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税与纳税》教案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征税与纳税》教案(精选7篇)

《征税与纳税》教案 篇1

一、教材内容分析

税收是组织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联系。了解税收和税法,认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有助于我们增强权利义务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本框介绍有关税收方面的知识,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征收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具有重要作用,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了解税收的种类,准确区分违反税法的四种主要现象,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树立纳税光荣的理念。

2、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彰显个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意识并以主人翁的态度监督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同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

三、教学重点

1、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和税收的种类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四、教学难点

1、个人所得税、增值税

2、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法与学法

1、利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

2、创设“一例到底”即用“一例”贯穿始终,设置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思考题

3、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这种高效课堂模式,既调动了学生个体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八、课前准备

导学案、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过程

本节课先展示一系列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税收的相关知识。【新课导入】展示水立方鸟巢以及长江大学的的图片,问学生这些充满现代气息的建筑资金到底来源于哪里。(生)国家财政税收。(师)引入税收主题。再以多媒体课件展示导学案上的自学目标并要求学生在8分钟内完成学案上的以填空形式出现的知识梳理。【新课学习】

1、税收的含义(教师提问,学生作答,师生共同解剖这个概念)

主体—国家

目的—为实现国家职能

手段—凭借政治权力

依据—依法

地位—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课件展示)情景探究一:“杨光家的烦恼” 杨光的爸爸在浠水商场超市做营销部经理,年收入近20万。按我国目前的税法个人的工资、薪金等月收入超过3500元就该交税。对到底交不交,杨光一家意见不一。

爸爸:别人又不知道我的收入是多少,我一不偷二不抢,自己合法赚的钱,交什么税!

妈妈:为国纳税光荣,既然你收入已经超过了12万,那就去自行申报吧!

杨光:唉,交税使我们家损失好多钱。我们班好多同学家都有小汽车,如果不缴税,我们家也很快会成为“有车族”。

最后,杨光的爸爸决定不去自行申报纳税 〔小组合作探究〕:

(1)杨光的爸爸要交什么税?你了解这种税吗?你还了解其他税种吗?(2)

你认为杨光爸爸不肯交税,他最终能逃脱纳税吗?

(3)杨光爸爸的决定属于什么行为?你还能列举生活中其他违反税法的现象吗?(4)你赞同杨光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分别对应讨论上述一个问题,5分钟后各组推举自己代表展示自己组的讨论成果。3、1组同学回答第1题后,不完整的地方请其他同学补充。最后老师以表格的形式在大屏幕上打出个人所得税及增值税的含义、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作用。

4、以实例让学生完成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2011年9月1日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过去的月收入2000元提高到3500元,最低税率由过去的5%降低到3%,问月收入10000元的人现在要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5、在上台做的同学出错,其他同学订正又不完全的情况下老师总结其中的规律。分段图示法即应税额=月收入—3500=6500,应缴个税=1500*3%+3000*10%+2000*20%=745。从图示可见收入越高,纳税越多,这应证了个税的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6、感受我国目前五种主要税种后让2组同学回答第2题。不能逃脱,因为税收具有固定性、强制性等。接着,大屏幕展示税收三个特征含义及相互关系。

7、根据第3组同学的回答及补充以表格形式在大屏幕上展示几种违反税法的行为、表现、手段。(提问)根据所学用简洁的语言区分偷税、骗税?

8、实战演练:用几个实例区分以上几种行为。

9、4组同学完成第4问后老师在大屏幕上从国家和公民两方面打出依法纳税的原因。

10、(课件展示)情景探究二:去年杨光的爷爷做心脏手术化去了3万多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部门为他报销了1万多元,这其中一部分来自政府财政补贴。想到这些,杨光的爸爸赶快去补交了去年的个税。但他心中又有顾虑:我们所缴的税款是不是能真正为老百姓服务。

讨论:怎样才能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在大屏幕上整理要点。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内容,再在大屏幕上展示,以帮学生落实。

【巩固训练】

三道选择题题分别属于个税计算、税收三个特征的关系、几种违反税法的行为。【课外拓展】

《征税与纳税》教案 篇2

(一 )教材分析。《征税与纳税》是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的第二框。在知识体系中是第八课第一框《国家财政》内容的深化和拓展,通过本框学习,学生能够构建较为完整的财税知识体系,全面理解财税分配本质。了解税收地位,明白依法纳税的必要性,有助于学生增强权利义务意识、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阳光照亮中国梦的当今,其现实意义非常重大。本框是热点,也是焦点。

