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精选8篇)
丰南区工商局 陈丽娜
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重大工作举措。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围绕“三农”工作,尽职尽责的为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为此我们的做法是:
一、积极扶持农村非公有经济发展,大力培育农村新型市场主体。
大力发展农村非公有经济,是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和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支持、引导农村各类人员从农业分离出来从事个体经营或申办私营企业。一是放宽条件,降低门槛,为农民创业提供政策支持。二是支持农民从事农副产品加工业、手工业、养殖业等,发展特色农业。三是大力发展各类为农服务的经济合作组织,促进农村服务体系的形成。四是大力支持农村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改组改制,转化为非公经济。五是积极促进外商、外地企业和个人资本投资农村,兴办各类企业,以振兴农村经济。六是对 1 农村各类非公经济开展帮扶活动,认真做好政策上的引导,法律上的保护和信息上的服务,为我区农村非公有经济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和各类中介服务组织,架起农民与市场间桥梁,搞活农村商品流通。
(一)提高认识,放开发展。所谓农村经纪人是一部分农民从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中介服务的组织或个人。他们联系市场和龙头企业,内接农户,并通过签订“合同订单”的形式,让千家万户按市场需求生产,这样通过农村经纪人在农户与市场之间铺路搭桥,穿针引线的中介作用,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从而把农户引入市场,带领农民有计划地组织生产,达到“产后无忧,实现增收”的目的。农村经纪人队伍是联结农业生产和市场流通的桥梁,是实现农业市场化的带头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培育和规范农村经纪人是实现农业市场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丰南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结合辖区农产品生产质量、生产结构、生产特色以及农产品流通状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拟定培育和规范发展农村经纪人的具体类别和措施。制定出发展规划,培育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
(二)抓好宣传示范,营造发展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将农村经纪人的作用、法律地位,经纪人的组织形式、注册条件和注册程序等宣传到农村,以 2 此扩大农村经纪人在农村的影响,引导农民积极投身到农村经纪人行业。与此同时,积极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开展优秀经纪人评选活动,树立农村经纪人典型,通过现场观摩会和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示范,以此提高农村经纪人的地位,扩大农村经纪人在农村的影响,不断强化“经纪有为、经纪致富”的观念,着力营造有利于农村经纪人发展的社会环境。
(三)提供全方位服务,促其快速发展。一是积极引导,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让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投身于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各种类型的为农服务的中介服务组织和能人牵头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登记注册快速通道,并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放宽农村经纪人登记条件,对部分农民季节性或临时性从事经纪活动给予相应登记。二是鼓励城市下岗职工从事农村经纪人活动。三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专业经纪人培训,提高农村经纪人的综合素质。四是要建立并落实农村经纪人联系点制度,在抓好面上发展培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农村经纪人大户定点帮扶工程,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合同指导帮扶、品牌宣传推介等措施,以扶持农村经纪人大户做大做好做强。
(四)加强监督引导,促其规范发展。要全面履行“组织监督管理经纪人、经纪机构”的职责,立足管理职能,对农村经纪人实行动态管理。一是制定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确保农村经 3 纪人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是建立规范的农村经纪人管理档案,把农村经纪人纳入“经济户口”管理;三要加强农业经纪合同规范管理,发挥职能,帮助解决农产品经纪活动中发生的合同纠纷。
三、切实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管,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维护农村市场经济秩序。
(一)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管,维护农村市场经济秩序,是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对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以取缔无照经营为重点,广泛开展食品市场检查,探索建立健全适合农村食品市场特点的商品准入等监管制度,并在农村实施发布食品消费警示等措施,做到查处与防范并举,确保农村食品消费安全。
(二)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等农业生产资料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安全和农民增收。今年我局把“红盾护农行动”作为工商部门服务“三农”的一个品牌广泛宣传,深入开展“红盾打假护农保春耕、保秋种”等专项执法行动,依法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切实让广大农民群众看到成果,见到成效。
1、严把农资市场经营主体准入关,认真落实农资市场管理制度。一是进一步规范农资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对所有经营农资商品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彻底的排查和清理,坚决取缔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对符合规定的农资经 4 营业户及时为其办理营业执照,并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建立管理档案,严格进行管理。二是建立健全农资企业和经营户内部管理机制。严格落实管理制度,及时督促指导农资经营者建立进销货台帐,自觉提供进销货发票,做到进销货渠道清楚,实现农资商品的可追溯管理。三是对农资经营者实行信用等级管理。在对农资经营者实行“经济户口”管理的基础上,为所有农资经营者建立信用管理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一次信用等级评定并向消费者公示。
2、建立农资商品入市过滤机制,从源头上把住农资商品的质量安全。农资商品质量,关系着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重要保证。我们工商部门要加大对农资经营者进销货渠道的监管工作,特别是做好对农资大户、批发商的监督管理,督促他们与生产厂家、批发商签订农资商品入市质量安全责任书,实行索证、索票、登记备案等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把住质量关。
3、开展重点整治,坚决打击各种坑农害农违法经营行为。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办案力度,抓住春耕、夏播、秋种等重点农时季节,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市场和重点品种,严厉查处制售过期、失效、变质农资商品以及在农资商品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要结合12315进农村活动,充分发挥农村投诉举报站的作用,发动农民群众对农资市场进行社会监督,以利于及时发现案源线索,从快从严打击违法经营行为。
一、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早在1979年, 全区工商部门就登记注册了1135户个体工商户。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到今年4月底, 我区非公经济市场主体 (包括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 达到117.08万户, 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7.46%;注册资金达到14554.96亿元, 占全部注册资金总量的63.94%;从业人员426.23万人, 占所有市场主体登记的从业人员的76%。其主要特点是:发展数量快速增加、发展规模迅速壮大、发展结构趋向合理、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发展布局比较集中、从业人员迅猛增长。
这就不难看出, 我区非公经济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牢补充, 到“三分天下有其一”, 再发展壮大成为“占据半壁江山”的过程, 为自治区的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繁荣市场、财政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非公经济发展过程中, 工商部门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 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总结近几年的工作, 主要在五个方面下了功夫。一是积极提供政策支持。从2008年至今, 自治区工商局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鼓励和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意见》等7个规范性文件, 盟市、旗县工商局出台支持文件218件, 全面放宽投资主体、名称核准、经营场所、经营范围、注册资本、集团登记等限制。可以说基本上做到了在法律法规范围内, 能够放的都放开了、能够变通的都变通了, 政策的优惠程度、政策红利已经最大化。二是帮助企业排忧解难。首先积极疏通融资渠道, 引导和帮助非公经济主体通过股权出资、股权出质、动产抵押、债权转股权和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进行融资, 五年累计达2621亿元。其次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 以行政指导等方式, 大力推动非公经济主体实施商标战略和广告战略, 规范合同行为, 避免不正当竞争,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提高诚信经营水平。并在每年春秋两季, 全区工商系统自上而下举办个体私营企业就业再就业招聘周活动, 五年来累计有12万户非公经济主体参加, 达成用工协议9.4万人。三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注重减轻非公经济主体的负担, 2009年取消收了三十年的市场管理费和个体工商户管理费, 年减负达6.5亿元;2012年取消了所有非公经济主体的注册登记费, 年减负达1.2亿元。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新《个体工商户条例》等法律法规, 从自治区工商局到基层工商所, 利用各种形式全面公开办事程序、工作标准、服务内容, 登记注册窗口全部推行了“一口清”、“一条龙”服务和首问负责制、延时服务制、特事特办制等, 对重大项目实行跟踪服务制, 所有这些制度使大多数企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四是抓好舞台搭建工作。深入开展了“文明诚信市场”、“文明诚信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创建活动, 依托个私协会组织开展非公经济主体高级管理人员、企业发展战略等培训, 每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助力慈善、公益参与、行业技能比赛等活动。同时还组织参加各类区域间的经贸洽谈活动, 参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推荐。并根据非公经济主体反映的情况, 向各级党委、政府提出建议, 积极协调一些地方解决非公企业的具体难题。五是规范各类经营行为。工商部门从上到下体制健全, 队伍优势明显, 对遍布城乡每一个地方的非公经济主体都能实现有效管理。通过“经济户口”和市场巡查, 取缔无照经营、加强年检验照、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查处商业欺诈、反不正当竞争等执法手段, 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秩序, 推动了非公经济主体诚信经商、守法经营、文明服务。
