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时代(共8篇)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作者:高思雨
在“共读一本书”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带着一丝好奇和疑惑,我细读了《共产党宣言》。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纲领之一,全书字数不多,但却意义非凡。就像列宁评价的那样:“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因此我认为,用“浓缩的精华”来概括《共产党宣言》,再合适不过了。
《共产党宣言》详尽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特别是它的阶级斗争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全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其中,我对第一部分感触最深,想法最多。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在这样不利于共产主义生存的背景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产者和无产者进行了深刻剖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社会各阶层以及政治经济情况的实地考察和详细分析,向后人展现了一幅清晰真实的社会现状图。所以我认为对于每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和立志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人而言,了解它是十分必要的。宣言指出,自封建社会开始,人们始终生活在阶级生活中,资产主义只是把这种阶级关系淡化,并没有真正实现平等。但共产主义则不同,它不是建立在阶级与压迫上,而是建立在平等上。因此,只有实现共产主义,才会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地方让我为之动容。《共产党宣言》并没有一昧否定资本主义,反而认为“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上进展。”“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他们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积极性。资产阶级对于近代社会的促进作用,无疑是应当肯定的。这也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
《共产党宣言》让世界上各国无产阶级看到资产阶级本质和弊端,()明确了自己的地位和使命,促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自身乃至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实现共产主义。而在170年后的今天,这种思想依旧是进步的,紧跟时代潮流的。《共产党宣言》的真理之火在我们中华大地始终高高擎起,指引我们中华民族从贫困弱小走向繁荣富强。5月2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表的重要讲话:“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作为马克思经典著作的《共产党宣言》更是如此。
1 网络时代之全球化时代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 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 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 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150多年前《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话, 在今天这个时代得到了完美的诠释。网络时代, 世界各民族的意识形态产品由于互联网的分享而成为了公共财产。在网络上,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所需信手拈来, 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着新的创新和融合, 创造出更多跨区域、跨时代, 更多融合的意识形态产品, 而这些意识形态产品也会随之互联网被更多的人传播和分享, 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和不断进步的源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进步, 人们正在逐渐摆脱对机器、经济组织和金钱的依赖, 变成越来越独立地控制自己命运, 主动参与和分享社会的发展, 并成为分享发展成果的社会主人。互联网让更多的人们把生活的目标转向金钱、物质交易之外的更广阔发展空间, 意识形态领域的追求和开拓成为互联网带给这个时代的主要贡献。网络的全球化时代, 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契机。
当代信息的发展, 使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信息系统, 并被称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以后的第四大传播媒体。互联网不仅迅猛的发展成一个新兴的产业, 更成为一个意识形态的新领域。互联网就其意识形态领域而言, 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无区域性、互动性和快捷性。互联网是全球化的, 没有任何的空间区域限制, 让世界成为了一个没有障碍的平台, 把地球“演变”变成了一个村;互动性则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这一特性, 在互联网上, 人和人之间传递的不仅仅是信息, 还能就某些问题展开进行探讨, 互相表达自己的不同的见解;快捷性则打破了时空的距离, 让信息传递成为瞬间就能完成的事情, 信息传递的快捷拉近了彼此不同区域的距离, 把世界各地的距离变成了一个触手可及的区域。
2 批判吸收互联网中意识形态领域的传播内容
“德国的哲学家、半哲学家和美文学家, 贪婪地抓住了这种文献, 不过他们忘记了:在这种著作从法国搬到德国的时候, 法国的生活条件却没有同时搬过去。在德国的生活条件下, 法国的文献完全失去了直接实践的意义, 而只具有纯粹文献的形式。”《共产党宣言》告诉人们一个真理, 任何的事情或者事物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发展背景, 必须批判的吸收。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 毛泽东就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 即是说, 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这句话说明了一个道理: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吸收。
在网络时代, 互联网由于具有强大的共享性, 因此在这个平台上会有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产品。一方面, 虽然我们能及时和方便的共享这些不同的意识形态产品;另一方面, 这些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产品给我们带来很多错误的信息和内容。我们必须要加以批判的吸收。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要学会使用“拿来主义”, 就是要“学习其精华, 去其糟粕, 然后为我所用”。在网络时代,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思想意识, 明辨各种意识形态的根源和差异, 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继而创造出符合我们实际发展的意识形态产品。同时, 我们也积极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 将这些符合我们实际情况发展意识形态进行广泛的传播。
网络的全球化, 从理论上来说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互联网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但是受其经济发展的制衡, 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经济发展力量强的一方总是占据在互联网发展的前端, 其社会主体的意识形态就必然占主导地位。近几年来, 互联网逐渐成为了西方选择传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思想渗透的最新武器, 成为了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与西方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的主要传播方式。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 有选择、有区别、有针对性批判的吸收不同地区的精神产品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
3 让互联网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阵地
2008年6月20日, 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讲到:“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 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互联网的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一种事实而存在。2011年上半年, 中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 普及率超过36%, 已成为世界上拥有网民最多的国家。可以预见的是, 随着中国网民的持续增多, 社会各方面向网络的继续转移, 互联网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仔细分析这个时代, 我们就会发现, 当前我们既处于重要的机遇发展期, 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 网络的受众人数多, 其所聚焦的负面问题动辄就能引起数万甚至更多人的关注和传播, 并成为了社会大众对负面问题宣泄不满的一个平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互联网上的传播, 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必然会产生一些误解和歪曲。
