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声音的味道(精选13篇)
最近我读到了《双城的创伤》一文。
文中写道一个学校六个孩子接连服毒自杀,很长时间以来没人愿意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对外只说是孩子间的“邪教”。面对孩子们先后自杀的事情我的震惊难以言表。于我来说,面对这样的言论,我心里对那些孩子定是没有怜惜只有批评讽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可随意自杀!可了解真相后,我心里却极酸楚。同样是学生,我们的生活可谓苦中有乐,可文中所写的.孩子们却只有痛苦。第一个女孩因受人侮辱自杀,其余五个因自责未保护好她而先后自杀,所幸五个孩子都被抢救回来,可女孩却再回不来。所谓邪教,不过是孩子间深厚的情谊,但他们的声音,没人倾听。父母的不理解,校方的压迫,村中人的鄙夷,社会上不明真相的人的不屑,让这些孩子再不开口,有的甚至想继续自杀,死去女孩的弟弟自姐姐死后便再不说话,他在日记里写道“姐姐死了,便再没人愿听我说话。”
这些孩子的声音中透露出的是对被倾听的渴望与终不被倾听的绝望。试想,若女孩自杀前,有人倾听她的痛苦,跟她一起分担,她还会自杀吗?若社会倾听了孩子的声音,及早打破“邪教”的谣言,那之后的五个孩子还会自杀吗?看到这样的事件,我们不禁自问:到底是什么逼死了这些孩子?
是我们心底高人一等的意识,是社会对弱势群体的轻视。现在的人们虽然每天念叨着人人平等,但有谁能与没有发言权的孩子们站在同一高度、带着平等与尊重的心与他们交流沟通?弱势群体永远存在,他们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尊重和保护,应该被我们以平等的姿态倾听和理解。
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声音值得我们去倾听,这些声音中有太多情感太多味道值得我们用心去体味。也许是这些孩子一样的苦涩,也许是酸涩、甜蜜,也许只是清清淡淡的,不同声音中有不同的味道。
父母,老师,同学,政府官员,贫困农民,艾滋病人,同性恋者……太多人发出了太多声音。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们,习惯于相信社会“高层”的言论也更关注他们所传达的信息。但我们是否想过,社会的弱势群体也同样应被我们关注、倾听和理解?人人都有故事,都值得我们尊重,值得被倾听。也只有在倾听以后,我们才能品味到他们声音中的味道,针对他们生活中存在的不足作出改善。
一、触键技术对声音质量的影响
声音与技术对教与学双方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触键”是弹奏钢琴的重要技术环节,〈美〉威廉·伊伯斯认为“我们触键的感觉越丰富,能打动我们自己和别人的感官、情感的声音就越深刻。”触键这一钢琴基本弹奏方法的演变在钢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中是最具代表性的。因为,触键方法决定钢琴的弹奏音色。目前,我国多采用断奏触键这一现代钢琴弹奏的方法。弹奏时,使全臂的力量自然地落下,依靠手指的支撑站住,然后提起。这样可以使钢琴发出明亮、圆润的共鸣声音。其实,弹奏的方法正确与否,是要通过声音来检验。当手指触键一瞬间时,听声音是否充分、饱满、明亮的发出来了,琴弦是否有良好、震动、持续的共鸣:当手指尖在琴键上站立时,要听声音的持续和延长,并能分辨出好听和不好听的声音,让学生体会正确的弹奏应该是手臂自然放松,其方法可以用自由落体的下落速度触键,声音一旦发出,手绝对不要再对琴键施加压力。要从一开始就建立把正确的动作与正确的声音结合起来的意识,教师绝不能单纯强调时间紧,片面追求教学进度而取消“断奏触键”的教学内容。特别要避免课堂上讲解与练习的草率行为,防止学生还没有掌握断奏触键的技术要领教师就一带而过的现象发生。
二、正确的连奏方法对声音质量的影响
连 奏(legato)音乐中原意为连在一起。它包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一种基本的钢琴弹奏技术;二是指流畅如歌的表现方法。在钢琴弹奏中表现歌唱的奏法,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它主要应用于抒情性的歌唱旋律,圆滑连贯的音型。连奏的正确声音效果是柔和如歌而又圆滑连贯的。学习连奏的弹奏方法可以从两个音的连接开始,先选择二、三指作相邻两音练习,其步骤为:运动第一个手指关节弹奏第一音,让手腕、手臂轻轻地在这个手指上放松休息,当手腕的重量停留在这个手指时,配合手腕动作用第二个手指弹奏第二个音,提示学生要用手指交替的概念保证两音之间的不间断,同时把手臂的重量从第一指移到第二个指。当然,在练习连奏弹奏动作的同时,要注重声音的均衡,弹奏后要听到是否发出了悠长、延绵的声音,而且还应使之有共鸣才对。待掌握此项技术之后,再逐渐扩展到整个乐句的弹奏,要奏出连贯通畅的声音,并且要达到毫无磕绊和间断。
三、正确的断奏方法对声音质量的影响
