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模式下护理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键词:医用耗材物联网信息化管理1前言在传统模式下,医用耗材管理缺乏精细化管理方式以及质量控制流程建设,导致医用耗材库存不可控、院内物流配送不及时、高值耗材无法追溯等问题频频出现,对医院经济效益产生了负面影响。而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有效改变这一现状。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命周期模式下护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命周期模式下护理论文 篇1:

按生命周期设置妇婴护理课程及其教材改革

摘要:现代护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周期从生到死的整体护理,按生命周期设置课程。为适应这一变革,本课程的名称根据人的生命周期命名,分析了将传统的《妇产科护理》变为《妇婴护理》,比《母婴护理》更为适用与科学,对《妇婴护理》的课程性质、培养目标及课程内容作了介绍,提出在五大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加入新的改革内容。

关键词:课程;教材;妇婴护理;教学改革

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已经开始护理教材改革,按人的生命周期划分为母性护理、小儿护理、成人护理和老年护理。[1]现代护理的指导思想是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实施人性化护理,突出身心特点和保健需求,突出现代护理关注生命周期中从生到死的整体护理的思想。为适应这一改变,课程的名称根据人的生命周期命名,以人的生命周期为主线,使学生深刻体会护理对象是“人”,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人,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从而渗透现代护理的整体思想,接受整体护理的理念。教材是教学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载体,是教学得以实施的保证。[2]按生命周期设置课程体系,由传统的《妇产科护理》转变为《妇婴护理》或《母婴护理》,其改革需要探讨,《妇婴护理》更为适用于科学。

一、《妇婴护理》与《母婴护理》的不同

1.涵盖的对象不同

《母婴护理》中的“母婴”,从名称本意上是“母”与“婴”,即围生期妇女和婴儿,服务对象仅限于孕妇、分娩期妇女、产褥期妇女及胎儿、新生儿。《妇婴护理》的对象则涵盖广,其对象为:未孕妇女、孕期妇女、分娩期妇女、产褥期妇女、中老年妇女及胎儿、新生儿,因此“妇婴”比“母婴”更能涵盖妇女一生的生殖周期。《妇婴护理》中的“婴”,根据儿童期从出生四周到12岁左右,[3]故《妇婴护理》中的“婴”部分包括胎儿及出生后28天内新生儿,以此与儿童护理划分开。《妇婴护理》中的未孕妇女的划分也需与儿童护理界定开,根据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转变期,是生殖器官、内分泌、体格逐渐发育至成熟的阶段,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青春期为10~19岁,[3]故《妇婴护理》服务对象中的未孕妇女从10岁开始较妥。实质上,《妇婴护理》从女性的性健康开始,因为良好的性生理与心理状态是成为健康母亲和孕育健康孩子的必备条件,所以,女性从小女孩开始,就应进入《妇婴护理》的范畴,[4]也支持了《妇婴护理》服务对象中的未孕妇女从10岁开始较妥。即出生28天后到10岁前的女性是儿童护理的范畴,余下是妇婴护理范畴。

2.工作范畴不同

《母婴护理》限于服务的对象不同,工作范畴只限于产科而无妇科,因此,教材内容也只限于产科内容而无妇科内容,而很多妇科疾病如妇科炎症则是产科发生问题的延续,妇科疾病与产科疾病常常互为因果,如拆开就不符合临床工作实际,学生在知识框架的构建上也不系统。《妇婴护理》,其课程是根据护理岗位要求,范畴包括了产科、妇科、计划生育三大部分。三部分在学术上均以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与病理为基础,在工作岗位均以女性生殖健康问题为主导,引出护理工作任务,[5]工作范畴符合临床实际。

3.《妇婴护理》比《母婴护理》更贴近卫生行业命名

在临床,全国有很多以“妇婴”命名的医院,如武汉康健妇婴医院、北京玛丽妇婴医院、沈阳市妇婴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等等,因此,《妇婴护理》比《母婴护理》命名更贴近卫生行业,其课程内容也更符合职业标准。

4.《妇婴护理》比《母婴护理》更系统、更利于教学

《妇婴护理》课程设置,涵盖了妇女一生的生殖周期,从服务对象到工作范畴,从正常到异常,从产科到妇科,更系统、更科学,也更贴近实际工作岗位。在教学中,由于知识与技能系统符合认知规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妇婴护理》课程设置遵循了“以生命周期为主导,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原则,更符合高职教育理念和要求,[5]因此,《妇婴护理》更有利于教学。

