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代散文

2024-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时代散文

大学时代散文 篇1

提起大学时代,很多人的脑海里都是“恋爱”“自由”等字眼,而对于我而言,大学与初中,高中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喧闹的环境中更凸显我的寂寞而已。

要说在大学生活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人,我想那一定是李菲,她是我同宿舍的,一个微胖的女生。她就像一个隐形人一样,几乎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每天上课来的很早,下课铃一打,马上就走人。这也没什么,为什么会让我印象深刻呢?

因为我知道她和我很像,敏感、聪明、甚至有点清高自傲。我们都不喜欢跟风,不喜欢交际,在大学这个已经可以开始铺张人际网的地方,我们依然独来独往。

有的时候很像的人是相处不长的,我深知这点,所以我并没有和她有什么亲密的往来。但是我可以感觉得到她的喜怒哀乐,很微妙的,她掩饰的很好,但我就是知道。

比如说她和我们宿舍的另一个女生很好,那个女生一直是班级第一,长得也不错,有的时候那个女生会在她面前有意无意的透露出优越感,她表面上笑笑,但我知道她心里很不服。她是很聪明的.,只要她努力她一定可以比任何人都要好,但问题是她不愿意努力,一是太懒,二是没兴趣,如果那个女生很谦虚那她也就没什么,毕竟是自找的,但她若在她面前表现出优越感那就不行了,因为她心里明白自己比她要聪明。

我也是这样觉得,如果换成是我成绩好,我断不会在任何人表现出所谓优越感,因为在我看来这真的不算什么。她也是,对“第一”这种东西真没兴趣,你知道有人拿你不屑的东西在你面前炫耀是什么感觉吗?

所以我知道她们也相处不长,我基本上是见证了她们的友情一步步僵化。

记得大一刚认识那时,她们俩真的是形影不理,她们是我们宿舍关系最好的,但是随着那个女生的社交圈扩大,遇到另外的朋友,也许是那个人很幽默很开朗,所以那个女生渐渐就和她走得近了。李菲表面上没什么,什么没关系我理解你之类的,怎么可能没关系?我太了解你,就像了解我自己,我们最讨厌的就是不忠诚。

像你像我,有一个朋友之后就认准她了,不会再和其他人好,怎么会那么轻易就和别人好呢?可是我们也深知,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不会以某个人的准则为准则,所以受过几次伤后,就不再轻易与人相知,感情不放出去就不会受伤害,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独来独往,感情太复杂,还是远离为上。

我知道她有点受伤,不过没有太久,感情还没深到这种地步。她就有一段时间和宿舍其他女孩在一起,不过过了几天发现不是一路人,所以就一个人了。

我其实有点窃喜,虽然我不屑她们每天搞小团体嘻嘻哈哈,但一个宿舍她们聊得开心就我一个默不作声其实还是有点不舒服,没办法,人是群体动物,所以孤独是可耻的。虽然可以说是我选择了孤独,我也享受孤独,但某些时候还是会显得可怜。所以看到她也一个人,我就感觉好像有人和我一样就不那么尴尬了。

不过过了一段时间,那个女生又回来找她,可能还是觉得和她在一起轻松吧,我知道她不会拒绝,因为换成我我也不会,虽然讨厌背叛,但是还没有那么严重,虽然没办法再当成知心朋友,但做个伴就没什么了。

可是既然不是知心朋友了,她的缺点就放大了。越来越多,我看得出李菲就越来越烦,可是长期一起行动就像个圈把她圈住,她不想和她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吃饭,可是突然这样不是会闹僵吗?不是一个宿舍的就罢了,她们可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啊!所以她就过得很压抑,本来两人中说话比较多的她慢慢话就少了,你知道找不到话题两人无话可说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可以说这就是一段关系的终结。

可想而知她们还是自然而然分开了,那个女生又和宿舍其他女生发展出了友谊,而李菲自然是一个人。

大学四年,她们就僵巴巴的,其实后来两人还是做了一些努力想要挽留一下,可是勉勉强强还是不行,所以就这样了。

大学毕业后我基本上没和她们有什么联系,也不知道李菲怎么样了。

大学时代散文 篇2

和漫画题材相似,丰子恺创作散文的题材大都来源于生活琐事,人物多取材于他的子女。如《华瞻的日记》、《给我的孩子们》,瞻瞻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甚么事体都象拚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外婆普陀去烧香买回来给你的泥人,你何等鞠躬尽瘁地抱他,喂他 ;有一天你自己失手把他打破了,你的号哭的悲哀,比大人们的破产、失恋、brokenheart,丧考妣、全军覆没的悲哀都要真切。”此情此景,大人们会忍俊不禁。而读到“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时,“瞻瞻吃西瓜,宝姐姐吃西瓜,软软吃西瓜,阿韦吃西瓜。”我们在哑然失笑时又会为孩子的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折服。选择天真无邪的小孩作为散文的主人公,可以让人从纷繁冗杂的成人世界中超脱出来,神清气爽,耳目一新。

除选择了不同的主人公外,丰子恺散文“以小见大”的独特视角更深层展现了其散文的艺术魅力。用孩子般不染纤尘的纯真视角,来反思成人生活的虚伪与病态。如《华瞻的日记》中瞻瞻想 :“‘难为情’是大人们惯说的话大人们常常不怕厌气,端坐在椅子里,点头、弯腰,说甚么‘请,请’,‘对不起’,‘难为情’一类的无聊的话,他们都有点像大人了!”。通过华瞻的眼睛和心理观察成人的生活,反思成人礼仪的虚伪和无聊。而在《给我的孩子们》中,作者写道 :“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这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象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但是,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这是我经验过来的情形,也是大人们谁也经验过的情形。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在欣赏怀念纯洁的孩童生活时,为孩子们将失去这样纯真的时代而深感悲哀,同时作者也不禁概叹成人生活的虚伪与无奈。这种小见大的笔法,覆盖了丰子恺的大部分作品,又如《车厢社会》一文,从一节火车厢反映整个当时社会的无秩序和恃强凌弱的丑态,而在《是指》中,我们能通过最平常的五根手指来观察社会各个阶层人物的形象,入木三分。“以小见大”是丰子恺的漫画追求,正如《丰子恺画集》,他在《代自序》中写道 :“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小中见大”,也准确概括了他散文创作的追求。因此,其散文能像朱自清评价其漫画一样,“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历久不衰地展现其艺术魅力。