(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违反税法有四种主要现象;理解税收的本质、特征及相互关系;征收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的重要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提升归纳整理、辨别是非、行为实践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活动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正确表达方法及有效沟通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着眼学生实际,帮助学生掌握社会规范,树立依法纳税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

(三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税收特征及相互关系: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依据:学生明“理”、动“情”、导“行”的实现,相关支撑浓缩于此。教学难点: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理解与计算。依据:增值税和个税是税收专业知识,学生对增值税和个税相关活动接触不多,对相关知识了解很少,理解、计算起来有难度。

二、说学生

由于本课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对学生而言有一定了解,不陌生;存在多方面困惑,认识不全面。学生有探究的热情和解惑的欲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同时,高一学生税务专业知识不多(税种、税率)、相关知识不丰富(国家职能、权利与义务,生产分工)、生活体验不丰富。本课内容对他们而言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适当引导。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讨论法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意图:营造课堂氛围,促进良好沟通,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表现;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学习。意图:优化学习模式,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主动探究。在学习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汇聚集体力量。在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并创新知识,体现智慧魅力。

四、说教学过程

总体设想:本框分两部分进行。先解决为什么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税收是什么,再解决税收种类、增值税、个税相关问题。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先整体感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而后局部探究(个税、增值税),符合学科逻辑和认知规律。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大美祖国

意图:1.激起兴趣:充分利用国家的美、宜昌的美、身边的美,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2.激发思维:美从何来,引导学生探本求源。3.上承财政的来源,下启依法纳税的必要性,为新课教学起到较好的铺垫作用。

情境探究:情境一:小明的观点是:我们的工资和收入是诚实劳动、经营合法所得的,不须向国家交税。你怎么看? 探究: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情境二:小明爸爸的想法:交税时,要求税务局给我提供银行贷款担保,我贷出来再交税;不答应我就说企业目前有困难,我交不起,就不交了;退一步的话,给我的企业税收打个折,我就交。小明爸爸的想法能实现吗? 探究:税收的三个特征及关系。叔叔的打算:情境三:大哥,你把服装出口的价格开高一点,国家给你的退税就多一些。我申报纳税时不申报24万,只申报12万。如果税务局要我补缴,我就和他们拼命。嫂子你就说买股票赔了,没钱,拖一年半载的。叔叔的打算可行吗? 探究:违反税法的四种现象及各自特征。情境四:妈妈的看法:别人怎么办与我们无关,我们不能违法。作为纳税人,看到公车私用、公款大吃大喝,还有税务工作人员搞人情税,心里很不爽,只不过我们没办法。妈妈的看法全面吗? 探究:纳税人意识。

拓展升华:活动1:学生感悟———青春宣言(做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意图:知晓义务,明确权利,树立意识,指导行动。活动2:设计一个税收宣传提纲(课堂小结)。意图:学以致用,联系生活,担当责任。活动3:税收知识小竞赛(拓展运用)。意图:巩固知识,拓展运用,对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发挥正能量。合作探究:说一说,小明一家要交哪些税。算一算,分别交多少。比一比,这几种税的作用。意图: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经济现象,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学科兴趣。

五、说预期效果

征税与纳税 教学设计 篇3

主讲

王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

增值税的特点;个人所得税的含义、特点。

2、理解: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个人所得税作用;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

3、运用:结合实际,说明公民诚信纳税、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二、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财政与税收、税收与公民生活等相互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照章纳税是守法的表现,人人都应当做守法公民。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是爱国的体现,公民既要有纳税意识,又要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关心税收的使用,做到权力与义务的统一。【教学重难点】

重点: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增值税和个税的特点(作用)难点:骗税与偷税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我们接下来为什么要学习征税和纳税的相关知识?

学生思考:同时,课件打出

 思考指南:

1、从知识的连贯性考虑,即前一个知识是什么?

2、从现实和实际的角度考虑,即征税和纳税与我们每个人有无关系?关系重要不重要?