断 奏(stacato)在音乐上原意为分开的,称跳音奏法。这种奏法是将音符的时值弹奏得极短,与后续的音符分开。跳音在不同风格、不同音乐特征的作品中,演奏的时值长短也不同。而不同时值的跳音在不同的音乐特征中具有不同的音响效果,因此手的不同动作部位弹奏的跳音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效果。通常情况下主要分为:手指跳音、手腕跳音和手臂跳音。由于各种跳音的触键方式不同,其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然而却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和声音效果,即:清脆、明亮、集中并富于弹性。掌握基本常用的短跳音弹奏方法为:手臂和手腕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准备好坚实、富有弹性的手指指尖;触键快、离键快,要能体会到弹奏跳音的触键后的反作用力,使弹奏自如,发出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 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存在着一种过于强调弹奏跳音要采用象“烫着”似的触键方法,但这种方法会导致声音过于尖锐、孤立,不宜使用。检验正确的跳音弹奏方法应以弹奏时发出集中、自然、好听的声音为准。
四、手掌关节对声音质量的影响
手掌在弹奏中的支撑点是决定声音质量的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也关系到手指的灵活性。因为,弹奏强烈声音和轻柔声音都需要手掌的控制。如果手指并拢、手掌塌陷会使手掌无法充当力量的支点(高级演奏程度除外),造成手腕、手臂的紧张,这样弹奏出的声音是不深厚不集中的。因此,手掌的支撑训练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给予高度重视。要知道,把手掌打开是手指伸缩自如的条件,触键时不要过分下压手指和手掌。手掌的支撑点解决好了,其他部位的放松协调才好训练。目前,还有教师采用老式的高抬指训练方法,这种过分高抬指会造成手指满天飞现象,学生控制不了手指,带来手臂力量的不通畅,导致声音漂浮、涣散,产生漏音的后果。
五、手腕灵活对声音质量的影响
手腕是手指与手臂之间承上启下的枢纽,具有调节手臂与手的作用。在弹奏中手腕有上下、左右,及上下左右的综合动作,其中,上下动作有手腕自己独立完成的,有以手腕为主导配合手臂协调参与完成的。手腕独立完成的,发出清脆的声音,多用于快速的、富有弹性的连续跳音。手腕配合手臂完成的,发出柔和的声音,形成一个自然的分句和呼吸,多用于弹奏优美、柔和、歌唱性的旋律。手腕的左右移动调节动作,在实际弹奏中应用广泛,是非常重要的。当手指不断变化弹奏位置时,须用手腕做左右调节,让手指处于最佳弹奏位置,更有利于把手臂的重量下沉,使声音突出、通畅。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两种错误;一是手腕下压。这样会使肘、臂不舒适,弹奏出的声音一顿一顿的,很不连贯。二是使用手腕时不会协调肘部和臂部,这样会使弹奏的声音不够流动,不够顺畅,且声音干。
六、肘部协调对声音质量的影响
肘部在弹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弹奏学习是否能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或是更高一阶段的训练。所以,弹奏时要有充分的重量和完全放松的腕和臂,指尖要支撑臂部的重量,腕和肘能够自如灵活的向任何方向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轻松自然状态,并能发出丰满、明亮的音质和音量。如果在弹奏时肘关节成直角的形态,夹住了身体,手臂就不能有效地随着手指的移动转移重心,导致力量不贯通,手臂重量无法通过手指送达琴键,而影响到乐句的连贯与音质,还很容易派生出一些其他部位的有害的紧张。只有有效的解决好肘部的自然力量与放松的统一,才能弹奏出轻而不虚浮,实而不生硬的声音。
七、手臂贯通对声音质量的影响
手臂与身体相互协调重量下沉、贯通的弹奏方法,对声音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训练这种奏法,手臂的协调运用是关键,它可以使弹奏者的整个身体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当然,手臂也只有在自然放松的情况下,才能起到传递身体重量的作用,而重量则是弹奏钢琴在能源供给方面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关键在于人脑对肩、臂、掌、腕、肘、手指等各部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互为依靠的协调和控制能力。弹奏中正确使用手臂的前提是各相关部位的正确放松,松弛的手臂和处于自然状态的手掌、手指才能对键盘有敏感的反映,它包括手指对琴键的距离感、重量感、深度感以及下键的速度。运用好手臂重量的弹奏方法,会产生最好的音质音响和艺术效果。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手臂自然重量的运用与手指的支撑密切相关,手指的支撑为肩、手臂、肘、腕、手掌的放松与手臂与身体重量的传导提供基础;手臂的放松、协调及重量的下沉贯通又为手指的运动提供最有力的方式和能量支持。通过多年的教学,笔者发现手臂僵硬,力量不通畅而导致的触键后发出不通透的声音是很多学生的通病,也是每位教师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解决学生手臂僵硬、力量不贯通问题的方法,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辨别弹奏的声音质量及时合理的协调肩、肘、腕、手掌这些部位,找到用力与放松二者间的矛盾关系。只有把重量弹奏方法溶入到每一部作品的弹奏中,使弹奏的声音质量更饱满,更具有穿透力,才能进一步丰富钢琴的表现力。
