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纳税合理避税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企业税务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之中,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时,由于利益驱动或者不熟悉税收法律法规,会有意或无意触犯相关税收法律法规,产生企业税务风险。建立企业税务内部控制是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避免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保证,是促使企业建立依法纳税、合理避税机制的重要手段,更是避免企业通过税务进行违法乱纪的一道屏障。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依法纳税合理避税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依法纳税合理避税论文 篇1:

探析现阶段医药销售行业税收漏洞及原因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医药销售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各项指标表明医药销售行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推动国家医疗卫生的进步,也推动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医药销售行业内,由于行业的利润率较高,许多经销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采用不正当手段,不依法纳税,出现偷税漏税的情况,严重扰乱了行业秩序和影响我国纳税秩序。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医药销售行业的现状,结合出现的诸多问题,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医药销售行业;税收漏洞;依法纳税;税收监管

一、现阶段医药销售行业纳税现状

1. 医药销售行业是重要的税收征收对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医药销售行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有利的市场环境,加之,人民对医疗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销售渠道和手段的多样化,中国医药销售行业也由原来的经济效益低,发展缓慢,转向高收益,高回报的热门行业。在良好的市场前景下,一方面,医药销售行业成为了我国纳税又一新的增长点,已经成为重要的税收征收对象。另一方面,高利润的诱惑下,不少商家利用各种手段偷税漏税,严重阻碍了正常的征收环境,给税收征收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2. 医药销售行业纳税出现的问题

2.1 出现严重的医药账户作假现象

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商家一是进行账外经营。药品销售的销售对象一般为非增值税纳税人,该环节收入一般情况以现金交易为主,很少购买者回去索要发票。一些商家用购物小票代替纳税发票,造成发票账户不能真实反映该销售商的真实销售业绩。二是,商家使用“两本账”。许多销售公司为了逃避高额的纳税负担,采用两种财务核算方式,简单的说就是有两个账本。一个账本作为纳税报税凭证,主要是开票收入账本;为开具发票的收入纳入另一个账本,作为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账本。

2.2 医药销售税收抵扣制度不完善

随着医药管理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医药进货渠道呈现多样化,由单一的进货渠道改为多渠道,使得更加灵活,但是这也增加了監管的难度。特别是大型医药销售公司,只能采取对其下属进项税由总公司统一抵扣,不能保证对所有的药品销售信息做到绝对的监管。这就是进项税变得更加不具严格性、规范性,很容易出现随意抵扣或者蓄意增大进项税的行为。甚至一些厂家和经销商串通一气,更改相关信息,使税收抵扣混乱,扰乱纳税秩序。

2.3 税收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纳税漏洞也不完全是经销商的原因,由于我国纳税制度以及纳税管理还不健全,还未形成完整的纳税管理体系,一班高素质的纳税人员,导致纳税管理随意性,税收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淡薄,由于长时间和固定的经销商打交道,很容易形成利益关系,抱着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心态,少数工作人员甚至帮助偷税漏税。另一方面,纳税监管不严,很大程度依靠自我监督,这严重减弱了监管的实际意义,使监管形同虚设。

二、 医药销售行业税收漏洞原因分析

1. 依法纳税意识淡薄

作为商人,利益最大化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些经销商就铤而走险,偷税漏税,缺乏最基本的依法纳税意识。而且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是国家国计民生的重要内容,国家在这方面的监管较严,但是税收管理却不能实现规范化。一方面,是税法宣传力度不够,纳税者对税法知识认识不足,依法纳税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利益驱使,经销商追求高额利润,钻法律空子,采取非法手段偷税漏税。

2. 药品生产商和销售商联手逃避税收管理

人们对医药消费的不断提高,医药市场不断壮大,药品生产企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抢占医药市场份额,都会采取各种手法,赢得市场先机,甚至不择手段推销药品,其中,最主要的是给药品销售商好处,从而获得市场占有率,整个药品市场存在严重的恶心竞争和垄断。为逃避国家税收,厂商开始通过不正当合作,互相隐瞒收入,获取非法利益,而出现这种情况,国家的税收监管很难控制和管理。