当代, 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和普及带来了一系列新兴传播媒介和传播工具的迅速发展, 使网络媒介成为当今理论信仰、思想观念、文化意识、价值理念、社会思潮传播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传播器。同时,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在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展提供契机的同时, 也带来种种挑战, 让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边缘化的风险。毫无疑问, 扩大互联网上主流意识的思想阵地, 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举措。在网络时代, 如何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 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专业网站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 思想领域的矛盾和斗争错综复杂, 有时还表现得相当激烈。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 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去占领。” 互联网将成为意识形态领域争夺的重点, 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抢占互联网这个阵地, 大力拓展网上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建设一批专业的马克思主义专业网站, 强化马克思主义网络阵地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制订其长远的战略规划, 整合各地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 为其网站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内容, 增强网站的感召力和说服力。
3.2 深化与网络的互动性传播
互联网其中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互动性。网络互动的平台有很多, 博客、论坛、微博以及一些即时聊天工具,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互动平台, 创新网络传播方式, 从贴近人们思想实际出发, 解答人们所关心的实际问题, 用深入浅出、灵活多样的方式来传播马克思主义, 并选取部分话题以论坛的模式, 与网民进行互动, 在互动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精髓的讲解和延伸。同时还要利用视频、声音、图画等多种媒介形式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进而把马克思主义内化为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和时代追求。
3.3 网络宣传要通俗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只有在通俗化、大众化的过程中贴近人民, 才能真正通过实践和反馈得以更加深入的发展。网络之所以能老少皆宜, 就因为其网络宣传方式是通俗化、大众化。在互联网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时候, 一些理论宣传、普及、教育的用语不能深奥难懂, 要减少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障碍, 善于学会用“群众语言”、使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 使“理论”走近大众、贴近网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让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亲近感, 从而增强理论的吸引力, 进而达到自觉接受、自觉信仰、自我教育的效果。
在网络时代重读《共产党宣言》, 我们认识到互联网不仅作为一种工具或者传播途径, 而是远远超出了任何一种媒介的特点和功用。互联网全球化、跨时空、快捷性的特点和身份隐匿情况下全民的参与性,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同时也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空前发展的契机。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的传播, 从而能迅速达到提升人民大众社会主义觉悟的目的。我们必须把握这一契机, 牢牢掌握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动权, 使互联网成为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主阵地。
摘要:在网络时代, 互联网传播以其快捷、互动、深刻以及跨越时空的优势成为了当今第一传播媒介。当我们现在重读《共产党宣言》这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问世的不朽经典著作的时候, 我们认识到网络的全球化时代, 要求我们不仅批判的吸收互联网传播领域的传播内容, 同时更要在互联网上坚守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 让其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
关键词:网络,《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传播
参考文献
[1]杨松.浅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与方法[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 (12) .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场景一
上世纪40年代,在二战的隆隆战火中,一名德国通信兵正在战场上紧张地使用一个无线通信工具来联络军情。这个工具有一个中号热水瓶大小,听筒和话筒为喇叭形,具备双工拨号通话功能。不久,曾因发明电话而广为人知的贝尔实验室,造出了一部“移动通讯电话”,但它实在太庞大,只能尘封在实验室的架子上。
场景二
2002年3月14日,英国雷丁大学信息控制系教授凯文·沃威克在牛津接受手术,成为世界人机合一第一人。一块边长为3毫米的芯片被植入他左腕的皮下,芯片上有100多个电极,与他手臂主神经相连,以接收神经脉冲信号。芯片再通过直接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式,把神经脉冲信号发送给电脑和智能化设备。
场景三
2007年3月2日,中国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一条名为“中国联通公司申请停止北京等三十省(自治区、直辖市)198/199、126/127 128/129无线寻呼服务所涉及问题”的消息,意味着曾经风光一时的寻呼业终于退出历史舞台。在其最红时,腰别BP机俨然成为大众潮流的标志。然而,后来居上的手机,以其便利性和个人性,没有悬念地抢走了BP机的生存空间。
场景四
2010年7月11日,苹果上海直营店在陆家嘴正式开门。上午9时,上千名排队痴守3天的苹果粉丝将国际金融中心的广场围了好几圈。许多苹果粉丝兴冲冲驾车数小时从周边赶来,甚至甘愿住帐篷、吃外卖。在1500平方米的直营店里,苹果公司准备了80台Mac台式电脑、100部iPod随身听和60部iPhone手机供顾客体验,另有175名员工提供现场服务,场面颇为壮观。
场景五
Dayld,30岁,心理学专业,一家大型IT终端企业的u1(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设计师,正在负责一个移动终端人机界面开发的项目。上午,他和产品经理、软件工程师,用户体验专员,交互模型开发人员、软件测试人员等开了项目的开工会。Dayld发现,以人为本的UI设计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从一开始就介入到产品开发流程中。
大爆发
1973年4月,当摩托罗拉公司的马丁·库帕站在纽约街头,拿着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家伙打了世界上第一通移动电话时,他可能想不到,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演变,手里的厚砖头会变化出无数分身,开创一个新的移动终端时代。
按照正式的说法,移动终端是指“在移动通信设备中,终止来自或送至网络的无线传输,并将终端设备的能力适配到无线传输的部分。”
在这个技术味道十足的概念背后,是一个令人激动不已的世界。
除了本来就接入网络的PC、手机、电视以外,手表、MP3、相机、电子阅读器甚至广告牌、汽车和电表,都在迫不及待往自己体内植入通信上网功能。目之所及,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都俨然成为网络终端的后备军。事实上,连“非典型”电子产品也开始赶这股潮流。最新的消息是,耐克公司推出的Nike+跑步鞋,通过植入传感器跟踪跑步信息,然后发送到使用者的iPod上。该产品还有自己的社交网络,可以自动发推至Twitter,还可以发送状态更新至Facebook。
而且,同一功能的终端形态也越来越多。仅手机而言,外观多姿多彩,针对特定人群如自领、商业精英、时尚青年、女性、老人、儿童等等的个性化、定制化手机层出不穷。
更引人注目的是,不同功能的终端交叉产生出越来越多的混血儿。正在引领风潮的平板电脑就是融多种要素于一体,在智能手机、上网本之间开辟出一个新的中间形态,正如当年的MID。
根据分析机构In-Stat的研究,如今的便携式终端正在呈现多网络特性和多重功能特性:
首先,个人移动终端设备除了手机的固有特性(可以接人移动网络)之外,这些终端设备还被要求可以接入wi-Fi、wiMAx,接收广播电台、GPs信号,甚至于具备可以接收广播电视的特性。
其次,各类终端基本都具有以下多媒体特性,摄像头(拍照和录像)、音乐播放、视频播放、GPs导航、游戏等娱乐或者通信功能。
电子产品也好,非电子产品也好,无可否认的是,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移动终端家族正在加速进化成一个疆域辽阔、种族众多、兼收并蓄并且不断扩张的庞杂帝国。
从1875年贝尔的第一部电话,到摩托罗拉的第一部手机,从曾经一枝独秀的BP机,到今天千姿百态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帝国的崛起,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一些不适应时代要求的产品不得不黯然谢幕。
上世纪40年代末期,致力于机器翻译研究的美国人,引入了双语电子词典或称“机读词典”。1985年,世界上第一台实现词典内容电子化、检索自动化的机器问世,并在消费市场掀起一股热潮。然而,2000年前后,在手机和互联网开始普及之时,电子词典逐渐暴露了其资源浪费和查阅不便的弊端,加上厂商不尊重消费者的虚假宣传,这个和手机前身起源于同一时代的产品,终于走向衰落,与手机今日的繁荣形成鲜明对比。
回首上世纪,从笨重到轻盈,从颇费周章到直接易用,从千篇一律到丰富多彩,移动终端的优胜劣汰史也是一部走向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历史。正是循着这条主线,移动终端不断加速前进,直至迅速诞生今天的帝国。
移动终端的大爆发,是人类社会需求和供给合力的产物。
国际互联网数据统计机构Internet World Stat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目前全球网民总数为17亿(全球人口总量为67亿)。而调研公司Forrester Research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网民数量将达到22亿,其中亚洲网民数量将占到43%。另一方面,截至2009年底,全球移动用户总数已达到45.9亿,每年新增用户接近6亿。
依赖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的生存常态,以至于很多人离开网络和手机都会不知所措。网络化生存的巨大现实让更多产品都开始迎合这一趋势,如果它们不成为网络的一部分,自身也将面临被替代和遗忘的风险。
更何况,这些产品本身就存在互联互通的需求。当你用数码相机拍一幕绝美风景或突发事件现场时,将其上传到网络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想法。当你在户外而不是跑步机上运动时,不仅想知道自己的卡路里状况并获得实时改进建议,也会想把自己的位置信息和感受传给朋友。
技术和硬件生产能力的成熟,则从供给角度创造了这个帝国。当3G技术还在商用之路上各自生长时,传输速率更高、支持应用更广的4G和物联网概念已经从实验室走到应用;纳米技术不仅让移动终端拥有更为玲珑强劲的“心”,
还能自由转变成各种形状,以联发科为代表的手机芯片TK解决方案则改变了手机产业分工模式,降低了移动终端制造门槛,加速对市场需求的响应。移动终端的生产能力让满足“连续性需求”成为可能,无论尺寸、外观还是功能,从而衍生出无限的可能性。
移动终端时代,还将怎样突破我们的想象力?