二、当前影响或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些因素
我区非公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属于低起点上的高增长, 发展还不够充分、不够完善, 与当前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 与承担“8837”发展目标的重任相比, 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 从今年以来, 我们按照自治区专项推进非公经济发展的部署和要求, 把扶持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作为一个重要课题, 在全区工商系统开展了“三级大调研”活动。自治区、盟市、旗县工商局都成立调研组, 以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等方式, 深入企业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提出对策。同时, 我们还专门到经济发达省区进行考察, 学习非公经济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根据区内外调研掌握的情况和非公经济主体的反映, 我们认为在自治区非公经济发展中,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从全区非公经济发展现状看, 纵向比较我们确实进步很大, 但横向比较我们和发达省区的差距不小。主要表现在总量不大、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竞争力不强。总量不大主要是数量较少, 在全国排23位, 落后于河北、山西、陕西、广西等中西部省区。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户均注册资本偏低, 私营企业户均499.26万元, 个体工商户户均4.22万元, 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平均存活期为2.8年和1.7年。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私营企业大多集中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市, 占全区总量的53.65%;个体工商户大多集中在赤峰、呼和浩特、呼伦贝尔市, 占全区总量的62.13%, 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集中在赤峰市、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 占全区总量的41.51%。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少、龙头企业少、自主品牌少, 特别是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少, 除资源开发行业以外, 我区上规模、上水平的企业少。
从我区社会各界的反映看, 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上的部分人, 对非公经济还有一定的偏见, 思想认识上还不够重视, 比如大学生就业的择业观, 一般先选行政事业单位, 再选国有和外资企业, 最后才选非公企业。有关部门和单位在资源配置、项目争取、银行贷款、办理行政审批等具体事宜上, 与国有企业存在较大差距, 不能够同等对待。二是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一系列关于非公经济的优惠政策,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落实的不够到位, 难以惠及非公经济主体, 成为“玻璃门”、“弹簧门”。三是非公经济发展的环境需要优化, 部分公职人员对非公经济业主的冷横硬推、吃拿卡要、执法随意时有发生, 被动评比、变相摊派、违规干预等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
从非公企业自身体会看, 有三难:首先是准入难, 主要是在传统垄断行业、大型制造业、金融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及国有产权交易等领域的市场准入方面, 依然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其次是融资难, 非公经济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 融资的主要来源为内蒙古银行、农村信用社、包商银行及外来的招商、浦发、兴业等银行, 很难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贷到款, 由于贷款的利率高、导致企业的成本高。
此外, 通过证券、债券等金融市场融资的比率极低。三是创新难, 一部分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能力不强,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意识和水平比较差, 致使非公经济的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任重而道远。
从工商部门的监督管理看, 对非公经济主体的监管还没有完全到位。多年来形成了重发展、轻规范的状况, 由于监管不到位、不规范, 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非公经济主体出现违法违规的现象。据统计, 2012年全区工商部门办理的6.37万件行政处罚案件中, 非公经济主体占到89%;2012年受理的2.98万件消费者投诉举报申诉中, 非公经济主体占到91%, 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三、大力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前段时间, 我们为落实好自治区“8837”发展思路, 不断发展和壮大非公经济, 本着“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的原则, 在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总体框架内, 依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支持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 结合我区非公经济发展的实际, 研究提出了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下一步我们考虑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 进一步放宽非公经济的市场准入条件。我们将在总结多年来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参照广东、重庆、吉林、浙江、江苏等省区工商部门的经验和做法, 一是进一步降低注册门槛, 实行注册资本“零首付”, 注册费用“零成本”, 积极探索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二是大大缩短办事时限, 努力做到能当时办的即时办, 不能当时办的限时办, 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三是坚持“非禁即入”, 支持非公有制投资者以多种形式设立市场主体, 允许非公有制投资资本进入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以外的行业和领域。四是积极推动非公经济主体转型升级。通过放宽登记条件, 有计划、有重点地将个体工商户培育为私营企业, 将私营企业培育为集团公司, 将集团公司培育为上市企业, 促进非公经济市场主体“升级换代”、做大做强。
第二, 进一步加强对非公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一要实现“宽进”和“严管”相结合。加强登记审批事项监管, 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 进一步理清各部门的监管职责, 落实监管责任。二要创新监管方式和体制机制, 强化市场主体信用监管, 建立信用披露制度, 形成市场主体“一处违法, 处处受限”的机制, 提高其违法成本。三要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查处商业欺诈、查办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力度, 深入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 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 维护市场秩序。四要通过企业年检、个体工商户验照等监管方式, 规范经营者的行为, 提高其信用意识, 坚守商业道德。五要强化对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及其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做到依法经营, 依法纳税, 公平竞争。
一、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职权基础和基本依据,也是预防专业化的法律依据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和反腐败的重要职能部门,是我国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检察机关以法律监督為根本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种职权性的预防,既是检察机关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职权基础,也是其专业特色和优势所在。
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检察机关加强法律监督职能的应有之义,也是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方面和体现。检察机关加强法律监督职能,任务是保证国家宪法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核心是防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目的在于促使公民知法、守法、护法,国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权力,防止权力失控、权力滥用,滋生腐败现象。职务犯罪是社会的一种丑恶现象,是腐败的极端而又严重的表现形式,是权力滥用和异化的产物。在现阶段,公共权力可能产生腐败,非公共权力也有产生腐败的可能。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从源头上探索遏制和防范职务犯罪的措施,其本质也是促进有关单位、部门完善制度、查找漏洞、强化管理、加强监督,保证权力运行正当合法。由此可见,加强法律监督职能和加强预防工作是相辅相成的,预防和监督的目的是一致的。