二、《妇婴护理》的课程性质与培养目标

《妇婴护理》是护理专业必修课和核心课程,是研究各个年龄段女性保健、疾病预防、治疗和护理,以促进妇女身心健康的一门专科护理,其课程涵盖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妇婴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整体护理程序对未孕妇女、孕期妇女、分娩期妇女、产褥期妇女、中老年妇女及胎儿、新生儿,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并具有向个体、家庭、社区针对妇婴常见健康问题进行临床护理、健康指导和保健宣教的能力;具有对妇婴常见急危重症者进行应急处理并能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妇婴护理主要技术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为从事妇婴护理及社区妇婴保健工作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妇婴护理》课程内容

1.基础部分

包括基本概念,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及其一生各阶段的生殖周期的变化,女性生理——心理——社会特点及各发展阶段的成长与变化。

2.生理过程

正常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生理——心理社会变化及护理和正常新生儿的特征与护理。

3.病理改变

异常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生理——心理——社会变化与护理和围生儿常见异常的评估及护理。

4.妇科部分

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生理——心理——社会变化及护理。

5.计划生育与妇女保健

计划生育的内容与方法,生殖健康与妇女保健。

四、教学改革的内容

在《妇婴护理》五大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的内容,使教材保持与临床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乃至前瞻性。

1.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等内容

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育儿方法,是近几年来在我国新兴的一种婴儿护理技术,在教材中应有推广与介绍,让学生能掌握适用的育儿技术,能到临床进行推广与运用,保持与临床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2.青少年健康促进、性教育

《妇婴护理》从10岁小女孩开始,因此,教学内容可中加入青少年健康促进、性教育,这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空白,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在教材内容上可大胆进行改革。

3.妇婴家庭护理

家庭是组成社区的基本单位,[6]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妇婴是社区护理开展的重点服务对象,家庭护理及新生儿家庭访视、产后访视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深入开展,在教材中呈现体现了与临床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4.妇女保健与生殖健康

妇婴是家庭和社会的核心组成部分,自国际组织提出“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的倡议后,妇幼保健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生命的准备、生命的保护和晚年生活质量是新世纪国际妇女儿童卫生保健的三大主题。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发表的题为“珍爱每一位母亲和儿童”的报告中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加强维护母婴的健康和安全,促进各项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做好妇幼保健是保证人类繁衍、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需要。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提出了生殖健康的概念,生殖健康赋予妇女保健更深刻的含义,其宗旨是保护和尊重妇女权利、增进妇女健康、控制和调节生育、促进社会健康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与医学进步的标志。[7]

5.其它

分娩痛对即将成为母亲的女性来说尤其焦虑,教材应介绍分娩镇痛的方法,包括药物、非药物镇痛方法;水中分娩是顺产的一种方式,给产妇多了一种自然分娩方式的选择,分娩是人类繁衍的自然过程,分娩方式多元化,让分娩方式回归自然,减少医疗干预,已成一种共识;[7]自由体位分娩及无保护自然分娩让分娩方式更加多元;“以孕产妇为中心的导乐陪产”及“一对一的全程陪伴分娩”等形式,教材中也应有介绍;孕妇学校、助产士门诊、新的助产服务模式,临床正在摸索,教材中适当介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服务妇婴的全方位,突出以“妇婴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

《妇婴护理》教材的编写,应突出“以妇婴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注重课程的特色,从正常到异常、从保健预防到疾病治疗与护理、从个体到群体,倡导实施人性化整体护理,使《妇婴护理》教材与护理学的发展相适应、与临床实际工作相适应。

参考文献:

[1]简雅娟.从《妇产科护理》到《母婴护理》教材改革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3,17(5).

[2]谢斐,王磊.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材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0,8(195).

