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前言高中生正处于青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身体与心理两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交感互动作用在加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了运动对身体的负荷,而且还体验到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变化,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论文 篇1:

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分析

摘 要: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因其年龄特点而值得关注,从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入手,对高中生心理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出现的相关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进行了探讨,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

对某中学高中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调查问卷中认为学校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的占65.2%,让学生将常见的几种心理现象按照出现的次数排列顺序,发现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缺乏学习爱好”等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对于高考有压力想法但能够接受的占47.9%。从调查中发现,有82.5%的高中生认为学校应该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服务,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高中生心理成因分析

从高中生的自身因素来说,生理走向成熟,但心理发展却相对落后,导致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存在着不均衡性。同时他们的心理发展极不稳定,由于其自我定位不准,思想敏锐,但不抗挫能力差,对于自我情绪的调控不够成熟,容易形成偏激的思想,从而在家长、老师面前出现逆反的心理和行为。从学生的家庭方面来说,家长的言谈举止、教育态度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从学校来说,学校的学习生活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同学之间关系不融洽等,这些都会让一些学生产生压抑的心态,导致出现不健康的心理。面对迅猛发展的社会,社会上不同的思想行为撞击着学生的心灵,特别是高中学生存在着不稳定的心理状态,更容易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三、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对于高中生来说,更需要对其使用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锻炼其抗挫折的能力。同时在高中阶段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更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要内容,由此提出以下针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1.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定期开展能够从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出发点,师生来共同确立活动的目标,举行活动,以帮助高中生正确处理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学会心理自助。在活动中要积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情景体验、行为训练等能够疏导学生心理的健康有益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并感悟,这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还能让学生融入活动中去,真正实现引导积极向上的健康

心理。

2.个别心理辅导

针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对其进行个别咨询与心理辅导对学生来说是效果比较好的一条途径。有的学校已经开设了相应的心理咨询室,有条件的学校还配备有专业的心理医生,为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为学生的心理困扰实施有效疏导,并针对学生具体的心理问题来进行诊断并矫治。对于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都赞成学校为其提供心理咨询帮助的,除了开展心理讲座,课堂上开设心理教学之外,更多的学生希望在开展心理辅导时能够针对个体实施个别的心理咨询。学校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有的学校是招聘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教师来对学生进行辅导,他们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使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语言、调查问卷或其他的信息传递方式来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为学生心理疏导进行启发和教育。

3.各学科渗透心理教育

在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中都可以适时渗透心理教育,让学生参与到各种心理活动中去,应该认识到对学生的智力教育同心理教育是互相促进的。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学生的许多心理困惑都是由学习而产生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心理得到映射,能够得到满意的解决。通过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增加心理教育,能够对学生的心灵开导起到疏导作用,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情绪,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既拓展了心理教育的空间,又能帮助学生提高各门学科的教育

质量。

4.建立心理档案

对于学生相关的心理材料的收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学生的心理咨询、心理调查等资料具有保密性,由专职的心理教师管理。对学生建立相关的心理档案能够掌握高中生这个群体的心理状况,了解其心理的发展趋势,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实现自我完善,同时为学校的心理辅导提供相关信息,为学生心理的研究提供详细的信息。要全面收集学生的心理档案,不仅要有学校的心理咨询资料,还要有关于学生个体特征的相关资料,同

时要从所收集的资料中总结出有价值的相关信息,不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者存档而保存,更重要的是要为学校师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而服务。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高中生的身心健康,保证其人格健全,能够让其心理和生理融洽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发展自身。学校要重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社会提供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录,赵静波,梁军林,等.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途径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02).

[2]于晓红,关明杰,霍建勋.包头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06).