检察机关之所以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能够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其原因就是它有一个基本的立足点,即法律监督。检察机关正是把法律监督作为职权基础,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发挥其他国家机关和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可以说,法律监督在本质上包含丰富的预防内容,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自然延伸,是检察机关对诉讼程序之外的法律实践活动进行监督的有效尝试,是对检察机关职能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是检察机关探索出来的加强法律监督职能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新路子。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内容、范围、方法和形式要有新的发展。因为监督范围或宽或窄,都是从法律监督的性质出发,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进行适度调整的。目前,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的具体方式和范围,从对刑事诉讼实行监督发展到对民事审判活动、行政诉讼实行监督,直至目前在预防职务犯罪活动中进行一些具有监督性质的工作,由只对诉讼活动实行监督,向前、向后延伸,发展到对非诉讼活动实行监督,单从有关法律监督的具体法律规定来说,大量的是有关司法监督(诉讼法律监督)的具体规定,在实践中也往往重视检察机关完成侦查、公诉、审判监督职能,忽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其他方式。实际上,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在侦查、批捕、公诉以及纠正违法等各项具体职能活动,从根本上说工作内容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全部活动的基础,各项具体职能活动均具有法律监督的意义。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监督的原本含义是“察看督促”,法律监督的意义在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在基本含义上,包含了两个密不可分的方面:既要惩治和纠正,也要防止或预防,惩治与预防两方面的结合,才能达到维护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目的。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应当是事前防范和事后纠正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从法律规定看,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内容,既有对错误、违法和犯罪情况进行事后发现、纠正的补救监督;也有着眼于事前,防止产生错误、违法的预防性监督;还有融补救性监督和预防性监督于一体的综合性监督。要使法律监督取得最佳效果,须始终立足法律监督职能,把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法律监督是一个完整的、有始有终的过程,分解到检察机关有关业务部门,有的是事前的,有的是事后的,有的是全过程的。无论是事前防范,还是事后纠正,检察机关都必须对职务犯罪行为依法警示、依法诫勉和依法监察和督导,有效做好控制和预防工作,避免和减少腐败问题滋生蔓延。
检察机关基于法律监督职能开展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检察机关一项职权性业务工作,也是检察权所派生的一项具体的检察职能,即预防性法律监督权。检察机关的预防性法律监督权,本身就存在于检察权之中,只不过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使预防性法律监督权日益凸显出来,为社会所重视与关注。在新的形势下,党中央提出继续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有利于检察机关全面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加强和改进预防工作,有效挖掘现有资源,整合预防工作力量,提升预防正能量;有利于全面加强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和自身反腐倡廉建设,着力提升检察队伍拒腐防变能力和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整合“三项”预防职能是从检察工作实际出发加强预防工作的一项新举措,是预防专业化的基本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社会消极腐败现象日趋严重,特别是涉及刑事犯罪、职务犯罪、诉讼违法的案件呈易发多发之势,给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提出严峻挑战和更高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权的具体方式、途径还存在不符合、不适应、不协调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对检察机关性质的科学理性认识,着眼于依法全面开展法律监督活动,充分发挥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对有关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作用,发展和完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机制,逐步建立、丰富和完善与我国国情相适应,与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依法治国要求相适应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实现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不断丰富法律监督权内涵,更加有效地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去年,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党组紧紧抓住深入推进检察改革、贯彻执行新刑事(民事)诉讼法的有利契机,提出并实施整合预防刑事犯罪、职务犯罪、诉讼违法三项职能,构建检察机关预防违法犯罪工作大格局的新举措,其主旨在于:一要坚持全面预防。贯彻惩防并举、纠防并举原则,积极参与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好职务犯罪预防;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刑事犯罪特别是青少年犯罪预防,深化对未成年“教育、感化、挽救”工作,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积极拓宽诉讼内外工作渠道,加强对权利保护监督,全力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积极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包括对自身执法办案活动的监督,主要是指向刑讯逼供、违法扣押、超期羁押、妨害权利、吃请受礼、跑风漏气、枉法裁判、以罚代刑、违法关押、插手经济纠纷、违法“减假保”等诉讼违法问题,防止各种执法“顽症”,着力做好诉讼违法的预防,以此实现三种预防的有机融合、有序衔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二要坚持各方协同,对内实行一体化,明确各部门主体责任,细化预防分工,突出工作重点,形成共同负责、各司其职、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的运行模式;对外实行社会化,紧紧依靠和动员人民群众,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走开放型预防违法犯罪之路。三要坚持多措并举。积极采取审查审批、提示预警、警示教育、预防调查、预防咨询、预防宣传、检察建议等各种手段和措施,提升预防工作水平和实效。
积极开展检察机关“三项”预防职能整合就是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检察机关加强法律监督职能的新路子。目前,我国宪法和现行法律对检察机关的预防工作,只是作了原则性规定,真正可操作性的具体条文条款欠缺,这对预防工作来说,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应当看到,预防工作是检察机关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进行的,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经过充分论证并在实际中取得实效的重要业务工作,从根本上揭示了法律监督的本质和目的,这就决定这项工作不能局限于现有法律,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加强,只要不偏离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性质,不偏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就应以是否符合法律监督的本质和要求为根本标准,大胆探索,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务求实效。
长期以来,有两种现象应当引起重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中存在着只注重纠正而不注重预防诉讼违法的现象;在检察机关预防工作中存在着只抓职务犯罪预防,不抓或忽视对刑事犯罪、诉讼违法预防的现象,客观存在“一手硬、一手软”,或者说只注重“纠”的一面,而忽视“防”的效应,限制了诉讼监督的内涵,不利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全面发挥。不可否认,在一个时期突出对职务犯罪预防是很有必要的,且现在和将来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是毫无疑义的客观现实。但局限于事后纠正,对事前防范不加重视,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结合也不够紧密,存在“两张皮、两脱节”的现象,使预防工作出现“短板”,缺乏科学性、全面性、统一性、协调性。现在,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明确提出整合“三项”预防职能,构建检察机关预防违法犯罪工作大格局,是时势所需、正当其时,是加强顶层设计,提升预防层次、推动科学发展,着力推进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基础性、系统性创新的重大举措,以此實现在治标上有新突破、在治本上有新起色,不断提高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科学化水平。
整合“三项”预防职能是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涉及检察机关多个业务部门,预防内容宽泛,工作要求很高,尤其是预防部门如何发挥协调作用、搞好工作衔接、参与预防实践,确保取得最佳效果,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整合“三项”预防职能,应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即正确处理好预防违法犯罪长期性和阶段性的关系,坚持从长计议,从实际出发,做好打持久战的充分准备,努力在实践中探索整合“三项”预防职能的新路径;正确处理预防刑事犯罪、职务犯罪、诉讼违法之间的关系,全面贯彻“两手抓、两手硬”的思想,坚持“惩防并举、纠防并举”的方针,落实源头防腐、惩防并举、重在治本、综合治理,努力实现打击、预防、监督、教育、保护职能的有机统一;正确处理强化法律监督与强化自身监督的关系,用比监督别人更加严格的要求监督自己,切实做到权责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滥用必追究,保证依法正确行使权力;正确处理预防违法犯罪与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按预防工作规律,综合运用预防工作方式,将个案预防、系统预防、专项预防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正确处理专门预防与社会化预防的关系,加强沟通,积极协调,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三项”预防,着力提升公众参与度、社会影响力。