[3]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4]李从业.实用产科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金庆跃.妇婴护理课程标准[DB/OL].http://220.191.230.239:28/sbpt07.asp

[6]何路明,张爱红.社区护理(第2版)[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7]张艳艳.妇产科护理(第1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张艳艳

生命周期模式下护理论文 篇2:

物联网技术背景下医用耗材信息化管理探究

关键词:医用耗材物联网信息化管理

1前言

在传统模式下,医用耗材管理缺乏精细化管理方式以及质量控制流程建设,导致医用耗材库存不可控、院内物流配送不及时、高值耗材无法追溯等问题频频出现,对医院经济效益产生了负面影响。而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同时,使用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机技术也能够解决医用耗材信息采集存在的问题———将其与医院的不同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可有效控制库存、实现精准配送,并实现高值医用耗材的全生命周期追溯管理。最终在保证医用耗材安全使用的同时,降低医用耗材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2物联网技术分析

物联网这一概念最开始指的是RFID系统,即通过RFID技术将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进行连接,从而进行智能化的监测与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物资精细化管理在长远发展战略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近年来,我国的物资管理工作由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逐步朝着信息化管理模式转变。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以及5G技术等各项信息科学逐步在医疗行业进行运用,医院的资产管理安全、环境安全和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并且推动了临床工作的开展以及大数据分析下的医疗技术的发展[1]。2019年,相关部门发布了“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以及“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等,其中要求医院运用UDI编码以及信息系统等技术模式,对医用耗材进行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

3传统医用耗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3.1临床科室管理

大部分医院的临床科室没有配备专职医用耗材管理人员,大多由护理人员兼职管理。兼职管理员在完成正常的医护工作之外,还要对科室内的医用耗材进行申领以及盘点,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加大了护理工作以及耗材管理工作出错的风险。同时,由于临床科室耗材领用与实际消耗之间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存在不足,导致库房耗材积压以及资金占用现象严重,使科室的绩效考核缺乏精准度[2]。

3.2医用耗材管理

由于医用耗材字典库不统一、不同系统之间无法互联互通,致使数据内容无法对照与核对。同时,传统的纸质化合同管理、耗材档案管理以及授权管理等都缺乏信息化运用,过于依赖纸质记录及人工记录,导致后续的查询、归档工作难以进行,无法进行有效监管[3]。此外,传统模式下的医用耗材采购与审批工作均由人工负责,订单规划等各个流程都运用经验式管理模式,没有使用数据以及库存预警信息系统,时常出现医用耗材库存虚高、过度占用资金等问题。

4物联网技术下的耗材信息化管理系统

4.1构建供应链协同平台

供应商管理模式包括医用耗材供应商平台和各级代理实名制协作管理平台。以医用耗材管理部门为主体,通过线上统一管理模式,从供应资质、合同维护、产品管理、订单发送与接收以及使用开票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全流程化、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医院和供应商之间的沟通、运营成本,促进医院对供应商开展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4]。

4.2资质证件管理

首先,处于医用耗材供应目录中的供应商需要上传相关资质证件;其次,医院对供应商所上传的厂商信息以及产品证件等进行科学化存档管理,确保随时进行审核与调阅;再次,医院对各类资质证件的时效性设置自动预警提示,防止证件过期给医院造成损失。

4.3供应商合同管理

通过医院各个系统间的实时交互,可以直接将供应商和医院签订的合同同步更新至系统。合同上传完毕后,医院各个系统就可以直接展示合同内容以及产品价格,便于物价、医保等相关部门实时对产品进行及时、有效管理。同时,也可以在系统中对合同的有效期设置自动预警提示,从而提升合同审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效率,优化合同复印、纸质申请单据传递等工作流程[5]。

4.4产品管理

为了确保医用耗材的安全性,“系统院外首营协同平台”在审核产品信息时,可以对产品图文进行对照,并对注册证信息以及产品图片信息和产品规格等各项内容进行逐一审查。在医院授权追溯审核时,能够在生产厂家、代理商以及供货企业中形成完整的授权管理链,以开展工作,并支持供应商维护、医院审核等相关操作。审核完成后,医院可以将以上信息与系统中的产品主数据进行唯一性关联,例如:将耗材名称、规格、生产厂家、注册证号等数据与产品进行关联[6]。