丰子恺既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作家,因此,丰子恺的漫画中有诗的韵味,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 :“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 ;一幅幅的漫画,就如同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丰子恺的画如此,其散文也是如此。他的散文创造性地将画意和散文相结合,使其散文呈现出画、文一体的新意境,正是因为使用这种画、文结合的写作手法,提升了丰子恺散文的格调,使读者久久回味于其中,爱不释手。

《陋巷》中,“我”在陋巷中拜访居住其中的M先生进行了三次描写。初见时的M先生 :“他的头圆而大,脑部特别丰隆,假如身体不是这样矮胖,一定负载不起。他的眼不像L先生的纤细,圆大而炯炯发光,上眼帘弯成一条坚致有力的弧线,切着下面的深黑的瞳子,他的须髥从左耳根缘着脸孔一直挂到右耳根,颜色与眼瞳一样深黑。”,这样的白描笔法,就全然是一幅速写肖像画了。从M先生的肖像画中,M先生的那双眼睛力透纸背,向我们传达某种精神和意志。第二次作者仍然用炭笔白描了M先生那 :“坚致有力的眼帘,炯炯发光的黑瞳。”透过这双眼睛,人物坚毅而宽和的形象跃然纸上。第三次 :“两眼照旧描着坚致有力的线而炯炯发光,谈笑声照旧愉快。只是使我惊奇的,他的深黑的须髥已变成银灰色,渐进白色了。”第三幅速写画手法依旧,但由于作者的心态开始了变化,画中透露的是对于“无常”的生命的哀叹了。同时,“我心中浮出‘白发不能容宰相,也同闲客满头生’”的悲叹。使读者受感染,不觉同作者共同扼腕于“无常”的生命了。《车厢社会》中,作者用速写的手法,呈现出车厢中不同人物的嘴脸,形神兼备,入木三分。《白鹅》中,作者用工笔画“鹅老爷”不可一世的高傲形象,更是幽默诙谐,生动有趣。而在《给我的孩子们》中,“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的画面 ;《儿女》中,三岁的孩子吃西瓜的画面,“笑嘻嘻摇摆着身子,口中一面嚼西瓜,一面发出一种像花猫偷食时候的“miaumiau”的声音来。”,作者用白描手法,将儿童的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形象传神地勾画出来,形在画中,而意在言外。

将绘画手法运用于文学创作,丰子恺并非首创。王维曾将中国画的技法融于诗歌创作中,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悠远,影响颇深,。而将西方漫画的技法,灵活运用于中国文学创作之中的作家,丰子恺是空前的。丰子恺在其散文中创造性地勾勒了一幅幅鲜活生动的漫画,故能从视觉上打动人心,进而引发读者的共鸣。俞平伯先生曾这样评价丰子恺的漫画 :“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着的情味”,这样的评语用在他的散文小品上同样合适。那些文字或许只是以一种看来平淡的方式表达一些看来亦平淡的感想,未必字字珠玑,却是句句含情。俗话说,“诗画总相通”,丰子恺先生的随笔与漫画在创作实践中是相通的,他自己就曾说,“在得到一个主题以后,宜于用文字表达的就写随笔,宜于用形象表达的就作漫画”,这样便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如此也可以贴切地说明其创作的艺术特点。

独特的选材、视角和画、文融合的意境,形成了丰子恺散文“清幽玄妙”的艺术风格。但我以为,丰子恺幽默的散文语言,是其散文散发夺目光彩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丰子恺的散文,我们常常会被其清淡、悠远的意境所吸引,同时为其作品中的场景和人、物而捧腹大笑。散文中的“我”是不见幽默的,但其跃然纸上的事件和人、物,处处流露出惹人啼笑皆非的幽默感来。如《给我的孩子们》中的瞻瞻,“宝姊姊讲故事给你听,说到“月亮姊姊挂下一只篮来,宝姊姊坐在篮里吊了上去,瞻瞻在下面看”的时候,你何等激昂地同她争,说“瞻瞻要上去,宝姊姊在下面看!”甚至哭到漫姑面前去求审判。”天真无邪的孩子是幽默的制造者。而在《两个??》中,“我”由于无法知道世界的时间和空间状态而失眠,甚至 :“我心中愤慨地想 :我身处的空间状态都不明白,我不能安心做人!世人对于这个切身而重大的问题,为什么都不说起?以后我遇见人,就向他们提出这疑问。他们或者说不可知,或一笑置之,而谈别的世事了。我愤慨地反抗 :‘朋友,这个问题比你所谈的世事重大得多,切身的多!你为什么不理?’听到这话的人都笑了。他们的笑声似乎在说 :‘你有神经病了。’”如此两次,整篇作品因作者幽默的语言而灵动起来,独具魅力。

在作品《白鹅》中,作者描画了一只高贵的“鹅老爷”,在白鹅吃饭的场景描写上,他写道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 :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这食料并不奢侈 ;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这样,一只高贵而从容不迫的“鹅老爷”吃饭时一丝不苟的形象已使人掩嘴窃笑了,更何况接着写道 :“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 ;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吃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这回就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了。”将白鹅吃饭的过程精彩重现出来,语言幽默、妙趣横生,令人捧腹不止。

而在《南颖访问记》中南颖的诧异 :“一只鸡和一个出胡须的老人,都叫做‘咯咯’,人的语言真奇怪!”《口中剿匪记》中说 :“口中剿匪,就是把牙齿拔光。为什么要这样说法呢?因为我口中所剩十七颗牙齿,不但毫无用处,而且常常作祟,使我受苦不浅,现在索性把它们拔光,犹如把盘踞要害的群匪剿尽,肃清,从此可以天下太平,安居乐业。”这是何等幽默的语言,乐观的心态,这样的散文非丰子恺不能为。即使在文革时期,作者仍不失此心,语言依然幽默风趣,把坐“牛棚”看作参禅,把批斗看作演戏。夜晚过黄浦江去游斗,他说是“浦江夜游”;在“牛棚”中被叫去训话,他好像是去上一回厕所,回到“牛棚”照旧与画师门谈笑风生。难怪司马长风如此评价丰子恺 :“读他的散文,等于直接读他这个人。”。丰子恺幽默的语言,乐观豁达的心态,使其散文灵动不俗,诚挚幽默,耐人寻味。