学生回答:财政收入由税、利、债、费四部分组成,其中,税收是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复习旧课内容)

教师引导: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可见税收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那么这些重要作用体现在哪里呢?(引导学生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思考,进入新课)

(二)进入新课

一、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过渡:我们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我们每个人与税收息息相关。请同学们阅读书本71页的内容,并思考公民为什么要积极纳税?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

教师点拨: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赖依存在和实现其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我国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有了收入,才能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因此,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自觉诚信纳税,这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

 课件展示:情景一

 小明买彩票中了20万元,到体彩中心领奖金,但是只领到16万元,此时他很困惑:

1、另外4 万元去哪儿了?

答:交了个人所得税

2、可不可以不交?

答:不可以

3、那能不能少交点?

答:不能

4、这是为什么啊?

你们能解答小明的疑问吗?

二、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的含义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9页税收的含义,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我们来对税收的定义进行“五马分尸”,这样我们可以理解的更深入一点;怎么分呢?我来分,你们来吧分完的内容对号入座即可。第一,税收的主体是谁? 第二,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第三,取得税收的手段是什么? 第四,取得税收的依据是什么? 第五,税收的地位如何?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马克思说:“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意思是说,政府的存在和运作是靠赋税来维持的。从税字的构成上可以看出,古代的税就是送给国家的农产品。在英文中,“税”即“tax”,意为公共目的向政府支付货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税收的共同点就在于,都是交给国家的财富。

教师总结:为了实现国家的各项职能,国家必须收取一部分社会财富,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为此,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归纳出税收的本质)

教师过渡:从税收的含义中我们可以分析出来这些知识,如果继续分析的话,会不会又有新的收获呢?

2、税收的特点

课件展示: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东西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这是什么意思?请大家想一想,交给国家的税收财富有没有直接的补偿?国家凭什么让人们不得不交这部分财富?税收是没有直接补偿的,国家取得税收收入,不需要直接返还还给纳税人,纳税人也不能提出回报要求。这就体现了税收的无偿性。

教师提问:所以,这体现了税收的什么特点?(1)无偿性。

教师总结:从税收的主体是国家,目的是为了完成国家职能,取得税收的手段是政治权力以及依据是税法,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共性是什么?(强调:国家、政治权力、法)可以感觉得气氛是:税收没商量!学生回答:(2)强制性。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税收的依据是税法,因此这种强制性体现在不可违抗性上,即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所以,小明买彩票得那4万元的税是不能不交的,因为税收具有强制性。请看教材69页的“相关链接”,了解我国税法的有关规定。学生认真阅读书本材料。

教师点评:看了材料之后,请大家想一想,没有政权力量作后盾,强制人们缴纳的话,究竟能不能获得税收呢?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不能。

教师进一步追问:既然纳税人不能不交税,也不能直接得到补偿,那么可不可以像小明的爸爸要求的那样少交一些呢?税收是否可根据企业或个人的经营状况而决定征收的数额呢?

学生回答:不行,因为税收具有固定性特征。即国家在征税之前就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对象和税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动。

教师补充:如果在纳税人、纳税对象和税率上不固定的话,随意的话,会有什么后果?(3)固定性。问题:那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税收一经确定就一成不变呢?

老师补充(2014版教材吧这部分内容去掉了):不能这样理解。税收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我们不允许的是未经国家批准自行改变的行为。一方面,国家的税法、税收政策本身也是变化的,这必然带来税收对象、数额的变化。另一方面,国家也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需要,用税收调节经济,作出调整也是常有的事。

那我们再来进一步想想:为什么税收要有无偿性这个特点?只有强制性和无偿性可不可以?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

教师点评:无偿性要求必须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无偿性决定了必须具有固定性。

(4)三个特征之间的关系。税收的这三个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请大家阅读教材69页内容,看看能否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件展示:小结税收的含义、特点及其特点之间的关系 看来小明既不能不交4万元的税,也不能少交,那他到底交的是什么税呢? 课件展示:千奇百怪的税

简单了解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奇葩税,来看看我们国家都有哪些税?

3、我国税收的种类(根据学生的情况,增值税和个税的计算省去,营改增的内容也不讲,这些内容留给文理分科后再讲,只讲特点和作用)

学生活动:看书70页,并且勾画出来是那五大类,教师活动:在五大税收种类中,又可以具体分为二十多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有什么特点?个税有什么作用?

