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性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得到全国的广泛认可,社会实践种类增多、范围扩大、人群提升、成果显著,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有待提高的方面。该文旨在指出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寻找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具体实践,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可供其他高校借鉴的经验方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时代性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时代性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篇1:

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

摘 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对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原则;问题与对策

1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原则

(1)育人和社会效益原则。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在于接受教育,这是区别于一般人类实践的地方,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价值所在。不能偏离育人的主题,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干扰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高素质人才的大计。在育人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干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是衡量社会实践活动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实践活动寻求社会支持、保证其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2)针对性和系统性原则。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必须针对实践主体和实践对象的特性,开展富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实践活动。如组织美术专业的学生外出写生、参加画展,组织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到建筑工地实习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其实践效果之间虽有密切的联系,但多数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有着多方面的教育效果。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注意多种实践形式的结合,也要注意挖掘一种社会实践形式的多方面教育意义,这样才能使社會实践活动的效果最充分地发挥出来,注意针对性和系统性的结合。

(3)主体性原则。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将大学生视为活动的主体,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调动大学生自身的一切积极因素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外在价值观念逐渐内化的过程,若没有活动主体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参与,这个转变过程是难以真正实现的,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其各方面的能动性,使其对活动对象的理解更深刻,更准确。坚持大学生主体性原则,并非是在实践活动中对他们放任自流,而是使他们在获得自主的同时,对他们加以适当的指导和提供帮助。

(4)点面结合原则。

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是使全体大学生思想水平和知识能力的提高,因此应立足于面,但社会实践又是一个不断深入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离不开点的带头作用。具体而言,就是我们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同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之在活动规模、组织形式、活动内容、主体结构上体现出不同的特征,保证面的扩展;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的活动类型、活动主体、活动方式等方面有主次、有区别,保证重点,从而带动和引导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的全面展开和普遍提高。

(5)时代性原则。

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体现我国现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能力的要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把大学生培养成现代人,具有现代意识,包括竞争意识、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国际意识、时间观念、科技观念、信誉观念、质量观念、开放观念、创新观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观念等,以及与现代意识相适应的能力。

(6)节约性原则。

当前我国高校的资金普遍紧张,而社会实践活动涉及面广,工程复杂,需要大量资金。如何合理地使用有限的经费是关系到社会实践活动能否广泛而持久开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样就要求组织者除多渠道筹措资金外,还要精打细算,严格把关,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本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就近就便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

(1)“三下乡”与“四进社区”活动。“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是我国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三下乡”即“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活动;“四进社区”即“文体、科技、法律、卫生”进社区活动。“三下乡”活动声势大,影响面广,参与人数多,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品牌。

(2)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之中的一种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深化”。通过开展教学实践,加强了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对课堂教学成果的检验和延伸。

(3)专业实习。专业实习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专业演练,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运用训练、培养岗位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4)军政训练。军政训练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强化训练学生行为习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的有效形式。

(5)社会调查。社会调查主要是大学生以了解社会现状为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社会走访等形式开展的调研考察活动。

(6)生产劳动。大学生为了演练理论知识,体验劳动过程,感受劳动艰辛,亲自深入农村、工厂等生产一线,与工人农民等共同劳动、共同生活的劳动生活即为生产劳动。

(7)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主要是大学生以非营利为目的、志愿参加的各类公众服务活动。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就主要由北京地区的高校大学生承担。

(8)公益活动。公益活动主要是大学生自主开展的以爱心奉献为主题的各种面对公众的活动。公益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义务劳动、爱心救助、爱心帮扶、募捐、无偿献血、环境保护等。

(9)科技发明。大学生的科技发明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结合专业所学,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进行的发明与创造。

(10)勤工助学。勤工助学是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参加活动获取合法报酬一种活动。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参与勤工助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培养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锻炼品格毅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勤工助学还有助于贫困家庭学生获得一定经济收入、缓解经济困难,帮助他们自立自强,是关心和服务贫困家庭学生的有效途径。

