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住院医师测试题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科住院医师测试题(精选4篇)

内科住院医师测试题 篇1

姓名评分

一、选择题

1、根据哪些方面的临床表现区别中枢性瘫痪和周围性瘫痪()

A.肌力的大小B.有无感觉障碍C.有无病理反射D.有无大小便障碍E.以上都不是

2、浅昏迷最有价值的体征是()

A对疼痛刺激有反应.B.角膜反射消失C.无吞咽反射D.能执行简单的命令E.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3、下列情况中不符合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者为()

A.病前常有呼吸道感染症状 B.损害平面 以下传导束型感觉障碍C.大小便障碍D.损害平面以下运动障碍E.急性起病,早期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4、下列治疗措施中不适合急性脊髓炎急性期治疗者为()

A.糖皮质激素B.维生素B族类药物C.A.T.P.D.EACAE.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

5、不适合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的临床表现为()

A.突发眩晕B.眼球震颤 C.双下肢瘫痪 D.小脑性共济失调E.同侧面部及对侧半身痛温觉减退

6、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特征中不应出现()

A.发作突然B.恢复较快,一般仅遗留较轻的神经功能缺损C.持续时间短暂,症状和体征在24小时内应完全消失D.常反复发作E.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有效

7、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是()

A.烟酸B.EACAC.苯妥英钠D.小剂量阿司匹林E.卡马西平

8、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A.血液系统疾病B.先天性颅内动脉瘤C.钩端螺旋体所致脑动脉炎D.烟雾病E.心脏病

二、是非题

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为闪电样疼痛,每次发作时间仅数秒钟至2分钟,常伴有其他颅神经麻痹的症状和体征。()

2、多发性神经炎是指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末梢型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及自主神经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3、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为脑动脉粥样硬化。()

4、脑出血多在活动中发病,逐渐出现肢体无力等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和体征,多在一周后达高峰。()

5、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主要体征为脑膜刺激征。()

6、震颤性麻痹患者肌张力呈齿轮样增高。()

7、多数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8、苯噻啶(pizotifen)是治疗偏头痛发作时的最好止痛药。()

内科住院医师测试题 篇2

1 制定教学目标,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规范化培训的学员在作者所在科的轮转时间为3个月, 要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掌握所有心内科疾病诊治是不现实的。由于绝大多数规范化培训的学员以后的专业方向并不是心脏内科, 心内科的学习是为将来初步处理心血管疾病, 特别是危急情况提供基本专业知识。针对这一情况, 作者总结分析了其他学科需要协同诊治的各类情况, 将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力衰竭、心房纤颤这四类作为学员必需重点掌握的心血管疾病, 对于每个病种, 学员在轮转期间都要接触, 除了基本知识和概念的掌握, 还必须结合最新的指南和临床试验结果, 在带教教师的监督下, 独立完成患者的规范化诊疗全过程。

2 规范带教方法, 提高业务水平

对教学双方进行双向优化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带教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优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为此, 在每一轮的规范化培训之前, 科室都要成立专门的教学组, 指定专人带教, 由教学组长具体实施带教教师的岗前培训。首先向每位带教教师明确本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避免授课的随意性, 保证授课按计划进行。其次采用多媒体和观摩课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带教教师的教学技巧, 做好预讲并组织考评, 只有考评合格的教师才能承担教学任务。最后对重点内容进行集体备课, 推敲教学细节, 修改和补充教学方式, 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我科危重患者多,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在教学上严格一对一制度, 即一名带教教师只带一名规范化培训学员, 在其轮转期间全程指导和监督, 对于学员所进行的每一项处理、每一条医嘱都必须审核后方可执行。