学生看书并勾画出以上问题的答案,(1)增值税

增值税属于流转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其基本税率是17%。

教师活动: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缴税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环节企业偷漏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个人所得税

教师提问:符合我国税法规定条件的我国所有的公民都要交个人所得税吗?在我国的所有的外国公民都不需要在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税收。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和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教师提问:同学们现在一定知道了小米的爸爸必须要交的 4万元税款是什么税了吧?(偶然所得)课件展示:他们获得的奖金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吗?(莫言、屠呦呦和于敏)

教师活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原则是比例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这样计算个人所得税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活动: 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那么,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愿不愿意缴纳个人所得税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愿意或不愿意

教师再问:不愿意很好理解哦!不过问可以很清楚的告诉大家,我十分愿意交纳这个税哦!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引导学生一起计算个税,分别以5500元和10000元进行计算,这样既可以大致地让学生知道超额累进税率是什么意思,也可以引导孩子们自觉自愿纳税。

我们一起解决了小明的疑问,那么。我们为了避免违反税法,作为公民,出来要诚信纳税之外,还需要了解在纳税时哪些行为是违法的。

学生看书72-73页

该部分内容较为简单,不必展开讲,总结一下即可,课件展示

违反税法的行为及其特征、偷税与骗税的异同

教师总结:公民是国家税收的最终负税人,应自觉增强税收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监督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行为,关注税收的征收和使用情况,对他们的违法行为进行批评、检举,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作为一名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主人翁,更应从小做起关注税收。

(三)课堂总结、点评

在板书的基础上小结

教后反思:

由于事先没有和学生沟通,所以,没有按新的教学方式准备。这是一堂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新课。从备课和实际上下来的情况来看,这是一堂生成的课,没有刻意追求形式和完整。虽然没有上完这个框题的内容,但是从与学生的互动来看,学生整体的参与度比较好,虽然没有讨论、探究的环节,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我对学生的情况的预测基本正确,思想准备也比较充分,心态也平和了很多;虽然这个班的学生是文化基础很弱的,但是,孩子们是积极的和踊跃的,这是我们应该珍惜和努力的。

我后来看到小伙伴给我照的照片,天哪!我的大驼背啊,太难看了!必须改了!

《经济生活》征税和纳税教学案 篇4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理解和掌握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及其关系;了解我国的税种分类,理解和掌握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2、能力目标

通过税收及其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自己分析、理解基本原理的能力,提高自己理解事物内部联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各种具体税种的学习,提高自己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认同我国税收的性质,拥护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税收的法律和政策

②树立纳税光荣的信念,并自觉遵守税法,依法诚信纳税

【考试要求】

高考考纲

学业水平测试要求、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和作用

2、个人所得税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税收的含义

2、税收的基本特征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税收的特征;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学方法、学法点津】

、教学方法

⑴、多媒体教学

⑵、联系热点分析法

2、学法点津

⑴、夯实基础知识,突出重点。

⑵、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⑶、高度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⑷、搜集当前经济发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安排】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过程】

【交流、合作探究】

【学习反思】

一、税收及其种类

(一)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含义:

2税收与国家、税法的关系

3税收的基本特征

⑴、特征:

比较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

项目

特征

其他

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⑵、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区别(含义不同)

②、联系

(二)我国税收的种类

税收种类:根据征税对象划分为

2目前在我国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种类

含义

纳税人

税率

作用

增殖税

个人所得税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我国税收的性质:

2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

比较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

行为

比较

偷税

欠税

骗税

抗税

含义

手段

表现

3、公民如何增强纳税人意识?

(一)税收的基本特征

【思考】⑴、税收主体(谁在收税)?

⑵、税收目的(为什么收税)?

⑶、征税手段(怎么收税)?

⑷、税收地位:

3.【探究】P69

⑴、国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是否违反税收的固定性?