3 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3.1 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1)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视不够、认识不清。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地点大多集中在基层地区,因此基层领导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了解、认识、重视程度,从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成败。很多地方存在应付现象,只是象征性的按照上级要求召开了会议,出台了文件,但缺少实质性的工作措施,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投入很难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在机构设置方面,地方政府并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或者明确由哪个部门具体负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导和统筹等工作,因此高校在联系社会实践活动时就会出现屡吃“闭门羹”的现象,这使得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难以顺利开展。

(2)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不透、形式单一。

目前高校普遍缺乏根据大学生专业特点和各学习阶段而进行的社会实践内容系统设计,大多数高校在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并没有将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予以考虑,缺少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系统规划,在活动的过程设计方面也缺少对活动的整体策划,导致社会实践形式单一,缺乏新颖性和创造性。

(3)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不力、浮于形式。

许多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松散,活动缺乏必要的经费和制度支持,且活动时间仅限于假期,缺乏统一的指导。另外,在考核方面,许多高校没有统一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条件,对社会实践的考核只凭学生递交的社会实践报告或心得体会,对于学生是否真正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是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些问题较少问津。

3.2 改進和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水平。

首先,高校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者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学形式,也是高校实施专业教育的要求。其次,要全面地认识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再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自身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所必须承担责任和义务,制定较为完善的配套政策。

(2)拓宽实践视野,丰富实践内容。

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尤其是学生意见;要敞开思路,结合自身特点,发挥所长,把实践活动切实放到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点的交点上来;要根据社会实践的目的,确定实践活动的形式、内容。比如,社会考察、社会调查能让学生获得对社会的感性认识,是形势政策教育课的延伸。科技文化服务、挂职锻炼让学生参与实际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更直接地了解工作,加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深切体会不同工作的不同要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合作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产实习、生产劳动能有利于学生增强劳动意识,弥补专业理论学习之欠缺;创业实践、勤工助学能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等等。因此,社会实践要采用多形式,包括生产实习、科技竞赛和发明、创业等,服务社会相关的包括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爱心活动、挂职锻炼、科技咨询等,学校内部的各类助学助管助研和社会工作等。

(3)重视基地建设,发挥基地作用。

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应注重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联系,本着社会与高校共同建设、共同管理、服务社会的原则,建立一批社会实践基地。实践基地一般包括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创业实践基地、专业实习基地、科技服务基地、文化服务实践基地、勤工助学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等。近年来,高校采取与街道社区、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共建社会基地的做法,作用十分明显。

(4)强化组织环节,做到点面结合。

首先,学校各级领导要亲自落实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经费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党政领导身先士卒,为社会实践的开展营造良好氛围,奠定坚实基础。统一全员思想,动员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担任指导教师。其次,要明确目标,确定主题,无论是哪一级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都应确立主题。确定主题后,工作重心应转移实践上来。再次,要做到点面结合。由于客观条件限制,相当数量的学生必须回到当地参加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的一是要有过程管理,有组织保障和机制来鼓励和约束他们。同时,在考核评比和总结交流时,要重视他们的实践成果,调动师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社会实践规范化和制度化。组织部门要逐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激励。

(5)创新管理体制,加强实践管理。

首先,要建立有关机构,以对社会实践起到统筹规划、科学指导、提供保障作用。其次,要建立相关的制度,这些制度应涉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要求、实施、保障和评估等各个环节。再次,政府部门要关心和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形成全社会育人、全员育人的局面。第四,要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并使之贯穿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第五,要坚持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要有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要有考核。第六,要在生产实习任务中增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马庆林.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4).

[2]代大梅.浅谈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遵循的原则[J].科技信息,2007,(22).

[3]刑强.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4]郭东敏,王美霞.当前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榆林学院学报,2007,(1).

[5]方静雨.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其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7,(9).

