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处理下的个人所得税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股权激励计划是现代公司制度下一种新型的激励制度。目的在于使管理层关心股东利益,促使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追求尽可能趋于一致,最终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目前股权激励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有理论上的探讨,而且许多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和一些国有控股企业等都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会计处理下的个人所得税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会计处理下的个人所得税论文 篇1: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发布会计资料无纸化政策破冰等资讯14则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发布会计资料无纸化政策破冰

最近,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以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会计软件和相关服务质量,规范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规范》认为,会计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会计核算,以及利用上述技术手段将会计核算与其他经营管理活动有机结合的过程。《规范》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对企业内部生成的会计凭证、账簿和辅助性会计资料,以及企业获得的需要外部单位或者个人证明的原始凭证和其他会计资料,可不输出纸面资料的情形作出了相应规定,在政策层面实现了无纸化的破冰。《规范》自2014年1月6日起施行,1994年6月30日财政部发布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粮食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有关粮油业务会计处理的规定》发布

最近,国家粮食局印发了《粮食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有关粮油业务会计处理的规定》(国粮财[2013]311号)。《规定》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本核算原则前提下,结合粮食行业特点,对粮食企业涉及的政策性业务和主要经营性业务的会计核算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规范和补充,明确了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有关处理以及执行新会计准则有关财务报表列报的要求。《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

《部门决算管理制度》发布

最近,财政部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告制度》进行修订并形成了《部门决算管理制度》。按照《部门决算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全面清理核实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并办理年终结账的基础上编制决算。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综合预算管理规定,如实反映年度内全部收支,不得隐匿收入或虚列支出。凡属本年的各项收入应当及时入账,本年的各项应缴国库款和应缴财政专户款应当在年终前全部上缴。根据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外,各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自本级财政部门批复决算后20个工作日内,主动向社会公开本部门决算。《部门决算管理制度》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履新”

最近,财政部修订发布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制度》通过完善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体系,详细规定了会计科目使用和财务报表编制,较为全面地规范了行政单位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进一步扩大了“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范围;将原制度中的资产负债科目进行细分,新增了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会计科目,更好地满足财务管理需要;增设“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科目,单独核算反映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资产情况,与行政单位自用资产相区分,使会计信息反映更科学;增加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解决了基建会计信息未在行政单位“大账”上反映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净资产核算;完善财务报表体系和结构等。《制度》自2014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

营改增试点一般纳税人认定事项明确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75号)。《公告》明确,试点纳税人应按照规定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营改增试点实施前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试点纳税人,应申请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手续;未超过500万元的试点纳税人,如符合相关规定条件,也可以申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此外,兼有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应税服务,且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可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纳税。在确定销售额时可以差额扣除的试点纳税人,其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按未扣除之前的销售额计算。试点纳税人兼有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应税服务的,应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与应税服务销售额应分别计算,分别适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标准。《公告》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铁路运输和邮政业营改增税率明确

最近,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3]106号),明确从2014年1月1日起,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通知》明确,纳税人提供的铁路运输服务或邮政业服务适用11%税率,提供的快递服务,就其交通运输部分适用11%税率,就其收派服务适用6%税率;按照营改增试点过渡政策的处理原则,延续铁路运输服务、邮政业服务原营业税优惠政策。

铁路运输和邮政业营改增后收入归属不变

最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财预[2013]442号)。《通知》明确,从2014年1月1日起,铁路运输和邮政业改征增值税试点期间,收入归属保持不变,原归属中央的铁路建设基金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仍归属中央;原归属地方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继续归属地方。《通知》指出,改征增值税收入不计入中央对试点地区增值税和消费税税收返还基数。因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发生的财政收入变化,由中央和试点地区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相关规定分享或分担。

宣传文化事业两税优惠政策明确

最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自2013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对机关报纸和机关期刊、专为少年儿童出版发行的报纸和期刊、中小学学生课本、专为老年人出版发行的报纸和期刊、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盲文图书和盲文期刊等七类出版物在出版环节执行增值税100%先征后退的政策。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的印刷或制作业务以及列入《通知》附件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印刷企业的印刷业务执行增值税100%先征后退的政策。同时,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对科普单位的门票收入,以及县(含县级市、区、旗)及县以上党政部门和科协开展的科普活动的门票收入免征营业税。对境外单位向境内科普单位转让科普影视作品播映权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国家大学科技园税收政策明确