以人为本
公元2世纪初,一个帝国的疆域东到美索不达米亚,南至北非撒哈拉沙漠,西起不列颠,北至喀尔巴阡山脉和黑海北岸,让地中海变成了自己的内海,这就是急剧扩张的古罗马帝国。
然而,对于任何一个庞大的帝国而言,辽阔的疆域都潜伏着危险。尼尔森在《罗马帝国》一书中认为,由于罗马世界范围广大,外来种族众多,种族的无节制混血使得罗马主体式微,最后连稳定的精神和道德标准都失去了。尽管历代有着形形色色的解释,但在罗马帝国衰亡的过程中,扩张太快并缺乏整合能力,始终都是不可回避的因素。
遥隔千年,罗马帝国的兴衰对正冉冉升起的终端帝国提了一个醒:为避免泡沫的风险,庞杂的终端帝国也需要一个统摄之魂。
苹果在终端上的成功让无数人探讨其奥秘。1997年,重回苹果担任CEO的乔布斯,推出了著名的《Think Different》广告,来传递苹果的价值观:“Think Different是什么?是那些具有独立的思想的人;是那些有勇气抛弃世俗的眼光特立独行的人;是那些具有空杯心态愿意学习新事物的人;是那些不甘庸庸碌碌、为了追求个人理想而不懈努力的人;是那些想改变世界的人。”Think Different的价值观决定了苹果公司的目标用户群体。而苹果公司则将全部精力放在那些“具有Think Dffferent价值观”用户身上,满足他们的极致体验。
正如一位苹果粉丝所言:“对Think Different的用户来说,他欣赏并且享受iMac一体机带来的桌面空间的节省和简洁,而不在意升级硬件的需求;对Think Different的用户来说,他激动于MacBook触摸板带来了四指禅神技和OSX操作系统的高效易用,而不在意MacBook金属外壳散热功用造成的外壳温度;对Think Diffent的用户来说,他享受iTubes管理成千上万的音乐,专辑和DJ的快捷方便,而没有直接拷贝Mp3文件和目录的需求,对Think Different的用户来说,他享受iPhone带来的掌中互联网体验,而不是当成一个U盘来拷贝文件。”
面对越来越挑剔的用户,终端的供给者正在经历考验。正如近年来全球终端市场的格局变化所显示的那样,本位主义的技术官僚和简陋的设计思想将被市场用脚投票,而能够准确定位目标用户、尊重目标用户体验、以人为本、将创意发挥到极致的路线正在成为新的法则——在这个帝国中,没有人能面面俱到,但至少可以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那些曾经不受重视的UI设计师们,你们的新时代到来了。
“好产品的设计原则将简化为:轻便、续航能力强、开放平台、更大的内存、完善的网络应用、足够好的屏幕、优雅的外观、高效率的操作。”在国内的一个UCD(User CenteredDesign,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交流活动上,一名业内人士提出了产品的设计标准。
按照业界的看法,UI设计师会转变为UED方向的产品经理和设计人员,从产品整体逻辑上介入设计过程,UI设计师从事的工作将包含:产品定义、键盘按键定义、ID设计可用性评估、交互设计、图形设计、原型设计、用户测试、软件实现检验、全流程用户体验评估;
设计团队将由现在的单纯的UI设计部门,升级成产品设计部门,并且更需要具备社会学、心理学、传媒、营销等多领域知识的人才。
“以目标用户为中心”的终端新法则还将被进一步强化,原因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终端价值正在向应用迁移。
正如很多人理解的那样,iPhone的成功不仅仅在于终端功能的本身,更多的是开创了App Store这一新的服务模式,这是苹果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无法被轻易模仿和复制的。
形成对比的是拥有辉煌过去的Palm公司,尽管在终端性能上表现出色,但其Web OS的研发周期过长和应用的匮乏,导致用户热情持续降低。
如果我们看看那些在App Store上取得成功的应用,就会发现“应用为王”将强化对用户的重视:Foursquare提供了一种刺激用户去晋级和获取实惠的机制;植物大战僵尸满足了玩家在移动零碎时间里集中精力参与游戏的需求;名为“iChalky”的小应用,则可以将某个名人的脑袋安到一个只有肢体的火柴小人上,然后利用手机的重力感应左右摇晃令其摆出各种滑稽造型,满足了年轻人喜欢恶搞的心理。
快速扩张的终端帝国将面临一个演化历史上的选择,能否抓住“以人为本”的灵魂,将成为危险与机会的转折点。而对于眼下终端混战的参与者来说,以小克大、以弱胜强也并非不可能。时代之巅
1984年10月26日上映的《终结者1》让人类的异化成为科幻电影的一个主流命题。对于一部分科学家和未来学者而言,人类才是毋庸置疑的终极终端,也将是终端帝国的最终统治者,而人机合一就是成为最终王者的途径。
凯文-沃威克对于人机合一的体验显然很享受。这位大学教授的童年梦想来自于40多年前的一本书《终极人类》
(TheTerminal Man),书中一个8岁英国小男孩沉浸在半人半机器的“电子人”世界中,幻想在自己体内也植入一颗强大的“心”。40年后,他终于成为了“电子人”:“当我走向实验室时,大门就自动打开了;经过走廊时,灯一下全亮了;走过正门时,电脑会和我打招呼,
‘嗨,凯文,你好吗?…所有由电脑控制的房间都能识别他,并且在接到新邮件时通知他,自动下载他的电子邮件。在访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他利用神经脉冲信号,在4000英里之外成功控制他实验室内一台电脑。
然而,这种人机合一究竟是不是一种异化?普通人是否愿意通过这种方式接入网络?从“以人为本”的商业法则来看,这种以人为载体的终端很难规模化和商业化应用。
彷佛是一种折中,向人体直接植入机器的想法被更温和的人机互动取代。比尔盖茨曾宣称:10年之内,人与计算机的交流将不再通过键盘,而是直接使用语言,甚至意念。2007年,日立公司开发出脑控电子装置技术,只要做一做心算,或者心中哼一首歌,便能推动一列玩具火车前进,此项技术的一大好处就是不用在脑内植入感应器。
事实上,正如业内人士指出,技术的真实发展趋势,往往与纯技术的幻想有着巨大的差距。
19世纪70年代,科学家对未来的预测是以电为动力的“电马”将取代马匹,拖着马车走在20世纪城市的街道上,而天空中则会飞行着冒着长烟的蒸汽飞机……尽管现在看起来,这些预测很有些荒诞,但当时却有实实在在的实验案例。法国工程师阿代尔曾经于1890年制造出蒸汽飞机并试飞成功,比公认的飞机鼻祖莱特兄弟早了13年。
然而,从商业应用的角度看,蒸汽动力的飞机难以解决携带大量燃煤的问题,并且不容易获得比较高的速度。而与汽车轮子相比,“电马”需要先把发动机的活塞运动转化为马腿走路的运动形式,才能前进,能量利用效率是在太低。
低成本、易用、安全、符合用户生活习惯、不与文化和精神力量冲突……假如未来有一个终极形态的终端,一定是符合人性的、能被大多数人接受和承受的。
微软在沃顿商业技术会议(Wharton Business Technology Conference)上播放的一段视频,展示的是未来lO年微软将为生活带来的变化——
没有冷酷的金属,没有炫目的光芒,没有神秘的蓝调,没有抽象的数字,未来科技没有呈现“硬科幻”式的震撼,而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娓娓道出轻松和温情;
自动显示温度的咖啡杯、分析植物成分的透镜、像神笔马良一样在玻璃墙上画出会叫的狗和会飘走的云、办公桌上的虚拟显示屏和鼠标、显示目的地实时信息的登机牌、舷窗上的信息、随时更新和播放视屏新闻的触摸式电子报纸。当终端无处不在时,未来生活反而变得简洁和质朴,正如视频中无处不在的绿色花园。
相信很多人都会被这一畅想片段感动,因为科技回归普通人的生活,为我们服务,融洽地成为我们自己的一部分。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深得党心民心。但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不能自满,要清醒认识到党内存在的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已经解决的问题还可能反弹,新问题不断出现,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复杂严峻,党的自我革命任重道远。因此,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之后,党中央决定从今年6月开始,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新时代进一步深化党内教育,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的又一次重要实践和举措。同时,也宣示了我们党将高举革命旗帜、继往开来,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决心和信心。我们一定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主题教育的要求上来。每一名党员必须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积极主动投身到主题教育中来,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下面,按照**单位关于支部书记讲党课工作安排,我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新时代合格共产党员”为题,谈3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
一、关于为什么学、为什么做
推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是党中央的要求、新时代的要求、主题教育的要求,也是目前我们在理论学习、理论武装、理论运用上的差距。我们必须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沉下心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潜心学、系统学、深入学、跟进学,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把握,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确保理论学习有收获。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项长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一是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通过学习,我体会这一思想具有三个重大意义:
第一是时代意义。它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达到空前团结统一,使我国发展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第二是理论意义。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深刻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历史命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历史性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第三是实践意义。它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通向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真理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
二是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和思想精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屋建瓴、视野宽阔、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党十九大将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概括“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党中央这次印发的纲要,以“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十九个方面作了系统阐述,涵盖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根本方向、根本立场、奋斗目标、战略安排、领导力量、根本动力、本质要求、总体布局、外部条件、政治保证、能力建设等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领域各方面均作出了新的概括和战略指引。对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我们必须系统、全面、联系地加以理解把握。
三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传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彰显出当代马克思主义鲜明理论特色。我体会,这种鲜明理论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高度统一”:
第一个高度统一就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高度统一。这一思想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起来,回望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进的路,既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又应时代之变迁、领时代之先声、立时代之潮头,是引领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指路明灯。
第二个高度统一就是政治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这一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既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又确立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还强调了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引领我们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旗帜。
