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论文(精选8篇)
【策略一、依纲扣本,夯实基础】
①狠抓基础:夯实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务必依纲扣本,夯实基础,切莫好高骛远;②加强训练:苦练书写、作图、运算、表达、实验等基本功。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快速提能。③养成习惯:养成独立思考、认真纠错、仔细审题、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
【策略二、专项训练,全面突破】
①题型练:对各种高考题型分别进行专项训练,掌握题型特点和其解题规律。②方法练:对各种思维方法、分析方法、解题方法等进行专项训练,如分析法、综合法、对比法、逆向法等,以求融会贯通,熟练运用;③规范练:对主观性试题要加强模板化训练,严格标准,规范过程,一丝不苟。争取解题过程不失分;④提速练:在做对的基础上尽量做快,提高解题速度,追求解题效率;⑤满分练:对一份试卷的作答,可不限定时间,但必须要求满分(作文除外),倒逼自己对不会的问题弄明白。上述各项专练要注意多练基础题、经典题、易错题、创新题,不要一味追求高难题。
【策略三、恰当运用“题海战术”】
有人认为“题海战术”就是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机械地重复练习。从哲学角度讲,量变引发质变;从心理学角度讲,适当的反复练习,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中国自古有训:千锤百炼,熟能生巧。有教育专家认为,在高考备考过程中还是要恰当运用“题海战术”,但需要选择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不要追求数量,见题就做。有的高考状元也认为:“题海战术”应因时而宜,因科而宜。
【策略四、研究历届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最具典型性、规范性和代表性,很值得细做品味、挖掘探究。这不仅仅是分析的深入、理解的提升,更多的是对高考的自信。把近五年(至少三年)的高考真题完完整整、认认真真地反复做几遍,每次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收获,因为有些很顽固的题目,即使做了几遍还可能纠结不清,想搞清楚就必须下大气力,从中找规律、找趋势、找特点,分析其考点分布、命题思路、考查意图、选材特点、能力要求、设问方式等。
【策略五、落实“日清-周理-月结”】
①日清:当天的学习任务当天完成,不等、不靠、不推、不拖。②周理:周末要把一周内学习的重难疑热点、易错易混点、常错常考点、典型问题、重要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归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③月结:月考后要认真进行试卷分析(可用图表方式),总结和反思自己在知识、方法、技能等方面的问题,查缺补漏,认真纠错。
【策略六、查错析错,四步纠错】
考试答卷是演练,考后总结才是提高。每次考后,要分类找出自己卷面出现的各种错误并分析错因,明确自己的知识漏洞及思维短板,切实解决“根本不会,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各种问题。错误分类:①粗心大意之错:分明会做,反而做错。②似是而非之错:记忆不准确,理解不透彻,应用不熟练,表述不清楚,答案不严密、不完整、不规范、不确切。③根本不会之错:卷面空白或答非所问。把典型错题记入错题本,拿出下步学习措施。
四步纠错法:①使用错题本,按照“原题+错解+错因+正解+总结”的顺序写进错题本,并注明回望日期;②在回望日期重做该题,要用“不容二错”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③在最近一段时间内进行变式训练;④与同学交换错题本,汲取他人教训,为我所用。
【策略七、“两慢一快”,突破“压轴”】
①首先对压轴题要有正确的认识。面对压轴题要有信心、有勇气,不要见题色变或置之不理,要沉住气,啃骨头,钻到底。压轴题一般是第一问容易(占分不一定少),一定做;第二问中难,尽量做;第三问最难,争取做。
②认真审题:审题要慢,利用“六字法”。a.摆(摆出已知条件,标明关键词语)。b.提(提炼题干重点)。画(画出示意图)。c.挖(挖掘隐含条件)。d.导(由已知导出未知)。e.联(建立条件和结论的联系)。
③规范解题:从“格式、书写、表述、作图、步骤、结论”六个方面规范。若解题过程需要列出方程,务必使用常规方法和分步列式。运算求解过程要慢,书写要快。
【策略八、密切关注新闻热点】
反映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的新闻热点,可作为多学科命题的背景材料。“时政热点”不再是政治学科的特权,“科技创新”也不再是数理学科的专利,这也同时贴近了“文理不分”的新高考模式。例如,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给出的材料中,介绍了属于自然科学的“量子通信”和被誉为“量子之父”的潘建伟教授。那么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央视播出的《平语近人》、“港珠澳大桥开通”等等都有可能作为高考的命题素材。
【策略九、回归调整,查缺补漏】
考前两周务必做到:①回归教材,梳理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②查缺补漏,注重通性通法,记牢吃透会用;③跳出题海,不在死攻难题,不在拘泥细节;④看错题本,做到类错不犯,熟悉高考阅卷规则;⑤考前交流,和老师或同学进行学习或心理方面的沟通,扬长避短;⑥调整心态和生物钟,进入考试状态。
【策略十、考场高分技巧】
①做题合理排序——向顺序要分。先易后难,一次做对,不怕大题得分少,就怕小题失分多;②科学分配时间——向速度要分。要速度,更要准度,做题不搞“加速度”,不钻“牛角尖”;③细节决定成败——向步骤要分。注重细节,淡化技巧,步步“踩”住得分点;④强化解题格式——向规范要分。让规范成为一种习惯,让习惯成为一种能力;⑤沉着认真细致——向心态要分。不紧张,不畏惧,难题面前人人平等,人难我难不怕难,人易我易不大意。
高考化学备考策略各类题型
选择题中的“坑”
⊙过量还是少量
⊙化合物还是单质或混合物
⊙选“正确的是”,“错误的是”或“不正确的是”
⊙排序时,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还是“由强到弱”
还要特别注意:
1.阿佛加德罗常数题中:
①水:常温下是液态;
②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
③SO3:常温下是液态或固态;
④NO2:存在与N2O4的平衡;
⑤和气体的体积有关的比较(如密度):注意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L,同温同压下才能比较。
⑥不是气体的有机物不需要标准状况的条件,如戊烷,辛烷等。
⑦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把原子量当质子数。
⑧Na2O2、H2O2、Cl2等若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时,反应转移电子数易多算。
⑨注意选项中给的量有无单位,有单位不写或写错的一定是错的。
⑩273℃与273K不注意区分,是“标况”还是“非标况”,是“气态”还是“液态”“固态”不分清楚。22.4L.mol-1的适用条件。注意三氧化硫、乙烷、己烷、水等物质的状态。区分液态氯化氢和盐酸,液氨和氨水,液氯和氯水。(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2.离子大量共存:
①注意酸碱性环境;
②注意氧化还原反应如Fe2+与H+、NO3-不共存,Al与HNO3无氢气等;
③注意审题,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3.离子方程式正误:
①看电荷是否守恒;
②看物质拆分中否正确,只有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可拆,其它一律不拆;
③看产物是否正确,如CO2的反应是生成正盐还是酸式盐,Fe3+与S2-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等;
④看原子是否守恒;
⑤水解与电离方程式要看准,不要被反应物有水所迷惑。
4.注意常见符号的应用
解答题中的“坑”
⊙书写“名称”还是“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点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
⊙书写方程式中的物质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产物写全
⊙填写结果时应对准物质
还需特别注意:
1.实验填空题或简答题,注意文字用语要准确
