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化学教育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导学案”的实质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和发展的过程。“导学案”注重围绕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以期通过有序训练,达到提高学生主动求知、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全面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导学案”的实施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导学案化学教育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导学案化学教育论文 篇1:

导学案在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教学理念、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导学案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案为载体,通过个体学习、合作探究等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导学案 高中化学 高效课堂

导学案主要是以教育中介的形式贯穿学习过程,它是学生学习的指标表,更是教师授课的“拐杖”。导学案运用于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用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探究取代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导学案在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重要价值

导学案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从严格意义上讲,导学案主要是指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依据教学任务、教学情况、学生基础、学法特定等因素编制设计的,用以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案。导学案的工具性特征非常强,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导学案提前了解知识,以便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导学案,以便于更好地辅导学生学习。所以说,导学案既汲取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又便于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能够更高效地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自2001年以来,基础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仍然大行其道。化学学科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高度结合的学科,在化学导学案的引领下,学生除了学习教材内容之外,还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实践活动,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获取更有价值的化学知识。此外,通过导学案,教师可以分析学生的个体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使得所有学生都可以在承受范围内进行学习活动,从而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完成教学目标。

二、导学案在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中的运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清楚如何将教材内容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导学案的出现,为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提供了可能性。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究了运用导学案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1.善于挖掘學生优点

教师要想挖掘学生的优点,必须给学生留下自我展示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展示优点。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课堂活动的主体,然后依照实际学情,合理引导学生,让学生发挥潜力。在设置高中化学导学案时,教师应该适当规范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比例,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与团队合作中展示自我,思考知识,解决问题。不同学生的学情与潜能不同,必然会运用不同的解决方式,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导学案的运用,能使学生由原先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与其他学科不同,高中化学学科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要求较高,对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教师设置导学案,能将化学这门逻辑性的学科按照严格的教学步骤制订出合适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以便于学生能够按照特定的规律掌握化学知识。

3.不断完善导学案

导学案能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但是,导学案过于强调教师“少讲”,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弱化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除此以外,在设计导学案时,部分教师仅依据教材内容,将学生的学习内容局限于书本中,导致导学案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区别不大。可以说,如何完善导学案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导学案真正关注的是学生课堂的学习活动,它能有效促进课程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有效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参考文献:

[1]宋怡,李丹.基于“讲学稿1.0”模

式的化学教学设计——以“氧气”为例[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15).

[2]刘美丽.董素静.马占江.高中化

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分析——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课为例[J].化学教育,2013,(6).

[3]于洋.高中化学导学案在阳光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6.

[4]闫丽琴.试论“导学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S1).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二十四中学校)

作者:曾启渝

导学案化学教育论文 篇2:

化学“导学案”的初步设计

摘要:“导学案”的实质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和发展的过程。“导学案”注重围绕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以期通过有序训练,达到提高学生主动求知、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全面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导学案”的实施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导学案;意义;编写原则;结构框架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2.024

2009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在集中学习8小时外不得组织集体上课和补课”,这项规定大大减少了教师课堂教学时间和学生上课时间。以我们高三化学为例,“五严”规定出台之前,一周安排8课时,而“五严”规定出台后,一周仅剩5课时,但时间的减少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的减少,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保证教学质量就成了每位老师面临的首要问题。化学“导学案”的适时提出可有效解决此难题。

一、实施化学“导学案”的理论意义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要认真贯彻落实《化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真正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新课程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导学案”的设计将体现课标的要求,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宗旨。通过“导学案”的运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其成为懂得如何处理学习问题的学习者,获得主动探求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实施化学“导学案”现实意义

