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论点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议论文论点(精选10篇)

高中议论文论点 篇1

繁华的街道上,来往的人们行色匆匆。拥挤的人潮,明明应该是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可从他们的脸上,只能看到一种名为“冷漠”的表情。华灯初上,天桥下,一位老奶奶摔倒了,却无人伸出援手。每个人都仿佛熟视无睹的样子,自顾自地行走在自己的世界里。人们距离很近,但心总隔着好几百公里。

为什么会这样呢?

是啊,为什么呢?

“越是繁华的城市,生活节奏越快,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反而隔得越远”这似乎已经成了一条普遍的规律。

摔倒在地的老人得不到帮助;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乞丐唯有碗里那少得可怜的.几张“角票”陪伴;大街上的公然行窃被一双双眼睛收入眼底却没有人上前阻止......

如此种种令人心寒的画面,却每天都在不断上演。我们或许会埋怨、会鄙视那些毫无半点“人情味”的路人。但是,善良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当这些事情真正的发生在我们身边时,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拿出勇气去帮助他人?又有多少人能正气凛然、爱心显现?我无真爱,

摔倒的老人可能会怪罪于将她扶起的路人;路边可怜的“残疾人”乞丐或许是利用他人的同情心来骗取财物的骗子;而当失主在发现自己遭窃后,也许转身便会认为提醒自己的好心人在“贼喊捉贼”......

现如今,有太多的不法分子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一次又一次的利用着人们心底的那份真诚,使这个社会上的“纯白”在一点一点消失,透支着人们对这个社会的信任。

每个人在生命的最初都是一张纯白的画布,而在他周围的人、事、物便是各色的颜料。随着他的成长,会遇到无数的人,无数的事,那块画布也会沾染上不同的颜色。这就是一生。

我们也许无法左右自己将会遇到什么人,将会碰到什么事——就如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让一切都随自己的意愿一样。尽管还是会有那么多的不如意、那么多令人讨厌的行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发自内心的相信,并爱着这个世界。

也许人们的那些冷漠、事不关己也都只是他们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一种方式而已,但人们更多的还是应该选择相信这个世界,不要为了一些我们根本瞧不起的人或事而放弃继续爱着这个世界。不值得。正如一句歌词所说的:“不要等到全球变冷,才觉不妙”

高中议论文论点 篇2

当前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主要存在以下弊端:思想缺乏深度, 论点幼稚甚至偏激;思路打不开, 堆积素材, 不能对素材深入分析;结构不严谨, 条理不清楚、语言不生动。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议论文能力, 依旧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对高中语文必修模块“议论文写作教学”系统的补充与重构

新教材观认为教材只是一个例子, 教材的取舍权在师生手里。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和创新。教师要整合三、四、五册的教材, 先对学生进行论点、论据、论证的“宏观指导”, 让学生初步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具体每一个专题教师再进一步深入, 做微观指导。比如论点的提出, 要教给学生常见的提出论点的方法:开门见山, 直截了当;摆出事实, 引而不发;以事引论, 发人深省;限定范围, 不枝不蔓;委婉曲折, 引人入胜;反弹琵琶, 别出心裁;正反对比、严密周全。每一种方法教师都要列举实例加以指导, 并让学生做片段训练。

微观指导和宏观指导是局部指导和整体指导的关系, 两者必须相辅相成。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还包括整篇训练和片段训练互相结合, 作文训练不能只搞单打一的成篇写作训练, 而要针对学生写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片段的强化训练。相信只有整体和局部兼顾, 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尝试将一些专题整合在一起, 如专题“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可以和专题“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整合在一起。在议论文中经常使用叙述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 叙述是议论的基础, 并可以引出议论, 议论是叙述的精华。学生写议论文, 往往不会叙述, 尤其是不会定向叙述。定向叙述不是把人物原来的经历和事件照抄照搬, 而是服从议论的需要再创作。定向叙述要求吃透材料, 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审视材料, 转述为议论的观点服务, 转述的文字要简洁明确, 既要忠实材料, 又要给人以新的启一块是读写结合的产物, 从写作角度说, 属于笔记作文。下面我们就以人教版必修三的课后习题为切入点, 看出高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教学中蕴藏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要素, 教师要以此为契机, 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第三册第9课荀子的《劝学》研讨与练习第三题:“找出本文的比喻句, 分析这些比喻之间有什么关系, 说明了几层意思。”设题的意图在于让学生了解本文运用比喻说明道理, 以喻代议, 寓议于喻的写作方法。再比如《师说》第二题:“课文第二段是用对比手法来写。说一说这一段用了几组正反对比的事实论据, 这样对比有怎样的论证作用。”这题意在让学生了解对比论证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 应悉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鉴赏的方式, 细细琢磨经典文章的妙处, 逐一将议论文阅读教学中所涉及的议论文写作方法进行合理的归纳、提取, 从而实现议论文写作知识与写作能力的迁移,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训练

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教学应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 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 议论主要运用抽象的思维, 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 通过分析综合的方法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写作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议论能力就必须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 因为议论文要具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 每个要素都离不开抽象思维能力。论点要正确, 学生就要深刻抓住问题关键, 科学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有创见地发现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证明”的问题, 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要合乎逻辑, 正确地使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等多种推理方式, 合乎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充足理由律等思维规律, 反对轻率概括、以偏概全, 灵活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那么, 如何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呢?

