥善解决矛盾,赢得了妇女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1、乡镇妇联主任兼职过多。全县22个乡镇妇联主任有18名兼职。其中2名副乡长兼任妇联主任。16名分别兼办公室、组织、统计、计生,民政等工作。妇联主任大部分时间忙于兼职工作,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做妇联工作时间只占工作时间的30%-40%,工作只限于应付,从而影响了妇联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乡镇妇联工作经费无保障。目前,由于政府财政比较困难,妇联工作经费始终未能列入财政预算。每个乡镇每年拨给妇联的专项经费一般是400-2000元左右,而大多数仅集中为“三八”期间活动的开支。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力、物力的支撑,使妇联工作往往陷入了被动和应付的状态,妇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受到挫伤。

3、村妇代会主任主要做计划生育工作。由于村妇代会主任和村计生专干一肩挑,同时大部分村妇代会主任在工作中无意识地把计划生育工作和妇女工作活生生地隔离开来,这造成了妇代会主任角色意识,责任意识的淡薄而把精力和时间主要用于计划生育工作,使该唱主角的妇女工作反而成为了搭头。

4、妇联干部的素质有待提高。在基层妇联干部队伍中,由于成员大多为兼职,自身工作量大,调整也频繁,导致新任妇联干部学习和掌握妇女工作业务知识的时间不够,经验不足,工作衔接不上。加上缺少接受培训的机会,视野不够开阔,妇女工作思路比较模糊。有不少妇联干部不知从何着手开展工作,有好的意见和建议也不知如何获得领导的支持和采纳,工作水平很难上升到一个高的层次。面对工作对象的复杂化,领域扩大化,内容多样化趋势的挑战,妇联干部队伍很难适应新时期妇女工作的需要,而这些急需妇联干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的提高才能解决。

三、对策建议

1、把各级妇联组织建设纳入党建总体规划,要将妇女工作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党委从组织上带,从作风上带,从方法上带,着力解决:

(1)妇联干部尤其是专职妇联干部缺位的问题;

(2)专、兼职妇干对党的中心工作和妇联工作的关系不善于融会贯通或者处理不够好的问题;

(3)妇联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的问题;

(4)妇联干部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

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 篇2

关键词:妇联组织,推动发展,思考

当前, 徐州正处于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 振兴老工业基地、东陇海地区纳入国家城市化战略格局、融入长三角和进入高铁时代等机遇有效叠加并将持续放大, 为徐州经济社会积蓄了跨越发展的大能量。江苏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期间, 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参加徐州代表团审议时, 对徐州的发展提出“两快两带三先”的新要求。徐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 曹新平书记提出了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 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新目标。“推动跨越发展、建设美好徐州”需要全市各级各界的共同参与, 需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力量, 广大妇女是经济文化建设的基本力量, 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积极探索各种渠道发挥妇女半边天在推动跨越式发展中的作用, 这是各级妇联组织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妇联组织在引领妇女积极投身推进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中的独特优势

妇联组织是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 在组织妇女、引领妇女、服务妇女、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起着其他组织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些优势必在推进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中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政治上具有独特优势。

妇联组织起着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社会支柱, 是党和政府做好群众工作的有力帮手, 是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妇联组织代表的是占人口半数的女性群体利益, 是在社会上有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的人民团体。做好妇女群众工作, 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维护妇女群众合法权益, 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男女两性协调发展是妇联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党和政府对妇联组织的期望。

2. 在资源上具有独特优势。

妇联有着占人口半数的工作对象, 是全市最大、最广泛、最具影响的妇女团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妇女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并在其中发挥了“半边天”的巨大作用, 这使妇联的工作触角得以延伸到社会各领域、各层面。妇联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妇女开展活动, 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 又涉及婚姻、家庭等各个方面, 既要团结带领妇女参与经济建设, 又要教育妇女在家庭文明建设中唱主角;既要组织引导妇女参与民主监督与管理, 又要为弱势贫困妇女奔走呼吁。总之, 凡是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于妇女群众需求、服务于妇女发展的, 都可以纳入妇联的工作范畴, 给妇女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施展才能的舞台。

3. 在工作上具有独特优势。

在长期的实践中, 妇联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建立了履行职能的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各级妇女组织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组织机构、协调机构、维权机构, 进一步整合了社会资源, 推动了妇女工作社会化, 在组织动员妇女参与五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妇联组织的良好信誉度, 一些社会团体和组织也愿意与妇联合作, 共同实施一些推动妇女发展的项目, 为妇联组织开展工作搭建了新的平台。

4. 在载体上具有独特优势。

妇联牵头开展的“和谐文明家庭”、“巾帼创业”、“巾帼文明”、“巾帼维权”等各项活动, 以及实施的“妇女儿童之家”建设工程、女性素质提升工程、创业致富工程、家庭教育工程, 覆盖了社会的每个家庭, 涉及到妇女群众的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涵盖了妇女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是建设美好徐州的最好载体。