3.税收管理制度不健全

税收管理制度相对滞后,主要税收管理还未完全摆脱市场经济体制的束缚。相关管理制度还是老一套,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要,管理队伍老化,管理素质普遍偏低,一些税务人员责任意识差,疏于管理,不能主动去加强对企业的税收监管。这也是由于医药管理改革速度较慢,一方面,医药管理体制不顺。医药与医药市场竞争环境差,有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这造成了税收管理混乱。另一方面,中国现行税制并不完善合理。其中在医疗卫生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医药经营征收增值税,但是医疗卫生却征收营业税,而税务部门对经营医药同时又兼职卫生诊治的企业征税标准如何定,没有具体的条文说明,导致模棱两可。这样就很容易产生漏征漏管发生,也助长了企业偷税漏税的发生。一些医药零售企业由于财务核算体系不健全,加上对于个体经营户的税收管理松懈,例如,医保刷卡收入不如实申报,在经营范围内,搞促销活动都会赠送礼品、药品,但是并未将其视同销售,所以漏申报这些赠品。

三、 医药销售行业税收漏洞解决建议

1. 加强医药经销商依法纳税意识

首先需要加强经销商的依法纳税意识,以及普及纳税知识。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税收政策宣传,提高医药经营者的纳税意识;二是,普及经销商的纳税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自身应该缴纳哪些税收,这不仅能够保证经销商依法纳税,更能提高经销商的权利意识,在合法的情况下,合理避税,从而增加销售收入。

2. 加强各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

特别是加强与工商、药监、医保、金融等部门的沟通交流,确保信息的通畅和共享。通过医保部门、银行保刷卡信息等有用信息,进行纳税项目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医药监管部门间的协调作用,通过交流及时发现遗漏信息,减少信息重复收集,形成监管联动,信息共享的局面。

3. 提升医药销售行业管理水平

第一,加强医药行业销售企业会计核算的监控力度,从而提高纳税申报的质量。税务机关加强对日常检查和纳税评估中,问题较多的企业,重点检查,责令整改,多次查出存在会计核算问题的企业,要追究其责任;第二,各公司需要制定会计核算制度、统一会计核算方式,通过统一的管理,提高公司的监管,健全会计核算体制,能够有效提高会计核算真实性;第三,医药企业必须执行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第四,加强总公司下分支机构的监管力度。主要监督内容是,督促分支机构办理注册税务登记,督促其依法纳税,防止由于缺乏监管而偷税漏税。

4. 加强税务机关人员的素质

加强税务机关的素质也能够有效防止医药销售行业出现税收漏洞,增强纳税者依法纳税行为,现阶段,税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能够满足经济发展对税务人员的要求,一方面,要大力吸纳税务人才,充实税务机关队伍。另一方面,定期组织税务人员参加税务培训,增强其业务能力。

总结:

现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医药销售业的快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依法纳税是医药销售企业应该无条件贯彻的,但是一些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铤而走险的钻法律空子偷税漏税,严重扰乱了医药销售行业的秩序,也减少了国家的税收,出现税收漏洞的。其中的原因有许多,针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需要加强措施,减少税收漏洞。

参考文献:

[1]李丹. 自贡市大安区国家税务局医药销售行业税收管理问题的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010(12)

[2]吴艳萍. 论我国税收法制建设的问题与对策[D]. 吉林大学, 2004(12)

[3]刘勇. 创新医药行业管理机制堵塞医药税收管理漏洞[J]. 中国税务, 2008(2)

[4]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 税法(I)[M]. 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9年第一版

作者:芦岳

依法纳税合理避税论文 篇2:

关于建立企业税务内部控制的探讨

摘要:企业税务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之中,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时,由于利益驱动或者不熟悉税收法律法规,会有意或无意触犯相关税收法律法规,产生企业税务风险。建立企业税务内部控制是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避免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保证,是促使企业建立依法纳税、合理避税机制的重要手段,更是避免企业通过税务进行违法乱纪的一道屏障。本文通过分析企业税务事项的种类及其特点,针对性地提出构建企业税收风险内部控制的设想,以供探讨。

关键词:企业税务 内部控制 探讨

企业税务是指企业涉税事务,主要是指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对税费进行计算、申报、缴纳并核算的事务;履行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义务并核算的事务以及纳税筹划等税务风险管理事务。企业税务涉及到国家、企业及个人的利益,由于不熟悉税收法律法规或者利益的驱动,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时,会出现有意或无意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情况,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不仅是补缴税款、滞纳金、罚款,还可能吊销营业执照和追究刑事责任,危及企业的生存;相反,如果建立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加强税务风险管控,则可以减少或避免税务风险,达到节税、避税及充分利用资金等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税务事项的分类与特点分析

企业的税务工作纷繁复杂,根据税务事项的特点,可以分为以下三大部分:

(一)企业税务的计算、申报与缴纳事项及特点

企业要正确及时进行税费的计算、申报与缴纳,就要熟悉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税收实体法主要是指各种实体税法,税收实体法对各税种的特点、纳税主体、课税对象、计算依据、税率、纳税时间及税收优惠等税收构成要素进行了全面界定。从大类看,包括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等具体税种;从税费管理方式看,有国税管辖的税费和地税管辖的税费。税收程序法主要是规定征收管理方式方法程序的法律,最典型的是《税收征管法》,对企业纳税事项的管理及违反税法规定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了具体规定。税费的计算、申报与缴纳事项体现的特点如下:

1.这些事项构成了企业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一般按照企业税务事项的多少分为大税种和小税种,其中,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一般称为大税种,企业一般每月都要及时进行这些税种的计算、申报与缴纳。我国的流转税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只要存在着交易额,企业都要按照所属流转税的类别计算、申报、缴纳相应的流转税。企业没有开展营业活动,也存在流转税的计算、申报事项,即零报税。企业(含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所得税是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征收的一种税,企业应该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根据经营成果的大小计缴所得税,有应税所得就必须缴纳,没有应税所得就无须缴纳的一种税。但从税费的日常操作来看,不管企业盈利与否,必须定期按一定方法计算、申报、预缴或清算缴纳。一般企业小税种业务不多,但一旦发生,同样需要按税收法律法规及时计算、申报、缴纳。

2.这些事项要符合税务机关管理要求。企业要按照国税和地税机关的要求及时正确进行计算、申报、缴纳,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国税和地税的信息化管理越来越普及,网上填报,网上申报、抄税,划款,不熟悉税务管理系统是不行的。同时正确计算当期税费和当期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的税费,需要全面掌握相关税费的具体计算办法,具有专业知识上的要求。除此之外,税务登记、税务变更、税务文书、税务档案资料管理等,也需一定的税务知识。一般情况下,企业应配备办税员,办税员应经过税务机关认定和登记。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委托中介机构代理企业税务事项。

3.这些事项与企业营业活动存在着一定预期关系。企业税费是否准确计算、申报和缴纳,与企业营业活动具有一定的预期关系,可以据此判断企业税费是否合理。譬如,流转税是按流转金额或流转数量来征收的,或与营业额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或与实物数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或存在一种综合税负比率;企业所得税与企业当年的盈利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虽然比较复杂,但对于企业判断是否应交企业所得税具有粗略的标准,其他税费同样与企业的营业活动关系密切。此外,企业的综合缴税率(全部税费与企业收入之比)也对企业税负及税负合理性具有判断作用。