那时我十二岁,全家人都静候在手术室外,屏住呼吸听着手表不停发出“嘀嗒”声,空气中充斥着焦急和不安。随着“哇”的一声哭泣,我们终于舒了一口气,那一天,弟弟出生了。
我把他抱在怀里,想跟他说说话,他好像并不喜欢我,哭个不停。我一点儿也不懊恼,这样纯净的哭声反而让我感动,我闻到了春天的气息。
后来他一天天长大,每天都带来惊喜:第一次咯咯大笑,第一次说“啊”,第一次叫“妈妈”……他开始咿咿呀呀地说着我听不懂的语言,声音柔软细嫩,每一个音节都要把我的心融化。像刚酿好的蜜,甜腻腻的,又像纯香的奶,浓厚醇美。
他开始接受周围事物潜移默化的熏陶。他会说许多话了,他用自己的特殊技巧把一串字词连成句,常常会说出许多笑话。这个小不点每分每秒都在成长,他不停地在家里跑来跑去,不算宽敞的家对他来说俨然一个游乐场。
当然,这样的小调皮总会惹出许多麻烦。他不明白为什么狗狗可以在地上爬而他不可以,为什么母鸡可以下蛋而他不能,为什么不可以直接把水倒在床上洗被子……当他被那些为什么困扰时就会去实践,而每次实践完后都会以一场大哭收尾。他哭起来眼泪鼻涕一起流,脸蛋儿憋得通红,声音惊天动地。每每听见他撕心的哭声,我就像吃了一颗刚摘下来的柠檬,酸涩涩的。
玩累了,他便酣睡着,做着香甜的美梦。他的小鼻孔呼出热气,声音犹如一阵混合着薄荷香味的风,让我觉得安然又清新。
我时常想象着他一天天长大成人,变成少年,站在国旗下宣誓;变成青年,不再放声大哭,努力完成自己的梦想。那时候的他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我想,不管他以后变成什么样,我都会在他身边,听他笑、听他哭、听他心里的声音。
毛是这个穷村子里最幸运的孩子。他的父亲早年在广东打工,几年下来,攒了头十万。不仅取了媳妇,而且买了房子,成了村里人人羡慕的有钱人。正当他春风得意之时,毛便呱呱坠地,给这个幸福的家庭平添了无尽的快乐……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谁知道这个人见人爱的小家伙出生不久便落得个无家可归的凄惨境地?
毛的父亲在村里搞了个砖厂。原本效益还不错,每月也能赚个千儿八百的,小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按理说,这人也该知足了,可是,看着乡亲们过着紧巴巴的日子,这个土生土长的汉子坐不住了,他要带领大家一同致富!于是紧锣密鼓的扩大生产,一时间,又建厂房,又招工人,干得热火朝天……谁知好景不长,穷日子大家都挺过来了,一旦有了利润,乡亲们一个个的眼睛都红得像兔子似的。人心不再往一处想,气力也不再往一处使。就这样,不到两年,厂子里早已一片狼藉,破败不堪。
毛三岁时,砖厂因资金无法周转,倒闭了。毛的父亲不仅一无所有,而且还欠了一屁股债。卖了砖厂,抵了房子,总算还清了。毛一家搭了个窝棚,又回到了靠种地为生的苦日子…… 也许是打击太大,毛的父亲整日借酒消愁。渐渐的,他酗酒成性了,每次喝完“马尿”后,稍不顺心,他就抓起毛的母亲,练习“拳击”,有时,还用木棒狠狠的敲打。每次“战斗”结束,毛的母亲都被弄得鼻青脸肿。
一次,毛的父亲酗酒回来又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六岁的毛被吓坏了,他便怯生生的扑到母亲身上,用柔弱的身子挡住了父亲高扬的木棍,没想到这一挡也没唤醒父亲仁慈的心,他的左脚不幸被父亲打折了。毛的母亲愤怒了,就像火山一样,不可收拾。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就在丈夫喝得烂醉如泥的时候,这只温顺的羔羊义无返顾的举起了明晃晃的菜刀……一刀下去,把一个家彻底给毁了!七岁那年,母亲被判了死刑,毛无家可归了。
这一切,在毛幼小的心灵上蒙上了一层阴影。
家里的米越来越少,毛只得到别人的地里去偷红薯和白菜来吃。冬天到了,毛没吃的了,只能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顶着刺骨的寒风去要饭。幸好村民富有同情心,毛终于熬过了冬天。但由于失去了父母的关爱,又没有朋友,毛的性格十分孤僻。村里的小朋友也不和他玩,有的甚至用石头砸他,这使得他产生了逃离这里的想法。
一个偶然的机会,毛在村边的公路上看见了一辆中巴车,由于没有钱买票,他便趁人不注意爬到车顶上面,钻在棚布下面,双手紧紧抓住铁栏干。中巴车开动了,毛的怀里仿佛揣了只小兔子,砰砰直跳!他在心里不住的祈祷,希望爹娘保佑自己不要被人发现,顺顺利利的.离开这个伤心地!还真奇,毛一路顺风,终于来到了一个小城。九转十八弯之后,他无意之间来到了飞机场,啧啧,多新鲜!毛瞧着这些庞然大物,高兴得连自己姓什么都搞忘了!他趁机场的保安不注意,爬到飞机的起落架里,居然神奇的来到了成都。这是一个极有诱惑力的大城市,晚上灯火通明,绿酒红灯,一个不折不扣的不夜城。毛四处游逛,饿了依然重操旧业——行乞度日;困了,无论在街头巷尾找一个旮旯席地而坐便敷衍一夜……他多么渴望有一个温馨的家啊!
