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发展态势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对当代艺术史论的全新发展进行了探究,简要描述在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面前,当代艺术史论所流露出不同以往的一些新态势,并指出在发展过程中显示出来的部分异向动态。关键词:艺术史论;科学技术;态势;发展1引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当代艺术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艺术在当今时代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幻。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艺术发展态势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艺术发展态势论文 篇1:

试论女性艺术的发展态势

摘要:女性艺术从历史环境造就的妇女问题、初次以女性艺术家身份首登历史舞台发展至九十年代女性艺术的绽放光芒经历了由萌芽、兴起、到繁盛的一个过程。其中,以“身体”、“花”为代表的九十年代的女性艺术作品最为典型。本文从二十世纪初开始系统论述了女性艺术的发展并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女性艺术作品作了阐述分析,提出未来对女性艺术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传统女性 女性艺术 身体与花 现代社会

一 女性艺术的概述

女性艺术,并不是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女人绘画”,因此并不凡是女人画的画、做的东西都属研究范畴。女性艺术在当代艺术中,作为—种新的问题,其存在价值值得关注。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不断发展和西方女性艺术信息的断断续续的流入,一些女艺术家凭直觉感到不满足,在作品中尝试一些改变,这种价值开始体现。女性艺术的触点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艺术家在驾轻就熟的写实主义技巧基础上,以表达生存在现代社会女性的内心感觉和自我意识,另一些艺术家则接受了有限的西方女性艺术信息的影响,凭借自身的直觉和才能,关注女性自身的体验和经验,并超越公共语言模式的表达方式。

20世纪90年代后期,女性艺术作品出现了更为主动的探索迹象,女性艺术问题也在整个中国当代艺术潮流日趋重要。

二 女性艺术的发展

女性艺术从历史环境造就的妇女问题发展至90年代女性艺术家最为活跃的时期经历了由萌芽、兴起、到繁盛的一个过程,女性艺术由最初的无人知晓成长为凭借自己的艺术直觉关注自身的体验,这是一个极大的进展与突破。

2.1历史环境造成的妇女问题

妇女问题一直是20世纪初中国文化大变迁中十分引人注目,并时常被新旧营垒提出作为攻击对方的关键问题。

女权运动的势力微微不振,有关学者在深刻反思中国问题后得出的答案是:女子的知识能力赶不上男子,而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不能和男子有同等受教育的机会。还有的派别则认为妇女问题的根本是经济不独立,逐生出人格不独立,单靠教育解决妇女问题不太现实,历史上受过教育的妇女也没有改变他们不平等的命运。虽然中国女性整体自我意识比较薄弱,没有出现过激烈的斗争,但不等于她们没有反抗意识。只是由于传统文化使男权势力过于强大,她们被剥夺了“发声”的机会和权利,而被迫缺席和“沉默”,从清末民初的各种女性活动中都能感受到中国女性对于性别压迫造成的切肤之痛所激起的反抗力量的强大。

尽管中国革命已经历经了半个世纪,但是传统仍然没有改变。现实生活中歧视妇女的情况无处不在。种种迹象表明:妇女问题不仅仅需要制度的完善和综合治理措施的加强,更需要在文化层面上的反思和批判。

2.2女性艺术的初现倪端

20世纪初期,女性艺术家才刚从“某人妻妾画”、“某人女儿画”等的传统阴影里走出,她们赶上了这个时代的种种新鲜事物,步入了新鲜空气的自由空间里。

在1920年2月,北京大学的课堂上,中国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同校,女子学画为之后大量女性将艺术作为生存手段开辟了道路。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女艺术家的人数迅速增长,这段时间内的妇女形象几乎无例外的笼罩上了健康、活泼、明朗、喜悦的面纱。她们的定义须是符合男性主题文化层次心里的规范,即她只作为男人的帮手和配角出现。传统美术书籍记载的极少量的女艺术家的作品,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样式,都是认同并迎合男性文化,才得以敬陪末座,社会意识主流就是这样影响着美术家的创作,如同著名的哲学家叔本华曾说道“因为只须从女人的体态来看,便可了解女人天生就不适于从事精神上或肉体上的工作,最适于担起养育婴儿及教育孩子、儿童的工作。”

近百年来,虽然社会制度有所变化,经济结构和意识形态也随之转变,但历史沉淀的深层文化心理难以骤变,而且会在某个时刻,随着人性弱点的激发而更突出的表现出来。

三 新时期变化中的女性艺术

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的艺术活动,是整个20世纪中最为丰富多彩的时期。国外女性艺术家来中国,中国女性艺术家赴国外展览已司空见惯。中国女艺术家在海外举办中国女性艺术展的事件也时有所闻。