首先, 中学生学一点逻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 教师要适当传授有关思维基础知识, 然后引导学生将各种思维方法、思维形式运用于议论文写作的过程, 让学生学会提炼论点, 学会对论据材料进行选择、加工。

其次, 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贯穿到有关论证方法知识的学习中去, 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既学会论证的方法, 又提高推理能力。学生写议论文最严重、最普遍的问题是缺乏论证意识, 不知道怎样进行论说, 往往用叙述事实代替议论, 写作套路基本上是“观点+例子材料+联系现实”。教师要指导学生有了论点和事实论据, 还得分析, 只有分析才能把论点阐明, 把道理讲清。所谓分析, 是与综合相对的, 运用思维互相联系的过程与方法, 主要是对文中所举的事例、事例发表看法, 使其同论点融为一体, 更好地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此外, 还要将具体材料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从形式逻辑思维来说, 在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时还要正确运用归纳、概括和演绎的方法。比如让学生根据论点, 找出典型事例并加以转述, 再以这些事例为前提进行归纳推理, 以推出所要证明的论点。

四、写作素材的积累

议论文写作要做到有理有据, 很多学生在写作中总觉得没有确实有力的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陷入积累不足、写作资源匮乏的困境。议论文教学首先要求学生积累材料, 可以从哪里获得素材呢?

1. 取材课本范文

初高中教材蕴涵着成千上万个写作素材, 再加上老师在教学中提供的补充素材, 足以建立一个资料库, 满足中学生的创作需要。如屈原《离骚》、司马迁的《鸿门宴》等, 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古今文化名人的素材。

2. 取材课外

阅读材料、文化经典、文学名著、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教师要求每人准备一本议论文写作材料积累本, 从高一沿用至高三, 力争积累上百条新颖典型的议论文写作素材。

3. 坚持做时文评说的训练

“时文评说”更准确地讲叫“新闻评论”, 即要求学生主要是对当前发生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说。要以具体的事实为由头, 观点要正确, 合乎逻辑, 同时还要有新意, 语言要精练简明严谨。进行时文评说的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深入生活, 积累素材, 同时训练学生思考与议论的能力。这类训练可以以周记的形式进行。如特级教师赵谦翔就坚持带领学生收看《早点新闻》、《时空报道》, 然后要求学生写新闻述评, 使学生将“做人”与“作文”融为一体。

显然, 锻炼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教师要围绕每一个专题设计出具体可操作、合理的训练步骤, 要进行一系列的过程指导, 教会学生“怎么写”。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 这种专题训练, 只是解决了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入门问题, 无法培养高层次的写作能力, 但是, 正如郑桂华所说:“探索一些作文训练的简单有效定势, 对学生进行写作过程的初步指导, 使作文教学有章可循, 提高教学效率, 效果还是可以期待的。” (1)

参考文献

[1]倪文锦主编.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1.

高中议论文论点 篇3

议论文显现着学生的思维与对问题个性的认识、思考和见解。很多高中生议论文体的习作缺少思想的深度,缺少模式的创新;议论文写作停留在模式化、浅显化的状态。而越来越强调个性化、素质化的语文教学与考试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议论逻辑性和深刻性。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议论文写作 能力培养

记叙文写作需要学生能对生活体验有深刻的感悟,而议论文写作需要学生能够对某一问题有正确而独到的见解。写好议论文更能体现学生的逻辑思维、思辨能力和语文素养,重视议论文教学和努力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是高中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分析议论文写作不佳问题

议论文说好写也好写,只要确立和围绕一个观点,通过一定的事例来证明观点的正确就行。但是我们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却是问题多多。如不懂得明确观点,有2015年江苏高考的“智慧”为核心词的议论文,有学生拟题为“智慧的景象”,这个题目不能体现议论观点,而且文章应该写“智慧的景象是什么”“为什么是这种景象”“这种景象怎么样”,景象是比较虚的,是比较抽象的,操作不好、能力不强便泛泛谈智慧的外在表现,而不会对智慧的意义进行议论;那么,所写的议论文就难以优秀了。再有不会论证分析,论证是要有思路的,要多种论证手法的灵活运用的,我们学生多是论点一摆,接上一个事例进行论证,往往一个事例能写上二三百字,而最后却不一定确凿有力。再有就是事例之后附上一两句名人名言,最后再喊几句口号,文章就结束了。没有分析、没有衔接,最终给人的是满眼堆砌之感。2015年高考之后,阅卷组专家就对这样现象提出批评,考生议论性文章有两大“绝招”。一是拼命举例:周国平如何,汪国真如何,王国维如何;再有就是林徽因如是说,林清玄如是说,林语堂如是说等等。如学生写“诚信”屈原、项羽为例子,写“顽强”还是屈原、项羽为例子,不管材料是否典型是否具有说服力,拼凑出来就是文章!

二、提升议论能力的几点措施

议论文写作要求学生对观点有深刻、新颖的认识,需要有缜密的思维、精准有力的语言与确凿有效材料驾驭的能力。因此,我们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既要重视常规方法,又要让学生突破常规写出立意高远,思想深刻的作文。

1.教会学生常规的议论写作之法

学生写好议论文首先要充分认识议论文,让学生知道怎么审读材料精准立意。如2013年江苏高考的材料作文,学生在阅读材料之后,如果只关注“探险者”“山洞”,那么他们就可能写“人要有冒险精神”“对神秘我们要持有敬畏之心”,如此议论的天花乱坠恐怕也得不了高分。这里,针对材料作文进行议论文写作,我们要教会学生根据关键句、主要对象和对比求异找同的方法确立中心论点。学生有观点,不会合理论证是普遍问题,我们要指导他们如何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如“信念”的材料作文,学生拟题为“守住信念”,那么,常规的论文方法是,信念是什么,为什么要守住信念,守住信念会怎么样。在论证过程中可以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名言论证。当然,学生也可以守住信念的意义进行确立分论点,如“守住信念才能捍卫尊严与人格”“守住信念才能成人成才”“守住信念才可能铸就非凡事业”等分论点。