(1)不用错别字:如脂与酯、铵与氨、坩与甘、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戊与戌、催与崔、苯与笨、饱和与饱合及有机官能团名称等。
(2)不用俗语:如a.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活塞),b.将气体通进(入)盛溴水的洗气瓶,c.酸遇石蕊变红色(酸使石蕊呈红色)等。
(3)用语严谨:如pH试纸不能说湿润,其它试纸均要写湿润。三对共用电子对要竖写。离子浓度要用C表示。
2.原电池正负极不清,电解池、电镀池阴阳极不清,电极反应式写反了。
3.求气体的“体积分数”与“质量分数”不看清楚,失分。求“转化率”、“百分含量”混淆不清。
4.两种不同体积不同浓度同种溶液混和,总体积是否可以加和,要看题目情景和要求。
5.有单位的要写单位,没有单位的就不要写了。如“溶解度”单位是克,却不写出,“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无单位,却加上“g”或“g.mol-1”。摩尔质量有单位(g.mol-1)却不写单位,失分。
6.描述实验现象要全面、有序,与实验目的相联系,陆海空全方位观察。
7.气体溶解度与固体溶解度表示方法、计算方法混为一谈。
8.mA(s)+nB(g)pC(l)+qD(g)这种可逆反应,加压或减压,平衡移动只考虑其中的气态物质(g)的化学计量数。
9.配平任何方程式,最后都要进行“系数化简”。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必须写,而且写正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后,得失电子要相等,离子反应电荷要守恒,不搞假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未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写反应条件,不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不漏写反应热的“+”或“-”,反应热的单位是kJ·mol-1。
10.回答简答题,一定要避免“简单化”,要涉及原理,应该有因有果,答到“根本”。
11.有机结构简式中原子间的连结方式表达正确,不要写错位。结构简式有多种,但是碳碳键、官能团不要简化,酯基、羧基的各原子顺序不要乱写,硝基、氨基写时注意碳要连接在N原子上。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COOH(少双键)等(强调:在复杂化合物中酯基、羧基最好不要简化)。中文名称不能写错别字。酯的n元环是碳原子数加O(或N)原子数。
12.解推断题,实验题。思维一定要开阔、活跃,联想性强。切不可看了后面的文字,把前面的话给忘了,不能老是只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去考虑,应该是多方位、全方位进行考虑。积极地从考题中字字、句句中寻找出“突破口”。
13.看准相对原子质量,Cu是63.5还是64,应按卷首提供的用。
14.计算题中往往出现“将样品分为两等份”(或“从1000mL溶液中取出50mL”),最后求的是“原样品中的有关的量”,你却只求了每份中的有关量。
15.化学计算常犯错误如下:
①分子式写错
②化学方程式写错或不配平或配平有错
③用关系式计算时,物质的量关系式不对,以上情况发生,全扣分
④分子量算错
⑤讨论题,缺讨论过程,扣相当多的分
⑥给出两种反应的量,不考虑一反应物过量(要有判断过程)
⑦要求写出计算规范过程:解、设未知量、方程式或关系式,计算比例关系、比例式主要计算过程、答、单位、有的题目还要写出推理过程,不要省略步骤,计算过程要带单位。注意题中对有效数字的隐性要求。
16.遇到做过的类似题,一定不要得意忘形,结果反而出错,一样要镇静、认真解答,不要思维定势;碰到难题决不能一下子“蒙”了,要知道,机会是均等的,要难大家都难。应注意的是,难度大的试题中也有易得分的小题你应该得到这分。
这里所说的“两纲”, 就是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其实把握了这“两纲”, 就是把握了高考的信息。在高考化学备考复习中, 我们对一些来自方方面面的高考信息, 一定要谨慎对待, 决不可让其干扰自己制定的按部就班的复习计划, 更不可贸然猜题和押题。眼下, 社会上有好多人都在进行高考命题方面的研究, 可以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 这些“成果”不能代表命题的方向, 更不可能体现命题人的意志。在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前, 总会各种“预测”, 比如, 今年要考什么?在实验上肯定要考什么?在有机物部分肯定要考什么?试题的难度上今年较之往年会有什么变化?今年的热点会指向哪儿?……其结果呢, 那些所谓的神秘“预测”, 都一一被否定。
所以, 教师不仅要自己不偏听偏信, 也应告诉那些平时不好好学习只想临时抱佛脚的学生不要寄希望于各种捷径, 告诉他们, 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认认真真地按照“两纲”复习, 完完全全地从“两纲”中把握高考的信息, 踏踏实实地达到“两纲”所预期的目标, 圆圆满满地完成高考任务, 顺顺利利地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二、分析高考试题特点, 牢牢把握复习方向
我们在高考化学复习中, 常常把复习分三轮或者三个阶段进行, 我们在第一轮应该做到的是梳理知识要点, 构建知识体系。做到这一点, 必须研究近些年的高考试题, 特别是对那些比较经典的, 每年出现频率比较高的题例进行大量的练习, 同时还要以“考纲”作为基本框架, 以课本作为基础, 以教师的讲解和点拨作为重点, 对课本知识进行再认识, 把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进行扩展, 力争对知识形成理解上的升华。“考纲”提供的信息是颇具权威的, 它在宏观上为我们指出了复习的方向, 而高考试题的命题, 总是与“考纲”相向而行的, 它与“考纲”从来不会南辕北辙。
所以, 我们务必要在把握复习方向的基础上, 认真研究历届高考真题, 因为这些历届的真题, 对我们的高考复习迎考和揣测命题趋势, 均有极不错的参考价值, 用它们来指导我们的备考复习, 会使我们复习的方向、深度、难易更有针对性。此外, 如果我们能够对那些较为经典的高考试题来一番改造、翻新、拓展、延伸、整合, 这些高考试题肯定能成为我们复习的训练素材。从基础做起, 把基础夯得实实的, 是复习成功、高考成功的首要任务。
三、字斟句酌精读教材, 反复阅读复习到位
对于化学复习, 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蓝本, 高度重视知识的“五性”统一——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应用性的统一。
1. 全面性。
这里所说的全面性, 是指在复习中, 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 不论是初中的, 还是高中的, 都要一个一个地复习到位, 不能有半点疏漏。
2. 重点性。
这里所说的重点性, 是指集中一切力量, 花费十分力气, 对教材中关键性的知识 (即人们常说的考点) 进行反复阅读, 深刻理解, 做到以点带面, 让知识形成结构。比如, 同分异构体的本质是分子式是相同的, 而结构是不同的, 向内有组成元素量的关系相同, 向外却有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判断等。
3. 精确性。
这里所说的精确性, 是指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描述要做到科学、准确、全面, 比如, 使用化学用语必须规范, 对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的表达必须全面、正确、无误等。
4. 联系性。
这里所说的联系性, 是指化学教材中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前因后果, 比如, 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的判断、离子的共存问题、离子的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与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等。
5. 应用性。
这里所说的应用性, 是指通过系统的复习, 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比如, 教材中的元素周期律、周期表, 它们涵盖的内容就十分丰富, 我们复习了以后, 就必须能运用其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 能运用其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 能运用其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 我们还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 通过复习做到:能熟练地进行实验操作, 深入地理解实验原理 (如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 , 能亲手设计实验, 处理实验结果等, 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只要将上述的“五性”实现和谐、完美的统一, 在高考中就能确保无虞。