3 潜移默化, 注重培养职业操守与团队协作精神

医生以德为本,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对一个优秀医生来说同等重要。在实际工作中, 带教教师应身体力行, 为人师表, 急患者之所急, 为患者之所需, 全心全意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在当前医患关系复杂的环境下, 启发学生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 耐心倾听患者及其亲属的陈述并予以足够重视, 尊重他们的想法和要求。让学员了解到只有医患双方良好沟通、互相信赖, 才能使治疗发挥最好效果, 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医疗纠纷。针对我科手术量大、危重患者多的实际情况, 带教教师对于各种知情同意书及病情告知书的签署都要做出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传授实用的沟通技巧, 学员在和患者及家属谈话时带教教师必须在场, 随时做出解释与纠正。同时强调团队协作, 让他们意识到每一位医生都只是整个医疗诊治环节中的一名成员, 只有互相协作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除患者的病痛。当今医学的发展都是团队精诚协作的结果。美国住院医生医学教育认可委员会要求的六种能力之一就包括团队协作能力[2]。

4 引入多种教学方法, 使学员获益最大化

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全面深入的理解心内科的专业知识, 还要学会灵活运用, 这对于学员和教师都是巨大的挑战。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授课为主, 多为填鸭式教学。对于抽象的医学知识, 教师讲的枯燥, 学员听的乏味。如何能够激发学员的兴趣, 让学员带着新奇和热情进入病房开始学习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为此引入多种教学方法, 不仅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 还要能够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

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中, 不断有新的教学方法产生并被运用, 比如以问题为先导的PBL教学法, 以案例为基础的CBL教学法以及以团队协作为载体的TBL教学法。在PBL教学法中, 教师的作用由传统教学的讲授者转换为新式教学过程中的启发者和引导者[3]。它注重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 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CBL教学法则是围绕病例进行。通过现实病例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逐步培养学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4]。TBL教学法更强调团队协作和应用, 充分挖掘每名学生的潜力[2]。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 学员入科后普遍存在盲目感。一方面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 什么都要学;另一方面又觉得复杂多变的病例让他们无从下手, 不知要学什么, 怎么学?为此,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学员入科时, 利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后带教教师将严格按照教学目标筛选病例, 并以此完成一系列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 带教教师适当引导, 提醒学员注意专科特点。比如对于冠心病患者, 既要询问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伴发症状, 又要注意诱因、发作缓解方式等, 尽可能收集到对鉴别诊断有意义的资料。同时带教教师要注意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员自行完成问诊、体格检查后, 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制定诊疗方案, 而后再由带教教师进行点评。这样不仅提高了学员的分析总结能力, 还将帮助学生逐步了解疾病诊治的基本过程, 逐渐形成完整的临床思路。

5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注重临床基本功的培养

心血管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临床教学包含许多实践技能的培养, 如心脏的专科体格检查, 心电图机、除颤仪的使用, 动静脉穿刺与置管等。为了让学员有机会熟悉并尽快掌握各项操作, 首先要求学员在行各项操作前熟练掌握其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 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提出解决办法。比如股动脉穿刺, 在学员实际操作之前, 必须复习股动静脉的生理解剖位置, 熟悉穿刺的各项流程, 了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处理办法, 并且作为助手至少参与10次以上的穿刺操作和动脉鞘管的拔出;而后鼓励学员们多接触患者, 与患者交流, 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在操作时教师现场指导, 随时纠正。如果体格检查发现阳性体征, 让学员根据已学过的基础知识, 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并提出下一步的诊疗方向和将要进行的检查, 然后再用检查结果验证阳性体征出现的原因, 最大程度加深学员对各种体征的印象与认识。比如一个患者心脏听诊出现杂音, 学员首先需要列举可能出现此类杂音的疾病, 并根据此患者的病史、年龄、危险因素等综合判断, 提出下一步最需要做的检查, 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印证杂音出现的意义, 如果不符合, 需分析其原因。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读死书, 死读书的习惯, 更好的将书本知识与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相联系。