2.学会自己掌握素材和创新写作

写好一篇议论文学生要学会准确审题立意,要掌握合理有效论证的方法,但是论据也就是素材是支撑和证明观点的依据;论据要准确典型有说服力。我们的学生如果没有证明观点的恰当的论据,那么,议论文也就是议论无力了。学生平时不重视素材积累,考场上搜肠刮肚地想出一个大致相关的素材就不管是否能够证明“智慧”都用上去,好像贴了“名牌”标签一样,有投机取巧嫌疑。我们教材选文的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就可以是素材,如《金岳霖先生》中的金岳霖就具有追求自然与简单,享受率性的智慧。写《边城》的沈从文、写《想北平》的老舍都可以是议论文的素材。当然,我们学生也要精心选择,合理使用,不能让屈原、司马迁成为万能素材。因此,我们在平时就要让学生学习积累,分人文、生活和哲理等方面收集。素材还要能够有效运用,我们要指导学生如何合理使用。如:杨澜当年毅然放弃央视主持工作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新闻传播学,结果现在全国最著名的女主持人之一。我们要指导学生如何在学会放弃的观点中运用,在坚守信念中如何用等等。可以说,一则材料立意是多向的,而作为论据素材也可多向运用,我们学生要提升思考、挖掘素材,能在不同立意方向中准确运用。

3.学会借鉴吸收力求推陈出新论述

议论文好写但是难得高分。因为很多学生只会针对观点摆材料,没有自己的思辨运用。也就是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议论文应该是以说理见长,需要深入浅出地进行道理分析。只有学会和灵活运用诸如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引申类比法、论据引申法等方法才能写出论述有力且新颖别致的议论文。如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开篇以一件看似平常地拾得一只蝉蜕,想到这只晶莹剔透的蝉蜕就是一间寂寞的空屋,得出“怀想蝉那令人敬佩的、生命的智慧”的观点。这样的作文应该吸收和借鉴了当年《拒绝平庸》的满分作文《风沙渡》的开篇特点,也可以说是从林清玄《可以预约的雪》一类文章获得的写作灵感和方法。我们学生要写出优秀的议论文必须在思路和布局上创新,不能是那种五段论,不能是简单的将智慧分成智慧是经验、智慧是能力、智慧是境界三个分论点那样写作。

总之,提高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能力,需要教会他们基本的议论写作方法,培养和提高他们积累、组织和合理运用素材的能力,更要让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写作特点和语文素养写出灵动的富有思辨的、有独特个性与创新色彩的议论文。

【参考文献】

【1】连德兰. 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方法浅谈【J】.学语文,2015(03)

高中议论文论点 篇4

前些日子,北京某名小学推送的以苏轼为主题的研究报告刷屏朋友圈,被一些媒体公众号转载。这些小学生所在的班级有一个口号:“人人有课题,个个会研究。”然而,当大家看完文章和该公众号列出的学生“小课题”后议论纷纷各持己见,褒贬不一,其中北京大学国学发展研究院教授发文痛批,说这种研究方式残害孩子。

专家学者们的担心,我认为大可不必。一切要看是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家庭背景,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课程。教育的探索,绝大多数不具有可复制性,也不可移植。我可以说,其他学校、老师压根不可能去模仿。至于说,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偶尔做一个活动,一个尝试,有何不可呢。

对于小学生的研究方式,当然可以讨论,但是,让孩子们学习理性思考的做法,我认为是值得点赞的。相比而已,我们的印象中,好像孩子尤其是小学生,都是感性的,写出来的文字,也基本上“生动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少见有“理性思考”的内容。很多孩子的事儿,也都是“跟着感觉走”,似乎靠理性来解决问题,与“孩子的年龄不相称”。

毋庸置疑,孩子年龄小,生活阅历、阅读经验、心智成长还处于起步阶段,固然是天真烂漫的,但是,仅仅停留于此,是否也有失偏颇?是不是也要多提供一些多元发展的空间给孩子?生活中,也不只有诗,还有远方。太感性了心会碎,太感性了心会累。

联想到初中作文教学。很多专家学者论及初中生写作时,比较关注记叙类文体写作,不少写作教学方面的论文、课题也喜欢围绕如何写好记叙文进行阐释。我们的写作教学实践中,也基本上是教学生写记叙类的文章,日常强调得比较多是也多是抒情、描写等手法,可以自由发挥,可以联想和想象,达到的效果是形象、生动、感人,有的干脆就直接规定“写记叙文”。学生比较拿手、拿得出手也是记叙类文章,对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说理透彻的议论却往往望而生畏。(当然,学生没有任何观点,也是一个原因,不在此处讨论。)

我并不反对初中生写记叙文。但是,我认为,初中生不能仅仅学写记叙文,也应该涉猎议论文的写作,要求适度即可。

何为适度?

课标中有规定。2011版新课标,在第四学段(7-9年级)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指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这是阅读的要求。对于写作,更是说得明明白白:“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课标有规定,就该严肃地执行。只是我们不要用“优秀作文”“满分作文”来衡量所有学生就行了。

我一直认为,学生走上社会之后,议论性文章的实用性可能更大。人们在交流中,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需要以理服人,需要摆事实讲道理,这就是生活中的议论文。我们看到,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有人讲话令人信服,看法、观点易于被人接受,闻者“频频点头”;有人却事与愿违,甚至有好想法、好观点,也无法说服别人,或无法自圆其说,反而逻辑紊乱,急得面红耳赤,抓耳挠腮,自相矛盾,贻笑大方。如此霄壤之别,原因就在于此。至于说,有人讲话则胡搅蛮缠,泼妇骂街,不讲逻辑,只凭声音的高低、情绪的激扬来决定,或者屁股决定脑袋,则等而下之,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又比如说,学生将来倘或有高层次的发展,需要进行学术研究,那么,写作论文就是一项基本功了。很多大学生、研究生不会写论文,是不是与我们的教学中淡化议论文写作有关呢。