四、科学训练注重讲评, 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在化学高考复习备考中, 总要进行几次模拟考试, 至于模拟试卷的设计, 必须紧贴近些年的高考真题, 要求每一位化学教师必须做到:在积极吸纳各地高考信息的基础上, 兼顾各个考点, 精心设计或者精心挑选3~5套模拟试卷, 定时进行应考预练, 其目的十分明确, 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率。学生应考预练后, 教师首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每一套试卷的讲评。讲评时, 还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积极引导学生从知识、思维、答题习惯等方面反思自己的答卷情况, 要在试卷上做好记录。
尤其是套题中的一些重点的习题, 我们在讲评中, 不妨推行一种方法——“说题法”, 为学生固定一套模式, 要求学生在说题时都要按照这种模式说下去, 即:请你说说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该题是怎样考查的?—→做该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你为什么按照此思路思考?—→解该题的方法与技巧有哪些?—→关键的步骤是什么?—→如果该题做错了, 错在什么地方?—→是思路和原因还是解题的疏忽?—→以后如何克服?学生按照上述模式对问题陈述下来, 就会使当时考场的情景再现, 再度体验知识的应用, 从而发现自己的误区, 感受考题的精妙。
关键词:化学高考;解题策略;时间;题型
分析2006至2008三年的全国理综试卷化学部分,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题型分布、考查重点、分值基本一致,仍为8道选择题48分和4道大题60分。
一、从整体上控制好时间
从整体上看,答化学题的时间一般控制在50分钟左右,其中选择题15分钟左右,大题用35分钟左右,时间不宜再多,否则会影响物理和生物两科的用时,得不偿失。
二、从题型上看,答好Ⅱ卷至关重要
答好II卷是得高分的关键。因为化学选择题为单选题,所以得分相对容易,应力求全对。2007年化学II卷全省平均得分36.77,区分度0.61。II卷一般为元素化合物推断、无机推断、化学实验、有机推断等题型,每道大题15分左右,其中有机推断相对得分较低。
三、从答题方法看,解答选择题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直捣黄龙:直接法,根据题干所给的信息,直接求出答案,然后再跟选项比较,找出正确选项。
(二)吹尽黄沙:排除法,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要求,将选项中不合题意的答案,逐个排除,加以淘汰,剩下来的就是正确选项。
(三)逆流而上:试算法,根据选项所给的结果直接带入题目,进行验证,得出正确答案。
(四)数形结合:讨论法,将题目中各种信息转变为数学条件,边计算边讨论足少量、过量等各种边界条件,用不等式、几何定理、数轴等数学工具,灵活机智地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或者是将隐含的信息变为数学的边界条件,进行讨论以解决化学问题。
(五)前后量变:差量法,化学反应中,物质在量(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压强等)的方面常常发生一些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前后差值,必然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存在某种比例关系,利用这种比例关系进行计算。
(六)前后不变:守恒法,基于反应前后呈守恒关系的量,不去探究中间变化过程的分析,因此这是一种整体思维方式,具有快速简捷解答计算题的特点。守恒法是化学计算最基本的方法,建立各种计算关系的本质依据是守恒规律。包括质量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
解答化学II卷,做好知识储备。熟记元素周期表,巧记元素特殊性。无机推断找突破口,如常见金属铁、铝、铜,连续氧化碳、氮、硫等等,注意平时归纳总结。答实验时利用逆向思维、极值假设等方法。有机推断,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利用分子式的不饱和度整体把握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其次,利用反应条件判断反应类型。再有,发挥题目中给予的信息的用处。
四、从答题纸上看,减少无谓失分尤为重要
在多次的试卷评析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公式:卷面得分=满分108分- 知识漏洞失分-无谓失分,而绝大多数是无谓失分占据主要因素。经常听见有的学生说:“这道题我本来会做,要是我再注意一点儿就得分了。”殊不知,这正是考试的一项技能,是通过平时训练必须培养的一种能力——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精。现举一些试卷上常见的失分情况,希望同学们引以为戒:1.选择题涂卡忘了AB卷选项横竖分布不同;2.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分不清;3.反应条件、等号、箭头、可逆号丢三落四;4.醛基、硝基、羟基、羧基、酯基左侧书写顺序写错等。
一、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6个易错点
1.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的条件为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等。
2.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为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己烷、辛烷、CHCl3等。
3.物质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惰性气体He等单原子分子,Cl2等双原子分子,以及O3、P4等。
4.电离、水解: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或浓度时常设置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方面的陷阱。
5.一些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SiO2、Si、CH4、P4等。
6.摩尔质量:特殊物质如D2O等。
二、离子共存应注意的5个易错点
1.分清“能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可能大量共存”、“酸性、碱性都能大量共存等限定问法。
2.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含有有颜色的离子,注意“透明”并不是“无色”。
3.如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因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共存等。
4.限定几种已存在的离子,判断其他离子能否共存。
5.注意溶液的酸碱性,如通过酸碱指示剂或pH限定溶液酸碱性、通过水的电离知识限定溶液酸碱性或与某些物质反应来限定溶液的酸碱性等。
三、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5个易错点
1.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有强氧化性,如稀硫酸为非氧化性酸。
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元素被氧化,不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如歧化反应。
3.得电子难的元素不一定易失电子,如碳元素、稀有气体等。
4.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不一定是被氧化,有可能被还原。
5.硝酸根离子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有氧化性,而次氯酸根离子无论在酸性还是在碱性条件下都有氧化性。