4.5供应商订单管理

医院凭借医用耗材的实际库存情况,或者系统根据单一产品库存的上下限设置,可以生成一系列需求计劃。而平台基于供应合同的签订情况,自动把需求计划进行拆分与归集,并下单到相应供应商处,从而运用多种信息模式提醒供应商及时送货。同时,平台通过适配第三方接口,在供应商发货后实时掌握物流情况。而在货物送达后,系统可以对供货商送货的及时度以及产品质量进行记录,相关信息可作为医院招标供货商的依据。除此之外,系统也可以直接监控订单,并在库管人员完成验收工作后,扫描送货条码,以完成入库操作[7]。

4.6供应商发票管理

通过信息化系统,医院可以直接对医用耗材发票和应付款进行全流程跟踪管理,并对多个或者单个入库发票进行维护。系统根据相关医用耗材的月度使用数量或送货数量生成开票明细单。同时,供应商依据开票明细单进行发票开具与维护,这既能有效解决传统管理模式在对账时信息缺乏数据支撑等问题,还能简化账单结算流程、提高院方付款的准确性和可控性[8]。

4.7调价管理

通过信息化管理模式,医院可以按照市场实际行情的变化和集采信息的变动,与供应商协商后,在系统中对产品单价进行调整,并同步向医院的其他系统推送物价变动申请与医保信息变动申请等。据此,可以避免传统模式下同类产品库存货物与新送货物出现“两价现象”以及信息不对等现象。

4.8构建医用耗材信息化智能管理平台

4.8.1医院物资基础信息维护

在合同信息通过医院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核后,就可以直接生成基础字典数据,院内物资管理工作可以以此为基础,通过信息系统对耗材进行HIS编码、财务编码、医保编码等,可以保证数据的同源性、构建完整的基础数据、确保信息传播的一致性、防止由于信息不统一而产生的误差问题。

4.8.2耗材采购管理

在医用耗材采购工作中,开展全程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保证从科室提交需求到采购计划生成以及下单审核、采购、产品发货等环节整体处于信息化监控状态下,从而确保耗材采购人员运用电子化订单或者系统提醒等,据此对订单信息进行实时监控。

4.8.3库存管理

根据医院的实际需求,系统可以对中心库房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确保中心库房的物资出入库以及报废和盘存等各项业务进行科学化管理,使医院的物资数据处于统一管理状态;确保物资从采购到入库,再到医院的不同库房以及科室运用的过程中都能够在系统中进行查询;确保每一笔账都能“账实一致”,为财务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整体工作提供更加準确、规范的业务数据记录[9]。

除此之外,系统还可以提供多级仓库管理以及中心库房功能,便于相关人员随时查阅仓库库存、实时了解不同科室的医用耗材使用状况和库存量;依照科室申领情况和库存量预警等模式,系统自动生成采购计划、一键下单、自动分拣与订货,然后扫码入库,使整体数据内容更加清晰、明了。

4.8.4临床科室物资管理

在系统中,科室能够直接对库存进行查询,并且也可以依照耗材申请和领用情况进行查询。如果科室需要退货给医院库房,可以直接在系统中进行退库操作。由于仓库和科室之间能够直接进行对接与联系,医院可以对科室的领用以及申请等各个流程进行实时监控,防止出现医用耗材的不合理运用等问题。

4.8.5普通低值医用耗材管理

在医用耗材管理工作中运用传统管理模式,并不能对低值医用耗材进行精细化管理,而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则可以直接对低值医用耗材进行统一编码和定数包管理。医用耗材在出库时,耗材基础信息与数量可与相应科室进行关联,借助HIS计费信息即可以统计低值医用耗材的消耗数量与使用记录,从而确保对低值医用耗材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化管理。同时,系统能够确保一级仓库准确把握二级仓库的物资消耗情况,并自动生成补货计划,使库房能够自动补货。

5结语

当前,医院不仅需要摒弃传统医用耗材管理模式,还需运用更加智能化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促进整体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运转,提升医用耗材的管理效率,为医院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齐亮

生命周期模式下护理论文 篇3:

托管模式下医联体基层人才培养路径体验与思考

[摘要] 目的 探讨托管模式下医联体内基层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的深度访谈法,对北京市一家托管模式下医联体单位的12名管理者及业务骨干进行访谈。 结果 提炼出三个主题:求贤若渴,被托管医院的人力资源现状;拨云见日,人才培养方向及内容渐清晰;因需而生,人才培养形式多样化。 结论 在人才培养方向、内容及方式上建立了有效的人才培养路径;为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应加强政策支持,同时需关注教学风险,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 人才培养;路径;医疗联合体;托管