作者:刘润生

时代性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篇2:

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得到全国的广泛认可,社会实践种类增多、范围扩大、人群提升、成果显著,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有待提高的方面。该文旨在指出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寻找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具体实践,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可供其他高校借鉴的经验方法。该文选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个年级的本科生作为调研对象,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该校从事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56份。

[关键词] 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培养知行合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集体和个人。为提升实践育人实效,本文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问卷调查。

一、问题导向找突破

(一)社会实践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足

在回收的456份问卷中,有93人认为社会实践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足,不满意率达20.4%。这93人中,超过半数认为社会实践对自身学习没有作用,对自身提高没有帮助,对奉献国家、服务社会、帮助他人、锻炼自己缺乏兴趣,积极性不足,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不清。

(二)社会实践中的教师指导帮助不足

在回收的456份问卷中,有123人认为社会实践受到的指导不足,不满意率达27%。作为社会上思想最活跃的一部分,当代大学生的思潮更是日新月异,对社会实践的想法种类多样,社会实践小组数量众多,但大多数社会实践小组没有教师随行,往往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指导,缺乏针对性的帮助。

(三)社会实践中的专业知识运用不足

在回收的456份问卷中,有221人认为在社会实践中运用到的专业知识不足,不满意率达48.4%。实践在专业知识的指导下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专业知识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加以巩固。知识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但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方向选择不明确,有近半数的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未涉及自身所学专业,不利于社会实践的高水平专业化发展。

(四)社会实践后的经验成果总结不足

在回收的456份问卷中,有94人在社会实践后对经验成果总结不足,不满意率达20.7%。毛泽东同志曾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社会实践更是如此。实践中出现的错误、得出的结论、积累的经验,本应是社会实践最宝贵的财富,但有的大学生或只为完成任务,草草应付;或主次不分,虎头蛇尾,因此出现了“过程很热闹,成果很骨感”的现象。

二、优化实践促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具体开展了以下具有针对性的组织工作。

(一)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不足、国情时政了解不够、品德素质存在短板等问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着重开展了以下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中国共产党和近代中国的苦难辉煌。中国的近代史,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是苦难与辉煌交织起来的宏伟篇章。2018年开始,入校的大学生多为“00后”,这一时代的学生早已习惯丰衣足食的生活,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缺少对历史的了解,爱国主义、国家情怀难以刻骨铭心,也就缺乏了奉献青春、贡献国家的自发原动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开展了“延安精神,红色传承”“重走长征路”“井冈山的奋斗史”“梁家河的知青岁月”沙龙讲座,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红色电影等主题教育,增加大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与感悟,也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标选择提供了导向。

其次,国情时政的教育引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我们在新时代昂首阔步,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形势与政策等思政课上将当前的时代主题、国家所需、人民所盼传递给大学生,让他们知道自身也处于这个伟大时代当中,应该努力去做踏浪者,进而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做出最贴近时代、最贴近国家、最贴近人民的选择。

最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在回收的456份问卷中,有129人未参加过或仅参加过一次社会实践,占比高达28.3%。不愿吃苦、不愿付出时间、不愿奉献他人的“三不”思想成为这些学生不愿参加社会实践的主要原因。针对此现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通过劳作教育、培养先进典型、综合素质教育学分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

(二)加强组织管理实效

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锻炼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平台,既需要学校、教师的组织管理,也需要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由學院团委落实,学院学生组织成立社会实践部具体执行日常及寒暑假期间的社会实践工作安排。学院出台社会实践先进队伍、先进指导教师、先进学生个人的评选与表彰的制度文件,使得社会实践在党、团的领导下,在政策的指引下科学有效地开展。

(三)强化专业知识运用

专业技术强的社会实践团队,可有效将高校科学成果转化为惠国惠民的具体行动。考虑到低年级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性较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色,成立教授团、博士团等专业水平较高的实践团,带领本科生进行专业化的社会实践。