6 开展双语教学, 重视培养科研意识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 医学发展离不开全球化信息的获取和整合。一个合格的医生必须时刻紧跟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方向, 利用一切资源, 做出更多创新性的工作, 而这些都需要熟练的英文交流能力。为此要注重加强学员的专业英语训练。第一, 挑选教学经验丰富, 英语口语好的教员, 对他们进行培训, 规范教学用语和方式, 避免英文授课中经常出现的随意和习惯性错误;第二, 在辅助教材的选择上坚持选用原版英文教材, 避免使用由中文教材翻译而成的英文教材, 鼓励学员一开始就进入英文思维;第三, 收集英文病例进行讨论, 与当前的诊疗方案相对比并分析异同;第四, 课后要求学员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查找资料, 阅读英文的专业前沿文献, 定期做读书报告, 设计临床研究方案。这些措施不仅锻炼了学员的英语能力, 更重要的是能帮助他们将书本英语转化为日常临床工作需要的实用英语, 培养他们的英文思维能力, 为今后进一步应用与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7 建立教学反馈和考核制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带教教师和学员经常性的进行沟通, 对于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讨论并加以改正。最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对教学过程的要求和评价, 鼓励他们提出好的建议。规范化培训的学员在出科时必须经过口试、笔试和临床技能三部分考核, 这不仅可以督促学习, 还有助于评估教学效果并使学员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培训临床医师, 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 是医学临床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所在。然而, 由于我国医疗卫生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在培训方法和具体实施方面还很不成熟, 只有不断加以摸索与总结, 才能形成一套完善的方案, 从而培养出合格的临床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枫, 梁万年.医学教育学制学位与专科医师的培养[J].心肺血管病杂志, 2006 (25) :125-126.

[2]王劲, 戴肖黎.美国医学生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4, 2 (2) :72-73.

[3]周洁, 陈迈, 高彬, 等.内分泌代谢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 2011, 13 (12) :1088-1089.

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岗位职责 篇3

1.在科主任领导下和上级医师指导下,具体负责分管病人的检查、诊断、治疗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任务。

2.坚持每天上、下午及晚上三次查房,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作好病情记录,及时提出诊治意见,修改治疗方案;及时完成治疗医嘱,并检查执行情况。

3.随时巡视和观察危、重病人及术后病人的病情变化,并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报告上级医师。

4.及时检查、处理新入院病人,按时完成新入院病人的病历书写及病情记录,及时完成出院病人的病历小结和办理出院等工作。

5.随同上级医师查房,认真做好查房前准备,报告病人的病情及诊治经过,听取上级医师的分析及指示,并负责执行;随同上级医师参加会诊及各种病例讨论会。

6.担任门诊、急诊和病房的值班,并做好交接班工作。7.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有关的检查、治疗和护理工作,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8.积极参加科内和科学研究及新技术,新疗法,新项目的开展工作。

9.经常深入病室,了解、掌握病人的思想生活情况,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及时解决有关问题,改进工作。并向科主任、护士长及上级医师汇报。

内科及医技医师考试试题 篇4

1.十四项核心制度有: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

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查对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病历管理制度、医生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新技术准入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

2.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范围包括:手术、麻醉及二、三级医疗技术项目。

3.我院目前上报危急值的部门含:检验科、病理科、血库、彩超、CT、放射科、心电图、内镜室。检验、检查危急值报告者 10 分钟内电话联系病区,值班医师30分钟内对危急值进行处理并在危急值记录本上简单登记处理措施,6 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危急值、处理措施。

4.青霉素类属于 时间 依赖型抗菌药物,应一日多次给药,属于该类抗菌药物的还有 头孢菌素类及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请至少再举一例)。氟喹诺酮类等属于 浓度 依赖型抗菌药物,可一日给药1次(重症感染者除外),属于该类抗菌药物的还有 氨基糖甙类(请至少再举一例)。

5.我院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规定:同一患者一天申请用血量少于 800 ml,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同一患者一天申请用血量在 800 ml至 1600 ml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一次或短期内(一般24h)申请输血量超过 1600 ml或以上,应填写《大量用血审批表》,经科室主任审核签名,并报医务处批准后送输血科备案。(急诊应于事后补办手续)