[Key words] Talent training; Path; Medical treatment alliance;Trusteeship

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是分级诊疗的载体,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已形成多种形式的医联体类型,如契约式、股份式、托管式、集团式及兼并式医联体等[1]。其中,托管式医联体是在政府授权下,由高级别的医疗机构托管低级别的医疗机构,通过托管方式,逐步实现患者在医联体内的大医院进行救治、在社区及一二级医院或康复院护理院进行康复、在社区或居家能得到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的要求[1-2]。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与落地,需要突破基层人才匮乏的限制与禁锢,同时,也赋予了高级别医疗机构对其进行人才培养的重任。医联体核心医院是一所大型三级综合医院,分别于2014年和2017年托管两家基层医疗机构(均为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托管后,医联体内部进行管理构架改革,实施医联体内统一法人治理、核心医院统一管理模式,在资源共享,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管理体制下,探讨人才培养经有效路径,本课题对上述医联体建设中的关键人物进行了访谈,并提出存在问题及改善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8年7~9月,选取核心医院、被托管医院12名管理者为访谈对象,样本量以受访者的资料无新的主題出现,信息达到饱和为止。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以面对面、半结构深入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访谈采用知情同意原则,为保护受访者隐私,该研究承诺以序号A~L代替其姓名,分别为核心医院人员A-D(医联体建设小组组长A、组员B、核心医院到被托管医院担任挂职副院长C-D),被托管医院人员E-L(副院长E、挂职副院长F、医务科主任G-H、护理部主任I-J、办公室主任K、全科医学科主任L)。访谈时间为30~60 min,地点为会议室。在访谈过程中,不加以任何引导和暗示,鼓励访谈对象围绕主题叙述,对于较具体的细节进行适当的追问。访谈提纲分别为:核心医院:医联体建设过程中,被托管医院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何培养。被托管医院:医联体建设过程中,自身人力资源现状,在培养方面对于核心医院的需求。

1.2.2 资料分析  访谈资料部分录音并转录、部分速记,并采取意义分析方法,在反复阅读之后,对访谈资料进行归类编码及意义凝缩,寻找自然的意义单元和文本主题[3]。

2 结果

2.1 主题一:求贤若渴,被托管医院(一级医院)人才培养需求迫切

相对于二三级医院来说,一级医疗机构在分级诊疗体系中被赋予了重要的职能,并随医联体建设的逐步推进被不断体现与落实,如承担辖区内更多的首诊患者,以及核心医院下转的疾病恢复期、康复期患者,并对所负责的患者进行长期负责式照顾,对其进行疾病系统管理、随访与行为指导,定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时干预或向上转诊等。但一级医疗机构的学科建设有限,日常以公共卫生业务为主,所接触病例数量及种类少,经验积累缓慢;人员结构相对偏低,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匮乏,且因二孩政策放开和岗位空缺等因素导致可安排外出进修学习的人员少,日常工作中缺少专家前辈的指导,技术水平提升困难。因此核心医院所开展的对被托管医院的人才培养举措,是医联体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环节,也是医联体建设的重要目的之一。访谈结果显示:C-D:“两个卫生院在托管时,现学历为大专及以下的医技人员占80%,职称为初级及以下者占64.13%,难以适应分级诊疗中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要求”。L:“一级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目前主要承担的任务时全科医学和公共卫生服务,特别是家庭签约后,全科医生要负责整个生命周期以及整个疾病周期,能够给予主动健康管理及基本诊治,如果诊治不了,得告知及为患者转诊到核心医院进行诊疗,急性期或危重期过后,回到社区卫生机构进行康复等”,全科医生意识与能力培养是构建较好分级诊疗的基础,依托区域中心医院培养全科医师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4]。