第三个高度统一就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高度统一。这一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开创性的思路举措,对党和国家各领域、各方面工作者起到了强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是引领我们在新时代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对这些理论品质,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解把握。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充满了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深厚哲学思考,是对当前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各项工作的全面部署,是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方略、基本经验的丰富和发展。我们只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学透,才能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目标和方向、抓住工作的重点、采取科学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才能在各项工作中奋发有为,取得突出业绩。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单位系统一直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对照党中央和市委要求,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理论学习重视不够。有的认为党的科学理论离**单位干部很远,学习是领导的事情,其他人干点具体事就行了;有的认为理论是虚的,没有把学习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放在首位,不注重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有的认为业务工作这么忙,没有时间学理论。这些都影响一些同志政策理论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及工作能力的提升。二是理论学习不系统。有的党员对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学习不够,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脉络不清楚,不能历史地、辩证地、发展地看问题,从而可能影响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三是理论学习不深入。学习不深不透,存在敷衍应付现象,满足于学了、读了,但缺乏深入思考,止步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而且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不够紧密,没有真正做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存在学用脱节现象,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有较大差距,有的口头上新发展理念、新时代要求能够讲一点,但实际工作中还是老套路老办法。以上种种情况和问题,虽症状不一、程度不同,但从根子上讲,都是对党的理论还缺乏真正的认同,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思想水平不高。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通过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坚持学以致用,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上作能力。
(二)做新时代合格党员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要求。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的状态、能力、素质和水平决定了党的领导水平,决定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水平。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在各个历史阶段所制定的奋斗目标之所以能够实现、取得伟大成就,离不开广大党员的艰苦奋斗,离不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在革命战争年代,面对国民党背叛革命,发动多次反革命政变,李大钊、赵世炎、萧楚女等共产党员被捕的险恶情况,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等带领广大共产党员秋收起义、南昌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面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毛泽东带领广大共产党员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人类史上的伟大壮举,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我们党带领广大共产党员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以3500万军民的巨大牺牲,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面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险恶用心,我们党带领广大共产党员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民党800万军队,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此时,我们的党员不怕牺牲,“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生产、搞建设,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封锁,顺利完成“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发射了“两弹一星”,实现了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奋斗目标。这其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于革命忠于党的雷锋同志,他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又如,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榜样、共和国脊梁的焦裕禄同志,他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再如,前不被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张富清同志,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事迹感人。此时,我们的党员不畏艰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改革开放时期,在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带领下,一大批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共产党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40年的发展,实现了国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人民生活不断富裕的奋斗目标。正是靠一大批合格的、始终保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共产党员,才保证了我们党在各个历史阶段奋斗目标的实现。当前,我们正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尤其需要每一个共产党员尽职尽责努力工作。此时,我们的党员应当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模范带头、奋勇拼搏!
作为**单位的党员干部要担当有为、多做贡献。但是,我们距离合格共产党员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啊!主要表现在:一是党性修养不高。有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观念淡薄,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甚至用手中权力谋取一己私利;有的缺乏全局观念、大局意识,眼界不宽、站位不高、缺乏开拓进取精神;有的执行上级任务时阳奉阴违、变相抵制、偷工减料。二是规矩纪律意识不强。有的对组织不忠诚,不如实报告个人事项,违反组织纪律;有的执行中央八规定精神不严格,违反廉洁纪律;有的对自己要求不严,违反工作纪律等。三是精神状态不佳。有的在工作中遇到矛盾、困难、压力等,不能直面应对;有的缺乏雷厉风行的干劲和冲劲,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省委指示要求,落实**单位党组工作部署,推进力度小、质量低、进展慢;有的干部一提拔就觉得进了保险箱,就想“歇歇脚”、“松口气”,甚至当甩手掌柜;有的存在庸、懒、散、慢、推、粗、抄、绕、避、拖等现象,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连钟都不撞;有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责任心、事业心不强,工作标准要求不高,粗枝大叶等。这些问题尽管只是在个别党员干部身上,但都不利于**单位组织良好作风的建立,影响到**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单位改革创新发展的任务繁重,不仅要做合格的共产党员,还要争取做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关于学什么、做什么
“学什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意见和**单位主题教育实施方案中已经讲得十分清楚,就是要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学习《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文章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共产党员。具体来讲,学什么、做什么,我体会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一)学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做讲政治、有信念的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学习党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要学习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有人说,组织入党一生一次,思想入党一生一世。这话讲得十分有道理,要真正做到思想上入党,做讲政治、有信念的党员,需要不断学习提高、不断纠偏矫正,没有一敲即成的快捷键,也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
第一,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的政治方向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政治灵魂。要做到讲政治、有信念,就必须学习尊崇党章,准确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做到熟稔于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政治信仰和立场,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履行政治义务,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第二,要把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理论理念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思想武器。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写道,“在这种著作(法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从法国搬到德国的时候,法国的生活条件却没有同时搬过去。在德国的条件下,法国的文献完全失去了直接实践的意义,而只具有纯粹文献的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反对思想僵化,反对一切从本本出发。那种本本上有的不许改,本本上没有的不许说、不许做的思想,是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是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巨大障碍。比如党中央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理念。但有的同志便不假思索、简单盲目地把它混同于西方供给学派经济学。每一种创新理论的出现都是为了解决当代的现实问题,西方供给学派的产生是为了回答西方那个时期的问题,我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是为了解答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有关的问题。在工作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千万不能因循守旧、刻舟求剑,也不能断章取义、机械呆板,要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理念和原则来看形势、想问题、办事情,积极立足**单位实践去想办法、解迷津、破难题。
第三,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的原理方法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要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代要求结合起来、与具体实践贯穿起来,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真正把握实质、领会内涵、以学促行。只有把党章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的原理方法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才能在工作中始终做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也才能始终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学党员基本标准和行事行为规范,做讲规矩、有纪律的共产党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1965年,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一幅唐代名画——伏羲女娲图,描绘的就是伏羲左手持矩、女娲右手持规代表天地方圆的情景。大家知道伏羲女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这幅古画寓意着远古时期的启蒙文明都是十分注重社会规矩的。史料还记载,乾隆皇帝每日早膳后,都要读先皇“实录”“圣训”一卷,“每日间恭阅实录一册,周而复始,于创业垂统之迹敬识之弗敢忘”。乾隆之所以用一天中精力最为充沛的时间来阅读祖训实录,是因为这些就是他治国理政的原则标准和行为规范。历史上的封建君主如此,在近代,大家都看过卓别林演的喜剧《摩登时代》,它实际上反映了美国人弗雷德里克·泰勒的流程再造管理思想,这套管理制度包括生产管理、流程管理等,主要是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道工序标准化,从而提高效率。这体现的也是规矩问题。
