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临床护理论文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特点及临床护理。方法:选取65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依据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在临床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可产生满意的效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临床护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临床护理论文 篇1:

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特点及护理。方法:选取200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根据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行护理。结果:200例患者都得到了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论:对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中采取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

内科疾病多有病程长,治疗效果不及时或不明显等特点,而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还有身体素质差,病情多变,容易产生焦虑、烦躁不安、悲观失望情绪的特点者。这对病情观察、评估带来一定难度,使护理工作面临更多责任和风险。现将护理体会简述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200例患者中,男120例,女80例,其中60~69岁的50例,70岁~79岁的104例,80岁以上的46例。病因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多数患者都合并有两种以上的疾病。

2护理措施

2.1临床护理:由于老年患者抵抗力低,极易发生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在病情允许下适当地进行锻炼,通过适当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心脑循环和心脏功能。内科疾病常常病程较长,病人体质虚弱,加之牙齿残缺不全,应给予适当高营养的软质饮食,少量多餐。要做好老年患者的晨间护理,使患者清洁,舒适,预防褥疮及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观察和了解患者的病情,保持病房整洁,促进护患沟通,满足其身心需要。

2.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人在心情愉快时,机体可分泌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把机体代谢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并可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2.2.1理解患者,为护理工作奠定基础:老年人因资历高,贡献大,经验丰富,所以希望别人尊敬他,要求别人依从他,脾气固执,自尊心强,他们需要安全,希望有经验的医生为其看病,操作熟练的护士为其打针,输液,所以我们护理人员接待病人时态度要和蔼,热情认真,动作要轻柔,迅速,操作要熟练准确,让病人一进病房就感觉病情有好转的希望,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同时也争取家属配合做好患者的工作,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精神上有一种美好的寄托,更好的配合治疗。

2.2.2解决患者的需求:改变患者心理状态,老人非常怕孤独,因病离家而住院,感到一切生疏,把健康的希望寄托在医务人员身上,忽视要主动劝告患者处病不惊,“三分治疗,七分休养”,时时关心体贴他们,使其感到象在自己家里一样,同时适当安排家属探视,鼓励老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3善于稳定老人的情绪,避免不良刺激: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考虑的问题很多,最担心的问题是自己的疾病是否能够治愈,并十分注重观察家属和医务人员对其疾病的态度,怀疑隐瞒疾病的严重程度或担心医务人员能否精心治疗护理等,我们要帮助患者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遵守医嘱,坚持治疗,调动病人积极的心理因素,提高内在的自身的康复能力。多关心体贴患者,经常和患者谈心,把握疾病的发生规律,减少复发,有利于早日康复。

2.2.4良好的护理道德与适当的有益活动,有益于老人的身心健康: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护理上做到有情,有礼,有心,有益。安排一些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如下其,老年保健知识讲座等。

2.2.5在护理过程中要细心观察: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交谈,或者采取心理问卷方式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对不同心理类型的患者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護理,对患者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对恐惧紧张,情绪不稳定的患者要给予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患者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同时向患者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并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

2.2.6用药护理: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减退,对用药的目的,服药的方法难以熟练掌握,加之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起用药的不良反应比年轻人高,因此,在为患者拟订治疗方案时护理人员应熟悉常用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禁忌症及注意事项,用药前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做到正确给药,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静脉输液时要根据病情按要求调节速度,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及时报告医生,同时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3护理细节

3.1心肺功能监护:老年人由于心脏代偿功能下降,血管顺应性降低,极易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应注意及时发现,寻找原因并及时处理。否则,易引起严重的心脑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老年人呼吸代偿功能下降,应即时清除口腔异物、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或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时改善呼吸功能。

3.2静脉输液:老年人多皮肤松弛,,特别是长期慢性病患者,四肢皮肤弹性差,血管细曲易移动、脆性大,致静脉穿刺及固定、输液计划的完成较困难穿刺前应放低准备输液的血管位置,或肢体下垂,对肢体冰凉者给热敷使血管充盈,利于穿刺。较难的穿刺要仔细、耐心操作轻、进针稍缓慢争取一次穿刺成功。成功穿刺后应稳妥固定、摆放并交待穿刺局部的保护。