3.1女性艺术在观念上的变化

90年代中期,西方女性艺术思潮开始影响中国。“男女平等”的概念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中国妇女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对性别的现状进行分析讨论和判断。新思潮中一些西方女艺术家的作品引起了中国美术家的兴趣。例如艺术史上常见的花卉题材因美国画家奥吉芙在她的作品中提供了新的视角,女画家王季华很快对这种别具“深意”的表达方式心领神会,她的中国花鸟画功底使她顺利地转入这种特殊“花卉”的创作状态,神思一动使“中西之花”水到渠成,自然绽放。

在观念和风格上,90年代女性艺术以大胆突破和超越以往对妇女艺术的规范为目的,顺应艺术自身发展的需要,对艺术上的种种“原则”也提出了质疑,比如艺术门类的界定、艺术与非艺术的标准等等。

3.2女性艺术在创作中的变化

3.2.1表现对象的变化

将自己的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作为艺术表现的主体,用以表达自己作为女性的复杂精致的感受是90年代女艺术家的选择之一。这些作品有从唯美的叙事到激烈的对抗等不同方式的表达,作品虽然很少直接表现身体的性状,但有些作品让人对其意图和目的一目了然,有直接挑战的意味。更多的是间接以“花”或其他物体喻意和暗示“性”和“身体”。那些不确指身体及器官的作品大都也有一种生理上的对应感受,如植物纤维、肉体的触觉、水迹及油迹和他人活动遗留的痕迹等,这些都被特殊关注而细致的表现出来。

3.2.2创作形式的变化

有些女艺术家常常向传统编织、纺织等手工艺“借用”技艺。不过,她们的作品并不强调与传统工艺的联系,而是强调通过作品与传统的联想所传递的社会性含义,比如手工艺不被当作艺术品的现状与女人的“婆婆妈妈”相联系表示一种“与子之矛攻子之盾”式的批判。不仅如此,经过这些艺术家精心改造的“手工精品”,不仅没有失去传统工艺品的“低声下气”的媚态,也没有造成长期历史尘封带来的“屈辱”和“麻木”,反而是流荡出一股清新的生命之旅,重现了生命的激情。

3.2.3描述题材的变化

另外一些女性艺术家,将视线射向女性现实状况,多角度地描绘男性视觉中难以感知和理解的问题。

奉家丽的作品(下图)代表了现实关注的另一面——女性在社会关系中迷惘和无所适从的一面。她的作品大多以转型期的中国文化为背景,在这款大背景前的是一些带着浓艳面具的、随波逐流的农村和都市的年轻女性。物欲的刺激与她们明艳的肉体一起,像一桌丰盛得晃眼的大餐,在已经逐渐肥胖但仍有胃口吞噬这一切的男性消费者来看,却是他们雄强消化能力的最好见证。奉家丽的作品预示着女性艺术的一种新倾向,即新的现实关怀与旧的现实主义之间的距离,这是一种不说教、不矫饰的态度,客观地显示事物真实一面,将评判权利留给了观众,但仍保有自己鲜明的情感态度。

四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女性艺术

4.1以身体作为观念批判的艺术

1994年,女艺术家路青制作了首例富有性别挑衅意味的作品,而且使用了非常简单和直接的手法一张摄影招贴,一条说明文字。没有多少引人注目的东西,然而,一行又黑又大的粗体字却生硬和毫不含糊直刺入人们的眼底和心里一一“我是荡妇”。这四个字所包含的唐突和挑衅意味,远远超过了画面的人物形象。

这显然是一种观念上的挑战,她针对的是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和伦理基础,一种要求女性的极端贞节观,一种男性可以寻花问柳和三妻四妾的不平等观念。这种挑战在这件作品中只表现在“我是荡妇”四个黑字中,那么直截了当、毫不掩饰,却令人不安、不快和震惊。“我是荡妇”没有表现“情欲”和“性征”,也没有留下可被偷偷窥视的空隙和焦点。它不“卖弄风情”,也没有复杂的说明,却包含着很多不能触及的禁忌。于是它就像辐射的热线,触及到周围人,每一个看过它的人都因各自的身份不同和立场不同而产生心理反应。它的出现,表明了一种以决裂态度跟以往女性作告别的姿态。无论是以“贤妻良母”“淑女”风范自律,还是充当男人的“助手”或“工具”,都成了90年代年青一代的女性艺术家反思和叛逆的对象。