多年前,我读到教育管理学博士黄全愈(美国)的一本《素质教育在美国》。他在书中谈到了“孩子能不能搞研究”的话题,印象深刻。在《一篇最让我感兴趣的论文》中,他写了这样一件事,请允许我做一回文抄公:

矿矿(黄博士的儿子)在上小学二年级时就开始搞“研究”了。第一次从矿矿嘴里听到“研究”一词时着实让我乐了一阵。那时矿矿才8岁。刚开始能读些稍厚点的书写些由几个长句子拼凑成的所谓“文章”。一天他从学校回来一进门就缠着妻子(妈妈)带他去图书馆。说是他正在作一个关于蓝鲸的研究要去图书馆找参考资料。“老师说了研究论文至少要有三个问题。要写满两页纸。”“才二年级你懂什么研究?”看着儿子那一本正经的样子,溜到嘴边的话打住了。赶紧让妻子开车带着儿子上图书馆去。临走之前我对妻子开玩笑地交待说:“如果市里的公共图书馆找不到好的参考资料,你们可以到迈阿密大学图书馆去看看。”两个多小时后,母子两人抱着十几本书回来了。一进门,妻子就抱怨“都怪你提什么到迈阿密大学图书馆。矿矿非让我带他跑了两个图书馆。还说老师说过参考资料要来自不同的地方。”我翻了翻矿矿借回的“参考资料”,十几本都是儿童图画书。有的文字说明部分多些,有的少些,全部是介绍关于蓝鲸和鲸鱼的知识性书籍。随着儿子对那十几本书的阅读及“研究”的深入,我和妻子也不断地从矿矿那儿获得有关蓝鲸的知识:

蓝鲸一天要吃四吨虾

寿命是90到100年

心脏像一辆汽车那么大

舌头上可以同时站50到60人

……

说实在的,我以前只知道蓝鲸很大,其他就不知道了。这回矿矿告诉了我不少我第一次听到的东西。这样,矿矿终于完成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份研究报告“蓝鲸”。论文是由3张活页纸订起而成的。第一张是封面,上面画着一条张牙摆尾的蓝鲸。蓝鲸的前面还用笔细细地画了一群慌慌张张逃生的小虾。在封面的左下方,工工整整的写着“By Kuangyan Huang作者黄矿岩”。论文含4个小题目:1介绍2蓝鲸吃什么3蓝鲸怎么吃4蓝鲸的非凡之处。我不知道矿矿是怎样决定这些小标题的,也不知道他为什么对蓝鲸的饮食问题这么感兴趣……总之,老师要求至少写3个题目,矿矿完成了4个,好歹也算超额完成任务了。小标题下的正文不过一两句话。既没有开篇段,也没有结论段,读起来倒也开门见山。

这是我一生中所看到的最简短的论文。

当然这也是一篇最让我感兴趣的论文。

划重点啦:

问题不是儿子在此次研究中学到了什么有关蓝鲸的知识。我更感兴趣的是,从这次研究的经历中,孩子获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孩子从一开始就摆开了一副正经八百作课题研究的架式。收集资料,阅读,找观点,组织文章……一步不差,一丝不苟。从决定题目,到从那十几本书中发现对自己研究有用的资料,到着手写文章,孩子始终处在一个独立工作的状态下。他必须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筛选材料去决定“研究”方向……这个收获要比知道蓝鲸有多重、多长更具价值。

无独有偶,2013年09月05日《搜狐教育》中有一篇《美国小学生作文:一篇让中国式教育震撼的文章》,其中提到,“10岁的孩子被送进了美国学校,上英文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写论文,题目居然大得冲天:《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上历史课,老师让孩子扮演总统顾问,给国家决策当高参;在中学的物理课上,作业竟然是一个市政研究项目城市照明系统的布局;而道德教育,居然是从让孩子们爱护小动物开始。”

这两则材料都表明,孩子“搞研究”,“写论文”,其实还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并非专业人士的“术业有专攻”,不是去为了发明创造出什么高精尖的“成果”,不是期待什么理论上的重大发现,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什么。孩子写出的“论文”,也不在于其多么的无可挑剔(事实上,成年人也无法做到),更大的价值在于历练的过程,思考的习惯,研究的意识,表达的能力。

为中国点赞初中议论文 篇5

早上,我吃完饭,看着吃完的零食,就对妈妈说:“我们去超市买点零食吧。”妈妈一口答应了。当我们来到小区门口时,只见保安大叔一会儿给出入人员量体温,一会儿登记,一会儿劝导戴口罩,忙得团团转。这时,妈妈一拍额头,“哎,通行证忘拿了,你在这等着。我上去拿。”说完,就匆忙离开。

“保安大哥,让我进去,我的通行证忘带了。”一位阿姨的说话声,引起了我的注意。保安大叔摆摆手,说:“对不起,那你打电话,让家人把通行证拿下来,我登记下。”“大哥,通融一下,我不是外来人员。”阿姨再次请求。“对不起啊,现在是非常时期,我们也要为小区的全体居民负责。”保安大叔的脸色严峻,语气十分坚定。僵持了几秒,保安大叔还是不让。最后,阿姨无奈地打了电话。不一会儿,妈妈手拿通行证,跟我来到了门口。“对不起,现在只允许一人外出,小孩就不用出去了。”保安大叔一边给妈妈量体温,一边劝道。听到这,我有点委屈了,说:“没关系,就一会儿,我不去的话,我妈妈就不知道买什么。”保安大叔笑了笑,说:“小朋友,少一人出去,就少一分风险。你可以把要买的告诉妈妈。”他说完,转头望着妈妈,说:“孩子妈妈,你说,对不?”妈妈听了,就让我自己上楼。我虽极不情愿,也只能悻悻离去。