四、有关元素周期表的6个易错点
1.元素周期表第18列是0族而不是ⅧA族,第8、9、10列为Ⅷ族,而不是ⅧB族。
2.ⅠA族元素不等同于碱金属元素,氢元素不属于碱金属元素。
3.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
4.电子层数多的微粒半径不一定大,Li的原子半径大于Cl的。
5.并非所有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等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如F没有正价。
6.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不一定形成离子键,如AlCl3是共价化合物。
五、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3个易错点
1.比较反应热大小时要注意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
6.在常温学压下呈气态的化学物,降温使其固化得到的晶体属于: A.分子晶体
B.原子晶体
C.离子晶体
D.何种晶体无法判断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 B.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C.同一主族元素的氢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的沸点一定越高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
8.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mol Al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NA B.在标准状况下,11.2L SO2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C.0.1mol CH4所含的电子数为1NA D.46g NO2和N2O4所含的分子数为1NA
9.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3
B.3︰2︰1
C.6︰3︰1
D.6︰3︰2 10.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 A.BaCl2 NaOH NaHCO3
B.Na2CO3 MgCl2 H2SO4 C.AlCl3 NH3·H2O NaOH
D.Ba(OH)2 CaCl2 Na2SO4
11.在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 CH3COOH
CH3COO-+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少量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2.茉莉醛具有浓郁的茉莉花香,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CH CH CHO CH2(CH2)CH3关于茉莉醛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能被氢气还原 B.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 C.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D.不能与氢溴酸发生加成反应
13.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1,c(Al3+)=0.4mol·L_, c(SO42-)=0.8mol·L_,则c(K+)为: A.0.15mol·L_
B.0.2mol·L_
C.0.3mol·L_
D.0.4mol·L_ 第第第第ⅡⅡⅡⅡ卷卷卷卷
26.(9分)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 ① 元素周期表中,Z与Y相邻,Z与W也相邻; ② 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请填空: ⑴ Y、Z和W三种元素是否位于同一周期(填“是”或“或”):______,理由是________; ⑵ Y是_____,Z是_____,W是_____; ⑶ X、Y、Z和W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8︰2︰4︰1。写出该化合物的名称及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5分)置换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
单质(1)+ 化合物(1)= 单质(2)+ 化合物(2)请写出满足以下要求的3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所涉及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 ②6种单质分属6个不同..的主族。
28.(15分)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择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化学用品、用上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⑴ 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填写表中空格:(请在答题卡上填写)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C
D
⑶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 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21分)萨罗(Salol)是一种消毒剂,它的分子式为C13H19O3,其分子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化学键,如单键、双键等):
⑴ 根据右图模型写出萨罗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萨罗经水解、分离、提纯可得到纯净的苯酚和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请设计一个方案,说明苯酚、碳酸、水杨酸的酸性依次增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⑶ 同时符合下列四个要求的水杨酸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______。① 含有苯环; ② 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③ 在稀NaOH溶液中,1 mol该同分异构体能与2 mol NaOH发生反应; ④ 只能生成两种一氯代产物。
⑷ 从(3)确定的同分异构体中任选一种,指定为下列框图中的A。
A B C D E Ag(NH3)2OH H2 催化剂、A A H2SO4 H+(C4H8O3)写出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并指明相应的反应类型: ① 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B + D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现有水杨酸和苯酚的混合物,它们的物质的量之和为a mol。该燃烧消耗a L O2,并生成b g H2O和c L CO2(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① 分别写出水杨酸和苯酚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可用分子式表示)。
1.概念: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2.环境: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中学很少涉及)。
3.分类:①复分解反应,②氧化还原反应,③双水解反应,④络合反应
4.实质:有离子的浓度发生改变(具体到最常见的复分解反应体现为:生成难溶、难电离、易挥发性物质)
5.应用:
第一片:离子共存
通常指的是大量共存,发生离子反应就不能共存,不能发生离子反应就可以共存。其考查方式一般有判断和推断。解决该问题需注意:
⑴首先看清楚题第一要求:
是“能”还是“不能”、是“一定”还是“可能”。
⑵颜色要求:
通常是要求无色,有色离子MnO4-、Cu2+、Fe3+及Fe2+不能大量存在(I-、Br-无色)。
⑶反应类型要求:
如要求是因氧化还原反应、双水解反应、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等等。一般以要求氧化还原反应为多。
⑷酸碱性要求
①酸性环境含有大量H+,能与H+反应的所有弱酸的酸根离子和酸式酸根离子(生成弱酸)、OH-离子(中和)、S2O32-(歧化)均不能大量存在。
②碱性环境中含有大量OH-,凡能与之反应生成弱碱的金属阳离子、NH4+及所有酸式酸根离子、H+(中和),都不能大量存在。
③加入铝产生氢气及由水电离的H+或OH-非常小(水的电离被强烈抑制),可能是强酸性环境,也可能是强碱性环境。
④附:常见题给提示的溶液酸碱性情况
A.直接点明、
B.溶液的PH值、
C.H+或OH-的浓度、
D.使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
E.Kw与H+或OH-比值大小、
F.H+与OH-比值大小、
G.由水电离的H+或OH-的大小。
⑸其他题意要求:加入某粒子的反应情况、已经含有某离子的情况等。
⑹常见的:
A.因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的氧化性的:MnO4-、ClO-、Fe3+、NO3-(H+)与还原性的I-、S2-、HS-、SO32-、HSO3-、Fe2+等;
B.因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的:Al3+与CO32- 、HCO3-、S2-、HS-、HSO3-、AlO2-,Fe3+与CO32-、 HCO3-;
C.因络合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的:Fe3+和SCN-、苯酚,NH3和Ag+、Cu2+、Ca2+等。
第二片:离子方程式
用来表示离子反应的方程式。遵循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三大守恒。考查方式通常有判断正误和书写两种方式,是化学考试的重点和热点。
⑴必须符合反应的客观事实:如Fe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只能生成Fe2+而不会生成Fe3+、稀硝酸和活泼金属反应不会生成氢气、Al3+和过量的氨水不会生成 AlO2-等等(相同的反应物因相对量的不同,产物不相同的书写。这个问题我们后面单独讨论)。
⑵电子守恒:若是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⑶电荷守恒:反应物所带正负电荷代数和总数等于生成物所带正负电荷代数和总数。
⑷质量守恒:参加反应的各元素原子总数前后相等。
⑸相关物质的书写要正确,即通常所说的“拆”与“不拆”的问题。为了方便应用,记住一句话就行:只有可溶性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才能拆开写。即: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易挥发均不能拆开。
注意:①微溶物最常考的是Ca(OH)2,通常都是以澄清石灰水的形式出现,此时,要拆为Ca2+和OH-,若说是石灰乳或石灰粉则不能拆开。
一、近五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分析
1. 试题比例与结构趋于稳定。
近五年理综化学试题的分值是108分, 其中48分是8个单项选择题, 60分是推断题和实验题, 占理综试卷36%的分值比例。由于理综高考时学生的思维要在不同的学科之间进行转换, 它非常消耗学生的脑力及体力, 因此, 高考时理综试卷的试题结构的中间部分安排的是化学试题, 其目的是为了使同一学科相对集中, 减少学生思维转换的跳跃性, 同时避免学生把较难的题放在后面而放弃做答的情况。试题比例与结构稳定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减轻了学生心理上的失误。
2. 试题回归基础, 突出重点知识的考查。
近五年的高考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试题回归基础。这是由于化学命题小组命题时是以突出考查重点知识为主要目的, 加大了重点知识的命题比例。由此, 学生大部分的复习时间和精力只需要放在学习和掌握基础的知识及技能方面就可以了, 并且对教师的教学也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3. 降低了试题中的计算难度和能力要求。
随着新课程中对化学计算要求的降低, 近五年高考的理综化学试题的计算难度及能力要求也随之降低了。自2004年开始, 化学计算题的比例逐渐减少, 题型变成了选择性的计算题, 并且只是问完整大题中的一问。这样的设计更好地突出和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对化学重点知识的考查。
4. 体现了“变”与“新”的基础题型。
我国的高考本质上是对学生的一次选拔性考试, 因此命题小组在命题时必须体现以考查学生能力为主的命题思想。在兼顾前几点的要求下, 主要通过试题的变化方式和设问角度来实现这个命题思想:选择题侧重考查知识和转变角度;推断题侧重变化题目信息和条件;实验题突出变化实验装置和设问形式;有机综合题则体现信息的创新。
二、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对高考复习的重要启示
1.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想要在高考复习中更好地发展他的能力, 必须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使复习过程具有层次感。高考复习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 (1) 针对各知识点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2) 加强各知识点的联系和融合; (3) 回归教材、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通过对这三个阶段的合理安排, 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2. 有效解读高考大纲。
高考大纲, 体现了当年高考的命题思想和基本原则。有效解读高考大纲对教师和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其目的在于可以较全面地掌握题型的情况:细微变化的考试范围可以发现命题思想的转变, 变化的题型示例可以推断出部分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趋势。
3. 复习要突出重点知识。
由于高考复习时间、题量有限, 教师要尽可能地突出和增加重点知识的覆盖面, 引导学生架构知识框架, 并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和个性。同时, 让学生有足够的训练和消化时间, 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增强考场的适应力。
4. 重视化学用语的准确表述。
高考作答时化学用语的表述是否准确直接关系着能否得分。因此在复习中, 为避免养成坏习惯, 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准确表述和规范书写化学用语、化学专用名词, 尽量避免使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语。而且要紧扣题目的基本观点和要求, 有条理、简洁、严谨的表达化学的概念、规律和现象。
5. 突出化学实验能力培养。
在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中, 虽然笔试不易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但是对亲自动手做过实验的考生是非常有利的。正是由于这样的命题, 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去复习化学实验。复习时, 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提高其表述能力。同时, 还要反思实验设计, 分析是否达到了实验目的, 是否强化了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6. 重视考场环境, 避免无谓失分。
高考时, 由于考生精神高度紧张, 注意力减弱, 这时审题会不够全面或粗心大意, 以致错误解题。因此, 高考复习不仅要复习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 更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复习时, 教师按照高考形式来安排一些模拟训练, 以提高学生的临场适应能力。另外, 教师适时地给学生安排一些没做过的新题型, 以增强学生适应陌生题型的能力, 以免失误。