(二)企业税务的核算事项及特点

企业发生的各项税费均应进行及时的核算,这既是会计上的要求,又是税法上的要求。会计与税务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税费的计算、申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会计核算资料,其缴纳的票据又成为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两者在操作上存在着相互衔接的问题,有时是先核算再计算、申报、缴纳,有时是先计算、申报缴纳,再据其凭证进行会计核算。企业税费核算事项体现的特点如下:

1.税费核算是会计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各项税费的核算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企业税费的发生,既要正确计算、申报、缴纳,又要对所发生的各种税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正确分类核算。目前,企业的税费核算比较复杂,有价外费、价内税,价外税主要是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增值税的发生不计入成本费用,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和其他各种税费属于价内税,要列入成本费用,有的税费发生时就计入资产的成本之中,如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等,有的发生后计入管理费用,如印花税、房产税、契税等,有的发生后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如营业税、消费税。对于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的事项还要具体对待,如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冲减应付职工薪酬等。所得税的核算更复杂一些,首先要选用方法,是用应付税款法还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用到的科目有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等科目。违反税法的罚款应列入营业外支出。由此可见,企业税费的核算工作政策性强、纷繁复杂,不熟悉会计上的规定,很难做到不出问题。出了问题就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处罚,形成税务风险。

2.税费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依赖于税收法律法规。以流转税的核算为例,首先,企业的流转税税种的确定要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每一种流转税都有其特定的征税对象,而且要随着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纳税人的身份由税收法律法规确定,特别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身份的确定,身份不同,采用的核算方法就不同。再次,企业流转税的计税基础和税率也是按税收法律法规进行确定,是按含税销售额还是按不含税销售额进行计算、有没有扣除项目和优惠政策、有没有起征点或免征额是由税收法律法规确定。

至于其他税费的核算,如所得税、行为税、财产税、资源税的核算,所有企业都会根据其业绩大小、经营行为、应税财产等分别按税收法律法规进行确定和计算,并在会计上进行准确核算。

因此,税费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税收法律法规依赖性大,不熟熟悉税收法律法规,税务风险会随之而来。

(三)企业税务的筹划事项及特点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保障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通过对投资、经营、理财等进行周密筹划,实现纳税最小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经济行为。纳税筹划的主要目的是节税。企业税务风险不仅体现在正确核算和及时足额缴纳方面,更多地体现在纳税意识和税收政策的运用方面。纳税筹划事项体现了如下特点:

1.纳税筹划的前提是不违反税法。《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三条规定,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作出的与税法相抵触的决定一律无效,税务机关不得执行。可见,纳税人的纳税筹划应以“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为唯一标准,不以“少纳税、不纳税”为前提,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合理筹划节税。违反法律规定,逃避纳税责任的,属于偷税行为,显然要加以反对和制止。在有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纳税人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决策。

2.纳税筹划的实质是节税。节税是在遵守现行税收法规的前提下,当存在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纳税人以减轻税负为目的,可以选择税负最小化的方案。简约的说,节税是纳税人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政策,以降低税负为目的,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筹划安排,选择有利于节约税收支出的生产经营方案。它是纳税人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就对纳税方式、规模作出了安排,一旦作出决策,就严格遵守税法,照章纳税。纳税筹划不同于纳税义务发生后才想办法规避纳税义务的偷税、逃税行为。如果经营活动已经发生,应纳税额已经确定而去偷、漏税或欠缴税款,则不能被认为是纳税筹划。

3.纳税筹划要着眼于企业整体收益。纳税筹划不仅仅着眼于税法上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总体的管理决策。如果有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企业要选择自身价值最大化或税后利润最大化的方案,而不一定是税负最轻的方案。一般地说,在税负最轻时,企业税后利润最大,但情况并不总是如此,企业要从全局角度、以整体观念来看待不同方案,而不是把注意力仅局限于税收负担的大小上,否则会误导经济行为。同时,纳税筹划成本是筹划必须考虑的因素,包括显性成本和机会成本,在纳税筹划实务中,一般容易忽视机会成本,从而产生税务风险。