[3]魏俊彪.转型期高中生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作者单位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

?誗编辑 谢尾合

作者:冯钰

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论文 篇2: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一、前言

高中生正处于青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身体与心理两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交感互动作用在加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了运动对身体的负荷,而且还体验到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变化,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因此每一个体育教师都应认真研究学校体育工作各个环节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养成健康的体育习惯。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以2011年新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16个班)为研究对象,在16个班里,随机选出高一年级8个班作为样本。学生共有531人,其中男生304人,女生227人。

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试卷测试法、访谈法、数理统计分析法。2004年9月对8个样本班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发放试卷531份,回收试卷486份,回收率91.5%,按测试的效度量表进行评定、筛选,有效试卷453份,有效率93%。

三、研究结果

1.8个班心理健康测试(MHT)项目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8项因素的均值介于3.36~5.69之间,总均分为38.03,这表明我校高一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情况较好。按其平均分得分高低排序为:①自责倾向。②学习焦虑。③恐怖倾向。④待人焦虑。⑤身体症状。⑥过敏倾向。⑦冲动倾向。⑧孤独焦虑。其中自责倾向、 学习焦虑、恐怖倾向3项因素在我校焦虑水平较高,这与表2(各因素异常检出率统计表)情况相符。

2.8项因素异常检出率统计

四、分析与对策

1.适应新环境问题

环境的变化对心理的影响这个重要的因素,对高一新生来讲是不可忽视的。初中时他们是自己学校的佼佼者,教师和家长的宠儿,现到新的学校汇聚在一起,许多学生发现已不存在原有的优势。从而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大,精神紧张,恐惧症状便会伴随而出现,最终导致注意力下降和感知能力范围变窄,限制了正常的生活学习活动,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除了进行心理咨询、思想教育等工作外,学校要组织多种多样的群体活动,提高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2.心理障碍——自卑

自卑者的三个特点:①事事完美主义。②横向对比。③放弃努力。一个人一旦不愿承受压力、有自卑倾向,心理上就会消极,推卸一切责任的借口就是“我不行”。学生便会逐渐形成放弃努力的心理定式。因此,应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采取以下措施。

(1)认清自我,接纳自己

体育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或体育活动中,注意观察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或给予展示他们闪光点的机会,让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应让他们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不足和无奈,要认清哪些是自己的优点哪些是自己的不足,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亮点,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对生活和学习。

(2)个别施教

那些有自卑心或自卑心较重的学生,在体育课上或体育活动时,经常采取对活动避让而远之的态度,害怕自己失败,怕在同学面前出丑,从而采取逃避的方式保护自己。此时体育教师应采取柔和的态度,在学生活动时做好保护工作,让他们放下各种心理负担,在安全的环境里参与活动。随着自卑感慢慢减轻,就让他们参加双人、三人和集体活动,不断拓展他们的活动范围,由此让其体验在活动中带来的各种感受,解开自我的封闭心理。

(3)尝试鼓励

自卑者显著的特点就是放弃努力,以 “我做不了”“我不行”为借口推卸责任,因自卑而产生的惰性,会使他们在进行相对简单的运动项目时缺少尝试的勇气。所以在课堂训练时,应把相同身体条件的学生进行比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亮点,让他们有“别人能做,我也可以”的想法。对他们的指导和监督进一步加强,及时鼓励,展示其亮点,增强其自信心。

(责任编辑 黄 晓)

作者:王洪亚

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论文 篇3:

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

【摘 要】本文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为测量工具对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教育部门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制订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加强家庭、学校的联合教育等相应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健康现状 调查分析 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中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升学压力,随之而来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对高中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其智能、人格形成也有非常大的影响。教育者应该高度重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在调查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数据的分析,以期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高高中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方式及内容。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防城港市实验高级中学三个年级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 520 份,回收有效问卷 486 份,有效回收率为 93.46%。其中,男生 253 人,女生 233 人;平均年龄 17.21 岁。

使用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调查,由 8 个内容量表和 1 个效度量表构成,总共 100 个评定项目。这 8 个内容量包括: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每个条目均采用 2 级评分制。总分在 65 分以上,界定为心理异常。8 个内容量表中,任何一项达到 8 分以上时,表明该生需要在这方面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该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