摘要:综合科考试自2001年开始实行以来, 尽管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分值由原来的150分减少到了108分, 但是对高考化学的复习要求并没有因此而降低, 反而更高了。不仅要突出考查学生的能力, 同时还要兼顾知识的重点。本文通过对近五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分析, 以得出近五年理综化学高考的热点以及高考中的理综化学试题对高考复习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高考,理综化学试题,高考,复习,启示
参考文献
[1]刘绍斌.2005年广西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与高考复习建议[J].中学理科.2006 (1) .55~55
【策略一】重视课本知识 灵活处理情境问题
近年浙江高考理综试卷第7题是考查学生化学素养能力,第8题是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其试题内容(选项)大多取材于考纲规定的化学必考教材。
例如2014年第7题中出现的“光催化还原水制氢和电解水制氢”问题,“氨氮废水(含■及NH3)氧化法处理”问题,“燃料的热值”问题等均是教材中的内容。第8题中“金属汞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的处理问题,pH计问题,电子天平问题,茚三酮试剂检验氨基酸等问题也是教材中的内容。
但是第7题C选项要求判断“某种光学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单个细胞(V≈10-12L)内的数个目标分子,据此可推算该检测技术能测量细胞内浓度约为10-12~10-11mol·L-1的目标分子”,这是情景处理问题。如果我们假设单个细胞(V≈10-12L)内有N个目标分子,则细胞内浓度为N/(6.02×1023)/10-12 mol·L-1,当N约为1~6个分子,细胞内浓度则为10-12~10-11mol·L-1,即说法正确。第8题D选项为:“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则可判断该溶液含有蛋白质。”因为茚三酮这种化学试剂,它主要用于检测氨、一级和二胺、尤其是氨基酸,但不能用于检验蛋白质。因此,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不能证明含有蛋白质。
以上试题告诉我们,高考试题的取材来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如“光学检测”技术取材于前沿科学领域题材,用假设法计算是高中化学常用的方法,体现了高考题对化学素养的考查。对茚三酮试剂应用的考查,突显了高考试题知识点横向延伸的特点。
我们复习的策略是一定要重视课本知识,尤其是《拓展视野》的栏目内容是考查学生化学素养和实验素养的最好题材。例如“人体中极少量的NO会促进血管收缩,防止血管扩张”和“ 广范pH试纸和精密pH试纸测量范围相同,但精密度不同”这两个选项均来自教材,学生要能分析其中错误所在。瞄准2015年理综必考的《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三本书和模块《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两本书。指导学生通读和理解相关内容,课堂上对相关内容要进行必要的延伸和拓展,则一定可以突破第7题和第8题的思维障碍。
【策略二】核心考点归纳整理 倡导微专题复习
近年浙江高考第9题是考查元素周期表和物质结构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推理分析的应用。例如2014年第9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结构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能力。试题如下: 如表1所示的五种元素中,W、X、Y、Z为短周期元素,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Y、Z三种元素最低价氢化物的沸点依次升高
B. 由X、Y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
C. 物质WY2、W3X4、WZ4均有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D. 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特性,T与Z元素可形成化合物TZ4
首先要突破元素推断的问题。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出X为N,Y为O,Z为Cl,W为Si,T为Ge。A选项考查了N、O氢化物的氢键对沸点的影响。B选项考查了N、H、O三种非金属元素也可形成离子键。D选项考查了Si和Ge同主族元素半导体的相似性,GeCl4、SiCl4化学式的相似性。C选项因为四氯化锗是分子晶体,熔点低,硬度小,把SiCl4分子晶体镶嵌于SiO2、Si3N4的原子晶体中,增加了解答的困难。
这个试题告诉我们:考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物质结构知识,可以涉及氢键、化学键、晶体类型及物质性质、元素周期律等化学考点。
鉴于上述理由,我们复习的策略是采取微专题的复习。
例如复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物质结构等考点时,首先要理清这些知识点脉络关系,例如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可以编织如图1的脉络。
其次,分析归类本专题常考的考点:①微粒中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数量关系;②核素、同位素概念的辨析;③较为复杂的电子式书写;④氢键对物质熔点、沸点、溶解性的影响;⑤共价键、离子键的判断和分析;⑥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⑦物质不同性质变化时化学键变化的分析和判断;⑧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⑨物质熔沸点高低的判断;⑩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的判断。
再次,研究特例是复习的重点。如金属晶体的熔点可能比离子晶体高,也可能比分子晶体低,汞和钨就是典型的例子;HI、HBr、HCl其水溶液的酸性是依次减弱的;有的分子不存在化学键,如Ne;N和H两种非金属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NH4N或(NH4)3N;金属性Pb>Sn,但金属的活动性是Sn >Pb。
预测2015年的周期表和物质结构高考题仍然以推断元素入手,结合微粒半径比较、氢键、同素异形体、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化学键的破坏、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的比较等考点进行考查,同时还要关注元素性质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策略三】考点内容问题化 深层思维提能力
近年浙江高考试题特别重视知识点的细节性和深层次考查,学生只有表层浅显的知识点是很难正确解答高考试题的。例如2014年第10题D选项要求考生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CH3COOCH2CH3与CH3CH2CO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1H-NMR谱显示两者均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且三种氢原子的比例相同,故不能用1H-NMR来鉴别。”许多学生认为是正确的,理由是CH3COOCH2CH3与CH3CH2COOCH3属于同分异构体,1H-NMR谱显示两者均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且三种氢原子的比例为3∶3∶2。而试题要求学生知道核磁共振氢谱中乙酸乙酯和丙酸甲酯峰的位置是不同的。而第三个层次要点如果老师没有拓展细化归纳,学生就很难正确答题了。endprint
以上试题告诉我们,复习策略是要对考纲涉及的考点,要尽可能设计成问题对其细化和深化,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通过日积月累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思维提高到较高的层次。而细化深化的问题在每个考点中均可以找到实例。
例如,一种反应微粒与多种反应微粒反应前后顺序问题是化学的难点。我们可以用NH4Al(SO4)2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为例设计以下问题。
(1)向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共有几对离子会发生反应?