4.纳税筹划须具备一定条件。进行纳税筹划,一是必须熟悉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在总体上确保自己经营活动的有关行为的合法性;二是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包括法律、税收、会计、财务、金融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三是熟悉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自身特点;四是具备相当的收入规模,如果企业的经营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进行纳税筹划的费用可能大于筹划的收益;如果是一个集团公司,下辖若干企业,经营着多种商品,从事几个行业的生产,每年上缴税种数量多、税款数额大,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必要考虑实施纳税筹划。

5.纳税筹划具有专业化发展趋势。在社会化大生产、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国际经贸业务日益频繁、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各国税制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仅靠纳税人自身进行纳税筹划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因而作为第三产业的税务代理、税务咨询便应运而生。现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纷纷开辟和发展有关纳税筹划的咨询,这充分说明了纳税筹划向专业化发展的特点。

二、构建企业税务内部控制的探讨

(一)企业税务内部控制方式的探讨

企业税务内部控制方式可以根据企业税务事项的特点,与企业税务事项相结合,分别采取一般控制和例外控制方式。一般控制也可称为日常控制,针对经营活动中多次反复发生的业务而建立。对于一般企业,流转税和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符合这一特点,对于有些企业,资源税和土地增值税符合这一特点,应相应制定日常控制办法;例外控制是针对企业不经常发生的应税行为或应税事项而设的控制办法,如财产税、行为税等可以采取例外控制的办法,只要作一些原则性控制要求(譬如专人负责)即可。

(二)企业税务内部控制目标的探讨

建立税务内部控制是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避免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保证,是促使企业建立依法纳税、合理避税机制的重要手段,更是避免企业通过税收进行违法乱纪的一道屏障。因此,提出如下目标进行探讨:(1)保证各项涉税活动的合法性。各项涉税活动符合国家税法要求,严格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进行支付和核算。(2)保证企业税收开支的合理性。鼓励企业通过合法的途径安排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合法途径节税和合理避税。(3)保证企业税收信息真实完整。企业的税收信息资料是国家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资料,企业应确保信息的真实完整,为国家进行税务政策调整提供可靠依据。(4)保证税务支出核算的真实、正确、及时、完整。

(三)企业税务关键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

1.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制度。适用日常控制办法的内部控制事项,企业应当建立税务内部控制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涉税事项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对于有条件的中大型企业,应当设立税务内部控制的专门机构进行税务风险管理,其人员构成可以由公司分管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重要合同责任人、供销科室负责人、投资项目负责人组成,保证企业重大事项的处理必须有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人员的参与,把好税务风险关。

适用例外控制办法的内部控制事项,应明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指定专人牵头负责,如由财务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牵头,对其税务情况进行单独预算、运作和分析,避免税务风险的发生。发生税务纠纷,也适用例外控制办法。

2.重要涉税事项的税收支出预测、决策与预算控制制度。(1)预测。企业应建立流转税预测制度、所得税预测制度,确保日常涉税事务的发生与企业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除此之外,还应建立重大合同的税收预测机制、重大事项的专项预测机制,如企业员工个人所得税的预测制度等。(2)决策。企业对税收支出预测方案进行决策,应当根据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合法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合理避税的方案,确保在同等利益下,税收支出成本最小。(3)预算。企业的税收支出应列入全面预算和专项预算。

3.税收支出的执行控制制度。(1)企业应当根据税收支出预算,落实税收支出责任,保证预算的有效实施。(2)建立税收支出审批制度,根据业务发生进展,按照授权批准制度所规定的权限,对税收支出申请进行审批。(3)企业应当依据税收法律法规规范税收开支项目、标准和支付程序,从严控制税收支出。

4.税收支出核算控制制度。企业税收支出核算应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对生产经营中发生的税收支出进行正确分类和核算,提供完整的企业税务支出信息资料。

5.企业税收支出分析与考核制度。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企业应当建立税收支出分析和考核制度。运用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分析方法开展税收支出分析,检查税收支出预算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寻求合理避税的途径和方法。