5. 在组织和队伍建设上具有独特优势。

在妇联组织中有一支“善操作、会落实、能创新”、党性观念强、组织观念强、奉献精神强、服务意识强的干部队伍。一批专职妇女工作者和一大批兼职妇女工作者活跃在妇女工作战线上, 她们热心妇女工作, 致力于妇女事业, 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 全心全意为妇女群众办实事, 办好事, 深得群众的信赖。这是妇联组织宝贵的人力资源。由于有各级党委的重视, 目前各级妇联已基本形成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的健全的城乡组织网络, 妇联组织植根于妇女群众之中, 更有机会体察民情、了解妇女、服务妇女, 在党联系妇女群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当前影响妇女参与推动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不利因素

妇联的工作对象和服务人群是广大妇女, 长期以来, 由于市情和历史的特殊原因, 徐州市妇女无论是整体文化素质还是思想解放的程度以及在发展经济中占据的资源和优势都比不上男性, 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都存在着一些影响妇女推进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不利因素, 限制了妇女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作用的发挥。

1. 开拓意识不强, 思想解放程度不够, 与市场经济信息时代的步伐不一致。

即使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 男尊女卑的潜意识还不同程度的在我市一些妇女的思想中存在, 严重制约着妇女的发展潜能。在思想意识上, 仍有一部分妇女缺乏理想和追求, 不思进取, 缺乏参政意识, 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在经济意识上, 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 部分农村妇女缺乏开拓创新、竞争进取精神, 不想不敢投身高新农业技术产业, 对新品种、新技术接受能力不强, 不敢冒风险, 不敢创大业、致大富;在家庭生活上, 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 部分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仍然把人生理想、个人生活幸福寄托在丈夫、子女身上, 缺乏自我意识, 缺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心甘情愿地扮演着从属的角色。

2. 文化素质不高, 就业技能不强, 影响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掌握。

长期以来, 我市妇女在获得教育资源中始终处于劣势, 虽然这些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下, 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 使年轻女性受教育的权利有了保障, 但在整体妇女群体中, 受过中小学教育的仍占多数, 中老年女性中还有一定比例的文盲。妇女对自身的期望值也较低, 在学习的过程中, 大部分妇女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较差, 导致妇女整体尤其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妇女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影响了一部分妇女对科学技术和致富技能的掌握, 导致一部分妇女所拥有和所能利用的资源偏少。她们对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 如对现代化农用机械和高科技技术成果电脑等, 不能有效地使用, 很多农村妇女不能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影响经济收入。对家庭以外的社会资源, 如现代农业的生产信息、各种政策措施、法规和相关的网络信息, 她们更是知之甚少, 严重影响了她们的劳动回报率。

3. 资金短缺, 信息闭塞, 妇女闯市场的外部环境还不宽松。

资金匮乏、信息闭塞是妇女在经济活动中的主要障碍。同时社会上也缺乏一个为妇女创业提供政策、资金、市场、项目、信息、技术等全方位服务的有效机制。很多想要创业的妇女不能及时得到低息贷款的扶持, 即使贷了款, 条件手续也十分烦琐, 贷款的限额也非常低, 导致致富项目难以实施或难以达到预期效益。由于农村交通不便、现代化传媒不发达, 农村妇女要发展致富项目, 大多数人只能从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的广告中获取信息, 有些广告带有相当大的欺骗性, 妇女的辨别分析能力又非常有限, 所以多难成功, 甚至有些妇女因为采用广告中的错误信息而损失惨重。在项目的获得和技术的掌握上, 很多妇女也处于劣势地位, 这些客观条件冲击着妇女投身经济的信心, 成为妇女创业的一大障碍。

三、妇联组织要积极为妇女全面参与推动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搭建平台

各级妇联组织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 为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搭建平台。

1. 积极搭建服务平台。

坚持以服务来凝聚、以宣传来鼓舞、以活动来吸引、以组织来保证, 全心全意为妇女群众服务。一是关心妇女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生活, 形成一心一意投身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生动局面;二是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 为广大妇女投身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擂鼓助威、保驾护航;三是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 提高妇女的参与率、受益率和贡献率;四是提高妇女组织化程度, 带领妇女走市场化、信息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2. 积极搭建学习平台。

抓住学习型女性、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群体这三个学习主体, 紧紧围绕“推动跨越发展、建设美好徐州”这个主题, 从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广范围, 为妇女和家庭学习创造条件。一是深化争做学习型女性活动, 积极举办分层次、分职业、分需求的学习讲座和交流活动;二是深化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 制定实施《建设学习型家庭五年工作规划》;三是深化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 为推动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积蓄力量、提供智力支持。

3. 积极搭建创业平台。

把妇女中蕴涵的巨大潜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农村, 继续完善教育培训、科技示范、信息服务、合作经济、扶贫救助五个网络, 全面实施巾帼网上致富工程, 对5万名妇女骨干进行系统培训, 带动50万妇女通过上网学习, 实现增收致富;在城市, 启动巾帼创业就业工程, 全市扶持200个创业项目, 培养2 000个妇女创业带头人, 带动10 000名妇女实现再就业, 鼓励下岗失业妇女在更高层次上拓展就业领域。