中国现当代中国散文创作的确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这正如王兆胜所说 :“中国散文一改过去的‘边缘化’状态,渐渐走上文学的前台,成为与小说、诗歌、戏剧一样重要的文体。甚而至于已超过了这些文体,成为文坛的‘中心’和‘主角’。”,但这一时期散文创作的问题、缺失和遗憾也不容回避。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这些问题和缺憾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清理,甚至还有恶化之势,散文创作越来越远离现实和心灵,散文创作热情也有所下降。散文创作无论从创作题材、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存在着难以回避的问题。时下中国散文创作题材上存在几种倾向 :一种沉迷于历史材料和知识的纸上写作 ;一种满足于游山玩水、走马观花的浮浅创作倾向。与此同时,作家在创作中上存在浓郁的商业化目的,商业化写作成为时尚。商业化写作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早在上世纪90年代之初,这种写作便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而兴起并迅速蔓延,商业化写作自有其合理之处和存在的价值,但它的“时尚小资”姿态,热衷于流行口味,满足于“短、平、快”的功利观和价值取向,注定了商业化写作本质上“缺钙”的事实。这类写作不可能深入到现实生活的血脉中去,而只能在特定的语境中,制造出像浮游生物般的大量泡沫,以此满足一方面疲惫不堪 ;一方面又饥不择食的现代人对于甜腻可口的“软文学”或“快餐文学”的需要。

反观丰子恺散文创作,其散文无论在题材选择、语言表达、意境营造等方面独具一格,能在中国现代散文中熠熠生辉、历久不衰,究其原因在于其能用从容的艺术态度表达对童真的追求、以及其对生活的由衷热爱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最终形成其散文真淳自然的艺术风格。这与当前我国散文创作中的商业化创作、功利化创作、快餐式创作截然相反,丰子恺创作的《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新缘缘堂随笔》和《缘缘堂续笔》等集子在内的一百多篇优秀的散文,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也在散文的选材、意境和语言上,为当代作家留下了宝贵的创作经验。无论是当代的作家还是读者,仔细品读丰子恺先生的散文,能祛除商业化大潮下人们内心的浮躁,启示我们无论在创作的过程中还是在生活中 :用童心去观察生活、用爱去拥抱生活,这才是当代散文创作和当代文化人的灵魂和精髓。

摘要:中国现代文坛,丰子恺的散文以其真率自然、含蓄隽永的风格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时至今日,其散文的空灵和率真风格仍被当代读者所推崇。其短小的散文为何能散发如此久远的艺术魅力,深受读者好评?当代散文创作如何吸取其宝贵的创作经验?本文将尝试从其文本入手,通过丰子恺散文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画、文结合的意境和幽默的语言三方面,粗略探讨其散文的艺术魅力及其对当前散文创作的经验。

《散文的常道》时代的文学风气 篇3

作者:谢有顺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7月

2001年,受作家贾平凹的邀请,谢有顺在其主编的《美文》杂志写了一年的散文评论专栏。那段时间,谢有顺阅读了大量的散文作品及相关的研究资料。

13年后的今天,以这些专栏为基础,加之谢有顺额外添加的更多丰富章节,于是便有了这本《散文的常道》。专栏结集,除了作者的成果得以体现外,也是读者的福气,毕竟一本书读到作者的智慧,不用期期追看杂志,不亦乐乎。

古今中外,散文理论并不多见,市面上也没有诸如《教你如何写散文》的文章,这本洋洋洒洒十多万字的著作像是一场及时雨。作者从众多名家的作品中,萃取出关于散文批评的话语常道。

谢有顺认为,散文的门槛低,抒情、叙事、记人状物,谁都可以写,但不容易写。贾平凹就曾说过,散文倒像是水,多温柔呀,谁都想去游一下,但可能就把你淹死了。

对于散文的优劣,谢有顺有三点评价标准:有感而发,自由心性,文体意识—因为“散文是一种自由主义的文体,要真实自然,也要有文体与语言的个性和创造性”。

读一个人的文章,其实是读作者背后的智慧。张爱玲、胡兰成、王蒙、《红楼梦》……在《散文的常道》中,谢有顺出口成章,随时引用这些文艺大腕的观点,指点文学江山。就当代作家而言,作者推崇汪曾祺、史铁生、贾平凹、于坚、刘亮程、韩少功、张承志、王小波、张锐锋及台湾的陈冠学等人的散文,年轻一辈还有周晓枫、塞壬、李娟、黎晗等人。

“近来读得最多的是史铁生和于坚。”谢有顺说,散文是自由主义的文体,但它的自由并非散漫、无节制,而是有限制、有讲究的,也就是说,它也是需要经营的,但又不能有明显的雕琢的痕迹,应以自然随心为最高境界。“汪曾祺的散文就是如此,不着痕迹,但他的语言、文体,细读又是相当讲究的。你如果读于坚的散文,也会发现,表面看他的语言喧嚣芜杂,其实他的文体和叙述方式都相当独特。”

文坛一直流传着“当代散文远远落后于现代散文(鲁迅、张爱玲、老舍等)”的说法,谢有顺也深表赞同,“一直认为,当代诗歌、当代长篇小说以及当代文学批评的成就已超过现代文学,惟独当代散文远不如现代散文,这跟当代散文界缺乏革命与创新意识有关。散文界比起小说界和诗歌界,显得保守而陈旧。归根到底,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学养和语言上。”

既然散文不如小说、诗歌,那散文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散文对于文学写作发展究竟又有何影响?谢有顺如此解释,散文是业余的文体、读者的邻居,专业写散文的人,往往写不好散文。

因此,散文是否兴盛,就看各种文体的人是否有闲心,是否写得好闲笔,这也可见出一个时代的文学风气。小说家、散文家、批评家如果也都能写一手好散文,这对小说诗歌和批评的发展也是大有益处的。但业余者的写作,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学水平。