(2)OH-能沉淀Al3+,也能与■反应,也会溶解Al(OH)3,它们反应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3)含有1mol的NH4Al(SO4)2溶液中,加入含多少mol Ba(OH)2溶液时生成的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
(4)含有1mol的NH4Al(SO4)2溶液中,加入含多少mol Ba(OH)2溶液时生成的沉淀的质量最大?
(5)当NH4Al(SO4)2与Ba(OH)2溶液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怎么写?
(6)NH4Al(SO4)2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时,为什么说2Al3++3■+3Ba2++6OH-=3BaSO4↓+2Al(OH)3↓是错误的?
(7)NH4Al(SO4)2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时,分析离子方程式Al3++2■+2Ba2++4OH-=2BaSO4↓+Al■+2H2O是否正确?为什么?
(8)NH4Al(SO4)2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时,分析离子方程式■+Al3++2■+2Ba2++4OH-=2BaSO4↓+Al(OH)3↓+NH3·H2O是否正确?为什么?
这种问题式复习,可以解决一种微粒与对应微粒反应的前后顺序的难点,也解决了离子方程式中各离子数的配比问题的难点,还解决了生成沉淀时涉及的定量分析问题。
预计2015年高考化学试题设计,一定是考深层细化的内容,在思维方面突破两个层次障碍是常见的试题,较难试题要突破三个层次障碍。建议在复习时多多采用这种问题深化式复习策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策略四】文字表达图像化 定性定量相结合
浙江化学高考试题历来重视图像题的定性和定量考查,因为图像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推理的能力。例如2014年第12题:氯在饮用水处理中常用作杀菌剂,且HClO的杀菌能力比ClO-强。25℃时氯气-氯水体系中存在以下平衡关系:
Cl2(g)?葑Cl2(aq) K1=10-1.2
Cl2(aq)+ H2O?葑HClO+ H++Cl- K2=10-3.4
HClO?葑H++ClO- Ka=?
其中Cl2(aq)、HClO和ClO-分别在三者中所占分数(α)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Cl2(g)+H2O?葑2H++ClO-+ Cl- K=10-10.9
B.在氯处理水体系中,c(HClO)+c(ClO-)=c(H+)-c(OH-)
C.用氯处理饮用水时,pH=7.5时杀菌效果比pH=6.5时差
D.氯处理饮用水时,在夏季的杀菌效果比在冬季好
值得一提的是,A选项是盖斯定律在电离和化学平衡中的应用迁移,属于定量内容。将题意中三个方程式相加,得到Cl2(g)+H2O?葑2H++ClO-+ Cl-,就有K=K1K2Ka,根据Ka=c(H+)c(ClO-)/c(HClO)=10-7.5×0.5 /0.5=10-7.5,所以K=K1×K2×Ka=10-12.1。B选项是电荷守恒式的灵活应用,属于定性内容。根据电荷守恒:c(OH-)+c(ClO-)+cCl-)=c(H+),c(H+)-c(OH-)=c(Cl-)c(HClO)+c(ClO-);因为c(HClO) 不等于c(Cl-),B选项错。C选项是读图能力的考查,由图知pH=7.5时,HClO浓度比pH=6.5时低,则pH=7.5时杀菌效果更差。D选项是化学平衡移动问题,夏季温度高,HClO浓度比冬季低。
该题显著特点是体现了图像特殊点的应用,关于图像特殊点解题是浙江化学卷多年考查不衰的一个技巧。其实2014年浙江高考26题也是有关图示定性与定量分析的试题。
这个试题告诉说明:我们复习策略是要花更多的精力来关注图示图像问题,因为图像问题既要定性分析又要定量分析。为了迎合高考复习,我们模仿2014年浙江高考第26题风格编制了一道试题,该试题传承了近三年浙江高考第26题的用实验手段研究物质、由信息推断物质、重在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精髓,试题难度与高考相当。
[例]某不含结晶水的无机物质X仅有四种元素组成,为了探究其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另取56.8g固体X在空气中加热分解得40.0g固体2,并生成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96 g/L的气体A和另一中性物质B。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式为 ,B的电子式为 。
(2)X的化学式 ,固体X在空气中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endprint
(3)若固体2与NH3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砖红色固体,其原因是 (用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表示)。
(4)一定条件下,气体A与溶液2反应生成溶液3的溶质有多样性,若溶液3溶质有三种时,除必定含有的一种溶质外,其中另两种溶质的组合可能是 ,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固体3中二种溶质的阴离子 。
本题的亮点是以图像为呈现方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灼烧得固体2黑色,则固体2为CuO,中性物质B为H2O。定量计算:通过气体A密度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A为CO2, 40.0g固体2含CuO为0.5mol。设CuCO3为m mol, 另一化合物Cu(OH)2为n mol。则m+n=0.5,124m+98n=56.8。得m=0.3,n=0.2。X的化学式2Cu(OH)2·3CuCO3或Cu5(OH)4(CO3)3。另外,溶液2通入气体CO2,因CO2的量不同,可能生成NaHCO3或Na2CO3。最后若固体3只有两种溶质,一定是Na2CO3和Na2SO4,不可能是NaOH 和Na2SO4或NaHCO3和Na2SO4,因此只要检验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即可。