(四)总结成果扩大影响

社会实践项目总结对大学生审视自身实践成果,对高校教育管理大学生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采取编纂社会实践报告集、召开社会实践经验成果分享会等形式,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形势,增强社会实践的示范性和影响力,帮助实践项目长期性、可持续发展。

三、创新实践特色鲜明

在不断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质量成效的过程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形成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社会实践工作。

(一)日常实践常教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的实践模式,并在日常实践中发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常抓日常教育,关注过程管理,引导大学生养成奉献青春,服务社会的良好习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以学生党支部为单位,开展扶贫、党员一帮一等活动;以学生组织为单位,开展环保、公益等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前往小学、敬老院,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

(二)校企合作建平台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和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努力推进社会实践与择业就业相结合,鼓励更多大学生走进企业,了解科技运用,了解市场规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积极与企业挂牌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帮助学生走进企业实习,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

(三)线上线下谋合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利用“两微一端”平台,实践前广泛发布通知,实践后积极发布新闻报道,并通过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主动帮助宣传推广,让人人了解、人人向往、人人参与社会实践的态势蔚然成风。

(四)创新创业齐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一方面可以使创新的理论在实践中具体化,进一步发现问题,提高改进;另一方面,国家对创新创业的重视促使社会实践更加蓬勃地发展,让大学生更有动力,目标更明确地去主动实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合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创新创业竞赛,在大学生确定好项目方向后,给予社会实践方向、方式、方法的指导;或者指导社会实践时,引导他们向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努力,从而使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四、具体实践见实效

在多年的社会实践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色,总结发展出了多项长期性的实践活动。

(一)鹤发教授探寻志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为了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崇尚科学的精神传承下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开展了“传承工匠精神,砥砺报国之志”——采访老教授实践活动,先后采访了陈绍蕃、赵鸿铁、浦聿修等多位知名老教授。这些采访事先由学院与老教授联系,教师指导学生提前准备欲采访的问题,最后由学生具体进行采访与记录,后期将采访内容记录完善,线上线下在全校范围内宣传推广。这些采访的学生都是主动报名,或在校园中采访,或到老教授家中访问。老教授的赤子丹心不但感染了更多新时代的大学生,也让大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受到了熏陶,得到了锻炼。

(二)福建宁德忆初心

为了追寻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不忘初心”,2019年7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位教师带领7名学生,前往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开展社会实践。在这里,他们了解当地的人文地理,与镇政府交流乡村振兴战略,向村支书了解民情,宣传环境保护与禁毒普法知识,帮助村里的留守儿童学习功课,采访当地老党员和退役军人……在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中,学生们没有一句怨言,每个人都争做苦活累活,每一名师生都被这里的红色历史和淳朴民风所感染,也真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在脱贫攻坚中为人民做出的努力。凭借腳踏实地的实践和严谨认真的总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赴福建宁德市古田县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入选全国百强团队,1人获省级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1人获校级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4人获校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三)危房检测见真招

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两不愁三保障”中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指示精神,2019年8月,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邀请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组建了“农村住房安全保障技术服务——西部乡建安保技术团队”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陕北进行住房安全排查。在学校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下,百余名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学子报名,最终80名师生组成实践团,前往榆林市佳县、子洲县,延安市黄龙县,对三县367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进行了排查。大学生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分析了贫困农户住房现状与问题,探讨了农村危房贫困户住房问题对策,既为当地政府和人民提供了专业技术支持,更在社会实践中受到了教育,大学生们了解到所学专业的具体应用,认识到自己也可以运用自身知识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最终,在脚踏实地社会实践的支撑下,助力脱贫攻坚的“美丽乡村”住宅建设服务平台项目获得了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

(四)“沃土”服务暖人心

为了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良好习惯,树立榜样,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立了“沃土”志愿服务队,并开辟了秦岭环境保护、禁毒防艾、草堂营村爱心支教、天爱启智关爱“星星孩子”、爱心助老5个模块的常规社会实践活动。在回收的456份问卷中,对以上社会实践的平均较满意率高达98.7%。大学生在环保宣传、环境调研、禁毒防艾知识普及、爱心家教一对一、陪老人谈心、为老人表演节目、帮助残疾儿童融入社会的实践中,真诚帮助他人,热情奉献社会,感受爱的力量。