时代音符散文 篇4

婆娑的树影,碎碎的时光,是这座都市最散漫的节奏。

古人云:“逝者如斯夫,不可追也。”追忆韶华,喜忧参半,恍然如昨,如梦如幻。我们追逐着,一种微乎其微的可能,从而试图改变世界,最后,却不得不承认,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这个世界这个时代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我们。我们就如同那漫天飞舞的蒲公英,看似自由,其实身不由己,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身在何方。

从相忘于江湖,到相濡以沫的距离,有多远,我不知道,但我永远向往着,并一直试图缩短这个距离。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看似太遥远的距离,就这么重合在一起,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与地平线的距离,天与地的距离,无限远。这样,你还在苦恼空间上的距离么?人与人最遥远的距离,是从无话不说到无话可说的淡漠,这与物理上的距离无关。

这个时代,于我们这代人来说,就是一首歌,总有那么一段能够引起内心深处的共鸣,因为我们就是这个时代所特有的音符。

一首歌一部电影一部小说,那一段段精彩绝伦的契合、构思与整合,都能够令我无比渴望创作,渴望能够写出能够触摸到人心最柔软的地方的句子,以及感动到自己的故事。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思索,无规律的倾诉与编排,紧凑自然的书写,把自己也写进诗歌里最美的华章,让感动延续,让故事有自己的灵魂。

现实是这个时代,最为沉重的话题,也是最为低沉的音调,而演变出来的旋律,也包罗万象,各不相同。人生就像一杯茶、一杯咖啡,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或许年轻的阶段,正是经历苦的时候。年轻,我们一无所有,但也并不一无所有。或许,生活本来就是用一段时光的拼搏去换取另一段时光的安宁,人生没有绝对的公平,但也有相对的公平,不去付出,怎会拥有,得到的越多,就意味着你要比别人承受更多,当然,付出不一定会有结果,但不去试图拥有,就一定不会有你想要的未来。若岁月静好,看云卷云舒,朝花夕拾;若岁月阴暗,那就坚持下去,感谢历练。心怀感恩的人,不一定是成功的人,但成功的人,一定是心怀感恩的。

有没有看到过一只站在树梢末端上的鸟儿,它好像从来都不怕会从树梢上掉下来,或许并不是它有多么勇敢,而是它始终相信自己的翅膀。虽然我不是一只飞鸟,但我也有一颗翱翔的心。许多事,换位思考一下,或许得到的结果也就不一样。小时候,觉得幸福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长大后,才发现,简单才是件很幸福的事。随着时光的流淌,这个时代的旋律,也开始跌宕起伏,时而激昂,时而低沉。或许,只有登过一些高山,才能够体会到一览纵山小的心怀;只有淌过一些大河,才能够体会到顺势而为与逆势而为的不同。

回首韶华,流淌其中的是难于言语的淡淡忧伤。

十年前,什么都还是最初的.模样,天真无邪,像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岁月于你我来说,就是一把无情的刻刀,无论你愿意与否,终将会一刀一刀的改变你我的容颜。这个时代的音色,对我而言,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定型好了,是否好听,也是因人而异罢了。韶华白首,匆匆华年。总觉得,在我这个年纪,就开始感怀青春,并不是一个什么好的现象。那些木棉花开的日子,骑单车上学的少年,洋溢在脸上的笑容是多么纯真,好怀念那段时光,三五成群的少年时代,播放着是这个时代最舒服的旋律。或许,也就只有那段时光,能够像孩子一样,真诚;像清晨的阳光一样,温暖。

十年后,一切都不再是当初的模样了,开始习惯换上不同的面具,说着不同场合的话。伪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一门必修课,无论你喜欢与否。成长,是一件多么无奈的事情,我们早已从当年那个试图要改变世界的少年,转变成为正在被这个时代改变着的人。谁的青春,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呢?没有人永远年轻着,但永远有人年轻着。这是一个时代无奈,与个人无关。或许,岁月,早晚相宜;人心,远近相安。没有什么事是十全十美的,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暗,如太极,阴阳相融,方为蝉境。只是,知足者常乐,这个道理,谁都懂,但能做到的,却寥寥无几。人心本就是贪婪的,能克制的是有涵养的人,能杜绝的,那就是圣人了。这些年,懂得了什么叫做成熟,成长虽然无奈,但也无可厚非,成熟也不是年纪大了心变老了,而是,即使泪水在眼眶打转,也能笑得没心没肺。

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一个小小音符,汇聚成的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一首背景音乐。快乐是件简单的事,但要做到一直快乐,那就是件不可思议的事了。从每件小事做起,坚持下去,或许就能够看到不同的风景。如果不去探索,那永远不会有惊喜,也永远不会知道错过了什么。于这整个时代而言,我们很渺小,如同尘埃,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毫无用处。做好自己的事,让别人评价去吧。如果皱纹终将要刻上额头,那么,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不要让皱纹刻上心头。

莫言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生四然: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认真想想,事实也不过如此罢了,框架太多,谈什么自然而然。我们每个人做好自己一个音符的作用,因为这个时代,铭记的故事也将是我们这代人的。所以不必唏嘘感叹,顺其自然、不颓废就好,积极向上,面向朝阳。

我只是一个小小的音符,于这个时代而言,我很渺小,微乎其微,但这个时代,终将还是会铭记住我的故事,关于光阴的故事。

后高三时代抒情散文 篇5

距离高考结束已经很多天了,有好多好多话要说,却一直懒得敲键盘,除了在网上无聊的看一些偶像剧消磨时间,再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6月6日晚,得知姨夫去世。于是考完第二天还没能睡一个懒觉就匆匆回了老家。大姨家都信仰基督教,整个葬礼便像是一个肃穆的宴会。但还是会听到姐姐们撕心裂肺的哭声,我目光一直很呆滞,左右手分别牵着姐姐的两个女儿,孩子还小,她们兴奋的看着我,这个传说中的萌萌姨,从小在新疆长大的他们和我第一次见面。他们像个小大人一样和我讲在新疆的故事,我有些心不在焉。看着豆豆亮亮的眼睛,听着雪儿开心的叫声,我真的在怀疑我是不是在参加一场喜事。

下葬的时候,雪儿哭得满脸是泪,豆豆却时不时抬起头看看我:萌萌姨,姥爷是不是真的去天堂了呀?萌萌姨,等到我想姥爷的时候,我嗖一下的飞上去,是不是就能在天堂看见姥爷了啊?