三、贯彻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是检察机关做好预防工作的有效形式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性质,决定了检察工作的整体性、统一性,检察工作的整体性、统一性又反映了检察工作的基本规律。而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的运行,又必须以整体统一为要求,遵循检察工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法律监督整体效能,这既是新形势下开展预防工作的有效形式,也是推进预防专业化机制建设的重大举措。
上下统一。就是要坚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观察、审视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反腐倡廉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按照高检院《检察机关内设机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职责分工的规定》和《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全省检察机关有关内设机构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中,把职务犯罪预防明确到检察机关有关职能部门,落实到检察工作的各个环节,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统筹部署、步调一致、扎实工作,做到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到哪里、预防工作推进到哪里,使预防工作与上级部署要求合拍,与检察工作职能相符,与查办违法犯罪案件相连,与人民群众需求一致;强化责任主体意识,坚持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有机结合起来,自觉克服预防地方化、部门化倾向,消除思想认识存在的误区,形成下级服从上级,上级支持下级,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良好工作局面。强化上级检察机关对预防工作的领导作用,坚持立足实际,固本强基,真抓实干,务实创新,夯实基础,不断改进指导方法,提高指导能力,提升指导质量,增进指导实效。
横向协作。在预防实践中,应把握“三条基本原则”,即共同负责。坚持检察院党组统一领导,业务分管领导齐抓共管,预防部门加强组织协调,各个业务部门分工负责,有所侧重,突出个性,适时开展,不推不拖,务求实效;各负其责。预防部门负责对预防工作的组织协调、综合规划、规范管理和检查指导,相关业务部门负责把预防职务犯罪融入到执法办案工作之中,与执法办案任务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评、同獎惩,做到两项工作统筹兼顾、相互促进;互相配合。加强检察机关之间的相互协作,适时通报情况,交流预防信息,反馈有关问题,提供工作资料,推广预防做法,加强横向沟通,听取相互意见,取得理解、支持与配合,促进检察机关结成运转高效、关系协调、规范有序的统一整体。比如,在加强检察机关横向协作过程中,我们着眼于建立查办案件、诉讼监督和预防工作的联动机制,主要包括领导协同、分工协作、预防介入、信息交流、线索发现和处理、承办督办、回复备案等制度,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善、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有效推进了预防工作的落实。
内部整合。就是要摒弃检察机关内部各个业务部门各自为政、相互封锁、“神秘主义”的执法办案旧模式,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各业务部门的职能作用与优势,积极稳妥地运用与检察职责相适应的预防工作方式方法,紧密结合执法办案,注重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配合与联系,搞好工作衔接,切实相互支持,履行各自职责,按时完成任务,做到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有机结合、查办案件与预防违法犯罪有机结合,增强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整体效能。在这开展工作中间,预防部门可以参加一些典型案件的个案预防,但主要任务是加强类案预防、行业预防和制度预防。相关业务部门应将预防工作具体分解到人,明确工作标准、完成时限,防止出现推诿扯皮,影响工作落实。
总体统筹。就是要牢固树立预防“一盘棋”思想,把预防工作落实到检察工作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检察机关依法查办职务犯罪的整个过程,积极探索“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运行的规律与模式,着眼于建立查办案件、监督工作和预防工作的联动机制,利用检察资源,发挥职能优势,挖掘内部潜能,逐步形成和完善对职务犯罪监督、预防、预警、控制、查办一体的长效机制,将办案优势转化为预防优势,既从办案角度研究预防,又从预防角度研究犯罪问题,既利用办案成果抓好案后预防,又结合查办案件开展预防调查,注意发现案件线索,为自侦办案提供服务,增强预防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实效性。比如,开展预防调查,反贪、反渎部门办案是按照犯罪构成要件进行侦查,预防则要查找犯罪的特点、规律、原因,寻求预防对策措施。这一专业性调查,既有程序、要素的要求,也是根据犯罪学的原理进行的,所以要总体科学统筹,全面系统把握,并在广泛收集违纪、违法、犯罪信息,熟悉了解相关政策、法律规定及行业管理规定后撰写出有价值、有分量、有影响的调查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各处、各分局:
当前,园区已进入聚焦转型升级、突出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全系统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更快的步伐、更实的工作、更高的标准,积极主动、扎实有效地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支持和服务园区二次创业。现根据省工商局苏工商〔2010〕6号文件精神,特制订如下实施意见:
一、着力优化创业环境,积极支持新兴产业跨越发展。
1、支持发展新兴产业。加强对生物医药、纳米光电新能源、软件及动漫游戏、融合通信、生态环保等新兴产业的登记辅导工作,对上述产业的重点项目,明确专人,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并开辟“绿色通道”,为企业设立提供便捷、高效服务。企业申请的经营项目未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列明的,可依企业申请核定体现其行业和经营特点的经营范围。
2、支持现代服务业倍速发展。积极支持生物纳米园、中新科技城、综合保税区等载体发展,支持发展软件、动漫、物流、金融等科技企业和服务业,允许名称中使用“服务外包”和“动漫设计(制作)”字样。鼓励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外国企业或者个人直接申请设立从事现代服务业的合伙企业。
3、支持广告创意产业发展。积极履行广告管理职能,并充分发挥广协平台作用,认真组织“阅读园区”系列活动,帮助广告企业开展资质认定、作品评比、学术交流等工作。鼓励广告企业开发新的广告发布形式,支持互联网、楼宇视频等新兴广告媒介健康有序发展。
4、支持创投产业规范发展。允许境外投资者投资设立从事创业投资的有限合伙企业,合伙协议在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由企业自主约定;允许以有限合伙企业形式运作相关的产业发展基金;允许合伙制创投企业的合伙人出资分期到位;帮助创投企业完善增资及退出机制,积极探索解决外资创投企业再投资所面临的困难。
5、大力扶持网络经济发展。鼓励网上贸易商务平台总部入户园区,同时积极鼓励“网店”发展。自然人开设网店,只需向网络交易平台服务商提出申请,进行身份信息备案,不要求其办理工商注册登记。积极研究和探索网络商品交易行为监管措施、办法,努力促进网络经济快速、有序、健康发展。
6、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结合年检,对原属乡镇从事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落后与过剩、重复建设问题突出的行业进行清理,严把市场准入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一律不予登记。
二、着力提升服务水平,积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7、推行一表制登记审批。在现有企业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大力配合一站式服务中心推行“一表制”行政审批模式,简化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后续登记手续。
8、支持经营范围“分段审批”。对需前置审批的生产性企业,可据经发局批准的相应产品研发或咨询业务,先颁发经营范围为“从事××项目的研发、咨询”的营业执照,方便企业从事前期经营活动。对需从境外进口生产设备的企业,可按批准证书的经营范围,根据企业的建设阶段摘选部分内容进行核准登记,方便企业办理海关手续。
9、推广网上登记审批。对冠省名、冠苏州市名的内外资企业名称登记采取网上远程核准,并积极配合一站式服务中心3D网站建设,不断增强工商登记在线服务功能,进一步推广网上注册,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10、鼓励个体户注册为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等各项优惠政策,主动帮助有经营意向的公民成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对个体工商户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的,鼓励并帮助其办理公司登记。
11、鼓励企业升级换代。积极帮助股份合作制企业改制为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改组为股份公司,有效降低投资者的转型成本。支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潜力大的重点企业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开展集团化经营。对重大投资项目、列入股改的企业和园区管委会确定的拟上市企业实行“一对一”帮扶服务,妥善解决项目登记注册中遇到的各类难题。
12、支持股权投资企业发展。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名称中的行业可以分别表述为“股权投资”和“股权投资管理”,经营范围可以表述为“股权投资”和“股权投资管理”。
13、帮助企业突破融资瓶颈。积极开展动产抵押、股权出质、商标质押登记,支持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并努力服务创投、典当、信用担保、融资担保等企业规范发展,进一步完善园区投融资体系,为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
14、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对企业合并过程中,合并一方或各方的前置许可证件仍在有效期内,且前置许可部门未要求先办理许可证变更的,允许合并企业在办理工商登记后,到有关部门办理许可证的变更登记。因合并而解散的公司,在办理注销登记时不需要提交清算报告。
15、放宽投资领域限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社会事业等国家允许投资的领域,对国家没有规定前置许可的新兴行业和领域,认真做好登记规范工作。支持融资性担保公司和融资性租赁公司的登记注册。
16、持续优化市场准入服务。进一步放宽企业名称登记条件,允许一定规模的企业将企业名称中的行政区划放置在字号之后、组织形式之前。外地知名字号企业到本地投资,允许新办企业名称前冠以控股企业行政区划和字号。大力实施商标与字号一体化保护战略,建立知名字号区域保护协作机制。允许股权出资,支持投资人以知识产权等非货币财产出资设立企业,非货币财产出资比例最高可达公司注册资本的70%。公司增加注册资本时,新增注册资本中的非货币财产出资比例可以不受限制。