(四)关于税收风险控制要点和方法的探讨

1.税收支出预测、决策、预算的控制要点。税收支出控制预测、决策、预算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严密,企业应当在税收支出的正确预测、决策的基础上,编制税收支出的预算,并保证编制应当充分适当,税收支出事项的决策过程应当明确规范。(1)税收支出的预测是可以建立在企业成本费用预测之中,在企业成本费用预测中单列一项,也可以根据相关资料独立编制预测。(2)对税收支出费用预测方案进行决策,确保选取最优方案。(3)预算控制。该控制方法要求单位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税收支出预算方案按其涉及企业运营广度分为全面预算和专项预算。全面预算可以纳入企业的成本费用预算之中,单列即可。专项预算根据事项的性质组织落实,可以在一些其他预算中单列,如在材料费用预算中另外单列进项税预算,在销售费用预算中单列销项税的预算,也可以单独进行,如重大投资项目可以单独列预算。预算编制程序、审批权限等按照预算控制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2.税收支出核算的控制要点。企业在进行税收支出核算时,要注意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控制点:(1)对税收支出要进行分类核算,确保分类正确,及时入账、核算正确。在当前企业会计准则对税收相关支出的核算规定十分明确的情况下,按照规定进行税务支出的账务处理即可。(2)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凡是涉及税收支出的事项,均需税务事项负责人或税务风险管理负责人签字并备查登记。(3)严格执行预算制度,对超预算情况要及时形成报告向负责人报告,并进行检查分析。

3.税收支出的执行、分析与考核的控制要点。(1)税收支出的法律法规相对完善,一旦企业发生税收支出事项,要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进行计缴,因此,执行中,能够合理避税的就开展合理避税,不能合理避税的,及时开展业务、审核原始凭证,计缴税费,及时核算。(2)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应该运用一系列指标进行税务风险分析,及时掌握税务支出升降的原因,特别关注是否存在税务风险的事项。(3)建立税务风险的考核制度,对税务风险的责任主体进行考核和奖惩,对重大税务风险事项可以实行一票否决。最后要将考核的结果以责任报告的形式反映出来。

参考文献:

1.查方能.纳税筹划(第三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涂申清.企业税务人才的替代性分析[J].商业会计,2012,(7).

4.涂申清,吴蕾.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2,(5).

作者:涂申清 毕根源

依法纳税合理避税论文 篇3:

纳税筹划在企业中的运用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主体,其经济行为与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企业的最终目标。同时市场经济更是一种法治经济,依法纳税是企业的应尽义务。税收的无偿性决定了税款的支付是企业资金的净流出。为了减轻税负,企业自然就会想方设法少缴税、免缴税或延缓税款。正是在这种直接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纳税筹划应运而生。

一、纳税筹划的内涵

国际财政文献局在其《国际税收词典》中将纳税筹划表述为“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经营和私人事务的安排以达到减轻纳税负担的活动。”其主要包含以下四层意思。

1、行为的合法性或“非违法性”

合法性是纳税筹划最本质的特征,也是纳税筹划区别于一切税收欺诈行为的根本标志。所谓合法性一方面指纳税筹划不违反现行的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只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另一方面纳税筹划不仅在行为上不违反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在其结果上也符合立法者的立法意图。所谓“非违法性”是指有的纳税筹划行为不与法律条文直接相抵触,在一定程度上与立法者的立法意图相背离,充分利用法律上的空白和漏洞减少税收成本的行为。

2、时间的事前性

事前性指纳税人对各项纳税事宜事先做出安排,在各项经营活动发生之前就把税收作为一个内在的成本做出考虑。纳税行为相对于经济行为而言,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如企业实现销售后,才有增值税、营业税等纳税义务:收益实现后,才计算缴纳所得税。一种纳税行为产生后并对应一种纳税义务,如果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已经形成,纳税义务已经发生,而再想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那就只能导致偷税,欠税,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纳税筹划。