上了楼,我站在阳台上,盼望着妈妈早点回来。这时,下起了小雨,气温骤降。我向小区门口张望,只见保安大叔一直在遮雨棚里忙碌着。看到这,我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感人的画面:八十四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土,一边告知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却逆行登上去武汉的高铁;七十三岁的李兰娟院士主动请缨,带领团队连夜奔赴武汉;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连续30多个日夜率领六百多名“战士”奋战在一线……

高中议论文论点 篇6

——题记

也许这一代正赶上祖国发展的大好时光,我们便又被扣上娇生惯养,小皇帝,小公主的帽子。

我们有错吗?也许有一半,我们信奉非主流、火星文字,便以奇装异服,自残的样子示人,便被人们怒骂90后的孩子是扶不起的烂泥巴,花钱大手大脚,使中国最倾颓的一代。

我们有错吗?没有,90后的孩子不是全部又自私,他们也爱学习,不自私、不非主流,挺爱国。为什么?一部分的人的作为,一定要口上全部,有谁不曾叛逆过,有谁不曾冲动过,有谁不曾骄傲过。难道只能我们这代不能有吗?

我们有自己的天空。虽然有时出了界。但是我们依然在自己的空中飞翔。为了梦想,为了父母的期望,尽管很累很累。但是挥直了翅膀在翱翔,因为我们只想让人们看到我们坚强,骄傲的样子。可是,曾哭泣的样子,又有谁怜悯过了。

娇生惯养!我们也不想这样,可是从一开始,他们过分溺爱导致了我们娇生惯养。我们也想吃苦,可是他们害怕。正因如此的教育,我们又是被人击骂的对象。

我是90后,70、80后们空中玩世不恭让人寒心的90后,我不懂,为什么90后戴上了这么多,不完美的帽子,或许是我们真的不堪入目?早恋,吸烟,打架……这都是我们90后的杰作。

社会各界对我们的评价,太多是贬低的,说我们不务正业,说我们这一代是颓废的一代,更有甚者骂我们是人渣,自私的极端主义。他们正是因为看到一部分90后人的张扬,而否定了所有90后的人,然而,这是一个极其狭隘的看法。

你们看到了吗?汶川废墟中,由我们小小的却异常坚定的身影。我们带上矿泉水面包,牵着自家爱犬,奔赴灾区,为寻找幸存者而付出;我们自愿担当起责任,用心的疏导灾区儿童的心理阴影,我们凝视着灾区的相片,泪流满面: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心里默默祝愿他们早日建成家园,重拾希望。

在大难来临时,与所有人站在一起,抵御困难,我们不只是独立个体,我们更是融入大海中一滴水,竭尽所能。在大喜降临之际,我们用我们独特的“90”后的方式表达了我们的欣喜若狂。

你们看到了吗?奥运会场上,我们用纯洁美好的笑容迎接外宾,奥用会场外,我们挥洒的汗水指引出了一条条道路,欢送一个个满意的问路者,我们运用网络这个你们所谓“魔鬼猛兽”传达我们的祝愿,网络上开起了一朵朵花:*广场上,我们构出“中国崛起,胡哥加油”的标志,热血在我们胸腔里沸腾不息。这就是‘90“后,一群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孩子。

你们看到90后为自己的梦想顽强拼搏吗?你们看到众多90后中的勤奋的学生,他们努力的学习,用汗水换来异的成绩吗?90后不是颓唐的一代,我们也有自己的志向,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也爱我们自己的祖国,我们也有同情心。我们真的那么差吗?为什么就不能跨越那个看不见的代沟呢?用心了解我们,用心爱我们呢?我真的感到可笑,更感到可悲。或许我还可以说,我们90后真可怜。

如果说我们90后真的是最幸福的一代,真如那位“好心人”所说的一无是处,那有谁能告诉我们,现在还坐在教室里的中学生算什么、那么在田径场上训练的90后运动员在干什么?在作秀、还是真的在把“痛苦当做快乐!”

90后没有高傲的身份,在90后的成长过程中,社会的舆论就一直伴随着90后,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只有无尽头的谩骂,沉重的责任与义务,太无情么?

90后更没有尊贵的身价,我们在成人的眼中都是那么卑微,那么不值得一提:我们只想吸引大人的目光,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多的爱,我们不是无情,而是多情却被无情恼。我们周围的人,能够了解我们的又有多少?孤独,已经成为90后的代名词,而伟大的人们,你们是否知晓?还是在为自己的“丰功伟绩”而沾沾自喜?

90后不是无所事事,我们也正在努力。

你可以说我们90后娇气。但是,我说在祖国荣誉面前,我们绝不退让,我们愿意顶着炎炎烈日守着家乐福后,只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在灾难面前,我们决不胆怯,我们可以在废墟下看书,只为了生存。在救人面前,我们不懂何为娇气,我们只知道就算有再大危险,也要拼劲全力就伙伴,汶川大地震就是的证据。

我们90后虽然经历不多,阅历不高,但是我们走上社会后,绝不输给任何人,因为我们懂得自己争取机会,自己创造机会,而不是等待。

浅谈议论文写作的几点技巧 篇7

当学生拿到一个议论文题目的时候, 往往容易过分发散思维, 随意抓住一个靠边的点就开始作答, 但这恰是议论文写作的大忌。如果连题目都没法准确理解, 何来后面的论证观点?因此, 审题是议论文写作的重中之重, 只有准确理解题意, 找准角度, 才能言之有理, 才能论之有物。在议论文写作中,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破解成文。