党章是党的总规矩,我们要随时对照检查、自谨自省。古人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我们就要秉持良好心态改过自新,不文过饰非、不遮掩回避,切实整改提高。希望大家都要重温入党誓词,做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谨记誓词、一诺千金、不改初衷、不变初心,做一个忠于志、诚于信、笃于行的共产党员,始终在信仰的大道上向前奔跑。
做一名讲规矩、有纪律的党员,就是要求大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把各项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特别是要把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不越雷池一步、不触红线半分,模范遵守党纪国法。
(三)学党性修养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做讲道德、有品行的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根,党的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的纪律是护卫党性的规矩。加强党性修养,一靠自我修养;二靠抓党性教育、党风教育、党纪教育;三靠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党性修养是一名共产党员一辈子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对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毕生追求的心路历程。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之道,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所说的就是他自己一生的修身心路。虽“耳顺”、“从心所欲”,也“不逾矩”!孟子讲,“人皆可以为尧舜”,意即每一个人通过不断的潜心提高自身修养都可以达到尧舜的那种圣人境界。孟子还设计了一套通过“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修身哲学。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有句名言“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强调的也是这种修身之法。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由一个幼稚的革命者,变成一个成熟的、老练的、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革命规律的革命家,要经过一个很长的革命的锻炼和修养的过程,一个长期改造的过程”。周恩来同志也讲,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所以,我们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学到共产党员的修身标准,把党性修养作为一辈子的追求,在工作实践中坚持下去。
作风建设一直在路上。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的组织状况和思想状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社会利益多样化、社会思潮多元化不可避免地对我们的党员产生复杂的影响。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是应对当前作风建设困难和挑战的重要武器。但是,坦率地讲,我们**单位组织做得还远远不够。比如,开展批评辣味不足。有的是“不敢”,不敢揭短亮丑,不敢同错误和消极现象作斗争,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批评同级怕影响关系,批评自己怕丢面子,有错误总想掩饰、推托等。有的是“不真”,不动真碰硬、不直面问题、不触及灵魂,自我批评不痛不痒,批评别人隔靴搔痒,导致个别单位党内政治气氛庸俗化,正气得不到褒扬,邪气得不到贬抑。有的是“不严”,不能坚持原则、激浊扬清,只讲人情关系、不讲党性原则,只讲优点成绩、不讲缺点不足,只讲表面现象、不讲实质内容,只讲客观原因、不讲主观原因,只讲集体责任、不讲个人责任,只讲一些情况现象,不敢把责任落到人,更不敢处理、问责,奉行好人主义,你好我好大家好。有的是“不实”,批评时不是出以公心、秉以公道,不能实事求是、分清是非,甚至从个人恩怨、得失、利害、亲疏出发看人看事。
习近平总书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根本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单位干部也不是生活在真空,并不具有天然的“免疫力”,有时还面临被权力、金钱等“围猎”的危险,一是资金多,规模庞大。二是资产多,涉及领域广、行业多。三是项目多。包括建设工程、大宗商品和服务购买,以及各项专项等等,都与**单位权力运行有关,都存在着“寻租”空间,都存在着管理和廉政风险的。相信同志们也是或多或少、或这或那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和缺点。我觉得,我们有些同志最大的缺点、最大的不足、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总觉得个人很完美,管理的单位也很完美,上级批不得、同级批不得、下级更说不得。做讲道德、有品行的党员就是要求大家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作风,旗帜鲜明地反对“四风”,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进一步践行“忙起来、快进来、实起来、严起来”的工作作风。
(四)学党的宗旨和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做讲奉献、有作为的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是否合格,最终还是要体现在是否能够立足本职建功立业上。在学习中,我们一方面要深化对党的宗旨的认识,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以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奉献精神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重大决策部署,把握好目标和方向,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为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指出,“他们(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毛泽东同志说过,“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各级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公仆、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要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的政治危险;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我们要谨记,为人民服务不是为某个小团体服务,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也不是维护某个小团体利益,如果这样,人民就会打倒我们、推翻我们。
三、关于怎么学、怎么做
孙中山先生在自勉联写到,“甘面壁读十年书,愿乘风破万里浪”。古话讲,“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些都是在阐述“学”与“做”相辅相成、相成相长的关系。我们要学为行师、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学什么决定我们能做什么,学得怎么样决定做得怎么样,学之深才能行之笃,学得深厚通透才能用得淋漓裕如。我们要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时代紧迫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学习主动性,真正把主题教育内容学深学透,以学促做、以学强用、以学辅行,务必要在灵魂上受到一次深刻洗礼、精神上受到一次深刻教育、思想上受到一次彻底净化,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浩然正气、昂扬锐气。
(一)怎么学?
一要真想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学习首先要解决想学习的问题。前面讲过,党章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讲是总规矩,是根本依据、基本标准、根本规则。党员要怎样对待党章?习近平总书记用的词是“尊崇”、“心存敬畏”、“必修课”、“第一课”。共产党员对待信仰的主义、党的章程,必须做到真心想学、真心好学,这既是党员的义务也是我们每一个党员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希望大家都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精神境界和终身追求。
二要真会学。学习是一门科学,有一般规律性也有特殊规律性,成人的学习方法与上学读书时的学习方法不同,政治理论学习与专业业务学习方法不同。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我的体会是4个字:读、听、写、记。一读。读什么?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怎么读?原原本本读,一字一句读,可以默读静读,也可以捧读朗读。清代散文家姚鼐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祗久之自悟”。我们常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个“读”就是要读懂、学深悟透。这次主题教育我提一个明确要求,各党支部集中学习,必须要全文通读规定篇目,而且要多读几。二听。听讲座、听党课。这次学习教育我们安排了**单位大讲堂、开展多层次的讲党课。听是学的拓展深化、是借用外脑的“捷径”,是帮我们把学的内容贯通起来,深化对其内涵的理解、理顺相互间的历史和逻辑关系,找到自身存在的差距。听讲座要虚心好学,听党课要严肃静穆。三写。抄写、撰写相关学习材料,写体会心得、写感受感悟。这个写不是抄袭,而是自己有什么感受感悟就写什么。我相信,同志们通过认真学习都会有所感悟的。四记。记什么?入党誓词、党的宗旨、党员义务等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要求要牢记于心,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以及“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等新思想也要记住。不是要求大家一字不漏背下来,而是要把基本精神、核心要义理解好、掌握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三要真能学。这是个学习环境的问题。工作任务重、工学矛盾突出,没有时间学习,这种说法有客观的一面,但不能成为一些党员放弃学习的“挡箭牌”。从个人角度讲,关键是要养成学习的好习惯。鲁迅先生早就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挤,总是会有的。”只要有心、用心,现在学习是很方便的,比如用手机、电子书等,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学习。我建议每个同志都抽时间多读些书,读书不是想象的那么难。从集中学习看,要舍得投入时间。要建立多种形式的学习研讨制度,党员领导干部定期讲党课制度,包括各个层次的领导干部都要讲,要建立起一套保障学习的制度,包括学习考勤制度、学习督查制度、学习激励机制,请各支部大胆探索实践。
四要学而信。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当前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究其思想根源,说到底是信仰迷茫、信念动摇、精神迷失。追根溯源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我们党员干部对科学理论的系统认知与深入理解。通过学习,对党章党规原原本本学懂弄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逐字逐句学深悟透,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研究,一个观点一个观点地领会,坚持用原文阐释基本观点,用本意解读思想内涵,才能真正掌握立场、方法和精神实质,变学的成果为自己的理论武装。只有真学真懂真信,才能真正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作风、党性上“补钙”“加油”,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
五要学而用。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学,将思考问题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自觉对标对表,用学习成果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紧密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善学善用、活学活用、真学真用,只有这样,才会越学越有味,越用越有劲,越学越用越有效。各支部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每位党员都要认真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的突出问题,对照职工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建议,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重点查找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的差距,在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面的差距,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方面的差距,在知敬畏、存惧、守底线方面的差距,在思想觉悟、能力素质、担当作为、道德修养、作风形象方面的差距,深刻剖析反思原因,立行立改。在学习党章中发现不足,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到方向;要朝着目标学,始终牢记做合格党员的目标。
(二)怎么做?