3.3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尿频、便秘的护理,尿频、便秘者,应给予腹部按摩和热敷处理,养成定时排尿排便的习惯。置导尿管的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要定期做好会阴部护理,保持清洁,每天行膀胱冲洗2次,更换尿袋1次,并观察尿色、尿量并做好记录,每周检验尿常规1次。

3.4预防褥疮: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要定时翻身,翻身后用热毛巾擦洗受压皮肤、骨突出部位,必要时使用樟脑精按摩;保持床褥的整洁、干燥,潮湿后要及时更换;每日认真进行晨、晚间护理。

4讨论

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要求较为严格,临床护理工作千条万绪,要做到万无一失确也不易。因此,护理工作要做好,做全,不但要严格执行护理操作程序,而且每个护士都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修养、职业素质和一份爱心,去面对周而复始的工作,严把质量关,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则祥,邹开亮.老人临床护理初探[J].中国医学创新,2009,7

[2]刘金华. 内科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27).

作者:杨君华

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临床护理论文 篇2:

内科老年住院患者65例临床护理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特点及临床护理。方法:选取65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依据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在临床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可产生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内科 老年患者 临床护理

老年医学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必须有丰富的临床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对工作一丝不苟,熟悉老年病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科学的、正确的、有效的进行临床治疗与护理。因此,对老年病人要及早发现异常变化,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潜伏疾病症状的加重。诊断老年内科疾病可采用先进仪器如同位素、CT、B型超声波及态心电图等检查,提高疾病的诊断率。用先进仪器进行检查,不但要求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还应根据老年人记忆力差、反应迟钝等特点,需要护理人员简明扼要地把检查中的注意事项耐心、详细、反复的交待清楚;检查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使老年人能合作、准备地配合检查,及早得出明确诊断。积极治疗、精心护理,使老年人早日康复。如何在了解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是需要不断深入探讨的课题。现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住的65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65例中男40例,女25例,其中62~69岁33例,70~74岁22例,75岁以上10例。病因依次有心血管疾病30例(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脑血管疾病15例(脑梗死、脑出血)、呼吸系统疾病12例(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源性心脏病)、糖尿病6例、其他2例。其中合并2种以上疾病者22例(占33.8%)。

2 护理措施

2.1 临床护理。老年人患病后卧床时间长,抵抗力低,极易发生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道感染、压疮等,在病情允许时,应适当地进行锻炼,通过适当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因病程长,体质弱,消耗蛋白质及热量多,加之牙齿脱落或残缺不全,应给予适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软质饮食,少食多餐。由于老年患者睡眠时易受环境、情绪等因素干扰,造成入睡困难,长期的睡眠不良,病人性情烦躁,从而加重原发病,影响治疗效果,故应做好睡前护理,提供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休养环境,保证患者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由于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慢性病,病情易出现变化,在临床护理中,做到预见性护理,对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如血压波动是发生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治疗时要缓慢降压,尽量稳定在正常范围。由于夜间心肌供血减少,易发生心律失常、心绞痛,甚至出现心跳骤停。夜班护士要对每位患者做到熟悉病情,提高责任感和警觉性,进行预见性护理,及时为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病情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2.2 心理护理。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由于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等负面情绪,导致紧张感或危急感,不配合治疗,这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而治疗效果不明显反过来又作用于负面情绪,造成恶性循环。同时,患者由于对自身疾病的不了解,容易产生恐惧和忧虑,这时会对自身疾病有强烈的求知欲。这要求护理人员有问必答,百问不厌。使其树立信心,主动配合治疗。总之,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心理,给予关怀同情,细心护理,促其配合,以争取最好的医疗效果。

3 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正确执行医嘱、指导适量运动、饮食护理等是贯穿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始终的,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了,才能为患者减轻病痛,进而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与尊重。

3.1 病情观察。对药物作用的观察,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发展及变化过程。对治疗中的患者,要掌握其药物的疗效及副作应以便观察治疗效果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通常病情变化不确定、身体素质差或病程长,易致并发症。因此针对病情发展向患者及时交待、强调危害性或意外情况很重要。