毛的运气来了。
一天,毛正在路边乞讨的时候,突然看见一位老奶奶踩着了一块西瓜皮,扑通一声摔倒在地上。他来不及多想,连忙跑了过去,只见老奶奶昏迷不醒,他便乞求众人把老奶奶送进了医院。经过医生抢救,老奶奶终于脱离了危险。毛也很懂事,日夜守护在老奶奶的病床边。老奶奶感激万分,执意要收毛做她的干孙子,毛激动得热泪盈眶,扑通一声跪到奶奶的跟前……奶奶的儿女们对毛也关怀备至,视如己出,不仅管吃管穿,而且还送他上了学哩!
国庆节期间正逢重阳节,每年的重阳节前后正是玉米收获的时节,耐不住寂寞的我兴冲冲的加入了收获的大军中。家中种了五六亩地,家人打算将庄稼一次性收完。我们全家便老少齐上阵,街坊邻居也都来帮忙。
中午吃过饭后便坐着家里那辆豪华敞篷拖拉机,“呜突突”地一路奔到田边,站在车上老远一望,不禁赞叹道“好家伙,这么大一片!”车上的人一边笑谈着今年的收成,一边穿戴好工作服准备大干一场。
车上有一个古铜色皮肤的老大伯,下了车,冲着我喊道:“哟,大学生也下地呢!这不是知识青年下乡嘛,还是找个凉快地呆着去吧,别晒黑了又!”一番挖苦之后,看我不服,便向我挑衅,要我和他比试一番。我心里想到:一个老头子,偌大年纪,都没牙了,这场比赛我肯定赢。便一口答应下来。他又笑着说了一句“黄瓜秧子——太嫩!”我一生气,便径直冲进了玉米地。
当时中午刚过,在那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就像蒸炉一样,一会就满头大汗,面红耳赤。看了看后头,那老头正不紧不慢的掰着,我为赢这一口气,又加劲地干了起来。玉米叶子划在脖子上、手臂上,留下一道道口子,痒痒的,被汗水浸了后,火辣辣的疼。但你却不能用手碰,只能强忍着。手上的苞米棒,一个接一个的往下掰。不知道自己掰了多少,也不知道离终点还有多远。有时忍不住往外探头看,却发现离终点还有那么远,顿时泄了气。身旁的二叔说道:“干活时不要抬头看,只管低头干,这样才出效率。”过了一会儿又对我说:“一个毛孩子,还敢跟人家庄稼把式比试!”那老伯看我年轻气盛,纯心让着我,要不然让他这样干一天一夜都不带累的。我回头看了他一眼,他朝我笑了笑,我似乎懂了点什么,便低头又奋力地干了起来。干着干着,手上渐渐地没了力气,想想刚才受到的一番挖苦,还是坚持了下来。汗水从脸上滴下,湿透了衣服,也顾不得擦,只是埋头专心掰着玉米棒子。
正当我一门心思工作之时,忽然耳边响起了爽朗的笑声,我便加快了速度。突然,一阵强光刺入眼中,才发现自己已经走出了玉米地。地头上,自家大人蹲在一起谈笑。回头一看,那位大伯正在我身后笑。过了一会儿,他说道:“好小子,是块料,这一次我输了。”我没说啥,脸上却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唉,本以为很容易买到呢,哪里晓得南京板鸭在总统府那边,来不及买了,唉。”刚和弟弟从南京回来的爸爸一脸惋惜地说。
我先是纳闷,随即便明白了:不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嘛,自然不清楚那里有板鸭卖;就像只有地道的扬州人才清楚哪里的老鹅更好吃一样,是刻在骨子里一般的熟悉。
站在灶前,我随手拿出了两个蛋,磕进滋滋作响的油锅里。淡淡的烟雾缭绕中,我不禁想起了黄珏老鹅。
小时,家就在黄珏。出门直走,不论向左或向右都有卖老鹅的`铺子,各有特色。左边这家肉更紧致,滑嫩些;右边的卤料却是香浓无比。总是习惯性地向左拐,只因那家有我最喜欢的鹅舌头。去的多了,人就熟了。每次去,卖老鹅的大妈总会笑嘻嘻地说:“小月又来啦,看,大妈特地给你留下来的,人家都没给哦。”说着,从摆放老鹅的柜子里拿出一个红袋子递给我,接着拿出半只老鹅,麻利地剁起来。不用看也知道里面是什么,我掏出美食有滋有味的吃着,看着那双手牢牢地抓住鹅,剁得砧板颤抖,肉块跳跃,再熟练地兜底一抄,灌入袋中,顺手拿起一旁的卤壶浇上圆润的一圈,系上袋子,一气呵成。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内心总有一股充实感,或许是小小的幸福。
现在,小区俩门口都有卖老鹅的,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那那些已离开扬州,成为馈赠的特产呢,还保有他们原有的味道吗
特产,自然是当地的好。无论是黄珏老鹅又或是南京板鸭,离了它原本的地方,也失去了它原有的韵味。正如家一般,你原生原长的地方最能给你拥抱和温暖。不论离家多久,在回来的那一刻,听着耳畔熟悉的扬州话,内心那一群陌生却与你生长在同一个地方、紧密相联的人们,内心应该是沉静平稳的,因为,回家了。
锅中的炒饭也差不多了,迅速盛进碗中。默默看着那并不鲜艳却安稳的黄色蛋炒饭,没有肉丁,没有虾球,没有任何装饰,就只是蛋炒饭而已,平凡而朴实,却是扬州人都能炒出来的,存在脑海中的美食,而非餐桌上精致的艺术品。
“声声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
一首好的诗词中,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信息经常被糅合在一起来表情达意。 “红杏”是如何“闹”在枝头?“燕语”如“剪”,“莺歌”似“圆”又是怎样一种体验?语文老师告诉我们这种修辞方式称为通感或联觉,指在描述事物的时候用不同感知觉间的相互整合使得表达更为生动鲜明。钱钟书先生的《通感》一文中讲到“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不仅诗文如此,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用 “尖锐”和“低沉”形容声音的高低,用“冷”和“暖”形容颜色给人的感觉。那么,感觉信息间的这种互通果真只是“修辞手法”这么简单么?