“做”得好坏是检验“学”的成果的最有效途径。邓小平同志讲,“不干,半分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要做合格党员,离不开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每一位普通党员的共同努力。党组织要按照党章要求开展党的工作、抓好党的建设;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过好双重组织生活、履行好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每位党员要始终牢记并严格履行党员义务,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对于党员个人来讲,要做到以下6个方面:
第一,必须加强党性修养。这是我们的“必修课”,也是“第一课”。我们的党性修养是不是达到合格共产党员的要求?我看未必,可能以前合格,现在不合格;在这个问题上合格了,在另一个问题上有可能不合格或不完全合格。所以,加强党性修养就是要在审计实践中进行自我修养和刻苦学习,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特别是面对时代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要把党性锻炼作为我们政治生命全过程中须臾不可放松的政治任务,把工作队实践作为历练党性的战场,切实做到从思想上入党。
第二,必须强化党的意识。强化党的意识,就是每位共产党员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政治身份,都要明确自己的政治职责、履行自己的政治义务。党组织书记要履行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其他领导干部也责无旁贷;支部书记要履行好支部党建责任,落实好“三会一课”等制度;每个党员都要在党言党、在党爱党,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本职岗位上认真履职尽责、积极作为、为党工作,无论在工作时间还是八小时以外,无论在日常工作中还是急难险重任务面前,都始终铭记身份,维护党员形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必须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品质。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1934年10月,红军长征过程中,红34师6000名将士为掩护大部队渡过湘江突围,与10多倍于自己的国民党部队殊死激战四天五夜,部队弹尽粮绝,师长陈树湘重伤被俘。在押送途中,陈树湘乘敌不备,把手伸进腹部伤口处绞断自己的肠子,壮烈牺牲。陈树湘牺牲时年仅29岁。同志们想想,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做到这一点吗?毛泽东同志讲,我们共产党人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呢?这就是“革命理想大于天”,就是“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所以,每位共产党员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
第四,必须绝对忠诚于党。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五,必须践行为民宗旨。“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奋斗目标和神圣责任,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我们**单位组织更加重要,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改进和创新联系职工群众的途径方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做好服务职工群众工作。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摆正自身位置、站稳人民立场,秉承“一切源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的思想,以公仆之心鞠躬尽瘁,以赤子之心执政为民。要创新职工工作内容,多听民声、多解民难、多说真话、多用真心、多动真情,紧紧围绕职工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做文章,从大处着眼、小事做起,不怕琐细、日积月累,帮助解决好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真心实意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职工之家真正做得名副其实,切实赢得职工群众信赖和支持。平时工作做到位,与职工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关键时刻**单位才能一呼百应,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同志们: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指出“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奋进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不同场合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他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并特别强调,“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他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再次指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希望大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严格家教、严明家规、严肃家风,真正管好亲属和身边人,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着特殊启示和现实意义。
注重家庭,关键是要树德立威。每个人都是从家庭走上社会舞台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从这个意义上讲,注重家庭建设既是义务也是责任。古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就是因为“国”与“家”密不可分。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唯有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传统家庭美德,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可以不操持具体家务,但绝不能疏忽家庭大事;可以不过问家人的私密事项,但绝不能放纵其错误言行;可以忽略家人的生活小节,但绝不能放过其触碰公权的小事。
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注重家庭的含义,不仅仅在于能够正确处理好“小家”与“大家”的关系,做到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具有高尚的家国情怀,更为重要的还有引领家庭成员思想政治建设,切实担起家长之责。当家,就要立起传统美德之威;管家,就要确保家人的德行守正。有些贪官在忏悔中坦承,对家人教育管理很失败,没有管好家庭。“大丈夫难治刁妻宁子”,皆因自身有软肋。“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管好亲属和身边人,根本在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管好自己,管住权力,公权不为私情左右,自然可以大大减少家庭成员滑向深渊的风险。因此,在家庭建设中,党员干部既要做到自己严格遵守纪法要求,以身作则,保持自身清正廉洁,也要给家人定下规矩,与家人共建家庭“防腐堡垒”。
注重家教,核心是传德立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传承传统美德,立起为人处世的“铁规矩”。经验教训表明,凡事都能首先把规矩挺在前头的人,人生之路就顺畅得多。“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家庭成员之间往往价值观相近、切身利益相同、兴趣爱好相投,彼此润物细无声般地被熏染与同化。孩子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回忆说:“我从小就看我妈妈给我买的小人书《岳飞传》,有十几本,其中一本就是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很深。”这启示我们:作为父母和家长,尤其是党员干部,应该善于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品德,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促使他们健康成长、贡献社会。
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既要引导孩子读好有字书,更要善于读好无字书,尤其是父母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细微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进行无声教育,为子女树立人生的样板。家庭教育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只有毕生,没有毕业,在孩子成长历程中,发挥着奠基作用。家庭教育固然应从娃娃抓起,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但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娃娃,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是受教育者,都应该与时俱进地接受教育,在家庭成员中持续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不断提高人们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注重家风,根本是弘德立志。要坚持把增强家国情怀,立志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作为家风的基本内容。家风通常包括家德、家规、家训和家谱等内容,是一个家庭长久传承并秉持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体现为一种特定的家庭文化和道德氛围,是家庭的灵魂。从一定意义上讲,家风常常影响家庭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家庭成员能走多远、行多稳、飞多高。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好的家教家风、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端正孩子品性、帮助其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1年10月15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给适逢88岁“米寿”的父亲习仲勋写了一封情深意切、大义微言的“拜寿信”:“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习仲勋的夫人齐心说:“这封信,既是近平本人并代表儿女们对父亲真实情感的流露,也是一个革命后代继承先辈精神的誓言。”这样的好家风,既浸润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打上了“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特有的党性原则及政治烙印;既秉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家庭、子女、名利、权力问题上所普遍持有的态度,又具有以习仲勋为代表的习家所特有的个性特征,无疑一直熏陶、孕育和影响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以及行事风格。