6.营养风险筛查评分≥ 3 分,需请营养科会诊。

7.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 40 DDDs以下;总使用率应控制在 60 %以下,门诊处方应控制在 20 %以下,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全院应用抗菌药物的病原学检查比例不得低于 30 %;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 30 %以下。

8.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临床医师可以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主治 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可开具限制使用药物。副主任医师以上开具特殊使用药物。紧急情况下(需在病程录中予以明示)医师可以越级使用,开具用量仅限于 1 天用量,且需在24小时(节假日除外)完善审批手续。

9.病历质量缺陷判定标准中列出18 项病历质量重度缺陷,每份病历发生任何一项,则该份病历为重度缺陷病历。在无重度缺陷项的情况下,每份病历扣分≤ 15 分为甲级病历,扣分 16-30 分为乙级病历;扣分≥ 31 分为丙级病历。

10.外出会诊邀请,除紧急会诊或特殊会诊外,原则上周一至周五时间内不予外派。

11.院内会诊按范围分为科内会诊、科间会诊、院内大会诊。急会诊要求会诊医生在 10 分钟内赶到进行协助诊治的会诊活动。

12.疑难病例、手术前病例、死亡 病例需要进行病例讨论。

13.新技术新项目时限周期为2 年。

14.避免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措施有 基本预防措施、机械预防措施、药物预防措施。

15.抗菌药物品种不宜频繁更换,一般病人应观察 72 小时,重症病人观察48小时后,再进行必要的药物品种与方案的调整。抗菌药物的用药疗程,一般感染疾病在症状体征消失后,可考虑在 72 小时内停用。

16.实施输血治疗前,临床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 输血方式、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的疾病,并有医方和患者或其委托人双方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并入病历保存。

17.医疗新技术新项目按照项目开展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将新技术、新项目分为四类:院级 新项目、省级 新项目、国家级新项目、国际 新项目。

1、按项目开展的 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 将新技术分为4类。

2、告知方式有 口头告知、书面告知 和 录音录像 告知三种。

3、病情评估完成时限:普通患者 24 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 1 小时内完成,ICU患者应在 15分钟内完成,特殊情况除外。

4、同城互认时间限制:一般情况检验结果不超过3天,影像检查结果不超过7 天。

5、科主任、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每周必须查房1-2 次,以解决本科疑难和重症患者的诊

断、治疗问题。对新入院的病人必须在 72 小时内作出诊断及治疗意见。

6、门诊处方抗菌药以单用为主,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别(3级)的抗菌药物,禁止三联应用,静脉用抗菌药物不超过 3 天量,口服用不超过 7 天量(抗结核药物除外)。

7、红细胞悬液使用指征:血红蛋白(Hb)> 100 g/L,不需输注;Hb在 60-100 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等因素决定;心肺功能不全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Hb> 100 g/L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Hb<60g/L,考虑输注;

99内科血小板(Plt)使用指征: Plt> 50 ×10/L一般不需输注;Plt 在 10-50 ×10/L之间根据临床出

9血情况决定是否输注;Plt< 5 ×10/L立即输注。

1.抗菌药物主要用于 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引起感染性疾病,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相关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和病毒感染者 均属于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3.按照病历书写规范时间要求,入院记录 24 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8 小时内完成,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在入院后48小时内;会诊记录 48 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在 24 小时内完成。

7.医疗技术分 3 类,分别由 院内、卫生厅、卫生部 授权管理。

8.抗菌药联合使用目的: 协同抗菌效果、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10.病人抢救工作应由 主治医师 或以上级医师组织

二、问答题(5题,共计55分)1.新鲜冰冻血浆临床输注指征有哪些?