4. 积极搭建发展平台。

瞄准人才、政治、经济三个目标, 促进女性在人才开发、参政议政、企业经营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的发展和飞跃, 在推进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中发挥女性人才效应。一是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加大对各条战线优秀女性人才的培养和推荐力度, 促进女性人才的合理流动与使用;二是提高女干部在党政机关、人大政协的比例, 增强女干部的参政议政能力;三是大力支持和扶持各类女企业家的合法经营活动, 带领更多的姐妹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在推动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中创业发展。

四、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推动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中作用的思考

推进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对妇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妇联组织的工作定位是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结合上寻找突破点, 因此, 围绕推进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大局, 积极开发妇女人力资源, 提高妇女综合素质, 推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是妇联组织的战略任务和重要使命。

1. 激发妇女创造活力, 在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组织引导作用。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妇联组织要紧扣发展主题, 把组织推动妇女参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坚持以人为本, 开发妇女人力资源, 激发妇女创造活力, 使妇女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激励妇女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妇女群众的优势, 把握妇女发展需求, 强化组织、动员、宣传、引导、服务等项工作, 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和促进妇女创业与就业为重点, 以提高妇女素质为着力点, 构筑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发展的工作平台和服务体系, 为促进经济与社会、男女两性的协调发展而不懈努力。一要围绕三农问题, 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搭建平台。要加大对农村妇女的培训力度。继续开展科普培训活动, 发放科技资料, 联合农业科技培训部门开展科技大集, 送科技到乡镇行动, 为实用技术培训入户到人提供了条件。给女科技致富带头人赠送《实用种养技术》, 帮助农村妇女提高科技致富的本领。加大对女科技致富带头人的扶持力度, 支持她们更快更好地发展;加大对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力度, 使“妇联+协会”成为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一个工作品牌;加大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的力度, 加快由农民向市民转变的过程。二要围绕城镇经济发展, 为女性创业再就业搭建平台。要把“巾帼示范岗”作为激励职业女性争先创优的有效载体, 突出行业特点, 丰富创建内容, 提高创建质量, 真正使“巾帼示范岗”成为女性兴岗创业的一面旗帜;要加强创业指导, 帮助有创业意向和潜质的女性更好地创业。三要围绕统筹城乡发展, 为城乡妇女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 推动城乡妇女工作的有效对接。组织“巾帼示范岗”与农村妇女拉手结对, 为她们发展生产提供信息、资金、技术等服务等等。

2. 代表妇女利益要求, 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密切联系妇女群众是妇联组织的最大优势。各级妇联要当好党和政府与妇女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通过合理、合法、民主的形式与渠道, 充分反映妇女意愿、切实表达妇女利益。一要建立妇联系统社情民意反馈机制, 更好地了解妇女意愿。要畅通妇联组织联系妇女群众的渠道, 完善各种联系机制。进一步健全并落实常委联系执委、执委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等制度, 以利于更好地了解妇女需求, 提供服务;要建立妇联组织信息系统, 形成快捷、准确的信息反馈渠道, 并对信访接待中反映出来的社情民意进行综合分析, 掌握带倾向性的问题。二要构建有效的妇女利益表达机制, 更好地代表妇女意愿。要完善调查研究制度, 加强对涉及妇女儿童生存发展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 及时准确地向党和政府反映妇女群众的意愿, 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要建立联系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制度, 充分发挥她们的作用, 抓住人代会、政协全会的契机, 精心组织有分量的议案、提案, 推动妇女儿童实际问题的解决。注重加强源头参与, 对家庭暴力中妇女的权益保护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积极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3. 深化家庭文明建设, 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没有家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没有家庭的和睦及家庭新风的倡扬, 也谈不上整个社会的和谐。妇联在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 广大妇女对形成和发扬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推动跨越发展、建设美好徐州”中, 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优势, 以富有特色的工作, 凝聚妇女, 带动家庭, 影响社会, 在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有更大的作为。一要积极开展家庭文化主题活动, 提高家庭成员素质, 倡扬社会文明新风尚。要抓住家庭美德建设这一重点, 在思想观念上突出“以人为本”, 广泛开展家庭文化主题活动, 在创建主体上突出“家庭成员的广泛参与”, 在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突出让家庭得到实惠, 使创建活动常抓常新。要以“与文明同行, 建和谐家庭”为主题, 进一步加大创建文明家庭的工作力度, 并以此带动“学习型家庭”、“美德在农家”、绿色家庭等单项创建活动, 引导妇女和家庭以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良好行为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按照家庭教育实施规划, 健全家庭教育工作网络, 创新家庭教育工作新模式, 要确立“以人为本”、“儿童参与”、“亲子互动”、“实践养成”等具有时代特色的家庭教育工作新理念。要以全面提升家庭教育品质为基础, 以培养儿童健康独立的人格为目标, 形成尊重儿童成长规律和人才培养要求、身教重于言教、提倡两代人文化反哺、在家庭道德教育实践中相互学习并沟通交流的现代家庭教育新内涵, 精心打造服务未成年人的教育、培训、展示、活动四大平台。抓好对家长特别是母亲的教育, 组织实施“母亲素质工程”, 广泛开展“双合格”活动, 积极开展家庭助廉教育活动, 促进家长成员素质的提高, 引导和带动更多的妇女和家庭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二要拓展文明家庭创建领域, 促进和谐社区建设。要重视发挥家庭在社区中的作用, 广泛开展“讲文明———从我家做起, 从小事做起”的家庭承诺活动, 使文明创建制度花、规范化、人性化, 真正达到了教育群众、引导家庭的良好效果。家庭文明创建活动只有和社区 (乡村) 的文明创建活动相衔接, 与文明城市建设相呼应, 才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要不断拓展家庭文明建设的领域, 引导家庭成员走出家庭, 建设社区, 奉献社会, 在保护生态、改善环境、扶贫济困、弘扬社会新风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做和谐社区 (文明新村) 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三要创 (下转208页) (上接149页) 新“五好文明家庭”活动方式。创新永无止境。顺应时代的需要, 不断开拓创新, 是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得以持久深入发展的关键。面对社会的深刻变化和形势的迅速发展, 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工作要把握新的时代特点, 探索新的工作规律, 拓展新的工作视野, 不断实现观念的创新、载体的创新和运作方式的创新, 在创新中求发展, 在发展中求实效。要把家庭文明建设定位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家庭美德上, 定位在建立相互尊重、信任、平等、和谐的家庭模式上, 定位在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上, 定位在不断满足家庭的精神文化需求、繁荣城乡家庭文化、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上, 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创建活动。