加以审题, 然后注意其谋篇结构, 利用特定的议论文格式, 力求使文章结构严谨, 具有说服力。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议论文的考查方式主要有: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加材料式。由于篇幅有限, 笔者在此就以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加以阐述。

命题作文的命题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词语式、短语式、句子型、关系式, 而不同的命题形式有不同的破题方法, 如:

词语式, 以“网”为例, 我们首先应理解这个词语的内涵——由节点和连线构成的图。其次拓展思维, 思考“网”的外延, 辩证的探讨这个词语的浅层义与深层意。如网, 学生可能会联想到蜘蛛网这种现实的网, 也可能会联想到互联网、关系网这种深层含义的。在这方面, 我们教师应该加以引导, 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有助于他们找出更广泛的作文素材。

而短语式的审题, 与词语式的大致相同, 但由于它是以短语式的, 如“心灵的选择”等有侧重性的词语, 应引导学生抓准题眼加以破解。以“心灵的选择”为例, 在这侧重于心灵, 而非真实的选择, 要突出同学内心的挣扎, 思想的斗争, 方能准确理解题目的意思。

其次是句子式的破题, 句子式的破题应记住:题目的本身即是中心, 要抓准整个句子的内涵, 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那么学生就可以就这个中心发散思维, 如“什么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答案是怎样的丰富多彩”等等, 通过对句子不同角度的理解来作文。

至于关系型的问题, 在这几年的议论文考核中越来越常见, 而关系型的问题除了常见的破题方法之外, 还要注意他的特殊之处, 即要求学生抓住因果关系, 以某一概念为主, 兼顾其他。有些学生错误理解为“平均主义”既谈A又谈B, 最后导致作文中心不明或者是比例失衡, 难得高分。

我们以一段材料作文为例: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按要求写作文。

古人有云:“不为无益之事。”当人们在工具上刻下第一道花纹时, 无实际作用的花纹恰恰是文明的象征;非专业棋手下棋, 不是为了生计, 而是表明生活有闲暇, 这种闲暇不也正是“无益”?

请以“有益与无益”为标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写议论文或记叙文。 (2) 立意自定。 (3) 不少于800字。 (4) 不得抄袭, 不得套作。

这是典型的AB关系型的题目, 以议论文角度来看此题, 看似没有明确观点在里面, 但如果细一想, 这里的有益与无益是对立的吗?多问几个为什么, 就可以看出, 虽然开头提出“古人有云:‘不为无益之事’”, 但“无实际作用的花纹可以成为“文明的象征”, “非专业棋手下棋, 不是为了生计, 而是表明生活有闲暇。”“闲暇”看似无益的活动, 但有时也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所以, 有时“无益”的活动, 却可以出现有益的结果;刻意追求, 有时可能变成无益或无聊的的结果。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有益无益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如果学生一拿到题目马上抛开材料而直接议论有益无益的区别, 或者一味抵制无益, 宣扬有益, 最后只能导致跑题失分。所以, 认真读题在写作中是相当关键的。

二、议论文的谋篇结构

好的立意只是成功的开始, 对于议论文的写作来说, 文章的谋篇布局显得万分重要。一般议论文都遵循一定的结构规律, 如: (1) 引论 (提出问题) —— (2) 本论 (分析问题) —— (3) 结论 (解决问题) 等, 在此笔者就不加以赘述, 主要提几点关于分论点的表达方法。

对于没有很好的议论文基础的学生, 要如何使自己的议论文显得严谨而出彩呢。其实很简单——明确的在各段之前提出自己的分论点。有许多学生为了似乎“不屑”于这种开门见山的介绍观点方法而转而找寻一种“朦胧美”。往往导致阅卷教师在短时间之内看不出学生要表达的分论点, 结果虽然观点很好但却在“观点明确”这个要求上失分, 这是十分可惜的。当然, 笔者在这里并不是反对这一技术性较强的写法, 事实上, 笔者只是想教会学生, 开门见山也能有写得别有韵味。

1. 排比造势法。

顾名思义, 就是每个分论点采取同样的结构, 使分论点鲜明而富有说服力, 能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

2. 深入辩证法。

这是一种比较巧妙的结构方式, 近年来教学上越来越强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这种趋势也体现在了作文上, 若学生能在作文中加入一些思辨的元素, 会使自己的作文不至于太过绝对, 说服力也会因此加强。同时, 也能得到阅卷教师的垂青。

例如一位学生的习作中:

当祸临头, 不要被击败, 保持淡然心态, 积极面对。一旦消极, 可能被这道封锁线堵住去路。

这也不意味着不加以分析借鉴总结经验。

就是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方法。

3. 化虚为实法。

有许多作文题目是抽象意义上的题目, 如“魅力”等, 这些词往往难以解释并难以加以展开, 此时, 我们就可以采用化虚为实的方法, 运用我们修辞手法中最常用的比喻, 使虚词变得可观可感, 由此令读者产生共鸣。

例如,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 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这样, 就使得作文贴近生活并且富有文采。

4. 对比论证法。

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 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 两个方面XX比较, 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 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三、文采的蜜炼

正如美女需要衣服来衬托一样, 好的议论文也需要有文采的修饰才能更好的展现魅力。

我们现在就来谈谈议论文写作的最后一点——文采的蜜炼。

可以体现写作者文采的地方有很多, 如题目, 开篇, 论点表述等地方, 而采用的修辞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如排比、比喻、夸张、反复等。相信这方面学生已经训练很多。下面, 我想就论证语言的组织谈几点方法。