五、展望未来定目标

在回收的456份调查问卷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318人表示满意当前的教育,122人表示想要更加丰富的教育形式,26人表示不满意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关于线上线下协同联动方面,有106人表示会主动搜索关注社会实践的线上通知、新闻报道、成果总结,255人表示看到时会点开浏览,63人表示会浏览题目但不看内容,32人表示不关注此类新闻;关于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方面,有132人表示会将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紧密结合,269人表示想过但未找到结合点,55人表示从未想过两者结合。想过但未找到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结合点的人数比例高达59%。

针对以上情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将围绕“抓宣讲、抓活动、抓教育、抓契机、抓典型、抓产品”,广泛开展学习座谈、交流讨论、参观寻访、故事讲述、征文演讲等教育形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吸引力;加强新媒体的运用,创作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作品,增强社会实践的教育性和趣味性;继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让大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从确定主题、团队建立,到具体实践、成果总结等各阶段中的结合点,让大学生带着问题去创新,带着目标去实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问题导向,开展四个组织措施,形成四个重点特色,实施四个具体实践,致力于在高等学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突破传统、大胆创新,结合实际,落实落细,在落实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任务要求方面具有典型示范性,具有重要的学习推广价值。

作者:邓博文 弓雪 綦玥 屈鹏飞

时代性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篇3:

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路径探讨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而当今实践基地的建设面临规模小、建设落后、针对性不强、形式单一等问题,使得实践基地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试图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而介绍几种改进措施,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更加完善。

关键词:社会实践基地;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教育实践环节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必须要有开展实践活动的场所,即社会实践基地。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担实践教学、实现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重要场所,又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根本保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目前,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向着多层次、多形式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当前许多高校在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上不断地增加基地数量,与基地密切合作提高基地的质量。基地建设越来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实践基地的资源以发展大学生的才能。

一、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的必要性

(一)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是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现代教育不是封闭式教育,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综合素质高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就要在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质量的同时拓宽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建立起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把学校教学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在了解过程中获得与理论课堂上不一样的经历和感受。社会实践基地把理论与实际相统一,让理论知识更深入人心,不再是浮于纸面的文字。正如江泽民同志在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如果只是让学生关起门来读书,不参加劳动,不接触社会实践,不了解工人、农民是怎样辛勤创造社会财富的,不培养对劳动人民感情,是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1]社会实践基地给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的平台,深化了教育改革,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输送了人才。

(二)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是适应知识经济竞争与挑战的需要

跨入21世纪,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要求新时期的人才除要有丰厚的知识底蕴外,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较高的道德素养和科学的人生观。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虽基础知识扎实,理论功底深厚,但获取新信息能力差,想象力与创造力欠缺,实践能力偏差。这很难在知识经济下占据有利地位。社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加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并符合知识经济的要求。

(三)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缓解就业难题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难形势越来越严峻。这时候,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就会发挥作用,而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载体就是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仅能得到锻炼,且容易得到实践单位的认同,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了新路径。通过实践基地,大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经验和能力,意志得到磨炼,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

二、目前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大高校和企业或地方有关部门在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基地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利用实践基地等便利条件帮助企业或地方有关部门解决了许多难题。同时,基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机会,也为教师的科研提供了场所。成绩是可观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忽视专业发展特点,专业规划指导缺位