⑵、有人说税率一经确定就一成不变。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附:个税起征点的调高,有利于调节过高收入,减轻工薪者的负担,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补充材料】: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一个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要看其是否取得应税收入,是否发生应税行为。我国公民不一定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都是实际的负税人。(负税人是指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思考】:为什么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巩固提升】

【学习过程】

【导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XX年初,某市地税局查处26家企业并依法追缴税款462万元。这些企业利用国家鼓励下岗和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政策,在企业聘用下岗和失业人员未达到国家规定的30%指标的情况下,采用伪造材料的方式,虚报安置就业人员数量以达到不缴税或少缴税的目的。这些企业的行为是

()

A偷税行为

B欠税行为

骗税行为

D抗税行为

2.某人到饭店吃饭,结帐时服务员说,如果不要开发票可获赠一份小礼品,礼品的档次视消费的金额而定。饭店不开发票是

()

A.表明企业有经营自主权

B.是偷逃国家税款的行为

.是骗税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

D.对消费者有利,消费者最终会得到实惠

3.对公民应依法自觉诚信纳税的原因,下列阐述错误的是

()

A.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B.我国的税收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征收的 .我国的税收是为实现国家职能服务的

D.我国人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4.右图中病危的张大爷把儿子叫到床前,嘱咐说:“我一生从未拖欠过国家一分钱税款,你帮我到税务所把这个月税款交了吧。”这启示我们

()

①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③公民应该承担纳税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④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与政府日常开支

A.①②

B.③④

.②③

D.②④

.某县办工厂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和国家税收,县政府决定重奖厂长3万元,并宣布此奖免缴个人所得税。此举引起众多争议,你认为观点正确的是

A.税收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确定的,不是县政府说了算

B.这是一种国家奖励、政府行为,可以免税;其他单位不能这样做

.税收是交给国家的,县政府是国家机关,重奖不用缴税

D.县政府不能直接这样做,应委托税务机关宣布减免纳税

6.从XX年起,我国将全面实现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从公民个人来讲,要做到自行申报个税,就应当

A.关注税收使用,检举骗税行为

B.增强纳税意识,自觉诚信纳税

.加强税收监督,落实依法征税

D.履行纳税义务,重罚偷税人员

7.从4月1日起,一年一度的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又将拉开帷幕,这是第19个全国税收宣传月。XX年全国税收宣传月的主题是“税收、发展、民生”。这个主题比较直观地表述了税收、发展、民生三者的关系,阐明了税收服务发展、发展改善民生的内涵,体现了税收的职能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符合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改善民生的战略部署和对税收工作的总体要求。

有人说依法诚信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请谈谈你的看法。

【教后反思】

答案:

、2、B

3、B

4、、A6、7、①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每个公民的生活都与税收息息相关。

②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

税收与纳税人优秀政治教案 篇5

要全方位、多层次地理解税收,不仅要熟知税收的纵向知识点,即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性质及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且还要把握税收和其他知识点的横向联系。这主要体现在:

(一)税收的强制性与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是内在一致的。

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有完备的经济法规来规范人们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秩序,因此,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具有法制性的特征。市场经济的法制性体现在国家的税收上即是税收的强制性。它表现在:征税必须有法律依据;纳税人必须根据税法的规定纳税,如果有违反税法的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行为,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纳税人必须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

(二)依法纳税是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素质,遵守职业道德的一项重要内容。

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只有不断提高其素质,遵守职业道德,才能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依法经营、依法及时足额纳税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而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行为不仅违法,而且与提高素质,遵守职业道德背道而驰。因此,作为纳税人,必须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提高纳税的意识,主动及时缴纳税款。

(三)依法纳税是提高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

我国的税收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90%以上,是财政收入最主要、最稳定可靠的形式。国家要较好地实现各种职能,必须不断增加财政收入。而要增加财政收入,从形式上讲,最主要的就是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

◎抗税、偷税如何定罪

为依法严惩抗税、偷税这类犯罪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于11月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法释[]33号,今年11月7日起施行)。其中规定:

哪些行为属于偷税

纳税人有下列5种行为之一,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属于偷税:

1.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

2.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3.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纳税;

4.进行虚假纳税申报;

5.缴纳税款后,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纳的`税款。

偷税多少可以定罪处罚

1.纳税人实施前文所列举的5种偷税行为之一,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201条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2.扣缴义务人实施前文所列举的5种偷税行为之一,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且占应缴税额10%以上的,也依照刑法第201条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也就是说,根据刑法和这次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偷税1万元以上且占应缴税额10%以上,就可按偷税罪定罪处罚。偷税罪最高处7年有期徒刑,并处偷税额5倍以下罚金。