五感相通
通感在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被称为联觉(synesthesia),synesthesia一词源自古希腊语syn(共同)和aisthesis(感觉)。维基百科定义联觉是一种具有神经基础的感知状态,反映了一种感官刺激或认知途径会自发地引起另一种感知或认识。早在现代科学产生前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心灵论》(On the Soul)中就对这种感官互相模拟的现象进行了讨论,而另外一位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也曾探讨过颜色和声音之间的关联性。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子·黄帝篇》也阐述了“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的朴素认知。这些早期的哲学思辨说明联觉并不只是简单的文学表现手法,而有可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五感相通的认知体验。尽管那时候还不能对联觉现象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但先哲们早已意识到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是可以互通和整合的。
当声音尝起来是甜的
近代对联觉的系统研究始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在此之后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沉寂,直到最近才又一次迎来联觉研究的热潮。联觉在医学研究中最早被当做一种病理症状,具有明显联觉能力的人被称为“联觉人”(synesthete)。二十世纪初,记忆研究者Luria在对一位叫Solomon Veniaminovich Shereshevsky的人进行研究时发现,当Shereshevsky听到音乐声时眼前会立刻呈现出色彩,而触摸东西能够诱发不同的味觉。2006年,《Natur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了一名27岁的音乐家E.S.在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时会“品尝”到不同的味道。研究人员通过精巧的实验发现E.S.的联觉能力不仅远高于正常人,并且表现出相当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尽管这些有联觉能力的人表现出异于常人的“病症”,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承认联觉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大脑功能,全世界大约23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拥有明显的联觉能力。
具有联觉能力的人在很多领域都有过杰出的贡献,比如小说《洛丽塔》的作者Nabokov, 音乐家Liszt等等。而在《最强大脑》中圈粉无数的王昱珩很有可能也是一位具有超凡联觉能力的人。如果有同学发现自己有这样的能力也不必惊慌了,在一百年前你可能会被当做有病要治,而现在可以很自豪地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其实绝大部分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联觉体验,唯一的不同是这种感知觉的交互是否能上升到意识层面。科学研究中经常会采用不同的实验任务来研究或者诱导联觉产生。Dehaene等人在数字认知研究中要求参与者判断看到的数字比5大还是小,同时按键作反应。他发现当人们看到大数字(例如 7,8,9)会加速对右侧空间信息的处理,而看到小数字(例如1,2,3)会加速对左侧空间信息的处理。此后更多的研究发现这种联合作用还发生在不同颜色、物体大小,甚至语义之间。可见联觉现象不仅存在于不同感觉通道之间,也存在于同一感觉通道内不同类型的信息加工之间。
跨通道的信息整合
从最初在音乐和颜色之间发现有联觉效应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大量不同的信息加工之间都可能存在联觉,比如听觉-触觉,嗅觉-颜色,数字认知-空间认知,空间认知-时间认知等等。为什么这些看似截然不同的感知觉信息间存在着如此密切的关系呢?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解释这些不同通道的信息在大脑中是如何被加工处理的。比如视觉信息的加工主要依赖于初级视皮层(primary visual cortex)以及相关高级脑区;听觉信息主要集中在颞叶(temporal lobe);体感信息的处理则依赖于位于中央沟后的顶叶(parietal lobe)。与单一感知觉信息加工相比,不同信息之间的整合在大脑中也存在一些特定的区域。研究发现字母和颜色间的联觉效应主要激活了视觉加工相关的V4区以及下颞叶(inferior temporal lobe)的一部分,而数字和空间的信息整合则主要发生在顶叶,以及角回(angular gyrus)。正是由于这些负责整合信息的脑区存在,不同的大脑感觉中枢能相互交流(cross-talk),不同类型的信息才能被关联起来。