4.2将生命的体征注入花卉中的艺术

在艺术史上是中国的画家首先将花草作为独立的绘画题材。传统中国绘画总是将花卉处理为“高洁”、“清雅”的人文特征。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另类”花卉作品,这群来自不同地域、有不同专业和背景的女性对“花”作了各不相同的特殊关注。他们选择“花”作为绘画主题,与其说是由于女性与花在传统文化中有特殊的对应关系,不如说是她们更想背离传统,并从各不相同的角度对“花”作了一次离经叛道的“手术”,使“花卉”变得离奇和“不忍卒睹”,以此表达她们与花相关的个性化人文感受。

施德的女艺术家王小慧通过摄影手段表现的“花“具有理想成分。她用—种和死亡有关,近乎宗教般的热情关注着鲜花,追寻生命的魅力和短暂一瞬,并希望通过精神的投入能将这种感受永驻于心。似乎她的这种期望与传统文化经典叙事有某种联系,因为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都曾感叹过春的流逝、花的凋零与生命的短暂联系。但从她拍摄的作品中可以感到当代的女性与古人有较大距离,古人更多以花的美艳和娇弱来比喻生命的状态,而王小慧却更有其现实的态度。“纯美的注视已不能使我满足,我开始关注人、生命及其存在的状态,花似乎有灵魂,花用自己特有的视觉语言讲述它们的故事,展现它们的存在,就像人一样,各有自己的姿态、神情、性格与特征”。显然,王小慧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花,将花作为一个和自己同等的自然之物看待,甚至将自己完全融入花中,体验花的感受和感情,这与传统的文人用花作比喻,将花和人隔开又是有距离的。

五 结语

女性艺术从历史环境造就的妇女问题到以女性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在艺术门类的舞台、再到90年代女性艺术的活跃发展经历了由萌芽、活跃、到兴盛的一个过程。女性地位由最初的卑微低下到逐渐成为男人的辅助或帮手,由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步解放演变到如今的男女平等。女性艺术的发展也由初出现时的不被认可、夹缝中求生存、宽广空间里的自由发挥实现至九十年代受西方女性艺术的影响关注女性自身的体验和经验、在驾轻就熟的技巧上表达女性的自我感受、自我意识的这样—种转变。

20世纪的历史中,女性艺术在仅有的一丝空间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为艺术领域增添了一抹秀丽的云彩。迈入新的世纪,女性艺术也会随着形势的变化在创作形式、观念创新、内容技巧上不断突破与超越,塑造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与女性艺术家。因此,未来的女性艺术发展也需要给予更多观念上的开放和自由,释放创作空间里大胆和跨界限的幻想与激情,我们拭目以待寺更多突破观念束缚和跨越传统创作形式的女性艺术品的产生。

作者:夏媛

艺术发展态势论文 篇2:

高新技术下艺术史论的态势及发展

摘要:本文对当代艺术史论的全新发展进行了探究,简要描述在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面前,当代艺术史论所流露出不同以往的一些新态势,并指出在发展过程中显示出来的部分异向动态。

关键词:艺术史论;科学技术;态势;发展1引言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当代艺术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艺术在当今时代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幻。随着高新科技对文艺界的全面介入,文化生产方式的数字化改变和视觉幻象的逐渐拓展,导致了一种全新想象力的产生与发展,甚至于对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虚幻事物的描绘和崇尚在青少年中盛行起来,当代的艺术史论研究被抛进科学技术的漩涡之中。

2与时俱进地看待动态的艺术史论

自从有了“艺术”,便引发了艺术界人士不断地探究和追问。正是由于不同时代和阶层的人群,以各种的角度展开了形形色色的持续追问,艺术史才得以保持勃勃的生机。近年来,艺术史论家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也正是他们在艺术和艺术史问题上不断追问的真实写照。即便是如此,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冲击下,当代艺术史论还没有来得及走向成熟,就已经陷入了茫然和困顿。回顾过去的历程我们不难看出,在艺术面前,仍旧有大量的疑难问题需要研究和论证。艺术史论所表述的内容和现当代艺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现状之间的距离愈拉愈远,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需要当代的艺术家们沿着前辈们的脚印坚持追问下去。

正如当代学者李欧所说,艺术问题也属于所谓“终极追问”,“每个时代都要作出自己的回答”。而当代艺术家所应该追求的,应该就是这种动态的,与时代同行的持续追问。不论是艺术的起源,还是艺术的现当代本质,包括艺术中的很多问题的论证,不同的时代都已经给出了各自较为完备的论述。通过各种描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种艺术史观后面所隐含着他们所处的种族、环境和时代。在当代的中国,艺术家们也要和从其他领域入手研究艺术的人们一起,与时俱进地看待动态的艺术,为这个时代,在艺术史长卷上写下应有的篇章。