1. 因果分析法。顾名思义, 就是抓住事实, 分析形成的原因。

例如:爱迪生为何能成为发明大王, 那是因为+分析

2. 假设分析法。即如何不这样, 又会怎样

例如:爱迪生如果没有经过千百次的实验, 又如何能发明出电灯呢。

3. 意义分析法。即分析一件事的意义所在。

4. 比较分析法。即使用两个相反的例子进行对比, 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 如论据引申法、内涵分析法等。同时, 学生也可以根据平时经验总结出其他的方法, 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关于议论文教学中素材的几点定位 篇8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运用;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议论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严密、思想敏锐,理应受到教师重视。作为一篇议论文写作,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而如何把道理说得透辟、深刻,让读者信服,这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也应该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思考的。

议论文写作需要摆事实讲道理,事实和道理作为论据材料,在议论文中起着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作用。但在实际写作训练中,许多学生不能恰当地运用这些材料,常常出现:1.所选事例不当,不能论证论点。2.单纯陈述事例,缺少分析。3.事例分析浅显、不够深刻等多种问题。为了要避免这些现象,归根结底,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恰当地选择和运用素材。

一、材料选择要准确

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所以选择论据必须切中论题,准确证明论点。因此,我们在选择材料作为论据时,就要将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剔除”,若与论文关系不大,即使是再生动感人,再有教育意义也是毫无用处的。因此,对于议论体式写作而言,首要培养的是学生的“材料”意识,因为没有良好的“材料”意识,便没有搜集、研究“材料”的自觉与对“材料”的敏感。古人说“积学以储宝,厚积而薄发”,在议论体式写作教学之初,就应从实际写作的要求出生,引导学生围绕着一定的领域专题、论点、积累相关“材料”,养成定向搜集资料的好习惯。首先,文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同时,引导学生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可以博古通今,是广泛地占有材料和积累材料的最好方法;其次,还应该活用课本资源,语文课本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我们可以把这些材料进行归纳综合,在作文时根据论文需要摘取材料,对不能证明中心的部分材料要忍痛割爱予以删除,不要一味地挑选名人事例,尽管那些材料具有足够说服力,但也要斟酌是否与所要论证的观点相吻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强调的是否切题。

二、材料分析要具体

许多学生认为只要把材料罗列出来,就能证明论点,这其实是认识上的误区,要使材料支撑起论点,就需要对材料进行分析,使之与论点建立联系。

“例证法”属于“简单枚举”性质,靠这种随意性的“举例”堆砌,不善说理分析,自然是没法“证明”论点的,成不了好文章,这是相当部分学生写议论文的通病。那么如何分析材料呢?我认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是“议论”的生命,“议论”真正的功力不在“论证”,而在“分析”,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我们不必完全复制,而是应该运用各种说理方式,围绕“论题”与“论点”,学会辩证地看待、分析生活中的现象。例如:将所列举的材料运用比较、综合归纳、同中求异等说理方式,加强广大学生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对事例进行高度概括,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用心地去和历史对话,同自然交融,做到能够以一当十,不是以数量取胜,而是靠质量取胜。然而,由于学生的年龄、生活阅历、思想认识等因素的制约,往往对材料的思考显得单调而贫乏,就要力求靠各种说理方法的互补,形成一种合力,引起“石激浪溅”的反响,获取以少胜多的效果。尤其是在应试写作中,要想有所“突破”,论事说理当以周密、透辟为致力点,就要把道理说深说透,才可以胜人一筹。

三、材料追求要真实

议论文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事实确凿,道理正确,你的观点就易于被人接受。如果你使用的论据是张冠李戴,凭空想象,甚至胡编乱造,那么你的论点注定是站不住脚的。

由于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坚持阅读和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到写作时绞尽脑汁,东拼西凑,于是就信手拈来,列举某邻居或某同学事,殊不知这些仅仅是个别现象,缺乏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有些事例提及时用“大概”“估计”,都让人对材料的真实性产生疑问,这样的文章读起来只会让人感到索然无味、苍白无力。因此,要指导学生敏锐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和琐碎,用真心投入生活,在文中有感而发,用真情表达生活,真实地袒露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正如《庄子·渔父》中写道:“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相信有真情作根基的文章,定会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四、材料使用要新颖

“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蠢才”。选用材料进行写作也是这样,不要人云亦云,大多数人会想到普通化的东西一般是陈腐的、浅陋的,要尽可能寻找那些别人还不曾引用过的,最好是新近发生的、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焦点,或是个人的独到,以增强文章的新鲜感。早在千年以前,大诗人白居易就提出这样一条创作主张:“文章而会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今,虽说时过境迁,它仍不失为一条重要的创作原则,一直启迪人们写文章应贴近生活,映射时代。如:这次让学生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题进行写作,有些学生还针对曾经清明节“代客哭坟”等社会现象引发对传统节日内涵的反思,这样的文章虽然富有生活气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但不免引发读者的视觉疲劳;譬如,学生写端午节,总摆脱不了屈原的影子,依然千篇一律。因此,就要求学生关注当下的热点、新闻时政。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需要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生活,“从生活中找‘米”,尤其是“新鲜的米”,定会让人耳目一新,心服口服。

五、材料叙述要精要

精要,首先表现在议论文中的事例叙述必须言简意赅,概括性强,与记叙相比,议论文中的记叙更为简洁明了,议论文是以议论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其中的记叙主要是为议论服务的,所以不要求完整记叙,可以是一个场面,不要求详尽,可以只言片语,就要有所侧重,这个“侧重”,就是要通过记叙体现对结论的支撑和论证,就要选择能够证明自己论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有侧重点地进行记叙,这样才能和后面的议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尽管不追求完整详尽,但也不能因陋就简,也要力求生动,富有表现力,甚至可以兼用描写、抒情,充分调动作者想象,营造诗一般的意境,极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然而,在写作训练中,许多同学对这一点不甚明白,不能很好地处理记叙和议论二者之间的关系,以至于淡化了议论文特征,最后造成文体特征混乱的局面,这也是近几年考试作文中所要剔除的弊病——“文体四不像”。