最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国家大学科技园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118号)。《通知》明确,自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符合条件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自用以及无偿或通过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向孵化企业出租场地、房屋以及提供孵化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的营业税优惠政策处理问题由营改增试点过渡政策另行规定。符合非营利组织条件的科技园的收入,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有关税收政策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棚户区改造获综合税收优惠

最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棚户区改造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101号)。《通知》明确,对改造安置住房建设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改造安置住房经营管理单位、开发商与改造安置住房相关的印花税以及购买安置住房的个人涉及的印花税予以免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转让旧房作为改造安置住房房源且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对经营管理单位回购已分配的改造安置住房继续作为改造安置房源的,免征契税。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以下改造安置住房,按1%的税率计征契税;购买超过90平方米,但符合普通住房标准的改造安置住房,按法定税率减半计征契税。个人因房屋被征收而取得货币补偿并用于购买改造安置住房,或因房屋被征收而进行房屋产权调换并取得改造安置住房,按有关规定减免契税。个人取得的拆迁补偿款按有关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通知》自2013年7月4日起执行。

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税收政策出台

最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96号)。《通知》明确,电子商务出口企业出口货物(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明确不予出口退(免)税或免税的货物除外),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适用增值税、消费税退(免)税政策:一是电子商务出口企业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并已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出口退(免)税资格认定。二是出口货物取得海关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且与海关出口货物报关单电子信息一致。三是出口货物在退(免)税申报期截止之日内收汇。四是电子商务出口企业属于外贸企业的,购进出口货物取得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消费税专用缴款书(分割单)或海关进口增值税、消费税专用缴款书,且上述凭证有关内容与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有关内容相匹配。电子商务出口企业出口货物,不符合上述规定条件,但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适用增值税、消费税免税政策:一是电子商务出口企业已办理税务登记。二是出口货物取得海关签发的出口货物报关单。三是购进出口货物取得合法有效的进货凭证。《通知》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

银监会对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作重要修订

最近,银监会修订了《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本次修订在基本体例和部分内容上与原《办法》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重点对准入条件、业务范围、经营规则和监督管理等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内容包括:将主要出资人制度调整为发起人制度,不再区分主要出资人和一般出资人,符合条件的五类机构均可作为发起人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扩大业务范围,放宽股东存款业务的条件,拓宽融资租赁资产转让对象范围,增加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实行分类管理制度,在基本业务基础上,允许符合条件的金融租赁公司开办发行金融债、资产证券化以及在境内保税地区设立项目公司等升级业务;允许金融租赁公司试点设立子公司等。

会计处理下的个人所得税论文 篇2:

浅析上市公司基于股权激励进行会计操纵的方式

摘 要:股权激励计划是现代公司制度下一种新型的激励制度。目的在于使管理层关心股东利益,促使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追求尽可能趋于一致,最终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目前股权激励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有理论上的探讨,而且许多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和一些国有控股企业等都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由于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刺激,股权激励的实施暴露出诸多问题,最为典型的是股权激励诱导管理层产生短期利益经营,为达到行权条件并最终行权而采取激进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操纵。本文通过概括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着重讨论了几种基于股权激励的会计操纵方式,最后提出了完善股权激励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 股权激励 会计操纵

大凡一个成功的企业,总有完善的治理制度基础作为支撑,以此来保证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并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因此,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无疑是构成完善的企业内部治理制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众多激励和约束机制中,股权激励无疑是其中较为有效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它是一种通过授予管理层一部分公司的股权,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能够尽职尽责地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服务的激励方法。它出现于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之后,是在委托代理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公司治理理论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了股权激励并逐渐将其推广。10多年来,股权激励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中发挥了其积极的效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需要对其深入研究分析,并不断完善规范。

1 我国上市公司运用股权激励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现状

首先,我国上市公司所选用的股权激励方式中,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所占比例较大。用于股权激励的股票主要来源于定向增发,以避免大股东转让股票的复杂的操纵流程以及通过二级市场回顾引起的股价波动。