4.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在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中发挥参与推动作用。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这其中包含了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实现男女和谐发展的重要内涵。妇联组织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妇女群众的利益作为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 努力探索运用法律、行政、舆论等多种手段, 营造促进妇女发展的良好环境, 推动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依法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一要强化国策宣传, 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性别平等意识。男女两性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力度, 是促进男女两性平等和谐的必然要求。要精心组织策划系列宣传活动, 掀起国策宣传的新高潮。二要加强源头参与, 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法制政策环境, 建立信访咨询服务网络。加强源头参与, 是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 推动建立妇联参与立法和决策的长效机制, 是加强源头参与的制度保障。要充分利用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妇联的有利条件, 充分发挥“巾帼建功”、“双学双比”、“维权”等各类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 积极反映妇女群众的呼声和要求, 加大协调力度, 拓展维权渠道, 营造有利于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 形成全社会都来尊重妇女、保护妇女、支持妇女事业发展, 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提供服务、支持和保障的良好局面。三要关爱弱势妇女群体, 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要高度重视和维护妇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 高度重视对弱势妇女群众的帮扶工作, 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在扶贫工作中引入性别意识, 建立扶助弱势妇女群体的长效机制。积极开展救助贫困女童活动, 通过妇联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合作, 实施全社会援助的办法, 形成部门齐动、上下联动的格局, 以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扩大“春蕾计划”的影响和效果。

5. 强化妇女思想教育, 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疏导促进作用。

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构建和谐社会, 对妇联参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妇联组织既要发挥优势, 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依法维护妇女群众正当权益, 又要协助政府做好理顺情绪、平衡心理、化解矛盾的工作, 教育引导妇女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 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配合政法机关依法打击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进一步抓好“五无家庭”创建工作, 开展创建试点,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切实把妇女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妇联组织自身建设 篇3

以不断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为重点,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中发挥积极作用

1.进一步加强“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工作。重点是落实“三纳入”、“四同步”、“五制度”的长效机制。

2.进一步健全妇联工作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等团体会员的作用。

3.进一步夯实妇联工作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妇女代表的作用,不断推广妇女代表联系制度,力求最广泛地联系和服务妇女。重点推动妇女代表联系会议的落实。

4.深入开展好妇联工作“互助共建活动”。

5.召开妇联工作现场会,重点推进家长学校、文明岗、示范园、和谐小康家庭的创建工作。

6.不断加大妇联工作的宣传力度。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加强对外宣传,年在妇工信息刊稿25篇以上。

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 篇4

深入了解目前社区妇联组织的作用发挥和妇女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在本处9个社区采取座谈、走访等形式,深入群众,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和充分调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平时工作的积累,进行了认真的综合分析和思考。

近年来,社区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的现状

1、社区妇联组织得到不断充实,整体素质普遍提高。以“社区建设”为契机,借助社区基层组织换届,加大协调力度,及时调整和充实了社区妇联队伍,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年轻、热爱妇女工作、群众公认的优秀妇女干部担任社区妇联主任,推选了一些年轻能干的女同志担任妇女组长,使新配备的妇女干部更趋于年轻化和知识化,改变了以往社区妇女干部年龄偏大、知识层次偏低、工作能力不强的现状。