预测2015年高考元素化合物试题将以这种图示方式出现。试题将以化学新物质为背景,让考生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推断具体的化学物质。然后考查电子式、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离子检验等相关知识。
【策略五】有机复习抓转化 分类比较要重视
2014年高考有机化学考选择题和推断题。其中选择题考查了有机物乳酸薄荷醇酯的化学性质,同系物的判断,淀粉和纤维素酸催化下的水解产物判断,CH3COOCH2CH3与CH3CH2COOCH3中1H-NMR谱的识别。大题考查了普鲁卡因分子的性质,反应试剂的选择和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反应式的书写,有条件限制的同分异构体推断。HN(CH2CH3)2分子的合成路线。其中难点是流程图中的各种有机分子的推断。
以上试题告诉我们:有机化学复习策略要抓住重点内容分类复习。如烃的通式研究,要对比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求同找异;有机物燃烧时要对耗氧量、CO2和H2O的量进行对比分析;对有机反应式各种类型(包括条件、产物)进行深化比较;有条件限制同分异构体的判断要突出分类思维和有序思维;高分子化合物生成的类型要归纳,单体判断的方法技巧要归类比较;石油的炼制、苯和煤的综合应用进行相似对比和辨析;乙醇、乙酸、乙酸乙酯、油脂和糖类主线转化要对比细化。
例如酯化反应可以进行以下分类对比:(1)发生酯化反应时羧酸脱羟基,醇脱去羟基氢原子,同时要注意断键部位。(2)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是醇和羧酸盐而不是羧酸。(3)羟基酸分子发生酯化反应时,可生成链状酯,也可生成环酯,还可生成高分子酯,解题时要看清题意。(4)酯化反应实验时,蒸出的成分有乙酸、乙醇、乙酸乙酯和水,饱和碳酸钠溶液能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5)酯的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酯化反应中,生成的酯基个数等于生成的水分子个数;酯水解时,水解的酯基个数等于消耗的水分子个数。酸和醇的反应的量等于生成酯和水的量。(6)酯化反应的各种类型也要深化:①一元羧酸与一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②一元羧酸与多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③多元羧酸与一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④多元羧酸与多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可得普通酯、环酯和高聚酯;⑤羟基酸自身的酯化反应,此时反应有三种情形,可得普通酯、环酯和高聚酯;⑥无机酸(硝酸等)与醇之间的酯化反应;⑦其他含羟基类物质(葡萄糖、纤维素等)与含氧酸(或酸酐)之间的酯化反应。
2015年高考理综化学不考《有机化学基础》,只考《化学2》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预测有机试题的题量和分值均会减少,其考试范围也有所缩少,但仍然是考查深层次有机化学问题。
【策略六】实验题抓综合 类比迁移重应用
高考化学实验题综合性强。2014年的化学制备实验题中,集实验装置、试题信息、流程图示、数据分析于同一试题中,则实验考查题综合程度高,考查学生的知识面更为丰富,考查学生能力水平更为突出,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试题给出了葡萄糖酸钙制取的两个方程式。给出了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溴化钙、氯化钙相关物质在水中和乙醇中溶解性表格。又给出了实验流程:
第(2)问CaCO3固体需有剩余的目的和本实验中不宜用CaCl2替代CaCO3的理由。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可提高葡萄糖酸反应转化率,是化学平衡原理的迁移应用。氯化钙与葡萄糖酸难以反应,是强酸制弱酸原理迁移的应用。第(4)问第④步加入乙醇的作用,用乙醇洗涤既可避免葡萄糖酸钙损失,又有利于葡萄糖酸钙析出。这是盐析原理到醇析的迁移。
以上高考试题说明,实验试题主要考查:能合理选择实验条件;能用化学原理解决问题;善于应用知识点的迁移;所学知识在新情景中的应用。
因此,实验内容的复习策略是:一定要强调以下五个方面的强化落实:①明确实验原理: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化学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明确实验原理;②选择仪器药品: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化学仪器和药品;③设计实验步骤:在明确实验原理及所需仪器和药品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④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主要从发光、放热、颜色变化、出现沉淀、生成气体几个方面描述;⑤实验数据处理:要根据实验所用仪器的精确度去记录,去除无效数据,取几次平均值计算;⑥实验结论: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结论。
预测2015年实验题仍以新物质的制备或性质为背景考查实验方案设计的步骤、实验流程的分析、评价等内容。这类试题重在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高考化学论文】推荐阅读:
全国卷高考化学09-17
化学高考备考方案09-25
高考复习指导化学05-29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备考06-10
高考化学模拟题09-06
高考化学阅卷之我见07-16
山东高考复习资料化学09-07
全国一卷化学高考大纲07-02
电化学高考试题分析09-29
浅析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法总结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