由于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内容的设计上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特点,也没有真正把学生放在社会实践的主体地位上,导致学生社会实践不能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指导老师每日忙于日常繁重的教学任务,很难真正参与到实践基地活动的整体策划中来,使得一些基地活动低水平的重复开展着,缺失独特风格和专业特色。或者有专业指导老师,但队伍薄弱,学生缺乏行之有效的专业指导;在基地活动针对性上也缺乏系统的培训和辅导或一些专业教师参与指导的水平不高,师生参与面窄,学校有关部门支持配合力度不够,经费不足,使得基地活动更多的成为一种虚多实少、流于形式的课外活动。这使得基地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临时性和随意性,未能满足学生与社会的需要,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内容针对性不强、缺乏创新,管理机制有待健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陈旧、形式单一,仅限于勤工俭学、参观访问、社会调查、问卷调查等,专业特色不明显,缺乏实用性与针对性。甚至部分高校视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个人行为,除了部分社会实践活动需要由团委和团支组织外,其余都由学生或社团自行组织实施,无专人策划和指导实践。实践的内容更是缺乏纵深发展的改革和创新。这使得社会实践活动效果不理想,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作用并不大,违背了举办社会实践活动的初衷。

当前,在大部分高校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管理上仍采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机制,在基地活动教育工作方面并未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导致基地实践活动教育的效果不如意。也有一部分高校在基地实践活动中物质基础与实践条件等方面还不足以构成一套系统的运行管理机制,使得在一些需要跨部门组织的实践活动工作难以协调,无法提高教学模式的层次并且学生的受益面得到限制。

(三)基地建设严重滞后,基地模式缺乏创新

一些实践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管理机制缺失、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使得基地建设滞后,有的甚至不能保持与基地的稳定联系,无法发挥基地活动在育人方面的作用。也有一些实践基地因内容缺乏创新,基地建设缺少综合性规划,导致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无法保证。一些高校对基地的专业技术指导和采取的帮助措施不及时,导致企业动力不足,无法建立长久良好的关系。

国内的高校普遍采用校企联合建设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模式。一些高校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在发展中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明显落后。主要是实践基地数量不够、质量不合格。虽各高校都在积极地响应党的要求,广泛地联系企业共建实践基地,但企业缺乏合作的动力,导致基地数量不足。

(四)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校企合作形式单一

高校没有专项资金投入,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往往是临时筹集的,没有制度保障;社会支持力度不大;地方各级政府很难把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列入政府财政计划,给予具体支持;部分企事业单位在现存的就业压力下对接纳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2]。经费的不足使得社会实践基地无法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

企业接纳学生实习需要投入培训费用、管理成本等,而实习生经过短期的实习后就会离开企业,不能成为企业的资源。因此企业往往只是将实践的学生作为一线或最基层的廉价劳动力处理,学生缺乏管理岗位实习的机会,无法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校企实践的协调机制缺乏,教师队伍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缺少沟通协调。且学校与实践基地开展的社会实践一般仅局限于社会调查、勤工助学、参观访问等,专业特色不够明显,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

三、深化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

教育部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形成实践育人合力,着力构建长效机制,要着力加强实践育人队伍建设;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加强考核管理;加强研究交流。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提升实践基地的专业性,激发大学生创新与自强精神,服务社会

高校的专业设置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行业性。社会实践基地的选择应与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技术相适应。实践基地不仅要选择有一定规模,系统完整的工艺和相配套的设备,还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先进的高新技术特点。这样的实践基地能让大学生接触到社会先进技术,让大学生通过实践基地的学习,在思想和精神方面受到鼓舞,热爱生活,服务社会。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服务。在社会实践中增才干,长见识、作贡献,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特点,积极开展群众所需,学生可为的实践活动。增强实践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在与时俱进中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载体。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和社区援助等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

宝桑园是由广州市科技局2000年正式立项,列入市重点建设的示范基地项目。基地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和花都区高新技术试验开发基地共同承担建设。目标是建设一个集农业种养、科技示范、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蚕桑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蚕丝文化”为主题,充分展示丝绸文化、蚕桑种养、资源综合利用、农业生态、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和高新技术试验开发基地每年得出的成果都是斐然的。新产品的产生固然可喜,但科研期间工作人员的坚持不懈和努力奋斗的精神比科研成果更重要。这样的精神激发了学生的自强与创新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会有更多的社会实践者加入造福人民与社会的队伍中来。各大高校要把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基地的认识和学习都要进入到精神层面,而思想认识的提高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发挥专业老师指导作用,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指导