2、社区妇联干部对做好工作充满信心,工作能力普遍提高。社区妇联干部大都提高了对妇女工作的认识,绝大部分妇联干部能够借助岗位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参政议政,为广大妇女同胞服务,以良好的工作业绩体现自身价值,在工作实践中,妇女干部们都能自觉带领广大妇女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尤其是大力宣传有关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家庭教育、科技文化等知识,组织开展具有妇女特点、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体活动。通过开展妇女儿童维权宣传、家庭文化建设、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妇女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进而带动了“双学双比”、“文明家庭创建”、“学习型家庭创建”等活动的普遍开展,较好地促进了文明城区建设。

3、社区妇联组织能较好地发挥作用,整体工作水平普遍提高。社区妇联组织以调动辖区妇女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为重点,着力增强服务能力、组织能力、引导能力。(1).抓培训,强素质。按照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干部的要求,妇联干部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业务和科技、文化等培训,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为她们进一步做好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抓宣传,树典型。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有效提高了广大妇女群众的维权意识,营造男女平等、有利于妇女发展的氛围。同时,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以点带面,辐射全局”的作用,提高了整体工作水平;(3).抓服务,促发展。全面增强服务意识,按照“一手抓维权、一手抓发展”的思路,把工作重点放在弱势群体上,在做好维权工作的同时,着眼于贫困妇女脱贫致富,为她们牵线搭桥,寻找出路,尤其是在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小额信贷项目、零就业家庭帮扶、贫困母亲救助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促进了妇联工作的和谐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年社区妇女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社区妇联干部知识面窄,眼光不宽,在工作中缺少新思路、新方法,不能适应新时期妇女工作的需要。近年来,妇女工作已向范围广、内容实、任务重转变,部分领导及妇联干部还停留在以往的思想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面对新时期妇联工作在工作领域、范围、对象及方式上发生的新变化,一些长期在社区工作的妇联干部,仅靠几十年的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已很难驾驭当前工作。

2、社区妇联干部兼职过多,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目前,社区妇联干部大多一人身兼数职,除本职工作外,普遍兼任计生、信访、综治、劳动保障等多项繁琐的工作。对于这种现象,妇联干部们无奈地说:“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我们只有尽力而为。”此种现象也造成社区妇联干部时间不够用、精力跟不上,常常顾此失彼,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工作有时流于形式。

3、是部分社区妇联干部不能把本职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有效结合起来。社区工作包罗万象,只有搞好结合,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目前还有不少社区妇联干部习惯于“单打一”,不懂把妇女工作与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导致妇联工作效率不高,职能难以实现,形成了“无为就无位”的尴尬局面,妇联的重要地位也就无从体现。

4、社区党支部对加强社区妇女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妇联各项活动的开展从物力、财力上不能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三、对策和建议

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 篇5

论文摘要

一直以来,各级妇联组织以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推动男女平等,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为已任,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服务妇女群众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作用,引领广大妇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建功立业。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后,“创业创新”的号召越来越响,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桥梁纽带的妇联组织充分认识到妇女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大作用,迅速行动起来,引领广大妇女群众顺应时代潮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创业创新”,充分发挥“半边天”的重要作用,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本论文从妇联组织独特的社会定位出发,探索其在带领妇女群众展开创业创新工作中存在的优势,以及利用这些优势对妇女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正 文

近几年来,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包括妇女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努力。实践充分证明,妇女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半边天”,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半边天”。

党的十七大以来,放眼全国各地,“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创业创新”正在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社会的最强音。我省在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这一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总战略,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浙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政府的号召下,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坚实桥梁和牢固纽带,充分发挥组织、宣传、教育、协调、服务妇女的工作优势,引导广大妇女作为“半边天”响应政府号召、积极采取行动、努力创业创新,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妇联组织在创业创新中的优势,准确定位妇联组织的工作,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创业创新中的独特作用。

一、妇联组织在创业创新中的优势

群团工作区别于各党政部门,具有群众性、社会性和统战性的特点。作为党的群众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妇联在创业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一是有鲜明独特的政治优势。妇联组织是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社会支柱,党和政府做好群众工作的有力帮手。妇联组织代表的是占人口半数的女性群体利益,在人民群众心中具有高度的信誉度和公信力,是在社会上有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的人民团体。做好妇女群众工作,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维护妇女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男女两性协调发展是妇联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党和政府对妇联组织的期望。

二是有整合和组织资源的优势。创业创新的主体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因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和极大的创业热情。所以要实现创业创新的根本目的,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而妇联围绕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妇女开展活动,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又涉及婚姻、家庭等各个方面,且具有较好的协调组织能力,能凝聚各方面的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创业创新工作,能引导人们自觉组织起来,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共同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妇女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在其中发挥了“半边天”的巨大作用,这使妇联的工作触角得以延伸到社会各领域、各层面,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给妇女开展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施展才能的舞台。