党员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尤其要看到,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家都是展示党的形象的“窗口”,大家有责任、有义务擦亮这个“窗口”,为党争光,为国添彩。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那样,严格要求亲属子女,教育他们弘扬爱国为民、遵纪守法、艰苦奋斗、文明守信、自强自立等优良传统,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不仅能打造为干事创业加油鼓劲的幸福港湾,而且可以使社会政治生态更加山清水秀。只要全党同志坚持注重家风建设,学传统、正家风、作表率,党风政风就有了良好开端和新的起点。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是第71个中国劳动节,第130个国际劳动节。今年的劳动节,我想写写我的父亲。父亲属马,今年66岁,是个真正的劳动者,他至今依然拥有火一样的激情,他的精气神,他奋斗不息的经历,给我注解了劳动的真谛,也使我内心更加强大而富足。在父亲身上,我体味到劳动者的辛勤、奋进、智慧、汗水,我希望在这一天,向父亲这位劳动者致以特别的敬礼。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如果问我美好生活从哪里来?我想,父母的庇护是个重要因素。父亲给家庭带来的不仅有物质的极大丰富,更有通过自身言行传递的坚定信念。没有什么样的生活是不可以想象,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得干,“苦心人,天不负,百二秦关终属楚”。没有什么比事实更有说服力,没有什么比亲身的经历更让我坚定劳动的意义。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我,一路走来,深刻感受到伟大时代的深刻变迁,以及带给一个普通家庭最深刻的影响。我家从乡村到城市的变迁史就是一部劳动人民用自己双手创造财富、创造幸福生活的奋斗史。父亲16岁进入工厂,93年下海单干,一路走来,每一步或许都不是捷径,但步步向前,每一步都格外扎实。从最初一个农村来的临时工,依靠踏实苦干巧干,成为全县青工大赛前三甲,到赶上时代大潮,毅然丢下“铁饭碗”干个体,到今天过上全面小康、有滋有味的富足生活。我真切地感受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创造美好世界。父亲强烈的进取心和不懈奋斗,直观而生动地告诉我,无奋斗不青春、有奋斗有幸福,世间事再难,愿意干就不难,裹足不前、故步自封,只会被时代所淘汰。作为今天的党员,更要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把工作当事业干,干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敬业精业才会有事业。如果问我事业成功依靠什么?我认为是信念和行动。父亲谈及自己的经历时,“走过很多弯路,吃过很多苦头,也练出一身本事”。父亲16岁去县里上工,30多里的路程,为了确保不迟到,没有时钟和自行车的父亲,时常是一觉醒来就抬脚出发,走到临近县城的地方有时候天还没亮,父亲就找一堆柴垛子来个回笼觉。父亲的话云淡风轻,在我听来却挺有画面感,我仿佛看到黑黢黢的暗夜里,一个瘦弱的青年,在执着前行的姿态。因此,当父亲讲到后来苦练技能,从一干众人当中脱颖而出时,我觉得格外自然而然。小时候,父亲常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我没有登上多么值得一说的舞台,但这份“苟新日新日日新”的进取精神,激励着我在人生路上不断奋斗,或许只是很小的一点点光芒,或许只是一棵无人知晓的小草,但是我依然执拗地坚持着、努力着、奋斗着,在风中摇曳着属于自己的姿态,在暗夜中发出自己的点点微光。父亲教会我,“一勤天下无难事”“干一行干好一行”。作为今天的党员,更要敬业精业,把个人努力融入时代发展之中,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在经风沐雨的实践中,走出共产党人“忠诚执着朴素”的英雄人生。
感恩之心常在,则心中多有温暖和善意。每年的春节,三十那天的午宴,父亲常会总结一下一年的收获,最后归结为一个结论,“历朝历代没有做到共产党这样的,共产党好!”父亲并不是党员,但对党充满着感激之情,他认为自己一个农家子弟,之所以有那么多机会,有往日不敢想象的好生活,是因为有共产党的领导,才有农民子弟这么多的机会。在父亲眼中,我是一名党员,是“公家人”“党的人”。因此,他总是谆谆告诫我:要把工作干好,当事业干;不要贪,不要占公家的一分便宜;干工作就是要有股子精气神。或许在父亲朴素的认知里,他要不断奋斗,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这样近似“高薪养廉”的做法,使得我也对钱财之物看得很淡了。真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儿子,对父母的良苦用心不可谓不了解,能怎么办呢?唯有尽心尽意干好工作,唯有不贪图小利,保持公心公正,心中涵育一份浩然之气,不如此,何以面对父亲的殷殷嘱托和那份心意!
生命因奋斗而终将不断延展厚度和宽度。父亲55岁时办理了退休,本可以吃着“老本”,拿着退休工资,优哉游哉!可他依然选择一条更充实也更忙碌的路。每天,他依然踌躇满志、斗志昂扬。早几年父亲说,他要干到70岁,前一阵子还跃跃欲试,要干到80岁。在父亲眼中,自己的身体是“钢铁铸成的,敲起来有金属声”,他总是那么乐观豁达而又努力,“那么多老朋友老客户还找我,生意都是自己上门,只要自己能动弹,就干下去,闲下来做什么?”“打牌不会,呆坐犯困,我还要继续干。国家在进步,社会在进步,你也得干,咱们家每年都要有新进步”,“(孙子)小蛋的学习要抓紧,放假了,你们带着孩子出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多长长见闻,不能做个书呆子”……每每聆听父亲的教诲,我总感叹父亲浑身洋溢的激情和活力,让我这个正值壮年的儿子也自愧不如!我儿子喜欢他爷爷,也不是没道理,父亲身上自带一种催人奋进的正能量。时光荏苒,岁月变迁,父亲一天天变得老迈,我也一样会老去。但是我想,只要父亲的榜样立在前方,我就始终只能保持“小青年”的朝气和勃勃的生机,我珍惜并乐见这种幸福的状态。我想,父亲的劳动之光已经带给我、带给全家深沉久远的影响。我能做的,或许只有保持思想的坚定,常怀“小儿郎”的初心。在每一天的不懈奋斗中,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就一定可以在这个伟大时代的进步中,收获更多温暖和幸福!
资产阶级的产生本身就是社会历史的进步。首先我想划定一个前提,我的出发点是从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它以前的社会保守势力的相比较。在《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分析了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说:“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资产阶级的产生本身就是社会历史进步的表现,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说得很清楚,资产阶级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变革的产物。那为什么要进行变革呢?那就是由于以前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那么资产阶级的产生就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的。随着经济力量的增长,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也不断变化,从被压迫者到和封建保守势力相对抗,再到最后夺取政权,从而资本主义代替了封建主义。从总体上说,资产阶级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资本主义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进步作用。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客观分析了资本主义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这就表明了资本主义变革了旧的生产关系,用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手工业的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满足了人们的需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样使得人们的普遍交往和联系成为可能。
资本主义一方面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资本主义的弊端。在这里谈资本主义自身的缺陷,主要是从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危机方面来说的。
在《共产党宣言》中,作者在阐述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历史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扩大生产规模和积极地寻找原料生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从而导致了生产的极大过剩,结果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这种表现就是大部分产品被销毁,而且有很大一部分生产力遭到破坏。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发生,不仅仅使广大人民的生活更加窘迫,而且整个社会的前景更加悲观,整个社会秩序更加混乱。当然我们承认这种危机是周期性的,每一次经济危机能够被解决,但是这种解决只是表面现象的,而内在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马克思教会我们看待问题要用发展、联系和辩证的观点,那么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同样也不例外。有人曾经把资本主义看作是合理性和非合理性的辩证统一,认为其合理性就是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这个是毫无疑问的,然而把资本主义的弊端看作是不合理性,我对这个观点是持怀疑态度的。我认为存在就有其合理性,我们能对资本主义本身的弊端做出分析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资本主义发展所表现的这种弊端是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环节,它的存在作为历史中的一个方面,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历史的前进发展都是用矛盾来推动的。那么,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这种弊端,社会还怎么向前发展。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我们评价资本主义社会,既要看到其优势,同时也要看到其缺点,我们同时要看到这个弊端本身的积极作用,而不是武断地认为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
二、如何从“世界历史”理论去看“两个必然性”的可能性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世界历史”这个词汇,但是其许多表述却包含着“世界历史”的思想。“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们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其实这就为生产贸易的世界性奠定了基础,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文中所指出的:“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由此可见,“世界历史”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论。“世界历史”联系紧密了,打破了自给自足和相互割裂的状态,使得世界各民族的交往加强了,不管是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都被卷入到整个世界的发展当中。从积极的方面来说,此时被卷入资产阶级文明的人们,正在享受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好处。虽然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有这么多的积极作用,但我们也毫不避讳地看到“世界历史”理论给世界带来的灾难。
在《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着“两个必然性”的思想,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预见呢?我个人的想法是由于“世界历史”理论消极方面所带来的结果。也有人说,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其内在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我承认这一点,但是我是把资本主义的这种内在矛盾放在“世界历史”这个大的社会关系当中展开的,如果没有这个大的社会环境,来谈论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是毫无意义的。
第一,“世界历史”理论的消极影响。
资本主义为了能够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对内“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手里。”[6]这足以说明它使得手工业者和农民变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成为机器的附庸。那么在国外,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展商品销售市场,寻找商品原料产地,通过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的方式瓜分世界。从而使得全世界的贫富差距拉大。以上这些就是“世界历史”理论的负面影响。