其次,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期限较短,绝大多数少于5年。而美国股权激励的期限通常为10年,日本也在5-10年之间。并且股权激励方案设定的锁定期也普遍较短,通常在一年之内。这种方案难以规避管理层进行短期盈余管理来实现个人利益,长期激励效果不佳。另外,我国上市公司授予管理层的股权比重多在50%以下,相对较低。

最后,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其分布范围大多集中在成长性较好、未来机会多的行业。如房地产、信息业、医药和生物制品业等。而其数量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总体呈现递增趋势(由2006年的42家上升至2010年的76家)。但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在整体上市公司中所占比例较低(5年来均未超过10%),这反应出我国上市公司对于股权激励制度的使用程度并不高。

1.2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激励存在的问题

股权激励虽然给予上市公司管理层一部分股权,使其能参与到公司的经营决策中,并不断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关注公司的长期价值的实现。但从2008年开始出现的上市公司终止其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的现象中可以发现,股权激励在实际实施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上市公司对股权激励认识不足

股东和经营者对股权激励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把股权激励当做对管理层的变相奖励,没有正确认识其与员工福利的本质区别,这种观念使得企业在设定管理层绩效目标时过于随意,容易忽视行权环境的重要性,并且缺失严格的考核体系。二是股权激励有效期较短,仅局限于近几年的发展,导致管理层更关注眼前股价的变动,而不是致力于公司长期价值创造。

(2)股东大会职能弱化,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呈现股东大会职能弱化的局面。上市公司决策权集中在董事会或者经营管理者手中,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实施股权激励成为“自己激励自己”。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会引发管理层在实施激励计划前刻意降低公司的收益率、压低股价,而在实施股权激励后,释放隐性收益、驱使股价回升,人为加大股价波动,以获取超额收益。

(3)资本市场不健全

股权激励的激励过程可以概括为“努力程度决定业绩,业绩决定股价,股价决定报酬”。我国目前不完善的资本市场运作机制使“业绩决定股价”这一环节极为薄弱。在当前的资本市场上,股票价格的涨跌受到国家政策、经济周期、市场投机、公众信息等因素的影响,而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经过努力使公司业绩产生变化,只是导致股价变化的原因之一。

(4)考核指标相对过于单调

我国上市公司多采用会计指标来考核经营业绩。其中包括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静态指标,还包括净利润、ROE等复合增长率指标。会计指标容易使管理层产生盈余管理的行为,而股价等市场指标的运用又受到市场完善程度的制约,同时也容易导致专注于市场价值管理而忽视公司真正的价值。

2 基于股权激励进行的会计操纵

股权计划实施存在的问题,与管理者的利己行為密不可分。其原因在于企业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将企业股票价格作为激励对象收入函数的重要变量,即无论企业授予管理层限制性股票还是股票期权(两项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普遍运用的主要方式),管理层均可以通过这两种方式获得企业部分股票,并由此获得企业的分红或者股票潜在收益(执行价格和市场价之差)。当股市短期表现和个人期权利益紧密挂钩,且内部约束机制较为薄弱时,为达到行权条件进而实现巨大的个人财富,管理层使尽浑身解数,甚至不惜采用激进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操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 利用股份支付方式的选择操纵利润

股份支付方式有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当以对可行权情况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企业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金额,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成本或费用和相应的负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当以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权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關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由此,相同的员工服务、相同程度的激励,由于股份支付的结算方式不同,企业记录的成本费用不同,在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较大的情况下,两种股份支付方式使企业的经营成果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为企业带来了操纵利润的空间,企业可能选取不同的股份支付方式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比如:公司决定为50名高管在3年的服务期内每人授予100份股票期权,在授予日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为每股9元,在3年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为10元/股,12元/股,15元/股;可行权最佳估计数分别为48人、45人、45人。若公司选择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来结算,则各期确认的成本或费用分别为14400元、12600元、13500元,共计40500元;若选择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来结算,成本或费用的金额在等待期内分别为16000元、20000元、51500元,共计87500元。可见,在股价不断上升的情况下,由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方式仍以授予日公允价值计量,会导致成本费用少计47000元,与实际的股票期权公允价值不符,未能如实反映企业为获取职工服务应负担的费用或成本。