我望着四周茫茫的麦田,金黄金黄的,还有零星的几个坟头上一两只白布在风里飘着。这家乡的空旷让我感觉到无助,没有依托,更没有人能替我回答他们的问题。我不信仰基督教,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天堂,是不是真的可以让人们在那里获得永生,是不是真的可以保护所有好心人永远平安,是不是就像他们所期望的总会有一天一家人还会再次相聚······

回来后,我很累。但我心里还一直记的一件事,我要去青岛,需要征得我妈的同意。半年来我一直都没有怀疑过我一定能够说服我妈,盼了半年,支撑着我走过高三的信念就是高考完我就能去青岛了,他在那里等我。我们甚至都安排好了行程路线,对这一天的到来虔诚而小心翼翼的等待着。

第二天,挑准了时机,趁我妈心情还不错的时候,我问她能不能让我去青岛。妈妈问,是去找他吗?我嗯了一声。妈妈很简单地说,这个恐怕不行。这是我预料到的结果,当然也想好了对策,就问她为什么不行,打算一点点打消她的顾虑和担心。就这样,我本以为她是有很多担心,没想到妈妈直接说,我根本不希望你们在一起。

我的计划一下子被打乱了。这是我没有设想过的对白,我完全没有准备,一直以为妈妈很喜欢他,是不反对我们在一起的,突然间才明白,那是妈妈为了不影响我心情不影响我学习才表现出来的退让,现在高考完了,便是一切真正态度都暴露出来的时候了。

接着妈妈说了很多。她告诉我,你还没有上大学,等你到了大学会有更多更优秀的男生喜欢你,你不能把眼光放得这么短浅,或许你们根本就不合适你没有发现而已。

我说我不会背叛。

妈妈笑了,说什么是背叛?你不是他的私有财产,你们都是自由的,你们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幸福,怎么能说是背叛呢?

我沉默了,过了好久才说,反正我不会离开他,或许有更优秀的男生,但那不是我的,我只想有一个真正对我好的。移情别恋就算不会背上背叛的罪名,我也会自责内疚一辈子。

妈妈说,是的我就是怕你们感情深了以后太自责,以后对对方的伤害会更深。以你的条件你还有更好的选择你为什么不要呢?接着我妈就又摆出了她曾经经典的女婿标准:脾气好,任何事都把你放在第一位,长相一般就行,但个子必须高,会弹钢琴最好,不能是名人,不能太有钱······

我的心······

妈妈给我讲了自己的初恋并尽她的最大努力让我相信初恋是永远不可能走到最后的。我开始感到绝望,唯一的想法就是赶快结束这次谈话。

我把谈话结果告诉了他,从他的眼神语气中我可以明白,他已不仅仅是失望了,还有些许愤怒。我静静听他说着自己的想法,他没有盼头了,觉得我离他越来越远了,觉得我妈是永远不会同意我们在一起的,他似乎比我更绝望。他的样子把我吓坏了。我知道,一年来他在大学过着无聊甚至颓废的日子,不去交朋友,不接触女生,用大把大把的时间想我,我也知道没有我在他身边他学什么都没有动力,每天守着手机迫切的等着可能到来的一两条短信,一到周六下午就会眼巴巴地等着我的电话,我们一起默念着我来到他身边的日子,回忆着一起在北大的可怜的8个小时。而如今,一切都被我妈妈可怕的预言下了诅咒,我们真的该放弃了么?

也喜欢过人,这却是第一次恋爱,便摊上了最最让人痛苦的异地恋。放弃对我们来说太遥远,年少的我们从来不屑于它。放弃是懦者的选择。而我也无数次的想过,放弃或许是智者的选择。我们需要的是快乐幸福,而不是给对方带来痛苦和压抑。但终究放不下······而我不能去青岛的事实已经摆在了面前。

考完一直没敢对答案,虽然我知道自己已经尽力了,我没有什么遗憾,可还是没有勇气。我想逃离,逃离家,逃离妈妈对我每一条短信的猜测,逃离这个让我每做一件事看到一件东西就会想起他的地方。我选择了上海,和朋友一起,逛苏杭,南京,看乌镇,赏一切远离喧嚣。

站在河边,会在风里没心没肺的流泪,不顾周围人异样的眼光,在那样一个充满欢笑的地方不和谐的享受我哭的自由,原来,真像别人说的那样,原以为高考完上了大学就是进了天堂,却没想我们离天堂越来越远······

散文阅读:《游戏的时代》 篇6

在许多时候,人们出于生存需要,不可避免地要发挥身体的某种功能。收集食物时,要有弯腰伸臂的动作。传递瓜果时,会出现抛接的动作。受到攻击时,则有挥舞棍棒防御的动作。还有对某些自然现象的模拟。这些动作,有的发展成了舞蹈,有的发展成了游戏,成了人们用来娱乐的手段。

许多游戏都有特定的功能。竞技游戏可以提高对眼前景物的快速反应能力。益智游戏能增强空间思维的能力。常见的拼字拼图游戏,能够提高分析判断和排列组合能力。近似野战条件下的战争游戏,则使人们对于军事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

从更大的范围看来,无论是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的政坛风云,还是剑拔弩张不战不和的军事争斗,抑或是飘忽扶摇涨落难定的经济动荡,以及含混不清欲擒故纵的文字堆砌,无不显示出游戏在这个时代的价值和地位。

对于许多人来说,游戏就是在某些方面进行竞争而最终获益的过程。不仅要有竞争能力,还要有竞争的场所和必须的规则。由于相似性的关系,有人把某些需要详细理解,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戏称为游戏规则。虽然许多的.游戏规则并不能让所有的人都能够满意,但是在规则修改前还有要遵守的理由。