三是有文化建设载体的优势。要实现创业创新,首要任务是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文化环境。先进的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志,也是创业创新不可或缺的条件。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在创新中创业、在创业中创新的社会氛围。妇联在多年的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建设中创造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兴趣团体,在创建文明社区、五好家庭等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活力和影响力,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四是有组织和队伍优势。在妇联组织中有一支党性观念强、组织观念强、奉献精神强、服务意识强的干部队伍。专职妇女工作者和一大批兼职妇女工作者活跃在妇女工作战线上,她们热心于妇女工作,致力于妇女事业,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全心全意为妇女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深得群众的信赖。这是妇联组织宝贵的人力资源。由于有各级党委的重视,目前各级妇联已基本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健全的城乡组织网络,妇联组织植根于妇女群众之中,更有机会体察民情、了解妇女、服务妇女,在党联系妇女群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使妇联具有其他民间社团不可比拟的组织和队伍优势。

二、妇联组织在创业创新中的作用

在鼓励广大妇女开展创业创新的工作中,妇联组织从妇联独特的社会定位出发,从妇女的实际需求出发,善于发挥优势,切实履行职能,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激励妇女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用行动谋求新的发展。妇联在创业创新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点:

一是发挥宣传作用,转变妇女创业就业观念。妇联作为一个为广大妇女谋利益的群众团体,首要任务就是针对妇女群体的变化和妇女群众的需求,不断创新载体,强化妇女思想教育、平衡心理、化解矛盾工作,引导妇女群众自觉地以实际行动维护改革稳定发展大局,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在“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创业创新”的号召下,妇联组织充分发挥自身联系群众的优势和教育引导的作用,进一步拓展妇女组织、凝聚妇女团体,依托现有的妇女学校、兴趣小组等载体,倡导“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积极鼓励引领广大妇女创业创新。通过举办“妇女发展与社会和谐”、“创业创新,和谐发展”等论坛,强化女性的发展意识;选树典型,开辟专栏,宣传政策,营造有利于女性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成立创业报告团,深入乡镇、农村、街道、社区面向广大妇女进行巡回演讲,鼓励她们自主创业,灵活择业。例如,宁海县妇联通过举办“创业创新、推动妇女发展,平等友爱、促进社会和谐”优秀女性事迹巡回报告会,邀请“十佳爱心好媳妇”、“十佳创业女性”等报告团成员用自身事迹鼓励各界妇女,努力营造“敢为人先、勇于竞争、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业创新氛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是发挥服务作用,提高妇女创业创新能力。妇联组织整合社会资源,畅通渠道,提供服务,为妇女创业创新搭建有效的互动平台。

1、搭建培训平台。从提高女性创业创新本领入手,加强妇女培训。组织创业女性参加巾帼创业创新培训,培养女性创业创新带头人、提升创业女性素质。结合政府再就业工程,组织下岗妇女、失土妇女参与素质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整体提高农村妇女的素质。

2、搭建信息平台。建立妇女劳动力信息资源库或服务信息网,全面掌握本地区内妇女劳动力就业培训情况,动态反映就业供需信息,及时宣传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为求职妇女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服务。通过组织定期或不定期招聘会,了解收集企业就业信息、宣传就业政策,为妇女特别是下岗妇女和农村失地妇女提供就业服务平台。

3、搭建帮扶平台。积极架设农村妇女互动互学互助互进桥梁,加大弱势妇女救助力度,实施“巾帼扶贫行动”,帮助生活有困难、有创业发展意愿的妇女解决实际问题。出台扶助妇女创业小额贷款等政策,为贫困妇女自主创业提供帮助。

三是发挥组织作用,激发女性创业创新活力。占人口半数的妇女群众是创业创新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各级妇联组织紧扣经济发展大局,以激励妇女创业创新为重点,精心设计创业创新载体,积极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动员组织广大城乡妇女积极投身创业创新实践。比如,在城镇深入开展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活动,把“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作为推动城镇妇女培育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热情、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载体,使“巾帼文明岗”成为城镇女性建功立业、争先创优的一面旗帜,引导女企业家在创业中发挥好龙头示范作用。在农村深入开展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时代主题,以“巾帼示范村”建设为载体,通过大力扶持“妇”字号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发展家庭来料加工业、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精心、培育妇女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系列活动来激励农村妇女自主创业、勤劳致富。加大对妇女经纪人队伍的扶持力度,支持她们面向市场,带头致富,形成规模,带动就业,发挥良好的就业辐射作用,带动一大批农村妇女在这些经济组织中实现就业和增收致富。