六、材料思考要深刻

文章是最个人的一种东西,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之所以具有独特魅力,就在于他的作品不是简单的模山仿水,而是由眼前景物自然地联想历史,审貌人生,使文章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感和深邃的文化意蕴,体现了一个作家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忧虑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关怀。而作为一篇议论文,学生常常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缺乏对文章思想进行哲学思考,结果写出的文章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木偶人,显得肤浅,没有神韵。教师在指引学生把握其本质,挖掘事件背后的意义,提升文章境界,运用“以小见大”的分析方法,把“常理”提升到“哲理”的层次,从而突破思维层次,增强了文章的厚度和质感,最终达到作文有思想、会思想、亮思想的宗旨。然而学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在“思考的深刻性”这一方面有所迈进,教师每周可以适当安排一节“语文阅读课”或在每节课前安排“评论十分钟”等活动环节,或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些评论性的报纸杂志,然后针对特定事件、重大新闻事件进行交流,畅所欲言,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作主辩手。通过学生的辩论加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以辩促写,提高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实效性,如此日积月累,我们的写作就能“高于生活”,这些源于心灵深处的思考和表达会让文章的思想更上一层楼。

总之,作文是一种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实践活动,离不开思维这一形式。能不能把文章写好,首先在于思维的品质,而选材组材体现的正是谋篇布局的思维,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努力培养学生重视材料间微妙而极为重要的联系,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力求素材独特,与众不同,力求素材新颖,真实再现。所以我们要学会选材组材,合理应用素材,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思维的灵敏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学会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全面看待问题,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写作的实践能力。

高中议论文论点 篇9

“626,李世民登上皇位。”教室里到处都是迎接考试的紧张气氛。我也是为迎接考试正如火如荼地背着。“嗒嗒”忽然,余梦摇起了凳子来。我死死地盯着他,一股热气冲上来,以为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我猛地把凳子一推,“干什么啊你我又没有惹你!”余梦说道。我脸气得通红,生气地说:“哎哟!哎哟!你还有理了你!你还理直气壮了你!好,好,好!你没有惹我,行吗是我的错!”余梦皱皱眉头,说:“怎么了你!干什么啊!一副什么样子啊我干什么了惹你生那么大的气”我已是火冒三丈了:“喂!喂!喂!你不复习别打扰别人好吗人家还要复习呢!我可不想考个大鸭蛋啊!真是的害人害己!”余梦居然做起了他的招牌动作扭扭头,说:“好男不跟女斗!不和你计较!”我的眉头皱成了个“川”字,虽然嘴上没有说但心里却发誓再也不和他说话了!说做就所,到这一学期完我都没有给他好脸色瞧过。

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老是闷闷不乐。“退一步,海阔天空”有这样一句话。我的心忽而感到内疚:我怎么这么小气呢/小小的一件事却让心胸狭窄的我给自己制造出了又一个新敌人。何必这样斤斤计较我一定要学会宽容!宽容能让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让这个世界更加和睦。因为我没有学会宽容,让原本是好朋友的变成了敌人,因此我真的想宽容。宽容是一盏明亮的灯,总给人带来光明;我们手中都有一盏灯,让我们都用一颗宽广的心去点亮它,让世界充满光明!

高中议论文 篇10

坚守到底,气节之系。

在一望无涯的茫茫孤漠上,一位白发老人手持汉节,头戴毡帽,背后跟着他的羊群。他佝偻着身体始终朝着中原的方向遥望,十几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他把自己站成一具雕像。那个遥远的地方是大汉朝,他的家园故国所在,他就是苏武,大汉使臣。他被困匈奴十多载,身处苦寒之地,渴饮雪,饥吞毡,匈奴威逼利诱,他不为所动,始终坚守自己的节操。他朝朝暮暮充满的是对大汉朝的思念,就是这份对故国的眷念之情,让他熬过苦难岁月,走过腥风血雨,最终等来了归汉的那一天。

是对气节宁死不屈的坚守,成就了历的这段佳话,也成就了他的万世英名,为我们后来人树立了忠贞爱国的光辉典范。假如没有这份坚守,苏武还会被后世铭记,尊崇吗?不会,历史和人民只会牢记那些坚守气节的高尚之人。

坚守到底,格之所存。

作家朱自清在西南联大教书时,生活清苦,内战加之自然灾害的影响,使他终日食不果腹,饥肠辘辘,在病榻上辗转的他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他告诫自己的家人,宁可饿死,也不能够领美国的救济粮。后来毛泽东称其:“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朱自清坚守的不仅是个人的尊严,更是坚守了华夏民族的骨气和尊严。他用行动充分证实了他人如其名,确实做到了“自清”。

坚守到底,志之所在。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坚守。三闾大夫“忠而见疑惑,信而被谤”,汨罗河畔,他怀石自沉,九死无悔,这是一名士大夫对报国之志的坚守;魏武挥鞭东指,老当益壮,雄心不已,这是一代豪杰对建功立业之志的坚守;鲁迅以如椽大笔,横扫一切反动势力,这是一位文化旗手对救国救民之志的坚守。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志趣功业在哪里,坚守下去的信念就会跟随到哪里。

《游褒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只有坚守下去,才能够欣赏到那因中途放弃而错过的美景。

上一篇:日报范文下一篇:东北林业大学接收推免攻读硕士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