第二,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通过“世界历史”理论表现得更加突出。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造成的。它会把全世界都卷入进来,影响这个世界的经济环境。然而要解除经济危机则要通过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来克服这种危机,这样才能使得这种危机得以控制,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严重的话会爆发战争,例如二战的爆发,造成全球性的灾难。因此,我们应该进行反思,到底什么样的经济模式和社会制度会更有益。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其内在矛盾会进一步表现出来。那么,我们不难想象,争取社会历史进步的社会主义必然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第三,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过程的长期性。
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当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有可能低估了资本主义自我调节和自我改善的能力,认为社会主义的胜利会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但是从那个时候到现在,我们仍然能看到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有优势,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对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细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7]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漫长曲折的。
三、《共产党宣言》对当下的实践运用
马克思的理论是来源于实践的,转而又会促进现实社会的发展,《共产党宣言》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在这部著作的正文中,引言部分和前三部分都属于理论层面的,然而在第四小节“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中,则是回归到现实的层面,从理论到现实体现得非常透彻。这一小节中,在谈到无产阶级如何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分别列举了瑞士、德国、波兰及法国共产党人应该怎么去做,而不是用一条不变的理论去指导他们,这足以说明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很注重政策的灵活性。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在实践活动中,要打破教条主义,一切以实践、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其实,在《共产党宣言》的七篇序言中,也体现着这种思想,因为历史是不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的,那么在不同阶段、不同国家或者是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都应该对宣言的思想进行补充,修改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终极关怀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管是从理论层面的认识还是从实践层面的认识,都是以作为主体人而出发的,是站在这个终极关怀的立场上而言的。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讲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僵尸这样的一个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8]那么对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才能成为可能,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做出的科学的预见。但是,不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如何科学地预测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理论都需要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4.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4.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5.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
最早介绍《共产党宣言》是上个世纪之交。一八九九年二至四月,上海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连载了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摘译、蔡尔康撰的《大同学》一文,文中涉及《共产党宣言》片段“纠股办事之人,其权笼罩五洲,突过于君相之范围一国”即“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一九○三年中国留日学生主办的杂志《译书汇编》第十一号刊发了马君武撰《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一文,介绍《共产党宣言》的思想。一九○五年十一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刊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朱执信、宋教仁、叶夏声、廖仲恺等介绍《共产党宣言》及共产主义运动的文章,一九○六年该报第五号发表宋教仁撰《万国社会党大会略史》,再次简介《共产党宣言》;他们或译述,或缩译,外加一些背景介绍和评论。一九○七年留日学生蜀魂译《共产党宣言》由东京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一九○八年署名“民鸣”的留日学生摘译《共产党宣言》的前引和第一章全文,刊于一九○八年三月十五日东京出版的《天义》报第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卷合刊。
一九一二年,煮尘重治作、势伸译述《社会主义大家马儿克之学说》,刊于中国社会党绍兴支部办于上海的《新世界》第二期,介绍了《共产党宣言》。一九一八年,成舍我(署名舍)摘译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末尾数段,包括十大纲领,刊于《每周评论》第十六号。一九一九年《新青年》第五、六号刊发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章的第五、六部分摘译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重要思想。
一九二○年八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出版了中国共产党早期成员陈望道据日文本和英文本全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国内第一个全译本,此后多次重印,成为后来各译本的参考。正因为这个译本译自日语和英语,而马恩在英国伦敦首次发表用的是德文,人们一直希望从原作译出,所以后来的译者力求从德语或其他语种重译或者多语种译本互校,以求汉译本的完整与准确,甚至是出版双语对照本,以便读者评判汉译。如一九三○年,中国共产党理论家华岗受命将一八八八年恩格斯亲自校订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重译,并译出了“一八七二年序言”、“一八八三年序言”、“一八九○年序言”三个德文版序言。该译本参照陈望道译本,正文首次采用中英文对照,既便于英文读者阅读,又为更多懂英文的人提供了翻译的机会,由上海华兴书局出版,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第一个全译本。再如一九三八年,成仿吾、徐冰合译《共产党宣言》,译自德文,由延安解放社出版,是解放区我党翻译出版的第一个《共产党宣言》全译本。
受译者、语言、出版、时代等因素的影响,《共产党宣言》给不同的译者留下了精益求精的空间,不断地重译,不断地校对,用单语译本校对,用多语译本校对,出版双语版,出版现代版等,《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呈与时俱进的态势。一九四三年八月,时任我党翻译校阅委员会成员的红色理论家博古据《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对成仿吾、徐冰合译本重新校译,增译了一八八二年俄文版序言,由延安解放社出版。同年九月,供职于国民党政府的陈瘦石译了美国人洛克斯和霍德合著的《比较经济制度》,书末附有《共产党宣言》全文,由商务印书馆印行,是第一本由非共产党人翻译的本子,其单行本后来刊行于解放区。一九四八年,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出版百年,中国出版社在香港出版了乔冠华对成仿吾、徐冰译本的校译本。一九四九年,莫斯科苏联外文书籍出版局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百年纪念中文版,由该局的几位中国同志译自一九四八年的德文原版。
一九五三年十二月,成仿吾重校一九三八年他与徐冰合译的译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一九五四年,苏联外文书籍出版局在莫斯科出版了两卷本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一卷含《共产党宣言》,可能是该局一九四九年出版的百年纪念中文版的校译本。一九五八年,中央编译局对莫斯科一九五四年中译本《共产党宣言》进行修订,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一版第四卷。
一九六四年,中央编译局据一九五九年德国原版并参照英、法、俄各版和国内已出各种中译本,重新校订,出版了单行本。自此《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在国内外影响和发行量大增,在此基础上内地和港台多次对其进行修订,或仍以单行本发行,或收入作者的选集,或收入其他集子中,如一九七二年就将一九六四年的译本收入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第一卷。
一九七八年,中央编译局校译《共产党宣言》,初版收入一九七八年中央党校编《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选读》一书,一九九二年人民出版社发行单行本。一九七八年十一月,成仿吾对中央编译局此前的译本不大满意,根据德文重新校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上世纪八十年代主要沿用此前的译本,未作新译。
一九九五年,中央编译局再次校译《共产党宣言》,收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第二版,一九九七年人民出版社发行单行本。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周年,一九九八年四月香港新苗出版社出版了基于中央編译局译本的修订本。同月,台湾《当代》杂志第一百二十八期特辟“《共产党宣言》一百五十年专辑”,实为基于中央编译局译本的修订本,语言更显庄重。二○○一年七月,台湾著名推理小说作家唐诺推出《共产党宣言》中英对照版,由台湾脸谱文化出版社出版。二○○三年二月,台湾启思出版社出版。二○○四年六月,台湾东吴大学著名教授管中琪、黄俊龙译《共产党宣言》,由台湾左岸文化出版社出版。二○○五年九月,香港三联书店出版了左涛基于中央编译局译本修订的《共产党宣言》。
二○○八年,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六十周年,中央编译局校译《共产党宣言》,收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十卷本),这是《共产党宣言》在我国迄今最新的译本。
【共产党宣言时代】推荐阅读:
共产党共产党建党历程07-18
共产党宣言与当代05-24
读共产党宣言感想06-09
《共产党宣言》多重意蕴07-16
共产党宣言阅读心得11-20
共产党宣言故后感05-27
共产党宣言学习体会10-20
该如何对待《共产党宣言》11-01
共产党问责条例06-09
《共产党宣言》学习心得体会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