在人们熟知的游戏基础上,又经过了许多的改进和发展,出现了新的游戏。在网络上就有各种各样的游戏供人们选择。通过亲身参预,用在虚拟世界点击鼠标获得分数的方法,来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已经成了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在许多人那里,游戏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由于游戏是如此的受到人们的欢迎,以至于有的人会利用能找到的大部分时间,来提高自己的技艺,而对自己的其它方面有所放松。虽然作为独立个人,完全有权安排自己的日程,但是一旦出现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就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以便早作准备,防患于未然。

有些人把在游戏中的得失看得很重,认为游戏技艺不佳会影响到对自己的评价。实际上大可不必为此情绪波动斤斤计较。该游戏的时候就游戏,该不去游戏的时候就不游戏。有好的游戏氛围,也要有好的心理状态才行。只求快乐,不添烦恼,才是游戏的目的。

数字生存时代的大学文化 篇7

1 数字生存时代大学文化内涵和特征

数字生存时代的大学文化是以社会文化基础为底蕴, 以青年学生为主体, 在长期发展和现代时代特征中日益积淀, 反复对抗、冲突、吸收、融合而成的, 具有数字生存时代独有特征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规范准则以及大学环境设施的总和。因此, 要培育崇高、文明的数字生存时代的大学文化, 必须赋予大学文化以先进性、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内涵, 使其成为时代背景的先进文化代表。

1.1 先进性是数字生存时代大学文化的根本特征

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文化内涵必须时刻保持先进性, 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要充分认识到大学文化先进性在数字生存时代的导向性, 充分发挥其价值导向作用。坚持把先进性作为衡量数字时代大学文化的重要指标。

1.2 时代性是数字生存时代大学文化的重要特征

数字生存时代以其独有的便捷性、包容性、海量性、共享性冲击当代人的生活, 也给当代大学生如何适应并在这个多变的时代生存, 提出了更高的考验, 为此必须将大学文化内涵中融入更多时代的特色, 深入研究新技术变革所产生的影响, 以促使其能够紧跟时代变革, 满足数字化需求。因此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时代精神是数字时代大学文化的重要特征。

1.3 民族性是数字生存时代各区域大学文化的基础

现代大学的发展史中办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内涵不断丰富, 是不断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由丰富的民族文化而形成的结果。伴随着数字生存时代的到来, 民族文化在大学文化构建中更加重要。以民族性为出发点的文化建设由于有了数字化作为载体, 拓宽了传播渠道, 更能将自身民族性的特点被认知、被了解, 从而使数字化为弘扬区域民族精神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平台。

1.4 融合性是数字生存时代大学文化的发展趋势

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各种文化传播的物理距离正在不断缩短, 大学间的国际交流已成为大学文化交流的普遍形式。各国大学互相间的学术活动、信息沟通, 不仅促进了大学理念的融合, 而且推动着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借鉴;在合作与交流的文化“碰撞”中, 不仅激发大学文化的创新精神, 也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资源。因此, 可以说世界性已经成为数字生存时代大学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数字文化对大学文化的冲击

21世纪是数字信息的时代, 互联网已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近年来, 我国上网用户总数逐年攀升, 大学生更成为最大的上网群体。互联网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冲击着当代大学文化的发展。

2.1 数字生存时代大学精神文化打破原有束缚

数字生存时代的到来, 使时代精神与传统大学精神产生了强烈地碰撞、融合, 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大学精神文化。打破了原有的高校办学理念束缚和框架, 从传统的教书育人到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基地, 高校正在逐步拆掉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实现了个性化学生与个性化学校的双向选择, 从而使高校发展战略更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需要, 为受教育者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数字化学习空间。

2.2 数字生存时代传统大学制度面临前所的冲击

大学制度是以学术本质为根据, 确定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大学行为规则体系。如何实现大学与数字时代的关系和谐;如何实现教学体系、教学管理、办公流程的数字化、透明化、公平化;如何在数字时代下实现学术上的真正的自主自由、科学管理, 这些都需要大学制度的创新以及大学制度执行力的提升, 从而应对数字时代生存要求, 增强办学活力, 提高办学效益和学术水平。

2.3 数字生存时代对大学物质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大学物质文化直接反映着大学历史、传统、特色和价值。建设大学物质文化的关键是使每一处物质形态都充分体现大学文化气息, 形成厚重的文化氛围。因此, 更加符合时代性的专业设置;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教学;高素质、具有竞争力的师资队伍;良好的办学环境和过硬的教学设施都是不断充实大学文化, 使其适应数字时代发展需求的重要手段。

2.4 数字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数字化具有匿名性特点, 由于其由虚构的、数字化的符号构成, 在这样相对开放、自由的平台上, 一些开放性、偏激性的言论充斥网络, 触犯了社会规范和道德的范畴。另一方面, 数字化在为学术研究提供丰富传输途径的同时, 其透明性高、流传性广的特点也给一些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如今的抄袭现象非常严重, 因此也给高校如何建立健全科学的学术论文评价体系增加了巨大的考验。

3 如何构建数字生存时代的大学文化

3.1 巩固大学精神文化基础, 打造健康向上的大学精神文化氛围

首先, 我国的性质决定了大学文化的基础内涵。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根本, 明确办学方向。其次, 数字化赋予大学文化时代的元素和理念, 并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 构建大学文化必须融入数字信息化的新内容、新特征。再次, 大学精神文化的构建必须使大学精神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育模式等各方面都能得到数字化的丰富和补充。最后,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之精髓, 借鉴世界优秀的道德文化成果, 开拓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新途径、新模式、新方法。

3.2 秉承务实原则, 实现大学环境文化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与传统环境文化的优势结合

数字化的普及赋予了大学文化更多自主、开放、多元的新元素。因此需要在原有大学文化的建设基础上融入更多的时代气息, 既要加强硬环境的建设, 又要注重软环境的改善;既要注重高校的形态, 更要注重形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时应秉承务实原则, 根据各高校自身特点和实力, 从大学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两方面入手, 优化和调控数字环境, 从而将大学环境文化内涵中的数字化与传统文明优势结合, 兼容并蓄, 协调有序, 共同发展。