2.2 主题二:拨云见日,人才培养方向及内容渐清晰

2.2.1 拓展业务范围,并以规范化培养为指引  分级诊疗体系的目标是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医疗秩序,表现在医联体内实现核心医院和基层医院的上下贯通、急慢分治,核心医院“救治疑难复杂疾病和慢病或康复患者转出”、基层医院“留得住人才、接得住患者”。访谈结果显示:F:“基层医院(一级卫生院)在被托管前,医疗业务范围相对狭窄,以大内科为主,妇产科、儿科和外科相对薄弱,部分普通常见疾病的外科手术尚未开展,无急诊科和综合病房等,更缺乏相应人才及制度的配套,难以承接核心医院下转的患者,首诊患者也很难留得住”。需由核心医院对被托管院区进行综合评估和明确功能定位后,共同商讨、制定学科及人才培养规划,建立专科帮扶和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对相关业务的开展进行培训与指导。同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为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核心医院需结合其实际情况开展核心制度、诊疗与护理常规、质量标准与技术标准、各项规范等内容的梳理与对接,并进行宣贯培训,以期提高被托管医院的诊治规范水平。H-J:“两个被托管医院都没有开展常见最基本的外科手术,内科诊疗范围比较小,其中一个没有急诊和病房,被托管前,门诊量都相对比较低。”D:“希望核心医院能安排更多的外科医师来指导常见手术的开展,并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术后患者分流到基层医院。”B:“核心医院各个职能部门由专人负责与被托管医院进行制度等文件的梳理对接和宣贯,并定期进行质控督导,查看落实情况。”

2.2.2 以慢病、康复人才为培养重点  医联体内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中,慢病患者管理属于一级医院的重要职能,但由于管理质量不高,造成许多患者流向上级医院。核心医院应关注被托管医院慢病管理团队的业务素质并对其进行培养,使其在症状评估、健康教育、用药治疗、随访监测等方面具备较高的规范管理能力,并能依据病情及并发症情况,及时将患者上转至核心医院。此外,核心医院应加强其康复理念、康复教育、心肺和神经等方面康复手段的培养,使其有能力接收核心医院手术后、疾病恢复期的下转患者,以及慢病需康复的患者。D-E:“核心医院组建全-专慢病专家团队、1+N+X专家团队,每周到被托管医院开展门诊,并进行慢病管理带教。”G-I:“康复病房已经组建好,核心医院康复科、神经科等专家定期进行查房,医疗技术和业务能力均有提升,但护理队伍人员紧张,存在身兼数职,难以全身心投入病房工作的问题。”D:“核心医院自2016年起,连续对其进行了三期康复护理培训,并选派骨干师资到北京康复医院进行实操培训。”

2.2.3 对管理、药剂、功能检查等各方面人才进行同步培养  管理、药学和功能检查部门服务于临床,同时又能引领临床,促进临床快速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核心医院在医疗质量、医保及人事等管理方面与被托管医院进行管理对接,并在管理规范、质控方法等方面进行梳理与培训,以促使管理效率提升。另外,核心医院在对被托管医院药品目录及功能检查项目的评估基础上,增加被托管医院的药品种类、常用检查项目等,并对其进行药物用法、功能检查等项目的培训,以提高被托管医院的用药安全、辅助检查能力,从而畅通下转路径,同时也提升了被托管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D:“执行院长来之后,给予了大量规范管理理念的灌输,如今从班子会、院长查房到周质询等方面规范了好多。”G-H:“在质量管理理念、质量管理工具、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安全管理等方面有培训,以及实际运用的指导。”F:“在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处方管理方面进行了培训,并派专人下沉进行药事管理和指导”。K:“通过几年的托管和制度体系的梳理与宣贯,全院职工的精神面貌和士气有所提升,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2.3 主题三:因需而生,人才培养形式多样化

2.3.1 上下联动培养  核心医院相对于被托管医院,拥有众多高学历、高职称、区域优秀科技工作者、首席专家、优秀中青年等人才,且核心医院门诊量大,住院患者多,治疗手段丰富。对于被托管医院来说,上送人员至核心医院进修、短期学习和参观等,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实践中较快地提升专业素质,同时,能够提升其疾病进展与严重程度的判断能力,从而做到合理转诊。另外,核心医院选派优秀专家长期驻扎或定期下沉至被托管医院开展门诊、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诊疗活动,并结合其实际情况,给予临床带教、指导、理论与技能培训等,同时,双向流动能够促进核心医院与被托管医院在业务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从而随着业务的开展,给予有针对性的培养。E:“一级医院的医生,只有到核心医院学习,拓展了视野,见识了更重更复杂的疾病,回到一级医院之后,才能知道怎么管理这类疾病的患者,并正确识别疾病的进展,做到合理转诊。”B:“医院选派医疗、药剂、护理、院感、财务等重点岗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长期驻扎或定期下沉至被托管医院,并进行重点岗位人员流动轮换,给予其管理与技术上的指导与支持。”