17、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台各类农民合作组织的法人登记规范,支持设立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民劳务合作等新型合作组织。鼓励民营企业、个体户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和农村现代流通业。支持设立政策性农业投资公司、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公司、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支持邮政储蓄银行等在村镇布点,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18、积极推进实施商标战略。加强商标知识宣传,引导和鼓励注册商标,指导规范商标许可、商标使用行为,持续加强申报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指导、服务工作,尽快培育园区高知名度的商标群体。适时成立商标协会,加快培育商标中介组织、建立园区商标数据库,继续加大品牌强区战略的实施力度。三年内,园区商标注册量力争新增2000件以上,达到5000件以上;国际商标注册量年增30%以上,达到36件;行政认定驰名商标新增3件,达到4件;省著名商标新增10件,达到40件。
19、切实改进和加强就业服务。进一步规范职业培训、职业中介、劳务市场等市场主体经营行为,促进其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发挥个私协会作用,加强与社保局、地方发展局等部门的信息交流,积极组织企业开展招聘、配套协作等活动,大力促进创业、就业。
20、强化市场主体登记管理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成果利用。以服务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为重点,通过对市场主体登记和运行情况的综合分析,及时发现和把握经济运行规律、特点,努力为政府决策、部门管理、企业经营、行业自律、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信息服务。
三、着力加强监管服务,积极营造保障转型升级的市场环境。
21、坚持加强工商行政指导。积极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充分运用法规宣传、行政提示、行政告诫、行政告知、行政建议等手段,对企业少处罚多指导。坚持“四个不罚”原则,并对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于处罚,对危害性不大的一般违法行为从轻或减轻处罚,帮助和促进企
业健康发展。坚持开通工商援助热线电话,加强咨询和指导,为企业提供合情合理合法的帮助。
22、积极完善企业经济户口管理。以网格化、责任区监管等方式,进一步加强经济户口管理。充分依托园区工商网上企业监管平台,实施预约检查、网上电子巡查,除对“重热点行业”的企业或有举报涉嫌违法违规的企业外,审慎实施上门现场检查,减少对企业的干扰,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坚持多疏导、少取缔,着力整顿和规范无照经营行为。
23、积极加强年检服务工作。严格落实年检一口清等制度,充分利用园区科技园、物流园等各类载体优势,采取宣传培训、网上年检、上门年检等措施,帮助企业方便、快捷的通过年检。对材料提交齐全、内容填写完整的企业,实行年检当场办结。
24、积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营行为。进一步加大对商业贿赂、虚假注册、虚假广告等各类经济违法违规行为的整治力度,严格查办政府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违法案件。加大对企业商标权等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切实维护园区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
25、严厉打击传销和严格规范直销。健全由政府牵头、部门协作配合“打、防、控、管”为一体的禁传打传机制,深入宣传防范和抵制传销知识,加强对居民小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地巡查,严防园区出现传销行为。按照《直销管理条例》的要求,着力规范区内直销企业的经营行为。
四、着力保障消费安全,积极引导科学消费扩大内需。
26、全面深化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围绕提高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和消费者满意度,推进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建设与管理,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平安市场创建活动。
27、切实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着力完善以食品经营主体准入机制、流通追溯机制、质量监管机制、经营诚信机制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长效监管体系。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店”和“食品经营规范一条街”创建活动,并大力推行食品安全远程监管,年内大型商场、超市、批发企业等重点食品主体进货查验及记录“两项制度”信息化系统应用率力争达70%,提升监管效能。着力完善园区联合检测中心的功能、设施,全面完成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加大对辖区肉食品和农副产品的检测力度,并严格落实分局食品安全日常巡查和属地监管责任制,努力维护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28、积极对接上海世博会。充分认识苏州—世博会园外园的地域特点,开展“服务世博、放心消费、迎接四海宾朋”系列宣传活动,根据《关于印发<保护世界博览会标志专有权行动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印发<苏、浙、沪工商部门世博会标志保护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强对世博会标志的专项保护以及世博会期间广告监管工作,加强世博会直供特供商品、食品企业的备案和监管工作,及时处理涉及世博会的消费、旅游等申诉、举报,切实保护国内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9、积极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合同法律法规宣传,积极开展“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评比活动,推进基层合同指导站的建设,逐步建立与完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对水、电、气、房地产、汽车销售、通信等重点行业的格式合同加强检查,营造激励诚信、保护守信、惩戒失信、淘汰严重失信企业的氛围。
30、努力构建消费维权救助体系。进一步加强分局“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及时分流处理网上申投诉和举报,对于敏感和重大问题及时到达现场调查处理。切实加强对消费纠纷诉调对接的研究和指导,着力推进“一会两站”等基层消保维权网络的规范化建设,便捷、高效的处理消费投诉和纠纷,力争辖区内消费者申(投)诉处理率100%,消费者对调处结果的满意率达90%以上。
31、引导企业强化经营自律。组织协调千余家大中商贸企业加入“诚信经营、放心消费”承诺企业联盟,进一步推广“诚信自律公约”。同时,在社会各届选聘万余名消费者担任商品
(服务)质量义务监督员,以批评和建议的方式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定期组织评选诚信经营的先进企业和个人,激励企业不断提升诚信自律水平,从源头上保障消费安全。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是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的基础工程,也是让乡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民生工程。为 深入贯彻落实全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动员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全 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就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推 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力支持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一支持农村市场主体加快发展。
1.在各工商所登记注册窗口建立服务农民办照“绿色通道” , 对农民申办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企业实行“三优 先”服务,即优先受理、优先核准、优先发照。逐步将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发照权委托到工商所,方便 农民就近申办营业执照。
2.支持农村经营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 为创业经营场所。申办个体工商户无法提交经营场所产权证明的, 申请人可以持市场主办单位、村委会出具的同意该场所从事经营 活动的相关证明办理注册登记。支持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 地承包经营权出资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3.支持发展农村农字号、生态型龙头企业以连锁经营、超市 化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开展经营活动。支持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活跃农村市场,方便农民生产 和生活。4.支持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充分发挥联结企业与农户的桥梁 和纽带作用,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贸、工、农一体 化经营,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
5.积极开展“三押一推”助企融资业务,支持涉农企业以股 权、商标和现有的的生产设备、原材料、产品抵押,破解融资瓶 颈。
(二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6.充分挖掘具有五莲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发展潜力, 立足优势打造品牌,把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作为品 牌培育的重点,制订涉农商标培育规划,建立涉农企业品牌梯队。7.在商标咨询、服务、维权等环节上主动提供帮助,鼓励涉 农企业和农民注册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引导企业和农民 争创山东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 拉动农村经济向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和现代农业转变。
8.建立健全农产品商标工作机制,把实施“商标富农”与开 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专项执法行动相结合,切实保护涉农市场 主体的商标专用权。
(三提升农村市场主体品牌形象。
9.大力实施“广告助农”工程,确定“广告助农”重点帮扶 对象,帮助农村经营户树立自我宣传意识、品牌竞争意识,通过