大脑中这种加工方式很可能是源于大脑对物体的整体加工,例如看到熟悉的朋友或亲人的照片,我们耳边会“响起”这个人的声音,“看到”他的生活片段,甚至“感觉”到对方的碰触。而联觉可能只是这种整体加工机制的副产品,就像睡前闭上眼睛后闪过白天生活的残像,品完一杯好茶后舌尖留有的余香。尽管对跨通道信息整合的研究仍在继续,但并不妨碍联觉在我们生活中的大量运用。比如一部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是否能够打动人,往往要看它能否调动起不同的感知觉的参与。也就是说越多的感觉通道被唤起,越能给人不同层面的体验和享受。也正是由于我们大脑中存在这样的功能,诗人们才能写出“风来花底鸟声香”的绝妙诗句。
绿色的心情
由于联觉现象的发现和运用远早于科学的产生,早期在音乐绘画等领域产生的联觉效应更多的是无意识和直观的运用。而今天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在各个领域利用联觉效应来达到不同的目的。McDonald,KFC和Burger King这些知名快餐店的logo大都选用红色、橙色和黄色等鲜亮明快的颜色。这是因为研究发现这几种颜色能够更好地引起饥饿感,有利于吸引客人进门消费。伦敦泰晤士河上的波利菲尔大桥(Blackfriars Bridge)一度成为自杀大桥,而自从大桥颜色由最初的黑色重新喷涂成绿色后,自杀率下降了30%。还有类似色彩心理学、音乐治疗、芳香疗法等等,其实都和联觉有着密切关系。除此之外,科研工作者们正在尝试将大脑的神经活动转换成音乐,通过这种途径来评估大脑功能和情绪状态。能够直接用耳朵“听到”原本神秘而又多变的思想,岂不也是一种乐趣么。最后给朋同学们推荐一本介绍联觉的书《Wednesday Is Indigo Blue: Discovering the Brain of Synesthesia》,里面有色彩斑斓的气味,也有香甜可口的音乐……
——题记
我的右手中指有一块茧子,是常年写字而渐渐磨出来的。小学时就有了,从那时起,我就对这可怕的茧子充满厌恶,这只手像是永远都洗不干净一样。
我的父亲是一名生意人,不是赚很多钱的小本经营却异常的累。饱经风霜后,他的皮肤不但黑了,粗糙了,而且他的手心更是生出了似油布一样的厚茧。我曾拉着那只手,认真地问父亲:“你的茧子这么厚,平时是不是很难受?”父亲看着我稚昧样子,含笑地逗我:“你觉得茧子很丑?我为什么觉得它挺好看的啊?”听了父亲的回答,我的惊讶溢于言表,忿忿地向父亲喊:“爸爸你觉得它好看?”而父亲也拉起我的手,摸着我刚刚生出来的茧子,谆谆地和我说:“你见过你爷爷的茧子吗?比我的还厚,那是他常年种地磨出来的。难道你不觉得,有了这茧子也是一种成长吗?”
那时的我,对父亲这句简单的话没有茅塞顿开的大悟,只当是他安慰我的一句话,因为他知道我一直在意手上的茧子,知道我曾生生地撕扯下一块茧皮。
再后来,我愈发喜欢写作,茧子也日益变大、变厚,而我的手就像白嫩的莲藕长出了锈斑,像干净温润的土地生出了青苔似的。那掩盖不了的丑陋在我心中刻下了一道永久的疤痕:我不喜欢别人牵我右手时磨挲我的茧子的那种感觉;每当他们看我写字时,我的身边像有巨雷般的嘲弄在永恒地欢闹着;我习惯了攥拳,只为了藏匿那一丝可怕。
直到有一天,我的好朋友发现了我心中的这个秘密。她真诚地向我伸出了她的右手,“你看,我也有。”我茫然不解地低下头,而朋友中指上的一块茧子赫然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惊讶地看着她,她却不以为然地和我谈笑:“我们都一样,这就是成长的代价。”霎时我明白,原来这茧子就好像是苦瓜上的凸起,是注定会长出的苦涩。也领会了小时,爸爸那句言近旨远的话拥有的意义:茧子,就是岁月迁徙后的烙印。
如果把茧子喻为成长,那么茧子的味道应该是酸楚的,因为成长中充满了哽咽的心酸;而茧子又是甘甜的,因为有欢愉和喜乐弥漫着我们的时光。成长如此,茧子亦如此。
曾几何时,我对着手茧感到心烦意乱、无可奈何,而现在的我常常抚摩这层茧子,发觉手指反而因为它变得可爱起来了。我想,其实茧子并没有想象中的丑陋,岁月不可能一尘不染,生活中的所有过往,疼痛,欢颜与悲伤都驻扎在这一层厚厚的手茧上,时光消磨一点,又长出一点,它会更丰厚,而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无所畏惧。
茧子,是一种无须张扬的敦实,是漫漫岁月的锤炼,是成熟的标志,它承载着对生活永恒的虔诚与执着。
岁月似一张绵密的网,筛去记忆的泥土,留下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童年时光。
桥是我童年的伙伴,为我的童年添上了瑰丽的色彩。听说这座桥有很久的历史了,桥面上长满的青苔犹如长长的地毯,散发出悠久和岁月的味道。桥身是用木头做的,一根一根整齐的排列着,虽说走过了几代人,但它依然挺拔,显示出古人是的勤劳与智慧。桥横跨一条小河,流水淙淙,恰如姑娘娇嫩的容颜,又如一曲温柔婉转的歌,与小桥的沧桑古老相融合,好像诉说一个故事。这座桥是我每天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慢慢地我就发现随着季节的更替,桥会显示出不同的风姿。
春天的时候,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柳丝婀娜袅袅,轻抚着桥,展现着它们的缠绵,纷飞着看也看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桥散发出清新舒服的味道。夏天,在我印象中是聒噪的,蝉鸣蛙鸣打成一片,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斗急了流水,斗急了石榴花,清风带着花香迎面扑来,桥好像被这热闹的气氛感动而颤动起来。秋天,萧瑟的风吹落了树上的叶子,也吹孤单了这座古老的桥,但是它有了叶子的眷恋,叶子依偎在它的胸怀,一座火红的桥甚是好看。收获的农民带着喜悦从它身上走过,它加重了工作负担但是它乐意为人们服务,它依旧无声无息地伫立在那。冬天雪似柳絮,像鹅毛,纷纷飘落在小桥上。看,小桥犹如白玉雕出的工艺品,使人舍不得从上边踏过。人们没有忘记它,这年冬天人们把它修葺完善了。