2.3.2 分层次培养  为提高效率,核心医院在对被托管医院的人才培养中,逐步形成新入职人员、业务骨干、中层干部的分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其中,新入职人员由核心医院进行统一招聘,并对医院概况、规章制度、服务沟通等方面进行统一的岗前培训,以及系列的三基三严培训。业务骨干是医院的核心力量,对其进行专业能力培养,同时灌输核心医院的文化,使其在被托管医院中更好的起到带动和影响作用。被托管医院的中层干部由核心医院统一选拔和培训,并会在政策把握、管理方法、凝聚能力等方面给予系列培训,使其与核心医院保持一致的管理理念、管理目标及价值取向,从而能更顺利的推动医联体的整体建设。A:“在人事上实施一体化管理,对医联体内新入职人员进行统一招聘和岗前培训,将中层干部的培训纳入到核心医院干部培训管理体系中,并对新入职人员、业务骨干、中层干部进行文化熏陶,使医联体内成员更具凝聚力。”

2.3.3 远程方式培养  医联体远程培养方式与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通过资料会诊、实践指导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现代化培养方式,相对便捷高效,省时省力。如核心医院建立医联体门诊群、双向转诊微信群,在群中上传的检查资料、探讨的内容与相关的知识均可作为珍贵的学习资料,群中所提疑问,会有核心医院专业人员及时解答。又如核心医院拥有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心电远程会诊中心等平台,在为医联体单位提供远程会诊服务的同时,为相关人员提供了互动学习及沟通交流的机会。另外,核心医院为被托管医院提供了教学视频、课件等培训材料,并依据实际需求,给予远程实时指导与培训,充分发挥其便捷性及高效性。B:“医联体内成员在人力、技术、设备等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将知识作为共享目标。”H:“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时代,大到会诊、技术指导,小到微信视频,给培训教学及技术支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F:“医联体内两家单位发展进度不同、技術范围不同,应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有侧重有针对的开展不同层级的远程课程和技术指导”。

3 讨论

3.1 多方向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医联体的有序推进提供了人才保障

访谈结果显示,托管后两院区人员的学历和职称层次明显提高,综合素质和质量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一级卫生院)在分级诊疗体系中担负重要的职能,优化其人力资源,是实现功能定位的首要步骤。核心医院逐步建立以规范化培养为指引、以慢病、康复人才为培养重点、对管理、药剂、功能检查等各方面人才进行同步培养的横纵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选派优秀人员到两院区重点岗位长期驻扎,组建业务专家团队,下沉到两院区开展医疗活动,建立基层人员到核心医院学习和重点岗位人才轮岗等工作机制,逐步建成上下联动、分层分类与远程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合理解决人才队伍在医联体内部合理流动,建立人才培养计划,联合培养一批留得住、技术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有利于促进医联体的“健康发展”[5]。

3.2 加强管理与支持,建立托管模式下医联体内基层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基层人才培养是医联体建设的着力点,托管模式下能将被托管医院纳入到以核心医院主管院长为领导的培训组织管理体系中,建立起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及管理目标,且辅以相应的管理规定,如优秀专家下沉、培训绿色通道等,同时建立核心医院与被托管医院院级、职能和科室各层面的沟通机制,及时交换意见和建议,在人才培养上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使培养方向、内容及方式上更具有针对性、丰富性和灵活性。但是,目前在下转患者方面仍存在壁垒,限制了人才培养及人才使用的空间,需要政策方面给予完善和支持。如给予基层卫生院开放三级手术,扩大基本药品目录,争取配备基本的医疗器械,医联体内转诊可享受最大程度利于患者的医保政策,调整政策使乡镇卫生院服务与收益挂钩等[7-8],以利于核心医院分流患者至被托管医院,较快增加其业务量,充分调动被托管医院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及积极性;需给予财政拨款或建立基金,以补偿核心医院所投出的培训成本,从而推进基层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建设,使培养后的人才有用武之地,能够得到充分使用。