广告宣传效应提升企业与产品形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四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10.按照“培育中发展、发展中规范、规范中创优”的工作思 路,培育发展蔬菜、茶叶、瓜果等行业的经纪人,加大对农村经 纪人的教育培训,积极引导农村经纪人实现经营资格合法化、人 员队伍组织化、经纪活动规范化;不断强化“经纪有为、经纪致 富”的观念,加大农村经纪人典型宣传,扩大农村经纪人在农村 的作用和影响。
二、积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五积极扶持农村市场主体转型升级。
11.支持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 ,在不 影响其他企业名称权、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个体工商户转 型升级为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的,支持继续使用原名称;转 型登记为有限公司的,支持其沿用原名称加“有限公司”或“有 限责任公司”。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股东登记注册公司,壮大 经营实力。
12.着力发展特色鲜明的乡村生态旅游业, 支持发展乡村生态 观光游、乡土风情游、特色采摘游和休闲农业游,促进“农家乐” 经营户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
(六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13.鼓励支持农村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人独资企 业、合伙企业、私营有限公司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 业。
14.支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向 农产品加工、种养业和农业服务业拓展。支持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 ,着力发展强村富民的集体经济。
15.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推广涉农合同示范文本,强化签 约指导, 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服务, 支持农民按照合同种植(养殖 , 支持企业按照合同收购,优化我县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向集 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16.严把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市场准入关, 优化农村投资结构,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三、着力营造农村良好市场经营秩序和消费环境(七不断强化农村食品市场监管。
17.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以农村批发市场、城乡 结合部及农村中小学校周边的食杂店、食品商贩和流动送货商为 重点,全面梳理排查农村食品市场监管薄弱环节,摸清监管底数。18.严格落实网格监管责任,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食品市场重点 部位“三无”食品、劣质食品、商标侵权、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 称、包装、装潢等假冒伪劣食品的监督检查力度,逐户逐品牌进 行排查。依法加大对假冒伪劣食品的打击和处罚力度,对来源不 清、渠道不明、标签不规范以及涉嫌侵权仿(假冒等问题食品, 全部下架,停止销售,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19.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市场食品、乳制品、儿童(学生食品 以及其他涉嫌问题食品的监督抽检,加大风险预警和对假冒伪劣 食品的追溯力度,坚决查清假冒伪劣食品的源头和流向,及时向
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
20.进一步完善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对食品经营 者、现场制售经营者的经营资格进行全面清理,严厉查处无照经 营、超范围经营食品行为,并督促食品经营者、现场制售经营者 严格落实以索证索票为核心的食品经营自律条线标准,严格执行 食品、食品原料进货检查验收、购销货台帐及索证索票制度。督 促食品市场开办者、经营柜台出租者及食品展销会举办者落实市 场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食品经营主体经营资格审查等制度。建立 假冒伪劣食品、供货商黑名单制度,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八切实净化农资市场秩序。
21.进一步完善农资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 严格依照 现行法律法规,认真清理规范农资经营主体资格。根据季节特点, 以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农膜等农业生产必需的农资作为 检查重点,将集中巡查整治与日常规范管理有机结合 , 深入开展 农资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制售过期、失效、变质、劣质农资 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
22.依法加强对高效剧毒农药的监督和管理, 严禁非定点单位 销售高效剧毒农药,禁止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残留淘汰农药, 确保我县农村环境绿色环保无污染。
23.以农民群众投诉突出的、新闻媒体披露的、进货渠道不明 的、信誉差的农资和农资经营者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质量监控, 坚持检查与抽检相结合,适时开展对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农膜等主要农资商品质量的定向监测。同时根据市场巡查、消费
者申诉举报等情况,及时发布市场监管预警信息,提升农民群众 的风险防范意识。
(九)全力维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24.进一步健全农村消费维权网络,扩大“一会两站”(乡镇 消协分会和消费者投诉站、12315 申诉举报联络站)在农村的覆盖 面,畅通农民申诉举报渠道,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5.不断加强 12315 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消费维权水平。大力加强消费教育和消费宣传,适时发布农村食品消费警示 和消费提示,引导农民科学消费。
(十)积极引导农村经营业户诚信文明经营。26.大力开展文明诚信经营宣传教育,引导农村经营业户积极 参加“文明诚信民营企业”“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 “文明诚、、信合作社”“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守合同重信用”农户、“消 费者满意单位”等评选活动。积极发挥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的作用,搭建银企合作服务平台,把信誉好的农村经营业户推荐给银行,为其提供信贷支持,促进全县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组织 开展创建“山东省文明诚信市场”活动,提高农村市场规范化管 理水平。
加强“严打”促进平安建设
―― 沈丘县法院韩冲先进事迹材料
有人说刑事法官是清贫的,有人说刑事法官是艰辛的,也有人说他们是冷酷无情的,而他——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副庭长,一位普通的人民法官,却始终能够耐得住清贫,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和赤诚,献给了他心爱的刑事审判事业,他就是沈丘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韩冲。
一、深入开展思想作风整顿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切实把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贯彻始终
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这是韩冲执法的准则和誓言。他常说,“如果每百件案件办错了一件,看起来是百分之一的误差,但对当事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错误。因此,要保证不使一个应受惩罚的罪犯逍遥法外,也不能是一个无罪的公民受到法律的追究”。多年来,他不但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他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每审理一起案件,不管大小、难易,总是深入调查,反复核实证据,做到事实清楚、程序合法、定罪量刑准确,判决公正,保证了案件质量。在他处理的一起故意伤害案件中,经反复审查发现,案件事实和危害后果之间因 1 果关系不明,在部分案件情节方面存有疑点,遂对该案依法做出了不予受理的决定。从事刑事审判十六年来,他共承办各类刑事犯罪案件600余件,判决各类犯罪分子800余人,每个案子都在审限内审结,而且无一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或改判,更无冤假错案出现。
二、强化“严打”意识、狠抓案件质量
在如火如荼的“百日严打”整治斗争中,韩冲和刑庭其他干警放弃了节假日,昼夜加班。他长期患有胃病,一年四季药不离身,但为使“严打”工作不在审判环节贻误战机,他仍忘我地工作着。在他的影响下,有的同志轻伤不下火线,重病坚持在床上看卷;有的女干警家务、孩子均顾不上照顾,始终全身心的投入到审判工作第一线,从而把“严打”斗争开展得有声有色,成效显著。刑事大要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案子办得如何,直接影响着党的形象和社会的安宁,审理这类案件不仅时间紧、要求高、风险大,而且有时还伴随着危险,没有熟练的业务和吃苦精神是不行的。在法院,韩冲恰恰以连续作战、办大要案而著称。今年夏季,在他任审判长的一起重大团伙盗窃案中,该团伙5名犯罪分子交叉结伙,疯狂作案,手段恶劣,加之作案时间长,次数多,社会影响和民愤极大。韩冲和干警们一起白天提审调查,晚上阅卷核实证据,在三十天内就审结了该案,根据犯罪情节和认罪态度,其中三名犯罪分子被判处了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另 2 两名也被绳之以法、科以重刑。
三、强化宣传教育意识、维护“严打”成果。
韩冲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在审判工作中必须运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法律之剑,铲除腐恶,以净化社会环境,让群众安居乐业,从而无愧于共和国对法官的信赖,不辜负人民对公正的渴求,同时,通过案件宣传、教育群众。在他办理的赵德营镇马某某寻衅滋事、敲诈勒索和强奸一案中,经审理查明,马某某长期以来,无故多次殴打他人,横行霸道,为非作歹,并以收取保护费的名义,以威胁的方法索要公私财物,同时强拿硬要,欺行霸市,强奸妇女,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霸头”。为及时审结该案,打掉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促进一方平安,他夜以继日地反复审阅证据材料,认真核查事实,最终以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和强奸罪数罪并罚,判处马某有期徒刑十八年。为震慑犯罪,弘扬法制,又专门深入案发地赵德营镇对此案进行了公开宣判,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四、加大调解力度,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韩冲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贯彻十七大精神,为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加大案件调解力度,使调解率达97%以上,为沈丘的和谐、稳定做出了一定贡献。他在办理被害人李某某 3 和被告人邢某某交通肇事案时,为了不让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杜绝涉法上访事件发生,韩冲不厌其烦的一次次做调解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使这件在公安局、检察院无人敢沾、无人敢惹的、长达十二年的棘手信访案件,在法院得到成功调解,年逾花甲的被害人李某某表示,今后不再来法院吵闹了,也不再到其他部门缠访了,彻底停访息诉。本着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韩冲认真学习领会,将严打与整治相结合,积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防犯罪。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突出“寓教于审,惩教结合”的审判特点,做到审前阶段法制教育,庭审阶段认罪教育,宣判阶段服法教育,改造阶段悔过自新教育的"四个环节教育,同时坚持按照罪刑法定、罪罚相当和宽严相济的原则,注重教育、感化和挽救确有悔罪表现的初犯、偶犯、未成年