桥充实了我的童年,使我学会了观察,它带给我的还有浓浓的亲情。“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首儿歌伴我走进多少个甜美的`梦乡,小时候爸妈忙于工作,把我放在外婆家,我是跟着外婆长大的,在我心里,外婆就是我的桥,为我遮风挡雨,是我休栖的港湾。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去别人家偷枣吃,让人家发现了,带着我去找外婆,外婆守着人家的面把我打了,打的我号啕大哭。晚上外婆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不要干偷偷摸摸的事,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外婆希望你做一个好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外婆流下了眼泪。外婆经常带我去小桥边洗衣服,瘦瘦的肩膀却有力的摆动小河中的衣衫,黄昏,斜阳下,桥边杨柳低垂,外婆勤劳的剪影深深烙印在我的灵魂中,勤劳的血液于无知无觉中流淌在我的身体中。我曾多次要求帮外婆洗衣服,外婆总是说我是要干大事的,不能干女子做的事,其实外婆是心疼我,长大以后外婆又告诉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只有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才能过上好日子,只是外婆不知道我早已从她的身上懂得了这些道理,外婆对我人格的养成指明了方向。在外婆家的时光充满了爱与亲情的味道,难忘一大一小两个身影总是从桥上走过;难忘黄昏桥下沉醉于和朋友嬉戏中的我总能听到外婆急切呼唤回家的声音;难忘外婆的慈爱的目光和温柔的抚摸。
再看看如今迷宫般的城市,让人习惯了看相同的事物。纵横交错的交通设施,构成了城市的血脉和骨架,推动着它们踏步迈向现代化国际城市。那水泥砖瓦的立交桥是多么雄伟壮丽,可为什么那么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故事也没有味道,只是迎合了高速发展的社会罢了。
——题记
幸福是什么?是妈妈的一句唠叨?是外婆做的美味佳肴?是下雨时的一把伞?而我认为的幸福是这样的……
手拿几片面包,背起书包,推开门,徘徊在走廊等着电梯。五点半,天色朦胧,不禁一股睡意油然而生。我慢慢地,不知不觉地耷拉上了眼皮,头情不自禁地向右肩倾斜,微微张着嘴,呆呆地立在走廊里。恍惚间,一道白色的光出现在我眼前,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电梯来了。我大步流星地走过去,生怕错过了电梯。“哎?怎么关了?”我左手使劲按着红色的上下键,嘴里不停地嘀咕着。“咯吱咯吱”原本将要关上的电梯门顿了顿,笨拙地又重新打开,我小心翼翼地钻进电梯,看见李大爷松开了紧紧按在开门键上的手,对我笑了笑,我则回了一个尴尬却不失礼貌的微笑,双手背在身后抠着,而脸上却笑着。我的心中不知怎的,有股说不出的感觉。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到了饭点。可是雨却接连不断,像断了线的珍珠,密密地斜织着,落在地上,泛起朵朵小水花。“刚刚不会做的同学,下课来我这儿一趟,其他人可以去吃饭了。”数学老师可真是良师啊,一遍遍地讲题给我们听,我却还是似懂非懂,讲完后也随同学们点头示意老师,可谁料到这浑水摸鱼总混不过去,老师布置了一道同类型的题目,说做完就可以去吃饭。可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绕过谁啊!心不在焉的我被老师抓个正着,只得和老师去办公室“开小灶”了。时针滴答滴答地转着,也到了我去吃饭的时候了,可谁知现在已十二点整了,还有五分钟便是自习了,我无精打采地走回班级,用手摸摸空空如也的肚子,听着肚子咕咕叫着,看了眼手中的试题,无奈地低下了头,时不时咽几下口水。咦?谁给我带的饭,一看同桌对我微笑,原来是她呀。打开饭盒,饭都还热乎着呢,我对她会心一笑,便狼吞虎咽起来,肚子里一下子热了起来,心里也暖暖的。
“滴——滴”走在放学路上的我,打起小伞,脚下打着滑,水溅在裤管上,在公交车站上等着。绿白交错的闵行33路公交车终于被我盼星星、盼月亮地盼来了。左右手的人都已慢慢走到适宜上车的位置。经过一番推搡,所有人都已安全上了车。“妹妹,帮奶奶刷个卡好吗?”我接过公交车卡,发现近半车的人已向我投来了目光,似乎已等待着传接交通卡。我将卡塞入一个年轻人的手里,他又转头向另一个人传去,刷过卡后又一个接一个传回来。我将卡传回奶奶手里,对她笑了笑,“谢谢啊!”一声有力的谢谢,使所有人一下子变得笑容满面了。一车子人挤人,却又不失温馨的气氛。
人人都知道“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这句话,可是谁又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含意呢?一想到妈妈那样的眼神,我就忍不住想哭。
“打在儿身,疼在娘心”这句话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可直到现在我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前两天,我犯了错,妈妈狠狠打了我一顿。这顿打是我平生挨得最狠的一顿。我知道妈妈是恨铁不成钢,可我身上全是伤痕,心里也凉了很多。晚上,我正准备睡觉,妈妈敲响了我的房门。我忐忑不安地开了门,只见妈妈拿着药,笑眯眯地走进来,对我说:“很疼吧?”我点了点头。妈妈接着说:“你疼,我也疼啊;你今天哭了,我也哭了;你身上疼,我心疼啊!”说着,妈妈的眼里又闪着泪光。
突然,我好像闻到了爱的味道!