(1)单/多个凝血因子缺乏,PT或APTT>正常参考值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者;

(2)因输注大量库存悬浮红细胞(出血量或24h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而出血者;

(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者;

(4)口服香豆素类药物过量引进出血者;(5)抗凝血Ⅲ(ATⅢ)缺乏者;

(6)肝衰竭伴出血者;(7)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TTP);

(8)治疗性血浆置换术;(9)大面积烧烫伤。

2.什么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需要会诊?请写出会诊程序。

特殊级抗菌药物或使用三联抗菌药物的患者

会诊程序:

(1)一般情况下,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填写系统自动弹出的“三联使用或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申请表”,由院里指定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进行会诊后,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开具处方使用,会诊单装订入病历保存,临床药师同时建立药历。

(2)紧急情况下使用的经治医师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情记录,并于48小时内补办会诊审批手续。

3.医疗技术分几类,定义是指什么?分别由谁授权?

分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由院内授权管理。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由省厅授权。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全性及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需要使用稀缺资源等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由卫生部授权。

4.在执行知情告知制度时,对不同的告知对象有哪些规定?

未成年患者的监护人;神志清楚的成人本人或被委托人;患恶性肿瘤等疾病患者,告知其近亲属(父母、配偶、子女)或被委托人;无法正确表达自己意愿的患者,告知监护人或其他近亲属并签字。必须紧急采取高风险的抢救性医疗措施的患者,患者本人无法进行意愿表达或为未成年人,且无亲属或与亲属无法联系的,在采取抢救措施的同时应当汇报主管职能部门。

5.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定义是什么?请写出其准入流程。

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定义:凡本院、本科室原来未开展的项目,无论国内外其他单位是否已实施,均属医疗新技术新业务项目。

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准入流程

1、由所在科室进行可行性研究,在确认其安全性、有效性及伦理、道德方面评定的基础上,经科室集中讨论和科主任同意后,填写(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申请表)。

2、医务处定期组织院医疗伦理委员会、院医疗技术指导委员对新技术新项目准入进行评审。

3、项目组开展科室科主任及项目组全体成员参加评审会,由项目组负责人对开展项目的先进性、适用性、可行性、效益评价、技术难度及是否符合伦理等方面进行汇报。

4、根据项目组汇报及现场答疑情况,专家组成员进行现场打分并判定其是否能通过、不通过及修改完善后重新认定。

6.如何执行首科首诊负责制度?

首诊医师应该热情接诊,按规范书写门急诊病历,负责就诊患者的诊治、会诊、转科、转院等。如果不书写首诊病历或让病人退号,都视作推诿病人,按相关院规处理。

首诊医师认为病人病情需转外院诊治,原则上要先请本科主任或二值班会诊后再作决定。对于危重症病人转院要报请医务处或总值班,联系好转入医院,向病人(家属)充分交代病情,签字确认。

7.我院的值班、交接班制度如何规定的?

交接班时,应巡视病室,了解危重病员情况,并做好床前交接。值班医师如有事离开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并由有值班资质人员替代,不得参与手术与会诊。

8.患者每次输血时输血记录中应包括哪些内容?

输血目的、输注品种和数量、达到的治疗效果、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和向输血科反馈情况、输血全过程监护情况、手术患者术中失血量及用血量等,并应以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作为依据。

9.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置流程是什么?

① 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疑似输血反应时,责任护士立即停止输血;

② 责任护士立即向主管医生报告相关情况,并立即将病区急救设备处置到位,将原袋余血妥善保管以备查直至查明原因;

③ 主管医生立即至患者床边判断病情,确定是否发生输血反应,如不是,处理相关病情,决定是否继续输血;如是则判定输血反应类型,并立即对症治疗,调查发生原因;

④ 主管医生电话向输血科报告患者情况(姓名、床号、住院号、输血时间、发生输血反应时的血袋号),抽取患者非输血侧静脉血3~5毫升,标记后送输血科备查,同时留取患者输血反应后的第一次尿液送检尿常规;

⑤ 输血科接报后应对临床通报的输血反应填写《输血反应卡》,并立即按既定流程进行复核查证工作,结果及时向临床反馈;输血后供、受血者血标本依法至少在2-6℃保存7天; ⑥ 临床根据输血科反馈结果决定增加或改变抢救方案;

⑦ 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将相关情况完整记录于患者病历中。

10.抢救过程应注意哪些内容?