教师是课堂的导演,合理安排教学实践,设计好教学的框架很重要[1]。化学“导学案”的适时提出可帮助化学老师解决这个难题,通过精心策划和编写化学 “导学案”内容,来满足学生学学习策略培养的需求,搭建良好的课堂教学实施平台,改变单纯以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服务的倾向,体现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向交流的新课程理念。通过每一份“导学案”的探究过程,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手段的多元化,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三、化学“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导学案”体现的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和发展的过程。“导学”体现教师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通过“导学案”的有效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如何探究、自我获取和主动构建。通过“导学案”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实现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习为中心、训练为主线”的转变。导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而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由易到难、深入浅出、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基础、中等、较难)。

2.能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3.能起到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的作用。

4.编写化学“导学案”之前,必须透彻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把课后的习题融合到“导学案”当中。

5.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省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

6.以课时为单位,一课一案。

四、化学“导学案”的结构框架

化学“导学案”的结构框架可以分为“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评价”3个模块。

1.“课前预习”模块

课前预习既要着眼于课堂教学,也要着眼于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重在引导学生学会求知的方法,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体验“先学后教”,是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必经途经。通过课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自我解决问题的“自我发现知识”的切身体验,让学生有备而来,带着问题和疑惑进入课堂,课上才能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2]

“课前预习”模块是“导学案”的主体,在编写“课前预习”模块时,要把课堂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些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如可分为基础、中等、较难3个层次,目的是使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条件下,也能根据“导学案”一步一步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如复习氯气净水时,可设计以下四个梯度问题:

(1)氯气净水的原理是什么?(旧知识回顾)

(2)漂白粉能否代替氯气净水?若可以,其不良后果是什么?(相关知识迁移)

(3)NH2Cl是一种新型净水剂。试利用水解实质回答NH2Cl净水的原因?(实际知识具体迁移)

(4)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已知高铁酸钠的氧化性比KMnO4氧化性还要强,其还原产物是Fe3+,试回答高铁酸钠能净水的原因。(实际知识运用能力迁移)

以上四个问题的设计以净水为出发点,问题的难度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知识的应用从记忆到迁移,从迁移到类比呈现了梯度的变化。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自然从问题的表象理解,层层递进,到问题实质的理解,对知识的认识实现从低级向高级的飞跃。

“课前预习”模块可设计为“知识构建”、“学情调查”等环节。

2.“课堂互动”模块

“课堂互动”模块可分为“小组讨论”、“小组展示”、“教师点评”、“反思评估”和“当堂巩固”5个环节。

“小组讨论”和“小组展示”的前提是分组。任课教师可根据座位将班级分为4至8个小组,每组可设置一名组长和一名副组长,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和自己的口号。分组后学生最好是面对面,以便于交流和讨论。同时在课堂展示中可考虑引入竞争和奖励机制,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团队意识。

教师也可以提前两天发“导学案”,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后,任课教师把“导学案”作为作业批改。可以做抽样调查。一来可掌握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二来可以发现学生的一些错误和存在的不足,以便课堂集中评讲。

“教师点评”环节指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和小组展示情况,对“导学案”进行恰当的点评,起一个“画龙点睛”作用。

“反思评估”环节是学生对完成本导学案目标情况进行的自我鉴定,以引导学生有效的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而进行学习策略的调整、学习方法的改进,培养学生认知策略、调控策略和创新能力。它不仅对学生起自我检测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反思评价,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积极探索和总结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3]。

“当堂巩固”环节可以是几个问题,几道题目,以当堂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评价”模块

课后作业的布置,实质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因此课后作业的布置必须和课堂教学同步,起到巩固强化、拓展延伸的作用。习题的设计应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按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为3∶5∶2的比例来编写,同时兼顾较优秀的学生,可适当编拟一些选做题。在试题的选择上同样强调少而精,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让学生真正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真正意义上实现减负增效。

在高三化学专题复习中运用“导学案”模式,学生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调整原有的知识结构,使知识链中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错误理解的概念得到纠正,分散的知识得以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同时,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促进智能的转化,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国忠等.教师最需要什么——中外教育家给教师最有价值的建议[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153.

[2]肖川.好教育 好人生[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279.

[3]高剑南,王祖浩.化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3~94.