3、现实的目的性

纳税筹划不能只注重于某一个纳税环节中的个别税种的税赋高低,而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另一方面总体税负的轻重并不是选择纳税方案最重要的依据,在企业面临多种纳税选择时,应当选择总体收益最多但纳税并非最少的一种方案。毕竟,相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言,减少税赋只是一个途径而已。

4、行为主体为纳税人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或代理人将其所掌握的税收、会计、法律、财务管理等知识运用到日常经营活动中,其目的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将其税收成本最小化。

二、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动机

1、企业从事商品课税纳税筹划的动机

商品课税(增值税、消费税等)是间接税,税负可以转嫁,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减轻税负,其产品在市场上就会具有价格优势或取得超额利润。

2、企业从事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动机

企业所得税的税负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投资的税后收益率,所得税实际上成为企业经营成本的一部份。企业进行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可以降低税收成本,提高投资的边际税后收益率,从而有利于企业扩大投资。另外,由于所得税税款不能在税前扣除,所以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减少纳税额,不会增加应税所得额。换句话说,纳税筹划带来的利益是免税的。

三、企业纳税筹划的基本思路

企业如果在交易之前考虑税收效果,则有效的纳税筹划机会更大,这就要求企业决策者在日常经营中对节税很敏感,对税法很清楚。

1、利用税法中的漏洞进行税务筹划

纳税人可以发掘税法中的漏洞进行纳税筹划,谋求税收利益,但纳税人不能利用税收管理漏洞进行筹划。

2、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

税收优惠是指由于税法、税收管理条例或司法条例的规定而使纳税人的经济所得或经营收入免于正常纳税的情况。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在很多情况下是要利用税法中的税收优惠政策来达到减轻的纳税义务的目的。同时,税收优惠政策本身也可能会形成税法中的税收漏洞。

四、企业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

1、战略原则:即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法应当符合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税务筹划着眼于纳税人长期利益的稳定增长,并不能局限于某个预提的税种利益的得失。因为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税收成本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在进行投资、经营决策是,除了要考虑税收因素外,还必须考虑其他多方面因素,权衡轻重,趋利避害,以达到纳税人总体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2、预见原则:即企业要根据预见到的税收变化,来合理安排交易行为的时间。

3、增值原则:即企业要尽力推迟收入的取得以及加速费用的扣除,以示与其税收的净现值最小化。

4、谈判原则:企业要与其交易对象和税务机关进行谈判,争取取得有利的税收待遇。

5、转换原则:即企业要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把应税收入转换为非应税收入,把不能税前扣除的项目转换为可以扣除的项目。

五、企业纳税筹划的可行性分析

企业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对投资、经营和理财等方面进行纳税筹划是完全必要的,但纳税筹划的实施必须有一定的经济环境和相应的配套措施作为前提。现阶段,企业实施纳税筹划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这主要表现在:

1、税收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国家征什么税、征多少税,如何征税,无不体现政府的政策意图。税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往往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和不同产品,实行区别对待的,对需要在税收上鼓励的,往往少征税或不征税,对需要限制的,往往多征税。因而企业如何纳税,往往存在多个可选择的方案。例如:

(1)不同地区,不同纳税人之间税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为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性。

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不同

②利用某些地区处于税收竞争而制定的“增值税返还”政策进行纳税筹划

③地区之间企业所得税税率存在较大差异

④盈利能力不同的企业所得税使用税率不同

(2)增值税与营业税并行开征,从而给企业提供了一定的纳税筹划空间。

(3)税法中存在大量的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可以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调整,避开税收所要限制的方面,达到国家规定的、可以鼓励的政策条件。这样既有利于企业的微观发展,又达到了降低税负的目的。

2、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虽经不断完善,但仍可能存在覆盖面上的空白点,衔接上的间隙处和掌握尺度上的模糊界限等。也为企业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