3.3 优化大学制度文化内涵, 不断创新形成积极、健康的大学制度文化

优化大学制度文化内涵, 首先要建立健全大学章程、发展战略、组织机制, 以保障高校发展进程的有序化、规范化。其次, 要建立和健全大学行为规范, 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法制意识, 增强大学生数字法制和数字伦理道德观念。最后, 要建立完善大学制度文化工作者的培养机制, 使其具备数字生存时代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工作者的应有的知识与技能。建立基本而灵活的数字生存时代大学文化制度, 是高校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是推进大学社会化进程的重要动力, 是维护高校间关系及与社会、政府关系的文化纽带。

摘要:以数字生存时代的形成为研究背景, 阐述了在数字生存时代下大学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诠释了数字化对大学文化的巨大影响, 从而提出在数字生存时代大学文化需要以何种思考定位来构建。

关键词:数字,时代,大学文化

参考文献

[1]朱振林.和谐文化建设:文化的创新与整合[J].理论探索, 2008 (3) .[1]朱振林.和谐文化建设:文化的创新与整合[J].理论探索, 2008 (3) .

[2]衣俊卿.大学使命与文化启蒙[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12) .[2]衣俊卿.大学使命与文化启蒙[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12) .

[3]陈于仲, 李正华, 钟黎川.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理论与改革, 2007 (6) .[3]陈于仲, 李正华, 钟黎川.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理论与改革, 2007 (6) .

[4]肖起清.我国大学存在的失范与危机[J].现代大学教育, 2007 (6) .[4]肖起清.我国大学存在的失范与危机[J].现代大学教育, 2007 (6) .

[5]杨新生, 侯红霞;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J].教育评论, 2007 (6) .[5]杨新生, 侯红霞;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J].教育评论, 2007 (6) .

[6]李延保, 朱孔军, 屈琼斐.大学文化建设是建设现代大学最重要的内涵[J].高教探索, 2007 (5) .[6]李延保, 朱孔军, 屈琼斐.大学文化建设是建设现代大学最重要的内涵[J].高教探索, 2007 (5) .

大学步入微博时代 篇8

高校织“围脖”

招生更给力

微博的出现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各大高校发布新闻的方式。因为微博具有方便订阅、信息海量、交流迅捷、自动更新等特点,不少高校均在第一时间将本校招生信息发布在微博上,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原先面对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也搬到了网上哦。

纵观各大高校的微博,官方微博都兼具宣传形象、介绍动态、解释政策等功能,特别是关于招生录取的信息,因此同学想要了解自己梦想大学的更多信息,最好多多关注该校的微博哦。譬如,南京大学的微博就是一个网上的招生平台。南京大学官方微博原先的名字叫“赵老师的微博”,取自“招生老师的微博”之意,并将其打造成为招生办公室在网络中的虚拟代言人。在开通之初,恰逢自主选拔录取开展和随后的招生宣传时期,微博俨然成为一个网上招办咨询室。“赵老师”乍一听上去就感觉是和人在对话,同学们是不是感到很亲切呢?当然,在微博上除了看到官方信息之外,也能经常看到一些生活化、大众化、个性化的信息,例如招聘信息、集体活动信息,甚至是一些励志的、有内涵的转帖等。

盘点各高校“围脖”之最

各校微博为了吸引粉丝,可谓大打情感牌,织围脖的针法出奇制新,让人不得不叹服啊!笔者对高校微博做了一个简单分类,发现它们在信息内容、语言风格、发布形式等方面都各有特色哦:

最给力——复旦大学

说到最给力的高校微博,首推复旦大学的微博。复旦大学招办的微博被网友们评为指导最人性、最细致、最及时、最亲切、最耐心、最辛苦的微博。“你们这些小盆友半夜还不睡,还在留言。一看就知道在玩手机!关机!关机!睡觉!睡觉!”凌晨2时28分,复旦招生微博的博主仍在辛苦地发着微博,这简直太给力了!

最温情——中国海洋大学

在2010年12月12日,中国海洋大学的官方微博织了一条“天气寒冷,大家注意防寒保暖啊!晚安,各位!”的“围脖”。看到这些带着父母般关心呵护的字眼,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这个冬天不太冷呢?

最勤勉——武汉大学

如果说到最勤勉的微博,武汉大学当属为NO.1。从推出微博以来。武汉大学的微博几乎天天都有更新,一直勤勤恳恳地织微博,很少有间断。值得嘉奖的是。在2010年11月29日这一天,连发72条微博,其中从15时01分至21时11分,连发66条微博,武汉大学微博享有最勤勉的微博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最严格——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的微博,自开通以来,只更新招生工作组的信息,并且格式也严格按照“地点、电话、联系人”的顺序发布,从不拖泥带水。另外,西南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南大学的微博,亦有这一趋势。相对于其他高校微博都抢着主打人情牌,这类微博如此严格之势也算显得大放异彩了。

最图片——厦门大学

文字不足以表达,那就上图片吧。这个类型的代表首推厦门大学的微博,从2010年12月1日开博至本文截止,共发70余条微博。其中,麸有50多条属于图片微博,多是从视觉上推介厦门大学。想要饱览厦大的美丽风光,粉丝们可千万不要错过它的微博哦!

温馨小贴士

虽然很多高三家长对微博还不是很熟悉,但对于这个新兴的信息发布平台,有上网条件的考生家庭应该给予关注。怎样才能在网上找到这些开微博的高校,并时常关注他们发布的信息呢?其实用微博关注高校操作方法很简单哦,只需两步就能搞定啦!

吉诃德的时代散文 篇9

据说中国识字的人很少。然而咱们倒没有统计过,如果说中国识字人只有一万,或者两万,大概你总要摇头罢?可是,事实上,所谓新文学——以及“五四式”的一切种种新体白话书,至多的充其量的销路只有两万。例外很少的。

其余的“读者社会”在读些什么?如果这一两万人的小一团一体——在这四万万的人海之中,还把其余的人当人看待的话,我们就不能够不说中国还在吉诃德的时代。“中国”!——我是说那极大的大多数人的中国,与欧化的“文学青年”无关。

欧洲的中世纪,充满了西洋武士道的“文学”。中国的中世纪也就充满了国术武侠小说。中国的人脑筋里剑仙在统治着。西班牙中世纪末年的西万谛斯写了一部《吉诃德》,把西洋武士道笑尽了。中国的西万谛斯难道还在摇篮里么?!或者还没有进娘胎?!