犯。体现了刑罚的人道主义精神。
五、狠抓党风廉政建设,确保无违法违纪发生,做到警钟长鸣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也不时向审判机关袭来,面对各种不正之风的纷扰,韩冲认为,人民法官佩戴的天平决不能让歪风邪气吹偏。为此,他在权与法、情与法、钱与法的抗衡中,自觉恪守人民法官的职业道德,经受住了权力、金钱、人情的考验。4 在他办理的一起盗窃案件中,被告人亲属来到他的办公室,进去后就关上了房门,拿出3000元钱放到办公桌上,说这是一点心意,看案子能不能少判一点。韩冲见状严肃地说:“别说三千元,三十万也不能买刑期”。在韩冲办理的另一起抢劫案件中,他在办公室发现自己口袋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千元钱,原来是被告人亲属乘其不备放进去的,在弄清了事情原委后,韩冲在被告人亲属不肯将钱拿回的情况下,交内勤抵了被告人应交纳的罚金……。他就是这样,十几年如一日,在思想上筑牢了一道攻不破的防线,永葆了一名人民法官应当具有的清正廉洁的品质。
韩冲同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深知做一名新时代法官肩上的责任和义务,他将继续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继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找出差距,克服不足,把公正与效率做为其行动的指南,做一名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好法官
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外有银监局、人民银行、审计署等政府部门, 还有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商业机构, 内有商业银行的内控合规、内部审计等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和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督就像定期、不定期的体检和重大疾病治疗, 商业银行要保持健康, 首先自身要有良好的免疫系统, 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商业银行自身的免疫系统, 能够做到常规性和预防性地监督。考虑到商业银行庞大的资产、负债、机构、人员规模以及客户群体所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局面, 关系到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必须防患于未然。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后纷纷按照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了内部审计体制改革, 建立了负责内控制度建设、执行的内控合规部门和负责内控制度监督、评价的内部审计部门。机构的改革是银行内部审计部门改革的第一步, 如何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摸索。
一、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体系
2010年1季度工商银行总资产125533亿元, 建设银行总资产101243亿元, 中国银行总资产97216亿元, 对于商业银行这么庞大的机构来说, 内部风险控制是一个立体的, 多维的体系。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提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渗透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 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 并由全体人员参与, 任何决策或操作均应当有案可查。”首先从部门的职责来看,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内控合规部门、制度制定部门、制度执行部门都有自身相应的风险控制任务;从人员设置看, 除了内部审计部门、内控合规部门的员工外, 在管理部门和风险部门都设有相应的风险经理、事后监督等风险控制的人员;从操作环节看, 商业银行的岗位、部门、不同级别机构间都体现了相互制约的关系;从产品来看, 每项产品从受理到完成的流程中的每一步都是有相应的要求和制度设计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当中承担的是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工作。内部审计工作能正常履行职能, 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形成了渗透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 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中存在以下三种委托代理关系:第一层次: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其中股东大会 (全体股东) 为委托人, 董事会为代理人。董事会受全体股东的委托来管理企业, 董事会对全体股东负责。第二层次:董事会和管理当局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会受全体股东的委托指导、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董事会会聘任具有管理才能的人直接管理企业, 负责企业日常事务的管理。管理当局受董事会委托来具体的管理和经营企业。第三层次:管理当局和各部门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管理当局在董事会授权的范围内独立的经营管理企业, 为了完成代理责任, 管理当局会聘任各部门经理具体负责各部门的日常工作, 并且赋予一定的权力, 以上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三种委托代理关系。从人无法客观地评价自身活动的角度出发, 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尽量保持独立于经营层, 以便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做出客观公正的监督、评价。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越强, 所处的层级越高, 在工作时受经营层的影响越少, 看待问题的视角越广阔, 越能从全局上把握风险。因此最佳的选择是内部审计部门由监事会领导, 由监事会带领直接向股东大会报告, 最差的选择是仅仅与各业务操作部门相分离。但是从现实角度出发,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上市之时就已经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原则在银行内部实行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的公司治理结构, 从其股权结构来看, 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比例高。截止2009年末, 工商银行的股东中汇金公司持有35.42%的股份, 财政部持有35.33%的股份;建设银行的股东中汇金公司持有57.09%;中国银行的股东中汇金公司持有67.53%。在这种国有股高度集中、公众股东过度分散的股权结构下, 董事会、监事会由国有股东操纵, 所带来的较为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银行监事会独立性及其实际执行权力有限。即便是设立了外部监事与职工监事, 但当监事会对董事会及经理层实施监督时, 就会发现其真正的监督职能并没有得到股东大会的充分授权。这种制度安排逻辑上的弊端使得监事会的独立性被大大弱化。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关系未理顺之前, 内部审计部门向董事会汇报, 不受银行行长等经营者领导是较好的选择。
三、建立独立的内部评价体系
从监督评价体系和标准来说, 由于商业银行审计部门的历史沿革关系, 不论审计部门原来为总行级、一级分行还是二级分行的内设机构, 所执行的审计任务是以差错防弊为基础, 进一步看经营者是否执行了管理者的政策意图, 无法站在高级管理层以外的角度去进行监督评价工作。设立了独立于经营管理层的内部审计机构后, 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应该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发展。现代审计的观点是预防发生比惩罚更重要, 应将审计的重心从事后监督逐渐扩散向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以增加公司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为根本目的。内部审计部门不再仅仅依据内部的制度本身和银行各级行行长的评价标准去评价银行的经营活动, 而应该从委托人即股东、董事会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意图以及经济环境的变化的角度出发, 并根据银行内部组织架构、产品结构、经营管理状况的变动来动态制定合适的审计战略并适时根据情况的变化做出调整, 保证董事会拥有足够的、客观公正的经营管理信息进行决策, 为公司的战略发展导航。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本行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建立一整套“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的模型, 风险评估处于宏观层次, 控制测试处于中观层次, 实质性程序处于微观层次, 三个层次逐步递进, 采用多种审计方法, 如询问、观察、检查、分析程序等, 从多层次、多角度对经营管理进行评价, 如战略分析、绩效分析、财务分析、会计分析、前景分析等, 建立内部审计自己的模型、评估办法和评估的技术手段, 并且将风险评估作为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贯穿整个审计体系。
四、建设高素质的审计团队
(一) 审计团队需要全方位、高素质的员工
风险评估涉及到经济、管理、技术等多学科领域, 需要充分发挥团队力量, 综合分析, 集思广益。目前的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内部员工调动、外部招聘等手段层层选拔而来, 学历和工作经验都能符合基本要求, 但在审计目标、审计手段不断发展变革的情况下, 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内部培训, 使其能够跟得上不断发展的审计思路和手段。
(二)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管理人事和薪酬体系