另外,授予日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估计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准则应用指南规定,股份支付交易中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确定。对于授予的股票期权等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应当按照其市场价格计量;没有市场价格的,应当参照具有相同交易条款的期权的市场价格;以上两者均无法获取的,应当采用期权定价模型估计。目前我国期权的公允价值一般不存在活跃市场,采用期权定价模型估计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就成为企业的选择。准则应用指南中只规定了选用期权定价模型应考虑的因素,应采用什么模型未作出明确规定,企业可自主选择估值模型。不同的估值模型确定的公允价值可能相差较大,这无疑使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估计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也使企业通过选择估值模型来调节利润成为可能。

2.2 利用引导股价走势以降低行权收益所得税支出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在2005年7月1日起实施的《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员工行权时,其从企业取得股票的实际购买价(行权价)低于购买日公平市场价(指该股票当日的收盘价)的差额,是因员工在企业的表现和业绩情况而取得的与任职、受雇有关的所得,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行权日所在期间的工资薪金所得,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行权股票的每股市场价-员工取得该股票期权支付的每股施权价)×股票数量

另外,国家明确规定,上市公司不得为激励对象依期权激励计划获取有关权益,而提供贷款和贷款担保。同时,银行也不得向居民提供贷款用于购买股票。总之,管理层必须以自筹资金的方式行权。为顺利行权,管理层需要自筹两部分资金:行权资金以及相应的税额,同时还会承担筹集资金的利息费用。不论管理层购买的股份有多少,其应承担的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再加上管理层获得股票后要在解锁期结束后才能够出售,即股票收益不能马上套现,但是行权资金与所得税却是要真金白银马上拿出来的。股价越高,将导致行权税负提高,进而资金压力也越大。所以综合考虑,引导股价走低仍然是管理层最“明智”的选择。由此,利用会计操纵,进而操纵当期业绩水平来引导股价走势也就成为管理层实现降低税负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2.3 利用企业并购,在“穷途末路”时做“最后一搏”

股票期权一般只能逐步行权,但如果发生企业并购的情况,被并购公司的激励对象可以在并购后一次性行使剩余的所有期权。这导致企业管理层如果预见到公司的前景不妙,可能会寻找潜在购买者,急于促成并购,卖出企业,以便自己早日行权,实现个人收益,而不会为公司争取更合理的时机和价格,从而严重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比如双鹭药业、中捷股份等都在方案中明确规定,如果发生合并,导致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变更,激励对象可以不受行权期限的限制,在合并公告的两个交易日后提前行权。因此,在企业的特殊时期,股票期权对管理层并不能产生很好的约束,反而诱导其采用激进的政策促成自己个人利益的实现。

2.4 利用行权条件的修改为未来预留增长空间

股权激励方案中,行权条款和条件可以通过召开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其中,对有利于激励对象的修改一般以修改后的条件实施,不利于激励对象的修改一般应保留原条件。若企业本期作出缩短等待期甚至在等待期内取消所授予的权益工具或结算所授予的权益工具(此方式下应作为加速可行权处理)的决定,原本应在剩余等待期内确认的成本费用应在本期确认。这样会大大增加当期股权激励的费用,对当期会计利润的压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以后各期,由于原本应确认的股权激励成本费用已于股权激励方案修改当期确认,由此造成在正常经营情况下,以后各期的成本费用会相对下降,会计利润会相对上升。这样,对于ROE、ROA等指标的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进而有利于管理层业绩考核与行权条件的实现,最终达到行权的目的。因此,利用行权条件的修改,为未来考核目标的实现“预留”增长空间,也是管理层基于股权激励进行会计操纵的重要方式之一。

3 完善我国股权激励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需要寻求科学、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完善和改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3.1 优化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完善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有效实施股权激励的必要约束条件之一。通过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可以建立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制衡关系,从而激励管理层去实现那些符合股东、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奋斗目标,也可以对其提供有效的监督,激励企业更有效地利用资本。

3.2 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

管理层业绩评价体系应符合综合性和全面性,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当采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模式,避免采用单一的即期财务指标,以减轻人为操纵的影响。

3.3 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应更科学、周密

精细的设计方案是保证股权激励效用的必要条件,因此股权激励方案合理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在制定股权激励方案时应该符合规范性原则和严格性原则并应符合企业和行业的特点。

3.4 加强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建设

市场价值指标是反映经营者业绩的重要途径,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经营者经营业绩的评价。因此应不断提高股票市场的有效性,为股权激励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 结语

股权激励一方面有利于引导管理层的长期行为,使其关注公司的长期利益。但另一方面,股权激励催生了一些负面效应,较为典型的是诱发管理层致力于短期利益经营,采取激进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操纵。因此,应不断完善我国股权激励机制,推动股权激励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运用中不断成熟化、科学化,从而促进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追求不断趋于一致,最终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以及管理层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刘艳琨.股份支付会计处理探析.中华会计网校,2010.9.23.