清代县衙的组织职能及财政状况 篇6

一、清代地方行政组织层级与县衙

满清入主中原后,在中原内地沿袭了前朝地方行政组织旧制,推行行省制度,同时对地方行政层级予以适当简化,并于雍正年间统一规定为省、府(州)、县三级行政区划体制,总督、巡抚为省级行政区最高军政长官,知府、知州为府(州)行政区军政长官,知县为县级行政区行政长官。与府(州)级行政区相同,清代县级行政区有县、散州、散厅三类,因为县在同级行政区中设置最为广泛,因而统称为县级行政区。清代的散州和直隶州不同,其和县同样属于府管辖之下。清代县级行政区承袭前朝旧有制度,其正印为知县,属正七品官员,负责“一县治理,决讼断辟,劝农赈贫,讨猾除奸,兴养立教。凡贡士、读法、养老、祀神,靡所不综”。在知县之下,设置了县丞、主簿等相关人员负责长官粮马、巡捕等县内相关事项的处理。清代时期,县级行政区的其他官府机构和职位按照当地具体政务的繁忙程度予以设置。县衙即清代政府官员及其行政辅助性人员日常办公、居住的场所。县衙是县级行政区的行政权力中心,县级行政区内的许多工作均在县衙完成,县里有管辖权判决权的相关刑民案件也在县衙开庭审理和判决,官民之间的各种沟通联系也在县衙完成。所以,清代的县衙是基层政权的焦点和核心问题所在,是民众各种社会力量和国家政治权力的交汇之处,在清代社会管理、国家治理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清代县衙的行政组织

清代县衙的官员主要由正印官、佐杂官两个不同的群体组合而成,县衙的正印官即县令、知县,而佐杂官又可往下细化分为首领官、佐贰官、杂职官三类人员共同组成。清代时期,和县衙相同层级的行政组织还有散厅、散州的衙门。清代县级政府的正印官为一人,县的行政官员正职为知县,被人们俗称为县令,为正七品。散厅的行政官员正职为同知,其官衔为正五品。散州的行政官员正职为知州,其官衔为从五品。清代时期的县级政府,主要指县衙,还有部分散厅、散州的衙门,朝廷在这些署衙推行正印官独任制度,正印官即知县、知州、同知为皇权在当地的唯一代表,因而有“敬守令即谓遵朝廷”的说法。正因如此,清代县衙在地方行政机构中处于中心地位、核心地位。县衙的属僚与他们的亲信、幕友、长随和办事人员组成的“三班六房”构成了县衙即县级行政体系[1]36。清代在县级推行行政司法一体化,县级政府的行政首长即当地的司法裁判官,县级行政机构的负责人知县、同州、知州直接掌管当地的税收征收事项、治安和社会管理事项、管辖权内的民事和刑事司法裁判事项。除了正印官之外,佐贰官为县级行政机构中仅仅次于正印官的官员,也就是仅仅次于知县、同州、知州的官员。县级政府中的佐贰官,散州中称之为州同,其官衔为从六品,此外还有州判为从七品官员。县的佐贰官为县丞,县丞的品级为正八品。每县还设主簿,其官衔为正九品。因为厅的同知、同判本身就是从县级行政机构中的佐贰官演化来的,因此清代的厅并没有设置佐贰官。

按照实际的效用上来看,清代县级行政机构之中的佐贰官在日常的政务管理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在许多时候还被认为这些佐贰官属于政府多余的冗员。从清代县级行政组织的设置来看,佐贰官并非在全部的县衙中普遍设立,在三分之一左右的县级政府中才设置佐贰官,而其余大部分县级政府中并未设置县丞、主簿等佐贰官。除此之外,朝廷也对佐贰官的职权予以严格限定,仅仅让县衙或者其他县级行政机构的佐贰官负责水利、粮草马务等农业、后勤保障等事务,对地方税收征管、刑名判决等众多事项严禁佐贰官参与其中,其“佐”和“贰”的特点十分明显。但却也不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势的变更,满清朝廷对县级行政机构佐贰官职权的限定时有放松,尤其是在雍正之后,许多县丞、主簿、同知、同判也逐步被派遣到城市之外的重要区域要地,承担了一部分“分防”职能,实际上使其职权得到扩充。这些被派遣到城市之外重要区域要地的佐贰官通常有着较为固定的管辖区域,负责辖区内缉拿强盗奸匪、窝娼、查禁赌博、私铸钱币、私自屠宰等相关职权,甚至个别地区的佐贰官还被赋予民事刑事案件审理权、税收征收权,似乎已经成为县级行政区之下的一级行政区。此外,清代在县衙等县级政府的佐贰官之下设置了首领官,在散州配备的首领官称之为吏目,其品级低于主簿为从九品,是“九品中正制”中品级最低的官员,而在县衙设置的首领官为典史,无品级等衔。而在散厅中,因为此类行政机构处理的事务比较少,因而并未设置首领官。杂职官是县衙等县级政府中职位最低的官员,无品无级,但巡检一职属于从九品官员而入流。县衙等县级行政机构中,清朝政府还设置了教谕、学正负责辖区教育文化工作,属于正八品官员。

除上述行政人员外,清代在县衙等县级行政机构中还设置了若干行政辅助人员,有的行政辅助人员为国家法定的工作人员,而部分行政辅助人员由长官私雇,负责草拟公文、档案整理、填发传票等日常性、辅助性事务[2]73。