所有高校教师都负有实践育人的重要责任。社会实践活动要做到更扎实、更深入,就必须建立一支业务精、能力强、讲奉献的校内外、专兼结合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3]。很多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行之有效的专业指导。从总体上来看,当前的社会实践活动规模较小,专业老师的指导作用也不明显。由于得不到专业指导,很多有关专业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无法顺利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更多的是流于形式的课外活动。所以要发挥专业老师的指导作用,在学生学到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指导,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专业知识。各高校制定完善教师实践育人的规定和政策,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实践育人水平;鼓励教师增加实践经历,参与产业化科研项目,积极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到社会各部门进行挂职锻炼;统筹安排教师指导和参加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团干部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活动。帮助学生将书本中理论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能够加深认识,促进实践。能够在认真督导中不断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路。进一步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与服务功能。

明确实践基地建设的目标,充分分析学校各专业的特点,对各专业建立实践基地的计划进一步完善,保持长效性。切实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专业老师参加指导社会实践,并加大对实践调研成果的重视程度。

(三)提高实践活动实效性

学生是实践育人的对象,也是开展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并非真正地把学生作为实践主体。这也导致学生不能充分发挥专业所长。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育人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和完善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把实践活动纳入必修课程,规定学分、学时,并建立激励政策,加大表彰力度。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在校大学生在本科四年中,都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在四个学期内修完2个学分,且参加者可以加德育分。若学生参加的是全省或全国范围内的课外科技活动,学院还会给获奖的学生加学分。这使得学生有了动力,更愿意加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来。社会实践活动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实践平台。它注重的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的锻炼与成长,并不仅仅是实践成果。实践成果只是对学生的实践予以肯定。要支持和引导班级、社团等学生组织自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学生在实践育人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取得实效,得到社会的认可,产生较大的影响,就必须针对社会难点、时事热点等来开展。只有具有时代性、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才能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社会实践不断拓展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结合理论教学,突出重点。同时又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企业或机构进行实践调研,进行交流与借鉴,提高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不要满目的搞实践,转变以前搞形式,走过场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

(四)建立实践基地保障机制,巩固活动成果

高校要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作用,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来保障大学生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高校或学校相关部门要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设备等保障。构建实践基地保障机制,明确把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作为正常劳动者进行对待,同时明确实践活动参与者在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

学校在实践基地建设时应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等支持。实践基地建设应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并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实践基地负责人与指导实践的老师应努力实现活动有计划、行动有组织、成果有考核。

同时,要通过建立表彰制度等方式来鼓励学生坚持奋斗,以此来扩大影响力。鼓励学生将实践的成果推荐参加科技比赛,促进实践成果的转化。

(五)结合就业与创业,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各高校要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组织课堂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与就业创业等结合起来,制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年度计划。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紧密结合是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趋势[4]。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大众化,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并将它们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如何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应用和服务社会、满足大学生的自我成长的需要结合起来,如何把促就业与增才干结合起来,这对于高校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而这一挑战的出现,更应该把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够在高等教育下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动手能力强的、社会适应能力高的人才。输送人才,服务社会,充分发挥高校教人育人的职能。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大学生队伍日益壮大的背景下,促进社会实践活动与就业创业相结合,能够满足大学生的主导需求。让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真才实学,主动与社会接轨,适应时代的需求,提升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袁慧,张志君.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7,(5):91.

[2]焦满金.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对策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社会综合版,2007,(7):72.

[3]金建孟.加强和深化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2):19.

[4]仇志海,赵雷,凌月莲.浅谈如何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85.

作者:林贤如

上一篇:市水利局工作总结范文2篇下一篇:工作总结(纪检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