[2] AnShu.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现状.百度百科.

[3] 周绍妮.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特征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10).

[4] 施光耀,刘国芳.探索中前行的股权激励[J].市值管理.

[5] 黄世忠,郑朝晖.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粉饰报表手法大揭秘[J].新理财.2007.6.

[6] 刘栋鑫,李豫湘.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J].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0.4.14.

作者:陈旭

会计处理下的个人所得税论文 篇3:

纳税筹划有正道

如何降低税负和实现税收零风险,企业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下大有可为。

如今,税收筹划已经成为企业理财和经营管理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降低成本及相关税费支出以增加利润,或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税收筹划,延缓纳税时间达到资金优化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税收筹划是一种合法的行为,是利用税收优惠的规定、纳税方法的选择及收支的适当控制等途径来获得节税利益,与偷税、逃税有着本质区别。因而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都应以守法为前提,不乱摊成本费用,不乱调利润。当有多种可供选择的纳税方案时不仅要选择税负最低的财务决策,而且要使税收筹划行为合法合理。

随着国内税收征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税收筹划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等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拟通过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两方面的运用,揭示企业如何利用国家税法的有关条款进行税收筹划,合理合法地实现企业税负的最小化,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

税收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税收筹划的目标是使纳税人的税收利益最大化。所谓“税收利益最大化”,包括税负最轻、税后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内涵,而不仅仅是指的税负最轻。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这是因为税收筹划能减少支出,提高资金利用率,从而有利于实现财务管理的税后利润最大化目标。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主要是在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利润分配中的运用。

·筹资决策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及灰投资活动,就需要筹集一定数量的资金。企业的筹资方式一般包括自我积累资金、向金融机构贷款、企业之间的相互拆借或融资及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向社会集资等。目前企业融资渠道有二种:一种是借入资金,另一种是权益资金。

不同的筹资方式给企业带来不同的税负水平,融资渠道的不同也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借入资金和权益资金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适用于不同的列支方法。如权益资金的成本是股息,而股息税法规定在税后支付,从而其资金使用成本较高。而借入的资金,其资金使用成本为利息,其利息可列入财务费用,同时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从而达到降低资金使用成本,达到每股收益最大化。

各国税法一般规定,企业的借款利息支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作为一项费用于所得税前扣除,而股息属于利润分配的范畴,不得税前扣除。如果仅从节税的角度考虑,向金融机构借款和企业之间的相互融资优于企业自我积累和向社会发行股票筹资。其中企业之间的相互拆借在利率和回收期的确定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弹性,利用得当时可发挥调节作用。但税法对利息扣除标准进行了限制性规定,如我国企业所得税规定,

“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所以,如果企业之间在资金拆借活动中人为地过分抬高利率,不能达到税负最低的目的,并不是有效的税收筹划。

因此企业在融资时就要合理确定融资渠道,科学筹划融资比例和资本结构,才能确保税后利润最大化的实现。在息税前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成本率的前提下,负债比率越高,额度越大,其节税的效果越明显。当然,负债比率并非越高越好。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融资成本会加大。当负债的成本率超过了息税前的投资收益率时,负债反而达不到节税目的。对于企业来讲,筹措资金时不能单纯地从资金成本高低来选择何种融资,还应考虑投资收益率、税收以及市场风险等因素,然后再决定合理的资金结构。企业可以在不违反国家经济政策和导向的前提下,利用企业财务杠杆的作用,通过财务会计的筹资决策实现企业节税的目的。

·投资决策中的税收筹划

税收政策因国而异,即使在同一国内部,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等方面的规定也有所不同。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使企业在投资时有了选择的余地。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应从投资地点、投资行业(项目)和企业的组织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优化选择。