三、清代县衙的行政职能

清代县衙等县级署衙承担了十分重要的社会管理各项事务,其属于基层行政机构中最为重要的衙门之一。清代时期的乡绅阶层越来越活跃,宗族在乡里农村的功能作用日渐明显,许多基层社会的管理职能由乡绅阶层所承担。与此同时,清代在农村不设置国家正式官员的传统长期得到保留,县衙等县级行政机构长期以来一直属于清王朝的基层政府。满清王朝自始至终非常重视县衙等县级行政机构作为基层政府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中的极端重要性。对此问题,《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皇帝还曾经作了较为恰当的比喻:“全省吏治,如作室然。都抚其栋梁也,司道其垣墉也,州县其基址也。书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夫所以固邦本者在吏治,而吏治之本在州县。苟州县之品行不端,犹基不立,则室不固。”雍正皇帝将县衙等县级政府作为“基址”看待,可见其对县级政府功能作用发挥的高度重视。知县是一个县之中皇权的唯一全权代表,知县代表朝廷和皇帝对该地进行管辖,因而,清朝时期的皇帝多次颁发诏令诏书和相关文件强调敬牧就是对朝廷的尊重。清代的知县是朝廷的“亲民官”,也就是所谓“分天下之疆土以为州邑,即分天下之州邑以任牧宰。[3]211”一县之内的许多政务军务司法刑名,均由知县亲自处理,国家政策通过知县下达,百姓的疾苦由知县上闻于天子处理。因而,对于知县来说,一县内的所有事务没有“不当知”的。知县除了代表皇权、皇帝治理辖区外,同时也是一县百姓的父母官,应像关爱自己的子民一样关爱自己治下的子民。知县还掌握法律规定的县内刑民案件的审理,承担主持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

清代县衙的各项工作非常繁重,中央六部安排下来的工作均须由县衙承担,其职能可谓无所不包,工作无所不做。曾经担任知县许多年的黄六鸿在其所撰写的《福惠全书》中,将县衙的职能分为刑名、钱粮、教化、徭产、劝农、民政、水利、祀典、邮驿等具体的十项内容。当代学者瞿同祖也将清代县衙的职能归类为税收征收、司法刑名、祭祀仪式、杂务等十个方面的内容。实际上,随着清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逐步转型,县衙还承担了行会管理、牙行事务等诸多经济管理职能。县衙法定编制内人员较少,编外人员众多。在编制外人员中,既有公家聘请的行政辅佐人员,也有知县等私人聘请的行政辅佐人员。

四、清代县衙的财政状况

清代县衙的财政状况,总体上看,行政经费较为紧张乃至匮乏。部分经济条件较好区域的县衙建筑宏伟宽阔,但是,许多财政较为紧张的县份,其县衙建成之后多年无法进行修葺,甚至不少县衙破败不堪,甚至形成了“官不修衙”的政治文化,县衙财政经费紧张的状况下修葺县衙办公场所会让百姓认为官员贪图享受,以至于许多县衙办公场所多年失修,部分县衙佐贰官被派遣到县城周边区域负责相关工作后,还租用民房办公。

清代实行中央高度集权,包括县衙在内的地方政府并无相对独立的财政。为了让县衙等地方行政机构能够正常开展工作,朝廷将其所征收的税收分别用于中央、地方,大部分税收收入归中央由户部统一管理,称之为“起运”,“起运”的钱款大部分由各省保管,由朝廷统一进行调度。此外,部分财政税收收入由县衙等地方行政机构按照规定安排使用,称之为“存留”。清代“起运”和“存留”并非平均分配,而是差距十分明显,全国税收中80%左右的税收款项被中央作为“起运”税银,地方政府的“存留”十分有限,省、府、县各级地方行政机构中,县衙所能够使用支配的“存留”税款更加有限,因而导致清代县衙的财政状况较为紧迫。乾隆年间,清代处于“盛世”阶段,浙江省地方行政机构“存留”的税收数额仅为全部税收收入的7.3%。由此可以推断,清初、清末,清廷战事连连,每年所需军费十分庞大,地方政府所能“存留”的经费也就更少,县衙的财政状况更为窘迫。按照清代财政税收制度,地方政府“存留”的税银款项如何使用的问题,朝廷做出了极为细致严苛的规定,地方政府无权随意进行支配。“存留”税款主要用于官员、差役的俸禄,衙门的行政开支、慈善事业开支、驿站开支等方面。但是,清代县衙作为基层行政机构,其日常公务十分杂多、繁重,日常经费开支较大,而“存留”的税银款项根本无法满足经费支出,县衙便会想方设法向百姓盘剥,加速了清王朝的腐败。

摘要:清代处于中国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包括县衙在内的基层政权的管理工作量、管理难度大为增加。清廷加强了基层政权体系的构建,建立健全了较之前朝更为严密和完善的基层行政机构加强对社会的管控,使清代的县衙作为县级基层政权较之以往表现出不同的组织职能。在财政方面,朝廷将其所征收的税收分别用于中央、地方,大部分税收收入归中央由户部统一管理,称之为“起运”,由朝廷统一进行调度。部分财政税收收入由县衙等地方行政机构按照规定安排使用,称之为“存留”,“存留”的份额极少,导致县衙的财政状况十分窘迫。

上一篇:初中作文:被信任的滋味下一篇:一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