3.2 正确执行医嘱。强化查对意识,层层把关,保证安全。按医嘱执行是护士的职责,对医嘱质疑和把关是护士的义务和人道本职。由于工作繁忙、重复性強等特点可导致思维的晕轮效应及定势作用,医生不易发现自己的缺陷或失误,尤其是关键字、用药量,遇有质疑护士须经医生核实后执行。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避免盲目执行医嘱。遇特殊、贵重药换批号,若与医嘱剂量不符,及时通知医生,供调整用量之参考,为一些患者保证用量节约开支。口头医嘱除急救、手术时外不予执行。执行时须复述强化或反问一遍以提醒查对、避免口误。

3.3 指导适量运动。老年患者运动较少或长期卧床,造成肌肉萎缩,需要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同时老年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这需要在运动过程中尤其注意安全问题。做到行走、运动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如帮助其按摩下肢肌肉或鼓励自行按摩;尽量减少可能障碍物,加用防护栏,防跌交及坠床,鼓励使用拐杖。以避免意外伤害。帮助并指导患者其学会轻揉按摩面部、四肢、腹部肌肉及足底,手掌穴位;锻炼呼吸肌,如每日练习深呼吸4~6次,每次5 min;提肛法锻炼会阴部肌肉等。

3.4 饮食护理。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内分泌紊乱,整个机体处于营养失调状态等状况。因此,加强患者的饮食护理尤为重要。宜食种类:蛋白质类的摄入宜选用优质低蛋白包含,应以高生物效价的动物蛋白质为主,如蛋类、奶类、淡水鱼、瘦肉等补充各咱必需氨基酸;补充足够的维生素;补充膳食纤维,防止因缺少运动或长期卧床造成的便秘。

4 结论

依据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要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并用,我院对收住的65例患者的精心护理,均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患者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达97.0%。

参考文献

[1]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

[2] 刘金华. 内科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27).

作者:刘静

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临床护理论文 篇3:

整合护理模式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整合护理模式在焦虑症患者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作者所在医院临床收治的焦虑症住院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比较研究。根据患者临床给予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差异对其进行分组,分成了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和整合护理组(给予整合护理措施)。每组患者44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 结果 (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组间比较,整合护理组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2)实施干预后,整合护理组患者的SAS和HAMA评分结果优于常规护理组,且组间差异显著。 结论 整合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 整合护理模式;焦虑症;应用效果

[Key words] Integrated care model; Anxiety; Application effect

临床研究发现[1]:焦虑症属于临床上以广泛性和持续性的焦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系列综合征。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往往反复发作,同时伴有焦躁不安,甚至惊恐害怕,此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正常的肢体活动功能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降低患者肌肉活动的主动性可导致其运动功能出现障碍。临床文献报道发现[2-3]:焦虑症的发病率水平正逐年升高。因此,针对焦虑症的相关临床研究就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我院在针对焦虑症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提出了整合护理模式的思想和措施,并通过病例的验证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作者所在医院临床收治的焦虑症住院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比较研究。全部患者入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均为2013年12月~2015年7月。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如下:年龄27~48岁,平均(32.6±6.8)岁;男31例,女57例;高中学历26例,大学学历41例,大学以上学历21例。根据患者临床给予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差异对其进行分组,分成了常规护理组和整合护理组。每组患者44例。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研究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 本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主要为入院前的病房环境介绍,日常基础护理,遵医嘱用药指导等[4]。

1.2.2 整合护理组 本组患者在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对健康知识宣教、认知干预以及人性化护理理念进行了整合,针对焦虑症患者提出了以下整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5-6]。

(1)健康知识宣教。焦虑症患者对于焦虑症疾病和焦虑症治疗相关知识的需求程度往往较高。因此,根据这一特点,我院通过调查的方式积极了解患者个体的需求情况和个体接受知识的喜好方式。并制定的个性的健康知识宣教方案有序组织开展和实施。同时建立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定期交流机制,通过集中宣教的方式,可让已经治愈的焦虑症患者介绍自身的治疗经验,从而提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