作者:朱安健

导学案化学教育论文 篇3:

微课与导学案结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本文站在化学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分析了微课与导学案结合的教学形式对初三化学教学的影响,阐述了初三学生化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目标、微课设计与制作、导学案编写、自主学习等四个方面讨论了初三化学教学中微课与导学案结合教学形式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微课;导学案;初三;化学教学

一、 引言

当前,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多数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通过教辅资料以及其他网络资源来完成知识点的分析与理解。但是,长时间下来,学生容易对教辅资料以及网络资源产生依赖,上课不认真学习,导致分析理解以及化学思维能力下降。这不利于学生吸收与掌握化学知识。那么学生要如何进行课前自学并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有效吸收,就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 微课与导学案结合的形式对初三化学教学的影响

微课与导学案结合的形式对初三化学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可分散化学知识难度;二、 增强教学内容连贯性;三、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使用微课将教材上较难的知识点碎片化。这样,学生能够逐步地学习并理解化学知识。而导学案既是教师的教学工具,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将微课与导学案二者有机地结合,既能够对化学知识进行有效衔接,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初三学生化学学习现状

初三学生化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学生自主学习性不强;二,难点知识多导致学生学习有障碍;三,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化学是在初三时期加入学生的课表之中。由于以前并未接触过化学,所以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像重视数学学科那样重视化学,更不必说有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了。而且,初三化学知识难点较多,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的情绪,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微课与导学案结合教学形式的应用策略

(一) 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要在教学中应用微课与导学案结合的教学形式,首先,化学教师应当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无论是导学案的设计,还是微课的制作,其内容安排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前自学,从而有效地吸收课堂知识。倘若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那么导学案以及微课的内容就没有了针对性。而如此设计出来的导学案以及微课就失去了存在价值。倘若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那么导学案以及微课的内容设计就有了方向。这有利于教师编写导学案,也有利于教师选择教材知识的讲解方式,确定“哪些知识需要使用视频详细讲解、哪些知识学生了解即可”。因此,化学教师在授课之前,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材內容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二) 微课设计与制作

微课质量是影响化学教师应用微课与导学案结合教学形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品质好的微课会帮助学生提高化学知识水平,而品质较差的微课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反而会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困惑。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与导学案结合的教学形式时,也应当注意微课的质量。在制作微课之前,教师需要充分地理解与掌握教材内容,从中提炼出知识点。提炼的过程中,要把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归类整理出来。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对知识点进行科学地分解与串接,使之既具有相对独立性,也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制作微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所提取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并将其制作成课件。然后,利用相关的视频录制以及处理软件制作微课视频。视频长度应保持在五到十分钟之间。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录制视频时,语言要简洁、引人入胜,声音也要洪亮,而且还要突出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三) 导学案编写

编写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其内容编写是否科学也对教师应用微课加导学案教学形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对导学案进行合理设计。笔者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导学案的设计:一,目标导学以及重点难点,这指明了学生学习的方向;二,特别提醒,这展示了导学案的使用方法;三,基础准备,这指出了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之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四,自主学习与思考讨论,这点明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式;五,我的问题,这要求学生对课堂化学学习中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六,课堂训练,这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包括两方面:其一,课前学习;其二,课堂学习。课前学习是学生通过学习教师上传的微课视频以及导学案在家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应当及时将视频与学案上传至班级QQ或者微信群中,并通知学生自行下载资料。笔者建议教师使用QQ。QQ群中的群文件可以长时间保存。即使是在化学学习后期,学生也可以利用群中的微课视频以及导学案进行系统的复习。而且,如果教师发布群公告,所有学生均能第一时间接到通知。课堂学习部分教师主要使用导学案来完成。具体操作可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笔者就不做详细论述了。

参考文献:

[1]匡婷.微课与导学案结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2]刘楠.初中化学“微视频+导学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安晓梅,山东省青岛市,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第二十六中学。

作者:安晓梅

上一篇:五年级数学教学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技术人员年终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