今天是四月五日——清明节。这天,我们坐车回老家给外婆上坟。一路上,我的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苦涩与惆怅。
我的思绪回到了几年前……
在我的记忆中,那时的天空很蓝,树很茂盛,花儿很美,那个院子便是我们孩子的天堂。每当我在院子里与小伙伴们嬉戏时,外婆总会坐在一旁。不时询问道:“渴了吗?要不要喝水?有没有流汗,来,我帮你擦擦……”而玩得正起劲的我总会说:“不用,不用!”
院子里的那棵枇杷树总是能吸引许多孩子。我们望着树上那一串串黄澄澄的枇杷垂涎三尺,却又没办法摘,如果用竹竿打,落下来会摔成泥,想爬树,可树又太高。我们只能站在树下急得团团转,恨不得长对翅膀飞上去。
这时,外婆搬着梯子来了,我们高兴得欢呼,只见她娴熟的把梯子搭在树干上,几个孩子帮她扶着,她便顺着梯子往上爬,不一会儿,一串串金黄的枇杷落下,我在孩子中欢呼着:“是我外婆摘的!”
等她下来后,我递给她一串,她总是笑眯眯地拍着我的头说:“你吃吧,我不爱吃。”那一刻,她深深的皱纹似乎也带着笑。
唉,这些场景也只有在梦里才能见到了。
远处那个高高的土堆和那方矮矮的石碑便是外婆的墓了。我忽然想到了一首歌《清明雨上》:“我在人间彷徨,寻不到你的天堂……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
车停了,我推开车门走下去,愣愣得站在那里,我想到外婆那时最喜欢的歌就是《小星星》。
夏天的夜里,她总是在院子里摆上一张藤椅,把我抱在怀中,四周一片漆黑,只有天空上明星闪烁,我便伸出手指着天空数星星,这时,外婆便会轻声唱道:“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我也会是懂非懂的跟着哼唱,夜静谧得只剩下蝉鸣和外婆的低吟。
那画面总是让人心醉神迷。
思念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外婆在里头。我长大了,外婆不会变老了,不会再有病痛的折磨了。
我张开嘴,声音微微颤抖着,唱道:“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终于,我的泪水如洪水般决堤而出。
外婆,我会唱《小星星》了,还会用英文唱,我唱给你听好吗?
外婆,你会变成天上的一颗星星在黑夜里一直照亮着我吗?
每当学习至夜深人静时,父母总会悄悄进来,默默地放一杯水在我身边。这杯味道简单而又清纯的水,带着简单而又清纯的爱,幸福也是如此。灯光下,抬起头,每当细细品味这杯简单而又清纯的水,温热的,淡淡的,甜味化在口中,这时候心里总会感到幸福的无处不在。那杯简单而清纯的水,虽不及咖啡可乐那样可口,但给予我的是温暖,传递的是幸福。
当我正冥思苦想地思考一道比较难的题,爸爸叫了我一声,正思考着问题的我一听到爸爸打断了我的思路,便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地喊道:“别吵,烦死了!”爸爸一看到我不耐烦的样子,便有些不满,说:“我无意间看到你有一道题写错了,好心提醒你,你还这么不耐烦。” 我一听,不甘示弱地反驳道:“我做错了题,你提醒我是没有错。可是,我早就跟你说了,不要在我做作业的时候吵我。再说了,你可以等到我写完的时候说!”爸爸听了我的反驳,似乎更加气愤了,说话也大声了许多:“我好心没好报,提醒你你还顶嘴!哼,你说我烦你,以后你就不要来找我,我也不烦你了!”我以为爸爸只是吓唬我而已,便又顶了一句:“顶嘴是聪明的表现,报纸上就是这么写的!”爸爸一听,火冒三丈地说:“你……”接着,生气地走出房间。我们俩都像小孩一样,生着闷气,躲在各自的屋里,互相不说一句话。当我静下心来时,又会听到房门外粑粑往水杯里加水的声音,接着,粑粑的脚步声离房门越来越近,粑粑还会像往日一样,静静的推开门,放一杯水在我桌上。这时,水的味道,幸福的味道比以往更浓郁,因为里面,还有一种父爱的宽容。
水不知送过了多少次,爱不知传递了多少次,幸福不知让我感动了多少次,而那水的味道不会改变,爱的味道不会改变,那幸福的味道也不会改变,简单而又单纯。
【高中议论文声音的味道】推荐阅读:
诚实的高中议论文06-25
思考的高中议论文07-07
高中经典的议论文10-01
爱心的传递高中议论文07-11
关于生活的议论文高中11-01
盐水的味道高中作文07-27
高中作文时间的味道09-08
高中有关春节的议论文作文11-02
关于诚信的议论文素材高中11-22
水的议论文800字高中11-29