研究者集中发放问卷,发放前使用统一指导语向学生解释研究的目的、意义及问卷填写方法,以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学生当场填写完问卷并回收。效度量表得分在 7 分以上视为无效问卷。

(二)调查结果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在此次调查中,总分≥65 的人数(即心理异常者)为 7 人,占总调查人数的 1.44%。具体而言,八个内容因子高分者(因子分≥8 分)所占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学习焦虑(38.89%)、身体症状(21.62%)、过敏倾向(19.75%)、自责倾向(12.27%)、对人焦虑(7.07%)、恐怖倾向(4.57%)、冲动倾向(4.57%)、孤独倾向(4.16%)。

由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为良好,但也存在部分心理问题突出者。部分心理问题检出率也较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学习焦虑,表明高中生的学习焦虑问题突出,充分说明高中生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由于高考的升学压力、高中学习任务加重以及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和父母都很关心学习。学生每天的时间基本上都与学习有关,担心作业做不完,考试前害怕考差,成天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有可能导致失眠、注意力涣散以及记忆力下降,还有可能出现某些异常的行为和习惯。这可能是身体症状和过敏倾向高分者比例也较高的原因之一。一般来说,中等的学习压力比较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压力过大,焦虑随着而来。当焦虑急剧上升时就会感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知觉异常。如果焦虑是慢慢产生的,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肚子痛、心神不定或失眠等不良身体症状。由于学习压力过大,一旦学业成绩不理想,往往会产生愧疚感,感觉无脸面对父母和老师。因此从结果看学生的自责倾向也较高。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应对策略

由以上调查可见,中学生由于正处于青春期,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抗挫折能力弱,加上学习压力过大、家庭以及社会因素,引发了学生各方面的心理问题。为此,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虽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各地的落实情况还有待改善。很多学校不仅硬件没有配备齐全,连师资也非常短缺。目前还有不少地方是由团干部、政治教师或者班主任来兼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些教师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工作中往往使用思想教育、品德培养的方式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缺乏专业、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辅导技巧,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开展得不甚理想,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缓解。应当培养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定时对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训。同时教育部门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培养不能只以分数为主导、过分看重分数以及升学率的重要性,应当淡化分数,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制订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根据学生的特点,学校制订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从调查结果来看,应当加强对学生学习方面的辅导,如高一年级开展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相关课程,高二年级开展情绪调节、合理归因等相关课程,高三年級开展考试焦虑、压力管理等相关课程,指导学生系统地应对学习相关问题。当然,除了学习方面,也要对人际、生涯规划等其他方面加以相关指导。另外,在开展常规课程的同时,在师资允许的情况下,辅以小团体辅导、个体辅导,对一些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加以疏导。

(三)加强家庭、学校的联合教育。很多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了,学校就承担了教育孩子的全部责任。有时教师跟家长反映问题,家长也是事不关己的态度。其实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除了衣食住行和成绩单,也要关心孩子其他方面的情况,多和孩子沟通,加深双方的了解,消除代沟。家长要意识到,光靠学校和教师,孩子是很难教育好的。只有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使孩子在学校、家庭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学校可以适当开展相关活动,充分调动家长的力量,联合家长一起来管理学生。通过家校合作互动,促进相互之间的沟通,融洽家校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使学生得到健康的成长。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和坚持的,不断发展和专业化的心理教育工作,让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参与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有目的性、科学性和综合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使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序、科学地往前发展,进而培养新一代国家栋梁。

【参考文献】

[1]葛爱荣.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J].赤峰学院学报,2013(12)

[2]杨旭升.初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管理途径[J].青少年德育工作研究,2016(5)

[3]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7)

[4]刘 春.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心理健康教育,2006(20)

[5]郑亚楠,王 芳.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3(27)

(责编 罗汝君)

作者:熊翠燕

上一篇:区年知识产权工作总结下一篇:街道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