(1)一切抢救工作要做好记录,并记录执行时间。(2)口头医嘱护士须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

(3)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血袋、输液空瓶等用完后要集中放在一起,以便查对。

(4)抢救物品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整齐清洁。

(5)对新入院或病情突变的危重病人应及时向诊疗组长汇报,必要时向科主任及医务处报告,病危病人医师下病危医嘱,同时应开具《病危通知单》。

(6)管床(或值班)医师对病危病人的病情应立即、随时向病人家属交代,详细介绍病情发展规律和趋势、已采取和即将采取的抢救措施、可能的转归等,以取得病人家属的理解。

(7)病危病人每天应有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查房。

11.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目的和指证是什么?

目的:达到协同抗菌效果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用药指征包括:

① 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②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③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④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12.新技术、新项目发生哪些情况应当立即停止该项医疗技术、项目的临床应用,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① 该项医疗技术被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

② 从事该项医疗技术主要专业技术人员获知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

化,不能正常临床应用;

③ 发生与该项医疗技术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

④ 中期评估经伦理及技术委员会论证确认该技术临床应用效果不确切。

13.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好发因素有哪些?

① 吸烟

② 肥胖、高龄

③ 长期卧床或下肢瘫痪

④ 恶性肿瘤:发生率提高3-5倍

⑤ 既往有静脉曲张、静脉血栓病史

⑥ 重大复合性创伤:骨盆骨折和急性脊髓损伤

⑦ 严重内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等

⑧ 妊娠期妇女,尤其是剖宫产分娩。

14.院内会诊如何分类

按范围分为:① 科内会诊:对本科内疑难病例、危重病例、手术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或对科研、教学有意义的病例等进行全科会诊,全科人员参加。② 科间会诊:是指临床科室医师在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或者患者要求,请本院其它科室医师为患者所开展的执业范围内的诊疗活动。③ 院内大会诊:是指临床科室医师在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或者患者要求,请本院其它3个以上科室医师为患者所开展的执业范围内的集体诊疗活动。

按紧急与否分:紧急会诊:患者病情危重或紧急,会诊医生需在10分钟内赶到进行协助诊治的会诊活动。普通会诊:患者病情一般,需在48小时内完成协助诊疗的会诊活动。

15.写出检验结果同城互认地域范围、内容范围和时间限制。

地域范围:本省上级医院或者本市同级医院。内容范围:肿瘤病理检查结果不在同城互认范畴内。时间限制:检验结果不超过三天,影像检查结果不超过一周。检验检查结果已经超出上述时间,但是医师认为患者病情与当时情况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可以谨慎地承认相关检验检查结论,但是须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6.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

1).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疑似输血反应时,责任护士立即停止输血;2).责任护士立即向主管医生报告相关情况,并立即将病区急救设备处置到位,将原袋余血妥善保管以备查直至查明原因; 3).主管医生立即至患者床边判断病情,确定是否发生输血反应,如不是,处理相关病情,决定是否继续输血;如是则判定输血反应类型,并立即对症治疗,调查发生原因;4).主管医生电话向输血科报告患者情况(姓名、床号、住院号、输血时间、发生输血反应时的血袋号),抽取患者非输血侧静脉血3~5毫升,标记后送输血科备查,同时留取患者输血反应后的第一次尿液送检尿常规;5).输血科接报后应对临床通报的输血反应填写《输血反应卡》,并立即按既定流程进行复核查证工作,结果及时向临床反馈;输血后供、受血者血标本依法至少在2-6℃保存7天;6).临床根据输血科反馈结果决定增加或改变抢救方案;7).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将相关情况完整记录于患者病历中。

17.抗菌药物如何实行分级管理

① 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按“非限制使用”(1级)、“限制使用”(2级)和“特殊使用”(3级)分级管理。