3.3 加大全科医师培养力度,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师总量

基层医务人员承担着繁重的公共卫生任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医联体建设的目的是促进患者双向有序流动,由于被托管医院许多业务为新开展项目,经验不足,需由政府或核心医院牵头制定上下转诊的病种规范及诊疗指南,并从政策上向基层首诊制倾斜,赋予每位家庭医师转诊权[9],并将转诊率和慢病管理率纳入到全科医师考核指标,让更多全科医师安心留在基层医疗机构。同时,在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应遵守核心医院教学管理规定,落实临床核心制度,遵守诊疗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在临床实践中,采取“一对一”或“导师制”[10-11]的带教方式,帮助其梳理诊疗过程中的风险点,培训风险防范措施,进行预案演练等,以强化其风险防范意识,降低临床教学风险,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原则下,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3.4 加大外部人员引进与招聘力度,配合人才培养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访谈结果显示:核心院区提供各类各项的进修学习渠道和人才培养机会,基层卫生院领导也非常重视,希望送出各类人员进修学习。但由于(一级卫生院)因长期吸引力疲软,工资待遇相对不高等因素导致基层人员相对不足,且特别是二胎政策的放开之后,怀孕、休产假职工较多,导致基层员工身兼多职、繁忙疲惫,无暇参加培训或学习,特别是3个月以上的轮岗及进修更是无法安排时间参加,实际人才培养效果甚微。因此,政府和基层医疗机构应合理培养、引进和稳定医务人员,通过培训、提高工资待遇、增加晋升渠道等方式增强基层医务人员人才队伍建设[12-13]。同时,在原有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加大高职称人员引进和高学历人员招聘流动,充实基层人员队伍,让更多的医务人员可以参与到高一级学历教育和专业业务素质培养中来,充分运用各类培养途径和方法,方可提高基层人员培训效果。

分级诊疗是一项系统、艰巨的工作,需要持续性、渐进性发展[14-15]。医务人员特别是全科医师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核心,引导患者有序就医、践行分级诊疗的主力军,需要政府、核心医院、基层卫生院等多层级共同重视与配合,制定更适合的培养和发展路径,更充分的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为分级诊疗政策推进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 黄佳文,雷海潮.北京市医疗联合体现状与思考:基于深度访谈法[J].中国医院,2019,23(5):46-49.

[2] 京卫医.关于印发《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18-2020年度重点任务》的通知[S].2017.110088/ZK-2018-000065.

[3] 斯丹纳.苛费尔,斯文.布林克曼著,范丽恒译.质性研究访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362.

[4] 张培林,阳光,潘金国,等.“四定模式”在促进紧密型医联体分级诊疗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医院,2018,22(3):15-18.

[5] 潘宇.刘宏宇.孙洪涛,等.我院跨区域医疗联合体合作模式探索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8,8(38):57-58.

[6] 汤佳,鞠永和,陈阳生,等.人才流动理论下医联体临床骨干人才培养SWOT分析—以苏北人民医院医联体为例[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11):12-14.

[7] 王荣英,赵稳稳.医疗联合体构建模式研究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3):369-372.

[8] 陈敏,谢新鑫,刘苏熠,等.无锡市人民医院医联体双向转诊情况调查分析及改进策略[J].中國医院,2019,23(5):14-16.

[9] 朱亚兰,陶弘娜,董园园,等.分级诊疗面临的困境及破解建议[J].中国医院,2019,23(5):5-7.

[10] 张立斌,罗勇,吕富荣,等.县(区)级医院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卫生人才,2014,8:74-77.

[11] 姜永梅,姜艳,陈强.双路径导师制对急诊低年资护士培训的效果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8):1537-1539.

[12] 刘刚.吴浩.李宁燕,等.分级诊疗制度主题研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6):1917-1923.

[13] 周瑞.赵琨.齐雪然.我国目前分级诊疗工作中的几个关键环节探讨[J].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10):1116-1119.

[14] 张鑫鑫.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关键问题与对策探讨[J].劳动保障世界,2018,21:39.

[15] 张雪,杨宁溪.英美分级诊疗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A),2015,36(7):78-81.

(收稿日期:2019-11-01)

作者:吴利纳 马新翠 马秀华

上一篇:保安业维护社会秩序论文下一篇:政府与市场互动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