偷税数额如何确定

这次颁布的司法解释第3条指出:偷税数额,是指在确定的纳税期间,不缴或者少缴各税种税款的总额。

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是指一个纳税年度中的各税种偷税总额与该纳税年度应纳税总额的比例。不按纳税年度确定纳税期的其他纳税人,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按照行为人最后一次偷税行为发生之日前一年中各税种偷税总额与该年纳税总额的比例确定。纳税义务存续期间不足一个纳税年度的,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按照各税种偷税总额与实际发生纳税义务期间应缴纳税款总额的比例确定。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了解社会主义税收的实质。

2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了解违反税法的四种主要现象。

4能够准确区分各种违反税法现象的能力。

牢固树立纳税光荣的信念,自觉遵守税法,依法诚信纳税。

6以主人翁的态度监督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同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等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难点】

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的认识和区分

三、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

设置情境导入。出示关于普通人依法纳税的案例,提出问题,引发同学们思考,然后引入新《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

导入实录:同学们,上之前,老师要给大家播放一个感人的故事,讲的是年迈的张大爷,仍然不忘依法纳税的故事。故事看完了,大家想一想,张大爷为什么说“公民依法纳税,利国利民”呢?

环节二:新讲授

税收的性质

过渡:同学们可以结合本第一段的内容,思考这个问题,一会请同学们发表见解。

学生阅读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我国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有了收入,才能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因此,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自觉诚信纳税,这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

2违反税法的行为

过渡:我们知道了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一下的四个案例,同学们现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讨论,注意思考:他们分别属于那种违反税法的现象?违反税法的后果是什么?

探究一:王某承包了一家服装厂,由于种种原因,企业产品销售不畅,产品积压十分严重,资金周转困难,工人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王某经过苦思冥想,想出一条“妙计”,他采取销售收入不记账,把销售收入当作集资款入账,不纳税,用这部分资金作为企业的流动资金。后经举报,检察院一举破案,王某被提到公诉。虽然没有把钱塞进自己的腰包,但他的行为已经违反税法。

探究二:某电子元厂厂长刘某以货贷被骗为由,应缴税款迟迟不交,税务工作人员多次催缴,刘某却从银行转走大笔资金,仍以无钱为由拒不缴纳税款。司法机关对刘某依法拘留。拘留期间,该厂缴清了全部税款和罚款。

探究三:某市五金电线厂等家企业与当地税务部门相互勾结,在短短的4个月内,开出227份,总金额192亿元的空头发票和4份假已税证明。国家根据有关税收政策,返还退税款1218万多元。此案已告破。

探究四:陈某是一家国有企业的经理。XX年,该厂应缴税71万元,但他拖拖拉拉地只交了16万元。XX年6月,税务机关在催缴未果之后,依法将该厂库存款扣押。陈某不仅不配合税务工作,反而带人阻拦,煽动不明真相的职工围攻、辱骂,非法拘禁税务人员。XX年10月7日,当地人民法院以抗税罪处以陈某有期徒刑1年,并处以罚金0万元。

学生探究,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

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缴税款的行为。材料一中的王某就是用了欺骗、隐瞒的方式偷税的。偷税的手段还有很多,例如:伪造、销毁、涂改账本和票据,隐瞒经营利润等。

2欠税:材料二中刘某从银行转走大笔资金,以无钱为由拖欠税款就属于欠税。

欠税就是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应税项目的纳税期限是1-1天,但超过天还未缴纳税款;或者纳税期限是30天,但超过7天还未缴纳税款,就属于欠税行为。

3骗税

材料三种五金电线厂的行为是骗税行为。骗税是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4抗税

材料四中陈某不仅欠税,而且带人阻拦、围攻、辱骂、非法拘禁税务人员的行为属于抗税行为。所谓抗税,即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环节三:巩固提高

过渡:以上的四种违法税法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针对这些现象,税务机关在追缴税款的同时,要加收滞纳金甚至并处罚款,触犯刑法的还要由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一方面,公民应当履行义务自觉纳税,另一方面,公民还要行使权利,树立纳税人意识。包括:

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监督意识

2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3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这节我们重点学习了依法纳税的有关知识,知道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各种违法行为的表现和应受到的法律制裁。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国家税收政策,认识我国税收的性质和意义,增强依法纳税意识,自觉抵制违法行为等将有重大指导作用。同学们,在走上社会之后,希望大家能够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做一个守法公民。

《征税与纳税》教案 篇7

第四册教案

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第一部分: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在教学结构中,教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本节内容是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权利与义务,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树立纳税意识,增强义务观念的重要内容,对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教科书,我做了这样的处理:有以前的“教教科书”转变为“用教科书”,结合具体班级的特点,把教材顺序打乱、重组(如:先学习税收的原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后分析税收的特征等),从教科书提供的问题线索入手,利用其丰富的资源,但又不局限与其中,力求问题的设置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实现“把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行动者,实施者。

同时,由于当前青少年思想还不成熟,接触社会时间少,缺乏社会生活中的法律意识与责任观念,对很多问题的认识不能采取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极易产生偏激的想法,作出过激的行为,因此,我把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学探究,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了解我国税收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依法纳税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学生的分组探究中,使学生体验普通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义务观念,同时学会运用辨证法观点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人文素养,倡导主动参与、与人合作,树立依法纳税观念,以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4、教学重点:

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难点:

学生依法纳税意识的真正形成。

第二部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

本节主要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的培养。

走进新改,在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在是知识的先知先觉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则是堂的主体,教师要时刻以学生的需求为主线,在探究设计中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和求知的热情,为此,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最大的资源库。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只有选择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的背景内容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因此,结合初中生性格活泼,情感丰富,意气风发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充满时代感的歌曲《越来越好》(多媒体播放),让学生在歌声中发现问题,展开探究:近年来,中华大地发生了哪些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使用的资金从哪里来?这与我们每个公民有什么密切关系?这时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激发了学生极大的探究热情,在探究中,学生逐渐发现了知识的个人意义,倍受激励,教师借机导。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有关“税收”的话题,亲切而自然。

二、自主发现,探究新知。、谈话题目:《美丽的港城——我的家》。

2、直观分析《国家财政构成图》。

3.走进《智慧广场》。

从学生的年龄和成长规律上看,他们的表现欲都很强,喜欢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喜欢用创新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我骄傲地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与舞台,设计了谈话题目:《美丽的港城——我的家》,学生欣喜地畅谈自己家乡发生的深刻变化,如:“沿江高速公路”、“保税区的建设”等,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赞扬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发展,由此引导学生理解税收的基本原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由感性问题入手,上升到理性思维,以实现关注孩子思维的成长,教师进而多媒体展示“国家财政收入构成图”,使学生从图示上感受: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教师再一次设疑:税收是不是可交可不交?是不是有借有还?是不是可多可少?使学生的思维再一次发生跳跃,在内心被自信充满,热情被快乐点燃的愉悦中走进《智慧广场》。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时政意识,逐渐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促进本知识回归生活,我做了如下设计:

、法制追踪:《刘晓庆涉税案》

2、小小争论台:税===费吗?

第四部分:实践巩固,创新升华。、壮志在我心:〈〈携手进小康,你该做什么?〉〉

2、明察秋毫:〈〈纳税人的钱该怎么用?〉〉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上一环节的延伸,是整节的升华,中学生拥有最真挚的情感,是可塑造的,因此,在树立学生的纳税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义务这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上要使学生从心底里认识到“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时,这也是XX年税收宣传月的主题,体现了知识上的“与时俱进”。为此,我又设计了以下探究话题:、壮志在我心:〈〈携手进小康,你该做什么?〉〉

2、明察秋毫:〈〈纳税人的钱该怎么用?〉〉

以此让学生学会运用本节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时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使学生能够清楚公民在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享有“监督政府科学使用税款,税务工作者要依法行政”的权利,体会到自己就是创造“和谐,民主、法制”社会的小主人。至此,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个堂形成“民主、和谐、愉快”的探究氛围,学生参与探究的全过程,达到最优的学习状态,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达成共识,共享成功。

第五部分:归纳总结,互致心语,布置研究性作业。

、一句话演说:《税收与我》。

2、教师寄语。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依法纳税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并布置研究性作业:

上一篇:接听电话说辞下一篇:奋斗励志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