1 投资地点的选择

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地点时,除了要考虑基础设施、原材料供应、金融环境、技术和劳动力等常规因素外,不同地区的税制差别或区域性税收倾斜政策也应作为考虑重点。无论是国内投资还是国外投资,企业都必须认真考虑和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税制差别及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国家为了鼓励西部大开发相继出台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从全球范围看,有的国家或地区不征企业所得税,有的税率则高达50%以上。因此投资地点的选择,对企业投资净收益的影响是巨大的。企业投资地点选择得恰当,不仅可少交税,而且还完全符合政策导向和税法的立法意图,于己于国都有利。

2 投资行业的选择

同投资地点的选择相类似,有关行业性税收优惠及不同行业的税制差别也不容忽视。税收作为一个国家的主要经济杠杆,体现着国家政策。为了配合国家经济政策的贯彻实施,对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的企业投资,往往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待遇。我国现行税制关于所得税在不同行业之间税收负担的差别较大。如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在企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所以在投资决策前充分了解和掌握国家关于投资方面的税

收政策,合理确定企业经营范围,对达到节税目的事半功倍。

3 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公司和合伙企业(包括个体经营企业)。许多国家对公司和合伙企业实行差别税制。以有

限责任公司与合伙经营相比较,有限责任公司要双重纳税,即先交公司所得税,再交个人所得税;而合伙经营的业主,只须交个人所得税。而在组建时采取何种形式,当事人应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慎重筹划。目前通过合并或分立等方式,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

非常多。这其中既要考虑适应

经济的发展形势,也要有税收上的考虑。

【案例】某商业公司主要从事各种品牌的空调机销售业务。在2000年以前,该

公司从各厂家进货时,不但要签购销合同,而且要签订代理安装、维修合同。双方约定,每售出1台空调,厂家分别给付该商业公司安装、维修费用100元和70元。

2000年该商业公司销售空调机4000台,取得安装、维修收入682万元。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问题解,答案之一》的通知》第八条和《关于平销行为征收增值税问

题的通知》的规定,无论是“修理修配”征收增值税,还是冲减进项税金的方法,企业都应负担9.882万元增值税税款。通过筹划,该商业公司成立了一个独立核算的安装维修服务部,专门从事安装服务业务,并领取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独立申报纳税,且从2001年起改变了合同的签订方式,先与各生产厂家签订购销合同后,各厂家与安装维修服务部签订安装、维修服务合同,把费用直接支付给服务部。按照现行税法规定,安装维修服务部取得的安装维修费收入不属于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而应按3%缴纳营业税。若2001年取得的安装维修费仍为68万元,则只需缴纳营业税费2万元。

·利润分配中的税收筹划

1 股利分配的选择。企业的股利分配形式一般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根据税法规定股东取得现金股利须交个人所得税,而取得股票股利却不交税。因此企业要从发展前景和企业实际情况来筹划发放多少现金股利,以便对企业和股东都有利。

2 再投资的选择。若有再投资优惠,而企业又想扩大生产规模,则企业用税后所得进行再投资而不时借入资金再投资,无疑可节约更多税款。这是因为再投资的优惠通常大于借入资金的利息抵税所得。

税收筹划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在投资、筹资、经营格局既定的情况下,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企业的财务处理方式也存在着较大的筹划余地。财会制度对成本费用的确认、收入实现的确定、资产的计价等规定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各期的成本费用、收入都会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应交所得税的数额,而且这种选择大部分在税法上都予以承认,这就为企业在会计核算中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

·收入的筹划

企业的收入有营业收入及非营业收入之分。营业收入的税收筹划有:一为收入认列“时点”的决定;二为收入计算方法的选择。企业销售货物有不同的结算方式。结算方式不同,其收入确认的时间也不同,纳税月份也有差异。税法规定:直接收款销售以收到货款或取得索款凭证,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为收入确认时间;用托收承付或以委托银行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并办好托收手续当天确认收入时间;采用赊销和分期收款销货方式均以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为企业收入确定时间;而订货销售和分期预收方式以交付货物时确认收入时间。