为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从根本上断绝审计人员与分支行的利益关系, 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任免应由董事会或其专门委员会决定, 其他审计人员的人事管理权限应集中于总行一级的人事部门, 内部审计人员薪酬在不低于本级机构其他部门同职级人员平均水平基础上, 建立独立的薪酬核定和管理体系。
(三) 设立明确的职责分工和科学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审计工作是以审计人员的个人经验为主,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对审计工作的工作量、质量评价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在审计进入风险导向的阶段, 建立完善了复杂和立体的审计模型后, 审计工作也应进入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因为在具体的审计任务和审计项目中, 风险评估、控制测试的结论需要依赖大量的实质性程序去进一步验证, 而大多数审计人员的工作是基础性的。要改变过去粗放式管理的模式, 分配给每个审计人员的目标和方案必须是具体的、可以衡量的、可以达到的, 能让审计人员明白自己的审计目标和其他目标的相关性, 形成良好的团队, 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发挥审计人员的个人创造力和判断力, 对审计工作的评价也要客观而具体的量化。
(四) 创建审计员工个人良好的成长和交流平台
银监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原则上按员工总人数的1%配备, 在银行内部这是一个很小的群体, 相对于其他部门的频繁交流和工作调动, 如果不建立正常公开的交流途径, 会限制员工个人的成长空间, 容易产生权力与个人前途利益的博弈, 对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工作效果造成影响, 因此除了审计机构内部的交流升迁之外, 还应该开放与业务部门公开交流的渠道, 明确交流的条件、标准, 这样更有利于员工的个人成长和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
关键词:工商管理职能发挥
1工商管理的职能
工商行政管理作为主管市场监督管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一种职能,对性质界定人们的看法基本相同,即属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宏观调控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市场培育功能。市场的发育成熟及完备的市场体系的形成既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典型特征,也是其赖以运作的基础。凡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都把促进市场的发育、构建市场体系作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多年束缚,市场发育十分滞后,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为特征的市场体系远未形成。因此通过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促进市场的发育和市场体系的尽快形成,不仅是当前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也将是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1.2控制市场主体准入。产业政策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也有人认为是国家进行经济管理的高级形式,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等,其中核心是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政策。目前我国已经逐步认识到了产业政策的重要性,并已经开始运用产业调控经济运行。工商行政政管理以其特有的职能可以说正是国家产业政策的实现形式或实现工具。工商行政管理是通过管理微观主体、进而达到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其管理层次是很高的。
1.3规范市场竞争和交易行为。经济运行需要正常的市场秩序,而正常的市场秩序尽管依靠市场主体的自觉、自律行为有进也会形成,但由于利益机制的趋动及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等原因往往不会自发形成,它既需要作为经济运行规则的法律、法规的明确规范,同时更需要作为经济管理机关的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强制确立。因此不论实行什么样经济体制的国家,都把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作为其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工商行政管理作为专司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一种职能,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可以说是其最重要的使命和天然职责,这也是工商行政管理属宏观调控体系的最重要方面。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与其他宏观调控职能的最主要区别也在于此。工商行政管理所应维护的市场秩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进出市场的秩序、市场竞争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以确保市场统一开放,公平合法,竞争有序。
2当前职能发挥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工商行政管理事业迅速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历史性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尽管工商行政管理已经纳入了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并为宏观调控的加强和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工商行政管理尚没有充分发挥国家赋予的宏观调控职能,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所处的地位与其应该发挥的职能作用是不相称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尽管工商行政管理的市场准入职能可以发挥使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及产业布局合理化的作用,同时企业登记制度由审批制向准则制的转变也为工商行政管理调控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布局提供了前提条件,但由于工商部门自身在观念、能力等方面的欠缺及市场发育不健全等原因,工商行政管理并未实现这种高层次的管理,工商行政管理也并未完全成为国家产业实施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以致有些人至今还认为工商部门就是盖图章、发执照、干些程序方面工作的部门。因此,当务之急是使工商行政管理的企业登记职能能着眼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在高层次上强化登记管理。
2.2由于体制制肘、市场主体不完全成熟、工商管理能力与所承担的职能失衡等原因,工商行政管理的效果还不十分理想,有时管理力度不够的问题比较突出,使市场秩序并未达到最佳状态,有时甚至还比较混乱。如假冒伪劣商品仍时而充斥市场,商标侵权行为仍时有发生,不正当竞争行为有时仍很猖獗,不规范的市场主体及市场主体的不规范行为仍时有出现等。这不仅使工商行政管理的效率大打折扣,也使工商行政管理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3在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整个大市场以及监管领域、监管对象及监管层次都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工商监管的方式方法还未发生相应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一些地方的工商部门仍陷入微观管理领域而不能自拔,从而放弃从高层次上监管市场。比如在对市场的培育方面,一些部门仍囿于管理集贸市场或仍习惯于用管理集贸市场的方法(如进驻式管理)管理整个市场,而不是从促进市场主体的成熟、规范市场客体、推进市场规则的健全等高层次上培育市场:再如一些部门仍完全习惯于那种“重点整治”或“集中治理”式管理方式而放弃或放松应有的日常监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了工商监管效能及执法水平的提高。
3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
针对上述工商职能发挥存在的主要问题,除了在完善体制、强化法制等方面继续努力外,当前应着重于以下几方面:
3.1转变观念,即深刻认识工商行政管理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所肩负的崇高历史使命。转变观念作为强化工商行政管理的对策之一,这几年也一直在强调,但通过实践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比如对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深刻内涵还缺乏准确的把握,仍停留于监管集贸市场而不能自拨就是一个突出的证明。因此,对于习惯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方法的广大工商管理干部尤其是基层工商干部来说,转变观念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当前,转变观念就是要求广大工商干部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认清工商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调准管理观念和管理思想,自觉提高管理层次,从狭隘的监管集贸市场和个体私营经济的管理模式中摆脱出来,增强监管的自觉性和准确性,防止“穿新鞋走老路”。
3.2优化监管的外部环境。工商监管总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这个环境涉及的因素主要包括:有关的政府部门、执法的手段、管理经费、管理对象对管理主体的认同及其成熟程度等。不可否认,尽管工商部门行使监管职能的内外环境从总体上说是好的,但也存在一定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不同程度地制约监管职能的有效发挥。
3.3提高监管效率。现代市场经济需要高效率的行政管理,这是一条已被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所一再证明的规律。一般来说,管理效率高,管理效果自然就好。因此从提高效率角度强化工商行政管理更具有直接的意义。
【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推荐阅读:
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 作用做好人民调解工作09-26
充分发挥警示教育基地作用07-15
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07-25
充分发挥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作用的思考06-02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10-29
数学教学中怎样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09-30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几点思考10-24
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作用研究07-01
充分发挥妇女在广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