② 药剂科将根据遴选的药物品种,公布我院使用的抗感染药物分类。

③ 临床医师可以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限制使用药物应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开具,特殊使用药物需副主任医师以上开具,但特殊级抗生素需经我院指定的抗菌药物专家会诊后方可开具。

④ 紧急情况下(需在病程录中予以明示)医师可以越级使用,开具用量仅限于1天用量,且需在24小时内(节假日除外)完善审批手续。18.紧急情况下用血原则:

紧急情况下,为争取时间抢救患者生命,经医务处处长/院总值班批准,输血科可以在①已定血型,但未做交叉配血的情况下,先行将与患者同一血型的血液发往临床,之后立即补做交叉配血,如出现交叉配血不配合情况,立即通知临床停止输血,并改换配合的血液输注;②情况紧急来不及定血型时,可先发2U“O”型红细胞或一定数量“AB”型血浆供临床使用,之后再提供配合的血液制品;③遇患者同型血液用完,市中心血站来不及供给,患者紧急需要的情况下,在与患者或其亲属充分沟通并取得同意后,可按照规定流程向患者提供非同型相容性血液制品。

三、单项选择题(10题,共计20分)

1.不需要讨论的病例有:(D)

A.疑难病例B.死亡病例C.二级手术D.四级手术

2.按照《病历书写规范》下列哪项不属于重度缺陷:(E)

A.字迹潦草难以辨认、不能通读;有两处以上重要内容明显涂改;代替或模仿他人签名

B.诊断不确切、依据不充分、名称不规范

C.植入体内的人工材料的条形码未粘贴在病历中

D.非患者本人签字的同意书,缺患者本人授权委托书及被委托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

E.缺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阳性或阴性资料

3.什么时候需要请营养师会诊:(B)

A.营养风险筛查评分≥2分B.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

C.营养风险筛查评分≥4分D.营养风险筛查评分≥5分

4.病情评估完成时限,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D)

A.普通患者24小时内完成B.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C.ICU患者应在15分钟内完成D.病情危重者24小时内完成5.检验检查结果同城互认范围,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C)

A.本省上级医院B.本市同级医院

C.本市下级医院D.病理检查结果均不在同城互认范围内

6.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E)

A.按“非限制使用”(1级)、“限制使用”(2级)和“特殊使用”(3级)分级管理。

B.临床医师可以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C.特殊使用药物需副主任医师以上开具

D.限制使用药物应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

E.紧急情况下(需在病程录中予以明示)医师可以越级使用,开具用量仅限于2天用量,且需在24小时内(节假日除外)完善审批手续

7.下列哪项不在知情告知制度规定范围内:(B)

A.入院时病情、诊断和可能的预后、住院制度、护理常规以及介绍病区环境。

B.每一项检查结果及检查产生的费用

C.出院时,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以及明确的复查时间和下一步治疗计划

D.告知诊治方案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

E.患者病情变化、特殊检查、诊断性或有创性操作、使用特殊药物或特殊治疗等时,需沟通签字。

8.下列关于查对制度的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D)

A.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B.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C.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D.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不需要再进行观察。

9.病历书写规范中对各项记录的时限要求,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

A.抢救记录:因抢救急危重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例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12小时内据实补记。

B.首次病程记录:系指患者入院后由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书写的第一次病程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

C.三级医师查房: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至少应于患者入院48小时内完成。

D.入院记录:应于次日上级医师查房前完成,最迟应于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

E.手术记录:手术记录应于手术后及时(当日、当班)完成,第一次手术后病程记录由手术者或第一助手于手术后及时书写。术后病程记录应连记3天,以后按病程记录规定要求记录。

10.抗菌药物的管理目标下列哪项是正确的(C)

A.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60DDDs以下

B.总使用率应控制在60%以下,门诊处方应控制在40%以下,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C.全院应用抗菌药物的病原学检查比例不得低于30%

上一篇:中国航天为话题的小学作文下一篇:新人婚礼当天流程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