因此一般销售收入的节税策略在于销售时点的认定,企业应特别注意临近年终所发生的销售业务收入确认时点的筹划,企业可通过选择适当的销货结算方式把收入确认时点延至次年,从而获得延迟纳税的税收利益;分期付款销售及长期工程合约的节税策略在于收入计算方法的选择,分期付款收入采取毛利百分比法,长期工程合约采取竣工结算法和合同完成法均可使当年收入最小化,获得延迟纳税的利益。非营业收入的节税策略在于企业资金的运用问题,即设法将闲余资金无息贷给关联企业或股东,避免被调整增加收入。这样通过销售方式的选择,控制收入确认时间来加以筹划,可以合理归属所得年度,达到获得延缓纳税的税收利益。

·成本费用列支的筹划

成本费用的节税策略在于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列支当期费用,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以达到成本与费用的极大化,减少应交所得税和合法递延纳税时间获得税收利益。

通常做法是:(1)已发生的费用及时核销入账。如己发生的坏账、杲账应及时列入费用;存货盘亏及毁损应及时查明原因,属于正常损耗的合理部分都应及时列入费用;(2)能够合理预计发生额的费用、损失,应采用预提方法及时计人费用;尽可能地缩短成本费用的摊销期。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待摊费用等的摊销应选择最短年限,增大前几年的费用,

递延纳税时间;对于限额列支的费用,如业务招待费、职工福利费及公益救济捐赠等,应准确把握其允许列支的限额,争取在限额以内的部分充分列支。

·存货计价的筹划

根据现行税法规定,企业存货计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等方法。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会影响当期发出存货的价值,即当期销售成本,从而影响当期利润,并对企业税收负担产生影响。至于采取何种方法为佳,企业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般来说,当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通货膨胀时,发出的存货宜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多计本期发出的存货成本,相应地少计期末库存存货的成本,使期末存货成本较少,当期成本加大,从而减少当期应交所得税;若物价水平持续走低、通货紧缩时则相反,应选择先进先出法计价。而在物价上下波动的情况下,则宜采用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以避免企业各期应纳所得税额的上下波动,增加资金调度的难度。这种筹划符合会计“不得随意变更”的一贯性原则,也保留了必要变更的权益。只要企业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企业就可以获得合法的税收筹划利益。在当前企业普遍感到流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延缓纳税相当于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对企业而言意义重大。

·折旧、摊销方式的筹划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有多种折旧(折耗)方法可以选择。折旧具有抵税作用,企业在计提折旧时,定会涉及到折旧方法选择的问题。固定资产折旧分为直线折旧和加速折旧两种。虽然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内两种折旧方式计算的折旧总额是一致的,

但在使用期内各年的折旧额是不一样的,这就会影响企业年度净利的计算,从而对应税所得额产生影响。

出于获得财务利益的考虑,企业应视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加以筹划。(1)在比例税率下,如果各年的所得税率不变或有下降趋势,以用加速折旧为优。这是因为把前期利润推至后期,无疑延缓了纳税时间,同时也可享受税率变化带来的预期好处。(2)在比例税率下,若预计各年税率呈上升趋势时,以直线法为优。这是因为加速折旧法延缓纳税的利益与税率高低成正比,在未来所得税率越来越高时,以后纳税年度的税负增加往往大于延缓纳税的利益,使得直线折旧法比加速折旧法更为有利。而对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应尽量选择最短的摊销期,也可起到递延纳税的好处。

此外,从税收筹划的目的考虑,企业在开发成本、借款费用、递延税款、长期工程合同收入等的确认,以及长短期投资的认定标准和外币报表折算,都存在不同的会计原则和处理方法可供选择。

作为一种管理活动,税收筹划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总体而言,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要以整体观念来看待不同的税收筹划方案,不能只注重某一纳税环节的个别税负高低,只以税负轻重作为纳税方案选择的标准,而需结合企业情况和国家经济政策,制定最佳经济决策。此外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合法节税,提高经济效益,因此经济也就成了第一原则。但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和将筹划付诸实施的过程中,又会产生种种筹划成本,因而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先对预期收入与成本进行对比,只有税收筹划所带来的收益大于其成本时,筹划方案才能付诸实施,否则得不偿失。

(作者单位为佛山珠江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朱彦

上一篇:三八红旗手演讲稿下一篇:内科护士节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