不错,中国的《水浒》是一部名贵的文学典籍。但是,恐怕就这一部罢。模仿《水浒》的可以有一万部,然而模仿到什么地方去?草泽的英雄,结果即使不是做皇帝,也不过是劫富济贫而已。我们可以想得到:是有那种“过屠门而大嚼”的人!——这个年头,这个世界,不但恨tan官污吏豪强绅商的人要多少有多少,而且,恨的对象,又新添了好些贪工头,污那摩温,大小买办,一党一国新贵。——恨得真正切齿,你可以看见他们眼睛里的凶光,可以看见他们紧张的神经在那里抖动,你可以看见他们吃烧饼的时候咬得特别起劲,这是他们在咬“仇人”的`心肝,刚刚他们脑筋里的剑仙替他们杀死了挖出来的。然而,既然这样恨这些tan官污吏,以及新式的贪什么,污什么的,那么他们要干什么,他们要怎么干呢?——他们是各不相关的,各不相顾的。虽然他们是很多,可是多得像沙尘一样,每一粒都是分离的,这不仅是一盘子的散沙,而且是一片戈壁沙漠似的散沙。他们等待着英雄,都各自坐着,垂下了一双手。为什么?因为:“济贫自有飞仙剑,尔且安心做奴才。”“欲知后事如何?”那么,“请听来生分解”吧。

至于那些十五六岁的小孩子,偷偷的跑到峨嵋山五台山去学道修仙炼剑,——这样的事,虽然近一年来单是报纸所登出来的,就有六七次,——可是始终还是比较的少数。这总算不在等待英雄,而是自己想做英雄了。

究竟想做的和等待的是些什么样的英雄?那你不用问,请去想一想:这些英雄所侍候的主人,包公,彭公,施公,是些什么样的人物,那些英雄的本身也就可想而知。英雄所侍候的主人,充其量是一个青天大老爷,英雄又会怎么高明呢?

这个时代没有怀才不遇散文 篇10

这是她的座右铭,自我记事起她就说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记得,我五年级那年,姐姐高考失利了。一天几天都把自己闷在房间里,整天痛苦无比。在那个报考学校需要自己估分的年代,不仅自己要估分准确,还要在学校的招生名额上铤而走险。稍有不准,就会跌下万丈深渊。

她不知未来何去何从,不知是否还应该从头再来。

母亲平平淡淡地说:“无论你怎么选择,坚持自己的选择,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后来姐姐一年后通过自己的复读顺利考进大学。

*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自己现在做的事情产生质疑,是不是自己努力的方向错了,是不是方法不对,我怎么总是得不到别人的认可?

至于我也会想,在这个拼爹的年代,是否我们再过多的努力都等于挣扎?

我们还会空有一身才气,一腔抱负而无处施展吗?

我告诉你,在这个信息传播如此顺捷的时代,如果你足够有才,一定会有人看到你的闪光点。

《超级演说家》第三季的参赛选手“婚礼疯子”胡白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他第一次满怀信心,带着自己的家庭,带着自己的学生来到超演的舞台时,却遭受了一场意外。

他还没说完,就被迫宣布失败淘汰!

被观众否认,被裁判老师打断自己喜欢的.演讲,他感到非常的沮丧。他说,他觉得人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实现自己的价值,他非常不服气观众评委对自己的否定。他说自己要再来一次,不管怎样,直到自己成功为止!

后来经过一年,他再次现在超演的舞台时,他的倔强,他的不服输,他的激情澎湃征服了所有人。其中最精彩处是这样的:

“再来一次超级演说家,有人问我。胡白,你不怕失败吗?我怕呀!又有人问我如果再来一次超级演说家你又败了呢?再来一次,又败了呢?再来一次,又败了呢?那又怎样,再来一次!

再来一次,我相信有很多的再来一次,就是在我们输的那一口气它还在。那一口气,是不服,不甘心,那一口气,是我就不信这个邪了!”

一次失败让胡白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的短板,他选择了重新来过,让他站在超级演说家的舞台上一洗前耻。

所以,往往当你还不被大家认可的时候。不是因为家境不好、运气不好等等原因,而是因为你努力的还不够,还不够让大家去对你竖起大拇指,还不够大家对你刮目相看。

如果你的能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的话,就放下自己的张狂,好好读书吧。

这个世界上,“怀才不遇”的故事其实很多的。

在父辈的那个年代,或者是更早,你有经国之志,却有时候没有机会施展才华;或许你在某方面某领悟褶褶生辉,却并没有多少人认识到你的贡献与价值;或许你穷尽一生也只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平凡到老才华埋没。

相信学习过电视广播专业的人都认识这样一个人物,他叫〔J.L.Baird.1888~1946〕约翰·洛吉·贝尔德——历史上第一位制造出机械式电视机的科学家。

贝尔德出生在英国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大学毕业时在一家电器公司担任电气工程师。他刚任职时就显示出自己独特的研究才华,为公司修好了即将报废的几台机器。后来他知道俄裔德国科学家普尼可夫发现了光电机械扫描圆盘的原理,结合当代已经出现的马尼可的远距离无线电的应用,对远距离传送影像的研究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后来他辞去工作,潜心在家里的实验室搞研究。因为没钱,他始终或者穷困潦倒的日子。后来研究出机械式电视机,结果美国的一位科学家已经研究出用电子扫描的方法取代机械的电子式电视机。他又凭着不服输和热爱进行彩色电视机的研究。

终于1946年二战胜利,英国广播公司首次用他发明的电视系统进行直播胜利盛况。而这位先驱者却因病没有看到这样的景象。

诚然,贝尔德的故事让我们知道老一代科学家的艰辛之处,了解他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的一份热爱,将自己的一生全部贡献给人类的进步上。

而他们凭借的,就是自己的才华!

上一篇:形容心烦意乱的伤感句子说说下一篇:演讲比赛获奖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