3、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有些规定是有弹性的,有些财务处理可以自由选择确定,如存货计价方法可以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固定资产折旧可以有直线法与加速折旧法。企业根据环境和自身情况,充分地运用这种合法的可选择的自由,选择那些有利于自身的财务处理方法和会计核算方法。

4、从短期看,纳税筹划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导致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的减少。但这种减少其实是国家本身的意图之一。因为国家正是通过牺牲税收收入来换取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调

整。从长期看,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意味着涵养了国家的税源,有利于国家长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因此,国家对正当的纳税筹划行为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这也是纳税筹划行为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纳税筹划是企业应有的权利,通过对企业纳税筹划的肯定和支持,促进企业依法纳税、也是依法治税的必然选择。

六、企业纳税筹划的基本方法

1、避免应税所得的实现

纳税人要尽量取得不被税法认定为是应税所得的经济收入。

2、推迟纳税义务的发生

推迟纳税可以使企业在不减少纳税总量的情况下获得货币的时间价值。因为按照贴现的原理,延迟缴纳的税款现值一定小于当期缴纳的等额税款。税收越晚交,其经济成本就越低。

3、利用关联交易,转移收入或分配利润

关联企业之间可以利用转让定价转移业务收入或利润,从而达到减少企业集团总体税负的目的。

4、充分利用税法中有关费用扣除,税收抵免的规定,减少纳税义务

企业应充分利用税法中的费用加倍扣除、税收抵免的规定,减少纳税义务。

5、控制企业的资本结构

企业利用债务融资不仅可以得到财务杠杆的利益,而且由于债务融资支付的利息可以打入成本费用,从而可以减轻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七、我国企业进行纳税筹划需要注意的问题

1、纳税筹划存在征纳双方的认定差异

纳税筹划针对的是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都有其特殊性,而且纳税筹划方案的确定与具体实施都由纳税人自己选择,税务机关并不介入其中,纳税筹划方案是否符合税法规定,能否给纳税人带来税收上的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纳税筹划方法的认定。如果纳税人所选择的方法不符合税法精神,税务机关很可能会视为偷税或逃税,纳税人将为此遭受重大损失。因此在企业纳税筹划中,应密切关注财税政策的变化,建立税收信息资源库。有关人员除了全面学习税收法规外,密切保持与税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至关重要。纳税筹划还要求企业依法取得并保存会计凭证或记录,使其完整、正确,并依法进行纳税申报,及时足额缴纳税款。这样就不会出现任何关于税收方面的处罚,这也是纳税筹划的一种形式。

2、熟知税法,严格掌握避税的力度,综合衡量筹划方案,降低风险,切忌为了进行纳税筹划而导致偷税的结果

避税与偷税虽然在概念上很容易加以区分,但在实践中二者的区别又是确实难以掌握,有时纳税人的力度过大,就成了不正当的避税,而不正当避税在法律上就可认定是偷税。

3、纳税筹划要具有可操作性,不能纸上谈兵,纳税筹划应进行成本一效益分析

如果纳税筹划所产生的收益不能大干纳税筹划成本,纳税筹划就没必要进行了。而且还要考虑税务筹划所引起的成本费用。

4、纳税筹划不能照抄照搬国外的经验,一定要结合我国的税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税务筹划虽然有一些放之四海的普遍原则,但因各国的税法不尽相同,所以绝没有各国通行的筹划方法,全盘照搬国外企业税务筹划的方法在我国是行不通的。纳税筹划方案及结果伴随纳税人具体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我国2008年颁布了新的所得税法。新税法正式实施后,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筹划的空间将越来越小,以前很多有效的筹划方法失去了法律依据。虽然利用税收优惠进行税收筹划的空间小了,但新税法却放宽了对内资企业成本费用的扣除标准和范围,这从另一个方面扩大了企业税收筹划的空间。因此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应结合税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好纳税筹划,争取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

作者:吕 莹

上一篇:招生宣传演讲稿下一篇:餐饮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