3当代艺术史论的新态势

众所周知,艺术的精神和本质是人,人的存在和人的现实。而对于人类社会不曾拥有的事物进行大量的数字化堆积,失去了人以及这种本质的力量,使得当代艺术史论的研究仿佛失去了自己应有的方向。自上世纪末以来,众多思想理论家就已经开始尖锐地批判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所带来对人本质的异化,而作为人类精神物化形式的艺术,同时也显示出扭曲的发展态势。现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时间好像被压缩过一样,将人们卷入一种莫名的忙碌。对待各种形态的艺术作品,我们不再长时间的驻足欣赏,更加不能进行冷静的分析、提炼与升华。忙乱之中,我们自然会理解当代一些艺术家为表现人的精神而使用的各种夸张手法,不仅能够看到这些作品中无法掩饰的悲观,更能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酸苦。

当代的艺术史论,已经开始以不同的形式渗透进各种类型的经济领域,并和经济的发展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体现出一种明显的商业化特征。艺术史论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却紧紧地缠绕上资本的腰身,并在高新科技的摇曳中愈飘愈远,这些因素正是当代艺术的本质与精神。由于对艺术史论的研究跟不上当代艺术本身发展的步伐,以至于有些艺术家沉浸于对曾经的怀念之中,隐约感觉到当代艺术的存在,却无法正视其前所未有的全新态势。

4高新技术下艺术史论的异向发展

近年来,在数字技术的促进下,人们开始接触到非现实的科学幻象作品,描绘出现今世界之外的生存状态。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到科技高速发展对人类思维空间所带来的根本性改变。所不同的是,更多的作品似乎远离了人类对美好世界的憧憬和向往,甚至充满了忧虑和恐惧。在对大机器时代进行夸张之后,异形和世界末日的描绘层出不穷,日本当代动画制作人大友克洋,在他的动画影片中就将地球毁灭过多次。高新科技带来技术乌托邦的思想好像已经麻痹了人们的思维,并更多地依赖于数字技术,最终导致人类在思想独立性上的严重蜕化。

有人曾经提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能会使人类成为自己所制造的技术奇迹的附属品,人们终日为技术提供服务,无止境地完善和提高技术,并使它达到近乎完美的状态。与此同时,也将享受到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方便和安逸,而不再考虑人类独立存在的价值。这种说法在影视作品中已经多次被实现,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正在逐步实施,当代艺术人的四周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数字幻象,并且越来越多的公司及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一代技术革命的大潮中,不同种族的文化和语言统统被译制成数字化的机器代码,而这种思维正在形成一种定势,并在人群中迅速的蔓延。

在资本运营的驱动下,消费性质的艺术作品无节制地产生并以各种形态被大量复制。这样,生产出各种艺术垃圾和精神领域的有害之物自然就成为可能。从艺术角度来看,艺术作品的优劣,并不像丈量尺寸那么简单,而是需要经历一个历史的判断过程。对艺术品的评判,固然不必都如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所描述的流程那般去进行,但太多浮躁的艺术作品盛行,也使得如今人们对待艺术品的态度可见一斑。

5小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和他们所处的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为当代的艺术史理论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针对当代中国的艺术史论随着时代进步而产生的一系列课题,需要艺术家们去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本文中提出的几点探究也只是提供出几条思路,希望能够引起艺术家们对当代艺术史问题更多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2] 阎国忠.何谓美学?[J].郑州:郑州大学学报,2002.

[3] 高建平,王春辰.没有理论,现代艺术就没有生命力[J].北京:中国文化报,1997.

[4] 章建刚,杨志明.艺术的起源[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

[5] 李醒尘.艺术史研究不可忽视艺术[J].南充: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2.

作者:杜小峰

艺术发展态势论文 篇3:

从惊险性动作特征前瞻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发展态势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细微技术环节入手,预见性地理解规则导向,对新规则实施后中外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器械难度选编中的惊险性动作进行重点性研究。结果表明:艺术体操个人项目的发展在惊险性动作的引领下已经进入高难技术为主流、完美艺术为升华、锐意创新为前沿、巧妙编排为潮流的全新发展时期,合理而有效地将这些元素贯通于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提升成套动作编排品级,以期为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的创编、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惊险性动作;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态势

作者:汪敏 杨雯

上一篇:个人教学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师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