(2)认识干预措施。焦虑症属于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充分和有效释放而形成的精神障碍。我院相关护理工作人员及时观察主要发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临床症状的发生情况,及时掌握患者症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给予系统的指导和有效的干预。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和认知态度。通过不断的心理暗示和强化,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树立治疗信心,从而促进患者的恢复和转归。

(3)人性化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化的需求方式,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适当的控制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室内尽量安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限制患者探访的数量。在病房环境设置上,可以摆放一些植物和鲜花,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的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以SPSS18.0为统计学工具,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时分别采用x2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常规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9.34±2.34)d;整合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6.09±1.03)d。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组间比较,整合护理组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t=8.4321,P=0.0000)。

2.2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SAS评分比较

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SAS评分结果差异不大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均得到明显改善,且干预前后差异显著(P<0.05);实施干预后,整合护理组患者的SAS评分结果优于常规护理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

2.3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HAMA评分比较

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HAMA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均得到明显改善,且干预前后差异显著(P<0.05);实施干预后,整合护理组患者的HAMA评分结果优于常规护理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和提升。然而生活、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也导致人们的精神压力水平不断升高。在这样的背景下,焦虑症的临床发病率水平呈现出了一定的增强趋势。焦虑症已经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类型之一。因此,针对于焦虑症的相关临床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临床研究表明[5-8]:焦虑症的发病与患者错误的认知直接存在较大的相关性,他们往往容易夸大风险和危险,进而失去信心,甚至感受威胁,进而在临床上表现为相关的焦虑症状。

既往研究病例报道结果发现[9-12]:针对于焦虑症的临床治疗除了采用必要的药物治疗以外,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症状的改善具有促进意义。我院在积极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对健康知识宣教、认知干预以及人性化护理理念进行了整合。针对焦虑症患者提出并实施了整合护理模式,通过向患者普及健康知识的同时,以认知干预为主要手段,辅以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焦虑状态,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从本研究以上阐述的数据结果上分析,整合护理模式的实施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焦虑症状,与传统护理干预措施相比较,整合护理措施显著改善了患者的SAS和HAMA的评分结果,并且患者的住院时间也被大幅缩短。这一数据结果不仅证实了整合护理模式的临床比较优势,同时也与国内外同类报道相符[13-17]。

因此,综合以上阐述和分析,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整合护理模式可显著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五华, 孙玉梅, 蒋玲玲. 整合护理模式在焦虑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护理研究, 2015,28(10):1275-1276.

[2] 彭翠娥, 王卫红, 谌永毅. 建立老年乳腺癌病人延续护理的循证实践[J]. 护理研究, 2014,28(2):201-203.

[3] 李善玲, 徐玉林, 杨新丽, 等. 早期整合性心理干预在老年住院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4,28(26):3260-3261.

[4] 李静. 浅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8(3):194.

[5] 吴茂蓉. 36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 2013,11(32):114.

[6] 常红, 梁建姝, 王金茹, 等.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策略[J]. 中国卒中杂志, 2010,5(5):388-390.

[7] 杨平. 优质护理对白血病患者化疗焦虑抑郁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3,20(5):542-543.

[8] 林凯思.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13,28(14):1298-1299.

[9] 曹楠.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27(15):261-262.

[10] 易诗琼.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研究[J]. 当代医学, 2010,30(24):14-15.

[11] 冯玉霞, 郭翠玲, 闫洁, 等. 生物反馈治疗对焦虑症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与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 2015,13(23):270.

[12] 苏金桥. 老年抑郁-焦虑症合并心肌梗死1例的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11(30):7544.

[13] 高燕. 综合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后焦虑症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10(20):253-254.

[14] 尹沛. 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伴抑郁焦虑症患者的影响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37(2):102-103.

[15] 职彦敏, 张冬红, 谭丽娜, 等. 放松训练护理疗法对儿童广泛性焦虑症的影响[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12(10):2329-2330.

[16] 赵连玲, 王艳红.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和并发症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6(15):217-218.

[17] 袁婷,张永艳,张海琼.护理干预对焦虑与抑郁型消化内科患者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0):141-143.

(收稿日期:2015-09-21)

作者:钟彩华

上一篇:年终先进个人发言稿下一篇:企业提高管理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